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研究

2024-04-07

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研究(精选8篇)

篇1: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研究

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研究

研究对象:熙熙

年 龄:三岁半

班 级:小六班

个案情况简述:

熙熙生性活泼好动,独立性强,善于发现观察事物,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

熙熙父母离异,从小由外公外婆带大。习惯指挥他人,脾气暴躁,比较任性。每次人园时还要闹情绪,说出各种不上幼儿园的理由,但家长一旦离开后就能很快融人集体生活中。

个案观察记录:

1.饭后看书。幼儿主动选择了自己喜爱的区域进行活动。今天琪琪带来了新图书,正当他看得开心时,熙熙走过去抢琪琪的图书.因琪琪抓住图书不放,熙熙就在琪琪的脸上咬了一口,他最终抢到了图书。

2.集体活动。幼儿自由坐在地上.熙熙坐在最后一排。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后.让幼儿自由讨论。熙熙一会儿拉拉前面小朋友的头发,一会儿抓旁边小朋友的衣领,还故意把别的小朋友绊倒。老师发现后,叫他起来回答问题.他回答正确。

3.表演游戏。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和材料。熙熙在第l小组,他拿着一个小熊的头饰跑到第一组:“你们看,我今天要当小熊。”这时,熙熙发现黄黄和春明为了争小熊角.色互不相让,于是他说:“你们用剪刀石头布,{谁赢谁就当小熊}。”黄黄输了,但他不认输,要再剪一次。熙熙一步上前去抢黄黄手巾的头饰,黄黄不给他.他就用力一推,将黄黄推倒在地,并把头饰给了春明.

4.分组活动。老师引导幼儿自由观察图片。熙熙站起来,四处走一走,看一看,与一位小朋友开玩笑。老师发现了,瞪他一下.他回去看图片了,等老师不注意他了,他又到另一名小朋友后面,用肘绕住他的脖子,把那位小朋友绊倒在地,他很开心。

一、冢园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把熙熙在园表现向家长反映(主要反映以上情况)。

家长:1.丁作较忙,很少有时间陪孩子玩:熙熙说自己一个人很无聊,经常提出要去小朋友家或邀小朋友到家里玩。2.熙熙对老师布置的任务记得牢,很乐意完成。平时做事动作很慢,对事物难以保持较长的兴趣。3.熙熙会主动关心妈妈,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自己做,但没有耐心。4.熙熙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但很爱发脾气,比较急躁。

二、家园共同分析原因

1.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熙熙生性活泼好动,喜爱表现自己,往往寻找各种方式来引起他人的注意。但他选择的方式不当,无意中攻击了他人。这表明他的心理发展水平不高,没有掌握正确的交往方式,需要成人加以引导。

2.自我控制能力差。熙熙从小受外公外婆溺爱,养成不分场合、时问和对象,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丝毫不顾及他人的习惯。再加上幼儿的认知水平低,考虑问题往往以自我为巾心,并没有真正理解大人所说的“打人不对的道理”。

三、幼儿园教育措施

1.疏导多余的精力。多给熙熙提供活动的机会,让他有事可做,使他多余的`精力有“用武之地”。

2.加强注意力的训练。把熙熙安排在老师容易顾及到的地方,在各项活动中注意培养他的注意力并多表扬肯定。由于他接受能力较强.在学习活动内容上可适当增加难度,延长活动时间,逐步培养其耐心、专注的习惯。

3.在游戏中培养自制力。熙熙喜欢游戏,每次游戏他都非常兴奋,但他常常伴有破坏性、攻击性行为。有意让他在游戏中担当“重任”如让他当组长、裁判或老师、警察的角色,从而逐渐让他学会约束自己,习得内隐的游戏规则。

四、家庭教育措施

1.创设适宜环境进行疏导。如在家里设置一个“美劳角”,提供彩笔、剪刀、颜料及各种结构拼插玩具,这既能对幼儿进行心理疏导又能转移幼儿的注意力。

2.以榜样示范,指导幼儿正确行为。家长在孩子犯错时要事先了解原因,不要用“‘打”来解决问题,家长自身更不要在孩子面前显现出攻击行为。家长要教会孩子正确解决冲突的办法和技巧,引导孩子与他人相处时要和气、有礼貌等。

3.淡化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幼儿辨别能力差,模仿能力强,社会中的各种暴力行为、攻击性行为等不良行为都会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家长要为孩子营造较为宽松、温馨的生活环境,尽量避免给孩子提供刀、枪等含有攻击因素的玩具;应避免让孩子看含有暴力行为、攻击性行为等不良行为的影视和图书;当孩子有这些不良行为应马上制止,孩子有悔过之意时应给予表扬。

个案转化效果:

通过两个月的家园共同教育,熙熙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懂得与同伴友好地玩.懂得遵守规则,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同伴对他也很认可,推荐他当组长、小老师等。这不断足使他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取得更大的挂步。

篇2: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研究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

