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效成本管理论述

2024-04-20

无效成本管理论述(共8篇)

篇1:无效成本管理论述

无效成本管理,实现“零浪费计划”的必由之路

美国管理大师德鲁克曾精辟概括道:“在企业内部,只有成本”。微利时代的房地产行业竞争激烈,资源的竞争逐渐转向管理的竞争,管理趋向精细化,那么无效成本管理必将成为成本管理精细化的重要一环。

什么是无效成本呢?所谓无效成本就是开发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对形成产品、提升价值、促进营销没有作用,无法获得客户认同和补偿,属于费用浪费的成本。比如设计阶段,图纸的错漏碰缺导致的拆除和重建,导致的变更费用高大幅增加后续费用;在招标环节因标段划分不合理,导致的影响工期、质量和造价的大幅增加;施工环节因施工安排失误,导致的拆除与重建;销售环节,因不准确销售承诺,导致的赔偿、增加设施和服务;在结算环节,因结算失误导致的结算价过高等等,这都是典型的无效成本。

无效成本管理的意义何在?通过控制无效成本,以最少的经济消耗取得最优的经济效益,提高利润;以数据语言展现建造成本浪费情况;分析项目成本有效性构成,形成合理目标成本;促进各部门专业能力和计划能力的提高;培养、提高全员成本意识。

如何减少无效成本呢?针对此,公司建立《无效成本管理办法》、《无效成本分类表及主要控制措施统计表》及《无效成本清单及控制指引表》,通过分析无效成本产生的各个环节,通过总结、提炼公司开发过程中产生典型的无效成本,提炼形成公司《无效成本案例集》,并陆续发布两期共40篇,涵盖了设计、招标、施工、预结算、销售等多环节,以《案例集》的形式让各级管理人员能更加直观的看到成本的浪费情况,更加直观的认识到因为管理行为的缺失而导致的无效成本的发生。同时通过加强无效成本的统计、分析无效成本产生的原因,制定消除无效成本措施,在下一个环节或下一个项目杜绝无效成本的二次发生,通过不间断的PDCA循环,实现无效成本管理的终极目的:消除无效成本,直至到达成本合约系统追求的“零浪费计划”。

篇2:无效成本管理论述

定义:是指的血液制品输入人体以后,未达到相应治疗目的,称之 血液输注无效。

建立控制输血输注无效预案,有效预防与处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 生、减少与预防血液输注无效。

一、免疫因素

⑴严格制控预防性血小板输注,避免手工分离血小板,尽量输注 单采血小板以减少与供者抗原的接触,降低或推迟免疫反应发生。⑵白细胞滤器减少血小板制品中的白细胞含量。

⑶紫外线照射血小板制品,使白细胞灭活,失去抗原作用。

⑷输注前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合试验,使用HLA配型和血小板交叉配型,增加血小板相容性,ABO血型相合,HLA配型相合,血小板抗原(PFA)相合。

二、非免疫因素

⑴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感染,纠正DIC。

⑵适当增加血小板输注数量及次数。

⑶注意血小板储存条件,尽可能输给24h内采集的新鲜血小板。⑷病人情况许可条件下避免使用两性霉素B、万古霉素、环丙氟哌酸等药物。

⑸脾脏肿大者需增加每次输入血小板数量。

三、具体措施:

1、选用单一供者血液制品,尽可能减少患者接受多种抗原而产生输血反应;

2、采取自身输血;

3、输注去白细胞血液制品;

4、尽可能避免患者在存在脾肿大、感染、发热、药物反应、溶血时输注血液制品;

5、采用配合型血液制品成分输血;

6、输血科与相关科室负责对输血输注无效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篇3:战略成本管理基础问题论述

从20世纪50年末, 世界进人了后工业时代, 社会生活从对“数量”的需要转向对“质量”的需要, 全球性竞争日益激烈, 企业间的竞争加居。形势的变化, 要求企业必须对环境进行深人分析, 采取新的管理方式, 谋求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强化企业战略管理。企业管理观念和管理技术的变化, 对传统的成本管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了适应战略管理的需要, 克服传统成本管理存在的缺陷, 就在成本管理会计中引人战略管理思想, 实现战略意义上的功能扩展, 从而形成了战略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相比, 战略成本管理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突出的优势。一是战略成本管理着重于建立和保持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 而不仅仅在于降低成本。二是战略成本管理的空间范围不局限于企业内部生产过程, 而是企业所在纵向价值链和横向价值链。三是战略成本管理的重点放在成本避免, 立足于预防, 强调从源头上控制成本的发生。四是战略成本管理着眼干提高企业成本优势, 为企业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与对手抗衡提供帮助。

