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北县金融扶贫专项工作推进方案

2024-04-12

张北县金融扶贫专项工作推进方案(精选9篇)

篇1:张北县金融扶贫专项工作推进方案

张北县金融扶贫专项工作推进方案

张北县金融扶贫专项工作推进方案

根据《河北省金融工作办公室等七部门关于印发和年全省金融扶贫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冀金办字〔20**〕5 号)、《张家口市脱贫攻坚协调推进组关于印发的通知》(张扶字〔20**〕30 号)、《张北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的通知》(张扶贫〔20**〕40 号)等文件要求,为深入推进我县金融扶贫工作,助推贫困群众尽早脱贫出列,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要求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战略思想,特别是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山西召开的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市关于金融扶贫的总体要求,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资源整合、创新机制,产业扶贫、金融保障,规范管理、防控风险”为原则,随时让有贷款意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能够带动贫困户脱贫的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经济组织使用金融扶贫贷款,形成“贷得出、用得上、有作用”的放贷成效。切实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作用,发挥金融资金的支持作用,加强金融扶贫统筹协调,增强金融扶贫的工作合力,打通金融扶贫绿色通道。以产业扶贫为重点,通过整合农村资源,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发展农村扶贫产业,带动贫困人口增收,为实现富民强县、全面小康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二、重点任务

(一)创新发展金融扶贫模式。在深入推进“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模式,发展好“扶贫小额信贷”、“产业发展信贷”、“合作扶贫贷”等金融扶贫产品的同时,大力挖掘本地金融扶贫的好经验、好做法,拓展思路,“跳出扶贫抓扶贫”,大胆创新符合我县农村实际的金融扶贫新路子。积极推进“金融+绿色扶贫”、“企业+扶农开发”、“金融+产业扶贫”等新机制,将脱贫攻坚与新型城镇化、绿色产业发展、生态建设融合推进。

(二)落实金融扶贫主体责任。搭建金融扶贫平台,设立、壮大担保基金、风险补偿基金和保险基金,撬动金融机构资金集中投放和使用,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已建立县乡村三级金融服务机构的基础上,完善县、乡、村三级金融扶贫服务体系,县以供销社为基础组建金融扶贫办公室;乡(镇)以财政所、农经站为基础建立金融工作部;村以两委会和驻村精准扶贫工作组为基础建立金融工作室,协助金融机构做好客户推荐、贷前考察等工作,切实发挥金融扶贫服务网络作用。

(三)加快提升金融扶贫效能。持续抓好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引导金融资本投入贫困地区、贫困户,大力发展扶贫产业。积极开展扶贫银企对接活动,鼓励金融机构主动对接贷款需求,进一步降槛降息,加大对扶贫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争取扶贫再贷款、支农再贷款规模。加强普惠金融建设,增设农村金融网点,积极发展扶贫小额贷款公司。保险业金融机构要主动开展扶贫贷款保证保险,为贫困户贷款提供增信服务。鼓励保险机构开展特色农业保险、农产品价格保险、贷款人意外伤害保险业务。

(四)大力拓展金融扶贫途径。认真贯彻市政府《关于推进企业挂牌上市工作的实施意见》(张政字〔20**〕22 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扶贫作用,通过给予优惠政策支持,加大培育力度,加快我县企业挂牌上市步伐。探索利用债券、票据、资产证券化、融资租赁等直接融资工具和模式开展融资活动。充分利用国开行、农发行等开发性金融机构在棚户区改造、易地搬迁、旅游扶贫、生

态建设等领域的信贷政策,支持我县的金融扶贫工作。

(五)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要制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尽快将金融信息与扶贫、工商、税务、质检等方面的信息进行整合,建立覆盖全县各企业、农户的信用网络平台,实现信用信息共享。加强金融诚信意识的宣传引导工作,增强信用意识。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与基层农信社“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做好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信用县、信用企业信用评级工作,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在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组织相关人员成立专门机构具体研究金融扶贫的模式和路径,协调指导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落实主体责任,落实搭台增信措施。县供销社、财政、扶贫等部门要精准定位,各司其职,协调推进。金融扶贫工作专班做好金融扶贫具体工作。

(二)争取政策支持。金融机构要主动争跑上级的扶贫信贷优惠政策,并围绕落实政策,勇于创新符合我县扶贫实际的金融产品和模式,积极作为,主动担当。要积极争取小额扶贫信贷的支持政策和差异化监管政策,优化银行机构考核指标,推行和落实信贷尽职免责制度,对不良贷款比率实行差异化考核,适当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

(三)开展检查督导。县金融扶贫工作专班要组织相关人员深入重点企业、重点乡镇对金融扶贫工作开展情况不定时进行检查督导,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帮助整改。同时,要梳理总结金融扶贫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典型做法,从事基层一线选树先进个人和单位,通过媒体宣传推广,营造有利于金融扶贫工作的良好氛围。

篇2:张北县金融扶贫专项工作推进方案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前实现整体脱贫的实施意见》(青发〔2015〕19号)精神及其主要目标任务责任分工方案,结合实际,制定本专项方案。

一、对象范围 全省42个贫困县(市、区、行委)、162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52万贫困人口中,实施金融扶贫。

二、目标任务 紧紧围绕“四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提升”的总体部署,通过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建立多元化的精准扶贫金融服务体系,切实发挥金融对精准扶贫的撬动、支撑和保障作用。力争到2019年完成240亿元贷款规模,使贫困地区、贫困群众有效金融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从2016年起,以精准扶贫金融服务档案为基础,通过扶贫主办银行制度、“双基联动合作贷款”、“金穗惠万家”、政策性担保贷款等形式,为39.9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每户提供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贷款,每年专项投放不低于25亿元,连续四年累计投放不低于100亿元。

从2016年起,以国家专项政策为支撑,切实发挥开发性和

政策性金融机构优势,立足易地搬迁方案和资金需求,四年累计投放易地扶贫搬迁贷款66亿元以上。

从2016年起,充分发挥各类金融机构在政策、机构、人才、技术、资金、利率等方面的优势,围绕产业扶贫资金需求,创新产品服务,四年累计投放产业扶贫贷款74亿元以上,大力支持农牧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产业扶贫和扶贫产业园区建设。

三、工作重点

(一)建立金融扶贫档案。摸清贫困户、能人大户、家庭农牧场、专业合作组织、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基本情况,了解生产、生活、资产、发展情况,掌握金融需求、用途期限、抵质押等信息,建立金融扶贫服务档案,制定信用评级标准和评定办法,设计专项金融服务方案,提高金融扶贫的精准度和实效性。

(二)扩大扶贫信贷投放。各类金融机构要强化与扶贫等相关部门的沟通衔接,依托省扶贫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找准定位,加大对脱贫攻坚的金融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人行扶贫再贷款、支农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的作用,积极引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申请成为金融扶贫服务主办银行,着力扩大扶贫领域信贷投放。金融扶贫服务主办银行对有意愿、有条件的贫困村,可将其由财政扶持资金专项安排的50万元互助资金作为金融扶贫风险抵押资金,按主办银行制度,放大资金规模,用于支

持该贫困村集体及贫困户发展产业。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逐年增加对农牧区信贷投放规模,加大创业创新贷款、助学贷款、妇女小额贷款、康复扶贫贷款投放力度。

(三)

积极 争取开发性和政策性金融机构扶贫资金。以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分别设立“扶贫金融事业部”,专门开展金融扶贫工作为契机,抓住其按照微利或保本原则发放长期贷款、专项用于易地扶贫搬迁等政策机遇,尽快明确政府购买服务主体和模式,创造贷款落地条件,扩大扶贫贷款规模和投放力度。

