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孔子教我做人

2024-04-09

读孔子教我做人(精选12篇)

篇1:读孔子教我做人

读《孔子教做人》有感

三堡寄宿制小学 项秀兰

提到孔子,想必大家都对他有一番了解吧,他生与公元前551年,在479年因病去世。虽然孔子去世了,但他的精神学著永垂不朽!

孔子可谓桃李满天下,为人师表了,他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的精神理念是独一无二的,他是教育家,思想家,他教育弟子真情,循循善诱,所以在育人方面有卓越的表现。

孔子的精神是现代人学习的榜样,应该把他的道德品质看作航标,向前发展。

为了深悟做人的道理,我有幸拜读了《孔子教做人》。这本书作者叫孙汉洲,笔名水陆。江苏东海人,1955年生,1982年毕业于徐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他所所著的《孔子教做人》,不仅讲孔子做人处世的观点和方法,还把《论语》中相关原文译成白话文,并采用随笔的写法娓娓而谈,读来趣味横生。读过以来不仅可以从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和方法,而且还会受到语言文化的熏陶。诚可谓‚文道并重,一举两得‛。

孔子的学说,就是一门做人的学说。读过这本书后会使你深刻体会到:‘孝’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孔子‚孝顺‛的学说,就是一门做人的学说,就是告诉我们如何做人做事。

孔子是世界名人,孔子的思想智慧是全人类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孔子的哲学,可谓是地地道道的人的哲学,而一个‚人‛字,则贯穿了孔子哲学的始终。正如孔子说:‚道不远人。‛一切离开了人之为人的理论都是虚妄而无意义的。他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性的弘扬只能靠人自身的努力和创造,是人自己去创造自己。

孔子追求做人的道理,体现在做人上,是‚中庸‛,具体到生活上,便是行‚礼乐‛。生活是什么?是人与人之间的爱与敬。是人与人之间共同的快乐、幸福。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真诚相待和睦相处,讲求信用,这就是‚礼‛。人们由爱与敬而得到幸福、充实,并体现在歌舞及音乐上,这就是‚乐‛。‚礼‛与‚乐‛,正是人的生活方式。

喜、怒、哀、乐,是人的常情。父慈子孝,长惠幼顺,君仁臣忠,这是生活起码的道义。人与人之间讲信修睦,崇尚辞让,去除争夺仇杀,没有礼怎么实现呢?饮食男女,是人之大欲;死亡贫苦,是人之大恶,要想人们都把心里的愿望与厌恶表达出来,没有礼怎么办到呢?人是天地的精灵,五行的起始,人就是为着吃美好的食物,听优美的声音,穿漂亮的衣裳而活的,失去了礼,人凭什么生活呢?失去了爱,一个人如何成为一个人呢?

今天很多具体的礼节,正是由于人们追求美好的生活而形成的。做任何事情一定存在它的礼,而社会的一切活动,离开了礼,是办不成的。‚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论,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因为有了礼,生活才井然有序。

敬重别人如果不符合礼节,就是粗野。对别人恭敬而不符合礼节,就可以被认为是巴结。勇敢而失去礼节就叫暴戾。礼是什么?礼就是一个人做事的方法。做人而无礼,则‚手足无所措,自目无所知,进退捐让无所制。‛治国而无礼,就象盲人失去了拐杖,不知道方向,就象整夜在暗室里摸索,没有光明怎么看得见呢?没有礼,家庭失和,朝廷失序,军事失制,政治失度,一切都会失体。

生活不就是追求幸福吗?生命,怎么能缺少快乐呢?人有了快乐,必然想表达出来,并表现在行为上,这是自然的情理。人,是不能没有快乐的,而快乐又不能没有表达的方式,没有适当的表达方式不能不生乱。所以,才有了音乐。音乐,本质上也就是人们的快乐。

君子乐在追求生活,小人乐在发泄私欲。这样,君子推行音乐的教育来调节人们的心志,使人们心向道义。由音乐正可以看出人们的品德。因为,人们发自内心的情感不会是虚伪的。

孔子说:‚三种快乐有益,三种快乐有害。能用礼节制自己为快乐,以夸奖他人好处为快乐,以朋友众多并且贤良为快乐,这是有益的。以骄傲放肆为快乐,以舒坦游玩为快乐,以吃喝寻欢为快乐,这是有害的。‛

孔子的‚快乐观‛其实就是教人修身养性的处世观。我们都需要快乐,我们时刻都在追求着快乐,因为快乐有益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并且能提高工作效率。所以,我们需要快乐的生活,快乐的工作。那么,怎么做才能使自己真正感觉快乐呢?

孔子的快乐观给了我很大的启示,那就是:我们的快乐必须是以不伤害他人为前提,并且能给他人带来愉悦,也就是学会夸奖别人,让别人开心的同时,自己也会收获更大的开心,这种开心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快乐,是集体氛围的和谐产生的快乐,它与一个人的自得其乐有着本质的不同。这种快乐能产生积极的巨大的力量,催人奋进,并且快速奔向成功的目标。

孔子讲‚君子坦荡,小人常戚戚‛。君子为人坦荡,真心真意,没有‚弯弯绕‛,人品如岁寒之松柏,而小人则不一样,他们私欲缠身,为自己的得失精打细算,结果像背负着大山一样活着,更令人讨厌的是:小人的强项是嘀咕人,无论春夏秋冬,白天黑夜,他们都是如此,而且是三五一伙,四六一堆,把是变为非,把正变为反,一句话,把纯正透明的人际关系搅成了一潭泥水。孔子讲的‚君子‛与‚小人‛之别应该是做什么样的人的大问题。的确在我们的周围,总有一些不是以君子而是以小人之道接人待物,弄的左右不快,而自己却偷偷发笑。事实证明:一个人要成大事,信守君子之道,把做人摆在第一位,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做好人才能做好事,成大事,否则即使你偶尔有收获,也是不成什么大气候的。

孔子他育人有方,他的弟子在《论语》中写道: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意思是说:诸位!进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顺从兄长,行为时常谨慎、守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都做到了之后,若还有余下的精力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吧。

他是个充满正气的人,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任。‛意思是说满口花

言巧语,满脸讨人喜欢的伪善神色,这样的人实际是很少有仁德的。‛他把恭维当耳边风,把满脸伪善笑容的人看做空屏障。这是多么不容易做到的呀!

