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发展畜禽养殖调研报告专题

2024-05-02

村发展畜禽养殖调研报告专题(通用10篇)

篇1:村发展畜禽养殖调研报告专题

以下提供一篇调研报告给大家参考!

一、坪地营村的现状

坪地营村座落在老店镇东部,全村国土面积54.28平方公里,距镇中心10公里左右,西北邻昭巧公路,交通条件便利,在村委所在地有一个供商品交易的集市。2009年,老店镇党委、政府提出户均增加1头猪,20只鸡的发展养殖增收思路。

全村共45个村民小组,其中党员87人,村委成员9人,有一名大学生村官。

(一)经济状况

全村有农村居民1614户人,总人口6870人,耕地面积6400亩,人均0.9亩左右,林地面积2.8万亩,人均4亩左右。2009年累计能繁母猪投保721例。农业收入是种养殖业是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2009年全村人均年收入1778元左右,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农闲时以外出务工为增加收入方式。

坪地营村是典型的农业村,农业收入为其主要来源,主要种植玉米、洋玉和烤烟,三产以种养殖增加部分收入,村内没有大中型企业,有数十个小型的酿酒作坊。近几年来,国家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每个村民小组实现了通路,大部分村民小组修建自来水管,农民思想解放意识不断提高,但受生产条件和产业结构调整因素的制约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现有家庭养鸡、养猪、养牛规模小、产量低、产品结构单一,种植业技术落后、科技含量不高,人均收入偏低,医疗卫生设施不健全,严重制约着坪地营村的进一步发展。

(二)各行业发展情况

种植业仍是群众从事的主要行业,十七大之后,按照老店镇的发展思路,全村积极调整产业机构,由于林地面积较宽,畜牧业的重要地位逐步突显,其中以养猪、鸡、牛等几个传统的养殖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是,由于结构、布局不合理等因素制约,发展速度较为迟缓。政府应加强引导,使其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为了改变千家万户的畜禽散养、混养方式向专业场(户)规模化集中养殖转移,需加大养殖产业的建设力度,大力推广生态循环养殖模式,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引导农民早日致富,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在进一步的工作中,更要引导农民群众建立“户增一头猪、户增二十只鸡”的养殖产业,形成一定的规模。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在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全村广大群众齐心协力,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和发展,干净整洁的村室建成,远程教育设备逐渐完善,但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为此,基础设施建设仍是今后一个很大、很重要的工作。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养殖户信息闭塞

该村散养户没有拓展外销渠道,畜禽产品主要依赖于本地的屠户收购,其价格完全由屠户掌控,致使其产品卖不起价钱,严重影响养殖户的积极性,制约了生产的发展。

2、畜牧业生产结构单一

畜禽品质普遍退化,由于各养殖户长期高度分散经营,畜群近亲繁殖,种畜更替难,不能有效进行家畜品种改良。家畜品种单一,呈逐渐退化状态,直接影响着畜禽的个体生产性能、抗病能力和畜牧业生产效益。

3、畜禽疫病严重

由于缺乏科学的养殖知识,加之畜禽生长环境差,导致畜禽发病率高,有的农户甚至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的畜禽不会生病从不搞防疫,一旦疫病发生全村遭殃,而且发病后往往又不及时治疗,造成重大损失。据调查,每年都有相当部分畜禽死于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各类传染病。

4、加工业滞后,组织化程度低

畜牧业的大力发展,需要加工业做坚强的后盾,更需要龙头加工企业的带动。目前坪地营村的畜禽产品,基本上是屠宰后卖白条肉的初级加工企业,不仅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竞争力弱,而且产品不能外销,只能在当地销售,严重影响了畜禽产业的做大做强。畜禽的肉食加工也是一些小作坊,严重制约着畜牧业的发展。

在畜牧业生产经营中养殖户的组织化程度低,“龙头”企业少,不能有效带动养殖业的发展,主导产业、产品存在有势无优,有量无质,品牌效益差等问题,缺乏市场竞争力。

5、环境污染严重

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畜禽排泄物大量增加,大部分养殖户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走进坪地营村可以看到路边堆积的畜禽粪便,味道呛人难受,严重影响环境。

(二)饮水问题需进一步重视

水是生命的源泉,每个人每天都离不开水,但是目前农村农业化肥用药,畜禽养殖生活污水直接或间接进入河流等污染方式是当前现代环保问题,污水泛滥等渗入地表,使地表水受到了严重污染。为了从根本上改善村民饮水问题,使之远离污染水,喝上放心水,应从水源和地表水流通方式加强治理,使每家每户都能饮上健康水,放心水。

(三)村容村貌需要进一步整顿

经过多次进入村民小组,走访群众,和群众聊天,发现大部分家庭都是单层瓦房,村容村貌较差,村里的道路在下雨天却是泥泞不堪,坑坑洼洼,严重影响通行,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还需要一些项目的支持和政策的扶持。

篇2:村发展畜禽养殖调研报告专题

一、坪地营村的现状

坪地营村座落在老店镇东部,全村国土面积54.28平方公里,距镇中心10公里左右,西北邻昭巧公路,交通条件便利,在村委所在地有一个供商品交易的集市。2009年,老店镇党委、政府提出户均增加1头猪,20只鸡的发展养殖增收思路。

全村共45个村民小组,其中党员87人,村委成员9人,有一名大学生村官。

(一)经济状况

全村有农村居民1614户人,总人口6870人,耕地面积6400亩,人均0.9亩左右,林地面积2.8万亩,人均4亩左右。2009年累计能繁母猪投保721例。农业收入是种养殖业是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2009年全村人均年收入1778元左右,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农闲时以外出务工为增加收入方式。

坪地营村是典型的农业村,农业收入为其主要来源,主要种植玉米、洋玉和烤烟,三产以种养殖增加部分收入,村内没有大中型企业,有数十个小型的酿酒作坊。近几年来,国家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每个村民小组实现了通路,大部分村民小组修建自来水管,农民思想解放意识不断提高,但受生产条件和产业结构调整因素的制约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现有家庭养鸡、养猪、养牛规模小、产量低、产品结构单一,种植业技术落后、科技含量不高,人均收入偏低,医疗卫生设施不健全,严重制约着坪地营村的进一步发展。

(二)各行业发展情况

种植业仍是群众从事的主要行业,十七大之后,按照老店镇的发展思路,全村积极调整产业机构,由于林地面积较宽,畜牧业的重要地位逐步突显,其中以养猪、鸡、牛等几个传统的养殖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是,由于结构、布局不合理等因素制约,发展速度较为迟缓。政府应加强引导,使其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为了改变千家万户的畜禽散养、混养方式向专业场(户)规模化集中养殖转移,需加大养殖产业的建设力度,大力推广生态循环养殖模式,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引导农民早日致富,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在进一步的工作中,更要引导农民群众建立“户增一头猪、户增二十只鸡”的养殖产业,形成一定的规模。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在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全村广大群众齐心协力,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和发展,干净整洁的村室建成,远程教育设备逐渐完善,但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为此,基础设施建设仍是今后一个很大、很重要的工作。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养殖户信息闭塞

该村散养户没有拓展外销渠道,畜禽产品主要依赖于本地的屠户收购,其价格完全由屠户掌控,致使其产品卖不起价钱,严重影响养殖户的积极性,制约了生产的发展。

2、畜牧业生产结构单一

畜禽品质普遍退化,由于各养殖户长期高度分散经营,畜群近亲繁殖,种畜更替难,不能有效进行家畜品种改良。家畜品种单一,呈逐渐退化状态,直接影响着畜禽的个体生产性能、抗病能力和畜牧业生产效益。

3、畜禽疫病严重

由于缺乏科学的养殖知识,加之畜禽生长环境差,导致畜禽发病率高,有的农户甚至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的畜禽不会生病从不搞防疫,一旦疫病发生全村遭殃,而且发病后往往又不及时治疗,造成重大损失。据调查,每年都有相当部分畜禽死于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各类传染病。

4、加工业滞后,组织化程度低

畜牧业的大力发展,需要加工业做坚强的后盾,更需要龙头加工企业的带动。目前坪地营村的畜禽产品,基本上是屠宰后卖白条肉的初级加工企业,不仅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竞争力弱,而且产品不能外销,只能在当地销售,严重影响了畜禽产业的做大做强。畜禽的肉食加工也是一些小作坊,严重制约着畜牧业的发展。

在畜牧业生产经营中养殖户的组织化程度低,“龙头”企业少,不能有效带动养殖业的发展,主导产业、产品存在有势无优,有量无质,品牌效益差等问题,缺乏市场竞争力。

5、环境污染严重

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畜禽排泄物大量增加,大部分养殖户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走进坪地营村可以看到路边堆积的畜禽粪便,味道呛人难受,严重影响环境。

(二)饮水问题需进一步重视

水是生命的源泉,每个人每天都离不开水,但是目前农村农业化肥用药,畜禽养殖生活污水直接或间接进入河流等污染方式是当前现代环保问题,污水泛滥等渗入地表,使地表水受到了严重污染。为了从根本上改善村民饮水问题,使之远离污染水,喝上放心水,应从水源和地表水流通方式加强治理,使每家每户都能饮上健康水,放心水。

(三)村容村貌需要进一步整顿

经过多次进入村民小组,走访群众,和群众聊天,发现大部分家庭都是单层瓦房,村容村貌较差,村里的道路在下雨天却是泥泞不堪,坑坑洼洼,严重影响通行,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还需要一些项目的支持和政策的扶持。

三、发展畜禽养殖业,实现农民增收的建议

(一)针对畜牧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1、提高农民素质,坚持教育培训,加快畜牧业科技发展

据调查,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平均年限在10年左右,初中以下文化水平占90%左右,受职业教育的比重只有8%。通过对坪地营村的深入调查和初步了解,发现农民群众对畜牧技术知识了解甚少,可向上级申请举办畜牧兽医知识学习班,实施集中培训、示范培训、送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各有侧重的加强畜牧业科技人员、养殖重点户和散养户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养殖户的科技水平,增强对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和应用能力。

