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教育笔记

2024-04-09

家长教育笔记(共11篇)

篇1:家长教育笔记

《哈佛老妈的教育笔记》读书笔记

《哈佛老妈的教育笔记》,本书的作者森田友代,是一位日本着名的哈佛妈妈,三个孩子在她的教导下全部毕业于哈佛大学。

森田友代的三个孩子分别毕业于哈佛大学商学院和法学院,目前都是成功的企业高管和律师。日本的哈佛老妈究竟有何神奇之处,竟然能把三个孩子全部送进哈佛大学并且全部如此成功?

森田友代有着多年的一线从教经验,大学毕业后即担任高中教师,后辞职自己开办补习学校,学生们在这里可以享受到学习的快乐,成绩也大幅提高,因此使这家补习学校倍受好评,先后有1600名学生在这间学校就读,培养出无数名牌大学毕业生。为了学习先进的海外教育经验,她带着家人一起前往美国,曾在旧金山居住过。2009年全家返回日本。

本书从哈佛老妈自身的经验出发,详述她的“放任”式家教和“目标式”培养法是如何成功的。她为何认为家里必须有一个“不讲理”的父亲?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出国留学?如何激发孩子的潜力和动力?

日本人习惯相对评价,而美国人习惯绝对评价;日本教育以批评为主,注重记忆,而美国教育以表扬为主,注重创造力。全球化时代,留学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我们应当重视这样一个教育原则:让孩子适应令他感到害羞的事,并学会如何应对,从而树立自信。

人们往往因为做不到,所以感到不安。孩子的感受性很强,所以在这一点上更是如此。

因此,对于被大家看成“笨学生”、毫无自信的孩子,我们应悄悄地教给他其他孩子还不会做的事情(比如难背的算术公式或难做的应用题等),并在很多孩子面前提问,让他有机会表现一下。

其他孩子答不上来,这个“笨孩子”反而答得很好,他就会立刻受到夸奖。于是,那些平时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或喜欢欺负他的孩子,就会对他刮目相看。这不但使他树立了自信心,还能让他品尝到努力就有收获的喜悦。

对孩子来说,最能让他们提升自信心的事,就是自己能完成其他人做不到的事。孩子会很享受这个从“不能”到“能”的奋斗过程,并渐渐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培训学校,时间都是有限的,学习的好坏最终还要看学生个人的努力。我们的培训学校的作用,更多的是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拥有自信的机会,让他不断地提高自我。

孩子身上蕴含着巨大的潜力,为了最大限度地开发潜力,应让他们放眼这个广阔的世界。

在中国,很多父母与教育者,总是一味的要求孩子在特地的方框内完成一件一件的任务,更多的自以为为孩子着想,为孩子思考,准备,决定好一切的路途,为孩子铺好未来之路,很多孩子在父母照顾下,养成了缺乏了思考,缺乏了追求的目标与方向的能力。这本书作者重点倡导的 “目标式”培养法和“放任式”家庭教育法值得深思我们教育者及为人父母反思!放任式家教:给孩子松绑,让孩子自己思考什么是重要的事、自己决定想做什么、自己设定目标并勇于挑战。父母既是家长,又是老师,同时肩负着疼爱和教育的双重责任。教孩子从小树立职业观,帮孩子找到目标和方向,比所有的说教都有效。以这种方式教导犯错的孩子,他便不会迁怒或嫉妒他人。公平地对待孩子,他也会坦诚地对待你。

篇2:家长教育笔记

那天是游戏时间,在做游戏的时候不小心碰疼了。可可立刻和道歉,可不接受道歉,反而仇视的眼神盯着可可。由于老师当时在场,没有任何行动。后来游戏结束是小朋友的业余玩耍时间,乘老师不在的机会就跑去可可身边“报仇”,后来由于“强势”引发了打架事件。幸亏老师及时出现制止了他们。后来,我在奶奶来接时候和他奶奶说了这事,他奶奶也表示做的不对。第二天,我找时间和谈了下,“你知道错了吗”。可说:“林老师,我没错,是他先碰到我的,我奶奶还回家表扬了我那么厉害在外面不会吃亏,让她感到很欣慰。说以后一定要让我好好保护自己,有别人来犯到自己的时候,一定用力回击。打伤奶奶会陪,只要宝贝不伤就行。”

案例分析:

其实这人并不是真的强势,平日里只要有一点点委屈,一点点碰疼就会哭。摔到了也总是阿姨或是老师把他扶起来,还会哭上一段时间。

现在的家长特别是隔了两代的爷爷奶奶们,对孩子更是宠的很。想要什么就什么,摔倒了立刻去扶起来。还使劲的说不哭了,奶奶给你买好玩的玩具去。害怕自己的孙子在外面或是园里吃亏,一直教育孩子别人有欺负你的时候,不管什么打着好了。别让自己吃亏就行,打伤了奶奶会赔。这样一来反而惯的孩子看起来和强势,实际上是很脆弱。

案例措施:

1、作为老师应该在平时多教育孩子要大度、宽容,小朋友之间要友好和睦的相处。更要在平时的小细节中培养孩子坚强独立的个性。

2、有时间多和家长做深一度的沟通,孩子迟早要脱离父母,交往沟通的技巧需要他们自己慢慢领悟和实践,教给了具体的对抗方式不见得就能让孩子强起来,虚假强势不能造就真正坚强、自强的孩子。

