工程测量原理及流程

2024-05-07

工程测量原理及流程(精选8篇)

篇1:工程测量原理及流程

上海千测认证网提供

食品重金属检测原理及流程

蔬菜中总汞的测定

原理

-蔬菜试样经酸消解后,在酸性介质中,试样中汞被硼氢化钾还原成原子态汞,由氩气载入石英原子化器中分解为原子态汞。在特制汞空心阴极灯的发射光激发下产生原子荧光,其荧光强度在固定条件下与被测液中的汞浓度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试剂

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优级纯的试剂。试剂每批次进行验收,测定其空白溶液的荧光值,若空白荧光值太高,则更换试剂。

_具体配制见GB/T5009.170

·汞标准溶液:购买或自行配制。

_注意:标准使用液现用现配,硼氢化钾溶液(0.07%)现用现配或于冰箱中可保存10天。所用玻璃仪器均需以硝酸(1+5)浸泡过夜,用水反复冲洗,最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

仪器

_AFS-230E型原子荧光光度计,汞编码空心阴极灯(电子工业部第十二研究所)

·CEM-MARS5微波消解仪

试样消解

_方法卜五氧化二钒消化法

-方法2一微波消解法

标准系列的制备

-取25ml容量瓶6只,加10ml水,缓慢加入2.5ml硫酸,冷却。依次准确加入相应量的汞标准使用液,相当于汞浓度0.00.0.20、0.40.0.60、0.80.100ng/Ⅲl,加Iml高锰酸钾(50g/L),混匀,滴加盐酸羟胺溶液(200g/L)使紫色褪去,振摇,加水至刻度,混匀待测。

_汞线性范围为0~50ng/ml,若试样中汞含量超出标准曲线范围,则可配制高浓度系列标准,或将试样分解液稀释,或减少称样量。应注意稀释可能会带来相应误差。

仪器参考条件:

_光电倍增管电压:240V(负高压增大,仪器灵敏度也增大,但噪声也相应增大);

.汞空心阴极灯电流:30MA(灯正常使用寿命一般为一年,若长时间使用灵敏度降低时可适当加大灯电流,在一定范围内,灯电流越大,激发强度越大,灵敏度则越高,但要注意噪声、灯的寿命和自吸现象);_原子化器温度:200℃~300℃;

_氩气流速:600ml/min(气瓶次级压力为0.2.0.3Mpa之间);

.测量:荧光强度或浓度直读;

.读数方式:峰面积;

.标准曲线的拟合次数:采用一次拟合曲线。

说明

_精密度:重复性测定相对相差冬10%;

-准确度:测定回收率为110%一120%。

篇2:工程测量原理及流程

1)火法冶炼一般是先将含铜百分之几或千分之几的原矿石,通过选矿提高到20-30%,作为铜精矿,在密闭鼓风炉、反射炉、电炉或闪速炉进行造锍熔炼,产出的熔锍(冰铜)接着送入转炉进行吹炼成粗铜,再在另一种反射炉内经过氧化精炼脱杂,或铸成阳极板进行电解,获得品位高达99.9%的电解铜。该流程简短、适应性强,铜的回收率可达95%,但因矿石中的硫在造锍和吹炼两阶段作为二氧化硫废气排出,不易回收,易造成污染。近年来出现如白银法、诺兰达法等熔池熔炼以及日本的三菱法等、火法冶炼逐渐向连续化、自动化发展。

2)现代湿法冶炼有硫酸化焙烧-浸出-电积,浸出-萃取-电积,细菌浸出等法,适于低品位复杂矿、氧化铜矿、含铜废矿石的堆浸、槽浸选用或就地浸出。湿法冶炼技术正在逐步推广,预计本世纪末可达总产量的20%,湿法冶炼的推出使铜的冶炼成本大大降低。

向左转|向右转

电解铝的基本原理和工艺过程:电解铝就是通过电解得到金属铝。现代电解铝工业生产采用冰晶石-氧化铝熔融电解法。熔融冰晶石是溶剂,氧化铝是溶质,以碳素体作为阳极,铝液作为阴极,通入强大的直流电后,在950℃~970℃下,在电解槽内进行电化学反应。阳极主要产物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气体,其中含有一定量的氟化氢等有害气体和固体粉尘,该气体需经过净化处理后排空。阴极产物是铝液,铝液通过真空抬包从电解槽内抽出,送至铸造车间,在保温炉内经净化澄清后,浇铸成铝锭或直接加工成线坯、型材等

生产工艺流程其生产工艺流程如下图:

氧化铝 氟化盐 碳阳极 直流电↓ ↓ ↓ ↓↓

排出 阳极气体------电解槽↑ ↓ ↓废气 ← 气体净化 铝 液↓ ↓回收氟化物 净化澄清-----------------------↓ ↓ ↓返回电解槽浇注 轧

制或铸造↓ ↓铝锭 线坯或型材方程电解铝就是通过电解得到的铝.重要通过这个方程进行:2Al2O3==4Al+3O2。阳极:2O2ˉ-4eˉ=O2↑阴极:Al3+ +3eˉ=Al

篇3:工程测量原理及流程

NVH是指Noise(噪声)、Vibration(振动)和Harshness(声振粗糙度)[1]。汽车NVH特性是指在车室振动、噪声的作用下,乘员舒适性主观感受的变化特性。NVH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一种能降低顾客欣赏度的触觉或者视觉的干扰,是车辆的动态结构响应[2]。

随着汽车的日益普及,人们对汽车舒适性的要求日益提高,同时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日益觉醒,对车外噪声控制的相关环保法规及标准也日益严格,因此,作为提高汽车舒适性和控制车外噪声的核心内容及主要评价参数,NVH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汽车NVH将是汽车工业角逐的主战场,它的性能参数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汽车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1 NVH问题处理原则

从NVH的观点来看,汽车是一个由激励、传递路径和响应器组成的系统。激励源主要包括发动机、动力总成、车轮和轮胎、不平路面和风等,它们产生的振动、噪声通过悬架系统、车身结构系统等传递路径传入车身和车室声学空腔,形成振动和声学响应。汽车中NVH问题响应的最终表现为座椅地板和转向盘的触觉振动、驾驶员和乘客的耳旁噪声、仪表板和后视镜的视觉振动等现象[3]。

