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生活教学大纲

2024-05-21

心理学与生活教学大纲(精选6篇)

篇1:心理学与生活教学大纲

心理学与生活一

每一天的生活都不一样,所以每一天对待生活的态度都不一样。只有学会了控制好自己的心态,我们才能更好的过好每一天。

还记得上的第一次课,老师就叫数字一样的同学们坐在了一起。当时大家都是很不乐意,老师说这样让才能让我们适应,认识更多的人处理好我们的人际关系。当时还分了小组,叫我们给小组取名字,画团徽,还有口号和歌。第一堂课,我们就结交了朋友和熟悉了新的环境。

我们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心理学,我们该怎么控制好自己的情感,调整好自己学习生活状态。心理学不是能读懂他们的内心,如果可以的话,那就叫读心术了。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们能如何调整自己的状态,让自己能够积极的生活。

一、学习

还记得上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放的罗永浩的那个视频,当时看了特别的激动。好像打了鸡血一样,恨不得也拼命的学习然后也会成功一样。初中到高中,经常会有人来学校里演讲,每一次演讲都特别的激动人心。就像罗永浩说的一样,说得自己也想努力学习,天天看书做题。可是这种事情一般都坚持不下去三天,然后整个人都松懈了。给自己定一个目标,谁不会呀!可是真正能实现的却寥寥无几,这就是我现在所存在的状态。

我总是给自己制订了很多的目标,开始几天能坚持,越后面就越来越坚持不下去了。

而老罗在演讲中说道,这是人的共性,每个人都是这样的。可是他却成功了,成功的很艰辛。他做到了我们做到不到的事情,他为了不出去玩,把衣服都剪烂了,这样就没办法出去了。学英语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为此坚持下去的精神让他成功了。最终创办了现在的锤子手机,我想一个人没有真才实学,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他能把自己关在屋里学习,用卖斤数的那些励志的书来勉励自己。他说当时他想出去玩,就打开书看到了一句非常励志的话,然后就激情昂扬的又把自己关在屋里好好学习。每当他想退缩就打开一本书来看下,激励自己。每个人的成功都是不一样的,所付出的都是相同的。没有什么成功来的容易,每一件成功后面都有着你所不知道的艰辛。

任何事情都没有途径,容易得到的东西也容易失去。虽然学习的压力很大,但总有办法克服的不是么。

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多学点东西总是好的。调整好自己的学习态度,不要一遇到困难就退缩。很多东西都需要我们慢慢去适应,有自控力,该学习时就认真学习。学会预习,复习,给自己制定一个好的学习计划,不要太复杂,一步一步的来,循环渐进才能更好的学习。

二、爱情

当时老师给我们看了papi酱的视频,爱情是一个很抽象的词。现在单身的叫单身狗,而恋爱中的人们就叫秀恩爱,他们却常常会在朋友圈和公共场合各种秀着恩爱,引起单身狗们的不满和朋友的反感。

爱情是一个很抽象的词,而恋爱中的人们又是疯狂的。有时候我们能在网络上看到新闻,某某男生因为分手而砍伤某女生。这种行为是疯狂的,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是什么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呢,因为爱情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共存。

在这个阶段可以称得上是两个人的热恋时期,彼此之间充满了吸引力,他们几乎想要每时每刻都呆在一起,到了着迷的境界。

第二个阶段:反依赖。

这个时候那种想要天天黏在一起的激情已经过去,热恋中的两个人的感情慢慢稳定了,至少会有一方想要给自己的时间多一些,留出时间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而此时另一方就会感到被冷落,处于这个阶段的恋人需要冷静处理两个人的关系,千万不可一时冲动做出一些错误的决定,而断送了自己的爱情。

第三个阶段:独立。这个阶段要求给彼此更多的自主空间,可以说是第二阶段的延续,也是考验两个人爱情至关重要的时期,需要双方都去认真对待。

第四个阶段:共生。

如果你已经到了这个阶段,那么恭喜你,你们的爱情最终会有美满的结果。

爱情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由吸引到喜欢,再到双方都希望能有一点独立的空间,这才是正常的爱情。而不是一昧的黏在一起,天天的发朋友圈秀恩爱。不是不理智的冲动,因为一些小事,只为自己考虑,没有估计双方的感受。爱情需要双方的磨合,循环渐进。爱情是美好的,而这个过程才是最美好的,能学到的东西也多。

调整好自己的态度,给自己和对方一点独立的空间。记得换位思考,考虑对方的感受,毕竟爱情是两个人的事。

三、人际交往

人是群居动物,所以人与人的交往是必不可少的。而大学的就是一个小的社会,鱼龙混杂。一个好的人际关系网,会给将来带来很大的便利,但是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一样。对于外向的人来说,与人的沟通很容易,但是对于内向的人来说,除了和自己的熟的人交往外,他们不喜欢人多的聚会场合。

但是人际交往是每个人一生中的必须进行的,这样我们该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呢。

最主要的是改变自己不好的心理因素,避免每次遇到人的的场合都会怯场。

增强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试着多与人沟通。乐观大方,多读点课外书,多培养点兴趣爱好。

平和的与人处理好人际关系,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一样,不用自卑和嫉妒。与人沟通时放松心情,不要紧张怯场,多培养自己的能力,让自己的内心足够强大。