(四)加快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尽快组建政策性农牧业信贷担保体系,组建省级政策性农牧业信贷担保公司,在贫困县设立政府出资的县级政策性农牧业信贷担保公司或省级政策性信贷担保公司办事处,重点开展扶贫担保业务。鼓励金融机构延伸基础金融服务,加强贫困地区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在行政村增设标准网点、助农服务点、流动服务车以及ATM机、POS机等自助金融服务终端,实现金融服务载体在农牧区乡镇、村广覆盖。打造多功能综合惠农金融服务点,不断增加服务品种,拓展服务领域,稳妥推进新型支付和交易结算方式,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帮助贫困地区群众就近享受金融服务。培育发展产权流转平台,加快推进农村产权的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建立县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立健全交易规则,规范交易流程,加快推进农村产权抵(质)押融资。

(五)推进扶贫保险产品创新。充分发挥保险“社会稳定器”作用,防范和化解因灾返贫。对政策性农牧业保险提质扩面,每年增加1至2个县开展藏系羊、牦牛保险。积极发展农牧民养老健康保险、小额人身保险(丧葬保险)等普惠业务。构筑贫困人口保险保障线,通过个人缴费部分财政全额资助,对贫困人口实行大病保险制度全覆盖。助推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探索农产品价格指数、天气指数等新兴保险产品,试点开展农牧区小额信贷保证保险。

四、政策措施

(一)加大货币政策支持力度。

充分利用扶贫支农支小再。

贷款政策。设立扶贫再贷款,实行比支农再贷款更优惠的利率,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和贫困人口就业创业。发挥支农支小再贷款作用,支持贫困地区“三农”、小微企业获得融资。对扶贫主办银行支持扶贫对象出现的流动性紧张,人民银行给予再贷款支持。

优惠贷款再贷款利率。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原则上执行基准利率,对贫困地区支农再贷款利率下调1个百分点。

(二)强化财税政策支持。

改变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各级财政要进一步加大金融扶贫支持力度,引导扶贫开发金融服务主办银行加大扶贫贷款投放力度,增加的扶贫风险防控资金存入主办银行,用于风险补偿。按照放大5倍计算,四年累计不少于30亿元。

落实政策扶持资金。切实落实对各类金融机构在金融扶贫中的风险补偿、贷款贴息、保费补贴、税收优惠、奖励补助等政策资金扶持,建立风险分担机制。贫困地区各级政府运用财政资金建立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并以风险补偿基金为依托,搭建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各级政府的金融扶贫合作平台,为扶贫资金提供安全保障。

(三)加大贫困地区金融知识宣传培训和人才培养力度。各金融机构要加强与贫困地区基层党委政府的联动合作,对贫困地区基层干部进行金融知识宣传培训,提高运用金融杠杆发展贫困地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利用“送金融知识下乡”、“金惠工程”等项目,积极开展对贫困地区群众的金融教育培训,提高贫困农牧民对金融工具的运用能力,当好诚信客户。

篇3:张北县金融扶贫专项工作推进方案

一、我市专项、行业和社会扶贫的现状及成效

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市以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为支撑,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同时,通过落实“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方针,为大扶贫格局注入了活力,也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的扶贫开发进程。专项、行业和社会扶贫三者有一定区别,但又是互相联系的有机统一体,在不同层次和范围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共同为我市农村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为我市的减贫脱贫事业发挥了重大作用。

1、专项扶贫:夯实发展基础,切实保障民生。

我们通常所说的专项扶贫是指对农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专项扶贫,其扶贫形式主要有:以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为主要目的的整村推进、移民易地搬迁扶贫和以工代赈扶贫;以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为主要目的的产业化扶贫和连片开发扶贫;以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为主要目的的“雨露计划”培训和科技培训、示范与推广;以农村低保户、五保户、重点低保对象、低保边缘户以及重残人员、重大疾病无自救能力的困难户为主要对象实施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医疗救助、临时专项救助、自然灾害救助等。过去五年,我市在农村贫困地区共投入扶贫移民资金33615.91万元,其中:中央、省财政扶贫移民资金8842.26万元,完成整村推进项目1313个。这些资金的注入和项目的支撑,使扶贫重点村的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是贫困状况进一步缓解。五年来预计在重点村解决了41308人的贫困人口温饱和脱贫问题,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2000元增加到2010年底的2600元,增长30%。二是贫困群众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扶贫重点村电视普及率达到100%,丰富了贫困农民的业务文化生活,大部分村民购有手机,新建翻修了砖木结构住房,不少人还建起了高标准的小洋楼。三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民出行、农田灌溉、人畜饮水等难题得到极大改善,基本实现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用清洁能”的目标。四是贫困人口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到2010年底,“雨露计划”累计完成劳动力技能培训8803人,转移就业8363人,就业率达95%。通过扶贫、扶志、扶能,贫困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起到了“一次培训、终生受益,一人务工,全家脱贫,输出一批,致富一方”的扶贫培训效果。同时,对全市农村对无劳动能力和低收入人群(31024户57938人)实施最低生活保障政策,仅2010年用于农村低保资金6500余万元,农村医疗救助资金1100余万元,有效地保障了这一部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2、行业扶贫:发挥自身优势,凝聚人心民心。

行业扶贫是国家扶贫体系的一个重要支撑,是我国扶贫开发重要措施和政策保障的重要方面,并成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前提与归宿,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和谐。近几年来,我市各行业、各部门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出发,自觉主动地发挥行业部门自身优势,把改善贫困地区发展环境和条件作为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做到政策、资金、项目“三个优先”向贫困地区倾斜,出色地完成了扶贫开发规划制定的各项扶贫工作任务。市县两级党政等综合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各项方针政策,在扶贫开发事业的政治保障、组织协调、机制创新、队伍建设、营造氛围、协同工作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创造良好环境。市县经济工作部门积极实施财税扶贫、金融扶贫、投资扶贫、项目扶贫,努力完善扶贫贷款贴息政策,引导增加信贷扶贫投入,扩大扶贫贴息贷款规模,努力满足贫困地区农户发展生产的资金需求,积极支持贫困地区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促进贫困人口从资源开发利用中切实受益,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国土整理、矿产资源开发、地质灾害防治、农村电网改造、贫困户危房改造等方面的建设项目,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最优惠、最直接的扶持。市县农业等工作部门支持和帮助贫困地区实施人畜饮水工程、小流域治理和基本农田水利建设,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度,完善灌区续建配套,使水利更好地造福贫困百姓,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现代农业,支持贫困家庭因地制宜普及和推广应用沼气、节能灶等农村生态能源建设。同时,带动改水、改厕、改厨、改圈,改善人居环境,推进了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市县社会事业发展等工作部门,积极实施教育扶贫、科技扶贫、人才扶贫、文化扶贫、卫生扶贫、计生扶贫、巾帼扶贫等扶贫工程。据不完全统计,仅2010年用于扶贫助学、科技培训及科技示范与推广、捐赠书刊开办农家书屋、援助村级卫生所、帮助贫困户中的领证独生子女户和实行计划生育的贫困户提供到户贷款贴息及扶贫项目、扶持巾帼创业等资金达2280余万元,不仅为我市农村贫困地区的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也有利地推动和维护了我市贫困地区的社会稳定与和谐。

