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设计说课稿例

2024-05-06

信息化教学设计说课稿例(通用10篇)

篇1:信息化教学设计说课稿例

说课讲解稿

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维护和保养技术已经成为一个新的学科,而我今天所说的课题就是火花塞的检查与更换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六个方面与大家共同分享。教材分析

首先说教材分析,该课程定位适用于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该课程特点是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该课程为同学们将来从事汽车维修行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和实践依据。本次课选自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由熊文、曾有为主编的《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一书。其中项目四任务二为本次课的学习内容。

针对本次课的内容以及知识结构,我所设定的教学目标重点突出,难度适中,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和较强的实用性。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火花塞的拆卸以及调整、更换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信息处理,制定角色以及自我评价,接受他人评价的能力,提高同学在汽车维修行业服务能力和适应岗位角色。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本次课我会重点引领同学们学习火花塞的基本结构,以及火花塞的拆卸方法,突破火花塞更换的标准以及火花塞间隙调整更换的难点。学情分析

本次课我所面对的是15级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职生。同学们头脑灵活,思维敏捷,具有较强的探究欲,学习过发动机构造,汽车维护以及汽车电工电子等专业课程。具备一定的发动机以及电路知识。但是对于拆装步骤比较粗心以及对元件是否需要更换的标准没有定性的认识。教法与学法

为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本次课我将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同时附之以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示范演示法,分组讨论法来丰富课堂教学。而同学们则通过模拟场景法,合作探究法,实践动手等方法来完成本次理实一体化的学习任务。教学准备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在课前我会通过班级QQ群发布预期公告,微课视频以及为同学们划分学习小组让大家自行收集卡罗拉相关火花塞的型号以及调整间隙,在课上,我结合实训车辆利用信息化仿真软件来完成本次理实一体化学习任务。结合教学任务的设计,我对本次课协调组织。课前同学们呢获取信息,整理资料,课上同学们分组谈论制定并完善拆装方案。随后教师进行示范讲解再让同学们根据教师的讲解结合实车进行实训练习,随后再利用仿真软件加强巩固并做出评价反馈。

教学过程

接下来进入本节课重点内容,结合本次课的教学内容,我将本次课90分钟3课时的教学时间做了详细的划分,其中明确任务和任务实施是重中之重。

因本次课时在实训基地实施教学,因此我会利用爱班级软件做好学生的考勤工作,真正做到理实一体化课程人人参加,人人实践,同时,我们将做好实训安全教育,严格按照维修操作车间的要求,确保实训车辆和人身的安全。

随后我将设置火花塞故障现象引出学习任务。

请同学们为该车检查更换火花塞,随后进入翻转课堂,学生通过微课以及手机资讯,维修手册来查找拆装卡罗拉火花塞的要点以及更换的标准,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角。

根据课前的分组情况,全班20个同学分为4个学习小组,每组五个同学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其中有质检员,操作员,安全员,工单员,评价员。由教师监督每组拆装的过程以及指点每个组出现的问题,同学们组内分工合作,积极讨论探索出现的困难,组间你强我优,激烈竞争,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在同学们自主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我会给以适当的指导。在此过程中同学们充分感受到汽车维修的乐趣以及解决问题获得新知的喜悦。

随后在同学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再次结合微课视频,该微课视频中详细讲解了拆装火花塞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拆装步骤和如何调整火花塞的电极间隙。在观看微课视频结束后我将亲自给学生示范如何正确的使用工具取出火花塞。并且通过课前学生已经在仿真软件上拆卸出来的三维火花塞再次强调火花塞的结构组成。最后我将进一步引领同学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火花塞的主体和端部断裂,积碳,烧蚀以及间隙的标准值,四个小组的同学结合老师的讲解组内轮换同时展开实训。最后利用景格仿真软件巩固学生实践操作步骤,此过程与同学们达成知识目标突出重点与难点的学习,在实训的过程当中我采用的是自评,互评,师评的三重考核方式来促进同学们的实训练习。

任务拓展

在实践练习中,不难知道同学们只是针对于本节课的卡罗拉实车火花塞有了更深的实践操作能力,而对于别的品牌的不同类型的火花塞还不熟悉,因此我在任务拓展部分在微信公众平台给同学们布置了课后作业,让同学们结合本节课要点去查找科鲁兹和比亚迪F3的火花塞种类,以及火花塞常见故障,和装配要求的理论作业。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翻转课堂的引入,微课视频的使用,仿真软件的练习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而同学们在自评,互评时随意性较大,角色任务分配不是很突出,课堂自主学习主动性不高。为改进以上不足,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端正学生评价的态度以及学习中的主动性,真正做到做中学,做中教,教学相长力争为同学们呈现一堂理实一体化专业技能课。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以上就是我对《火花塞的检查与更换》的说课感谢您的观看。敬请指导!

篇2:信息化教学设计说课稿例

教学设计说课稿

教学设计理念及特色:

以听说训练为主线,通过看、听、说、演练、动手操作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最基本的英语听说能力,并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在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发展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人格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

教学过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习惯。如:解决教学难点的设计――找出朗读对话中的疑难点,运用激励机制,鼓励同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分工合作,找出答案,最后教师利用师生问答的方式进行强化,从而解决教学中的难点知识。教学基本情况: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本课教学基本要求:旨在通过看、听、读、说的逐层训练,培养学生“打开耳朵,张开嘴巴”学英语的好习惯。2本课的地位及作用:语言教学最重要的是表达,听说训练恰恰是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薄弱环节,加强听说训练显得举足轻重。

3本课内容整合及补充:结合本单元的单元任务,补充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用来描述娱乐活动的动词,为学生听懂听力内容做好语言铺垫。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常见动词的一般过去时,如:saw read slept等等。(2)知道听说训练内容中出现的描述性形容词所应用的语言环境,如: boring moving interesting等。2能力目标

(1)能够听懂有关周末活动的表达。

(2)学会就某一事物进行简单的描述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在完成本课任务中,通过合作学习,积极地对待自己的生活,理解他人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1重点:1.描述周末娱乐活动的动词短语。2.对周围事物发表看法的句子。2难点:听懂训练内容并在日常生活环境中流利地运用,实现从听到读再到说的语言目标。3情感目标