学了这门课,让我们对学习爱情和人际交往有了更多的见解和知道以后该怎么去处理这些事情。

我们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心理学这门课,它让我们能控制好自己的心态,乐观向上面对每一天。

心理学与生活二

一.情绪调节很重要

情绪调节是人人都必须掌握的技能。我们很常见的一种情况就是,一个人训斥另一个人说:“不要把你的情绪带到工作中来!”我们都知道一点,情绪会影响我们思考,可能导致我们没办法作出理智的判断。作为学生我深有感触,情绪广泛地渗透到一切活动当中,明显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当我们情绪高涨时,满怀信心,觉得干什么都得心应手,看什么都赏心悦目;当我们情绪低落时,感到沮丧自卑,干什么都不顺手,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甚至觉得整个生活都变得阴冷凄凉。无论情绪是积极的或消极的,均需要进行调节。最容易让人联想起的是对负性情绪的调节。例如,当你愤怒时,或许需要克制;当过分悲伤时,转换环境,想一些开心的事情,或许可以令你开心起来。对于高度的抑郁和焦虑,更是需要临床处理和治疗的情绪障碍。正性情绪在某些情况下也需要调整。在学校里,如果成绩很好的同学表现过分的得意或骄傲,可能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心理平衡,因而应有所节制;在医院看望病人,倾听别人讲述痛苦时,需要予以同情而不能表现过分的欣喜。所以情绪调节不仅仅是降低负性情绪,实际上包括着负性和正性两方面情绪的增强、维持、降低等多方面的适时调整。对消极感情的调节,更多的是抑制;对积极感情的调节,主要是加强和管理;同时,情绪调节也包含着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之间的平衡。

二.情绪健康的标准

一般来说,情绪的目的性适当、反应适度、正性作用即建设性的积极的作用强,是情绪健康总的标准。对大学生来说,情绪健康的具体表现是:①情绪基调是积极乐观的,愉快稳定的;②对自己的不良情绪具有调节控制的能力;③情绪反应适度,不过强也不过弱;④高级的社会性情感得到良好的发展,爱祖国爱人民、有理想有抱负。

三.情绪的控制与调适

第一,不对自己过分苛求,把奋斗目标确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一个人在人生奋斗中应该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做到既尽力同时又量力,既积极同时又放松,应该既有适当的高目标,但又没有高目标造成的过重的压力。此外,树立切实的奋斗目标,还包括不盲目地处处与人竞争,以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在大学里,有些学生常常暗示并鼓励自己盲目地与他人竞争攀比。然而,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优势也各异,如果处处与人竞争,由于时间精力不济,必然增大挫折失败的几率;同时又使自己终日生活在紧张状态之中,心理压力过大,对身心健康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大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恰当地选择竞争的领域,以利于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争取成功,同时有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

文库

第二、在生活中对他人的期望值不要太高,以避免产生不良情绪和失望感。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是需要相互关心和帮助的,但不能凡事都依靠别人,指望别人,不能对他人抱有过高的期望。不管做什么事情,首先应当依靠自己的力量,其次才是考虑他人帮助的可能性。如果对别人要求过多、期望值过高,当别人难以做到时,就容易使自己失望,产生抱怨情绪,导致自己心里失衡,又会恶化人际关系。提高移情能力,学会敏锐地感知他人的情绪和需求,可以使自己能更聪明地处理人际关系。

第三、多找朋友倾诉,以疏通宣泄积郁的情绪。一方面可以使不良情绪得到发泄,另一方面在你倾诉烦恼的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多的情感支持和理解,并能获得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启示、新思路,增强自己克服困难的勇气。

第四、使情绪升华。这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情绪宣泄方法,就是把情绪波动激起的能量引导到提升自己、发展自己的方面去。例如,把因考试失利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升华为激励自己努力学习的动力;把对自己外貌的不满意升华为全面发展自己、增长才干、增长知识方面来。

第五、学会去爱。建立良好而真诚的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心理保健途径。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增强理解、信任与自信,减轻心理上的不适感,保持心理平衡。培养健康的心理需要丰富的营养,最重要的营养就是爱。爱,包括十分丰富的内涵,比如关怀、安慰、眷恋、惦念、鼓励、帮助、支持、理解等等,都可归为爱的范畴。每个大学生都需要被人爱,同时也应该爱周围每个人。去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帮助他人,能逐渐养成自己博爱而宽广的胸怀,从而可以大大增强自己生活、学习、工作的信心和力量,最大限度地减小自己心理失衡和心理危机感。所以,你去关爱别人,也就关爱了自己。

四.高考那段日子

现在已经是大学生的我,时常会回想高考那段时间。我成绩不是很好,越到最后关头,越觉得压力大,爸爸妈妈说的最多的永远是高考、大学、未来,那时真的好恨,好烦。我在我的书桌上刻了这样一行字:“高考是一场集体犯罪,而我们都是这罪恶的无辜帮凶。”心里的烦闷真是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我爸爸着急得晚上睡不着觉,妈妈为了我会偷偷的哭。一场高考搞得我世界里的所有人都辛苦、难过、紧张,家里的气氛也总是很压抑。