战略成本管理 (SCM, Strategic Cost Management) 是在成本管理中导入了战略管理的思想, 实现了战略意义上的功能扩展。

2 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

战略成本管理是国外学者基于本国社会经济环境首先提出的, 并且我国目前研究主要是处于理论借鉴阶段, 以克服传统成本管理的不足, 也是新的成本管理实践理论指导的需要, 因此, 为了更好把握战略成本管理的实质, 我们必须对战略成本管理进行系统和具体的认识。各因素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使得判断成本的标准由于考虑问题的角度和观察问题的视角不同而有所不同。条件不同, 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 成本管理的目标就有所不同。在企业的成本管理中就要注意下面几个方面:

2.1 降低成本

降低成本以两种方式实现:第一, 是在既定的经济规模、技术条件、质量标准条件下, 通过降低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合理的组织管理等措施降低成本。第二, 是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是企业可资利用的经济资源的性质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方式。这些资源包括劳动资料的技术性能、劳动对象的质量标准企业的管理制度、企业外部协作关系等等诸多方面。这些因素的性质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方式构成了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 是影响成本的深层次因素。成本因经济活动而发生, 经济活动必然要发生成本, 不同的成本对经济活动的质量、效率等发生影响。企业战略的选择和管理措施的实施必须要考虑成本的支撑力度和企业在成本方面的承受能力。节约规律要求人们在实现特定目的的过程中要尽可能降低成本, 在经济资源相对短缺时, 降低成本还包括利用特定的成本消耗实现更多的经济目标。但是降低成本必须以不损害企业基本战略的选择和实施为前提, 要有利于企业管理措施的实施。在任何设定的条件下, 只要影响利润变化的其他条件不因成本的变动而发生变化, 降低成本始终是第一位的。

2.2 通过成本管理增加企业的利润

降低成本可以增加企业的利润, 但在某些情况下, 具有战略意义的议题是如何通过增加成本以获取其他的竞争利益。当成本变动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变动相互关联时, 如何在成本降低与生产经营需要之间做出权衡取舍, 是成本管理无法回避的困难选择。成本的变动有可能影响到质量、效率、收入等的变化, 一种成本的降低有可能以另一种成本的增加为代价。成本的变动往往与诸方面的因素相关联, 成本管理不能仅仅只着眼于成本本身, 而要利用成本、质量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支持企业为维系质量、调整价格、扩大市场份额等对成本的需要, 使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得利润。

2.3 配合企业取得竞争优势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 企业为了取得竞争优势, 往往要采取诸多的战略措施, 这些战略措施通常需要成本管理予以配合。采用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要通过强化成本管理不遗余力地降低成本。战略的选择与实施是企业的根本利益之所在, 其需要高于一切, 成本管理要配合企业为取得竞争优势所进行的战略选择, 要配合企业为实施各种战略对成本及成本管理的需要, 在企业战略许可的范围内, 在实施企业战略的过程中引导企业走向成本最低化。要求企业运用战略成本的方法, 分析成本动因, 加强成本控制, 从而降低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 最终达到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 战略成本管理的方法

在学习和实践中, 根据战略管理思想引导企业成本管理主要分为以下三种方法:企业战略定位分析法, 企业价值链分析和企业成本动因分析。

3.1 企业战略定位分析法

战略定位, 所谓战略定位, 通俗地讲就是确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基本态势, 即为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如何运用成本信息确定竞争策略。行业竞争环境是决定企业战略的重要因素, 企业战略必须同行业中各竞争要素的特点及其组合相匹配。从成本管理的角度看, 战略定位分析就是要求通过战略环境分析, 确定应采取的战略, 从而明确成本管理的方向, 建立与企业战略相适应的成本管理战略。价值链分析为战略成本管理提供了一个总体的分析框架, 但并没有解决如何将成本管理与企业战略相结合的问题。在确定了企业的战略定位以后, 实际上也就确定了企业资源的配置方式及相应的管理运行机制。因此只有通过战略定位分析, 将成本管理同具体的战略相结合, 才能体现出战略成本管理应有的管理效果。在市场中加大力度主攻某个顾客群, 使得产品在市场的进一步细分中占据优势地位。成本集中便于管理, 可以在目标市场取得成本优势, 另外还可以选择在目标市场突出与其他品牌不同的宣传, 在产品的质量、功能等方面与竞争对手相比独树一帜。该战略可使企业根据目标市场的不同特点做出战略性的选择。