2、努力转变畜牧业饲养方式

落后的庭院饲养方式,已成为影响坪地营村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当前最突出的是要调整畜牧业增长方式,要重视集约化饲养,龙头带动,以发展养殖产业和规模养殖场为载体,大力发展饲养产业。应积极引导分散的养殖户进入养殖产业,当然,并不是让他们简单地集中,而是要做到“八个统一”,即统一建厂规划、统一品种标准、统一生产规模、统一饲养方式、统一营养水平、统一免疫程序、统一加工出售、统一设施环境。使得他们通过技术改造提高生产和管理水平,逐步实现畜禽养殖现代化。

3、构建完善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

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任何时候都要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围绕提高自主育种能力、良种引进能力,坚持外引品种与选育本地特色品种相结合的原则,利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加强以主导产品为重点的“繁、引、推”相结合的良种体系建设,采用常规技术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大力发展优质杂交畜禽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良品种,不断提高良种的覆盖率,建成适应畜牧业倍增计划需要的繁育体系。

4、建立安全、优质、高效的饲料生产体系

饲料是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饲料安全是畜产品的重要保障。发展现代畜牧业,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饲料工业。利用当地地广的优势,重点扶持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饲料加工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要求,扩大优质高产饲草饲料作物种植面积,加大秸秆饲料和动物屠宰下脚料等非粮食饲料开发力度,为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5、培育和扶持市场竞争主体

一是重点培育一批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一些养殖示范基地、一批畜产品加工企业、一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市场竞争主体,并尽可能做到规模大、水平高、外向型、产品新,提升畜禽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二是支持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农民经纪人队伍等发展畜产品深加工业,延长产业链,促进转化增值。三是充分发挥畜牧行业协会在产业服务、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引导中介组织、行业协会,架起连接农民与企业、农民与市场的桥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6、建立畜牧业循环经济

从根本上说,畜禽排泄物是一种资源,既可以直接作为种植业的肥料,也可以经过适当处理,转变为有机肥、沼气和生物蛋白,把放错地方、无法利用的肥料“变废为宝”进行利用,防止有利用价值的产品变成污染源。

为此,一要大力推广青饲料、秸秆饲料,促进农作物秸秆的合理利用,实行草田轮作,推行冬闲田种草,发展草食畜禽,实现种植业和畜牧业有机结合;二要根据种植面积和有机肥料的消纳能力,合理规划养殖场的规模和定点。三要鼓励畜禽场对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目前本村应该在原有的分散型小规模的养鸡、养猪基础上,向规模大,产品结构多样化、集约化经营方式转变,进一步将鸡粪、羊粪、牛粪用来做沼气的底料。经发酵处理过的底料,也可为种植业提供大量的质优价廉的有机肥料,降低种植业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起到增产增收作用,促进畜牧业循环经济体系的形成。

如能以正确的发展方式引导坪地营村的畜禽养殖产业,实现全村直接新增收入531万元,人均增收770元;间接增收205万元,人均增收300元,实现人增年收入达到2850元。

篇3:村发展畜禽养殖调研报告专题

近年来国家在农牧区逐步实施舍饲圈养、休牧、禁牧政策, 扶持发展生态型高效规模养殖业, 为此共和县江西沟乡元者村积极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 进一步为农牧民扩大收入创造条件。为了全面掌握该村养殖业发展状况及养殖户在畜牧业生产、科技培训、技术推广等方面的需求, 为新技术培训、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笔者于2013年10月18~19日同本单位其他同事对共和县江西沟乡元者村养殖业情况进行了调研。

2 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农牧户参与式评估方法, 在进行全面调研前分别从该乡人民政府、乡兽医站、县经管站、该村村委会等处收集了该村产业发展的相关资料, 在收集和分析二手资料的基础上制定了调研计划。由于该村以藏系羊养殖为主导产业, 受访谈的人员主要以养羊户为主, 在访谈中我们把受访谈者分了两个组即干部组和牧户组, 调研采用入户座谈方式, 访谈过程中采用了问题收集分析、打分排序、机构联系等调研方法。访谈内容以养殖业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了详细的了解, 两组各花了1d时间, 随后利用2d时间对所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讨论、总结后形成了这份调研报告。

3 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调查农牧户基本信息

本次调研共访谈了32人, 其中村干部有11人、其他农牧户22人, 被访谈者全部为男性, 被访谈人员的平均年龄38岁, 在文化结构上看全部都是小学文化程度, 受访谈的牧户全部都是养羊户和羔羊育肥户, 占全村养殖户的11.3%。

3.2 元者村基本情况

该村位于共和县江西沟乡政府以西13km处的青海湖东岸、坐落在109国道线两侧, 是一个农牧结合的行政村。全村共有8个农牧业合作社, 有农牧户483户, 人口1904人, 其中农户131户370人, 牧户352户1543人, 劳动力761人。全村有可利用草场面积24万亩, 其中围栏草场面积17.86万亩, 耕地面积2.9万亩。据2011年底统计全村共存栏各类牲畜3.52万头 (只、匹) , 其中藏系绵羊30181只、牦牛4626头、马314匹。农牧业总产值为1465.2万元, 其中养殖业收入875.1万元、种植业收入435.7万元, 第二产业收入18.4万元, 第三产业收入136万元, 201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为4362元。该村为了适应畜牧业发展的要求, 现成立有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一个, 羔羊育肥产业是该村发展中比重最大的一个产业。

3.3 养殖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3.3.1 养羊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该村截至2012年底共存栏各类牲畜4万头只左右, 其中藏系绵羊30181只, 占到各类牲畜总数的85%以上, 养羊业已成为该村的主导产业、养殖方式以放牧为主, 牧草枯黄季节辅以适当补饲, 现有可用草场24万亩, 有饲草料基地0.35万亩, 草场草质优良、适口性好、适于天然放牧, 据统计2012年养羊业收入占到全村养殖总收入的80%左右。

由于过度放牧, 草场不断退化, 良种羊比例低, 引起饲养规模不断下降, 同时也使藏系羊的生产性能有所降低, 总体生产水平低。其次在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观念落后, 科技应用和推广难, 这严重制约了养羊业的发展。

3.3.2 羔羊育肥产业现状及问题分析

羔羊育肥产业是该村近年来为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的要求, 同时为了缓解草场压力, 进一步为增加村经济收入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型产业。现该村有羔羊育肥基地一处, 年育肥羔羊在5000只左右, 年产值为354.6万元, 初步具备了主导产业发展格局。但从整体上看, 羔羊育肥产业发展水平还不是太高, 主要表现在羔羊育肥产业发展方面的投资力度不够, 而且规模小, 另外在科学饲养管理方面知识水平跟不上产业发展要求, 牛羊育肥技术相对落后, 育肥周期长、增重慢、单产低、效益不明显, 这些因素制约了该村羔羊育肥产业的发展。

3.3.3 其他方面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3.3.3. 1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该村全部牧户已实现了定居, 25%的农牧户实现了定居房屋、牲畜暖棚、草场围栏、饲草种植、人畜饮水“五配套”, 现全村共有标准暖棚123座、配套农机具20台套、动物防疫注射栏14座、埋设地下饮水管道18km、各村社基本上有供水点, 但从养羊业及羔羊育肥的发展趋势看, 现有的基础设施建设状况远远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需要。

3.3.3. 2 农畜产品销售及配套服务方面

没有统一规划的市场, 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 所有农畜产品销售主要靠商贩, 销售渠道单一, 这样产品价格提升上不去, 影响农牧户的养殖积极性。

4 培训需求分析

本次调研发现养殖户主要在科学养畜、新技术推广应用、疫病防治等方面需加强培训。第一、在疫病防治上的意识薄弱。据调查反映出养殖户在生产中出现的有些疫病的防治重要性认识不够, 这将影响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第二、在饲草料的加工利用上的一些知识技术欠缺, 不能很好的利用当地资源, 提高了饲养成本。第三、在饲养管理上有些粗放, 还没有改变传统的饲养管理模式, 不能按科学养畜的规律来饲养管理, 影响到养殖效益的发挥。第四、培训和需求联系不紧密, 影响到培训的效果。第五、缺乏产业发展的示范带头人, 影响到全村经济的整体发展。

5 主要结论

通过调研分析总结, 该村虽在养殖业生产发展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 但也有很多发展优势:第一、广大农牧户对生态畜牧业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较强, 转变传统生产经营方式积极性在提高。第二、以藏系羊品种为主导, 以羔羊育肥为主的产业已逐步进入良性、快速、规模化发展的格局。第三、具有较强的资源优势。第四、科学技术推广及服务体系也在逐步形成。

6 对策及建议

(1) 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规模养殖。提高养羊业经济效益最有效的途径是增加羊肉生产, 而最有效的手段是育肥, 而育肥需要大量的资金, 所以要积极主动筹措资金, 同时要积极争取项目资金, 为建设扩大规模养殖所配套的基础设施和扩大再生产提供保证。

(2) 加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提高优良品种比例, 利用杂交优势来发展羔羊育肥产业。

(3) 以市场为导向、转变观念、优化养殖产业结构。要加强商品、市场意识的宣传引导, 转变思想观念,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充分发挥区域和资源优势, 确定主导产业发展方向, 把其做大做强, 向高质量高效益生态型的养殖方向发展。

(4) 加强技术指导、科技培训、技术推广, 提高养殖户科学饲养管理和经营水平, 培养一批具有专业技术水平和带头致富能力的人才。

(5) 健全社会服务和保障体系。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农牧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主要健全市场运行机制和县乡村三级信息网络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动物防疫机制, 加强疫病防治、技术指导等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继续扶持农牧区专业合作组织建设, 建立风险保障机制, 解决养殖户的后顾之忧, 避免产业发展不稳定, 提高市场竞争力。

篇4:村发展畜禽养殖调研报告专题

确定稳果促畜思路。该村产业以苹果为主,面积达400多亩,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为此,2009年初,渭南市科协制定了“稳果促畜”的帮扶思路,在帮助群众提高苹果管理水平的同时,积极发动群众发展养殖业,组织养殖户代表分别参观了崇凝、凭信的生猪规模化养殖和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让群众了解专业化集中养殖的好处。针对08年生猪养殖滑坡的现象,渭南市科协请有关专家进行论证,作出了生豬养殖将逐步上扬的市场判断,打消了村民“养殖风险大”的疑虑,调动了村民发展养殖的热情。

