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坪镇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汇报材料

2024-04-14

马坪镇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汇报材料(精选4篇)

篇1:马坪镇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汇报材料

马坪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

汇 报 材 料

马坪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于2010年6月份正式启动,在市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根据省卫生厅、省财政厅、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实施意见》及市局的相关文件的有关要求,以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为根本目标,求真务实、创新克难,较好地开展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现将马坪镇2011年开展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我镇的概况

马坪镇是湖北省广水市重点工业镇之一,全镇下辖军山、狮子岗、柏林、龟山、洪桥、峰山、棚子岗、东青、新河、胡家岩、随应桥、三里岗、黄金畈、严舒畈、车站14个行政村,设有村卫生室14个,乡村从医人员44人,全镇总人口3.6万余人。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项工作开展及完成情况

现阶段我镇已全面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各项工作,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儿童预防接种及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卫生监督协管等十项基本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同时继续开展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继续实施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和国家免疫规划、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我镇的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稳步开展。截止2011年12月,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8291人份,其中电子档案18006人份,占全镇总人口的 50.45%,其中高血压患者1388人,糖尿病患者107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74人,0-6岁儿童1525人。儿童保健管理率达85%,全镇孕产妇保健覆盖率70%,老年人保健管理率60%,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保健管理率分别达80%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保健管理率达90 %。并已逐步实行电子档案信息化管理。建立了高标准的卫生知识宣传栏,定期开展卫生咨询和健康讲座,同时启动个性化健康教育;完善了儿童免疫规划信息化管理系统,全镇儿童预防接种实行信息化管理,为全镇包括外来人口在内的适龄儿童免费提供卡介苗、脊灰疫苗、麻疹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乙肝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甲肝疫苗、麻风腮疫苗等 12 种疫苗接种,共接种了3519针次,抽查五苗全程接种率98%,达到了项目要求的95%。同时开展了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工作,第一轮接种已经完成。随访结核病人17例,辖区内疫情处理,共上报处理传染病78例,乙类传染病46

例,丙类传染病23例他类传染病9例.三、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措施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明确提出的2011年五项重点改革之一,其目标是保障城乡居民获得最基本、最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差距,使广大城乡居民不得病、少得病。今年我镇在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中采取“五项措施”确保项目顺利开展。

一是加强组织机构建设。成立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领导小组、技术指导组、工作小组,切实加强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是制定实施方案、规范项目管理。结合实际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具体工作目标和工作责任,进一步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工作。

三是加强公共卫生团队建设,强乡村卫生人员业务培训。进行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疾病预防与控制、妇幼保健等9大项公共卫生规范知识的系统培训,使医务人员尽快全面熟悉项目内容和工作流程,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素质。

四是加强宣传,营造舆论氛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涉及面广,任务重,政策性强,我镇卫生院通过召开

乡村医生会议、发放宣传单、进村入户等多种形式宣传项目实施的重大意义,让广大城乡居民充分了解自已能够享受到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切实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五是全面推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绩效考核。我院在制定了乡、村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和评定标准,实行半年一考核,全年总评比,确保年度目标按期实现,保证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的落实和群众受益。按照“钱随事走”的原则,奖优罚劣,兑现奖惩,落实绩效考核和补助费用挂钩,做到了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使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呈现出个个创先争优的良好局面。

四、想法与建议

(一)做好公共卫生工作一定要政府主导,加大对工作经费的投入。

(二)高度重视对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的投入,实行健康教育多元化。

(三)引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业人才加强队伍建设。

(四)健康档案信息规范化管理,实行三级网络资源共享。

(五)公共卫生工作量大面广,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循序渐进。

马坪镇卫生院

2011年12月

篇2:马坪镇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汇报材料

(县卫生局)

尊敬的各位领导:

非常荣幸能够参加这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交流会议,并代表我县作会议交流发言。我县紧紧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一中心工作,以专项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为切入点,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得到有效落实。按照会议安排,就我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开展情况作简要发言:

