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河镇蔬菜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申报建议书

2024-04-29

龙河镇蔬菜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申报建议书(共9篇)

篇1:龙河镇蔬菜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申报建议书

财政专项扶贫项目资金自查报告

根据《**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关于对**年财政专项扶贫项目资金开展行业检查的通知》要求,对我乡**财政专项扶贫项目资金的来源、性质、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关于对**年财政专项扶贫项目资金开展行业检查的通知》要求,对我乡**财政专项扶贫项目资金的来源、性质、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的规划,其中:

硬化全村村组道路共4.7公里,新建泥碎石路6公里,联户路建设400米,补助资金178.5万元;茶叶种植200亩,补助资金16.8万元;新建农房3户、改建农房32户,补助资金34.7万元。

一、项目变更情况

1、产业扶贫项目。由原规划的200亩茶叶16.8万元产业项目调整为100亩乌头雷竹项目,其中雷竹种苗7500株6万元;产业道1公里3万元;机耕道600米3万元;蓄水池2口100立方米,Ф20mm

PE材质引水管道1500米,4.8万元。

2、公路建设项目。由原规划的硬化全村村组道路共4.7公里,新建泥碎石路6公里,联户路建设0.4公里,补助资金178.5万元调整为硬化全村村组道路共3.71公里,新建泥碎石路

1.035公里,联户路0.4公里,补助资金178.5万元。由于硬化全村村组道路共3.71公里项目原设计有效路面由3.5米变更为4.5米,增加资金共需12.1万元;增加安保设施,增加资金共需36万元;增加浆砌卵石水沟,增加资金共需29.7万元。导致资金尚有缺口,正在多方争取和整合资金,设计变更函已上交**县交通运输管理局。

二、项目执行情况。

1、产业扶贫项目。100亩乌头雷竹项目,目前已基本完成土地整理工作。

2、公路建设项目。通过竞争性谈判,经过公示公告,确定了3.71公里硬化全村村组道路和新建泥碎石路

1.035公里的施工单位。公路建设建设项目已经全面开工,现已经完成公路路基调平工作。

3、农房新建、改建项目。现已完成农房新建1户,农房改建18户。

三、存在问题。

1、项目进度滞后。由于进行了项目变更,项目建设还处于实施阶段,下一步工作中,将根据规划,进一步抓紧建设、抓紧验收、及时报账。

2、资料完善不足。对相关项目的资料整理、归档不完善,下一步将抓紧完善,及时归档。

篇2:龙河镇蔬菜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申报建议书

根据玉溪市财政局、玉溪市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下达2018年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通知》(玉财农〔2018〕23号)文件精神,下达元江县2018年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119.74万元。主要实施建设:

一、洼垤乡贫困县脱贫摘帽奖补资金500万元。

二、20177个贫困行政村脱贫出列奖补资金350万元。

1.澧江街道南昏村委会脱贫出列奖补经费50万元; 2.龙潭乡邓耳村委会脱贫出列奖补经费50万元; 3.龙潭乡水可莫村委会脱贫出列奖补经费50万元; 4.咪哩乡大黑铺村委会脱贫出列奖补经费50万元; 5.咪哩乡大新村委会脱贫出列奖补经费50万元; 6.那诺乡者党村委会脱贫出列奖补经费50万元; 7.羊街乡戈垤村委会脱贫出列奖补经费50万元。

三、6个深度贫困村巩固提升项目,投入资金750万元。1.澧江街道南昏村委会深度贫困村巩固提升项目,投入资金100万元;

2.咪哩乡大黑铺村委会深度贫困村巩固提升项目,投入资金150万元;

3.咪哩乡大新村委会深度贫困村巩固提升项目,投入资金150万元;

4.龙潭乡邓耳村委会深度贫困村巩固提升项目,投入资金100万元;

5.龙潭乡水可莫村委会深度贫困村巩固提升项目,投入资金100万元;

6.洼垤乡罗垤村委会深度贫困村巩固提升项目,投入资金150万元;

四、5个自然村脱贫攻坚巩固提升项目,投入资金750万元。

1.因远镇伴坤村委会苏都嘎脱贫攻坚巩固提升项目,投入资金50万元;

2.羊街乡垤霞村委会尼果中寨、阿诗党自然村脱贫攻坚巩固提升项目,投入资金50万元;

3.那诺乡浪树村委会龙都自然村脱贫攻坚巩固提升项目,投入资金50万元;

4.甘庄街道青龙场社区白扎腊二组自然村脱贫攻坚巩固提升项目,投入资金50万元;

5.曼来镇那哈山、旧衙门、高寨自然村脱贫攻坚巩固提升项目,投入资金50万元;

五、农村建档立卡监测抽样调查经费,投入资金81.11万元。

1.洼垤乡2018年农村建档立卡监测抽样调查经费,投入资金22.67万元;

2.因远镇2018年农村建档立卡监测抽样调查经费,投入资金21.68万元;

3.羊街乡2018年农村建档立卡监测抽样调查经费,投入资金9.66万元;

4.那诺乡2018年农村建档立卡监测抽样调查经费,投入资金15.5万元;

5.咪哩乡2018年农村建档立卡监测抽样调查经费,投入资金11.6万元;

六、30个贫困行政村驻村工作队工作经费,投入资金60万元。

1.澧江街道莫郎驻村工作队工作经费,投入资金2万元; 2.澧江街道南昏驻村工作队工作经费,投入资金2万元; 3.咪哩乡大黑铺驻村工作队工作经费,投入资金2万元; 4.咪哩乡哈罗驻村工作队工作经费,投入资金2万元; 5.咪哩乡甘岔驻村工作队工作经费,投入资金2万元; 6.咪哩乡大新驻村工作队工作经费,投入资金2万元; 7.那诺乡者党驻村工作队工作经费,投入资金2万元; 8.那诺乡打芒驻村工作队工作经费,投入资金2万元; 9.羊街乡戈垤驻村工作队工作经费,投入资金2万元; 10.羊街乡坝木驻村工作队工作经费,投入资金2万元; 11.龙潭乡邓耳驻村工作队工作经费,投入资金2万元;

12.龙潭乡它科垤驻村工作队工作经费,投入资金2万元; 13.龙潭乡水可莫驻村工作队工作经费,投入资金2万元; 14.龙潭乡邑甲冲驻村工作队工作经费,投入资金2万元; 15.因远镇因远驻村工作队工作经费,投入资金2万元; 16.因远镇安定驻村工作队工作经费,投入资金2万元; 17.因远镇都贵驻村工作队工作经费,投入资金2万元; 18.因远镇北泽驻村工作队工作经费,投入资金2万元; 19.因远镇路同驻村工作队工作经费,投入资金2万元; 20.因远镇车垤驻村工作队工作经费,投入资金2万元; 21.因远镇卡腊驻村工作队工作经费,投入资金2万元; 22.因远镇浦贵驻村工作队工作经费,投入资金2万元; 23.因远镇伴坤驻村工作队工作经费,投入资金2万元; 24.洼垤乡业白驻村工作队工作经费,投入资金2万元; 25.洼垤乡洼垤驻村工作队工作经费,投入资金2万元; 26.洼垤乡它吉克驻村工作队工作经费,投入资金2万元; 27.洼垤乡它才吉驻村工作队工作经费,投入资金2万元; 28.洼垤乡邑慈碑驻村工作队工作经费,投入资金2万元; 29.洼垤乡老茶己驻村工作队工作经费,投入资金2万元; 30.洼垤乡罗垤驻村工作队工作经费,投入资金2万元;

