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后家长反思

2024-04-15

家长会后家长反思(共14篇)

篇1:家长会后家长反思

家长反思

通过这次考试后作为家长的我们一定要多关心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很差,老想着上网或者玩手机等,所以做作业不太认真,或边看电视边写作业,这些都是不良的习惯。所以,无论怎么忙,我们也要抽空了解一下他的学习情况,督促他及时、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在家时会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他的内心世界,知道他在学校的生活状况,也知道他在想些什么,或有什么困惑。多看到孩子的闪光点。平时教育孩子应以鼓励、表扬为主,那样他就会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有了自信,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同时还要加强与家校老师联系,更多的了解孩子的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心理变化,共同解决问题。希望学校和老师严厉管教,使孩子能够成才。

最后,衷心感谢老师,谢谢您您辛苦了!

篇2:家长会后家长反思

听着老师们跟家长代表的讲话,可谓是激情洋溢,觉得每一句话都是那么贴切,那么实用,也在默默地下着决心:一定要做一个好家长,把孩子培养成优秀的人才。

通过这次家长会,让我认识到了孩子的成长跟家庭也是分不开的,以后多跟学校.老师勤交流。听到家长代表的讲话,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特别是对待孩子的学习态度,正确引导孩子的学习跟休息的关系,正确引导孩子攻克薄弱学科。激发孩子的上进心跟斗志.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理解老师跟家长的用心良苦.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一路陪伴孩子成长的人。除了物质,我们还是他们精神上的支持者,因此做“智”者,而不能做“懒”者。为了下一代,我和张伟刚的爸爸会努力辅导教育好张伟刚,担当好“家长”这个角色。

篇3:家长会后家长反思

专家分析:像这位家长的求助, 我们每年都遇到很多类似的情况。作为我国的第一代独生子女, 80后群体正成为教师队伍的一支生力军。由于家长对80后年轻教师的不信任, 及80后教师成长的环境和时代背景而形成的自身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困惑或问题是很正常的。

80后教师的特点:

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80后教师思维活跃, 知识面广, 敢于创新, 张扬个性, 具有更强的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 。他们善于运用网络, 了解现代教学方法, 能将新元素引入教学领域, 使课堂充满生机, 深受学生喜爱。但是, 工作环境的死板、规范及繁重的授课压力, 势必对他们的个性造成压力, 从而表现为急躁、冲动、烦躁等情绪反应。

充满活力、热情有亲和力。

他们与同为独生子女的“90后”学生都成长在思想开放的时代, 都乐于接受和追求新事物, 在家庭关系、人际交往等方面都比“70后”更有共同语言。课后还能通过QQ、微信等方式与同学建立更多的联系。这些特点使他们和90后、00后的学生有共同的话题, 拉近了师生距离, 会在生活中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 。“80后”教师在教育学生时, 更多宽容更少严厉, 这样也使学生更愿意与他们交流。不过, 80后教师和学生有时候容易没大没小、打打闹闹。时间久了, 师生界限模糊, 会带来教学上的弊端, 导致学生过于放纵。

自我中心意识强。

80年代初, 由于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强硬实施, 每家几乎都是一个孩子,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 整个家庭常常以他们为中心, 这使他们在工作环境中, 也常常希望自己的同事或带领的班级以自我的意志为中心, 跟学生针锋相对, 宽容、包容、兼容的能力相对不足。

心理承受能力差。

由于青少年成长期, 父母对他们的行为、思维包办代替, 个人的独立生活能力相对较差, 他们的心理稳定性、独立性、聪慧性、怀疑性和兴奋性明显不足。在工作中, 一遇到困难, 就产生很强的挫败感, 常常表现为情绪激动、自卑、忧虑、无耐心, 这种心理现象通称为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社会责任感不足。

“80后”教师作为“独生代教师”, 从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从幼儿园到大学前, 基本没有离开父母的身边, 不需要对家庭、对父母、对亲人负任何责任和义务, 容易养成自己吃饱, 全家不想的生活习惯, 而我们的教育体制也强化了一种观念――80后的孩子只要学习好, 社会、家庭出现的任何事件都与他们无关。因此, 当他们走入工作岗位后, 也常常是事不关已, 高高挂起, 同事关系、领导关系容易出现不融洽状态, 尤其是跟60后的教师难以相处, 使80后的孩子们放弃了在工作环境中寻找亲人般关爱的心理期待, 并形成恶性循环――你不爱我, 我就不理你。另外, 他们也缺乏主动关爱学生的精神, 产生的不良情绪, 就容易发泄工作环节中。

解决办法:

80后教师信心满满地走上工作岗位, 走上了三尺讲台, 然而面对的却是家长的质疑、日益繁重的工作、人际关系的处理, 难免会让他们有困惑退缩的时候。学校管理者应意识到80后群体的特殊性, 利用他们自身的条件和优势, 帮助80后教师在工作心态、教学水平方面有更快的发展和进步, 以及与家长建立和谐有效的沟通。

1.培养良好的心态。

首先, 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爱心与宽容是基础。孩子的内心是敏感而充满好奇的, 有时候会调皮捣蛋, 甚至顶撞师长, 一味的批评与责骂会让学生更加反感, 只有教师的包容与接纳, 才能打开学生的心灵。

其次, 仅仅有爱心还不够, 还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因为责任心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动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 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80后的年轻教师应该意识到自己从事的高尚职业以及肩负的责任感,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带来或好或坏的深远影响。

2.提高80后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

首先, 向教龄长、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80后教师刚刚走出校园, 专业知识水平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课堂的教学设计经验、教材的把握以及突发事件的处理方面都还是空白, 特别需要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同时, 年轻教师身上的热情活力、不服输的竞争意识也促使老教师对新信息的了解与学习。

