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旅游企业的薪酬激励制度

2024-04-11

浅析我国旅游企业的薪酬激励制度(通用8篇)

篇1:浅析我国旅游企业的薪酬激励制度

论文题目:浅析我国旅游企业的薪酬激励制度

作者: 王海娟

出版日期:2005年 S1期

出处: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研究背景:旅游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与旅游企业员工密切相关。建立旅游企业科学合理的人才管理机制和激励措施。

研究目的:对于充分调动旅游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研究方法:调查法,文献研究发法,实证研究法

论文观点(结论):薪酬激励机制是现代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也很容易为管理者运用的激励方法,旅游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认识到薪酬对激励员工的重要意义。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发挥薪酬的最佳激励效果,以造就一支高效、稳定的员工队伍,从而实现我国旅游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简单评价(我的观点):针对我国目前旅游企业激励机制的现状,建立旅游企业科学合理的人才管理机制和激励措施。旅游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关键是要拥有人才,并通过对员工的激励,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为企业所用,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促进旅游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篇2:浅析我国旅游企业的薪酬激励制度

摘要:

一个企业要在日益严峻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人,而要留住人才,必须要构建合理的薪酬管理模式。商业银行应运用科学发展观,科学管理企业薪酬,从而推进企业自身发展。本文对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薪酬激励制度的现状、薪酬水平、股份制商业银行薪酬水平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探讨,从而针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现有薪酬激励制度提出建议。

关键字:商业银行薪酬激励制度

在金融企业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仍可发现一些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并不彻底,其中人事劳动薪酬改革相对滞后是影响企业成功进行改革的瓶颈。随着环境、科技与知识的快速变化与发展,人作为知识、信息和智慧的载体,己成为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一个企业要在日益严峻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其关键在于人,而满足员工需求、留住人才、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企业与员工生命共同体的有效途径则是薪酬管理模式的选择。本文以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对股份制商业银行薪酬激励制度的现状予以分析,并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高管层及其员工的薪酬激励水平合理性进行分析,以探索适合于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有效合理的薪酬激励制度。

一、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薪酬激励制度的现状

1、薪酬和薪酬激励制度在银行界的概念和内涵

薪酬是指“雇员作为雇佣关系的一方所得到的各种货币收入、服务及福利之和”。银行的薪酬是指银行工作人员为银行提供劳动和服务而获得的经济报酬,包括以现金形式提供的工资及奖金,以股份和股票期权形式提供的激励,以其他形式提供的福利和保险等。

薪酬激励制度是指通过薪酬制度的设计和实施对雇员进行经济奖惩以实现其激励约束目标的一种机制。银行的薪酬激励机制是指通过设计和实施适用于银行职员绩效考核的薪酬激励制度以实现其考核目标的激励约束机制。薪酬激励制度对于银行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员工及其家庭的基本生活保障,是劳动价值力的价格体现,更是其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形式,体现了员工的需求满足层次。良好的薪酬激励机制对鼓舞员工士气,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对银行的经营管理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薪酬激励制度

在计划经济时期,国有银行的薪酬制度是固定工资制,干好干坏一个样,没有“激励”可谈,员工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而随着银行经营制度的改革,现在银行的薪酬制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由传统的固定工资逐步演变成为如今的基本工资加效益工资制的转变,“薪酬激励”已逐步为银行管理层所关注和重视。股份制商业银行注重提高员工与管理层的工作效率。目前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薪酬激励制度初步建立,但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1)初步建立了基础薪资加绩效薪资的薪酬激励机制

如今股份制商业银行普遍采用的是基础薪资加绩效薪资的薪酬激励机制。基础薪资是固定工资,实行岗位工资制,视员工工作岗位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并随着工作时间递增,与员工的工作绩效完全无关。如民生银行的基础薪资=基本工资+行龄薪资。绩效薪资是浮动工资,俗称“奖金”,视员工完成任务情况的不同而区别,随工作业绩的递增而大幅递增。通常是根据1定奖励系数对所完成的部分以及超额完成的部分予以计算,而奖励系数随着业绩的高低而有所不同。如民生

银行的绩效工资=业绩工资+奖励工资+其他福利补贴(有交通补贴、生活补贴、降温费、过节费、社会统筹保险、住房公积金、补充养老金、补充公积金、补充医疗保险等等)

(2)工资体系不规范、不全面

工资是职工劳动报酬的基本形式,也是调动工作积极性的基本手段。同时,它又是每个组织各种关系中最敏感、最细致的因素,维系着每个职工和家庭。因此企业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工资体系是薪酬管理的最基本工作。当前我国企业的工资体系不规范、不全面,企业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员工的工资标准是约定俗成或由企业领导随意确定,而且模糊不清;员工的各种工资性项目的核算缺乏明确的依据和科学的办法;工资体系透明性差,企业薪酬制度及其管理过程没有对内部员工公开。企业内部员工对制度公平性一般都高度敏感,而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方面,与员工利益最直接相关的、员工最能感受到公平与否的便是薪酬制度。公司应该从企业长期发展的角度出发,设计符合这些人员特点的薪酬管理模式。并且要建立对职能部门定量化的考核体系,通过有效的激励和约束,培育和提升企业相关能力,帮助企业实现战略发展目标。

(3)奖金分配制度不合理

目前,许多企业对员工采用的是低固定(工资)、高浮动(奖金)的薪酬模式,奖金是个人收人的主要来源,而奖金的发放依据则是个人完成的绩效。这种模式充分体现了“按劳分配”的思想,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激发部分人员积极性的效果。但由于工作岗位的不同,许多员工的价值难以得到真正的体现,有些骨干人员的工作岗位绩效低,工作量却很高,这样就造成一些员工的奖金分配与绩效倒挂现象,从而造成员工的不满,这种不满情绪会严重影响工作积极性,降低工作效率。

(4)高层管理人员与普通员工薪酬差距大

企业在薪酬管理方面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待遇与普通员工之间差距较大,而且这种差距有越来越大的趋势。企业内部的待遇差距拉得过大之后,会引起其他员工的强烈不满,引发新的矛盾。造成高管人员与普通员工之间薪酬待遇差距过大的原因有:

(1)近几年来,公司对高管人员实行年薪制,而对其他普通员工实行绩效考核。企业为了激励高管人员或留住高级管理人才,用年薪制这种高薪的形式应该是可以的,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往往偏离实际。

(2)在制定有关考核办法时一般都是高管人员参与,有的甚至直接负责,免不了为自身利益考虑偏多,其中又缺乏监督机制,从而造成高管人员薪酬待遇过高。

二、对银行业薪酬管理的几点建议

1.实行职位工资制

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受“大锅饭”思想限制,对于不同岗位的员工的薪酬补偿差别不大,无法凸现某些职位的重要性,同时鼓励了行员的消极工作。要扭转这一状况,国有商业银行需要抛弃“行员等级工资制”,逐渐实现按岗位工资制。岗位工资制存在的重要条件是职位分析评估。因为不同职位对于组织体的价值和重要性是不同的,而职位分析评估可以体现这种差异,为工资制定提供客观依据。对职位进行分析,就是搜集、研究银行内部各个职位的相关信息,确定各个职位所需要的技能和职责。它一方面确定了某个职位所需要完成的工内容和工作量,是对银行工作本身的描述和规范,同时也是对该职位上工的员工在学习或培训的经历、技能、资格、实际工作经验等方面提出的具要求。由于不同

