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专项实施方案

2024-04-09

扶贫专项实施方案(精选8篇)

篇1:扶贫专项实施方案

20xx年,县林业局在专项扶贫工作中主要工作是持续抓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和石漠化综合治理,保护生态环境,圆满完成年度生态扶贫目标任务。根据相关工作要求,现将我局扶贫专项实施方案工作开展情况、存在问题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天然林保护工程。

1、管护国有林204.41万亩。工作开展情况:继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修订印发了《县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国有林森林管护实施细则(暂行)》,落实国有林管护人员253人,切实加强对全县204.41万亩国有林的管护,签订国有林管护责任书253份,将管护责任落实到山头、地块和人头,做到责任到人,任务到人。半年来基本实现无盗伐、滥伐、毁林开垦等现象。

2、补偿集体公益林101.94万亩。工作开展情况:我县集体公益林面积101.94万亩,涉及全县16个乡镇,2万户余林权权利人。与县、乡层层签订集体公益林管护责任书32份,我局与全县2万户林权权利人签订管护合同2万余份,责任到人,到山头地块,不定期深入林区督促林农加强管护,确保集体公益林管护成效,为兑现年度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作好准备。

(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10.3万亩。工作开展情况:

1、根据市林业局《关于开展20xx年度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实绩自查工作的通知》(雅林办〔20xx〕73号)精神,落实专人对县退耕还林20xx年度和20xx年度工程资金的落实情况、工程管理情况及前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成果巩固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实绩自查。

2、根据市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工作迎接中央环保督察的紧急通知》(雅天退领办〔20xx〕6号 )文件要求,结合前期开展的退耕还林突出问题整治工作,再次对我县退耕还林工程进行了自查清理和整改,特别对我县退耕还林征占用情况进行了清理,并制定了置换方案,正在置换面积1763.8亩,预计年底全面完成置换工作。

(三)生态护林员。积极争取省级生态护林员公益林岗位,目前正在开展生态护林员试点工作,为期两年。

(四)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涉及林业主要工作是完成岩溶区综合治理1.002万亩(其中:封山育林0.75万亩,人工造林0.252万亩),目前人工造林任务已完成,封山育林已制定实施方案。

(五)加强森林火灾的有效预防和安全扑救,截止目前,全县林业森林火灾受害率、森林病虫害成灾率等指标均在可控范围内。

二、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使用拨付进度较慢。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作主要集中于每年年底开展,由县级检查通过后拨付资金。预计在9月开展天然林保护工程验收检查,10月开展退耕还林工作检查;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涉及全县多个部门,林业部门涉及工作已经完成项目设计、财政审批程序,下一步待县政府批复后实施。

篇2:扶贫专项实施方案

二、重点工作 (一)定点扶贫工作 1.省、市直部门定点扶贫工作。(牵头单位:区扶贫开发局;责任单位:区级相关部门(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主要任务:定点扶贫乡(镇)党委、政府和区直有关部门(单位)主动与在区定点扶贫的省、市单位开展对接活动,汇报本地脱贫攻坚情况,争取项目、资金、政策上给予更多的倾斜和支持,确保最佳帮扶效果。

进度安排:定点扶贫乡(镇)党委、政府和省、市直对口部门(单位)每年至少组织 2 次以上对接活动。

2.区内定点扶贫工作。(牵头单位:区脱贫攻坚办;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委统战部)

主要任务:106 个帮扶单位定点帮扶 142 个贫困村,聚焦贫困村年度脱贫任务,精准制定帮扶计划,持续巩固脱贫成效,加强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导,在“两不愁三保障”上持续用力,加大帮扶力度。

进度安排:帮扶单位要将脱贫攻坚及定点扶贫工作纳入本单位工作重点,进行专题研究,每季度至少研究一次。帮扶单位主要负责人每 2 月至少到联系村调研指导一次工作,班子成员每月至少到联系村调研指导一次工作。

(二)持续深入开展“5+2”“3+2”驻村帮扶工作。(牵头单位:区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区直工委、区农业农村局、区司法局、区扶贫开发局、达州农商银行 xx 分行)

主要任务:加强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队员和非贫困村第一书记选派管理、日常考评、督促指导,督促驻村工作队履行五项职责,统筹做好驻村帮扶和疫情防控。充分发挥农技员和农技巡回指导小组作用,加强农业技术指导,帮助发展农业产业,培育科技示范户。发挥法律顾问作用,加强法治宣传和引导,增强群众法治意识,提升农村治理水平。发挥农信员金融支持作用,用好小额信贷,解决贫困群众资金需求。

进度安排:常态开展暗访抽查,督促驻村帮扶力量到岗履职,年终对帮扶力量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考核。

(三)开展“雨露计划”工作(牵头单位:区扶贫开发局)

主要任务:进一步做好“雨露计划”支持农村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工作。严格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标注的学籍信息作为发放补助的依据,按质按量完成信息核实、收集、整理、归档及录入、审核及发放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每生每年 3000 元补助标准”执行财政补助政策。

进度安排:春季学期,6 月 10 日前全部完成核定,6 月底前补助到位;秋季学期,12 月 10 前全部完成核定,12 月底前补助到位。

(四)推进社会各界参与脱贫攻坚工作 1.实施“三支一扶”计划(牵头单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主要任务:计划招募服务基层教育人员 10 名、卫生人员 10 人,争取资金50 万元,加大宣传力度,为基层输送和培养一批青年人才。

进度安排:3 月底前开展招募需求计划征集工作,7 月底签订协议,8 月底前完成岗前培训,9 月 1 日组织人员上岗。

2.开展就业援助行动(牵头单位:区总工会)

主要任务:计划安排投入资金 20 万元,其中省级资金 9 万元,区级资金 11万元。开展农民工种养殖业实用技术和就业培训,培训农民工 500 人次,帮扶 5—10 位农民工创新创业。

