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文明村镇创建

2024-05-03

县级文明村镇创建(精选6篇)

篇1:县级文明村镇创建

洛南县景村镇林业站创建县级文明单位事迹简介

洛南县景村镇林业站成立于1999年10月,撤区并乡机构改革后由原景村区林业工作站改建而成,现有职工7人,其中党员3人,工程师2人,助理工程师2人,技术员3人。我站主要承担景村镇范围内宣传与贯彻执行林业法律、法规和各项林业方针、政策;承担景村镇20万亩森林资源培育、管理、采伐、病虫害防治及森林防火工作。配合镇党委、政府对林农开展林业科学技术的培训与指导工作。组织指导农村集体、个人开展林业生产经营活动;协助抓好蚕桑、核桃等经济林基地建设、做好山林权登记发证和指导、协调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等各项工作任务。

自创建以来,该站在县委、县政府和主管局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产业开发与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成效显著,已经成为林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一是,通过专业培训、技术竞赛等形式,深入开展政治理论、业务技术学习,全面提高了职工思想道德、文化、技术素质;二是,建立健全活动领导机制,并先后建立完善支部、单位管理制度40余条;三是,狠抓党风廉政、计生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多年来,该站无一例违法乱纪和超计划生育现象发生;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单位在住房和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想方设法改善了办公条件,维修了办公用房,配置了电脑和打印机,优化美化了办公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五是林业工作成效显著。该站围绕景村镇林业发展规划,积极参与到景村镇林业生产建设中去,连续多年被县林业局授予林业系统先进单位和镇政府综合考核先进单位。特别是2010年景村镇林业工作获县政府奖励五项,林业站工作被县政府奖励一项(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目标责任制考核先进单位)、林业局考核为全县林业站系统第一名、镇政府综合考核第一名。2011年镇政府被省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奖励为先进乡镇,天然林保护工程被商洛市政府评为先进乡镇,林业站职工孙继民被商洛市林业局授予“全市十佳林业职工”的关荣称号。几年来,该站各项工作名列前茅,成绩突出,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二零一一年十一月二十日

篇2:县级文明村镇创建

林业站

洛景林发[2011]9号

洛南县景村镇林业站

关于创建县级文明单位工作总结的报告

县文明办: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我站两个文明建设水平,加快林业产业开发力度,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协调发展,我们严格按照创建工作规划的具体要求,积极组织实施,已全面完成创建目标任务,林业产业开发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⒈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我们积极抓好单位的队伍建设、思想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建设和创佳评差等一系列具体活动,全面提升了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政治理论水平,单位的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本站已经造就了一支思想素-1-

质高、业务能力强,内外形象好的林业干部队伍。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单位内部管理更加规范、科学有效,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加强,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名列前茅,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单位。

⒉林业工作成效显著。几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绿色陕西,县委、县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林业产业的决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陕南农业强县和生态立县的总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干杂果核桃经济林基地建设工程”“东桑西移工程”、“千里绿色长廊建设工程”等有利机遇,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示范带动,合理规划,科学发展”的产业发展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着力打造“洛桑”“洛果”名牌,积极开展林业新技术的培训、推广工作、先后完成三大战线造林86.5公里,栽植杨柳100余万株;建设洪箭路景村沿线万亩核桃林带,完成良种核桃栽植7000余亩,点播核桃6000余亩,景丰村、脱岭村、余砭村、八一村、刘涧村、明星村等一批千亩良种核桃基地村相继建成;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完成良桑栽植3500余亩,建成齐坡村千亩良桑示范基地,余砭村、盈丰村、高河村等一批蚕桑推进村年实现养蚕650张,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抓产业基地建设的同时,我们狠抓森林管理不放松,通过宣传政策,群防群治,从严打击、预防火灾等有效办法,确保了森林资源的安全。2011年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全镇共完成了19.5万亩的林改任务,发放林权证5000余本。

二、具体措施

⒈加强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所上成立了由站长为组长,全体干部为成员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创建活动的开展,并确定专人负责日常工作,明确任务,夯实责任,各司其职,按照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认真实施,要求全站干部职工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扎实工作,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产业开发,为洛南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

⒉强化基础管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抓好创建活动基础管理的同时,积极开展多层次教育,树立单位良好的社会形象。在全体职工和党员干部中,大力开展“三带一创一争当”活动。教育每个职工要以林业职业道德为核心,塑造一流的林业职工形象为目标,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职工。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技能培训,积极开展各种有益社会活动,正确引导职工树立我爱林业、奉献林业的价值观。单位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加强,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名列前茅,多年来,无一人违纪、违规。单位配齐了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施,购置了办公设备,维修了房屋、硬化美化了办公环境,单位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设立了政务公开栏和行政监督岗。

⒊精神文明建设带动林业产业大发展。多年来,我们抓紧单位精神文明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景村镇林业产业的飞跃发展。在抓紧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林业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及培训工作,积极协助政府抓好林业各项工作,景村镇各项林业工作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林业站职工学习敬业精神进一步

以加强,先后在《中国园艺文摘》、《中国北方农业》、《现代种业》等专业期刊发表论文6篇,特别是2010年景村镇林业工作获县政府奖励五项,林业站工作被县政府奖励一项(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目标责任制考核先进单位)、林业局考核为全县林业站系统第一名、镇政府综合考核第一名。2011年镇政府被省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奖励为先进乡镇,天然林保护工程被商洛市政府评为先进乡镇,林业站职工孙继民被商洛市林业局授予“全市十佳林业职工”的关荣称号。几年来,我站各项工作名列前茅,成绩突出,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二0一一年十一月十九日