职位之间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差别,对银行的贡献也必然是差别的。因此,在职位分析的基础上就需要对职位进行评估,即通过比较分析,对各个职位在银行整体运营的作用和重要性予以评价,确定不同的等级,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职位体系,确定不同的薪酬水平。

2.建立基于绩效考核的薪酬制度

至今,国有商业银行考评系统设计得仍不够完善,科学性不足;同时,银行内部员工对于职位考核与绩效评价执行得并不够彻底,很多时候只是流于形式。绩效与努力不一致,薪酬与绩效评估结果的依存度低,难以充分发挥激励效果。有效的考评体系可以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供决策所需的人力信息和数据,从而保证加薪、晋升、调职和降级、培训安排等活动具有公平性,鼓舞员工士气。同时它可以通过评估结果的反馈,使员工确切了解为获得薪酬目标,进行自我对比优化。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除了能够起到激励作用以外,还能鼓励低效率员工自动离职,降低银行人力成本。

3.注重短期薪酬与中长期激励平衡

不同的薪酬结构产生不同的激励作用。以现金支付为主的薪酬结构注重的是短期激励,又可能导致被激励者的行为短期化。而限制性股票奖励、延期股份奖励和股票期权奖励等业绩薪酬形式既激励其追求长期利益,又将被激励者的利益与所有者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激励其为增加所有股东利益而增加自己的收益。因此,包括股权激励、延期支付、预留风险金、退休金机制等中长期激励机制应尽早提到董事会薪酬委员会的议事日程上,以实现对国有商业银行员工,特别是高层管理者的激励与约束作用。

从目前实践来看,股权激励操作受制约的主要还是国有企业尤其是财政部控股的企业,而其余民营控股的金融企业则具有可操作空间。如此以来,在不同控股类型的金融企业之间将会产生不对等的薪酬激励体系,对于高度依赖人力资本的金融行业而言,将会引发对人才吸引与保留的更大矛盾。因而,对于金融企业尤其是国有控股金融企业,一方面要期盼财政部相关政策的出台进而完善相关薪酬激励机制,另外一面,更要从自身出发,通过多种手段的全面结合实现对核心人才的中长期激励。

4.考虑薪酬的外部竞争性

薪酬水平反映了人力资本的使用成本。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目前薪酬水平在同行业中处于较落后的地位,与其在国内市场上的营业份额不相符合。虽然这样可以国有银行具有一定的人力资本使用成本优势,但它却使国有银行在与其他银行在人才竞争,特别是知识性核心型员工的争夺中处于劣势。因此,商业银行薪酬委员会有必要经常评价市场竞争性薪酬状况,比如同类公司的薪酬水平,为董事会制定银行薪酬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这一方面有利于吸引和留住好的经营人才;另一方面,对于变灰色收入为公开收入,平衡收入攀比心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抑制其犯罪动机都具有积极作用。

三、总结

篇3:浅析我国旅游企业的薪酬激励制度

1. 我国薪酬激励的构成

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 我国的薪酬激励可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风险年薪制。企业经营得好的经营者, 可以拿到全额年薪, 包括基本年薪、风险年薪和奖励年薪;企业经营业绩差的经营者将视具体情况只能拿到部分年薪。二.持股期权激励机制。具体又可分为以下三种;一.收入股份化, 在考核的基础上, 企业经营者将自己的部分收益转化为企业股份, 经营者依此股份享受企业的股本分红。二.设置管理股, 让经营者以企业股份的形式享受企业经营收益, 经营者离开企业, 该股份也就自行消失。三.设置股份期权, 让企业经营者享有在未来某一时期, 按照确定价格购买一定份额股份的权力。无论是哪种激励方式, 都与工作业绩有密切的关系。

2. 我国薪酬激励制度在现阶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 我国高管的薪酬差异明显

(1) 我国高管年薪呈逐年上升趋势, 除开近几年的金融危机的例外, 像是上市公司高管07年年薪较06年上升57.15%, 这是上市公司近9年来高管薪酬首次出现超过50%的年增幅。

(2) 行业薪酬差异明显, 轻工制造业的管理者年薪要低3万多元, 商贸业则要低2.8万多元, 但金融地产业的管理者平均年薪要比综合类管理者的平均年薪高出4.7万多元, 可见, 不同的行业对管理层的待遇也不同, 其激励的方式方法也会有较大差异。

(3) 管理层薪酬与其他员工薪酬有太大的差距, 上市公司中层与员工的收入差距在上市前后基本稳定、有适当的提高;企业上市后收入差距的快速拉大是建立在高管收入迅速提高的基础之上的, 这在近两年尤其明显。

(2) 股权激励的作用不理想

(1) 单纯靠股权激励或分红获取较大利益。随着市场经济的波动, 有些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出现下滑, 于是公司的高管站出来说实行零薪酬或一元年薪, 听起来不可思议。当人们准备拍手叫好的时候, 传化集团被媒体揭露出零薪酬真正的幕后故事, 拥有企业相当一部分的股权, 参与分红获得了百万年薪。股权激励丝毫没有任何约束和作用。

(2) 业绩指标成一些公司“激励”鸡肋。固然, 公司的经营业绩中包含了行业基本面的因素, 高管仅依靠个人能力也无法对抗行业景气程度下跌给公司造成的影响, 因而在考核薪酬时并不能采取“唯业绩论”以抹煞高管所做出的贡献, 但是, 不管公司业绩高低甚至亏损, 高管都“旱涝保收”的情况无疑不利于公司的发展, 也并未体现出薪酬“激励”的效果。

(3) 管理者内部操控现象严重。内部人控制下的股权激励不仅达不到所有者通过股权激励促进公司持续增长的目的, 还可能引发公司管理层在实施激励计划前刻意降低公司收益率, 进而压低股价, 甚至发布利空以打压股价;而在实施股权激励后。释放隐性收益, 驱使股价回升, 人为加大股价波动, 从而获得超额收益;严重者甚至直接进行“会计造假”, 虚报利润或者隐瞒成本, 以求获得并兑现巨额的激励股权收益。

(4) 实施过程中面临一定的法律法规限制。例如我国《公司法》规定, 除发起人认购股票外。“其余股票应当向社会公开募集, 上市公司新发行的股票应向原股东配售或向社会公开募集, 公司一般不得留置”。我国在会计制度建设方面还比较滞后, 加上股票期权的推行刚刚起步, 还没有相关的会计准则和规定, 企业难以对此类业务进行较为恰当的会计处理, 实际上也必然影响到企业的实际损益和股权激励计划的有效实施。

二、针对薪酬激励问题的几点建议

1. 针对薪酬差异的建议

首先, 改变目前企业薪酬研究和政策制定中, 偏重于管理层、特别是高管的倾向, 应当把对企业员工的薪酬和激励也纳入公司治理的理论和对策研究中来。同时要特别重视企业所有权文化的问题、员工资本收入和所有权收入的设计、实行, 尽快开展相关政策环境的梳理和市场化的产品创新研究。

其次, 国家在政策研究和政策制定过程中应该对一般企业和上市公司的高管与员工收入差距变化引起足够的重视, 从社会稳定角度和公司治理的整体考虑出发促进企业制定合理公平的薪酬激励制度, 鼓励上市公司积极探索相关制度创新。