篇3:家长教育笔记

一、人与环境和教育的关系的提出何以必要

《提纲》第三条主要是针对爱尔维修等人的“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提出的,他们的观点虽然在当时有一定进步意义,但存在着许多缺陷。

以爱尔维修为代表的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所提出了“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他们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人是由环境和教育决定的,不同的环境和教育造就不同的人。如爱尔维修提出:“人受了什么样的教育,就成为什么样的人,教育使人们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了”。他们的观点向“遗传决定论”提出挑战,提出人受环境、教育决定而非身份、血缘等先赋因素决定,这将当时的人们从愚民政策的教育中解放出来,是对封建思想的否定,具有历史进步意义,同时爱尔维修等人的观点也体现了唯物主义原则,但是,另一方面,“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他们的观点自然地“把社会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受教育者,而另一部分教育者“凌驾于社会之上”,他们认为受教育者只能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是受动、被动的存在物,过分夸大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没有看到人对环境、教育的反作用,是机械的、片面的。他们认为教育者是少数的“天才”,能够建立良好的法律制度和教育,这显然陷入了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

马克思批判爱尔维修等人的观点,是因为他们不懂得人与环境、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不懂得“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由此看出马克思提出该问题的必要和缘由。

二、环境和人的一致何以可能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这是马克思关于人与教育和环境关系问题的结论。这句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环境创造人。人与世界的关系有实践关系和认识关系等等。从实践关系来看,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最重要的实践,对人类的产生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与人类的生产活动息息相关,既为人类提供物质来源和便利,同时也制约着生产力发展水平;从认识关系来看,人们通过实践探寻客观物质世界的规律,从而认识规律、把握规律、利用规律,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实现人类自身的发展。

2、人创造环境。世界因人的活动分为两极,一端是自在世界,是人类活动的潜在客体,另一端是人类世界,包括人类社会和人化自然,客观世界在人出现以后才有了意义。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应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不是被动地由环境、教育决定,而是可以反作用于环境和教育。人类的活动不断地改造着外部环境,随着人们实践能力的提高,活动内容不断变化,人影响环境的范围将不断扩大。从人的本质看,《提纲》第六条写到:“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在生产物质资料的实践活动中建立了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可以说,人创造了社会。

3、人与环境在实践的基础上相互作用,相互改变。马克思在《提纲》中使用的是“一致”一词,是对人与环境、教育关系的深刻解读。人对环境的作用、环境对人的作用不是相互割裂、彼此孤立的,而是在相互作用中,环境和人都得到改变,环境由于人的实践活动而体现出人的目的和意志,这是环境的改变,人为了获得成功而遵循规律从事实践活动,这是人的活动的改变。所以只有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才能获得更好地发展。此外,教育可以产生于人的实践活动,而人接受了教育以提高素质,从而可以更好地改造环境。

以此建立这样的逻辑主线:改造环境和改变人是在实践基础上相统一的过程,改变环境的同时也在改变自己。环境和人的一致在此条件下成为可能。

三、关于《提纲》第三条的启示

距《提纲》写成,迄今已将近170年,这份经典之所以源远流长,在于人们依然能从中挖掘出有利于现代社会发展的思想宝石。

1、处理好环境与人的关系

一方面,马克思指出环境制约着人的发展,改变人的活动。所以,宏观上要重视环境建设,使环境朝着有利于人的发展的方向发展;微观上,学校应树立环境优化意识,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构建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个人应当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并贯彻到实践活动中。另一方面,人对环境有反作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应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面对阻碍,不应消极对待,而应树立信心,以高度的热情和理性的态度寻找原由,制定实施解决办法。

2、教育

首先,教育改变人。教育使受教育者“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展自己,知识是无形的财富,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有利于实现理想;同时,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这样的发展是在实践中实现的,教育方法随着人的发展而发展,教育知识也是不断更新的,所以应不断探索教育的发展点。

其次,处理好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张蔚萍指出:“在教育教学中教育者的言行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及行为具有导向作用”,即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是主导者,对被教育者和教育事业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教育者首先应接受良好的教育,提高自身素质,进而影响受教育者,教育者应具备的素质包括:一是知识能力。教育者应具备教育知识、专业知识和其他基本知识,因为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复杂性和创造性的职业,要给被教育者一滴水,必须先拥有一碗水。二是思想素质。教育者需甘于奉献,关心爱护学生,平等对待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当然,受教育者除了认真学习教育者教授的知识外,还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独立思考,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受教育者也可以对教育者产生影响。

3、重视实践的作用

理论学习固然重要,但是没有实践,理论只是纸上谈兵。我们应在实践中改变环境,改变自身,实现共同进步。特别是即将面对就业问题的大学生,更应当重视实践。在学习专业知识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提升专业知识水平,用专业知识指导实践,这既可以增加学习兴趣,又可以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充足准备。学校应当重视教育与实践的结合,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条件和平台,如勤工俭学、就业指导等等。

参考文献

[1]北大哲学系.十八世纪法国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541.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54-56.

