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学业评价方案

2024-05-03

小学英语学业评价方案(精选8篇)

篇1:小学英语学业评价方案

学生学业评价方案

一、评价的目的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贯彻落实“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促进学生自我认识,建立自信,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激发其内在的发展动力。使评价能准确、公正,科学,使评价真正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根据课改理念,我们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就是要让学生在不同程度上看到自己在参与学习后取得的进步和成绩,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评价的原则

“促进学生的发展”应该作为评价的终极目标。现代教育理论及心理学发展成果指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知识是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要用开放、多元的眼光看待世界,为人充分展示生命的本真提供舞台。基于这些理论,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各自的优势智能领域,并运用评价促进学生将其优势智能领域的优秀品质想其他智能领域迁移;应该注重对学生建构知识时采用的策略或方法的评价,把评价作为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采用师对生、生对生及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机制。而上述种种评价方式或指导思想上的转变,无不体现着这样一个原则-----那就是“以人为本”,要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的终极目标。

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关注学习的结果、又关注学习的过程。

2、评价内容的多维化,从学生学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

3、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学生、家长、社会评价相结合。

4、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书面检测与实践展示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更加重视过程评价。

三、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传统的的教育评价主要是对学业成绩的评价。事实上,评价的内涵与外延远远丰富于考试,对学生产生影响,能促使其发展的不仅仅局限在考试方面。所以,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拓宽评价的内容,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他人合作交往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学生的行为表现、学习态度、课堂表现、课外作业、与他人交往态度、学习兴趣以及对自身现在和未来的期望等等,均可以成为评价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发生在师生每日交往中的全面化评价及其评价信息的传递对学生的影响,其实远远大于次数有限的考试及其分数。因此,我们必须坚持评价内容的全面化: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从思想道德、身体心理、审美艺术、劳动技能、创新能力等方面,全面科学的评价学生的各项素质,促进、激励学生素质的发展。

1、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主要内容有: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自己最满意的习作与书画作品、日记,最典型的活动杰作(参加实践活动作品等),检测卷及其他荣誉。

2、即时性评价。评价者(教师、学生、家长)对学生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即时评价。通过观察、访谈等形式,评价者在课堂上、活动时、生活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积极反馈,实施书面的或口头的评价,给学生以鼓舞、指导、调整。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习兴趣、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习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与能力,思维的品质、创造性、独特性、灵活性,想象的丰富性,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3、展示性评价

展示性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一般要求,又要关注个体差异。评价时机可以以各种板报、作品(业)展览、竞赛、评比等形式安排在学习的某一阶段,也可以以期末检测为形式安排在学期末进行。

4、水平性评价

水平性评价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的学科水平性笔试。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既要进行书面检测,又要进行实践检测。每学期末接受县水平性评价检测,学校在每学期中途进行一次调研性水平检测。

技能学科的水平性评价学校只进行阶段性的(一般每学年一次)水平性调研检测,其中毕业年级接受县结业性水平检测。

5、对学生的综合性评价

(1)形成性评价结果以“综合性、激励性的评语+等级”的形式呈现。其中学生平时各学科的作业的评价采用“双等级”制(一方面评价作业的正确性,另一方面评价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如书写等)+激励性批语进行,提倡教师多进行面批与个别性指导。

(2)展示性评价结果一般采用“等级制”(优、良、合格、待努力 A B C D)(3)水平性评价结果采用“百分制+等级”的方法进行,不论是何性质的水平检测,均不要当众宣布学生考分,更不能排名次。

(4)学科学业水平综合等级采用定量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即在学期末素质发展报告书中,以任课教师寄语性的激励评价语言(主要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 度、知识技能、实践创新等方面进行)+学科的等级评价的形式呈现,总之坚持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6、课堂评价。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这时就需要教师以满腔的热情、饱满的精神、丰富的情感、艺术化的语言,对学生进行熏陶,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评价观,教会他们在正确评价他人的同时,也能客观自我评价。课堂评价是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学习状况的一种即时评价。现代教学论和评价论认为:有效的课堂其实是在一个个或明或隐、或大或小的评价活动中展开的。随着课改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懂得留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思想,发表评价意见。但尚存在评价方式传统、内容浅显、层次较低等不足。如在评价内容上,陈述性知识评价、程序性知识评价比较多,主要评价基本知识是否掌握,是知识的简单再现。教师要充分认识评价在教学中的总结、矫正、促进和催发作用。特别要善于利用评价激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激励学生产生高质量的思维。

7、作业的评价。

作业评价由百分制改为等级制,其目的主要是淡化甄别的功能,分数的意识。但从评价的功能上进行考察,这种变化没有引起质的改变。教师批改作业,主要目的依旧是帮助学生纠正学习中的错误,考察学生对基本内容掌握与否,以便及时弥补学生的疏漏。对优秀的作业,主要是采取加贴红花的方法给予鼓励。作业内容主要以课本中的基础知识为主。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上,显得力度不足。

对于学生的作业,我们应该用更开阔的视野去给予评价。采用动态、灵活的评价方式。即,不要把眼光仅仅停留于传统意义的“对”与“错”上,要多层次、多维度地看待学生作业。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来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总之,从作业中发掘学生不同领域的长处,有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有利于学生将优势智力领域的好品质迁移到数学学习中来。使作业评价更好地发挥激励、促进作用。