一、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工作进展

截至8月31日,全县为城市居民建立健康档案19536份,建档率为63.96%;为农村居民建立健康档案262670份,建档率为69.65%,电子建档为19222份,率为4.72%。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资料176556份;设置宣传栏181个,刊写宣传板报1448期;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1810次;开办健康讲座知识1988次。完成对3.77万名0-6岁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任务,卡介苗、脊灰、百白破、麻疹、乙肝、乙脑、麻风、甲肝、A+C流脑等疫苗接种率为95%以上,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84%。为辖区内13959名0-36个月龄的儿童建立《婴幼儿保健手册》,并按照服务规范进行随访,管理率为84.70%,其中新生儿访视率达到94.69%。为辖区内3333名孕产妇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并按照服务规范进行随访,管理率达到94.69%,产后访视3333人次。对辖区内22762名65岁以上的常住居民按照服务规范进行健康管理,管理率达74.65%。

完成对35岁以上24979人的高血压确诊患者登记管理,管理率为100%;完成对35岁以上4259人糖尿病患者登记管理,管理率为100%。完成对452人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登记管理工作,管理率为100%。同时根据要求做好卫生监督协管工作。

二、工作经验及体会

(一)加大宣传力度,是顺利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首要前提。充分运用信息、电视、网络等媒体和横幅、标语、宣传单等,多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宣传报道基本公共卫生的各项工作。加大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宣传力度,在各乡(镇)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咨询点,接受群众咨询,发放卫生宣传知识资料,县广播电视台连续滚动播放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宣传标语,悬挂基本公共卫生宣传横幅;利用乡镇街天赶集,大力宣传基本公共卫生的好处,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通过宣传使大家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二)领导重视,是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关键。为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顺利开展,我县卫生局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副组长,局办公室、业务股、防艾办、县直卫生单位、各乡镇卫生院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组织、统一协调。

(三)制定实施方案和及时下发资金,是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保障。至实施医改以来,我县相继出台富宁县

2009年、2010年、2011年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方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基本公共卫生补助经费管理方案》,明确卫生院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和目标,资金使用范围,同时适时下乡督导工作进度,确保工作有序开展和监督资金的安全使用。

(四)明确职责,是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有力措施。为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关股室工作职责,我局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点工作任务分解到各有关股室及单位,任务分解到位,明确各部门职责,各有相关部门思想高度统一,全力支持配合,工作协调推进。

(五)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是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主要做法。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过程中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各乡镇在进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过程中,选定新华镇和田蓬镇为基本公共卫生实施示范点,带动周边起到了带头及样板作用,发挥了积极主动性,同时也奠定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进度的基础。

三、存在问题

1、全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村公共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较差,农民的健康意识薄弱,加上卫生资源严重短缺,城乡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分布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不平衡,群众享受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较低。

2、电子软件还未购买,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未达到。项目

工作总体质量有待提高,主要表现为完整性和规范性不够,居民健康档案不能及时更新。

3、卫生服务人才不足,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整体服务水平不强。由于我县卫生人员严重缺乏,部分单位将多项公共卫生项目由一人负责,工作量巨大,出现了一人干不了也干不好的局面。少数卫生院开展全员培训的频次过少,部分医务人员对公共卫生项目内容理解不透,未按服务规范进行操作。对村级集中培训效果不理想,村医对公共卫生服务理解不够,服务能力弱。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加强调查研究工作,采取各项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巩固完善基本公共卫生的各项工作。购买居民健康档案电子软件,让各乡镇尽早使用上居民健康档案电子软件,完成今年下达的任务。进一步落实健康档案、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慢性病、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等工作按计划扎实推进,不断加强完善医疗保健和卫生防疫工作,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三)深入开展宣传培训。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广泛深入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参与,为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

等化工作的顺利推进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二是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的培训,让基层医务人员了解、熟悉和掌握基本公共卫生内容,能够积极主动向群众作宣传,引导群众改变长期形成的习惯。

篇3:马坪镇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汇报材料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简而言之, 就是居民人人均能享受到一定程度的公共服务:享用上述服务的机会基本平等, 且不因市民居住于城区或乡村而产生过大差异。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直是现代政府、现代城市追求的目标。从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70年代, 西方发达国家为克服自身资本主义的弊端, 强化政府对公共经济领域的垄断地位, 大力发展公共事业, 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 在城市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中国于2008年明确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长远目标。全国人大“十二五”规划纲要中详细阐释了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相关内容, 并将其归纳为公共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人口计生、住房保障、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与环境保护等九个方面。在上述背景下, 研究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状况, 制定相应的评价体系, 有着较强的实际意义。