摘 要:幼儿时期,1岁左右的幼儿开始出现工具性攻击行为,到2岁左右的幼儿之间表现出一些明显的冲突,如打、推、咬等。幼儿期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在频率上看,4岁之前,攻击性行为的数量逐渐增多,到四岁最多,之后数量就逐渐减少。从具体表现上看,多数幼儿采用身体动作的方式,如推、拉、踢等,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幼儿随着言语的发展,幼儿从4-5岁开始逐渐增加言语的攻击。言语攻击在人际冲突中便显得越来越多,而身体动作的攻击反应则逐渐减少。从攻击性质上看,以工具性攻击行为为主,但慢慢出现敌意性的攻击行为。攻击性行为是针对他人的具有敌视性、伤害性或破坏性的行为,表现为身体的侵犯、言语的攻击以及对他人权利的侵犯。攻击性行为是幼儿身上常见的一种社会行为,我们我加以关注和重视。基于此,本研究拟探讨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其矫正策略。

关键词:幼儿 攻击性 攻击性行为

一、研究背景与现状

攻击是幼儿社会性发展中出现的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行为,它与亲社会相反。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以伤害他人或他物为目的的行为。攻击性行为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工具性攻击性行为,指幼儿为了或者某个物品所作出的抢夺,推搡等动作,这类攻击本身指向于一个主要的目标或某一物品的获取。另一种是敌意的攻击性行为,则是以人为指向目标,其目的在于打击、伤害他人,如嘲笑、讽刺、殴打等。在幼儿的成长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或多或少的表现出“侵犯”别人的侵向。在互相“侵犯”的过程中,往往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更对自己、家庭、社会造成危害。所以家长,老师不加制止或听之任之,一定要加以认真对待。

1.国内研究现状

李清和王晓辰认为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受到生理因素、个体认知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虽然有其生理层面的因素,但攻击性行为是在幼儿社会性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它具有可改变性,主要的矫正方法有移情训

泰州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练、榜样示范、适时奖惩和创设良好的环境。2.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精神病学会出版的心理失调诊断与统计手册(泰州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法来“惩罚”他的攻击行为。如让孩子一个人在房间里反省,或暂时剥夺其参加某项活动的权利等,直到他平静下来为止。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不会向孩子提供呵斥、打骂的攻击原型。有时候,父母有必要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故意忽略,而特别关注被攻击的对象。如果孩子想以攻击性行为来引起他人注意的话,父母的做法也许会使他“有所悟”,这样反而又有所帮助。最关键的是对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家长要更多地以平静、温和的方式进行教育,将“冷处理”与鼓励亲善行为的方法配合使用,效果会更好。

5.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些儿童之所以出现攻击性行为,主要是因为这些孩子所能得到的解决冲突或进行沟通的方法少于一般儿童。对于这一类孩子,父母要给予榜样示范或直接教给其正确方法,教会孩子用正确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教会孩子懂得正确宣泄自己的感情,通过正当渠道把自己的烦恼、愤怒宣泄出来,尽可能将攻击行为降到最低限度。重点不仅在于不要训斥、批评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更在于使孩子掌握非攻击性行为的方式和方法。因为呵斥和一怒之下的简单体罚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攻击性,有可能强化孩子的不良模仿

总上所述,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它往往受心理的、社会环境、文化教育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各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难免使孩子出现不适应,造成一些心理和行为上的。学前儿童是实行心理卫生的黄金时期,如果这一阶段对孩子不及时加以干预、矫治,那么早幼儿期攻击性行为严重的孩子,将来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作为教育者对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我们应该采取正面引导和教育,切忌用粗暴的方式惩罚儿童,平时,教育者要善于培养他们的爱心和以人为善的品格,这才能铲除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土壤,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四、结 论

通过观察研究分析到最后得出结论,我们明确幼儿攻击性行为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正确引导其行为。幼儿时期是个人习惯养成和性格特征变化最重要的时期,正确的引导对幼儿今后成长和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从开始的发现问题,观察问题,到最后的记录分析,从幼儿个案入手,观察现实生活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特征和表现,并且结合理论分析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从生物学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幼儿个人因素分析问题的具体发源。并且也提出了大众传媒这一特殊因素对幼儿的影响,在传媒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要加强对少儿不宜接触的元素的管控,尽量让孩子远离打斗,暴力题材的影视作品,或者动画作品。根据每个孩子的特性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引导方法,让孩子正确对待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了解他人和集体,促进孩子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为今

泰州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后孩子的发展做准备,避免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必要的弯路和潜在危险。

参 考 文 献:

[1] 蒋俊梅.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及矫正[J].教育探索,2002(8): 33-35.[2] 孙云晓.改变学校、家庭教育的28个观念(上)[J].中小学管理,1998(5): 6-11.[3] 黄小莲.攻击与被攻击幼儿教育策略浅释[J].学前教育研究,2006(6): 21-24.[4] 钱雪娟.“攻击”后的反思———幼儿攻击行为的家庭成因及对策[J].学前 教育研究,2004(10):66-68.[5] 纪林芹.幼儿攻击、相关问题行为的发展其家庭相关因素[J].临沧教育学院学报,2005(11):93-101.[6]黄小莲.攻击与被攻击幼儿教育策略浅释[J].学前教育研究,2006(6): 44-47.[7] 胥兴春.应对幼儿冲突的策略与技术[J].儿童发展与教育,2006(6):7-12.[8] 王练.幼儿园教师解决幼儿冲突的角色分析与思考[J].幼儿教育,2006(5):13-15.[9] 陈兴玲.攻击性初中学生的执行性功能初步研究[J].心