8、营造氛围

相互评价

在集体生活中学生逐步学会评价他人,学会倾听,学会赞赏,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用赞赏的眼光看待同学的回答,同时也更增强他们对自我评价的信心。这样,才能体验并享受到成功的幸福,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同时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还要能真实、客观地评价自己。这时要训练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学会赞赏自己。一位哲人说:发现优点比发现缺点更困难,因为这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当学生能从各方面挖掘自己的优点,那么他们就希望自己的优点越来越多,他们就会相互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

营造轻松、愉悦的评价氛围,为师生的教与学活动有效开展提供了保障。学生们在融洽的课堂气氛感召下,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大胆质疑,勇于探索,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学习过程真正成了师生共同生命的历程,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生命发展的空间。

9、多元评价的魅力

学生的自我评价:

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主意识、反思能力与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动力,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发展。

学生间互相评价: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是他们交流想法的最好时机。可以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充分暴露他们的思维过程,也可以让学生养成敢争、敢驳的习惯。既锻炼了思维,也培养了团结合作意识。

家长参与评价:使学生、老师、家长三方形成评价合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评价主体的作用。评价单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以一个单元教学任务或一个阶段为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通过学生自评、同桌互评、老师评、家长建议多方反馈信息,让学生看到一个清晰的自我,及时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这种全面客观的评价,更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其积极健康地发展。

总之,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和体现个体差异性,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实现自身价值。学生最期待老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但是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之间在学习上存在着差异。那么过去单一以分数论高低,以考试评优劣的评价形式已经不适应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那么就需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并且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长确定个体发展的方向。让优生有“劲头”,中等生有“想头”,后进生有“奔头”。让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真正体现教育的公平。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感,增强了他们探索知识的信心,较好地解决了教学中统一要求与因教材施教的矛盾,促进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当始终坚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心理、认知发展水平的观察与研究,积累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案,使评价能准确、公正,科学,使评价真正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篇2:小学英语学业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小学科学课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的课程宗旨。

二、基本原则

1.全面性评价原则。评价要涵盖科学素养各方面的内容,既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体验的评价,尤其是在学习方法及态度、情感、价值、信心等方面进行评价。

2.人文性评价原则。评价不以测验为中心,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民主的氛围中组织评价。

3.发展性评价原则。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全面发展为目的。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积极主动地发展。

4.多样性评价原则。提倡多主体参与,建立以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特长,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三、设计思路和策略

根据《小学科学课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单,确定小学科学学生学业评价的参与者、评价的方式和评价内容。

1、关于评价的参与者。学生、家长、教师都将参与评价,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家长评价和教师评价四类。以教师评为主,适当参考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家长评价。

2、关于评价的方式。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平时观察和期末检测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既重视结果,有重视过程。评价采用等级制,“平时成绩”的评价以平时观察为依据,设“好”、“较好”、“需努力”三个等级,“期末成绩”的评定以期末检测为依据,成绩记录为“优”、“良”、“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

3、评价的内容:科学学业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 和“期末成绩”两项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科学学业总评成绩的40%,“期末成绩” 占科学学业总评成绩的60%。“平时成绩”一栏主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教师、学生通过日常观察做出的对每位学生的“科学学习情况的评价”,占科学学业总评成绩的20%。二是“成长记录袋”成绩评价。教师组织学生收集一学期里所有的学习结果,如:学生科学研究的成果(科学观察日记、科技小制作、科学报告等);参与课前准备的情况记录;单元练习和课堂作业的成绩记录等;学期末,教师对每个学生袋内收集情况的进行相应的评价,占总评成绩的20%。“期末成绩” 一栏主要包括“实验操作测试”和“期末试卷检测”两项成绩。其中“实验操作测试”占总评成绩的10%期末试卷检测”占总评成绩的50%。

四、实践总结

本学年,我们认真实施上述评价方案,现将实践结果总结如下: 1.学生初步养成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在人文性评价原则的激励下,我们尊重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不同现象和发现:当学生的实验结果出现偏差时,老师首先要肯定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再帮助

学生分析原因,找出存在的问题,也可以重做实验,重新观察现象,不会对学生有半点的强迫和牵制,更不会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这样就培养了学生浓厚的科学兴趣和良好的科学研究态度。

2.学生动手探究能力提高。我们根据全面性评价原则,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体验的评价,因而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探究活动,亲历过程。如《观察土壤》一课,先让学生谈谈你知道土壤的那些知识?预测土壤里有些什么?再让学生观察采集土壤,最后得出结论:土壤是含有砂与粘土、动植物及其遗体、人为垃圾的混合物。通过一系列的活动:预测——采集——观察——讨论交流,训练了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和技能,同时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及小组分工合作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认识到生命与土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要保护土壤。这比教师简单讲述、学生被动理解的效果要充实得多。另外,有些探究内容涉及到学生的生活经验较为丰富,但教材中呈现的还不够科学,无法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探究的过程,对此,我们应自觉地立足学生生活经验,增添相关活动。让学生亲手操作,认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实验效果明显,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观察和归纳能力。

3.延迟评价得到有效的运用。科学的很多实践活动,也许它的成果不是一拓而就的。科学课上也许很多学生的实验并不是那么规范,语言的组织也不够缜密,如果我们不能给孩子即时评价,也许本该盛开的花朵就此凋谢了。现代心理学表明,当学生某中良好的行为