3、社会扶贫:雪中送炭,温暖贫困百姓。

社会扶贫,从一般意义上讲,是在党和政府有计划地统筹安排财政扶贫资金、通过物化的形式对贫困地区进行扶贫开发的基础上,有组织地安排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中专院校、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等部门,通过组织化的人的行为帮助贫困地区进行开发式扶贫。近五年来,我市共筹集社会扶贫和公益项目建设资金近5亿元,仅党政机关和部分企事业单位直接用于扶贫开发的资金就达1.5亿余元,尤其是“党旗引领致富路,携手共建新农村”为主题的定点包扶贫困村工作开展四年来,市、县定点扶贫工作组共有232名副县级以上干部轮流担任了工作组长,920名干部轮流在重点村工作过,37位市级领导,40名县的主要领导直接挂到重点村,负责指导重点村的扶贫开发。同时,市委、市政府还为107个重点村派去了由市、县229个单位(部门)组成的58个扶贫工作组,开展一对一帮扶,帮扶资金达1738.135万元,帮扶物资折款160.33万元,帮助争取有关部门无偿资金3843.11万元,助学、走访慰问资金155.89万元。在继续实施党政机关结对包扶贫困村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还开展了城乡结对帮扶创“五好”基层党组织活动,选派了由市、县680个单位组成的223个工作组下到贫困村,帮助贫困村建设村级党组织活动办公场所,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共投入扶持资金8652.5万元,其中,党建帮扶资金1672.5万元,223个工作组680个单位帮扶资金6980万元。通过帮扶,贫困村村级组织建设得到加强,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得到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得到提高,村级办公活动场所得到改善。另外,我市还开展了“万人帮万户”、“千企联百村”、“万名干部下基层、争做群众贴心人”等活动,每名干部结对帮扶一户困难户,送一张“连心卡”,告诉他们有什么想法、需求和愿望可通过“连心卡”进行联系,并认真记好“民情日记”,梳理困难群众的愿望和诉求,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据不完全统计,仅2010年开展这几项活动捐助资金(含实物)达2500万元,帮扶对象人均受助1000余元。在扶贫帮困中,除资金(实物)捐助外,还因人而异,分类施保,提供支付信息、指导劳动技能、发展家庭种养业、介绍就业岗位等帮助,切实为贫困群众排忧解难,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中培养和增进爱民、亲民、为民的感情。

二、专项、行业和社会扶贫存在的问题

专项、行业和社会扶贫,是在扶贫开发历史进程中伴随而生,为我国的减贫和缓解消除贫困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并克服。

1、对扶贫开发的认识还不太统一,积极性还不够高。

如有的人认为,经过20多年的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效,贫困发生率已经明显下降,对社会经济影响不大,只要经济发展了,贫困问题就可以自然解决;有的人认为扶贫开发对GDP和税收的增加贡献不大,抓得好不好不影响全局;有的人还认为国家在农村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绝对贫困人口的生存温饱问题作了“兜底性”安排,贫困问题解决得差不多了,开发式扶贫不如救济式扶贫。这些错误认识严重干扰了扶贫开发进程,并动摇民心。

2、单位帮扶工作任务重,心有余而力不足。

近几年,各部门都开展了一些挂点活动,如农工部门的新农村建设点、组织部门的创“五好”基层党组织联系点和社区结对帮扶点,加上扶贫部门的挂点包扶贫困村,都得拿出钱来帮扶,少则1—2万,多则5万、8万不等,如何筹集资金成了各单位的一大难题,积极性和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3、扶贫机构设置不统一,协调统筹功能弱。

相对来说,扶贫机构是一个成长中的机构,其性质为议事协调机构,本身就带有不稳定性和可忽视性。从全国各省和我省各设区市的扶贫机构设置看,机构性质各异,有独立的、有隶属的、有混合的,有行政的、有事业的;机构级别不一,省有正厅级的、有副厅级的,地市有正县级的、甚至有副县级的;机构名称多样,多数称扶贫办、有的叫扶贫和移民办、有的叫协作办、还有的叫扶贫移民局等等。机构设置上的不统一、不规范,虽与各地扶贫任务的轻重有关,与其职能相统一,但更多的反映了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扶贫开发的认识存在分歧,对扶贫事业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对贫困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从体制上、从长效机制上予以解决。试想,扶贫开发作为一项社会化系统工程,机构设置为平级机构甚至更低,扶贫部门如何正常有效地协调强势和高规格部门?又怎么去协调、统一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尽管各级都设有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虽然是一个实体机构,名牌很大,都是由政府一把手担任组长,由相关实力部门组成,但现在关键是落实得不太好,工作更多的是靠扶贫部门去协调,责权不统一,扶贫部门也就很难承担起工作重任。

4、扶贫立法滞后,扶贫工作社会责任和执行力大打折扣。

由于扶贫立法滞后,实行政府主导、扶贫主管、社会参与的工作方式,很难避免出现多头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尤其是扶贫资源整合难度大,各行各业都拥有财政扶贫资金的调配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落实难和各类社会组织参与扶贫济困工作的积极性不高等,都是缺乏政策约束力的具体体现。

三、采取的对策及建议

新的十年,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形势依然严峻,要确保中央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和缓解发展差距的目标任务非常艰巨,扶贫开发工作只能加强,不能放松,扶贫政策力度只能加大,不能消弱,贫困地区的发展步伐只能加快,不能停滞。这就要求我们要合力推进以专项、行业和社会扶贫为支撑的大扶贫格局,广泛地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打一轮新的扶贫攻坚战,使新阶段的扶贫开发有效地促进贫困地区和扶贫对象的全面发展。

1、落实扶贫工作责任制。

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管理体制,实现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有机统一。专项扶贫要改变过去投入分散的状况,主要瞄准重点区域和贫困农户,以整村推进为基础,以农户脱贫为目标,集中用于培育贫困地区主导产业和提高贫困地区综合素质及发展能力,尤其要逐步增加直接扶持到户的资金规模,创新和完善项目直补、产业覆盖、技能培训、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使扶贫对象得到直接有效的扶持。同时,要做好库区、深山区扶贫异地搬迁和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工作。行业扶贫要着眼于资源整合、力量集成,把优先改善贫困地区发展环境和条件作为规划的重要内容,在资金项目等方面向贫困地区倾斜,并指导本行业完成本级党委、政府制定的扶贫任务。从萍乡实际出发,尤其要在“水、电、路、气、房、教、卫、文、就、保、计生和环境治理”等方面下功夫,促进扶贫开发与水利建设、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与调整农业结构相结合,与发展乡村旅游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着力解决基础设施滞后、产业基础薄弱、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等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社会扶贫要挖掘潜力,扩大领域,在切实加强定点扶贫的同时,要进一步动员和组织党政机关的党员干部、爱心人士结对帮扶,积极调动、充分发挥军队和武警、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及各类社会组织在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把定点扶贫、领导牵头、部门联动结合起来,实现资源优化组合,区域综合发展,党建扶贫双赢,真正产生示范和辐射效应。

2、加快扶贫立法进程。

要真正构建以专项、行业和社会扶贫为支撑的大扶贫格局,只有通过严密的法律制度,明确扶贫的法律地位、领导责任、目标管理责任、资金投入责任和社会支持责任,来强化全社会共同的认识,从而为全社会支持扶贫开发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3、提高扶贫工作部门地位。

随着贫困对象脱贫难度日益增大和社会各界对扶贫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扶贫部门的担子更重,压力更大,与当前扶贫部门较低的职能地位不相称。为此,必须让扶贫工作部门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拥有相应的决策权和行政权,才能担当起协调统筹责任,才能确保管好用好扶贫资源,达到真扶贫、扶真贫和扶贫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4、建立长效大扶贫机制。

