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讲:2011年命题趋势及答题技巧

2024-05-01

串讲:2011年命题趋势及答题技巧(精选5篇)

篇1:串讲:2011年命题趋势及答题技巧

2011年CPA《税法》串讲

(一)2011年命题趋势及答题技巧

一、税法科目2011年命题趋势

2011年CPA《税法》科目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题型和分值:客观题40分;主观题60分。

客观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题量与分值:20题,每题1分,共20分。

2.考核要求:考核要求不高。

3.知识点分布:大多为考纲中标注为“1”(了解)和“2”(熟悉)的知识点。涉及基本的知识点,会有较多简单的应纳税额计算,其中大多是小税种的计算,计算时还会涉及到减免税优惠政策。

4.考试策略:绝不放弃任何1道题,力争在单选上不丢分。

5.答题时间安排:力争半分钟1道题,本题型答题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

(二)多项选择题

1.题量与分值:20题,每题1分,共20分。

2.考核要求:考核要求较高,要求考生在4个备选答案中,准确地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应付此类题型,不仅要牢记教材中的知识点,还要会灵活运用,发现试题中隐藏的知识点,迅速、准确选出正确答案。

3.知识点分布:大多为考纲中标注为“2”(熟悉)的知识点。多选题侧重考核:征税范围(或征税对象)、减免税优惠、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地点以及相关税收政策,如“下列各项符合×××税种相关规定的有”。

4.考试策略:可以采用“排除法”,力争在多选上多得分。

5.答题时间安排:力争1分钟1道题,本题型答题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

主观题部分

(一)计算题

1.题量与分值:4题,共20分。

2.考核要求:此类题型考试有难度,但难度不大,考生运用所学的税法基本原理,熟记计算公式、税率,一般能较顺利地完成此题,但如果遇见棘手的题目,可以部分放弃。

3.知识点分布:可以进入计算题的税种主要有:

第一种类型:独立命题的税种

(1)增值税(独立命题):一是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应纳税额的计算;二是出口退免税;三是固定资产进项税问题,包括旧固定资产、旧物品、旧货的税务处理。

(2)消费税(独立命题):涉及的应税消费品:金银首饰、批发卷烟、酒类产品等。

(3)营业税(独立命题):涉及行业:建筑业、金融业、销售不地产、一般服务业等。

(4)印花税(独立命题)。

(5)土地增值税(独立命题):涉及营业税、附加税、印花税等税种。注意06、07、08、09和10年相关试题。

(6)个人所得税(独立命题):

第一种题型是综合收入的考核:如工资薪金、年终奖、劳务报酬(不含税劳务报酬)、稿酬、财产转让、股票期权、内部退养、退职费、解除劳动合同补偿金以及境外所得,其中还会涉及捐赠问题;

第二种题型是个人独资企业,注意其计税方法的特殊性。

第二种类型:综合命题的税种

(1)增值税、消费税(结合命题):从价定率计征,如轿车、化妆品等;复合计税,如卷烟、酒类产品等。

(2)增值税、消费税、进口关税(结合命题):注意关税完税价格的准确确定。

(3)增值税、资源税(结合命题):注意:一,在新疆开采石油、天然气资源税的从价计征问题;二是金属矿2009年开始增值税税率恢复到17%,如煤炭。

(4)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结合命题)。

(5)消费税、车辆购置税、增值税(结合命题):注意轿车。

4、考试策略:力争在计算题上多得分。

5、答题时间安排:每题力争6~8分钟完成,本题型答题时间控制在25~35分钟。

(二)综合题

1.题量与分值:3题,共40分。

2.考核要求:此类题型考试难度较大,覆盖知识面广,不仅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税法基本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会计核算知识、实务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知识点分布:可以进入综合题的税种主要有:

(1)增值税、消费税(结合命题):

涉及的应税消费品主要有:卷烟、酒类产品、轿车、化妆品。其中卷烟和酒类产品需要注意今年教材对于复合计税计算公式的修改,认真准备、扎实掌握。

(2)企业所得税:

第一种题型是企业综合收入的考核,一般不涉及或者较少涉及其他税种:注意一般收入确认、特殊收入确认、内部处置资产、成本费用扣除项王瑶

目、亏损弥补(包括损失的追补确认扣除问题)、资产税务处理以及专用设备的所得税抵免问题。其中还会涉及减免税优惠政策。参考08年、09年和10年相关企业所得税的考试真题。

第二种题型是企业所得税与其他税种结合出题。除企业所得税外,还会涉及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附加税、房产税、印花税、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等,其中还会涉及相关税种的减免税优惠政策。参考企业所得税课件例题加以掌握。

(3)个人所得税:

第一种题型:综合收入的考核:如工资薪金、年终奖(不含税年终奖)、劳务报酬(不含税劳务报酬)、稿酬、财产转让、承包经营、股票期权、打包债权、内部退养、退职费、解除劳动合同补偿金以及境外所得的税额扣除,其中还会涉及捐赠问题。

第二种题型:个人承包经营所得,先计算流转税,后计算企业所得税,再计算承包人的个人所得税,其中可能还会涉及税收征管法。第三种题型:年所得12万元的申报问题:注意12万元年所得的申报口径、应纳税额计算以及申报表的填制。