进度安排:2 至 4 月调查摸底,确定培训及援助对象,5 至 6 月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确定项目承办单位或机构,制定完善实施方案,拨付资金,全面实施项目,12 月底前项目验收考评,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3.开展扶贫助学(牵头单位:区总工会)

主要任务:计划投入资金 15 万元,其中市级资金 5 万元。区级资金 10 万元。通过 xx 区社会救助大平台实施金秋助学,资助农民工子女大学新生 70 人次。全区各工会系统金秋助学及金秋助学延伸行动资助农民工子女高职、中职、初中等达到 150 人次。

进度安排:一季度开展 2019 年度扶贫助学受助贫困农民工子女回访和心理关爱项目,二季度调查摸底 20xx 年助学需求,三季度资金拨付到位,全面完成扶贫助学任务。

4.实施“童伴计划”项目(牵头单位:团区委)

主要任务:计划整合财政资金 35.96 万元,在全区 31 个乡镇(街道)全覆盖实施“童伴计划”项目,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爱心人士和企业支持我区留守儿童关爱工作。

进度安排:一、二季度开展对项目村、“童伴妈妈”进行培训指导,完成“童伴之家”创建工作,三季度正式投入使用,四季度进行项目总结和评选。

5.开展我要上大学—希望工程助困入学关爱行动(牵头单位:团区委)

主要任务:计划整合社会资金 10 万元,资助 50 名教育部公布的全日制高校本科录取的应届大学生。

进度安排:7 月前整合资金,下发文件,8 月收集申请表,审核名单,8 月底拨付资助金,进行项目总结。

6.农技协惠民工程项目(牵头单位:区科协)

主要任务:积极宣传,广泛动员组织 3—5 个农技协入驻“天府科技云服务”平台,并指导他们在平台开展相关业务和服务,示范带动全区各级农技协积极入驻“天府科技云服务”平台,并在平台开展相关业务和服务。

进度安排:第一季度宣传发动、组织农技协入驻“天府科技云服务”平台;第二季度指导农技协在平台开展相关业务和服务;第三季度对照检查,总结成绩,查找差距;第四季度做好规划,抓好落实。

7.科普基地惠民工程项目(牵头单位:区科协)

主要任务:组织 3—5 个科普基地入驻“天府科技云服务”平台,为全川群众提供精准科普服务,各级各类科普基地通过“天府科技云服务”平台开展科普活动,争创“四川省科普示范基地”。

进度安排:第一季度组织科普基地入驻“天府科技云服务”平台;第二季度指导科普基地在平台开展科普活动;第三季度对标查找差距不足,总结工作;第四季度做好规划,统筹安排。

8.发动侨界力量参与扶贫行动(牵头单位:区侨联)

主要任务:发挥侨智侨力,共同参与扶贫行动。深化“侨爱心工程”,募集资金持续开展“侨爱心暖心包”“侨爱心助贫计划。

进度安排:一季度发动侨界爱心捐款;二季度做好“侨爱心助贫计划”需求收集工作;三季度完成“侨爱心暖心包”;四季度全面总结并在侨界通报。

9.开展“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牵头单位:区工商联)

主要任务:推进“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提质增效,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巩固“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成果。

进度安排:一季度召开社会扶贫结对帮扶企业工作会,安排部署“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二、三季度推进“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有关工作,引导会员企业参与脱贫攻坚,引导非公经济人士力所能及地参与公益慈善、扶贫开发、产业扶贫、助学助教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引导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践示范。对已脱贫的贫困村,开展“回头看”“回头帮”活动,帮助建立产业发展长效机制,做好跟踪问效,防止返贫。四季度联合区扶贫移民局对照“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考评内容严格考评签约企业,年底大力表彰先进。

10.开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脱贫帮扶帮带行动(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

主要任务:20xx 年全区在四川天王牧业有限公司、四川滕华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达州市鸿彬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达州市会龙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等 8 个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中开展脱贫结对帮扶行动,结对帮扶贫困村有 1-2个特色增收产业,有效促进帮扶村农民(贫困户)增产增收。

进步安排:一二季度开展农业重点龙头企业精准扶贫业务培训,签订帮扶协议,明确帮扶重点和具体项目。三季度开展龙头企业与结对帮扶贫困村一道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四季度开展年度工作考评工作。

11.实施“百工技师工程”(牵头单位:区扶贫开发局)

主要任务: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推荐符合条件的学生就读职业院校,同时继续资助目前在校的贫困学生。

进度安排:3 至 5 月协调支持政策、完善实施方案,6 月至 8 月审核资料、完成学生选拔,9 至 12 月项目跟踪、总结。

12.实施“立德树人工程”(牵头单位:区教科局)

主要任务:一是强化示范引领,实施城市学校对口乡村学校、优质学校帮扶薄弱学校,在立德树人“品格教育”实验学校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工作和“品格教育”主题实践活动。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全面实施立德树人教育扶贫计划,对学生、教师、学校持续开展各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教育综合服务,组织举办全区“贫困乡镇(村)学校(村校)立德树人”项目培训 800 人次,做到让全区贫困乡镇(村)所有中小学(含村小)教师全覆盖培训。

进度安排:1-3 月完成培训任务 10%;4-6 月完成培训任务 30%;7-9 月完成培训任务 30%;10-12 月完成 30%,年底并做好全年工作总结。

13.开展中国社会扶贫网推广(牵头单位:区扶贫开发局;责任部门:区级各部门(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主要任务:宣传推广中国社会扶贫网,发动爱心人士注册中国社会扶贫网,参与对接贫困需求,积极推进贫困地区优质农产品网上销售工作,实现爱心人士