其次, 对80后教师设置合理可行的考评制度。爱因斯坦说过, 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教学方面, 如语言表达、板书的书写、教材的把握、课堂气氛等可以纳入考核的范畴。师德方面, 学校也要重视教师人格修养的考核。教育本就是一项以人格来塑造人格的工作, 教师人格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是一种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3.重视家长与教师间的沟通, 建立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信任。

年轻教师在面对质疑时, 首先要尊重家长, 理解家长的心情。这是每个教师都曾经经历的阶段, 80后教师可以把它当作一个考验和契机, 促使自己更快速地进步成长。

其次, 年轻教师要以积极、耐心地原则与家长进行沟通。在沟通前详细了解学生的信息, 先谈学生的优点, 再提出不足和建议。平时多与家长交流, 及时了解学生的问题, 有理有据地回答家长们的疑问, 教师严谨负责的态度会逐渐打消家长的疑虑。

杨子老师讲座系列课程:

1.中小学生学习障碍解决方案

2.富二代人格、行为、思维重新塑造

3.如何让孩子成为家族财富

4.如何提高孩子生存能力、文化课成绩

5.中高考全班提分攻略

6.性格/行为怪异学生治疗

7.中国式家长的十大硬伤

8.教师心理健康集体团训

9.《家长学校》系列讲座

10.提高班级整体和谐度方案

篇4:家长会后的反思

这一次家长会亦不例外。我提前到达儿子所在教室,找到他被发配在角落里的座位,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翻着一本书,心里却惴惴不安,像是公开课上害怕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的口吃者。人员到齐之后,班主任简短寒暄了几句,便开始公布英语科目在本次月考中的平均分和年级排名。在宣读过程中,我像一个等待审判的犯人,连头都不敢抬一下,生怕一抬头就撞上班主任的目光,收获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年近不惑当妈多年的人了,又重温了一下差生的心境。那种滋味,怎一个“囧”字了得?

等老师们都讲完后,看着那些孩子成绩好的家长一窝蜂地把班主任围在中间问这问那的,我就犹豫着要不要也上前找老师谈谈,无论孩子成绩如何不好,也得证明咱还在关心着他的学习,不能让老师觉得咱态度有问题。

做了几个深呼吸,我鼓足勇气去找班主任,在人群中逮着个空,讪讪地搭了一句:“他这段时间,表现得不太好吧?”班主任用复杂的眼神瞟了我一眼,简单直接地评价儿子:“上课不专心,还善于伪装,如果不是正好提问到他,都看不出来他正在走神。”

我正尴尬着不知如何作答,班主任就被其他家长“截”走了,在周围家长们各种含义的目光洗礼下,我感觉脸上有点发热,赶紧溜走了,“善于伪装”4个字定格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回到家,看到坐在沙发上的儿子一副任人宰割的乖顺模样,我一下子联想到老师说的“善于伪装”,他不会是故意表演给我看的吧?这样一想,不禁无名火起,忍不住狠狠戳了儿子脑门一下:“你摆出这副可怜模样给谁看哪?”

想着不争气的儿子让我如此颜面无光,特别是老师对他的评价,我就特别生气:成绩差就算了,小小年纪就学会“伪装”那还得了?这就上升为品质问题了……老公下班回来看我气鼓鼓的样子,问明原因后帮我分析:“儿子是你养大的,他是不是善于伪装你不比老师更有发言权吗?我觉得老师对咱们儿子的评价有问题,不就是英语还没入门吗?走神没被发觉就是‘善于伪装’?那是老师观察力有问题,也可能是他讲课没吸引力。你应该相信儿子,要多激励他,不能简单地把老师给的‘帽子’直接扣在他头上……”

睡前仔细想想,觉得老公的话不无道理,有些后悔对儿子的简单粗暴。每次家长会,老师都开成了告状会和批判会,难道老师就没错吗?家长会上,老师处于话语强势,而家长则相对弱势,这种地位不对等、内容又偏负面的交流,很容易让人“窝火”,一见到孩子,难免产生“都是因为你,我才这么没面子”的结论。与孩子交流时就会因为这些不良情绪激起亲子对立,造成孩子情绪恐慌。

看来,以后开完家长会,我得先按捺住性子,把状态调整好后,再心平气和地与儿子好好交流,和他一起理智地解决问题才对。

篇5:家长会后的反思

周六下午我约部分中等生的家长,开了一个交流会,交流会很成功,但家长提到的一些需要我好好解决的问题。

1.如何正确认识小组管理中的评分管理制度。有家长提出有

部分孩子过于看重小组加分,为了给小组加分,喜欢与同学对答案,特别是周末还经常打电话对答案,甚至有极个别的同学为了不给小组扣分还会出现铤而走险----抄作业的现象。

2.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的从众心理。有家长提出孩子以班上有

很多同学有手机、MP3等电子产品为理由,要求家长为自己购买,也有部分孩子跟随别人看电子书,尤其是以穿越为主题的小说。

3.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处理学习和休息的关系。有家长提出孩

子周末一定要玩电脑,也有孩子每天回家后一定要看很久的电视,玩电脑也上瘾。

4.如何正确引导孩子攻克薄弱学科。有家长提出孩子学习不

主动,不愿面对薄弱学科,甚至对薄弱学科有抵触。

5.如何让家长真正认可学校、认可老师。有家长提出私立学

校可能会为了提高成绩而故意泄题,担心我们学校也会有类似的现象,让孩子受到不好的影响。

针对上述情况,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想办法解决。

1.周一以《我心中的小组管理》为主开好班会课,班会课以同

学发言回答我提出的问题为主,争取让孩子们能对小组管理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并能正确处理好自己与小组的关系。

2.告诉班上的孩子们:坚决杜绝带电子产品到学校,否则一律收缴。同时通过信息系统把学校及班级的要求告诉家长,让家长配合我的工作。

3.与上网、看电视成瘾的孩子个别交流,让孩子认识到沉迷电视和网络的危害,同时与家长联系,强制切断孩子接触电视、电脑的机会,更不允许孩子以查资料、做摘抄等为理由使用电脑。

