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五区2008年行政工作总结

2024-04-28

采五区2008年行政工作总结(精选2篇)

篇1:采五区2008年行政工作总结

随着慈溪经济的发展, 流动人口的增加, 医疗服务需求快速增长, 医疗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致使无证黑诊所、医疗机构超范围行医和聘用非卫技人员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对慈溪市卫生监督所2008—2012年立案查处的538起医疗卫生行政处罚案件进行分析, 旨在找出医疗卫生存在的问题, 为进一步规范医疗市场、净化医疗环境、提高综合执法能力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来源于2008年1月~2012年10月慈溪市卫生监督所立案查处的医疗机构行政处罚案件共538起, 进行分析。

1.2 方法

对538起行政处罚案件来源、违法行为单位构成、违法行为种类分布、行政处罚种类分布、非法所得查获及行政处罚履行情况的数据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案件来源

日常监督检查发现的违法行为是医疗行政处罚案件的最主要来源, 占75.84%;群众对违法行为的投诉举报也是行政处罚案件的重要来源, 占22.86%。 (表1)

2.2 违法主体

538起行政处罚案件中, 查处无证行医点所占比例最高, 占48.69%;其次为社区卫生服务站, 占18.22%;再次为村卫生室, 占13.94%。 (表2)

2.3 案件案由

538起行政处罚案件中, 违法行为最突出的是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开展诊疗活动, 占45.12%;其次为违反消毒管理办法, 占15.66%;医疗废物贮存、收集不符合卫生要求和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服务分别占13.64%和13.13%。 (表3)

2.4 处罚种类

对268起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案件均作出“责令停止执业活动”的行政处罚, 其中210起合并“没收药械”、3起合并“没收违法所得”的处罚;对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超范围开展诊疗活动等84起案件处以警告并罚款的行政处罚;538起案件均受到了相应额度 (500元~30390.5元) 的罚款处罚。 (表4)

2.5 处罚履行

538起行政处罚案件中, 完全履行的有412起, 占76.58%;部分履行的30起, 占5.58%;申请

3 讨论

自2002年慈溪市卫生监督所成立以来, 医疗卫生行政执法工作就是卫生监督综合执法的一项重要内容, 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了75.84%的医疗违法行为。123例案件是群众投诉举报的案件, 其中90例是对无证行医的投诉, 占投诉举报的73.17%。可见目前社会上对无证行医现象非常关注, 无证行医者不仅坑害了广大患者的生命、财产利益, 而且对整个医疗市场秩序产生严重干扰[1]。无证行医是现阶段医疗机构监督检查中的热点和难点, 在查处的268例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开展诊疗活动案件中, 部分当事人受到不止一次的责令停止执业活动行政处罚, 但屡禁不止。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 (1) 违法成本偏低。1994年颁布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对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开展诊疗活动的, 责令其停止执业活动, 没收非法所得和药品器械, 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2008年以来, 268处无证行医点被责令停止诊疗活动, 但作出的罚款数仅仅60万元左右。无证行医点往往无病例、无处方、无发票收据, 对违法所得难以查实。5年来仅没收违法所得9 412元。85个无证行医者被查处后随机逃逸, 处罚难以实施。另外, 由于无证行医者被处罚两次后, 就会更加隐蔽和狡猾, 所以因多次非法行医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很少, 至今仅移交公安机关10起, 其中2起已被法院判刑。 (2) 市场需求较大。2011年末慈溪市户籍总人口104.15万, 暂住人口95.77万, 有卫生技术人员6 953人。按户籍人口为基数, 每千人口卫技人员6.68人, 但全市总人口为基数, 每千人口卫技人员仅3.48人, 与卫生部《卫生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 到2015年, 全国每千人拥有卫技人员3.64人左右仍有差距。且无证诊所使用不具备资质的医护人员, 不按规范设置和操作, 用低价药品, 使诊疗费用下降, 从而使一些低收入者, 尤其是部分外来务工人员贪图便宜而选择到无证诊所就诊[2]。 (3) 监管力量薄弱。目前全市承担卫生执法的一线监督员共53名, 除了承担716家有证医疗机构的监管, 同时还承担3 427家餐饮单位、1 883家公共场所、474家企业、421家学校以及重大活动保障、投诉举报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等监督执法内容。在这种情况下, 对无证行医的打击难度可想而知, 而且经过几年的打击, 现在的非法行医者位置更加隐蔽流动性大, 甚至是昼伏夜出与监督员打游击。监督执法力量的不足, 而无法形成强有力的监督管理攻势。

违反消毒管理办法和医疗废物贮存、收集不符合卫生要求案的违法主体主要是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个体诊所。由于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个体诊所负责人法律法规学习不够, 法制观念淡薄, 管理意识差, 从而在行医中存在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使用后未毁形、未消毒, 消毒浸泡液监测不合格, 医疗废物未按照类别分置于防渗漏、防锐气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密闭的容器内, 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等行为。

民营医院和门诊部占违法主体的13.2%。违法行为主要是诊疗活动超出登记范围和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 占违法行为的20.54%。这是因为医疗机构之间竞争日趋激烈, 民营医院和门诊部由于在人员技术和投资额上相对公立医疗机构要少, 核准诊疗科目有限, 所以为能接诊更多的其他科别的病人, 常常会超出登记范围开展诊疗活动, 在人才不足的情况下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3], 主要表现为使用非卫技人员开展诊疗活动、超登记范围开展中期妊娠引产手术、用B超开展性别鉴定等。