注册量在 2019 年的基础上大幅增长,全区贫困需求信息对接率达 60%以上,助推我区脱贫攻坚工作。

进度安排:一至三季度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四季度对推广工作进行总结。

14.开展 20xx 年扶贫日系列活动(牵头单位:区脱贫攻坚办,责任单位:区级各部门(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主要任务:制定 20xx 年扶贫日系列活动方案,开展全方位多形式宣传动员工作,确保扶贫日系列活动进社区、进乡村。抓好专项特色扶贫、开展自愿捐赠等扶贫日系列活动。

进度安排:第一、二季度抓好宣传动员工作。第三季度制定印发 xx 区 20xx年扶贫日系列活动方案。第四季度推进“扶贫日”xx 区系列活动,总结上报扶贫日系列活动情况。

三、资金筹措 20xx 年社会扶贫专项计划投入各类资金 2490.96 万元,其中央、省、市级财政补 230 万元,募集社会扶贫资金投入 2260.96 万元。

篇3:扶贫专项实施方案

2012年,黎川县被列为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扶贫开发创新试点县,试点资金1100万元。我们严格按照试点工作要求, 紧紧围绕支持小型、生产性的公益设施建设这个重点,以实现“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改变贫困落后面貌”为目标,坚持公平性、生产公益性、集中资金投入和自主选项等原则,精心组织, 科学规划,试点各项工作扎实有序开展。今年1月25日至27日接受了国家终期绩效评价,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基本情况

全县实施项目73个(其中2012年度38个、2013年度35个), 涉及4个乡镇15个行政村,覆盖人口32514人,其中贫困人口3332人。项目分2年实施,总投资约1310万元, 其中彩票公益金1100万元,整合其它资金200余万元。项目建设严格执行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扶贫开发试点要求,建立了工程管理体系,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项目后期管护制等。共建设机耕道路16.02公里,修建桥梁3座、提灌站2座、陂坝20座、护磅2190米、 水渠2510.5米。资金管理依照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法规,实行专户管理、分账核算、县级报账制。至7月6日,拨付项目资金1079.4813万元,通过项目管理和审计结余资金20.5187万元。结余资金按要求重新安排用于小型生产性公益设施建设,项目正在实施中,预计10月份全面完工。

二、试点成效

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扶贫开发创新试点项目以解决群众生产方面最基本的基础设施为落脚点,也是当前农村最需要最迫切的生产性基础性项目。 项目的实施极大地完善了项目区农田水利设施,切实改善了群众的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产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成效显著。一是改善了灌溉条件,保护了水土。农田水利设施得到全面改善,解决了2万余亩农田灌溉问题,项目村灌溉保证率达到90% 以上。保护了水土,进一步提高了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二是发展了农业生产,增加了农民收入。生产条件有效改善,增加烟叶种植面积1000余亩, 增加了烟田轮作面积,促进了烤烟产业的持续发展。提高了烟叶生产效益, 烟农效益由2012年的2165元 / 亩提高到2014年的3315元 / 亩,烟农户均收入由2012年的6.4万元提高到2014年的7.85万元。新增种植黄花菜1000亩、白茶500亩,受益群众人均增收近1000元。项目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15个项目村贫困人口由2012年底的3332人减少到2014年底的2405人,减少贫困人口927人,贫困发生率下降为7.4%,下降了2.8个百分点。 三是增强了基层组织凝聚力,密切了党群关系。通过中彩项目的实施和覆盖,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切身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带来的变化, 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大为加强,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进一步提升,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四是扩大了公益彩票的影响,激发了群众公益热情。公益彩票扶贫开发创新试点,既是一项农村生产公益扶贫活动,也是对公益彩票知识的一次广泛宣传,更是对社会公益精神的传承和发扬。通过项目实施和试点宣传, 最大限度地调动受益对象参与试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扩大了公益彩票的影响,激发了群众参与公益事业热情。群众积极购买公益彩票, 我县公益彩票销量逐年加大,2012年、 2013年、2014年销量分别为805.5万元、946.5万元、981.5万元。

江西省彩票公益金扶贫项目——新华蔡家湖渠道纪念牌

三、主要做法

我们十分珍惜广大彩民爱心捐赠和中央及省市对我县扶贫工作的大力支持,按照试点工作有关要求,扎实有序推进。工作中,我们重点做到“三个有”。

一是在凝聚合力上有力度。做到 “三个到位”,即:组织领导到位。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试点工作,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财贸、扶贫工作的县领导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各乡镇由主要领导亲自管。 领导小组不定期召开项目调度会或现场办公会,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责任落实到位。明确各相关单位职责, 项目区党政一把手为项目第一责任人, 县委、县政府将试点工作纳入全县“项目建设百日大会战”重点项目进行考评,实现县、乡(镇)、村三级联动、 部门互动。经费保障到位。县政府按试点工作要求落实了11万元工作经费。

二是在发动主体上有方法。做到 “三个公开”,即:选项公开。在项目规划论证阶段,每个试点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由村民讨论确定规划实施项目。实施公开。所有项目批复后均向群众公示公告,项目建设中委派当地村民监督,项目完成后进行实施情况公告。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每个项目乡镇均在醒目位置设立了大型户外标志牌,每个项目村在醒目位置粉刷了宣传标语。每个项目点均设立了统一的标志牌,将项目建设有关情况进行公示公告,同时宣传公益彩票有关知识。建立了投诉制,明确专人负责试点工作投诉的受理与反馈,自试点工作以来未接到一起投诉信件。