最后, 除了年薪制、期权期股、MBO等针对上市公司和企业高管的市场和金融产品创新的研究之外, 是否应该鼓励市场各个组成部分都来更全面地探索和研究诸如ESOP、EBO等创新的市场工具和产品在促进企业所有权文化形成、公司治理发展创新、对企业员工的资本收入甚至是养老补充等方面的功能, 积极探索企业年金及其相关衍生产品的开发, 以便减少收入差距变化带来的震荡和对社会稳定的冲击。

2. 针对股权激励方面的建议

(1) 加强我国公司董事会的独立性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中大量存在非流通股。“内部人控制”现象普遍, 在此环境下实施股权激励制度, 公司决策层倾向于为自己发放过多的廉价的股权, 侵蚀公司及其他股东的利益, 因此有必要在董事会等决策机构中建立权力制衡机制。

(2) 设计合理的激励方案

有效的激励方案要体现出薪酬与管理者的业绩的高度正相关性, 要管理者承担一定的风险, 引入股权的激励方式应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改进上市公司管理者的持股制度, 实行以市场价值为基础的股票期权计划, 主要是吸收管理者人股、业绩股票、股票增值权、股票期权等几种形式, 以建立长期激励约束机制。

(3) 建立科学、民主的业绩考核制度

股权激励制度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授予被激励对象的利益与赋予其责任的博弈, 即如何处理好责、权、利三者之间的关系。除财务指标这一定量指标外, 还应设计必要的定性指标。即考核被激励对象的品德、执业能力、职业水平等。

(4) 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实现制度性保障

篇4:建立以激励为导向的企业薪酬制度

摘要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是留住人才、激励员工的最重要手段,是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企业的必需。文章分析了现阶段国内企业的薪酬制度现狀,提出了建立以激励为导向的薪酬制度的必要性和一些途径。

关键词企业薪酬制度激励

一、当前国内企业薪酬制度的现状

(一)企业效益优先原则和员工利益期望的不协调

劳动者都希望获得更高的薪酬,通过综合权衡选择更接近自己主观意愿的企业。企业希望以更低的薪酬成本得到更好的员工。双方会在接近自己心理预期值的位置互相妥协。但企业无疑处于强势,更多情况下,互相妥协变成了员工向企业妥协。

发达国家薪酬成本一般占企业经营成本的15-25%,甚至达40%,低收入员工也一般都能得到使自己和家人有保障的报酬,容易对企业有良好的忠诚度和共同发展的认识,如果有经营困难,往往是受到外部不可抗拒因素的冲击、企业在不得以必须缩小经营规划和业务范围时才会裁员、降薪。而在中国,普遍的工资成本在10%以下,一些私营企业甚至能不超过5%,很多员工形容工作是“鸡肋”,是因为年龄等原因暂时无法找到更好的企业而忍着。工资无法很好保障自己和家人的生活,高级职位和上升渠道毕竟有限,员工随时在寻找其它收入来源和跳槽机会。很多企业一遇到经营困难、效益下降,首先措施往往是降低人力成本——加大内部经济处罚力度、降薪、停岗、裁员,还是从下往上的进行——从普通员工开始。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会极大地冲击员工的归属感,使其主观能动性受到伤害,最终伤害的是企业的执行力。

(二)激励方案设计和公平原则的不协调

对于企业薪酬制度设计,激励原则和公平合理原则应互为补充、互相协调。然而,很多企业只谈激励不论公平,以激励为幌子,薪酬方案明显有失公平合理,公司高层拿普通员工几十倍上百倍的年薪、中层十数倍至数倍不等,年终奖同样如此拉开距离,进行科技奖、技术奖等的评选,上层管理者由于掌握更多资源和拥有话语权,往往成了自评自奖,普通员工很难参与其中,根本谈不上激励广大员工。

在出台薪酬制度前,一般都会例行征求员工意见、通过职代会和工会讨论,但是事实上员工的意见仅仅是征求,也很少有职代会和工会不通过管理者的方案,使广大普通员工感到不公平不合理,但又无力改变,觉得企业的事和自己越来越无关,必然没有工作热情和主动性。

不可否认,企业的经营中,决策者和管理层在很多情况下会起到关键和决定性作用,高级技术人员的创新和发明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这种情况理应得到更高报酬。然而,如果薪酬谢方案明显有失合理,不顾国情、不考虑社会基本收入水平,一味拉大差距,不仅伤害普通员工,也会伤害管理层和技术层。职务的差别造成薪酬收入的巨大差异,会激励一部分人努力工作,也会使高职务员工分出很大的精力考虑如何维持职位、压制低职位员工,也会产生相当的人事腐败。所以,薪酬制度的不公平是对激励作用的严重破坏。

(三)企业发展战略和员工成长的不协调

企业发展离不开员工进步,员工也需要在企业中得到成长。然而企业在设计发展战略时,往往考虑不到员工的自身发展期望,其薪酬战略也就不能实现把企业战略转化为员工的动力,最终使企业的发展战略变成缘木求鱼。

企业往往爱眼光向外招贤纳士、把人才与学历划上等号,对内反而不注重员工的培养,不珍惜已有的人才。一些企业喜欢高学历,对新进的高学历人员给与高薪酬,对于在企业工作了多年的老员工,却又打着同工同酬的旗号,取消或冻结工龄工资,让他们和新员工拿同样标准的报酬。平时不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和培养,喜欢用现成。在职务提升和岗位提升中,过份强调学历的差异,员工为了赶上企业对学历的要求,不得不花费大量的金钱、时间和精力去提高文凭。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顾此必然失彼,工作必然受到影响。这种导向,不仅使老员工心寒,而且新员工也缺乏安全感,害怕被冷落、被遗弃,无谓增加了员工的精神压力,工作激情和创新精神成为紧张压力下硬憋出来的变形折腾!很难出现预期的人人奋发工作的局面。

二、企业需要建立具有激励导向的薪酬制度

员工进入企业的目的,首先是为了获得安身立命、养活自己和家人的报酬,其次是个人专业的发展、职业的提升和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企业要想得到优秀的人才,留住人才资源,激励员工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创新力,薪酬制度设计必须具有激励导向,要在经济效益与国家法规政策、公平正义、社会责任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它不是简单的薪资支付,而应是一门探讨如何吸引更多的优秀员工并充分调动员工参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积极性的学科,这种吸引力和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动力就是激励作用。

三、如何建立激励导向的薪酬制度

一个企业的员工,如果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就不能凝聚为一个团队,这样的企业是没有竞争力,也是没有生命力的。在形成企业共同的价值观的作用上,如果说企业文化建设是“虚”,那么薪酬制度无疑可称为“实”。在薪酬制度上最能体现员工的价值。所以,企业薪酬制度的目的应当是致力于形成企业共同的价值观,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首先应取得广泛员工对薪酬谢制度的认同,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一)薪酬激励的前提是公平合理

损失公平必然损失人心,如果员工内心广泛认为不公平、不合理,一定会心有抵触,甚至会“用脚投票”。所以制定薪酬策略最关键的原则是公平合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行业公平性——企业的薪酬标准必须与本地区本行业类似工种的薪酬水平大致相当;二是内部公平性——企业内部同类岗位的基本薪酬应相当,不搞黑箱报酬或因人定

酬;三是个人公平性——指员工的付出与回报应当成正比。

做到公平合理关键有以下几点:

1.制度制定者要关注不同层次员工的心理,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2.提高企业内部薪酬透明度。

3.奖罚得当。小过大罚或奖分亲疏都不能对员工起到激励作用,甚至会逼员工产生投机或做假行为。

(二)企业战略与薪酬战略协调

设计企业发展战略时,一定要考虑到员工对于自身发展的期望,企业战略要与薪酬战略相协调,让员工感到在这样的企业工作有奔头,企业的发展能给自己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尽量规避员工技能提高、岗位责任加重而薪酬回报不能相协调的现象。这样员工才会为企业的发展尽心,把企业战略更完全地转化为员工的期望和动力。

(三)薪酬激励,给予员工薪酬上升空间

没有激励,员工就不会有正确的价值观。要通过薪酬制度告诉员工: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希望员工怎么做。

建立规范、合理的薪酬制度,一要定岗定酬,不同的岗位所承担的职责不同,劳动及作用也不同,薪酬体系首先要规范岗位体系及对应的价值酬报体系。二要完善绩效评价,企业内不同部门或者一个部门内部、甚至同一员工在不同时期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是有差别的,应体现这种差异的价值酬劳,使员工的劳动及时准确地得到评估与回报,才能

激励员工更好地发挥潜能。

(四)提供职业成长机会、辅以精神层面的激励

稳定发展的企业不应频繁更换员工,要设法留住已有的人才,使员工在本企业获得有职业针对性的教育培训,从中实现个人素质的持续提高,并通过个人的提高实现对企业的更大价值。同时,还应给予更广泛的员工群以精神层面的激励,使员工感觉到自己工作的意义和成就感(例如海尔的首席员工制、日本的松下电器等企业的终身员工制),使员工看到通过努力在企业可以获得发展的机会,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其次,应考虑不同教育水平、年龄、性别的员工对于不同精神层面的薪酬需求是不一样的(如工作挑战性和成就感、安全、工作时间、发展潜力、提升机会等),根据需求的不同制定出相应的制度,以更有针对性地实现员工的精神薪酬。

四、结束语

企业员工薪酬水平提升与员工素质提高之间的良性互动循环是企业兴旺的重要得标志之一,因此,企业要重视并发挥好薪酬的激励作用,从而实现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目标,促进其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刘昕.薪酬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徐礼平,彭正龙.薪酬设计——巧让薪酬传信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5(10).

篇5:浅析员工激励与薪酬福利制度

摘要:人力资源作为一个企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决定着企业的未来,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就在于建立有效人才激励的机制,制定一套合理的薪酬福利方案对员工的激励与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核心词:员工、激励、薪酬福利制度 引言:“格林·吉特发现他的一片种植园的豌豆壳里有害虫后,设计了一套根据捉虫多少发放奖励的方案。可是,格林·吉特发现这个奖励方案实施后,让他得到的却是越来越多的害虫。”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能让员工发挥出最佳潜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但是薪酬不仅仅是员工的劳动所得,一定程度上代表企业对员工的认可,也代表着个人能力和发展前景。因此,建立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是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薪酬制度与案例分析 1.薪酬的概念:广义:员工为某一组织工作而获得的各种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可分为经济性薪酬(硬报酬)和非经济性薪酬(软报酬)。格林·吉特设计的奖励方案:奖金,就属于硬报酬范畴之内。

2.薪酬构成体系:案例中的奖金属于可变薪酬,奖金也称绩效薪酬,是指对员工超额完成工作部分或工作绩效突出部分所支付的奖励性报酬;是为鼓励员工提高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等具体目标付给员工的货币奖励;奖金的支付对象是正常工作以外的超额部分,这部分随工作绩效而变动。那么员工就根据捉虫多少发放奖励之一方案,认定捉虫越多,那么发放的奖金也就越多,也就出现了案例中的情况,这是其中一个原因。

3.薪酬构成制度:根据案例,我们可将其归为绩效薪酬制度。它的分配原则是:根据员工近期绩效;特点:工资与绩效直接挂钩。那么,也就出现了案例中的情况,不合理的员工激励制度是另一原因。二.企业薪酬制度

1.企业薪酬制度的设计

薪酬制度设计的根本目标是“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力; 吸引和留住人才,激励员工发挥才能”。事实上,衡量一个企业的 薪酬制度是否合理,其根本指标就是企业薪酬制度的“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力”和它的个人激励性能。2.现有企业薪酬制度所存在的问题

现今很多企业的薪酬制度都存在很多问题。首先薪酬结构不合理,薪酬缺乏公平性,其次是员工薪酬不能反映其工作绩效,第三是薪酬体系缺乏向导性,不能体现单位的发展战略和文化。三.薪酬制度对员工的激励作用

1.增强了员工的稳定性:员工激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好的企业薪酬激励不应当单纯靠高薪来激励员工,还必须通过一些间接薪酬和非财务薪酬来激励员工,比如对有成绩的员工给予肯定与赞赏增加其成就感,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等,这样,员工就不会再选择离职。

2.激发员工的积极性:马斯洛把人们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员工只有满足低层次需求之后,才能考虑更高的层次需求,企业薪酬制度必须有计划的、有针对性的满足员工在不同阶段的需求,这样就能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四.建立激励性薪酬制度 1.以公平合理为原则:薪酬分配最重要的是体现公平、公正。当员工取得成绩获得报酬时,不仅关心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报酬的相对量。因此,薪酬分配需要考虑外部竞争性、内部一致性要求。薪酬分配水平对外必须具有竞争力,对内具有亲和力,能够留住优秀员工。2.以企业发展目标为核心:薪酬制度的设计要与企业发展目标相适应。企业在设计薪酬制度时必须以企业整体战略和核心价值观为基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设计薪酬,引导员工工作行为、工作态度以及最终的绩效朝着企业希望的发展方向。3.以员工工作绩效为支撑:员工绩效是对员工工作情况的直接评价,考核结果关系到员工的薪酬评定,也让员工直接了解公司对自己的评价。因此,员工的绩效考核制度必须足够的公平、合理、透明。这样就会让员工认识到多劳多得、按劳取酬的规则,从而充分激发员工工作热情。

4.设计符合员工需要的福利项目。完善的福利系统对吸引和保留员工非常重要,它也是公司人力资源系统是否健全的一个重要标志。福利项目设计得好,不仅能给员工带来方便,解除后顾之忧,增加对公司的忠诚,而且可以节省在个人所得税上的支出,同时提高了公司的社会声望。

篇6:浅析我国旅游企业的薪酬激励制度

目: 高层管理人员薪酬激励管理

系 别: 商学系 专 业: 人力资源管理

班 级: N112

学 号:

2011451090944

学生姓名: 韩耀东 指导老师: 蒋懿

一、前言部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薪酬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激励手段,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在于人才潜能的挖掘。如何促进员工努力实现组织目标,提高组织效益,而且能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下吸引和保留住一支素质良好且有竞争力的员工队伍便成了现代关乎每个企业生死存亡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若能拥有优秀的员工,并且充分、有效地激励员工的潜能,就很可能在竞争中取得先机。但是,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的薪酬激励却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大体表现在总体薪酬水平过低、薪酬结构不科学、对长期利益的忽视。往往是优秀的人才流失,目前不能留住人才成为了国企对于外资企业竞争的短板。因此,实施合理、有效的薪酬激励,促进员工提高自我与企业共同进步,达到企业长远利益与个人利于捆绑在一起成为了眼下国企的必修课。