3关键:反复多次,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听说读训练。

二、教法分析

英语听说训练课是学生很难参与的课型。为了能够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本节听说训练课主要采用视听法、问答法、情境教学法以及任务驱动法,从视听说反复操练等方面来调动学生,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事做,都能参与得进来。加大教学的受众范围。

三、学法分析

本课训练对象是11级计算机班学生。该班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组间的合作与竞争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相互帮衬,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班级内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比较强,对于通过网络平台获取信息更是得心应手,因此自主学习就显得比较贴进他们的实际兴趣需要。有了兴趣,就会参与,有参与就有收获,从而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英语学习的自信心。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为听说课,设计为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导入:

导入采用【图片引入】和【问题引入】两种方式,在图片引入中,根据上节课学生完成的预习内容,将屏幕上的图片,在脑中形成直观印象。在紧接着的问题导入中,教师采用激励的机制,鼓励小组同学抢答问题“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学生在不断的回答中将直观形象变为习得语言。将看听说结合起来,调动起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为下一环节的听力训练做好语言储备。新授:本环节设有听力和听说两个任务。

听力训练:分三次放录音内容。每一次播放录音前,教师将【任务逐层】地渗透给学生。第一次放录音,教师布置任务:how many people in the dialogue? Who are they?鼓励学生感知对话的基本信息。第二次放录音,教师布置任务:what did they do last weekend?提醒学生根据听力题目,快速提取细节信息并作答。第三次放录音,学生边听边检查,查缺补漏。待每组同学都作答结束,利用大屏幕将整个对话内容呈现给学生,同时教师布置本环节最后的任务,根据自己所听到的对话内容和屏幕上所显示的完整对话内容,组间同学相互检查,看看哪组做得最好。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再放一次录音。完善听力训练内容。

听说训练:将听说训练的内容结合图片展示给学生。

学生看对话,划出疑难点。教师布置接下来任务:

1各小组同学通过网络搜集本组同学不了解的知识信息。2组内归纳总结疑难点,做好笔记。组间同学相互提问对话中出现的难点知识。

待学生们利用网络平台自主进行学习,逐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后,大屏幕上出现听说对话中相应语言点和句型。

     Titanic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movie? It is great, the story is so moving.My father slept through the best part.He thinks it is boring.Did you do anything special? 并提问各组同学,进行回答,以检测他们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及组间竞争的学习成果。在扫清听说对话的障碍之后,提示学生跟读对话,跟读两遍,要求学生模仿录音大声读,读的过程中体会单词的发音和语调。在学生能够较流利地读出对话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由讨论,自由表达,此过程,教师通过屏幕展示相应的短语和句型。

学生可根据老师提供的学习信息模仿对话,也可以小组内部自己编排场景,套用对话句型,练习表达,强化口语训练。最后各小组选派两名代表对接下来屏幕上出现的情境进行场景表演。教师选出优胜组给予表扬,并对同学在表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完善。总结反馈:

给四组同学四分钟的时间整理本节听说训练课的基本内容,并将听到的和说过的重要英语句子跟老师结合大屏幕一起表达出来。拓展延伸:

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如下问题:What do Americans do in their spare time? 教师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此过程中,将情感目标相融合,理解他人的生活,尊重他人的生活。包容地看待他人。布置作业:

作业分两部分。1 调查统计大屏幕上出现的电影名称,了解同学们对影片的描述,最终选出一部学生们最感兴趣的作为下个月学校播放的电影。2 采访自己的家人,问问他们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闲暇时间都会做什么,并进行比较。了解不同年龄段人生活方式,并理解他们。

学生可以择一完成作业,便于使不同层次,不同喜好的学生都能进行课堂外的延伸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板书设计:

Unit 2 I saw a terrible movie

Listening and speaking Key phrases:

篇3:信息化教学设计说课稿例

一、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

根据纽马克的解释,语义翻译要求译文应尽可能地接近原文的词汇结构与语法结构,力求保留原作者的语言特色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交际翻译是指重视原文内容和准确的上下文意义,以读者可以接受、能懂的方式进行翻译。在交际翻译中,意义不仅仅是纸上的文字,更来自于文字所处的大环境。例如,学情分析,语义翻译为Learning situation analysis,交际翻译为Analysis of learners。

二、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应用对比分析

英语教学设计比赛说课稿要用英文清楚地向评委传递相关信息,使评委快速理解所陈述的内容,并获得认可。下面以2015年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之教学设计比赛说课稿英译为例,就同一原文的两种英译做比较。

原文一:本次课的教学实施过程分为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考核评价和素养提升四个环节。

译文一:The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is course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which are pre-class preparation,classroom implementation,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and quality improvement.

译文二:The teaching process consists of four steps,which are pre-class work,classroom teaching activities,assessment and qualities improvement.

“译文一”采用语义翻译,将原文一字不漏地对译成英文。“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是指这堂课有四个教学步骤,这四个步骤是一个有前后顺序的整体过程,译成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但没有确切完整地表达出这个意思。“译文二”采用交际翻译法,将“课前准备”译为pre-class work,“课堂实施”译为classroom teaching activities,“分为四个环节”译为consists of four steps。“译文二”对各教学环节的说明更具体,使听众能更好地了解教学过程。

原文二:本次课的授课对象为笔者所在院校三年制大专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经过几个月的教学,笔者发现他们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爱表现,动手能力强,活动参与意识强。和入学时相比,虽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语言基础扎实了,但大多数学生的英语词汇量小,句法结构混乱,学习方法欠缺,对英语学习有一定的畏难情绪。

译文一:The object of this course is the freshmen in our college,except English major.After a few months of teaching,we found that they are active in thinking,have strong curiosity,hands-on ability,and strong sense of activity.Compared to enrollment,they have made a certain progress in oral English speaking,but most of them do not master enough vocabulary,do not grasp basic sentences and grammar structure,lack of methods for learning and have a fear of difficulty for English learning.

