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图像案例教案

2024-04-30

图形图像案例教案(通用8篇)

篇1:图形图像案例教案

《认识图形》教学案例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二册P36

二、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1、通过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并结合相关的情境,让学生经历“摸一摸”、“描一描”等学习过程,体验“面在体上”、“面从体来”,感知 “体、面”之间的关系。

2、经历“贴一贴”、“取取名”等学习活动,让学生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圆的特征,并通过认交通标牌、猜一猜等活动,让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辨认出这四种图形。

3、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处处有用,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鉴于以上的目标定位,本课设计了“在活动中认识图形,在破案中运用图形”的总体思路。引入了学生喜闻乐见并感兴趣的卡通——“黑猫警长”,让学生经历了尝试、操作、探究和分析等过程,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心向,使学习数学成为每个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内在需求和追求。同时,学生经历从探索中发现,从发现中体验,从体验中发展的过程,感知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为此,主要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活动化的教学情境,采用活动化的教学方式。

2、注重评价的多元化,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张扬他们的个性。

3、注重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的实验教材中,本课与传统教材的安排有所不同,传统教材先让学生认识平面图形,再认识立体图形。而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更早更多接触的是物体,因此北师大版教材安排非常合理,刚好与传统教材相反:先让学生认识立体图形,再认识平面图形,符合现实生活规律。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幼儿园时期,他们已经玩过积木,画过平面图形,其实也已经接触了立体与平面图形。这样,在教学中就非常有必要让学生体会到“面在体上”、“面从体来”的思想。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应该结合具体、相关的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到这些平面图形在生活中是非常多见且非常有用的。综上所述,本课的设计为:从平面到立体,再从立体到平面,即围绕“平面在生活中已经见到,它从哪里来?如何从立体实物中得到平面图形”展开。

四、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1、学校。余杭区是浙江省的首批国家级课改实验区,经济发达,素有“鱼米之乡、文化之邦”等美称,历史上曾出过沈括、章太炎、陆羽等名人。临平,位于杭州市区东郊,为杭州市副城,又是余杭区政府所在地,人口密集,交通发达,商业繁华,文化底蕴厚。而临平一小,位于临平街道中心地段,创建于1908年,学校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学校积极改革创新,不断注入新的教育理念,努力培养“全面发展、学有所长、健康个性、创造精神”的新世纪少年儿童,初步形成了“个性化教育”的基本特色。

2、学生。由于临平街道文化底蕴厚,家长素质高,早教意识强,加之中、小、幼学校均为省、市级示范学校,学生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他们的动口表达、动手操作、合作、交往等能力均比周边农村学生强。因此,他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有了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数学课中的许多知识在没学之前就有许多学生懂或半懂了。在这种情况下,充分了解学生知识起点,了解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显得尤为重要。

五、课堂实录

(一)引入 师:小朋友们,在森林里,有一位警长,它既聪明又勇敢,抓住了一个又一个的坏蛋,得到了动物们的尊敬,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生:黑猫警长!(师出示http://jiaoan.cnkjz.com/Soft/Index.html>课件)

师:其实,黑猫警长的破案本领也是在学校里努力学来的,你们也想学学它的本领吗? 生:想!

师(面对大屏幕中的黑猫警长):黑猫警长,我们想跟你学学本领,可以吗?

http://jiaoan.cnkjz.com/Soft/Index.html>课件(黑猫警长):想学知识,当然好啊,就先从“涂一涂”开始吧。

师:每人桌上都有一张纸,请拿出这张纸,(稍等)请你选择一个或两个图案用不同颜色的水彩笔描出来。生开始描图案。

师:谁愿意展示你的作品?你想跟大家说什么? 生1:我描出的图案象轮船。生2:我描出的图案象火箭。师:说说你在描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生:很光滑的、平平的„„

师:在这些图案中,有你认识的图形吗? 生汇报: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师:哇!你们已经认识了这么多图形,真是不错。这节课我们要与这些图形交个朋友。(板书:认识图形)

(二)展开

1、说一说 师:今天,我们也都带来了这些玩具(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及三棱柱实物粘在黑板上),请举起其中一个玩具,向大家说说是什么形状的,谁先来? 生1:我带来的玩具是长方体的。生2:我带来的玩具是正方体的。生3:我带来的玩具是圆柱体的。生4:我带来的玩具是三棱柱的。

师:你连三棱柱也认识了,真是了不起。

2、比一比

师:你认为这些玩具有什么不同吗? 生1:我认为它们的大小不同。生2:我认为它们的颜色不同。生3:我认为它们的形状不同。生4:我认为它们的高矮也不同。„„

师:你们真不错。

3、摸一摸

师:请摸一摸这些玩具的表面,说说你在摸时的感觉。(生摸玩具)

师:有什么感觉?想说说吗? 生1:冷冰冰的。生2:很光滑的。生3:弯弯的。生4:平平的。

师拿起圆柱体和正方体:对呀!象这样弯曲的面,数学上称它曲面,平平的面,称为平面。

4、描一描

(师又拿起一张纸):如果要把这个平面形状、大小都不变地画到纸上去,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生四人小组讨论)小组汇报:

组1:可以把这个面贴在纸上,然后用笔沿着外面描一圈。组2:可以把这个面贴在纸上,然后把纸沿着外面折一圈。

组3:可以把这个面贴在纸上,然后用笔在它的四个角上点一点,再把四个点连起来。组4:如果有墨水的话,可以在这个面上沾些墨水,再在纸上摁一下。

师:这也是个好办法,就象老师在你们的成长记录卡中敲图章那样,一敲,五角星就可以原原本本地印到纸上去。

师: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方法,挑选自己喜欢的一个平面,把它描在纸上。生开始动手描一描。

5、贴一贴

师:画完的小朋友可以贴到黑板上,不过,在贴之前要先想一想,你画的是哪种形状的面,就把它贴在哪里。

(部分学生到黑板上贴)

6、判一判

师:你认为他们有没有贴错地方的?

