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评审生产部

2024-05-10

管理评审生产部(精选10篇)

篇1:管理评审生产部

生产技术部汇报材料

我们公司自2010年开始实施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生产部严格按照ISO 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相关要求,认真对待,积极行动,把体系认证列如到日常工作中,按照体系相关要求落实生产各项工作。并就加强员工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文件的学习,作为生产部各项工作的指导性依据。我们从一下几方面谈起。

一、认真学习公司文件,做好员工培训工作。为了进一步加强员工对认证体系的理解和认识,组织相关人员对认证文件进行学习和探讨。尤其在日常实际操作对22000体系的标准条款认真落实。细心对照表上每项要求,并结合实际如实填写,不定期的对各项工作予以抽查,出现不合格项,立即要求落实整改。2010年第一次内审结束后,生产部存在记录不完善、部分记录填写不符合要求等问题,及时补充相关记录表格。使大家都得知员工做食品安全工作重要性和意义。

二、生产车间员工在上岗前,必须到卫生检疫部门进行体检,持有健康证者方能上岗。并对每个员工的健康证证号、体检时间和到期时间详细注册登记,防止员工健康证过期,确保与产品直接相关的人员都是健康。到目前为止无员工健康证过期现象。

三、食品安全目标是生产和服务过程无重大安全事故,设施完好98%以上,出厂产品合格率100℅,顾客满意度99%以上。2008年度食品安全目标均已达成。

四、在内审过程中,对于出现的不合格项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并经相关人员验证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有效。

五、为了加工出合格的食品,加工食品所需要的设施和设备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设备设施的配备和维护保养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公司根据具体情况配备了各种设备和设施,并建立了设备台帐,同时制定了设备设施使用办法。在设备运行安全方面要求定期进行润滑和故障检查,出现问题及时上报。维修人员定期检修,停产后对设备设施进行大修,使设备设施正常运行。明确责任分工到人,每个人负责设备和设施的卫生清理和日常维护。经过管理人员努力,监控人员严格检查,我公司设备设施多年来一直在良性运转,确保了产品的质量稳定。

生产部:

日期:

篇2:管理评审生产部

xxx 2013-10-28 我部门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生产计划的安排、监控生产进度,保证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生产订单任务,下面我就本部门的工作,向各位领导及同事汇报如下:(一)生产计划情况

1、自公司正式实施KPI考核以来,我部门按考核方案的要求,与销售部密切配合,加强沟通,对每批订单进行合同评审,确保能满足顾客的需要,对销售部安排的生产订单,紧催进度,保证质量的方针,基本上保质保量的完成。

2、经过每月的总结可以看出,我们对客户的交期为100%,一次送检合格率超过了99.7%,总体交货还是满意的。(二)质量控制

1、生产现场品质控制较易出现的品质问题有印刷不良、脱胶、缺材、露瓦、抗压、粘箱不牢、耐破等状况,今年元月份到九月份产品质量合格率平均在96.75%以上。六月份产品质量不合格率为95.70%,其中严重不合格主要为粘箱不牢,针对这些品质事故制定了纠正预防措施,8月份生产品质不良合格率为97.06%,无严重不合格,从这就可看出我们6月份所制定的纠正预防措施是有效的。

2、为了实现公司的品质指标,制订了“质量奖励制度”和”全检员漏检率考核方案”,在生产过程控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并对产品的生产状态进行了明确的标识,用各种颜色的胶带给生产现场划分区域,且安排专职人员进行车间转运,减少了产品混料发生的机率。对于质量重要关口模切工序和粘箱工序也严格进行了标示管控,确保做到产品质量的跟踪和追踪。另外,完善了作业文件及作业标准的管理,确保生产现场得到有效的指导文件。强化对生产员工作业方法和作业标准的培训及考核,加强对员工监督、检查和指导。

3、为了有效实施产品的可追溯性,我部认真按程序文件的要求,填写产品制作过程中的相关记录并保存完整,对产品的质量记录进行整理、归档,并严抓产品制作过程中的相关记录。(三)现场及安全

1、生产现场“5S”自出台后5S检查管理规定以来,现场就再没出现较散乱现象。设备工具摆放也较整齐,整个车间给人整洁、清爽的感觉,针对“5S”判定的管理规定措施,有效给予肯定,跟进效果满意。

2、一线的作业员工有些安全生产意识不够强,时有小工伤事故发生,今后的工作重点是加强对员工安全培训。

3、车间所有设备也建立了日保养制度。设备课每周不定期组织不少于一次设备保养及维护方面的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点勒令进行整改,对于些技术性的问题点组织专门人员进行培训。(四)总结

2013,生产部共接到销售部下达的订货清单或客户订单共814多份,均全部按计划完成,完成率达100%,具体措施为:

1、为了满足客户的须求,经生产部、技术部采取了改进措施,在生产部全体员工的努力,在生产线管理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证明了生产部、技术部制定改进措施的有效。

