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阅读作文欣赏

2024-05-08

我爱阅读作文欣赏(共10篇)

篇1:我爱阅读作文欣赏

我爱祖国作文欣赏

我爱祖国作文欣赏

我爱祖国

在亚洲,在世界,有一条巨龙。这条巨龙在腾跃,在翻飞,在升华!它就是我热爱的祖国——中国!

祖国位于东亚东部,太平洋西北部,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约960万平方公里。最东端到最西端相距约5200千米。最北端到最南端相距约5500 千米。背靠亚欧大陆,陆上疆域最长2万千米,于蒙古、俄罗斯、朝鲜等15个国家接壤。它东南濒临浩瀚的太平洋。海岸线长达1.8万千米,与日本、韩国、菲律宾等6个国家隔海相望。它是一个举世瞩目的国家。

祖国有奇山异水。是否记得《龙的传人》这首歌中的那两句话“遥远的东方有条江,它的名字就叫长江,遥远的东方有条河,它的名字就叫黄河……” 长江,长约6300公里,是世界著名的四大河之一,也就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年入海水量为10000亿立方米,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千米。不仅如此,中下游的闻名遐尔的长江三峡还是一座迂回曲折的画廊,被外国的旅行家称为“一张展不尽的画卷”真的,要是乘船沿着峡沟水不停地向前走,我们准会目睹到奇形怪状的山峰、苍劲雄浑的瞩目和秀丽照人的江水。它们就像永远也没有穷尽似的在我们眼前展现,使我们白看不厌。

黄河,全长5464公里,是祖国第二长河,年入水量为592亿立方米,流域面积75万平方千米。历史上,曾经哺育了亿万中华儿女,被称为“母亲河”,但是河水太混浊了,水中裹着泥沙。人要是跳进河中洗澡,也洗不干净,所以有“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不到黄河心不死”这样的俗话。黄河,这条泥沙滚滚的大河,却有无数的名人骚客赞美过她。像李白《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王之涣的《登罐雀楼》。还有“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在胸怀间”等等。

迷人的张家界,山似直插入云霄的航天火箭,似相对相依的热恋情人,似翩然起舞的蝴蝶鸦雀,似亭亭玉立的窈窕淑女,似展翅欲飞的雄鹰……水似明镜,把蓝天、白云以及飞鸟的形象不差一毫的“描绘”在自己的脸上。

祖国还有奇峰怪石的黄山、神奇美丽的九寨沟、充满生机的青海湖,堪称“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城市”——西湖。

祖国也有悠久的历史。在大自然变为沧海又变为桑田的变化下,森林古猿从树上下到地面,开始创造“辉煌”。在“火跟股后”的生活条件下,他们捕猎,又想办法将获得的猎物用火烤熟食用,想办法制衣,饲养牲畜,建造房屋,想办法种自给自足的粮食……有了新型的生活方式。是啊!祖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水稻和粟的国家。祖国的陶瓷器皿在世界上也享有名望。黄河、长江中下游还是世界文明发祥地之一呢!

经过多年的千变万化到隋唐,祖国成了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唐末,祖国人民最早发明了指南针、火药、活字印,而且宋代的造船业也是举世无双的。世界各国同祖国密切交往,使祖国精益求精。特别是为国内外交往作出贡献的郑和、玄奘、鉴真、文成公主等。

但是,祖国又曾经被“污染”过。从明朝开始,外国殖民者相继把“铁蹄”踏上了祖国的土地上。他们是中国人民深受其害。但是,英勇的祖国人民不愿做他们的奴隶,把血肉筑成一座长城,将他们反击了回去。为了保卫祖国的疆土,戚继光以身作则,剿灭了倭寇。郑成功全力以赴收复了台湾。康熙水陆并进,击溃了沙俄……

在祖国变成快要沉睡的狮子,国土危在旦夕,人民危在旦夕时,又是谁挽救了人民,挽救了国土呢?是毛泽东。是他领导着全国人民在进退维谷的境界中,用他的智慧和勇气,使全中国人民绝处逢生,四分五裂的国土九九归原。从此,祖国才蒸蒸日上。同时,外国侵略者的滔天罪行将永远消亡。

祖国,山清水秀。祖国,历史悠久。祖国九死一生。祖国这条巨龙仍在腾跃,在翻飞,在盘旋,在升华。我爱我的祖国。

篇2:我爱阅读作文欣赏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芙蓉不惜韶华助,故作缃黄,宿面留妆。不出寒花只暂香。伤春不尽悲秋苦,落蕊浮筋。知在谁傍,一笑盈盈百种芳。”