生判断、说理、纠正。

7、评一评

师:你认为哪些图形画得比较美观,比较相象? 生评论

采访画得美观的同学,叫他传授画时的技巧。

师评价:其实大家画得都不错,毕竟你们不是用专用的画图工具画的。师:这是老师用尺画的,应该贴在哪里?谁帮我贴贴? 生贴师事先剪好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及圆。师:当然,还有很多画法,这是老师用电脑画的(http://jiaoan.cnkjz.com/Soft/Index.html>课件展示)。师(面朝大屏幕):黑猫警长,我们学得怎么样?

黑猫警长(http://jiaoan.cnkjz.com/Soft/Index.html>课件):你们学得棒极了!今天,小人村村长邀请我去做客,你们也随我一起去看看吧。

(三)应用

1、认一认

师:在去小人村的路上,黑猫警长发现了两件令它奇怪的事,第一件是小人村的村民穿的鞋鞋底的形状是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的,(http://jiaoan.cnkjz.com/Soft/Index.html>课件演示)奇怪吧? 生:奇怪。

第二件是在路边它看到了一些从未看到过的东西(http://jiaoan.cnkjz.com/Soft/Index.html>课件演示:各种形状的交通标志牌),奇怪吧?

生:不奇怪。师:为什么?

生:这些是交通标志牌,在马路上看到过的。

师:这些交通标志牌各是什么形状的?表示什么意思?

生1:我知道最右边的标志牌是正方形的,它表示要走天桥。师:真不错。

生2:第三个交通标志我看到过的,表示要走人行道。师:不错,它是什么形状的呢?

生2:它也是正方形的。

生3:上面的标志是长方形的,说明这里是小人村的“清河大桥”。师:你真是不错。

生4:左边第一个是三角形的,它表示要注意红绿灯。师:好!第二个标志谁知道吗?

生5:它是圆形的,好象表示这条路上不能开车。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5:有一次听爸爸在车上说起过。

师:听过看过能记牢,值得我们学习。是啊,这个标志表示禁止通行。生6:老师,我还发现圆里面有一个白色的长方形。师:你真仔细!

2、举一举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形状的? 生1:黑板的面是长方形的。

生2:铅笔的这个面是圆形的。„„

3、猜一猜

师:黑猫警长刚到村长家门口,村长就说,“黑猫警长,真是不好意思,我邻居家的电视机被偷了,现有四个穿不同鞋的嫌疑人,但不知是哪个?你就帮我们抓住这个小偷吧。”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抓住这个小偷吗?

生齐声:想!

师:到了邻居家,黑猫警长在客厅门口看到四个鞋印,但由于没保护好现场,鞋印都被污水盖住了,只露出一部分,你能帮警长来分析一下吗?

http://jiaoan.cnkjz.com/Soft/Index.html>课件依次出示:四个大部分被污水盖住的鞋印。

生1:我认为第一个是圆形的,因为它露出的部分是有点弯曲的。师: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师:很好!

生2:我认为第二个是三角形的,因为它露出的部分是很尖的。生3:我认为第三个是长方形的。生4:我认为第三个是正方形的。师:到底是什么形状的呢? 生讨论后汇报:都有可能。师

篇2:图形图像案例教案

以远教资源为辅

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案例

杨华

——认识物体和图形(平面图形)

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34页——35页认识物体和图形(平面图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要把现代技术作为学生数学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两者相互结合,是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目的。下面就以《认识物体和图形》中的《平面图形》教学案例做一说明。

一、教材分析:

《认识物体和图形》是 《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人教版安排在第一学段中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它有两部分内容:认识立体图形和认识平面图形。通过本节课《认识平面图形》的学习,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尊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思想。所以在本课教学中,力争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体会这四种基本图形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2、能力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渗透审美情趣的教育。围绕这三个教学目标,根据一年级儿童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认识四种平面图形,了解平面图形在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难点确定为:“体验面和体的不同”。同时,为培养孩子动手操作能力和遵循“直观到抽象”的认知发展规律,我准备了以下学具:长方体、正方体、三棱柱和球若干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若干个。

三、教法设计: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年级儿童对生动的情景,有趣的游戏和色彩丰富的画面最感兴趣。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重难点,我充分运用远程教育网上丰富的教育资源,将远教资源进行下载,充分利用远教资源中丰富的形、声、光、色等巨大优势,激发孩子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培养孩子兴趣,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教法:

1、采取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式的教法。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教学中,我巧妙的创设问题情境,让孩子产生迫不及待地要求获取新知的情感,激发起孩子积极思维的动机,让孩子自觉、主动地去探究。

2、通过操作、实验等方式,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引导孩子比较、分析、猜测,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

四、学法指导: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不仅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会学知识。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几种学法:

1、初步掌握运用学具发现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认识四种平面图形的时候,充分利用学具中的立体图形,通过“摸、看、描”来认识平面图形,体会面在体上。