建设养殖小区。在与村两委班子多次论证后,大家形成了走“自繁自育、规模化”养殖的路子,才能使王尧人脱贫致富的共识。由于村上集体经济没有积累,建设养殖厂根本没资金。为此,市科协多方努力,通过复垦旧宅基地,争取土地复垦项目资金和财政专项资金扶持等,为村上争取资金30余万元,支持村上建设标准化千头养殖小区。经过三个多月的紧张施工,2009年10月底,王尧村生猪养殖厂正式建成。养殖厂配备有自动上料、自动饮水设备,年存栏生猪可达3000头以上。

实行以奖代补。为鼓励支持村民发展养殖业,渭南市科协制定了以奖代补政策,承诺凡群众发展猪、牛、羊、肉鸽等养殖业的,渭南市科协均给予百分之十的奖补,当年就兑现奖补资金7900余元,群众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大大高涨。截止目前,该村生猪养殖户由2008年的10余户发展到现在的30余户,年生猪存栏由原来的2000余头发展到现在的1万余头;牛、羊存栏较以前也大幅增加;肉鸽年存栏200余对。

及时跟踪服务。针对村民养殖技术不成熟、管理粗放的实际,渭南市科协多次邀请畜牧专家进村,对养殖户进行系统培训,并入户现场指导。去年4月,当得知村上个别养殖户发生疫情后,立即邀请渭南市畜牧兽医专家到现场调查,进行解剖鉴定,确诊由猪蓝耳、水肿等病症引起,并当场为养殖户开出药方,提供专用疫苗,使疫情得到控制,减少了养殖户的损失。去年年底,得到实惠的王尧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向渭南市科协送来了“传技术送资金惠风和畅,改环境兴产业村富民强”锦旗一面,以表达对渭南市科协帮扶工作的感激之情。(渭南市科协 刘续红 编辑:逯敏飞)

篇5:xx村养殖产业调研报告

一、现有情况

xx村现有养鸡专业户25户,存栏达到25000只鸡,由于年前第四季度至今年第一季度,养鸡市场出现了饲料价格波动,鸡蛋卖价偏低的情况,养鸡户亏损较严重。根据产业扶贫的原则,驻村工作队和村双委班子研究,决定向扶贫办申请10万元的蛋鸡专项扶贫资金,(现已到位)帮助xx村的蛋鸡养殖户度过艰难期,我们召集养殖户和部分村民开会宣传扶贫产业政策,使村民吃了定心丸,又新发展了12户养殖蛋鸡。今年四月份,我们及时为这25户村民订购了25000只鸡,时逢近期鸡蛋价格上浮,根据现在的鸡蛋价格,预计在未来的几个月中,蛋鸡养殖户将有一笔较为可观的收入(按照当前鸡蛋价格,如能持续半年,一千只鸡可净获利润达到2万元)。

帮扶工作队进驻xx村后,进市场调研,分析比较,引导18户村民养殖肉鸽,肉鸽养殖已初具规模,存栏已达7000余对,14000余只。肉鸽养殖比蛋鸡养殖的市场稳定,利润也较高;缺点是前期投入大,肉鸽养殖周期较长,前6个月不产生经济效益,从购进肉鸽到开始回收资金需一年的时间,每对肉鸽需投入180元左右。(不含基础建设费用)一年可获利100元。

二、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养鸡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经过对xx村养鸡产业进行认真调研,发现该产业风险性较大,受市场影响大。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计划采

用产业链的方式进行规避,具体做法就是村内成立蛋鸡养殖合作社,以合作社的形式与以鸡蛋为原料的食品加工公司签订产销合同,保证一个价格的稳定,维持相当的利润;鸡饲料实行团购,以降低养鸡成本,规避风险。

肉鸽养殖方面的问题,肉鸽养殖的前期投入较大。以养一千对肉鸽计算,前期投入需要26万元;现在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小规模起家,滚动发展的模式,来解决暂时资金不足的问题。另外我们计划为肉鸽养殖专业户谋求贴息贷款和扶贫互助金,以这种方式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

篇6:岩脚草原村种养殖合作社调研报告

——六枝特区岩脚镇民乐片区产业扶贫模式的思考

六枝特区岩脚镇民乐片区所辖五个行政村(草原、田坎、老卜底、民乐、新寨),面积31.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9543.7亩(水田1759亩、旱地7784.7亩),荒山荒坡面积15100亩,有3695户14235人,贫困户1231户3788人(其中一般贫困户655户2890人,低保户562户884人,五保户14户14人)。2014年,贵州亿垚公司组建岩脚镇草原村种养殖基地,2016年8月,岩脚镇成立民乐联村党委,通过合作社引领群众致富,形成联村党委—合作社—群众三级联动机制,探索出“党建+三变+扶贫”的发展模式。通过股权将企业与农民紧密联系,激活了农村资源要素,为农民脱贫致富探索出一条有效的路径。目前,合作社共投入5000万元(其中省农委项目资金300万元,扶贫项目资金330万元,信合联社贷款300万元),种植中药材5830亩,建成圈舍15000平方米、草料间4000平方米、青贮池11个(5000立方米)、隔离牛舍500平方、沼气发电池300立方米,集中养牛1000头。

一、主要做法

采取联村党委引导、合作社搭台、农户参与的方式,立足于五个行政村的资源优势,坚持草畜一体化发展,通过“三变”改革,实现产业壮大、农村发展、农民致富。

(一)立足实际发展肉牛养殖业

1.选择适宜饲养的牛品种。凉都褐牛。通过与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原动科院院长、肉牛养殖专家李跃民教授合作,加强优良品种培育,打造基地独有凉都褐牛品牌,发展高寒山区独特的优质肉牛。该品种也称叫凉都褐和牛,是用新疆褐牛与本地母牛杂交,产出的母牛再与日本和牛或海岛和牛杂交,适合在高寒山区养殖,属于生产高端雪花牛肉优良品种。西门塔尔。属于大型肉牛改良品种,不是纯种肉用牛,而是乳、肉、役兼用的大型品种,具有生长快、适应广、屠宰率高、肉质好的优点。本地牛。通过引导农户用当地牛进行入股,丰富基地牛的基因库,改良外来牛品种的适应性,通过集中育肥,提高养殖户的致富能力。

养牛效益分析。每头母牛年消耗精饲料500公斤,1000元;犊牛半岁前吃奶不产生成本;配种、防疫及其他支出200元;合计成本1200元∕年。每头母牛每14个月(母牛怀孕2月后合作社发放给农户,8个月后生产,生产6个月后合作社回收)生产一头牛犊,年产牛犊0.8头,牛犊培育至半岁后由合作社回收,平均每头价值7000元,每年收入0.8×7000=5600元。纯收入:5600-1200=4600元。每户农户养殖3头母牛,仅卖牛犊年可增收4600×3=13800元。

2.选择适宜的养殖模式。本着互利共羸、量身订做的原则,根据农户的发展愿望、发展能力,精准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

“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模式。适用于有能力、愿意养殖母牛的农户,由合作社向农户发放能繁母牛并定单回收小牛。

“合作社+养殖小区+致富带头人+农户”模式。合作社投入资金修建养殖小区并向致富带头人提供能繁母牛,每个养殖小区养殖100头牛,致富带头人以管理、劳动力、技术入股,并负责带动周边10-20户贫困户养牛。

“合作社+家庭牧场”模式。对于有一定基础、发展意愿较强的家庭牧场(每个家庭牧场养殖10头牛),合作社以资金或能繁母牛入股,在合作社的指导下家庭牧场自行种植牧草进行养殖。

“合作社+村集体”模式。村集体以资金入股合作社发展肉牛养殖并保底分红,适用于跨区域协作发展。

通过以上模式,一是有利于合作社融资发展壮大产业;二是有利于充分发动广大农户参与到养牛产业中来,使农户闲臵的圈舍、农村闲臵的荒坡以及剩余劳动力得到充分利用,既可降低养殖成本,又使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三是有利于解决农户尤其是贫困户缺门路、缺技术、缺项目的问题,使贫困户通过产业发展实现脱贫致富;四是有利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二)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和牧草种植业

1.长短结合。根据当地气候特点,规划种植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可持续发展的黄柏、黄精、重楼、白芨、皂角等中药材1万亩,现已种植5830亩。

收益详见附表1。

2.量质兼顾。针对养殖场需要大量牧草的情况,在大量种植玉米、甜高粱、甜玉米的同时,以产量较高的皇竹草为主要种植品种,确保饲草的量能跟得上养殖场的发展。针对养殖都褐和牛等高端肉牛需要大量的紫花苜蓿(多年生豆科牧草,号称牧草之王,是所有牧草中蛋白质最高,也是全世界种植面积最多的优质牧草),通过林下种草等方式解决紫花苜蓿的供给问题。针对需要放养部分牛的问题,种植新西兰混合牧草(适宜于离养牛场较远,地势不太平坦的草山草坡,利用多年生黑麦草、鸭茅、苇状羊茅、白三叶等牧草种子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播洒),建立放牧草场,给母牛、牛犊的放牧提供了条件。收益详见附表2。

种植模式:通过流转土地、农户自种相结合的方式种植牧草。一是土地流转型。按租金300-400元/年.亩价格流转给合作社种植;二是农户自种型。对于自愿种植牧草的农户,合作社免费提供种子和技术服务,并回收牧草;三是土地入股型。农户以土地入股和村集体利用集体土地(荒山荒坡)入股种草。

(三)以股权为纽带引导农户成为经营主体 2014年以来,贵州亿垚公司入驻草原村,好风正当时,通过“三变”改革,以股权为纽带把农村各种资源要素整合到产业平台上来,激活了农村发展内生动力,让农民从改革的旁观者向参与者的转变。