译文二:The learners are the freshmen of nonEnglish majors.Most of them failed English in the entrance examination.They are shy to speak English and not confident of their English because they don’t have a big vocabulary,they don’t remember useful expressions,and they are confused about the grammar structures.On the other hand,they are active,smart and eager to learn English well.They are very familiar with QQ and Wechat,and love chatting over them.When they do this task,they have been at college for about three months.They have made some progress in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 and become a little more confident.They need to learn some words,phrases and expressions for talking about travel if they want to complete the task.

本段语篇是说课稿中的学情分析。“译文一”采用语义翻译,部分语句(如加粗部分)让人难以理解。整段译文使用了很多描述性的词语,没有具体说明学生的情况究竟怎样。“译文二”采用交际翻译,在原文的基础上增译了学生的具体特点和完成本次课所必需的条件,为后面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设计做好了铺垫。

原文三:教师组织学生观看微课,并为学生创设谈论旅行计划的虚拟情境,辅以分组学习并展开人际互动,学习谈论旅行计划的对话和句型。学生模拟情境进行角色扮演,谈论各自的旅行计划,并进行课堂展示。通过学习动画、讨论旅行计划、自编对话、对话展示等活动,学生能真正掌握谈论旅行计划的相关表达,能在真实语境中谈论旅行计划。

译文一:The teacher organizes students to watch the flash animation in the micro course video,and create virtual situation for th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plans,supplemented by grouping learning and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learning the dialogues and sentence patterns of talking about travel plans.Students simulate the situation to role-play,talk about their travel plans,and act out in the class.Through the study of animation,discussion of travel plans,making dialogues,acting and other activities,students can really master the expressions relevant to talk about travel plans and talk about travel plans in the real context.

译文二:Before class,the teacher created a situation and assigned the tasks to the students.In class,the teacher organizes students to watch the flash animation in the micro course,and makes sure that the students grasp the expressions for talking about a travel plan.Then the students have discussions in groups,talk about their own travel plans and make a dialogue based on the given situation with the help of the teacher.Finally,the students act out what they would do in the situation.

本段语篇阐述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谈论旅行计划的教学环节。“译文一”采用语义翻译,照原文逐字逐句翻译,没有交代清楚教学活动顺序。“译文二”采用交际翻译,依据原文与设计者的整体思路,删减少部分内容;其中,增译assigned the tasks to the students,为后面的活动是否可行提供依据,增译before class,in class,then,finally等表示逻辑顺序的词,使教学活动步骤清晰明了,增译makes sure that the students grasp the expressions for talking about a travel plan,既呼应第一句的“创设情境”,又承启后面的“谈论旅行计划”。虽然对原文有增、减,但却更清楚地将教学过程呈现给了听众。

三、结论

由上述比较可见,由于汉语与英语属于不同语系,纽马克的语义翻译理论(英语和其他欧洲语言之间的)在汉英翻译实际中会打一定“折扣”(叶子南2013)。与语义翻译相比,采用交际翻译的译文较流畅、清楚,符合英语表达习惯。事实上,语义翻译理论和交际翻译理论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在汉英翻译实践中,需要两者相互补充。为了在英语文本中准确地传递汉语文本的信息,译者应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读者群、文本类型采用灵活的翻译方法。

摘要:概述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含义和区别,基于纽马克文本类型理论,根据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说课稿实例对比分析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应用,认为语义翻译会受到很多局限,交际翻译的译文较流畅、清楚,且符合英语表达习惯,能更好地向听众传递信息。

关键词:语义翻译,交际翻译,对比分析

参考文献

篇4:小学信息技术《可爱的家》说课稿

《可爱的家》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教材关于画图板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矩形”“椭圆”“圆角矩形”工具,并能灵活运用工具绘制“可爱的家”。学生通过前几节课关于画图软件的认识、操作,已经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并能运用一些常用工具绘制一些简单的图画。本节课教材首先通过对优秀作品的欣赏,激发学生利用计算机画图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画图模块时,学生感知实践信息技术和美术的有机融合,达到运用工具绘制自己“可爱的家”的目标,逐渐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动脑思考、交流与实践操作的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让学生认识、了解、掌握“矩形”“椭圆”“圆角矩形”三个工具的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欣赏美、创造美的劳动,使学生获得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逐渐提高信息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矩形”“椭圆”“圆角矩形”三个工具的使用。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辅助工具栏中的设置,绘制出不同的样式。

四、教法、学法

教学前需要准备好多媒体网络教室,有网络教室软件,学生机具有Office Word 2003软件,学习机上有准备好的本课素材。本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已经掌握了画图中的基本工具,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独立思考,自己动手,灵活运用画图的各种工具,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主产生疑问,四人小组合作探究,采用试一试、画一画、练一练、想一想的学习方法,学生以练为主,通过动脑、动手来获得新知。

五、教学过程

根据我校启导课堂小组探究教学模式,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此课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境激趣

展示一组主要用“矩形”“椭圆”“圆角矩形”工具绘制的图画,让学生感受到利用绘图中的工具就能绘制出丰富多彩的作品。当学生惊叹时,教师要抓住时机提出问题:同学们,这些漂亮的图画如果让我们自己绘制,你觉得主要是用到画图软件的哪些工具呢?通过欣赏、提问,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提出了明确的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并带着问题去思考。

(二)启学生疑

在创设了情境,明确了学习任务后,让学生带着问题,一步步地在实践中摸索来获取新知。

1.自学教材:教师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了解教材是实现我们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2.四人小组讨论:学生自学教材后,在对过程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四人小组讨论,拟定出小组的思路、方法和步骤,并在计算机上试探性地绘制《可爱的家》。学生把教材、同学、老师都作为学习的帮助者,从而让学生逐渐明白获得新知的途径可以是各种各样的。

小贴士:如果想画出一个正方形或者圆角正方形,只要在拖动鼠标时按住上档键就可以了!