4.与班级课任老师商量,重点关注中等生,并利用下午第四节课的时间对部分中等生补差,让他们找到自信。利用班级对手制度,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和斗志。

5.把家长对我们学校的担心告诉学校,让学校把家长的担心告诉所有的老师,争取从老师做起,真实做事、真实做人。

张晓玲

篇6:期中考试后家长反思

2.孩子在家学习,家长切莫搞一些娱乐活动,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很重要。

3.不要逼孩子学自己不喜欢的东西。

4.不要因为孩子的成绩而责骂孩子。

5.不要因为孩子试卷上的低分而认为孩子没有出息。

6.教他(她)足以带来成就感的知识:古诗、数字、故事、家务、玩耍、交朋友等。

7.教育孩子读好书、爱读书。

8.不要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表示太大的关注,那样会造成孩子学习紧张,压力增大。

9.不要把孩子的成绩与其他孩子相比,要分析一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反思一下有没有自己的责任。

篇7:家长会后反思家校沟通

家长会后反思家校沟通

家长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能达到什么效果?从没考虑过这个问题的我能做得好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今天又用了老套路,单一的方式,说了那些有与没有一样的话。先是前半期班级管理的一些做法,接着是班级存在的问题,继而说下半期的计划,最后是给家长的建议。集会散去,依然是个别交流,但今年主动留下交流的家长很少,很快就结束了,心里反而失落:也许他们怀疑我的能力,根本不指望我能解决什么问题。实际上的确如此,真该是想想家校沟通的问题了。

篇8:家长会后家长反思

儿童教育非常关键和重要, 这个毋庸置疑。现在的家长队伍已经步入“90后”, 他们的育儿观又是怎样的呢?笔者通过最近几个学期的家长问卷调查以及和家长沟通交流, 将情况梳理如下:

一、“90 后”家长教子现状

1. 做父母的角色意识不强, 与孩子交流少

现在有些“90 后”的家长育儿观念不强, 父母的角色转换不是很到位, 自身作为父母的责任感不是很强烈, 似乎还不怎么与自家孩子交流, 自己也是独生子女, 亲情观相对寡淡, 性格孤僻。有些年轻的家长, 对于孩子教育无从下手, 不知道如何交流。在对孩子溺爱起来的时候, 可以摘星星;烦起来的时候, 拳脚棍棒相加, 按自己的心情变化教育孩子。

我们中班有个很特别的孩子叫爱迪 (化名) , 不喜欢上幼儿园, 每次她妈妈想尽了各种办法才将她送到幼儿园来。爱迪来园时, 还闹情绪, 喜欢躲着、趴在床底不出来, 不愿意和孩子玩, 老师又哄又讲道理, 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但孩子只能正常几天, 过几天又犯老毛病。针对这一现象我和家长进行沟通, 爱迪的妈妈是一位“90 后”, 她说:“爱迪平时在家里, 都是我一个人带的, 调皮的时候我打她, 但是我不许别人管教她。”我问她:“平时和爱迪有交流吗?”她说:“不交流, 小孩子能有啥想法?管她吃喝, 调皮的时候就打一下, 哪有这么多的道理讲?”现在年轻的家长, 教育孩子就是让他吃喝好, 比别人孩子优越, 过度溺爱, 把孩子作为自己的附属品, 不与孩子做思想上的交流, 不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感受, 也不与孩子讲道理, 抬手就打, 以武力制伏孩子。

2. 将孩子的教育转移给祖父母

儿童时期可塑性强, 是最容易受教育的时期, 但是, 儿童不是块泥巴, 可以按自己的主观意愿, 要捏圆就捏圆, 要捏扁就捏扁。年轻的家长也不能完全把“泥巴”扔给祖父母, 高兴的时候自己带两天, 不高兴就推给祖父母。笔者前段时间看到过一篇文章《家长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教育孩子》里的调查显示:隔代抚养家庭占36.57%, 父母抚养占62.5%, 其他占0.93%, 这还是以前的统计数字, 而现在, 通过问卷调查跟以前的数字比对, 隔代抚养子女的比例又增加了不少。现在的“90 后”基本不需要自己去打拼房子、车子, 可以说无后顾之忧, 只贪图个人享受。其更不想承担抚养子女的重任, 再加上双方的父母年轻退休早, 加之又疼爱孙辈又嫌子女可能照顾不好孙辈, “隔代疼”似乎就自然而然了。不可否认, 长辈对孙辈的疼爱是无可挑剔, 甚至到溺爱的程度, 但是他们的学历不高, 受教育的程度有限, 很少跟孩子交流, 不利于幼儿好的习惯培养, 不利于幼儿的智力、语言方面的发展。

我们班有个叫硕硕的小朋友, 他的妈妈是位“90 后”, 年轻漂亮, 从孩子生下来就扔给了祖父母, 自己把孩子当做玩偶, 高兴时候就带回来住几天。孩子的祖辈特别溺爱孩子, 刚入园的时候, 姥姥就告诉老师:“孩子午睡的时候要摸着大人的眉毛才能入睡。”幼儿园这么多的孩子, 老师要一一照顾, 哪能躺下了让他摸着眉毛睡呢!

《指南》中要求:“4—5 岁知道父母的职业, 能体会到父母为养育自己所付出的辛劳。”父母都贪图享受, 不养育子女, 子女怎么会体会你所付出的辛劳?