1、土地入股。种植中药材。由合作社投资管理,采收 4 后,合作社、农民、村集体按6:3:1占股分红,按五年计亩产值计算,入股农户每亩年平均可获分红4800元以上。种植牧草。合作社负责无偿提供草种、化肥,农户以土地入股种植牧草,村集体负责统一运输到养殖基地,收益合作社、农户、村集体按0.8:9:0.2占股分红;村集体利用集体土地(荒山荒坡)入股种草,合作社、农户、村集体按4.5:4.5:1占股分红。

2、特惠贷入股。建档立卡贫困户用特惠贷5万元入股合作社参与养牛,具体操作方式是:农户利用特惠贷或其他资金5万元入股到合作社,年底固定分红3000元,3年5万元的特惠贷本息由合作社负责偿还。合作社发放3头能繁母牛给农户饲养(产权归合作社),并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母牛所产牛犊产权归农户,但6个月后必须由合作社按照市场价回购集中育肥,其中贫困户按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回购。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三方每三年签一次合同,期满后如果农户愿意继续养牛,则续签合同,如果不愿意,则将能繁母牛归还合作社。

3、集体资金入股。在壮大村集体经济上,群峰村、新院村、那洒村等村寨都以村委会为单位入股合作社20万元,每年保底分红2万元,其中1.2万元用于继续发展,8000元对贫困户进行精准扶贫。

4、养殖入股。合作社用基建资金与母牛入股养殖小区和家庭牧场,合作与养殖小区和家庭牧场按2:8占股分红,5 待合作社收回成本后,养殖小区和能繁母牛的产权全部归养殖小区和家庭牧场。

5、劳动力收益。产业平台建起后,“三变”改革让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转变为新型农业产业工人,拓宽收入渠道,在务工中合作社按以下标准进行工资发放,技术性工人每天工资120元,农忙季节一般工人工资每天100元,平常务工每天80元,基地固定工人57人,基地共带动1500个劳动力就业,实现就地就业。如无房户喻汝辉,通过夫妇两在基地上班,一年就修建起房屋。

(四)合理规划绿色生态农旅一体化

立足于紧依优美的阿珠库区、背靠盐商文化的岩脚古镇的优势,紧紧围绕绿色、生态这一发展理念,抓好农旅一体化的规划建设。

1、抓好“1+6”旅游项目建设。以牧草基地建设为支撑点,建设天然滑草场、天然狩猎场、生态养老休闲中心、自助烧烤区、百草园、精品水果采摘园等项目,让游客在感受古镇历史的厚重和阿珠库区的优美后,再体验农村清新与独特的生态味道,真正实现一产接二连三,实现生态、旅游价值最大化。

2、建设生态循环农业链。针对集中养殖牛粪多的实际,建设干粪发酵车间,将发酵后的牛粪用于还田种植中药材、牧草和精品水果。建设300立方米的沼气发电池,将湿粪引入进行发电,沼液、沼渣用于循环种植。形成了粪便—发电—还田的生态循环模式。同时,根据所种植药材喜荫的特点,6 进行牧草套种。如黄柏可以套多种牧草。黄精和重楼可套种万寿菊和紫花苜蓿。白芨可套种植高杆牧草。皂荚可套种植多种牧草。通过套种不仅解决以短养长的问题,而且为中药材的种植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提高药材的品质,实现了经济价值最大化。

(五)健全产业发展保障体系

1、强化组织保障。根据草原、田坎、新寨、老卜底、民乐五个行政村产业相近、地域相邻实际,建立联村党委,通过“三变”改革,促进区域资源整合。发挥能人带动作用,任命能力突出、在群众中有影响力的党支部书记刘锦祥为联村党委书记,任命合作社负责人喻汝星为联村党委副书记。联村党委积极做好土地流转、宣传动员、矛盾调解等群众工作和服务企业工作,既为合作社的发展保驾护航,又全力维护群众合法利益,实现党支部引领发展,企业、农户抱团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既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增强了村级组织治理能力,又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脱贫致富,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凝心聚力的战斗堡垒作用。

2、强化风险防控。为降低养牛产业风险,调动农户积极性,在农业部门的指导下,建立以镇农业服务中心和合作社为主体的技术队伍,实现春防、秋防全覆盖,定期对养殖户进行技术指导。实行干部包户,组织村支两委人员45人,对参与养牛的农户实行包保,进村入户监控农户饲养牛的情况。同时,为增强农户的责任意识,农户入股的5万元即为保证金,有效防止农户私自卖牛等行为发生。

3、强化农民培训。建立新型职业农民产业培育实训基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建立远程教育培训基地,让农民享受优越的教育教学资源。建立牧草展示区,作为对农民进行牧草种植培训的课堂,让农民学习掌握好种草技术。建立肉牛育肥、繁育、哺育等实训点,对农民进行专题培训。目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285人,真正让贫困户掌握发家致富的本领,为基地建设提供智力保障。

二、问题及建议

(一)产权不明晰。一是主体不明晰。草原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公司间的关系是两块牌子一个主体。二是产权不明晰。扶贫项目资金没有明确纳入贫困户的占股。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如下:一是公司应该作为独立法人,合作社主体为农民,合作社以独立的法人形式入股企业,农户在合作社内按“三变”模式入股合作社,从而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三变”改革模式,便于明晰各主体法律责任;二是由市级层面出台相关规定,明确扶贫项目资金按比例确定扶持产业数额和贫困户入股资金。

(二)权利义务不明确。在养殖方面,农户从基地领养母牛,牛生病死亡时,死亡时间和责任没有明确。建议:一是培训农户。特区农业局与科研院所进行协作,通过实训基地,邀请专家对养殖户进行培训,实现农户专业化,提高养殖户的防疫防病意识;二是对散养的农户,采取以5—10户为一个养殖合作互助组的形式,形成包保干部和互助组技术人员对养殖的母牛进行全程监控;三是在由合作社与农户签 8 定协议基础上,由农业服务中心、合作社、互助组代表组成责任鉴定组,从而明确权利与义务。

(三)保障体制不健全。农业产业属弱势产业,受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和不可预见的市场因素的影响,种养殖的标的物银行和保险公司不愿作为抵押贷款和保险的对象,导致一旦发生不可控灾害时,企业、村集体、农户不仅没有收入,还会存在负债,甚至倾家荡产的情况。针对此种风险,建议:一是由市政府加大农业风险抵押金投入,增强特色农业产业抗风险能力。二是健全防疫保险体系,严格检疫程序,把风险降至最低,由农业局通过与公司协作,把特色产业纳入保险。三是形成211帮扶产业的模式,即实行一个平台公司、一个银行帮扶一个产业的模式,平台公司担保贷款,银行负责放贷,确保资金农业产业资金短缺的问题。

(四)基础设施薄弱。根据绿色生态的发展理念,基地的设施还达不到要求,特别在生态循环农业的规划建设上与农旅一体的要求相差甚远。建议:一是由市级农业主管部门加大循环农业生态链的规划设计的指导,重点突破粪便的循环处理,如加大对干粪处理区和沼气发电池的设计,确保在养殖达到预期目标后,能够形成牛粪—沼气发电—沼液沼渣还田的农业生态链模式;二是市级加大对基地交通、通讯、环保基础设施的投入,出台在国家在基础设施投入上按一定的比例纳入“三变”改革,一方面解决好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问题,另一方面科学的比例让企业能够接受,从而达到双赢。

三、“三变”实践的启示

(一)“三变”改革必须三赢。“三变”改革,让合作社少资金的投入,合作社使农户通过股权入股到产业发展上来,将沉睡的资源唤醒,引导农民自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和资产、资金、技术等入股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成为股东,农民不仅可以获得稳定的土地流转的固定收入,还可以在合作社里务工获得工资收入,极大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吸引外出务工优质劳动力回乡创业,为企业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有效解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

(二)优势产业是平台。以市场为导向,找准适宜发展的优势产业,制定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依托产业引进龙头企业,培育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延伸产业链条和联结市场,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如对种草实行退耕还草项目全覆盖,农民才有股可入,有红可分,保证产业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三)能人带动是关键。如合作社的负责人为多年的医学及医学管理者,具有较强的专业水平和较好的市场销售渠道,而且为草原村的本土人士,从小就怀有感恩家乡,回报家乡的真情,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不仅注重公司发展壮大,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更是有民生情怀。如在牧草种植种植过程,为了让群众放心种草,先预付每亩300元的定金,如农民没收入,作为现金抵押,约定为群众收入好后扣回,但在收购时节,不仅按约定单价进行收购,而且没有扣预付金,真正让利于民,让农户相信他,愿意积极入股到合作社中,在他带领下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路子。

篇7:村发展肉牛养殖项目计划书

第一章简介

为壮大新立屯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共同致富,规范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投资项目正确实施,根据《辽宁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财政奖补资金管理办法》、《抚顺市壮大集体经济财政奖金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辽宁省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财政奖补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精神和我村实际情况,我村准备发展肉牛养殖项目。

1.1自然情况

清原镇新立屯村位于清原县城西10公里,距乡(镇)政府10公里,(地理区位)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新立屯组、双泉组、太平组、陡岭组),548户1728人,耕地面积5159亩,林地27000亩。瓦北线公路从村中经过。现有文化广场3处,总面积3300平方米。曾经获得2009-2013抚顺市和谐社区(村)创建活动达标村、2012-2013工作信访先进村、2013年平安示范村、灾后重建先进村。

1.2两委班子情况

我村两委班子的总体运行情况和团结协作情况一直在清原镇16个村中名列前茅,有着优良传统;2016年以来,基层组织服务能力有了较大提升,是群众信得过的、富有战斗力的两委班子。现有两委干部8人,其中村支部委员3人,村委会委员5人,平均年龄53岁,全村有党员56名,常年外出党员22人。村干部男女比例5:2,均为本村人,有着本地化、知识化、专业化、技能化的特点。