(三)导探释疑

教师通过巡视观察各小组的操作,及时发现各小组的操作情况,教师演示绘制“可爱的家”的一般步骤。在演示的过程中教师要解决各小组在操作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难点,介绍各小组一些创新的方法,各小组通过观摩教师的演示过程后,会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操作动机,这时教师应抓住这个时机,立即让各小组结合老师演示的思路和方法绘制“可爱的家”。

小贴士:

在辅助工具栏中选择不同的样式,画出来的椭圆也不一样。

(四)反馈拓展

学生在绘制过程中,教师及时巡视,找出有代表性的作品,和学生一起分享、评价作品。鼓励各小组借鉴别人的方法,可以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方法绘制自己想象中的家,这个作品可以是教材提供的,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综合运用所学工具绘制“可爱的家”,每一个学生把自己的得意之作传到班级群里分享,下一次课的时候教师再组织大家一起欣赏作品。

试一试

1.使用矩形和椭圆工具,接着创作你们的作品。如图所示:

2.使用今天学习的工具,还能画些什么?看看下面这位小朋友的画,你受到启发了吗?快快动手试一试吧!

我的记录

篇5:教学信息化大赛说课稿

说 课 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随着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的实施,高档数控机床已经成为智能制造、高端制造的重要领域,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正是将信息技术与数控技术相结合开展教学,在数控技术领域培养李斌、唐建平这样的大国工匠,我的题目是《复合固定循环指令G71运用》,我的说课从教学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效果与特色四个方面展开。

一、说教学分析

(一)课程

《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技术课程,在大学二年级下学期开设,在开设本门课程已经开设了《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基础》、《数控加工工艺》等前导课程。

(二)教材与内容

《数控编程与操作》教材的选取主要是依据高等职业学校制造大类专业教学标准和国家职业标准,选取的是是机械工业出版社十二五规划教材,《复合固定循环指令G71运用》是项目二数控车削编程中的内容,本节内容前面承接教材的数控编程基础知识和数控车削编程基本指令内容,后面是本数控车削宏程序编程等内容,学好本节内容为后续数控车削综合编程打下牢固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结合着大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数控车削零件的加工工艺制定知识;掌握G71编程指令格式与参数意义。

2、能力目标

能够制定内、外圆车削加工工艺;能够正确使用G71指令编制加工程序;具备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知识归纳的能力,利用网络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不断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通过小组学习不断提高团队凝聚力。

(四)学情

该课程在高职二年级上学期开设,对学习环境已经熟悉,学习情绪开始有所懈怠,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还要求具有更多的实践性,能够“看得见,做得出”。学生经过一年的集体生活,团队凝聚力强,易于组织开展小组活动;学生属于网络原住民,们从小就和互联网打交道,后来又和移动互联网一同成长,数字化成为了一种基本的生存环境。

(五)教学的重、难点

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复合加工循环指令G71格式及参数含义;复合加工循环指令G71走刀路线。教学难点:

复合加工循环指令G71走刀路线;复合加工循环指令G71在内孔加工中的应用。难点的依据:走刀路线需要深刻理解才能领域刀具的运动轨迹,对于内孔加工由于孔壁遮挡、孔径一般较小,看不见刀具运动轨迹,因此进、退刀点都必须注意,防止撞刀。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学设计上谈谈。

二、说教学设计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对教育等诸多领域带来了深刻变革,“互联网+教育”的时代已经到来,为了充分调动这一代网络原住民的学习积极性,适应他们的方式方法,我将信息化与传统课堂教育相结合,运用数控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MOOC慕课和手机APP三大平台来开展教学,数控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MOOC慕课平台属于自我提高、自我扩展层面,手机APP为我的课堂教学实际应用层面。在云墨班课APP中我能够方便的将知识碎片化,为学生提供视频、PPT、电子教材等数字学习资源,灵活的开展考核测试、小组讨论等活动,并为平时积分管理提供准确的依据。在课堂教学中我依靠丰富的数字资源灵活的采用翻转课堂、任务驱动、直观演示、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采用PPT课件讲解、FLASH视频播放、仿真加工软件等教学手段来组织、开展教学。

接下来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实施。

三、说教学实施

为组织好这次教学,我的教学活动其实在课前已经开始,在课堂结束后还在延伸。

(一)课前准备阶段

我将本次课所都涉及的知识用不同的素材去表达、体现,然后将制作好的PPT课件、课件讲解视频、实际加工视频、FLASH动画、电子书、课程任务书等教学资源上传,然后让学生在课前自行通过手机APP软件下载、学习。

(二)课堂实施阶段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引出任务:(5分钟)

我根据课前在移动终端上传的课程学习任务出分析图纸,引出任务,要求学生用课前自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实现课堂的翻转。

有了这样一个预习的基础,到了实际上课的时候,我采用翻转课堂、任务驱动法,让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去完成我的设定的小任务,,通过任务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2、学生分组完成任务(10分钟)

由于已经通过APP软件学习了需要的知识点,学生小组能很快完成任务,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我在教室内巡视各小组完成的过程,了解他们预习的程度和出错的地方。

3、讲授新课:(20分钟)

结合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我引入今天新课的讲解,讲授过程,我综合应用PPT课件、Falsh动画、加工视频等数字化资源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适当对内容进行延伸,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以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4、虚拟仿真加工。(10分钟)

讲解完知识后,我利用今天所学的G71指令对课前布置的任务进行实施,完成零件的工艺制定和程序编制,并在虚拟仿真加工软件中予以验证。在完成的过程中我不断的就接下了要做的内容提问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思考。

5、布置拓展任务。(5分钟)

外圆零件车削完成后我布置内孔车削零件的编程任务,对G71指令的应用进一步延伸。

6、学生分组完成任务(15分钟)

学生小组根据我讲解的内容来完成任务,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我在教室内巡视各小组完成的过程,了解他们接受的程度和出错的地方。

7、拓展任务虚拟仿真加工。(15分钟)

学生编写完成后,我将学生的程序导入仿真软件进行加工验证,并总结各组做的突出和出错的地方,学生在观看、听讲过程中进一步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

8、课堂小测试。(5分钟)

为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我利用手机APP软件进行当堂课内容的小测试,试题在课前导入,需要进行的时候点击开始进行,学生运用APP软件很快完成答题,系统自动评分,测试结果即时反馈给我。

9、课堂小结。(5分钟)