NVH问题的传播路径不外乎空气传播和结构传播[4]。空气传播的NVH现象主要包括辐射和衰减噪声、柱管的入射和导出噪声、冲击噪声以及空气冲击噪声等;而结构传播主要是振动和能量。将两者结合起来就可以得到基本的NVH问题处理原则:利用降低激励源的激励,优化空气传播和结构传播途径,并且改善响应器的接收特性;在激励源、传递路径和响应器三者之间寻求性能和成本的平衡点。图1为NVH问题处理原则框架图。

2 NVH设计原则

改善汽车NVH性能的关键是要有完善的NVH设计流程,因为下游NVH问题的确认与改善将代价昂贵而且效率低下。

为了保持竞争性,在设计开始的时候,确认和控制汽车设计的体系结构是非常关键的。建立具有挑战性的NVH目标,设计最理想的体系结构,并且一直坚持完善。要做到这些,需要遵循系统工程学方法,运用层叠图表去引导发展目标的设定,将优化对象的水平目标与系统及系统组成部件的目标联系起来。

在设计过程中,遵循以下设计原则:①运用NVH流程表去追踪引导设计;②设计出好的车身结构;③运用激励源—传递路径—响应器的流程方案;④在任何时候都首先要对激励源进行准确的定位;⑤避免与主模态共振;⑥关注激励力传递的衰减。

3 NVH正向设计流程

3.1 “V”型NVH设计流程

汽车NVH特性的研究主要针对新车型的研发过程,也可以用于对现有车型的改进设计。以汽车NVH特性为设计目标,汽车的整车设计可以看作是建立在计算机仿真分析基础之上的。在整车NVH正向设计过程中,提出“V”型NVH正向开发流程,其主要步骤见图2。

3.2 NVH设计步骤

根据“V”型NVH正向开发流程,可以将整车NVH正向设计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对客户需求调研,建立用户需求定义库。整车NVH设计是以改善汽车乘坐舒适性、提高客户满意度为最终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首先必须对客户需求进行调研,并对主观的要求和评价作出客观的表述,建立需求定义库。

(2)测试车辆NVH性能参数,总结优化对象。首先要对市场上同类型竞争对手的车辆和本公司优化目标车辆的NVH性能参数在各种运行工况下进行充分的测试,得出各种主、客观评价指标,包括振动参数、噪声参数、声振粗糙度以及声学NVH现象;再将NVH问题分类,主要的分类参数包括操作状态(空转、刹车、巡航等)、主观反应(隆隆声、摇晃等)、客观衡量标准(声压、速度等)、频率范围、来源(动力系统、公路、风等)、与机载相对的运载设备等;同时,为避免相连系统出现共振,规定各系统及主要部件的模态频率范围并制成规划表格;最后,列出优化对象清单,将存在NVH问题的、模态重叠的系统和部件作为主要优化目标,并加入为满足客户NVH需求而要采取的行动措施。

(3) 确定整车NVH目标,并分解成各个系统及部件目标。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政府法规要求和自身的技术水平、市场定位、成本、时间要求等综合因素,确定整车NVH目标。当整车NVH目标制定后,就要将其分解到各个系统、子系统和部件上。这种分解是双向的,整车目标指导系统和部件目标,系统和部件目标又影响整车目标。可以采用“激励源—传递路径—响应器”模型逆过程法或用有限元和模态分析等CAE工具分解目标,也可以对系统目标独立确定,再输入整车模型。

近年随着专业化分工趋势加强,整车制造企业已经将大部分零部件交给零部件生产企业来做,所以设计者考虑的问题就不单是零部件的本身,还要包括零部件与零部件之间、零部件与整车之间的关系[5]。这样,就要根据BOM(Bill of Material,即材料清单)和零部件厂商协商,共同制定零部件优化目标;再根据分解的结果以及协商情况综合制定整车初始目标范围,并规划出未来各子系统及部件品质目标,包括声品质、车体灵敏度等;最后运用质量功能展开法QFD(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确定具体的计划目标。

(4)对系统进行建模与优化。建模与优化的方法主要有整车CAE模型法和模态综合分析法两种方法,一般较多采用模态综合分析法。为保证汽车NVH目标的实现,要求各子系统目标的确定也要符合试验设计和可靠性设计的要求。在这些子系统部件中,尤其要注意的是车身系统、车身声学空腔系统、转向柱管、轮胎和悬架系统等。

(5)制作虚拟模型车。在优化设计后,将最优结构安装在虚拟的模型车上,并检查安装空间、成本和质量等因素;如果不满足要求,就修改完善,直至满意为止。

(6)样车的试验与调整。设计完成后,再生产出样车,就可以在试验室中或道路上进行试验。一般是用三向加速度传感器测量人—车接触面之间的差异,从而进行必要的调整与修改,直至顺利批量生产。

3.3 NVH流程的重要环节

(1)BOM,即材料清单。

由于整车制造企业所需的大部分零部件都是交由零部件生产企业订单生产的,同时企业生产的车型有很多款式,所以要求尽可能采用通用设计,因此就需要把这些成熟通用的设计分门别类整理,形成材料清单。这样,在产品设计初期,就可以粗略定出哪些零部件可以沿用现有的产品,哪些需要部分或全部重新设计,从而能估计车型的性能和成本等重要参数[6]。

(2)QFD,质量功能展开法。

它是把顾客或市场的要求转化为设计要求、零部件特性、工艺要求、生产要求的多层次演绎分析方法,它体现了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要求为产品开发唯一依据的指导思想[7]。

4 结束语

汽车NVH技术支持体系是一个以噪声控制的相关技术法规和标准为先导,以噪声、振动控制技术为核心,并具有自我更新与发展能力的面向全行业的分布式系统化技术服务平台,具有技术支持、交流、管理等职能。当前需要确立NVH仿真与试验交互式流程、加强不确定性影响因素分析、提高仿真分析置信度,并建立相应的评价准则和标准。

参考文献

[1]魏燕钦.NVH与汽车开发[DB/OL].[2006-8-15].http://chinavib.com/forum/viewthread.php?tid=22331&extra=page%3D2.

[2]丁渭平.NVH技术进展、趋势及建议[DB/OL].[2006-10-19].http://www.chinavib.com/forum/viewthread.php?tid=28847.