古代文人墨客赏荷赞荷,观荷赋荷的名诗绝句不胜枚举。荷花,以她冰清玉洁,出污泥而不染的高雅圣洁而被世人赞誉崇尚。

我爱荷花,不仅是敬仰她的气质,欣赏她的高洁,更缘于在这满塘碧绿满目秀,绿衣红裳相辉映的时节,降临在这滚滚红尘。

曾无数次流连池塘边,静赏绿荷的芳容,而独让我心醉的,却是那次别具一格的赏荷。

那是20xx年9月,儿子出国前夕,我们去杭州为他饯行,顺作游览。

那是个多云的日子,我们来到西湖,湖面轻纱薄雾,烟雾迷蒙,美丽的西子湖犹抱琵琶半遮面,风姿卓越胜美媛。

我们一家三口在波光粼粼的西子湖泛舟。极目远遥,水天相接,烟波浩渺,湖光山影时隐时现,宛若云雾袅袅的`瑶池仙境。岸上如织的游人,一如蜿蜒的长蛇迤逦而行。近处,碧荷连片,绵延数百米。静静的荷塘,已没有杨万里笔下的“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月荷花别样红。”的壮观景象,已有些许“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的落寞萧条。

荡舟湖面,远离喧嚣,静枕碧波,神情是那样的怡然,心境是那样的空灵,宛如置身于世外桃源,任闲散的目光在湖面游移。

蓦然,我的目光被牢牢锁定,在那万碧丛中,一抹浅黄分外妖娆。我暗自窃喜,莫非奇迹再现,难道是上苍特别垂爱,眷顾我这姗姗来迟的赏荷人。

出于猎奇,带着疑问,我们荡舟前行,却是哪位有心的游客,将一株绢花安插在万墨丛中。

篇3:拟声与阅读欣赏

拟声现象及拟声词在英语书面语和口语中都十分常见, 其以丰富生动的表现力为语言的表达使用增添了不少美感。拟声的合理使用, 可渲染书面文字中的声音效果, 带给读者各种听觉感受, 促进读者的联想与想象;在口语表达中更能让听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提高语言的表现力, 增强语言的生命力。

语言作为人脑思维高度发展的产物, 是人脑思维发展所创造的工具, 是人类意识对客观世界认识的表现和方法;并且语言“一开始就是有声语言” (高华年、植符兰, 1983:144) , 以口部发出的分音节声音为特点, 以表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为内容。语言产生“摹声论”观点认为, 语言是人类对自然界声音的一种纯粹的模仿, 当人类发现他们能够发出与大自然中的声响相似的声音时, 语言便产生了。语言产生的自然派学者普遍认为语音与语义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而习惯派学者则认为语音与语义并无必然的联系。但他们都认识到在各种语言中都存在模拟自然或人为声音而构成的拟声词。出于描写不同状态下的声音的需要, 又出现了描写同一事物有许多个拟声词, 如描写狗的叫声, 英语中就有yelp, bark, whine, growl, howl等词汇。显然拟声词对于任何一种语言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丰富了该语言的文化语汇, 为语言增加了表达更为复杂细腻情感的手段。

英语拟声词, onomatopoeia, 源自于希腊语, 是造词的意思, 也许就源于早期人类根据物体发出的声音来对事物命名造词。如cuckoo (杜鹃鸟) 就是因其叫声而得名。作为修辞格, 拟声是通过模仿、描绘和渲染人类及各种事物和动作的声音来实现修辞的辞格, 合理地运用, 能使我们的语言更加刺激人们的听觉, 产生语音象征意义的联想, 从而增强语言表达的直观性、生动性和形象性, 带给读者或听者一种耳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觉。

人们在直接对周围世界各种声音进行模仿所创造的大量拟声词中, 有模仿人类声音而构成的拟声词, 如aha (表示得意) , sh (表示安静) , boo (表示轻蔑) , wow (表示惊奇、喜悦、羡慕) , ow或ouch (表示疼痛) , ahem (清嗓子或引人注意) , hurrah (表示欢呼) , giggle (咯咯地笑) , clap (啪啪地拍掌) 和patter (嗒嗒地急行) 等;有模仿动物声音而构成的拟声词, 如baa (咩, 羊叫声) , moo (哞, 牛叫声) , mew (喵, 猫叫声) , coo (咕, 鸽子叫声) , heehaw (驴子叫声) , bow-wow (汪汪, 狗叫声) , cock-adoodle-doo (喔喔喔, 公鸡叫声) 等;以及模仿各种事物声音所构成拟声词, 如murmur (淙淙声) 或babble (潺潺) 的溪流声, patter (啪嗒) 的雨点声, rumble, roll (隆隆) 的雷声, rustle (沙沙) 的风吹草动的声音等自然界的声音, 还有swish (嘶嘶) 挥动鞭子的声音, zip (嗖嗖) 的子弹飞过的声音, tick (嘀嗒) 的钟表的声音和screech的汽车戛然刹车的声音等。