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和测试结果,我对课堂教学进行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指出学生课后需要复习、巩固的方向,并布置课后作业。

(三)课后提升阶段

课堂所学毕竟是在理论层面,车间能否进行实际应用呢?为满足学生动手实践要求,我在课后带领学生到车间进行实际加工验证,让学生有亲身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求知欲。我还组建了大赛培训小组、创新实践小组,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最后我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感受与效果:

四、说教学效果与特色

在本次课程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互联网+模式教学,充分利用云墨班课手机APP软件,将知识碎片化,为学生提供PPT课件、Flash动画、仿真加工软件、加工视频等数字化资源,让学生在课堂以外根据自己的安排灵活的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脱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程度自主决定学习的进度和深度,学习的状况能通过移动终端即时反馈给我,使我能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我感觉只要做出学生喜欢的学习内容,包括微视频,或融合图片、音频、视频、动画、3D等丰富资源的具有交互功能的数字教材,而不是枯燥、乏味的学习内容,学生就会很敢兴趣,积极参与教学当中来,依托软件能够很便捷的实现班级的教学管理,准确记录、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

结束语:

各位评委,本节课我根据大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互联网+模式开展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篇6:《海报设计》信息化教学说课稿

大家好,我参赛的题目是《女装海报设计》,本次教学设计内容分为四大块,教学分析

首先我先分析一下本课程的基本情况,本次课题选自服装设计专业主干课程《PS软件运用》,本课程授课对象为服装设计专业二年级学生,选用教材为教育部实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系列教材,本课程选自教学情境四中的一个实用案例任务,教学时长为4学时。,在此之前学生学过《造型基础》有一定的版面设计基础,学过《设计色彩》,对色彩搭配有较好的认知,同时具有专业的服饰搭配和设计能力。本课程的学习将为今后的服装专题设计和服装品牌营销课程打下基础。

九零后学生普遍喜欢网络购物、玩微信、玩手机、淘宝等,但是部分学生对电脑的使用仅局限在娱乐的用途上,对于专业软件比较陌生。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制定本课题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教学重点是图像合成中利用通道、路径等工具抠图的方法 教学难点是如何根据素材图片中光影分布,对合成对象进行正确的光影设置 从岗位需求出发,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以实际任务为驱动,并按实际工作步骤来组织教学,从而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达成三位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传统的软件教学注重工具使用技巧的教学,讲课形式单一,案例固定,学生创新能力无法得到发挥,课前课后师生交流较少,评价方式以教师主观为主,形式单一。

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后,教学形式变得多样化了,可以通过视频、动画、微课堂等多种手段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通过QQ群、微信公众号和网络学习的平台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全天候交流;采用网络投票和现场投票等形式,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使评价结果更具客观性。

我们针对各个学习活动制定了一整套资源,包括旨在解决重难点的微课,一套源文件,一套在线测试题等等。将宿舍、工作室,PS微课堂,网络教学平台、微信公众号、QQ群等构成了一个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教学环境。

教学实施:

结合现代学生爱网购的特点,根据某一服装品牌新品发布计划,需要设计服装新品宣传海报。本单元的任务是设计海报内容、搜集相关素材,并利用Photoshop软件完成海报的制作,任务总体难度适中。我们将整个教与学的过程分成四个学习活动,每个学习活动均能完成一定的任务,达成一定的目标。

在课前的学习活动一中,学生跟着微课模仿图像合成案例,旨在掌握图像抠像的基本技巧,理解图像合成的基本原理,对图层蒙版、图层混合等有初步的掌握。然后学生通过在线平台的测试系统,对本单元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系统的练习。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和PS微课堂微博账号,推送优秀的服装海报设计案例,并介绍海报设计的方法和要点。

海报的设计方案则由小组共同完成。首先小组成员制定调研计划,对海报设计进行线上和线下的调研,掌握不同风格服装海报的设计特点,初步制定本组海报设计的方案。每一个图片需要做的后期处理通过标注的方式显示在PPT上,方便后期汇报交流,然后由组长提交到在线平台。教师通过批阅课前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QQ群解决学课前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这种课前自主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海报设计、抠像、图像合成等单元核心点,设计方案也比较完整。

学习活动二就是方案展示,在课堂上由各组代表进行方案的汇报,并由同学和老师进行讨论和点评,提出修改意见,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这种公开的演讲较好的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习活动三主要是海报的制作,因为有着任务驱动和小组间的竞争关系,每个成员都很积极,教师不断观察每组的制作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帮助解决一些技术难点,示范典型操作。由组长将制作内容和进度提交教学平台,作为教学考评依据。

学习活动四是学生课后继续完善作品的过程,完工以后由组长提交至教学平台。

课后通过在微信和网站展示作品,邀请学院师生进行公开投票,投票结果作为课后评价的重要依据。评价更为客观

最终学生都较好的完成了海报的设计制作,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都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按照计划顺利实施,与以往的教师课堂上讲解示范,学生跟随练习的教学模式相比,有以下两点不同。

第一,在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受任务驱动,具有较好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积极性,在思想上成为行动者,而教师成为指导者,引导学生逐步完成任务,达成目标。

第二,利用翻转课堂模式,精心设计学习活动一,让学生在课前利用网络学习的平台自主学习,掌握核心技能。课堂学习则专注于汇报、讨论、修改和制作等深入互动环节,并且及时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解决一些技术难点,以利于学生在课后继续自主学习。这样在一个教学单元内,学生可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提高了学习效率。

但是由于学生缺乏实际设计海报的经验,在调研和方案设计中仍有很多不足,在图像合成技巧方面仍不能做到举一反

篇7:信息化教学设计说课稿例

说课稿

传承中华美德,培养时代能手。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时间都去哪儿了——修饰人像照片。下面我将从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感悟四个方面进行汇报。

在教学分析这一块,我分为5个方面进行说明。

首先是教材,我选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周南岳主编的《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7+office2010第3版,经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本课人像照片处理节选自本书第六章第二节的任务二内容。

我所教的对象是中职学校高二年级学生,他们对各自未来从事的职业有了初步的规划。通过前期的学习,大部分同学都能够熟练掌握office办公软件和ACDSee等图片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在面临美图秀秀等新软件的学习时,有着一定程度上的知识迁移能力。