4.考试策略:解答这类题型时,要注意条理清晰,问什么答什么,按照题目设定的问题分步骤完成。5.答题时间安排:每题力争15~20分钟完成,本题型答题时间控制在40~50分钟。

解答计算题和综合题时,特别需要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要做到按照题干中的问题步骤分步骤答题,一定要做到问什么答什么,千万不要节外生枝。

如:2004年综合题第2题第5笔业务:

2、某市轿车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3账面记载注册资本10000万元、职工1200 人,当年相关经营情况如下:

(5)转让10年前建成的旧生产车间,取得收入1200万元,该车间的原值为1000万元,已提取折旧400万元。该车间经有权机构评估,成新度30%,目前建造同样的生产车间需要1500万元;转让旧生产车间时向政府补缴出让金80万元,发生其他相关费用20万元;

说明:本题计征土地增值税时,作为非房地产开发企业,其缴纳的印花税可以在计征土地增值税时扣除,但本题并没有“合同”的字样,所以本题计算可以不考虑印花税问题。

再如,2003年单选题:

某城市税务分局对辖区内一家内资企业进行税务检查时,发现该企业故意少缴营业税58万元,遂按相关执法程序对该企业作出补缴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并加收滞纳金(滞纳时间50天)和罚款(与税款等额)的处罚决定。该企业于当日接受了税务机关的处罚,补缴的营业税、城建税及滞纳金、罚款合计为()。

A.1 215 100元B.1 216 115元C.1 241 200元D.1 256 715元

说明:本题需要补缴教育费附加,但本题并未要求计算应补的教育费附加,原因在于教育费附加不适用《税收征管法》。

再如,2010年综合题第三题:

(1)1月1日起将其位于市区的一套公寓住房按市价出租,每月收取租金3800元。1月因卫生间漏水发生修缮费用1200元,已取得合法有效的支出凭证。

说明:本题只要求计算王某1-2月出租房屋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不考虑其他税费),因此,解答本题时只需要计算个人所得税,而不需要考虑房屋出租应纳的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以及房产税和印花税问题。

(4)4月取得上一次性奖金36000元,王某当月的工资为4500元。

说明:本题只要求计算4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应当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因此,解答本题时不需要考虑4月份工资应纳的个人所得税,这并不表明4月份当月的工资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只是没要求计算,这种提问方式是考试时需要特别加以注意的。

第二,对涉税业务进行税务处理,一定要有政策依据,绝不能拍脑袋、凭想象。具体适用的政策依据到底是什么?在做题时需要回忆在教材中什么地方提到这个问题。

第三,要确保计算过程和答案的准确性。如果考生也把计算步骤写出来了,但计算的答案是错误的,那就很可能不得分。

第四,假如遇见计算题或综合题中要求计算回答的问题里面有一问或几问不知如何解答,只要对后续问题的计算不产生影响,则可以部分放弃,遵循的原则就是:不会做就跳过去,千万不要在某一道题或某一问上耗费过多的时间,否则得不偿失。

◆强烈建议:多做习题,提高应试速度;多做几套模拟试卷,掌握答题节奏和技巧。

税法考试虽然通过率不高,但提升的空间相对较大,其中方法之一,就是多做题。税法考试题量较大,涉及知识点繁多,要求考生在120分钟里完成试卷确实不容易,考生必须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熟练的解题思路。复习中的练习和模拟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做题,不仅可以发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还可以增加一定的熟练程度。因此鉴于税法考试的特点,建议大家在日常学习中,要多做练习,以保证考试时的答题速度,同时可以消化、巩固所学教材知识。

复习的最后阶段,务必做几套与考试风格相似的模拟试卷,最低限度为6套试卷,严格按2小时完成。做完一套试卷,要学会自己去总结得与失、经验与教训。

做习题和模拟卷时,遵循的基本原则:一不看书,二不看答案,独立完成。

二、税法科目的考试答题技巧

税法科目考试的特点在于:(1)题量较大:40道客观题,4道计算题,3道综合题;(2)综合题大多跨章节命题:流转税结合命题,所得税与流转税以及小税种的结合命题;(3)考核内容细致而全面,章章有题,特别客观题,容易忽视。需要在考前认真而细致看教材。

针对上述考试特点,考生在答题时,如能够正确地把握好答题的技巧,对于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和答题速度都大有裨益。考生在答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有的放矢

许多考生在考试时,为了抓紧时间,盲目地扎进题目里,很容易忽略了需要主攻的题目,结果是一些本来能够解答的题目,因为时间不够,或者因为过于紧张,而不能答出来,这是很可惜的。当你拿到试卷后,应把整份试卷先粗看一下,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题型、题量和主观题(计算题和综合题)的分值有无重要变化;哪些题目是平时训练过的;哪些题目的分值较高。然后,确定主攻题目。主攻题目一般是那些分值较高、较有把