二、给“90 后”家长的一些建议

1.多和孩子交心, 尊重孩子的意愿, 建立孩子的归属感

《指南》中建议:“教师和家长要主动亲近和关心幼儿, 经常和他一起游戏或活动, 让幼儿感受到与长辈交往的快乐, 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或师生关系。”家长的责任并不是照顾好孩子的温饱问题, 首先要考虑到孩子是一个独立个体, 又是家庭和社会的一分子, 儿童享有作为一个人的全部权利。

没有哪个人天生就会有育儿的经验, 一方面需要慢慢地学习, 摸索经验, 多学习别人育儿的知识, 通过看书了解科学教育理念和方法。要多和孩子谈心, 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 想什么、需要什么。另一方面要全面地尊重幼儿, 不要以成人的眼光掌控一切, 对幼儿的所有活动进行包办代替。

2. 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 让幼儿学会感恩

感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可能一下就会, 需要慢慢融合、累积, 若指望身心还尚未成熟, 心智还不健全, 思维还是一张白纸的四五岁孩子去“体会”和“体谅”是根本做不到的事情。但是, 一个和睦的家庭, 肯定是有利于幼儿成长的。在充满和谐、民主、互敬互爱的家风熏陶下, 孩子更容易学会团结、友爱, 感受到与家长交往的快乐。

摘要:本文面对如何教育好下一代的问题展开讨论, 通过与“90后”家长的交流和问卷调查发现, 他们对于做父母的角色意识不强, 和孩子交流得少;把教育的责任推给祖父母。针对部分家长育儿的一些现象, 笔者建议, 要重视家庭环境对孩子的熏陶, 多和孩子交流, 让孩子学会感恩。

篇9:家长会后“六步曲”

1家长会后,多数家长只是简单重复老师的要求,甚至用严厉的态度让孩子记住。孩子在学校和家里听到的是一样的指责,必然会产生抵触情绪,根本达不到让孩子学习进步的目的。

2在家长会后教育孩子时,习惯于把自己对孩子的看法与老师的意见相结合,夸大孩子在学校的问题,这会使孩子认为老师没有如实反映他在学校的情况,对老师也产生抵触情绪。

3累计陈年老账,数罪并罚。这类家长经常是因为这次孩子表现不好,就联系以前孩子的种种表现,对孩子采取秋后算总账的态度,这样的方式会使孩子更加抵触学习。

4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没有别人家孩子好,就大发脾气。回家后除了埋怨就是责骂,使得孩子逐渐养成说谎、欺骗的不良品质。

那么,正确的方法是什么呢?

step1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让自己有个镇定的情绪。因为孩子在家长开家长会时,他们的精神也是比较紧张的,在忐忑不安中等几个小时也挺不容易的,所以要用亲和的态度给孩子一种不会挨骂,也不会挨打的感觉,让孩子能耐心并且用心地听你说家长会的内容。这样的家长会才能对孩子真正起作用。

step2准备一个专门记录家长会内容的本,所记内容要尽量包括每一位领导和老师的话以及所有信息。

step3说说班主任表扬了哪些同学、批评了哪些同学。如果自己孩子受到了表扬,一定要重点加以肯定。

step4若是孩子被批评,也尽量不带情绪地把信息传递给孩子,具体介绍一下班主任及科任老师对他的评价,尽量做到客观、真实地转达。

step5将上次家长会老师的评价以及成绩与这次的进行比较,分析哪方面有进步,哪方面存在不足或退步。和孩子一起找出进步的原因和方法,加以总结。一定要对孩子的努力加以肯定。与孩子一起思考一下,能不能把这些方法用于不足的方面,加以改进。

step6要求孩子用书面形式列出需巩固和改进的地方,并制订出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同时把学习计划贴在写字台上,家长和孩子各持一份。时常提醒孩子按计划行事,过半个月还要检查一下计划完成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效。

培养教育孩子是我们一生最重要的事业。当我们埋怨孩子不听话、不懂事、不争气的时候,我们除了无奈和生气之外,是不是想过自己需要做些改变呢?孩子不能选择父母,他拥有什么样的父母,是他命运中一件最重要的事情。作为父母,能够很早就认识到这一点,实在是孩子的一件幸事。

篇10:初一期中考试家长会后的反思刘勇

刘勇

一、基本概况:

在学校教务处和政教处的统一安排和组织下,我们召开了自本学期开学以来的第一次家长会。

本次家长会会上语文、数学及英语教师分别针对本学科学生的平时表现和学生的期中考试成绩,还有部分同学的创新考试成绩,详细分析了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主要针对学校的安排和班级的管理情况,从学校有关规章制度、学生在校时间、班级常规、安全以及学生习惯的培养等方面向家长做了详细的要求和说明。原定一个半小时的家长会,开了足足有两个小时。会后,还有很多家长主动留下来和老师交流孩子的情况。

二、学生情况

针对考试出现的各种问题,各科老师总结了考试背后的问题所在:

1.偏科严重 主要是对副科不够重视,希望家长们能帮助孩子纠正这样的错误思想。

2.上课不专心,写作业马虎,出错率高,个别同学还有抄作业的现象。

3.考试心里素质差有的孩子一听说考试,就紧张,总担心自己考不好,结果是越怕越考不好。

4.放松学习有的孩子临考才匆忙去复习,行为懒散,根本没有进入中学的学习状态。

5.基础太差有的孩子是在小学就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最基础的知识没有掌握好,以至于现在成了学习的负担。

6.自觉性很差,老师在与不在不一样特别是自习课,有的孩子老师在的时候表现很积极,很认真。但老师不在的时候,就管不住自己,而且还打扰别的同学。

三、意见建议

在召开家长会的过程中,部分家长还向学校和老师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现在简要总结如下:

1、学校应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重视安全知识的学习,在学校周边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2、学校应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多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来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更全面的成长。同时希望不要因为太多的活动耽误过多的孩子学习的时间。

3、教师应该在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上多下功夫,加强学校和家长、老师和家长的联系。

4、积极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读书氛围,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充分利用每周的阅读课,培养学生们的良好的读书习惯。

5、部分家长反映学生的家庭作业过于单调,很多重复性的简单劳动,量也较多。

6、大部分参加报告会的家长对周天教授的报告给与了精彩的评价,认为不虚此行,同时希望学校要多组织这样的活动,来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四、总结反思:

从会后与家长的交流和周一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本次家长会开得相当成功,有效地加强了家长和老师的联系和交流,家长纷纷表示今后一定要改变自己的家庭教育观念,学习先进的家庭教育方法,同时加强和老师之间的联系,共同配合,教育好每一名学生。为了让孩子学习成绩有更好的提升,我们科任教师要求孩子们一定要养成好习惯,上课要积极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大胆地向老师提出自己心里的疑惑,脑子时刻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变得越来聪明,成绩也会越来越好。

篇11:与幼儿园家长沟通后的反思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博客 点击数:116 更新时间:2010-7-19 8:10:28|]

【在线投稿】【信箱投稿(qqs18@163.com)】 【背景:字号:大 中 小】

一、案例陈述:

在晨检中我发现了托1班的恩慈小朋友身上有几个红点,还有一个有点抓破了,湿嗒嗒的。前段时间他姐姐长水痘了,我就怀疑是不是恩慈也传染上了。虽然水痘症状不是很明显,我也不确定。我为了以防万一,确保托一班全体幼儿的身体健康,就这样恩慈被隔离了,并打电话让家长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下是不是水痘,我想这样比放在幼儿园更让我们安心。

过了一会儿他爸爸担心的跑来带孩子去医院看病,大概40分钟左右他妈妈带着孩子来了,火冒三丈的跟老师发脾气:“恩慈这个不是水痘么叫我们带他去看医生,我在上班害得我们跑来跑去,想累死我啊。”这些不入耳的话,老师听不知有多冤枉啊。后来老师要求家长出示病历卡,家长硬说不是水痘拿什么病理卡。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老师和家长产生分歧,弄的双方都不欢而散。

二、案例分析与反思:

对这样的家长我碰到过好几次,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不理解或者老师与家长之间有误解。使得双方心理都很难受。因此对于这类家长我们来时应如何面对呢?从这件事情发生后,对此我进行了反思,首先我就觉得,这位家长对幼儿园传染病的传染性没有更好的理解,以及她不明白可疑水痘要进行观察的重要性。因此她就觉得医生说不是水痘,就得把孩子放在幼儿园。其次,这个家长的性格比较急躁,又没有什么文化,说起话很粗辱,而我们老师是有文化有素质有修养的人。因此两者在沟通是存在了分歧,时刻都有矛盾的产生。因此我们老师也很为难。《新纲要》提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看了新《纲要》后,从这件事中我觉得幼儿园与家长双方都有一定的因素。也许我们幼儿园对家长传染病的宣传不够,幼儿园的工作有些外地家长不是很理解。他们只知道幼儿园就是管孩子的,教育孩子,如孩子有什么不如意的地方多是幼儿园老师的责任。我想如果家长的素质提高了、教育孩子的能力提高了,就不至于因为这样的小事不分原因,跟老师大发雷霆。

我们做为幼儿园工作者,作为一个服务行业,我想在有些时候也只能忍气吞声。只有不

篇12:家长会后家长如何对待孩子

一、家庭教育的三个观点

首先,在家庭教育上我有三个观点要强调:

1、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积极密切地配合学校教育。这里所讲的配合,并非是家长简单地重复学校和老师对孩子的要求,不是让家长在家庭是生活中充当学校老师的角色,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协助和完善学校教育。有些教育功能在学校里效果不如在家庭教育中更明显,比如:培养孩子孝敬父母和热爱劳动的观念和习惯,在家庭生活中教育效果会更好。家长就是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这些特点,对学校教育不能做的、做不好的地方进行补充教育。

2、虽然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给孩子以及整个家庭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但在实施家教的过程中,往往成功家教与失败家教的方式差异是微小的,有时让人无法发现。

3、无论你有心还是无意,真正的家庭教育就在你与孩子相处的日子里进行着,也就是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时时处处存在着,它深刻而不可避免。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责任重大,我们必须重视自己对孩子所造成的影响。

下面我就以家长会这个每一位家长都非常熟悉的事情,对以上观点作以说明。

二、家长会前不同家长的不同做法

1、有的家长在平时就注意与孩子的班主任及各学科的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各方面详细情况。如:各科的内容要求及进展情况;孩子平时课堂的听课情况;甚至老师们对孩子近期的看法;并在与孩子相处的时间里,注意倾听孩子关于学校、班级、老师、同学等方方面面的感受和想法。这样的家长对孩子、对老师、对学校都有比较客观的了解,做到了心中有数。当他参加家长会时,他提出的问题是明确而有针对性的,带去的意见和建议是经过思考的,具有建设性意义的。

2、有的家长只注意与老师沟通,忽视了对自己孩子的观察和交流,这样的家长尽管也给老师打电话了,了解到孩子在校的表现,但只对孩子转达老师对孩子的看法及要求,孩子是怎么样想的就不知道了。对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不能进行观察和分析,对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就更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了。当这样的家长去参加家长会时,带去的问题常常是笼统的,这样老师也无法有针对性的加以分析,因为家长没有观察孩子,就提供不了有价值的分析素材。所以家长就觉得是带着问题去的又带着更多的问题回来了,自己内心无底,对孩子的指导也就更盲目,甚至会抱怨老师没能帮他解决问题。

3、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交给学校,教育就是老师的事了。对学校组织家长会或老师不断的找他反映孩子的问题有厌烦情绪。这反映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负责任。这样的家长参加家长会,一般会心不在焉,有时说一些人云亦云的意见。

从表面上看,家长每天都在接送孩子,每次都来参加孩子的家长会,但家长在对待孩子、对待学校、对待老师的看法和做法上有着很大的区别,最后导致了教育效果的不同。

三、家长不是班主任

学校举办家长会,通常是要通过这个机会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办学理念、相关的教育政策、1学校的课程改革等信息,使家长了解学校,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同时为家长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孩子在校情况的机会。