2、经生产部月总结分析来看,仅作考核的废品率9月份为2.94%,生产部采取一些措施,计划11月份废品为 2%以上,12月份还需要继续跟进,且须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3、公司现有生产关键设备25台,已全部通过验收,并建立了相关设备管理卡、保养计划、保养记录和日常点检表等,通过这些措施,公司的所有设备基本未出现重大问题,说明生产部制定的这些措施是有效的。

4、为确保各工序产品质量的稳定,各道工序均采用质量记录来改善不良和预防不良的产生,每道工序必须协助品质部做好首、未件必检和首、中、末检制度。

5、生产部以每周至少进行两次培训为基准,对员工进行有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让每一位员工养成了良好的品质意识和成本意识。

6、对产品的交货期,生产部做到一准时、二提前的原则,使合格的产品在交货期前送到客户手中,每次订单下至生产部时,生产部干部即对其进行周密的策划,使生产能够顺畅的进行。(五)建议:

按公司现有人力和设备的配置,其产能为1000万元/月,但目前由于订单比较少,产能没有完全发挥,建议销售部加大市场拓展力度,来满足公司现有实际产能,以减少因此带来的设备闲置、人员流动频繁等问题。总之,由于在生产中严格控制产品质量,公司内、外部都没出现批量性退货,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严格控制产品质量,坚决使不良品不流入到客户手中,以提高公司美誉度。

xxxx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

生产部

篇3:管理评审生产部

日前在国家不断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进程的同时,企业也在不断完善生产作业场所的管理。企业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责任主体,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完善企业制度管理,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等系列措施,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维持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企业在不断持续改进的过程中,同时也存在较多常见的问题和不足。本文基于2016年安全标准化评审,对上海市某区150家工贸类企业生产作业场所进行了考核,其中达到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企业有4家,三级有128家,未通过的16家,终止评审2家,退回资料2家。本文选取工贸企业安全标准化评审要素中的生产设备设施和作业安全两个要素的得分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得分误差分析和生产作业场所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讨论,并给出有关建议和相应结论。

1 研究方法

1.1 安全生产标准化现场评审

根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相关要求,评审员和评审专家对受评审企业进行评审,根据企业管理现状进行打分,最后依据打分的情况汇总得出评审结论。

1.2 数据选取

工贸企业评审按照《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评分细则》进行打分,总分为1000分,评审后根据百分制进行换算,最终得分在60到75分为三级,75到90为二级,90分以上为一级。评分按照13个要素进行,本文选取生产设备设施和作业安全两个要素进行分析,更突能出体现企业生产作业场所的现场管理现状。

1.3 建立模型

按照两个要素的打分情况进行汇总,按分数段分为0到60分,60到65分,65分到70分,70到75分以及75分以上五个间区,根据每个区间两个要素得分率情况,建立误差数学模型进行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根据上述研究方法,对上海市某区150家工贸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现场评审,并选取有效分数的146家工贸企业的打分情况,按照误差数学模型进行分析。

将受评审工贸企业按照五个分数段划分后,用A代表生产设备设施要素的得分率,用B代表作业安全要素的得分率,根据每个分段A、B两个要素分别得分情况误差分析表示其离散程度。

2.1 生产设备设施要素A

如图一所示,横坐标代表评审得出的总分数,纵坐标A代表生产设备设施要素的百分制换算得分。从图中可以看出曲线呈现上升的趋势,并且中间三个分数段误差棒长度呈现缩短的规律,因为样本数据的标准偏差在减小。因此企业生产设备设施的现场管理状况相对较好的情况下,其总分处在比较高的水平,并且同一分数段的企业生产设备设施现场管理情况标准化程度更加接近。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是样本数量差异导致的,处于第一和第五分数段的总样本数量相对中间的较少,比例为128∶18;第二是企业生产设备设施现场实际情况差异导致的,其中该要素工贸企业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如表表一所示。

从表一可以看出,工贸企业生产设备设施主要存在的问题涉及:设备设施的检测检验检定、安全出入口设置、配电房、起重机等,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整改意见进行有效地整改,进而符合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要求,同时也保障企业生产设备设施管理步入新台阶。

2.2 作业安全B

如图二所示,横坐标代表评审得出的总分数,纵坐标B代表作业安全要素的百分制换算得分。同样由于数据群和企业生产作业现场管理中作业安全存在的问题,随着企业总分数提高,曲线呈现上升的趋势,并且中间三个分数段所对应的误差棒长度呈现出由长到短的规律。表明随着企业作业安全得分的提升,总分也呈现上升的趋势,因此企业作业安全现场管理状况水平更高,并且同一分数段的企业作业安全现场管理情况标准化程度也更加接近。

由表二可知工贸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应急照明、安全线路、操作牌、劳防用品等,此类问题容易被企业忽视,一旦发生事故又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应该提高重视程度,及时整改此类问题。