原本是工程师的爸爸想尝试做销售,于是他开始学习与人沟通,他看了很多书籍和视频,尤其是关于高考的,他没少看。有很多人会做演讲,会出书,教父母怎么面对准备高考的孩子,教孩子怎么面对高考,爸爸不光自己看,还要我和他一起看。一段时间后,爸爸说他想开了。果然,他没以前那么逼着我了,他还劝妈妈只管照顾好我的生活就好了,学习的事情让我自己去操心。

爸爸的心态变得很好,他每天都很轻松,有空就拿本书大声朗诵,练口才,练英文,我知道他在努力为我做榜样。我是喜欢晚上熬夜白天赖床的夜猫子,但我爸爸不准,说作息正常才有好精神,熬夜的人情绪都很烦躁,他每晚都监督我按时睡觉,早上叫我起床。平常饭桌上的谈话总是高考和成绩,但爸爸渐渐开始说笑话,说家里平常的小事,饭桌不再是让人痛苦的地方了。临近高考的那几天,他总是在我看书时叫我陪他喝茶下棋,要我和他去打球。

最值得一提的是高考前一天,爸爸带我去看考场的事。那时在学校外面租房子住,离校很近。我们吃完早饭,爸爸就说出去逛逛。走没多久,看见一辆车的车牌号是168,联想到我的考试号是16,座位号是8,爸爸高兴的拍手大叫:“这么吉利的数字都让你碰上了,这次高考肯定没问题,哈哈。”因为考场安排在我的学校,所以很快就找到我对应的考室,看到有老师在封考场,我没能进去教室,只在外面逛了一圈,爸爸这时又说,“你看,你的考室外面贴着毛泽东的画像,你的座位从窗户看出来刚好可以看见对面教室贴着孔子的画像,这说明什么,明天考试你肯定是绝对没问题,放心好了,毛主席和孔子都罩着你呢。”对着这么天真的爸爸,我只觉得好笑。

爸爸经常跟我说他以前高考时,第一科考语文,已经开考半个小时了但脑子里一片空白,浑身冒冷汗,所以他坚持我一定要熟悉考场,千万不要像他当年那样,最好能进教室坐在位子上好好感受一下。可是已经封了教室,怎么进得去,高考那么严格,我觉得那是不可能的。但不熟悉校园环境的他到处乱逛,非要找到领导,争取机会让我熟悉环境。我无奈的跟着他走。教室办公室早就没有老师了,走了很久在公共教室发现有一个临时的办公室,里面都是在准备考试事宜的老师。爸爸找了一个老师表明了自己的意愿,但那个老师很不耐烦的拒绝了爸爸,那老师还用眼睛瞟了我一眼,虽然好像没做什么错事可当时我觉得好丢脸。我受不了扔下爸爸自己走了。没走多远,爸爸就一脸得意的追上我。看样子他成功了,可是我觉得不可思议,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我进去找了一个比较像管事领头的老师,说明了来意,说大家都是做父母的,都有孩子,想当年我高考进考场时的慌张,所以希望孩子能轻轻松松考试,不要有因为不熟悉环境的心理压力,而且我们保证不破坏考场,一切都是为了孩子。”那个人果然理解爸爸的苦心,愿意给我们一个机会。于是有了爸爸为我争取的机会,我得以进教室,坐在我的位置上想象第二天的考试情形。我闭着眼睛感受,心里无比平静。爸爸在教室逛了一圈,然后觉得我的凳子不好,还去教室外面换了一把椅子给我。

第二天,爸爸说昨天陪你去熟悉过考场了,这几天考试你自己去,不陪你了,放轻松,不仅有幸运数字,还有毛泽东和孔子,加上考场你都进去过了,所以不会有任何问题的。这场仗你自己可以搞定的。于是我很淡定的出发了。

五.生活中的体会

很感谢爸爸,感谢他无形中教我的。他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并用他的正面情绪影响我,而且严格监督我的作息习惯。高考的顺利很大原因是爸爸,多亏有他,今后的人生道路我依旧会以他为榜样,用健康的情绪过好每一天。以下是关于健康的心理素质的总结:

1.自信积极,微笑乐观

这讲的是人生总的态度。这两句话是人生最重要、最宝贵的心理素质。自信是人生成功的最重要的心理条件,一个人如果不自信,他必将一事无成;同时自信又是一个人最重要的魅力因素。而且这个自信应该是有客观根据的、实事求是的自信,而不是盲目的自信。人有了自信,还要积极。微笑可以使人的心理状态安稳而愉悦,从而可以比较顺利地处理各种事情。同时微笑的表情对外界也是一个很好的魅力。在生活中,当你把一个微笑带给千百个人的时候,千百个人会还给你千百个微笑,这里面就会生出许多缘份和机会,你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2.满不在乎,轻松自在这讲的是对待压力和困难的态度。在这里“满不在乎”是指在任何压力、困难、挫折和失败面前,在别人的误会、怨恨、羞辱、排挤与刁难面前,甚至在一些人的攻击、诬陷、迫害面前,要有一种坚强的英雄气概,保持一种无所畏惧的心理状态。事实上,谁要在困难和阻力面前太在乎、太认真、太紧张,那是很不聪明的,因为那样容易失掉信心和勇气。所以毛泽东说要“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这很有辩证思想。这里“满不在乎”指的就是在战略上要藐视困难和挫折的意思。对待任何事情都不要过分,都不要走极端,不要犯“过犹不及”的错误,而要把握好“度”。太者极也,物极必反。这是自然规律,是辩证法。明白这个道理后,同学们就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情商水平,做人做事讲究分寸,做到适可而止、恰到好处,这样你的人生将变得更加智慧与和谐。