二、主题部分

(一)国外研究状况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企业薪酬管理受到普遍关注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能够实现对经营战略的配合,完成企业所要求的各种不同的目标。

运用效用理论优化薪酬激励计划一文中提出对于不同人员使用不同的激励机制。众所周知的马斯洛需要五个层次理论,人类需求为不同的类别。作为一个低水平的工资,只能满足了绝大多数人的保障需求状况,仍然是一个绝对的原则。低工资的公司,即使有良好的企业文化也难以留人。高层次人才,工资较高但如果缺少培训的发展机会,但仍缺乏吸引力。

(Joiner,keith A.MD.Using utility theory to optimize a salary incentive plan for grant-funded faculty,Academic Medicine 2004(79):P652-660)

管理策略变化的发展一文中提到使得工人和管理人员的薪酬差异要显得明白,在企业中责任越大的人他所获得的薪酬报酬也应该更多。企业应该对每个员工都有一个规划,在不同的职位,不同的工作上都要设定一个合理的报酬激励制度。([爱尔兰]Kelly,Ciaran.Change Management Executing Strategies for Growth.Accountancy Ireland,Dec2010.Vol.42 Issue 6,P66-68,3p)

(二)国内研究状况

1、薪酬的定义

尽管薪酬不是激励员工的唯一手段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却是一个非常重要、最易被人运用的方法薪酬总额相同支付方式不同会取得不同的效果。所以,如何实现薪酬效能最大化,是一门值得探讨的艺术。

发挥薪酬激励的作用一文中指出:薪酬不但是自己的劳动所得, 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自身的价值,代表企业对员工工作的认同,还代表了员工个人能力、品行和发展前景。所以,薪酬激励能够从多角度激发员工强烈的工作欲望,成为他们全身心投入工作的主要动力之一员工期望通过积极表现,努力工作,一边提高自己的工作绩效,另一边争取薪酬的晋升。在这个过程中,员工可体验在这个过程中由晋升所带来的自我价值实现感和被尊重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创造性。这既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又能业结成利益共同体,使员工感觉到有创造力才有回报,最终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雷军乐,樊延华,2006)

谈薪酬与薪酬激励一文指出:薪酬作为组织的关键战略领域,影响着组织吸引求职者、保留员工及为了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确保员工最佳表现的能力。薪酬在组织的运营成本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大,在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表现尤为突出。一个平衡性的方案必须兼顾两个方面:一方面确保薪酬能够吸引、激励和保留员工;另一方面保持组织在市场上有竞争性的成本结构。(邱真,肖静,2007)

企业激励机制中的薪酬设计问题探讨一文中指出:关于薪酬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的角度来看, 薪酬是指个人获得的以工资、奖金及以金钱或实物形式支付的劳动回报;广义的薪酬包括经济的报酬非经济性的报酬, 经济性的报酬如工资、奖金、福利待遇和假期等,非经济性的报酬指个人对企业及对工作本身在心理上的一种感受。关于薪酬有不同的划分方法, 通常可以将薪酬分为为基本薪酬、可变薪酬以及间接薪酬三大部分,也可以将薪酬分为直接薪酬和

间接薪酬, 金钱报酬、非金钱报酬。通常在薪酬的构成中固定不变的部分是向企业员工支付的稳定性报酬;可以变动的部分与员工绩效相关,随员工绩效而变化;另外一部分则是企业为员工提供的福利和服务。(曹小妹,2007)

基于战略的企业经营者激励薪酬设计一文中指出:激励薪酬就是业绩薪酬经营者薪酬实施的前提是业绩考核。在企业内部开展业绩评价的关键在于从企业的长远角度考虑它们的经济利益 ,能够建立一套比较全面反映经营者对其业绩增长的业绩评价体系。在具体评价业绩时 ,既要考虑经营者以往的经营业绩,又要考虑企业间相对业绩的绩效评价思想。(谈晓英,2005)

简论全面薪酬管理一文中指出薪酬是指员工因对组织,企业提供劳动或劳务而得到的报偿,是员工因完成工作而得到的内在和外在的奖励。它不但包括直接的货币形式和可转化为货币的其他形式,还包括较舒适的办公室,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较多地参与决策,工作的挑战性和成就感及较好的发展机会等难以用货币来衡量的形式。以市场的角度来看,薪酬就是人力资源价值的市场形式;从分配的角度来看,薪酬就是企业对员工人力资本要素贡献的回报。(李成文,2005)

2、薪酬激励作用

我国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问题探讨一文指出:企业能够满足员工的生活需要并认可其所做出的努力。员工会把自己所得的薪酬与其他人的薪酬进行比较,进而判断企业对自己重视程度,从而衡量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薪酬在吸引、保留和激励员工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企业的薪酬设计合理,部做到公平,同时在市场上又具有竞争力,优秀的员工就不会因为薪酬方面的问题离职和跳槽,并能够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工作。这就要求企业在薪酬设计过程中,必须在岗位评估、职位分析、职位评价等方面体现科学、公平、激励、经济、竞争及合作等特点。企业的薪酬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通过调节薪酬关系,可以打破地区、行业、企业与部门的界线,使人力资本正常流动,合理配置,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力资本的作用。(石廷安,2009)提高员工薪酬满意度途径研究一文中指出:自从组织科学产生以来,薪酬就成为组织激励其成员的重要回报手段。越来越多的调查资料显示,组织成员薪酬满意度的提高是组织吸引和留住人才,提高组织成员工作积极性,进而使组织保持良好绩效的主要因素。因此,研究员工对薪酬的满意度,对于现代企业人力资

源管理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苟毅飞,2006)

3、企业薪酬存在激励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进程的深化,国有企业在薪酬方面虽然也进行了一些调整,但都未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目前我国很多国有企业不合理的薪酬体系已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员工不满意度加大进而导致优秀人才不断外流,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公司的长期发展。

企业集团薪酬制度激励机制探析中指出:企业各子公司之间由于经济效益不同,员工薪酬和福利待遇差很大,时常出现企业集团内部频繁向同一经济效益较好的子公司跳槽的现象。薪酬制度制定缺乏公平性工不同酬企业集团薪酬体系的制定通常站在企业管理者的角度,常常忽视不同岗位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缺乏公平性和公正性。薪酬制度中福利待遇对员工激励性低企业集团薪酬制度中的福利待遇设计通常采用“箩筐法”,虽然这样能保证员工享有同期同行同级应享受的福利待遇,但是某些福利待遇的发放并没有起到本质性的激励作用。(朱永永,罗迎五,柳成珍,2007)

薪酬激励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误区及其矫正一文中指出:我国企业对薪酬的理解还是停留在工资等物质激励的层次上 ,其实工资只是薪酬构成中的一部分,只能满足员工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薪酬激励还包括很多内在的东西 ,但是我国企业长期以来大量使用工资这单一的激励方式,对员工的各种需求不加以区分。因此 ,这种制度对年轻的 ,刚参加工作的员工可能会起到作用 ,但对事业小有成就的员工来说 ,作用并不明显。(李新民,吴金卫,2006)