他把水比做君子,他其实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君子,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他的意思是君子与小人的分别是什么呢?君子无论和什么人交往都能一视同仁,从不拉帮结派;小人却总是喜欢和自己相近的人结成小圈子,一起排斥异己者。他同时也是个谦逊的人,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已是满服经纶还坚信学无止境,他一生都是在学习,从没有荒废过学习的机会,他说择其善者而为之,择其恶者而改之。因此,每个人都要避免刚愎自用,发扬不耻下问的精神,借助别人的眼睛来延长自己的‚视线‛!

他为圣人,他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吃的是青菜和很粗糙的饭,喝的是白开水,睡觉的时候,连枕头都没有,就是曲着手臂当枕头,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如果是以不合理的方法取得富贵,他根本看不上眼,当它是天空中的浮云一样,那是很快就会消散的,绝对不要它。在这点上可真是个圣人,真君子!

孔子的思想博大经深富有深刻的道理,所以北宋大臣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如果将论语的内在,深刻蕴涵的道理领悟透彻,落实在行动中我想就能算上真君子了,孔子教会我许多,他教了我学习的道理,做人的道理,现在我所知道所理解的孔子精神可谓是冰山一角,要想领悟的更多还必须要‚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面对孔子,常令人产生敬畏感,因为他是站在千万人之上的思想巨人,他的智慧就像阳光一样照射到人们的心头,这是孔子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幸运。

篇2:读孔子教我做人

近日,读了孙汉洲的《孔子教做人》一书,感慨良多,收获良多,深感孔子《论语》之博大精深,倍增苦心钻研之宏大决心。抑制不住初读之兴奋草率就感受的肤浅认识记录在此。

“百事孝为先”这千古良训真是精辟、深刻,它教给了我们做人的准则,也给予了我们处事的方法。

一提到“孝”,我们自然会首先想父母、长辈、亲戚。毕竟这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约定俗成的一种美德德。不过,真正要做到孝顺父母的话,我想这个人一定是具备了诸多令人称颂的能力、品质了。比如,孝顺父母,就是在家庭中能够与父母友好、和谐相处,那么就必须协调父与母、婆与媳等关系的能力;孝顺父母,就是要必须面对纷繁的明的、暗的家庭矛盾与分歧,甚至要做到“忍辱负重”,那么就必须具备机智、应变、抗击挫折的能力;孝敬父母就是要想着法子让父母不仅是在物质上更就是在精神上上都充实无忧,那就一定要具备处处、时时为他人着想的好品质„„这样看来,做一个真正的孝子真是是不易,更是不凡!

篇3:读孔子教我做人

孔子一直以圣人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 让后人敬而又敬。事实上孔子首先是一个“人”。北大教授李零说: “历史上的孔子有两个, 一个是《论语》中的, 有血有肉, 活生生的; 一个是孔庙中的, 泥塑木胎, 供人燃香磕头。”因此如果我们要让学生了解真正的孔子形象, 首先应该从《论语》中去了解, 而不是从后代君王给孔子的封号里去拜读。《论语》记录了孔子和弟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对话。黄济先生曾说, “回到孔子”就是要回到孔子语录的原意上去, 真实而全面地理解孔子的思想。这也是我教学本课的目的: 引导学生走进《论语》的真实情景, 感受真实的孔子及其智慧和魅力。

【教学展示】

一、导入

先出示“文圣尼父”“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等孔子称号; 再出示“子之燕居, 申申如也, 夭夭如也”。 ( 燕居, 闲居。“燕”, 优雅自在快乐安闲的样子。申申: 干净整洁的样子。夭夭, 桃花满树、满枝盛开的热烈模样, 在这里用来形容人积极达观的生活态度) 。

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形象是统治者封的, 孔子日常生活中的真实形象是闲适、达观的。

二、进入论语

孔子在我们的眼里似乎总是忧国忧民, 为实现济世安民理想而奔走列国, 这样“高大”的孔子似乎距离我们很遥远。如果我们沉下心来读《论语》, 那么真实的孔子就在我们眼前。

1. 三月春风: 孔子的理想观

( 1) 我们先看一篇出自《论语》的故事, 故事原名叫《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原文很长, 也有一定阅读困难, 以后读高中时会读到, 今天发下的是这篇文章的白话版, 请全体同学阅读后讨论相关问题。

请同学们说说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等四人的理想分别是什么?

明确: 四个弟子都有高远的理想。分别表现在:

子路———三年之内就可以使老百姓勇敢无畏, 而且明白道理。

冉有———使老百姓富足。

公西华———想做一个司仪。

曾皙———没有说出具体职业, 而是说: “在暮春时节, 穿上做好的春装, 邀上一些朋友和孩子, 在沂水中洗澡, 在舞雩台上吹吹风, 然后唱着歌回家。”

( 2) 各组继续讨论思考: 孔子欣赏谁的志向, 这是一个怎样的理想状态? 为什么孔子会喜欢他的理想?