七、2017扶贫小额信贷发放计划任务实际完成情况市级按1.8%兑现贴息资金2.88万元。

八、因远镇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编制经费,投入资金10万元。

九、雨露计划资金80.75万元。

十、精准扶贫大病救助保险资金27万元。

篇3:龙河镇蔬菜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申报建议书

一、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县级报账制的内涵

县级报账制,是参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管理推广的一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县级财政部门根据专项资金管理要求,设立财政资金专户;项目实施单位根据项目实施计划和实施进度,向业务主管部门提供真实、完整、合法、有效的项目支出原始凭证和相关报账材料,提出报账申请;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审核确认后向县级财政部门出具审核意见;县级财政部门对符合要求的报账申请审核无误后,及时、足额拨付报账资金。县级报账制要求县级财政部门实行专户储存、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

目前,实施县级报账制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主要有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美丽乡村建设资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现代农业专项资金、财政扶贫资金、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资金以及各级财政部门根据管理需要而明确规定实行县级报账制的专项资金。

二、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县级报账制的优势

县级财政对项目资金拨付实行报账制管理,强化了支农资金管理,对保证资金安全和专款专用、规范资金拨付程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从源头上杜绝腐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理顺了资金管理体制

县级报账制由项目实施单位、县级业务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共同负责实施。项目实施单位向业务主管部门提出资金拨付请求,县级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审核,县级财政部门复核无误后及时、足额拨付报账资金。这种管理制度逐步形成了财政部门管资金、主管部门管项目、项目单位管建设,三者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的资金管理体制。

(二)保证了专项资金的安全有效运行

专项资金实行专户集中管理,由财政部门按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对项目资金的支出进行合规性审核,同时,财政部门对报账资料审核无误后,通过资金专户直接将资金拨付到项目实施单位,既可以防止项目主管部门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确保专款专用,又能减少资金在项目主管部门账户存留的环节,缩短资金在途时间,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完成

县级报账制资金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分批分期直达项目建设方账户,简化了工作流程,减少了乡村两道拨款环节,提高了资金拨付效率,避免了因资金到位迟缓、部门截留挪用等原因而出现的拖延工期、偷工减料等问题,确保了项目按质按量完成。

(四)从源头上预防了腐败

报账制整个过程多个部门参与,县级项目和资金主管部门直接参与项目和资金监管,对不符合管理要求的可提出整改意见,或直接取消项目、停拨资金。报账制还建立了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公开公示制度,广大群众可以参与项目建设前、中、后的监督,这种管理模式提高了财政报账制的透明度,从源头上预防了腐败问题的发生。

三、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县级财政报账制存在的问题

(一)专户资金沉淀多

目前各级财政拨付的涉农专项资金类别很多,每种专项资金都要求专户管理。资金由国库拨入专户后,专户拨款一般又要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分批分期拨付,如遇工程验收或报账不及时,就会造成大量资金在专户中二次沉淀。而当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目的就是要增加国库的资金调度能力,实现资金的高效透明运行,专户存量资金过大既影响了财政资金效益的发挥,也为权力寻租留下了方便之门。

(二)报账管理不规范

财政专项涉及扶贫、水利、交通、农业等各个方面,受专业技能的限制,财政管理人员在项目建设方面缺乏经验,对具体的项目工程各专业标准依据、预决算数据等不熟悉,对项目进度、工程质量、项目操作规范等方面难以准确把握,因而只能凭几张报账审批单进行程序性审核,就账报账,无法对资料的真实及合理做出专业判断,使财政把关流于形式,不能充分发挥财政报账制的意义和作用。

(三)会计核算不完整

报账制核算后,原始发票在财政部门记账,财政部门多数只按照资金管理办法建立了资金收付流水账,对自筹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部分未能纳入报账制管理,也未建立在建工程或固定资产明细账;项目管理单位报账后没有原始发票,失去了会计核算基础,普遍没有建账,或者只按照发票复印件建立了一个辅助账;由于资金直达施工方,专项资金不通过项目建设单位账户核算,只能反映自筹和配套部分。由于各方会计基础资料都不完整,因而不能真实反映经济活动原貌,特别是对形成资产的资本性支出和未形成资产的费用性支出未予分别核算、分别管理,无法形成固定资产明细账目,无法办理资产移交手续,导致移交和管护责任不明,有的资产长期闲置,无人问津;有的常年失修,过早报废;有的利用职权,占为私有等,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浪费。

(四)财政干部压力大

支农项目由项目主管部门管理并组织实施,专项资金由财政部门管理拨付并核算记账,财政干部对报账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有审核责任,但财政干部不可能精通所有行业的专业知识,也没有精力对所有项目的具体实施跟踪问效。虽然项目和资金的审核审批都要财政部门签字,但工作实际中,许多情况下都是项目主管部门在规定日期的最后一两天才拿来让财政部门签字,导致财政干部没有足够的时间审核相关材料,但审计出问题后又会有责任,这让财政业务人员左右为难。对于村级挤占专项资金的做法,基层财政所监管也有难处。目前大部分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少,村级要维持正常运转,免不了要挤占项目资金,而基层财政工作毕竟还要依靠村级组织支持和配合,对村级组织又没有相关的项目和资金支持,对挤占专项资金的情况只好睁一眼闭一眼。

(五)多头申报需防范

报账制下,财政管钱、建设单位管事,如果上级审批的项目和资金信息不能实时共享,管钱和管事就会相互脱节,就会给多头申报埋下隐患。近年来,国家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多,不仅有财政部门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项目,还有农业、水利、交通、扶贫等部门的专项拨款,许多项目内容相互交叉。有的一个项目向多个部门争取资金共同完成,也有一个项目向多个部门申请立项,套取项目资金,还有的以旧报新,将以前建设过的项目重新申报,骗取国家项目资金。

(六)监管体制需完善

报账制下,项目审批和实施权在县级,但根据财政部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有关规定,乡镇财政部门对支农资金负有监管责任。这种机制的弊端是掌握审批权的主管部门不清楚乡村项目的建设情况,乡村两级又不知道上级部门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导致县乡两级管理脱节。另外,在实际工作中,监管必然要涉及到村级利益问题,处理得不好会引起村级与财政所之间的矛盾,村干部认为,财政所无项目、无资金直接支持村级,能盖个公章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也算一种支持,而上级部门认为财政所盖章了,项目应该已经实施了,却没有很好地跟踪问效。