第二章项目情况

2.1基本情况

2.1.1项目名称:新立屯村肉牛养殖项目。

2.1.2建设规模:年出栏肉牛50头。

2.1.3建设地点:新立屯村东,防腐厂(瓦北线)道南。

2.1.4项目性质:属于新建壮大集体经济,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项目。

2.1.5项目总投资:总投资82万元。

2.2资金来源

2.2.1壮大集体经济奖补资金10万元,村集体资金20万元,村两委集资33万元,镇财政、扶贫资金19万元。

2.3资金投入方式

2.3.1村集体和村民入股养殖模式。

2.4项目建设时间

2.4.12019年4月10---2019年5月20。

2.5资金使用及管理

2.5.1壮大集体经济奖补资金用于新立屯村新发展产业项目。在村党支部实施政治领导下的养殖厂是主导和实施主体,村党支部负责规范履行民主议事及决策程序,监督建立健全经营管理制度和机制,指导组织实施和开展各项经营活动,加强经营管理、经济核算和规范财务收支等。

2.6场地使用情况

2.6.1与抚顺市鑫立食用菌合作社签订场地使用协议,使用土地面积2500平方米,年租用费2000元。

第三章项目实施计划

3.1准备阶段

3.1.12019年3月,制定项目计划书并报请镇政府审议。审议通过后立即落实计划项目。

3.1.22019年4月,牛舍及饲料库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同时采购粉碎机等设备。

3.1.32019年5月底前,肉牛购进,并开始第一轮肉牛育肥。

3.2实施阶段(2019年6月——2019年12月)

3.2.12019年12月底前,完成第一轮养殖,并完成肉牛销售。向村集体交付利润1.5万元。

3.2.22019年12月底前,完成成本核算,将奖补资金10万元的折股收益向村集体交付,账目报备。

3.2.32019年12月底前,制定下一个养殖周期的计划。

3.3验收阶段

3.3.12019年12月,新立屯村“两委”报请镇党委相关部门完成对养殖厂本生产经营情况的检查,并向相关部门上报总结报告。

第四章经济收益分配

肉牛出栏后按当地市场价销售,一个饲养周期预计每头牛平均实现纯利润0.2万元。50头牛预计实现纯利润10万元。养殖厂每年最低向村集体交付1.5万元利润,力争2万元。剩余利润部分收益按照股份分配方案进行分配,利润分配按投资比例:政府投资12.2%,村集体24.39%,个人集资40.24%,扶贫资金23.17%。根据镇政府32号文件要求,奖补资金的使用应保值增值,镇政府所获利润暂归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镇政府暂归村集体利润的50%及村集体经济组织所获利润的6%应用于扶持贫困户生产发展,重点用于无劳动能力贫困户。

第五章环境保护影响

5.1环境影响

本项目的实施对环境无污染危害。本项目建设工程及生产过程兼顾环境保护与持续发展并重的要求,工程建设及生产过程可行。

5.1.1选址:符合该镇、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自然环境良好,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具有一定缓坡而总体平坦;水源充足,取用方便,能够保证生产、生活用水;距离村屯1公里外,周边环境符合防疫和环保要求。

5.1.2布局:主要包括生活管理区、生产区、粪污处理区和病畜隔离区等功能区,各区之间界限分明,符合防疫和防火要求。

5.1.3生活管理区:主要包括与经营管理有关的建筑物。已建在牛场上风处且地势较的高地段,并与生产区严格分开。

5.1.4生产区:包括牛舍等生产性建筑。已建在场区下风位置,配套设施齐备。生产区内清洁道、污染道分设,不出现交叉混用或者回流现象。

5.1.5粪污处理区:有专门的粪便贮存与处理场地,远离各类功能地表水体,并进行了防雨、防渗处理。

5.1.6病畜隔离区:配备了诊疗、消毒等必要的仪器设备,以满足日常诊疗和消毒等工作需要。

5.2社会效益分析

5.2.1规模经营:本项目有利于畜牧养殖业的产业化经营,实施成功后,可以带动全村及临近村开展特色畜牧业养殖。

5.2.2带动脱贫:本项目对贫困户贫困人口实现增收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第六章其他情况说明

6.1项目风险低

本项目社会风险发生的概率、影响范围较小,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可控。新立屯村承诺,该项目建设不会引起群众上访,如有上访等事件发生责任由新立屯村承担,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6.2项目风险共担

如遇自然灾害等风险,入股人将共享利益、共担风险。

第七章项目计划书结论

篇8:村发展畜禽养殖调研报告专题

1 灾后柏杨村蛋鸡养殖业受损情况及其恢复生产存在的问题

柏杨村蛋鸡养殖业是“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 为圣康蛋鸡养殖协会成员并在协会的统一管理下开展养殖。5.12大地震使整个协会成员遭受了严重的损失, 砸死蛋鸡292 100只, 损毁鸡笼圈舍1 585组。此外, 蛋鸡产蛋率骤降, 由地震前的90%以上下降至60%。其恢复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缺乏健全的良种繁育体系和科学的选种方法;规模化养殖程度低, 设施简陋;管理粗放, 饲养技术不够成熟;疾病防疫意识薄弱, 疫苗使用盲目;鸡粪处理难度较大;资金缺乏, 实现规模化养殖难度较大。

2 柏杨村蛋鸡养殖恢复成效

2.1鸡舍的基础设施得以修复

70%的养殖户在地震中损失的鸡舍已维修完毕并进行正常饲养, 而另外30%中有20%的养殖户是因为地处柏杨村灾后居民小区规划地段而不得不放弃养殖, 其余10%因资金缺乏以及蛋鸡行情不稳定因素放弃蛋鸡养殖。

2.2 水源及蛋鸡产蛋率恢复正常

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 柏杨村水源污染问题已解决。蛋鸡养殖过程中由于水源污染引起的疾病得以控制。同时, 蛋鸡产蛋率基本恢复, 除部分已超过或接近淘汰日龄蛋鸡的产蛋率低于80%外, 其余部分的产蛋率都高于85%。

2.3 良种蛋鸡繁育基地重建完毕并已投入使用

项目恢复重建了圣康蛋鸡养殖协会的良种蛋鸡繁育基地。地震使协会投入100多万元修建的种鸡繁育基地基本倒塌。据此, 项目组依据现代蛋鸡养殖的要求, 精心规划后投入资金及技术从2009年2月开始动工, 重建基地。现今, 养殖规模达5万只的现代优质蛋鸡养殖场已建成2栋厂房, 内部设施已安装完毕 (包括现代化通风设备, 降温防暑设备和排粪系统等) 并已投入使用。

2.4 良种繁育体系得以健全

项目组协助“圣康蛋鸡养殖协会”建立良种繁育体系, 从北京农科院引进父母代种鸡 (罗曼粉) 15 000套, 7月13日这批种鸡已全部从育雏舍转入种蛋鸡养殖舍进行产蛋前的饲养管理。第二批种鸡也于8月10日转入种蛋鸡养殖舍。这不仅为柏杨村蛋鸡养殖户提供了种鸡且提高了圣康养殖协会的收益。其效益在于:第一, 为养殖户提供种鸡的同时降低其购买成本。第二, 种鸡繁育基地在解决协会内部需求的基础上将种蛋外销, 一枚蛋在0.6元以上, 相应一只种鸡年纯利润为20元/只左右, 而商品蛋鸡每只纯利润在15元以上, 这与过去每只蛋鸡收益7~8元相比, 翻了一番。

2.5 鸡粪处理技术得以改善

项目组引入“生物发酵”技术解决柏杨村鸡粪处理问题, 该技术较之前采用的“高温发酵”法相比, 具有产量高, 发酵效果好, 无臭味, 环保且富含N、P、K等有机质的优点。现鸡粪处理场日处理鸡粪80吨左右, 与之前日处理鸡粪50吨几乎提高了一倍, 其中新研发的水体营养鱼肥 (颗粒料) 占到总量的一半。

2.6 养殖户养殖知识及技术得以提高

项目组为协会提供种鸡抗体水平检测技术及蛋鸡饲养管理、疾病防疫的技术培训, 使养殖户的养殖知识及养殖技术明显提高。调查反应, 协会成员对项目组组织的培训非常满意, 认为项目组专家语言贴近农民生活, 讲解内容实际可靠, 希望举行更多类似的讲座。此外, 项目的实施, 增强了养殖户对现代化蛋鸡养殖理念的理解。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的养殖不仅能抵御风险, 而且节约资金和劳动成本, 使养殖利润达到最大化。

3 现阶段柏杨村蛋鸡养殖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3.1 资金缺乏

由于在地震中多数养殖户的住房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为了筹集资金重建或修复住房, 没有能力继续饲养蛋鸡。调查发现有10%的养殖户在地震后淘汰所有蛋鸡, 至今没有重新饲养。

3.2 饲料价格及蛋鸡行情的不稳定致使养殖户缺乏信心和后劲

现今, 饲料价格在2 200元/吨左右, 虽与地震时的平均价2 400元/吨相比有所降低, 但由于饲料原料价格的上涨, 饲料价格仍呈现上涨趋势, 与此同时, 鸡蛋价格波动幅度大, 这也是以上10%养殖户暂停养殖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 其余养殖户也将养殖规模缩小以降低亏损。3.3鸡粪处理问题未完全解决虽然项目组为圣康蛋鸡养殖协会提供了“生物发酵”技术处理鸡粪, 提高了肥料产量及质量, 但由于鸡粪处理场规模小, 仅有10个发酵池, 而完成一次发酵大概需要20天左右, 故每天处理的鸡粪仅为80吨左右, 占全部鸡粪的30%。这就意味着需投入更多的资金扩建鸡粪处理场, 达到循环经济及环保的目的。

3.4 兽医兽药体系不完善, 养殖户疾病防疫意识不足

调查显示, 很多兽药销售人员假冒技术人员给鸡进行疾病预防与治疗, 他们的目的仅仅在于赚钱。这往往不仅没有达到疾病预防与治疗的目的, 同时浪费养殖户的金钱, 增加养殖成本。另外, 很多养殖户缺乏“防重于治”的意识, 常常在发病后才盲目选择兽药。结果要么治疗无效, 要么花高价钱控制疾病, 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养殖成本。

4 对策及建议

篇9:国家专题调研新疆纺织产业发展

邹勇一行在阿克苏地区调研时,就地区棉纺企业发展、吸纳就业、棉花价格补贴、水资源保障、环境保护、减免增值税、储备运输等情况进行实地考察,走访了阿克苏巨鹰棉业有限责任公司、华孚色纺股份有限公司、永翔纺织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深入生产车间,详细了解地区棉纺企业的发展情况。