3.2 企业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分析法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提出来的, 是一种寻求确定企业竞争优势的工具。即运用系统性方法来考察企业各项活动和相互关系, 从而找寻具有竞争优势的资源。价值这里是指买方愿意为卖方提供给的产品所支付的价格。价值链是一系列由各种纽带连接起来的相互依存的价值活动的集合。价值链分析包括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竞争对手价值链的分析和行业价值链分析三方面的内容。通过对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自身的价值链;通过对行业价值链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在整个行业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通过对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可以了解竞争对手的价值链, 有利于知己知彼, 洞察全局, 科学确定战略成本管理的方向。通过价值链分析, 可以获得价值链的整体运行情况及各环节之间的连结情况, 从而在价值链系统中寻找降低成本的信息和创造利润的新增长点, 同时也可以对出现问题的环节加以改进。价值链分析不仅可以应用于企业内部, 还可以应用于整个行业。如果将企业所处的行业看成是一条价值链, 那么该企业就位于这条价值链的中的一段, 由此在行业的价值链中, 上下游企业的生产特点和服务类型就直接影响到本企业的生产成本。如在与上下游企业业务往来中, 供应商原料的包装方式会影响企业的原料处理成本, 供应商供料的及时性会影响企业的库存, 如与相关企业达成协议后, 就可以为企业节约相当一部分成本, 同时也可增强相关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为战略成本管理提供了空间, 提供了平台。

3.3 企业战略成本动因分析

成本动因是指导致企业成本发生的驱动因素, 同时也是成本结构的决定性因素。按照其所涉及的层面和领域, 成本动因分析包括战术层面的作业成本动因分析和战略层面上的成本动因分析。战略成本动因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动因两大类。结构性成本动因是指与决定企业基础经济结构相关的成本驱动因素, 这些成本往往在企业具体生产经营活动展开之前就已被确定, 并且一经确定就很难变动。这类动因主要包括:规模、整合程度、地理位置、技术等方面。比如企业在建立之初就确定的市场定位、企业规模、厂址选择等, 都属于这类的动因。结构性成本动因分析就是分析以上成本驱动因素对价值链活动成本的直接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价值链活动成本的影响, 最终可归纳为一个“选择”问题。执行性成本动因是指与企业执行作业程序相关的成本驱动因素, 通常包括劳动力对企业投入的向心力、全面质量管理、能力利用等。在企业基础经济结构既定的条件下, 通过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 可以提高各种生产执行性因素的能动性及优化它们之间的组合, 从而使价值链活动达到最优化而降低价值链总成本。企业应重视分析各种成本动因之间的相互作用, 以避免成本动因间的相互抵触, 并充分利用成本动因间相互加强的效果来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

篇4:无效成本管理论述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无效成本;控制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如何以最低的成本开发出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房地产产品,是房地产企业需要关注的首要问题,成本控制在房地产开发和管理中占据了核心地位。而房地产项目开发过程中无效成本的控制更是控制的重点,无效成本无法获得客户的认同和补偿,属于浪费的成本,严重影响投资收益,因此控制好项目的无效成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无效成本控制概念的提出

1.1. 无效成本控制的概念

根據房地产项目开发成本的性质可以将其总成本分为有效成本和无效成本,即总成本等于有效成本和无效成本的总和。项目开发的总成本是企业在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需要补偿和可以控制的各种耗费,有效成本是指能形成有效产品,或能提升产品价值,对促进营销有积极作用的成本费用。无效成本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对形成产品或提升价值等没有作用,无法获得客户认同和补偿,属于费用浪费的成本。

无效成本的概念是针对有效成本而言,它们最大的区别是有效成本在短期或长期的收益中可以获得补偿,而无效成本则完全无法获得补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无效成本占总建造成本的2%左右,按照平均建造成本2000元/m2计,达到40元/m2。无效成本投入收益为零,对总成本的控制影响重大,而换个角度讲,无效成本控制好的话,对总成本的控制也意义重大。因此有必要专门针对无效成本的控制与管理,进行科学系统地分析与论证,提出具体的控制方法与措施,以降低项目开发的总成本,增加收益。

1.2. 无效成本控制的目的与意义

无效成本具有零收益的特殊性,因此控制无效成本是降低房地产开发项目总成本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将无效成本概念从总成本概念中剥离出来,单独提出有助于培养和提高房地产企业各部门的成本意识,而以数据语言展现建造成本浪费情况也能够提高各部门对成本浪费的警惕性。无效成本覆盖各类合同的分析,涉及设计、工程、营销、财务、成本等各个业务口,属于对成本各阶段的动态主动控制。主要目的是分析项目成本,找出成本构成的有效和无效部分,形成合理目标成本,实施无效成本管理与控制。寻求减少无效成本的途径并提供分析依据,对最终降低项目成本费用提供参考。减少无效成本,降低项目成本费用,以最少的经济消耗取得最优的经济效益。通过归纳、汇总无效成本,分析无效成本产生的原因,促进各部门专业能力和计划能力的提高。