明确: 四个弟子都有高远的理想, 孔子当然也希望自己的学生有更大的出息, 因此才会有“如果公西华只能为诸侯做小事, 那谁能为诸侯做大事呢?” ( 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 的感叹。但在学生各抒己见之后, 却喟然感叹说: “我和曾点想得一样啊! ” ( 吾与点也。)

曾皙言志与他人不同, 洒脱自然的他没有直接用理性的语言述说自己的志向, 而是以形象的语言勾勒出一副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在这充满诗意的理想蓝图中, 人们潇洒自得, 其乐融融。

孔子政治上主张“礼治”, 即以礼治理国家。他也主张“入仕”, 要求读书人能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不仅着眼于弟子具备从事某一职业的才能, 他更关注一个人内心的安静、充实与完善。和曾皙的对话说明, 孔子认为理想应该是温暖而轻松的。这种可触摸的理想, 让人们感受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圣人形象, 而不是一个高大上的偶像。

2. 厩烧问马: 孔子的仁慈观

孔子是圣人, 但他首先是一个人。如果前面的材料, 让我们看到生活中的孔子是踏踏实实地憧憬着自己的美好理想, 那么下面的材料我们又可以从中看到孔子怎样的情怀呢?

材料一: 子钓而不纲, 弋不射宿。 ( 孔子只用鱼竿钓鱼, 而不用网捕鱼。只射飞鸟, 不射巢中歇宿的鸟。)

材料二: 厩焚。子退朝, 曰伤人乎不问马。

( 1) 学生朗读材料并为材料二划线句断句。

明确: 学生一般会出现三种断句情况:

1厩焚。子退朝, 曰: “伤人乎?”不问马。解释为: 马棚失火了。孔子退朝回来, 问道: “伤人了吗?”没有问马。

2厩焚。子退朝, 曰: “伤人乎不?”问马。解释为: 马棚失火了。孔子退朝回来, 问道: “伤人了吗?”再问马。

3厩焚。子退朝, 曰: “伤人乎?”“不! ”问马。解释为: 马棚失火了。孔子退朝回来, 问道: “伤人了吗?”管马厩的人回答说: “没有伤着。”孔子转而问马。

( 2) 同学们的三种断句, 也是后人争论的三个焦点。小组讨论: 根据材料一, 依照孔子的理想与处世哲学, 哪一种版本更贴合孔子的性情?

明确: 朱熹说: “贵人贱畜, 理当如此。”他赞成第一种。韩愈认为: “圣人岂仁于人, 不仁于马。”因而赞成第二种, 而第三种是第二种的更具体描述, 加了一问一答, 对马仍然是表示关注的。联系“子钓而不纲, 弋不射宿”, 不要觉得只要问及人, 表现以人为本, 就一定是一个高尚的人。对鱼和鸟都心怀仁慈的孔子, 不仅问人, 也问马的安危, 应该最符合他的情怀。这样的举动正是孔子的真实的写照:他对自己周围的普通人的命运及生死祸福的热切关注。

3. 乐以忘忧: 孔子的忧乐观

孔子一生为推行仁政到各个国家游说, 周游列国的孔子吃了多少苦。理想的实现的确是困难的, 面对困难孔子又是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呢?

( 1) 学生自读下面两则材料。

材料一: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 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 其为人也, 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 《论语·述而》)

材料二: 孔子适郑, 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 “东门有人, 其颡似尧, 其项类皋陶, 其肩类子产。然自腰以下, 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 “形状, 末也。而似丧家之狗, 然哉! 然哉! ” ( 《史记·孔子世家》)

( 2) 从这些材料中你感受到孔子是如何对待困境的?

明确: 材料一说出了孔子对自己的评价: 为了理想他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都忘了年岁已暮。

材料二告诉我们, 周游列国时, 孔子来到郑国, 和弟子们失散了, 一个人在那里茫茫然地站着, 四下环顾。其中的困境可想而知。但在这样的境遇下, 他听子贡转述别人形容他为丧家之犬时, 并不生气, 还很高兴地自嘲: “是啊, 我是像一条丧家狗啊!”这样的精神境界, 说明了孔子对实现理想的艰难困苦是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的。任何一种理想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 喜不满悲不忧, 这才是一个伟人的真实人生。

( 3) 孔子笑对“郑人”对他的评价, 那我们应该如何去看待所谓的“丧家犬”呢? 请各小组结合所学过的有关《论语》的材料进行讨论。

明确: 我们相信这就是真实的孔子, 他强挣扎, 时而得意, 时而沮丧, 但总是保持自身的魅力和良好的幽默感, 也不惜自我嘲弄。这是真实的孔子, 他并不是儒家学者和西方汉学家欲使我们相信的那种圣洁完美、无可指责的人物。 ( 林语堂《孔子在雨中歌唱》)

孔子的一生颠沛流离, 积极救世是其思想的主导方面。他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周游列国, “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 《论语·述而》) , 他的主张在各国都行不通, 他被“斥乎齐, 逐乎宋卫, 困于陈蔡之间” ( 《史记·孔子世家》) , 但他却能“知其不可而为之” ( 《论语·宪问》) 。他并不是指天骂地, 牢骚满腹, 而是自有一种平淡与幽默, 对苦难坦然接受。平淡幽默, 也是动人心魄的力量, 这种人生的积极态度是值得后人尊重的。

由于到处碰壁, 孔子有时也流露出消极情绪, 特别是晚年回鲁国后避世的思想很突出。中年老成的孔子在政治上失败后彻底放弃政治抱负, 潜心从事学问研究, 著书立说。

纵观孔子一生的言行, 他绝不像“丧家狗”那般“可怜”, 更不像“堂吉诃德”那般“可笑”。

4. 孔老夫子: 一个真实的伟人

结合上述内容, 给孔子画像: 他是一个怎样的老人?