可是作为家长往往只注意其中的两件事:学校的要求;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当然这是无可非议的,可许多时候就因此使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苍白无力。

举个例子:现在学校为了培养孩子们研究及创新能力,组织孩子进行研究性学习。老师要求孩子们结合成小组去图书馆上网查资料,有时还会去公园路边采集数据。这种情况家长不了解就会干涉孩子正常的上网外出。你不听孩子的解释,这时孩子就会认为你什么都不懂,不可理喻。好的孩子,默默的干自己的,气性大的孩子和你吵起来了。那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就是家长抓住学校的要求,无非是把它当作了教育孩子的武器,衡量孩子的一把尺子。这看上去客观而合理。但是无数事实已告诉了我们教育是一个过程,不是有一个有力的武器,有一个妙计,就可以了。每个孩子的表现是日积月累学习的结果,尺子只能衡量孩子努力结果,但永远不能代替努力的过程。

家庭教育有自己的任务和方法。家长就是家长,你没必要当孩子的又一个班主任,对孩子完全重复学校老师的要求,这样的说教让孩子觉得你“好烦人”。你在重复时往往断章取义,借题发挥,弄不好让孩子觉得你无知又无理。这样随孩子的长大,开始是怕你,慢慢变得烦你、恨你,最后蔑视你。

当孩子敬佩你时,你说的话对他是有作用的;当孩子蔑视你时,你对他说的好话、坏话就都成了废话。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当你从内心佩服一个人时,他对你的说教你就能心悦诚服地接受,即使当时对你的指责严厉,你不能接受,但私下里你也会去尝试去努力做的更好,以便获得他的认可。如果你从内心就很看不起的一个人,无论他跟你说什么,无论他是怎样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你要么哼哈对付,要么抬杠发泄你的不满,要么以沉默表示你的轻视,要么以逃避表示你的回绝。总之,你很难听得进去他苦口婆心的真言。

家长的作用有时更像 “煽风点火”。家长不是要到处找劈柴以维持已经点燃的火苗,因为家长总要有累了的时候总要有不能及时找到劈柴的时候,这样火苗的熄灭就是早晚的事情。家长的作用是观察风向,然后向着有草和可燃物的方向煽风,火借风势,自然就会越烧越旺。

四、家长会后家长该怎么对待孩子

家长会后该怎样地教育孩子呢?我们还是以家长会后家长的不同表现来说明,这样会一目了然。

1、有的家长开完家长会后,面对孩子似乎和平常一样,但是他会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和方式和孩子聊一聊。面对孩子的成绩他不会喜形于色,而是真诚地肯定孩子所做的努力,同时理性的评价,提出殷切的希望,给孩子以进步的新起点和动力。面对孩子的问题,会心平气和的与孩子探讨产生的原因,提出严格的要求和建设性的意见和方法。允许孩子有去尝试改进的时间,这样孩子就有被信任、被重视、被关爱的感觉,这时家长对孩子的监督孩子就可以接受。这样的家长对孩子包容而不溺爱,对孩子的每一点成绩都强调是孩子努力的结果,对孩子的问题和孩子共同分担。家长心平气和,孩子心情愉快,这样孩子做事就会专心,就会全力以赴。

2、有的家长不是这样,他表现的是非常重视家长会,重视老师的意见,似乎非常积极的配合学校和老师。总是把参加家长会后的紧张、忧郁、愤怒在家长会后见到孩子的第一时间就不折不扣的倾倒给孩子。这样的家长有两种典型的表现:

①听不得老师的批评性建议,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回到家里不由分说,巴掌和辱骂劈头盖脸扑向孩子,把懂事的孩子整得无地自容,把顽皮的孩子推向罪恶的深渊。作为家长,无论你有没有教育的能力,但要先要有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让愤怒驾驭自己是不明智的,有时就在你的愤怒中暴露了你的无能、自卑,这种状态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不好的,最直接的是你会失去他对你的信任、尊重。这样的家长往往还不允许孩子发泄不满,久而久之,对孩子的心理影响会带来孩子性格的变化。所以当你抱怨孩子“不听话”、“说假话”、“不理你”时,你先忍一忍,有时你真诚的自我检讨一下就是给孩子很好的教育。正是由于我们每次家长会后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长此以往,让很多孩子害怕甚至讨厌学校开家长会,有的孩子把这些怨恨迁怒于学校和他的老师。家长这样对待孩子,会使你对孩子的教育作用消失。

②家长郁郁寡欢,面对孩子的问题,先别说怎么帮助孩子建立信心,连家长自己都找不到信心。不忍轻言放弃,也只是长嘘短叹,无所作为。家长不知如此这样给懂点事的孩子带来更沉重的心理负担,让他们更不知所措,更没有信心。

3、有些家长面对孩子的好成绩更愿意强调是自己家孩子聪明,进而自我得意。这样孩子觉得因为自己聪明,不用努力也可以成绩好,长时间这样下去,不付出努力的学习过程,学习成绩自然会下降,就真的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所以我们家长还是少往自己头上或孩子头上戴这样聪明的帽子。

4、有的家长不像上述这些家长这样对孩子,家长会后对孩子没什么表示,因为他觉得,学校不错,老师不错,孩子也不错。其实就是家长的一种不负责任。

五、家庭教育要着重培养孩子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习惯

对孩子的教育,学校和家庭承担着不同的任务。

学校是社会提供给孩子们的一个学习场所,是孩子们完成从家庭到社会这一过程的实践基地。是给孩子们提供的一个健康快乐地成长环境。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向孩子们传授系统的文化知识为孩子们能更好的生存、服务于社会打好知识和能力的基础。

而家庭教育要着重培养孩子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习惯。

生活中我们常听到这样的感叹:“他和我是一个班同学(话外之意:我们是一样的),在什么什么方面还不如我呢!人家就是运气好,现在比我强多了。”是啊!两个曾经在一起上学,一起长大的孩子,是什么把他们的“一样”变成“不一样” 了呢?这个秘密武器就是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积极心态”和让我们视而不见的“良好习惯”。

