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变得半命题初中作文

2024-05-07

我变得半命题初中作文(精选9篇)

篇1:我变得半命题初中作文

今天我头一次发现自己变得懂事了,虽然这次懂事是在一件小事中体会出来的,但我觉得还是可以说明我懂事了。

事情就发生在今天中午,我闲着没事干,就想骑车上街买几只笔用用,正好我的笔也所剩无几了。于是我就和家人打了一声招呼出去了。我骑车来到学校门口(小学时候的小卖铺我以前经常去所以就和里面的人很熟)进去之后,我熟练的来到卖水笔芯的地方。这里的商品琳琅满目,看得我眼都花了。最后我找到了一把价格可以接受的芯子正准备去结账,但是我却不由自主的回到了货架前,把手里的一把芯子放在上面挑了两把便宜的芯子,拿走了。我想弟弟也上三年级了,要用钢笔了,不如给他买一把吧省他买了。接着我用剩下的钱又买了三个水果型的橡皮,这是给妹妹的,昨天她的橡皮正好用完了,就给她买了三个橡皮。

回到家,我陆续的把买来的“战利品”拿出来给弟弟妹妹,这让家人大跌眼镜,他们没有想到平时连洗脚水都忘端的我,今天竟然能想起来替别人着想。连我自己都不知道为是么我会想到,这也许就是懂事了吧。

你们说我是不是真的懂事了。

篇2:我变得半命题初中作文

刚进大门,我就兴奋地向我最喜欢的游戏跑去——弯月飞车和欢乐飞椅,这两个游戏都是爸爸陪着我玩的。我又玩了其他的游戏:空中脚踏车、赛车、骑马、逃离城堡、秋千、吊床,我玩得非常开心。

这时,爸爸又给我买了两张票,他拉着我走到欢乐飞椅前,把我抱上去,爸爸是要让我自己坐,可妈妈在一旁吓得脸一会儿白一会儿青,双手冰凉,两脚发抖,揪着爸爸的衣服又拉又扯,直到管理员阿姨说:“抓紧了,小朋友们,开始了!”妈妈镇静了一会儿,不过还是呆呆地,像个傻子。欢乐飞椅忽高忽低,妈妈的嘴巴也忽高忽低,她的双脚直跺,妈妈的心都缩成蚂蚁那么点了。但是,我呢?却在飞椅上笑得合不拢嘴,还对妈妈喊:“我在这儿!我在这儿!”我觉得自己象一只小鸟,正张开翅膀飞来飞去呢。

篇3:浅谈初中语文半命题作文的写作

一.匠心独运, 巧补题目

常见的半命题作文有四种形式:1、命前半题式, 如“_______真好!”2、命后半题式, 如“我的世界_______”;3、命首尾题式如“因为_______, 所以_______”;4、命中间题式, 如“细品_______的美丽”。不论哪种半命题样式, 都应在补题时做到“出彩”, 让题目靓起来, 使人一见倾心, 激发阅读兴趣。所以, 学生在补题目时应进行发散思维, 在切中题旨的前提下, 做到避俗求新, 让标题“一枝红杏出墙来”。如:面对“_______的瞬间”这一半命题, 大多数学生会填“感动、转身、美丽、永恒”等大众化词语, 这时, 若你另辟蹊径, 填上“目光轻洒、阳光荡过、红绿灯转换、花开”等词, 无疑会让人眼前一亮, 在众多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

在补充题目时, 应做到填词精确, 切入口小。有不少学生在填词时不仔细斟酌, 填上去的词语太大, 以致写作时难以驾驭。半命题作文中填的词往往就是文眼, 决定了文章的写作内容, 所以切忌大而空, 为写作造成障碍。如“细品_______的美丽”, 有的同学填“生活”一词, 就显得帽子太大。若你是想写“母亲”那么可以选取一个代表母亲的具体形象, 稍加修饰后填入。如“细品佝偻背影的美丽”, 就可选择日常生活中母亲辛勤劳作的事件对佝偻背影进行细致描绘, 从中品出母爱的深沉。同样“把_______留给_______”, 有的同学写“把美丽留给生活”, 其中“美丽”“生活”都显得空洞, 若改为“把自信留给自己”写作内容就很明确了。

同时, 还应该注意词语前后搭配, 应认真思索命题者的目的, 让所填词语切中命题, 避免因不够细心或思考不深入而导致的补题出错。如“因为_______所以_______”, 如果仅仅为了构成对比, 不认真思索就填上“因为失败, 所以成功”, 就会让人不知所云, 若改成“因为挫折, 所以坚强”主旨就很明确了。类似例子还有“细品困难的美丽”这一题目, 一看就知选材是战胜困难的种种坚韧之美, 所以应改为“细品坚韧的美丽”。

二.再审命题, 捕捉信息

有的同学补好题目后, 就迅速开始动笔写作, 这种做法是欠妥的, 一定要明确题目主旨, 方可动笔。因此在为作文补充完题目后, 应再次审视标题, 找出题目中蕴含的有用信息, 它往往提示你文章的人称、情感、选材等。

以“我在_______中得到_______”为例。首先“我”已决定了这篇文章只能写自己, 用第一人称, 另外“得到”一词表明文章选材是积极的。“我在阅读中得到成长”, 表明选材是读书让自己成长类;“我在奋斗中得到快乐”, 肯定是写感悟到奋斗的美好的事例。所以在列好题目后一定要再次细心读题, 为写作定好基调。