3.不亢不卑,宽仁博爱

这是对待人的态度。人生一辈子,能做到在任何场合都不亢不卑很不容易。在现实世界中,许多东西对人都是有压力的:权力、地位、金钱、知名度、职称、学历等等,各种各样外在的东西对人都会产生压力,这叫社会文化的压力。同学们在社会生活中要注意培养自己抗衡等级尊卑观念这种社会文化压力的心理素质。完全不受这种压力的影响是不可能的,但是同学们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抗衡这种压力的不良影响。缺乏这个素质的人,将不断受到人际交往方面的困扰,失去很多机会。有时候是因为你表现局促、腼腆、拘谨,即因你自卑而失去上司的信任;有时候则因为你高傲、武断、对人不礼貌,即因你自亢而失去下面的拥护。同时要宽仁博爱。就是说,要有一种很好的“消化”能力;无论别人在你背后议论什么,攻击你什么,对你有什么怨恨、误解和谣传,对人对事你都能宽宏大量,能消化负面的影响,始终保持自己情绪的稳定与平静。同时用一颗博爱的心来对待大家,对待周边的世界。一个人如果有一颗宽宏的博爱的心,他就会感到自己的心里特别安详、稳定和健康,没那么多烦恼和心理负担,他就会更多更深地体会到生活的幸福与快乐,同时也会遇到更多的人生机会。

4.敢说敢做,拿得起放得下

最后这讲的是对待工作和事业的态度。如果你想到的事情看准了,想好了,但是不敢说,想了几十遍还不敢说,那你就是有病了;想过三遍不敢说,那是软弱;如果想了一遍,想好了就说出来讨论,那是强者。因为你没有那么多顾虑,是襟怀坦白、心理健康的表现。如果能做到说完就做,敢于探索实践,那就堪称勇士了。“拿得起”是说,在工作中能够不怕困难和艰险,勇于挑担子,敢于负责任;有自信,相信自己能干好工作,并能立即行动投入实践。“放得下”是指,要学会在工作中暂时放松自己,暂时搁下,学会自我减轻心理压力,学会减少不必要的额外的精神负担,学会正确地放弃和否定,学会适当地自我解脱。“拿得起放得下”是健康自在的人生状态的体现,是大学生应该努力追求的一种生活境界。

如果在自己心里经常反复默念上面那几句话,以此对自己不断进行良性的心理暗示。它们对调节自己的情绪情感,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促进自己事业的成功与生活的幸福将会发挥良好的作用。

篇2:心理学与生活教学大纲

本文选择了,我自己生活中与心理学最相关的几个方面,从我选择心理学的原因: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学科,到利用心理学中自省的研究方法,帮助自己进行自我认识,认识生活,再到心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存在于教科院,以及理科意识的我们生活在教科院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的一点格格不入,最后,就生活中一些朋友觉得心理学=心理咨询,常常跑过来找我们疏导一些生活事情,这一问题进行了举例分析说明。

选择心理学专业的的原因

每当有人问我们这些人,为什么学心理的时候,有很多人的回答都是被迫调剂的。我不知道其他选择这个专业的同学的原因我就说说我自己的吧。首先:好奇心。高中的时候学习很压抑,有一次因为学习问题和同桌大吵了一架,班主任就把我带到了学校的心理老师那里,让老师好好安抚一下我的情绪。心理老师跟我聊了我和同桌的事情,还给我讲了几个人际相处的小故事,以及调整情绪的小方法。我立刻觉得心理轻松了很多。我突然就有那么一个信念,我要学习心理学,想知道心理学到底学什么,想去探索人心理的奥秘。其次:“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当你把人心理弄明白之后,你离成功就很近了。”有一次在看杂志的时候看到这样一句话,更加坚定了,我选心理学的决心。当时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当我学好了心理学,就算将来不好就业做其他工作的时候也会更容易成功的。真正学了之后发现,其实不然,心理学有利于我们的生活,但它并不是读心术。现在想想当初选择心理学的原因其实就是一句话,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学科,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对我充满了诱惑力,所以我才会选择心理学这个专业。

心理学与我的自我认识

古希腊神庙的石碑上镌刻着如下几个字——认识你自己;心理学鼻祖冯特将其最主要的方法成为内省法;最受大众所知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更是倡导自我分析。这一切的大背景,让我们这些18、19岁的孩子们,从入学不久就开始了自己长达40、5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自我分析,分析生活的生涯。

无可否认,学习心理学真的让我更喜欢自省了,每当一有问题出现我就喜欢自省,有意无意地运用心理学知识,显然减少了我陷入心理泥潭的机会。例如:我知道了首映效应,知道与人相处的时候第一印象很重要是因为这个效应的存在。知道一起做一件事情,长的漂亮一点的占优势,是因为有光环效应的存在。知道了动机理论,当你做一件难度很大的事情的时候,太想成功可能会降低成功的概率,动机适当的时候更容易成功。记得大一最初的一段日子,我常常在梦醒之后呆做在床上,用半懂不懂的《梦的解析》里学到东西来分析刚刚的梦境。