538起行政处罚案件中, 完全履行的有412起, 占76.58%, 表明大多数医疗机构对卫生行政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有正确认识, 对处罚结果积极履行。个别医疗机构经济效益差, 仅能部分履行, 对于拒绝履行的11家单位, 申请了法院强制执行。但85起行政处罚案件当事人逃逸, 均是外地无证行医者, 出租房内的药品器械被没收, 违法所得无法查实, 所以违法行为成本非常低, 受到行政处罚后, 采取了逃逸的办法[4]。

4 对策

4.1 对无证行医的监管

4.1.1 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完善基层服务网络

引导和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建设, 配置符合资质要求的医护人员、提供必要的仪器设备, 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医疗质量, 降低社区卫生服务的医疗费用, 方便群众就医来吸引患者, 使无证行医者无机可乘。同时加大资金投入, 建立与人民生活水平相适、布局合理、功能明确、结构完善、运转协调、覆盖城乡的现代化新型三级医疗服务体系, 促使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趋于优化, 较好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 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4.1.2 加大法制宣传, 提高法律意识

充分利用媒体的作用, 通过报纸、电视等多形式和多渠道进行医疗卫生法规及安全就医知识的宣传教育, 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发动群众积极提供违法行医线索, 并认真做好群众投诉举报受理工作, 做到报必查、查必果。

4.1.3 加强部门合作, 形成监管合力

卫生监督执法队伍是打击无证行医的主力军, 所以要加强自身力量, 增加人员, 配置装备, 加大执法力度, 坚决查处医疗违法行为。同时, 在查处无证行医这个难点问题时, 应加强与基层政府、公安、工商、计生、法院等部门密切配合, 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公安部门及时介入, 能有效进行取证和维持现场, 确保行政程序的完成;工商的联手, 将给房屋出租给非法行医经营场所单位或个人施加压力, 保障取缔的顺利进行;而法院的强制执行, 保证了打击无证行医的效果[5]。联动出击, 协同作战, 健全长效打击机制, 保证打击无证行医效果。

4.2 对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单位的监管

4.2.1 加强日常监督检查, 推进不良行为执业行为记分

充分运用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的手段, 每年度不定期开展多次对医疗机构的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 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实施不良行为记分, 对于不良行为累计积分较多的医疗机构, 实施重点监管, 增加监督检查频率, 督促其改进薄弱环节。一个记分周期内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累计超过12分的, 办理校验时给予其暂缓校验1~6个月。从而提高医疗市场监管效能, 促进依法执业, 提高医疗机构服务水平

4.2.2 强化业务培训, 提升业务素质

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会议、组织互相观摩等多种措施, 进一步加强对医疗机构负责人和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国家技术规范、规定及要求的培训, 指导医疗机构建立健全的依法执业管理体系, 加强自我约束和管理[4]。加强监督员的计划生育专业知识、依法执业业务知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专题培训, 全面提高综合执法水平和业务素质, 加大对医疗卫生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吕昕, 王富良.36起非法行医行政处罚案例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07, 13 (4) :69-70.

[2]杨国华.非法行医现状与卫生监管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9, 25 (1) :33-34.

[3]阳艳, 孙爽.184起医疗卫生行政处罚案件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6, 17 (6) :80-81.

[4]许英路, 邢志宏.109起医疗卫生行政处罚案例分析与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7, 23 (3) :307-308.

篇2:本刊召开2008年编辑工作会议

本刊讯1月24日~25日,本刊召开了编辑工作研讨会,会议围绕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奥运档案工作和国家档案局工作部署,结合北京市档案局局长、本刊编委会主任陈乐人在《北京档案》出版200期座谈会上对刊物工作提出的要求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讨。市档案局副局长、本刊社长姜之茂就做好今年档案宣传工作提出要求。会议由马素萍副局长主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副馆长冯伯群、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院长张斌,以及陈智为、张辑哲、王英玮、黄霄羽、张宁等教授学者和北京广播电台“茶余饭后话北京”栏目嘉宾杨玉昆等应邀出席,就今年档案宣传工作重点提出指导性意见。

姜之茂强调,今年全市档案工作重点突出,任务繁重。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档案宣传要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注重宣传效果。一是对奥运档案工作的宣传要加大力度、形成气势。二是要充分发挥首都政治文化中心的地域优势,加强栏目撰稿人队伍建设,提升刊物的理论水平和文化品位。三是要围绕工作大局,增强政治敏锐性,不断提高选题策划能力和编辑工作水平。四是要加强学习,扩大知识面,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以适应新形势对档案宣传工作的客观需求。

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从宏观上对《北京档案》杂志在促进档案事业发展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给予肯定,同时还就刊物的改革与创新、繁荣学术研究氛围、创新编辑思路与服务方式、满足各界读者不同需求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探讨,对刊物本身存在的不足提出中肯的指导性建议。会议气氛热烈,指导建议操作性强,编辑人员普遍感到受益匪浅,开阔了思路,看到了不足,明确了改进工作的方向,很受启发。

上一篇:友情在心里作文初三满分600字作文下一篇:吴锦良:怎样与孩子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