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县县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推荐材料5则范文

2024-05-11

创建县县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推荐材料5则范文(精选2篇)

篇1:创建县县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推荐材料5则范文

罗运良,男,汉族,1963年10月生,中共党员,1984年8月参加工作,在教育战线工作时间长达27年,现任三穗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副主任。

该同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无论在工作岗位,还是在平时学习、生活中,都能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将加强民族团结提高到政治高度来对待,立足本职岗位,用实际行动浇灌民族团结之花,在教育系统树起了一面永不倒的民族团结旗帜,为三穗县职业教育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

一直以来,该同志将政治理论学习作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拓宽视野,增强党性和政治修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在努力做好干部职工思想教育的同时,针对自身存在的薄弱点,他经常有重点的加强自身学习。近年来,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两讲一树”、争先创优及“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等活动开展,他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党的各项教育政策等进行了认真研读,对有关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及一系列文件精神进行了系统学习。通过学习,不仅武装了头脑,同时对职业教育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尖锐性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深深感到加强对党的教育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刻不容缓,是一项政治任务。亲自参与开展职业教育宣传活动,深入田间地头及农户家中,面向基层干部、农民群众,大力宣讲党的路线、方针及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和发展前景。

二、从小事做起,维护民族团结

在平时工作、学习、生活中,罗运良同志能始终自觉维护民族团结,时刻将加强民族团结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常大会小会不忘民族团结,“以会代训”宣讲民族团结,时时处处发扬民族团结。能与各民族干部群众打成一片,相互信任,互学互帮互助,无论汉族干部,还是民族干部家里有婚丧嫁娶的大事,还是生病住院等,都能前去表示祝贺或慰问,送去一片心意,使广大的干部职工切身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和党组织的关心。特别是班子成员间,能充分发扬民主,校务工作能互商互议,彼此理解、信任、支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做互相拆台的事,充分发挥了班子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单位营造了互学互助的良好工作氛围,树起了一面永不倒的民族团结旗帜,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辛勤耕耘,得到党和政府的充分肯定

该同志在教育事业上辛勤耕耘,不仅自身认识得到了较大提升,还得到了上级部门和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同时获得的党和政府充分肯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007年11月,被县人民政府聘为我县学习十七大会议精神主讲教师;2008年5月,被评为三穗县“抗凝冻、保民生”先进个人;2009年9月,被三穗县职业教育中心评为

“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9月,被贵州省广播电视大学评为教学管理先进个人;2010年9月,所主持的科研规划课题《农村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重点与难点研究》为省级职业教育科研成果,并获得三等奖;2010年9月,被县人民政府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2010年11月,作品《高洁之歌》获得全国“文明风采”大赛国家级二等奖。

罗运良同志就是这样一个为教育事业发展和民族团结添砖加瓦、一心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平凡人,他把心中所有的温情化作无数份爱心奉献给各族干部职工,把全部的心血都浇灌在教育事业的沃土上,用自己心中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热爱铸就民族团结情,使民族团结情万古长青,使民族团结之花在邛水河畔更加绚丽多彩。

篇2:创建县县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推荐材料5则范文

推 荐 材 料2011年4月27日

立足本职岗位用实际行动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乌什县农业局局长阿尔吐克·牙库甫同志民族团结事迹

阿尔吐克·牙库甫,男,维吾尔族,1962年11月生,乌什人,中共党员,1983年8月参加工作,在农业战线工作时间长达27年,现任乌什县农业局局长。

阿尔吐克·牙库甫同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无论在工作岗位,还是在平时学习、生活中,都能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将加强民族团结提高到政治高度来对待,立足本职岗位,用实际行动浇灌民族团结之花,在农业局系统树起了一面永不倒的民族团结旗帜,为乌什和谐稳定、农民增收与农业农村经济的科学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

一直以来,阿尔吐克·牙库甫同志将政治理论学习作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拓宽视野,增强党性和政治修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在努力做好干部职工思想教育的同时,针对自身存在的薄弱点,他经常有重点的加强自身学习。近年来,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两讲一树”、争先创优及“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等活动开展,他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党的各项惠农政策,特别是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新疆地方史等进行了认真研读,对有关反对民族分裂、维护新疆稳定的各级领导讲话及一系列文件精神进行了系统学习。通过学习,不仅武装了头脑,同时对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尖锐性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深深感到加强对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刻不容缓,是一项政治任务。为此,他充分把握领导干部下乡驻村蹲点及个人经常下乡工作的有利时机,亲自参与开展“大宣讲”活动,深入田间地头及农户,面向基层干部、农民群众,大力宣讲党的路线、方针及农作物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各项支农惠民政策。仅2010年8月23日-29日期间,阿尔吐克·牙库甫同志主动深入“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点”——阿克托海乡6村,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宣讲活动7次,接受宣讲人数244人/次,其中:村干部7人/次、“四老人员”34人/人、农民203人/次。

二、从小事做起,维护民族团结

在平时工作、学习、生活中,阿尔吐克·牙库甫能始终自觉维护民族团结,时刻将加强民族团结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常大会小会不忘民族团结,“以会代训”宣讲民族团结,事事处处发扬民族团结。能与各民族干部群众打成一片,相互信任,互学互帮互助,无论汉族干部,还是民族干部家里有婚丧嫁娶的大事,还是生病住院等,都能前去表示祝贺或慰问,送去一片心意,使广大的干部职工切身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和党组织的关心。特别是班子成员间,能充分发扬民主,局务工作能互商互议,彼此理解、信任、支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做互相拆台的事,充分发挥了班子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单位营造了互学互助的良好工作氛围,树起了一面永不倒的民族团结旗帜,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他深有感触地说:“民族团结就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是我们生活中须臾不可或缺的。我们要事事处处用心去做、去维护”。2010年,当他得知农业局公选的汉族副局长曾垂涛同志因初到乌什县、人生地不熟、经济开支大,无力租房的情况下,及时为其送上组织关怀和温暖,解决房租费2000元,其中:个人捐助1000元。