3 结束语

(1)企业生产设备设施的现场管理状况相对较好的情况下,其总分处在比较高的水平,并且在同一分数段的企业生产设备设施现场管理情况安全生产标准化程度更加接近。生产设备设施中主要体现出的问题有设备设施的检测检验检定、安全出入口设置、配电房、起重机等,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整改意见及时进行整改。

(2)企业总得分随着作业安全现场管理水平的提高而呈现上升的趋势,并且同一分数段的企业作业安全现场管理情况安全生产标准化程度也更加接近。作业安全主要体现问题有:应急照明、安全线路、操作牌、劳防用品等,企业应结合此类问题的特点,提高重视程度并及时进行整改。

本文基于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企业由上海市安监总局分配,受到企业总数量的限制,仅仅对上海市某一区的150家工贸企业生产设备设施和安全生产两个要素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通过得分数据误差分析和主要问题讨论针对性的对工贸企业现场管理情况进行剖析,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及问题的特点,按照相关的要求及时进行整改,并维持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有效运行,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周福富,曾宇春,陈国华,等.工贸企业实施安全标准化与促进企业安全管理的探讨[J].管理观察,2014,8(13):124-126.

[2]杨凯,吕淑然.浅议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标准化建设的关系[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8(09):190-193.

[3]高健.建筑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评价方法的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2014.

[4]李克文.安全生产管理知识(2011版)[M].北京:北京宏伟双华印刷有限公司,2011.

[5]沈伟杰.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J].国防科技工业,2012,(12):56-57.

[6]胡淑双,陈璐,张雪中,等.浅谈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J].陶瓷,2014,(01):15-17.

[7]关燕鹤,刘琼,黄锐,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结果深层分析方法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9(10):140-146.

篇4:服装企业生产技术评审现状研究

评审是指为确定主题事项达到规定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活动[1]。生产技术评审是指在生产管理中,为确定生产主题事项达到规定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活动。

研究背景

我国的服装企业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发展壮大的,相对机械制造和轻纺等产业,存在着发展历史较短、技术和管理基础相对薄弱的现状。特别是对以接单生产为主要生产模式的中小服装企业来说,如何在最短时间内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已经成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这就需要在生产过程中运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从而保证企业的快速运转,提高其经济效益。

生产技术评审在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就目前查阅的资料和文献来看,生产技术评审都是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质量控制中提出和应用的。质量控制的评审是评价产品质量适宜性、符合性、有效性的一种活动[2]。国内外专家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工作,主要包括:质量控制理论研究,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研究,评审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相关理论研究[2]。总结生产技术评审在制造业中的应用研究,可分为两个方面:生产过程评审和生产工艺评审。

质量控制理论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五个阶段:①本世纪30年代以前为质量检验阶段,仅能对产品的质量实行事后把关;②1924年提出休哈特理论,质量控制从检验阶段发展到统计过程控制阶段;③1961年菲根堡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TQM);④70年代,田口玄一博士提出田口质量理论;⑤80年代,利用计算机进行质量管理,出现了在CIMS环境下的质量信息系统[3]。

从提出全面质量管理(TQM)以来,各国都在积极地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德国的Goodrich公司、西门子公司、比利时的SONACA公司都建立了一体化的综合管理体系,日本和美国的企业在应用全面质量管理上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制造业企业从20世纪80年代已经开始在大中型企业当中推广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制造业经历了推行日本TQC方法、引进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以及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方法等多个阶段[4]。

1.生产过程评审

专业人员根据生产管理理论及各种文件、标准要求,将生产过程管理上的评审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计划阶段、项目阶段、提升阶段。提升阶段评审类似于传统意义上的项目后评审。

2.生产工艺评审

目前,工艺管理范畴拓展到产品全生命周期,拓展到企业经营全过程,专业人员对国际国内一些评价体系进行了比较好的实践,建立了比较科学的企业工艺管理水平综合评价体系。

生产技术评审研究的意义

1.服装企业的生产特点

我国的服装行业与其他制造业相比,有着很多共性,其加工模式和产品实现过程相同。但是,从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来看,多半还是以接单生产为主要生产模式的中小型服装企业,生产规模不大、生产管理制度不完善,主要是运用简单的技术和设备进行生产,用传统的理念和多年的经验从事管理。因此,服装业可以借鉴制造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本行业的生产管理。

2.中小型服装企业的生产管理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服装企业的生产管理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例如生产过程的进度跟踪及质量监控难度加强,生产计划的编排更加繁琐和复杂,生产决策所需要的调查分析和计算难度增大,产业更新换代和人才、技术的竞争问题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生产技术评审的支持。