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机制研究一文指出薪酬激励缺乏长期性。在我国经营者的收入大都由工资加奖金构成,或者年薪制。激励的重点是当期的经营业绩。在这方面的激励近年来普遍有所提高。工资是固定的,能够起到保险作用,但缺乏足够的灵活性,不能随经营者的行为变化而变化。奖金的灵活性较高,它基于当年的经营状况,有刺激作用。但是企业并购、重组及长期投资等给企业的影响是长期的,其效果3—5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体现出来,而当年表现出来的是费用多收益少。如果没有相应的长期激励,就可能诱发经营者的短期行为而损害出资人的根本利益。(邵光,苏云成,2005)

中小组织的薪酬管理与激励机制探讨一文中指出:激励措施有许多问题像是

单一不科学,激励措施不到位,缺乏适应个体需求,特别是核心员工需求的激励方式中小组织的管理者多凭个人的主观判断,对员工进行激励,却收不到激励的预期效果。许多中小组织员工待遇低,工作环境差,员工利益得不到很好保障。缺乏较为完备的绩效考评体系和操作规程,组织难以依据科学的考核结果对员工进行全方位激励。缺乏对组织管理及人才的重视在中小组织,高层管理者往往对市场和有关政策法规知之甚少,在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基本凭经验进行管理决策;对知识和人才缺少强烈的需求和重视,虽说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但在内心深处却更加相信经验。(张爱琴,2009)

我国薪酬管理现状浅析一文中指出:企业的薪酬体系不够完善传统的薪酬是以物质保健为主,不是较全面的涉及激励的各方面, 缺乏长远的激励。企业的薪酬形式不够齐全企业的薪酬是以工资为主,结构比较单一,缺少其他的激励形式。企业的薪酬水平不够合理,薪酬管理理念落后薪酬管理方法陈旧企业仍采用较陈旧的以计划经济的观念为主的管理理念,薪酬的形式为简单的奖励和扣罚, 缺少精神鼓励,不能真正的调动人的积极性要想改变现状,就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张雷,2006)

4、薪酬激励的措施(1)绿色薪酬制度

企业薪酬制度发展新方向—绿色薪酬制度一文中指出所谓“绿色薪酬制度”,即是首先在组织内用少数跨度较大的工资组合范围来代替原有数量较多的工资级别的跨度范围,然后针对个体员工以员工为中心,强调薪酬度身定制和多样化的一种薪酬制度。企业目前所面临的多种新问题,将得到较好的解决。因为绿色薪酬制度是结合企业的发展,员工的个性化需求得到了充分的满足,薪酬组合变得越来越灵活,使得薪酬管理的激励功能得到了大限度的发挥。这样薪酬管理这个“球”就真正转动起来,从而推动整个组织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这种设计冲破了传统理论的禁锢,使得薪酬球体理论得到了切实的应用与发展。(汪慧玲,金晋哲,2006)

(2)与时俱进从战略角度出发

何让企业薪酬“手术”更为成功一文指出:企业要“与时俱进”地发展 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在变化,企业的战略、经营方针在不断调整,那么各项管理制度和

方案同样需要调整。“与时俱进”,保持管理的灵活性, 才是管理立于不败的根本道理。稳定与灵活相结合员工价值分配不仅是一项技术工作,更是一种战略考虑。薪酬管理也绝不是简单地“分蛋糕”,而是通过分蛋糕使企业获得更大的蛋糕。因此,在设计薪酬体系时,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导向,而不是局限于解决企业眼前的问题和人力资源部的专业工作。高瞻远瞩是根本员工的价值分配作为一种战略考虑,指的是不仅仅停留在薪酬战略上,更要放到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运营战略文化战略等更为宏观的战略层面上。薪酬战略的原则和理念只有在与企业整体战略协调一致的前提下, 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发展状况、文化原则来进行调整,才可能更好地作为一个环节为企业服务。在制定薪酬管理制度的时候, 需要根据公司文化的指导、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方针来确定薪酬原则, 避免在实施中出现员工微观的管理制度与宏观的文化原则相违背的现象。(阳辉,宋歌,2006)(3)进行综合激励

美日高管薪酬激励模式比较及其启示一文指出: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解决低层次的物质需求后,“尊重”和“自我实现”成为最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因此,对于一些高管尤其是对于一些成功高管,财富获取已非其主要目的,“高度成就感”反而是激励的主要驱动力。日本许多公司就常常通过授予某种特殊荣誉并大加宣传等方式使高管获得知名度、社会地位、成就感等满足。这种精神激励的作用是较持久的,也是物质激励所无法代替的。精神激励可以表现为对高管的地位、声誉、文化、权力四个方面的综合激励,关键在于承认高管人力资本的价值,提高人力资本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地位和权力,发挥高管人力资本声誉效应,用企业文化的价值理念激励高管。(刘淑春,2009)(4)关注员工,注重薪酬制度的法律完善和人力资源市场的平衡

探索适合中国企业的有效薪酬管理理论随着薪酬理论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诸如全面薪酬理论、宽带薪酬理论等一些现代薪酬理论,在薪酬管理中强调薪酬激励的长期化并提倡自助式福利的方式。现代的薪酬理论则更加强调薪酬的激励,更为关注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协作与创新的能力,也更为关注对企业整体绩效提高的作用。(蔡滟,2010)

薪酬激励在我国公司治理中的运用一文中指出:为使薪酬激励在公 司治理 中发挥作用,除不断完善、改进其自身的调控职能外.还应加快改善外部环境的步伐。抓紧修改《公司法》、《证券法》中与建立有效灵活的激励机制形成障碍的条款。除了允许上市公司进行股票回购外,在公司注册上应实行授权资本制从而允许公 司向激励对象分期、分批地增发新股,以较低成本实现股票 奖励和股票期权的授予。改革国有企业领导人任免制度,完善职业经理人才市场。要改变目前国有企业领导人行政任免的办法,将经理任免权交给董事会,按照公开、公平、竞争、择优原则,实行经理上岗竞争,优胜劣汰机制。更新观念,保障合法收入。实行经理股票期权制后,国有企业高层领导人和一般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将会进一步拉开。建立有效的业绩评价体系。股票期权制度建立在对经营者的评价体系之上,有效的业绩 评价体系是股票期权顺利执行的保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制衡关系是现代公司制度 的核心在薪酬激励中应重视企业家人力资本激励约束机制的制度安排。(李跃平,2003)

富士康集团的薪酬激励模式一文中指出:富士康两大战略转变催生薪酬激励新模式。一是本土化战略,二是科技化战略。产生的激励模式具有强调对员工的内在薪酬激励,建立动态平衡的职位,实行与业绩挂钩性福利计划薪酬体系的特点。从而诞生出设计一揽子薪酬方案和建立薪酬体系与人力资源市场的动态平衡.(李强,2009)

三、总结部分

综上所述,从众多学者对企业薪酬激励制度的研究成果来看,薪酬激励制度已被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管理系统中并被广泛应用。如何制定有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是企业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薪酬激励制度不是对金钱的直接关注,而是关注如何正确的使用薪酬的激励作用,因为即使薪酬绝对金额相等,支付方式不同带来的激励作用也会有很大的差别。综上所述通过对国内国外的薪酬激励分析,了解薪酬激励在激励体系中的重要程度以及国内薪酬激励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方向。国外关于薪酬的文献很多关于薪酬激励方面的文献较少,因此论文主要参考国内的文献进行探索。