[3]李秀林,王于,李淮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篇4:家长会笔记

家长的观念直接决定了孩子的起点教育。主讲人讲了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只老鼠侥幸逃脱了猫的追捕,其他老鼠佩服不已。过了好久,外面没有动静了,其他老鼠准备出洞。那只幸运的老鼠说:“不能出去,猫肯定还在外面等。”又过了好大一会儿,外面传来了狗叫声。那只老鼠很自信地说:“现在出去没问题了,因为猫不喜欢和狗在一起。”说完,大摇大摆地领着一群老鼠出洞了。哪知刚一出洞口便被猫捉个正着,老鼠不解地问:“明明听到了狗叫声,怎么没有狗呢?”猫眯起眼睛说:“还是老一套怎么对付你们,得换换新花样!就是我学的狗叫。”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与时俱进地改变观念非常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家长的观念就是孩子的起跑线。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习惯。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自尊自大、苛求他人、主次不分、不爱动脑筋是不少孩子的通病。而大多数家长,也比较溺爱、放纵孩子。培养孩子养成分析矛盾、分清主次的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主讲人接着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两个大学生相约到原始森林里探險。其中一人特意穿了双跑鞋,另一个不解其意。穿跑鞋的解释说:“假如遇到了老虎,跑得快啊!”另一个人说:“真是那样,也起不了啥作用。人又跑不过老虎。”穿跑鞋的一笑:“我是跑不过老虎,但只要跑过你就行了。”果然在随后的森林之行中,他们遇到了老虎。穿跑鞋的撒腿就跑,另一个人却机智地向树上爬去。老虎在树下吼了几声后,掉头去追赶穿跑鞋的那个人了,不一会儿就追上那个人,把他吃掉了。同样的遭遇,同样的危机,因为应对方式不同,命运和结局完全不同,其根本原因在于是否能看清问题的本质。在那种环境下,人与老虎的区别在于人会爬树,而老虎不会。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往往不在于能力,而在于思维习惯。

家长还要注意,要因地制宜地说教,擅用现代经营理念来激发孩子的创造能力。在美国,小小年纪成为百万、千万富翁的屡见不鲜。而在中国,孩子的创造能力几乎不被家长重视,但是,我们谁也不愿看到我们的孩子,将来只是个高文凭、低能力的无用“人才”。

教育孩子要注意方式、方法。方式、方法的不同,其结果也会完全不同。

在中国,孩子过生日是非常大的事情,几乎所有家长都会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父母一切听孩子的。但在韩国,情况却恰恰相反。孩子在过生日的时候,会把平时省下来的零花钱买成礼物,双膝下跪,双手举过头顶,饱含热泪,深情地对母亲说:让您受苦了。其实,孩子的出生日就是母亲的受难日。而我们却让孩子从小就养成了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的不良观念。在韩国,儿子和父母同住是极为平常的。而在中国,子女一有条件便买房出去住,即使和父母离得不远,也总会找这样那样的借口很少去看望父母。这就是教育方式的不同导致的结果。

家长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孩子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会换很多班主任,但家长这个“班主任”始终不会换,也换不掉。这个“班主任”,不仅要关心孩子的成才,还要担负起培养孩子成人的重任;不仅要为孩子接受现代文化创造条件,还要负起对其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责任。

我认为,教育孩子孝敬父母是父母的首要责任,孩子不孝敬父母是父母的最大失职。当然,家长也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

在美国就有专门培训家长的学校,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成长阶段提前接受专业的培训,比如学习最新的知识、沟通和公关艺术等。他们有个形象的比喻,父母是电视台,孩子是观众。要想提高观众的收视率,必须提高电视台的节目质量。而我们的家长是,对孩子期望值很高、很严,对自己却放松、随便,无形中便把身上的不良习气潜移默化地传染给了孩子。等在孩子身上“发作”了,又会拿孩子“开刀”。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失败。

篇5:家长教育笔记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反思意为自我反省。怎样写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优秀反思笔记3篇(幼儿中班教育反思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优秀反思笔记3篇(幼儿中班教育反思笔记)1

一、环节设计,层层递进;

幼儿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弱,所以,我通过用梯形与各种图形作比较,从而巩固、理解梯形的特征。为了让幼儿能认识梯形的特殊特征,我又让幼儿动手操作“折”来体验其特殊性,让幼儿记忆深刻。最后,通过集体寻找梯形,独立寻找梯形来巩固,加深幼儿对梯形的印象。

二、缺少情境性;

中班幼儿的特点,还是需要趣味化、情境化的课堂。本次缺少情境性,也就缺少了趣味性,幼儿也因此失去了学习兴趣。在活动中可设计一些如:图形王国等有趣味的情境来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教师衔接语还应连贯些

教师在每个环节语的衔接语显得有些僵硬,过渡的不自然。教师应在这方面多考虑,使得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衔接语能自然又带有神秘性。

活动中存在很多不足,如重难点没有很好的把握好。这一方面应多花时间思考,在今后的活动中减少发生这种问题的现象。

中班优秀反思笔记3篇(幼儿中班教育反思笔记)2

班里的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个体差异导致了他们有着不同的发展,有的能说能唱又能跳,有的只有顽皮的劲不喜欢学习,而有的从不做声,在这个小家庭里,我们老师就是家长,就是妈妈,该如何引导如何教育呢?尤其是一些比较内向,不做声的孩子,更应该是我们关注的对象,并不是他们不会,而是不善表现而已。