握答对的题目。切忌在一些分值低、把握不大的题目上耗费过多的时间。因此,一定要有的放矢,沉着应战。

(二)关注答题指导语

有些考生,一拿到题目不看答题指导语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做题,这样很容易答非所问。答题指导语是命题老师对考生回答题目的告诫,是不能不看的,它一般包括:题量、分值、答题要求(如计算题要求列出计算步骤、小数点后保留几位、是否需要计算合计数等)。

(三)争取“印象分”

计算题和综合题属于主观题,得分由阅卷人员评判给出。考生答题的内容是给阅卷人员看的。因此,答题内容一定要让阅卷人员看得清、看得懂;一定要条理清楚、要点分明;一定要字迹整洁、清楚易辨。阅卷人员在批阅试卷时,高度紧张而且也很辛苦,如果卷面整洁,会让阅卷人员赏心悦目;反之,如果卷面涂涂改改、字迹潦草难辨,阅卷人员就会产生一种厌烦的心理。所谓“印象分”,也就因此而产生了。有时候,这种“印象分”,很可能是决定考生及格与否的关键。

特别需要注意,在做计算题和综合题时,一定要列出步骤,并作必要的文字说明,但切忌只列出一个算式。有些考生会担心,如果按步骤答题并要进行文字说明会浪费宝贵的时间,其实未必。简洁明了的文字说明让阅卷人员更加明白你的意图;按步骤答题使你更容易自我纠错。

不少考生为了提高答题速度,喜欢把许多计算步骤合并为一长串复杂的算式。这种作法,会给阅卷人员的批阅带来障碍。如果最终答案与标准答案相符,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如果最终答案与标准答案不符,就苦了阅卷人员。他必须仔细地分析你的答题究竟错在哪里。是有关考核点没有掌握,还是纯计算的误差?阅卷人员难免会做出不准确的判断,由此极易导致给分的不准确,通常的情况只会少给分,而不会多给分。而这种给分误差,几乎是不可能被发现和纠正的,因为复卷人员不可能对所有题目重新批阅一遍。事实上,复卷人员大都只是对已批阅试题的得分,进行加总复核而已。

因此,尽可能让阅卷人员方便、舒适地看清答题的内容,其实就是最好地保护考生自己,最大限度地避免阅卷人员非故意的低估考分。

(四)善于抓住主要信息

对于计算题和综合题来说,题目本身的阅读要花费不少时间,而且由于文字、数字、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等各种信息交错,使阅读的难度加大,从而影响准确的判断和答题。根据我们的经验,在解答税法科目的计算题和综合题时,主要应抓住“事件”这一信息,即要弄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并进而思考:哪些事件是与征纳税有关的,哪些事件是迷惑性的,与征纳税无关的。因为是否应该纳税是第一个层次的税务问题,然后才是缴什么税、税额怎么计算、有无违法问题、如何处理等问题。

把握“事件”信息的一个简便原则:首先是判断是否需要征税,其次才是如何计算的问题。

把握“事件”信息的一个简便方法:寻找动词性词语。在答题时,可在试卷上对发现的动词边看边圈。例如,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主要是货物的内销行为和进口行为,审题时对诸如“销售或发出”、“购进或采购”、“进口”等动词,要作为第一信息迅速抓住,然后才是数量、金额等方面的信息。

篇2:串讲:2011年命题趋势及答题技巧

行测答题技巧:

近几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竞争日趋激烈。激烈的竞争使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进入面试的最低分数线节节攀升,同时笔试与面试各按50%比例计入最后录取的总成绩,这一切使得笔试高分成为考生复习的核心目标。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作为公共科目笔试的两大考试科目之一,要想取得高分,需要进行有深度的复习和训练。高效的备考必须以深入了解考试为基础。专家总结分析了近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真题特点,并对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的命题趋势进行了分析,希望对考生能有所帮助。

一、行测五大部分呈现出以下显著特点:

(一)常识判断

1.总题量在25道,内容庞杂,包括科技常识、人文常识、政治常识、国情社情、法律常识、经济常识等。

2.强调考生的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综合管理基本素质,就是指对政治、经济、法律等综合管理常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强调这方面的考查,对考生能力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

1.总题量稳定在40道,逻辑填空与阅读理解各占大壁江山。

行测答题技巧http://bj.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yueduziliao/xingce/

2.逻辑填空主要是对实词与成语的考查,其中对成语的考查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考查形式上看,一空、两空、三空都有,两空为主要考查形式,而它又以实词+实词、实词+成语的组合形式为主。从考查难度看,两空题的难度相对较大,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更高。

3.阅读理解以主旨观点型题目为主,主旨观点型题目的难度相对较大。

4.语句表达固定下来成为近年来必考题型。考查形式从单考语句排序,到侧重于语句排序,再到语句排序与语句填充两者并重。这表明语句表达命题经过不断调整渐趋稳定。

(三)数量关系

1.数量关系近两年出现了两个变化,一个是总题量减少,稳定在了15道,一个是数字推理题目退出国家公务员考试舞台。

2.数学运算部分整数特性、几何问题、行程问题等题型出现频率较高,在题型稳定的情况下,对考点不断创新,题目的技巧性增强,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并能熟练运用数学运算解题方法。