教科院与心理学

一进大学我就奇怪,为什么心理学会跟,幼教和小教一起在教科院。殊不知,有个重大事实:在中国三分之二的心理系在师范大学,而大多数心理系均在教科院。心理系凭啥在教科院呢?这点我也说不清楚,而确定的事实是,我国的心理学长期以来将教育心理学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于是有了“教育心理不分家”之说。但是大部分心理学的学生与教科院似乎有那么一点不融合,理性的思维方式,僵硬的做事风格,与教科院学教育的一些整天“舞文弄墨、耍嘴皮的人”呆在一起,让心理系的部分学生很不习惯,总是有着那么一种格格不入。班主任还曾经说过我们学心理的学生没有院里其他专业的学生活泼,开朗。其实,我觉得这是应该的,心理学作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需要的是专研精神,严谨的态度,如果我们也像幼教那样每天唱歌,跳舞,我们就不应该学心理学了。

心理学与心理咨询

在外行人看来,心理咨询=心理学。比如总有人会告诉我,我应该留在某某城市工作,开一个心理诊所,因为在这个城市寻求咨询的人数量可观,而且我的经济效益也会很客观。

其实,心理咨询只是心理学的一部分,甚至并不一定是主要部分。而对心理咨询这门课的学习,在中国大学心理系的课程中,几乎只占了不到五分之一的比重。在中国的主流的心理学里,心理咨询同样不占主要位置。翻翻中国最权威的心理学杂志《心理学报》,你就会发现,上面都是充斥着数据以及各式各样的术语,而这些几乎完全与心理咨询行业不相关。我们大概会学两门与咨询相关的主干课:《心理咨询》、《临床心理学》。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对心理咨询具有浓厚的兴趣。但由于缺乏实践机会,大多数人的兴趣往往停留于空想。

篇3:心理学与生活教学大纲

1《心理学与生活》简介

《心理学与生活》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多年来使用的教材,也是在美国许多大学里推广使用的经典教材,被ETS推荐为GRE心理学专项考试的主要参考用书,还是被许多国家大学“普通心理学”课程选用的教材。该书内容包括生活中的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行为的生物学基础、感觉、知觉、心理、意识和其他状态,学习与行为分析、记忆、认知过程、智力与智力测验、人的毕生发展、动机、情绪、压力和健康、理解人类人格、心理障碍、心理治疗、社会过程与关系以及社会心理学、社会和文化18章的内容,是心理学入门的经典教科书之一。

2《心理学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

2.1 有利于学生了解学科前沿[2]

国外教材更新较快,与本土教材相比,书中内容更加注重科学研究的最新前沿动态。目前我国对于大学生的教育,已经不仅仅是固定知识的学习,更是需要学生在学习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去了解一些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在《心理学与生活》的每个章节基本都设置一个模块叫“21世纪的心理学”,在这个部分往往是介绍和这个章节有关的最前沿的研究与进展,学生在学习了基本知识,了解经典实验的同时,也能够看到最前沿的科学研究进展,可以较好地开拓学生视野。

2.2 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相结合

心理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正如作者所言,“心理学是一门与人类幸福密切相关的科学”。书本的每个章节都有设置“生活中的心理学”模块。比如第四章“感觉”中,在“生活中的心理学”模块讲述了“为什么辣的食物会产生痛觉”,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的一个问题,书本里把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与刚学的感觉的知识紧密联系起来,从科学的角度,形象生动的解释了我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可以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枯燥乏味的对理论知识的简单摄取。

2.3 图标类型丰富,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心理学与生活》的中文翻译版虽然没有保持原版的彩色印刷,但是在每一个章节都有大量的插图、表格,使抽象的知识更加形象化,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看一本书的时候,没有那么单调无聊。另外,在每章开始之处,教材都有一个对本章大小知识点的总结,让学生对整个章节的体系一目了然。

2.4 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

教材中的案例丰富、有趣,且基本是比较新或者比较经典的实验研究,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知道理论知识的来龙去脉,也能激发学生思考问题,而不是机械的学习书本中的知识,死记硬背,不知道书上的结论来自于哪里。《心理学与生活》每个章节中都设置了一个模块叫“我们如何知晓?”,在这个模块里介绍存在于经典理论后面的实验研究。这个部分的设置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所谓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同时通过这个部分的学习也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有哪些问题是目前心理学还没有解决的,培养自己的研究兴趣。

3《心理学与生活》使用的局限性

3.1 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不强

国外的教材与国内教材相比,在知识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上,要弱一点,这可能是与东西方人思维方式的差异有关。我们的学员从小学到初中、高中的学习所使用的都是我们本土的教材,已经习惯了本土教材的编写特点:内容清晰,知识点之间有很强的逻辑性,便于学生抓住重点以及记忆要点。因此,对于已经适应了这样编写模式教材和阅读习惯的学生,一下子使用国外的教材,普遍觉得虽然教材内容写的生动形象,也很贴近科学前沿和实践,但是内容之间没有条理,逻辑性差,显得有点杂乱无章,重点难点不突出,看完以后抓不住核心知识点。