理科学,2003(5)31-32.[10] 孙晓玲,吴明证,李晓文.儿童人际冲突解决研究刍议[J].宁波大学学报,2003(2)45-46.[11] 佘翠花.幼儿同伴冲突问题解决策略的发展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

篇3: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研究

一、成因分析

1. 祖辈的无原则溺爱。

陈YL的奶奶、妈妈一味溺爱、娇宠、迁就孩子,导致他任性、蛮横、不讲道理。在家访中我们发现,他把电池等硬物当着老师的面砸他奶奶身上,不停地爬到窗上跳下来等,而他奶奶也不生气,连睡午觉都一定要睡在他奶奶的肚子上。

2. 周围不良环境的影响。

陈YL的家是一个大杂院,一间房子隔出好多间小房间借给来自各地的外来打工人员,他们的素质不高,常常用家乡话相互谩骂,甚至相互殴打,孩子耳濡目染地学了一口脏话,并学会了打架,且他的普通话语言交流能力也比较弱。

3. 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当。

陈YL在家里只怕他爸爸,他爸爸经常采用恐吓、打骂的方式。当陈YL犯了错时,他爸爸往往先大声训诉,接着就是一顿痛打,从来不和颜悦色地与孩子讲道理。而他的妈妈则包庇袒护,陈YL犯了错误也不批评、纠正,其种种举止可以折射出其父母的教养行为。

4. 被攻击者的消极反应。

当陈YL攻击同伴时,大多数幼儿表现为哭、向老师“告状”等消极行为。根据帕特森等人的研究发现,当一个儿童猛冲过去,去抢另一个儿童的玩具时,被攻击者若做出哭、退缩或沉默的反应,则该儿童还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的儿童。也就是说,同伴消极的反应强化了陈YL的攻击性行为。

二、对策

1. 引导幼儿正确与人交往,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由于陈YL太具有攻击性,所以班上的幼儿都不愿与他接近,久而久之,大家都对他避让三分,了解他的家长们也纷纷要求自己的孩子不要跟陈YL玩,让他们远离“灾难”。针对此种状况我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首先,通过交谈我让家长了解到“受教育是每一个孩子的权力”,我们不能因为他是个“坏孩子”就剥夺他应有的权力;其次,通过介绍让家长了解到陈YL也有好的一面,如他的正义感很强,喜欢打抱不平(只是方式有些不当),我们应该肯定他好的地方;最后,我要求家长加强对自己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因为一个人不可能永远生活在真空无瑕的世界里,他总要经历人世间的风风雨雨,关键是如何战胜困难。经过我的多次努力,家长们终于开始尝试着接受陈YL了。

从陈YL平日的一言一行中不难看出,他极其缺乏与人交往的经验,在他的意识中,他认为和小朋友拍拍打打,你撩我、我撩你就是一种交往,针对此种情况,我在玩“娃娃家”时,选择了几名口语表达能力很强又通情达理的小朋友,鼓励他们主动与陈YL交朋友,并两两相邀到“陈YL家”去做客,以自身的言行帮助他学会正确地与他人交往的方法,以改善他与小朋友的关系。经过一段时间,陈YL交到了几名好朋友了,但要想让班上所有的小朋友都接受他仍需长时间的努力。

2. 坚持正面教育,慎用惩罚手段。

孩子在生活中时常会受到一些挫折,这些挫折在成人看来不算什么,却会大大影响孩子的情绪。由于幼儿表达情感的能力有限,所以他们发泄心中不快的唯一手段就是攻击与侵犯。记得有一次,陈YL总抢别人的玩具,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我把他叫到了身边让他单独玩玩具,结果他像发疯一样大喊大叫。后来,我吸取了这次的经验教训,对陈YL的攻击性行为不再武断地予以制止,而是平静地分析他打人的缘由,看看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攻击别人的,如果没有外来刺激,他会不会有这种攻击行为。细心观察一段时间后,我就可防患于未然,有效阻止陈YL的攻击行为了。如果他在一天中打人次数有所减少,或能偶尔用其它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我就立即给予肯定、鼓励,逐步引导其学会正确表达情绪情感。与此同时,我设法引起陈YL对各种活动的兴趣,并通过游戏和交谈满足他渴望被关注的心理需求。经过一段时间努力,陈YL的攻击性行为已略有收敛,有时他还会主动告诉我:“老师,我今天没有打人。”我感到非常欣慰,当即就对他的进步给予肯定。这一切说明陈YL正在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他的自我约束能力已有很大的提高。

3. 避免家庭教养方式的负面影响。

家长的情绪、言行是影响孩子情绪的主要因素。为此,我和陈YL的家长联系,告诉家长恐吓、打骂不但对孩子的发展没有丝毫作用,而且会使父子之间产生隔阂。父子关系紧张导致孩子故意不听家长的话,借此表示对家长的反抗,而家长则常常以打骂胁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这是一个恶性循环。陈YL如果长期受这种教育方式的影响,言行必定会有其父母的影子,动辄张口骂人、动手打人,最终形成暴戾的性格。我还与家长达成共识:改变陈YL的攻击性行为需要耐心和毅力,“不可救药”、“无法挽回”等悲观想法是不可取的。