我国扶贫工作的一个特点是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相结合,扶贫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又归属于不同的部门管理,造成了扶贫工作条块分割的体制,无法形成有效的分工与配合机制,也不利于在源头上对各项资金进行整合和统一使用。因此,省、市、县都应建立一个能够整合政府各涉农部门资源,形成一个能快速决策、协调一致的长效大扶贫机制。同时,要从社会和谐稳定的政治高度认识问题,才能克服体制局限和部门偏见,使新一轮扶贫开发充满生机和活力。

5、加强宣传动员和组织领导。

篇4:张北县金融扶贫专项工作推进方案

这17个扶贫专项计划分别为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农业产业扶贫、工业产业扶贫、旅游扶贫、商务扶贫、农村土地整治专项扶贫、科技扶贫、新村建设扶贫、教育扶贫、贫困家庭技能培训和就业促进、生态建设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医疗卫生计生扶贫、文化惠民扶贫、社会保障扶贫、社会扶贫和财政金融扶贫。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四川今年计划投资697亿多元,其中交通达568亿多元,计划新改建农村公路9932公里,力争完成2035个行政村宽带建设。同时,计划完成13万户贫困户危房改造,建设农村廉租房4.2万户,建设扶贫新村2700个。

在产业上,四川“四大连片特困地区”今年将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基地350万亩、现代林业产业基地1200万亩,出栏肉牛羊及特色小家禽2.27亿头(只),“一村一品”布局基本形成。旅游扶贫领域,力争年底建成3~5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30~50个示范村,培育首批20个贫困县旅游商品品牌。此外,在贫困地区新建省级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6个、乡镇电商配送服务站点100个、村级农村电商终端服务站点500个。

教育和就业创业也是扶持重点。今年四川将帮助8万名左右贫困地區学生免费接受中职教育,确保民族自治地区51个县顺利实施十五年免费教育计划。“四大片区”贫困家庭劳动者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0万人以上,确保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同时将贫困户纳入创业担保贷款范围,享受优惠担保和贴息政策。

医疗救助和社会保障方面,四川今年将实施贫困人口就诊免收一般诊疗费、贫困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按3500元/人给予补助等“八免五补助”。对贫困人口中的农村低保对象,按其年收入与国定扶贫标准的差额增发特殊生活补贴,今年增发差额的50%。

为确保扶贫资金到村到户并形成激励约束导向,财政扶贫计划还明确到贫困户的扶贫资金额度不得低于到县总额的70%,对扶贫解困完成较好的贫困县在分配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时加大补助力度。

篇5:张北县金融扶贫专项工作推进方案

专项工作方案

(讨论稿)

为强化精神帮扶,进一步激发贫困村和贫困户内生动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成立脱贫攻坚专项工作组的通知》(郾办文〔2018〕7号)要求和我区实际,现制定精神扶贫专项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市、区委关于脱贫攻坚的重大部署,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双轮驱动”,按照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致富先治心的工作理念,进一步强化精神扶贫举措,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总体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按照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施策的原则,以道德教育、文明评选、文化帮扶、精神疏导等为主要抓手,针对不同困难群体,因人施策,明确“三大任务”,实施“四项行动”,扎实组织开展各类精神扶贫活动,进一步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引导贫困群众摒弃“等、靠、要”的消极思想,-1- 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全面提升贫困村和贫困户精神风貌,实现物质和精神“双脱贫”。

三、工作任务

(一)以文化人,帮助贫困群众“信念强”。由区文化旅游局牵头,加强对贫困群众的励志教育,组织由文艺骨干、党教宣传员等组成的宣讲队伍,利用理论微宣讲、好人在身边微访谈、新时代农村文明讲习所(站)等载体,引导非贫困户克服落差大、不平衡等短视心态,在农村形成风清气正、文明和谐的良好风气;继续打造一定数量的文化墙和宣传栏,宣传展示好家风、好家训;组织开展文化下乡活动,编排一批戏曲、小品、快板、微电影等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激发贫困群众自信心,确保2018年底前为全区贫困村每村送一台励志戏曲或文艺活动,为全区736户贫困户每户送一本励志书籍。

(二)送医扶贫,帮助贫困群众“身心强”。由区卫计委牵头,深入开展“天使减贫”行动,在全区农村大力实施健康养生知识普及行动,定期开展送医下乡、专家义诊活动;在全区6个镇全面开展身心平衡养生操培训,并组织群众常学常练,确保村级培训到户、群众勤练有成效;组织专家和社会爱心人士组成心理辅导专家团,深入乡村开展心理疏导工作,纠正贫困群众的认识偏差和消极心态,确保2018年底前,对全区有心理疏导需求的贫困群众,心理辅导入户率达到100%。

-2-

(三)倡树新风,帮助贫困群众脱贫“动力强”。由区文明办牵头,持续选树先进典型,积极开展“自强之星”“致富之星”“文明之星”“好公婆”“好媳妇”和“精神脱贫”示范村等评选活动,特别是在贫困村中挖掘勤劳致富的典型事例,推出一批脱贫带富、勤劳致富模范人物;扎实开展各类文明典型评比活动,加大事迹宣传力度,营造“我脱贫、我光荣,我文明、我光彩”的浓厚氛围。由区文明办牵头,区政协办公室、区总工会和区工商联配合,组织发动部分企业家政协委员和工商界人士奉献爱心,通过企业资助、个人捐款、驻村单位帮扶等方式推进村级爱心超市建设,确保2018年底前全区贫困村爱心超市覆盖率达100%。

(四)关爱妇女,实施“妈妈强”行动。由区妇联牵头,开展“关爱贫困母亲”活动,通过“一对一”走访帮扶,帮助贫困母亲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心理上的问题,让贫困母亲树立生活信心,激励贫困母亲自立自强,促进家庭和谐。要组织成立“姐妹互助”帮扶队伍,2018年底前实现与贫困妇女结对帮扶率100%。

(五)帮扶少年,实施“孩子强”行动。由团区委牵头,区教体局参与,开展“知心姐姐心理健康进校园进家庭” “烛光行动”“好少年”评选等活动,挖掘和梳理正面典型,引导贫困家庭的孩子乐观向上向善,阳光健康成长。要成立“阳光少年”帮扶队伍,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2018年底前实现与贫困家庭

-3- 孩子(小学、初中、高中教育阶段)结对帮扶率100%。

(六)强化担当,实施“爸爸强”行动。由区总工会牵头,开展宣传辅导活动,增强贫困父亲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和自立自强精神,当好家庭“顶梁柱”。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帮助贫困家庭解决实际困难。实施贫困父亲“求学圆梦”行动,帮助其通过培训实现技能扶贫、技能就业、技能成才,2018年底前确保有技能培训需求的贫困父亲参训率达到100%。

(七)提振精神,实施“自己强”行动。由区文明办牵头,对鳏寡孤独、老弱病残等特殊困难群体开展关心关爱活动,通过定期走访、慰问、帮扶等形式,帮助其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让其树立生活信心,阳光健康生活。要组织人员逐户走访慰问,确保2018年底前入户率达到100%。督促各镇推进“五老协会”建设全覆盖,充分发挥其在化解矛盾、关爱孤寡、倡树新风中的作用。督促各镇制定出台贫困户增收直接奖励政策,激励贫困户自力更生,调动自主脱贫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四、推进步骤

(一)调研摸底阶段(2018年7月底前)。各成员单位深入贫困村、贫困户,认真了解贫困人群在精神扶贫方面的所需所盼,收集部门和镇村组对开展精神扶贫的做法和经验,制定本单位精神扶贫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2018年7月31日前将《工作方案》报区脱贫攻坚精神扶贫工作组。