做早操时,由于要全面观察孩子们,老师所用的小哑铃一直是由站在排头的小米负责帮忙带过来的,小米呢比较聪明伶俐,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任务,我们也喜欢安排给她,因为她可以完成的又快又好,是老师的好帮手。有一次,小米因为感冒请假没来幼儿园,在做早操的时候,又到的哑铃操的时间了,我依旧站在原地等待孩子们那好哑铃就位做操,不一会儿,段春夷小朋居然给我送来了小哑铃,这时我万万没想到的,因为她平时一直是默默无闻,不管是上课时还是在游戏时,很少听到她的声音,今天居然是她先发现小米没来,而且给我送来了小哑铃,这让我又惊讶又欢喜,然而,这又让我深思,对于像她一类的孩子,乖巧、听话、不顽皮,平时很少会注意到他们,可以说有一些忽视。其实她们也很想表现自己,可能由于胆小,不自信,丢失了许多表现自己的`机会,那么我们教师又应该如何对待呢?我想,还是应该多提供孩子们锻炼的机会,在不断的尝试中,能找到真我,做个自信开朗的小宝宝。

中班优秀反思笔记3篇(幼儿中班教育反思笔记)3

在这次活动中,我所设计是的中班语言活动“小土坑”,活动的目标为三点:

1、学习看书,能理解图意,根据图意进行简单讲述。

2、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水面会成像的有趣现象并尝试进行故事表演。

3、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在设计方案的时候,我根据我班的学习特点提出了在活动中需要探究的问题,即:如何结合故事教学提高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

在活动后,我根据活动中情况围绕所提出的问题作以下反思:

1、幼儿阅读时间的把握及形式的调整。在活动开始的第一个环节中,我预设的内容是让幼儿阅读故事、讲述故事。在实施的过程中,我所留给幼儿的时间却较少,使得许多幼儿没有了讲述的机会。分析情况可以看出,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学习水平是有差距的,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考虑到幼儿存在的差距,并进行相应策略的调整,即:可以通过形式上的调整来保证每位幼儿有讲述的机会,让先看懂图意的幼儿自己讲,后看懂图意的幼儿在集体中讲或者相同速度的幼儿互相讲,有了这样一种互相协调的过程,就能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了。

2、目标设定与方案设计中的一致关系。

在活动中,我所提出的问题是“如何结合故事教学提高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并且在设计活动方案时根据问题制定了目标,但是从活动开展的情况来看,所设计的环节多数还是比较传统的,所要体现的”阅读“要求并没有明显地表现出来,”阅读“的分量与”表演“的分量没有什么轻重,因此根据这类情况,我试想在设计环节中,需要与目标的制定达成一致,如可以尝试这样来调整环节:幼儿在初次阅读后,就可以安排幼儿表演的内容,幼儿在通过表演后就能积累较多的语言经验,然后教师在安排幼儿的阅读活动,并重点放在指导幼儿的阅读顺序上,通过这样的一种调整,就可能会更贴切于目标,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篇6:教育笔记-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

清明节的话题连续了几天,和孩子们谈到了有关清明节的日期、清明节的习俗等等,关于清明节放假,我们给孩子们也做了多次的安全教育。说起放假三天,大多数孩子表现出了兴奋的情绪,可是也有个别孩子居然觉得不开心,涛涛小朋友就是不高兴,“老师,干嘛要放三天呀?”我觉得有点奇怪,“怎么了放假不开心呀?”“这样我会想老师的呀。”“我也会想你们的。”看着他一脸的不高兴,谁敢怀疑他的真实性呢,说实话,我的心里好一阵温暖,真的为之感动。接着涛涛的话题,我就和孩子们聊开了,把问题抛向了孩子们,“孩子们,你们说想老师了怎么办呢?”让孩子们来解决这个问题。玲玲小朋友马上想到了“给老师打电话”的办法,其他孩子也同意这个办法,可是记不住老师的电话号码怎么办呢?又是一个问题,亮亮说:“老师把电话号码给我们。”“好呀。”于是我就给予了孩子们每人一张纸,我一个数字一个数字地说出来,孩子们记录下来,可是孩子们的差异性很大,只有几个机灵的孩子记得住,好多孩子还是记不住。所以我就把我的号码一边放慢速度念出来一边写在了黑板上,给予孩子们充分的记录时间后,我一组一组地检查了孩子们的记录,发现能全部记对的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有三分之二的孩子要么漏掉数字了要么数字前后颠倒了。

发现了记录的问题,我又和孩子们谈起了电话号码的秘密,我把孩子们记录的相同的数字不同的顺序号码呈现给大家,引发孩子们集体讨论,数字相同的号码一样吗?有的孩子认为一样,有的孩子认为不一样。讨论过后,我给出了结论:数字相同排列顺序不同,就是两个不同的电话号码,所以0~9的数字可以排列出许许多多的`号码组合。最后,我又留给了充分的时间让孩子们进行相互检查,逐一纠正号码。

篇7:教育笔记:蚂蚁引出的隐性教育

不知从何时开始,花盆中的蚂蚁越来越多,成了我们大一班的来访者。不仅如此,它们还明目张胆地爬出来,一起搬运它们的粮食。小朋友们常围在一起欣赏着这群勤劳的蚂蚁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他们入迷的神情吸引了我,忍不住也凑了过去。