明确: 他充满理想, 既有远大的愿景, 又有对脚踏实地的生活场景的向往。其理想使人如沐三月春风。他爱百姓, 也同样爱万物。他也有陷入困境的时候, 也会出现消极的念头, 但他还是会坚持, 也会潇洒地自嘲。他是劳碌的, 同时也是闲适的。他是追求理想的, 但也是超脱淡泊的。他是快乐而率真的, 他至死也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 但这不影响他成为伟人。这样的老人是脱去后代帝王戴给他的各种冠冕后的真实的孔子。这样的老人才值得我们同学去敬仰他。

三、结束语:

乔羽写过《千年孔子》, 其中有这样的话: “你仍旧是你, 你仍旧是你, 你是一位善解人意的朋友。你仍旧是你, 永远活在众生之间。”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1988年, 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 呼吁全世界: “21世纪人类要生存, 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

孔子的仁说和礼说, 体现了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 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 孔子的学说一直以开放的姿态生发扩展, 为世界文明形态的延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是一个伟人, 但千万别忘了, 他首先是一个真实的普通的伟人。

【教学后记】

初中阶段关于孔子的了解, 大概就在《〈论语〉十则》的课文里了。学生一般对孔子作为教育家的一面有一定认识, 对于学习上的诸如“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等名言都有理解。正好学校推行国学校本读本, 这当中《论语》的内容也占了不少, 学生在每天的诵读中又积累了孔子更多的言论。但是再深入一步还了解孔子有哪些品质? 他有哪些理想? 他的为人如何? 学生就不清楚了。这是我想给学生上一堂“真实的孔子”一课的初衷。

另外, 讲到孔子总免不了讲孔子的政治理想与道德规范, 讲孔子创导的“儒家”学说。孔子太伟大了, 怎样去讲都不为过。但面对初二的学生, 所接触的仅仅几则语录而已, 我只能选择冰山一角, 从孔子作为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了解这位伟人。这便是我的教学定位。

其次, 毕竟初二的学生接触文言文还很困难, 而《论语》距离学生年代久远。如果仅将文言文抛给学生去学习, 光是梳通文字障碍都要好几节课。因此, 我选取原文与白话故事相结合的材料给学生。特别要求之处如关于“问马”, 因为要让学生在断句中体会孔子的真实想法, 就保留原文。这样既让学生能根据白话翻译了解原文的意思, 又可以在较浅易的文言学习中获得古文知识。因为课时紧, 材料力求精要。在初始备课中, 本来还想展示孔子从小生活穷困却因此而自独立自主的一面, 以及多才多艺, 尤其具有较高音乐素养的一面, 还有生活中更多的自嘲与可爱的一面, 但一节课的课时不能展示更多, 所以作了取舍。但我想如果这一节课的学习能够指引学生更多地去阅读《论语》, 接近真实的孔子, 也是可喜的。

第三, 跟初二学生讲《论语》,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 多让学生讨论交流, 从中悟出学习材料中的内涵, 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 尽可能多地引导学生学习也是课堂目标之一。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进入孔子的真实世界, 而不是由老师告诉他孔子是怎样的一个人。上课的最后, 让学生在几则材料学习后谈谈对孔子的认识,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谈的感受, 不一定深刻, 但确实是自己的认识, 因此是比较有意义的一次尝试。

篇4:“粗人”教我做人

在一位好心路人的指点下,我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人才大市场。挤在拥挤的人群中,文强办公自动化公司招聘内勤的广告如救命稻草般映入了我的眼帘。而我选中它的理由,只是因为广告上简单得只有5个字:女性,能吃苦。

只要能找到一个落脚的地方,一切就会慢慢好起来。我打定主意,找到了文强办公自动化公司。直觉告诉我,如果要求不高的话,这里该是很容易找碗饭吃的地方。

在一间窄小凌乱的办公室里,我见到了老板,他便是广告上所写的杨先生。当过几天教师的我实在无法将他和“先生”这个词联系在一起。他看上去大约四十五六岁,身体健硕,皮肤黝黑。

我走近两步,毕恭毕敬而又十分拗口地叫了声“杨老板”,然后递上了毕业证书。杨老板推开了我的毕业证书,只是简单地问了几句话就将我留下了。他说,给我两个月的试用期,期间我必须学会公司所有机器设备的操作,试用期内每月工资200元,管吃管住。

杨老板安排我的工作是为公司员工做三餐饭,保证厂房内的清洁,每天晚上员工下班后必须上机学习两小时。这样,我每天早晨的第一件事就是抓紧时间清理厂房,做完饭后,我打着去买菜的幌子,在市区里四处转悠,寻找新的工作机会。到了晚上上机学习时,我就埋头睡觉。

两个月很快过去了,我仍然没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机器操作一样也没学会。而按公司规定,两个月没有学会的,就算被自动解聘了。我心里不禁慌张起来:还有几天就是春节了,如果被解聘,我就会流落街头。

春节放假的前一天,杨老板把我和几个操作机器的员工召集在一起,让我们每个人把每一样机器的操作过程讲解一遍。别的操作员都很熟练地讲解完,轮到我时,我却吞吞吐吐,只好实话实说自己还没有学会。当时,我心想,惨了,这回非被“炒鱿鱼”不可。

我连吃晚饭的心情都没有,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厂门口的台阶上,等待杨老板开口让我走人。不一会儿,杨老板果真走了出来,他竟然把我带到不远处的一个大排档吃晚饭。

平时少言寡语的杨老板这时话却多了起来,他说:“按理说,你是个有文化的人,不应该由我这个粗人来对你说些什么的。但你是初次出远门,不熟悉这里的情况,有些话我不得不说。在私营企业做事,最重要的两个字就是‘真诚’。任何一个老板,都不愿意雇用一个欺骗自己的人。你要想有出息,只能比别人更真诚,更脚踏实地去做事。”