面对相同的客观环境你消极的等待着,他努力的寻找着机会。

面对相同的机会你怀疑地应付着,他积极的把握着。

面对相同的挫折你悲观地放弃了,抱怨自己的不走运,他乐观的认为这没什么,从头再来。

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一样的”变成了“不一样”。

在这里我不是有意夸大家挺教育对人的影响,因为我们每个人的身边都会有事例在说明

着它的重要。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作为家长我们有义务去学习以帮助我们更科学的教育孩子。

六、家长会后理性面对问题孩子

1、针对孩子的教育不是你着急就行的事,关键在于要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来帮助我们的孩子。教育方法的科学性强调是因人而异的针对性。家长不能简单照搬一个别人的方法和标准直接运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而且要通过认真的观察和分析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调整方法,修正标准。我们要用不同的方法取得相同的结果,而不是用相同的方法相同的标准逼不同的孩子。

2、对孩子的严格教育不只是简单地严格要求孩子,而是要同时严格要求自己。要想使孩子改正缺点,先看看自己的身上是否也有同样的缺点。欲先教人,先正己身。

3、面对问题孩子家长是“包容”还是“溺爱”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包容”是允许孩子犯错,允许孩子改错,对孩子是有原则的爱。“溺爱”是允许孩子犯错,并接受孩子的错误,是对孩子无原则的爱。

针对我们每一个家庭都是一个孩子的现状,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没有机会进行尝试,所以更需要我们家长理性地对待孩子。

有的家长会想,面对一个问题多多的孩子,你让我理性,我做不到呀!但是我想说的是孩子的问题越多,问题越严重,越需要家长的理性和耐心!为什么呢?很简单,当你平静的时候你才可以冷静全面的思考,想出帮助孩子的办法或对现实能平和地接受。

七、家长会后对待孩子的五个原则

每个孩子和家庭环境都有各自的特点,家长会后该怎样面对自己的孩子我不能一一详举,但我可以讲一讲家长会后怎样面对孩子的原则:

1、面对孩子时家长一定要争取保持一种安详、自信的精神状态,以培养孩子积极、进取的积极心态。

2、把你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注意力转移到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上。

3、无论你对孩子的哪方面有不满,都别迁怒于孩子,先想想自己的原因。

4、你要对孩子说教:就想着“多说不如少说”,下边一句不是“少说不如不说”,而是“快说不如慢说,大声说不如小声说”。

5、家长不要总想控制孩子,要允许孩子成长。孩子上了中学,对你的教育方式已无动于衷时,作为家长要明白这就是成长,当孩子小的时候你和孩子之间你占主导地位,所以孩子小的时候容易接受你的教育,伴随着孩子刚刚会说“不”的第一个反抗期的到来说明你们的主导和从属地位在转变。当孩子在长大,你对孩子从主导地位变为从属地位时,你对他讲的话已不在是指令。这时好的情况是参考意见,要么就是你自己的愿望而已。如果你把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当作婴幼儿对待,还想你说什么他做什么,这一定是你错了。十几岁的孩子应该懂得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了。如果你对他的所做不满是真的,只能说你以前对他的教育令你自己不满。

篇13:家长会后家长反思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联想到我那天在学校东门值班时, 看到送学生进校的家长和缓缓迈进学校大门的学生。我意识到一个问题, 我们今天的教育为什么这样艰难, 原来我们面对的是70后的家长和90后的学生。70后的家长, 在我的意识中, 他们受到的传统教育相对较少, 他们是在知识改变命运的浓厚氛围中成长的。所以, 他们的这种教育氛围也转化成自己的教育心态和行为, 转化成今天对自己孩子的期盼。因此, 他们总是把孩子的知识与成绩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而相对来说, 孩子成长更为重要的心灵的美与善, 则不十分关注;他们不能容忍孩子成绩的低下和名次的滑落, 而对美、善的缺陷, 但若成绩优秀的话, 还会表现得十分宽容。

由此, 我想到要和老师说的。今天, 我们教师的任务:除了教好我们的学生, 我们还要教会我们的学生家长。长期以来, 我们教育体系中的家庭教育是一条“短腿”, 就我个人认识, 我们有少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不是缺乏耐心, 就是漫不经心。老师们在开学之初, 要认真做好和学生家庭的沟通, 开好班级家长教育会, 这会有助于我们今后工作的开展。那么, 我们和家长说什么?

首先要做理解教育, 请他们相信学校的教育安排, 相信老师。我们要十分巧妙地让他们明白, 教育需要的是理解而不是曲解;需要的是谏言而不是流言;需要的是善意而不是恶意。这样, 他们就不会说出“我的孩子在小学可是名列班级前茅, 怎么到了你们学校就倒数了?我的孩子其他学科都是90分以上, 唯独某某学科70分, 这位老师的水平差, 我们要求换老师……”诸如此类的话语。

其次要让家长明白:一个对孩子缺乏耐心或漫不经心的家长, 是不可能对其他人奉献爱心的;一个对父母缺乏耐心或漫不经心的孩子, 同样也不可能对其他人奉献爱心。我们要塑造志同道合的家长, 否则, 学校一周精心设计的教育活动, 有时抵不上家长漫不经心的一句话。因此, 学校和家长要成为“战略伙伴关系”, 而非监督与被监督, 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对一个个鲜活生命真挚而细腻的眷顾, 对善良人性的诚恳而执著的追求, 要求我们必须为学生奉献一个完整而非残缺、真实而非虚构、协调而非对立的教育世界!在这个世界里, 教师和家长都是重要的角色, 是同一条战壕里的“战略伙伴”。