三、提高思想认识,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谁都知道影响我们新疆稳定的主要危险是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阿尔吐克·牙库甫同志在这方面的认识也是十分清醒的。多年来,能牢固树立 “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的思想,全面落实稳定工作责任制,始终将社会稳定工作放在农业工作的首位,给予高度重视,常抓不懈。单位会议记录本上显示,不管大会小会他从来都不忘记叮嘱一句:“同志们,稳定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只有安全了、稳定了、我们才能安心学习、工作和生活,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我们一定要在这方面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和政治敏锐性,„„”。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无论大小节假日,他都能亲自到局及各部门督查,抓好安全稳定工作。在他的安排部署和带动下,农业局系统无论节假日都实行了24小时值班制度。正是有他的时常提醒和督促落实,截至目前农业局系统从没有发生过一起影响稳定和民族团结的事件。

特别是自“7·5”事件发生后,阿尔吐克·牙库甫同志行动态度绝不含糊,敢抓敢管,坚决、及时、全面地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地委和县委关于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决策部署,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带班制度,不分昼夜的做好值班巡逻工作。就是在“三夏”、冬播大忙时节,也不曾放弃维稳督查和巡逻。并以开展“反分裂、保稳定”座谈会等活动为载体,带头“表态度、亮观点”,以实际行动引导和影响干部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事端和民族分裂等暴力恐怖犯罪和行为作斗争。并认真落实民族领导干部“两项制度”,定期、不定期地深入定点联系清真寺,明察暗访,及时了解社情动态。同时,与单位全体干部职工签订了维稳责任书,促使农口系统全体干部“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做好自己的事”,不断提高防范意识和法制观念,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在农业局系统竖起了“人人关心民族团结、人人痛恨民族分裂、人人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的一面旗帜。

四、身先士卒,抓科技兴农促发展

一个地方没有农业科技的进步,就没有广大农户的脱贫致富。在农业战线工作了20多年的阿尔吐克·牙库甫深深明白科技致富的重要性。始终把农业科技培训作为农业工作的“牛鼻子”紧紧抓在手上。每年冬季都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之冬和农业科技大集活动,让农民变“冬闲”为“冬忙”。年牵头举办各种形式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30多期,培训农民、乡镇干部及农业技术员在4500人次以上。其本人还带头登台授课,面对面、手把手传授农民各种科技致富知识,并将其本人撰写的诸多农业实用技术材料印发给农民,被农民视为“致富真经”。

为切实抓好科技兴农工作,阿尔吐克·牙库甫还坚持身体力行,身先士卒。每年三分之二以上的工作日,都深入到农村,深入到田间地头,走遍全县107个村,带领农技、种子部门人员开展“科技入户”工程,将科技服务送到田间地头,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忙忙碌碌中渡过,在他的工作历程表上似乎从没有节假日可言。下乡工作时,他总是精神饱满,滔滔不绝,对发现的问题能处理的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则将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记入个人工作手册,及时汇报反映给县有关主管领导,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依据。但一进家门,困倦总是伴随着他,来不及和妻子、孩子说说话就会进入梦乡。为此,落下了妻子孩子不少抱怨。每当这时,他总是说:农业工作嘛,就是这样,必须起早贪黑,我身为局长,又是一名党员,必须以身作则,我们有些同志常年工作在农业生产一线,比起我来,更是顾不了家,等我退休了再好好补偿你们,我这是可是为了全县十几万农民啊!

为了给全县农民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田间课堂,亲自规划和组

织实施,每年在八乡一镇建立标准化科技示范点60余个,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给农民做示范,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使示范点成为了农业新技术的展示区,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2010年,其亲自负责,在亚科瑞克乡建立“邯郸5316”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区1个、面积12050亩,平均单产464.3公斤,较全县小麦平均单产高35.5公斤;在阿合雅乡建立“新陆早33号”棉花高产创建万亩示范区1个、面积1万亩,皮棉平均单产92.4公斤,较全县棉花平均单产高8.8公斤,对全县粮棉生产起到了较好的示范推动作用。全县小麦平均单产428.8公斤,较上年增8.4公斤;正播玉米(登海3672)亩产1000公斤以上高产创建面积4.15万亩,平均单产1006公斤;实现棉花皮棉单产100公斤以上面积1.08万亩。同时,还带头开展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示范,在亚科瑞克乡4村5组建立番茄高产示范田200亩,平均单产5.61吨;在阿克托海乡13村2组建立番茄高产示范田92亩,平均单产7.49吨;在阿恰塔格乡1村4组建立小麦高产示范田130亩,平均单产540公斤,发挥了“以点带面、典型引路”作用。目前,全县主导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了98%以上,其中:小麦、棉花、玉米、番茄等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了100%,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农业先进适用新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推动了全县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10年,全县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9.09亿元,同比增2.17亿元,增长31.4%,其中:种植业收入4.08亿元,同比增0.53亿元,增长1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501.1元,同比增742.2元,增长26.9%,其中:种植业人均纯收入1201.1元,同比增109元,增长10%。

上一篇:会议心得……下一篇:超有创意的六一幽默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