篇3:会泽县农村信用村镇创建情况调查

一、会泽县农村信用村镇创建工作情况

会泽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金沙江东岸、曲靖市西北部, 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 是一个集深山区、石山区、冷凉地区、干热河谷地区及泥石流滑坡地区于一体的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经济发展主要依托农业和传统工业, 现正积极开发旅游资源。全县国土积5854平方公里, 但坝区面积不足5%;2010年全县人口总数为96万, 农业人口占88万人, 为云南省第三大人口大县和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信用村镇创建工作如下:

(一) 组织领导情况

会泽县农村信用村镇建设工作坚持“政府领导、人行牵头、农村信用社主办”的原则, 县政府成立了以政府分管副县长为组长, 人民银行、信用社重要领导为成员的创建领导小组, 制定了《会泽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信用村镇建设工作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 要求乡镇、行政村积极配合实施, 选取信用环境相对较好的乡镇试点推进。并确定2010年, 会泽县待补镇和五星乡开展信用村镇创建, 2011年完成大桥、上村、雨碌三个乡镇的创建, 2012将完成全县23个乡镇的创建。

(二) 待补镇创建情况

根据全县统一安排, 待补镇政府制定了《待补镇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信用村镇建设工作的意见》 (以下简称“工作意见”) , 下发各村 (居) 委会、相关站所。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 相关成员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待补镇农村信用户信用村创建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信用社, 负责日常工作的协调处理。工作意见一是明确了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二是提出了建立农户信用评定制度及主要内容;三是制定了评选条件及优惠政策;四是制定了主要工作措施, 并要求确实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要求各村 (居) 委会对行政区内的创建工作负总责, 积极组织推进农村地区的信用村镇建设工程, 带头倡导信用经济, 按照创建计划履行好职责。二是要求村 (居) 委会详细了解农户 (法人) 的生产经营状况, 参与评估农户 (法人) 贷款能力和资信, 在此基础上开展“信用户”评选, 向农村信用社推荐符合条件的借款人, 并引导农户 (法人) 用好贷款, 督促农户 (法人) 按期归还贷款本息。三是信用社作为活动的主要参与者, 要做好创建活动的有关具体工作, 配合好创建试点, 建好农户 (法人) 《农村信用社农户经济档案》, 规范建立健全“一户一档”、“一村一册”的农户经济档案, 做好信用记录;会同村 (居) 委会做好农户 (法人) 信用等级评定工作, 根据信用等级科学核定农户 (法人) 贷款授信额度, 并简化贷款手续, 加大信贷支农力度;对信用户、信用村的评定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四是要求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 各司其职, 扎实推进创建工作的开展, 严厉打击逃废银行债务等行为, 维护社会信用秩序。上述工作的开展, 有效推进了待补镇农村信用村镇创建工作。目前, 待补镇已建立农户经济档案数9, 755户, 农户房屋图片信息共采集了10, 082张, 录入信贷系统管理的农户数为8, 627户, 微机评级5, 659户。

(三) 五星乡创建情况

会泽县五星乡位于会泽东北部, 距会泽县城22公里, 土地面积213.6平方公里, 辖10个村委会, 99个自然村141个村民小组, 有8786户29143人, 其中农业人口7600户27192人。耕地总面积22518亩, 农民人均耕地0.8亩。

五星乡信用社在信用村镇建设工作中, 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 紧紧围绕“组织创先进, 党员争优秀, 群众得实惠”的总体目标, 充分调动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紧紧围绕五星乡党委、政府提出的“政府引导、农户主体、信贷补充”的发展方式, 深入开展好信用村镇创建工作。目前, 五星乡已建立农户经济档案8012户, 采集农户房屋图片信息7406张, 录入信贷系统管理的农户数为7313户, 微机评级7313户。2010末, 五星乡信用社各项贷款达4049万元, 其中涉农贷款3888万元, 占比为96%。在开展好信用评级基础上, 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 产业增效为主线, 五星乡信用社还积极投入信贷资金扶持五星乡畜牧业发展, 铅厂村1000亩西兰花 (青花) 、大蒜蔬菜产业带, 石龙村200亩百合、1000亩当归、板蓝根种植。

二、会泽县农村信用村镇创建工作启示

(一) 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关键

相关乡镇政府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 各相关成员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信用户、信用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下设四个工作小组, 做到分工明确, 责任具体。一是临柜工作组, 负责柜台各项业务的办理;二是农户信息采集调查组, 负责100%到农户家里入户调查;三是微机信息录入组, 负责对采集回来的农户信息输入信贷系统;四是后勤保障组, 负责各组人员的工作和生活保障。

(二) 人员的积极参与是根本

在农户信息采集中, 工作人员充分利用早晚群众在家较多的时间, 加班加点, 在尽量不耽误村民劳作的同时, 开展信息搜集工作, 保证工作效率。所有进入村镇的同志都工作到腿痛腰痛的地步, 但大家都其乐融融, 充分发扬了金融工作者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三) 深度的宣传动员是保证

创建过程中, 信用社一是积极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和县创建领导小组汇报, 取得当地党政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二是请村委会召集自然村组的组长会议, 详细地讲解了建立信用村的目的和意义, 特别强调建立信用村后方便农户借款, 解决农户贷款难将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层层的宣传动员, 提高了农户的参与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当前信用村镇创建的难点分析