杨老板的话很朴实,但句句切中要害,我听着,不觉面红耳赤。

杨老板接着说:“你第一天来我这儿,我就明白你只是想暂时找个地方落脚,你希望得到一份更好的工作。也许是你我有缘,我仍然留下你。安排你每天去买菜,就是让你有机会找工作。但是,你应该认认真真地学习好这些办公设备的操作,不管在什么样的公司都会用得上。只要你把我们这里所有设备的操作都学会了,我敢保证你不难找到更好的工作。”

杨老板的一番话,让我怎么敢相信他是“粗人”呢?至此,我已羞愧得无地自容。

篇5:书——教我学做人

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人的本质本来是相同的,但是要真正学会做人,还需要有人做你的向导。教我学做人的人和物数以千计,然而,最使我信任和和依赖的却是书。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知识的海洋,是智慧的结晶。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辨。确实,我也有同感。

一次,我读了这样一篇文章《好孩子》,文中写了列宁小时候打碎花瓶后主动写信向姑妈认错,从中,我体会到列宁是个诚实的孩子,感受到我们做人要做个诚实、勇于承认错误的人。

又一次,我学习了一篇文言文《两小儿辨日》,文章通过两个小孩向孔子提出一个问题把孔子难倒说明学习是无止境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让我体会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真正含义,教我学习是不能满足的。

篇6:妈妈教我做人作文

一天清晨,我与妈妈去散步。昨天晚上下了一夜的雨,路面格外滑。这时,一阵“哗哗”的扫地声传入我的耳朵,我循声望去,一位女清洁工拿着扫把吃力地扫着,额头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汗珠,泥水溅了她一身。突然,她盯住了一个地方,原来排水口被污泥堵住了,泥水都积在上面排不走。阿姨眉头拧成了疙瘩,她卷起衣袖、裤腿,踏进了膝盖深的污水里,只听“啪”的一声,大概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跌倒在污水里,顿时成了“落汤鸡”,我“扑哧”一声笑了起来,妈妈也看到了,一向与蔼的她狠狠地瞪了我一眼,我呆住了。妈妈疾步跑了上去,小心翼翼地扶起阿姨,阿姨左一句“谢谢”右一句“谢谢”地对妈妈说。此时,我觉得我的脸烧到了脖子根,真是无地自容。

在回家的路上,我与妈妈默默地走着,我的头埋得很低,等待着一场“暴风雨”的来临。到了一处,妈妈停了下来,我的心跳到了嗓子眼。然而,妈妈显得很平静。她摘下手表,指着表壳问我:“这上面有什么?”我非常惊异,不知妈妈糖葫芦里卖了什么药,吞吞吐吐的回答:“有三跟指针与一块玻璃表面……”妈妈又拆开了表壳,问我:“这里面又有什么?”“螺丝与齿轮等小零件。”“如果没有这些零件,这表还能走吗?”“不能。”我回答着,心里更疑惑了。“对!没有这些零件,这块表就一文不值,即使有再漂亮的外表又有什么用呢?这些零件无声无息地工作着,而被人们所遗忘。就如那些清洁工人——城市的美容师,也同样做着无人喝彩的工作,他们被人们嘲笑,被人们瞧不起,却没有一点怨言。如果没有他们,这个城市将会变成垃圾场。”“无人喝彩的工作……”我反复叨念着,妈妈微笑的望着我,我懂她的意思!我飞快地跑到清洁工阿姨面前,恭恭敬敬地说了一声:“阿姨,对不起!”阿姨听我说了事情的原委后,高兴地笑了,街上又响起了那“哗哗”声,我第一次觉得那声音是那么好听。

篇7:妈妈教我做人作文

记得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看到好朋友的书好像很有趣,便向她借来看看,我们约定好在一个星期以后,我把书还给她,书被我拿回家的第三天我就看完了,但是因为时间还没到,我便想再看一遍,没想到我一直没看,就把它忘记了。更糟糕的是我的那个朋友也忘记了我跟她借书的事儿。于是,一眨眼时间到了一个月后,那天,我跟往常一样收拾房间,突然发现了那本被我遗忘在角落的小小的书,我当时就很奇怪:这是谁的书呢?怎么在这儿?拿出它的一瞬间我明白了,我还没有还书啊!同时我又害怕好朋友生气了或者妈妈知道后惩罚我。

偏偏这时候,妈妈走进了我的房间,她看到我手中的书,脸上的表情由温和到惊讶,比较后到愤怒。妈妈原本就大大的眼睛中喷出怒火,小小的嘴已经撇了起来,眉头紧紧地皱起来,大喊“为什么到现在都没有还书?你这是失信”。我感到很害怕,同时又很震惊:妈妈从来没有这么生气过呢,不就是忘了还书吗,至于这么生气啊!

过了一会儿,妈妈让自己冷静下来,把已经面壁思过了半个小时的我叫到她的身旁说:“你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吗?”我小心翼翼地说了一句:“因为我没有还书”。妈妈摇摇头,拉起我的手说:“是因为你到了该还书的时候没有还”。如果你总是这样,答应好别人的事不能信守承诺,以后就没有小朋友给你借东西,也没有人愿意跟你玩了,知道吗?我很惊讶,问道:“为什么”?