这类拟声词被斯蒂芬·乌尔曼 (Stephen Ullmann) (1962) 称为基本拟声词 (primary onomatopoeia) , 因其所发出的音与具体事物或动作的声音一致或者非常相似, 可引起对声音与该声音所表达具体事物的直接联想。使用中, 这类拟声词可用作名词、动词、副词和感叹词等多种语法功能。

基本拟声词是对声音的直接形象的模拟, 以表示各种声音或通过转义表示发出该声音的人或事物, 这就决定了它可以作为名词使用, 在使用中充当名词所能充当的各种成分。

(1) The ticking of the clock was the only sound that greeted him, for not a soul remained.———Thomas Hardy:The Return of the Native

(2) Shrieks of girlish laughter came into my ears from the next door.

(3) When he finished his recitation, there was a spatter of applause.

(4) Stop your useless chatter and listen to what Roy is saying.

(5) All was quiet and still except for the distant tinkling of a piano.

(6) ...he seemed to hear about him the rustle of unceasing and innumerable wings.

除了表示具体声音或发出该声音的事物外, 英语拟声词也能表示产生某些声音的动作, 很多时候也因此可引申为动词使用, 并且根据该声音的发出者不同, 可以起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作用。表示人类发出的各类声音, 如“说、问、打、摇、敲”等意思的词, 就是及物动词, 而模拟生物或者非生物自身完成动作时所发出的声音, 以及自然现象中的声音时, 则往往是不及物动词。如:

(7) The soldier clicked his heels and saluted.

(8) They hissed him off the stage.

(9) The thunders rumble.

(10) The sausages are sizzling in the pan.

偶尔, 这些拟声动词也用作联系动词。如:

(11) The pistol clicked empty.

(12) His words rang hollow.

通过转义和增加后缀等变化, 基本拟声词还可以引申出作形容词的作用。如:

(13) a ding-dong struggle

(14) Though I speak with the tongues of men and of angels and have not charity, I am becoming a sounding brass, or a tinkling cymbal.

这类拟声词由于其产生的方式不同, 再加上各种转义联想和引申等, 单个拟声词的语法功能往往是多样性的。如:

(15) The angry husband shut the door with a bang.

(16) My heart is banging in my ears.

(17) The drunken driver drove bang into the store window.

(18) “Bang!Bang!”shouted the boys in imitation of gunfire.

在这四个例句中, bang这个词从所属词性来看, 分别属于名词、动词、副词和感叹词。这些拟声词的使用, 在这四个例句中创造形象的声音, 使语言的表达更为生动、逼真、惟妙惟肖, 将读者直接带到语言真实的现场, 带给读者或听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其它的基本拟声词的用法还有很多。

基本拟声是对声音直接的、近似的模拟, 是指词中的音位直接模拟某种动物的叫声或物体运动时产生的声音, 借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有时候, 人们在模拟各种声音的时候并不是直接地按照声音的相似性进行模拟, 而是将声音与其所具有的某种象征性的意义产生联系, 促使人们产生联想。这类拟声词被斯蒂芬·乌尔曼 (Stephen Ullmann) (1962) 称为次要拟声 (secondary onomatopoeia) 。如表示呼吸声 (breath-noise) 的sniff, snuff, snore, snort等;表示动作的迅速分离或移动 (quick separation or movement) 的snip, snap, snatch等;表示爬行 (creeping) 的snake, snail, sneak, snoop等。

次要拟声是间接地、象征性地模仿, 指有些词的某个音位或音位群虽不足以表明词义, 但却可根据音位的音响或发音特征联想到某种意义。吐气音/h/能使人想起人用力时的气喘嘘嘘, 它在词首出现时象征人们做工或行动时“努力”或“费劲”的情形。鼻音/m/听起来低沉、含浑, 常用来象征人的咕哝声、昆虫的嗡嗡声;爆破音由于爆破过程迅速, 音质不柔和, 易表示力量的爆发。当爆破音/p/, /k/位于词尾时常表示爆裂声或某种剧烈的声响;卷舌摩擦音/r/有粗糙、重浊的语音特点, 它常用于表示动物嘶叫声及表示噪音声响的词汇中;/s/咝音及发这个音的字母s, 可以让人联想到很多类似的声音, 如草丛荒野中弯曲盘旋着身体的蛇 (snake) 和蛇的嘶嘶声 (hiss) , 它还常用于描写水的沙沙声、风的嘘嘘声, 声音与意义有一定的联系。这类拟声词的出现按词源来说没有拟声根据, 但它们本身某些字母的发音能象征某些概念或意境, 有时候被称作“声音象征”。这是一群词中共同含有的部分声音表达了某些带共性的象征性意义, 它们具有“一种集合的提示性的含义 (a cumulative suggestive value” (Firth, 1937) 。如/sn/可以表示三种声音, 呼吸的声音sniff, snuff, snore, snort;快速分离或动作snip, snap, snatch;爬的意象snake, snail, sneak;/sw/表示曲线运动swab, swagger, swarm, sway, swirl, swoop。