2、初步运用猜测———验证的方法

课的开始我就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孩子猜测,我不作出肯定和否定,孩子们通过操作,摸一摸,看一看,描一描,经历了整个验证过程,这样使孩子在获得结论的同时,了解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

五、教学程序设计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结合上面的分析,和本班学生实际,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以下五个环节进行:

1、创设问题情景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本课导入我将利用远教资源的特殊优势来吸引孩子的眼球,以动画的形式引出:出示小画家画的四幅画,让学生猜猜分别是谁画的。这样,生动有趣的画面一定把孩子们带到图形中去,猜一猜更使孩子们产生急于探索的情感。然后水到渠成的揭示课题并板书——《认识平面图形》。

2、师生活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新课程提倡“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一开始,我让孩子们一边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学具一边看屏幕(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棱柱),让他们亲自动手实践,摸一摸、看一看,并在纸上描画出这些物体的面。抓住小孩子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我让他们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孩子画的最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同时板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并分别画出这几种基本图形。然后让孩子们分组讨论,合作探究:长方形和长方体、正方形和正方体、三角形和三棱柱、圆形和圆柱有什么关系?

“教学应当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所以,在孩子探究过程中,我将对孩子的探究活动进行视导,时机成熟,再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交流,得出结论:长方体画出的是长方形,正方体画出的是正方形,三棱柱画出的是三角形,圆柱画出的是圆。凭借多媒体进行展示,给孩子们一个直观、清晰的认识:“面在体上”。这样,实物和远教资源的有机结合,就能轻松完成教学的重难点目标。有对比才有鉴别,为了让孩子们对四种基本图形不产生混淆,我又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让他们一边看画面,一边在组内讨论,再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通过孩子们的比较,让孩子们学会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更能正确区分图形。

3、反馈练习

为了加强孩子们对知识的巩固,化枯燥的练习为有趣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孩子们的创造能力,我设计了“趣味练习和开放练习”。(1)趣味练习:

摸物体游戏:我给每个小组发一个百宝袋,里面装有形状各异的物体。游戏规则是:每个孩子听教师的口令在自己小组的百宝袋里摸出指定形状的物体,比如先用手摸出面都是长方形的物体,再用手摸出两个面都是圆的物体,最后用手摸出面都是正方形的物体。摸完后,哪个小组的同学摸的对就为胜。(2)开放练习:

用准备好的学具(若干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拼出你喜欢的图案或者用四种基本图形画出你最喜欢的图案,看哪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的最好。

活动结束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为体现评价多元化,我让小组之间互相评价,选出优胜组。并选出几个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孩子具体分析它都是由什么图形组成。

这样的练习设计,即有巩固性,又有趣味性,还有创造性,适合不同特点的孩子,特别是开放练习,思维空间大,方法灵活多样,为学有余力的孩子提供了一个施展创造才能的机会,较好的发展个性,同时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种大众数学教育思想。

4、生活实践: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所以我又组织了生活实践活动。活动中请孩子们起来说一说生活中见到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然后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展示交通标志牌,让他们说一说里面有哪些形状?让他们画3个自己喜欢的图形。这样既丰富孩子对图形的感性认识,同时可以增加孩子的交通安全知识。既突破了学科的局限性,又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教材整合观。

色彩斑斓的图画能给我们带来愉悦的心情,为了让一年级的儿童能在40分钟内保持旺盛的精力,我就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演示用四种基本图形搭成的各种奇妙的图案。通过这些图片的演示,孩子们身心既得到了放松,又在欣赏的同时,体验到了几何美、数学美,渗透了审美教育。

5、总结反馈:

篇3:图形图像案例教案

一、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s of teaching)最先运用于法学界和医学界,其后运用于管理界。案例教学法也叫个案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通过对一个具体案例的描述和分析,引导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1]。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承担着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因此应用案例教学对教师和学生有更多的要求。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师不再是仅仅站在讲台上传授,而是要深入到学生之中,通过启发和诱导,促使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获得知识。学生不再是一味地听讲,而是要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作为讨论的主要角色,能够独立自主地分析问题,并在课堂小组讨论中通过小组成员间的意见交换和深入研讨对比,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新的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够激发教师继续学习的热情,开拓教师的思维和视野。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能够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

二、在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课程开展案例教学的过程

Photoshop案例教学是通过展示一个具体的案例效果图,学生通过仿照案例制作,小组协作讨论,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会话,掌握Photoshop图像处理的制作技巧,进而自主创作优秀的图像效果图,其主要的教学过程如下。

(一)实施案例教学的准备

案例是案例教学实施的基础,所以在实施案例教学前,教师要精心选择案例。在选择案例时,教师一定要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进行调查、了解和分析。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教师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案例。例如,在讲述“修复画笔和修补”工具的用法时,笔者设计了“修复旧照片”这个教学案例(包括“修复有污渍的旧照片”和“修复有折痕的旧照片”,供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练习)。在讲述“通道的应用”时,笔者设计了“给人物照片‘换背景更衣’”这个教学案例;在讲述“图像的复制和粘贴”时,先设计简单的案例,如:“图案字的制作”,再设计难度较大的贴图案例,如“片头图案文字”案例、“广告海报”案例等等,教师必须选择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经典案例。