妈妈说“你愿意和只说不做,没有诚信的小朋友玩吗”?我似乎明白了什么,第二天我便还了书,好朋友也原谅了我,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失信过。

篇8:读孔子教我做人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一些或大或小的挫折与困难,大学毕业后能否找到一份足以安身立命的工作是人生的一大问题。其中的困境会对人们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引发心态失衡或心理疾病。人们在此问题上所遭受的挫折将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近年,时常见诸报端的发生于大学生群体的极端案例,足可见其严重性。正因如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帮助他们顺利就业。

但是,外在环境的改善,仅仅是一个方面。应对就业困难,需要每一个大学生自身作好准备,这是内在的,也是最重要的方面。而大学生要做的,首先就是自身素质的提高。不过,此处我并不想多谈素质提高问题,而是想说说大学生的心态问题。

既然我们身处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之中,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人的命运是千差万别的。作为大学生,应当如何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如何应对竞争所带来的就业压力,还有就业之后的工作压力?

在此,先让我们静下浮躁的心,去回味一下古人给我们留下的智慧吧。虽然显得“迂阔而远于事情”,但却是一个不错的法子。“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道理,需要我们珍视。

其实,我们的先民对于困难的认识,在远古时代就已经非常深刻了。《周易》是诞生于3000多年前殷周之际的一部奇书,它是一部以卜筮的外衣遮掩的哲理之书。书中蕴涵了先民的忧患意识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智慧。《系辞》中说:“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又说:“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后来,孔子也对《周易》产生了浓厚兴趣,经他一番创造性转化和阐释,《周易》成为一部影响中国文化颇为深远的哲学巨著,已经渗入国人的思维深处。

《周易》中六十四卦,其中有一卦名曰《困》卦。卦爻辞和象辞、彖辞都围绕“困”展开。比如《困》卦的卦辞说:“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大象传》说:“君子以致命遂志。”《彖辞》中说:“险以说,困而不失其亨,其唯君子乎?”其中所表达的理念就是:面对困难,君子能够努力自济,必能亨通。只有君子能够面对险境而心存愉悦,宁可舍弃生命也要实现崇高的理想。

孔子无疑是中国人文精神之奠定者。孔子一生,为了实现其“天下有道”的理想,周游列国,栖栖遑遑,席不暇暖。他73岁的人生,充满困厄和危险,密布艰辛与挫折。幼时丧父,少年丧母,老年丧子,周游时颠沛流离,困于匡、蒲,伐树于宋,厄于陈蔡,种种困难,不胜枚举。对于困难,他应当是非常有发言权的。

面对困境,孔子为何能够泰然处之?因为他心怀理想,有一份“斯文在兹”的担当。而且,他对于困难有着自己的理解。这在另一部记载孔子言行的典籍《孔子家语》中有清晰的记述。《孔子家语》的内容较《论语》更加丰富,尤能反映孔子一生经历的苦难和险阻。

我们都知道孔子“厄于陈蔡”的故事。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遭到围困,绝粮七日之久,弟子们都面带饥色病倒了,但孔子依然弦歌不绝,慷慨讲学。他问弟子的看法,子路、子贡都对孔子不理解,要么对于孔子之道表示怀疑,要么要孔子“现实一些”,将行道的标准降低一些。唯独颜回理解孔子,说孔子的道“至大”,天下不能够容纳孔子是那些统治者的耻辱。正因为不被容纳,才表明孔子人格之伟大。

面对子路的不理解,孔子阐述了一番关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的看法。他说历史上和现实中那些有真才实学和深谋远虑的君子“不遇时者众矣”,即人才不被重用的情况非常多,不光我孔丘。他说,芝兰生于深林之中,不因为没有人欣赏而不芬芳。君子也是一样,立身修德,不能因为穷困而改变节操。他还认为,“居下而无忧者,则思不远;处身而常逸者,则志不广”。与孟子所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个意思。这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要有自己的理想,要修身立德,要博学多能,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可能一时不被人理解、重用,实现不了人生的价值,但并不能因此而改变,就丢弃理想,抛弃操守,怀疑自己。越是在这种无人理解的状态下,越应当充实自己。

不仅如此,困难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可能并非不幸,而恰恰是一种幸运。陈蔡之厄后,孔子教导弟子们说:陈蔡之厄,对自己是件幸运的事,而这些跟随我遭此困厄的弟子,也是幸运的。为什么呢?因为古语有云:“君不困不成王,烈士不困行不彰。”像陈蔡之厄,不正是可以激励发愤的开始吗?

这个故事还见于《说苑》和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代帛书《易传·缪和》。在《缪和》这篇残缺的帛书中我们看到,孔子解答弟子关于《困》卦的疑问时,举历史上的圣王霸主等例子来说明困卦的道理。比如,上古的圣王汤曾经困于吕这个地方,而周文王曾被殷纣王囚于里,春秋时代的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和越王勾践都是经历过失败、屈辱和挫折才取得霸业的。由此,我们又会记起那副人所共知的联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古人所经历的这些困难,大者关乎国家社稷,小者系于生命安危。今天我们所面临的困难与之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这里给我们的启示是,困难不可怕,对于一个拥有理想和壮志的人来说,那正是一次磨炼意志、检验操守、巩固理想的机会和缘分。

正是基于这样对于困难的理性认识,后来的人们才能够从中汲取力量,增强动力。汉代的司马迁遭受腐刑这样的奇耻大辱,痛不欲生。然而,他身负撰写《史记》的使命,为完成父亲的遗愿和自身的使命,他毅然“忍辱苟活”,终于完成被誉为“史家之绝唱”的《史记》。他在《报任安书》中写道,之所以能够“苟活于世”,就是因为古代的圣贤虽历经艰辛困苦而完成使命、取得成功的榜样力量,在激励着他。他以周文王囚于里而演《周易》,孔夫子厄于陈蔡而作《春秋》,左丘失明而修《国语》,孙子膑足而有《兵法》等文化史上的范例为楷模,从中汲取了力量与勇气,最后终于成功。