显然拟声辞格的有效运用, 可以使表达更为形象生动, 语言更加精练。那么作为声音语言的英语, 其拟声的形成是否具有一定的规律呢?奥格登和理查兹 (1984) 提出语义三角理论时指出, 符号与指称对象之间没有直接的必然联系, 但他们同时指出, 拟声词却是一个例外。不同语言的拟声词可能出现语音对应, 对同一种声音, 不同语言的拟声词在语音形式上可能基本相同或者十分相近。但拟声词是一民族按照其语言的音系结构、词汇形态及使用习惯对客观世界的声音加以模拟和改造的结果, 所以带有该语言的发音特征。在模仿某一声响时, 由于模拟的角度可能不同, 或加上自己民族的主观色彩或凭借自己的想象力任意发挥, 使拟声更逼真。英语拟声词为了达到更逼真的模拟效果, 有时可以突破音节结构规则的制约。对于客观存在的声音, 通过我们耳朵和大脑的诠释, 再经过主观音感的辨识, 然后进行摹拟, 这种摹拟是基于主观音感之上的摹拟, 是在包括一套音系的基本单位和这些音系单位的活动模式的音系格局中进行的模拟。单位的活动模式可以表示为一套规则, 它包括语音单位的组合规则和语素音形的交替规则。大量拟声词本身不仅符合英语音节的一般结构规则, 而且体现了英语音节结构最重要的特点, 即闭音节占优势、大量的辅音丛出现在首音或尾音位置上。

音素是语音的最小单位, 它影响着拟声词的构成和使用。响亮、深沉的单元音所构成的各种双元音都具有丰富、深厚的寓意;辅音音素同样地存在着柔软 (soft) 和刚硬 (hard) 之别。一般认为, 没有对应清辅音的浊辅音, 如流音、鼻音和半元音所产生的乐音是比较柔软低沉的;摩擦音和送气音能烘托一种含糊、浑浊朦胧的气氛;而塞擦音和爆破音则能表现出一种愤怒、坚定、铿锵有力的场面。这些都是声音的象征意义, 但也描写音位内容与其意义之间的一种非任意关系。对英语词汇发音归纳分析后, 我们发现有些音素组合所构成的往往是表示一些特殊意义的词汇, 如/skw/表示挤压的意思, 如squeeze, squash, squat (Rhodes&Lawler, 1981, 332) ;/fl/则用来表示不受控制的, 通常是向外的运动, 如flap, flare, flaunt, flay, flee, flex, fling, flip, flog, flood, flourish, flout, flow, flush, flutter, fly;/gl/则表示一种视觉效果, 如:glance, glare, gleam, glimmer, glimpse, glint, glisten, glitter, gloaming, gloom, gloss, glower, glaze, glory, glam our。显然这类拟声词在使用中具有声音象征的作用, 如“clink is a smaller sound, dank (and dunk) are bigger;we chip a small piece but chop a large one.” (Bolinger and Sears, 1968/1975:24) 前元音/i/, /i:/, /ei/, /e/更多表示小和亮, 而后元音/u/, /v/则表示大和暗色的。人们通过对声音的感受来获得各种意义, Palmer (1976) 分析得出几乎所有以-ump结尾的单词都表示了“某类圆形物体” (some kind of roundish mass) , 这显然是对plump, chump, rump, hump, stump, mump等这样一组词汇感受的提升。

英语拟声词注重拟声的效果及其性质, 特别是对于声音的描述, 十分的形象。当人们在语言使用中, 直接通过对各种声音进行模仿, 来描写事物或记叙故事时, 就运用了拟声的辞格。拟声词格能运用, 会使语言带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又能使文章声情并茂, 从而大大增加语言的表现力与文章的感染力。因此, 在文学作品中, 拟声辞格的应用非常广泛, 来沟通感觉, 渲染气氛, 增加韵味, 增强节奏。如:

What silence too, came with the snow, what seclusion.No more tramping hoofs, no more rattling wheel.Only the chiming of sleigh-bells, beating as swift and merrily as the hearts of children.