三.选材精当, 写细写深

作文的主旨确定以后, 就要进行选材了。生活中的素材有很多, 让人难以取舍, 究竟该如何选材呢?“舍旧取新, 舍生取熟, 舍大取小”是学生需要把握的三个原则。只有做到扬长避短, 才可能驾驭好材料, 让文章突出主题。

古往今来, 那些脍炙人口的佳作都是因为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而千古流传。作为中学生也应与时俱进, 关注生活的热点, 从中挖掘素材, 提炼出独特的看法, 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如:写作“那一幕, 我难以忘怀”时, 有学生描写的是2008年汶川地震中感人的幕幕场景, 但相隔八年后再读, 虽还动容但却感到老套。但有的学生抓住“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阅兵式上百岁老人用颤抖的手庄严行军礼的细节, 由此深发联想, 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令人眼前一亮。

同时, 对所选择的材料自己必须要有准确的了解, 不能似是而非, 甚至人物、事件张冠李戴。近年来, 不少学生喜欢选择历史素材, 如:一生坎坷却豁达乐观的苏轼, 学生一般用三个片段来进行构思, 写作时, 往往将人物生平的重大事件与所创诗词相结合, 表现主旨。但有些学生在写作时, 将人物诗词写作顺序颠倒了, 甚至于将一些重大事件记混, 这就是对素材不熟悉造成的。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文章, 是不可能让人产生思想与情感的共鸣。

我们强调命题时切入口要小, 选材同样如此。选材过大的作文往往空洞无物, 缺乏真情实感。不如从小事入手, 着眼于细节描写, 从而以小见大。在讴歌亲情时不少学生描写自己的父母如何爱自己, 往往都会从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心, 学习上严格要求, 成长中谆谆教导三方面选材, 看多了此类选材, 会让人有审美疲劳感。其实, 不妨抓住人物一个特征如:父亲佝偻的背影, 母亲长期劳作的双手进行描摹, 由此展开的回忆与联想, 过去与现在交替, 情与事相辉映, 向深处挖掘这背影, 这双手上寄托的父母深情, 使作文顿时鲜活起来。

当然, 不论我们如何选材, 一个基本点就是必须选择那些动人心弦的素材。只有融入真情, 才可能以情动人, 不矫揉造作, 从而使文章迸发出感人的力量。

四.形式多样, 突显主旨

出彩与否, 除了有靓丽的题目, 精当的素材还必须选择合适的形式, 让主旨突显, 我们常说形式要创新, 那么如何创新呢?其实, 在我们的作文中, 形式往往还是对比式, 小标题式, 段首排比式, 书信式, 日记式等中, 但应该是不同的内容用不同的形式, 且在细微处有创新。

如果我们的作文是记叙一次矛盾冲突过程的, 不妨采用倒叙式, 将冲突的高潮部分浓墨重彩地描绘, 放在开篇, 从而设置悬念,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样, 也可以选择剧本的形式, 分几幕进行描写。同样如果是写成长的历程, 可分为三个片段写作, 如:“你的目光, 难以忘怀”中, 有的学生就精心命了三个字标题:仰望———幼时母亲目光中浓浓的深情;平视———稍大后, 母亲目光对我的教育;俯视———而今母亲目光中饱含的鼓励与安慰。这样, 既突出了题目, 又让人迅速把握作者记叙的脉络。这也是小标题式作文经久不衰的原因

若是想表达自己内心的看法或表现出情感的推进, 可以采用日记式, 将零碎的生活片段穿在一起, 给读者一个认识的过程。而书信式是一种常用的交往方式, 自由灵活, 给人以真切之感。所以, 在写环保, 亲情类文章时, 也有不少学生尝试用书信体构思作文。

在形式的选择上, 方法很多, 但不论采用何种形式写作都要以内容定形式, 同时选择自己能驾驭的形式。

五.语言灵动, 生动感人。

优美的语言是一篇佳作的必备条件。寡淡如水的语言让文章显得苍白乏味, 只有灵动的语言才能激发人们阅读欲望。语言的生动是一个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过程, 需要同学们平时多积累, 厚积薄发。但语言生动也是有一定捷径可循的。

首先, 在写作时要学会巧用修辞, 例如:比喻、排比、拟人、反复、夸张、引用等等, 在写作时, 我们要充分调动自己的语言细胞, 力求多用比喻, 让文字生动;排比恰当, 增添文章气势, 韵律和谐;使用拟人, 赋予物以人的情感, 增强感染力;适当夸张, 文章显得俏皮, 有幽默感。善于在作文中使用修辞, 必会给文章增添色彩。

其次, 景物描写到位。情景交融的文章比单纯的叙事性文章要高几个档次。“一切景物皆情语”, 应在作文中善于描写景物, 借自然景物来渲染气氛, 烘托心情, 并推动情节的发展。如:鲁迅《故乡》中开篇描写家乡萧条之景, 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又与下一个二十年前故乡美景构成对比, 有力突出文章主旨。

再有, 善于多角度刻画人物, 突出细节描写。在平时的写作中, 学生常用动作、语言描写, 或者是一些常见的“笑”、“哭”等神态描写, 其实, 不妨引导学生抓住一个细节或一个局部, 多角度描写, 在此基础上进行联想。如:描写母亲“手”时, 首先从颜色、形状方面观察其外形, 其次摸上去的感触是粗糙的还是光滑的, 另外可以写虚, 赋予手以味道, 将眼前的手与记忆中的手重叠, 突出不同。接着, 再写这双手发出的动作, 是抚摸你, 那么自己的感觉如何, 就这样通过手的细节让人物丰满起来, 立体起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半命题作文需要在日积月累的基础上, 掌握好的写作方法, 命好题, 选好材, 巧构思, 从而让半命题作文真正靓起来。