3.2 内容庞杂,黑白印刷

学生在学习《心理学与生活》的时候,普遍反映内容太多,不知道从哪里看起,而且因为不是大部分院校的考研参考书目,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往往学生在课堂上拿了《心理学与生活》来上课,课后还准备一本国内本土的《普通心理学》书籍,作为备考资料。此外,在印刷上,国内翻译本采用的是黑白印刷,很多图片的效果都大打折扣,影响阅读的愉悦感。

3.3 教师备课任务重

国外教材内容丰富,涵盖各个方面,并不是简单知识点的罗列。它不仅有最基本知识,同时还有经典的实验研究和最新的前沿动态。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仅仅是对基本知识点的准备,还要了解每个章节,每个部分最新的前沿动态的研究以及经典实验的来龙去脉。此外针对教材知识点较散以及逻辑性不强的局限,在备课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各知识点的串联,以及重点难点的提炼。要耗费比较多的时间去准备。

3.4 教材教学要求与本土教材不一致

教材教学思路和国内教学思路大相径庭,同时教学的目标也和国内的不同,而且与研究生的考试大纲要求不一致。《心理学与生活》不是心理专业学生考研的参考书目。如果完全按照国外教材进行教学,显然无法适应国内的教育体制,因此就要求教师在使用教材的时候要与本土教材教学目标和教学标准的要求相互协调。

3.5 没有合适的教师指导书

《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有很好的配套资料,但我们只引进了教材,对配套资源的引进非常缺乏。像书本前言中提到的,这本书有专门的教师手册、题库、测验管理系统、电教录像、电教课程教师指南等,但对于这些方面的资料的获得是非常困难的。

4 结语

教材是教学的根本,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重要工具,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由于教材对教与学有着直接的制约力,教材内容的准确性、严肃性、规范性、科学性、时代性和适应性在人才培养中起着导向作用[3]。因此,教材建设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较之于国内教材,国外教材具有实用性强、更新及时、结构灵活等特点,但是,国外教材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在讲授的过程进行适当的本土化,与本土实际教学环境相结合,如果使用不当,反而会影响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摘要:教材是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普通心理学是医学心理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和技能的学习都是十分重要的。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选用了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理查德·格里格和菲利普·津巴多编著,王垒、王甦翻译的《心理学与生活》作为医学心理学本科生《普通心理学》课程的教材。现笔者结合自身教学体会和学生的反馈,于本文中探讨《心理学与生活》与本土教材比较,在教学使用过程中的优点和局限性。

关键词:普通心理学,国外教材,优点,局限性

参考文献

[1]高承海,李霞.论普通心理学的内容与体系[J].甘肃高师学报,2010,15(4):110-111.

[2]谭诣.论国外原版教材在中外合作教学中的使用[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0,24(6):76-78.

篇4:心理学与生活教学大纲

[关键词]哲学教学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品质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20100

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在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等方面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和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如乐观热情、活泼开朗、自立自强、自尊自信、坚定顽强、有恒心、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有胆量、富于想象等。本文主要是从利用教育教学中一切可能的因素的角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笔者在高二《生活与哲学》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教材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切入,开展心理素质教育

哲学是世界观、人生观的学说,是人们对世界的本质看法。因此,哲学与学生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找准教材中哲学理论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切入点,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如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这一节课中,根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所构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心理素质教育目标”:通过教学,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引导学生树立实践意识,积极投身实践活动;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引入,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学生谦虚谨慎的科学态度、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及健康的心理品质。在讲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时,可引入“甲同学与乙同学在讨论问题,甲同学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乙同学则坚持与甲同学相反的观点,双方互不相让,两个好朋友从此反目。这件事情你怎么看待?” 有的学生回答:“他们都有不对之处,当认识正确与否很难判断时,应该把它回归到实践,由实践来检验!”有些则认为:“坚持自己的原则和观点是正确的,当发生分歧时应该据理力争!”从学生的不同回答可以看出,部分学生在人际交往时还是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容纳不同意见的胸怀。在总结不同看法的基础上,学生达成了这样的共识:“这两位坚持自己意见的做法有一定的可取性,但是真理并不是仅由自己的认识来检验的,而要由实践来检验。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注意保持和谐的关系,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这只是列举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个别事例,教材中还有很多可以切入的角度和发挥的地方,值得我们研究。

二、采用多种教育教学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提升心理素质

1.进行时政播报,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

在《生活与哲学》教学过程中,笔者坚持在授课班级进行时政播报活动,在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方面,收到不错的效果。时政播报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对近期发生的时事政治进行播报,并结合课本知识点对其进行分析的活动。具体做法是:第一,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分组可以由学生自由组合,每个小组选出一名负责人,但人数最好控制在3-6人之间,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收集资料,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第二,合理安排。每周安排一个小组负责收集相关的时政资料,周末组员讨论、修改,下周一上课时让该组成员或其代表在课堂上用3-5分钟时间进行播报、分析。(每周抽出一节课进行)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协调好人际关系,又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自我调节能力和胆量。有些学生第一次站在讲台上面对全班同学进行播报时,情绪很紧张,言行举止很拘谨,而在第二次、第三次的播报活动中,这些学生渐渐适应,情绪和心理状态都有所好转。这说明时政播报在锻炼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及胆量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第三,播报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时政播报的内容主要以最近国内外发生的一些重大时事为主,除此以外,一些与哲学教材知识点相关的寓言、成语、故事、文章等,也在我们播报的范围之列。时政播报的形式也不是单一、固定的,学生可以根据本组人员或时政材料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形式进行。如有些播报组模仿一些新闻栏目的形式,一个组员扮演主持人的角色,另一个组员扮演专家的角色,用访谈或对话的形式进行;有些播报组采用小品表演的形式,把寓言、成语故事很直观地展现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然后由点评员进行点评。这些形式都是由组员自己设计、想象,然后讨论决定的,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想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改进和提升。