———Longfellow:The First Snow

作者通过否定两种噪音“tramping”和“rattling”的存在, 并肯定一种乐音 (chiming) 的存在, 两种对比突出了初雪降临之后的那种宁静;而对儿童心脏跳动的欢快, 作者又用了“swift”和“merrily”两个短促的声音来强化, 形象地描写了初雪降临后的那种静谧的气氛, 并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心情。

He could hear the voice of the Swede screaming and blubbering.He pushed the wooden button and as the door flew open, the Swede, a maniac, stumbled inward, chattering, weeping, still screaming.———Stephen Crane:The Veteran

在这段话中“screaming”, “blubbering”和“chattering”三个拟声动词先后出现, 尽管是非谓语动词形式, 但这些伴随动作留给读者具体、生动、富有节奏感的形象。如果在拟声辞格的基础上叠加比喻等辞格, 则会更加突出对所描写事物的特征, 拟声和比喻的叠加, 让读者从事物发出的声音联想到具体的事物, 同时使语言精练、形象、生动, 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实感性和鲜明性。

拟声词使语言具有动态感、立体感;在语言使用中适当使用拟声词, 能让读者和听众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使描写更为鲜明具体。因此, 恰当运用拟声辞格可达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修辞效果, 使读者触景生情, 产生共鸣, 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有时, 拟声词能起到夸张的作用, 渲染了声势, 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摘要:本文从语言的发展与运用的角度阐述了拟声现象和拟声词的产生, 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分类和运用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旨在帮助英语学习者深入了解英语中的拟声现象及其修辞作用, 提高语言欣赏和使用水平。

关键词:拟声,修辞,阅读欣赏

参考文献

[1]高华年, 植符兰编著.语言学概论[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3.

[2]奥格登·理查兹.意义的意义[A].朱狄.西方当代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4.

篇4:我爱阅读作文欣赏

一、有目的指导学生拓宽阅读面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这就要求借助阅读活跃大脑,发展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创造思维。在小学阶段,学生从课本上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尽管现在强调单元教学的整体性,训练的系统性,但毕竟阅读的面是狭窄的。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写作水平的发挥。小学语文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抓好课内的阅读,还要注重课外的阅读,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1.要从现有的教材入手,将单元教学中涉及到的作品介绍给学生,并作为必不可少的课外作业,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完。这样,既能将课内的阅读延伸到课外,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又能加深对单元教学中有关课文的进一步理解,收到良好的效果。

2.要指导学生多读教材之外的名著和优秀作品。名著的内容丰富而深刻,影响力大。它们不但能拓展思维,还有独特的见解,在一定程度上,能速成和优化学生的作文能力。名著之所以生命力强,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其中有学之不完、赏之不尽的文学艺术价值,它能对学生起到一种熏陶作用。

3.要鼓励学生订阅或借阅质量高的文学刊物。浏览报纸、广播中有欣赏价值的好文章等等,这也不失为一种阅读提高的途径。这些读物的内容时代气息浓,具有语言的鲜活性和表现手法的多样化,能切合现代学生、现代社会的特点。

就像教师耍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需准备好一桶水、十桶水的道理一样,学生要写好一篇文章,也必须要有十篇、百篇文章在胸。

二、指导学生讲究阅读方法

小学生要读的作品实在太多,而在目前教育还没完全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轨道上来的情况下,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花在阅读上,有些不切实际,这就要求采取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

1.泛读与精读相结合。泛读,指多读,不但量大面广,而且不分文体,目的是博采众长。鲁迅先生曾经指出:不要专看一个人的作品,以防被束缚住。必须博采众长。对于其中的精彩段落、精彩词句必须精读、读熟、读透。“于无法之中求有法、有法之后求其他,古人所谓多了一点《文逊烂、秀才半》说的就是这个秘诀。”郭沫若的这一写作体会和人们所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是一致的。

2.开设阅读欣赏课。语文教学只排语文课和作文课,往往挤不出时间排阅读欣赏课,这其实是语文教学指导思想上的一个疏忽。实践证明:阅读欣赏课不仅受学生欢迎,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它的点拨、指导作用之大,胜过多少写作的空洞说教。如何上好阅读欣赏课呢,这里介绍几种做法:

(1)自我欣赏法。即要求学生选取自己的佳作,在全班朗读,并介绍自己的写作过程、写作意图、写作方法和成功之处等。这种方法能增强自身的写作信心,有利于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2)推荐欣赏法。这是要求学生从所阅读的作品中把自己认为最有借鉴价值的优秀作品介绍给学生,并具体谈谈作品在立意、构思、语言等方面的特色。这种方法能促使学生不仅多读,而且能有比较、有选择的读,培养学生鉴赏能力,还能在同学中产生一种竞争效应。