-4-

(二)整体推进阶段(2018年8月—2020年12月)。各成员单位按照精神扶贫组专项工作方案安排,明确时限进度和具体责任人,扎实推进各项精神扶贫任务;采取征集评选“优秀案例”和组织现场观摩等形式,对精神扶贫好经验好做法进行表彰和推广,确保取得实效。

(三)拓展深化阶段(2020年12月以后,并长期坚持)。认真总结精神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巩固扩大精神扶贫工作成果,将一些经实践证明切实可行的做法和经验固化下来,建立工作长效机制,并长期坚持。

五、组织领导

长:崔邦定

区政协主席 副组长:闫慧英

区政协副主席

成员:王亚勇

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明办主任

李慧娜

区总工会常务副主席

张少冰

共青团郾城区委书记

李淑云

区妇联主席 闫志红

区卫计委主任 曹战旗

区文化旅游局局长

工作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

王亚勇(兼)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明办主任

办公室副主任:

王酉均

区政协秘书长、办公室主任

-5- 成员:沈红彬

张银山

殷向锋

刘建华(各有关单位副职一名)

六、制度保障

(一)建立台账管理机制。各相关部门按照工作方案细化分解任务,制定具体工作台账,明确责任主体、完成时限和工作标准,扎扎实实推进。

(二)建立讲评推进机制。精神扶贫专项工作组每月召开一次工作讲评会,了解汇总各部门所承担任务的推进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安排下一阶段工作。

(三)建立跟踪问效机制。适时组织开展督查活动,及时通报督查情况。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及时向区委 区政府推荐,树立正面典型。

篇6:张北县金融扶贫专项工作推进方案

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为深入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根据?及县委有关作风建设会议精神,结合水务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部署要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监督、执纪、问责职责,坚持问题导向,精准监督,标本兼治,紧盯脱贫攻坚中出现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持续深入开展治理整顿,反腐除恶,正风肃纪,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促进各职能部门认真履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政治责任,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县委、县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大决策部署,聚焦紧盯责任落实、作风转变、政策落地、项目实施、资金使用、脱贫实效,既要紧盯重要领域和工作环节的突出问题,又要瞄准本单位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

(二)坚持精准监督。找准职能定位,厘清职责任务,聚焦脱贫攻坚各项工作重点,认真履行扶贫领域主体责任和监督职责,举一反三、梳理问题,对症下药、靶向监督,有效防范和治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

(三)坚持抓常抓长。围绕脱贫攻坚总体部署和工作进度,将压实“两个责任”贯穿始终,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抓,持续往深里抓、往实里治,一刻也不放松。2020年全面完成脱贫任务后,不断深化治理成果,推动脱贫成效巩固。

(四)坚持标本兼治。既要认真纠正、严厉惩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又要结合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深入查找在工作推进、日常监督、制度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强化脱贫攻坚责任制,推动各股室履职尽责。

三、治理重点

(一)履行责任不力问题。在工作中履责不力、监管不严、推诿扯皮,不作为、慢作为等问题。

工作措施:一是紧密结合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做好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觉悟,始终与县委、县政府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围绕水政执法、河长制、防汛、水利工程建设、农村饮水安全

等水务重点工作,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全面系统学习水利业务知识,切实提升干部职工履职能力水平。三是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认真执行科学民主决策制,凡重大事项提交局党组会、局务会讨论决策,大力推行党务、政务信息公开,提高发展改革工作决策透明度。四是认真落实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制定监督责任清单,严格实行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工作任务抓实见效。

牵头领导:

责任领导:

责任部门:局属各站、队、股室

工作时限:长期坚持

(二)项目领域问题。在水利扶贫项目招投标、工程实施、检查验收等环节违规操作、滥用职权、以权谋私问题。

工作措施:一是坚持职权法定、权责一致的原则,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推进项目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县项目管理办法及规范性文件,全面做好市、县行政审批事项权限下放的承接、管理。二是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县招投标管理办法,按照项目招投标权限和工作流程,阳光运行,规范操作。三是加大项目稽查,全面落实“五个严禁”,严把“六个关口,落实一个责任”,严格落实质量安全终身责任制,进一步完善竞争机制和淘汰机制。四是整顿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健全参建单位信用体系。建立健全参建单位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强行业自律;严格审查参建单位的资质,强化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继续完善水利工程不良行为记录管理办法,严格执行项目管理“四制”和施工单位“三检制”,确保水利工程如期完成。

牵头领导:

责任领导:

责任部门:局属各站、队、股室

工作时限:长期坚持

(三)工作作风问题。在工作中作风漂浮、纪律涣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推诿扯皮、办事拖沓,以及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帮扶组织不力、措施不硬、工作不实、弄虚作假、数字脱贫等问题。

工作措施:一是把转作风、严纪律、提效能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坚持问题导向,突出严实标准,丰富平台载体,建立整改清单,深入推进“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进一步转变机关纪律作风,形成“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会干事、人人干成事

”的良好环境,切实提高全县发展改革工作质效。二是围绕脱贫攻坚帮扶工作任务,全面落实领导班子脱贫攻坚工作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教育和引导干部职工主动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加大国家扶贫优惠政策宣传,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消除群众“等、靠、要”思想,与群众共商脱贫之计,与群众同谋致富良策,下足“绣花”功夫,紧紧围绕“三年计划,两年完成”目标要求,全面完成精准扶贫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建设,确保实现贫困退出饮水安全达标的目标。三是认真履行脱贫攻坚重大政治责任,严格全面落实一让凳、一杯水、一张笑脸、一句问候“四个一”要求,遇人主动热情服务,遇事耐心说理讲透,增强干部职工服务意识,树立良好发改形象,切实提升发水务工作效能。

牵头领导:

责任领导:

责任部门:局属各站、队、股室

工作时限:长期坚持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把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深入推进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严格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自觉承担起主体责任,成立县水务局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专责工作领导小组,健全组织机构。

(二)强化责任担当。对开展专项治理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对推进不力的及时约谈,对存在突出问题的督促整改、严肃问责。

篇7:金融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做实做强这项工作,根据湖南省扶贫办《关于做好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的通知》(湘扶办发〔〕14号)和《关于进一步明确全省扶贫小额信贷贴息工作的意见》(湘扶办联〔〕25号)、《关于进一步明确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和统贷统还问题的意见》(湘扶办联〔2015〕26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金融的助推及杠杆作用,促进产业发展,激发贫困农户内生动力。

按照“有需求、贷得出、收得回”的总体思路,根据“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规范程序、防范风险”的工作原则,鼓励全市所有银行金融机构对农村贫困户开展免抵押、免担保、财政贴息的小额信用贷款,推动扶贫小额信贷健康、规范、有序发展,完成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目标,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如期脱贫。

二、实施对象及范围

全市建档立卡的所有贫困户中有发展意愿、有发展潜质、有资金需求、有还款来源并通过银行金融机构评级授信的贫困户,鼓励支持能够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及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效益较好的其他企业以分贷统还方式参与脱贫帮扶。

三、扶贫贷款的任务、用途及效益

1、目标任务。

紧紧盯住全市如期脱贫这一主体目标,围绕“扩面、提质、增量、高效、安全”十字方针,充分发挥银行金融业贷款支持贫困户发展生产及新型农业经营组织以分贷统还方式带动贫困户脱贫作用,扩大贷款受益面。

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农户总数为24353户,金融部门要积极组织评级工作,评级工作要覆盖每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参评率要达100%,有效授信率达90%。

今年首批金融扶持贫困户发放面不得低于20%,支持贫困农户不得少于4870户,发放扶贫贷款7300万元,各乡(镇、办事处)计划发放数见附表4。

如果扶贫项目较多,需增加发放数,需由乡(镇、办事处)向市金融产业扶贫工作部提出申请,经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批准后方可增加。