一是多方参与的积极性调动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目的是通过贷款、还款等环节, 对每个农户进行信用等级评定, 建立一个完整的信用记录和档案。整个过程需要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当地村委、村民以及基层信用社的多方参与和配合。从会泽县开展的情况看, 由于试点工作经费、交通条件、创建对象以及评级风险等因素影响, 参与各方虽然能够相互配合, 但没有形成合力, 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氛围不浓。

二是信息采集面广量大, 信用社存在一定畏难情绪。一方面按照程序规范征集、录入一个农户的信用信息, 至少要征集、录入100多条记录, 期间还要进行贷款五级分类, 花费人力和时间极大。另一方面, 目前, 会泽农村乡镇信用社普通存在网点人员结构老化, 工作人员较少的情况, 承担着农村乡镇的主要金融服务。大量的信息采集工作需要较大的人力物力给予支持, 创建过程中的人力矛盾较为突出。

三是信息征集实际对象面窄量小。会泽虽有农业人口88万, 但由于会泽县地处贫困山区, 人口较多, 经济基础薄弱, 大部分农村青壮年人口已向省内外各城市转移, 留守在家的群体一般是老弱病残及妇女儿童。在这种现实状况下, 农村多以零散种养的小农经济和打工经济为主, 信贷需求有限, 使得以贷款为纽带的农户信用征集面较窄, 对象较少。

四是信息采集的精准度存在缺陷。农户信用信息采集表的设置过于复杂、繁琐, 在要求农户提供所有的家庭、经济情况, 涉及到资金来源、运用、投资收益、家庭资产等情况时, 要求农民自行进行价值评估, 由于农户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且缺乏经济常识, 导致绝大部农户无法填写。加上留守在家乡的人往往因不知情而无法提供资产、储蓄、债务、参保等情况, 造成信息数据缺漏的情况较多。同时整个信息采集过程基本上都是通过农民口述、信贷人员代填表的方式完成, 材料收集难度相当大, 花费时间多且效率较低。

五是难以跟踪监测信用户的信用状况。按规定, 对信用户的信用额度是两年一定, 由于农业生产风险的不确定性, 在此期间, 信用户的信用等级往往会发生变化, 信贷员难以真实、全面地了解掌握信用户的信用等级变化情况。

四、加快农村信用村镇创建工作的建议

农村信用制度属于整个社会信用制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完善的农村信用体系有利于形成较好的社会信用风气, 必将有利于推动农村信贷市场的发展, 更好地推动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农村信用村镇创建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 强化合力发挥, 调动多方参与积极性

一是人行及农村金融机构应积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协调沟通, 出台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相配套的资金支持和补贴政策及措施, 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起正向激励作用, 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健康发展。二是地方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为收集、核准数据库原始信息及整体建设活动疏通渠道, 大力培育村两委、企业、农民良好的信用意识。三是政府领导要高度重视并参与到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当中去。四是要以法律手段保障农村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地方政府要积极协调司法部门, 对有意不清偿农村金融债务的企业和个人采取在新闻媒体公开曝光、全面停止贷款、吊销营业执照等联合制裁措施。

(二) 加快配套机制建设, 确保数据库信息及时、准确

针对农村信用数据库原始信息收集难、核准难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可建立农村信用数据库原始信息采集核准办法, 明确农村经济组织和农民、农村金融机构信息采集者的权利和义务, 明确信用信息收集、核准部门的权利、义务, 统一信息收集方式, 建立提供信息失真的快速反映举报机制和信息收储的保密机制等。农村金融机构要加快自身配套机制建设, 设立专、兼职征信岗位, 严格依据有关规定加强原始信息的收集、调查、整理、保存, 建立健全自身信用评估体系。

(三) 加大农村诚信宣传教育力度, 营造良好信用环境

各金融机构乡镇相关部门要结合信用户、信用村镇创建工作及农村金融产品的特点, 采取多种形式对相关征信知识、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及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等进行宣传。引导人们养成守信履约的良好习惯, 提高农村经济主体的信用意识和风险意识, 形成“珍爱信用记录, 享受幸福人生”的和谐信用文化, 积极营造“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社会氛围, 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四) 加大考核奖惩力度, 推动信用村镇创建纵深发展

篇4:县级文明村镇创建

关键词:县级图书馆 村镇图书馆 建设发展

中图分类号: G25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2)03-0048-05

The Effcetion of County Libraries on Construction of Village and Township Libraries

Abstract: Libraries of villages and small towns in our country which is essential component of the local library cause are well developed recently.However, it continues to stay in a lower level.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ibraries of villages and small towns,and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obstacles from various aspects, and finally come forward the viewpoint that through the functions and advantages of the county library to help the libraries of villages and small towns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n this basis.