2.举行辩论赛,让学生在辩论中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

辩论赛对学生的要求是必须有一种独立思辨的能力,不能先入为主,靠喜好,凭感觉,无根无据,胡言乱语;不能不尊重对方观点,肆意歪曲,断章取义,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辩论赛的好处就在于让学生养成一个习惯,一种凡事都要问为什么的习惯;让学生学会一种本领,一种通过分析、思辨找到真理的本领。它要求辩手不能只是装有一些固定软件的机器人,而是具有强烈求知欲望,能够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尊重他人的不同的个体。在哲学教学中,有很多内容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如一次在某个班级,笔者组织学生进行“顺境易出

人才”还是“逆境易出人才”的辩论,在自由辩论的阶段双方辩手情绪都很激动,眼看一场辩论赛即将演变为吵架赛,这时笔者马上让主持人提醒辩手注意自己的情绪,不要让情绪超越规则。经过主持人提醒,辩手们恢复了冷静,调控好自己的情绪,使辩论赛回到正常轨道上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辩论赛在锻炼辩手心理素质和情绪调控方面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三、注重与学生之间的课外交流

课外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可以让我们发现学生的心理动态,从而及时、有效地针对学生的心理变化进行疏导,以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课外交流可采用与学生个别谈心或通过周记、纸条等方式进行交流。有一学生,因父母吵架准备离婚而遭受重大创伤,她在学习过程中流露出一种极端消沉的情绪,觉得生活没有意义,父母都不要自己了,不关心自己了,正是这种心理支配下,原本比较喜欢政治课的她上课老是走神,成天精神恍惚,毫无活力。后来在与她的一次课后交谈中她讲出了反常的原因,并希望老师帮帮她。在征得她的同意后,笔者把这件事告诉了该班班主任,班主任和笔者通过给她父亲做工作,让她父亲多关心她,此后该生情绪逐渐稳定下来,渐渐恢复到正常的学习状态。

在21世纪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教育工作者不但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挑战,而且要在贯彻执行教育赋予自身“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基础上,注重和正确处理好社会赋予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培养、情感影响、道德教育等多层面的教育功能和角色,有意识、有目的地将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这样才能更好地造就一批在知识经济时代独领风骚的人才。

[参考文献]

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篇5:心理学与生活

1.舌尖现象:是因为大脑对记忆内容的暂时性抑制所造成的,这种抑制来自于多方面,比如对有关事物的其他部分特征的回忆掩盖了所要回忆的那部分特征,又比如回忆时的情境因素以及自身情绪因素的干扰等等。而消除了抑制,如经他人提示、离开回忆困难时的情境、消除紧张情绪等,舌尖现象往往就会消失。

2.气质:气质是不以人的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心理活动的典型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情绪体验的快慢、强弱、表现的隐显以及动作的灵敏或迟钝方面,因而它为人的全部心理活动表现染上了一层浓厚的色彩。它与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说的“脾气”“性格”“性情”等含义相近。

3.黄金法则与白金法则:黄金法则出自基督教《圣经?新约》中的一段话:“你想人家怎样待你,你也要怎样待人。”这是一条做人的法则,又称为“为人法则”,几乎成了人类普遍遵循的处世原则。白金法则的精髓就在于“别人希望你怎样对待他们,你就怎样对待他们”,从研究别人的需要出发,然后调整自己行为,运用我们的智慧和才能使别人过得轻松、舒畅。黄金法则和白金法则启示我们,在社交中和处理人际关系时,要尊重人,待人真诚,公正待人。

4.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在多种刺激一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即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因此,也称为“新颖效应”。

5.首因效应: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我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实际上指的就是“第一印象”的影响。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

6.自证预言:意指人会不自觉的按 已知的语言来行事,最终令语言发生。在心理学上,自证预言是存在的,人并非被动地任从环境影响,而是主动地根据个人的期望,作出相对性的思想及行为反应,而使期望得以实践。

7.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从心理机制上讲,它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这项内容。我们在生活中无时不在接收着外界的暗示。

8.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有时候晕轮效应会对人际关系产生积极作用,比如你对人诚恳,那么即便你能力较差,别人对你也会非常信任,因为对方只看见你的诚恳。而晕轮效应的最大弊端就在于以偏概全。

9.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属于社会学的范畴。指在某一段时间里与某人经常保持联系的社会接触。是人与人之间,在一段过程中,彼此借由思想、感情、行为所表现的吸引、排拒、合作、竞争、领导、服从等互动之关系,广义的说亦包含文化制度模式与社会关系。

二、简答题

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人格完整,保持良好的心境。2适应环境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包括正确认识环境及处理个人和环境的关系。3自我评价正确,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4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2.如何做到换位思考?