根据对教材以及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划分为三类,分别是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养目标。

通过以上对教材及教学目标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如下:掌握美图秀秀软件的修饰人像等功能;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根据对学生认知特点的分析,本节课的难点可以从两方面认识: 一个方面是技能层面:探索美图秀秀软件手机版本的应用。另一个是情感层面: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为今后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做好情感铺垫。

在设计本课教学过程中,我有4种想法,分别称之为:由人及己、外内整合、环环相扣和时间分配。

其中我教学思路是以照片为主线,由春晚的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的MV导入新课,正是由于有了视频中那一张张引人回忆的照片,这首MV才更能打动人心,然后进入授课的主题,利用美图秀秀修饰我们同学自己的照片,最后利用自己的照片也完成一个作品《青春不散场》,留住我们的青春岁月,将时间定格。最后一同欣赏。

课前让学生们通过云课堂、QQ群微信群等平台接收预习通知,通过课前的预习,将课外时间整合到了课内,拓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课上,利用网络直播和QQ视频等信息化手段让“外聘教师”淘宝美工“现场”教学,正是有了信息化和翻转课堂的手段,才能更好的整合课外时间,把课外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变课外为课内。同样,正是由于信息化的存在,也使得课内教学有了向课外教学拓展的可能性。这样,将传统多媒体教学与信息化教学合为一体,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有“外聘教师”淘宝美工的参与。从刚开始的网络直播教学,到学生练习,再到QQ视频中淘宝美工对小组作品的点评,美工老师一直全程参与。

根据新课改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2课时的教学时 间内,学生的练习时间占据着整节课的60%。导入、教学及分享环节分别各占10%,20%和10%。

我把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6个小过程,分别是课前准备、新课前奏、新课伊始、课堂实施、成果展示和课后提升。

课前通过云课堂、QQ群、微信群等多种信息化手段发布预习通知,确保每位同学都能及时收到信息。

良好的导入可以开启学生的心扉,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本课我的导入是播放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MV,伴随着王铮亮的歌声,一张张动人的照片映入眼帘,以此来引入教学主题。

上课之后,学生们进入手机端云课堂平台,完成课堂签到。通过教师端极域电子教室软件下发教学素材(学生照片)。并在云课堂内讨论照片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课前的预习,每组的组长都能够回答出可以利用美图秀秀去修饰该组照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之后再联系“外聘”老师——淘宝美工进行网络直播教学,淘宝美工利用直播软件将美图秀秀自带的图片进行修饰,以专业的角度替教师完成本课的新课教学任务。这样新颖的教学方式,恰巧也是他们喜欢的方式,同学们看的也都很仔细。

接下来同学们根据淘宝美工老师视频直播教学的内容,对自己的照片进行修饰。技能知识才有自己亲自练习过,才能转化为自己的,因此练习是必不可少的,这一环节也是本课的重点。

经过同学们修改之后的照片,相比之前有了较大的改观,这一点,在和淘宝美工老师的QQ视频对话中也得到了肯定。经过练习环节对照片的修饰,把照片放入给定的PPT模板中,制作出“青春不散场”。给定套用模板,可以节约时间,突出重点。通过展示成品,能够让学生们体会到胜利的果实来之不易,团队的协作功不可没,此环节的设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锻炼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在课堂小结环节,提供美图秀秀手机版的二维码下载链接,让大家扫码下载,便于课后利用手机版美图秀秀对手机中的照片进行修饰,将课上的教学任务拓展至课外,升华了教学效果,同时也是将课上的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活学活用。并把手机中修饰好的照片分享至QQ空间、微博等社交平台。爱分享不仅是一种美德,更能体现人的一种修为。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我有两点感想,一是,本堂课以信息化为载体。

通过云课堂平台统计学生的考勤、成绩、等多种信息,有利于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充分利用腾讯QQ、微信等通讯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并且利用当下最火的直播进行教学,教学方式新颖,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二是,多元化的教学机制,从教学的角度看,针对本课内容的特殊性,采用了直播、QQ视频等多种新形式教学手段。从对学生评价的角度看,采用了传统形式和“外聘”专业老师网络直播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从课外的延展上,本堂课的教学很好的把课外时间整合为课内,把课内教学内容延展至课外,把书本知识拓展至生活中,真正做 到了活学活用!

篇8:信息化教学设计说课稿例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诗歌, 感受诗歌的独特魅力。

2.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激发学生说话和写话的兴趣。

3.能写一段完整的话。

教学重难点:

1.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激发学生说话和写话的兴趣。

2.能写一段完整的话。

一、谈话导入

你们好!很高兴认识你们。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李, 木子李, 你们可以叫我李老师。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一首关于春天的儿童诗。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春天来了》)

二、读儿童诗《春天来了》

1.学生自由朗读本诗。

2.指名朗读本诗, 教师纠正字音, 提示读出感情。

3.教师范读。

4.学生齐读。

三、练习说话

1.师:春天是个可爱的小姑娘, 喜欢到处走走看看。她都到过哪些地方?

(1) 完成下列填空:

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 来到了______,

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 来到了______,

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 来到了______,

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 来到了______。

(2) 师:这些地方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

来到了小溪边, ____________。

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

来到了田野上, ____________。

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

来到了小鸟的家, ____________。

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

来到了校园里, ____________。

2.师:春天来了, 春姑娘还会到哪些地方去呢?这些地方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请你也说一说吧!

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 来到了______, ______。

3.师:现在是什么季节? (夏天) 夏天来了, 大自然中的一切又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变化呢? (教师提示, 学生说并出示夏天的图片) 夏天是个调皮的小男孩, 喜欢东跑西跑。他会到哪里去?又会给那里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请同学们认真的思考一下。

(1) 学生思考。

(2) 小组交流。

(3) 个别回答。 (用上刚才的格式练习说话。)

夏天来了, 夏天来了, 来到了______, ______。

4.教师小结:

同学们说的真棒!夏天这么美丽, 就让我们用手中的笔把它写下来吧!相信你是最棒的!