(二)课堂上展示Photoshop教学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作为案例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展示案例是实施案例课堂教学的开始,选择合理的展示方式,既可以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又可以在上课伊始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教学中,笔者留意学生身边发生的事,通过恰当的提问,引出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然后对案例开展讨论与实践。例如,在学习“描绘路径的应用”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投影展示图像效果图:《七彩霓虹灯》,图像逼真的效果,马上吸引了学生的目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时顺势引导学生:你所知道的绘制路径的工具有哪些?利用你所学过的绘制路径的工具怎样才能画出霓虹灯的基本形状呢?文字怎样才能做成霓虹灯的效果呢?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带着疑问开始主动探索,这样不但可以顺利地建构学生的知识结构,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

(三)小组协作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教师在展示案例后,让学生自由思考,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为了防止个别学生放弃,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实践,在每一组中确定一名对Photoshop处理方法和技巧掌握较好的学生作为组长,督促和帮助小组内其他成员,利用这种方式使得对Photoshop知识掌握不好的学生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通过交流与探讨,掌握处理图像的方法和技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讨论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既能够复习以前所学过的知识,又能在不断的尝试中获得新知。教师通过观察案例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帮助。这样既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四)成果展示和学习评价

这是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可先进行各个小组的成果展示,然后进行个别作品的展示。教师可让小组代表或学生个人介绍案例制作的思路、方法等,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学习过程的自我反思,使学生能更加客观地评价自己。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他人、肯定他人的长处,允许并鼓励个性的存在。对学习有困难、进步慢的学生,教师要尽量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赞赏激励的言语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且还能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3]。

三、案例教学的效果

案例教学法在Photoshop教学中的实施,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生提交的作品不仅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还更注重图片的美化,是不乏新颖独特、富有美感的精品。实践证明,运用案例教学法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能很好地解决传统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对促进Photoshop的课堂教学改革和加强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4]。

四、实施案例教学法须注意的问题

虽然,案例教学在Photoshop教学中的优势明显,但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

采用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水平及责任心要求较高:既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并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既要求教师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教案,又要求教师能敏锐地洞察现实中的问题,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加工出适宜教学的案例来。从案例的选择、分析案例探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把握案例探讨的方向,到案例的总结,再到案例分析的撰写,教师所要花费的时间、投入的精力都远远超出一般的教学。

(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实施案例教学的目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不能把握在案例中的角色,不明白应该以何种立场去表述自己的观点。对此,应该要求学生作好案例教学的前期准备、知识储备,培养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意识和习惯。

(三)应注重教学的循序渐进

应用案例教学法一定要注重教学中的循序渐进,即在课程的开始阶段适当地和学生一起分析案例,训练他们如何分析问题。经过反复训练,学生的能力就会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教师应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

(四)教师要精心选择案例

目前,学习氛围不浓厚是高职高专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从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向出发,从学生今后的职业方向出发,选取知识性、实用性较强又贴近学生生活、职业的案例,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案例教学应该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

运用案例教学法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应与所对应的Photoshop理论知识有直接的联系,即案例教学一定要在Photoshop理论基础上进行。只有将有关Photoshop的基本概念、基本工具的使用理解得透彻,才能充分开展对Photoshop的案例讨论,取得实效。而在理论知识普及和更新方面,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全面、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但在讲授中要注意理论部分的讲授要精练,并注意启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使学生在系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Photoshop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增强了学生与教师之间交流合作的能力和信心。课堂环境变得轻松、愉快的同时,又增强了课堂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新平.案例教学的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02,(10).

[2]张家军.论案例教学法的本质与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4,(1).

[3]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88.

篇4:“图形旋转”案例设计与分析

“旋转”是新课标实验教材新增加的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实验教科书在三年级下册和四年级下册两次安排这一内容。首次安排图形的旋转讲的是对旋转的初步认识,如风扇叶片、飞机上的螺旋桨、机械钟摆的旋转等。本次安排的旋转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通过对两道例题的操作与探究,认识了旋转的“三要素”。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对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考方法有很大的作用,而且也为下一节课学习“图案的欣赏和设计”打下必备的基础。

二、背景分析

旋转是物体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学生从静态的空间知觉进入动态的空间知觉的开始。从数学的意义上讲,旋转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看成旋转现象。

1.学生情况说明

(1)基础知识:学生已掌握一些静态的空间观念,知道上下、左右、前后这些位置方向以及对称、平移的有关知识。

(2)生活基础: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都经历过旋转现象,只是对旋转的本质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

2.前期教学状况

这部分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相连。因此,教师在设计时应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三年级下学期教学旋转时,学生在课堂上表现非常投入。但透过热闹的表象,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学生只关注旋转的表面现象,对旋转的本质属性缺乏认识;在语言表述不够准确;课堂上的感知方式主要以观察为主,动手操作少。

三、教学目标分析

1.教学目标

(1)联系实际情境,使学生认识旋转的特征,掌握旋转的三要素。

(2)通过操作,在方格纸上把三角形绕A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啊?

(3)在自主探索、操作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感情。

2.教学重点

感知旋转现象,知道旋转的三要素,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正确旋转三角形。

四、教学准备

PPT、图片、三角板、格子纸等。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

生(齐声):喜欢。

师:你们都知道这些景点吗?(课件出示:游乐场中的飞椅、木马、迪斯科转盘等项目)

生1:它们分别是旋转飞椅、旋转木马、旋转飞机、儿童迪斯科转盘。

生2:这些玩具都是旋转的。

师:这些项目的运动变化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小组讨论交流,组织汇报)

生3:都在不停地运动。

生4:都围绕某一个轴转动。

师:以上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旋转。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旋转。(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

(分析: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场景图,揭示新知,较好地调动了学生探究新知的积极性。)

2.联系实际、学习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中的例1图片

师:你们知道图上说的是一件什么事吗?