3.生产技术评审在服装企业生产管理中的作用

在服装企业的生产管理中,生产技术评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作用。企业的质量评审机构根据技术标准、合同、法规等依据,对产品质量形成的各阶段进行评审,并将评审结果与标准比较,做出符合或不符合标准的判断,或对产品质量水平进行评价,并依此评价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有关条款,即采购产品的验证、不合格品控制、产品的监测量等活动的符合性和有效性。(2)把关作用。评审人员通过对各种材料、技术、流程等的检测和评审结果,将不符合规定和要求的剔除,以保证各个环节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3)预防作用。评审人员通过对生产计划、制作流程、工艺文件等的评审,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纠正,以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4)信息反馈作用。一方面,通过各阶段的评审,可以记录和汇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这些记录是证实产品符合性及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证据;另一方面当生产项目发生变化时,这些评审记录能及时向有关部门及领导报告,起到重要的反馈作用。(5)实现产品的可追溯性。当有要求时,评审部门通过产品的状态评审记录、质量记录等相关活动,实现产品的可追溯性。

4.研究意义

目前,有关服装生产技术评审的研究报道较少。作者在调研中发现,在中小型服装企业的生产组织和加工过程中,几乎没有或者很少用到生产技术评审。管理及技术人员往往将检验、验证、审核、评审等环节混为一谈,诸如此类现象,在我国的中小型服装企业屡屡皆是,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管理的混乱、生产效率的降低,影响了服装业生产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发展。因此,结合中小型服装企业的特点,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生产技术评审方法是一项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研究工作。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篇5:生产部管理评审总结报告

铁芯车间的主要职责是负责铁芯下料、叠装,保证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确保安全生产。下面就本部门管理评审工作总结如下:

一、生产业绩:

1、经过每月的总结可以看出,车间产品的转交率为100%,一次送检合格率达到了96.09%。

2013铁心车间产品质量一次交检合格率

290

8280

2等状况,三、截止

2013每月转出产品容量(KVA)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3事故;车间的安全制度施行正常,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三级安全81人次,特除工种培训4人次,坚持安全日检查,消除隐患,确保了安全生产。

五、建议: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1、车间量具的校正不及时,按照公司规定一年校正一次,实际使用时往往不到一年就出现测量不准确,为保证产品质量建议公司允许车间在发现测量不准时及时校正。2设备调试刀具时,刀具间隙把握不准,往往出现啃刀现象,这方面有技术问题也有经验问题,下一步将集思广益,制定合理化操作程序,共同解决实际难题。

3、上道工序在攻丝时,应不分内、外螺纹全部攻丝。

篇6:生产部管理评审汇报材料

一、生产部的资源配置:

1.生产部人员配置:生产部目前配置的人员能满足正常生产的需要。

2.工作环境:公司厂房高大,光线充足,适合公司目前生产的需要。

3.设备配置:目前生产部有各种生产所需工具和设备,能满足公司生产的需要。

二、工作情况及质量目标实施情况:

1.内部沟通:

生产部人员均能按质量管理体系规定的岗位职责开展工作,员工间的沟通与协调主要是通过会议、电话、通知、便条等方式进行沟通。自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以来,本部门员工自觉将体系文件作为各自工作的依据,使部门工作日趋规范,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

2.质量目标实施情况:

部门质量目标:设备完好率≥98%,故障停机时间≤8小时/月,产品总成一次合格率≥95%,废品率≤2%,进货批次合格率≥96%。

2008年4月开始样件制作,至后期的试生产到生产,生产部均能按公司要求完成产生计划,并严格按规定控制产品质量。自2008年5月至2010年6月的产品质量统计看,10年进货批次合格率达100%,设备完好率达99.02%,故障停机时间平均每月4小时,产品总成一次合格率99.88%,废品率0.38%。均能满足质量目标要求。

3.至今公司生产过程稳定,产品质量稳定。

三、综述: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近二年的运行情况看,对生产部制定的质量目标,我们认为是可行的,和生产部目前的实际情况是适宜的、有效的。只要我们坚持体系管理要求和持续改进,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质量目标。

篇7:安全生产部提交管理评审总结

自“三标管理体系”运行以来,安全生产部积极组织本部室职工学习管理体系文件,严格按照体系文件要求,认真开展好本部门所担负的各项工作,半年来,部门的各项工作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职工的综合业务素质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管理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三标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较好。总结如下:

一、质量、环境、职业健康方针贯彻落实情况和目标的实现情况

利用每周例会等机会组织本部门职工学习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以及它们的内涵,同时坚持“绿色、循环、持续”和“绿色矿业、安全发展”的方针,认真开展好各项工作,努力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半年来,阶段性的实现了2011《生产经营责任书》和《安全生产责任承诺书》中的各项目标指标。

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获取与合规性评价情况

严格执行《狮子山铜矿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管理规范》,组织开展了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辨识与获取,共识别出使用我矿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333部并进行了合规性评价,合规性评价结果表明我矿现在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均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同时安全生产部定期不定期通过网站、杂志、上级公司文件等途径及时识别和获取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以确保我矿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合法合理。