重庆市下辖40个区县, 是“大城市”与“大农村”相结合的典型, 各区县间发展差距较大。2007年6月, 重庆市启动“大城市带大农村”模式的试点工作, 着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因此, 以重庆市为例, 考察城乡发展与公共服务领域的均等化情况, 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基于上述原因, 本文以重庆市作为具体研究对象, 通过重庆市2003—2010年的相关统计数据, 力图建立一个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评价体系, 从而为重庆市及其他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实施推进提供参考。

一、评价体系的建立

(一) 评价指标的确定

评价指标的确定, 是建立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体系的基础。部分学者曾对重庆市的公共服务问题进行定量研究, 如陆远权、马垒信 (2010) 采用德尔菲法确定13个具体指标, 用以估计重庆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德尔菲法能增加所选指标的权威性, 但其不足之处在于其过于倚重专家意见, 而没有对近些年产生的新的政策性指标加以关注, 例如环境保护。申丽娟、吴江 (2009) 则考虑了重庆市2020年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农村全面小康标准以及和谐重庆评价指标体系, 并最终确定了12个具体指标, 但其所确定的指标主要侧重经济方面而没有对整体公共服务加以考虑。本文在借鉴上述两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参考“十二五”规划纲要, 归纳出反映重庆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19个参考指标, 列表如下页:

(二) 权重的确定方法

为计算重庆市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 在完成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 需确定各指标在最终评价指数中的权重, 以反映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本文采用主客观赋权法进行权重确定。

在主观赋权法部分, 笔者采用陆远权, 马垒信 (2010) 一文中的相关指标的权重, 运用德尔菲法进行估计。对于本文中存在而在陆远权, 马垒信 (2010) 中未被考量的指标, 将其权重设为0, 其他指标权重与该文相等。在客观赋权法部分, 笔者采用熵权——CRITIC赋权法进行赋权。具体而言, 在本方法中, 首先对不同指标的数据进行标准化, 随后利用熵权法得出各项指标的信息量1-Ej。

与此同时, 计算经标准化的各项指标间的相关系数矩阵:

在此基础之上, 计算各项指标的CRITIC信息量Cj:

根据此信息量, 确定不同指标的权重, 式为:

式中, Wj即为根据熵权——CRITIC赋权法所确定的不同指标的权重。在本文中, 笔者以此作为客观赋权权重。

在此基础上, 笔者利用最大一致性法则, 对上述主观及客观权重加总。即得到重庆市各年度各公共服务指标的最终权重Vij (其中, j为年份, i为指标编号) 。

(三) 公共服务指数及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的确定

1. 基本公共服务指数的确定

基本公共服务指数是经标准化处理后的指标数据按照上文中的指标权重进行加总后得到的综合性指数, 用以反映一个地区在特定年份下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这是考察地区间公共服务是否均等的基础。根据上文中得到的Vij, 即第j年编号为i的指标权重, 则在第j年编号为k的区县的公共服务指数为:

其中, xkij为在第j年编号为k的区县的编号为i的指标的标准化值。

2. 重庆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的确定

在得到上述各Fkj后, 我们就可以对不同区县间的不均等化程度进行衡量。具体而言, 我们可以用第j年, n个区县基本公共服务指数的方差表示其不均等化程度, 即:

其中, Fij为第j年各区县公共服务指数的平均值。

于是, Vj描述了第j年各区县公共服务指数的离散程度。Vj越小, 表示各区县之间公共服务指数越集中, 均等化程度越高;反之, 若Vj较大, 则表示各区县之间公共服务指数较分散, 均等化程度较差。

二、数据分析

(一) 重庆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评价

根据上文所述方法, 笔者计算出2003—2010年间各项指标权重、重庆市各区县的基本公共服务指数, 以及重庆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上述八年间, 重庆市基本公共服务的不均等程度总体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 指数方差的大致范围为0.15~0.2, 具体趋势 (如图1所示) :

在构建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时, 笔者将基本公共服务分为基础设施服务、基础教育服务、环境卫生服务与社会保障服务四个准则层。通过考察其权重变化, 有助于更加深入地把握重庆市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的特点。图2显示了准则层指标的权重变化:

上图显示, 基础设施与基础教育服务, 在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中占据着更为重要的地位。着力加强基础设施与基础教育投入, 能够更加有效地增强重庆市的公共服务水平。截至2010年, 重庆市公共服务均等化形势依然严峻。基础教育指标均等化水平较低, 而同时又占有较大的权重;社会保障虽然在2008年后均等化程度有所提高, 但由于所占权重有上升趋势, 也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二) 准则层均等化程度评价

根据公共服务领域四个准则层的划分, 笔者具体考察重庆市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情况, 以及不均等问题的来源。

1. 基础设施服务均等化评价。

在我们所考察的2003—2010年八年间, 重庆市各区县间的基础设施服务均等化程度在总体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指数方差范围大致在0.001上下。具体趋势 (如图3所示) :

在此基础上, 我们可以进一步考察基础设施服务中各项指标的权重变化:

由图4可知, 基础设施服务中的各项指标在所考察年份内基本保持稳定。其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所占权重最高, 说明该项指标对基础设施服务不均等程度的变化具有较强的解释力。笔者认为, 造成2003—2007年基础设施服务不均等性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重庆城区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增长;部分城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 人口日益密集, 使其固定资产投资和交通运输需求不断提升, 并拉大了与农村区域的差距, 进而导致区县间基础设施服务的不均等。而自2007年6月份在重庆开展“大城市带大农村”试点工作以后, 欠发达地区工业与房地产业投入增加, 促进了地区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均衡发展;另外重庆市政府自2008年来着力加强农村公路建设,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重庆市基础设施服务的均等性。

2. 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程度评价。

在2003—2010年间, 重庆市各区县间基础教育服务的不均等程度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指数方差范围大致在0.0015~0.0025之间 (如图5所示) 。

与上文类似, 我们考察基础教育服务中各项指标的权重变化, 具体趋势 (如图6所示) 。

由图6可知, 在基础教育服务的各项指标中, 教育支出所占比重最大, 这体现出重庆市各区县间的教育支出水平的较大差距。其次的两个权重较大的指标分别是专任教师数和在校学生数, 说明各区县间的学生与教授比例的不平衡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育分配的不均等。2002年, 重庆市启动免费基础教育试点工作, 在2006年还推行了免费义务教育工作, 这些政策使不同区县间的基础教育协调性显著增强。此外, 重庆市部分落后区县近些年来大力开展远程教育, 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些区县传统教育方面的落后, 促进了教育服务的均等化发展。

另一方面, 广播覆盖率、电视覆盖率和公共图书馆藏书对于基础教育的不均等程度贡献较小, 说明这三个因素并非教育服务中的主要因素。然而, 自2006年起, 重庆市公共图书馆藏书所占比重日益提升, 这一点应当引起一定程度的关注。

3. 环境卫生服务均等化程度评价。

在2003—2010年间, 重庆市环境卫生方面的不均等程度呈现出下降趋势, 指数方差大致范围处在0.0010~0.0015之间, 具体趋势 (如下页图7所示) 。

从下页图9中的趋势我们可以看出, 医疗卫生发展的不均等程度在经历了2003—2005年的短暂上升之后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环境卫生服务中各项指标的权重变化 (如下页图8所示) :

从以上权重图中可以看出, 卫生机构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以及卫生支出三项指标对于整体环境卫生服务指标都具有较大贡献;重庆市区县间环境卫生不均等性的降低主要是由于政府在上述三个方面较好地平衡了各区县间的发展水平。这一点我们可以从重庆市近些年实行的政策中找到依据。2003年, 有关部门酝酿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国推广, 重庆在江津、渝北、铜梁等六区县进行试点, 而到2005年, 这一制度逐渐走向成熟, 试点区县加入合作医疗制度的农民比例达到60%左右。上述折线图表明, 整体环境卫生服务的均等性恰好从2005年开始提升, 有力地说明了政策对于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性。

值得注意的是, 虽然本评价体系中引入了绿化覆盖率, 但其对于整体环境卫生服务不均等化的贡献并不是很大。这可能由于重庆市在绿化方面拥有较高的起点, 植被资源的自然分布较为均衡。

4. 社会保障服务均等化程度评价。

在2003—2010年间, 重庆市社会保障服务的不均等程度在2008年以前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 而在2008年以后才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指数方差大致范围处于0.001~0.0025之间, 具体趋势 (如图9所示) 。