---所谓换位思考就是角色的转换,就是把自己假想成对方,站在对方的角度、对方的位置、对方的立场、对方的角色思考与分析问题。1保持冷静。遇事不冲动,不武断,不意气用事,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三思而后行,适当活泼,谨言慎行。2 试着以别人的想法、观点想问题。换位思考是一种美德,也是人与人之间的最好的交流方式。

3.人际人性?

-----人性是人际交往的基础。人不能离开人类社会独立存在。人是需要交往的。其特点表现为偏好正性刺激(改变人的行为有两种方法:惩罚法和奖励加强法)、自我性(如在人际交往、社会生活中,人往往为自己多考虑些)、寻求归属感(归属性得到满足时,觉得自己更有力量,人格更强大;人总是希望自己的情绪情感被他人共享;人的相伴性。)、情绪的人际转移性(如不管是好的情绪还是坏的情绪,都会转移给自己身边的人)、他人尊重性(如人有显示欲、攀比欲、权力欲)、个别性(与人交往要有一定的距离和空间,我们要保有个性上的独特性)。

4.遗忘?

-------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错误的再认与回忆。遗忘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前者指在适宜条件下还可能恢复记忆的遗忘;后者指不经重新学习就不可能恢复记忆的遗忘。

5.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

1、生理需求。有呼吸、水、睡眠等。

2、安全需求,有人身安全、健康保障、道德保障、家庭安全等。

3、情感和归属要求。有友情、爱情等。

4、尊重需求。有自我尊重、信心、他人尊重和尊重他人等。

5、自我实现需求。有道德、创造力、自觉性、解决问题能力、接受现实能力等。

6.恋爱心理与行为?

---

1、树立正确的恋爱观。(1)提倡志同道合的爱情(2)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3)懂得爱情是一种相互理解,是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

2、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1)恋爱言谈要文雅,讲究语言美。(2)恋爱行为要大方。(3)亲昵动作要高雅,避免粗俗化。

(4)恋爱过程中要平等相待,相敬如宾。(5)善于控制感情,理智行事。

7.他人即地狱?

-----关于存在主义的一种学说法。萨特说,他人即地狱,其实并不意味着身边所有的人对你而言即是地狱,而是当你和周遭的人相处不愉快,难以调和之时,他人对你而言就只能是地狱了。

三、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问题

1、情绪调节

------

1、自我控制。它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 , 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 , 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 , 抑制冲动 , 抵制诱惑 , 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

2、注意分配。通过转移注意和有选择地注意,对同一情境中的多方面进行注意上的调配。

3、认知调节。通过改变认识而进行的情绪调节的努力.。4反应调整。情绪已经被激发以后,对情绪反应趋势如心理体验,行为表达,生理反应等施加影响,表现为降低或增强情绪反应的行为表达。5自我安慰。这种情绪调节方法主要是当一个人追求某个事物而不能实现。

2、如何应对挫折

------首先,是建立对挫折的正确认识。正视挫折,是我们在社会关系中摆脱挫折走向成功的重要的第一步。作为世界上的普通个体,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其次,是学习应付挫折的技巧方法。再次,是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客观上看,遇到挫折,各个人的耐受程度一般不一致,有的差距还挺大。所以我们应做到从容应对、快乐掌控。适度宣泄、尽早摆脱。激励潜能、独立自救。适当取舍、远离烦恼。

3、心理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

1、认知偏差。

2、情绪失衡。

3、意志薄弱。心理发展变化所造成的失衡。环境压力的加大和外部不良生活环境的影响。教育指导思想上的失误。

4、倾听

-----1.克服自我中心:不要总是谈论自己。尊重对方:不要打断对话,要让对方把话说完。注重一些细节:不要了解自己不应该知道的东西,不要做小动作,不要走神,不必介意别人讲话的特点。2.要体察对方的感觉。3.要注意反馈。4.要抓住主要意思,不要被个别枝节所吸引。5.要关怀,了解,接受对方,鼓励他或帮助他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6.忌对谈话内容漠不关心和只听内容,忽略感觉。

5、如何解决宿舍人际关系?

篇6:心理学与生活

精神胜利法也是属于心理学与生活方式之一,这种状况在我们的事业,以及相关的爱情、婚姻出现了不如意的时候,会因为在经济上得不到一些看起来合理对待引起的伤感,尤其是在自己无端遇到人身攻击,甚至是包含了一些不公正评价有所气恼的时候,或者在生理因素出现了缺陷的时候,遭受到嘲笑因此郁郁寡欢时候,不如适当的调节一下自己失衡的心理。

难得糊涂法。这是心理环境免遭侵蚀的保护膜。在一些非原则性问题上“糊涂”一下,以恬淡平和的心境对待各种生活紧张事件。

随遇而安法。生活中,每个人总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件,生老病死、天灾人祸都会不期而至,用恬淡的、随遇而安的心境去对待生活,你将拥有一片宁静清新的心灵天地。

幽默人生法。当人受到挫折或处于尴尬紧张的境况时,可用幽默来化解困境,维持心态平衡。幽默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使沉重的心境变得豁达、开朗。

上一篇:上班族放松自己的小动作下一篇:电大人文英语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