三、工作环境管理情况

严格落实《狮子山铜矿工作环境控制规范》,制定了工作环境标准,并将工作环境的检查与安全检查进行统一整合,在安全检查的同时对工作环境进行检查。严格组织开展三班值班检查和综合安全安全检查,及时把握现状,检查环境因素、职业危害因素和危险有害因素,制定并落实措施,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整洁和环保。

四、环境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管理情况

严格执行《狮子山铜矿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规范》,组织各单位、部室对全矿的生产生活区域的环境因素进行了识别与评价并对辨识出的环境因素进行了合规性评价,结果表明识别出的环境因素均符合法律法规要求。通过环境因素评价,我矿确定了尾矿和弃矿弃碴两个重要环境因素,按照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制定了管控方案和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有效的控制了两个重要环境因素。

五、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情况

在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将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与“三标管理体系”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六种规程”以及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进行了规范,更加完善了我矿安全管理体系,有效的提升了我矿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水平,确保了我矿的安全生产。

六、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监测情况

严格执行狮子山铜矿安全生产问责追究规定、狮子山铜矿综合安全环保管理量化评估考核办法、系统安全状态评价、狮子山铜矿专职安全员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加强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和考核,2010年11月份到现在,共组织安全生产问责追究考核5次、综合安全环保管理量化评估考核5次、系统安全状态评价1次、专职安全员绩效6次,其中狮子山铜矿CM项目部3次综合安全环保管理量化评估考核不合格、华腾兴项目部1次综合安全环保管理量化评估考核不合格,并按照规定对两家单位进行了处罚,对合格的单位进行了奖励。

通过严格的绩效监测和考核,进一步落实好生产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提高了领导的责任意识,增强了安全环保管理人员的履职效率。

七、内审不符合项整改情况

针对在内审中查出的12个不符合项,安全生产部及时组织科室主干成员进行了分析总结,查找不符合项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制定了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到现在为止,12个内审不符合项均进行了纠正。

八、改进意见及需要管理层解决和决定的问题

1、充分利用每周例会等机会,加强“三标管理体系”、综合管理分手册、规范文件以及部门管理手册的学习培训,不断提升本部门职工的综合管理素质和能力。

2、定期对所归口的规范和部门管理手册进行补充和完善,增强其实用性。

篇8:管理评审生产部

关键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评审,方法,层次分析法(AHP)

1 引言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的是否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衔接性,是关系到一旦发生事故时,能否有效指导事故抢险救援工作,把损失降到最低,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证。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和“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等事故预防措施的具体体现。

为指导各级安监部门做好应急预案评审备案工作,2009年,国家安监总局出台了安监总局17号令的配套文件,即《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评审做了规定。把应急预案评审分为形式评审和要素评审两种类型,形式评审主要用于政府有关部门对报备案的应急预案备案时的审查。要素评审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组织的应急预案评审工作,由参与评审的专家来共同完成,要形成结论性的专家评审意见,即是否同意预案报有关部门备案,本文主要讨论要素评审。《指南》共给出了综合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专项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现场处置方案要素评审表、应急预案附件要素评审表,每个表由评审项目、评审内容及要求、评审意见三栏组成,参与评审的专家们通过在评审意见栏填写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种意见进行判定。

自《指南》实施以来,全国各地、各行业领域均按照要求开展了应急预案评审工作,通过实践发现《指南》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2 存在问题分析

自《指南》实施以来,笔者多次参加各类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评审,通过实践发现《指南》存在以下不足。

2.1 评审项目的设置存在交叉重复现象

如专项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中第1项“事故类型和危险程度分析”的评审内容3“能够提出相应的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与第3项“预防与预警”的评审内容存在交叉重复现象等。

2.2 对评审项目的重要性未加区分

事实上针对不同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每个被评审项目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应当有所区分。比如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与煤矿生产企业、地下非煤矿山与露天非煤矿山在编制预案时的侧重点显然是不同的。

2.3 未明确要求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现场审查

在参加的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评审中,由于《指南》未明确要求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现场审查,大多数企业在组织专家进行预案评审时,在操作程序上仅对预案文本进行评审,没有对预案涉及的生产经营单位现有应急救援队伍、物质装备和器材等进行审查。因此,预案体系涉及的人员、物质等有没有按要求配备到位,预案中提到的应急救援处置方案措施能否执行到位,就无法证实,而这些恰恰是应急预案体系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2.4 评审结论的形成主观性太强

评审方法没有把定性与定量结合,不好形成评价结论。如综合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中共给出了20个评审项目,虽然参与的评审专家可以很明确的在评审意见栏里选择填写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但是,究竟有多少个项目符合才可以判断该预案符合要求,可以通过评审,或者有多少个项目不符合可以判断该预案不予通过评审,需要对预案做重大修改后重新组织评审,没有量化标准,不好界定。在实际工作中通常参与评审专家中比较有权威的专家或者政府部门的人员主观确定,主观性较强。