四、参考文献

[1] Joiner,keith A.MD.Using utility theory to optimize a salary incentive plan for grant-funded faculty.Academic Medicine,2004(79):P652-660 [2] [爱尔兰]Kelly,Ciaran.Change Management Executing Strategies for Growth.Accountancy Ireland, Dec2010.Vol.42 Issue 6,P66-68,3p [1] 雷军乐,樊延华.发挥薪酬激励的作用[J].经营与管理,2006(16):P44-45.[2] 邱真,肖静.谈薪酬与薪酬激励[J].商场现代化,2007(25):P253.[3] 曹小妹.企业激励机制中的薪酬设计问题探讨[J].集团经济研究,第12期,2007.[4] 谈晓英.基于战略的企业经营者激励薪酬设计[J].企业活力,第5期,2005.[5] 李成文.简论全面薪酬管理[J].P226-227.商场现代化,第29期,2005.[6] 石廷安.我国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问题探讨[J].商业时代, 2009(23):P49-50.[7] 苟毅飞.提高员工薪酬满意度途径研究[J].商场现代化,第23期,2006.[8] 朱永永,罗迎五,柳成珍.企业集团薪酬制度激励机制探析[J].集团经济研究, 2007(4):P32-33.[9] 李新民,吴金卫.薪酬激励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误区及其矫正[J].集团经济研究, 2006(15):P227-229 [10] 邵光,苏云成.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机制研究[J].求实, 2005(1):P97-99.[11] 张爱琴.中小组织的薪酬管理与激励机制探讨[J].生产力研究, 2009(11):P182-184.[12] 张雷.我国薪酬管理现状浅析[J].集团经济研究,2006(4):P211.[13] 汪慧玲,金晋哲.企业薪酬制度发展新方向—绿色薪酬制度[J].科技管理研究,2006(12):P153-155.[14] 阳辉,宋歌.何让企业薪酬“手术”更为成功[J].企业活力,2007(4):P92-93.[15] 刘淑春.美日高管薪酬激励模式比较及其启示[J].商业时代,2009(24):P63-64.[16] 蔡滟.探索适合中国企业的有效薪酬管理理论[J].经济导刊,2010(1):

P62-63.[17] 李跃平.薪酬激励在我国公司治理中的运用[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3(3):P95-100.[18] 李强.富士康集团的薪酬激励模式[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2):P68-71.[19] KonstantinosPouliakas, Pay Enough,Don’t Pay Too Much or Don’tPay at All?

篇7:浅析我国旅游企业的薪酬激励制度

第一条

目的为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激励机制,合理确定高层人员收入水平,充分调动高层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管理规定适用于总经理、执行总经理、总经理助理、各部门总监、副总监等的薪酬激励。

第三条

定义

1、高层人员薪酬激励是根据企业规模和经营业绩,在一定工作周期内,支付给高层人员收入的一种分配方式;

2、高层人员薪酬激励包括:基本薪酬、绩效薪酬(股权激励、利润完成留存后分红)。

第三条

分配原则

(一)责任、权力、贡献、利益相一致的原则。

(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

(三)市场薪酬水平、企业的薪酬策略相互兼顾的原则。

(四)先考核、审计,后予以兑现的原则。

第四条

职责:

(一)财务管理中心负责公司薪酬的发放;

(二)综合管理中心或行政部负责薪酬激励管理办法的制订并监督执行;

(三)综合管理中心或行政部负责组织对高层人员进行考核

(四)综合管理中心或行政部负责核算各高层人员的薪酬基数;

(五)董事会负责高层人员薪酬激励管理办法及薪酬发放的批准。

高层人员薪酬激励的构成及核定

第五条

高层人员薪酬激励的构成:

(一)高层人员薪酬激励由基本薪酬、绩效薪酬构成;

(二)绩效薪酬包括:完成利润留存后的奖励、股权激励。

薪酬类别

确定的依据

基本薪酬

1、依据高层人员所任职位的价值与贡献、外部薪酬市场和内部薪酬策略来共同确定职能等级薪酬数额;

绩效薪酬

1、绩效薪酬与公司经营业绩成果挂钩,依据个人考核成绩、企业整体经营结果等来共同确定。

2、绩效薪酬的兑现是建立在严格考核基础上,先考核、审计通过后,才能兑现。而且考核不是单一指标考核,应有一整套关键绩效指标。

第六条

高层人员薪酬确定的办法:

(一)基本年薪:

1、基本年薪的确定:依据公司所在地及国内同行业的薪酬水平,结合公司的具体情况及薪酬策略,确定高层人员基本收入,其标准由董事会批准后予以执行。

2、基本年薪按十二个月平均发放。

(二)绩效薪酬:

1、完成利润留存后的奖励(此奖励只与公司利润的多少有关):高层人员绩效年薪是根据公司主要经济效益指标的完成情况,结合对个人的业绩考核,所获得的绩效。以基本年薪为基数计核高层人员绩效年薪总额,其计算公式的效益系数如下:

计划目标完成情况

净利润额达成目标的120%

净利润额达成目标的110%

净利润额达成目标的100%

净利润额达成目标的98%

净利润额达成目标的90%

净利润额达成目标的85%以下

效益系数

1.5

1.3

1.1

1.0

0.8

0

完成利润留存后的奖励的计算

例如:公司某高管的年薪为8万元人民币。本会计核算结束后,根据年初制度的收入与利润情况,计算出本净利润额达成目标的100%,则对该高管完成利润留存后的奖励=8*1.1=8.8万元人民币。其他高管以此类推。

2、股权激励:高管虚拟股票期权

(此奖励与公司利润增长、公司的正常有序发展、公司经营风险规避、规模增长、公司战略意图的制定与实现等有关)

高管虚拟股票期权是指公司控股股东虚拟出让一部分公司股份给公司高管,但高管持有的股份为限制性股权,只有分红权不具有投票权。

持股设定:

-高管虚拟股票期权

具有分红权,没有投票权。

-高管离职、在职期间死亡或失去行为能力和政治权利,其必须出让其所持股票。

-公司原有出资股东对高管持有的股份有优先回购权,也就是说当持股高管出让股份时,必须优先转让给原出资股东。

持股比例:原则上高管单人持股不超过

%;所有高管共同持股总数不超过

%。

配股方案:

-公司根据初始投资及发展状况,虚拟公司总资产为

万元,对应虚拟股票10000股。根据不同情况配股。(可通过其他方式为高管配股,比如银行贷款形式。公司担保为高管提供入股的资金,资金利息由入股的高管承担。高管在公司工作

年以上,这部分入股资金也就是股本可以作为对高管的奖励)

-由公司借款用于高管购买虚拟期权股票,高管在公司工作

年以上,这部分入股资金也就是股本可以作为对高管的奖励。

-公司高管至少担任公司高管职务一年以上,才具有持股权。

-高管比例为递进式:

◇高管初次持股比例最高为

%。

(总经理初次持股比例为

%,其他高管初次持股比例为

%)

◇持股比例逐年增加,增加比例基数为0.02%。

◇在公司多年担任高管的人员,应根据年限适当提高首次配股比例,原则上不超过

%。

股权分红设定:由公司董事会决议本是否分红,为保证虚拟股票期权的激励性,在事前与持股高管设定最低分红比例,如:设定2014-2018年这三个经营阶段,每年最低分红比例为纯利润的30%。

(股权激励考核方案详见附件: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方案。)

