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专项资金绩效评价

2024-05-09

扶贫专项资金绩效评价(通用8篇)

篇1:扶贫专项资金绩效评价

扶贫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报告(2018 年度)

评价类型:

□阶段评价

□结束评价 评价方式:

□直接组织评价

□委托评价 项目名称:

项目编码:

□□□□□□□□□□□□□□□□□ 项目承担单位:

永昌县工业和信息化局

项目承担单位机构代码:

72023889-3

项目主管部门:

(公章)

填报日期:2018 年 12 月 30 日 永昌县工业和信息化局

2018 8 年扶贫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立项依据

为充分发挥扶贫专项资金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推动作用,进一步提升扶贫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逐步建立市县级专项扶贫资金评价和调整机制。其依据文件如下:

1.《关于印发〈甘肃省贫困人口碘盐补贴管理办法〉的通知》(甘财经一〔2018〕173号)

2.《关于印发〈永昌县贫困人口碘盐补贴实施方案〉的通知》(永财发〔2018〕289号)

3.永昌县扶贫开发办公室、永昌县财政局《关于下达永昌县2018年度结余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计划及资金的通知》(永开办发〔2018〕290号)文件。

(二)项目内容 1 1 .项目资金来源

根据永昌县财政局、永昌县工业和信息化局、永昌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永昌县扶贫开发办公室、永昌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永昌县贫困人口碘盐补贴实施方案》的通知(永财发〔2018〕289号)文件要求,为2018年全县668名尚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按每年人均3公斤的标准,以实物形式发放碘

盐,共需资金8016元。将项目结余资金8016元安排县工信局用于2018年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碘盐补贴。其中:县级扶贫资金809.31元,2018年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第三批)-金财农(2018)57号分别为403元、6803.69元。县工信局收集了相关政策依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项目申报和评审办法、指标文件等资料;对6个乡镇的668名尚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核实。2 .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精准扶贫工作是国家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一项重要工作,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全局性工作。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工作,是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开创关心扶贫工作新局面的需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是做好扶贫工作的生命线,是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组织的根本要求。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工作,是时代赋予组织的光荣任务,是党的重托,困难群众的希望。

二、项目资金情况

(一)项目资金总额及组成

2018年县工信局拨入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碘盐补贴8016.00元,其中:县级扶贫资金809.31元,2018年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第三批)-金财农(2018)57号分别为403元、6803.69元。

(二)配套资金要求和到位情况

该项目无其它配套资金,资金已全部拨付到位。

(三)本级预算安排和实际执行情况 1.项目结余资金8016.00元安排我局用于2018年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碘盐补贴。

2.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碘盐补贴8016.00元,共计2004公斤碘盐,截止2018年12月已全部拨付以实物形式发放到位。其中:永昌县新城子镇人民政府1191公斤、永昌县焦家庄镇人民政府321公斤、永昌县红山窑镇人民政府192公斤、永昌县城关镇人民政府174公斤、永昌县六坝镇人民政府48公斤、永昌县南坝乡人民政府78公斤。

(四)资金管理情况

甘肃省财政厅、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甘肃省扶贫开发办公室、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甘肃省贫困人口碘盐补贴管理办法〉的通知》(甘财经一〔2018〕173号)文件中明确规定了资金的使用范围、资金的使用程序、项目管理程序及相关纪律,资金和项目管理严格按制度进行并执行好,组织管理规范、高效。

三、项目的产出成果及效益情况分析

通过有效、合规的程序,以“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开展到村到户的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立卡工作,包括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示公告、抽查检验、信息录入等内容,充分发扬了基层民主,做到程序透明,且把识别权交给基层群众,让老百姓按他们自己的“标准”识别谁

是贫困户,保证了贫困户认定的透明公开、公平公正。贫困户建档立卡以后,针对扶贫对象的贫困情况定责任人和帮扶措施,确保了帮扶效果。2018年全县6个乡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68户,2402人,通过精准扶贫,有效保证了脱贫户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即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且具备“八有”:即有安全住房、有安全饮水、有基本农田、有增收产业、至少一人有技能资质证书、有基本社会保障、家里有余粮、手头有余钱。

四、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论

县工信局2018年扶贫项目资金,建立了专门资金管理制度并全部得到了执行,按照预算决策、预算执行、预算监管、项目决策、资金使用、财务会计管理、项目管理和项目绩效情况等八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2018年项目评价等次为优秀。

篇2:扶贫专项资金绩效评价

新修订《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办法》解读及政策原文

政策解读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精神,进一步发挥绩效评价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近日,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修订印发《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脱贫攻坚期内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使用、管理等工作绩效的评价作出全面规定。《办法》将于2017年9月30日起施行。

1、修订《办法》的背景是什么?

答:2008年,财政部和国务院扶贫办印发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考评试行办法》,在推动评价制度建立、规范扶贫资金管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新时期脱贫攻坚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资金保障要实,做到投入实、资金实、到位实、精打细算,用活用好,用在关键,用出效益”。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加强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对挪用乃至贪污扶贫款项的行为必须坚决纠正、严肃处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要求,“要严格扶贫考核督查问责”。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明确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结果纳入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也对扶贫资金使用效益问题高度关注,从财政部承办的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来看,大家不仅关心“投入多少钱”,而且更加关注“花得好不好”,这也反映了社会各界对于管好用好扶贫资金的期待和要求。

为适应脱贫攻坚新形势和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新要求,回应各方关切,充分发挥绩效评价对资金使用管理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有必要对原办法和评价指标进行修订和完善,用更加准确、公正的“标尺”来衡量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

2、《办法》修订的总体思路及主要变化是什么?

答: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的目标是突出脱贫成效,强化监督管理,保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办法》修订主要围绕上述目标,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体现“放管服”改革要求,突出问题和结果导向,对脱贫攻坚期内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使用、管理等工作绩效的评价作出了全面规定。

修订后的《办法》有以下主要变化:一是突出使用精准。将聚焦精准作为绩效评价的基本原则,新增“扶贫人口减少”、“精准使用情况”指标,重点考核脱贫成效,督促各地资金安排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户、项目实施与脱贫成效紧密挂钩。中小企业申领政策红利的移动神器!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一些地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支出进度较慢问题,提高“资金拨付进度”和“资金结转结余率”指标的权重;加强对信息公开和监督检查执行的考核,强化各地资金监管责任的落实。

三是完善奖惩机制。资金绩效评价结果纳入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工作成效考核,并作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的因素之一,加大对评价结果较好省份的奖励力度。同时,明确将违纪违法使用资金情况作为扣分指标。

四是考核资金整合成效。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政策要求,将整合资金使用成效纳入评价体系,并细化相关评价要求。

五是探索绩效目标管理。在东部省份率先探索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目标管理,将绩效目标作为绩效执行监控和绩效评价的依据。

3、请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结果将如何运用?