(3)集体欣赏法。这种阅读的内容由教师选择为主。一是可由教者朗读,提出要求,由学生进行评析;二是可请学生朗读,由老师进行系统分析。另外,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演示,师生共同欣赏,这种欣赏可以将所阅读的作品分析得透彻。学生们通过各抒己见的评析,能使本来较朦胧的写作思路变得清晰、明朗起来,在欣赏中掌握作文的奥秘,丰富写作知识,还利于切磋写作技艺,取长补短,训练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鉴赏水平。

(4)质疑欣赏法。这种方法比前三种要求高,它要求读者必须真正读懂作品,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设置种种写法,比较表达效果。各种质疑将会引起同学们的反思,其作文的技巧也不难掌握。这种做法能促使学生混沌的被动思维提升到一个比较清晰、主动的思维境界,消除他们对作文的惧怕心理及各种压抑、凝滞状态,让他们轻松地进入写作佳境。

三、注重阅读效果

阅读欣赏是为了积累,更是为了提高。要使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必须提出一定的阅读欣赏标准,根据这个标准进行评价,这样的阅读才有效果。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可根据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内容制作分类卡片。欣赏内容不拘一格,根据阅读者的需要而设计,若能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加上教者的不断牵引,定期检查,组织评比,阅读欣赏定会成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快餐,同时也优化了语文素质和思想素质,为日后的进一步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5:我爱我师的作文欣赏

我爱我师李老师,乃我班主任也。她长着修长的眉毛,一双小小的丹凤眼,高高鼻梁下大大的嘴唇,皮肤白皙,真美啊!当她第一次出现在我们眼前时,大家就不由自主的赞叹道。李老师是从五年级调到我们班当班主任的,别看她长相漂亮,可表情严肃起来,同学们还是很怕她的。最让人吃惊的是她有“背后长眼”的特异功能,记得那一次上课时,我趁着李老师背过身去写黑板的工夫拿出了课桌下刚拼好的飞机模型来,刚瞅了一眼,李老师就突然转身把我叫起来“丁畅,上课专心听讲,不要玩东西。”我急忙把飞机模型塞进了课桌里。看着黑板。过一会儿,还是忍不住想摸摸那心爱的“杰作”,趁李老师转过身写黑板,又一次低头玩弄起来,李老师再一次对我大叫“丁畅,你站着!”……。我暗暗惊叹:这老师难道有三只眼啊!从此我对李老师的这一“特异功能”佩服得五体投地,以后上课再也不敢随意“轻举妄动”了。其实,我们李老师也绝对不古板,很爱和我们开玩笑。有一次,上语文课前,李老师对我们说,如果大家能尽快的配合上完一节课的内容,就让我们做一些有趣的语文游戏题,大家都来劲了,上课特别专心致志,看来同学们都想着那有趣的游戏题,结果提前了十分钟上完课。后来进行的居然是——单元考试。我们都气得“七窍生烟”,李老师却在一旁坏笑,看来这场考试是免不的了!李老师知识渊博,那是没说的,她能随口说出一大堆警世名言、古诗佳句。可人也不可能是完美的,李老师还会经常在我们班上虚心请教、不耻下问呢!有时让我们好不得意喔!李老师便是这样一个有着“特异功能”,既严肃、又有趣,既知识丰富、又谦虚好学的老师。她深受我们大家的喜爱。

篇6:我爱我家150字作文欣赏

我爱我家作文150字

我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家里有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我的妈妈是一个爱干净整洁的人,我每天回来家里总是干干净净我的爸爸是一个爱抽烟的人,弄得满屋子都是烟味儿,我就用扇子,扇呀扇。爸爸都抽了100盒了。我是一个淘气的男孩,我最喜欢跑步,我长大想当一名运动员。这就是我的家。

篇7:我爱我家150字作文欣赏

我爱我家,

勤劳的妈妈;

慈祥的爸爸;

可爱的弟弟;

年轻的我,

每一个人都是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少了妈妈,我们就少了欢乐。

少了爸爸,我们就少了支柱。

少了弟弟,我们就少了家庭气氛。

少了我,就缺少了激情。

篇8:阅读、欣赏、借鉴

Confronted with the misbehavior of her new class, Sally emphasized the idea of “We are family” and afterwards worked out 10 rules to regulate the students conduct. Amazingly, she earned respect from her students, all of whom later grew to be confident, considerate and wellbehaved.