[3]史文库.现代汽车新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4]林逸,马天飞,姚为民,等.汽车NVH特性研究综述[J].汽车工程,2002,24(3):32-36.

[5]庞剑,谌刚,何华.汽车噪声与振动——理论与应用[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6]冯国胜,杨绍普.车辆现代设计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篇4:工程流水施工的原理及施工方式

【关键词】房屋建筑;流水施工;施工方式

目前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为了降低工程施工的难度,提高工程施工的效率,保障其工程施工的质量,施工人员就采用流水施工的方法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流水施工主要是将整个房屋建筑施工工程划分成多个不同的施工过程,而且根据划分的方式不同我们将其分为施工层和施工段两种。人们就按照工程施工的要求,组建专业的施工队伍,从第一施工段开始进行连续性的施工处理。在每个施工过程完成以后,施工人员就要各个不同的施工段或者施工层组合起来,以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完成。可见,流水施工方法的施工特点,十分适应当前施工条件十分复杂的施工的要求,在整个范围建筑工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们就对房屋建筑流水施工的基本原理以及施工方式进行介绍。

1.房屋建筑流水施工的基本原理

1.1工艺参数

在组织流水施工时,用以表达流水施工在施工工艺上的开展顺序及其特性的参量,均称为工艺参数。 它包括施工过程和流水强度两种。 施工过程所包含的施工范围可大可小,既可以是分项工程,又可以是分部工程,也可以是单位工程,还可以是单项工程。 施工过程的数目,以n表示,它是流水施工的基本参数之一。 根据工艺性质不同,它可分为制备类、 运输类和砌筑安装类等施工过程。 某施工过程在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工程量,称为该施工过程的流水强度。它可由下式计算。

V↓j=R↓jS↓j

式中:V↓j—某施工过程j的流水强度;

R↓j—某施工过程的工人数或机械台数;

S↓j—某施工过程的计划产量定额。

1.2 空间参数

在组织流水施工时,用以表达流水施工在空间布置上所处状态的参量,均称为空间参数。它包括工作面、 施工段和施工层等三种。 某专业工种在加工建筑产品时,所必须具备的活动空间,称为该工种的工作面。它是根据该工种的计划产量定额和安全施工技术规程的要求确定的。工作面确定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专业工种的生产效率,必须认真加以确定。为了有效地组织流水施工,通常将拟建工程在平面上划分为若干个劳动量大致相等的施工段落,这些施工段落称为施工段。 施工段的数目以m表示,它是流水施工的基本参数之一。

1.3时间参数

在组织流水施工时,用以表达流水施工在时间排列上所处状态的参量,均称为时间参数。 它包括流水节拍、 流水步距、 技术间歇、 组织间歇和平行搭接时间等五种。在组织流水施工时,每个专业工作队在各个施工段上完成各自的施工过程所必须的持续时间,均称为流水节拍。流水节拍以t↓i表示,它是流水施工的基本参数之一。流水节拍数值大小,可以反映出流水速度 快慢、 资源供应量大小和节奏感强弱。根据流水节拍的数值特征,人们把流水施工区分为:分别流水、 成倍节拍流水和全等节拍流水。影响流水节拍大小的因素主有:采用的施工方法、 投入的劳动力或施工机械多少,以及工作班次的数目。 为避免浪费工时,流水节拍在数值上应为半个工作班的整数值,它可由下式计算。

t↓i=Q↓i/(s↓i·R↓i·b↓i)=Pi/(Ri·bi)

式中:t↓i—某专业工作队在施工段(i)的流水节拍;

Q↓i—某专业工作队在施工段(i)的工程量;

S↓i—某专业工作队的计划产量定额;

R↓i—某专业工作队的工人数或机械台数;

b↓i—某专业工作队的工作班次;

p↓i—某专业工作队的劳动量或机械台班数量。

2.流水施工的具体施工方式

2.1全等节拍流水施工的基本特点

流水施工作为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中较为有效的施工组织方法之一,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流水施工中,如果每个施工过程都是相同的,而流水的步距和流水节拍相等,那么我们这就将这种流施工方法,称之为全等节拍流水施工。其中,全等节拍流水施工的基本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每个施工过程的节拍都相同。

②全等节拍流水的施工方式的每个流水步距相同,而且和流水节拍相等。

③专业的施工队伍在施工的过程中,都可以连续的施工,施工段中不存在相应的施工间隔。

④专业队伍的施工数量和划分出来的施工过程的数量相同。

其中全等节拍流水施工方式的建立步骤为:

①对施工起点的流向进行确定后,再将其施工项目划分成各个施工过程。

②在对每个施工断或者施工层进行施工时,施工队伍要对其施工的顺序进行准确的确认。

③严格按照工程施工的要求,对其进行全等节拍流水施工的节拍和步距的数字进行确定。

④对工程施工的总工期进行计划确定。

2.2成倍节拍流水施工

所谓的成倍节拍流水施工就是指在组织流水施工中,在同一施工过程中的各个施工流水节拍相同,而在不同的施工过程中流水节拍就存在着一个最大公约数,施工队伍就按照这最大公约数的倍数来对其进行组建,从而构造出一个施工工期最短的流水施工方案。其中,成倍节拍流水施工的基本特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的。

①在同一施工过程中,其中存在的多个施工段的节拍数字相同,而在不同的施工过程中,施工段的节拍数字就有着一个最大公约数。

②成倍流水施工中的流水步距和流水节拍的最大公约数相同,而其流水步距在数值上应该小于流水节拍的最大质量,至少大于1。不过如果成倍节拍流水施工中的最大公约数的等于1时,那么流水步距的数值也等于1。

③和全等节拍流水相同,每个施工队伍都要保证能够连续作业,并且没有相关的间歇时间。

④在一般情况下,施工队伍的数目要大于人们所划分的施工过程的数目。

而成倍节拍流水施工的主要建立步骤有:

①对施工段进行划分,并且确立施工起点的流向。

②要对施工顺序的进行确定。

③在成倍节拍流水施工中,施工人员应该根据相关的要求,对各个施工过程的流水节拍进行确定。

④对总施工工期进行确定。

2.3分别流水施工

在实际施工中,通常每个施工过程在各个施工段上的工程量彼此不相等,或者各个专业工作队的生产效率相差悬殊,造成多数流水节拍彼此不相等。这时只能按照施工顺序的要求,使相邻两个专业工作队,在开工时间上最大限度地、 合理地搭接起来,使每个专业工作队都能够连续作业的非节奏流水施工。这种流水施工组织方式,称为分别流水施工。它是流水施工的普遍形式。分别流水施工的基本特点是:

(1)各个施工过程在各个施工段上的流水节拍,通常多数不相等;(2)流水步距与流水节拍之间,存在某种函数关系,流水步距也多数不相等;(3)每个专业工作队都能够连续作业,施工段可能有间歇时间;(4)专业工作队数目等于施工过程数目,即nl=n。分别流水施工的建立步骤是:

(1)确定施工起点流向,划分施工段。

(2)分解施工过程,确定施工顺序。

(3)计算每个施工过程在各个施工段上的流水节拍。

(4)计算相邻两个专业工作队间的流水步距。

(5)计算流水施工的计划总工期。

3.结束语

由此可见,在当前的工程施工中采用流水施工技术,不仅可以降低工程施工的难度,保障工程施工的质量,还可以有效的缩短工程施工的工期,提高工程施工的进度。不过由于我们在流水施工的应用上还不够成熟,因此我们还要实践过程中,对流水施工方法进行适当的改进和完善,从而推动我国社会的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安先辉.建筑施工系统自组织演化的本质分析[J].科技信息,2011(13).

篇5:钢铁的冶炼原理及生产工艺流程

炼铁过程实质上是将铁从其自然形态——矿石等含铁化合物中还原出来的过程。

炼铁方法主要有高炉法、直接还原法、熔融还原法等,其原理是矿石在特定的气氛中(还原物质CO、H2、C;适宜温度等)通过物化反应获取还原后的生铁。生铁除了少部分用于铸造外,绝大部分是作为炼钢原料。

1、高炉炼铁的冶炼原理(应用最多的)

一)炼铁的原理(怎样从铁矿石中炼出铁)用还原剂将铁矿石中的铁氧化物还原成金属铁。铁氧化物(Fe2O3、Fe3O4、FeO)+还原剂(C、CO、H2)铁(Fe)

二)炼铁的方法

(1)直接还原法(非高炉炼铁法)

(2)高炉炼铁法(主要方法)

三)高炉炼铁的原料及其作用

(1)铁矿石:(烧结矿、球团矿)提供铁元素。

冶炼一吨铁大约需要1.5—2吨矿石。

(2)焦碳:

冶炼一吨铁大约需要500Kg焦炭。

提供热量;提供还原剂;作料柱的骨架。

(3)熔剂:(石灰石、白云石、萤石)使炉渣熔化为液体; 去除有害元素硫(S)。

(4)空气:为焦碳燃烧提供氧。

2、工艺流程

生铁的冶炼虽原理相同,但由于方法不同、冶炼设备不同,所以工艺流程也不同。下面分别简单予以介绍。

篇6:工程测量原理及流程

一、干法除尘的工艺流程:

Ⅰ 高温、未净化的转炉烟气 Ⅱ 高温未净化的转炉烟

Ⅲ 高温未净化的转炉烟气 Ⅳ 冷却后、粗净化的转

粗灰

Ⅴ 冷却后、粗净化的转炉烟气 Ⅵ 冷却后、净化的转

细灰

不合格的转炉煤气

二、干法除尘设备工作原理:

1、干法除尘的设备组成:

通过对干法除尘设备的功能来看,干法除尘的设备主要分成五大块,分别为转炉烟气的冷却设备(即EC系统)、转炉烟气的净化设备(即EP系统)、转炉烟气的动力设备(即ID风机)、转炉煤气的回收和排放设备(切换站和煤气冷却器)、粉尘排放设备(即EC粗输灰系统和EP细输灰系统)。

2、转炉烟气冷却设备(EC系统)

转炉冶炼时,含有大量CO的高温烟气冷却后才能满足干法除尘系统的运行条件。蒸发冷却器入口的烟气温度为800~1200C,出口温度的控制应根据静电式除尘器的入口温度而定,一般EC的出口温度控制在200~300C,才能达到静电除尘器的要求。为此,EC系统采用14杆喷枪进行转炉烟气的冷却,喷枪通过双流喷嘴对蒸汽和冷却水进行混合,达到冷却水的雾化效果,提高冷却水与气流的接触面积,使得转炉烟气得到良好、均匀的冷却。喷射水与转炉烟气在运行的过程中,水滴受烟气加热被蒸发,在汽化过程中吸收烟气的热量,从而降低烟气温度。

蒸发冷却器除了冷却烟气外,还可依靠气流的减速以及进口处水滴对烟尘的润湿将粗颗粒的烟尘分离出去,达到一次除尘的目的。灰尘聚积在蒸发冷却器底部由链式输送机排出。

蒸发冷却器还有对烟气进行调节改善的功能,即在降低气体温度的同时提高其露点,改变粉尘比电阻,有利于在静电除尘器中将粉尘分离出来。除了烟气冷却和调节以外,占烟气中灰尘总含量约15%的粗灰也在蒸发冷却器中进行收集、排放。

另外,通过对喷射水流量的控制(水调节阀),可控制EC的出口温度,使之达到静电式除尘器所需要的温度。

3、转炉烟气净化设备(EP系统)

静电除尘器为圆筒形静电除尘器,它是转炉烟气干法除尘系统中的关键除尘设备,其主要技术特点为:①优异的极配形式。由于转炉煤气的含尘量较高,在进入电除尘器时,一般为80~150g/Nm3,而除尘器出口的排放浓度要求小于15mg/Nm3。这就要求电除尘器具有非常高的除尘效率,而除尘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就取决于其极配设计的合理性。该除尘器分为4个独立的电场。每个电场均采用了C型阳极板,由于烟气具有较高的腐蚀性,所以A、B电场的阳极板采用了不锈钢材料。为了防止阴极线的断裂,阴极采用锯齿形的整体设计。通过对投入运行设备的检测,证明了该极配形式能够保证除尘效率。②良好的安全防爆性能。由于转炉煤气属于易燃易爆介质,对设备的强度、密封性及安全泄爆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该除尘设备采用了抗压的圆筒外形,并且在制作时采用锅炉设备的焊接要求,另外在锥形进出口各装有4套泄爆装置,从而保证了除尘器长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③除尘器内部的扇形刮灰装置。电除尘器内部刮灰装置是电除