图10显示, 年末就业人员登记数, 即就业水平是影响社会保障的核心因素。重庆市在2008年以前社会保障服务不均等程度的上升很可能由于不同区县间就业机会的严重不均造成。与此同时, 最低生活保障覆盖人数及城镇社区服务设施数量对于社保服务的均等化也具有较强解释力。加大农村地区的就业扶持力度与基层社区建设, 对于增强重庆市的社保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政策建议

1.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教育服务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供均等化的教育服务是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由上文的数据分析可见, 重庆市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在四准则层中最低, 所占权重又较大, 可见出重庆市各区县间的教育水平存在很大差距, 这应成为重庆市政府未来的着力点。

此外, 重庆市还应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体系, 推动公共教育资源向弱势群体、薄弱学校和经济欠发达区县倾斜, 完善落后区县办学条件。

2.增大社会保障力度。社会保障水平对整体公共服务均等化影响显著。其中年末就业人员登记数权重大大高于其他指标, 可见促进落后区县劳动力就业十分重要。具体而言, 可以通过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机制, 开展农民工就业培训活动, 建立就业与社会保障的联动机制来增进农民工的就业情况。此外, 建立层次丰富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也十分必要。对农村居民而言, 可以在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和财力资助基础上, 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为基本内容, 积极推进农业保险制度。对城镇居民而言, 则要加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金、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这三条保障线的建设, 逐步实现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失业保险并轨。

3.加大对落后区县的财政支持。在基础建设方面,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一项所占权重十分显著。一方面, 当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导向使得政府将大部分财政收入用于建设性投资而非服务型投资, 这是重庆市乃至全国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原因之一。因此政府在支持经济发展、做大财政收入“蛋糕”的基础上, 应着力于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向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欠发达区县倾斜, 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加大对基础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公共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

4.继续致力于缩小城乡差距。重庆是一个二元化结构明显的直辖市, 由于自然和历史原因, 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特别是渝东南和渝东北的山区经济发展明显滞后。从上文我们的分析中可知, 重庆市于2007开展的“大城市带大农村”试点工作对于缩小城乡差距具有一定积极意义。重庆市应继续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政策扶持, 加大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的延伸, 加大城市资金等生产要素向农村的投入, 加大城市经济向农村的辐射, 形成城乡联动发展、共同繁荣的局面。

摘要:以重庆市为研究对象, 针对该市2003—2010年在城乡公共服务方面的相关数据, 通过德尔菲法与熵权——CRITIC法建立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 对重庆市40个区县的基本公共服务状况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重庆市,公共服务,熵权法,赋权法

参考文献

[1]迟福林, 殷仲义.中国农村改革新起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城乡一体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9.

[2]陆远权, 马垒信.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实证分析——以重庆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 2012, (24) .

[3]申丽娟, 吴江.城乡社会统筹评价指标实证分析——以重庆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9, (2) .

[4]王昆, 宋海洲.三种客观权重赋权法的比较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3, (6) :48-49.

[5]张雷宝.公共基础设施服务均等化的理论辨析与实证考察[J].财贸经济, 2009, (2) :35-39.

[6]杨宇.多指标综合评价中赋权方法评析[J].理论新探, 2006, (7) :17-19.

[7]汪泽焱, 顾红芳, 益晓新, 张申如.一种基于熵的线性组合赋权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3, (3) :112-116.

[8]江明融.公共服务均等化论略[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6, (3) .

篇4:马坪镇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汇报材料

工 作 汇 报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口计生委的关心指导下,全区人口计生工作以“统筹管理,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区域协作,双向考核”为统领,始终坚持“公平对待、服务至上、合理引导、完善管理”为原则,以抓流动人口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突破口,在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机制、完善服务管理网络、落实服务管理人员、经费和优质服务上抓落实,全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就具体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xx区流动人口的基本情况

截止xxxx年9月30日,xx区流动人口总数xxxxx人,其中流出5194人,流入12537人,流动人口中男性占70.4%,女性占29.6%。全区流动人口数量继续呈上升趋势。从暂住时间来看,居住1年以上的占5.6%;居住1个月至1年的占87.16%;居住1个月以下的占7.24%。1980年以后出生的占流动人口总数的48.3%,农业人口为流动人口的主体,受过初中教育的占流动人口总数的59.3%,流动人口中89.2%为农业人口,10.8%为非农业户口,流动人口主要以劳动强度大、收入报酬低的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社会服务业、建筑业为主,占到流动人口60.2%,流动人口月平均收入为1218元。