此外,我还建议家长教会陈YL正确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攻击他人的原因。在摸清孩子情感状况的基础上,多进行一些游戏,多与孩子交谈,以帮助孩子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4. 培养被攻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采取的方式往往各不相同,有的幼儿不加选择地攻击任何一个小伙伴,有的幼儿则专门向弱小的孩子挑衅,这可能是他们认识到攻击强壮的小伙伴会遭到反击的缘故。根据帕特森的“消极反应会强化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观点,我有意识地教给被攻击者自我防御的能力。如:当陈YL盯着你看,想打你时,你可以提醒他不许打人,或者直接把他的手推开。如果没有察觉陈YL的攻击迹象,而冷不防遭受攻击时,可明确表达自己的愤怒之情,甚至予以适度的反击。我想,这既是引导幼儿自我保护,也是让陈YL遭受适度的“挫折”。同时,我故意冷淡陈YL,重点关心被攻击者,用行动暗示陈YL这些使人不快的行为将使自己受到冷落。

篇4: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研究

关键词: 多动症 攻击性 矫正 个案

前言:

攻击性行为是多动症儿童常见的问题行为之一。攻击性行为也称为侵犯行为,指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故意伤害他人的心理、身体、物品、权益等,并引起他人痛苦、厌恶等反应的行为。儿童骂人、打人、故意损坏他人物品等都属于攻击行为。矫正攻击性行为是培智教育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正文:

我校培智三年级有名多动症患儿,具有比较严重的攻击性行为,常推打其他同学,抢别人的玩具,破坏教室公物等,让家长、老师、同学都感到头疼不已。我通过系统的行为矫正策略,试图矫正其攻击性行为,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一 个案背景

(一)基本情况:彬彬(化名),9岁,2002年出生在成都市。孕期检出胎儿发育不良,出生九个月时检出脑受损,2岁时确诊患多动症(ADHD)。多动,冲动,一刻不停。由父母、爷爷奶奶共同带养。

(二)行为表现:

1、犯了错误,受到批评马上承认错误,也可以准确说出犯了什么错误。但是很快又再犯,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

2、故意满地乱扔玩具、或者将玩具扔在水里、偷偷从后面攻击其他小朋友、抢夺小朋友的玩具。攻击行为常常是突然出现,让他人防不胜防。

3、无法管理自己的情绪,推打了其他小朋友,受到老师的批评后,他反而开始大发脾气,扔东西、推倒桌子,大声哭闹。

二 攻击性行为成因

1、个体因素。彬彬属于典型多动症,中神经功能失调明显,所以神经兴奋与抑制难控制,自控力差;而且由于能力限制,孩子习得的休闲娱乐方式也较少,常常不知道该干什么,无聊催生了许多突发性攻击行为。

2、暴力电视的影响。彬彬的多动症搞得家长筋疲力尽,但他一看电视就可以安静两三个小时。家长为了减轻照看压力,常不加选择的给他看动画片。彬彬喜欢看一些有打斗场面的动画片,高频度高转换的打斗画面极易吸引彬彬,他还常以打斗中的人物自居,而当他自居时,已习得了影视中人物的攻击行为,转而施加给别人。

3、环境因素。

彬彬由于多动、智障、攻击性、破坏性行为,其他小朋友不喜欢他,他在班上和社区里面基本没有什么朋友。。他不太懂得主动找别人玩的正确方式是什么,于是常常用攻击、打斗等方式来和别人“玩”、引起他人的关注。

另外,彬彬的家长对孩子较为溺爱,特别是妈妈和爷爷奶奶。当彬彬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家长没有掌握科学的干预方法,多数时间家长的反应是躲避或把他需要的物品给他,让他得到满足,而在这过程中其攻击行为得到了强化。

三、矫正过程:

(一)目标行为界定:推打他人身体;抢他人物品;乱扔公共玩具以取乐。

(二)基线:通过一周观察统计,目前攻击性行为平均为每天4次。

(三)目标确定:逐步减小攻击性行为频率,降至平均每天0.5次。

(四)矫正周期:三个月。

(五)矫正方法

1、帮助家长树立正确教养观的策略。彬彬的家庭教养观不太正确,老师通过和家长深度沟通,告知行为矫正的目标、方法、注意事项,让家长和我们一起努力。特别是不再为了省事给孩子看没有筛选过的暴力动画片,不再领孩子吃容易引起兴奋的快餐、饮料等,不再惯养孩子,不再无形中强化孩子的攻击性行为等。

2、替代行為法。在课间或者是空旷地方,个案比较闲暇的时候,攻击行为频率增加,在彬彬专心做事时攻击他人的行为很少出现。因此老师通过替代行为法预防彬彬出现攻击性行为,例如当他有空闲时,交给他一些休闲娱乐的方式,组织小朋友和他一起运动、游戏,交给他和小朋友正确相处的方法,让良好的行为替代其出现不良行为的可能性。

3、消退法与暂时隔离法。当彬彬出现攻击性行为时,为避免强化其攻击性行为(其攻击性行为获得关注),老师会及时撤销他正在享用的正强化物以阻止或消弱此种不良行为的再现。同时,老师会采用暂时隔离法,将其带至一安静、无有效刺激物的隔离室独坐,直到不良行为消失。