2. 无效成本的分类与统计方法

2.1无效成本的分类

无效成本原因分析及无效成本归口不正确将会引起动态成本及建造成本的真实性存在偏差,所以,无效成本的归口与分析建议由成本部门派专人负责,分月按类别编制图表进行统计,当发现无效成本高于正常值时,对责任部门提出预警,及时纠偏,同时为项目结束后项目成本管理的后评估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

无效成本的产生贯穿于整个项目的建设阶段,针对各开发阶段进行分析与总结,无效成本分类与归口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别:(1)设计原因产生的无效成本。(2)招标原因产生的无效成本。(3)施工管理原因的引起无效成本。(4)销售原因产生的无效成本。(5)预结算原因引起的无效成本(6)建设方管理类失误产生的无效成本。根据以往竣工项目的总结,对各阶段易产生的无效成本分类如表1所示:

2.2.无效成本的统计分析方法

无效成本的统计分析方法分为三种,一是单个合同的无效成本分析,目的是避免类似合同再发生同样类型的无效成本。

在统计分析时,可以制作图表统计出结算总造价、签证造价、设计变更率和工程签证率等参数,分析结算中无效成本占总造价的百分率,明确无效成本产生的责任部门,产生的原因,浪费的成本,归入的成本科目等。二是月度无效成本分析,主要是制作图表归纳月度无效成本发生情况,统计月度内各个合同的无效成本进行分析,计算无效成本的比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归入的成本科目,提出改进办法等。三是项目无效成本分析,目的是促进成本结构优化,为新项目目标成本编制提供参考,主要是以整个项目为主体,宏观进行统计,明确在整个项目的土地获得价款、开发前期准备费、主体建筑工程费、主体安装工程费等各成本科目中无效成本的比例,对各无效成本产生的原因进行归纳总结,提出改进意见。成本管理部门按以上三种分析方法对项目发生的成本进行分析,提炼无效成本数据,建立无效成本档案。对无效成本的动态信息作出比较,对无效成本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工作改进建议,各责任部门针对相关的无效成本及时进行总结,以避免重复发生。

3.无效成本的控制方法与措施

无效成本的产生贯穿于整个项目的建设周期,并且分布于不同的部门,不同的责任主体管辖范围内,因此要做好无效成本的控制,必须在整个建设期的各个阶段通过各个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协同合作来完成。各个阶段无效成本控制的主要方法与措施有:

(1)推行限额设计,在设计合同及设计任务书中明确限额指标,各部门可提前介入设计工作,多角度提出设计建议,优化设计方案,加强施工图事前审核,做好图纸会审工作,减少设计变更。

(2)加强招标环节的控制,加强合格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估,加大集中采购力度,加强清单招标的使用。

(3)确定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降低废品率),严格执行现场签证制度,工程量的确认必须各方参与,报批规范,审核严格。

(4)提高技术人员专业能力,提高各部门无效成本控制的意识,确保各岗位人员能够有效地控制无效成本的发生。

(5)加强部门间信息沟通,促进各部门协同工作,降低无效成本产生的概率。

(6)通过对每单结算(包括合同和签证变更)及非合同性成本进行分析,提炼无效成本数据,建立无效成本档案。

(7)定期(每月或每季度)向公司管理层和各部门通报无效成本动态信息、做出比较,并根据对无效成本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工作改进建议。

(8)制定目标成本时,根据对前期无效成本数据的统计分析,考虑通过努力导致无效成本减少的情况,以形成合理的目标成本。

4.结语

综上所述, 房地产企业为了确保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努力降低开发项目的成本,才能在竞争中取得成本优势。无效成本概念的提出,使得企业对成本的控制更加明确化,更加有针对性,可以实现成本的主动控制与事前控制。针对零收益的无效成本进行控制,通过对无效成本的分类、分析、统计方法与控制方法的剖析,能够直接、高效地实现对成本的精细化控制与管理,是一种科学的成本控制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企业的收益,形成企业的成本优势,提升企业的市场地位和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郑哲一.《房地产无效成本分析与管理[J].》广西城镇建设,2008,(10):123-124

[2] 王运道. 《房地产开发企业工程成本控制[J].》技术经济,2001, (2): 54-55

篇5:薪酬管理论述

弹性福利的形式:自助式福利、标准组件式福利、核心外加式福利、弹性支用账户式福利 结构工资制实施要点:

1、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的基础工作

2、设计结构工资制的基本模式

3、确定各工资单元的内部结构

4、确定各工资单元的最低工资额和最高工资额

5、测算、检验并调整结构工资制方案

6、结构工资的实施、套改

结构工资制具有如下特点:

1.工资结构应反映劳动差别的诸要素,即与劳动结构相对应,并紧密联系在一起。劳动结构分为几个部分,工资结构就应有相对应的几个部分,并随前者变动而变动;