2、贷款用途。

扶贫小额贷款要围绕产业发展这个核心,精准发力。

信贷资金必须用于发展产业,贫困农户有能力自己通过发展产业脱贫的,可将扶贫小额贷款直接贷给农户,扶持贫困户通过发展生产脱贫致富;自己没有条件发展生产的,可通过自己申请,乡镇推荐,发挥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及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及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其他企业(以下简称“扶贫企业”)作用,实行分贷统还模式扶贫,该模式要求“扶贫企业”必须与贫困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企业回报给贷款贫困户年回报率不得低于10%),禁止将信贷资金用于简单的资本分成。

3、注重贷款效益。

各乡(镇、办事处)要抢抓机遇,认真筛选产业项目,力争通过金融扶贫支持,尽快发展农业产业项目,跟踪和掌握贷款使用情况,并对扶贫信贷进行效益评估。

扶贫贷款不得用作购置生活日常开支等非生产性支出,也不得转借给他人使用。

4、确保贷款投放安全。

各乡(镇、办事处)在筛选项目及推荐贷款人时,要充分考虑资金的安全,按照“贷得出、收得回”的原则进行把关,凡由各乡(镇、办事处)推荐的贷款,以乡(镇、办事处)为主督促收回,各乡(镇、办事处)要发挥基层组织作用,由村委会和村金融扶贫部把好初选关,制定具体的监管措施和办法,确保信贷资金安全,防止出现不良贷款。

按照“谁推荐、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推荐贫困户及企业。

对程序到位但确因无法抗拒的天灾人祸等原因造成的符合核损条件的贷款,经办人员实行尽职免责;对因工作不负责或弄虚作假造成贷款收不回的直接责任人实行追责。

市金融产业扶贫工作部对各乡(镇、办事处)坏帐率进行考核并与发放贷款挂钩。

四、贷款品种及额度

(一)贷款产品。

扶贫贷款全部实行免抵押、免担保,基准利率发放小额信用贷款。

市金融产业扶贫部对扶贫小额贷款给予贴息扶持。

(二)贷款额度。

1、全市额度。

全市扶贫贷款总额度按扶贫贷款风险补偿金的10倍比例投放,贷款风险补偿金随贷款总额进行扩增,总额度由市金融产业扶贫工作部负责把关,市金融产业扶贫工作部按政策及时增加风险补偿金。

2、个人额度。

由银行按1至5万元/户标准对贫困户进行信用贷款授信,获得有效授信的,由各乡(镇、办事处)在授信额度内推荐发放数。

未取得有效授信贫困户不得享受扶贫贷款支持。

3、分贷统还企业扶贫帮扶额度。

实行分贷统还的扶贫企业,由企业向各乡(镇、办事处)提出申请,经乡(镇、办事处)筛选同意后向市金融产业扶贫工作部推荐,由市金融扶贫工作部对企业进行考查,并征求贷款银行意见后,在全市公示,无不良反应的,批准为我市扶贫企业,并根据企业实力,审批扶贫企业帮扶额度。

4、创新发展精准扶贫保险产品和服务。

鼓励分贷统还扶贫企业参与“政银保”分担风险。

扶贫企业需要有一定的生产规模,且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鼓励分贷统还扶贫企业参加“政银保”增信,凡参加“政银保”的企业,凭保单可增加授信额度。

(三)贷款期限。

贷款期限一般为1年,对生产周期超过1年的农业生产项目,可根据生产周期合理确定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四)帮扶企业及扶贫对象因项目发展需要,在享受扶贫贷款的同时,银行优先提供“五权”抵押、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流动资金贷款等贷款,属新型农业企业的,可享受财政三年50%的贴息补助。

五、贷款流程

所有贷款扶贫对象,首先需向银行申请扶贫信用授信。

银行对符合信贷条件的,发放《耒阳市贫困农户信用贷款证》。

1、农户贷款流程。

(1)有贷款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可持《身份证》和《耒阳市贫困农户信用贷款证》向所在村金融服务站提出申请,村金融服务站对项目及还款能力进行审核同意后向乡(镇、办事处)金融服务中心申请扶贫贷款(申报资料需经村服务站审核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2)乡(镇、办事处)金融服务中心对申请人的主体资格、基本条件、经营项目、银行授信等内容进行审核,审核同意并提出贷款建议。

(3)根据乡(镇、办事处)金融服务中心初审意见,乡(镇、办事处)扶贫领导小组或人民政府审核发放贷款建议数。

(4)乡(镇、办事处)人民政府统一造册且经主要负责人签字盖章后推荐到相关银行。

(5)银行根据乡(镇、办事处)人民政府审核表,按贷款需要收集资料、审批贷款,签订贷款合同,发放贷款,扶贫贷款要简化手续,限期办理。

(6)贷款归还。

贷款到期前30天,由贷款银行和村金融服务站向借款方提前催还。

2、分贷统还金融扶贫企业贷款流程。

在贫困户及“扶贫企业”自愿的前提下,乡镇可筛选“扶贫企业”及选择银行,统一组织分贷统还扶贫,流程为:

(1) 由“扶贫企业”向乡(镇、办事处)金融服务中心提出分贷统还帮带扶贫申请,乡(镇、办事处)金融服务中心对“扶贫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抗风险能力、企业主要负责人信用及财产状况进行审核,同意作为本乡镇“扶贫企业”后,向市金融产业扶贫部申报。

(2)由市金融产业扶贫部对乡(镇、办事处)金融服务中心推荐的“扶贫企业”进行考察筛选,通过初审后在全市公示,公示合格后发放《耒阳市扶贫企业分贷统还项目核准证》。

(3)乡(镇、办事处)金融服务中心及扶贫企业根据市金融扶贫工作部签发的《耒阳市扶贫企业分贷统还项目核准证》核准内容,选择贷款银行申请贷款。

(4)乡(镇、办事处)在贫困农户中宣传金融产业扶贫政策,组织贷款农户对企业进行考察,确定参加分贷统还贷款农户。

(5)由乡(镇、办事处)金融服务中心及贷款银行组织借款方、银行、扶贫企业、乡镇办事处、市金融产业扶贫部签订五方协议。

所贷款项统一发放给扶贫企业,银行对分贷统还业务要建立绿色通道,采取一次性办理贷款、放款手续,由企业负责结息贴息和还款。

(6)贷款到期前30天,由贷款银行和乡(镇、办事处)金融服务中心向借款方提醒并催还。

贷款银行每月汇总报送四份《扶贫贷款明细表》到市金融产业扶贫工作部(金融扶贫工作部、金融办、人民银行、财政局各一份)。

六、贷款风险补偿金

设立市扶贫贷款风险补偿金,风险补偿金按银行发放扶贫贷款额度比例及村金融服务站主联比例对应考虑,风险补偿金对所有实施小额信贷的银行金融机构实行共享,实行应补尽补。

(一)风险补偿金的来源和规模:风险补偿金由省级财政扶贫资金和市财政资金按1:2的比例筹集。

资金规模根据当年贷款目标任务和实际放贷量,按照1:10的比率实行弹性增长,及时扩充风险补偿金规模。

首批小额贷款风险补偿金规模为750万元。

(二)风险补偿金的管理:在市农商银行等发放银行设立专项扶贫小额贷款风险补偿金专户,用于核算风险补偿金资金的余额、利息收入、损失补偿等。

贷款风险补偿金由市金融产业扶贫工作部进行管理,实行封闭运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动用、挪用。