三是在项目管理上有举措。做到 “四个强化”,即:强化项目程序。 县政府印发了《关于做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创新试点工作的通知》(黎府办字〔2012〕 42号),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门印发了《关于规范彩票公益金扶贫项目实施和报账有关要求的通知》(黎开字〔2012〕3号)。项目建设严格执行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扶贫开发试点要求,建立了规划—设计—招标—施工— 验收—后续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项目程序,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公示公告制。强化工程管理。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设在县扶贫和移民局),制作了项目实施情况进度一览表挂在办公室墙上, 掌握项目情况。为方便管理,我们为每个项目编制了项目编号,在项目开工前都深入项目点察看,在项目施工中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工程现场不定期进行督促检查,下发督办单,及时发现并纠正建设中存在的管理不规范、质量不达标、工程进度慢等问题, 确保了试点项目扎实推进。每个项目乡镇安排了专门技术人员全过程监督项目实施。每个项目竣工后都移交村组进行后期管护。强化资金审计监督。项目竣工后由项目施工单位向乡村提出申请,乡村初审后由县扶贫和移民局、县财政局、乡村干部及有关业务人员进行竣工验收。项目验收后,全部提交决算审计。 主动接受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检查。 为加强账务管理,我们聘请了专业会计专门进行会计审核、资金报账和账务整理,做到了账务清晰规范。 强化档案资料管理。专门设立了档案室,将项目管理资料、项目文件资料和宣传资料等分类整理,制定了中彩试点项目资料审查表,每个项目按照资料审查要求将档案资料整理成册,专人管理。

江西省彩票公益金扶贫项目——日峰镇五一村塘源排洪渠

篇4:扶贫专项实施方案

这17个扶贫专项计划分别为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农业产业扶贫、工业产业扶贫、旅游扶贫、商务扶贫、农村土地整治专项扶贫、科技扶贫、新村建设扶贫、教育扶贫、贫困家庭技能培训和就业促进、生态建设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医疗卫生计生扶贫、文化惠民扶贫、社会保障扶贫、社会扶贫和财政金融扶贫。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四川今年计划投资697亿多元,其中交通达568亿多元,计划新改建农村公路9932公里,力争完成2035个行政村宽带建设。同时,计划完成13万户贫困户危房改造,建设农村廉租房4.2万户,建设扶贫新村2700个。

在产业上,四川“四大连片特困地区”今年将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基地350万亩、现代林业产业基地1200万亩,出栏肉牛羊及特色小家禽2.27亿头(只),“一村一品”布局基本形成。旅游扶贫领域,力争年底建成3~5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30~50个示范村,培育首批20个贫困县旅游商品品牌。此外,在贫困地区新建省级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6个、乡镇电商配送服务站点100个、村级农村电商终端服务站点500个。

教育和就业创业也是扶持重点。今年四川将帮助8万名左右贫困地區学生免费接受中职教育,确保民族自治地区51个县顺利实施十五年免费教育计划。“四大片区”贫困家庭劳动者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0万人以上,确保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同时将贫困户纳入创业担保贷款范围,享受优惠担保和贴息政策。

医疗救助和社会保障方面,四川今年将实施贫困人口就诊免收一般诊疗费、贫困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按3500元/人给予补助等“八免五补助”。对贫困人口中的农村低保对象,按其年收入与国定扶贫标准的差额增发特殊生活补贴,今年增发差额的50%。

为确保扶贫资金到村到户并形成激励约束导向,财政扶贫计划还明确到贫困户的扶贫资金额度不得低于到县总额的70%,对扶贫解困完成较好的贫困县在分配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时加大补助力度。

篇5:电商扶贫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电商扶贫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根据xx省商务厅、xx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做好20**年全省电商扶贫专项行动有关工作的通知》(湘商电〔20**〕4号)文件精神,为利用电子商务带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加快全市电商产业扶贫步伐,帮助贫困人口增强造血功能,提升脱贫致富的能力,探索精准扶贫新路径新模式,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全市XXX个贫困村、49XXX个建档立卡贫困户为重点对象,以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扎实抓好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基础配套、协会牵引、试点示范等关键工作,着力通过电商帮助贫困村实现名优特工业品下乡和原生态农产品进城,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以已经发展的电商企业、电商平台和已建成的村级电商扶贫服务站(店)为基础,20**年新建村级电商服务站1xx家以上(其中贫困村服务站36家以上),电商扶贫示范网店、微店8家以上。同时,积极引导和支持电商产业相关企业或经营组织精准对接贫困村、贫困户,充分利用电商平台,带动、帮助贫困户搞好农特产品经销,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至2019年底,全市实现“三有一能”目标,即城区有农村电商服务中心、乡镇有电商公共服务分中心、村有电商服务站,所有贫困村能够利用电子商务销售农特产品、购买生产生活资料。

二、主要任务

(一)做好精准对接扶贫对象工作

1.精准对接贫困村,新建贫困村电商服务站36家以上。鼓励家利多、邮政、供销等电商企业优先在贫困村建设服务站。在产业基础较好的贫困村,对其适合网销的农产品进行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培育;逐步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依托厂家网、云采慧、村淘、京东、邮乐购、86077等第三方电商平台开设网店,通过电商平台的预售、众筹等模式进行精准扶贫。对产业基础较弱、以非标产品为主的其他贫困村,借助微信平台设立微店进行营销。

2.精准对接贫困户,助力贫困人口增收脱贫。通过贫困农户创业、能人大户引领、电商企业带动、乡村干部服务等模式重点打造电商扶贫示范网店。电商扶贫示范网店与贫困户利益相联结,以保护价优先收购、销售贫困户的农特产品;鼓励电商企业与合作社、贫困户签订协议,直接认领帮扶贫困户,建立结对帮扶关系,落实种植、养殖、用工、培训等帮扶措施,帮助贫困户脱贫。

(二)推进网销产品的整合与开发

1.打造涟源特色产品品牌。大力发展中药材、油茶、特色水果、养殖等特色产业,培育农产品品牌。支持农产品“地标”、“绿色”、“有机”、“无公害”等品牌申报认证及sc认证,加强涟源金秋梨、三甲葡萄、湘鹏紫米、富田桥豆腐、花蕊粉丝、湘山茶油、枫木贡茶、涟源合菜、邬辣妈食品、涟水土鸡等农特产品品牌化建设,提升产品品质、价值和知名度。对全市优质特色农产品种养规模、产量产值、品质特色开展调查摸底统计,确定主导品牌,编制全市特色主导产品名录。