尘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电除尘器排灰是否顺利,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转。该除尘器的刮灰装置采用齿轮带动弧形销齿传动,并采用干油集中润滑,保证了刮灰装置的顺利运行。④耐高温的双排链式输送机。由于该除00 尘设备除尘效率高,所以有大量的灰需要即时输送出去。设备采用了可靠的耐高温的双排链式输送机进行输灰,确保输灰顺畅。

主要通过对阴极线施加高压电,阴极框架和阳极板之间形成闭合的电场,通过静电感应形成电流,将通过电场气流中的粉尘颗粒进行击打,使其中的灰尘分别带有正电荷和负电荷,分别吸附在阴极线和阳极板上,仅有以分子形态存在的气流通过除尘器,从而将粉尘与气流分离开,达到除尘的效果。

吸附在阴极线和阳极板的灰尘通过阴、阳极振打,落在除尘器内,并通过A、B扇形刮灰机将灰尘排到输灰来系统中。

出入口分布板的作用:从管道中过来的气流能够均匀的通过除尘器,防止除尘器内出现局部灰尘过大的现象,并通过分布板振打装置将黏附在分布板上的灰尘振落。

4、转炉烟气的动力设备(ID风机)

为干法除尘系统提供动力,将转炉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和灰尘吸到除尘器内,通过除尘器对转炉烟气进行净化,净化后的转炉烟气分别送往煤气柜或者排放到大气内。

5、转炉煤气的回收和排放设备(切换站和煤气冷却器)

切换站的功能通过煤气分析仪对转炉烟气的成分的化验和分析,进行煤气的回收或放散,由两套液压驱动的杯阀实现煤气的回收或者放散。煤气冷却器在静电除尘器后主要对合格的转炉煤气进行洗涤和降温,将转炉煤气的(100℃~150℃)温度降到70℃以下后排入煤气柜。煤气冷却器内上部装有两层喷水系统,合格的转炉煤气从煤气冷却器下部进入顶部排出,从而达到降温作用。通过煤气分析仪的检测,将不合格的转炉煤气直接通过燃烧释放到大气中。

6、粉尘排放设备(即EC粗输灰系统和EP细输灰系统)。

主要通过双排链式结构的输灰链条将由EC系统和EP系统产生的粉尘输送到储灰罐中,达到粉尘的排放功能。

电除尘的工作原理、控制和影响除尘效果等因素的探讨

目前,氧气转炉炼钢的煤气净化回收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采用煤气湿法(OG法)净化回收系统,二是采用煤气干法(LT法)净化回收系统。

干法(LT法)除尘系统主要由蒸发冷却器、静电除尘器和煤气冷却器组成。与老式的除尘系统(OG)法相比,LT法的主要优点是:除尘净化效率高,通过电除尘器可直接将粉尘浓度降至10mg/Nm3 以下,对于粒径小于0.1um 的微细粉尘,仍有较高的除尘效率;该系统全部采用干法处理,不存在二次污染和污水处理的系统;系统阻损小,煤气回收热值高,回收粉尘可直接利用,节约了能源;

系统优化,减少占地面积,便于管理和维护。因此,干法除尘技术比湿法除尘技术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干法(LT法)技术在国际上已被认定为今后的发展方向。由于所回收的煤气可以再利用,太钢的转炉炼钢过程已经实现负能炼钢。经电除尘器(ESP)处理过的铁含量较高的粉尘灰,经压块系统处理后,可以当废钢继续使用。另外,在环境保护和能源方面比较,由于湿法(OG)净化回收系统存在着能耗高(比如:水,电等资源是LT法的5倍消耗)、二次污染的缺点,湿法(OG)系统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被干法(LT法)除尘系统所取代,它将成为冶金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该技术已获得全世界的普遍重视和采用,到目前为止,中国已有宝钢、莱钢、包钢、太钢等钢厂从德国引进该技术,并得到了应用,其应用总数已达18套以上,其中太钢的LT系统除尘效果在国内钢厂中达到领先水平。此外,天津铁厂新引进的LT系统也已于2007年4月28日进行了热试。静电除尘器(ESP)的工作原理

静电除尘器的功能是除去转炉煤气的灰尘。在LT 工艺中,由于转炉特殊的操作方式,煤气冷却系统和ESP 除尘系统必须交替处理含O2 和含CO 的煤气。为此,整个LT 系统按优化流体动力设计,如:对整个气体管路进行密封,防止形成气体爆炸性混合物和产生燃烧;此外,炼钢过程中煤气气流的成分随着转炉操作阶段的改变而改变,而流体的动力设计可以防止混合煤气气流的缓冲压力。在转炉吹氧过程中,烟气燃烧是不可避免的,水平电除尘器的设计能抵抗压力波动,并且在出口和入口安装有选择德国进口的卸压阀,这些阀的关闭位置分别由三个光电开关监控,以此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能。静电除尘器分别由平行布置的电极组成。这些电极通过ESP 壳体接地,准备被除尘的气体依次流经电

极间通道、煤气通道的分布板以及放电电极。放电电极为高压负电的条形带刺电极,由绝缘子支撑,由于在放电电极周围的高磁场密度,形成了放电电晕,从而形成了带负电的煤气电离子。

在高压静电磁场的作用下,煤气负电离子流向阳极板,在正电极板上形成了电流,部分负极煤气离子附着在灰尘上,如同放电给电极一样,将带电离子转给灰尘,灰尘则吸附在阳极板(CE)上。从干煤气中收集到的灰尘沉积到电极上,通过CE振打周期性的排出。负离子灰尘则吸附在阳极收尘板上。3 静电除尘器(ESP)的配置

LT炼钢工艺中的静电除尘器包括一个柱形钢罩,除下部区域外,这个钢罩整体有绝热防护罩,在这个罩子里,安装有4个串联的高压静电场,每个静电场有几个并联的大暗煤气通道。如前所述,煤气通道由接地集电极形成,其中布置有高压放电电极——阴极线(DE)。集电极包括立式阳极板,沿煤气流向一个挨一个布置。一个静电场的集电极包括若干根阴极线组成的阴极框,由一个公共的上下支撑系统支撑。放电系统包括放电电极架,布置在煤气通道中心,上面安装有放电电极。放电电极架包括钢罩上部通过支架、支撑管悬挂的绝热支撑。每个支撑架通过两个安装在绝热支撑子上的支撑管悬挂,绝热支撑安装在阴极吊挂上,可将放电电极的负荷转移到ESP 壳体上,在每个放电系统下部,还安装有一个专用的固定装置,防止其掉入刮灰区域。