The most obvious problem with our class is lack of interaction or teamwork. Everyone is interested only in his or her own things, thus giving rise to inefficiency in their study and even putting a limit to the fulfillment of their potential.

To address the issue, I would make it a rule that every Friday a project of a certain subject should be assigned by teachers and completed by every study group consisting of four students. The final presentation will be a result of group work.

From where I stand, this rule will definitely exert a profound effect on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 First and foremost, a harmonious but competitive interaction in a group will help with everyones learning. Additionally, we can combine our skills and knowledge as well as motivate each other to achieve greater accomplishments. Last but not least, studying in group, we can share our experience in solving problems more efficiently. It is for these reasons that I firmly believe that this rule will promote the learning atmosphere and our teamwork spirit.

With continuous efforts, our class, a big family will compose an extraordinary harmonious symphony.

仔细阅读该范文不禁为本文词汇运用的高超拍案叫绝,散落在文中的绝佳词汇犹如颗颗文字的珍珠,将全文内容和盘托出,展示了英语词汇的美轮美奂,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品味其醇厚的韵味。

一、技高一筹显奇特

在实际写作时应针对需表达的内容进行认真的思索:用那些词汇能否使自己所写的内容比他人技高一筹,是否能引人入胜或先声夺人,因为良好的开头常常会展示出个人用词的高超,让阅卷老师产生与众不同的感觉,阅读文章的概括内容便能目睹其风采。

Confronted with the misbehavior of her new class, Sally emphasized the idea of “We are family” and afterwards worked out 10 rules to regulate the students conduct. Amazingly, she earned respect from her students, all of whom later grew to be confident, considerate and wellbehaved.

该段落为全文的概括内容,在段落的开始作者首先使用confront来代替了学生常用的词汇face,该词有较强的书面语气,在表达“面对”时常构成be confronted with的结构,表示一种状态。该词的使用打破了学生常规的表达,给人以新鲜之感。在随后的表述中用misbehavior把该班级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加以浓缩,起到了惜墨如金的作用。从该词的运用可明白,概括性的内容应选择精辟的词汇去表达,才能获得一言以蔽之的功能效果。紧接着作者用emphasized the idea强调这样的观念, regulate the students conduct.“规范学生的行为”这样的表达都显示出言之有理的道理。该段落中的另一精彩之处是结尾句中的confident和considerate两个形容词的连用,以相同首字母的形式排列,起到了修辞头韵法的运用。纵观整个概括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对于词汇的运用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形成的,体现了词汇的独特性、合理性,如果学生在实际写作时能对词汇作一番推敲,其结果必然是技高一筹。

二、深入浅出求新颖

为何会出现这种班级管理方面的混乱现象,作者通过观察用浅近的话语阐明了原委,lack of interaction or teamwork.所有人对班级管理漠然置之,这是班级混乱的主要原因。而结果也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作者用thus引出的分词结构娓娓道来地说明此结果,giving rise to inefficiency in their study一语道破了对学习的影响,当然该表达也可用其他的表达形式如leading to, contributing to 加以实施,可以起到异曲同工的作用。句中的经典词inefficiency把学生成绩低下的状况刻画得栩栩如生,仅仅一词该班级学生的学习结果便昭然若揭。另一短语putting a limit to the fulfillment of their potential从另一侧面道出了其不良的后果,“极大地限制了学生潜在力的发挥。”句中的putting a limit to又与前面的giving rise to遥相呼应,起到了平行结构的作用,这就是表达高超的体现。此外句中的词汇fulfillment和potential用词言简意赅,把不良后果渲染得恰到好处,可谓一字之警,全句之奇的效果。整个段落的表述是分析原因,阐明结果,足以说明班级混乱其实对学生伤害极大。如何有效地处理此问题,该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对症下药,通过制定班规、确定主题由学生自行解决。在首句中作者用address代替了学生常用的solve,这样的表达更胜一筹,体现了高级词汇的运用。在其后用被动的形式assigned by teachers and completed by every study group以小组形式分别加以落实,既对仗又并列,突出了任务型教学的模式,也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该段落的尾句更是令人赞不绝口,用The final presentation作主语与前面的a project of a certain subject一脉相承,突出了主题起到了较好的连贯作用。