2.大力推广网销“一县一品”活动。利用实体商超展示及各类媒体宣传等方式,引导贫困村、贫困户和扶贫经济组织积极参与,以涟源金秋梨等产品为重点打造“一县一品”品牌,实现产品的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

3.建立健全产品质量溯源体系。扶持优势农产品企业通过产业化经营,带动贫困户从事网货生产加工,建立健全完善的供应体系。抓好生产和流通环节质量监管,制定农特产品生产加工标准,指导企业、合作社和农户按标准种植、生产、加工、包装,从源头保证网货供应质量,建立健全网销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杜绝质量隐患。

(三)推进电商扶贫特产专区线上线下结合依托淘宝、京东等大平台和本省知名电商平台云采惠、厂家网、网上供销社、农商通等,开设地方特色馆,通过电商平台的预售、众筹模式进行精准扶贫,线上设立电商精准扶贫专区、线下实体店设立电商扶贫o2o专区等,拓展农特产品网上销售渠道,推动贫困地区农特产品外销。

(四)全面推进电商扶贫服务体系建设

1.健全完善市级电子商务孵化园运营和管理。利用开馆运营的孵化园电商优势资源,为贫困村站(店)的开设和运营提供策划、培训、it外包、美工、客服、代运营等专业服务,推进乡镇级电商公共服务站建设。

2.狠抓村级服务站的资源整合和完善。一是通过村级服务站收集当地农产品信息,解决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的问题;二是村级电商服务站工作人员义务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代购生产生活资料、代办缴费购票等业务;三是在新建村级服务站时叠加金融服务助农取款功能,逐步完善现有村级服务站的金融服务功能;四是拓展邮政、供销合作社、快递网点和便民乡村超市的传统服务功能,加大资源共享;五是逐步完善村级服务站的便民政务服务、农技服务、就业服务等各项功能。

3.多形式、多渠道、多类型发展物流快递服务业。一是鼓励和扶持物流企业在乡镇和贫困村建立符合电商发展需要的物流配送门店,在贫困村建立快递服务点,开展集中收购、集中配送,实现物流快递乡镇全覆盖,功能覆盖到村。二是发挥好传统商贸流通企业点多面广和配送服务的优势,逐步完善市镇(乡)村三级物流节点基础设施网络,鼓励多站合一、资源共享,共同推动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打通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

4.完善金融服务。将电商扶贫纳入扶贫小额信贷支持范围,对开办网店、从事网货生产销售的贫困户和带动贫困户生产销售网货产品、带动效果明显(以销售贫困户产品为主)的企业和网店,给予免抵押、免担保、5万元以下、三年以内的小额信贷支持,政府按基准利率全额贴息。市内各金融机构要积极创新电商融资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对农村电商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五)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工作

制定培训方案,整合现有培训资源,构建由政府相关部门、培训机构、社会团体及电商龙头企业为主体的电商人才培训体系。同时,加大对电商人才的培养培训力度,壮大电商人才队伍。注重从事电商运营的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充分发挥电商运营人才在创新业态模式,推进电商扶贫、助农增收方面的重要作用。巩固提升电商从业人员技能,加强电商应用人才的培训力度,重点对贫困人口进行培训,帮助掌握利用电子商务销售产品的一般流程,并能独立运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业务,确保每个贫困村有两名以上电商应用人才和信息员,实现农村电子商务应用进村入户全覆盖。

(六)积极宣传推广

加大电商扶贫工作的宣传力度,在报纸、电视、广播和网络等主流媒体上开辟专栏,进行跟踪式专项宣传报道。利用各类宣传资源,整合立体传播。通过“新媒体+传统媒体”,保证传播广度;通过权威媒体强强联合,加强传播深度;通过话题炒作,大事件整合营销,描述产品背后的故事,宣传涟源人文、旅游等资源和产品资源,提升全市农特产品在省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奖惩机制

建立健全电商产业扶贫部门协作机制,对电商产业扶贫工作进行季度检查、半年通报、年底考核,推动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落实。对验收合格的村级电商服务站按XX.X万元/站补助(其中补助服务站经营者设备设施投入1万元,补助承办电商企业开办经费和运营服务费XX.X万元);验收不合格的,不予补助。对电商扶贫示范网站微店根据销售业绩给予1万元/家的补助(今年安排8家,其中贫困农户创业型5家,其他类型3家);对打造一县一品、一乡一品的具体活动根据实际情况由领导小组“一事一议”补助;对开展电商人才培训的培训机构、社会团体及电商企业按XX元/人/天的培训费用标准进行补助。对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损害涟源电商扶贫形象的不良行为,依法依规予以严肃处理。

四、验收标准

(一)村级电商服务站

1.固定经营场所,场地位于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区域,可以选择农村商店、“万村千乡”工程农家店、邮政供销现有网点等。

2.实际使用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

3.有醒目的门头招牌,相关制度和宣传资料上墙,配备展示架、桌椅、电脑、网络宽带、无线路由器、货架、智能手机、包裹架、触摸显示屏、pos机和一个面对农村的电商服务网上平台等必要的软硬件设施。

4.至少配备1名以上专职人员,且参加过相应的培训,能熟练操作农村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各项服务功能。