绝缘支撑的电加热器用来防止由于集尘和潮湿产生的电火花。通过加热器给绝缘瓷瓶进行加热。绝缘瓷瓶的温度保持在120℃,绝热支架加热系统的输入功率被监控并转换为信号,防止高压瓷瓶结露和爬闪,保证高压电场的正常运行。4 ESP 振打系统

ESP 振打系统包括:阴极振打系统(DE rapping system),阳极振打系统(CE rapping system),分布板振打系统(Gas distribution wall rapping(GDW)system)。ESP 本体的高压装置

高压装置是静电除尘器控制中的核心项目,此装置产生放电电极电子释放和集尘所需的高压直流电。电压尽可能保持最高。如仅为放电产生电弧电压之下,要同时确保最大的电晕电流和最大的除尘效率。高压装置主要由两个组件组成:(1)控制柜(HV 柜)其主要配置有: ●熔断保护的进线柜 ●开关

●单相可控硅整流器(SCR)●测量和监控仪表,如

——电压值

——安培值 信号系统 ●ON/OFF 按键

●与远程控制和远程测量相连的光缆接头(口)和PIC166 模板 ●最重要的自动除尘控制。

(2)变压器/整流器装置(T/R 装置)主要配置有:

●一级侧电流极限电抗器 ●变压器

●二级管构成的整流器块

●二级侧空气抗电器

●高压分离器,测量高压直流电流和高压直流电压 ●高压侧电弧检测器

绝缘油的温度,由带极限开关的监测器监控和连锁。高压设备的控制

高压设备的输出与工艺成比例,需对高压装置的输出进行控制,因此,有两种操作模式:

(1)装料,吹氧,正常操作时,高压电场满负荷工作。(2)停炉阶段时,高压电场自动变为省电模式。

如果卸压阀卸爆后,高压装置跳闸。

高压装置的调节在HV 控制柜内进行,只有ESP 内的电弧或短路产生的卸压卸爆后跳闸可从HMI画面上的到报警信息。ESP系统的实践经验

以下是对LT 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ESP(电除尘系统),在工作中总结出来的一些实践经验(仅供参考)。(1)卸压阀故障处理的方法:

电除尘器入口和出口均安装有3 或4 个卸压阀(根据转炉的容量而订),电场内压力超过卸爆极限时,此阀打开,压力恢复正常,此阀关闭。为安全起见,每个卸压阀的关闭位置由3 个光电检测开关监控。卸压阀上的光电检测开关信号是不可短接的,因为它的密闭性要求非常高,如果卸压阀没有归位,此时短接该阀的检测信号,继续炼钢就会在ESP 的高压电场内引起剧烈的燃烧,从而使ESP(电除尘)受到毁灭性的爆炸,无法修复。建议在ESP 出口安装一支热电偶进行在线检测,若在画面发现其ESP 出口温度高于200℃,并且查看烟道上的激光分析仪检测的CO 和O2 含量是否将达到燃烧爆炸的危险极限,通过查看,操作工可以

点击HMI 画面上的事故提枪的连锁按钮,迫使转炉停止吹氧,去现场查看卸压阀的密闭性,来进行保护整个系统的安全性。

(2)减少高压电场卸爆和阴极线的断裂的措施和建议:

合理控制EC 系统的水和蒸汽量,根据EC 进出口温度进行调节,保障高压电场除尘的灰是干的。并且

想尽一切办法,严格控制转炉吹氧中的氧枪提枪次数,因为只要转炉在炼钢中提枪,再进行后吹就会使得碳氧反应剧烈,造成电场卸爆,间接影响阴极线的使用寿命。在ESP 本体控制柜内,增加四个高压电场短路时,进行屏蔽电场的单联开关,使得处理时间会更短,保证转炉的生产节奏。(3)影响电除尘除尘效果的主要因素探讨: ●在额定电流或电弧下运行系统

●保持电压尽可能处于恰恰低于电弧极板之下 ●达到一个充分的电弧电流

●通过增加电压直至产生电弧,确定电弧极限 ●确切地检测电弧 ●区分不同的电弧

●优化控制系统对不同电弧的反应参数 ●振打系统要保证正常运行 ●分布板没有被堵现象

电除尘器是一种烟气净化设备,它的工作原理是:烟气中灰尘尘粒通过高压静电场时,与电极间的正负离子和电子发生碰撞而荷电(或在离子扩散运动中荷电),带上电子和离子的尘粒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异性电极运动并积附在异性电极上,通过振打等方式使电极上的灰尘落入收集灰斗中,使通过电除尘器的烟气得到净化,达到保护大气,保护环境的目的。电除尘器基本结构如下:

1、进气烟箱

8、振打及传动系统

2、出气烟箱

9、槽板系统

3、壳体10、11、下灰系统

4、阴极系统

12、楼梯平台

5、阳极系统

13、高低压供电系统

6、阴极框架

14、户壳及保温层

7、阳极框架

15、阴极电晕线

其整个供电过程简单说就是380V电源送至整流变压器一次绕组,而二次绕组的两个接线端一端与阳极极板相连(阳极极板是接地的),另一端经过阻尼电阻与电场内的阴极极线相连,从而通电时在阴阳极极板和极线之间能够形成一个强大的静电电场,可以吸附烟气中的粉尘颗粒,而洁净的烟气通过引风机送至烟囱排放到大气中,达到除尘的作用。整个除尘器二次电压的控制是通过一次电压来实

现的,也就是说一次取线电压380V,通过控制器来改变可控硅导通角的大小,可以改变一次电压的大小,进而间接改变了整流变压器二次输出电压的大小,在整流变的内部是由许多整流二极管或者硅堆所构成的整流电路,它的作用就是将一次绕组输入的交流电源升压后整流成直流电源输入到电场内部,使电场内部形成一个强大的电磁场,用以吸附粉尘颗粒,达到除尘的效果