参考文献

[1]唐为霞.浅议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J].教师.2011 (30)

[2]沈祥振.浅谈中学生作文材料的积累[J].科教新报 (教育科研) .2010 (24)

[3]李国辉.让言语生命之花, 在随笔化作文中绚丽绽放[J].黑河教育.2016 (02)

[4]覃桂英.初中“生活化作文”教学实践方式分析[J].科学咨询 (教育科研) .2016 (02)

篇4:浅谈初中语文半命题作文的写作

关键词:初中语文 半命题作文 写作

阅读文质兼美的作文,好似轻品香茗,回味无穷;更似畅饮美酒,醇香满腹。那么,如何才能写好半命题作文,让人欲读之而后快呢?

一.匠心独运,巧补题目

常见的半命题作文有四种形式:1、命前半题式,如“ 真好!”2、命后半题式,如“我的世界 ”;3、命首尾题式如“因为 ,所以 ”;4、命中间题式,如“细品 的美丽”。不论哪种半命题样式,都应在补题时做到“出彩”,让题目靓起来,使人一见倾心,激发阅读兴趣。所以,学生在补题目时应进行发散思维,在切中题旨的前提下,做到避俗求新,让标题“一枝红杏出墙来”。如:面对“ 的瞬间”这一半命题,大多数学生会填“感动、转身、美丽、永恒”等大众化词语,这时,若你另辟蹊径,填上“目光轻洒、阳光荡过、红绿灯转换、花开”等词,无疑会让人眼前一亮,在众多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

在补充题目时,应做到填词精确,切入口小。有不少学生在填词时不仔细斟酌,填上去的词语太大,以致写作时难以驾驭。半命题作文中填的词往往就是文眼,决定了文章的写作内容,所以切忌大而空,为写作造成障碍。如“细品 的美丽”,有的同学填“生活”一词,就显得帽子太大。若你是想写“母亲”那么可以选取一个代表母亲的具体形象,稍加修饰后填入。如“细品佝偻背影的美丽”,就可选择日常生活中母亲辛勤劳作的事件对佝偻背影进行细致描绘,从中品出母爱的深沉。同样“把 留给 ”,有的同学写“把美丽留给生活”,其中“美丽”“生活”都显得空洞,若改为“把自信留给自己”写作内容就很明确了。

同时,还应该注意词语前后搭配,应认真思索命题者的目的,让所填词语切中命题,避免因不够细心或思考不深入而导致的补题出错。如“因为 所以 ”,如果仅仅为了构成对比,不认真思索就填上“因为失败 ,所以成功”,就会让人不知所云,若改成“因为挫折,所以坚强”主旨就很明确了。类似例子还有“细品困难的美丽”这一题目,一看就知选材是战胜困难的种种坚韧之美,所以应改为“细品坚韧的美丽”。

二.再审命题,捕捉信息

有的同学补好题目后,就迅速开始动笔写作,这种做法是欠妥的,一定要明确题目主旨,方可动笔。因此在为作文补充完题目后,应再次审视标题,找出题目中蕴含的有用信息,它往往提示你文章的人称、情感、选材等。

以“我在 中得到 ”为例。首先“我”已决定了这篇文章只能写自己,用第一人称,另外“得到”一词表明文章选材是积极的。“我在阅读中得到成长”,表明选材是读书让自己成长类;“我在奋斗中得到快乐”,肯定是写感悟到奋斗的美好的事例。所以在列好题目后一定要再次细心读题,为写作定好基调。

三.选材精当,写细写深

作文的主旨确定以后,就要进行选材了。生活中的素材有很多,让人难以取舍,究竟该如何选材呢?“舍旧取新,舍生取熟,舍大取小”是学生需要把握的三个原则。只有做到扬长避短,才可能驾驭好材料,让文章突出主题。

古往今来,那些脍炙人口的佳作都是因为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而千古流传。作为中学生也应与时俱进,关注生活的热点,从中挖掘素材,提炼出独特的看法,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如:写作“那一幕,我难以忘怀”时,有学生描写的是2008年汶川地震中感人的幕幕场景,但相隔八年后再读,虽还动容但却感到老套。但有的学生抓住“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阅兵式上百岁老人用颤抖的手庄严行军礼的细节,由此深发联想,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令人眼前一亮。

同时,对所选择的材料自己必须要有准确的了解,不能似是而非,甚至人物、事件张冠李戴。近年来,不少学生喜欢选择历史素材,如:一生坎坷却豁达乐观的苏轼,学生一般用三个片段来进行构思,写作时,往往将人物生平的重大事件与所创诗词相结合,表现主旨。但有些学生在写作时,将人物诗词写作顺序颠倒了,甚至于将一些重大事件记混,这就是对素材不熟悉造成的。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文章,是不可能让人产生思想与情感的共鸣。

我们强调命题时切入口要小,选材同样如此。选材过大的作文往往空洞无物,缺乏真情实感。不如从小事入手,着眼于细节描写,从而以小见大。在讴歌亲情时不少学生描写自己的父母如何爱自己,往往都会从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心,学习上严格要求,成长中谆谆教导三方面选材,看多了此类选材,会让人有审美疲劳感。其实,不妨抓住人物一个特征如:父亲佝偻的背影,母亲长期劳作的双手进行描摹,由此展开的回忆与联想,过去与现在交替,情与事相辉映,向深处挖掘这背影,这双手上寄托的父母深情,使作文顿时鲜活起来。