四、完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县级报账制的建议

(一)及时修订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我国实施国库支付管理改革,就是要把财政资金由传统的层层划拨改为国库单一账户支付的公共财政管理体系,实行财政直接全过程监督、控制,提高使用效益。专项资金国库集中支付是当前县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必然趋势,它既能体现报账制的优势,又兼顾了国库集中支付的需要,但目前绝大多数支农专项资金都有“专户管理、专款专用”的要求,这与盘活存量、统筹使用财政资金的政策要求还有差距。县级财政部门要因地制宜,尽量优化报账程序,强化管理关键环节,将专项资金专户并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大平台管理,盘活存量资金,让专项资金更好地发挥效益。

(二)要完善报账制项目的会计核算

报账制规定,原始凭证应放在县财政局保存,项目资金直达项目施工单位或个人账户,而按照《会计法》和村级“三资”管理有关规定,财政支农资金应当通过“三资”代理中心代管账户反映,原始凭证应放在三资代理中心建账,两项制度关于账务资料管理和资金拨付的要求迥然不同。因此,要建立规范、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确保报账内容真实完整地反映专项资金收支情况。项目竣工验收后,要根据属地管理原则,及时将项目形成的资产以适当的形式移交给项目所在地村集体经济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账目也应当全面、完整地反映财政专项资金和自筹配套资金的使用情况,将凡是使用财政支农资金所形成的、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成员共同所有的资产均纳入管理范围,如集体土地上建设的农村道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三)进一步强化专项资金管理

财政及项目管理部门要完善各项资金管理制度,从制度上约束和规范项目实施单位的报账行为,不仅要审核报账资料的合规性,还要审核其真实性、合理性。改革资金和项目整合模式,充分利用“金财工程”大数据平台,以县级为单位建立统一的资金和项目整合平台,防止重复申报、多头申报、虚假申报。积极探索推行民办公助、以奖代补形式,通过“先改后建、先建后补、以奖代补、奖补结合”等方式,鼓励村民自建自管,将建设权与监督权分离,节约建设成本,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

(四)积极探索新的资金管理模式

实践表明,财政专项资金县级报账制有利于突出发挥县级财政在加强资金使用管理方面的积极作用,但由于财政支农资金的来源渠道多,一些项目和资金小而散,有些项目建设内容需要由村集体或农民个人实施,实行县级报账制有一定难度。为切实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鼓励和支持村民实施适宜自建的小型支农建设项目(如小农水项目、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各地在坚持财政专项资金县级报账制的基础上,可探索采取县级报账制与乡镇报账相结合的办法,对一些技术要求不高、依靠村集体或群众自己的力量能够完成的项目,可以简化报账手续,实行乡镇报账制。对一些金额较少并且仅是补助性质的项目资金的管理,应简化手续,以项目实施结束并经验收合格为依据,一次性将资金拨付给项目单位。

(五)加大对财务人员培训力度

不但要培训业务知识,还要扩展知识范围,加大对基建、水利等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培训,使财务人员对实行报账制的项目具备基本的监管能力,能够及时了解掌握项目进度、工程质量、项目操作规范等,在审核资料时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有理有据,保证项目审批、拨款有的放矢。

(六)保障村级组织运转经费

村级项目资金和运转经费看似毫不相干,实质上两者紧密联系。目前村级转移支付仅能满足最基本的运转,村级如果没有集体经济收入,运转资金缺口就会很大,加上许多项目都需要村级自筹部分资金配套,村干部若想为群众多做点事,要么举债建设,要么争取项目,目前的体制下,向上级争取运转经费难,但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则相对容易,所以,村级运转经费不保障好,挤占资金,假工程真报账等问题就难以杜绝。

(七)创新日常监督方式

项目管理部门要对项目实施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进行跟踪监督,必要时派驻人员到项目现场进行检查、督导,积极提倡管工程的参与资金的管理,管资金的深入项目实地,掌握第一手资料。推进“互联网+”信息公开模式,积极发挥新媒体、自媒体的宣传监督作用和包村干部就地监管的优势,积极吸收受益群众参与到相关项目的立项、实施、验收等环节,确保项目和资金双安全。

(八)强化项目绩效意识

制订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确保项目建成后能产生实实在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坚持以财政资金为导向,吸附社会闲散资金,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金的撬动作用,提高资金整合使用效益。将群众满意度高低作为衡量财政支农项目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项目建设的好与坏,群众讲了算。

参考文献

[1]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财政部.财会[2004]12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60号令.财政部.2010年第60号.

[3]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县级报账实施办法.财政部.财发[2011]22号.

[4]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财政部.财农[2011]412号.

篇4: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监管的建议

关键词:财政;扶贫资金;监管;建议

财政扶贫资金是国家为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及生存环境、提高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水平而设立的一种帮扶政策,也是贫困群众的“保命钱”和减贫脱贫的“助推剂”。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监管,事关扶贫大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

为进一步提升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水平,确保精准发挥扶贫资金的政策效果,建议从扶贫资金运营全过程加强监管。

事前管理做到“四个精准”。一是精准确定扶贫对象。长期以来,扶贫开发工作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贫困对象不准、情况不清、扶贫资金指向不明的问题,造成“撒胡椒面”,甚至出现“扶富不扶贫”等现象。要精准确定扶贫对象,严格按照中央扶贫标准、地方扶贫标准,识别认定农村贫困家庭、贫困人口。初选对象后要在乡(镇)、村公示,最后确定扶贫对象。二是精准安排扶贫项目。扶贫项目的立项应严格遵循“通过扶持生产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医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的“四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扶贫项目要科学、合理,能够真正起到扶贫脱困、发展经济、优化生态的作用。三是项目实施措施要精准。主要措施应包括组织措施、物资保障措施、技术指导措施、资金运用措施和项目现埸管理派人措施等。四是资金预算要精准。项目投资多少要充分论证、评估,既要防止“狮子大开口”,又要防止资金缺口过大影响项目效果。要严格执行项目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政府采购制。

事中管理把好“两关”。一是明确职责把好问责关。要在财政国库建立扶贫资金专户,不论是上级下拨的专项资金,还是地方其它有关部门的配套资金,只要是筹集的扶贫资金,一律存入财政所在银行开设的扶贫资金专户,专人负责、严格审批、封闭运行、把关堵口,做到统一管理、统一批办程序、统一开展核算、统一审批报表。县扶贫办负责项目实施的业务指导和资金使用精准度的监督,主要监督项目立项和实施是否经过民主决策,项目是否到村到户到人,资金是否用在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贫困户,并与财政、审计、监察及相关部门组成联合验收组,对竣工后的项目进行审核检查验收。乡镇负责指导贫困村项目的组织实施和资金报账,乡镇财政所具体负责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和监督管理,并与扶贫办一同指导项目村依法依规使用专项资金,制订资金使用计划,帮助项目村研究项目实施效益分配办法。二是项目运作把好履约关。项目实施一定要按合同或协议运作,做到精准监管、动态监管,重点把好资金的拨付关、工程质量监理关和项目工期关。