答:评价结果运用是发挥绩效评价“指挥棒”作用的重要手段。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根据《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的规定,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结果纳入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并通过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对工作成效考核综合评价好的省份进行奖励。2017年,中央财政共安排拨付奖励资金32亿元。

二是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的因素之一,对绩效评价结果为优秀和良好的省份,分东、中、西部给予差别化奖励。2017年,中央财政共安排拨付奖励资金20亿元。

三是根据《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关于进一步做好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财农〔2016〕151号)关于“中央财政通过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对整合成效好的省予以奖励”的要求,依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结果(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成效得分),对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成效好的省份进行奖励。2017年,中央财政共安排拨付奖励资金6.4亿元。

《办法》要求,省以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由各省财政、扶贫部门根据本办法并结合本省实际情况,确定具体评价方式及评价内容,制定本省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办法或实施方案。各省可根据绩效评价结果,通过本级安排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予以适当奖励。

4、请问如何推进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目标管理? 中小企业申领政策红利的移动神器!

答:为保障扶贫资金的精准使用,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预算资金绩效目标管理的统一要求,《办法》明确要求加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目标管理,将资金绩效目标作为绩效执行监控和绩效评价的依据。县级财政部门和资金使用管理相关部门要合理确定绩效目标及指标,按程序报省级财政部门和相关部门备案,并抄送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考虑到脱贫攻坚期还有三年多时间,中西部省份资金规模大、项目数量多等情况,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办法》要求从2018年起,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东部6省按上述要求开展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目标管理工作,率先探索积累经验,中西部省份也要选择未纳入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的若干县开展试点,结合实际逐步推进。

政策原文

关于印发《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办法》的通知

财农〔2017〕115号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扶贫办(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精神,进一步发挥绩效评价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我们对2008年印发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考评试行办法》(财农〔2008〕91号)进行修订,制定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7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工作,依据本办法执行。从2018年起,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省要按本办法有关要求开展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目标管理工作,率先探索积累经验,中西部省份也要选择未纳入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的若干县开展试点,并结合实际逐步推进。

财政部

国务院扶贫办

2017年9月8日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预算资金绩效管理有关要求,制定本办法。中小企业申领政策红利的移动神器!

第二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是指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使用管理过程及其效果进行综合性考核与评价。

第三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的目标是突出脱贫成效,强化监督管理,保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第四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遵循以下原则:

(一)聚焦精准、突出成效;

(二)科学规范、公正公开;

(三)分类分级、权责统一;

(四)强化监督、适当奖励。

第五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的依据:

(一)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和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

(二)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部门制定印发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扶贫项目管理的有关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三)统计部门公布的有关扶贫统计数据,财政、扶贫部门反映资金管理的有关资料,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有关信息;

(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上扶贫开发计划执行情况总结;

(五)资金拨付文件及相关资料;

(六)审计部门出具的有关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审计报告;

(七)财政监督检查机构出具的有关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检查结果;

(八)其他相关资料。

第六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资金投入、资金拨付、资金监管、资金使用成效等方面的情况。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依据评价内容设定。

(一)资金投入。主要评价省本级预算安排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投入总量、增幅及分配的合理性、规范性等。

(二)资金拨付。主要评价中央补助地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拨付的时间效率。

(三)资金监管。主要评价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监管责任落实情况。包括信息公开和公告公示制度建设和执行、监督检查制度建设和执行等。中小企业申领政策红利的移动神器!

(四)资金使用成效。主要评价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的效果。包括资金结转结余率、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成效(只适用于83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连片特困地区县所在的中西部省)、贫困人口减少、精准使用情况等。

(五)加减分指标。包括加分指标(机制创新)和减分指标(违规违纪)。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的指标内容和计分方法保持总体稳定。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可根据扶贫工作形势和要求变化对指标内容和计分方法在间进行适当调整。第七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分级实施。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负责对省级管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各省财政、扶贫部门负责对省以下管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情况进行绩效评价。

第八条

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根据工作需要,可邀请有关部门或专家共同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进行绩效评价。

第九条

各省财政、扶贫部门应于每年1月15日前,将上一本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绩效评价材料,连同扶贫开发计划执行情况的总结材料,报至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择机选择部分省进行实地抽查。各省对上报材料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完整性负责,对材料上报不及时或内容不全、不实、不规范的将视情况扣分。第十条

对各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绩效评价依据所设定的指标逐项计分后确定总得分(东部省总得分按比例折算)。根据得分将评价结果划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优秀(≥90分)、良好(≥80分,<90分)、及格(≥60分,<80分)、不及格(<60分)。第十一条

资金绩效评价结果纳入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工作成效考核,并作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的因素之一。

第十二条

各省应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及时总结经验,认真改进不足,提高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

第十三条

省以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由各省财政、扶贫部门根据本办法并结合本省实际情况,确定具体评价方式及评价内容,制定本省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办法或实施方案,报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备案。

县级财政部门和资金使用管理相关部门要组织做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目标管理工作,合理确定绩效目标及指标,按程序报省级财政部门和相关部门备案,并抄送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作为绩效执行监控和绩效评价的依据。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7年9月30日起施行,原《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评价试行办法》(财农〔2008〕91号)同时废止。

篇3:扶贫专项资金绩效评价

中国服务外包财政扶持已走过相当长的一段路程,从最早的房租补贴到现在的公共服务平台扶持,服务外包政策某种程度上代表当今中国财政扶持政策水平。不可置疑,中国服务外包政策对外包产业的扶持作用明显,从2007年中央财政设立服务外包发展专项资金以来,重点支持示范城市开展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增强外包企业业务承接能力、扶持服务外包示范区建设。7年来,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并拨付专项资金达31.5亿元。2008年至2012年,中国服务外包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由46.9亿美元增长至336.4亿美元,年均增幅超过60%,跃升为全球第二大服务外包接包国,仅次于印度。服务外包企业数量由3 302家增至21 159家,增长5倍多,吸纳从业人员数量由52.7万人增长至428.9万人。这其中财政专项资金持续大量的投入无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7年至今,经历一段高速发展和扩展后,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同扶持政策一样面临战略调整。2013年,中国服务外包行业经历了20年来最大的变故,在美国上市的9家服务外包企业全部从美股市场退市,这个震荡带给了业内人士深重的思考。十年前,中国服务外包企业规模在三五百人的时候,印度企业规模6 000~10 000人。目前中国最大的服务外包企业突破万人的时候,印度第一梯队服务外包企业规模约为15万~20万人。2011到2012年,印度在美国上市的服务外包企业(Infosys、Wipro)年度收入规模均大于70亿美元,净利润率在10%~30%之间 ,人均年销 售收入在4万 ~6万美元之 间。2011~2012年,中国在美国上市的服务外包企业(宇信易诚、柯莱特、软通动力、文思海辉)年度收入规模均小于4亿美元,利润率在10%以下,人均年销售收入大约在1万~3万美元之间。