三、精益求精寻妙语

个人观点的抒发常常是写好书面表达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许多学生常常忽视此环节,总是用敷衍式的形式草草收场,最为典型的是喜欢用这样的话语结束全文:Only in this way can we... 殊不知如果片面地使用,反而会让人反感,并非所有的文章都是以此类型结尾,有时稍作变化会给人新鲜感。纵观该文的内容也许会有新的启发。作者首先提出个人见解this rule will definitely exert a profound effect on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这样的班规必定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句中的动词exert可谓是经典之词,学生在平时的表达中很可能会这样写this rule will have a great effect on students learning. 相比之下该句就显得相形见绌了。范文中的definitely起到了强化语气的功能作用,profound又比great更胜一筹,academic performance远比learning内涵深刻,既指学习又指行为,起到了妙语连珠的作用。纵观整个段落作者首先用结论式的话语进行定论,然后再通过几个过渡性词语First and foremost, Additionally, Last but not least,层层加以揭示,让人感悟到言之有理。在论述的过程中作者使用几个并列的结构加以阐释harmonious but competitive, skills and knowledge, learning atmosphere and our teamwork spirit. 这样有机的组合增添了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在阐述的过程中作者还运用了几个较好的动词生动地表达了内容,如:motivate, share, promote等,强调了班规实施后对学生的影响。最为典型的是结尾句采用强调结构的形式更充分说明制定班规的重要性。整个段落从上到下展示了用词妙语频频,层次清楚,阐述精辟。在全文结尾处作者使用介词短语的结构阐明“只要通过不懈的努力,这个班集体就会谱写非凡的和谐交响乐。”用continuous efforts表明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变化的过程,用compose an extraordinary harmonious symphony说明未来该班级在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之下,非同寻常的和谐之日必定指日可待,这样的结尾充满了豪情,读后耐人寻味。如果学生在实际写作时能注意到这些方面的特色,对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通过以上几点对该书面表达的解析可以看出,语言的表达形式是多样化的。因此在动笔之前需结合实际的内容加以酝酿同什么样的话语和词汇加以表达。要想把自己的书面表达写得有深度,必然要注重理性化的思维,有特色必然需要有其独特的表达形式才能唤起读者的兴趣。要学会观察别人是如何运用高超的手法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倘佯于语言表达技巧之门外,不能深得于运用的技巧和所特有的形式,要想提高书面的水平知识纸上谈兵。因此,只有通过认真的阅读从中汲取语言表达的营养,通过欣赏去借鉴他人是如何遣词造句的,才能在写作上更上一层楼。写作之门已为学生敞开,深入其中必然会受益匪浅,愿此文能为学生的写作指点迷津。

篇9:我爱我家150字作文欣赏

我爱我家作文150字

我从小在外婆家长大,我爱我家。外公很严厉,外婆很唠叨。可他们的严厉和唠叨,都是为了我好。十年了,外公外婆为我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经历了多少酷暑严寒?他们的呵护,使我在温馨中长大。祝外婆的声音,想黄鹂一样清脆,祝外公的身躯,想泰山一样挺拔!

篇10:小学生写物作文欣赏:我爱吊兰

起初,小吊兰是一位阿姨送给我们的。那时,它的叶子很小,但却是嫩绿色的。里面流淌着汁液,仿佛像是一个用翡翠雕刻的艺术品。渐渐地,它的茎又抽出了许许多多的小叶子,长得又大又充满生机。似乎在告诉我们:“我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嫩娃娃了,而是一位‘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了”。

再到后来,这盆吊兰越长越大。为此,妈妈还给它换了一个较大的花盆,让它在里面自由地舒展根茎,吸收营养。瞧,它那又窄又长的叶子,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地摇曳。那翠绿的颜色散发着生机,看着就令人心旷神怡。

有一天,妈妈兴奋地喊我到后院,说有一个惊喜给我。我一听到“惊喜”这两个字,三步并一步地走过去,看到妈妈激动地看着那盆吊兰。我凑近一看,发现那吊兰里长出的细细的“根”上面缀满了一朵朵白色的小花。这些小巧玲珑的花的花瓣又细又长,还有点尖尖的。雪白雪白的花瓣再配上花蕊,简直漂亮极了。我又仔细地闻了闻,发现它还有一股淡淡的花香呢!

每年春天,妈妈都会从这盆大吊兰中再剪下一棵小吊兰,养在花盆里。这样,积少成多,吊兰的身边就会有许多它的“孩子”了。

其实,我更喜欢吊兰的精神而不是外表。在炎炎烈日下,牵牛花和美人蕉都失去了它们往日神采奕奕的模样,但吊兰却依然骄傲地站在烈日下。在寒冷的冬天,别的植物早已枯萎,回到土地妈妈的怀抱,可吊兰依旧那样翠绿、生机勃勃。它似乎生来就那么倔强,那么与众不同。

我爱吊兰,即使它没有牡丹那样珍贵,菊花那样漂亮,可我还是喜欢它,喜欢它翠绿的外表、倔强的性格。

作者:孙紫晗

上一篇:二年级写景作文:河南真美100字下一篇:小学生作业量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