事后管理抓好“四件事”。一是抓好项目的竣工验收。项目完工后,要由县扶贫办牵头,组织财政、审计、监察、有关部门及项目业主代表等组成联合验收小组,对项目进行审核检查验收,各方须在验收文件上签字盖章。二是抓好扶贫资金的决算与拨付。项目审核验收合格后,由财政根据审核验收文件,按资金拨付程序及时拨付项目资金,并提出超支预算或结余资金的处置意见。三是抓好扶贫资金的开支公示。项目单位要就资金开支明细进行张榜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30天),接受群众监督,使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运行,对虚报、冒领、截留、挤占、挪用财政扶贫资金的违规行为实行“零容忍”。四是抓好扶贫资金的评价问效。要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根本,将多元化扶贫资金绩效评价标准贯穿于扶贫项目资金运营全过程,实现扶贫资金从“支出型管理”向“绩效型管理”的飞跃。

(作者单位:江西省宜丰县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文

篇5:龙河镇蔬菜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申报建议书

抽查结果截图

(2018年4月20日上午11点)

抽查主体:农业室邢东

篇6:株洲财政扶贫专项资金

绩效评价报告

为加快株洲市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扶贫对象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促进消除农村贫困现象,全面客观地评价株洲市财政扶贫专项预算资金的使用绩效,规范和加强资金使用管理。根据《株洲市预算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及《株洲市财政局关于开展2015农业水利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株洲市财政局委托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2015株洲市预算安排的财政扶贫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绩效评价。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2015株洲市预算安排财政扶贫专项资金800万元,用于市各县市区贫困村扶贫资金731万元(其中茶陵县、炎陵县罗霄山区域32个国家级贫困村扶贫资金640万元),茶陵县政府农业农村补助资金10万元,炎陵县茶背村农业农村补助资金15万元,农科所科技扶贫经费10万元,湖南世纪天睿传媒文化有限责任公司扶贫信息网建设维护及国家扶贫日活动经费33.8万元。

二、绩效评价工作情况

(一)评价目的

通过开展株洲市财政扶贫专项预算资金绩效评价工作,了

解扶贫资金的支出情况、掌握资金使用管理和绩效情况,总结经验和教训,提出完善资金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为进一步加强资金使用效果、促进提升资金使用效益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二)评价依据

1、《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预〔2011〕285号);

2、《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湘政发〔2012〕33号);

3、《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湘政发〔2015〕8号);

4、《株洲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株政发〔2013〕5号);

5、《株洲市财政局关于印发〈株洲市预算绩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株财发〔2013〕28号);

6、《株洲市财政局关于开展2015农业水利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

7、《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印发〈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农〔2011〕412号)

8、其他有关财政法律规章制度。

(三)组织实施

株洲市农业委员会按照株洲市财政局下发的《株洲市财政局关于开展2015农业水利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要求开展项目绩效自评工作。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在株洲市农业委员会绩效自评的基础上,我们采取座

谈、询问、查证、核实等方式,并重点走访了茶陵县、炎陵县罗宵山区域国家级贫困村渡里村、曹柏村、横屋村、双溪村、洞里村、上馆村、红南村等,进行现场绩效评价,进行综合分析后,形成评价结论,并于2016年9月20日提交评价报告。

三、扶贫资金拨付和管理情况

1、扶贫资金拨付情况

株洲市市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先由市级财政下达预算指标到各县市区财政,经各县市区财政下拨指标到各镇财政所;资金由县国库直接支付或县财政预算内账户转账到各镇财政所,各财政所转账到各村会计中心。

2015年株洲市市级财政预算安排扶贫专项资金 800万元,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已按预算安排及时、足额拨付到各县级财政。但县级财政局、镇财政所扶贫专项资金拨付存在跨期现象,如茶陵县财政局农业农村补助资金10万元,拨出时间为2016年4月25日,茶陵县腰潞镇财政所双溪村扶贫资金20万元,拨出时间为2016年7月14日,炎陵县财政局策源乡到坑村新农村建设资金5万元,至我们现场评价时(2016年8月25日),暂未拨付。

2、扶贫资金管理

各贫困村财务核算执行“村账镇代管”,由所在镇设立“村会计代理中心”,扶贫资金实行报账制的管理模式。

四、项目主要绩效

株洲市市委和市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明确市、县、乡党政一把手是扶贫工作第一责任人;各扶贫开发工作小组,由

党委主要负责人、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各级扶贫开发小组办公室设扶贫办(农委)。2015年市将罗霄山株洲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由市发改委移交给市扶贫开发办,理顺了工作机制,合力扶贫,帮扶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1、明确扶贫对象,精准扶贫取得积极成效

2014年-2015年我市共派出32支党建驻村帮扶工作队,重点扶持了罗霄山区域茶陵县、炎陵县32个国家级贫困村,围绕脱贫目标,推行“结对帮扶全覆盖、整体脱贫大包干,村村都有工作队、户户都有干部帮”的精准扶贫“四包”责任制。截止到2015年年底,茶陵县、炎陵县罗霄山区域32个国家级贫困村已有12村已脱贫,即朱岭村、曹柏村、小田村、荷塘村、大洲村、中洲村、意心村、横屋村、芫枧村、大坪村、大英村、大湖村。

其它暂未脱贫的贫困村2015年亦取得不错成效,包括贫困户住房条件得到改善,村集体经济、村民个人收入均有不同幅度的提高,村贫困户在逐渐减少。如上馆村帮助全村75户贫困户制定脱贫致富计划,完成危房改造等工作;洞里村原有贫困户57户197人,已脱贫8户31人,预脱贫13户46人,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加323元;红南村村级集体经济在2015年达到5万元收入,贫困户由36户131人减少到6户18人,贫困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低于4%。

2、创新扶贫方式,农业科技带动脱贫致富

在市党建帮扶工作队的引导下,对贫困村的帮扶改变以往的一味赠送帮扶方式,按照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的原则,制定脱贫实施方案。开展劳务培训,提高村民生产技能,利用当地地理环境优势,引进农业新科技,发展养殖、开发楠竹林、种植油茶、果树等特色农业项目,使贫困户真正的脱贫。例如炎陵县沔渡镇洞里村引进竹荪、玉米、竹柳的种植,白鹅养殖等技术,发展特色产业,已为部分村民带来了收益。炎陵县十都镇红南村利用山地高海拔优势种植猕猴桃,2015年成立的炎陵县果品城猕猴桃专业合作社纳入贫困户36户131人,使部分贫困户实际了脱贫。2015年该村利用市级扶贫资金新建85亩猕猴桃种植基地,由村集体、28户贫困户101人、土地权使用人等共同参与经营与利润分享,预计2017年开始挂果,丰产期产量预计可达2.5万斤,可望实现收入20万元,使贫困户全部脱贫。茶陵县渡里村引进农业新技术,发展规模种植基地:紫淮山基地60亩、彩色水稻(紫米、黑米、红米)基地100亩、有机蔬菜基地60亩。同时,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即安排扶贫对象到基地务工,或承包种植,或共同经营参与提成等多种模式,增加扶贫对象收入,实现脱贫目标。