建议: (1) 最好用上下面的格式写一写:

夏天来了, 夏天来了, 来到了______, ______。

(2) 书写要工整哦。

(3) 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四、练习写话

1.学生自由写话。

2.教师来回巡视指导的同时, 挑选学生中优秀的诗句及时记录下来。

五、作品展示, 教师点评

1.学生作品展示。

2.教师作品展示 (学生集体创作) 。

老师这里也有一首诗, 请大家读一读。 (学生读) 写得好不好?知道这是谁写得吗?它的作者是咱们班的全体同学。是不是没想到?其实, 写诗就是这么简单。只要我们平时细心观察, 用心感受, 都会成为出色的小诗人。

六、拓展延伸

师:夏天过去, 紧接着秋天、冬天也会到来。在金色的秋天, 在白雪皑皑的童话般的冬天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课下, 同学们可以找来这方面的诗歌读一读, 也可以拿起手中的笔自己写一写!

儿童诗《春天来了》读写萌发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所执教的是言语识字教材一年级下册的《春天来了》。这是一首儿童诗, 内容浅显, 语言简洁、生动而又富有想象力, 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孩子朗读和模仿。之所以选择这样一首小诗, 原因有三方面:

首先, 儿童诗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内容浅显易懂, 最主要的是儿童诗中所流露出的童真、童趣, 儿童所特有的而成人无法比拟的想象力令人惊叹!

其次, 我一直认为儿童都是天生的诗人。他们所特有的那份童真、童趣, 他们独有的思维方式和言语表达方式, 还有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 无处不透露出一种诗意。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小时候几乎都有很强的表达欲望, 想象力都那么丰富、奇特?而随着年龄的增大和年级的升高, 他们的想象力似乎都枯竭了?甚至连最简单的思考问题的能力都丧失了?原因很简单。在他们最适宜的年龄期 (童年期和少年早期) , 缺乏说话能力和写话能力的训练。而在这个时期没有得到训练的能力, 以后永远也不会弥补上了。这是我选择这首诗作为读写萌发范本的第三个原因。

二、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诗歌, 感受诗歌的独特魅力。

2.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激发学生说话和写话的兴趣。

3.能写一段完整的话。

三、说教学重难点

1.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激发学生说话和写话的兴趣。

2.能写一段完整的话。

四、说教学流程

1.谈话导入:创设轻松的氛围, 使孩子想说, 敢说。

2.读儿童诗《春天来了》。

因为这首诗同学们已经学过, 这就节约了识字的过程, 孩子们对这首诗的理解也会比较容易。所以, 在朗读部分我没有过多的练习, 只是在孩子自己朗读一遍, 指名读两遍的基础上再齐读一遍就过了。目的, 一是为了让孩子再熟悉一下诗的内容, 二是能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孩子尽情地说和写。

3.练习说话。

这个环节分两步:

一是在《春天来了》这首诗的基础上拓展说话。目的是为了拓展学生的思路, 为后面的仿写做铺垫。

说是写的基础。要想让孩子有写话的兴趣, 必须先激发起孩子的表达欲望。所以, 只要孩子们敢说, 没有明显的用词和语法错误, 我一般不会打断他, 纠正他。

在说话的时候我要求孩子们用上“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 来到了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这样的格式。一是为了让孩子对诗歌的格律美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为后面的模仿写诗做好铺垫。最主要的是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规范孩子们的语言。

第二步, 是在《春天来了》的基础上, 模仿本诗的格式, 以“夏天来了”为题拓展说话。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现在就是夏天, 所以孩子们对夏天的变化会更熟悉, 也更容易激起他们说话的兴趣。但这毕竟是在今天这样的场合, 所以, 考虑到孩子们可能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我便选择了几幅比较有代表性的夏天的图片让孩子们观察, 这样就起到了打开学生思路的作用。

另外, 在孩子说的时候, 我还是要求他们按照“夏天来了, 夏天来了, 来到了______, ______。”这样的格式练习说话, 这样, 通过重复性的训练, 在后面孩子写话的时候就会很自觉的模仿了。

4.练习写话。

(1) 学生自由写话。

(2) 教师来回巡视指导的同时, 挑选学生作品中优秀的诗句及时记录下来。

5.作品展示, 教师点评。

6.拓展延伸。

篇9:《设计表现图》说课稿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095-01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必修1第六章第一节《设计表现图》,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五个方面内容就本课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教材的基本内容是技术设计。课程与生活紧密联系,学生能将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设计的一般过程、设计的原则,方案的构思方法以及常用的创造技法等内容,学生已经可以着手去设计想要的作品,但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将设计想法和成果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并与他人进行交流。这就是本节课(技术语言、草图的绘制)的作用。表达和交流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成功完成设计过程的途径、方法和保证。设计的表达和交流有它独特的语言,不同种类的语言往往适合不同的场合具有不同的功能。所以说这节课在整个技术设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不可替代的位置。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技术语言的种类及其应用,能用恰當的方式与他人交流。(2)了解草图的绘制方法,能够通过绘制草图来表达设计意图。

【过程与方法】

(1)能积极参与各种技术语言的分析过程,懂得各种技术语言的特点。(2)能在实际技术活动当中用不同的技术语言和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技术语言的重要性,初步培养学生能用恰当的方式与他人交流的习惯。(2)通过草图的绘制,提高规范作图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作图习惯和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

3.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技术语言的含义、种类和用途,掌握绘草图的方法和技巧。

难点:根据实际情况将设计想法和成果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身心渐趋成熟,逻辑思维趋于严密,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知识探究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能够和同学一起进行一些问题的探究、讨论和交流。因此,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力求使学生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巩固和应用。

三、教法学法

1.教法:本节涉及的知识概念不多,难度不大,但要求较高,如果仅仅以阐述知识点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式,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没有兴趣,所以主要采自主合作与讨论探究、对比与分析,理论与实践、展示与评价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也突显了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新课改理念。

2.学法:与教法相适应,为营造积极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参与者,采用自主探究、分组讨论、交流合作、对比分析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和探究能力,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通过一个小游戏(教师请一位学生上台,给他看一个物体(房屋模型或其他物体),其他同学不看。请上台的同学用语言或动作传递该物体的信息,不能说出该物体的名称,请其他同学猜是什么物体)