篇7:工程测量原理及流程

一、物理处理

1粗细格栅及提升泵房

(1)作用:粗细格栅是用来拦截污水中较大和细小的悬浮物,确保提升泵的正常运行。提升泵房是将污水储存并提升后续处理。(2)原理:利用机械化格栅除污机,根据栅前后水位差或按周期自动控制清查。提升泵是根据水位变化自动停启水泵,实现自控或手控。2沉砂池作用是去除污水中相对较小的粒砂,保护后续处理构筑物及管道不受堵塞,减少污泥泵,闸门的磨损。原理是利用砂水分离机和吸砂泵实现污水中泥沙分离。

二、生物处理法

作用及原理:利用水体中微生物细菌也就是活性污泥在CASS反应池中周期性循环运行,并且有效降解污水中有机无机污染物,CASS池每个周期包括进水(曝气)沉淀、滗水(闲置)几个阶段,并且设有生物选择池,进行回流,提高了生物浓度梯度,有效的进行生物脱氮除磷,同时去除BOD和COD。CASS池设有为活性污泥充氧提供气源的鼓风机房,保证给活性污泥充分供养和污水充分混合。

三、化学处理法

化学处理法主要构筑物为加氯间和接触池,通过前面两步处理的污水到达接触池后,利用加氯间的二氧化氯消毒杀灭水中的病菌和病毒,并且接触池有储存、调节回用水的作用。

四、污泥浓缩脱水间 作用和原理:通过前三步处理后的剩余污泥,利用浓缩脱水机进行浓缩脱水降低含水率,便于污泥运输和最终处置,每天压榨后的干污泥量为8吨,最后在垃圾填埋厂进行无害化填埋。

五、在线监测

1作用:国家环保部门对污水厂进行在线监测,可以实时知道污水厂的进出水水质情况,及时发现突发事故,采取相对应措施,保证出水水质稳定并且满足污水排放标准。2原理:COD检测仪器是利用重铬酸钾法 氨氮检测仪器是利用分光光度法

六、中控室

篇8:航测影像融合原理及处理流程研究

DMC相机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字航摄像机, 它是由德国蔡司 (ZEISS) 公司和美国Intergraph公司共同研制, 综合了Z E I S S公司世界上顶级的光学技术和Intergraph公司在数字摄影测量软件领域的领先技术, 它的诞生, 是数字摄影测量领域的一次技术革命。

该相机由八个CCD传感器构成, 中间四个面阵 (幅面为7K×4K) 组合镜头构成一个13.5K×8K的大面阵, 获得全色影像;四个多光谱镜头角面阵 (幅面为3K×2K) 构成RG B彩色四个波段影像, 以进行彩色合成;多光谱彩色合成影像的地面覆盖范围与全色影像覆盖范围相同。三个数据记录仪, 每个具有280GB磁盘空间 (共840GB) 。该系统镜头的个数是可变化的。DMC的最大优点是具有中心投影的几何特性, 与现有的数字图像工作平台及软件完全适应。其次是该相机采用了像移补偿装置FMC, 所获取的资料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DMC数字相机同时采集真彩色、彩红外和灰度数据, 通过高速数据传输通道传到硬盘中, 原始数据为高压缩比的TIFF格式。

2 DMC数字相机所获取影像的特点

2.1 多源性

一次拍摄, 可同时获得全色数据、真彩色数据、RGB多光谱彩红外数据, 使得一次拍摄的效率和数据获取的效率大大提高, 而且全色和多光谱数据的覆盖范围相同, 三种数据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2.2 精度的提高

与传统的胶片相机相比, 省掉了好几个中间环节, 如胶片的冲洗、扫描, 这样减少了不少可能产生误差的机会。

2.3 更多的信息量的获得

从全色及多光谱的数据上我们可以获得比原来传统相机更多的信息, 从而获得更多的用途。

2.4 快速低成本获取

相对于传统的影像数据获取来说, 数据获取的周期可以缩短1/3, 由于同时获得三种数据, 避免了中间环节, 数据获取的成本降低了40%。

2.5 获得的影像精度高

DMC相机获取的影像像元大小为12, 摄影比例尺1∶6000的情况下, 相当于传统相机的所摄1∶3500影像, 用21μ扫描的精度。

2.6 航摄自动化程度高, 避免了很多问题

所有的航线设计在地面设计好后输入计算机, 飞机在航摄时从航线的进入、启拍点、每张相片的定位到关闭点都由计算机控制, 而且每张相片拍摄完成当时就能在计算机上看到拍摄的成果, 如有漏洞或航线弯曲超限等马上就能发现。

3 DMC数字相机所获取影像的缺陷

D MC相机在存在诸多优点的同时, 也存在一些缺陷。从生产实践中, 我们发现了以下缺陷。

(1) 四个高分辨率7K×4K的全色相机镜头拼接获得一幅全色波段的影像, 会因地面的反光造成曝光的参数不一致, 同一幅影像出现四个不同的亮度块。 (2) 12BIT影像具有丰富的光谱信息, 但是, 目前, 很多数据处理系统不支持12BIT数据, 只能转换成8BIT数据处理, 而在转换过程中, 会产生光谱信息的损失, 这样也就损失了12BIT数据的优势。 (3) 高空摄影取得的真彩色影像中植物部分色差, 在可见光波段, 由叶绿素的吸收支配, 反射率非常低, 吸收率很高, 所以叶片对人眼呈现深绿色, 影像的色彩显得不够饱和, 没有生机。近红外波段对植物的反射波谱特性最强, 通过植物叶片的反射与透射, 呈现随着叶片的层数增加, 反射率越来越高。

4 影像融合技术介绍

影像融合技术, 是将不同传感器的影像信息加以综合, 以获得信息更加丰富的、高质量的影像, 同时消除多传感器信息之间的冗余和矛盾, 降低其不确定性, 减小模糊度, 改善影像解译性能, 达到对目标的完整、全面、一致的表达, 从而提高影像信息的使用效率。影像融合的应用是多方面的, 可以用来进行彩色增强、特征增强、空间分辨率的改善等等。