只听见一个孩子在问:“蚂蚁怎么会排队呢?”马上有人回答:“它们大王叫它们排队的。”又有人问:“哪只是大王呀?”“我怎么听不见它们说话的声音呢?”……他们对蚂蚁充满了好奇与疑惑,看来我要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给予适当的帮助。于是,我开始解答他们的疑问:“蚂蚁为了同伴不迷路,就沿路排放出一些粘液。别的蚂蚁就会顺着粘液的气味走,这样就排起了队伍。”见我也参与了讨论,孩子们的兴趣更浓厚了,问题也随之产生。“那蚂蚁是怎么说话的呢?”我反问孩子,“你们仔细看看!”“快看,蚂蚁会碰头!”孩子们兴奋地叫了起来。我又问:“为什么会碰头呢?”他们哑然了。我便告诉他们:“蚂蚁碰头就是在说话,它们头上有一对触角,是通过触角来进行交谈的。”孩子们被我的讲解吸引住了,更加仔细地观察起蚂蚁来。这时,蚂蚁们搬了一大块饼干,我忙不失时机地问:“哎呀,这么小,怎么能搬动这么大的饼干呢?”他们歪着脑袋想了想马上说:“因为它们人多!”“对了,它们团结一起力量就大,就能搬动很多东西。所以我们小朋友也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在短短的休息时间里,从孩子们的兴趣出发,让孩子们真正获得他们自我生成问题后的知识,教师要时刻关注孩子,并赋予他们隐性教育。

篇8:家长教育笔记

一、课堂笔记的本质及意义

做笔记是学生在听课和阅读时普遍使用的学习策略。课堂笔记从本质上讲应是一个对课堂教学信息进行主动接收、理解、记忆、归纳提高和再输出的过程, 即是一个经耳朵听、眼睛看、大脑理解、记忆、加工后由手再输出的过程。换言之, 学生课堂笔记是一个有效控制自己认知和对材料信息加工的过程。

学生课堂笔记对提高学习效率和自学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课堂笔记, 可克服心记的局限性, 是永久记录;通过课堂笔记, 使注意力集中, 可紧跟教师思路, 把握所学章节的层次关系, 分清重点、难点;可使所学知识结构化、系统化, 有助于发现和建立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建构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也可及时地将个人对该问题的理解和创见记录下来;通过课下对笔记的整理, 也会提高总结、概括能力;课堂笔记中对某些问题的质疑、发散思考, 将激发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 也将推动课外阅读习惯的建立和自学能力的提高。

一、课堂笔记在聋生学习中的教育功能

1.课堂笔记的指导和开展有助于提升聋生的课堂参与能力。

聋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较淡薄, 参与能力也较差, 常因视觉疲劳而走神, 课堂记笔记可以帮助聋生有效抵制外界干扰和消除走神。对教师讲授的内容, 心无二用、专心致志地记笔记, 就会高度注意“听”取教师讲述的每句话语和在板书上的每段文字、每个画面, 实现“听”课的最佳状态和最优效果。

2.课堂笔记的指导和开展有助于培养聋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聋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差, 通过记录教师讲课的体系层次 (篇、章、节、段、纳、目等逻辑层次的题号和标题) 以及课堂的重点内容和总结, 使聋生理解课程各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 有助于发现和建立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建构对知识的理解。在“记笔记”这个指向明确的思维操作过程中, 促使聋生对输入的信息快速进行加工整合。长此以往, 就会在潜移默化中训练聋生的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逻辑思维的方法, 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技能。

3.课堂笔记的指导和开展有助于激活聋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学习贵在生疑, 疑能引起学生的定向探究反射, 能促进思维积极活动。聋生若在记笔记的过程中出现疑问, 我要求聋生在相应地方“留白”或作出记号, 课后及时查询请教加以解决。

有研究表明, 一个人一生所需的知识85%以上靠自学获取, 而“阅读”是自学的重要环节。针对教材中的课外拓展部分, 我常留题目给学生, 建议学生自学之后作答在课堂笔记本上, 或者对照内容进行评述, 写出感想, 我在抽查时予以批改。我相信, 只要我们教师耐心地帮助和引导, 聋生那沉睡的自主学习意识将会被唤醒, 渐渐地投入到有意识的自主学习中去。

4.课堂笔记的指导和开展有助于提高聋生的记忆力和笔谈能力。

多数聋生的识字量是比较有限的, 而且在日常交往中, 较多的聋生在书面表达中语法混乱, 词不达意, 让人费解。也因为如此, 较多的聋生怯于和健听人书面交流, 为自己融入社会设置了屏障。俗话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在教学中, 如果能对聋生课堂笔记加以指导并持续坚持, 不仅有助于他们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还有助于聋生识字认字, 掌握更多的词汇, 在不断的记录中提高自身的语法运用能力和书写速度, 而这些“成果”将会让他们受益终生。

三、开展“课堂笔记”指导的策略

要使课堂笔记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 教学中渗透“课堂笔记”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1.引导聋生树立正确的笔记观, 建立科学的笔记方法。

笔记观即学生对课堂记笔记目的、意义的看法。有的聋生认为“记笔记是为了复习考试用”, 这种功利性的想法使笔记中找寻不到主人的主动思维的火花。为此, 要引导聋生:课堂笔记的目的不是单纯为应付考试, 主要是为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服务。