2.新课学习。根据新课改把课堂交给学生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将本节课的学习分为以下四个模块,即自主合作与讨论探究模块、对比分析与加固补充模块、理论与实践结合模块、展示与评价模块。

(1)自主合作与讨论探究模块。在学生学习了技术语言的概念后,需要学生掌握技术语言的种类和用途。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技术语言,所以我就从实际生活当中提炼出9个问题场景,分配给每个小组一个题目,根据题目的实际场景,总结三种以上的技术语言,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小组内承担的任务量不大,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挖掘和探究技术语言的概念及种类,能有效的完成本组的讨论任务。

(2)对比分析与加固补充模块。在小组发言的同时,我会将小组的讨论结果以板书的形式写在黑板上,并且有意识的进行归类,对学生的讨论结果不做评论。然后告诉同学们我下面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图片和案例给大家展示8种常用的技术语言,请同学们结合本组的讨论结果对比学习,看看我们的讨论结果是否正确。同时加固和补充我们缺失的知识。这个模块采用有趣的图片、场景给同学们以直观的视觉效果,同学们可以轻松的完成知识的对比学习。充分的理解了常用技术语言的种类以及应用,总结出技术语言的特点。这也就攻克了这节课的难点。

(3)理论结合实践模块。在同学们掌握了技术语言的种类后,我们抽出常用技术语言图表中的草图绘制给同学们具体讲解和实践。这也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也是技术设计中设计思想表现常用到的形式。用ppt给同学们讲解草图的分类,草图绘制的基本步骤以及基本图形的画法。在同学们了解了草图绘制的理论后,要求同学们以设计一款自己的台灯,把设计想法用草图绘制出来。通过这个模块让同学们积极动手,结合草图绘制的理论知识,表达自己的设计想法,掌握草图绘制的基本方法。

(4)展示与评价模块。在指导学生绘制草图的过程中,选择一些画的好的同学,让他们通过投影仪给同学们展示和讲解他的作品,其它同学对展示作品的画法的优、缺点进行评价。在这个环节中,抓住同学们勇于表现自己的心理,同学们会积极准备并认真学习绘制草图的步骤和方法,希望能给同学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同学们的自己评价,学生容易接受,且可以帮助同学们发现自己作图过程中的不足,提高规范作图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作图习惯和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

3.课堂小结:

通过堂课小结再次展现技术语言的种类和特点,让同学们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回顾和梳理。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1.成功的实现了新课改把课堂交给学生的要求。

2.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分组讨论、对比分析、展示评价等形式完成本节课的知识的学习和应用。

3.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完成了自己的学习任务。

篇10:信息化教学设计说课稿例

“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选…….。教材内容丰富,具有权威性。本次课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包括相对重量校正因子的测定和内标法测定甲苯试样中含量。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次课承接上节理论课“气相色谱仪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对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内标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实际成产和科学研究中,对样品组分的定量分析是主要工作,“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和工作中的定量分析和计算。3.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内容和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①知识目标:熟悉气相色谱仪的操作,并掌握内标法的定量定性分析;理解内标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归纳总结、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仔细、定量计算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的能力。③情感目标:使学生树立积极主动、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4.教学重点与难点

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能够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课堂教学。①教学重点:定量分析方法及适用范围;定量分析是对气相色谱数据结果的分析和处理,要得到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必须适用可靠的定量分析方法;实验“甲苯试样的含量测定”要根据内标法对实验进行设计,对数据结果进行处理和计算。②教学难点:重量校正因子的理解、各种定量分析方法的特点及灵活运用。重量校正因子的含义较为抽象。每一种定量分析方法由于原理不同而有着各自的特点,因此难点在于使学生充分理解校正因子以及各种定量分析方法原理,在此基础上,根据分析工作的实际要求灵活选择合适的定量分析方法。

二、说学情

本课程是药物分析以及化工分析大二上学期的基础必须课。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析化学的基本知识和一些分析方法,结合具体的实验训练,对分析化学这门课程的特点和要求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通过气相色谱前期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色谱分析方法的基本知识。大部分学生都已经认识到气相色谱的重要性,因此对新的知识领域充满强烈的求职欲和探索兴趣。特别通过上次气相色谱仿真实验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气相色谱仪(检测器FID)的操作以及如何使用外标法测量试样中苯酚含量的测定。因此,在教学中,需注重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归纳总结,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践。

三、教学设计和学法指导

本节内容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学生在进行气相色谱实验时,普遍感觉所学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初接触仪器设备是会感到转化有困难。以启发式教学作为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受教”和“动手”一体化,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中得到知识的熏陶。

上节理论课结束后,进行了仿真实验的教学,并要求学生通过仿真实验的学习对本节课课程内容做好预习,初步了解仿真实验的外标法和本节课的内标法之间的区别。实验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充分联想旧知识,由旧达新,以新固旧,做好知识的衔接和过渡。以“气相色谱对甲苯溶液中甲苯含量的分析”为具体的实验内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分析能力,提高其自身素质。

四、教学程序

1.鼓励学生大胆联想学过的旧知识,并提出疑问“回忆仿真实验过程,思考气相色谱如何操作”“如何利用外标法测定未知试样中苯酚的含量”,引发学生思考,教师通过设置疑问,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思维引入课堂。2.演示讲授

讲授具体实验操作过程时,既要将课堂的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富有启发性地叙述、传授知识、阐明概念,一步步引导学生主动地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验完美融合,避免走马观花式的局面。比如,气相色谱仪的六大系统是学习气相色谱法的基本知识,通过联系实物,能够让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由抽象的概念转为具体的理解。再比如,引导学生回忆仿真实验的外标法,启发学生探讨外标法的优劣。由此过渡到内标法的学习,这个过渡顺利成章而不显得机械和突兀,这有利于学生接受并理解内标法和外标法的内容以及各自的特点,不会使学生形成强迫记忆。3.练习操作

上一篇:【热门】公司工作总结下一篇:党员违反计划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