Key words: county library; libraries of villages and small towns;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近年来我国村镇图书馆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农家书屋”项目在全国范围内的全面开展使村镇图书馆的覆盖率明显增加;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也使覆盖村镇的数字信息资源网络基本形成;有关乡镇图书馆管理标准的国家研究也正在展开。这些成就无一不在向众人证明着村镇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但相关研究显示,村镇图书馆的数量、服务标准、经费保障等建设也并不乐观,上级图书馆如县级图书馆对其的业务指导作用也不明显。其实县级图书馆是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最主要、并起到承上启下枢纽作用的图书馆机构,且较之村镇图书馆,其在资源建设、人才建设、制度管理等方面优势明显,如果发挥县级图书馆的优势,在村镇图书馆发挥技能培训、服务理念更新等业务指导作用,村镇图书馆的专业化建设将会得到有效推进。本文以分析村镇图书馆的发展障碍和解决方式入手,重点分析县级图书馆的职能和优势来帮助村镇图书馆实现持续发展的对策途径。

1 村镇图书馆发展障碍及解决方式

虽然近年来政府对农村基层文化事业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比如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就提到要在2015年之前基本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城乡居民能够较为便捷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但是村镇图书馆,特别是村图书馆的发展仍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局面。因为在我国公共图书馆体系中并未有其“一席之地”,纵使诸多文件中均有提到建立基层公共文化体系,发展村镇图书馆事业,可是作为国家层面并未就村图书馆的建立和管理机制作出专门规定。“农家书屋”项目虽然改变了不少村庄没有图书馆的历史,但是就其性质和现设目的而言并不能完全将其纳入图书馆事业的范畴。首先其资源配置是一次性的,没有长效机制来保证其后续经费支持和资源更新;其次,农家书屋是新闻出版总署发起的一项惠民工程,其建设目的是为了解决农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问题,因此并非政府支持的公益性文化机构。但是其在全国的大面积开展和良好的群众反响说明了广大农村基层群众对于信息热烈渴求的夙愿,由此可见建立村级图书馆以实现基层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

1.1 村镇图书馆发展障碍

“十一五”时期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1],特别是对于村镇一级图书馆事业而言其馆舍建设在十一五期间的到极大的完善。“十一五”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的实施基本实现了乡镇图书室的普及化,而“农家书屋”项目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村级图书馆建设的空白。但是基层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仅仅只有馆舍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资源、服务等软件建设,只有软硬结合才能使其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是在软件建设方面,村镇图书馆仍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1.1.1缺乏完善的服务规范

2007年,国家发改委与文化部联合发布了“‘十一五’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其中提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应有书报阅览室、文化娱乐活动室、图书室等设施或场所,活动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2]。该规划主要从馆舍、人员、经费等层面对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及发展提出要求,要求截止2010年末应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24163个,占全国乡镇总数的67.75%。该规划的颁布实施的最直接作用是解决了乡镇图书馆(室)的馆舍问题,对人员编制和后续财政拨款仅仅稍有提及,未作完善规定。

另外,2012年1月20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其适用于县(市)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街道、乡镇级公共图书馆,社区、乡村和社会力量办的各类公共图书馆基层服务点可参照执行[3]。该规范对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的人员配备、购书经费等做出了详细规定,但却未将广大村镇馆囊括在内,造成村镇馆在国家层面制度规范上的缺失。

虽然不少省市已经出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相关政策,比如江苏省在2012年1月16日发布的《江苏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办法》、广东省于2011年9月29日公布的《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但是这些地方性条例在与国家标准相比不仅具有地域局限性并且在条款制定方面也不够细致,在人员、经费方面缺少具体的数据规定,这就限制了对于条例的执行、完善与监督。因此,对于广大基层村镇图书馆而言亟需制定一部国家层面的服务标准,在目前公共图书馆法尚未出台的背景下,国家标准的制定能有效提高地方政府对农村图书馆事业的重视,促进基层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1.1.2藏书量少,缺少经费保障

虽然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不少村镇图书馆的设施完善、藏书丰富,但全国大多数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村镇图书馆多属于2007年之后建成的“农家书屋”。其图书来源大部分也仅局限于当初书屋建成时新闻出版总署所配套捐献的几百本图书和影音资料等。由于缺少经费保障,大部分书屋在建成后没有添置过一本新书,更不要说订阅与农民生产生活相关的报纸和期刊了。藏书数量少并且缺少更新和补充极大地限制了村镇图书馆的发展。不少馆在刚建成时吸引了不少读者,但随着时间增长,缺少更新的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读者需求,致使不少图书馆不能发挥作用仅成了“样子工程”。

1.1.3缺少专人管理,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

村镇一级的图书馆多没有独立馆舍而是建在镇政府或村社区服务中心内,与县馆相比,村镇馆既没有固定人员编制,也没有国家财政固定资助,因此其管理人员也多由镇政府或村委会工作人员兼任。这些管理人员不仅缺少图书管理分类的基本知识,更缺少图书馆的基本服务理念。不少管理人员以担心图书丢失的名义将图书馆大门紧锁,仅在上级领导检查时打开,使图书馆根本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1.1.4缺少上级图书馆的监督和指导

“农家书屋”是国家新闻出版署联合多个部委所实施的一项惠民工程,在县级则由当地的文化局负责管理,和图书馆属于同一个系统。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在有的地区县文化局将这一工作交予县图书馆负责,由县图书馆对本县农家书屋的资源进行分配,人员进行培训。但有的县这一工作是直接由文化局负责,并且缺少与县图书馆的沟通和交流,在岐山县调研时我们就遇到某村的村支书主动找寻到县图书馆,希望县图书馆能够协助他们对农家书屋的图书管理和借阅制度给予帮助。