3 改进措施

3.1 对《指南》进行修订

3.1.1 修改完善现行要素评审表

建议面向全国范围内的各级政府、有关安全监管部门、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专家以及具有多年现场工作经验的工作人员,采用专家问卷调查法,对《指南》中要素评审表的评审要素内容修改完善,分行业领域进行调查,按照煤矿、危险化学品生产、危险化学品经营、非煤矿山等类别分别设置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附件要素评审表。

3.1.2 增加现场审查要素评审表

对一个单位的应急预案评审,实际上是对这个单位应急预案体系进行评审论证,当前普遍认为应急预案体系就是指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以及现场处置方案所构成的文本体系。这是最近几年来大多数人对应急预案体系理解的一个误区,应急预案体系不应当紧紧指各类应急预案文本构成的体系,而应当包括各类预案所涉及的机构、人员、物质器材装备及各种配套制度等。因此,根据工作实践,对应急预案体系的正确理解应当是: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文本及其涉及的应急机构、人员、物质、装备和器材、培训演练、奖惩制度等保证预案实施的条件。建议在《指南》中增加现场审查要素评审表,审查项目主要包括:各类预案涉及的应急机构、人员、物质、装备和器材、培训演练、奖惩制度等保证预案实施条件的落实情况。

3.2 对应急预案进行综合评价打分

3.2.1 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应急预案评价模型

为增加应急预案评审结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应急预案进行综合评价,根据综合评价分值给出评审结论,给评审组提供结论支持。结合工作实践,给出如图1所示的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应急预案综合评价模型。

3.2.2 评价分值的计算

定义:对预案评审要素采用5分制打分法进行打分,设参与某次应急预案评审的专家有p人,应急预案综合评价分值为Y,一级评价指标有m个,第i个一级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矩阵为ωi=(λi),第i个一级评价指标的n个二级指标权重系数矩阵为

ωi=(λ1λ2λn)

,第j个专家对第i个一级评价指标的n个二级指标专家评分值矩阵为Fi=(a1,a2,…,an),(1≤ai≤5,aiN)),则,

Y=1pj=1pi=1mωiFiωi(1)

3.2.3 评价结论

如果Y<3,结论:不合格,该预案不符合要求,需做重大修改,重新评审;

如果3≤Y<4.5,结论:基本合格,该预案基本符合要求,原则同意通过评审,对有关要素修改后报有关部门备案;

如果Y≥4.5,结论:合格,该预案符合要求,同意通过评审,报有关部门备案。

4 应用实例

下面以安徽省淮南市某化工生产企业的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评审为例说明。

4.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专家问卷调查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工作实际结合《指南》中专项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所列的评审要素,结合工作实际,确定评价指标预选集,制作专家问卷,发放给淮南市有关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等安全生产专家,汇总后,根据大多数人的意见确定评价指标预选集合,并把大多数人的意见反馈给各位专家,再次征求意见,收回后经统计分析,得到如表1所示评价指标体系。

4.2 计算权重和一致性检验

参与本次应急预案评审的相关安全生产领域的专家共有十位,分别对专家的打分结果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计算,得出每位专家的建议权重值,并对判断矩阵进行检验,全部通过一致性检验。参与预案评审的每个专家,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代表着各自领域对应急救援要素的关注度,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因此,对其重要性应不加区分,对计算所得的各位专家的建议权重进行算术平均,即得出专项应急预案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如表2。

4.3 建立评语等级和评价分值标准

按照建立评语等级和评价分值的原则,结合工作实践,为增加评价结论的细致性,使评价分值更精确,本研究采用5分制打分法,把评价分值标准划分为五个等级,即优秀、良好、合格、一般、差,对应的分值分别为5、4、3、2、1。

4.4 计算评价分值

把参与本次评审的10位专家的打分结果和上面计算得到的评价指标权重,代入公式(1)计算得到Y=3.78,3≤y<4.5,结论:该预案基本符合要求,原则同意通过评审,对有关要素修改后报有关部门备案。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1)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是当前加强我国安全生产监管的一项重要工作措施,根据工作实践,对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出台的《指南》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存在评审项目设置不合理、未进行现场审查等。可以采用专家问卷调查法对《指南》的要素评审表按照行业分类进行修改完善。指出了当前对应急预案体系理解存在的误区,在评审工作中增加现场审查环节,对切实提高企业应急救援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把综合评价应用到应急预案评审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对应急预案进行综合评价打分的方法,根据分值给出评审结论,解决了应急预案评审时评审结论形成的主观臆断性,得到的结论更科学合理。

5.2 展望

由于本研究中对预案评审要素的修正调查的专家范围仅限于淮南市范围内的安全生产专家,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上需进一步完善,进行更深入细致的研究,面向全国范围内开展调研,充分征求安全生产领域的专家意见,得到统一标准,指导全国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评审工作。

参考文献

[1]魏利军,吴宗之等.一种简单可行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12):45-50

[2]王君磊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模型[J].统计与决策,2007,(6):49-51