(三)风险补偿

扶贫小额贷款按照风险共担,损失补偿的原则,由市金融产业扶贫工作部和银行金融机构共同承担贷款本金风险及损失,并以政府补偿为主。

属于政府分担的,使用风险补偿金,属于银行分担的,由银行自行负责。

1、因市场因素造成产业和生产项目丧失收入来源或收入不足清偿贷款的损失,政府分担80%、银行分担20%。

2、因不可抗拒的重大自然灾害及贷款自然人死亡、重大疾病造成产业和生产项目丧失收入来源或收入不足清偿贷款的损失,政府分担90%,银行分担10%。

3、对于借款人有能力偿还但恶意逃避等信用问题追缴不回的贷款损失,政府分担90%、银行分担10%。

4、凡由乡镇推荐而造成无法收回的贷款损失,政府分担90%,银行分担10%。

5、凡由于银行能收回而未采取有效措施收回的,由银行负责贷款损失。

6、其他原因造成的贷款损失,由政府与银行协商解决。

具体扶贫风险补偿办法以《耒阳市金融扶贫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为准。

七、扶贫小额贷款贴息

(一)扶贫小额贷款贴息。

金融机构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的用于发展产业和生产项目的小额贷款,由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负责贴息。

借款人利息实行先结后贴。

(二)扶贫企业分贷统还贷款贴息。

在扶贫产业项目中,由贫困农户作为承贷和受益主体,委托扶贫企业根据项目合同,统一使用和统一归还的信贷资金,按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贴息。

企业贷款利息由企业先结后贴。

(三)展期贷款贴息。

对于因产业和生产发展原因暂时无力偿还的.到期贷款,经金融产业扶贫部和银行共同认定后,可以办理贷款展期,展期后贷款总期限仍然在3年以内的,继续给予贴息,属于有能力偿还但恶意逃避的不良贷款,应及时进行清收。

扶贫小额信贷贴息资金统一从省财政专项资金中安排,多贷多贴。

对一年内贷款,可实行利随本清。

篇8:张北县金融扶贫专项工作推进方案

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把扶贫攻坚作为自治区六大工程之首,举全区之力,加大投入,集中攻坚,并提出开展“金融扶贫富民工程”,从2013年到2017年每年为省级领导联系的38个重点扶贫旗县每个投入1000万元、为其他19个贫困旗县每个投入500万元扶贫资金,5年合计23.75亿元用于金融扶贫富民贷款业务的风险补偿。农行内蒙古分行为配合工程推进,计划每年累放金融扶贫富民贷款50亿元左右,5年累计投放300亿元。该模式是金融扶贫工作的创新举措,也是对“杠杆式”扶贫经验的总结和升华。

“金融扶贫富民”农行走在路上

为做好金融扶贫富民工作,农行内蒙古分行设计了“富农贷”、“强农贷”两项专属产品。在加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农牧民发家致富的基础上,突出了农牧户个人信贷资金支持。在使用方式上,采用可循环的方式,三年内随借随还,方便资金周转 ;在额度申请上,根据贫困户需求每户可贷1000—50000元不等,较好地满足了不同层面的农户发展生产的资金需要 ;在利率优惠上,本着保本微利原则,在可执行贷款利率范围内给予较大幅度的让利,真正让农户得实惠。

赤峰市巴林左旗,是赤峰市北部农业人口最多的旗县,农牧户脱贫致富始终是大问题,在其中脱贫致富发展产业启动资金不足的这个关键难题,更是牢牢困扰着当地政府。对此,当地政府与农业银行合作,依托130万元政府担保补偿金发放700多万元“富农贷”,以四方城村为实验点,发展肉羊养殖。在扶贫项目的带动下,该村259户养羊户肉羊存栏数由2012年初的6000只,快速增加到现在的3万只,使肉羊产业成为四方城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通过项目发展养羊的扶贫户户均纯收入,到2013年年底达到2万元以上,预计今年更将达到3万元以上。

也正是基于这一模式的成功实施,农行内蒙古分行与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政府扶贫办合作,由政府出资设立担保补偿金,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为贫困农牧民贷款提供无偿或有偿担保,降低了农牧民贷款准入门槛,使绝大多数有生产能力的农牧民都能得到金融支持,真正实现“造血式”扶贫。这一做法后来被形象地称为“杠杆式”扶贫。

“杠杆式”扶贫农行稳步前进

其实,在如何发挥扶贫资金最大效应,将以往“输血式”扶贫方式转变为“造血式”扶贫的问题上曾有不同想法。有人说扶贫资金要平分,人人有份,也有人要求用扶贫资金购置生产资料分给贫困户发展生产。可以往的经验告诉大家,传统的“输血式”扶贫方式贫困户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等、靠、要”思想严重,而“杠杆式”金融扶贫模式以财政扶贫资金扶持为主导,以信贷资金市场化运作为基础,建立有效风险防控机制,既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的引导作用,又保证了信贷资金按市场化运作,由“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实现了观念上的根本转变。

对此,农行内蒙古分行坚持“商业化运作”的方式,与扶贫救济截然不同。在贷户的选择上,充分发挥政府和银行合力,由村委会、乡镇、旗县政府扶贫部门层层推荐后,最终由旗县农行按照贷款条件确定发放对象。在让利于民上,既体现让利、优惠的信贷政策,降低农户贷款成本,又坚持“有借有还”的规则,培育农牧民诚信意识,使农户从根本上转变“等、靠、要”的思想,增强诚信意识和效益意识。在贷款管理上,充分发挥嘎查村委会、苏木乡镇政府的作用,与农行共同做好贷款推荐把关、贷后管理、贷款偿还及贴息等工作。还以四方城村为例,村里成立了“农牧民信用互助协会”,在实施组织、管理监督等方面帮助农业银行解决了人手不足的问题,为贷款资金安全增强了保障,也为农业银行加大扶贫贷款投放增加了信心。截至目前,该村的236个养羊户、10个养牛户、7个食用菌种植户、5个交通运输户,得到了农业银行535万元的扶贫资金支持,实现了小康生活。

有了好的机制,更要有好的服务方式。担保抵押无法落实一直困扰着农户贷款业务。农行提出以“互联、互助、互动”的服务模式为主,突破了担保抵押落实难的瓶颈。即由3-4户农户自愿结成互助组,每个互助组有一户经营能力较弱的农户,通过其他“好户”带动,共同实现脱贫致富。每个互助组选一名政治素质高、责任感强、致富本领硬的成员担任组长,负责组织贷款的办理、带领小组成员实施生产项目、提供养殖技术服务等工作。互助组在办理贷款、发展产业过程中互相担 保、互相监督、风险共担、共同发展。对不具备生产经营能力的老弱病残、鳏寡孤独等弱势群体,通过低保、五保政策和民政救济的方式保障基本生活需要。

“强农、富农、惠农”农行继续前行

据悉,为全面推进“金融扶贫富民工程”,未来5年,农行内蒙古分行将全面深化与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政府的合作,真正服务于“强农、富农、惠农”。在强农上,围绕自治区确定的乳、肉、绒(毛)、粮油、马铃薯、饲草饲料六大农牧业优势主导产业,突出支持现代农牧业项目,扶持产业链上下游农牧民发家致富。在富农上,加大对家庭农牧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的信贷扶持力度,鼓励帮助广大农牧民走上致富路。在惠农上,通过“金穗惠农通”工程等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注重重点围绕新农保、新农合、涉农财政补贴、农村牧区公用事业、农牧业产业链、农村牧区商品交易市场六大重点领 域开展好涉农代理业务,让县域农牧民享受现代金融服务。