出现之后,如能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为继续向更高层次需要做出积极努力。即时评价起点低、小目标、勤评价、快反馈的做法,学生最感兴趣,最容易接受,也最能拨动还的心弦。根据科学学科的特点,学生发展上必然存在差异,我们让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再达到目标。例如动手能力有差异,有的组实验做的快一些,有的组实验做的慢一些,就适当延迟评价。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努力、进步。让过程长一些;让兴趣多一点儿;让形式活一点儿,更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如《我来做一张纸》中,学生一开始做的纸可能不是很出色,和教师的期望有一定的距离,这时候我们如果不急于评价,而给予还有些时间,让他们通过更多的实践做纸,思考做一张自己需要的薄纸、厚纸等应该注意的地方,相信孩子也是能实践出真知的!4.家长参与评价,获取了更大的认同。科学课外延伸活动多数是在家庭中开展的,家长的支持与否有着关键的作用,教师的检查与调控起到了辅助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地都可以追溯到家长。”可见家长对科学课的认同多么重要。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家长对科学的实践活动还是比较忽视的,尤其在我们农村,很多家长还是把目光主要放在语文、数学等学科上,对科学不会主动去关心。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抓紧了对家长的指导和培训,把家长学生共同成长作为研究的重点工作,让他们也参与到对还的科学评价中。我的具体操作策略是:①利用好家长会的机会,进行宣传教育。对家长进行大面积的宣传教育,最好的形式是家长会。在开学初,我们就设计了科学老师和家长的见面会,由科学老师利用视频的形式对家长进行通识培训,介绍科学课的性质,科学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科学的评价标准,以及对家长的要求,使家长知道科学、认识科学、重视科学。②开通书面、短信形式的家校联系热线。学生在家需要搞什么活动,需要准备些什么材料,科学老师一般要求学生记录于作业本中,并向家长进行汇报,如果是一些需要家长购买的物品,还需要在“校讯通”中发给家长信息,以教师出面的形式争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③开展家长和学生科学学习的互评工作。学生在课外的实践活动,对于过程的了解家长会比较清楚,所以评价学生主要依靠家长。对于家长的工作,教师也需要从学生处了解,从而掌握他们的重视程度,要让学生来评价自己的家长。在这样互评的过程中促使双方共同成长。

5.学生获得了学习和评价的主动权。科学课堂实验多,课外延伸活动也多,但靠老师激励学生是不够的。根据匿名调查发现,学生还有一种被同伴认可的需求,所以让学生开展评价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体现。以往的学习评价是教师的事,学生作为评估的对象,只是学习的主体,以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形成为主要任务。学生很少参与评价,缺乏评价的主动性,缺乏相应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身和同伴的表现有着自觉、能动的反应——尽管程度不同、范围有限。这些反应往往稍纵即驶,学校生活的丰富的活动,将很快

淹没这种内在的评价反应。但如果学生参与评价活动,这种反应能被加强和发展。在课堂内外的许多探究活动和讨论交流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鼓励学生对同学们提出的各种观点进行相互评议,相互补充,学会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具体做法:①鼓励学生当小老师。在课堂上,我总是鼓励学生上台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如学习《植物的根和茎》一课时,在完成猜想“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后,我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学生走上讲台,象个老师在黑板上写写画画。台下的同学听得很认真,不时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实现了生之间的互动和互评。②提供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有的学生由于性格原因,没有机会上台展示,有的嫌展示不够,我就建议他们用其他方式表达:如写科学手册,从版面设计到具体内容全由学生自己设计。我不定时收上来,写点激励性语言的评价,并且还有同学评价、家长评价。在单元评价时,将他们的手册在全班展示,并且选取一部分同学的记录,由他们自己进行设计,在实验室的黑板上展示。学生有了一种被认可的成功喜悦,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更高了。③在实施评价中我们有加入了组内评议,组间评议等,让学生学会了互相欣赏。后来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又增加了自己评价自己,使学生能在自我评价中,坚定学习信心,体验成功,学会自我肯定。新的评价方式充分给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度,把学生多种感官调动起来,协同操作,强化了学习效果。在新的评价制度下,学生更关注同伴的表现,更懂得倾听了,因为关注他们学到的更多了。在自我的评价中,他们有了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因为同伴和老师的支

持和鼓舞,他们把学习当做了一次次愉快的经历。在他们从简单到复杂,从生疏到熟练的评价中,老师们更了解了孩子,课堂变得更融洽了。

五、实践后的反思

1.新课程理念对评价的重视刺激了一些教师过分重视评价在教师中的运用,让学生感觉不到评价的珍贵,同时因为占用了过多的教学时间,影响了课堂效率,最终使教师都为评价所累。这是从一种极端走向另一种极端的表现。

篇3:小学英语学业评价方案

一、删繁就简三秋“书”

与传统奖罚评价体系不同的是,发展性评价属于新课程所倡导的课程评价,注重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即“德智体美劳”新型人才。而不是注重对学生的检查、区别、选拔、奖罚等。因此对于一些没必要的条条框框也就该删的则删,该简的则简,只要对学生发展不利的,就算是再久远的传统评价方法也没有保留的必要。具体操作如下:

1.重视综合,促进全面发展。

品德学业评价内容是品德课程目标的具体体现,反馈具体的德育观、质量观、人才观,思想品德课教学评价内容应改变过去偏重政治理论知识的单维评价,强调对学生基础政治知识和技能、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隐性内容的综合评价。教师在平时应注意观察学生的认知态度、行为习惯、情感变化、意志品质、交往与协作能力等,并把这些纳入评价内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应用辩证思维方法评价学生,促使学生在自身内部进行整合,做到知行统一,表里如一,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根据学生提供以后自我发展的机会,逐渐提高学生的各种表现能力,从而也促进学生的个性张扬、全面发展,从而真正有效地实现教育目标。

2.强调互动,体现人人参与。

发展性评价改变了以往把纸笔考试作为唯一评价手段的方法,强调多元化互动参与“,学生本身也是评委”就是最大的改革。品德课的教学不像其他科目那样单纯,那是由品德课程特殊的德育目标所决定的,因此更应该体现人人参与,不再像传统的奖罚性学业评价那样总是以管理为中心,以管理被管理者为先导,从此,学生不再是单纯的被管理、被评价对象,从而在形成性评价、非测试评价、表现性评价探索与应用,使学生真正融入“主戏”里,变客体为主体,全面、客观地反映自身品德课程学习结果,自我提出对发展有针对性的意见,以促进全面发展的目的。

3.删繁就简,凸显效率。

当然,改变传统评价方法,并不是简单地全盘否定,而是有针对性地删繁就简、凸显效率。更不是随意地让学生自评或互评,或是把评价的责任推给家长与社会,评价中教师还是要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学生自我评价以及家长、社会力量参与评价的指导者。这样无形中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必须高度把握品德教学评价的目的,依据教学内容,选择最佳方式和参与评价的主体,在整个组织评价过程中,能够促进教师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才是发展性评价真正的价值取向。

二、标新立异二月“话”

传统评价标准,忽视的是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性评价则一改传统惯例地以学生为主,不断推陈出新,标新立异,以培养创新型人才。因为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现在的学生学习是活生生的充满个性色彩的动态过程,所以相应的评价实践也应采用别出心裁的方法。

1.形式新颖,典型趣味。

现在的品德新课程内容丰富,多面立体,既重视学生的认识,也重视学生的学习的态度、情感、分析与解决问题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更不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样地,评价体系也要形式多样化,使评价主体多元化,形成多边、互动的评价,让学生及同学、家长及亲友参与到德育评价中来,方式要灵活多样、创新,具有典型性和趣味性,这样方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精神来。

2.结合实践,重视体验。

发展性评价总是强调发展性、参与性、个体化,而实践则是最好的体现,诚如品德课程大纲所提到的以“社会、生活”为基础,同样,不管学了什么大道理,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社会、生活实践中去。教师要鼓励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各种社区交互活动,在各种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中学会友好合作,学会自我反省,学会体验生活,如此既有利于学生认同评价结果,又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发挥评价的作用。

3.标新立异,发展素质。

新一轮课改下,品德课学业评价目标已由单纯的面对过去奖惩学生,转变为面对未来发展素质,这是前所未有的伟大改革。正如已故科学家钱学森所感叹的:“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人才来?”那是因为传统观念、传统评价体系的束缚,只有标新立异、大胆创新,长期有效地执行发展性评价,才能不断地发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如此还愁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人才,那是没有道理的。

总之,品德新课程学业发展性评价的改革是大势所趋,学业评价从本质上来说都不是真正的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发展中的一个过程,一个提高改进师生的教学活动、调动师生积极性的过程。德育之路,长途漫漫,评价无定法,有效便是招!

摘要:品德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培养学生的情感、知识、能力,为孩子们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而品德课程学业评价是指“以德育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的、有效的工具和途径,系统地收集学生在品德学科教学影响下认知行为上的变化信息和证据,并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篇4:小学英语学业评价方案

[关键词]空中乘务;沟通技巧;学业评价;教学改革

1013939/jcnkizgsc201520179

1 研究背景

11 发展现状

2010年,中国人事科学院公布了一组研究数据:中国民航业平均人机比是200∶1,而国际民航业平均人机比是100∶1;根据预测,中国国内航空客运量的增长速度将保持在13%左右。人才短缺严重制约了我国民航业的高速发展。因此,高素质的空乘服务人员将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为适应行业建设和市场需求,贵州民族大学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于2009年增设了空中乘务专业,本专业重点培养的是具有实践性和与航空服务行业紧密结合的实用性人才。2013年贵州民族大学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空乘专业首届185名本科毕业生就业率100%,“升空率”(当上空乘的)82%;2014年7月即将毕业的266名本科生,1月份升空率已达到68%;2015年7月才毕业的237名本科生,1月份前超过一半的学生已经陆续被包括国航、南航、东航、海航、厦航、川航等在内的各大航空公司“预订”,空乘专业学生招生和就业都空前火爆。[1]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本专业教学工作中最为关键和紧迫的任务。笔者在教学反馈和与学生的访谈中得出空乘专业学生的学习状况还存在很多问题:部分学生文化课基础薄弱,目标不明确;学习自觉性不强,考前临时突击;实操能力不强,尚不能满足多岗位转换的需要。而改革学生学业评价标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手段。