[3]陈子彤,刘向菊.基于AHP的企业经营者平衡记分卡指标权重的研究[J].商业研究,2007,(8):40-42

[4]董亮,胡治严.经理信息系统的综合评估[J].统计与决策,2007,(6):163-164

[5]刘鹤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物流绩效评价[J].集团经济研究,2007,(233):106-107

[6]梁烜.桥梁状态综合评价及预测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06

[7]郭齐胜等.系统建模[M].北京:国防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8]Wang Ting,etc.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thod for Busi-ness Process of Machinery Manufacture Based on DEA/AHP Hybrid Model[J].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Engineering,2007,20(3):91-97

[9]Qian Yu,etc.Integrated Assessment of Environmental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of Chemical Products Using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pproach[J].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20071,5(1):81-87

篇9:试论工程造价评审的管理

【关键词】 控制工程造价评审管理

引言

工程造价评审是从工程技术的角度,对建设项目投资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进行检查、评价和公证的一种监督活动。具体指由评审机构,按照相关法规和各项技术指标,对建设项目投资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实施的审核与监督;并通过评审监督,保证建设项目投资的真实性、准确性及竣工决算编制方法的合法合规性。

1. 工程造价评审的程序

1.1事前评审方法

工程造价评审大多是对工程竣工决算的评审:根据施工方提供的施工图纸和交工资料来审查工程造价的合理性。这样就会造成一些失误,例如大的建筑工程是经过招标确定的,它的造价按图纸造价是一次性包死的,在结算时只是发生一些变更和签证。此类工程在竣工决算评审时大多不会有什么问题。可问题很容易出在投标报价上,一些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沟通后,建设单位做高标底故意提高造价,这样投标方就可高价中标。而在评审时却审查不出问题。

1.2事中评审方法

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也要进行评审监督,尤其是对隐蔽工程的监督。深入现场调查、取证、记录,必要时进行拍照,跟踪评审勘查,记录要由甲、乙双方和评审人员三方签字认可。例如基础工程,当地勘不详时就会出现超挖和基础加深情况,如果施工方和监理作弊签证虚假加大工程量,在决算时不会发现,只有亲自到现场监督才能保证签证量属实。所以事中评审必不可少。

1.3事后评审方法

1.3.1对于有图纸的工程项目,要仔细审查工程量的计算是否符合工程量计算规则,有否故意计算和合计错误以及笔误等。同时还要审查工程项目是否按图完成,有无取消部分后结算仍计价等。

1.3.2对于无图纸的项目要深入现场,对照结算项目采用现场实测以确保造价的真实性。决算评审除了核定工程量外还应对定额套用及费用标准进行评审,避免高套定额和不合理取费现象。

1.4材料价格评审

竣工决算中的材料及设备价格是直接影响建设项目评审质量的重要因素,评审时要特别注意对材料价格的审查。材料价格虽然是定额中规定的,但主要材料价格需按市场价格加以调整,即材料调差是工程的组成部分。施工单位往往是在材料使用上以次充好,而材料调差仍按质量好的材料价格调整。评审时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建立建筑安装工程材料价格调查信息网络,定期调查。二是审查施工企业材料成本账。三是调查了解建筑市场材料价格情况。四是直接到供应厂(商)考察认证。只有在做好上述调查核实的基础上,才能确定最终决算价格。

2. 建设工程造价评审方法

2.1全面评审法

严格按照国家或行业建筑工程预算定额的编制顺序或施工的先后顺序,逐一的对全部项目进行评审的方法。其具体计算方法和评审过程与编制施工图预算基本相同。此方法的优点是全面、细致,经评审的工程造价差错比较少、质量比较高,缺点是工作量较大。对于工程量比较小、工艺比较简单、造价编制或报价单位技术力量薄弱,甚至信誉度较低的单位须采用全面评审法。

2.2标准图评审法

是指对于利用标准图纸或通过图纸施工的工程项目,先集中评审力量编制标准预算或结算造价,以此为标准,进行对比评审的方法。按标准图纸设计或通用图纸施工的工程一般地面以上结构相同,可集中评审力量细审一份预决算造价,作为这种标准图纸的标准造价;或用这种标准图纸的工程量为标准,对照评审。而对局部不同的部分和设计变更部分作单独审查即可。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时间短、效果好、定案容易;缺点是只适用按标准图纸设计或施工的工程,适用范围小。

2.3分组计算评审法

把分项工程划分为若干组,并把相邻且有一定内在联系的项目编为一组,评审计算同一组中某个分项工程量,利用工程量间具有相同或相似计算基础的关系,再判断同组中其他几个分项工程量。这是一种加快工程量评审速度的方法。

2.3.1地槽挖土、基础砌体、基础垫层、槽坑回填土、运土分为一组这一分组中,先将挖地槽土方、基础砌体体积(室外地坪以下部分)、基础垫层计算出来,而槽坑回填土、外运土的体积按下式确定: 回填土量=挖土量-(基础砌体+垫层体积) 余土外运量=基础砌体+垫层体积。