当然,不论我们如何选材,一个基本点就是必须选择那些动人心弦的素材。只有融入真情,才可能以情动人,不矫揉造作,从而使文章迸发出感人的力量。

四.形式多样,突显主旨

出彩与否,除了有靓丽的题目,精当的素材还必须选择合适的形式,让主旨突显,我们常说形式要创新,那么如何创新呢?其实,在我们的作文中,形式往往还是对比式,小标题式,段首排比式,书信式,日记式等中,但应该是不同的内容用不同的形式,且在细微处有创新。

如果我们的作文是记叙一次矛盾冲突过程的,不妨采用倒叙式,将冲突的高潮部分浓墨重彩地描绘,放在开篇,从而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样,也可以选择剧本的形式,分几幕进行描写。同样如果是写成长的历程,可分为三个片段写作,如:“你的目光,难以忘怀”中,有的学生就精心命了三个字标题:仰望——幼时母亲目光中浓浓的深情;平视——稍大后,母亲目光对我的教育;俯视——而今母亲目光中饱含的鼓励与安慰。这样,既突出了题目,又让人迅速把握作者记叙的脉络。这也是小标题式作文经久不衰的原因

若是想表达自己内心的看法或表现出情感的推进,可以采用日记式,将零碎的生活片段穿在一起,给读者一个认识的过程。而书信式是一种常用的交往方式,自由灵活,给人以真切之感。所以,在写环保,亲情类文章时,也有不少学生尝试用书信体构思作文。

在形式的选择上,方法很多,但不论采用何种形式写作都要以内容定形式,同时选择自己能驾驭的形式。

五.语言灵动,生动感人。

优美的语言是一篇佳作的必备条件。寡淡如水的语言让文章显得苍白乏味,只有灵动的语言才能激发人们阅读欲望。语言的生动是一个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过程,需要同学们平时多积累,厚积薄发。但语言生动也是有一定捷径可循的。

首先,在写作时要学会巧用修辞,例如:比喻、排比、拟人、反复、夸张、引用等等,在写作时,我们要充分调动自己的语言细胞,力求多用比喻,让文字生动;排比恰当,增添文章气势,韵律和谐;使用拟人,赋予物以人的情感,增强感染力;适当夸张,文章显得俏皮,有幽默感。善于在作文中使用修辞,必会给文章增添色彩。

其次,景物描写到位。情景交融的文章比单纯的叙事性文章要高几个档次。“一切景物皆情语”,应在作文中善于描写景物,借自然景物来渲染气氛,烘托心情,并推动情节的发展。如:鲁迅《故乡》中开篇描写家乡萧条之景,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又与下一个二十年前故乡美景构成对比,有力突出文章主旨。

再有,善于多角度刻画人物,突出细节描写。在平时的写作中,学生常用动作、语言描写,或者是一些常见的“笑”、“哭”等神态描写,其实,不妨引导学生抓住一个细节或一个局部,多角度描写,在此基础上进行联想。如:描写母亲“手”时,首先从颜色、形状方面观察其外形,其次摸上去的感触是粗糙的还是光滑的,另外可以写虚,赋予手以味道,将眼前的手与记忆中的手重叠,突出不同。接着,再写这双手发出的动作,是抚摸你,那么自己的感觉如何,就这样通过手的细节让人物丰满起来,立体起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半命题作文需要在日积月累的基础上,掌握好的写作方法,命好题,选好材,巧构思,从而让半命题作文真正靓起来。

参考文献

[1]唐为霞.浅议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J].教师.2011(30)

[2]沈祥振.浅谈中学生作文材料的积累[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24)

[3]李国辉.让言语生命之花,在随笔化作文中绚丽绽放[J].黑河教育.2016(02)

[4]覃桂英.初中“生活化作文”教学实践方式分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02)

[5]张颖.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作文的想象能力[J].职业.2016(08)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课题子课题组(BHA130058)。

篇5:我因为我半命题作文初中

清幽的林荫小道,来回穿行的人群。不一致的步履,却释放着整个心的活力。

恍惚间,起风了。风儿吹啊吹,吹散了我心中的甜蜜。

“来,文章见报了……”声音温和,是语文老师。

似乎早有预感,庆幸却又疑惑。我已忘了自己还死僵僵地赖在座位上。老师满脸笑容地走了。

“真没礼貌!”身旁的男生嘀咕道。

这才醒悟:我,就是一个忽视了最简单的礼貌的人。

仿佛为我的坏心情应景一般,风儿大了,调皮地飞驰而过,掠走了我的微笑。

上课后,老师对一些难题指点迷津:

“教材第110页……”黑板上显现出一行醒目的大字。

还没等老师说完,我就心急火燎地开始克隆,笔走龙蛇。

不料被老师撞见,批评了一句:“做题时要看清题目,再对照答案去……”当时,真是无地自容,还作为课代表呢!名不副实。

这才明白:我,就是一个冒冒失失的人。

下坡的时候,狂风骤起,刹那间将我无奈的寂寞卷入云层。

学习上的滞笨,甚至让我怀疑自己就是一个没有智商的低等动物。听不懂任何言语。于是,一次次地摔跤、失落、放弃、流泪。感觉生活就是一座幽深的城堡,欲离去却始终找不着北。

可是一个黄昏,当一个熟悉的饭盒递到手中时,随之而来的是匆忙中的慰藉。那一刻,幸福降临简直措手不及。

我总是这样,预先准备了对待苦难的从容,却从没学会苦难间隙的快活,总是注重自己的警觉感受,却忽视了身边一直伴随提醒我们的亲人朋友们。

同学的良言规劝是幸福;老师的悉心开导是幸福;亲人馈赠的欣悦是幸福……这样的幸福太多太多。

篇6:让我陶醉初中半命题作文

哦,是卖笛子的。一竿竿竹子砍成段,钻成孔,轻声一吹,就能发出清脆的音韵,我太熟悉了。山里的孩子骑在牛背上吹,倚在屋檐下吹,吹走了岁月,吹绿了心田。这个年轻人莫非是想把家乡的山风、溪水、鸟鸣,从这小小笛孔中吹出来,让饱受喧嚣的城里人也能喜爱他的竹笛?