阿克苏是全国棉花主产区之一,也是新疆最大的棉花产区和优质棉基地,出产的棉花品质优良、可纺性能好,是棉纺工业生产的上等原料,特别是长绒棉,更是国内首屈一指生产中高档棉纺织产品的上佳原料。目前,阿克苏地区地方棉花年产量在1000万担以上,全地区总产达到1500万担以上,占全国的1/9,新疆的1/3。地区发改委将围绕纺织支柱产业建设,加强产业规划与研究,积极向国家、自治区反映地区纺织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努力争取政策、资金项目支持,进一步加大对纺织工业城和棉纺服装企业的支持力度,为促进地区就业和经济发展贡献力量。(马杰)

篇10:xxx乡xxx村养殖可研报告

养羊小区示范项目

可 行 性 报 告

XXX乡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八月 XXX

目 录

一、项目提要.....................................1

二、项目建设区概况...............................2

三、项目建设背景.................................3

四、项目建设的必要性.............................4

五、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6

六、项目市场分析.................................8

七、项目建设规模及地点..........................10

八、项目建设资金预算及筹措项目..................11

九、项目建设限..............................12

十、项目实施技术方案(详见附件)..................12

十一、环境保护..................................12

十二、预期效益..................................12

十三、项目保障措施..............................13 附:暖棚羊圈舍设计方案……………………………14 无公害食品肉羊饲养管理准则………………………16 紫花苜蓿栽培管理技术………………………………24 紫花苜蓿种子田耕作和管理技术规程………………26

XXX县XXX村XXX养殖专业合作社养羊小区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提要

(一)项目名称:XXX县XXX村XXX养殖专业合作社养羊小区示范项目

(二)项目主管单位:XXX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三)项目实施单位:XXX县XXX乡人民政府(四)项目主管单位负责人:xxXXX(五)项目实施单位负责人:XXX(六)项目业主:XXX(七)项目建设地点:XXX县XXX乡XXX村(八)项目建设期限: 一年(九)项目性质:新建

(十)项目建设内容:建设良种羊养殖小区1个,暖棚圈舍4栋(每栋面积150平方米),共计600平方米;建设青贮氨化池2座,共144立方米,饲料贮藏加工车间225平方米,办公用房1栋58.5平方米,消毒室及检疫用房1栋32平方米。职工宿舍58.5平方米。引进良种羊300只,购买中型搅拌机一台,中型粉碎机一台、中型铡草机一台,运输车辆一辆。科技培训100人次。(十一)项目建设资金及筹措:项目共需资金259万元,其中申请省级扶贫补助资金148万元,农户自筹111万元。(十二)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年实现年产值60万元,实现利润30万元,带动扶持贫困农户20户,户均实现年收入1.6万元。

二、项目建设区概况

㈠自然状况:XXX乡位于XXX乡东部,距乡城50公里,海拔2000—2300米,村内沟壑纵横,梁峁起伏,耕地以山坡旱地为主;森林覆盖面小,气候属于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5.1℃,无霜期140天,年降雨量不足350毫米,是典型的干旱少雨地区,境内有XXX河和洮河两大水系,水资源理论蕴藏总量为0.153万千瓦。

㈡社会经济状况:全乡区域面积78.5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4.06万亩,林业用地3.15万亩,退耕还林而积2.8万亩,全乡有11个行政村,64个村民小组2389户10147人,耕地4.06万亩,人均4亩。

㈢畜牧业发展情况:2011年大家畜饲养量796头,有养羊户260户,存栏2780只,猪存栏量1130头,鸡存栏3620只。2011年人均产粮240公斤,人均纯收入2085元,扶贫户2105户8721人,贫困面达87%。2011年大家畜饲养量为2700头(匹),牛羊猪鸡饲养量分别达到2700头、6980只、1120头、5600只,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 6%、30.6%、23.2%、9.6%,出栏各类畜禽10080头(只、匹),禽蛋总产量达到2.6吨,比上年同期增长3.9%;肉类总产量达到318吨,比上年吲期增长26%。近年来,通过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坚持在适度规模发展生猪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牛羊草食畜,受市场牛羊肉高价位的驱动,全乡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发展迅速,肉牛、肉羊成为新的养殖热点,对丰富城乡人民生活起到了很人的促进作用。

三、项目建设背景

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新十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及《甘肃省2011—2015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精神,紧密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发展畜牧业,支持规模化饲养,加强品种改良和疫病防控。并把合理利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要求中央和地方都要人幅度增加投入,开展大规模的生态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国家组织实施“两部大开发”战略,将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环境作为重点投资领域,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鼓励政策,为彻底改善两部而貌、扭转畜产品生产被动局面创造了宽广的政策环境,甘肃省“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以调整农业结构为主线,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基本目标,进一步加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积极推进农产品优质化、产供销一体化进程。同时强调了加快发 展草产业和畜牧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和山区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并把发展养殖小区作为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作为发展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重要途径,如何根据中央政策和省地部署,利用当地资源,发展以小区养殖为突破的肉羊产业,逐步形成区域产业链,加快当地经济的发展,是本项目的基本思路。

四、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㈠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和传统饲养方式的影响,我乡的养羊业尚未完全冲破粗放经营的模式,千家万户以剐业或兼业形式的分散饲养仍占主题地位。由于形不成规模,往往科技含量少、饲料报酬低、饲养周期长、疾病传染途径多、劳动生产率低,直接影响着草食畜生产的良性发展。通过本项目,建成标准化养羊示范小区,可带动提高全乡养羊业生产水平,从而推动畜牧业生产的大发展。

㈡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需要。发展养殖小区为主的规模饲养,引导农民由庭院饲养向小区规模饲养转变,可有效治理畜禽饲养环境污染,改变饲养村户脏乱差的面貌,确保村容更加整沽。按照标准化饲养小区建设的要求,以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为手段,提升饲养小区建设和管理水平,可使饲养小区达到品种优良化、粪便处理无害化、环境生态化、防疫达标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科学化、经营市场化和产品绿色化,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实现饲养方式与畜牧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畜牧业发展与环境和人类健康要求相和谐。

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目前,我乡的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在农业内部结构上,畜牧业在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业整体效益的提高上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发展潜力有待挖掘。发展畜牧业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突破口。根据畜牧业发展的形势,发展标准化科学化养羊是发展畜牧业的重点。所以该项目的提出,是我乡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是响应“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项积极步骤。

㈣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传统的养羊业以放牧为主,随着放牧养头数的增加,对草场的压力越来越大,已超过其承载能力,加之近些年来自然的、人为的因素影响,致使草原牛态环境日益恶化,产草量和载畜能力急剧下降,以放养为主的传统畜牧业面临全面危机。实施该项网,通过禽饲养技术,可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减轻草场压力,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实现畜牧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㈤群众增收致富的需要。目前羊肉价格保持高价位态势,市场价格为36元/公斤,市场前景好。发展肉羊生产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以适龄母羊为例,养1只肉山羊比1只土种山羊,一年可多获利400元以上。所以发展舍饲养羊业是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需要,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 有效途径。

五、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㈠国家各部门的支持

农业部已把中国肉山羊的改良列入国家的丰收计划,这是一个富民计划,从国内一些地方改良奶山羊的体重增长态势看,改良后的山羊每只胴体增重l 0kg,全国有1亿只山羊,若改良率达到60%,屠宰率达到40%,每年屠宰量为4000万只,增产达4亿kg。2000年国家成立了良种羊育种协作委员会,从此良种羊养殖进入了正规化、系统化统一化的管理。从国家各部门到省市畜牧部门,已把改良、提高中国的肉山羊与良种羊的引进、育种紧紧地结合起来,这种大气候、大环境必然会引导全国掀起一个改良中国肉山羊的高潮。

㈡资源优势

近年来通过实施“生态项目”、“天保项目”、“优质牧草种子基地项目”和“退耕还林(草)项目”草地工程项目,使我乡的天然草场得到了改良和治理,载畜能力进一步提高。人工草地面积扩人,全乡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达15万亩,其中紫花苜蓿13.02万亩,干亩以上的种草片带:工程有10个,面积1.22万亩。XXX乡有农作物秸杆近10万吨,推广青贮氮化技术潜力较大。这为我乡养羊业的发展可提供饲草保证。㈢政策与行业优势

1、畜牧产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随着畜牧业发展进入新的时期,省地对发展畜牧产业更加重视,乡委、乡政府将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开发,把畜牧业生产提高到了一个重要位臵,西部入开发又为发展畜牧业带来良好的机遇。

2、发展畜牧业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均超过50%,有的甚至达到90%以上,而我乡不到期30%,所以,发展畜牧业的潜力还很大,进一步加大畜牧适用技术推广力度,提高畜牧科技含量和生产的商品化,将会大人加快我乡畜牧业的发展。从市场看我国的畜产品价格普遍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如果我们能提高产品质量,发展畜牧业的优势是明显的。在国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畜产品需求量在增大,特别是羊肉的市场持续高价位,使我们看到发展畜牧业的广阔前景。

3、发展草畜产业已成为农业结构的调整的主要出路。从农业牛产结构的调整趋向看,农村经济正向我乡确定的支柱产业发展,由于草畜牧产业与洋芋、中药材产业相比较,受地域条件的影响相对较小。其自身有优于其它产业的优势:据测算,畜牧业增加值每增长3个百分点,就可拉动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1个百分点,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2个百分点。作为整个大农业的完整内涵,草畜产业最具活力,关联度最高,产业链最长,它是上接种植业,下连加工业的承农启工的中轴产业,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养羊业是草畜产业中的重中之重,发展小区又是实现养羊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突破口。

六、项目市场分析 ㈠国内羊肉发展现状

1、羊肉产量迅速增加,在肉类中的比重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羊的存栏量、羊肉产量和人均占有量迅速增长。羊肉在肉类中的比重相应地得到提高。目前我国羊肉产量居世界首位,羊肉产量占世界的比重相应从6%提高到24%。

2、肉羊主要生产区域从牧区转向农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羊肉生产中心逐步由传统牧区转向广大农区。