即使县图书馆对其人员进行了培训,对管理制度进行了规范。但是大多数县图书馆只是在书屋成立初期对其进行指导,缺少长效的指导和监督机制。在缺少监督的背景下,农家书屋建成后开放时间不能保证,书屋开或不开全凭管理员的心情,这也致使其功能大打折扣。

1.2 解决方式

村镇图书馆作为我国图书馆事业体系的最底层,主要以广大农村为服务阵地。但是由于长期缺乏关注支持,村镇图书馆势单力薄,要解决上述问题非尽其一己之力所能办到,需要得到来自政府、媒体、上级图书馆等多方面的帮助和支持。

1.2.1 政府

公共图书馆事业就其自身而言属于政府财政支持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故其经费来源几乎完全依赖于政府财政,政府的支持对村镇馆的建设与发展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政府支持主要应该体现在政策制定、经费供给和人员编制三个方面。在现行公共文化事业建设体制下,镇图书馆附设在政府建设的综合文化馆里,且无相关政策明确表明有政府出面建设村图书馆的打算。只有由政府出面详细制定与村镇图书馆建设发展的相关政策,才能解决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长期持续的经费保障才能确保村镇馆的资源能够及时得到补充和更新,从而不断吸引读者的阅读热情,持续而繁荣的发展下去;另外,由于缺少必要的人员编制,目前多数村镇馆管理员都由当地村镇干部兼任,其本身还担任有其他的公职,就连图书馆的固定开放时间都难以保证,更不要提具有基本的公共图书馆精神和服务理念了。

1.2.2 媒体

由于村镇图书馆直面农村,群众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读书意识不强,对于图书馆的认识相当薄弱,许多农村百姓更是将图书馆与书店混为一谈。在这样的情况下,基层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更需要通过媒体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基层群众中营造起良好的读书氛围。特别是电视广播等群众关注度更高的媒体,一方面其应加大对村镇图书馆的关注度,通过制作专题片等方式推广和介绍村镇图书馆,引导基层群众认识和了解图书馆;另一方面,村镇馆自身也应加强与当地媒体之间的公关和联系,在组织和开展活动时吸引当地媒体参加,从而进一步吸引读者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

1.2.3 县级图书馆

县级图书馆是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基础,是连接基层文化单位的纽带,与社区、乡镇、街道和村的图书室联系密切,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县级图书馆的性质与地位,决定了它在基层图书室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优势[4]。与村镇馆相比,县馆的工作人员具有人事编制,工作稳定,并且大多接受过专门的图书馆学教育或培训,对于馆内基本业务非常熟悉。不仅如此,县馆每年还有专门的运营和购书经费。特别是自2011年2月三馆免费开放政策出台后,国家更是规定县馆每年有20万元的固定财政拨款,因此县馆的资源数量也更加丰富。由于县馆和村镇馆在地理位置上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故而县馆的帮助和扶持对基层馆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在基层调研中我们发现,凡是发展比较好的村镇馆无一例外都得到了当地县馆的大力扶持和帮助。比如扶风县大方村的“农家书屋”,他们在借阅制度,图书分类等方面都得到县馆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因此当地农家书屋运作良好,图书的利用和借阅率很高。

2 县级图书馆职能

县级图书馆是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基础,数量较多,联系群众面广,在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阅读需求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县级图书馆联系着广大城镇和农村,担负着为本县工农业生产、为广大城镇居民和少年儿童服务的任务,它们要为农村种植专业户和养殖专业户服务,为他们发家致富提供实用性科技信息。同时,县图书馆对农村图书馆(室)建设也负有重要和直接的责任[5]。根据上述描述,可将县级图书馆的职能进行如下归纳:

2.1 社会教育职能

县级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基础,而开展社会教育则是公共图书馆一项重要的社会职能。县级图书馆为县城居民和广大农民服务,肩负着满足众多人口阅读需要,提高他们文化素质的重任。主要任务是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随着形势的发展,农村涌现出科技户和专业户等。他们迫切需要各种图书情报资料,用来指导科研和生产实践。因此,县级图书馆也有一定程度的为科学研究服务的任务。县级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要注意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主。

2.2 信息传递职能

随着共享工程的进一步落实,各县级图书馆也同时成为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县级支中心,所以也要相应承担起地区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和网络服务中心的职能。县级图书馆不仅有收集当地特色文化资源并将其数字化的职责,更要积极利用共享工程所提供的优秀文化资源来为群众服务。而配合共享工程所建立的公共电子阅览室除了作为群众享受共享工程资源的途径之外更应该成为引导当地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认识网络、熟悉网络,获取健康网络资源的地方。县级图书馆所面向的县乡基层群众普遍文化水平较低、信息获取渠道较窄,县级图书馆应该充分利用电子阅览室通过举办网络应用讲座等方式帮助群众拓宽信息渠道、减小信息鸿沟。

2.3 文化休闲中心的职能

县级图书馆除了作为当地信息中心之外,还应该起到文化休闲中心的职能。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变得更加广泛,图书馆的信息中心职能日渐削弱,而其作为文化休闲中心的职能则更加得到凸显。除了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之外,县级图书馆还应该通过举办讲座、开展多种读书活动等方式强调自身在这方面的作用,通过这些活动来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也更加扩大图书馆在当地的影响力。

2.4 对基层村镇社区馆进行指导与监督的职能

县级图书馆是县域内的中心图书馆,并对村镇馆的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方面,作为中心馆对下级馆在资源组织、业务开展方面有指导的责任,另一方面,作为直属上级,县级馆更有对村镇馆的服务状况进行检查和监督的义务。