4、代币制。事先和彬彬约好,只要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没有出现攻击性行为或者出现帮助同学、友好相处的良好行为,就可获得一个五角星,当五角星攒到一定数量时,就奖励给他最喜欢的玩具玩一定的时间。

四 矫正效果

通过三个月的干预,彬彬的攻击性行为频率由干预前的每天4次下降至现在的平均每天1次。彬彬还学会了用语言向同学打招呼,想要同学的玩具时不再是攻击、抢夺,而是礼貌的问:可以玩一下你的玩具吗?同伴关系得到显著改善。

五 反思与总结

通过本案例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明确孩子问题行为背后的原因是行为矫正取得成功的首要之务。不同原因导致的攻击性行为,其矫正策略也应对症下药,针对性的减少负面强化,提供正面强化。

2、取得家庭的正确配合,施以正确的教育方式和行为改变策略,对防止多动症形成攻击性心理及行为是十分有效的。本案例中,由于父母对矫正计划的理解与支持,不再给孩子看暴力电视,不再一味惯养孩子,形成了有效的家校合力,使得干预效果较好。

3、交给多动症孩子正确的人际交往和休闲娱乐的方式,对预防攻击性行为十分有效。在本案中,可以明显看出,多动症孩子精力十分充沛,由于智力问题限制,未能习得足够的休闲娱乐方式打发闲暇时间。又由于自身攻击性、抢夺性行为,使得人际关系较差,伙伴关系紧张,没有什么朋友,孩子自然会觉得无聊和孤独,而无聊和孤独必然会催生很多攻击性行为。

4、教给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对于预防攻击性行为出现十分重要。对于矫正效果比预期效果差,我认真分析了原因:一是个案的奶奶对孩子十分溺爱,行动上总是不自觉惯纵孩子,导致行为矫正的效果打了折扣;二是多动症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很差,不会安排闲暇时间。我们虽然尽量教给个案休闲的方式,但由于智力限制,没有老师的提醒和带领,个案闲暇时间仍不知该做什么。当他觉得无事可做时,又会出现攻击性行为频率增加的情况。这也提醒了老师和家长,应该教给孩子自我管理的方式。让孩子从自我照顾开始,逐步培养自我决定、自我规划的意识和能力,最终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参考文献:

1 林正文.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4

2 苏林雁.多动症儿童的科学教养—写给多动症儿童的父母.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篇5: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观察与分析

研究对象:汪简 班 级:大四班 个案情况简述:

汪简优点在于生性活泼好动,独立性强,善于发现观察事物,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

缺点是习惯指挥他人,脾气暴躁,比较任性。每次人园时还要闹情绪,说出各种不上幼儿园的理由,但家长一旦离开后就能很快融人集体生活中。

个案观察记录:

1、饭后看书。

幼儿主动选择了自己喜爱的区域进行活动。今天丫丫带来了新图书,正当他看得开心时,汪简走过去抢丫丫的图书。因丫丫抓住图书不放,汪简就在丫丫的脸上咬了一口,他最终抢到了图书。

2、集体活动。

幼儿自由坐在地上。汪简坐在最后一排。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后。让幼儿自由讨论。汪简一会儿拉拉前面小朋友的头发,一会儿抓旁边小朋友的衣领,还故意把别的小朋友绊倒。老师发现后,叫他起来回答问题。他回答正确。

3、表演游戏。

幼儿角色游戏时。汪简跑到娃娃家:“我今天要当爸爸。”这时,汪简发现妞妞和小美为了争做妈妈的这个角色互不相让,于是他说:“你们用剪刀石头布,(谁赢谁就当小熊)。”妞妞输了,但她不认输,要再剪一次。汪简一步上前去抢妞妞手巾的头饰,妞妞不给他。他就用力一推,将妞妞推倒在地,并把头饰给了小美。

一、家园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把汪简在园表现向家长反映(主要反映以上情况)。家长:

1、由于作较忙,很少有时间陪孩子玩:汪简说自己一个人很无聊,经常提出要去小朋友家或邀小朋友到家里玩。

2、汪简对老师布置的任务记得牢,很乐意完成。平时做事动作很慢,对事物难以保持较长的兴趣。

3、汪简会主动关心妈妈,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自己做,但没有耐心。

4、汪简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但很爱发脾气,比较急躁。

二、家园共同分析原因

1、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汪简生性活泼好动,喜爱表现自己,往往寻找各种方式来引起他人的注意。但他选择的方式不当,无意中攻击了他人。这表明他的心理发展水平不高,没有掌握正确的交往方式,需要成人加以引导。

2、自我控制能力差。汪简从小受外公外婆溺爱,养成不分场合、时问和对象,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丝毫不顾及他人的习惯。再加上幼儿的认知水平低,考虑问题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并没有真正理解大人所说的“打人不对的道理”。

三、幼儿园教育措施

1、疏导多余的精力。多给汪简提供活动的机会,让他有事可做,使他多余的精力有“用武之地”。

2、加强注意力的训练。把汪简安排在老师容易顾及到的地方,在各项活动中注意培养他的注意力并多表扬肯定。由于他接受能力较强。在学习活动内容上可适当增加难度,延长活动时间,逐步培养其耐心、专注的习惯。