生:车辆过收费站收费的事。

师:你们坐车过收费站台时看到过转杆的打开和关闭吗?

生:转杆有时转动有时停止。

师:转杆的打开和关闭,哪一种与时针旋转的方向相同呢?

生:关闭。

师: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

师:手势演示一下给老师看看,怎样是顺时针旋转?怎样是逆时针旋转?

师:谁能说说转杆的打开和关闭分别是向什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

生:打开是逆时针旋转了90€埃乇帐撬呈闭胄?0€啊?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旋转现象?

(2)课件出教材中示例2的图片

师:如果把三角尺在方格纸上饶A点旋转90€埃慊崧穑?

(学生取出方格纸和三角尺照例题的样子摆好,试着旋转)

师:绕着A点旋转,是指A点不能移动,是固定的。

师:旋转90€埃瓤梢园此呈闭敕较蛐部梢园茨媸闭敕较蛐?

师:请小组讨论:怎样才能正确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呢?

(分析: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演示和讨论等数学探究活动,学生掌握了图形旋转的三要素)

3.巩固练习,深入理解

(1)完成“想想做做”1

(2)指导完成“想想做做”2

(3)指导完成“想想做做”3

(分析:在生活中利用旋转解决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旋转的意义,进一步感受旋转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

4.课堂总结,优化建构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认为我们把一个图形在方格纸上旋转应该注意什么?(旋转的中心、旋转的方向、旋转的度数)

5.布置作业,强化新知

选用自己设计的作业。

六、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看似简单,但在实际教学中难度较大。经过自己的反复思考,归纳起来共有这样几点体会:不是所有旋转物体都适合做学习素材的,如车轮的运动、螺丝的转动等;要将转动的视野拓宽到生活的空间,在直观感知中认识图形的旋转;要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高度认识旋转,建立各种旋转的表象,创造新的旋转。

篇5:《图形的变化》教学案例

——图形的翻转与旋转

位:恒山区育新小学

讲课教师:杨胜海

点 评 者:马丽娟

《图形的变化》教学案例

———图形的翻转与旋转

恒山区育新小学

杨胜海

教学背景:

《图形的变化》是选取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九课。这节课研究的是Windows画图软件中的“翻转/旋转”和“拉伸/扭曲”两条命令。根据我们对学生的了解和教材的分析,认为这两个知识点如果作为命令教学、功能教学,操作难度会小于理解难度,让学生照着学、试着做会比较容易,花费的时间也不多。但是,学生在课上恐怕只能学到一两个好用的方法,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不会很多。为了让学生在课上得到更多的时间去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我们决定将本课教材的教学内容重新进行组织安排,将“翻转/旋转”命令单提出来,作为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加以拓展。

“翻转/旋转”是本课的操作技能。只要告诉学生指定要变化的图形,学生就可以试着运用“翻转/旋转”命令将图形进行各种变化,完成操作。但是,这样完成一个任务实在有些无趣。从信息技术学科来看,和其他学科的整合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对于“画图”部分的教学,和自然课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另外,情感教育在各个学科中都要逐步渗透。根据计算机学科的自身特点,可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产生的不同变化,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学生的创作情趣。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探讨图形产生翻转、旋转变化的方法。技能目标:掌握图形翻转、旋转的变化,加快图形的创作速度。教学过程:

在一阵铃声过后,我走到了多媒体电脑跟前,打开了我的文件夹中名为“图形的翻转与旋转动画”的Flash文件。

师:

同学们,请把目光集中到大屏幕,欣赏一组优美的动画。(生观看)师问:你们能谈谈观看后的感受吗? 生1:我看到有的图形调了一个面。生2:我看到有的图形从左边变到右边了。生3:我觉得有的图形好像变了一个角度。

师:

同学们谈得真好,说明你们在观看的时候很认真。图形从左边变到右边我们通常把它称作水平翻转,图形从上面变到下面我们通常称作垂直翻转,另外,我们所看到的那些不同角度的动画实际上就说明了图形也可以按一定角度旋转。那我们了解了图形可以产生这么多的变化后,你们想不想让自己所画的图形也产生不同的变化呢?

生:

想。

师:

好。请你们打开电脑,在自己的画布上随意画出一个图形,然后小组自行探讨使图形产生不同变化的方法。现在开始!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答疑。)师:

嗯,杨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可以当一名出色的小画家,想象力特别丰富,但还有一小部分同学不知道怎样使自己画的美丽图形进行各种变化,谁愿意帮帮他们,说说你的操作方法?

生:

我画的是环保小屋,如果我想让小屋的烟囱变到右边来,就首先把小屋选定,然后点击“图像”菜单中的“翻转/旋转”选项,会出现一个对话框,在对话框中你可以任意选择一种变化,例如我选择“水平翻转”,然后点击“确定”后,你就会发现小屋的烟囱从左边变到右边来了。

师:

你们再知道怎样使自己的图形变起来了吧,秘密全在“图像”菜单里,只要你点击它,就可以让你的图形想怎样变就怎样变。同学们,还记得在自然课中学过的地球引力知识吗?地球像个大圆球,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每个人都是站在地球上的,就像这样:出示地球图片和四位小朋友的图片。

师问:这幅图美吗? 生:

美。

师问:杨老师也很喜欢这幅图,想把它在电脑上画出来,但老师只画出了一位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办法帮帮忙,把其他三位小朋友也请到我们这儿来作客呢?