在德育课上, 我要求每位学生都做课堂笔记。对于笔记本我有专门的要求:独立一本, 专作德育课的笔记。对页面记录规范也有一个大致的要求, 那就是本子上多留空间, 用作补充课堂上来不及记下来的内容之用;右栏留出一定的空间, 记录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见解、体会、评论或增添教科书、参考疑难问题的答案。我还明确笔记的要求:记笔记应该迅速、准确, 不要求书写端正、工整, 但要求自己能看清楚并能获得最大的效果和收获。

2.帮助聋生减少记笔记的份量, 减轻记笔记的难度。

聋生由于缺乏“听”这一有效接受信息的渠道, 使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看”的部分大增加, 视觉极易疲劳。所以, 教师的板书设计一定要精简, 重点突出, 能让聋生一目了然。否则, 学生会难以适从;在板书切换时, 要充分注意聋生的笔记状态, 不可切换太快;讲解与笔记不可同步, 因为聋生埋头记时根本无暇看教师。同时, 要指导聋生记提纲式笔记, 可以用自己规定的简写或符号进行缩记和速记。以提高记录速度。要指导聋生将笔记本记录与书本划线进行合理分工, 把书本上归纳得较清楚、有条理的内容用线条划出来, 在笔记本的标题旁注明页码和行数, 待课后再整理笔记本, 从而减少笔记的份量。“听”得懂的内容用自己理解的意思“意”记, 不懂的内容按教师讲述的原话“直”记, 以便课后揣摩消化, 从而减轻记笔记的难度。

3.在指导和督查中帮助聋生学会“用”笔记。

为了调动聋生记课堂笔记的积极性, 我采取了一些激励措施。把平时成绩中的10%用作笔记抽查, 抽查的内容主要是课堂记的部分、笔记规范和课外拓展的作业完成情况。也有很好学的聋生, 在笔记的课后整理中, 课上产生的疑点、兴趣点、创见点, 通过提问、自己泡图书馆等方式解决了。对这样有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的学生要大张旗鼓地表场。这些激励措施有效地激发了聋生记笔记的主动性, 甚至常有学生捧着笔记来提问。

4.“课堂笔记”指导中也要因人施教。

聋生中, 有的是有残余听力, 有的是全部失去听力, 也有的是多重残疾的 (肢残又听障) , 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 在开展“课堂笔记”指导时也要因人而异。例如, 对有残余听力的学生在记笔记的同时予以这个知识点的扩展解释;对肢残听障的学生, 可放宽笔记要求, 只要在书本上划出来, 用自己规定的简写或符号进行缩记即可;对那些速度快、反应快的聋生可用“以忙制动”、“以动制动”的方法, 根据他们反应快, 愿意表达自己看法的特点, 多提问, 多让他们发表意见。根据聋生差异因人施教, 在记笔记的时间里即有统一要求, 又能发展聋生的个性, 使“记笔记”的过程也呈现出精彩。

篇9:英国中小学教育考察笔记

中小学老师具有很强的敬业精神

他们工作规范严谨,很有计划性,有条不紊,态度认真,开朗自信,讲求实效。他们工作很辛苦。中学老师一般每周20~25节,几乎每节都有课,很忙碌,我们很难找到一个他们比较空闲的时段来谈话,他们经常是一边干活,一边和我们交谈。小学老师实行包班制,更辛苦。但他们普遍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感到happy,感到enjoy。我们在Coundon Court school见到一个年轻的男老师Dave·seedhouse,他负责一个叫做Inclusion Project(全纳教育)的项目,就是全方位辅导学习特困生以及心理、行为等有严重偏差的学生,一个人负责16个人(14女2男),要辅导他们英、数、科学、心理等科目,每天每节都有课,他自己也觉得累、难,然而就是喜欢这个工作,因而乐此不疲。

高效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

管理信息化,法律化,制度化,人性化,目标化,具体化。广泛利用信息化管理,很好地利用网络资源(如网络学习、家校联合)和社区资源,学校的各种资源利用率高(如华威大学高效地利用教室和运动中心,图书馆阅览室电脑房24小时开放),不铺张浪费,物尽其用。英国的教育法律法规很完善,强调对教师、学生人权的保护(如师生受到不公平对待,老师负担过重、压力过大,影响身心健康,可以上告法院提请赔偿和提前退休)。管理制度非常具体,细化到每一张纸张的使用管理,每个人的职责明晰,我们见不到一个闲人,大家各司其责,忙而不乱。管理的目标设定根据实际情况来定位,教育管理机构根据每个学校不同情况给予适当定位,不搞一刀切,不任意拔高(如教育管理机构会根据母语为非英语的学生比例、贫困学生比例及需要特殊教育的学生比例的多少制定出不同的评价标准)。学校对教师、教师对学生的目标定位也比较恰当,使学校、师生普遍有压力,但压力不大。学校实行严格制度下的人性化管理,对教得不够好的老师以帮教为主,很少有惩罚措施或解雇;对教得好的老师予以奖励提拔(奖励分为物质奖励、精神奖励、提供培训提高的机会、提升职位和职责等)。对学生的管理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每个学校都有一套完备的奖罚制度,在严格规章下让学生有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学校的各种资料收集齐全,各部门、各科室、各位教职工平时都按学校要求做好对教育教学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有效利用,在我们去的几所学校都能要到我们所需的资料。学校管理层一般都比较精干,没有中间层,职责明确,精力集中于教育教学上。副校长每周要上7~13节课,另外还有听课任务,很忙。但学校的会议非常少,开会时间短而有效,很好地利用职员休息室(staff room)开碰头会,每天早上和休息时间大家都来这里喝咖啡(有事说事,没事喝咖啡);部门会议由主管领导负责,其他领导及与之无直接关联的人员一般不必参加。教师集中精力于教学,其他事务由教辅人员和管理层负责,每个学校都有一支强有力的教辅队伍。学校十分重视教育教学计划的制订,目标任务十分具体明确,每一个计划都制订得慎密详实,科学可行,计划一旦制订就不折不扣执行,很少有改变的时候。