3、完善基础设施,为脱贫致富创造良好条件

株洲市贫困村经过2014年、2015年两年的扶贫工作,大部分贫困村基本完善了村级公路改造、道路亮化、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实现精准脱贫,创造良好的环境。

例如茶陵县渡里村渡里大桥的基本完工,结束了村民到茶陵县城摆渡过河的历史;炎陵县洞里村完成湖溪桥的建设及连接道路路面硬化等;炎陵县上馆村完成贺家源2.2公里道路硬化、村环形道主干及各村组级道路硬化及路基拓宽,实现了村

庄内主要农田、山地、水塘水泥路互联互通,极大方便了村民生产与生活。

随着乡村道路的建成,太阳能路灯亮化工程基本完成。例如2015年茶陵县横屋村村主干路旁,架设路灯70盏,炎陵县洞里村沿村干道安装太阳能路灯35盏,洞里村沿村干道安装太阳能路灯50盏等。为当地群众夜间出行,农产品的运输提供便利条件。

2015年10月16日株洲扶贫信息网的开通向社会各界提供详细贫困农户的资料信息,倡导社会各界采取结对帮扶的方式帮助贫困农户解决就读、就医、危房改造等实际困难提供信息平台。帮扶工作队利用互联网帮助贫困地区把产品卖出去,解决产品销量、价格两低的难题,鼓励贫困地区的农户发展产业,勤劳致富。如工作队积极帮扶炎陵县红南村、车坪村等建立全村网络销售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利用线上线下结合销售模式帮助销售猕猴桃、黄桃等特色农产品,缩短了销售期,提高了利润。

4、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市党建帮扶工作队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注重村民的精神生活,修建村级活动中心,丰富农民业余生活。例如炎陵县沔渡镇洞里村新建成的标准化群众文化广场,占地1800多平方米,内设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及器具健身场地,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十都镇红南村妇女主任主动到邻村学习跳广场,回村带动村民在新建的文化广场上娱乐健身。村组活动中心,设有图书阅览区、老年休闲区、村卫生室等多

项便民服务。

5、财政资金发挥带动作用,引导社会扶贫力量 2015年市级财政预算扶贫资金800万元,带动市各行业部门分担扶贫攻坚任务,在交通、水利、电力、教育等行业落实扶贫举措。各后盾单位积极开展捐款活动,结对帮扶贫困农户,其中大唐华银电力株洲公司捐款20万元,市中心医院干部职工捐款30多万元,国投集团干部职工捐款20多万元,市农业委机关干部职工捐款12万元。

五、存在问题

1、扶贫资金分配过于平均,部分资金未指定用途 株洲市各贫困村因地理环境、村民素质等因素其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的个体差异,使帮扶难度存在差异。市农委对罗宵山区域的扶贫专项资金采用原归口管理部门发改委的作法,32个村,每村20万元,共640万元。每个扶贫村平均分配,资金量小用,且未指明具体用途,不能最大化的发挥扶贫资金的效益。

调查中发现各贫困村除各级政府部门的帮扶资金外,各后盾单位也拨付资金到各村,同样资金使用用途存在不明确现象,未能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

2、财政扶贫资金财务管理不规范

按《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扶贫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户储存、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但有的村代理会计中心因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收到的财政扶贫资金及后盾单位帮扶资金未严格实行专户管理、专户储存、单独核算、专款专用,而是与村内日常管理业务混淆核算。例如茶陵腰潞镇村会计代理中心仅设一套账核算腰潞镇所有村的业务,一个银行账户管理腰潞镇所有村资金往来。茶陵县枣市镇曹柏村会计代理中心扶贫资金与村其他业务并在一起核算,未设明细账户进行分类核算且会计期间混乱等。

3、扶贫工程项目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各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执行不规范

部分扶贫工程项目无论证,招标或询比价未执行或执行不规范,概算批复内容不详细,概算调整、变更建设内容、竣工决算验收手续不完备等。如:上馆村道路硬化工程未执行招标程序。

4、扶贫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缺乏专业技术人员

株洲市各贫困村扶贫工程建设项目均以村为单位开展,而贫困村的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短缺,存在工程变更、签证资料不齐全;工程完工后,长时间未办理验收,或由村两委负责工程验收,因工程验收人员对工程专业知识要求较高,而村两委成员可能不具备专业能力等原因,很难保障工程质量,可能不能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如:洞里村湖溪桥项目于2015年2月完工,至今未办理验收。上馆村坪上至井湾组道路硬化工程实际工程情况与预算相差较大。

六、主要建议

1、充分发挥扶贫资金规模效应。应加大对各部门各类扶贫资金扶贫项目实施有效整合,有力解决项目资金量小、扶贫重点不突出现象;实行村级预算,对所有支出落实到具体项目

上,最大发挥扶贫资金效益。

2、加强村会计代理中心账务人员业务培训,促使其掌握相关业务知识,按《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扶贫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户储存、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真正做到规范运作,严格管理。

3、健全扶贫工程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确保从工程项目可行性论证、招投标、工程施工、工程监理、竣工验收、决算审计、公告公示等各个环节合法合规。

篇7: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国家有关扶贫开发方针政策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是国家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支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村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国有贫困农场、国有贫困林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贫困团场(以下简称各地)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扶贫对象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帮助提高收入水平,促进消除农村贫困现象的专项资金。

本办法所指扶贫对象是指根据中央扶贫标准、地方扶贫标准识别认定的农村贫困家庭、贫困人口。

第三条 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按使用方向分为发展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补助资金、国有贫困农场扶贫资金、国有贫困林场扶贫资金、扶贫贷款贴息资金。

第四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的以工代赈资金依照发展改革委制定的有关以工代赈管理办法进行管理。“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依照财政部会同国务院扶贫办制定的有关“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国有贫困农场扶贫资金和国有贫困林场扶贫资金的管理,由财政部分别会同国家民委、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根据资金用途的特点,依据本办法另行规定。

扶贫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的管理由财政部会同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根据资金用途的特点,依据本办法另行规定。

第二章 资金预算与分配

第五条 中央财政贯彻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精神,依据减贫工作需要和财力情况,在预算中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地方各级财政根据各地减贫工作需要和财力情况,每年预算安排一定规模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并逐年加大投入规模。省级财政安排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应达到中央补助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的一定比例,有关资金投入情况作为绩效评价的重要因素。