3、饲养方式逐步由放牧转变为舍饲和半舍饲。以往我国牧区丰要采用草原放牧饲养羊,几乎不用精饲料进行育肥。这种饲养方式的优点是生产成本低廉,缺点是对我国原本生态环境较差的草地资源造成很大压力。近年来,农区普遍采用秸秆、人工牧草和精饲料作为羊的主要饲料。其优点是充分利用了农区丰富的秸秆资源和闲臵的劳动力,并缓解了对草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在一些农区肉羊的饲养规模逐步扩大。不仅小农户的饲养数量增加,而且还出现了一批养殖大户和养殖小区,大户和养殖小区的数量还在逐步增 加。

㈡主要问题

1、生产水平较低,质量不高。目前我国羊胴体重只有世界平均水甲的79%,是澳大利亚的55%。此外,我国高档牛羊肉的比重不足5%,高档羊肉生产能力低是目前我国肉羊业的突出弱点。

2、疫病未得到有效控制。长期以来,由于防疫机构不健全,手段落后,检验设备不完善,我国肉羊饲养业中疫病时伏时起,一些重人疫病未能有效控制,严重影响肉羊生产,并成为羊肉出口的主要障碍。

3、屠宰加工环节薄弱。屠宰较分散,加工企业规模较小,技术水甲较低,60%以上的肉羊由个体户屠宰经营。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和分级标准,多数正规的屠宰加工企业没有通过国际通行的质量认证,以致生产的羊肉产品与国际通行的质量卫生要求相拦巨甚远。㈢前景分析

l、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羊肉生产国。羊肉产量占世界的比重不断提高。在国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结构的改善,羊肉成为人们重要的肉食品之一,需求量日益增大。由此可见,国内外羊肉市场缺口很大,大力发展肉羊养殖业前景广阔。

2、在我国羊肉产量和人均占有量不断提高的同时,我 国羊肉供需矛盾也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目前我国羊肉产量人均量较低,如果全国年人均消赞节增加1千克,就需增加饲养l亿只羊。所以人力发展肉羊业,在现有品种的基础上,引进优良肉羊品种,对本地品种进行杂交和改良,提高肉羊的产肉性能已成为肉羊发展最紧迫的仟务。

3、在多年的粗放式发展过程中,已经给草原生态造成了巨大的破坏,退化、沙化现琢严重。为此,国家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对牧区实行草场围栏封育,禁牧、休牧、划区轮牧等多办式相结合,所以,我国羊肉牛产的格局也在发生这巨大的变化,农区在未来羊肉生产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必须看到,在加入世贸组织后,羊肉的进口关税将逐步下降,国外品质优良、包装精致的羊肉有可能涌入国内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必须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改善安全卫生条件,完善销售服务体系,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七、项目建设规模及地点

㈠项目建设规模:建设良种羊养殖小区1个,暖棚圈舍4栋(每栋面积150平方米),共计600平方米;建设青贮氨化池2座,共144立方米,饲料贮藏加工车间225平方米;办公用房1栋58.5平方米,消毒室及检疫用房1栋32平方米。职工宿舍58.5平方米;引进良种羊300只;购买中型搅拌机一台,大型粉碎机一台,中型铡草机一台,运 输车辆一辆。

㈡项目建设地点:XXX乡XXX乡XXX村。

八、项目建设资金预算及筹措项目

共需资金73.7万元,其中申请省级扶贫补助资金29万元,帮扶基金15万元,自筹29.7万。财政扶贫资金主要用于:

1、修建标准化暖棚羊舍4栋600平方米,总投资18万元,其中申请扶贫资金12万元。自筹6万元。

2、引进良种羊300只,总投资30万元,其中申请扶贫资金15万元,酒钢公司帮扶基金15万元。

3、建设青贮氨化池2座,共144立方米,饲料贮藏加工车间225平方米。总投资1.8万元,其中申请扶贫资金1万元。自筹0.8万元

4、办公用房1栋58.5平方米,消毒室及检疫用房1栋32平方米。职工宿舍58.5平方米。总投资14.9万元,全为自筹资金。

4、中型搅拌机一台,中型粉碎机一台,中型铡草机一台,运输车辆一俩。总投资5万元,全部为自筹资金。

5、科技培训100人次,总投资1万元,其中申请扶贫资金1万元。

6、水电路等公共设施建设,扶贫资金3万元。

九、项目建设限

该项目建设工期为一年(2012年一2013年)。

十、项目实施技术方案(详见附件)㈠暖棚羊舍设计方案

㈡无公害食品肉羊饲养管理准则(NY/T 515l一2002)㈢紫花苜蓿栽培管理技术

㈣紫花苜蓿种子田耕作和管理技术规程

十一、环境保护(一)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改良草场和人工种草不合理的利用环境造成的破坏;二是投入品使用不当,产生的药物、重金属等残留和牛羊粪便对环境空气造成的污染。

(二)环保措施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严格执行肉羊饲养中兽药使用、兽医防疫、饲料使用、饲养管理等方面的行业标准,严格执行草场管理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做到草畜平衡,从而减少对生态环境污染。

十二、预期效益

㈠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小区养羊农户按户养羊20只计算,可共养羊200只,年出栏羊800只以上,每只按1000元计算,实现年收入80万元,年利润40万元。㈡社会效益:该项目建成后,通过示范户的示范带动作用,可推进我乡养羊业的发展,同时可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保持社会稳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进程。

㈢生态效益:该项目的建设,通过发展养羊业,推广舍饲圈养生产模式带动草产业的发展,从而调动群众的种草积极性,促进退耕种草工作,达到保持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十三、项目保障措施

㈠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县扶贫办、XXX乡政府将把该项目建设作为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重要措施米抓,成直领导小组,精心组织。严格按照上报审批项目规划方案,将有限的资源进行整合,集体使用,发挥整体效益,项目建设都要采取合同制,实行双向、双轨管理,形成分工负责,高效运转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

㈡科学规划,规范建设:畜牧部门将抽调业务能力强,工作水平高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项目技术小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指导规范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生产全过程的技术方案和操作规程。确保项目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合理化运行。

㈢加强领导,搞好培训:根据项目实施的需要,强化服务,切实搞好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服务和培训。把入驻小 区农户作为重点对象培训,提高他们应用科技的能力。同日寸,开展市场信息培训,让全心他们能够根据市场需要来开展生产活动。

(四)重点突破,全面推进:规范养小区的管理,在项目建设中,将成市养羊协会,实行“统一引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疫病防治、分户饲养、自负盈亏”的管理经营方式。尽量把养羊基础条件好、群众积极性高的农户引入小区,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以点带面,促进全乡肉羊产业的发展。

暖棚羊圈舍设计方案

暖棚羊舍一般要建成单坡暖棚式(据试验,在冬春季节,塑料暖棚内温度比室外温度可提高15度,减少绵羊掉膘1.5—3公斤,提高羔羊成活率5%一10%,加快羔羊生长发育速度,减少绵羊疾病发生),舍内要保持干燥、通风,尽量做到冬暖夏凉。具体设计要求如下:

一、地面:要求干燥、平整,便于清理。一般都采用黏土地面,便于去表换新,似这种地面易潮湿,不易消毒。羊舍地面高出舍外地面20—30厘米,铺成斜坡以利排水,以防雨水倒灌。

二、墙壁:砖石墙壁或土墙均可。可根据当地情况和经济条件决定,高度一般为2~3米,寒冷地区低些,气温高的地区可高些。

三、门窗:门宽1.5米左右、高1.8米左右;窗户的面积一般较大(产羔室町小些),以便于通风,具体面积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而定,窗台离地面l~1.2水。羊舍要避风向阳,靠近水源。

四、运动场:羊舍外面要设运动场,围墙的高度为1.2~1.5米,面积为羊舍的2~2.5倍。地势应向南稍倾斜,地面以易于排水的砂质七壤为好。有了运动场,羊可在运动场上 自由运动,采食吸收新鲜的空气、晒晒太阳,同时圈舍空气状况也可恢复。

五、羊舍的面积:羊舍应有足够的面积,以便于羊只自由活动。捌挤、潮湿、不通肚,不利羊的健康生长,同时管理上也不方便。每只羊的占地面积不应低于以下而积: 产羔母羊为1.1~2平方米、种公羊为4~6平方米、小公羊为0.7~0.9平办米、l岁育成母羊为0.7~0.8平方米、3~6月龄的羔羊为0.4~0.6平方米。

无公害食品肉羊饲养管理准则

L、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肉羊生产中环境、引种和购羊、饲养、防疫、废弃物处理等涉及到肉羊饲养管理的各环节应遵循的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无公害羊肉的种羊场、商品羊场、隔离场的饲养和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册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而是不注同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16548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范 GR 16549畜禽产地检疫规范 GB 16567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

GB/T18407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畜禽产地环境要求 GB l8596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NY/T388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 5027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 NY 5148无公害食品 肉羊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 5149无公害食品 肉羊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NY 5150无公害食品 肉羊饲养饲料使用准则

种畜禽管理条例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肉羊 meat purpose sheep and goat在经济或体形结构上用于生产羊肉的品种(系)。

3.2投入品 input饲养过程投入的饲料、饲料添加剂、水疫苗、兽药等物品。

3.3净道non—pollution road羊群周转饲养员行走、场内运送饲料的专用道路。

3.4污道pollution road粪便等废弃物出场的道路。3.5羊场废弃物farm waste主要包括羊粪、尿、尸体及相关组织、垫料、过期兽药、残余疫苗,一次性使用的畜牧兽医器械及包装物和污水。

4、羊场坏境与工艺

4.1羊场环境应符合GB/T 18407的规定。

4.2场址用地应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充分考虑羊场的放牧的饲草、饲料条件,羊场在建在地挚干燥、排水良好、通风、易于组织防疫的地方。

4.3牛场周围3 km以内无大型化工厂、采矿场、皮革厂、肉品加工厂、屠宰场或畜牧场等污染源。羊场距离干线公路、铁路、城镇、居民区和公共场所lkm以上,远离高压电线。羊场周围有围墙或防疫沟,并建立绿化隔离带。