我们再将目光拉回来,去年的“5·12”汶川大地震,灾难的突如其来,令人猝不及防。但是在面对困难、迎接挑战的时候,人们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英雄般的气质与激情,感天动地,令国人重新体会并感受了中华民族的力量,准确地印证了古人那句“国难兴邦”的道理。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比比皆是。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面对困难,往往会陷入不理智状态。要么怨天尤人,要么自暴自弃,要么怀疑社会,要么怀疑自己。而这种种心态最后造成的后果却是严重的。面对困难,我们从孔夫子那里可以汲取到智慧。智慧不等于方法和技巧,它不能够给你直接解决问题的方法,却能从根本上化解危机。按照孔子所说,外在的机会与机遇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命”的范畴。我们面对的社会大环境就是如此,作为个人很难改变,但属于自身的内在的东西则是可以改变的。比如,自身的知识、心态、素质等都在可控的范围内。我们应当将心思和精力放在这些因素上,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质,以图成功。

首先,要意识到人生中的困难可能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有的人天真地生活在梦想之中,对于现实认识不够真切深透,一旦面临困难的挑战往往就会陷入恐慌之中,这样的人往往不堪一击。

其次,要将困难视为磨炼自己、提升自己的机遇。如果将之视为莫大的不幸,那将是真的不幸。我们要有意识地锻炼和磨砺自己,勇敢面对困难,迎接挑战,就像《海燕》中所说,“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最后,应当知道解决困难最根本之道是自身素质的提高。孔子一直强调:“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如果不提升自身素质,即使有好的机遇也很难抓住。我们不能仅仅将自己的困难归咎于外在因素,而回避对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反思。这里的素质,一方面包括业务能力、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就是个人的教养和道德修养。许多大学生在升入大学后,有一种失落感,一方面哀叹,一方面放纵。怨天尤人,却从不反省自身。殊不知,环境不是决定人成败的关键,关键恰恰在于自身素质。

真理往往非常简单,简单得经常为人所忽视。孔子很少谈高深玄妙的东西,他关注的更多的是人生方面的问题。从他那简单得近乎常识的谈话中,我们却能看到熠熠生辉的智慧之光。孔子告诉我们,困难是一个人成功所不可避免的,人们要乐观地面对挑战、砥砺自我。

篇9:教我做人的你

还是那句每年都对你说的话:爸,我现在很少说谎了。我不能说我句句是实,一点也不撒谎,做一个演员,一个时时面对社会的单身女子,总有一些时候要说一些不那么由衷的话。可我还是尽可能地说实话,说真话,不说谎。

我知道,不说谎地做人,是你对我最大的期待。你一直希望我不要有那种劣习,你希望你女儿能做大事。家里没有男孩子,我是你的长女,你对我的期望埋得很深,寄予得很高。那时我小,不懂得这些。我只是觉得不公平。你从不打妹妹,可你打我,为我做错事。

我怕你,挨了打还有点恨你。我就总是对你阳奉阴违,只要在你面上混得过去,只要不挨打。可那一个巴掌我没能逃过。这一个巴掌,我记了一生。

那本是件小事。

小时候我的身体不好,你们就让我每天放学后去游泳锻炼。游泳池离家两站路,你们总是给我一角钱坐车。那天我回来时没坐车。我用五分钱买了根冰棍,一路东张西望,磨磨蹭蹭地逛回了家。

回到家的时候天都黑了。你们等我回来吃晚饭,等得非常着急。见了我,妈妈劈头就问我坐车了没有,她是怕我给人拐骗了。我不敢说出实情,只好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回答,当然坐了。你放下筷子,指着我的长辫子,说,你的头发都已经干了。我哑口无言,说不出个所以然。你没再多问我一句,就一个巴掌,把我从桌子的这一头打到了那一头。你当时说,没有一个男孩子不吹牛的,没有一个女孩子不撒谎的,可你就是要改改我这个毛病,否则我将来做不成大事。

第二天,你让我带着5个红红的手指印去上学。你要我告诉同学,我为什么会挨你的打,原因要说得真真的,也不许撒谎。那时候,我真恨你。可那以后我真没敢再撒谎。

后来,你就走了。你是自杀的,在那个年代里。那一年,我10岁。

老实说,失去你,不像后来失去外婆那样,让我那么伤心,那么悲痛。我甚至没为你掉过一滴眼泪。你的离去对我来说只是一种空白。长大后,我才知道,这是一段任何人任何东西都无法填补的永远的空白。

爸,今天的我,已遠远超出了你当初对我的期望了吧。站在你面前,我觉得心安。你呢?是不是也安心了呢?

篇10:他教我怎样做人作文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见一个重要的人。他教你知识――那叫老师;他教你办事能力――那是社会;他教你做人――那叫家人。家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或许他们不能带给你知识,但能给你送来学习方法。或许他们不能为你解决烦心琐事,但能给你送来安慰与温暖。或许他们不能陪你度过一生,但能给你寻找到认为可靠的终身伴侣。他们就是如此的无私。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暖和的阳光带来一丝温暖,照射在一间屋子里。那儿有两个女人和一个小女孩儿。从气质上就可以分辨得出一位老师正在小女孩儿家家访。

没错!那就是我家。那是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因为要准备小升初考试,所以班主任莫老师到我家来了解情况。

“老师,您请坐。”我妈妈和蔼地对老师说。老师从门口走到了沙发正中央坐了下来。开口一句话说:“有没有饮料,我好渴。”妈妈大吃了一惊,但也马上回过神来说:“不好意思啊,老师。我们家饮料喝完了,要不,来一杯冰水,解解渴吧!”老师翻了一阵白眼说:“算了,不喝了,咱们开始吧!”