2.结构工资制的各个组成部分各有各的职能,分别计酬,从劳动的不同侧面和角度反映劳动者的贡献大小,发挥工资的各种职能作用,因此,它具有比较灵活的调节功能。一方面,职工个人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通过某一方面的努力而灵活地增加工资;另一方面,企业在安排职工增加工资时可以避免一刀切的做法,对不同的职工分别安排不同的增资项目和增资水平;

3.结构工资制主要适用于技术密集型企业,其它类型的企业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采用结构工资制。

结构工资制的缺点:

1)合理确定和保持各工资单元比重的难度较大。

篇6:计划生育管理论述

B.家庭悄然变化 1.家庭结构发生变化。2.家庭功能变化。3.家庭经济变化

C.人口素质提高 1.人口思想道德素质提高。2.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人口身体素质的提高。

2.中国人口大国的利弊分析。A.人口数量增长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

1.人口数量增长促进了人类知识和经验的不断积累。

2.人口数量增长促使人口流动,而人口流动有利于民族的融合和团结。3.人数数量增长加剧了人月任之间的矛盾冲突,有利于发挥人的潜能。4.人口数量增长加剧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迫使人通过各种方式提高自己的生产能力。5.人口数量增长促进了人类物质文明的加速积累。6.人口数量增长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的同时,也协调和重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7人口数量增长是人类历史上不可逾越的一个发展阶段。

3.结合实际谈谈,我国现行生育政策的积极效果和负面效果。

A.积极效果

1.生育率大幅度降低,人口增长速度的势头被有效遏制,成功实现了人口低增长的目标。2.缓解了人口和土地,资源的矛盾,促进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改善了妇女的生殖健康状况。4.生育率迅速降低对我国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B.负面效果

1.在生育意愿尚未转变的情况下,强硬的行政管理使得干部的工作难做,干群关系紧张,影响社会稳定。

2.妇女成为计划生育政策的直接体现者,承受巨大的生理,心理压力,影响妇女地位的提高。3.国际社会对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抨击过多,有损于中国的国际地位。4伴随着生育率的下降,还产生了一些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反映了政策执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负面效应。

4.什么是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村民自治主要有哪些原则? 1.把村民当作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主体。2加强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各种自制载体建设。自制载体建设是计划生育的核心。

3.加强制度建设。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制度建设是根本。4.坚持依法自治。依法自治是村民会议的一项重要职权。5.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切实为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6.正确处理好两个关系。要正确处理好村民自治与乡人民政府指导的关系。

5.结合实际谈谈计划生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为什么说人口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 A.人口过多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1.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2不利于技术结构调整。

3.不利于城乡结构调整。

B.人口过

多影响经济体制改革。影响经济结构的调整主要是影响劳动体制改革。

C.人口过多制约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增长被人口的增长消耗了大部分。

6.计划生育会带来哪些伦理道德问题?我们如何去认识?

A,生殖技术的伦理道德。1抑制生育带来的伦理问题。2.关于避孕是不是预先扼杀了一个人的生命权利。3.关于在胎儿具有可存活性以前人为地终止妊娠是不是剥夺了胎儿的出生权利。4.医治不育带来的伦理问题。B.克隆技术:伦理道德的世纪抉择。1.克隆,划时代的突破

2.中国克隆在行动。3克隆,伦理道德面临重大挑战。

4.世界说,克隆人,NO!

7.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如何?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何影响?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对策? A.现状: 1.老年人口绝对值占世界之最。2.人口老龄化速度发展快。3.未富先老。

4..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超过了城镇。5.老年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B.影响: 1.人口老龄化对发达地区的影响。

2人口老龄化对欠发达地区的影响。C.措施: 1.建立老年人护理保障体系。2.发展社区志愿者服务。

3.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建立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

8.结合实际谈谈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1.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人口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2.稳定完善计划生育政策。国家鼓励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观规律。子女。3.采取综合措施解决人口问题。人口问题设计社会的方方面面,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加以解决。

篇7:企业成本控制论述

结合本企业自身生产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强钢结构制造企业成本管控的重要方法,并指出通过有效提高成本控制意识、提高施工过程的生产效率、降低施工过程的采购成本和物料消耗、完善成本管理制度等办法可以有效降低施工成本。

关键词:钢结构;生产;成本控制

钢结构生产企业是一类特殊的企业,既包括钢结构的加工制造又保函临时工现场的安装,而且钢结构企业的生产制造都随着每个项目的不同有专项性。

每个项目从投标报价,到施工图预算、采购询价比价、材料的领用、制作过程管理、构件的运输、项目的分包、资金的回首、管理费用的支出等等,都紧密围绕着成本管控的核心。

成本贯穿于一个企业的整个业务流程,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必须加强企业的成本管控。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钢结构在工程建设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钢结构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随着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强,原材料价格涨幅变化较大,导致生产企业的利润直线下滑,企业的项目盈亏受客观影响较大,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