股权激励分红的计算

以公司某高管持有公司虚拟股票1万股(公司股票总数为1000万股,包括实股和虚拟股票)的情况为例:2015年公司税后利润为100000000元,则按利润40%拿出来分红。则该高管2015年股权激励分红=100000000*40%*1÷10000=40000元。

高层人员薪酬激励的管理

第七条

高层人员薪酬的确定:

(一)综合管理中心或行政部根据每的外部薪酬市场调研结果及公司薪酬策略综合确定各高层人员的基本年薪,报董事会审批通过后予以执行;

(二)基本年薪:列入企业成本,由企业按月以现金形式支付;

(三)绩效薪酬:列入企业成本;每年年底由办公室组织对高层人员进行年终考核后,考核结果经董事会审批同意,予以核算绩效薪酬总额;

(四)在每年年终,公司以现金形式支付给高层人员绩效薪酬中完成利润留存后的奖励;下六月份前以现金形式支付给高层人员绩效薪酬中的股权激励部分薪酬。

第八条

高层人员薪酬的约束:

(一)在合同期内,高层管理人员由于主动离职或被公司辞退等原因离职时,将自动失去剩余月份计划发放的月薪和绩效薪酬。

篇8:浅析企业薪酬激励机制的建立

(1) 以人为中心, 把人的因素放在中心地位。人本管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资本主义社会初、中期, 资本家把工人只当作是挣钱、被奴役的机器或工具, 力图通过延长劳动时间、提高技术水平获得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其间工人为争取做人的基本权利, 消极怠工、罢工运动始终就没有停止过。针对这种情况, 一些开明的资本家和经济学家对工人的角色定位进行了反思和无奈抉择, 逐步提出并最终确立了人本管理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是既然不能把人看作机器, 也不能仅仅把人看作是被动接受管理的对象。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 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为活跃的因素, 不管是操作机器、运作资本、还是掌握技术都要靠人, 物质资源和资本的拥有量已不再是现代企业生存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事实证明, 当今国与国之间的实力较量,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竞争, 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因此, 人本管理指的是把“人”作为企业规律的核心和重要资源, 把企业作为管理的主题, 围绕着怎样充分利用和开发企业的人力资源, 服务于企业内外的利益相关者, 从而实现企业目标和员工目标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际活动的总称。人本管理注重对人的开发激励, 调动人的积极性, 挖掘人的潜力。

(2) 让制度去适应人、满足人。人本管理要求尊重人、保护人、激励人, 让企业制度、环境去适应人, 而不是让人去适应制度和环境。人本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有所为, 有所不为, 使每个员工达到自我管理。目前, 我国许多企业在制定内部管理制度时, 很少考虑员工的意愿和要求, 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影响了单位效益的增值, 迫切需要转变观念。

(3) 让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 实现“双赢”。人本管理认为, 企业与员工之间已不再是纯粹意义上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而是以劳动契约和心理契约为双重纽带的合作伙伴关系。为确保企业的持续发展, 国外十分重视人才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不少公司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鼓励并帮助员工完善和实现个人发展目标, 从而为公司发展获得永不枯竭的能量。

二、人本管理对薪酬激励的要求

(1) 了解员工的需求, 设法予以满足。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他的学生把人的需求分为8个层次, 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求知需求、求美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精神需求。该理论认为“人是永远不能满足的动物”, 当一种需求得到满足时, 另一种新的需求就会出现, 当物质需求满足时, 人们更加注重自尊、自我实现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好的薪酬制度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把握员工的内在需求, 即员工在想什么, 希望得到什么, 企业如何给予满足。

(2) 爱护员工, 主动改善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企业与员工是合作伙伴关系, 没有员工的积极配合, 再好的企业也难以生存发展下去。人是感情动物,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爱护和尊重, 员工在得到这些的同时, 也会以更大的热情回报企业。只有从关心、爱护、尊重员工的角度来设计薪酬制度, 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3) 激发员工的高层次需求, 让员工决定自己的命运。高层次需求是指工作、生活等物质需求之外的精神需求, 即对尊重、授权、自我实现等方面的需求。人对金钱追求的欲望是一致的, 但对有一定文化素养的高层次的人, 在物质金钱得到一定的满足后, 更注重精神上的需求, 因此企业必须从提高待遇、事业发展、感情沟通等方面入手, 充分尊重并考虑员工的不同需求, 留住优秀、关键人才。

三、如何建立以人为本的薪酬激励制度

薪酬就是企业对员工为企业所做的贡献, 包括他们实现的绩效, 以及付出的努力、时间、学识、技能、经验与创造, 所付给相应的报酬。广义的薪酬包括基本薪资、奖励薪资、附加薪资、福利等。薪酬的主要表现形式是金钱或相当于一定数额金钱的替代物附加薪资、福利等。

激励是指通过调整外因来调动内因, 从而使被激励者行为向提供激励者预期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这就要求:

(1) 必须以物质激励为核心。员工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经历背景的员工有着不同的需求侧重, 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 即:最基本的物质需求。古人云:“衣食足而知荣辱, 仓廪实而知礼节”。因此, 国有企业在设计薪酬制度时, 应采取积极应对人才竞争的措施, 逐步加大物质激励力度。一是对职业经理、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实行年薪制, 根据责任、风险和业绩大小确定薪酬水平, 合理拉大与一般员工的收入差距。二是对优秀专业技术人才, 急需和短缺人才实行市场导向型的薪酬制度, 薪酬标准逐步与市场价位接轨, 尽快扭转人才外流的不利局面。三是对技术工人和一般员工应根据岗位工作特点, 分别采取技能导向型和工作导向型的薪酬制度, 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薪酬体系。四是强化长期激励, 积极探索经营管理者期股、员工持股、技术入股等方法, 重点稳定各类优秀人才和优秀员工。五是建立自助式的福利支付制度, 我国现行的福利项目, 如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住房公积金等, 已由“暗补”变为“明补”, 但由于其僵化的形式, 统一的缴纳比例, 千篇一律的项目, 很不适合员工的口味。如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等福利措施安排得当, 更能起到激励作用, 使员工获得较高的满意度。

(2) 必须注意精神激励。精神激励主要是指导企业支付给员工的不能量化的货币形式, 具体包括:给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提供具有挑战性、有趣的工作, 工作的成就感、满意感和恰当的社会地位、吸引人的企业文化, 弹性的工作时间以及企业对个人的表彰、谢意等。精神激励不需要投入太多的物质和金钱, 但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 企业在设计薪酬体系时, 一是以畅通的事业发展通道激励人。

生存与发展是人的本能需求, 薪酬是员工基本需求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以人为本”的薪酬激励是所有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激励方法。一个能将“以人为本”的薪酬激励方法很好地运用到管理中的企业, 通过指导员工的理想信念, 将企业目标与员工个人理想有机结合起来, 必然会激发人的创造力和聪明才智, 通过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改善人际关系等方法, 充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管理效率。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西方的人本管理思想和薪酬制度逐渐融入我国传统的人事劳资制度, 这对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 无疑会带来极大的冲击和挑战, 人才竞争也会更加激烈。企业要想在人才竞争中取胜, 必须充分认识人本管理的特点, 全面把握人本管理与薪酬激励的关系, 尽快建立起“以人为本”的薪酬激励机制。

上一篇:语文教师期中考试总结下一篇:第8周《绿色中国梦》升旗仪式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