如此清新怡人、美妙爽心的笛声,应是夜深人静时,在月光下,轻轻地飘过来;或是暮色四合,倦鸟归林,回家的牧童坐在牛背上,信口吹出来。我很久没有听到这样的笛声了。小时候,每及夏夜,村口的河边,村民们便会摇着蒲扇,搬着竹椅,陆续地聚坐下来,几个会拉琴弹奏的小青年,好像约好了似的,每到夜晚,总会用他们自制的乐器演奏音乐,他们用布满老茧的大手拉起二胡,吹起笛子,也一样令你陶醉不已。凉风吹来,浸在河水中的月亮,也沉醉地晃动起来。

笛声当然不会消失,只是那份纯朴和自然的性情恐怕很难寻觅了。

我不知道是否有人会买他的笛子,我疑惑这怎能成为他养家糊口的生计。我想起了前不久在报上看到的一个被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录取的拉二胡的山区小姑娘,由于拿不出学费,整个暑假,她与父母一起,走南闯北,漂泊四方,在街头拉琴,希望能用她的琴声筹集起上学所需的学费。

音乐的旋律,能让人陶醉,而藏在音乐背后的故事又有几个人知晓呢?

篇7:初中半命题作文我梦见了什么

我向四周望去,一切又让我产生了陌生感,寂静的夜里没有一个人的影子,我失落的走着。忽然见一人驶在渔船上,停在了我的面前。我急忙问道:“请问先生这是何处?”只见他的眉头紧锁着,冷淡的说着:“姑苏城,寒山寺。”姑苏城,我心中默念,莫非他就是大诗人张继?但那凝重的表情,一种苦写在脸上。我鼓起勇气说:”敢问先生尊姓大名?“那人依旧面不改色,说道:“我乃一介书生,满怀雄心壮志,为的就是报效国家,如今,独自一人在这寒山寺,谁还会记得我这个落魄书生呢?”我内心不免有些同情他,通过他的话中我终于得知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我试探得问:“久仰先生大名,敢问先生是不是赫赫有名的大诗人张继?”那人点了点头,低头不语,随后又一脸惊讶的看着我。

他对我说:“十年寒窗苦读,那一纸皇榜,从榜首到榜尾都没有我张继的名字,那一刻,我的心彻底的碎了。”是啊!孤独的寒山寺正如孤独的你,天色渐晚,寒气逼人,谁还惦记着张继呢?

我不甘心一个伟大的诗人就此沉沦下去,我对他说:“有姑苏城,寒山寺与你相伴;有渔船,有秋水与你相伴;还有我,同样孤独的人与你谈论心事何来烦恼之谈?”

他,看了看四周。月,行将落下,还不忘向四周涂抹一丝亮光。几片似血的枫叶在空中飞舞,他好像恍然大悟,对我说道:“是啊,飘零不是要去赴死亡之约,又何尝不是生命的一种升华!谢谢你,小姑娘!”看到他那紧闭的眉毛舒展开来,我也不由的松了一口气。

这一刻,他把所有的烦恼剪去,把所有的痛苦忘却,留下的只是欢乐!我开心的说:“不必谢我!你博学多识,有的是时间一展宏图,如果真要谢我,不如赠我一首诗吧!日后我也好有个纪念。”

多么美的秋夜啊!“我得感谢这秋夜,感谢这相伴的山水,感谢这个陪我的小姑娘。”他说道,于是,他提起笔,挥毫泼墨一气呵成,《枫桥夜泊》横空出世!

他将这首诗赠与我,一首《枫桥夜泊》就像一片枫叶,染红了姑苏大地;就像一丛菊花,灿烂了唐朝的天空。他看着我,笑了……

篇8:必须重视半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就是命题人限定题目的一部分内容,学生根据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再进行写作的作文命题形式。半命题作文的灵活度介于话题作文与全命题作文之间,对学生来说既有所限制又不失开放性,在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给学生适当的选择余地。半命题形式既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又能较好地避免猜题、押题,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关于半命题形式

半命题作文结构形式往往有以下几种:

1.命前半题:如“______是一把双刃剑”、“______之乐”、“______其实很快乐”、“______在细微处”。

2.命后半题:如“走近______”、“十六岁,我多了一份______”、“震撼心灵的______”。

3.命中间部分:如“给______的一封信”、“一份______的答卷”、“从______中学习”、“当______来临”。

4.命首尾部分:如“______,别再让我_______”,“______阅读”、“______与______”、“______使我们______”。

5.还有命正标题的,如“______——我的特长”。

6.命副标题的,如“乐在其中——记一堂______课”。

二、审题——关于补全题目

一般地说,半命题作文要求补填的内容往往是写作的中心内容。在完成补题的同时,实际上也就是确定了写作的素材或明确了写作的中心。半命题作文的补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充分吸取题中的隐含信息