生:

有。

师:

先不慌回答老师,任何方法都要通过实践来证实它的可取程度,现在请你们打开桌面上名为“地球引力”的文件,把你想到的方法操作试试。

(生动手操作,老师巡视答疑。)师:

同学们都开动了脑筋找到了合适的方法,谁愿意在大屏幕上向大家演示一下你是怎样请出其他三位小朋友的?

(生1上台演示操作。)(生2上台演示操作。)师:

图形的变化有所不同,变化的方法也有所不同,但只要是适用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结束语:今天,大家通过尝试、合作、交流,掌握了图形变化的两种方法,生活中还有许多其它的变化方法等着我们去探索,希望同学们能利用更多的图形变化的知识,勾画出自己美好的未来!教学反思:

“画图”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个WINDOWS应用程序。在教学中就是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程自身的特点和条件,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操作水平,多动手,使他们在轻松的愉悦气氛中主动学、玩中学、学中玩。通过本课方案的设计和实践,教学实现了预期的目标,达到了对课堂教学中的难点突破。这个突破其主要体现在:“翻转”与“旋转”命令的教学。生动、有趣的课堂引入是上好课的重要环节,引入要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利用Flash动画让学生感受图形各种各样的变化,自然地引出:让自己所画的画也产生不同的变化。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

“翻转/旋转”命令的操作难度并不大。但是这种变化的讲解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要讲清楚并不容易。因北,我们就让学生自行探索“翻转/旋转”命令的使用方法,它是怎样使图形变化的?应该如何操作?我们交给学生自行探索,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使学生在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以后,感受这个命令带来的乐趣。然后,学生根据个人的体会来告诉学生,教师适当做一下小结,主要是体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待学生对“翻转/旋转”命令有了初步了解后,采取任务驱动式教学,借用自然课中已学过的地球引力知识布置任务,又一次激发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在这个环节里,学生的差异方面也显露出来了,有的学生很快就能完成任务,有的学生思路并不清晰,这时,教师要给那些完成任务的学生安排一些新任务,以利用他们的时间,还可以请他们当小老师,去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这样,慢的孩子也能得到更多的帮助。把课堂真正地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始自终充分自主的学习,学生“指导”学生,协作互助;而执教者始终保持着一个引航者、指导者、组织者的角色,体现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在教学中还应给予适当的评价,以鼓励为主,鼓励学生多看看别人的优点并正视自己的不足。

当然,本课教学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还不够充分,思路还不够放开,大多数学生仍局限在教师的思维之中,今后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总评:

“画图”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个windows程序。教学中,杨老师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程自身的特点和条件,结合新课程理念去设计和实践,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具体看有如下特点: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杨老师课堂利用Flash动画让学生感受图形多种多样的变化,生动,有趣地引入新课,一下子抓住了学生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开放教学过程,让学生主动、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课堂上,杨老师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如让学生自行探究“翻转/旋转”命令的使用方法,它是怎样使图形变化的?应如何操作?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学习,感受这个命令带来的乐趣。然后,学生根据个人的体会告诉学生,体现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

3、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本节课,在学生对“翻转/旋转”命令有了初步了解后,杨老师采取任务驱动式教学,借用自然课中已学过的地球引力知识布置任务,在任务的完成中,学生的差异显露出来,有的学生能很快完成任务,有的学生思路并不清晰,杨老师能给那些很快完成任务的学生安排一些新任务,还请他们当小老师,既培养了他们的能力,又使慢孩子得到更多的帮助,使课堂上的每一名学生都动起来,都能学有所获。

4、教学气氛民主、和谐。

杨老师在课上始终保持有一个引航者、指导者组织者的角色,让学生自始自终充分自主地学习,协作互助,体现了师生关系的和谐。

篇6:中班案例《有趣的图形》反思

中班案例《有趣的图形》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领域的活动来得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的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在发展。于是就要求老师在组织指导活动中要多花心思。

小班的数学在认识图形方面主要学习和巩固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为了更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孩子对活动的兴趣。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学习特点,游戏化的情境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这节认识图形的活动。我在数学活动的组织中,加强了数学活动的游戏化,通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以图形娃娃的可爱形象与小朋友玩游戏,同时还设计相应的故事情境作为活动导入,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在数学活动的组织中,我除了注意活动的游戏化,还积极为幼儿创造动手探索尝试的学习机会,提供适合幼儿操作学习的材料,引导幼儿探索学习,让幼儿在边操作、边观察、边发现的过程中自主地领悟知识。在“修路”这一环节中,我给幼儿充分的实践与尝试机会。

首先,活动一开始通过观察图片以及个别回答、集体回答的形式,为幼儿提供表达的机会,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例如:“你拿的是什么形状的石头?”幼儿逐一说说自己的石头形状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巩固幼儿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认识,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其次,通过操作寻找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石头帮助小兔填坑修路,进一步巩固图形的认识。最后,老师给

幼儿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将个别圆形、正方形、长方形进行两等分)的几何图形鼓励幼儿尝试拼合图形,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如三角形说: “小朋友,看一看,两个三角形变变变,合在一起可以变成另外一个图形?”边说边把两个等腰三角形拼合变成了一个正方形,拼出了一个大的正方形,有的孩子拼出了一个长方形。整个活动教师通过指令,启发孩子们寻找、辨别图形并进行操作,孩子们在这种拼拼摆摆的活动形式进行尝试,合理安排活动时间,注重重点,为幼儿预留充分的自主空间。尤其在活动的最后,设计了“拼图形”环节,整个活动过程幼儿始终乐此不疲,幼儿的情绪很活跃,能把自己发现的主动地告诉老师和周边的小伙伴,使幼儿的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和观察能力都得到了发展;更能激发了幼儿拼图形的兴趣。活动中幼儿的主动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孩子的创造性,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虽然,对小班的幼儿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幼儿要有良好的学习常规,特别是要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才能使活动顺利进行。