3.数量关系部分在整张试卷中属于难度较大的部分,但并不是所有题都是很难的,难题、常规题、简单题的比例大致是1∶2∶1,因此在考试中要认真对待该部分试题。

(四)判断推理

1.总题量在35-40道,稳定考查图形推理、逻辑判断、类比推理、定义判断四种题型。2.图形推理部分2011年出现了图形分类这一新题型,整体难度上升,需要认真观察图形,辨别图形异同,熟练掌握常考规律。

3.逻辑判断部分以论证推理为主,同时考查智力推理和命题推理。论证推理以考查削弱型为主;嘴里推理虽不需要专业的逻辑知识,但需要较强的思维能力,同时要灵活应用相关解题方法;命题推理近两年都只出现了1-2道,复言命题是考查的重点,需要掌握好逻辑基础知识。

4.类比推理包含两词型、三词型和对当型三种题型的考查,近两年题目所涉及的词项间关系越来越模糊和不明显,整体难度相应提升。

5.定义判断题目涉及心理、经济、社会、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定义,近两年整体难度基本稳定。

(五)资料分析

1.总题量在15—25道,包括3-5则资料,每则资料包括5个小题。包括文字资料、表格资料、综合资料等,资料内容多与宏观经济相关;资料信息量较大,需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才能快速定位数据。

行测答题技巧http://bj.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yueduziliao/xingce/

2.以计算题为主、注重考查计算技巧,近两年的考试中,计算题占比均不低于50%,更加注重对计算技巧的考查。大部分题目均可采用首数法、乘除法转化法、范围限定法、取整法、分子分母比较法等计算技巧快速求出正确答案。

二、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分析,专家认为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2013年的命题趋势如下:

(一)题型题量组合变化,基础题型稳定不变

由2008—2012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基本情况分析表我们可知,近年来国家公务员考试总题量稳定在135道,各版块内部的题型题量不断组合变化。试题结合公务员工作实际,突出命题的能力导向,根据考试目的、报考群体情况,在题型、数量、难度等方面进行组合。基础题型均为逻辑填空、阅读理解、语句表达、数学运算、类比推理、定义判断、逻辑判断、图形推理、常识判断、资料分析等。

(二)考点方法创新变化

一个完善的机制,必须要有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证机制发展的活力。否则,就有可能陷入僵化的泥潭,裹步不前。随着考试的不断发展,考试的能力要求不断提升,由此推动着考试内容的创新变化,表现在具体的考题上,就是考点的不断翻新,解题方法的不断优化。如2011年图形推理出现的“图形分类”、2012年常识判断出现的“图形”题等。在2013年考试中,也有可能出现考点翻新题,专家建议考生在备考时要重视根据大纲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查缺补漏,看到新题型时不必惊慌,静下心来,回忆备考时练习的各种题型,仔细找寻做题线索,此时便会发现,新题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三)知识范围扩展变化,考查重点稳定不变

行测考试是能力考试,但能力的提升必然以知识的储备为基础。从真题分析来看,行测试卷所涉及的知识范围是扩展变化的,无论是言语理解部分的取材范围,还是数学运算所涉及的数学知识,都有明显的扩展。最引人注目的变化还是在常识判断,从侧重于法律演变到侧重国情社情、综合管理素质。专家提醒考生在备考过程中,一定要加强知识储备,以更高的视觉来看待整个考试。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惠新西街学习中心

篇3:串讲:2011年命题趋势及答题技巧

再来看看学生的考试成绩现状。我校是苏北一所农村三星级高中, 政、史、地三门学科在苏北地区一直还是相对不错的。尤其是地理, 在本地区的农村学校中, 是居于上游的。但2011年高考成绩揭晓后, 很多学生、老师及家长都感到出乎意料, 成绩与原先的预想相差很大。题目真的不难, 学生走出考场大都是笑眯眯的, 有的学生甚至说:“地理闭着眼睛做, 也能考得很漂亮。”可是成绩一出来, 绝大多数乐观的学生的心都是咯噔一沉, 有些出乎意料。相当多的学生高考实际成绩都比平时成绩和预测成绩低了很多。数学科目也是, 试卷很简单, 但考分普遍比预想的低很多, 平均分亦与往年试卷很难情况下的均分不相上下。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题目不难却考得不好呢?通过对教、学、考的过程进行分析与反思, 以及对阅卷组专家的阅卷总结点评等资料进行学习, 经多次探讨后, 我们总结出了其中一个主要的且比较普遍的原因:学生的答题规范和技巧太欠缺。这个问题其实一直存在于平时的教学和测试过程中, 只不过一直没有被太当回事。大家多少都感觉在这方面不是太完善, 但没有对此引起重视, 因为大都觉得知识教学、题目解答是中心任务, 没有注意规范与技巧。其实在历次测验和考试中, 多数学生或多或少都因为答题的规范、习惯和技巧方面的问题而有所失分, 但影响不大, 表现不明显, 因而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由以上高考试题特点及学生应考特点的现状, 结合自身十余年来的教学感悟, 我总结了一些考试、答题方面的规范、技巧和习惯, 希望对广大高中学生, 尤其是高考考生有所启示, 对大家的“少丢分, 多‘挤’分”工程能贡献微薄之力。