利用高分辨率的全色影像与低分辨率的多光谱影像的融合是影像融合技术的典型应用。一般的遥感影像融合采用基于信息特征的算法, 这里不做详述。

利用彩红外影像与一般真彩色影像进行融合, 达到增强植被信息的目的, 也是影像融合技术的一项应用。对于DMC数字影像来说, 由于其获得的影像数据包括12BIT高分辨率真彩色影像、高分辨率彩红外影像和低分辨率彩红外影像、黑白数据等类型的成果数据。其中, 黑白数据可以直接用于测图、真彩色数据用于制作正射影像图和大幅面挂图, 彩红外数据应用于遥感解译。将真彩色影像与彩红外波段的影像数据进行融合, 将会减少因感光特性的影响带来色彩的失真。由于DMC影像获取的特殊性, 采用DMC影像的彩红外数据和真彩色数据进行融合具有一定的优势:不需要对影像进行配准, 只需进行植被信息的提取, 进而融合到真彩色影像上去。

4.1 融合原理

由于真彩色图像和彩红外数据的成像波谱范围不同, 地物在不同波谱的范围具有不同反射率, 所以同一地物在不同的波段所成得影像具有不同的特征。根据这一原理我们提出了新的融合方法, 就是利用多波段数据进行特征提取计算, 然后利用提取所得的特征数据, 对原始数据进行选择性的特征增强处理, 从而弥补原始真彩色图像的色彩及信息失真。由于DMC数字影像的特点, 需要进行如下的操作。

4.1.1 影像曝光度调整

由于航摄时受大气和日照的影响, 每次拍摄的航片很容易出现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度的现象, 为了使图像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必须进行曝光度调整。对于每张航片, 灰阶范围为0~4095 (12bit) , 利用直方图统计我们可以看出曝光不足的图像和曝光过度的图像灰阶范围分布比较集中 (示意图见图1, 2, 3) 。

这样图像的信息量比较小, 通过对直方图进行均衡化处理。

公式:

其中, n是图像中像素的总和, nk是灰度级为rk的像素个数, L为图像中可能的灰度级总数。式 (1) 中变换函数的离散形式为:

因此。已处理的图像 (即输出图像) 由通过式 (2) , 将输入图像中灰度级为h的各像素映射到输出图像中灰度级为rk的对应像素上得到。经过处理的航片曝光度适中, 信息量增加, 目视效果较好。

4.1.2 对每幅影像中四块C C D所成的影像差异进行辐射校正

由于CCD器件的不一致引起的灰度不一致, 我们可以通过多张航片进行统计计算, 利用统计的灰度的差值模拟出CCD的系统误差, 从而进行补偿处理。首先选取同一航带均匀分布地物的航片n (3

4.1.3 对灰度渐变的处理

由于相机镜头中心和边缘透光量的差别, 航片影像通常会出现中心和边缘亮度渐变的现象, 也就是所谓的大饼现象。为了消除由于亮度渐变带来的影响, 我们设计了渐进统计和渐进补偿的算法。假设镜头中心对应的坐标是x0, y0, 影像渐变的半径是r, 我们以x0, y0为中心, 进行渐进统计得出不同半径范围内的图像的均值g, △gi, i+1=gi-gi+1; (1

4.1.4 不同航带之间的灰度平衡

由于航拍时间和大气条件的影响, 不同航带之间的影像灰度差异较明显, 所以必须对不同航带之间进行灰度平衡。由于每条航带的影像数量较多, 不同航带的统计计算工作量较大。不同航带的灰度平衡可以采用直方图匹配的方法进行。

4.1.5 特征提取算子的设计

经过了上述步骤处理得的影像基本上具有了较好的曝光度和较为理想的直方图。在此基础上, 我们设计了不同地物的特征提取算子。由于真彩色图像中植被信息失真, 我们选用了红外波段中的植被信息, 对真彩色图像中的植被信息进行增强, 设计了如下提取算法, 对每个波段中的每个像素进行阈值比较, 假设同一位置的像素在四个波段 (红绿蓝红外) 的灰度分别为g1, g2, g3, g4, 利用波谱特征可知, 当满足条件g1a4时即可认为该点是植被, 其中a1, a2, a3, a4为自定义的阈值, 不同的影像条件可以选择不同的值。这样就可以提取出植被信息ggre en, 然后利用ggre en对真彩色影像进行增强。

4.2 影像处理流程图 (图4)

5 成功案例

我单位分别于2009年1月和2010年1月进行了两次DMC航空摄影, 其中2009年1月摄影比例尺为1∶12000, 2010年1月摄影比例尺为1∶20000。2009年、2010年我院利用这两批资料进行了1∶2000数字正射影像图的生产, 生产的成果色调一致、精度满足要求, 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是真彩色影像, 因而, 影像中植被的色彩效果不佳, 影响了整个影像的色彩。

2011年1月, 根据客户要求, 需要对影像进行融合和匀色处理, 从而使整个数字正射影像图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色调一致, 植被信息突出。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 需要作以下几项工作。

(1) 影像曝光度调整。 (2) 对每幅影像中四块CCD所成的影像差异进行辐射校正。 (3) 对灰度渐变的处理。 (4) 不同航带之间的灰度平衡。 (5) 利用特征算子进行影像的融合。

经过一次试验, 得到的结果是大部分影像效果较好, 植被信息突出, 各种地物色彩分明, 饱和, 增强了可判读性和目视效果。以下是两幅图的比较。

同时, 一部分经过补飞的数据, 和相邻航带之间出现色差和亮度差异, 需要重新进行作业, 作业的主要过程是进行整体色调和亮度的调整。

以上过程可以利用VC++进行编程实现, 平均每张原始影像的处理过程需要7.5分钟左右。

经过融合的影像再进行纠正、拼接、出图, 利用常规正射影像拼接的流程进行, 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得到了用户的接收和好评。

6 有待解决的问题

在融合、匀色的过程中, 也存在以下问题, 有待以后解决。

(1) 部分补飞的影像, 出现航带之间的色差过于大, 而灰度平衡的幅度有限, 如果幅度太大, 必然影响效果。所以, 有待日后寻找更加合适的灰度平衡方法。 (2) 有部分影像的高亮部分会出现彩色斑, 这大概是由于镜头的辐射方面的原因产生的, 有待进一步的分析和消除。

摘要:DMC相机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字航摄像机, 本文以DMC数码航空影像数据融合算法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DMC数字相机获取影像的特点和缺陷, 探讨了影像的原理和算法的设计, 最后给出了具体的案例, 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 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关键词:影像融合,特征提取

参考文献

[1]陈鹰.遥感影像的数字摄影测量[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3, 9.

上一篇:猜字谜活动作文下一篇:我变得半命题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