最后, 我们还要让家长明白:教育要“成全”学生的生命, 首先要“成全”教师的生命。没有教师的尊严哪来学生的尊严, 如果教师身心疲惫、精神不振、心理异常, 又怎么能保证学生身心的健康。所以, 请家长要关心的是孩子在家的表现, 要树立教师的尊严。

我曾经遇到这样一位很懂教育的家长, 他是一位植物学家。有一天, 他的孩子在春游的山坡上挖了一种他没有见到的植物。孩子就问老师, 老师也不知道, 老师想到学生的父亲是一位植物学家, 就对学生说:“你回去问问你爸, 他一定知道。”孩子回到家, 把挖到的植物给他看, 并说:老师说了, 你一定知道。他看了看, 笑笑说:你的老师懂的知识多, 老师不知道, 我也真说不上, 我查查看, 以后再告诉你, 好不好?第二天, 孩子上学, 他对孩子说:你的老师曾经托我查一资料, 我查到了。说着, 他把一封密封的信交给孩子, 让他转给老师。老师接到信后, 打开一看, 上面写着他孩子挖的这个植物的名字和关于它的所有知识, 信的结尾说:“老师, 您好。我想有关这植物的知识, 由您告诉我的孩子比我说出来更好, 我要让孩子懂得, 老师的知识比父亲的多。由此, 您的形象在他的心目中会更伟大!老师, 您是一时想不起来, 是吧。”多么善解人意的家长, 在信的最后, 还不忘提示:怎么去告诉他的孩子。老师们, 我们把家长培养成这样, 你还怕做不好工作吗?

篇14:家长会后的餐桌谈话

“校长说,性格好就是要合群、受欢迎,别的孩子要喜欢和他一起玩……”

三三说:“不对,性格好是他要喜欢和别的孩子一起玩!”

“对!”爸爸还在愣神,妈妈迅速表示了她的支持。

“那不是一回事儿嘛。”爸爸说。

“不一回事儿。有的人看起来很受欢迎,心里却并不真的喜欢与大家相处,但是表面虚伪,所以人缘好,这样不能叫性格好,后者从心里喜欢与别人合作共处,这才是真正的性格好。”妈妈说。

“是啊。”三三同意妈妈的解释。

“哦,那是校长说的不对,三三说的有道理。”爸爸总结。

“性格好,还要善于沟通,善于表达自己,用最恰当的方式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嗯。”三三有感触,“如果老师因为什么事很生气,很愤怒,可以写个小纸条给她……她也不能来和我说这件事,也要写小纸条悄悄地给我。”

爸爸妈妈心照不宣地相视一笑。爸爸很好奇却故意装作漫不经心地问:“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么?”

“……”三三犹豫着,恐怕这属于她自己的秘密。不过话题转了一圈之后,她还是说了出来:“我写了个纸条,趁没人的时候,放在了老师办公桌的书上。”

“写了什么呢?”妈妈小心地问。

“我写:又多了一件活儿啊!然后还在后面画了个小人头,流汗的表情。”

爸爸妈妈大概猜到是什么事情了。新学期开学不久,班主任打电话来,说三三当语文科代表,每次收上来的作业都没整理好,很乱。妈妈找三三谈过这事,说你有两个选择,如果你不想当科代表了,可以告诉老师换个人;如果你想繼续做,就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好。这事儿就过去了,没有再提。

“那怎么是多了一件活儿呢”爸爸有些不解。

“你看啊,当科代表的,要收作业,干这干那的,官小事儿多。当班长的,官大,只需要拿嘴说说就行了,不用干活!”三三有点激动。爸爸还是没太明白这与“多一件活儿”的关系,不过大概知道她的意思了了。

“但是后来老师没什么反应,也没找我。”三三又说。

“是不是你忘了署名字,老师不知道是谁写的?”妈妈问。

“我写了啊!”

“那会不会是小纸条被风吹走了,老师没看到?”妈妈说。

“也可能是老师看到了,一忙起来就忘了这事儿。那我觉得老师这样可能是疏忽。”爸爸补充道。

“现在老师给我安排了一个帮手,帮我收作业本。可能做得好的话,就让他当课代表吧。”三三说,“刘老师说,我们这个班,大个儿的都要换一换,让平民也来当一当大臣。”

“班上三个老师,每个人的脾气性格看起来都不一样……”

三三说:“嗯,刘老师是说话派,张老师是行动派,MISS林是沉默派。”

“为什么呢?”爸爸妈妈都很好奇,此话怎讲?

“刘老师吧,看谁调皮,就用很严厉的话来批评他;张老师呢,生气了,一句话不说,谁捣乱就从讲台直直走到他面前,随手拿起扫把……”

“啊?!打啊”妈妈睁圆了眼。

“不光打,有时候还是脚踢!”

“挨打的是男生吧?”

“是的。那××,经常挨打。有时候还罚站。上课铃响了,××还没回教室,老师就派人去找他。找到了,进到教室,不用老师说,就直接站到那个罚站的角落里去。”

爸爸仿佛看到张老师生气的样子,她实在没力气再大声训斥了,阴沉着脸,从讲台上走下来。又看到那个××的孩子,正像《少年张冲六章》里的张冲。

“你觉得是说话派管用,还是行动派管用?”爸爸问。

“我觉得啊,行动派的确很凶,但还是说话派管用一点吧。”三三回答。

“那你们是不是最喜欢林老师的课?上她的课也闹吗?”妈妈问。

“闹,也闹。Miss林嘛,生气的时候不训人,也不打人,所以是沉默派。她会说,我告诉你们啊,Miss林生气了!”

“那林老师的课堂会不会比刘老师和张老师的更乱呢?”

“不会啊!”三三很坚决地回答。妈妈想,果然,平和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不一定比大发雷霆效果差。

姥姥也在家里,一边忙活儿一边旁听。这时候感慨地说:“你看这孩子长大了,会一板一眼地讲这些事情了啊!”

上一篇:圣诞的温馨祝福语下一篇:景家店理论学习实施意见Microsoft Word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