二、xx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提供的基本情况 xx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宣传教育服务”即依托社区人口学校举办流动人口婚育知识培训班,并坚持在重大节日上街宣传、发放各种宣传资料,引导流动人口树立婚育新观念。

(二)“免费技术服务”即区、镇办设立流动人口服务中心,公开流动人口免费服务项目、内容及程序。利用计划生育基本技术服务结算五联单为流动人口提供免费服务。

(三)“生殖健康、随访服务”即村(社区)依托计生技术服务室为流动人口提供免费服务。

(四)“优生优育服务”即将流动人口纳入“母亲健康工程”、“优生促进工程”和“家庭创业工程”实施范围,与常住人口享受同等服务。

(五)“免费避孕药具服务”即在社区服务站、市场、企业及流动人口集中的村居设立流动人口避孕药具免费发放点、避孕药具自取箱,为流动人口免费提供避孕药具服务。

(六)“关怀关爱服务”即流动人口在xx辖区享受同常住居民一样的子女入托入学、生育关怀、特困帮扶等服务。

(七)安全服务。认真清查侵害流动人口权益的行为,严肃查处各类侵权案件,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加强私房出租管理力度,向流动人口提供卫生安全的居住场所。

(八)子女就学服务。把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纳入我区教育

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子女就学保障制度。切实保障了流动人口子女与常住人口享受同等教育的权利。

(九)社会救助服务,加大了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社会救助和综合帮扶力度。按照分类施保、突出重点的原则,将符合条件的生活困难家庭及时纳入城乡低保范围,并对重度伤残家庭按规定给予大病救助。对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生活困难家庭实施临时救助。

(十)就业培训、援助和扶持等服务,为流动人口提供免费的岗位信息、政策咨询和职业指导等基本就业服务。落实流动人口就业优惠政策。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予以照顾,在职业介绍、技能培训中优先登记、优先安排,给予其免费职业指导服务。在执行有关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规定时,落实激励措施,对符合条件创业的流动人口人员,可优先获得小额贷款的扶持。

三、xx区非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提供的基本情况 xx区户籍人口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就业服务。有就业能力的居民,因为企业的调整或合并等原因下岗了,为有就业能力的居民提供就业和再就业的组织上的保障。

(二)社会保障服务。参加社会保险,比如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使退休的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为他提供一个社会化管理的服务。城镇居民按照规定参加各项社会保险,解决后顾之忧,解决未来的老年人社会问题。

(三)社会救助服务。主要是为有困难的老年人和生活有困难的群体提供的服务。一是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做到应保尽保,解决生存问题、基本生活问题。二是开展基层社会救助服务,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当中的实际困难。三是政府的社会救助的公共服务。

(四)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主要在儿童的计划免疫、老年人的慢性病,还有残疾人和贫困居民就医方面,提供一定的服务。计划生育服务主要包括宣传教育、免费技术服务、生殖健康、随访服务、优生优育服务、免费避孕药具服务。

(五)文化、教育、体育服务。面向基层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支持和保障中小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

(六)安全服务。开展平安xx创建活动,建立联防队、巡逻队等,动员居民共同创建安全单位。

四、xx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典型工作及成功原因分析。

xx区被国家确定为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后,xx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把试点工作放在突出位臵予以安排部署。区级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听取计生局关于试点工作的汇报,专题研究部署,协调财政、教育等部门解决有关问题。并及时成立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区四大家主管领导为副组长,14个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把流动人口均等化

服务试点工作纳入2011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要点,全力予以推进。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xx区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分解落实相关部门工作任务,并于今年3月24日召开了全区均等化试点工作动员大会,全面推进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试点工作。要求各镇办、各部门要坚持党政领导、部门协作、优势互补、各负其责,齐抓共管推进此项工作。建立区级、镇办和社区三级服务管理网络,规范管理,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建立以宣传倡导、便民维权、避孕节育、生殖健康、优生优育、奖励优待等均等化服务工作机制。将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试点工作作为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评估重要内容,加大督促检查和奖惩力度,确保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试点工作取得实效。先后下发了《关于在全区开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三清楚六均等一满意”活动的通知》、联合六部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免费技术服务的通知》、《关于落实流动人口便民维权措施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流动人口民生、民主和民权方面的政策措施,着力解决流动人口“有收入、有书读、有组织、有安全”等问题。在流动人口计生工作方面,我们按照“属地化”管理的要求,把流动人口纳入“现居住”地日常管理服务范围,精心组织开展“市民化”服务,让流动人口充分享受到与户籍人口同等的计划生育权益。