4.4羊场生产区要布臵在管理区主风向的下风或侧风向,羊舍应布臵在生产区的上风向,隔离羊舍、污水、粪便处理设施和病、死羊处理区设在生产区主风向的下侧或侧风向。

4.5场区内净道和污道分开,互不交叉。

4.6按性别、年龄、生长阶段设计羊舍,实行分阶段饲养、集中育肥的饲养工艺。

4.7羊舍设计应能保温隔势,地面和墙壁应便于消毒。4.8羊舍设计应通风、采光良好,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含量应符合NY/T 388的规定。

4.9饲养区内不应饲养其他经济用途动物。

4.10羊场应设有废弃物处理设施。

5、羊只引进和购入

5.1 引进种羊要严格执行《种畜禽管理条例》第7、8、9条,并按照CB 16567 进行检疫。

5.2 购入牛要在隔离场(区)观察不少于15天,经兽医检查确定为健康合格后,方可转入生产群。6 饲养 6.1饲料和饲料添加剂

6.1.1饲料和饲料原料应符合NY 5150的规定。6.1.2不应在羊体内埋植或者在饲料中添加镇静剂、激素类等违禁药物。

6.1.3商品羊使用含有抗生素的添加剂时,应按照《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 理条例》执行休药期。

6.1.4放牧羊群实行轮牧、休牧制度。6.2 饮水

6.2.1水质应符合NY 5027的规定。6.2.2定期清洗消毒饮水设备。6.3疫苗和使用

6.3.1 羊群的防疫应符合NY 5149的规定。6.3.2 防疫器械在防疫前后应彻底消毒。6.4兽药和使用

6.4.1 治疗使用药剂时,应符合NY 5148的规定。6.4.2 肉羊育肥后期使用药物治疗时,应根掘所用药物执行休药期。达不到休约期的,不应作为无公害肉羊上市。6.4.3 发生疾病的种羊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在治疗期或达不到休药期的不应作为食用淘汰羊出售。7、卫生消毒 7.1 消毒剂 选用的消毒剂应符合NY 5148的规定。7.2 消毒方法 7.2.1 喷雾消毒

用规定浓度的次氯酸盐、有机碘混合物、过氧乙酸、新洁尔灭、煤酚等,进行羊合消毒、带羊环境消毒、羊场道路和周围以及进入场区的车辆消毒。7.2.2浸液消毒

用规定浓度的新沽尔灭、有机碘混合物或煤酚的水溶液,洗手、洗工作服或胶靴进行消毒。7.2.3紫外线消毒

人员入口处设紫外线灯照射至少5 min。7.2.4 喷洒消毒

在羊舍周围、入口、产房和羊床下面撤生石灰或火碱液进行消毒。

7.2.5 火焰消毒

用喷灯对羊只经常出入的地方、产房、培育舍,每年进行l~2次火焰瞬间喷射消毒。7.2.6 熏蒸消毒

用甲醛等对饲喂用具和器械在密闭的室内或容器内进行熏蒸。

7.3 消毒制度 7.3.1 环境消毒 羊舍周围环境定期用2%火碱或撒生石灰消毒。羊场周围及场内污染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每月用漂白粉消毒1次。在羊场、羊舍入口设消毒池并定期更换消毒液。7.3.2 人员消毒

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净道和羊舍,要更换丁作服、工作鞋、并经紫外线照射5min进行消毒。外来人员必须进入生产区时,应更换场区工作服、工作鞋,绎紫外线照射5min进行消毒,并遵守场内防疫制度,按指定路线行走。7.3.3羊舍消毒

每批羊只出栏后,要彻底清扫羊舍,采用喷雾、火焰、熏蒸消毒。

7.3.4 用具消毒

定期对分娩栏、补料槽、饲料车、料桶等饲养用具进行消毒。

7.3.5 带羊消毒

定期进行带羊消毒,减少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8、管理 8.1 同常管理

8.1.1 羊场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有传染病者不应从事饲养工作。

8.1.2 场内兽医人员不应对外诊疗羊及其他动物的疾病,羊场配种人员不 应对外丌展羊的配种工作。

8.1.3防止周围其他动物进入场区 8.2 羊只管理

8.2.1 选择高效、安全的抗寄生虫药,定期对羊只进行驱虫、药浴,控制程序符合NY 5148的要求。8.2.2应对成年种公羊、母羊定期浴蹄和修蹄。8.2.3应经常观察羊群健康状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8.3 饲喂管理

8.3.1不喂发霉和变质的饲料、饲草。

8.3.2育肥羊按照饲养工艺转群时,按性别、体重大小分群,分别进行饲养。群体大小、饲养密度要适宜。8.3.3每天打扫羊舍卫生,保持料槽、水槽用具干净,地面清洁。使用挚草时,应定期更换,保持卫生清洁。8.4灭鼠、灭蚊蝇

8.4.1 应定期定点投放灭鼠药,及时收集死鼠和残余鼠药,并应做深埋处理。

8.4.2消除水坑等蚊蝇孽生地,定期喷洒消毒药物。

9、运输

9.1 商品羊运输前,应经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根据GB 16549及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检疫,并出具检疫证明,合格者方可上市或屠宰。

9.2 运输车辆在运输前和使用后应用消毒液彻底消 毒。

9.3 运输途中,不应在城镇和集市停留、饮水和饲喂。1 0、病、死羊处理

10.1 对可疑病羊应隔离观察、确诊。有使用价值的病羊应隔离饲养、治疗,彻底治愈后,才能归群。

10.2 因传染病和其他需要处死的病羊,应在指定地点进行扑杀,尸体应按GB 16548的规定进行处理。10.3 羊场不应出售病羊、死羊。

11、废弃物处理

11.1 羊场污染物排放应符合GB 18596的规定。11.2 羊场废弃物应实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原则。、资料记录

12.1 所有记录应准确、可靠、完整。

12.2 引进、购入、配种、产羔、哺乳、断奶、转群、增重、饲料消耗记录。

12.3 羊群来源,种羊系谱档案和主要生产性能记录。12.4 饲料、饲草来源、配方及各种添加剂使用记录。12.5 疫病防治记录。12.6 出场销售记录。

12.7 上述有关资料应长期保存,最少保留3年。

紫花苜蓿栽培管理技术

紫花苜蓿为豆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发达,具有产草量高,草质优良,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是我乡首选种植的优良牧草。

一、栽培技术

l、整地:播种前对地进行深翻、平整、耙耱。

2、种子处理:种子播种前要清选、去掉杂质。

3、播种时问:根据土壤墒情在春、夏两季均可播种。无论春季播种还是夏季播种均要结合下雨,较好的墒情进行。

4、播种方法:一是条播,行距一般为20—30cm,深度2—3 cm。二是撒播,将种子撤存地面后,用耙搂一遍,浅覆土即可。

5、播种量:0.8—1公斤/亩。

二、田间管理

紫花苜蓿建植后的施肥,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是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

l、施肥:播日订施农家肥1000一1500公斤/亩和15—20公斤/亩磷肥,在青苗期结合下雨施15公斤/亩尿素等化肥。

2、及时清除杂草。在幼苗期和夏季刈割后,杂草生长迅速,影响紫花苜蓿的生产和产草量,此时要及时清除杂草。

3、适时松土。一年以上的紫花苜蓿地在早春返青前耙地灭草,松士保墒。

4、病虫鼠害的防治:平时要注意病虫鼠害的防治,如发现有病虫害,应及时对症防治。

三、刈割利用

1、掌握最佳刈割时间:紫花苜蓿收割的最佳时间是初花期,最迟不能超过盛化期,冬前最后一次收割,应留有20—30天的生长期,使根部积累一定的营养成份,为越冬和第二年返青准备物质基础。

2、收割次数和留茬高度。我乡农作物一年一熟,气候寒冷,生长短,应在始化期到盛花期收割,一年收割2~3次,最后一次在冬日前一个月收割。收割的牧草可鲜喂家畜,也可阴干贮备后冬春季饲喂。收割时一般齐地面收割,这样下次收割容易,病虫害少,但越冬自前的一次收割应留茬稍高,这样对紫花菖蓿越冬有利。

紫花苜蓿种子田耕作和管理技术规程

1、品种选择:选用抗病、抗寒、抗旱、高产优质的品种,如皇后、阿尔冈金等。

2、种了质量:要求为国家一级种子,纯净度达95%以上,种子发芽率90%以上,允霉变、破损杂质。

3、种子处理:一方面用根瘤菌剂拌种或用抗旱保水剂包衣后播种,另一方面可采用种子催芽技术,提高种子萌发能力,保证播种质量。

4、整地施肥:选择土壤疏松,富含有机质,未施过残效期长的双子叶除草剂的地块种植。前茬收获后及时翻耕晒垄,秋后浅耕,打耱去除杂草。有灌溉条件的地区灌足冬水。

基肥品种以优质有机肥、常用化肥、复合肥等为主,在中等肥力条件下,结合整地每公顷撒施优质有机肥(优质腐塾厩肥)70000公斤以上,纯N15公斤,P2O585一150公斤,深翻入土。

5、播种方法:试验阳采用条播,大罔采用撒播,覆土深度为1.5—2.0厘米,行距为20—30厘米,播后立即耱平,要求土壤墒情良好,当土壤干早时及时浇水,保持黄墒。

6、播种日期:选择在春季为宜,一般在4月中旬至5 月中旬。

7、田间管理:播后幼苗出土10cm时中耕除草,分枝期、现蕾期时作好病虫鼠害防治工作。鼠害防治以人工诱捕、灌水扑杀为主。人工诱捕:在鼠害发生的地方放臵毒饵、弓箭、捕鼠央等。灌水扑杀:在分枝期、现蕾期及封冻前各灌水一次,以杀死地下鼠害。病虫害防治以喷洒有机磷多菌灵,托行浸等农药进行防治。在此期间,视土壤商情,有灌溉条件的各灌水一次,并结合灌溉追施纯N20公斤/公顷,封冻前浇一次透水,以利越冬。

8、授粉:采用养蜂受粉,提高种子产量。

上一篇:3第三章患者安全下一篇:政治商品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