商务促进资金的大量投入投得准不准、值不值?这是商务专项资金绩效评价面临的最紧迫、最复杂,也是最重要的问题。长期以来,在专项资金支出管理上,资金投放前没有实行绩效预算,项目完成后也不进行绩效评价,预算编制带有较强的随意性。预算分配往往是按基数、按增长率来安排资金支出,而很少考虑财政资金支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开展服务外包绩效评价势在必行,绩效评价有利于增强促进资金的规范性、分配的科学性,提升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国外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特点

(一)美国绩效评价具有明显的法制化特征

进入21世纪,西方政府较为普遍建立起整体性的绩效管理,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形成了整体性绩效评价的框架。美国的政府绩效评价具有明显的法制化特征,相关的法律制度不仅包括《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联邦采购简化法案》、《项目评级工具》,也包括州与地方政府的一些绩效评价的立法。美国联邦政府高度重视绩效评估,建立了从项目评估、部门评估到跨部门评估等比较完善的绩效评估层级体系。上层对部门绩效目标及评价方式全程控制,自上而下串联统一部门绩效目标,形成以结果为导向的跨部门的目标体系。

(二)英国绩效评价形成成熟的“七步走”流程

政府绩效预算最早由英、美开始,90年代西方国家在预算管理方面纷纷实施绩效预算,如加拿大、丹麦、芬兰、挪威、新西兰、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得到推广,绩效预算成为各国政府预算改革的发展趋势。英国绩效预算发展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七步走”流程。即设立绩效目标、分配预算资金、预算绩效监督、二次提交绩效报告、绩效审计、使用绩效信息。在英国,战略目标、绩效目标和具体的绩效指标在政府与各部门签订的公共服务协议中明确规定。各政府部门在获得预算资金的同时也签订各自的协议PSA,明确规定部门用这些资源要落实协议中规定的绩效结果。为了便于权力机构和政府领导阶层和公众及时了解各部门完成绩效任务的进展情况,政府部门每年两次向议会提交绩效报告,权力机构通过审计机构提交的绩效报告加强对政府的监控,同时绩效报告也为未来政府部门预算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三)中介机构是绩效评价的巨大力量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政府绩效评价主体的选择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美国为了克服单一的考评机构带来的诸多缺陷,形成了三个层次的评价机构:一是上级机关;二是政府自身;三是民间机构。美国上级评估机构主要有联邦人事总署、联邦审计总署。美国民间机构对政府的绩效评估是推动政府绩效评估的巨大力量。美国中介评价组织的发展大致经历四个阶段。辅助企业建立阶段、服务功能系统化阶段、企业化运行阶段、集成产业化阶段。民间评估机构每年对各州、市政府进行绩效评估,并发布评估报告。顾客服务至上原则,美国公民可以直接参与政府绩效评价。国外政府在政府绩效评价发展进程中,对政府的信息化建设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特别是美国,它以自己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支撑,运用现代化的信息设备,大大提高了其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传递网络化的快捷程度,使绩效评估中信息反馈和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大为改善。

(四)建立全国统一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全国统一的督导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是英国加强对政府资金监控的重要策略,全面绩效考核由国家审计署具体负责。国家审计署根据法律法规以及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具体要求,提出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的框架结构和基本方案,并及时向地方政府和社会公布。英国通过对地方政府进行全面绩效考核,极大地调动了地方政府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服务质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宏观调控,保证了中央的重大政策在地方的执行和落实。考核制度具有“六大”特点:一是全面绩效考核由独立的、权威的部门来执行;二是地方政府全面绩效考核是一个开放式的、公开透明的体系;三是注重考核结果的追踪检查,督促地方政府落实整改建议;四是注重考核地方政府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其执行情况;五是严格考核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能力;六是通过特殊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绩效考核的效果。

三、济南的实践

济南市对服务外包绩效评价进行了大胆推进和尝试。为充分发挥商务促进资金的引导作用,规范资金使用,建立科学、有序的绩效评价体系,根据《市服务外包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和《市服务外包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实施意见》,济南市商务局委托中介机构,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对2012年度市服务外包专项资金进行了绩效评价。评价分自评和复评两个阶段进行。截至2013年12月31日,获得2012年服务外包专项资金的企业和单位中有127家上报自评报告和自评表。根据“按不低于上年专项资金总数的40%、业务类项目总数的30%随机抽评、复评”的要求,最终确定抽查49家企业单位,占总单位个数的37.12%;抽查资金占市级补助资金总额的72.43%;抽查培训机构8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单位6家、服务外包企业35家;同时对8个县市区商务局进行了绩效评价,评价结果见图1、图2。

服务外包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分为管理绩效和重点项目使用绩效两个层次,评价指标分为“管理工作绩效评价指标”和“项目绩效评价参考指标”两类。管理工作绩效评价指标包括组织管理、资金管理、监督管理、项目绩效、信息宣传五个方面的10项指标。项目绩效评价参考指标包括项目组织、项目实施、资金使用、档案管理、实施效果等四个方面的11项指标。实施效果包括经济、社会、生态和加分项等相关指标。(详见表1)

四、问题及建议

(一)绩效评价过程中暴露的问题

1.碎片化评估暴露致命缺陷

现在中央和省级财政扶持资金采用了切块因素方法,这种方式应该建立在地方完善绩效评估机制之上。但是目前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既缺乏有关法律的指导,又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碎片化”的创新试验模式日益暴露出其固有的弊端, 地方实际评估过程中, 缺乏全国统一评估标准、评估的内容和评估指标根据政府部门本身需要而定,地方绩效评估始终处于低层面被动应付状态。地方财政绩效评估仅限于对某个专项资金的评估, 没有任何整体推进的计划,制度创新,制度建设缓慢。