90年代初期,钢结构件的市场平均价格为5000~6000元/吨,当时的钢材价格为2000~3000元/吨;在2007~2008年期间,钢材市场价格上升至6000~7000元/吨,建筑钢结构件的市场价格维持在6000~7000元/吨,在此期间执行的项目造成了原材料采购成本的加大,使得不少企业出现亏损。

2015年钢材市场价格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大部分钢厂原材料出厂价格也就在2000元左右,但是到2016年中旬开始,钢材市场出现价格大幅上涨,使得前期承接的项目在此阶段购买原材料而造成了严重亏损,亏损过大的项目甚至有些企业无法继续承接而违约。

一个企业的成本管理好坏,直接影响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好坏,甚至影响到企业的生产与发展。

本文结合生产实际,就钢结构企业成本管理谈几点体会。

一、提高全员成本管控意识,完善成本管理制度是加强成本管控的基础

首先,提高全员的成本管控意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之一,努力做到全员参与、全员管理、全员受益,使企业的每一位员工在工作中都能自觉做到成本控制而非被动完成,包括企业各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对成本所进行的共同管理与控制。

成本控制全员参与。

一是一个企业的领导要对企业的成本控制做好宏观把控,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决策者、组织者,领导对企业地的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工作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企业整体成本管控的效果。

二是一般员工对成本的控制,企业管理中的每项费用支出,每个员工的职责工作是否尽职完成,完成效果如何?都将影响项目实施的最终成本,因此每个人都有成本管控的责任和义务。

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合格率、生产进度管理以及管理部门的办公经费、业务招待费、车辆费用等等,都涉及到成本控制的问题,因此企业要把企业成本和员工的经济利益有机结合起来,责任分解并落实到人,提升全体员工成本管控的自觉性。

其次,要改变企业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将成本管理从简单的成本核算型向综合控制型转变。

由于钢结构制造企业的施工特点,一部分管理者一贯采用财务成本核算的方法去管理成本,以项目已经实施后形成的财务报表来控制企业的成本,尽管有一定的效果,但此种做法属于一种事后控制,将已经发生的成本进行核算来替代成本管理,此种方法缺乏全局观念,企业的全面成本管理需要做到事前有预测,事中有考核,事后有分析。

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是企业成本管控水平高低的有效保障。

二、成本控制的因素及方法

1.人、材、机等的成本控制

(1)人力资源管理①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的配置要尽量精简,多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可以适应多个岗位的需求,避免管理机关的臃肿可以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要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提高工作效率,从而降低管理成本。

②施工人员。

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工程的进度和质量,从而对施工成本有很大的影响。

在不断提升施工人员技能水平的同时,还要求管理人员合理编制施工方案,经济有效地安排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的配置,使得现场施工人员不窝工、设备不停滞,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2)材料控制钢结构工程施工,主要原材料是钢材和油漆,材料价格对成本的影响很大,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因此物资采购环节尤为重要。

有效降低项目的采购成本,减少企业资金费用的发生,将直接体现在项目整体成本的降低、利润的增加。

在整个项目成本中原材料采购成本比例占到60%以上,因此,有效降低原材料成本,是一个企业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降本增效的手段之一。

首先,要开拓创新,通过技术改造降低成本。

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开辟降低生产成本的途径。

在满足制作要求的同时,降低材料消耗,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用尽量最小化的损耗进行材料的排料及材料预算。

其次,建立、健全的采购管理制度,做好采购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

完善采购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要有严格的评审制度,从材料计划的审核、材料询价比价(货比三家)、价格评审会审制度等等,在比较、议价、评审后,最终选定合格供应商,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进入采购程序。

(2)建立合格供应商评价制度。

对合格的供应商建立合格供应商档案,每个供应商都经企业各个职能部门审核后确定合格方可列入合格供应商范围,重点材料的供应商,应由物资、质检、技术、财务等部门联合考核,只有考核合格后才能归档为合格供应商。

这种考核一般按季度或者半年评定一次。

再次,要完善降低采购成本的`方法和手段。

一是通过在合同签订过程中,通过选择降低采购成本的付款方式来降低成本。

在资金充裕的前提下,可采用款到发货的方式,这样价格能低于货到付款很多。

此外,通过对大宗采购可进行招标方式进行选择,通过供应商投标报价的比价选择,得到较低的价格。

二是利用原材料价格变动的有效时机,钢材市场的价格经常随市场供应情况和季节发生变动,因此要从市场中找规律,掌握好的采购时机,给企业带来大的经济效益。

同时避免因价格涨幅影响对采购成本增加造成企业亏损。

三是与合作时间长、供货质量保证,交货及时的合格供货商建立长期合作的框架协议,从而得到更多的价格优惠。

最后,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材料领用程序,材料发放制度要严格执行,在材料存放过程中,避免二次倒运现象的发生,依据施工进度,经主管部门审批后领用材料,避免重复领用或者是超额领用,减低材料使用损耗。