与村镇馆比较而言,县馆工作人员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而基层馆员多为兼职,其业务水平和对图书馆事业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村镇馆发展的好坏。因此,县级图书馆对村镇馆的帮助应该首先体现在人员方面,通过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来培养其基本的图书馆管理技能和图书馆精神;其次,县级图书馆还应协助其开展数字文化信息资源服务,不仅要对管理员进行基本计算机操作培训,还应协助其进行数字资源的筛选和利用,并承担对基层点硬件设施进行维护的工作;最后,县级图书馆应对村镇馆的服务和发展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并且应该将检查结果作为各村镇馆年终考评的指标之一,对服务好的馆进行奖励,以此激发管理员服务热情,促进形成良性竞争机制。

3 县级图书馆在村镇图书馆建设中的作用

文化部在2011年所下发的“关于加强村级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县乡公共文化机构对村文化建设的指导和服务。根据该意见,县级图书馆要直接承担对村镇图书馆建设进行业务指导、人员培训、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具体职责,更加全面的支持村镇馆建设发展。

3.1 指导村镇图书馆开展活动,吸引民众走进图书馆

村镇图书馆,特别是农家书屋开办之初,很多农民对于书屋并不了解,甚至有不少群众认为书屋就是传统书店,是卖书的地方。这就需要书屋加强自身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农家书屋,走进农家书屋。书屋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读书活动,是对其自身进行宣传的一条有效途径。县馆开办时间长,对于组织类似活动经验丰富,所以应该积极协助和指导村镇图书馆开展工作。在平时举行一些读者活动时,也可将这些活动延伸至村镇馆,以扩大其影响力。 调研中我们看到在农家书屋办的比较好的乡村,往往是将农家书屋和村民文化娱乐活动联系起来。比如陕西省扶风县大方村的农家书屋位于该村社区服务中心内,每到夏季的傍晚村里会组织群众在社区服务中心院内积极举办扭秧歌、打腰鼓等多种活动,吸引了不少村民。而农家书屋也选择在这个时间开放,村民在活动累时就可以去农家书屋浏览和借阅图书,这样一来农家书屋的借阅量得到很大提升,并且在一些热爱阅读村民的带动下,不少从未走进过图书室的村民也有了阅读的意识,村民的读书氛围得到很大提升。

3.2 对村镇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县级图书馆的业务辅导部门有对村镇馆管理员员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的责任与义务。村镇馆工作人员多为兼职,其缺乏对图书馆的基本认识和了解,因此,县级图书馆应该定期对其进行培训,不仅应教授基本的图书分类和管理知识,更要培养其基本服务意识,这样才能使村镇图书馆真正发挥作用,更好为基层群众服务。由于县级图书馆的人员编制较少,经费也比较紧张,在对基层进行业务培训时可以采取按地区划片的方式组建辅导组,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培训的人员和经费,还有利于不同基层馆之间的人员交流与合作。

3.3 对村镇图书馆运营情况进行检查与监督

县级图书馆作为村镇图书馆的直接上级单位,有对村镇图书馆工作进行监督的责任。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县级图书馆很少主动去村镇图书馆了解情况并对其服务进行监督。这也就导致部分村镇图书馆在缺少上级监督的情况下难以保证开馆时间,有的馆在建成之后甚至常年大门紧闭,难以发挥作用。县级图书馆应该充分履行职责,不定期的其的服务情况进行监督,同时积极了解基层群众的需求,以便于更好的支持村镇馆工作。

3.4 利用共享工程协助村镇馆设立电子信息查阅平台

截止2010年底,共享工程已经建成22963个乡镇基层服务点(覆盖率达67%),共享工程与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合作共建59.7万个村基层服务点(覆盖率达98%)[6]。共享工程的广泛实施,对基层馆的馆藏资源进行了有效而丰富的补充,特别是缓解了村镇馆由于经费短缺而不能及时为读者提供好书、新书、电子资源等的燃眉之急,极大的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而县级共享工程支中心作为县域内共享工程的管理机构,对村镇服务点建设应积极的进行协助。村镇服务点管理人员通常缺乏必要的计算机知识,对于如何利用设备开展服务只有粗浅理解。因此经常会遇到有关软硬件的各种问题,面对这种情况,首先县级图书馆有责任和义务对于馆员进行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使其至少学会“怎么用”;其次,应该与村镇服务点建立积极而密切的联系,一旦有问题出现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下基层予以解决;最后,县级中心应及时将共享工程的相关资源比如光盘等下发至各服务点,使共享工程能够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

3.5 协助村镇馆建立完善管理与服务制度

村镇图书馆作为我国公共文化体系的组成部分,而其管理人员又往往缺乏图书馆管理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因此在管理上的缺失和不规范也很大程度限制了村镇图书馆功能的发挥。文化部2011年第11号文件中也明确指出“要依靠群众实现村文化阵地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县级图书馆应该协助村镇馆拟定一套合理的、切实可行的管理规范和服务制度,按照规范的要求对村镇馆管理员进行培训。并按照管理规范和服务制度的要求对村镇馆的服务进行监督和评比,对于实施效果好的基层馆和管理员要给予奖励,以激发其工作热情。