2.绩效评价机构是最大盲区

评估主体的选择,直接关系着评价结果的有效性,是绩效评估的首要环节。地方绩效评价面临的最大苦恼是寻找不到能胜任政府绩效评估服务的专业中介机构,若政府面对的专业评估主体长期缺位,这种政府主导的单向自身评估就会导致绩效评估的扭曲。绩效评估的不连续性以及第三方绩效评估服务组织参与的间断性,使中介评估很难对政府绩效做出持续、理性、科学的评价。

3.评估技术和指标体系滞后

现阶段的绩效评价在很大范围内局限于对传统财务数据的考评,重视传统静态财务指标,用传统行政管理学的“效率”作为标准,衡量缺陷日益凸显。这种效率理论侧重于资金扶持的成效,而不注重管理的结果与影响,具有十分明显的纯经济性和数量化倾向。从目前各地实践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过多,指标的繁杂造成指标划分不明确,执行难度较大,评价之前未充分考虑到指标信息获取的技术上的可能性,导致实际评估操作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存在大量指标无法具体量化问题,绩效评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反映全面的绩效情况。

4.绩效评价结果束之高阁

绩效评价结果的合理运用是财政绩效工作的核心和归宿,更是绩效预算和事后绩效评价的有机结合点。现阶段地方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意识淡薄,政府绩效评价可信度低,结果运用范围狭窄,运用方式简单化,绩效评估结果与预算挂钩在使用频率和使用权重上很低,绩效评价结果有效运用缺乏配套的保障措施。许多政府所实施的绩效评估往往在得到评价结果后被束之高阁,对评估结果不进行反馈又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运用。

(二)建议

1.推进“整体评估”体系的建立

财政资金绩效评估作为预算管理制度创新的突破口,越来越受到政府重视,“整体评估”意味着一种区别“碎片化”绩效评估模式,即财政资金评估自上而下形成统一的绩效评价制度体系, 通过立法统一绩效标准和指标体系, 建立绩效评估的制度框架,成立专门负责推行政府绩效评估的咨询协调机构 ,从顶层设计和整体建构出发, 合力推进绩效评价由局部性向整体、由分散性向协调性转变。在绩效评估顶层制度设计中,配套制度、评估机构、标准化指标体系与评估技术等四个方面是实施评估的核心要素。

2.设立绩效评估机构扶持专项资金

英国国家审计署绩效审计平均每年能产生4亿英镑的效益,每花费1英镑的审计成本,将会直接给社会带来8英镑的节约。国内迫切需要培植一批具有较大规模、较强实力、较高执业水平,能满足国内绩效评估需求,并能参与国际竞争的绩效评估机构。政府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与政策,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全国性、区域性和专业性的层级评估机构。积极探索与境外评估机构合作等多种方式,大力引进国外绩效评估机构,探索整体委托建设与运营方式,积极培育,逐步形成专业化、社会化、网络化的绩效评估服务体系。

3.构建多层次、立体化评价指标体系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是绩效考核中的难点和关键问题,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关系整个绩效考核的成败。传统的、单一的成本、效率、产出等指标已经难以反映出绩效状况。综合性的绩效评价体系具有多重的价值标准、多向的维度,地方政府资金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置重点包括四个维度及其细化内容;经济发展维度、社会发展维度、资源与环境维度、行政效果维度。建立统一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和评估标准,科学地设定考核评价指标,评价指标体系要具备科学性、系统性、通用可比性、实用性、目标导向性五大特点。根据绩效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预算支出的方向和结构,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率。

4.建立“以结果为导向”预算模式

篇4:北京:大额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初探

“五方面”的工作思路

大额专项资金一般具有资金规模大、管理层级多、实施周期长、覆盖面广、支持方式多样、项目内容复杂等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一项大额专项资金都是由若干个项目组合起来的项目集合。

在工作实践中,针对大额专项资金特点,北京市财政局明确了“整体建构,绩效优先”的工作思路。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在评价指标设计上,突出大额专项资金统筹使用的特点,围绕决策、管理和绩效,设立多项量化指标,逐步修正偏重合规合法性的评价倾向;二是在分析问题时,强化项目集合的概念,从专项的顶层设计和整体建构出发,力争在高度、深度和广度上有所突破;三是在入户调研和撰写报告时,紧紧围绕资金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加大对资金绩效的分析力度;四是在工作方式上,主要采取访谈、现场勘察、数据统计、对比判断、专家咨询和问卷调查等形式,深入项目现场开展工作;五是在评价方法上,采取分层级进行评价的方式,对不同的项目按照“目标相近、产出类似、效果相近、共同发挥绩效”等原则,划归项目包,按照专项、项目包和具体项目层面,建立指标体系,并将各个层面的打分按照一定的权重进行汇总,得出评价结论。

“五步走”的工作方法

在对大额专项资金进行具体评价时,北京市财政局推行了“五步走”的工作方法。第一步,吃透政策精神,确定评价重点。大额专项资金政策性较强,评价工作组要提前对政策内容和制度办法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确定政策所要达成的宏观目标和微观目标,从产出的表现形式中分析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要了解和掌握政策的核心内容,依据政策中明确的绩效目标确定评价重点。

第二步,建立高素质的专家队伍,为评价工作做好技术支撑。邀请绩效评价管理专家,全过程参与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工作,提前介入项目内容,参与前期沟通和调研,为评价方案的制定、评价重点内容的确定、指标体系的细化提供智力支撑。

第三步,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突出“数据支撑,综合分析”的指导原则,重点关注财政存量资金、绩效目标实现程度、财政资金投向和使用界限等内容,加大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力度。围绕绩效,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在统一的一、二级指标体系下,制定符合专项实际的评价指标体系。

第四步,开展“点面结合”的评价调研工作。“点”是指大额专项资金的主管部门,“面”是指具体承担或实施项目的单位。对专项资金进行评价,既评价主管部门的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又评价项目立项、支持方向、管理效能和使用绩效。为做好“点面结合”,北京市财政局统一规定了“到项目单位现场调研,调研项目不少于项目总数的30%,资金规模不低于专项资金的60%”的要求,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现场调研、现场勘查和现场评价工作。