2.3.2底层建筑面积、地面面层、地面垫层、楼面面层、楼面找平层、楼板体积、天棚抹灰、天棚刷浆、屋面层分为一组。在这种分组中,先把底层建筑面积、楼(地)面面积计算出来。而楼面找平层、顶棚抹灰、顶棚饰面的工程量与楼地面面积相同;垫层工程量等于地面面积乘以地面厚度;空心楼板工程量由楼面工程量乘以楼板的折算厚度(查表);底层建筑面积加挑檐面积,乘以坡度系数(平屋面不乘)就是屋面工程量;底层建筑面积乘以坡度系数(平屋面不乘)再乘以保温层的平均厚度为保温层的工程量。

2.3.3内墙外抹灰、外墙内抹灰、外墙内面刷浆、外墙上的门窗和圈过梁、外墙砌体分为一组。在这一组中,首先把各种厚度的内外墙上的门窗面积和过梁体积分别列表填写,然后再计算工程量。在求出墙体面积的基础上,减去门窗面积,再乘以墙厚减圈过梁体积等于墙体积。各项数据均可借鉴使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评审工作效率。

2.4对比评审法

用已经评审的工程造价同拟审类似工程进行对比评审的方法。这种方法一般应根据工程的不同条件和特点区别对待。一是两工程采用同一个施工图,但基础部分和现场条件及变更不尽相同。其拟评审工程基础以上部分可采用对比评审法;不同部分可分别计算或采用相应的评审方法进行评审。二是两个工程设计相同,但建筑面积不同。可根据两个工程建筑面积之比与两个工程分部分项工程量之比例基本一致的特点,将两个工程每平方米建筑面积造价以及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各分部分项工程量进行对比审查。如果基本相同时,说明拟评审工程造价是正确的,或拟评审的分部分项工程量是正确的。反之,说明拟审造价存在问题,应找出差错原因,加以更正。三是拟审工程与已审工程的面积相同,但设计图纸不完全相同时,可把相同部分,如厂房中的柱子、房架、屋面、砖墙等进行工程量的对比评审,不能对比的分部分项工程按图纸或签证计算。

2.5筛选评审法

建筑工程虽然有建筑面积和高度的不同,但是它们的各个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造价、用工量在每个单位面积上的数值变化不大,我们把过去评审积累的这些数据加以汇集、优选、归纳为工程量、造价(价值)、用工等几个单方基本值表,并注明其适用的建筑标准。这些基本值犹如“筛子孔”,用来筛选各分部分项工程,筛下去的就不予评审了;没有筛下去的就意味着此分部分项的单位建筑面积数值不在基本值范围之内,应对该分部分项工程进行详细评审。此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懂、便于掌握,评审速度和发现问题快。适用于住宅工程或不具备全面评审审查条件的工程。

2.6重点抽查评审法

确定工程量大或造价较高、工程结构复杂的工程为重点,确定监理工程师签证的变更工程为重点,确定基础隐蔽工程为重点,确定采用新工艺、新材料工程为重点,确定甲乙双方自行协商增加工程项目为重点。抓住工程造价中的重点进行评审。

结语

加强建筑质量的造价监管与评审,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它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要不断完善和加强工程造价评审管理制度,从立法体系、行业创新、计价模式、人才培育、业务建设等多方面应配套的工程造价体系,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工程造价评审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桂琴.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08(3).

[2] 郑瑛.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

篇10:生产管理评审汇报

自推行ISO以来,即从2005年开始,我们的质量体系已经推行一年多了,今年外审是我司的第一次监督审核,因公司组织结构图发生变动,所以,体系文件变动很大,除了少数几份三级文件没有变动,其他如: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三级文件均已做了相应的修改,并已全部经过审批、发放以及回收,公司现在共有受控体系文件84份,即:质量手册1份,程序文件22份,三级文件61份,其中规程类19份,作业指导类14份,检验规范类12份,规定类9份,其他类7份。质量记录共

份。

我们的体系文件是根据ISO9001-2000标准,然后结合我们公司的实际情况所编制的,随着体系的推行,公司全体员工对ISO9000的认识越来越提高,也逐渐体会到ISO9000的好处,不管是在管理上还是在现场操作过程中,基本上都在按体系走,虽然有些地方还做得不够好,但我们都在朝同一个目标前进,只要大家同心协力,ISO9000的好处将越来越明显。

在体系文件运行过程中,各部门的质量意识越来越加强,现场有些员工的质量意识也很不错,但在文件控制这方面,有些部门有些员工的质量意识还有待加强,具体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对体系的了解上,有些员工把文控中心下发的体系文件当作垃圾,在上面乱写乱划。

二、各部门文件的管理,有些部门都不知道自己的文件在哪里,容易造成文件的丢失,致使文控中心更换新版本时,找不到需要回收的旧版文件;

上一篇:地球一小时建议书参考下一篇:超级演说家精彩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