3.6 协助其进行资源建设

资源是图书馆的立馆之本,但村镇图书馆由于受其自身条件的限制,在资源建设方面非常被动。就西部地区而言,多数村镇馆是没有独立运营和购书经费的。其资源来源也主要依靠上级赠书,而且由于缺少后续支持,资源很少更新。资源的陈旧和匮乏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基层馆对读者的吸引力。县级图书馆作为村镇馆的上级单位,应该自觉承担起支持村镇馆资源建设的责任。将一些适合基层农民群众阅读的报刊和书籍主动送到村镇馆,进行图书漂流。比如新疆呼图壁县图书馆采用“图书漂流”的形式,将农家书屋作为馆外流动服务点,将适合农民阅读的图书及时流转到书屋,使电子图书,纸质书刊源源不断地流进书屋,以此来缓解书屋没有经费采购新书的压力,增强书屋为老百姓服务的能力[7]。除此之外,县级图书馆还应该引导各村镇馆之间进行合作,使不同馆之间的资源能够定时得到交流和交换,实现资源共享。这种合作机制的建立,还有利于不同馆之间的业务往来,使不同馆之间加强学习交流。县级图书馆还可以通过树立典型等方式促进县域内各基层馆间形成良性竞争机制,在竞争中促进本县基层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县馆在村镇馆的发展建设中承担着直接而重要的责任。相信在其帮助和扶持下,村镇馆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不仅成为广大农村群众致富路上的“充电器”,更会成为丰富基层文化生活的“加油站”。

参考文献:

[1]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EB/OL].[2012-03-16].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02/16/c_111529579.htm.

[2]“十一五”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EB/OL].[2012-03-16].http://www.sdpc.gov.cn/zjgx/t20071016_

164970.htm.

[3]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S].GB/T28220—2011 .

[4]吴慰慈,董炎. 图书馆学概论[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

[5]张改美.县级图书馆在基层图书室后续发展中的作用

———高邮市图书馆服务基层图书室之构想[J].图书馆学刊,2011,(7):34-37.

[6]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EB/OL].[2012-03-16].http://www.ndcnc.gov.cn/libpage/gxgc/index.htm.

[7]摆建红.县级图书馆应在农家书屋建设中发挥的作用[J].图书与情报,2011,(3):94-96,104.

篇5:文明村镇创建总结

2008年,XX村把创建文明村摆在重要的工作日程上,把创建工作与村的发展规划相结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推进了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了两个文明的全面进步,总结今年的创建工作,我们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班子建设,发挥堡垒作用。

党支部和村委一班人,从农村工作的实际出发,结合当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教活动,教育党员干部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以创建为载体,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倡导文明风尚,杜绝各种陋习,开展各种健康文明的娱乐活动,大力宣传尊老爱幼,文明卫生,健康向上的风气,积极推进计划生育,依法上交税费等政策,使村风民风有了根本性改观。

三、以创建为契机,加快现代化建设。

以创造优美环境,完善各项设施,提交农村群众生活质量为目标,实施新农村建设。

1、依据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率先实现“卫生村”之后,今年投入700多万元资金,进行了“五化三有”新农村建设。

2、在几年前全面实施了改水改厕工作之后,今年村在天目湖水入户率达到了100%,95%以上的农户改建了卫生间,消灭了露天粪缸,今年共投入近200万元,栽植了花木,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3、建设老年活动室、便民超市、警务室、卫生室、图书室、乒乓球室等有益设施。使少有所乐,老有所养,对村60岁以上的老人实行生活费补贴,对参军、考取高等院校等进行补助和奖励。

4、积极开展各种娱乐活动,建立了龙灯、马灯、狮子队,丰富群众和娱乐生活,杜绝了各种不良现象。

5、强化社会综合治理,营造和睦安定的生活环境。

(1)、建立村综治组织,形成综治网络。(2)、按照法律法规,制定村规民约。

(3)、进行法律、法规、道德教育,各级开展“文明户”争创工作。

(4)、建造外来人员居住房,集中居住,统一管理,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创造良好文明的环境。

6、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近年来,在加快发展工业生产的同时,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实现农民增收,农民收入逐年增加,为两个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篇6:2012创建文明村镇总结

小屯镇2009年底被评为平顶山市文明村镇,在上级文明委的指导下,三年来,我镇不断巩固文明村镇创建成果,并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全面加强经济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开创了小屯镇科学发展的良好局面,加快了建设平安和谐、文明进步新小屯步伐。综合经济实力2012再次进入河南省百强乡镇行列,其它各项工作都在汝州市保持一流水平。

一、强化班子自身建设,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进一步增强

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继续开展了“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学习活动,制定了中心组学习制度,建设学习型组织、创建学习型机关。认真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形成了凝心聚力,求实奋进,转变方式,加快发展的良好局面。认真落实“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工作要求,形成了求实、务实、落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班子团结。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扎实开展村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换强了班子,换出了干劲,换出了和谐,换来了发展。加强12个中心村党总支和14个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及郑州流动党支部的管理,提高了党对非公有制经济和新农村建设的领导。积极开展“五个好”

党支部创建活动,继续推进“双培双带双强”工程,提高了村级班子领导经济发展的能力。

二、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倡树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方法,不断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一是发挥镇党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作用,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镇党校被评为河南省先进基层党校。二是发挥各种群团组织的优势,形成思想政治工作合力。三是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农村发展建设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坚持不懈地为群众解难事,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四是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五是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展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将《纲要》与村规民约等有机结合,增强了贯彻落实的可操作性。六是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了青少年抵御各种腐朽落后思想侵蚀的能力。全镇崇尚科学、热爱劳动、创新奉献、诚实守信蔚然成风,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三、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建工作成效显著