第六条 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主要投向国家确定的连片特困地区和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村,其中新增部分主要用于连片特困地区。

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坚持向西部地区(包括比照适用西部大开发政策的贫困地区)、贫困少数民族地区、贫困边境地区和贫困革命老区倾斜。第七条 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主要按照因素法进行分配。资金分配的因素主要包括各地扶贫对象规模及比例、农民人均纯收入、地方人均财力、贫困深度等客观因素和政策性因素。客观因素指标取值主要采用国家统计局等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政策性因素主要参考国家扶贫开发政策、中央对地方扶贫工作考核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绩效评价情况等。

地方各级财政安排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应主要采取因素法分配,资金分配的因素及指标取值由各地自行确定。

第三章 资金使用与拨付

第八条 各地应按照国家扶贫开发政策要求,结合当地扶贫开发工作实际情况,紧密围绕促进减贫的目标,因地制宜确定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范围。各地确定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范围必须遵循如下基本方向:

(一)围绕培育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支持扶贫对象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民族手工业和乡村旅游业;承接来料加工订单;使用农业优良品种、采用先进实用农业生产技术等。

(二)围绕改善农村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支持修建小型公益性生产设施、小型农村饮水安全配套设施、贫困村村组道路等,支持扶贫对象实施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

(三)围绕提高农村扶贫对象就业和生产能力,对其家庭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参加实用技术培训给予补助。

(四)围绕帮助农村扶贫对象缓解生产性资金短缺困难,支 持贫困地区建立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对扶贫贷款实行贴息等。

(五)围绕编制、审核扶贫项目规划,实施和管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项目而发生的项目管理费。

第九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及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费不得用于下列各项支出:

(一)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支出。

(二)各种奖金、津贴和福利补助。

(三)弥补企业亏损。

(四)修建楼、堂、馆、所及贫困农场、林场棚户改造以外的职工住宅。

(五)弥补预算支出缺口和偿还债务。

(六)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

(七)交通工具及通讯设备。

(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扶贫。

(九)企业担保金。

(十)其他与本办法第八条使用规定不相符的支出。第十条 中央财政根据补助地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不含扶贫贷款贴息资金),按照2%的比例提取项目管理费。各地不得再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从中央财政补助地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提取任何费用。

中央财政提取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费,依据补助地方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不含扶贫贷款贴息资金)分配地方使用。其中安排到县级的比例不得低于90%。

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费实行分账管理,专门用于 扶贫规划编制、项目评估、检查验收、成果宣传、档案管理、项目公告公示、报账管理等方面的经费开支,不得用于机构、人员开支等。

第十一条 地方财政部门可以根据扶贫开发工作需要,预算安排一定规模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费,或者比照中央财政提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费的比例,从地方财政本级安排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提取项目管理费。安排或提取项目管理费的规模及具体比例、分配和使用管理办法由各地自行确定。

第十二条 各地要充分发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引导作用,拓宽扶贫开发投入渠道,加大整合支持农村贫困地区各类资金的力度,统筹安排、集中使用,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十三条 财政部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批准资金分配方案后,及时将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拨付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上划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预算指标。

财政部采取提前下达预算等方式,将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按一定比例提前下达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

第十四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要加快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执行进度。收到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拨款文件后,及时将资金下拨到县(市、旗、区),同时将拨款文件报送财政部。

第十五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中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应当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各级财政部门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按照财政国 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及时办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支付手续。

第四章 资金管理与监督

第十七条 与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相关的各部门根据以下职责分工履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职责。

(一)财政部门负责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预算安排、拨付、管理和监督检查,会同相关部门拟定补助地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分配方案。

(二)财政部商国务院扶贫办拟定补助地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发展资金)的分配方案。

发展改革委商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拟定以工代赈资金分配方案。

国务院扶贫办商财政部汇总平衡提出统一分配方案,上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同时抄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发展改革委和扶贫办。发展改革委下达以工代赈计划,财政部拨付资金。

(三)财政部门要加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扶贫、发展改革、民委、农业、林业、残疾人联合会等部门要加强相关财政扶贫项目的管理,确保项目实施进度,充分发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四)国务院扶贫办、发展改革委、国家民委、农业部、林业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部门应及时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使用管理情况报送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国家民委、农业部、林业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部门的报告同时抄送国务院扶贫办。

(五)上划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由财政部确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扶贫部门负责使用管理与监督检查。

第十八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扶贫、民委、农垦、林业、残联等部门分别会同财政部门,根据国家、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扶贫开发政策和财政部的有关要求,制定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计划。由财政部门负责汇总,并根据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下达情况按规定时间上报财政部,同时抄送国务院扶贫办。

中央财政上提前下达预算的所有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须于本1月底前报送资金使用计划;本下达预算的有关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须于中央财政下达预算后六十个工作日内报送资金使用计划。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管理使用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由兵团财务部门于中央财政下达预算后六十个工作日内将资金使用计划报送财政部。

第十九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计划需要明确资金具体用途、投资补助标准、项目建设内容、资金用款计划等内容,并作为绩效评价等工作的参考依据。

第二十条 各地应根据扶贫开发工作的实际情况,逐步将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到县级。

第二十一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支持的项目实行项目管理制 度,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

第二十二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计划、支持的项目和资金额度要进行公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对扶贫对象给予补助,在所在行政村进行公告、公示。

第二十三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实行报账制管理,分账核算。负责报账的具体层级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行确定。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使用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实行绩效评价制度。绩效评价结果以适当形式公布,并作为分配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参考依据。绩效评价制度的具体实施方案由财政部门商相关部门确定。

第二十五条 中央财政在发展资金中每年安排部分资金,根据财政部和国务院扶贫办对发展资金使用管理的绩效评价结果对有关省份给予奖励补助。

奖励补助资金的使用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六条 各级财政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项目的监督检查,配合审计、纪检、监察部门做好资金和项目的审计、检查等工作。

第二十七条 乡镇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管职能作用,加强对扶贫项目的巡视、检查,发现违规问题及时制止并报告上级财政部门。

第二十八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虚报、冒领、截留、挤占、挪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单位和个人,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有关规定处理、处罚、处分。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办法,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发展改革委备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财政部备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制定的具体实施办法,须进一步明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具体用途、资金申报资格和程序、资金补助方式、资金使用与拨付程序、监督管理规定等内容。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2012年1月1日起执行。2000年5月30日印发的•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印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和†财政扶贫项目管理费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财农字„2000‟18号)同时废止。