第五步,健全和完善沟通反馈机制。体现在三个环节,一是评价过程中的沟通交流,工作组要结合资料收集,针对发现的具体问题,与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进行交流,保证反映问题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二是专家评价会上的沟通交流,通过专家和主管部门面对面的沟通,切实把握专项绩效实现水平,准确反映和揭示问题实质,形成专家评价意见。三是对评价报告内容的沟通交流,征求财政系统内部和专项主管部门意见,保证报告内容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两个层面”的工作制度

为保证大额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的顺利实施,北京市财政局在两个层面上建立了基本工作制度。第一个层面,在政策依据上制定了相关管理办法。2011年,北京市政府颁发了《北京市大额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出台了《关于推进本市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之后又陆续印发了《北京市预算绩效管理办法(试行)》、《北京市预算绩效管理问责办法(试行)》、《北京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这些办法制度的出台,为大额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

第二个层面,在具体操作环节制定了工作流程、规范、规则和细则。一是制定了绩效评价工作流程,明确各工作环节内容、工作步骤和责任主体;二是制定了大额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规范,对评价内容、方法、程序、指标体系、报告格式等内容做出了具体要求;三是制定了参与绩效评价中介机构规范,明确中介机构的工作定位、工作任务和质量要求;四是制定了绩效评价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和廉政守则,明确工作职责,规范工作行为,提出廉政要求;五是规范“加强中介考核力度,强化专家准入和全程参与”的工作制度。制定专家绩效评价工作规范,明确专家职责,严格专家资格审核,充分发挥专家作用;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全过程参与评价,以现场调查为主,结合查阅资料,把握专项特点,剖析专项规律,分析资金投向,为做出绩效判断提供专业咨询;加强对中介机构参与评价人员的管理,坚持考试准入制度,强化培训力度,提高分析能力;加大对中介机构工作质量的考核,切实提高工作质量。

建立工作核心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适合于大额专项资金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整个评价工作的核心内容。由于不同专项在支出范围上表现出层次不同、领域不同、支出性质不同的特性,因此,指标体系的构建应突出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相结合的体系特点。共性指标属于普适性指标,适用于所有专项;个性指标需结合具体专项内容进行个性化设置。为了指导专项指标体系的构建,北京市财政局制定了以共性指标为主要内容的指标体系范本,由专项决策、专项管理、专项绩效三类指标组成。在专项决策类指标中,主要评价绩效目标的明确性、合理性、具体细化程度,专项决策的主体、依据、标准、程序,资金分配办法和结果等内容。在专项管理类指标中,主要评价专项资金到位率、及时率和使用率,专项资金使用合规合法性、专项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专项组织机构设立、管理制度健全性和实施方案可行性,绩效信息收集和控制情况等内容。在专项绩效类指标中,主要评价专项产出的数量、质量、时效和成本,专项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可持续影响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内容。个性化指标主要围绕绩效类指标,针对不同专项的特点,研究设定适用于本专项实际的业务类的评价标准、分值和权重,最终形成一套较为成熟和完善的指标体系。

篇5: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在省、市农开办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渑池的农业综合扶贫工作紧紧围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农业综合开发会议精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股室根据河南省《财政支出效益评价实施办法》依据项目资金执行情况及有关资料,本着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对该项目的执行情况及效果进行了评价,形成本评价报告。

一、项目情况:

1、南村乡土地治理项目:该项目区涉及南村乡仁村、南村两个行政村。计划改造中低产田5000亩,其中发展水浇地4000亩,经济林1000亩。项目总投资484万元,财政投资361万元,群众自筹123万元。项目修建拦水坝1处,埋设PVC管道36.9公里,衬砌渠道0.5公里,建渠系管系建筑物305个。改良土壤4000亩,新开和整修田间道路4公里,道路边及田间栽防护林10000株,发展经济林1000亩(栽玫瑰)。引进新品种7个,推广先进实用农业新技术3项,举办科技培训2000人次。项目建成后,年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60万公斤,年新增产值240万元,项目区年农民纯收入总额新增15.91万元。

2、果园乡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该项目位于果园乡展庄村,总投资582万元,其中财政投资434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295万元,省财政资金109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21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9万元)项目区群众自筹148万元。计划改造中低产田5000亩,其中发展水浇地3500亩,发展经济林1500亩。项目计划新建小

型水库1座,提水站1处,输变电线路0.6公里,衬砌渠道1.5公里,埋设PVC管道13.9公里,建渠系建筑物238个等;通过深松土壤、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改良土壤3500亩;新开和整修项目区道路4公里,栽防护林8000株,发展经济林1500亩,其中核桃1000亩,花椒500亩;通过引进新品种10个,推广先进适用新技术4项,举办科技培训2000人次等措施,提高项目区农业生产科技含量。项目全面建成后,项目区年可新增粮食产量52.5万公斤,新增干果17.5万公斤,年新增农业产值30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新增2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额年新增35.7万元,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3、自然灾害损毁工程修复项目:2010年7月23日,渑池县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侵袭,县农开办第一时间赶到灾区了解灾情,一方面指导项目区干群生产自救,另一方面积极向省、市、县、局领导反映灾情。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上级把三门峡唯一一个损毁项目批给渑池县。该项目确定在段村乡实施,涉及上涧、四龙庙、赵沟三个行政村。计划总投资120万元,其中财政投资9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60万元,省级财政配套24万元,三门峡市级财政配套资金4.2万元,渑池县财政配套资金1.8万元)项目区群众自筹30万元。计划建截留坝2座,整修混凝土渠道4620米,埋设pvc管道9515米,整修道路2000米。项目建成后,可恢复灌溉面积3000余亩,项目区年新增粮食75万公斤,年新增产值112.5万元,农民纯收入总额年新增70.44万元。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1、部分财政资金扶持项目选项、可行性论证等基础工作不够扎实,工程项目设计方案不够准确,预算编制取费标准不合理。一些项目乡镇只重视争取资金,忽视项目管理,有些随意调整计划搞平衡照顾,搞“政绩”工程,造成一些项目达不到设计要求。

2、项目后续管理工作薄弱。有些项目乡镇对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监督,对完工项目不及时进行检查验收,致使施工单位单位钻空子项目单位挪用专项资金,项目完工后不作固定资产登记,产权、责任、利益不明晰,形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漏洞。

3、由于机构改革不到位,各种关系没有理顺,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建议加快改革步伐,彻底的解决机构棚架问题。农村现在多为老幼人员留守,自筹资金筹集较难,建议降低自筹资金比例。