半命题作文,题面不长,其间还有空白,但就是在这残缺短小的题面中,却隐含着不少的有用信息:

①指向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是记人还是记事,是叙事为主还是抒情为主等等。如“______就是力量”,方便写议论文。而“一件应该______的事”,方便写记叙文。“这一刻,我们______”方便写记叙文或抒情散文。(不是说别的文体绝对不可以写)

②暗示作文应表达怎样的中心、抒发何种感情。例如“我依然______”、“有时,我也想______”。

③限定作文的范围,对作文中的人物与事件、情感与道理、时间或空间作出一定限定。如“我这个______迷”,题面中的“我”、“迷”两词前后缀连,表明是记人叙事的记叙文。题中的“迷”,其含义是对某种事物、活动、景物特别感兴趣,全身心投人,达到如醉如痴的迷恋程度,无疑暗点了主旨。题首的人称词“我”,表明文章的选材局限于特定的一个人——“我”,局限于“我”的一种兴趣爱好,具体爱好什么,就需要学生自己去选填了。填题时要充分考虑和吸取题中的隐含信息,力求使填好的题目稳妥而恰当。

再如“那一刻,我们______”(2008年河北中考题),限制范围的有“那一刻”、“我们”,重点是“______”。考生常见问题是忽略限制范围,忽视了题面对时间、人称等的限制,(强调个人感受)因而造成了跑题。

2.要全面把握命题要求和意图

命题者总是从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出发,紧扣教材,从一个或几个角度拟定一个半命式文题,来测试学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面对半命式文题,必须全面理解作文提示和要求,整体揣摩出命题者的意图,从而准确定向拟题。

如“在_面前”一题,命题者设计这一文题,其初衷是要学生自我营造一种环境、态势,造成特定的氛围,让生活中某一人(或数人)置于其间,述其言、叙其行。可以是有形的,如金钱、鲜花;也可能是无形的,如威胁、困难;可能是惬意的,如奖状、成功;也可能是恶劣的,如挫折、歹徒……理解了题目的内涵,就不难通过_”填充题,设置一个恰当的映衬面,为构思中的人和事创下典型的环境,从而有力刻画人物形象,突显文章的主旨。

半命题作文有时要提供词语,思考时要准确把握。要求只能用提供的词语作文,那么你可从中选择一个词语;如果在提供的词语后面打上省略号或者出现“等等”字样,则暗示你可用提供的词语,也可用未提供的词语。如假如再给我一次_(机会、尝试、失败等)。

3.要尽力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

选材恰当,真实感人,对于考场作文至关重要。而半命题作文正是在调动自身生活储存方面,为学生作文提供了方便、自由。填补题目时要考虑到自己的生活实际,要积极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选择最真实、最有个性的材料,并据此确定作文要填的词语或短语。

如“我_同桌”,如何填充要视素材而定。如果同桌系新来乍到,虽印象鲜明,但交往很少,可填“的”,以便从旁观察描述;如果与同桌交往频繁,磕磕碰碰,时有冲突,填“和”为宜,以展示矛盾冲突中的人物形象;如若对同桌的某一印象和某种情感强烈,不妨选填“敬佩”、“同情”等词语。

4.要尽量追求新颖独到

填补题目,在符合要求、切中题旨的前提下,还应避俗求新,题与文让人读后都能为之一振。这就需要在填题上进行深加工了。如“我生活在__之中”一题,填“家庭”、“学校”、“社会”显得直白浅露,流于俗套;填“集体”、“亲人”、“友谊”,过于平常,失之平庸;而填“麻将声”、“追星族”则切中时弊,发人警醒;填“阳光”、“夹缝”、“梦魇”,比喻形象,显得十分深邃。

并且,题面的新与俗往往也制约了作文的新与俗。拿“_的滋味”这一文题来看,如果匆匆填上“咖啡”、“中药”等,且只是就其滋味写滋味,必然俗气浅薄。如能扣住滋味的深刻含义,写“幸福的滋味”、“失败的滋味”、“打工的滋味”,则既深又新。因此,填好题目,既能体现作者精巧的构思,也能彰显其思想的深度,不可忽略。

三、关于选材处理

综合近几年的中考作文来看,半命题作文的选材主要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1.拘于提示,选材过大

比如:“走近_(伟人、名著、自然、科学……)”。

此题有很多学生选材过大,难以写出情真意切的佳作来。按命题人的提示,拟文题为“走近科学、走近自然、走近名著”,容易写得空泛、笼统,不可能写出真情实感。此类文章可从自我生活实际来拟题,从自我兴趣爱好来拟题。比如拟“走近姚明”、“走近大观园”、“走近诸葛亮”等等,这就具体得多,就能用自我的生活真实细节来写活这些人或事对自己的深刻影响,并可能采用多种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现自己的体验与观感。

2.选材俗套,情感平淡。

比如温州的作文题目:“岁月匆匆,十五六岁的我们已走进花一样的季节,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幼稚;多了一份思索,少了一份盲从;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偏激;多了一份行动,少了一份幻想;还多了一份责任、理想与憧憬……请以‘十六岁,我多了一______’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此题选材范围广泛,可写自我的成熟、思索、责任、信心等等,写作时应着重凸显自我的心灵感受,强化文章的感染力,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可以去写自我对生命意义的思索,对人情世故的看法;可以写对成长教训的总结,去探讨个性与人际交往的关系;可以写涉世之初的喜悦,从自尊自爱自强自信自立之中,选取令人耳目一新的素材,在与众不同之中,写出自我真情实感,让人读来回味无穷。但部分学生选材俗套,总是停留在学习生活这一层面上,没有深入挖掘闪光的新素材,对自我心灵剖析不够,心理描写也不够细腻,造成空洞说教,使人读起来索然无味。