同时要做好边角余料的回收管理及二次废物利用等管理工作。

(3)机械设备控制钢结构制作及安装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机械设备,自由设备的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日常维护和保养,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摊销成本,对于起吊设备等租赁设备,要充分考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布置合理配置,

同时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要求施工人员和施工设备到位后,有效提高设备使用效率,通过优化施工方案等技术指导合理安排设备进场顺序,有效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设备使用成本。

(4)现场管理费控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降低用于现场管理的各项费用,例如招待费、差旅费、电话费、办公经费、车辆使用费用等等,要有健全的管理制度,严格控制费用发生。

2.提高产品质量有效降低成本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构件质量达不到验收标准时,就会出现返修、复检等费用的发生,因此从原材料到厂检验,到现场构件制作和现场产品安装等环节做好质量监控,杜绝前一质量问题发生后造成一系列的质量连锁反应,从而有效控制质量发生的相关费用,降低施工成本。

同时做好产品出厂前的验收工作,避免产品交货后因质量问题发生不必要的售后费用。

在业主和设计单位通知发生设计变更的时候,要及时做好签认和后期的索赔工作。

3.提高生产效率是加强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

提高生产效率可在相同资源投入和相同时间投入的同时获得最大的产出,使得施工成本总体水平大幅降低。

通过工时定额使生产效率与员工个人收入相挂钩,这样既能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又能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其次是通过技术革新、QC活动开展等方式有效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从而达到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

4.加大资金回收力度,加速资金周转降低施工成本

项目投入资金会造成企业资金周转昆明,严重的资金短缺会给企业运转造成影响,应通过多种渠道加强资金回收力度,再通过缩短生产周期,来加速资金周转,降低施工成本。

三、减低成本的主要措施

1.强化企业成本管理提高员工成本意识

为了使企业更好地发展壮大,必须加强企业经营成本管理,强化员工成本意识。

只有全员成本意识提高了,把成本观念贯穿到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让成本意识深入人心,深入到每个岗位,每位员工都有切实为企业成本进行管控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让人人懂得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提升企业利润额,同时使员工个人收入也有所提升,增强全员成本控制意识,增强职工控制成本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实现预算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的关键在于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预算,在项目开工前对项目做好项目前期策划,成本预算是项目前期策划中的重点。

成本预算就是在项目实施前,企业对项目中可能发生的各项成本支出进行的预算,通过预算数据分析,从源头上控制支出。

结合企业目前现状和未来的利润目标等指标来制定细化到每个施工环节的成本预算。

此成本预算需要生产、技术、质检、物资、经营、财务等各个职能部门的配合,使得预算数据有据可查,而非盲目编制流于形式,真正起到切实指导施工、有效控制成本的目的。

3.强化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是利用类似已完工工程的成本分析数据及其他有关资料,分析企业成本水平与实际成本构成的变动情况,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分析工作的开展主要包括事前分析、事中分析和事后分析三方面。

一个企业如何确定适应新情况下的最合适的成本水平,需要建议一整套完善的成本分析制度,定期进行分析,及时总结,分析差异、查找原因,从而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

四、结束语

成本控制是一个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实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控制过程。

成本控制水平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

只有不断加强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在钢结构企业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黎玲.浅谈建筑企业钢结构加工的成本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2):57-58.

[2]易冬梅.浅析钢结构加工企业的成本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3,(22):273.

★ 浅议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施

★ 重大活动供电保障范文

★ 论述文 范文

★ 基层县供电企业安全的论文

★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格式

篇8:矿业物资管理论述

目前, 我国已经踏入了网络信息化时代, 网络技术为企业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模式, 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管理效果, 还能够实现信息的实时传输与资源共享, 因此, 企业在物资管理中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特点, 构建新型的物资管理体系。首先, 企业应该建立一个现代化物资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对物资生产各项环节的自动化管理, 主要管理内容包括对物资的采购, 使用和存货数量的控制。在物资采购之前, 要制订相应的采购计划, 并将计划信息录入物资管理系统, 与之前的物资资料进行比对, 保证采购的质量和效果。其次, 物质管理系统要对物料的购进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录入, 包括材料采购成本, 批次, 质量, 用途等相关数据, 这样有利于保证物资采购单规范性, 同时也为后续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数据基础。再次, 物资进场入库情况和使用情况也要及时记录到系统之内, 对每一笔物料的支出和返还都要加以详细记录, 以便于存货数据的加工和整理。网络技术对于物资管理的作用并非仅限于此, 由于网络技术本身具有信息共享和实时查询的特点, 企业可以利用其进行物料信息的分析, 以便于制订合理的物资管理计划, 提高物料购进资金的周转效率。与此同时, 企业管理者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力量, 对于物资的市场价格水平和变化趋势有客观和及时的了解, 从而实现物资成本的有效控制。