此外,在“找生活中的图形”的环节中,充分调动幼儿感官,训练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幼儿对各种图形非常感兴趣,每天吃早点时,都有小朋友问我:“老师,我们吃的包子是不是圆的?”“今天我们吃的馒头是方的吗?”我发现班上的幼儿对身边的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有渴望了解图形宝宝的欲望。我们还可以在区域活动中提供一些操作的材料,这样,既可以方便老师的个别指导,也可以让一些能力水平较弱的幼儿有练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反复操作中获得提高与认识。

篇7:认识平面图形教学案例(定稿)

【背景与导读】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遵循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规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案例描述】

上课一开始,我用课件出示图形王国,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接下来让学生动手操作,从物体中请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初步感知平面图形,帮助学生理解面源于体。然后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让学生来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秘密,从边和角两个方面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让学生在教室,在校园,回家的路上找图形,举例子,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现大纲对数学的要求,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最后引导、激发学生利用平面图形拼组图形,进行“再创造”活动,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

【片断与反思】

片断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各平面图形。

师:观察桌上摆放的物体,看看上面有什么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师:你能不能把这些图形请出来画在白纸上呢? 生:能!

师:你们都有哪些好办法呢?

生1:老师,我可以把图形压在纸上描出来。

生2:老师,我可以在面上涂上颜色把图形印在纸上。生3:老师,我可以把纸蒙在面上把它折出来。……

师:老师请你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用它的一面在纸上画一个图形。(学生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用它的一面在纸上画一个图形)

师:小朋友们动作真快啊!现在请你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你画了个什么图形,好吗?(生互说)(出示图形屋)

师:看,这里有什么? 生:屋子。

师:是谁的屋子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师:嗯,真好!这些屋子真漂亮啊,你想不想让你画的图形住到这么漂亮的屋子里去呢? 生:想!

师:那就请你自己上来帮它们找到自己漂亮的家。

(生分小组上来,为画好的图形在黑板上找到自己的家)反思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动手操作、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片断一”中,让学生动手操作,从物体中请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初步感知平面图形,帮助学生理解面源于体。同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从立体图形中请出平面图形,学生们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说出了多种办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再创造的潜能。

片断二:自主探索,发现各平面图形的特征。

师:看,老师手里有个信封,你们想知道里面有些什么吗? 生:想。

师:请小组长拿出打开信封,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 师:你认识它们吗? 生:认识。

师:拿起图形,大声地叫它们一声。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师:你们的记心真好啊!

师:现在请你拿出长方形,我们来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你发现了长方形有什么秘密?说给你同桌的小朋友听听,好吗?。(学生动手操作,同桌小声交流)

师:你们发现了长方形的秘密了吗?谁能把自己的发现大声告诉大家呢? 生1:我发现长方形是长长的,方方的。生2:我发现了长方形有4条边。生3:我发现长方形有4个角。

生4:我发现了长方形有2条边是长长的,2条边是短短的。生5:我发现长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直的。

生6:我发现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一样长,左右两条边也一样长。……

师:我们小朋友真能干,发现了这么多的秘密。那你想不想听听长方形它自己是怎么说的吗? 生:想。

(课件演示)

师:刚才我们发现了长方形的秘密,那你能不能找出另外三个图形有什么秘密呢?现在请你从另外三个平面图形中挑一个自己喜欢的找一找它有什么秘密。把你发现的秘密悄悄地告诉小组里的其它同学。好吗?(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然后小组内交流)师举正方形的图片问:哪些小朋友研究了正方形,谁来说说你发现了它的什么秘密? 生1:我发现了正方形是方方正正的。生2:我发现正方形有4条一样长的边。生3:我还发现了正方形也有4个直直的角。…… 师:我们的小侦探真厉害啊,还有哪些小侦探是研究三角形的啊?说说你发现的秘密。

生1:我发现三角形有3条边。生2:我发现三角形只有三个角。……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发现那些研究圆形的小侦探们有点耐不住了。那好,你们谁来跟大家说说你们发现了圆形的什么秘密啊? 生1:我发现圆形是圆圆的。生2:我还发现圆形是没有角的。……

师:我们小朋友真能干,找到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秘密,老师夸你们是“小小侦探家”。高兴吗? 生:高兴。

师:现在老师请你找一找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者圆形?。

师:想一想,在校园的哪里能见到这些图形? ……

师:其实,在我们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这些图形,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电脑演示):出示一些交通标志。

说一说,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的?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

反思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如“片断二”中,让学生先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在同伴合作和交流中,认识了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然后通过“在教室里、校园里、生活中找这些平面图形”这一活动,创设了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开展自评和互评。同时结合交通标志,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很好的安全法规教育,使数学课与思想品德课有机的结合起来,向学生介绍多元的、多方面的知识。

片断三:游戏活动,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四种平面图形。

活动一:(课件出示)你能在狮子头中找出你认识的图形吗? 活动二:课件出示图形的一部分,猜一猜这可能是什么图形? 生:是长方形 生;是正方形

师:到底是什么形状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展示)看来,我们看问题不能只看一小部分,要全面的看问题。师:再来猜一猜(课件出示)……

反思三: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深入理解知识。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这是本节课设计的一个特点。在“片断三”中通过两个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利用这些平面图形的特性进行猜测和判断,整个学习活动充满情趣,学生们在趣中悟,乐中学,提高了学生的辨析和判断能力。

片断四:实际应用,用平面图形创作美的作品。师:你别小看这些小小的图形哦,它们的用处可大了。看这些图案你认识吗?(出示小鸡,树,鱼,卡车图案)生:认识。

师:那你有没有发现什么?