5.具有网络购物、农产品代销、邮件代收代发、缴费支付、话费充值、电商知识和政策宣传等便民服务功能,能逐步完善金融服务功能和其他便民服务功能。

(二)扶贫示范网店微店

1.扶贫示范网店必须在第三方电商平台上开设实名认证,销售本地农产品达到一定规模并将线上销售数据提供给扶贫办和商务粮食部门。

2.扶贫示范微店必须在微信公众号上开设实名认证,线上销售质量有保障的本地农产品达到一定规模,且市扶贫办和商务部门能掌握微店线上销售数据。

3.销售业绩按贫困农户创业型与能人大户引领、电商企业带动和乡村干部服务型分两个类别排序,根据项目计划数量按销售业绩的顺序等优选确定。

(三)网销“一县一品”、“一乡一品”活动验收标准

1.“一县一品”、“一乡一品”是指在我市或某个乡镇大规模种养殖且贫困户参与数量较多的产品或品牌。

2.有详细的活动实施方案及成果总结,活动要求落地性强、有创新,与电子商务渠道相结合。

3.“一县一品”活动带动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XXX万元以上,且销售贫困户产品超过XX%以上;“一乡一品”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XXX万元以上,且销售贫困户农产品超过XX%以上。

4.“一县一品”在省级以上平台进行了宣传,“一乡一品”在娄底市级以上平台进行了宣传。

5.具体补助经费结合活动开展情况和取得的效果,根据实际投入由领导小组“一事一议”补助。

(四)电商人才培训补助标准

1.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电商培训机制。每项培训活动由培训机构、社会团体、电商企业根据工作需要在市商务粮食局报备,并提供培训方案、培训计划、培训课程和培训师资等资料。

2.授课人员必须具有实际店铺运营业绩资历的讲师或教师的资格认证。

篇6:26文化扶贫专项方案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前实现整体脱贫的实施意见》(青发〔2015〕19 号)精神及其主要目标任务责任分工方案,结合实际,制定本专项方案。

一、对象范围 全省 42 个贫困县(市、区、行委)、1622 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 16 万户、52 万贫困人口中,实施文化惠民扶贫。

二、目标任务 (一)到 2019 年底,通过盘活存量、调整置换、集中利用等方式整合现有的党员活动室等设施资源,在全省 1622 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普遍统筹整合形成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资源充足、设备齐全、服务规范、保障有力、群众满意度较高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具体达到“八有”标准,即“有文化活动室、有文体活动广场、有农(牧)家书屋、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数字平台、有文化宣传栏、有文化设备器材、有文化管理员、有文体活动团队”。

(二)大力实施户户通、农牧区电影放映、农牧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进省级文明村镇、“五星级文明户”创

建,不断丰富和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保障基层群众基本公共文化权益,提升群众精神文明素养。

三、进度安排 (一)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统筹整合。2016 年完成400 个村的统筹整合任务;2017 年完成 500 个村的统筹整合任务;2018 年完成 500 个村的统筹整合任务;2019 年完成 222个村的统筹整合任务。

(二)中央广播电视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充分利用已落实的 4.18 亿元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为全省 384 座广播电视台站配备数字化发射设备,将原有的广播电视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升级,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广播电视节目,确保 2016 年实现 1622 个贫困村全覆盖(个别地区因地形原因无法覆盖),力争让全省农村牧区都收听收看到优质的广播电视节目。

(三)继续实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 。从 2016 年开始,每年投资 389.28 万元(中央财政资金)对全省 1622 个贫困村实施公益电影放映,保证电影放映队伍人员、设备和车辆,每年放映 1.95 万场(次),保证每个贫困村每月放映一场公益电影。

(四)开展文明村镇 及 “五星级文明户”创建工作。按照省级文明村镇实行届期制、每三年命名表彰的原则,2019 年上半年,对 2016 至 2018 年各地省级文明村镇创建工作进行综合考评和审批命名,对贫困村予以适当倾斜。从 2016 年起,把 1622 个贫困村纳入“五星级文明户”创建范围,与全省其

他村同步开展创建评比,至 2020 年,力争使贫困村“五星级文明户”达到总户数 40%左右。

四、政策措施(一)统筹整合资源,实现共建共享。宣传、文化、广电部门要加强配合,会同组织、科技、体育、文明办、教育、司法、农牧、团委、妇联等部门,积极为贫困村各项文化扶贫工作提供便利,形成多部门联合推动工作的合力。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要采取盘活存量、调整置换、集中利用等方式进行巩固提升,凡现有可集中利用设施能够满足基本公共文化需求的,原则上不再进行改扩建和新建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充分利用现有村两委办公场地、党员活动室等基础设施,同时考虑异地整村搬迁等因素,因地制宜,不搞重复,力求资源整合和再利用。集中整合宣传文化、党员教育、农(牧)家书屋、电影放映、体育健身、科学普及等资源,充实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实现共建共享。

(二)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扶持力度。按照“政府主导、多方筹措”的原则,加大对贫困村文化扶贫的支持力度,建设资金每年由省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方式解决为主,并采取帮扶部门支持、社会各方赞助的办法,拓宽投资渠道,凝聚各方力量,为文化扶贫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

(三)实施文化“进村入户”工程。省文化新闻出版厅会同省财政部门,落实文化“进村入户”工程专项资金,并通过

政府采购,集中为每个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配发服装、音响、乐器、电视机、DVD 等开展文化活动的设备器材,方便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已实施文化“进村入户”工程的贫困村不再重复实施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项目。

(四)落实农村文化建设资金。省文化新闻出版厅会同省财政部门,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每年为每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落实文化工作专项经费 1 万元(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0.2 万元,农牧家书屋图书更新 0.2 万元,文化活动 0.24万元,电影放映 0.24 万元,体育活动 0.12 万元),专项支持开展各类文体活动。

(五)实施“三区”人才培养计划。积极争取落实“三区”人才培养专项经费,依托省、市(州)、县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人才优势,组织开展各类培训班,加大对文化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使其更好地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丰富和活跃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五、责任落实 (一)省委宣传部统筹协调,省文化新闻出版厅、省广电局在全面掌握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设施存量和使用状况的基础上,根据城乡人口发展和分布,按照均衡配置、规模适当、经济适用、节能环保等要求,合理规划布局,并制定2016 至 2019 年工作推进计划。