4、项目实施中占地、毁青、毁树、取土协调难建议尽快出台政策,破解这一难题。项目实施原辅材料暴涨,对项目进度产生巨大影响。建议根据政策和有关法规破解这一难题。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农开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政府领导和部门管理目标责任、考核及责任追究制度,明确相互应尽的职责、义务和应承担的责任,逐步建立专项资金使用效益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促进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要积极探索和完善财政扶持项目配套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减少资金的损失浪费。

2、把科技扶贫放在突出位置,加大科技扶贫力度。推广及培训投入,要进一步调整项目投资结构,适当压缩项目数量,增加财政扶贫项目的科技含量,吸引部分外出打工人员回乡发展,增强项目的生命力。

资产管理股

篇6:扶贫专项资金绩效评价

在县委、县政府、县农开办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下司镇、甲里镇的农业综合扶贫工作紧紧围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县农业综合开发会议精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根据贵州省《财政支出效益评价实施办法》依据项目资金执行情况及有关资料,本着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对该项目的执行情况及效果进行了评价,形成本评价报告。

一、项目情况:

1、下司镇新同村新场组和铁山村板栗树组财政奖补一事一议项目:该项目区涉及新场村、铁山村27个村民小组,计划改造道路2500米。项目总投资25万元,财政投资25万元,群众投工投劳。这条道路的修建极大的改进了群众出行难问题,有力的带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进步,有效的促进了新农村事业的各项建设。

2、甲里镇整乡推进项目:该项目涉及全镇5个行政村、102个村民小组13000人,其中贫困户1045户,贫困人口4331人。产业发展项目主要以板蓝根产业化种植基地建设和本地青脚麻鸡养殖项目为主导。项目总投资4950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0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50万元;整合资金300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900万元。项目建设期限为3年。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板蓝栽培在显著增加农民经济

收入的同时,对于提高森林覆盖率、保持水土等方面将发挥巨大作用;尤其是在美化、绿化都珠江源头,防止水土流失,调解气候。净化空气等方面具有极好作用。从而实现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通过农业高新技术的导入,无害化生产技术的应用等,可保护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有效的利用资源,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增加产业发展后劲。

通过项目的实施,使项目区贫困农民经济收入稳步增长,项目区人纯收入增长1700多元,使项目区群众收入快速增长,贫困农户彻底摆脱贫困;基础设施建设使项目区生产生活、环境卫生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项目区农民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商品生产和市场竞争意识增强、科技文化等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1、部分财政资金扶持项目选项、可行性论证等基础工作不够扎实,工程项目设计方案不够准确,预算编制取费标准不合理。一些项目乡镇只重视争取资金,忽视项目管理,有些随意调整计划搞平衡照顾,搞“政绩”工程,造成一些项目达不到设计要求。

2、项目后续管理工作薄弱。有些项目乡镇对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监督,对完工项目不及时进行检查验收,致使施工单位单位钻空子项目单位挪用专项资金,项目完工后不作固

定资产登记,产权、责任、利益不明晰,形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漏洞。

3、由于机构改革不到位,各种关系没有理顺,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建议加快改革步伐,彻底的解决机构棚架问题。农村现在多为老幼人员留守,自筹资金筹集较难,建议降低自筹资金比例。

4、项目实施中占地、毁青、毁树、取土协调难建议尽快出台政策,破解这一难题。项目实施原辅材料暴涨,对项目进度产生巨大影响。建议根据政策和有关法规破解这一难题。

三、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一)建立工作机构,协调组织编制项目规划及实施方案负责项目实施的各项具体工作;督促检查项目实施进度;组织验收和总结工作;指导好主导产业、辅助产业、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同步发展。

(二)强化宣传发动,向群众认真细致的广泛宣传项目的范围、任务、管理方式、政策、制度等。调动群众积极性,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三)健全工作机制,建立目标考核和激励机制,确保项目按期完成实施;发现问题及时通报,限期整改。

(四)建立技术、社会服务体系,为确保项目建设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对项目区群众的技术、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生产管理水平。

(五)建立市场服务体系,市场需求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源动力,只有充分研究和了解市场,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才能保障产业的良性发展。通过市场调研和网络平台搜集市场信息、发布产品信息,建立农户与市场的联系,形成利益链条,提高基地、农户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四、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农开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政府领导和部门管理目标责任、考核及责任追究制度,明确相互应尽的职责、义务和应承担的责任,逐步建立专项资金使用效益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促进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要积极探索和完善财政扶持项目配套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减少资金的损失浪费。

2、把科技扶贫放在突出位置,加大科技扶贫力度。推广及培训投入,要进一步调整项目投资结构,适当压缩项目数量,增加财政扶贫项目的科技含量,吸引部分外出打工人员回乡发展,增强项目的生命力。

独山县下司镇财政分局

篇7:关于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绩效评价

县环保局:

县财政局:

为创建全国园林城市、治理大气污染、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县城品位、建设美好家园。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于2006年组建了富鑫供热公司,对县城实施集中供热。当年立项、当年设计、当年开工建设,一期工程于2007年10月底完工,11月15日投入运行。

一、一期工程投入资金6000万元。

其中:〈1〉股东投入1900万元。

〈2〉政府配套1784万元。

〈3〉2006年省环保局拨付环保资金600万元。〈4〉2006年9月25日市环保局拨付150万元。〈5〉尚欠工程款11566万元。

二、一期工程项目

1、热源厂土建工程投资约1304万元。

(1)供热主厂房、风机房、烟囱、厂内管网818万元。

(2)辅助间、煤仓、煤廊、变电所、灰水池486万元。

2、一次网土建工程投资约2151万元。

(1)一标段、热源厂至光明路北侧(原厂址)511万元。

(2)二标段、光明路北侧(原厂址)至县城各换热站1640万元。

3、主要设备及安装费约610.5万元。

(1)站热水锅炉及安装费521万元。

(2)两台麻式除尘器56万元。

(3)软化水设备33.5万元。

4、辅助设备及材料投资约851.6万元。

(1)电器设备(包括电缆)232万元。

(2)管材费389.6万元。

(3)阀门费32万元。

(4)抓斗机、鼓风机出渣机、刮板机、煤斗闸等约123万元。

(5)水泵费75万元。

5、四个换热站(包括用户二次管网)约800万元。

6、配套建设费约300万元。

以上一期工程投资项目资金中包括山西省财政拨付600万元和长治市财政拨付的150万元环保资金。

三、绩效评价:

一期工程经过一个采暖期的试用行,该项目的热源厂主机及已投入的四个热换站设备运行正常,效果明显,得到了用户的好评,并且替代小锅炉30余台,小火炉1000余个。减少烟尘排放量200余吨,2007年冬季县城空气质量指标明显改善。目前集中供热项目二期工程正在紧张有序的建设中,该项目预计投资2000余万元。2008年冬季供热面积规模80万m2,县城入网供热用户达65%,现专呈申请贵局对省、市环保专项资金支持的一期供热工程进行竣工验收。

专此请示

长治县富鑫供热有限公司

2008年8月6日

关于对污染物排放监测情况的说明

县环保局:

县城集中供热一期工程项目投资大、战线长、任务重。2007年10月底完工,11月份进行调试,11月15日投入试运行。由该项目整体工程还没完成,去年冬季又是试运行,没有申请市监测站进行污染物排放监测,现在处于停运时期,待今年冬季投入运行后,专呈申请市监测站进行污染物排放监测。

此致

长治县富鑫供热有限公司2008年8月6日

证明

我监理公司第一项目部受长治县供热公司的委托负责监理的长治县县城集中供热一期工程(锅炉房、煤仓、清渣池、辅助间、锅炉安装;一标、二标管道安装;二次网的换热站土建、安装等)。经现场分部分项验收及单位工程竣工验收,质量符合设计及有关规范的要求,质量验收合格。

特此证明

长治市信誉民工程监理公司

(1)项目部

总监:李宪法

篇8:高校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在当前高校的财政预算中, 除日常经费之外, 来自各种渠道的专项资金占有越来越重的份额。与其他资金相比, 专项资金具有以下特点: (1) 专项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专项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政府拨款、上级拨款、自筹资金、社会各种捐赠款等。专项资金来源的多元性, 导致专项资金管理的复杂性, 因此管理具有一定的难度。 (2) 专项资金使用范围的广泛性。专项资金按性质分为基本建设类资金、事业发展专项项目基金、其他项目基金。在使用专项资金时应避免与其他资金混用, 而影响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及目标的完成。 (3) 专项资金具有投入量大, 占有时间长的特点。大多数专项项目都要经过一个会计年度甚至几个会计年度才能完成, 因此专项资金年底结余应结转下年度继续使用, 直到项目完成为止。对高校专项资金进行绩效评价可以克服传统预算编制方法的弊端, 健全专项资金管理工作, 为预算编制提供科学依据。已形成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方法和制度, 在实践中收到一定的成效。而存在的问题包括评价指标体系与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需要进一步协调;专项资金管理方式与绩效评价原则相抵触等。可采取的对策包括:政府与相关部门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绩效评价周期, 确保专项资金效益最大化;将绩效评价体制更好地与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相衔接。本文旨在以近年来国内高校在此方面进行的工作为基础, 对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方法、成效, 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对策进行探讨。

一、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必要性

高等学校的专项资金主要包含“985工程”资金、“211工程”资金、国家财政在年度教育事业费预算中安排的用于高校房屋修缮、仪器设备购置和基础设施维修改造的专项资金 (简称修购专项) 、科研专项经费 (如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及横向科研课题等) 。

对高校专项资金实行绩效管理, 是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顺应国际预算改革的趋势。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改革预算编制制度, 完善预算编制、执行的制衡机制, 加强审计监督, 建立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国家、地方政府在加大对教育专项投资力度的同时, 开始注重专项资金的检查力度, 通过建立绩效评价体系, 确保财政资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体现最大化原则。对高校专项资金进行绩效评价, 可以克服传统预算编制方法的弊端, 在专项资金管理方面进行理念和方法上的改革, 提供资金分配的科学性, 防止和减少预算执行偏离支出预算的现象, 健全预算监督机制;改变部门预算管理“重投入、轻产出、重分配、轻管理”状况, 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有效地保证财政资金支出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同时, 通过绩效考评报告的信息反馈机制, 为高等教育专项资金下一轮预算编制提供依据。因此, 对专项项目实行绩效评价是专项资金管理的进一步延伸。

对专项资金进行绩效评价是绩效预算的重要的关键性环节。绩效预算作为以目标为导向, 以政府公共部门目标实现程度为依据进行预算编制、控制及评价的一种预算管理模式, 其过程是政府部门先确定履行职能需要消耗的资源, 在此基础上制定绩效目标, 并用量化指标来衡量每项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完成工作的情况, 建立预算绩效考评体系, 逐步实现财政资金由“过程管理”模式向“结果导向管理”模式的转变, 加强对财政支出的管理和监督。

二、绩效评价措施与方法

近年来, 我国一些地区开始试行绩效预算考评制度, 采取“先简后繁、先易后难、由点及面、逐步推开”的做法, 以财政支出项目考评为突破口, 带动绩效评价工作的全面开展。这其中, 即包括对高校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工作。在此过程中, 形成了一些具体措施和方法, 也收到一定的成效。这些措施包括:

首先, 建立并完善绩效考评制度, 明确绩效考评的工作原则、基本方法、指标体系、组织管理、工作程序、分类实施、实施范围和步骤、结果应用等方面主要内容, 设计绩效评价工作流程图、自评报告基础表格和绩效评价分析报告书等范本, 从制度上保证绩效评价工作有章可循;其次, 以重点项目绩效考评为切入点, 对一些有影响、有代表性的重点项目, 通过定量、定性分析、判断, 对项目支出的经济、社会、政治进行全面的考评;其三, 开展财政支出项目自我绩效考评工作;通过开展绩效考评, 形成自我考评、自我监督和外部考评、外部监督相结合的考评监管体系, 逐步树立绩效观念和责任意识, 更加关注资金使用效果;其四, 通过多种途径推动绩效考评工作, 如要求各部门预算单位在申报项目预算时提出明确和可考核的绩效目标, 将项目绩效考评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 完善考评结果向预算编制的反馈机制, 实行绩效考评结果内部通报制度, 加强对各部门的鼓励和监督等;其五, 通过财政支出项目数据库的建设, 对项目实行信息化管理, 为绩效考评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条件, 并积累丰富的项目管理和绩效考评资料。

这些措施, 也运用于高校专项资金项目的管理中。除来自中央部门的专项资金外, 很多与地方共建的高校还从各自所在的省、市政府部门得到各种专项资金的资助。各高校必须通过项目申报的方式申请财政专项拨款。如在专项资金中占据重要位置的“211工程”、“985工程”建设相当大部分的专项资金, 即来自地方政府部门的投入;此外, 还有其他形式的地方投入, 如学科建设专项资金, 亦占有较大份额。其资助的范围包括重点实验室建设 (含教学和科研实验室) ;重点学科、名牌专业及精品课程建设;人文社科基地建设;高水平科研和教学改革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