重点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成立了镇村精神文明创建组织,强化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责任分解,目标管理。将创建目标分解细化为9大项35小项,明确了责任,落实奖惩,调动创建工作积极性。

三是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引导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四是示范带动,典型引路。率先建成一批具有文明村街,组织学习推广,助推全镇创建活动协调健康发展。五是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坚持将文明村镇创建与促进经济发展、增加群众收入、加强基层民主管理、搞好平安建设、推动社会事业进步有机结合,与“创先争优”有机结合,全方位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六是加大投入,政策扶持。采取财政扶持、部门包点、结对共建、社会筹集的办法解决创建活动所需资金。

四、优化社会服务,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

深入开展“行风评议”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工作,代理事项群众满意率达100%,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树立了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以“六下农村”为载体,结合实际开展活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提高了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使群众得到了实惠。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群众工作部、为民服务代理中心等窗口单位,积极开展“争创星级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以人为本,真情为民,优质服务,提高了服务水平。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被评为“河南省群众满意的基层站所”。

建立完善农村社会公共服务和救助体系。切实做好民政优抚、农村低保等社会保障工作。关注弱势群体,做好残疾人就业、康复等工作。提高计生奖励扶助标准,解决计划生育户的实际困难。

五、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各项社会事业长足发展

推广农业科技。举办农业科技培训,培养扶持科技示范户,组织农技人员下基层包村包农户指导农业生产,促进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万千百亩高产示范方取得高产高效双丰收。引导企业大力推广先进的生产工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成功创建了汝州市科普示范镇。农村文化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建起文化大院21个,群众文化团体30多个,农家书屋8个,较好地满足了广大群众求富、求知、求乐的实际需要。加强农村卫生保健网络建设,扎实开展计划免疫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提高了农民健康水平。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坚持提高计划生育服务水平,连续六年被平顶山市授予计划生育工作一类乡镇。加强环境保护,做好秸秆禁烧工作,落实节育减排措施,辖区内工业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无污染事故发生。

六、创新社会管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一是信访工作成效明显。配备完善信访接待大厅办公设施,建立起各部门、各村齐抓共管的信访组织网络,落实三级办理复核评查制度,实行领导包案制度,及时化解了大量社会矛盾,确保了社会大局稳定。二是社会治安环境不断改善。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控网络。成立了社会法庭,实施“三调联动”,有效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加强12个中

心村警务室72名巡防队员的管理,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巡防活动,有效预防了违法犯罪的发生,公众安全感指数达97%。三是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按照上级的有关部署,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按照上级要求推进煤矿兼并重组工作。全年没有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七、扎实开展新农村建设,镇村面貌焕然一新

先后投资5000万元用于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环境

整治长效机制,确保了镇区的美化、净化、绿化。坚持分类指导,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全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李湾村被评为河南省“十佳新村”。镇区时屯村、小屯村以及史庄中心村、朝川中心村、大陈中心村的居住新区建设正在有序进行。开展“清洁家园”行动,朝川村的“清洁家园行动”受到省级表彰。

八、推行民主管理,基层民主化进程明显加快

经常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对全镇工作的批评和建议,广纳善言,逐步形成能充分反映民间和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实行了厂务、政务、村务“三公开”。建立健全了基层自治和民主管理制度,实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有效地保证了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九、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镇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一)招商选资促发展。一是全员招商。把招商选资纳入目标考核体系,落实优惠政策,党政齐抓、部门齐上、各

级联动、社会参与,自主招商,主动作为。二是产业招商。我镇煤炭资源优势明显,依托优势,重点招引煤炭下游产业项目,充分利用煤焦化企业煤气、热能资源发展相关项目,拉长链条,增加产值,提高煤化工产业的规模、产能和效益。三是扩容招商。充分盘活虎狼爬岭和汝河滩涂未利用地资源,腾出发展用地空间容量,破解发展建设用地瓶颈。

今年以来,已经引进或开工建设的项目有6个。其中上海亦创石墨科技有限公司10000吨等静压石墨项目,投资5.0566亿元;汝州市天鑫瓷业有限公司20万吨陶粒支撑剂项目,投资2.6亿元;河南禾诚物流有限公司1000万吨煤炭物流基地及配煤中心项目,总投资5.0338万元。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为经济发展备足了后劲,提供了强大动力。

(二)稳粮抓牧促发展。政策引导,服务跟进,建立托田、农机服务、技术经纪等中介服务组织和专业合作社,全镇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0个,更多的土地依法流转,规模经营,增加了产出效益,更多的农民走出土地,务工致富。搞好农业高产示范田万亩方、玉米高产示范方、玉米高产改造攻关田的项目建设,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确保了粮食稳产增产。扶持群昌养殖有限公司通过了无公害产地认证,发挥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促进了养鸡业的发展。建设农民经纪人队伍,培育仔猪市场,小屯镇及周边地区的仔猪通过小屯仔猪交易市场源源不断地销往甘肃、江西、湖北等地,解

决了仔猪卖难问题,带动了养猪业的发展。2012年,新发展规模养殖场3家。全镇大家畜存栏16000头,生猪存栏62000头,家禽存栏100万只。

上一篇:仿句练习题答案下一篇:李嘉城的经典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