篇8:龙河镇蔬菜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申报建议书

1.设置缺乏统筹观念,依法理财观念淡薄。一是专项资金的设置门类繁多、小而散,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随着经济的发展,各部门争先创优、彰显自我意识增强,极力争取各类项目发展资金,使每个部门都设有多个专项资金,有的每个科室都按职能设置有专项资金,形成小财政状态。二是专项资金部门化、政府职能资金化,相当一部分财政资金投向了竞争性、经营性领域,有损公平竞争和市场机制完善。一些政府职能部门没有资金就不会工作了,只会争取财政资金,利用手中的资金分配职能来调控、履行工作职能。三是专项资金多头设置、多头申报。如涉农项目、科技项目、环保和节能项目等等,一个项目可以从多个部门、多个级次政府申报获得各类财政资金支持。四是专项资金很大程度上重分配重争取,而如何更好地发挥资金支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考虑较少,缺乏配套政策支持。

2. 专项资金分配管理和预算编制粗放,机制、制度不健全。一是预算申报不科学。大部分专项资金的额度申报没有充分的前期调研,无具体项目做基础,如支农、科技、环保、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资金等,前期搞项目调研怕政府不给专项资金,只有财政预算列上专项资金,才敢下达项目申报指南;头一、二年项目多资金少,每家分配的资金也少;后期资金不变项目切少了,每家分配的资金就多或者剩余资金。二是难以综合平衡分口管理。目前财政上对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保、农业、经济建设等都是分科室管理,很难按社会发展要求在上述分口项目之间进行论证及综合平衡,为达到某项指标,还必须保留部分“切块”预算。专项资金预算的编制主观性,使得一些单位专项资金大量结余,形成资金的沉淀;另一方面专项事业资金供给不足,严重影响政府职能和事业发展的实现。三是分配不规范、不科学,易发生腐败行为。项目前期工作不扎实,专家评审流于形式,请客送礼、“跑部钱进”、内外勾结等违纪违规现象不能避免。

3.专项资金使用不透明、不规范,违规现象时有发生。一是一些专项资金或项目实施单位没有制定具体管理办法,或者有管理办法但没有具体的资金分配标准,造成专项资金分配不公平,甚至发生一些挪用,挤占、抽逃等现象。二是专项资金申报和下拨渠道、环节众多,过关就要斩将,存在层层扒皮、层层截留现象。三是利用一些中介和投资公司、各级学会、培训中心等收取项目评审费、编制费、管理费等,另有一些下级部门及单位之间以各项活动名义为理由申请项目资金,逃避预算控制,专项资金管理未真正实行“专款专用”。四是重点不突出、拨付滞后。专项资金投向中为了不得罪人而“面面俱到”,存在着各种“平均主义”和“全面”的现象;还有个别对资金具有再次分配权力的主管单位和部门,分配及拨付进度滞后。五是专项资金损失及浪费现象严重。部分项目未能实现预期的价值,有的是因为配套工程没有建成,导致整体效益未能发挥,有的是因为项目本身不够充分,脱离实际情况较远。

4.监督不及时,力度不够。一是在资金分配时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督体系。二是缺乏绩效评价及反馈体系。没有完整的绩效机制,监督工作缺乏法律约束及制度的保障,造成财政管理上不问效果、只管拨款,部门及单位只管要钱,不管效益如何,大大影响了实际工作时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三是具体监督的方式方法落后。专项性的突击检查多,平常监督少;对某一环节和事项检查多,全方位的跟踪监督少。四是对责任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处罚手段和应有的力度不大。对于一些随意改变支出用途和不按预算执行的问题,特别是之前发生的违规事项,我们经常只是要求能够“下不为例”,而没有相应的具体解决措施和方法,所以使得在监督时往往只是基于形式,而忽略财政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财政支出过程中的违纪现象,导致资金使用效益低下。

二、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的政策建议

1.加大清理整合力度,实施项目化管理。一是完善领导协调机制,横纵多向、多层面整合专项资金,加大资金统筹和支出协同力度。建立各级政府主导、财政牵头、各部门协同的领导机制,采取项目整合、规划整合、板块整合等方式,统筹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公共预算和基金预算、基本建设与财政等各项政府资金,在部门内外、政府层级之间进行整合规范,集中财力办大事。二是明晰政策目标,按照“清理到期、归并相近、内部压减”等方式进行整合。财政资金要逐步退出经营性、竞争性领域,重点转向弥补市场失灵领域,诱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进入多个公共领域;同一主管部门管理要在内部进行压减合并多个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方向相同或相近但不归同部门管理的专项资金;此外还要建立会议制度,按照“用途不变、集中安排、渠道不乱、各记其功”的原则进行整合。三是转变一批专项资金,助力政府与社会合作(PPP)模式。将部分政府责任以特许经营权方式转移给社会资本,降低政府财政负担,推动市场化进程。四是对专项资金实行项目化管理。专项资金扶持必须有项目作支撑,并且是好的项目作支撑。因而,我们要认真筛选项目,建立终极项目库,彻底解决“资金和项目”的问题,把所有专项资金细化为具体的项目,从立项、评审、预算安排到使用、监管及效益考核各个环节,形成全过程的科学管理体制。

2.改革预算编制方式,规范财政专项资金预算分配。一是严格专项资金的设置。除同级党委、政府确定的重大事项外,财政部门原则上不新设专项、不增加规模;对部门承担的新工作、新任务,要做好前期调研、出台办法和项目筛选入库工作,当年不安排预算。二是要早预算。各部门要至少提前一年安排下年度财政专项资金预算,改变之前的现预算、边分析、边制定、边落实的做法。各级主管部门要在每年的10 月底前将专项资金项目计划提交到同级财政部门,财政部门要结合下年度的财力对计划进行汇总后上报同级政府同意,经同级人大审议后纳入下年度的财政预算。三是要细编专项资金预算。要细化编制到项目上,没有审批的项目做到绝不安排资金,改变之前的做法。四是做好财政专项资金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每项专项资金执行三年以后,要对其绩效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使用好、效益好的加大支持力度,效益逐年下滑、已起不到拉动效应的进行压缩或取消。五是要快速下达。预算经人代会通过,财政专项资金要迅速下达,因项目已审核细化,可有效改变过去进度慢、年底突击花钱、年终结转大等现象。

3. 规划引领,创新专项资金投入方式。一是围绕总体发展规划、中期财政规划等核心规划设立支持政策、建立支持项目库。建立先有项目和目标、后安排预算的基本制度,通过“项目库”编制预算,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各级联网、滚动管理;在规划先行和引领基础上,资金安排要重点优先、兼顾一般、统筹安排,发挥专项资金的规模效应、杠杆效应。二是在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式上要创新。将财政专项资金按用途分为个人补贴、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社会公共服务四大类,按照“保障不包揽、扶持不替代、奖勤不养懒”原则,引入市场机制,实行分类创新。对个人补贴类,按照政策标准和项目因素足额予以保障;实行惠民补贴“一卡通”确保补贴及时足额兑现。对有收益的基础设施项目,积极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拓宽融资渠道,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对产业类项目建立产业发展基金,对科技类项目建立风投基金,对国有企业和重大建设项目实行资本金注入,对中小企业实行“拔改股”,改变过去无偿拔款、直接投入的方式,吸纳社会资金放大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效应;将扶持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紧密挂钩。对社会公共服务类项目,实行政府购买服务;在基本公共服务、社会管理服务、行业管理、中介技术服务等领域,开展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实行“买事不养人”,降低服务成本。