教育教学理念

自始至终体现平等自由的价值观。所有孩子都是平等的、自由的,不分种族、贫富、健康与否,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尊重学生差异性发展规律,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满足他们个性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为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服务。

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

Coundon Court School KS3 周课程安排表:

15门课程里,英语、数学和科学是核心学科,历史、地理、技术与设计、现代语言、体育、音乐、艺术是基础学科。其中技艺型课程有6门,占40%。课程设置合理实用,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人文素养)和实际能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音乐课主要包括听觉欣赏、作曲和表演。

艺术课主要包括视觉艺术。

体育:主要有橄榄球、篮球、无挡板篮球、英式足球、曲棍球、板球、棒球、网球、游泳及田径、体操等项目;另外还有很多的课外活动爱好小组。

技术与设计课:木头、金属、塑料、布料、厨房设施、电子仪器、各种机器设备等材料和设施装备了8个大教室,俨然一个个车间。学校聘请工程师来授课(工程师经过一年的培训,取得教师资格证方能上岗),传授给学生生活技能和实际操作技能,非常实用。我们在BlueCoat学校听了一节技术课,面包师傅教授学生如何做面包,从如何选购面粉到制作面包的每道工序,最后到将制成品如何包装保存一一讲授,边讲边操作,直至学生完全掌握。作业就是回家制作面包,家长打分签字。

有的学校还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分年级和阶段开设了经济、商业研究、媒体研究、旅游与休闲等科目作为选修课。

每个学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外活动,有许多的Club,即各种兴趣爱好小组。BlueCoat就有50多个Club。每个兴趣小组有计划,有目标,有资金,有场地,有时间保证,有专人负责,有检查评估,绝不是做样子。英国政府规定,学校必须分年级和阶段安排一些活动,包括学生个人的活动、班组的活动以及全校的活动(包括校内校外乃至国际国内的活动)。

日课程时间安排表:

学校办公室开门时间:8:30(am) 关门时间:16:30(pm)

学生上学晚,放学早,上课的内容少,难度低,课时量少,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多。在课堂上老师不强调学生去掌握多少量和多么难的基础知识,强调的是知识广度的学习,学习方法的掌握,能力的培养以及个性的张扬,重视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以及最终是否感到Happy和Enjoyment。我听了7年级的一节数学课,还在教学生一位数和两位数的加减法。7年级的一节科学课讲的是生物的内容——花的结构,老师拿来一束花,学生围住老师听和观察,然后回到座位画示意图,将花的几个组成部分画出,最后是课堂巩固练习。课堂的容量只及我们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课时至少少2倍,难度也是成倍降低,但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较好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正确回答问题,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基本见不到上课睡觉、思想开小差的现象。我们同部分学生进行了座谈,他们一致认为在学校学习是快乐的。有两位准备明年参加A-Level考试,他们也觉得学习压力不大,比较轻松。

学生学习的评价标准

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核心

英国学校每一科目、每一阶段、每一学年都有不同的目标要求,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着重点都在于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例如:设计和技术科目要求达到的目标按程度低到高分为八级。第一级(Level1)最简单:学生能认识熟悉的产品的特性并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在教师的帮助下能将他们的一些想法应用于实践。他们能用图片和文字来描述他们想要做的事情。他们能解释他们正在做的事情和他们所使用的工具。在必要的帮助下使用工具和材料。能以简单的方式谈论他们自己的和别人的作品并描述一种产品是如何工作的。

第五级(Level 5),这是Key Stage 3,即初中毕业时最起码要达到的目标。学生能汲取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他们通过汲取信息,作出决定和制作模型来清楚地阐明他们的思想。能利用他们对所熟悉的产品的理解交流看法。他们工作有详细的计划,并能根据工作进度作出适当的修改。他们能利用一系列工具、材料、设备、元件进行工作,工作的过程比较精确。他们检验自己的产品,能表明他们明白根据客观情形来进行设计,而且也注意到了资源的限制。他们能对自己的产品和他们所利用的信息源作出评估。

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

英国实行小班制教学,分层教学搞得好,特殊教育卓有成效。每班一般只有20~25人,最多不超过35人。初中从8年级开始整个年级打乱进行分层。读写困难或心理行为有偏差的学生由专门的教师或教师助理(Senco)负责教育和管理(一个老师只负责少数几个学生)。真正作到了因材施教。