3、在游戏中培养自制力。汪简喜欢游戏,每次游戏他都非常兴奋,但他常常伴有破坏性、攻击性行为。有意让他在游戏中担当“重任”,如让他当组长、裁判或老师、警察的角色,从而逐渐让他学会约束自己,习得内隐的游戏规则。

四、家庭教育措施

1、创设适宜环境进行疏导。

如在家里设置一个“美劳角”,提供彩笔、剪刀、颜料及各种结构拼插玩具,这既能对幼儿进行心理疏导又能转移幼儿的注意力。

2、以榜样示范,指导幼儿正确行为。

家长在孩子犯错时要事先了解原因,不要用“‘打”来解决问题,家长自身更不要在孩子面前显现出攻击行为。家长要教会孩子正确解决冲突的办法和技巧,引导孩子与他人相处时要和气、有礼貌等。

3、淡化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

幼儿辨别能力差,模仿能力强,社会中的各种暴力行为、攻击性行为等不良行为都会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家长要为孩子营造较为宽松、温馨的生活环境,尽量避免给孩子提供刀、枪等含有攻击因素的玩具;应避免让孩子看含有暴力行为、攻击性行为等不良行为的影视和图书;当孩子有这些不良行为应马上制止,孩子有悔过之意时应给予表扬。

个案转化效果:

通过两个月的家园共同教育,汪简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懂得与同伴友好地玩。懂得遵守规则,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同伴对他也很认可,推荐他当组长、小老师等。这不断足使他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取得更大的挂步。

通过家园配合共同教育,现在的明明已能在活动中与同伴较好的协商活动,遇到问题时能及时的和老师沟通,而不再是用武力来解决问题。

结论与反思

如何做称职的家长是需要为人父母认真对待的事情,而老师们从事的事业是塑造人类灵魂的事业,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事业,而我们为这个事业的成功不断地在探索、在实践,当你们的孩子成为党和国家的有用之才时,能够说一句:我尽到了为人之师的职责

1、研究结论

幼儿方面:自从个案研究开展以来,盛盛的攻击性行为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基本消除了无故打人、骂人、破坏他人物品的不良行为习惯。同时,我们也发现,在成人的引导与帮助下,盛盛已逐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或是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当遇到矛盾时,与小朋友们共同协商或是寻求成人的帮助。

家长方面:在个案研究过程中,我与搭班老师和家长始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各种方式向家长宣传家教知识、共商家教计划,家长又看到孩子们的日益进步和变化、幼儿园里形成的和谐融洽的氛围,他们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根本的改变,护短、以暴制暴、放任或溺爱的教育方式逐渐减少,这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孩子们的攻击性行为,而且促进了孩子健康性格的形成。

教师方面:通过对盛盛攻击性行为个体的研究,让我进一步认识到在逐渐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的同时,也提高了我与老师对有攻击性幼儿进行监控与矫治的意识;逐步摸索到了对有攻击性幼儿进行调节、控制与矫治的方法,有助于教学业务素养的提升,使师生共同得到发展。

2、研究反思

(1)一般幼儿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攻击行为问题,只是程度不一而已。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消除,因而不能给幼儿乱戴帽子。但是如果确定某幼儿确实存在问题行为,一定要高度重视,因为个体的攻击行为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即学前阶段就表现出攻击性的儿童到青春期攻击性和反社会行为的概率在一定程度上也较高。因此,为了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也为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尽教师的职责,我们幼教工作者必须充分重视研究儿童攻击行为及其控制,“及早矫正,因材施教”,防止该行为影响他的正常发展。

(2)在帮助幼儿纠正攻击性行为的过程中,我发现教师及家长的作用特别大。一方面,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较多的接触幼儿,且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多发生在

幼儿园中,教师对待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应以耐心说服为主,尊重孩子,关心帮助孩子。另一方面,家长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位教师。当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对其他幼儿造成一定伤害时,不可采用同样的攻击性为来教训幼儿,这样反而消极巩固了攻击性行为。幼儿年龄小没有是非观念,我们教师和家长应对幼儿加强是非观的引导,让幼儿明白一些简单的行为准则,知道那些是不应该做的。此外,幼儿也会从成人的行为及评价中学会一些正确的行为态度及行为方式。另外,我们要争取家长的支持,在教育上达成共识,正确对待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篇6:幼儿攻击性行为案例

出生的昊昊是一个攻击系性行为非常典型的孩子。平时一贯自私、任性、我行我素,不注意个人的清洁卫生,样样事情都以自我为中心,如不称他的意,就会大哭大闹,损坏公物或攻击其他的小朋友,有时还会把幼儿园的东西带回家,所以小朋友都很害怕和他交往。

这是发生在大班的一件事。一天早上,奇奇带来了一个新的奥特曼。区域活动时,老师在认真地辅导美工区的孩子。这时康康和昊昊都想玩,康康先拿到了奥特曼,昊昊马上跑过去,一把夺过来。康康追过去抢,就这样你也不肯让,我也不肯让,一直抓着奥特曼不放,突然,听见“嘎吱”一声,奥特曼的一只手断了,接着昊昊就给康康一记耳光。康康“哇”的一声哭了起来,等老师闻声走过去,康康的脸上已留下了红红的手印子。