4.实施综合绩效评价,问责和激励并重。一是所有专项资金都要以明确的绩效目标为标尺,强化自我承诺、自我约束。要先有绩效目标、管理办法后,再设立专项资金,绩效目标设置要具体、可衡量、可达到、有一定相关性、有明确的截止年限,有通用(共性)指标,还有项目特性的专业(个性)指标,实现长期性、阶段性、年度性目标相结合,申请方要预先承诺并公示。二是工作重心要逐步向资金使用绩效、产出和结果转移,增加工作透明度,协力推动绩效监督。要借助人大、纪检监察、审计、社会中介等各方力量,强化预算硬约束,提升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对专项资金的设置可探索实施预算听证制度,赋予利益相关方表达自身利益的权利和机会,公众参与、公开透明、公正平等、理性选择,解决“该不该安排资金、该安排多少资金、该不该优先安排、总盘子不够怎么办”等问题。三是建立领导问责制和激励机制,与政绩考核、资金分配等紧密挂钩。要建立和利用好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数据库、指标库、行业标准库、项目绩效等级库以及绩效管理信息系统,依据项目绩效目标、实施效果或实际贡献作为以后年度资金分配和安排项目的依据,如扣减资金、设立黑名单等。四是积极推广应用专项资金预算管理的最佳经验,推动绩效检查评价结果的应用、改进,促使财政专项资金伺使用效果好、对社会发展作用大的项目靠拢,使专项资金的分配合理及有效使用。

参考文献

[1]姜红梅.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考.时代金融,2009(2)

篇9:龙河镇蔬菜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申报建议书

年初以来,在区、市扶贫办的正确指导下,在县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XX县脱贫攻坚工作做到了每一分扶贫资金均用于扶助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工作上,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将一年来扶贫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总结如下:

一、资金安排使用情况

(一)XX资金安排情况

1、省第一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XX万元。

2、第二批财政扶贫资金XX万元;

3、生态乡村屯级道路硬化资金XX万元;

4、政府新增债券XX万元;

5、市本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XX万元。

6、市派干部结对帮扶资金XX万元;

7、县本级预算扶贫资金XX万元。

以上合计下达任务XX万元。

(二)资金使用情况

资金使用坚持瞄准重点、精准帮扶、注重实效,聚焦贫困村、贫困人口。

1、省第一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40万元。一是“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村屯绿化建设60万元;二是产业开发项目281万元;三是雨露计划扶贫培训90.5万元;项目管理费8.5万元。

2、省第二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53万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个150万元,项目管理费3万元。第二批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14万元。产业开发项目17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3个项目,126万元;扶贫贴息12万元;项目管理费6万元。

3、生态乡村屯级道路硬化资金112万元,县配套112万元,安排7条基础设施道路建设。

4、新增债券1400万元主要用于贫困村和非贫困村60户以上自然村屯屯级道路建设。共计基础设施项目46条,56公里。

5、市本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68万元。基础设施建设5个项目168万元。

6、市派干部结对帮扶资金92.2万元,暂无安排。

7、县本级预算扶贫资金362万元。已安排用于各项目资金配套。

(三)资金监管情况。

一是全面推行信息公开和公告公示制度。健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信息公开制度,今年安排的中央和省资金计划全部在XX县政府门户网站公开公示。积极推进县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公开公告,公开了资金安排、管理、使用等信息。严格执行扶贫项目公示制度,使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项目一律在村级公开栏公示资金来源、投资规模、项目内容、扶持对象等信息,接受群众监督,确保资金在阳光下运行。二是加强资金监管。我办联合财政局组织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考评,将使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项目全部纳入考核范围;对全县扶贫项目进行实地检查,考评结果全县通报,较好地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落实,形成了资金监督检查的常态机制。三是加强资金使用计划管理。建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季报制度,实行每季度一报,将资金的配套、支付、使用、投向、整合情况统计汇总,确保统计数据准确、及时、有效。

(四)资金使用成效。

XX年,全县减少贫困人口2912人,7个贫困村实现脱贫摘帽,其余贫困村均呈现出脱贫提速、发展提效、民生提质的良好局面。

二、项目实施情况及报账情况

一是突出产业开发,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发展全覆盖。XX年县扶贫办计划产业扶贫资金360万元,己完成365.87万元,占计划投入资金的101.6%。其中贫困村产业投入314.2387万元,种植苗木25.7万多株,面上贫困户产业投入51.6313万元,做到有劳力、有田地的贫困户都有种植业,无劳力,有田地的贫困户都得到扶持。

二是突出基础设施建设,贫困村改善村容村貌全覆盖。XX年计划投入2665.99万元,计划修建道路91条,104.072公里,重点用于贫困村和非贫村60户以上自然村(屯)屯级道路建设。目前,已全部完工验收。投入60万元在5个贫困村屯开展的“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村屯绿化建设,已全部完工并验收。

三是落实“雨露计划”,扶贫帮扶政策落到实处。县扶贫办加大扶贫政策宣传,利用村务公开栏在全县115个行政村展出“雨露计划”宣传板报115期,在全县15所高、初中展出宣传版报38块,举办雨露计划宣传培训10期,参训人员526人。XX全县安排“雨露计划”扶贫培训资金90.5万元,目前已申请雨露计划131人,两后生补助4人,“雨露计划”发放金额32.7万元,按政策做到应补尽补。

四是落实金融扶贫,为贫困户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助力。完成贫困户授信3232人,当年累计授信金额8434万元,累计发放扶贫贷款5345万元,扶贫贷款户1378户,其中自主经营981户,委托经营202户。我县还将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集中在一起,由扶贫办与光伏企业和农村信用合作银行联系,实施光伏扶贫试点,扶持贫困户贴息贷款达2000万元。通过光伏发电,贫困户每年增收达3500元以上,效益可持续20至25年,为贫困户脱贫增收创造出一条好路子。

五是扶贫资金拨付及报账情况。在资金拨付上,县委、政府要求县财政部门大开绿灯,及时录入、拨付,保证了扶贫项目的顺利开展。截止12月底,已报账2855.3万元,报账率90.5%,结转结余率为9.5%,达到了上级规定的指标值。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扶贫资金投入与需求的矛盾比较突出。受地方财政配套能力等诸多因素影响,扶贫资金仍然紧张。在精准扶贫背景下,贫困地区农民呼声高,需要解决的问题多,财政扶贫投入仍显不足。特别是在实施减贫计划、实现精准脱贫的要求下,贫困农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条件的需求同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之间的差距更加明显。

上一篇:一次新的体验作文800字作文范文下一篇:急诊医生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