12 课程特点

《沟通与面试技巧》课程是空中乘务专业必修课,是以模拟面试现场和空中乘务实际工作场景为依托,通过老师讲授演练和学生模拟练习为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基于此,本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应该是立足于学生掌握沟通能力和面试技巧的情况为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行业、掌握技能、用口语表达的形式来展现学习效果。本课程还有一个特殊性是根据教材的脉络,授课时主要是以航空服务行业面试和服务的相关要求进行模块式的实践学习。鉴于以上专业和课程的特殊情况,本课程亟须改革对学生的课程学业评价方式,在课程总评成绩中,加大课程平时成绩比例(提高到总成绩的60%),减少课程期末考试成绩比例(占总成绩的40%),教师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质和量的监测管理,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进而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2 参照岗位要求及工作任务设计实训内容

21 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

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的主要目的是突破传统的以“期末笔试成绩”为指挥棒的评价体系的制约,建立更为优化的、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出发点,针对航空公司招聘要求和实际工作需要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业评价标准。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给学生创造一对一的实训环境,保证学生的实际操作时间,同时通过仿真实训的先进技术,让学生不用再去靠想象,而是身临其境的去感受、去练习,帮助更多的学生投入在实训当中,通过提高学生实习和就业前的专业度和专业熟练度,来促进学生就业率、提升学生职业发展前景。

22 课程实训模块设计

空中乘务专业的就业岗位决定了其典型工作任务是要在工作中有效地与上司、同事、下属、乘客进行沟通,要能够有效地协助领导参与商务谈判活动,高效地进行跨文化沟通。因此,在规划实训教学内容时,要根据学生将来的工作岗位和沟通对象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在具体操作中将课程根据螺旋式发展阶段,划分成若干级简单案例;再将多个案例整合成完整工作流程的“综合课程模块”。例如:因天气情况不好导致飞机晚点,上机后某些乘客情绪恶化而进一步迁怒于空乘人员,激动地要投诉乘务组并将事件在媒体曝光。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将这一情景模块分解成以下工作环节:在沟通中能够换位思考,与对方交谈时尽量强调积极面和对方利益;学会有效沟通的要点和技巧、克服倾听过程中的障碍;合理有效地进行团队沟通;建立大局意识,协助组织进行危机公关。学生在仿真教学的过程中,感受与不同对象沟通时所必备的素质和技能,就会积极地建立在未来工作中的角色意识,自觉地提升自我的有效沟通能力。

23 课堂实训内容的实施

实训式教学的具体方法和内容是贵州民族大学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空中乘务专业《沟通与面试技巧》学生学业评价教学改革的重心,是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能力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的落脚点。

具体的实训主要包括情景设置、协作学习、仿真实训教学等内容。

(1)情景设置

学生以乘务组为单位,5~6人一组开展实训练习,进行角色扮演,综合运用面试与沟通技巧的相关理论知识,模拟相关的沟通现场。在整体模块设计中,主要完成了三个阶段的工作任务:

第一阶段的沟通内容是,以航空公司作为工作背景单位,每组选出成员扮演应聘者,其他人担任面试考官,通过提问考察求职人的仪容仪表、语言表达能力、业务水平、应变技巧、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内容,并在实训结束后由扮演考官的学生给出求职成败的依据,教师总结点评。[2]第二阶段是,模拟上岗后开展的相关工作情景,各小组进行抗挫折练习、与上下级间的沟通、商務演讲、会议的筹划和组织、危机管理、跨文化沟通等活动。第三阶段,也是本课程模拟练习的重点内容,是作为机组服务人员在机上与乘客和机组相关成员之间的沟通,其中要强调的重点是:沟通的五项基本技巧,即“倾听、说、学会观察、面部表情、空间和接触”;怎样和旅客进行沟通,关键是掌握如何创造谈话的氛围和相关的沟通注意事项;在机组成员的沟通技巧方面,要点是主动与其他组员沟通、及时进行沟通、准确传达和接受信息,原则是彼此尊重和宽容、不允许在航班中发生争执。

(2)协作学习

小组模拟方案确定后,各小组成员分工自主学习各项任务,并要求撰写机上服务准备方案。内容包括:倾听障碍和有效倾听的要点、因时、因地、因人调整语言、正确运用语言语气、沟通前确认自己的态度、与旅客沟通时要选择地点时机、充分考虑到旅客的面子和自尊、对旅客进行察言观色、面部表情的调整、准备应付僵局的对策、说服对方的理由、拒绝与让步对策等。在讲授过程中,大量分析航空乘务行业一线案例,紧贴工作实际,结合网络和软件平台为校内外的学习、管理提供一系列的教学服务。

(3)仿真实训教学

空乘专业因其专业特殊性,大部分实验设备无法进行采购,制约教学质量的提升。空乘服务仿真实训系统是一套针对空乘专业的模拟实训系统。通过集成环境艺术、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动画、沉浸式体验环境等技术,主要为学生提供一种沉浸性、交互性的教学体验环境,并且详细地展示进入机场至登机的一系列过程,使得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能通过仿真交互操作的方式,学习和训练在现实实验环境中难以达到的条件,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实训水平,形成学生的理论基础和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立场处置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1]

3 学生成绩考核的具体实施办法

《面试与沟通技巧》课程是一门专业方向必修课,是一门应用型、实践型课程,还具有通识教育课的特性。为了鼓励学生进行课程实践。本课程考核采取“课堂情景模拟练习+课堂提问+小组课题研究成果PPT展示+20人次沟通笔记+作业+期末考试”的形式,即“3+2+1”考核模式,重在考查学生对沟通技巧的掌握程度和应用水平。“3”即三项课堂表现情况考核:课堂情景模拟练习、课堂提问、小组课题研究成果PPT展示;“2”即两项研究性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考核:20人次沟通笔记+作业;“1”即一次期末测试考核。“3+2+1”即学生平时考核成绩在课程总评成绩中的权重为60%,期末测试成绩在课程总评成绩中的权重为40%。