3.贪大求全,缺少细节。

比如山东省作文题目:“拥抱母亲,我们会享有亲情的温暖;拥抱成长,我们会丰富生命的内涵;拥抱梦想,我们会开创人生的辉煌;拥抱阳光,我们会感悟快乐的真谛;拥抱春天,我们会领略自然的美好。拥抱就是享有,拥抱就是开创,拥抱就是感悟……请以‘拥抱_’为题,写一篇文章。”

不管拥抱什么,一定要从小处入手,以细节描写出彩,在生动描写之中来突出文章的主题。最好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写,这样才能使文章内容充实,立意深刻。但不少考生贪大求全,用散文的笔法,写自我拥抱阳光、拥抱梦想、拥抱春天……只要是文题所提示的,全都“拥抱”了,可是文章没写一件具体生动的事,使得文章空洞无物。作文之时,可选取生活中你最为心动的一个场景,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最受感动的一个细节,以此来写活拥抱它的心理感受,用自我独特的情感体验,为文章增光添彩。

4.脱离自我,文题不符。

比如作文题目:“_是一把双刃剑”(提示:双刃剑,两边都有刀锋。常用来比喻某个东西的利与害)。

写好此题一定要弄清题意,一定要结合“自我的经历、认识和感受”来谈对某一事物的独到的看法,比如网络、追星、时尚等等。如果写网络的利与害,就可去写自己从上网中学到的新知识,而后由于迷上网络游戏不能自拔,最后又深刻醒悟这一过程,以亲身经历来启迪所有的中学生正确对待网络。可有些考生没有理解题意,没有选好材料,空发议论,使得文题不符。比如写早恋、战争、酒、香烟等是一把双刃剑,那就不合适了。

那么,半命题作文怎样才能在命题允许的范围内选好材呢?

第一招: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下手。

把熟知的材料选出来。回避陌生、首选熟悉,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这应该是选材的一个原则。自己亲眼所见的,亲身经历的,亲耳所闻的,深切感悟的,才是了然于心的,才是真实动人的。只有先感动自己,才有可能感动别人。对于自己不熟悉、不大熟悉的材料,选用时很容易出现漏洞,因此,一定要慎重选用。

半命题作文在一定范围内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度,便于学生在自己熟悉的事物中选择,更好地发挥创造性,充分展示出自己的综合表达能力。因此,我们在构思时一定要把自己最擅长的方面表现出来。一般来讲,可以按照“家庭、学校、社会、自然和自身”这个思维体系去拓展思维,从而选择自己熟悉的素材。

比如安徽省中考作文题目“珍惜所拥有的_______”,从家庭考虑,可选择亲情、母爱、温馨等;从学校考虑,可选择朋友、师爱等;从社会考虑,可选择爱心、宽容等;从自身考虑,可选择思考、信心、忍耐等。同时可选自己材料积累丰富的写,比如你占有丰富的有关珍惜时间方面的材料,就可以写“珍惜所拥有的时间”;可选自己感悟最深的写,比如你平时对生活有一定的感受和思考,就可以写“珍惜所拥有的贫穷经历”。

第二招:从与众不同的视角下手。

把独特的材料筛出来。我们的生活看似相似,但是,每个人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成长历程,不同的生活圈子。所以,每个人都会有独特的可写材料。

当你拿笔构思时,不假思索马上就想到的内容,千万不能写!因为别人也可能一下子就想到了。稍加思索所能想到的内容,最好也不要写!保证选材的独特性,有个很简单的操作方法,那就是将你接到题目后最先想到的两个材料抛弃不用(因为这些材料也会是别人容易想到的),可以启用第三次想到的材料。考场上,你花上3~5分钟,定下心来,自我掂量、估测一下,自己要写的题材别人熟悉不熟悉,有多少是属于自己的,一定要突出自己的体验、自己的发现、自己的发明。

比如“我真想_”是个开放性的文题,就是让学生写自己心底最大的渴望,让学生尽可能随意地、自由地抒发心中的愿望。有些学生马上想到的就是“我真想睡觉”、“我真想哭”、“我真想和老师好好说说”、“我真想去NBA”、“我真想成为总统”、“我真想考上高中”等;若想到“我真想说考试真好”,反弹琵琶,明显就会超出别人。

一学生在做“别了,_”这个半命题作文时,其题补为“别了,庙公”。他避开了一般学生的选材范围,没去写“别了,童年”、“别了,哥哥”、“别了,母校”、“别了,同桌”等常见题材,而是选取了一个他人未想、未写而又易于展开笔墨的角度去选材。文章通过写家乡的“神庙”之事,反映了中国农民思想上发生的重大变化。其选材独特、立意新颖,能以小见大。

第三招:从小巧的切入点下手。

切入点越小越好,小中见大,深处开掘。前文提到的湖北中考题目“走近______(伟人、名著、自然、科学……)”,若写“走近科学、走近自然、走近名著”等,那样就很容易空泛、笼统,不能写出真情实感。一定要把走近的内容写得具体,如“走近鲁迅”、“走近鸟巢”才能生动地表现自己的体验与感悟。

第四招:从众人关注的热点下手。

把时代的影子照下来。社会在发展,生活在改变,新事物、新话题层出不穷,选材与时俱进,作文才具有时代感。平时要关注社会热点,关心时事新闻,这样,就能为文章引入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材料、新景象、新理念。我们不大可能从宏观上去表现这个时代,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折射时代的变迁。