放学了,康康的奶奶来接孩子时,老师向家长说明这个情况。康康的奶奶看到自己的孩子被打了,非常的生气,要找昊昊和他的家人算帐。在老师的多次解释和道歉下,总算劝住了家长。

篇7:正确对待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作者:佚名 来源:深圳学前教育网 日期:2005-4-19 阅读次数: 638

一般来说,幼儿攻击性行为是指幼儿较频繁、较严重地指向他人或物体的身体或言语的攻击表现。攻击性行为是儿童问题行为极其重要的表现之一,历来为发展心理学和幼儿教育学研究所重视。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丰富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教育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目前,有不少家长将幼儿的“攻击性”与“竞争性”混为一谈,认为攻击性较强的孩子“富有竞争性”,将来“不会被欺负”。实际上,攻击性与建立在合作基础上的竞争性完全是两码事。竞争性是一种富有超前性、自我挑战性及创造性、独立性的精神,它是未来人才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富有竞争精神的人的确有一 种勇于超越、不甘落后的“攻击意识”,但这种“攻击”的度是十分有限的,一旦超出,就不成其为竞争性了。相反,攻击性行为是消极的问题行为,它不但会对他人或集体造成危害,而且还会使行为发出者本人得到较 多来自环境的否定态度,不利于其健康成长。大量研究表明,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其同伴关系一般较差。大多数同龄小朋友会对其持拒绝态度,一般会说:“我不爱跟××玩,因为他老是打人。”“我不喜欢×××,因为他欺负别人,把人家弄哭了。”而且,由于他爱惹是生非,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故而也不易受教师的欢迎。可想而知,孩子在这种消极、否定的环境中成长,久而久之,各方面的发展必然受到很大限制。更要引起注意的是,研究表明,如果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不及时加以干预、矫治,那么,幼儿期攻击性行为严重的儿童 将来容易走上犯罪道路。因此,家长和教师们应尽快改变某些观念,掌握一定的方法和策略,加强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干预和矫治。

幼儿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些研究表明,幼儿的某些生理特征(如荷尔蒙的分泌、外貌特征、体质、气质等)对其攻击性行为的表现有一定影响。比如,那种天生爱哭闹、爱发急的“难带型”婴儿,将来可能较易产生攻击性行为。但是,研究者们在谨慎地得出上述结论的同时反复强调,这些生理特征只是复合影响因素的一部分,它们总是与社会环境、文化教育因素综合起作用的,而且往往必须通过环境、教育的因素才能体现其影响。比如,上述“难带型”的婴儿,其攻击性行为并不直接由其气质类型所导致,而是由于该 类型婴儿的某些特点,使抚养者在教养过程中往往更多地采用规则、要求等控制手段,使得该类型婴儿形成急躁、易怒、易反抗等特征,表现出更强的攻击性倾向。可见,即使在这类幼儿身上,其攻击性行为的形成与其环境、教育的某些因素也是有密切关系的。因此,我们应更多地从环境、教育中去认识它,去寻找原因并积极加以矫治。

一般而言,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治,应以正面疏导为主,而不宜再以刺激等去强化他的攻击性行为。

首先,减少环境中易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刺激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给幼儿提供较为宽敞的游戏空间,而不是提供繁杂、拥挤的活动空间;尽量避免提供有攻击性倾向的玩具(如玩具枪、刀等),都可以减少冲突的产生,从而减少攻击性行为的产生。

第二,启发幼儿对攻击性的理解和思考,以便从动机上改正其攻击性倾向。例如,可设法让他明确打人、推人、抢夺等行为是不对的,小朋友、老师和家长都不喜欢。幼儿一般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为此,我 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途径,让孩子认识到他人对其攻击性行为的不满,从而使其对自己的攻击性行为产生否定情绪。比如,通过讲故事、情境表演等形式给孩子呈现一个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形象,与其讨论这一儿童的表现及其危害,使其意识到这样的儿童是不受人欢迎的。更为重要的是,一定要进一步与其共同设想受人欢迎 的儿童形象,增强孩子向榜样学习的愿望,从而减少攻击性行为。第三,给予榜样示范,或直接教给孩子正确的非攻击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研究表明,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之所以在解决冲突或人际交往中更多地运用攻击性的行为方式,不仅是因为其所能想到的解决冲突或进行沟通的方法的数量少于一般儿童,而且是因为他们所能想到的方法普遍带有攻击性倾向。所以,对于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我们可以给予榜样示范或直接教给其正确方法。这就要求,一方面成人要加强自身修养,尽量 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打架或恶意攻击;另一方面,应及时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矫正,即使孩子攻击行为发生的 动机可能是善意的,如“打抱不平”等,也要及时教给正确的解决方法。应该注意的是,矫正的重点不在于训斥、批评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而在于及时使孩子明确非攻击性行为的方式和方法。因为成人的呵斥或一怒之下的简单体罚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倾向,有可能强化孩子的不良模仿,而且最终也不可能使孩子明白正确的 方法是什么。