篇10:教育笔记

园内公开课反思

说实话,上好一节公开课确实很难,因为我比较喜欢数学,所以这一次我依然选择了蒙氏数学《数与量的对应》,上课成功与否,选课题是关键,当然公开课课题的选择有别于平时上课。

我选择了蒙氏数学《数与量的对应》作为公开课的课题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这个活动操作学具简单,孩子们容易掌握学习方法;想通过这个活动,运用游戏化和学具操作,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促进孩子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专注、细心的习惯。

带着园内评课奖励的诱惑我精心安排每一个环节,做到每个环节细节化、过程连贯、紧凑、目标突出。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首先需要做的熟悉教案、熟悉每一个环节;然后分析教案,合理的添加自己的想法和构思;最近示范教学,我的示范对象是镜子,对着镜子我反复进行说课,并把每一次说课的内容和不同提问记录下来,再做详细的分析。

在整个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自然学得轻松。让幼儿感到心里没有压力,如教师的微笑、激励性的语言等。其次,在活动中我还考虑到了教师预设和幼儿生成之间的关系。在这个活动中,平衡点把握得还不错,而且在活动中还体现了幼儿的相互影响,也就是集体建构。

课后反思我的这堂课,我发现机会是留给做好准备的人。没错,请允许我骄傲一下吧!虽然没有拿到奖项,但是最终克服的心理障碍取得进步和领导的认可,个人的提升才是最重要的。我的不足之处,最大的毛病就是心理问题。我是一个不善于在公众场合表现的人,通常会有怯场、红腮红耳、脑袋空白的现象。如果要找出治这种病的方法,那就是培养自信,做足准备,多参加公众培训,提高自己综合素质。

篇11:安全教育心得笔记

榆厢初中 曹萍萍

接到中心校的信息后,要求每位教师写安全教育心得,我心里就开始特别关注起这件事。这个事早就应该做了,应该围绕这个问题专门开一个研讨会什么的,不要上面领导督促检查了再干。但话说过来,安全这一话题什么说都是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说实话安全这一块,我看的特别重,特别在上体育课上,我强调的特别死,对学生要求的十分严格,甚至是苛刻,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必须按照我的要求去做,一切行动听指挥,否则就会遭到严厉批评,甚至是处罚,目的就一个怕学生在课堂出现什么闪失。我们学校原来出现过体育课堂发生的安全事故。那件事是我一手处理的,虽然处理结果还算可以,但后来想想真有点后怕。那次事故的出现就是上课老师要求不严格,再加上操场边上有安全隐患,才发生了那件安全事故。事发偶然,但也有必然。当前的形式是学校师生的安全是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自上而下,对安全看的是重中之重,千好百好,出现安全事故,一切推到。人命大于天。没有安全的环境,一切免谈。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家长的希望,是每个家庭发展的动力。一个孩子会关系多个很多家庭和很多人,一个孩子出事,会牵连着一群人,一旦一个孩子出了问题就是一个群体出了问题。尚屯三中事件就是一个很现实的例子。从很多师中就可以看出,现在家长思想观念就是不管孩子学习怎么样,千万别出什么事。所以加强中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面临突发安全事件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是我们学校的重点工作。现就我们学校进行了安全教育工作说说一点心得体会。

一个别老师思想不够重视,存在着侥幸心理,认为这事就是只是领导的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认为学生的学习是最最的关键,说的再好,学生考不出成绩,最后啥也百搭。一旦出了事,就会怨天忧人,埋怨领导,要求不严,埋怨学生不听话。精力不够,照顾不过来,还要上课批改作业等等。

二学校老师和领导安全知识贫乏,安全意识不够,不知道应该怎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领导在会上布置工作,老师就会照本宣科。强压给学生不能这样做,不能那样做,结果领导讲的越多,老师越是不在乎,老师越是讲安全,学生却反其道而行之。老师抱怨学生不懂事,不听话,能怎么样。我们学校教学楼上的声控开关屡次遭学生恶意损坏就是一个例子,老师没少费口舌,领导也没少强调就是治不住,刚刚修好的,没过两周又全部毁掉,多处露着明线头,甚至有学生,好奇的用手搭接火线与零线头,真是不敢想象后果会怎样。

三安全工作不巨细,安全隐患小而多。其实,《安全应急手册》上面的内容,有很多对于我们学校所处的环境,按照常规是不会发生,比如地震,水灾,雷电,台风等大的自然灾害。但是,我认为,越是细小的安全隐患,往往会出现大地安全事故,主要是这些小的隐患最容易被忽视,大家都不去注意它,认为不碍事。例如,课间学生有随意骑自行车的,各个教室的电源线路破损,小卖铺的食品,学生的群殴,学生翻墙越窗,学生之间的小恶作剧,学生的迟到旷课现象,室

外课的纪律,大门的管理不严,闲杂人员出入,学生上放学的交通安全,特别是刚放学的大门口的交通秩序,下午放学后女生回家路上的安全问题,传染疾病的防控等等,这些很多看起来没什么大问题,我们学校也没因此发生什么安全事故,所以我们做的往往是心不在焉,一带而过,仔细分析这些,都是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我们虽不能时时杞人忧天,但要处处小心谨慎。

上一篇:读孔子教我做人下一篇:浅谈企业危机公关及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