篇9:张北县金融扶贫专项工作推进方案

一、基本概况

恩施市龙凤镇属于全国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全镇18个村,总户数23919户,总人口7.35万,其中乡村人口6.02万。2013年以来,龙凤镇按照李克强总理提出的“扶贫搬迁、移民建镇、退耕还林、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积极探索建立“两社两司一卡一库一平台”金融体系,创新体制机制,推进脱贫攻坚,收到显著成效。 2014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13.60亿元,比2012年增长 20 %,其中农业总产值4.5亿元,比2012年增长26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264元,比2012年增长31.8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906元,比2012年增长41.1%。三年来,全镇通过实施产业扶贫、搬迁扶贫、定向扶贫等三种方式,累计减贫5704户19022人,贫困人口由原来的24822人减少到5800,脱贫比例达76.6%。

二、主要做法

(一)整合财政分散资金,搭建金融扶贫平台

建立“两社”,即专业合作社扶贫互助联合社和村级扶贫互助社。一是整合财政分散资金。恩施市龙凤镇专业合作社扶贫互助联合社第一期实际吸纳股本金3033万元。龙凤镇整合农业开发、现代农业、专项扶贫等分散资金2000万,以恩施市国有资产管理股份公司的方式入股联合社。31个专业合作社入股1033万元。龙凤镇吉心村级扶贫互助社第一期实际吸纳股本金71.7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50万元,农户入股21.7万元。二是创新运作方式。“两社”用其所吸纳的入股资本金形成互助“资金池”,与农村商业银行、农业银行等多家承贷银行签订“助保贷”合作协议,主要采取“助农贷资金池”政府助信模式和入股社员内部互助两种运作方式。一方面,以“资金池”的资金作担保,使银行降低入股专业合作社和入社农户放贷门槛,对入股专业合作社和入社农户按其入股资金放大5倍比例进行放款,重点解决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缺乏贷款抵押物的难题;另一方面,用“资金池”资金对入股专业合作社社员和入股农户进行内部拆借,实行内部资金短期临时周转,形成资源内部互补,重点解决股东之间短期资金周转难题。“两社”每年为专业合作社和农户融资2亿元左右。截止9月底,龙凤联合社开展“助保贷”合作业务23笔,累计资金6713万元,开展社员拆借业务34笔,累计资金8413万元。三是强化监管。镇政府组建“助保贷管委会”(只负责行政复议,不参与经营与管理)。“助保贷”业务需经联合社、承贷银行和管委会三道审核程序:依次为联合社对贷款户主贷款相关条件进行独立考察审定后开出拟担保函到专业合作社指定承贷银行,承贷银行结合联合社考察情况开出放贷授信函到管委会,管委会复议通过后开出意见函到联合社,联合社向承贷银行开出正式担保函,最后承贷银行按程序放款。

(二)创新金融扶贫载体,实现金融扶贫全覆盖

建立“两司”,一是组建农业扶贫小额贷款公司,为所有中小企业客户提供短时流动资金,解决民间借贷过渡到正规金融的桥梁问题。二是组建小额担保公司。金源融资担保公司在龙凤设立办事机构,引进民营融资担保公司参与龙凤试点建设,解决中小微企业无国有资产作抵押的贷款难问题。目前,该公司通过小额贷款和担保,为龙头企业融资6000万元。三是拓展保险市场。推进保险与气象、水利、畜牧等部门合作,提升农业防灾防损水平。中国人寿恩施市支公司出资,为纸厂河组和茶园沟组所有计生家庭购买计划生育家庭意外伤害保险,累计意外伤害保险保障219万,意外医疗保障58.4万元,平均每个家庭享有意外伤害保险保障3万,意外医疗保障0.8万元。

(三)创建信用评价新体系,优化金融扶贫生态环境

“一卡一库”,即为农民办理较高额度信用卡,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库,开展信用村、信用组建设。恩施市农业银行在龙凤镇吉心村开展试点,对吉心村642个农户按照年龄、健康状况、个人品质、银行信用记录、家庭收入负债比、生产经营稳定性、家庭收入、家庭财产及贫困家庭加分等9项指标100分的信用评价体系进行信用等级测评,并按分值情况设定为五个等级,实际评定5A级农户67户,4A级农户216户,3A级183户,2A级农户69户,1A级107户。对信用分数达到70分以上农户被授信为“AAA”级以上信用户分别发放信用卡和信用等级卡,农民只需凭卡就可在银行无抵押贷款5000元至50000元。

(四)建立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有效拓展农村金融市场

我国山区农村农民穷,但农村资源丰富。农村丰富的资源又因其权属不清导致流转难行,抵押受限,变现受阻。龙凤镇建立政府主导、民营投资、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使农民财产权可以实现抵押融资。一是开展土地确权登记。对农村土地进行确权颁证,做到面积准,“四至”清,“人、证、地”三相符。二是出台政策推动农村产权交易。鼓励市场主体和种养大户对山林、土地连片成块交易,规定山林交易量大于500亩、土地交易量大于300亩、流转年限大于5年的,按50元/亩给予奖励;鼓励以农业生产要素量化折股入社分红,将资产变股权,农民变股东。三是引进城市优势企业投资农村。与武汉光谷产权交易平台对接,依法对山林、土地、宅基地等其他可依法交易的农村产权进行交易。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全镇共实现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4250户2.8万亩,实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交易10宗410亩,交易额2050万元。

三、政策建议

(一)金融扶贫体制机制创新对推进综合扶贫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是小钱撬动大钱,有效缓解了贫困地区农村农民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时间长的问题。“两社”的组建使金融机构降低了放贷门槛,不需要国有资产作抵押,只需要集体资产房屋、土地、山林、长期租赁场地、订单、活动资产及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成熟产业链等均可参与联合社融资。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使农村农民的资源变为资产,资金变为资本。二是小政府实现大服务,有力促进了贫困地区“政、银、农”三方共赢。“两社两司一库一卡一平台”的组建为政府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平台,实现了政府盈利、做到了政府满意;金融产品的丰富,为银行资金找到了出路,达到了金融增效的效果,实现了金融机构盈利、金融机构满意;在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下农民专业合作社迅速发展壮大,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民满意。三是小贷款助力大发展,极大地推进了龙凤镇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二)金融扶贫体制机制创新必须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和扛杆作用

实践告诉我们,龙凤镇专业合作社扶贫互助联合社和村级扶贫互助社“两社”融资能力的增强,关键得益于恩施市财政资金管理和使用机制的创新,得益于恩施市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和杠杆作用的发挥,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对扶贫事业的参与和支持。

(三)金融机构要努力创新信贷产品和信用支农模式

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早就说过“有价值的竞争不是那种竞争(价格竞争),而是新产品、新技术、新供应来源、新组织形式的竞争”。龙凤镇“两社两司一库一卡一平台”的建立与运作虽然时间不长,还可以说是刚刚起步,但其成效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促进了金融业自身的发展壮大,更是对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综合扶贫改革,加快贫困地区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在金融扶贫体制机制创新中,金融机构必须通过信贷产品和信用支农模式创新,切实缓解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难、融资贵的矛盾和问题。

(四)必须加强风险防范

金融扶贫体制机制创新能放大金融体系的功能,给农村金融机构带来效率与活力,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但同时也会放大原有的风险和带来新的风险。因而,政府在进行金融扶贫机制创新制度安排及实施过程中必须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重点是要不断优化贫困地区信用环境,积极开展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工作,不断增强公众诚信意识;要严格按照申请、审核、放贷、贴息的程序对金融扶贫资金实行放款集中签审,严格把好贷款发放关;要加强贷后管理,确保金融扶贫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向快乐和幸福出发说课稿新下一篇:把掌声送给劳动者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