所以,学生们平时要关注时事,观看“焦点访谈”、“实话实说”、“东方时空”、“今日说法”、“新闻调查”、“人与自然”等电视节目,如果把这些“热点”引入自己的作文,文章肯定能够出彩。

比如,金华中考半命题作文“想起了_”。有的考生积累了2004年感动中国的人物材料,以“想起了任长霞”为题目,谈她是中原大地上的又一个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这篇文章抓住了热点,因而获得了满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作文选材如果紧跟时代的步伐,唱响时代的主旋律,一定能吸引阅卷老师的视线,获得高分。

第五招:从行文形式入手。

常规形式:题记、小标题串联式、序号结构式、书信体形式、童话寓言式、日记连缀式、演讲稿形式、散文诗形式、人物对话式等等。

特殊形式:戏剧小品式、合同书式、病历式、庭审记录式、实验报告式、歌词创编式、访谈录式、分镜头组合式、故事新编式、谈话节目式、片断拼接式、说明书式、菜单式、广告式、报告式、几何解题式、论坛竞赛式、光盘播放式、杂文式、说明书式、会议记录式、求职信式、解说词式、语录体式、采访直播式等等。

篇9:我变得半命题初中作文

关键词:审题;半命题作文;指导

全面、准确、快速地捕捉文题信息,仔细审题,是写好中考作文的首要环节。所谓审题,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并确定文章的体裁。审好题,是中考语文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学生平时要养成审题的习惯,考场上也要记得留出十分钟的时间审题。

中学阶段每一堂作文教学课的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每次我们的作文指导课侧重点不同。江门市蓬江区语文研究将初中阶段作文分成了训练序列,又按照年级又分成了若干的训练单元分别从审题、选材、立意、构思、语言等角度依次进行训练。初中作文命题有三种类型: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各种题型的审题各有不同。本区序列作文中训练题《 伴我成长》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感悟、品析题中的关键词‘伴‘成长,学习抓题眼审题”。本文就是以它为例,浅谈初中半命题作文如何审题。

一、补全题目是关键

补全文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涉及立意、选材、构思、布局等各个方面,千万不可草率。补写文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反复琢磨已给出的半个题目以及前后的提示和要求,然后选出自己最熟悉的、感悟最深的来补充题目。例如,选择“象棋伴我成长”写起来就比“困难伴我成长”要容易得多。其次,要求中如果有文体限制,就必须按文体特点来补题,如果是“文体不限”的,就要结合自己的写作特长将题目补全,作为初一的学生,基础相对会薄弱一些,建议最好选择写记叙文。(2)选词补题要力避雷同现象,应打破常规思维,全方位、多角度地发散思维,要求新颖、俗中出新意,这样文题才能独树一帜。(3)选词切忌大而空,应从细小的地方着手,才能写深刻、写透彻,更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比如,有的学生选择了《探索精神伴我成长》,而有的学生选择《自行车伴我成长》,相对来说“探索精神”中学生对此认识可能并不特别深刻,“自行车”则具体生动、有话可说,所以,补全文题要从小处切入,这样文章才能写得具体生动。

二、善于抓题目中的关键词

一般来说,作文题目中的关键词也即“题眼”,就是作文题目当中能揭示意义、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表明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 伴我成长》是一个半命题的作文,这样的题目既有开放性,又有限制性,审题的重点在于抓关键词。这个半命题作文的关键词就是“伴”和“成長”。抓住了“题眼”,就抓准了文题所要写的重点,也就把握住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选材也就有了范围,组材也就有了目标。首先,这篇文章的关键词“成长”应体现出一个有时间跨度的过程,文中应有比较清晰的且有一定“长度”的时间段。有很多学生的习作都是写通过经历某次一件小事懂得了什么道理,文中一件具体的事情不可以代表“成长”的过程,作文题眼“成长”显然就扣得不够紧。其次,“伴”应是“形影相伴”,是在成长的人生道路上对“我”有影响、帮助、鼓励的积极意义。那些对于成长道路上没有什么影响且无关紧要的事就不能是本文选材的范围。

三、贵在挖掘“题蕴”

有些文题的含义很丰富,是需要仔细琢磨的。我们对题意的理解不能仅限于表层含义,还应认真体会其深层含义,懂得比喻义、引申义或语境义等。例如,有的学生的文题补充为“象棋伴我成长”,除了写出象棋在自己成长的每个阶段陪伴自己长大,还要挖掘出象棋精神在每个阶段对自己的影响和帮助。小时候象棋作为一种兴趣爱好,增添生活乐趣;小学时经常参加象棋比赛,象棋又成为自己的进步目标,鼓励自己成长;中学时,象棋精神渐渐转变成自己的内在的一种精神,在遇到困难时会鼓励自己坚持不懈;今后象棋精神也将伴随着“我”的人生路,鼓励我勇往直前、勇攀高峰。这篇习作就挖掘出了文题的“题蕴”,立意较高。

在这次作文训练中,如果能引导学生把握住文题的关键,审好题,写出的文章不偏题、跑题,我觉得已经成功了。因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就是感悟、品析题中关键词“伴”“成长”,学习“抓题眼”,学会如何去审好题。

此类半命题作文的灵活性较大,可写的范围很广,审好题就是写好这类作文的前提。在审题这一关,需要循循善诱,有针对性地练习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当然,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审好题只是前提,在文章的选材、结构和语言等方面都需要不断地反复训练。

上一篇:工程测量原理及流程下一篇:党员党性分析及民主评议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