其中,课堂情景模拟练习和PPT成果展示均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中表现最为突出者加1~2分,旷课不到者记0分。平时点名抽查不到的学生每次减平时成绩10分,多次不到者按学校相应规定给予处理。

篇5:小学英语学业评价方案

岳村镇赵寨小学

2011年

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评价方案

综合实践能力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性、客观性、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课程形态,它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评价要采用整体观、多元化、过程性等新的评价理念。

一、评价原则和思路

评价原则:

●评价时机的全程化: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侧重于过程性评价;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以教师评价为主,结合学生的自评和他评(包括家长);

●评价方法的多样化:除作品或成果评价,还包括平时观察、作品制作、表现记录等形式;

●评价要素的全面化:除测评科学知识的掌握外,更注重科学探究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

●评价结果的模糊化:采用等级制评定,但评定结果有依可循。评价思路:根据《综合实践能力课程指导纲要》确定大致评价思路如下:

●小学综合实践能力学业评价的内容为 “学习态度”、“工作方式”、“能力能力”三个部分。“能力能力”部份又细分为 “探究能力”、“社会实践、交往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设计与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7个小项。

●评价采取结合教师平时观察、学生自评和小组内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评价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有待努力”三个等级

●“合作与交流能力”等多个要素的评价需要查阅学生成长档案袋,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把探究能力计划卡、行动卡,反思卡等各种过程性资料都放入成长袋中,以备学业评定时查阅。

具体表现为:

小学综合实践能力测评表

1、认真参加每一次能力。

2、努力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

3、做好资料积累和处理工作。

4、主动提出自己的设想。

5、乐于合作,能和同学交流,尊重他人

6、善于提问,乐于研究,勤于动手。

7、对社会有一定的责任心。

8、能对自己进行“反思”。

9、实事求是,尊重他人想法与成果。

10、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

11、能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

12、能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

13、会写调查、实验、观察报告。

14、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15、能大胆探索,想法、作品有创意。

16、会制定能力方案,方案合理具体。

篇6: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我校制定了学生学业水平测评方案。

(一)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人的发展,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创造适宜于孩子们成长的环境,使学生实现思想、智力、心理、实践、身体、创新、审美能力的全面、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二)体现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状况。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的基本出发点是反映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学业评价按照素质教育要求进行全面发展评价,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体现学生之间的差异,促进学生在打好共同基础的同时,实现有个性特长的发展。通过评价主体的互动、评价内容的多元和动态的评价过程,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

(三)探索科学可行的学生学业评价方式,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根据我校的实际,制定科学可行的评价方式,规范、完善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和程序,加强公示、监督等方面的制度建设,确保学生评价工作的实效和公正。通过探索学生学业评价方式,建立健全学生评价制度,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

二、基本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实施学生学业评价方案,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初中新课程改革精神,反映初中新课程方案的要求。通过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结果的使用,给初中教育与学生以正确的导向。

(二)操作性原则。方案实施要为家长老师学生所理解与接受,操作简便、直观。方案的指标体系合理,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操作实现信息化。

(三)公平性原则。加强学业评价工作的制度建设,提前公布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程序、人员和有关规章制度,并广泛征求师生和家长的意见。保障评价工作公平、公正、公开进行,对学生的评价全面、客观、科学。

(四)发展性原则。坚持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功能。注重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适当收录反映学生成长过程和发展水平的描述与实证材料。正确发挥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突出评价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全面评价学生的素质,客观反映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特长。

(五)教育性原则。对学生的评价过程实质是对学生的教育过程、引导过程,提高学生全面发展的意识,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过程。评价的过程、目的首先在于对学生进行教育。

三、组织机构

1、学业测试评价委员会领导组组长:冯宗模 副组长:冯彦

成员:各班班主任、行政人员、家长代表(每年级一人)领导组下设办公室(校长办公室)

2、测评组: 各年级各学科任课教师

四、评价分类

1、日常评价

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意志、学习习惯、作业完成、课堂发言、参加活动等各种情况进行日常跟踪记录,运用百分考核的方式由班主任、代课教师、班干部、科代表具体操作。

2、阶段性评价

将学生在某一阶段的统考科目、实践活动、考查科目、日常表现等情况进行综合性考查与评价。包括自评、互评与班评。

3、终结性评价

将学生在三年的表现依据我校根据省市县的有关精神制定的方案系统、全面地评价,由本人、小组、教师、家长共同评价,最终结果以等级呈现。

五、评价内容和方法

学生学业评价内容包括

1、日常行为习惯(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2、主要学业成绩考察(全市统一组织的统考科目的考试成绩)、3、非统考科目(音乐、体能体质、美术、书法等)

4、实践能力(实验操作、口语、义务劳动、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等)四个方面。具体从品德与素养、运动与健康、交流与合作、审美与表现、创新与实践等进行非统考科目评价以反映学生的道德素养、文化素养、综合实践、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实际操作能力、信息技术能力等各方面情况。

(一)日常行为习惯

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合作与实践创新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评价方法:

采用学生自评和组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对本班学生的日常考察与记录,由教师、组长提供实证材料等对学生的基本素质进行评价。在评价中要根据基本素质的不同内容,采取适当的方法。最终结果按分数记入总分3.评价结果呈现等级

(二)实践能力

1、实验操作考查(1)考查内容 实验操作考查内容涉及理化领域以及技术领域中通用技术科目分对应的模块内容。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按《普通初中实验操作考查要求》,着重考查学生在实验范围内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2)考查方法

学校统一命题,由各学校设立实验考查考场,负责实施考查。有各理化组负责,由代课教师具体执行。(3)考查结果呈现

实验操作考查成绩以等级呈现,分A、B、C、D四个等级。考查结果的等级记入学生档案。

2、信息技术测试非统考科目的成绩评定(1)考试内容 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内容涉及信息技术科目的必修和选修内容。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规定各个等级考试的内容,公布考试要求、试卷结构和题库。(2)考试方法

学校负责制题、组织并将考试成绩记入学生档案。(3)考试成绩呈现

信息技术等级考试成绩以等级呈现,分A、B、C、四类。考试的等级记入学生档案。

3、研究性学习(1)考试内容

结合学生实际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与学习问题,写出调查报告(2)考试方法

学校负责制题、组织并将考试成绩记入学生档案。(3)考试成绩呈现

等级评比,分为A、B、C、D四个等级。

4、口语测试(1)考试内容 结合学生实际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与学习问题,进行日常对话与交流

(2)考试方法

学校负责制题、组织并将考试成绩记入学生档案。(3)考试成绩呈现

等级,分为A、B、C、D四个等级。

(三)非统考科目的成绩评定(总分150分)

1、音乐(1)考试内容

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基本乐理知识与音乐欣赏能力、音乐操作能力的考察。(2)考试方法

采用实践性测试的方式,当场对学生进行测试。学校负责制题、组织并将考试成绩记入学生档案。评价人为班主任、音乐教师与学生代表组成的评价组。(3)考试成绩呈现

等级评比,分为A、B、C、三个等级。

2、体育(1)考试内容

根据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基本体能的测试,包括初中生身体健康标准要求的所有内容,在测试时选取其中的三项。(2)考试方法

采用实践性测试的方式,当场对学生进行测试。学校派出评价组,有体育教师与班主任组成,采用量化考核,标准执行国家统一标准。由学校统一组织并将考试成绩记入学生档案。(3)考试成绩呈现

等级评比,分为A、B、C、三个等级。

3、美术与书法(1)考试内容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基本欣赏美的能力、美术实践能力及书法进行书面考察。(2)考试方法 采用实践性测试的方式,当场对学生进行测试。学校派出评价组,有美术教师、书法教师负责考核。采用量化考核,由学校统一组织并将考试成绩记入学生档案。(3)考试成绩呈现

等级评比,分为A、B、C、三个等级。

(四)统考科目的成绩评定

统考科目按照全市统一的试卷进行,考核结果为等级。

五、评价结果的使用

评价结果是学生综合学业水平的具体反映,学校要将评价结果通知学生及家长;日常评价结果是学生毕业的依据之一。评价结果作为学校评价学生与表彰奖励的最终依据。

邻水县九龙镇新合中心学校

篇7:二年级数学学业评价方案

曹玉枝

一、指导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对于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发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即发展性评价,这些都体现了当前课程评价最新发展的趋势与最先进的评价思想。

二年级数学学业质量评价以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为依据,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让评价成为学生愉快学习和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动力,真正实现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

二、评价原则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学业评价方案遵循:

(一)发展性原则: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要承认学生有两种或多种差异,允许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误;

(二)激励性原则:让学生体验进步与成功,从而产生进步的动力,要使学生喜欢评价;

(三)过程性原则:对学生平时参与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态度、情感、合作与交流能力等进行评价;

(四)多种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日评---阶段评---终评相结合。

三、评价方式

采取过程性评价、活动性评价、检测性评价相结合。其中,过程性评价包含: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单元测试;活动性评价:《图形的变化》和“生活小能手”,学生可以按照自己心目中的数学结合所学的图形变化的知识分别办一张数学报、写一次数学日记;检测性评价包含:期中测试、期末测试。评价方式采取自评、小组评、家长评、教师评相结合。

四、实施方案

本课程评价由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两部分组成,以百分制呈现,过程性评价占80%,结果评价占20%。

(一)过程性评价(80分)

1.学习习惯=课堂习惯+作业习惯(20分)(1)课堂习惯(10分)评价形式:定性评价

评价方法:老师根据学生课堂发言、倾听、参与课堂活动的情况,给予学生合理表扬,由学生在课后自行填到课堂表现反馈表中。

评价标准:

优:得到表扬次数在15次以上的学生,可以得到10分。

良:得到表扬次数在8-15次的学生,可以得到8分。

合格:得到表扬次数在“3次以上”的学生,可以得到6分。

(2)作业习惯(10分)评价形式:定性评价

评价方法:老师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给学生进行评分,学生能做到按时完成的且完全正确的,给予A级(良)奖励,能做到按时完成作业并作业完成质量高的给予作业A+(优)的奖励,5个A(良)级=1个A+(优),集够10个A+(优)可以换1个学习星。

评价标准:

优:得到的“学习星”数量在10个及以上的学生,可以得10分。

良:得到的“学习星”数量在5-9个的学生,可以得8分。合格:得到“学习星”数量在5个以下,但平时上课能做到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可以得6分。

2.单元测试(30分)评价形式:定量评价 评价标准:

优:各个单元测试的平均分在90分及以上,可以得30分。

良:各个单元测试的平均分在80-89分为良,可以得24分。

合格:各个单元测试的平均分在60-79分为合格,可以得18分。

待合格:各个单元测试的平均分在60分以下为待合格,可以得15分以下。

3.综合实践活动(30分)(1)《图形的变化》:(15分)评价内容:数学报 评价方式:定性评价 评价方法:活动操作 评价标准:

优:作品紧密联系所学知识,完整丰富,有创意,色彩搭配合理,可得15分;

良:作品展现完整,展现所需知识,色彩鲜明,布局合理可得12分;

及格:作品展现完整,结合所学知识,可得8分。(2)“生活小能手”:(15分)评价内容:数学报或数学日记 评价方式:定性评价 评价方法:活动操作 评价标准: 优:作品紧密联系所学知识,完整丰富,有创意,色彩搭配合理;或日记记录流畅完整,图文结合,丰富纪实,可得15分。

良:作品展现完整,展现所需知识,色彩鲜明,布局合理;或日记记录完整,结合数学知识,图文结合可得12分。

及格:作品展现完整,结合所学知识;或日记记录完整流畅,展现所学,可得8分。

(二)加分项目(10分)

为了鼓励学生多进行必要的口算练习,在本学期将举办两次口算比赛,比赛成绩突出者可获得附加分,共计10分。

1.在学期中举办一次口算比赛,比赛成绩在年级前5名者可加5分。

2.在学期末举办一次口算比赛,比赛成绩在年级前10名者可加5分。

(三)综合评价

评价内容:过程性评价+专项测试+加分项目

评价形式:根据过程性评价、专项测试、加分项目的评价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标准:

优:总分在90分及以上。

良:总分在80-89分为良。

合格:总分在60-79分为合格。

待合格:总分在60分以下为待合格。

五、评价时间

1.课堂表现、作业情况,每天都由学生本人及家长配合进行及时记录评价。其中,课堂表现在学期中综合评比一次,学期末评一次;作业情况1个月在全班综合评比一次,一个学年共进行阶段性评比三次,10月初第一次、11月初第二次、12月初第三次评比。2.期中第一次阶段性测评,期末进行第二次阶段测评

3.10月初开展并评价学科活动《图形的变化》;11月中旬“生活小能手”。

篇8:小学生学业成绩评价

一、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评价主体是指那些“能根据评价结果,为达到改善教育活动及其成果的目的而采取相应措施的人和组织”。新课程在评价理念上特别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将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社会有关人员评价结合起来”。因此,评价的主体除了教师,也应包括学生及其家长等。这里应着重指出的是,在评价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最能体现学生素质发展的过程。他们在互评中往往会帮助对方找到其自身难以发展的长处或短处,从而互相启迪、互相借鉴,彼此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其实,学生参与评价,这本身也是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

二、评价手段的综合性

(1)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所谓定量评价,即是指评价者从数量、时间、速度三方面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其评价结果往往以数字或等级的形式呈现。这种评价的优点是,从简单的数字或等级的对比即可看出学生个体本身的进步或退步、学生个体之间的差距;其缺点则是,单纯的数字或等级的呈现过于笼统,无法较为具体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弥补这一不足,我们在进行定量评价的同时,更应采用定性评价。

所谓定性评价,即是评价者通过对学生学习的档案资料、考试结果、典型事例、日常表现等方面加以综合分析来进行的评价。这种评价结果中的要素评价、单项评价、综合评价一般分别以“星级制、等级制和等级加评语”的形式呈现。这种评价,可帮助学生明确自己在学习中的进步和不足,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进步的希望,找到努力的方向,从而激励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

(2)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所谓单项评价,即是评价者对学生某一方面的学习情况进行的评价;而综合评价则是评价者对于学生的总体学习情况进行的评价。前者的优点是可较为具体地评价学生单方面的发展情况,而后者的优点则是较为全面地反映学生的总体发展情况。两者的有机结合,可使评价更为具体、客观、全面。

(3)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所谓过程性评价,即是指评价者通过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调查、日常学习资料的分析与研究,同时采取成长记录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的定性评价。而终结性评价,则是评价者对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学习情况所作的总结性评价,这种评价一般包括月末评价、期中评价、期末评价、学年评价等。由于一个学习阶段的结束,又意味着新的学习阶段的开始,所以,我们可把终结性评价看作既是前一阶段学习过程性评价的结果,又是后一阶段学习过程性评价的开始。因此,终结性评价要以过程性评价为基础,不仅要客观地考查学生的素养,更要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为目的。

三、评价观念的发展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激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学生学业的评价内容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直接的导向作用。学生学业的评价内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及应用情况。《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应结合实际背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多地关注对知识本身意义的理解和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

(2)学生的能力发展情况,包括搜集、管理、运用信息的能力,交际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查: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能否与他人合作;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结果;是否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3)学生的学业情感,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兴趣、意志、价值观等。一般来说,学生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五、评价结果的激励性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激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学生的评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从而“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上一篇:四年级下半年班队工作计划下一篇:2017造价工程师工程计价高频考点:综合单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