一、循规蹈矩, 准确填涂考试有关信息。

领到试卷后, 不能着急慌忙地去看题, 甚至与时间“抢跑”, 伸手就去做题。先要沉住气, 做做深呼吸, 然后检查试卷页数、纸张有无问题和缺损, 若无异常, 则按照正规考试的要求, 把考试的有关项目及考生信息认真、仔细地填涂好, 比如科目、考场、座位号、姓名、所在学校、准考证号、考生号 (文化考试证号) , 等等, 要先填好, 再涂卡。有的学生拿过铅笔就涂, 容易涂错号或涂错行。若填好后, 再根据所填的数字去一一对应地涂, 就不会因紧张而出错。

二、通览全卷, 对试卷概况做到了然于胸。

上述各项目填涂完毕, 并核实无误、无漏后, 往往这时还没到正式答题的时间, 此时可高效快速地把全卷通览一遍, 对题目的类型、数量、大致要求等有个全面的了解, 甚至对每一大项中有哪几道是“送分题”也心中有数。这能让你合理、统筹地安排做题时间, 根据需要适时微调做题顺序, 从而从全局上把握“战况”。

三、审清题干要求和答题方向, 保证有的放矢, 不跑偏。

选择题, 要抓住题干的关键词, 比如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不合理的是”、“不可能的是”, 某事象的“主要原因”或“主导因素”是, 由某事物“直接导致的是”, 等等。若不能准确判断其关键词所指向的意思, 则在选择时, 选错、选偏的风险无疑会增大很多。

综合题, 要审清答题方向, 是描述地理事物的特征或分布特点、规律的, 还是分析某地理事、象的成因或影响因素的?是让你对某一对象进行地理评价或对某材料、某问题进行逻辑推理、推断的, 还是让你对某一区域进行区位和综合分析的?准确锁定方向, 才能明确思维导向, 缩小搜索范围, 从而提高答题的信度和效度。

四、反复精读图文资料, 充分挖掘解题条件。

这一条对解题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无论哪种题目, 都无非是运用已学知识和题目中的已知条件 (显性和隐性的) 来解决问题的。题目所给的条件, 也无非是明含或隐含在文字及图表资料中, 就看你会不会提取和挖掘了。

要想尽量多地从资料中提取和捕捉信息, 挖掘隐含条件, 就要反复研读、咀嚼所给资料, 并充分运用发散思维, 对已知信息进行相关联想, 以便推导出对解题有用的条件。

在前两遍阅读图文材料时, 一些明显的信息和条件, 尤其是关键词句、数据等, 要用笔做标记, 这些标记过的信息在解题中是可以直接拿来用的。第三遍再读材料时, 就要适当发散和推导, 当然有时要结合所问, 由已知条件可直接推导出一些间接条件, 或联系到一些相关性信息, 甚至由间接条件再次推导出一些与其关系密切的结论, 也可用在解题中。经过这三遍的精读, 大多数问题可得到解决。有些问题, 好像与上述得到的答题条件都不能直接挂钩, 因而无法解决。此时, 可进行第四遍回读, 把解题所需的条件倒推出来, 转换成另一个问题, 再把前面从材料中所得到的条件正推下去, 一般推导二到三步, 即可与转换后的问题相对接, 从而也就打通了“条件”与“问题”之间的通道, 那么, 问题自然就可解了。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在审题、析题、解答过程中, 对图文资料及问题多读几遍, 既能充分挖掘解题条件, 又能真正审清、审透究竟问的是什么, 要答到什么程度等, 从而保证得到分。

至于答题时间, 则不要担心。一方面, 地理考试阅读量、书写量、计算量都很小, 时间是宽绰的。另一方面, 若平时养成这种良好的习惯和素养, 效率就会很高, “磨刀不误砍柴工”。

五、草拟答案, 反复斟酌, 精心调整、增删、润色, 力求完善。

选择题在原题上做, 确定选项后, 要把所选项目 (A、B、C、D) 写在题号前, 不能只是随便在某选项上勾一下, 因为在勾勾画画的过程中, 笔迹较多、较乱, 在后来往答题卡上填涂时再去看题号, 找勾画的选项, 会降低效率, 另外, 会很容易对错题号或误涂选项。而若解题当时把定下来的选项字母写在题号前, 则效率和准确度都会提高。

综合题也不要直接在答题卷上做。在原题或草稿纸上, 要先把酝酿好的答案草拟一遍, 罗列出来, 且能细分的就尽量细分, 多分几条出来。面对纸上具体的文字答案时, 再去修改和完善就比较有感觉。对草拟好的答案, 反复阅读, 并对照问题进行推敲, 对语言的表述、顺序的排列、罗列的形式等方面进行斟酌和整理, 既要简明扼要, 又要切中要点, 还要注意层次性和条理性。在“谋篇布局”上也要掌握一些小技巧, 比如要把最明显、最有把握、最精彩的要点或语句放在前面, 还有依据分值推测采分点的个数, 并且在此基础上尽量要再多列两点, 把握不大的, 可放在后面, 作为候补之用。另外, 各答案要点要分行写, 且每点前面用适当的标记列好序号。这样, 老师在阅卷时便于采点给分, 且看着也比较顺眼。