生:我发现这些图案都是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拼成的。师:你的眼睛真亮啊!这些图形还可以拼出很多漂亮的图案呢!师:你们会拼这些图案吗?试试看。(学生拼图案)

师:老师发现我们班小朋友的双手都非常能干。那么,除了这些,你还会拼别的图案吗?

(生发挥想象全神贯注地在拼图案)

师:自己拼好了可以离开座位去参观一下其它同学的作品。(学生活动)

师:欣赏了这么多,老师真惊讶我们班有这么多的小巧手!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啊!

反思四:提供再创造的空间,锻炼创新能力。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学习,从事“再创造”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在“片断四”中,我先呈现出一幅幅图案,创设出一个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然后放手让学生用图形进行拼组。有的学生拼出了房子、花草、小鸟;有的拼出了坦克、火车、飞机;……在学生的作品中,我们能充分感受到学生那极其丰富的想像和不受拘束的创造。拼好后,让学生们离开座位互相参观学习。有的学生看见了别人的作品,很快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修改自己的作品,可见学生的互相学习是多么的有效。然后在学生广泛参观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评价。【点评与拓展】

篇8:《轴对称图形》教学案例赏析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 大家都知道2008年北京举办了第28届奥运会.在昆虫王国里也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比赛, 是什么呢?就请大家听这个故事吧! (播放课件:小蝴蝶参选记)

师:故事讲完了, 小蝴蝶获得了冠军, 得到了带着奖杯乘热气球环游故宫一圈的奖励.结果它发现:它、天安门、奖杯以及它乘的热气球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老师也把这些物体带来了, 同学们看看它们是不是真如小蝴蝶所说. (出示这些物体的图片)

生:真的.

生:它们左边和右边是一样的.

师:小蝴蝶的左边和右边的花纹都是一样的.

生:天安门的左右两边都有两个小门.

生:奖杯的两边有一样的形状.

生:热气球的左右两边的结构也是一样的.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我们来验证一下, 看你们说得对不对 (师演示) .把一个图形对折后, 两部分完全重合, 这样的图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轴对称图形” (板书课题) .

选择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素材, 吸引学生的注意,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 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的对称性.

二、感知探究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都是轴对称图形, (播放课件) 轴对称图形美吗? (美) 想不想用你们的小手剪一剪? (想) 同学们这么有信心, 先看老师怎样剪的 (师述)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动手剪出漂亮的轴对称图形吧!看谁剪得又快又漂亮, 并且能把你剪的作品展示到对称天地中. (展示作品)

师:同学们的手真巧, 能剪出这么多漂亮的轴对称图形, 老师真为你们感到自豪, 虽然你们剪的轴对称图形的形状不一样, 但是它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大家可以讨论一下.你找到了吗?

生:都是对折后剪出来的.

生:它们都有折痕.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 你能给这条折痕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吗?

生:奇妙的对称折痕.

生:美丽的对称折痕.

生:直直的对称折痕.

师:同学们起的名字都非常好听, 但是在数学王国里它的名字叫“对称轴”. (板书:对称轴并讲解示范画对称轴强调“点画线”)

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轴对称图形,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再让学生通过讨论、起名, 找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这样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就很容易掌握了, 为下面的练习作好铺垫.

三、联系生活, 拓展思维

1. 谈话:

在生活当中还有很多事物都是轴对称图形, 下面我们就随着老师一起去参观展览馆吧.走进大门, 发现有很多展厅, 展厅的门上标着字母 (课件出示:A, C, T, M, N, S, X, Z) , 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字母是开启展厅大门的钥匙, 找对了, 展厅大门才会开户.

让学生判断“想想做做”第2题中的英文字母, 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2. 谈话:

好多展厅大门开了, 我们就先到A展厅看看.哇!这么多漂亮的图案, 你们认识它们吗?知道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

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 谈话:

咦!C和T展厅里好像有我们刚才做的轴对称图形.它还说同学们做得很漂亮呢!后面还有一些剪纸找不到自己的家了, 同学们帮它们找一下好吗?

学生判断“想想做做”第4题.

4. 谈话:“呜……”谁在哭呀?原来是M厅的两个图形的另一半不见了, 正在着急呢, 同学们快帮帮它们.学生做“想想做做”第3题.

5. (放国歌) X展厅正在举行升旗仪式, 我们去看看都有哪些国家的国旗.

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6. 参观完了我们乘着汽车回学校, 一路上看到了许多交通标志, 你能找出哪些交通标志是轴对称图形吗?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用参观的形式来讲课后练习, 使得课堂结构紧凑, 并能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用不同的方式, 从不同的角度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四、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的收获多不多?说说你们有哪些收获?生:我知道了轴对称图形.

生:我们了解了很多轴对称图形.

上一篇:检察院党支部对检察长同志的评议意见下一篇:小木船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