(一)加强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媒体,通过发放《致流动人口的一封信》,组织流动人口参加培训、讲座、参加计生知识有奖问答等形式,向流动人口传播计生国策和先进婚育文化知识。在全区范围组织开展以“真情关怀,温馨服务”、“你需要我服务,我服务你满意”等为主题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服务月活动。

(二)开展免费服务。为了使流动人口享受到和常住人口一样的计划生育基础服务,我们利用计划生育基本技术服务结算五联单积极开展计划生育基本技术免费服务,最后由政府买单。据统计,2011年,全区为流动人口提供了免费服务11258例,免费为流动人口发放计划生育宣传手册、免费提供培训、生殖保健咨询、办理有关证件等服务。我区流动办为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印发了“亲情服务卡”,还在流动人口密集的社区设臵了流动人口避孕药具自助领取箱,细致周到的服务既提高了流动人口对计生工作的满意度,又使“三查两清一服务”工作落到了实处。

(三)推进便民维权。公开有关计划生育的政策法规、办事程序、服务程序、咨询投诉电话、服务收费等项目,为符合条件的外来流动人口发放生殖健康服务证,提供政策咨询等服务。认真落实流动人口计生法定优先优惠政策,深入开展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上门”服务,在流动人口、农民工集聚的企业、建筑工地、市场等设立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宣传资料免费发放点,并定期组 6

织开展“送关怀、送知识、送健康”等服务活动。通过计生协会等组织,深入开展生育关怀等活动,为外来人口提供生产、生活、生育等服务,保障和维护了流动人口计生合法权益。

(四)今年以来,我区坚持“为民、便民、利民”的根本宗旨和“热情周到、依法办事、清正廉洁、高效服务”的工作原则,立足实际、整合资源,建立了一个区级流动人口服务中心,并在7个镇、办相继建立了镇办流动人口服务中心,打造便民政务,受到群众一致好评。中心主要针对群众在办事过程中环节程序多、时间长、效率慢等实际情况,吸取基层群众意见,实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咨询、二胎指标审核、婚育证明办理、奖励扶助的审核等事项的一条龙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区、镇上下联动,使“流动人口服务中心”极大地发挥了为民、便民、利民的作用。有效解决流动人口证件办理难、免费节育措施落实难、生殖健康服务难等问题,为全区流动人口提供与户籍人口同等的服务。在流动人口集中的底张办西蒋村成立流动人口计生协会,把计划生育协会组织融入到流动人口中,吸纳个体私营企业经理、老板加入计生协会组织,成立多种行业的流动人口计生协会队伍,发挥计生协会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作用。

五、xx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由于基层管理力量相对薄弱,信息采集质量不高、内容不全,导致流动人口底数与实际情况还有一定的距离。

(二)由于部门间信息网络不通或信息资源无法共享,导致区域协作和均等化服务不能完全展开。

(三)由于缺乏必要的工作保障,导致基层基础工作相对薄弱。

六、xx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工作设想

(一)针对基层信息采集质量问题,我们将协调相关部门加大基层计生干部编制,要求镇、办社区计生干部加大流动人口集中清理清查活动工作力度。利用集中清理清查活动掌握全区流动人口底数,并将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到全区所有的流动人口。

(二)在服务内容上要全面拓展。一方面,要全面推进流动人口在计划生育宣传倡导、生殖健康、生育关怀、便民维权、奖励优待等方面服务的均等化;另一方面,要结合相关部门职能,整合资源要素,逐步推进流动人口在社会保险、劳动就业、教育培训、公共卫生等方面服务的均等化,做到在保障流动人口基本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保障流动人口的发展需求和个性需求。

(三)在服务机制上要全面落实。督促各级各有关部门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队伍建设,不断加大经费投入、综合治理力度,健全工作运行机制、目标考核机制、措施保障机制,努力确保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上一篇:沛县农商行宣传片解说词121下一篇:新理念下的小学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