六、审慎定稿, 小心填涂选项和誊写文字答案。

题号、位置与答案要完全对应一致。

涂答题卡时, 要按要求把所选字母的小长方框涂黑涂满。很多学生认为只要有涂迹就行, 随便涂两下, 觉得自己涂过了所选项目, 完成了填涂工作。结果要么涂花了, 要么很淡, 要么只把中心部分涂黑, 这是要切记的。

文字答案还要注意字迹明晰、书写整齐、卷面清洁, 千万不要乱写乱改或字迹潦草, 以免阅卷老师无法看清。所答的内容要让老师一目了然, 并且力求卷面给阅卷人一种愉悦感。

七、检查、检验。

从头到尾, 检查有无漏项、有无笔误, 确保万无一失。

八、按时按监考老师的要求交卷。

上述考试规范、技巧, 要在平时注意养成, 才能在进了高考考场后, 对提高成绩有所帮助。

摘要:江苏多年来地理高考试题难易程度一直比较适中, 题型和考查方式比较稳定, 尤其是2011年, 地理试题相对比较平易, 但苏北大多数农村学校学生考得并不理想。经过多方探讨, 发现答题规范、技巧、习惯等方面的欠缺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作者结合实践及相关资料, 提出高考答题规范、技巧方面的看法。

篇4:串讲:2011年命题趋势及答题技巧

一、 2011年高考非选择题命制的特点和趋势

1. 以主干知识作为命题的重点

2011年高考模拟考试非选择题贯穿了地理学科主干知识,如气候、地貌、土壤、资源等自然条件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区位分析、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区域地理特征及国土整治等均是考核的重点。对主干知识的复习,不能只停留于简单的知识再现或简单堆砌,而要对知识进行深入的整合和加工,从多侧面、多角度、多层面理解和掌握。

2. 对读图、析图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地理图表能够灵活地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是地理试题提供解题信息的最理想载体。2011年高考模拟考试中作为试题切入点的图像类型越来越丰富,以新颖的图表为载体来考查地理思维能力。因此,加强读图、析图能力的训练,深入挖掘图表中隐藏的知识点是复习的重点。

3. 考查内容的区域性和综合性增强

地理事象的发生和发展只有落实到某一区域中才可以加以正确的分析和评价,因此考核内容重视区域类比,注重知识的联系和重组,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考查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在复习中,应对典型区域进行总结,提高区域特征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突出时代性和探究性,强调“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2011年高考模拟考试试题的情景设置更为灵活多样,更多的以各种形式的案例呈现,材料来源于生活实际或近期的社会热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注重开放性和探究性,强调“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突出反映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意识,考查同学们运用所学地理原理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学以致用的价值趋向。因此,应主动探究相关实际问题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

二、 高考地理非选择题类型及解题策略

1. 图像解读型非选择题

图像解读型试题往往给出一幅或多幅地理图像,将试题的背景材料以图形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考查同学们信息提取与解读能力,进而围绕学科主干知识设置问题,内容可以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等各方面知识。如例1。

【例1】 (2011届江苏省徐州市二检)大蒜在我国是一种秋播夏收作物,喜湿、喜肥、不耐旱,忌渍水。图1中的阴影区域为我国大蒜主产省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我国大蒜主要分布于甲_________、乙_________(填简称)、皖、苏等省份。

(2) 试分析甲、乙两省区春季影响大蒜生长的不利气候条件_________。

(3) 播种时在原有土地上覆盖地膜(图2)能够提高大蒜产量和品质,试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作用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图像解读型试题中的地理图表可以是区域分布图、景观图、示意图等,在解答图像解读型试题时首先应读图像名称以确定图像类型,其次根据图例读图提取与设问有关的信息,必要时可进行图图转换,将已知图像的信息、材料转换到较为熟悉的图像中,从而发现更多的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最后结合问题组织语言进行合理的表述。例1中给出了一幅区域图、一幅景观图,区域分布图反映一定区域范围内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在判断时要观察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通常可以根据经纬度、轮廓形状或相关信息(地名、海拔高度等)进行区域定位,如此题中可根据各省轮廓和相对位置来判断甲、乙两省的名称;景观图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展示地理事物的外貌特征以说明“是什么”,解读重点在于通过观察发现其形态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外貌特征形成的原因,描述事物的变化,进而分析其分布规律,如此题中华北平原春旱严重,而在题干中明确给出大蒜“喜湿、不耐旱”的特点,因此可以得出覆盖地膜“保温、保水”的重要作用。

【参考答案】 (1) 鲁;豫。(2) 保温、保水(保墒)。(3) 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降水量少,影响大蒜生长。

2. 特征描述型非选择题

高考中特征描述类试题要求描述地理事象的形态或状态,设问形式一般为“说明……特点”,“描述……状况”,“简述……特征”,“从……等方面归纳……主要特征”等。如例2。