(二)各市(州)、县级文化、广电主管部门按照分

解的目标任务,制定相应的推进计划、时间表,盯紧任务,一个一个抓好落实。同时,制定本地贫困村文化服务基本项目目录,重点围绕文艺演出、读书看报、广播电视、电影放映、文体活动、展览展示、教育培训等方面,设置具体服务项目,明确服务种类、数量、规模和质量要求,实现“软件”与“硬件”相适应、服务与设施相配套。

篇7:24卫生扶贫专项方案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前实现整体脱贫的实施意见》(青发〔2015〕19号)精神及其主要目标任务责任分工方案,结合实际,制定本专项方案。

一、对象范围 全省42个贫困县(市、区、行委)、162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16万户、52万贫困人口中,提供同等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及健康促进服务。

二、目标任务 按照精准扶贫要求,推动实施以“一免七减四优先十覆盖”为抓手的医疗扶贫。强化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基本装备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全面强化医疗精准扶贫和健康促进,满足贫困地区、贫困家庭、贫困人口就医需求,保障贫困人口不得病、少得病、早诊治,有效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提高贫困地区家庭健康和幸福指数。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进健康青海建设。

(一)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加快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改善贫困村群众就医环境。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改造升级贫困村卫生室,满足当地群众看病需求,有序推进贫困村卫生

室标准化建设,实现标准化村卫生室全覆盖。根据“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行政村卫生室建设。“十三五”期间全省贫困地区新建村卫生室292所(重点贫困村35所、一般贫困村32所、易地扶贫搬迁村225所),每所新建业务用房60平方米,总建设规模17520平方米,总投资2044万元,分四年实施完成。

(二)筑牢医疗卫生服务“ 网底”。实施“手术医师团队”培训工作,为贫困地区49所州(县)级综合医院至少培养一个手术医师团队(外科、妇产科、骨科、麻醉医师,手术后复苏和手术室专科护士)。继续实施骨干医师培训项目,每年为县级医院培训骨干医师120人。规范开展乡村医生岗位培训,依托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中心乡镇卫生院,采取跟班培训等方式,对贫困地区乡村医生实行全员培训,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常见病、适宜技能等进行重点培训。到2020年,按“填平补齐”原则,为677所贫困村卫生室配备常规诊疗设备,总体达到标准化水平,让贫困地区群众享有全省同等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三)深化城乡医疗对口支援。继续实行全省县级医院对口支援全覆盖,安排省内三级医院并借助辽宁省、沈阳军区等东部省(市)医院135支医疗队支援全省81所州县医院,其中县级医院69所。按照现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口帮扶乡镇卫生院的要求,2016年帮扶26所,2017年帮扶89所,2018年帮扶131

所,2019年帮扶152所,到2020年力争贫困县乡镇卫生院能力水平总体提高,基本实现“常见病不出乡”的目标。

(四)健全包虫病防控联动机制。采取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中间宿主防治、病人查治相结合的综合性防治策略。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动员各相关地区和部门力量,依据各自职责分工,将防治任务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建立包虫病病人网络化管理信息系统,对患者给予有效管理和服务。强化人群包虫病筛查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促进病人规范治疗,对已确诊的包虫病患者实施免费抗包虫药物治疗。

全省基本控制包虫病行动计划主要工作指标 序号

达标项目

2016 年

2017 年

2018 年

2019 年

2020 年病人规范管理率

85%

90%

95%

强化措施,巩固前三年成果落实和提高指标完成率

100%监测点任务完成率

80%

85%

90%

90%专业人员技能合格率

80%

85%

90%

90%中小学生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80%

85%

85%

90%流行区定居点集中供水率

70%

75%

78%

80%

(五)开展 传染病慢性病综合防控。通过对贫困地区结核病人进行免费医疗(主要门诊诊断,初次、末次查体,肝肾功能检查,营养费等)救治,减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现象发生。开展慢性病防控培训,提升贫困村医生队伍慢性病防控能力。在贫困县区开展重点慢性病综合防控,包括每年为贫困地区群

众免费发放碘盐、重点慢性病病人管理、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一般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六)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对全省贫困群众中的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使符合手术条件的白内障患者得到及时诊治。

三、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共需资金4.36亿元,由各级财政共同承担。其中,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2044万元和贫困村卫生室配备常规诊疗设备资金677万元,由各级财政配套;卫生人才培训经费2340万元、医疗机构城乡对口支援5580万元、地方病及慢性病防治32030万元、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项目975万元,从卫生专项经费中支出。

四、工作措施 (一)成立领导机构。省卫生计生委成立以主任为组长,各副主任为副组长的医疗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每个副组长负责一个市(州)的医疗扶贫工作,落实方案和计划执行情况。

(二)创新工作机制。按照“统一规划、集中使用、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的原则,资金向贫困县倾斜,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确保卫生计生专项资金使用更加精准有效,集中解决因病返贫、致贫问题。

(三)加强宣传引导。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加大健康素养促进“1234567”工作模式宣传推广工作,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群众参与健康宣传的自觉性,引导贫困地区

服务对象改变生活行为。各行各业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改善居住环境,提升贫困人口健康素养。

五、责任落实 (一)省卫生计生委负责督促落实项目建设、指标完成、对口支援,做好医务人员到贫困地区开展服务工作,督查工作进度,检查项目执行情况等。协调相关部门落实资金,加强资金监督管理。

(二)各市(州)政府要按照确定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主要措施等,制定出台本地区医疗卫生扶贫专项行动方案,将目标任务分解到、明确到县(市、区、行委),并指导和监督各县(市、区、行委)项目实施。