第四,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表现作出“不一致反应”,即对其攻击性行为不予强化、不予注意,而对被攻击的对象却给予充分的关注。孩子有可能以攻击性行为来引起他人的注意。因此,成人可以用不予理睬其攻击性行为和言语的方法使其达不到目的,同时用温柔、亲切的态度安抚被攻击对象。成人这种一冷一热的不同态度,实际上也为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提供了非攻击性行为的榜样。对比较冲动、不冷静的幼儿,必要时可以实 行短时间的“坐冷板凳”的惩罚,让其独自呆在单独的房间里或暂时剥夺其参加某项活动的权利等。这样既可以使孩子体会到攻击行为发生后的不良反应,也可以有机会使其平静,以便进一步与他交谈。但是,运用该法时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让其“坐冷板凳”,在帮助其认识错误后就要解除惩罚,而且要注意安全,时间 不宜过长。

此外,要提请注意的是,过去曾有人主张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正采取宣泄法,如为其提供摔打的物品,让其发泄愤怒情绪。大量研究表明,宣泄法不一定能减少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尤其是幼儿,有可能在宣泄后习得更多的攻击技能,产生更加强烈的攻击倾向,因此是不宜提倡的。

篇8: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研究

一、案例:

阿峰,高一学生,脾气暴躁。在学校里,他“目中无人”,我行我素,喜欢在同学面前耍威风,出风头;冲动、自制力差、意志力薄弱,遇到挫折就大发雷霆,经常赌气。

二、攻击行为状况

在校经常当众顶撞教师,动手伤人事件屡屡发生,严重违反学校行为规范,他的行为引起了班上同学的极大反感和任课教师的强烈不满。

三、攻击行为的原因分析

1. 个人因素。

阿峰情绪暴躁,行事冲动,自制力较差,所以学习效果不理想。学业成绩的尴尬,增强了阿峰的受挫心理,阿峰渴望获得成功,受人尊敬,打架让他体会到了一种“驾驭他人的满足感”,于是,其攻击性行为越来越频繁。

2. 家庭因素。

阿峰的父母为了生计,日夜奔波忙碌,没有更多精力和时间与他沟通,又因自身文化素养不高,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就可以了,忽略了对阿峰精神世界的引导、道德素养的教育。再加之其父坚信“棍棒底下出人才”,孩子稍有过失就“辱骂加棍打”。父亲的粗暴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使他形成了错误的道德观念,认为“以暴力解决人际矛盾天经地义”,进而产生了错误的道德行为。

3. 社会环境因素。

与不良少年结伴,痴迷网络暴力游戏,更增加了阿峰的攻击心理。另外,大众传媒对某些不良行为的无意传播,也容易使该生找到更多好动好斗的模板。在这些因素的潜移默化下,阿峰自仗身高力大,以攻击令人畏惧为荣,没有不安感和自责感。

综上所述,阿峰在备受其父母打骂痛斥、缺少温暖的关怀下,在学校受轻视、疏远的歧视下,在他自身一些不良心理品质的作用下,产生了极强的自卑、挫折和不满感。在其父母不良示范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为了获取暂时的心理平衡,该生敌视一切,并以侵犯行为来获得宣泄和寻求自尊、自信。

四、教育干预策略

1. 与阿峰父母保持密切联系,改变其错误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让家长形成正确的儿童观和教养、教育观,并努力营造平等、关爱和尊重的家庭氛围,使阿峰的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得到满足。同时要求父母每天放学到学校接孩子(避免他一放学就和不良少年结伴去网吧),父母在我们真诚的协调下,基本做到了以说理教育为主,“棒打”现象逐渐消除了。

2. 辅导纠正其认知偏差。

阿峰总认为“只要有理,动手打人就没错”,针对阿峰的认知偏差,我们主要以谈心方式引导他进行换位思考:如果你自己被打了,你有何感受?”让他分析打人后会产生什么后果,懂得不管事情的起因怎样,以武力解决问题这一方式在任何时候都是错误的做法。

3. 运用行为矫治法,纠正其不适应行为。

(1)用奖励法,让该生形成有效调控情绪的适应性行为。在辅导中,针对其情绪易冲动、易激怒、体验强度大等特点,指导其掌握一些科学、有效的控制情绪及消除不良情绪的方法。如适度的宣泄法、自我暗示克制法和注意转移法等,并通过创设情景反复练习,以奖励的形式强化其形成处理情绪的正确方法和行为。(2)采用厌恶疗法,让该生为逃避强烈的痛苦而主动抑制攻击性行为的出现。在本辅导中,以被攻击者痛苦的声音及表情、同学轻视的眼神等为不愉快刺激,当其攻击性行为在学校出现时,即让同学们对其实施上述不愉快刺激,使其能深深地体验到由攻击所带来的痛苦;在辅导中,指导该生通过想象,感受攻击性行为出现后所带来的种种不快,经过反复的呈现和训练,使痛苦、厌恶感与攻击性行为之间形成一个新的条件反射,促使其为避免不愉快刺激的出现而自觉地阻止、消退攻击性行为。

4. 进行法制教育。

上一篇:海事局副科级职位竞聘演讲稿下一篇:中国药科大学考研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