【例2】 (2011届广东省汕头市模拟)读图3,简述图示地区地形特点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正确掌握描述的方向和角度,是解答特征描述类试题的前提。如此题所要求的描述地形特点要从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起伏状况(如海拔、相对高度等)和主要地形区名称及分布等方面进行描述即该地区“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地势东高西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类似对自然地理特征描述的方向和切入角度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①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河流与湖泊、植被与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自然资源特征等。

②气候特征: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大气环流、光照、气温、降水及水热组合状况。

③河流水系特征:源地、流向与注入海洋,长度与流域面积,干支流分布及河网形状,年径流量及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变化,含沙量和结冰期,流经的主要地形单元等。

④湖泊特征:形成,面积,深度,水量及季节变化,湖水性质(咸淡)等。

⑤等值线分布特征:主要从走向、疏密、大小等角度叙述。

同样,对某地区人文地理特征描述的方向和切入角度也可进行总结和归纳,如例3。

【例3】 (2011届江苏省苏北四市模拟)读“2009年卡塔尔人口结构图(图4)”,分析卡塔尔人口构成的显著特点是_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解析】 分析某地区的人口特征可以从人口数量与再生产类型、年龄结构、分布、素质、移动、人种、民族、语言、宗教等方面入手。如从本题的图示中可以判断应主要从年龄结构和人口移动两方面入手,得出正确答案“青壮年人口比例大;外来人口比重大”,并且从人口年龄结构和外来人口比重大的特点上从宗教、文化传统以及经济发展特点上得出人口构成特点的原因是“该国人口政策宽松(或受宗教与文化传统的影响);石油开采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此外,对一个地区其他人文地理特征特点的描述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①社会经济地理特征:从人口、城市、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业等方面入手。

②农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③工业生产特征:从工业地域类型,主要工业部门及结构,地域分布,技术水平等。

④交通特征:发展状况,主要运输方式,分布和走向等。

⑤城市化特征:水平、进程、起步、城市等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等。

⑥区域发展特征: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开放程度、发展状态。

要准确描述地理事物特征必须把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建立解答该类试题的答题模式,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特征分析,并用简洁、规范且专业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在复习时要善于积累,明确把握各个地理事物的特征表现,为正确描述地理事物特征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区位分析型非选择题

地理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总与其存在的地理环境中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各个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从而形成一个整体。对地理事物的整体性及地理要素的因果联系的考查能够检测考生的思维过程,因而成为非选择题的常见设问形式,常常以区域图为信息的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通常的设问形式有“试分析……地理现象的(自然或社会)原因”、“影响……地理现象的主要区位因素是……”等。解答此类试题,应对影响地理事物的主要区位因素有扎实的掌握,这样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如例4。

【例4】 (2011届山东省济南市模拟)读“2010年12月1日欧洲某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图5)”和“甲国某城镇规划示意图(图6)”,完成下列问题。

(1) 图5中A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__。此时A地天气状况可能是___________。

(2) 甲国农业主要为畜牧业,其主导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 图6中该城镇兴起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该城镇向北扩展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4) 若在D、E两处选建一化工厂,你认为较适合的是___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

【解析】 区位分析型非选择题可以将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联系起来,并且能够将空间思维构建与区域综合考查结合起来,综合性强和区域性表现明显,如第(1)问考核了自然地理现象及其成因,第(2)、(3)、(4)问考查了人文地理现象及其主要区位。解题时,首先要熟悉各种区位因素,如下表所示:

在了解各种区位因素后,还要辨识影响各种人类活动的主导因素,如第(2)问中影响乳畜业的主导因素是“市场”和“气候”,第(3)问中城镇兴起的主导因素是“河流”。区位因素的影响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区位因素也随之而发展变化,如例题中城镇向北发展的主要原因就不再是“河流”,而应该是“交通的变化”。

可见,对区位分析型非选择题的解答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第一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主要影响因素,第二确定主导因素,第三探究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参考答案】 (1)地中海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天气晴朗,较温暖,风力较小(2)市场;气候。(3)河流;交通的变化(铁路的修建)。(4)D;理由:位于该镇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地带和河流下游,不会给居住区的大气和水带来污染。

4. 数据信息型非选择题

数据信息型非选择题是通过各种统计图表展示信息,考查对信息的提取、分析、评价能力,数据信息可以分为地理资料表格、坐标图统计图和结构统计图、资料图形类等。

地理资料表格以地理信息资料的分类列表形式,表示了地理事物的形成与变化状态。如例5。

【例5】 (2011届江苏省徐州市一检)读2008年江苏省区域发展概况表,分析苏南、苏中、苏北三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___________,苏南、苏中、苏北三地区中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的是___________。

【解析】 统计资料表格可以展示多项地理要素,但各项地理要素有主次之分,主线要素往往体现了命题的意图。如在此题中能够体现城市化水平的显然是城市人口所占的比重,比重最大的为苏南,城市化水平最高;而三个地区第一产业比重则可以通过地区生产总值各数据来判断,通过对数据的对比,可以判断苏北在三地区中第一产业比重最大。