(三)各县(市、区、行委)政府为医疗卫生扶贫的责任主体、实施主体,负责制定本区域行动方案及具体项目的实施。

篇8:浅析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与成效

从2002年起,按照新阶段扶贫开发政策,在省、州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整村推进”为主体,以产业化扶贫和劳动力培训转移为两翼,按照减少贫困、缩小差距、促进和谐的扶贫开发思路,以重点贫困村为基本单元,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项目为载体,在一次性投入专项扶贫资金的同时,依靠人民群众的自我发展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对重点贫困村实行统一规划、综合开发、突出重点、整村推进。对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贫困户实行扶贫搬迁。对无能力上学的贫困户子女进行“雨露计划”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技能知识并能够创业和就业。通过专项扶贫项目扶持,到2012年全县300多个重点贫困村完成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任务,3000多户贫困户改变了居住环境,10000多贫困户子女参加了“雨露计划”培训,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在扶贫开发工作实践中对专项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坚持五个到位,严管扶贫资金

扶贫开发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德政和惠民工程,要完成好这项艰巨的工作任务,让人民群众从扶贫开发工作中充分受益,就要用好管好扶贫资金。要使其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的作用,就必须建立起一整套科学、严格、高效的管理体制和操作方法。因此巴东在执行上级扶贫开发政策的同时,建立和完善了专项扶贫资金运作机制,先后出台了《巴东县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巴东县关于实施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办法》,坚持做到监管结合,用管一致,立足于制度创新,坚持项目跟着规划定,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将专项扶贫资金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做到专户储存、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切实做到五个到位:

(一)项目确认实行民主制,确保群众参与到位。在制定扶贫开发规划,确定扶贫搬迁和“雨露计划”培训对象时,一是组建工作专班,深入村组农户调查研究,充分掌握村情、户情和民情,从实制定扶贫规划和扶贫对象。二是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议事会等形式,讨论扶贫规划和扶贫对象的真实性和扶贫项目的实用性。使人民群众对扶贫规划和扶贫对象拥有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监督权和管理权,通过民主决策,让人民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得到发挥,主体意识得到加强,从而让人民群众在扶贫开发工作中起到主体作用。

(二)项目实施实行责任制,确保领导落实到位。一是县委、县政府出台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了领导干部扶贫联系点制度。明确了帮扶单位及乡(镇)主要领导是扶贫项目实施的第一责任人。二是扶贫搬迁实行干部包扶制度,镇村干部负责为搬迁对象组织材料和资金,完善各种搬迁手续,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三是“雨露计划”培训按照“政府推动、基地承办、市场运作、部门监管、扶贫到户、农民受益”的原则,使贫困户子女都有机会上学、就业,带动家庭致富,带动周围农户外出务工增收。

(三)项目管理实行招标制,确保操作程序到位。投资5万元以上的扶贫项目实行招投标制,并由项目主管单位和实施业主与建设单位鉴定合同。5万元以下的项目实行议标制,项目主管单位不定期进行检查和督办。扶贫搬迁和“雨露计划”培训项目采取个人申请、乡镇呈报、公告公示、上级审批,真正从在册的贫困户中确定扶贫搬迁和“雨露计划”培训对象,做到公开透明。

(四)项目竣工实行验收制,确保建设标准到位。为了抓好整村推进、扶贫搬迁和“雨露计划”项目质量的跟踪检查,乡镇根据项目实施进度进行检查督办,县里组织相关单位对扶贫项目实施情况和扶贫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并出台了项目验收标准,实行百分制考核,县、乡、村建立了三级质量负责制,层层把关,确保扶贫项目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

(五)项目资金实行报帐制,确保资金使用到位。县财政局对专项扶贫资金实行专款专户管理,整村推进项目在实施前要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实施中要填写项目进度报表和资金使用报告单,项目竣工后,将资金的使用票据经过主管部门审核后,在财政局报账。扶贫搬迁和“雨露计划”培训项目必须通过检查验收合格后,将扶贫资金打入农户在银行开的个人帐户上,保证了专项扶贫资金的严格投放和使用。

二、坚持五项措施,确保扶贫成效

(一)坚持领导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力量。一是成立了县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四大家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专题研究扶贫开发工作。三是县领导每人联系一个乡镇,对扶贫开发工作进行指导。

(二)坚持责任明确,做到硬账硬结。为保证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完成,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过硬措施。一是根据年度扶贫工作任务,制定扶贫工作要点。二是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扶贫开发目标管理责任状”,明确了各乡镇扶贫开发任务,并把该项工作完成情况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评的重要指标,增强乡镇党委、政府抓好扶贫开发工作的使命感。三是强力推行“1321”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模式,即:一个挂帅县领导,带三个县直单位或企业,在二年时间里,帮扶一个重点贫困村脱贫,不脱贫不脱勾。四是县委、县政府把整村推进和扶贫搬迁列入向全县人民公开承诺的十件实事,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做到情况一月一通报,加大检查督办力度。

(三)坚持资金捆绑,确保投入强度。充分利用扶贫开发这个平台,把通畅工程、安全饮水、退耕还林、产业发展等项目资金捆绑起来,帮助重点贫困村和贫困户培育支柱产业,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社会事业,确保扶贫开发工作的资金投入。

(四)坚持组织建设,发挥基层作用。农村基层组织在扶贫开发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县始终坚持抓好扶贫促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的原则,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使村领导班子成为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排头兵,积极抓好乡村干部的能力培训工作,提高干部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使之成为当地人民脱贫致富组织者和领导者。

(五)坚持自力更生,立足艰苦创业。贫困农民脱贫致富需要国家的扶持和社会各界的帮助,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自身的努力,通过对扶贫开发政策的宣传,鼓励群众克服等、靠、要的陈旧观念,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激发农民群众想出路、谋发展、要致富、奔小康的热情,并自觉投身到扶贫发工作之中,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得到了解决,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形成。

上一篇:“诵经典、颂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方案下一篇:任淑娟为梦想铸就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