这些专项资金建设项目经费, 通过学校申报、专家评估, 由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在正式立项并划拨经费后, 由承担项目的学校按照批准的项目内容及资金数额具体进行项目管理, 并确保项目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或达到预期的目标。部分地区的政府部门已经对高校的专项资金实行绩效评价制度, 并相应建立了项目奖惩和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在评价过程中遵循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原则, 以定量分析与定性相结合, 注重真实性、科学性、规范性, 并采纳成本—效益比较法、目标预定与实施效果比较法、历史动态比较法、横向比较法、专家评议与问卷调查法等方法。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下年度安排专项资金项目的重要依据。对严格按规定管理使用资金, 成效显著的学校, 予以表扬, 并在下年度优先安排项目及专项资金。对工作不力, 管理不严, 挪用、挤占、截留专项资金的学校, 实行缓拨、减拨、停拨直至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在此过程中, 高校的财务部门负责对各项目负责人进行事前的相关知识培训, 并对项目经费进行日常的跟踪管理, 配合地方政府部门对专项项目开展绩效评价自评工作, 在各高校提交的自评报告基础上, 地方政府部门通常委托中介会计师事务所对各高校的专项资金项目予以抽查, 通过实地调查、调研, 座谈及取证等方式对项目进行合理、公正的评价。

各高校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自评选用的评价指标, 由基本指标和绩效指标构成。基本指标由资金到位率、资金使用率组成。绩效指标主要由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团队建设、学术交流、条件改善、服务社会能力等指标组成。选用这些评价指标, 是基于教育具有长期性、持久性和公共性等特征, 教育事业与社会经济工程有着不同的内涵, 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评价应尊重教育自身的客观规律, 尤其是高等教育。

三、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

通过几年来的专项资金建设, 各高校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长足的发展, 很多方面均达到了建设目标。从总体来看, 绩效评价制度虽然仍处于探索阶段, 在理论、方法和具体实践方面还有待于提高, 但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为今后更科学、更有效地开展绩效预算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也为各项目按计划实施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但在对专项资金进行绩效评价的实践过程中, 也出现了一些有待于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 有些是因为项目实施不理想, 应由承担单位负责;有些则是由管理体制, 包括绩效评价体制本身的原因造成的,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其一, 评价指标体系与高等教育发展自身规律需要进一步协调。高等教育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逐步建设的事业。专项资金用于高校的硬件建设, 可以按照量化指标体系, 以申报资料为依据进行绩效评价。但有些建设项目, 或者是建设项目中的部分内容, 其预期效益难以在短期内显现, 学科及教学科研建设产生的效益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需要较长的时期进行观察和考核。此外, 不同学科之间存在差异, 如理工类的建设项目和人文社会科学建设项目, 不一定能够用同样的指标来进行评价, 无法制定统一的量化指标体系。如何结合高等教育自身的规律制定合理、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 成为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

其二, 专项资金项目管理方式与绩效评价的原则相抵触。存在的问题:一是项目建设周期较短。由于项目建设周期一般较短, 导致效益不明显, 有的项目到结项验收时存在结余资金较大等问题, 为了确保财政资金不被上缴, 往往会有“突击花钱”的现象, 造成资金不必要的浪费。此外, 有些涉及到仪器设备购置、修缮类的项目, 从项目实行论证、招标、验收、审计到最后付款的周期漫长, 导致项目经费使用缓慢, 无法合理地预计所能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二是资金到位过晚的现象比较普遍。跨年度项目的建设资金按计划逐年下达, 很多项目都存在当年申请, 跨年度立项的问题, 在未明确项目是否立项的情况下, 项目申请人无法开展前期工作。如有的项目资金通常在立项当年的年底或次年才能到位, 加之各地财政部门陆续推出的国库集中支付方式,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年底结余全部收回国库, 要等到次年四五月份才能返回, 导致项目虽已按计划实施, 但因为无法列支相关费用, 实际上缩短了经费使用周期, 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项目的正常实施。这种情况, 使绩效评价工作难以真正有效地开展, 时间上的仓促性使得绩效评价体系所追求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的原则难以得到体现, 追踪问效机制的实际效用不免要打折扣。有些项目还来不及实施, 就得完成绩效评价自评报告, 其绩效信息反馈效果可想而知。

针对以上问题, 可能采取的对策如下:

其一, 政府与相关部门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现代行政管理思想与制度日益进步的背景下, 政府部门在进行绩效考评时, 应根据不同对象, 制定切合实际的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就高等教育而言, 应在宏观上充分认识高等教育不同于其他服务或建设对象的特性, 在微观上仔细考虑不同类型的项目和不同学科的特点, 设定绩效评价的个性指标, 确保量化的指标能真正落到实处。对于那些无法进行过细的量化考核的项目, 则应参考咨询专家和服务对象的意见, 设计合理有效的考评方式和评价指标体系, 以对绩效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完整、全面的报告。

其二, 根据项目建设的实际需要, 确定项目实施和绩效评价周期, 以确保专项资金效益实现最大化目标。近年来, 高校专项资金项目实施过程出现的主要问题是项目实施周期短促, 由此造成项目进展难以与绩效考评进度相匹配的状况, 甚至出现项目刚刚启动就须接受绩效评价的局面。鉴于此, 建议在国家财政政策许可的情况下, 适当放宽高校专项资金建设和考评周期;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时间与批准立项项目的完成时间同步进行, 从而有效地降低人力成本, 确保实施项目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其三, 充分调动和利用高校本身管理部门的资源和力量, 将绩效评价体制更好地与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相衔接, 使高校财务部门对专项资金项目发挥绩效监督作用, 为政府部门的绩效考评提供较好的基础;同时, 由此形成双重信息反馈机制, 即在政府部门主持的绩效考评结果之外, 广泛收集高校管理部门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获得的与项目绩效相关的信息, 并将其作为项目绩效报告的参考或依据;也可以鼓励或要求各高校建立和健全内部绩效评价机制, 作为政府部门绩效考评工作的延伸和补充。

参考文献

[1]财政部预算司编著:《绩效预算和支出绩效考评研究》,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2]财政部预算司编著:《中央部门预算编制指南》,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3]刘昆主编:《绩效预算:国外经验与借鉴》,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上一篇:游泳_游泳的作文300字_三年级写事作文下一篇:机器人伙伴美术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