坐标统计图是用数字坐标形式来表示多项地理要素的数字信息,常见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表现形式有折线图、曲线图和柱状图,平面三角坐标系表示的是三个地理事物之间的百分比关系(如例6);结构图是某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比例关系的形象直观的地理图像展示,常用几何图的图形比例分割手段制作而成,如扇状结构图、饼状结构图、柱状结构图、矩形结构图等。

【例6】 (2011届江苏省南京市模拟)图7反映的是某河流域2003年部分基本数据。比较说明东南部和西北部两地区的社会经济特征的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坐标统计图和结构图往往有多项统计资料,在解题时要注意对统计资料中地理事物进行横向、纵向对比分析,确定地理事象的相同、相异、相反、相似方面,以总结地理事物的共性和差异性,明确其特点和发展状态。对地理统计数据进行正确的定量分析之后,还应运用相关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进行定性分析,得出正确结论。如本题中通过对该河流域东南部与西北部“人口所占比重、GDP所占比重、面积所占比重、城镇人口所占比重”四种统计数据的判读,可以确定正确答案为“东南部GDP所占比重大,说明东南部经济发达;城镇人口所占比重高,人口密度大,说明东南部城市化水平高;西北部反之”。

5. 决策评价型非选择题

决策评价型试题为对某一自然或人文地理事象的存在对周边地理环境或其它地理事象的影响的评价。在设问中一般有“评价”、“影响”、“分析利弊”等关键词,常见问题如分析区域发展条件的优劣,评价工农业和城市区位条件、评价大型工程(如水库建设、跨流域调水、能源跨区域调配等)带来的影响、作用和意义等。

决策评价型试题可以要求直接评价某个地理事物或者现象,包括评价地理事象的影响、区位条件、发展条件以及意义等。如例7。

【例7】 (2011届江苏省徐州市一检)江苏是我国东部经济较发达的省份之一,区域内既有密切的联系又存在着明显的南北差异。读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区际联系示意图(图8)完成下列问题。

(1) 简要评价苏北区域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图中箭头代表人口和产业转移方向,其中代表人口迁移方向的是___________,代表产业转移方向的是___________。简述产业转移对转入区发展的影响___________。

【解析】 在直接对地理事项进行评价时,应注意一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来辩证阐述,针对优势和不足进行全面论证,如苏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和不利条件;二要从多角度分析利弊,对区位问题或发展条件的评价可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而对某地区的影响则需要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如产业转移对转入区的影响。如试题要求分析某地理事项的地理意义,一般情况下可以将其与积极影响等同看待。

篇5:串讲:2011年命题趋势及答题技巧

近几年成人高考中,话题作文是个趋势,这种题目的优势是每个人都有话可说。

那么如何准备话题作文和其他作文考试呢?首先建议考生注重积累材料,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国际时局,关注人生,用心体味生活。考生要善于从社会生活中发现亮点,积累素材;要善于观察生活,处处做有心人,不能对任何事情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考生要用心感受生活。很多人都赏过花,而朱自清先生赏荷花就写出《荷塘月色》,描绘如诗如画的意境,感悟生活,抒发内心感受,成为写景抒情文章的典范。还要深入思考生活。史铁生在20多岁时由于残疾对前途丧失信心,后来,从欣欣向荣的大自然中顿悟,人生在四季中轮回,生命生生不息,应平静看待,于是从颓废中走出,重新振作起来。有篇作文是一个学生写的,他感慨自然界的花草树木,本色自然,直至衰落凋零,感慨人也要真诚,珍爱自己,珍爱他人,对人类行为做出思考。冯骥才写的《书桌》,也是这样一篇带有思考性的不朽名篇,让多少人读来感慨万千。有思想才能有意境,没有日常积累,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让现在的学生写革命回忆录,肯定写不出来,就是因为没有体验。

积累资料和素材的途径很多,考生还可以从传媒材料中获取信息。可以看电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甚至一些谈话类栏目都会使人增长知识,网络、报纸、杂志,例如《读者》等,都可以多看看,收集其中感人的表现真善美的素材。这些知识不仅为了考试,对个人发展和成长也都有启迪意义。像“感动中国”的那些优秀人物,对每个人奉献社会、积极奋进、体悟人生都有积极意义。

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也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古人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读是写的基础,善读才能善写,“写”在古文中同“泻”,就是倾吐和表情达意,读则是理解吸收,吸收越多,能倾吐的就越多。在阅读优秀作品包括书刊杂志上的好文章时,要学其行文方式,学其布局谋篇,学其思路、取材,学其语言。名言警句也是考生可以积累的内容,这些内容对人生也都有启示意义。

有了足够的积累,才会文思泉涌;有了丰富素材,才会妙笔生花。只有解决了内容和语言两方面问题,表情达意的能力、行文的能力才能真正提高,才能在考试中写出好作文。

1.2017年成人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趋势及答题技巧

2.2017成人高考语文各题型答题技巧

3.2017年成人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4.成人高考语文人物传记阅读答题技巧

5.成人高考答题技巧

6.成人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技巧

7.成人高考答题得分技巧

8.成人高考的答题技巧

9.成人高考各类题型答题技巧

上一篇:诗情画意唯美古风句子下一篇:后天努力成功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