妈妈看老师没注意,把我拉到一旁,边说边塞给我10元钱说:“去买瓶饮料回来给老师。快去快回。”于是,我飞快地跑到小店里去买瓶饮料。回来之后,发现妈妈到厨房做饭去了。咦?老师呢。哦!老师走了。这么快,买瓶饮料的时间,她就“家访”完了吗?

我拿着饮料对妈说;“妈,为什么老师这样的态度,您还要这么的去依附于她,尊重于她呢?”

妈妈听到了我的疑问,解下围裙,把锅洗干净了,拉着我的手把我牵到了沙发上坐了下来。耐心的对我说:“女儿,我知道,你想要当一名老师,可是你想,等到你梦想成真的时候,你也会遇到学生家长,向他们反映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如果有一位学生和学生的家长十分不尊重你,你会怎么办?生气吗?对,有四个字,妈妈希望你能够记住――“将心比心”。刚才我作为一个家长,我去尊重你的老师,而我也希望将来长大,会有人像我一样尊重身为老师的你。”

篇11:老师教我学做人

老师教我学做人

在老师心目中,我一直是个好孩子,可是我也有不乖的时候。在这里,我要感谢一位老师,是她在困难的时候帮了我一把,不至于让我沉迷于电视。以前,我在班里的成绩还算不错。可是有一段时间,我却沉迷于电视。有时候我管不住自己,没做完作业就去看电视了。而爸爸妈妈见我在看电视,就问我:“你做完作业了吗?”我想:如果爸爸妈妈知道我没做完作业就看电视肯定会骂我的。于是我回答:“嗯,做完了。”而回到学校,老师问我怎么没交作业。我就说放在家里不记得带了。不过我通常不做的都是一些小作业,等中午回到家再不回来交给老师。(在以前的学校我是中午回家吃饭的。)我就这样连续做了两个星期。因为中午没有睡觉的缘故,我下午上课时经常打瞌睡。老师不是傻瓜,久而久之,老师觉得这事肯定另有蹊跷。一天下午,我值完日后被胡老师叫去了。老师问我:“夏玮,老师问你一个问题,你一定要说真话,好吗?”“好啊!”我脱口而出。“你这几个星期都说没带作业,而下午却又交了上来。你是不是没完成作业而中午回去赶作业啊?”听了老师的话,我羞愧地低下了头,脸上火辣辣的。“是。”我低声回答道,我那蚊子般的声音大概只有我和老师两人听得见吧。“你勇于承担错误就是好孩子,你知道中午回家写好作业就表明你心中还有作业。你可以告诉老师你为什么不完成作业吗?”“因为我晚上光顾着看电视了。”我低声说。“噢,那这件事我就不告诉你爸爸妈妈了。你以后要好好学习,不要光顾着看电视了。还有,人做什么事都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你要有自控能力,这样不管你今后遇到什么诱惑都可以抵挡了。你要记住老师这番话”“谢谢老师。”我笑着说。

我谢谢这位老师,是她让我懂得了这些道理,懂得了做人。

篇12:父母教我学做人作文

父母教我学做人

做人,怎样做人?在成长这条匆匆的流水中,我接受了科学知识和社会知识积累的成果,也受到了社会.同学老师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受家庭的熏陶、父母的影响。我一直觉得父母给予我的财富,是我一生都享用不尽的。

??有人说,良心之剑,其刃自锋,拥有了它,才会拥有快乐的金钥匙。我觉得这一点也没错,做人,要有自尊、自信,要有人格。在我们哇哇坠地的那一刻起,父母就思索着怎样教育我们,在一点一滴的熏陶下,我们每天夜晚都能够安然入睡,无所顾虑,无所烦恼。父母常教育我做个枕着良心的枕头坦然入睡的人。

从父母那里,我明白了坚强与自信。“人穷志不穷”,每个人都是有天赋的,关键看你怎么去做了。努力努力再努力,这就是原则。父母告诉我,得有一个目标去奋斗。有了一个梦想,你就会去追随;有了一个起点,你就会去冲刺。在成长的跑道上,会有石块,会有阻碍,小时候,爸爸妈妈会帮助你,会协助你;长大后,爸爸妈妈会鼓励你,会看着你。我们就学会了坚强,学会自己克服困难,学会相信自己。

从父母那里,我懂得了努力的意义。“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天上不会掉馅饼。”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努力,我们必须得努力。在我认真完成作业得了一个小红花时,在我认真复习考了个100分时,在我细心完成任务得了表扬时,我更为深刻的了解了父母的话语。那一言一语都是告诫,那一词一句都满溢着爱意。在奋斗后,我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懂得了知识的宝贵。

从父母那里,我学会了宽容与理

解。“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每当我受委屈时,我会向父母倾诉,他们总能给我温暖。而那不仅仅是安慰,还有体贴和告诫。父母时时刻刻都在关心着我们,而这些关切却总在那些并不起眼的细节上。他们在我们伤心时给我们泡上一杯蜂蜜热茶,为我们分析,我便学会了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于是,许许多多的问题便被我迎刃而解了。

从父母那里,我知道了勤劳与节俭。父母说:“钱不是靠攒的,会花才会赚,会劳才有财。”我的家庭并不富裕,小时候,我们就是过着普通的平民百姓的生活。父亲奋斗了多年,从乡村一步一步艰辛地迈到了省城中心长沙。父母告诉我们,钱不能乱花,虽看见别人如此也不能随意效仿。所以在小时候,爸妈给我该用的零花钱时,我总会把剩余的钱还给父母,即使只有5角钱。父母还说,女孩子家就是要勤劳。所以我常做些家务活,分担父母的担子,增强自己的自主能力。我感到自己充足了不少。

上一篇:产品代加工协议书下一篇:家长教育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