2 有效控制物资采购成本和进场质量

2.1 成本管理是物资管理中的一项重要职能, 对物料采购成本实施有效控制可以降低总体生产成本, 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在成本管理过程中, 管理者要制订科学的采购计划, 统计出物料的实际需求数量和种类, 并在采购时对市场价格进行比对, 选择质优价廉的物资材料。成本控制还包括在生产过程中对于物资消耗的有效控制, 对于物料的领取和使用数量都要准确记录, 对于不必要的物资消耗要严格予以控制, 最大限度的降低生产成本。

2.2 有效的物资管理还包括对进场物资的质量控制。

管理者要针对具体物资的管理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 从各项环节控制物资的进场质量。一是要规范物资采购人员的行为, 严厉打击违规行为, 防止劣质材料以次充好流入生产环节。二是对物料的采购全程实行跟踪负责制, 从原料的选择, 购入, 进场, 使用等各项环节予以质量把关, 对于不符合标准的物料坚决禁止其进场。三是对材料的购进和使用情况要进行实时记录, 包括材料领取单位, 用途流向等等, 对于每一笔材料的信息记录单据都要及时整理和核算, 并完好保存。

3 重视物资采购环节的监督管理工作

3.1 对材料采购数量进行合理的范围确定。

物料的采购要提前做好数据统计工作, 也就是说要根据客观生产需要来确定购进物料的数量和型号, 在矿业企业的物料购进过程中经常存在购料数量远远超出实际需求而造成极大的物资浪费, 同时还存在个人为了贪图一己私利, 利用职务之便购入一些额外的物料, 这些情况都降低了材料的采购效能, 是监督人员所要重点加以注意的。

3.2 对供应商的资质加强审核和监督。

原料采购的质量会因供应商的资质差异而有所不同, 原料采购过程中, 要尽量选择资质过硬, 信誉较好的供应商作为原料采购来源, 而在原料采购过程中, 管理人员与供应商之间往往出于自身利益因素的考虑存在相互勾结的情况, 将原料的质量抛诸脑后, 因此, 应该加强对于这一方面的监管力度。

3.3 原料购入价格的监督。

对原料的采购管理内容主要体现在其性价比方面, 一般要选择质量高且相对价格较为合理的原料进行采购。

3.4 对采购数量和质量检验工作的监督

材料选购完成后, 在进场环节, 监督人员要重点加强对原料质量和数量的检验监管力度, 保证进场原料符合企业生产需要。

4 完善现场供料制度管理

4.1 限额供料, 总量控制

项目部在每一个单项或单位工程开工前, 工程技术部门根据施工图确定材料需求数量, 物资部门根据工程技术部门审定的需求量, 下达单项或单位工程的材料消耗限额, 并明确到相应的劳务队作为向劳务队发放材料的最高数量。材料限额的调整必须以工程数量的增减为依据, 并履行严格的程序。

4.2 材料供应招标采购

对主要材料及地方材料采取招标采购或比价采购制度, 招标采购至少选择三家合格的供应商参加投标, 项目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物资、安全、质量、计划、技术、财务部门参加的招标采购领导小组。

5 对辅助物资材料的有效管理

由于赶工期, 抢任务、保进度使用大量的辅助材料, 有些作为消耗, 有些可以周转重复使用, 虽然这些材料可以冲进成本出账, 但是在租借给民工队伍使用时, 应该认真核实, 规范一个统一的收费标准, 不能无偿使用, 损坏丢失必须按价或按比例赔偿。其次, 购买这些材料可实行就近就地的原则, 尤其是农副产品土杂品、镐把、耙把、土箕、抬箩、白棕绳等, 可到施工附近的县乡镇调查市场, 资源和价格, 确立若干个供应点, 实行批量采购。

6 重视相关部门的人员管理

6.1 从制度上规范采购人员、保管人员的行为

对采购员实行采购物资质量保证制度, 对采购物资的质量实行“谁采购、谁负责”的终身负责制。对采购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坚持做到紧把关口、持证上岗、严格管理、定期考核。对采购人员实行业务培训制度。未参加过岗位培训的采购人员不得参与采购。以此提高物资采购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对保管人员的管理应视同财务出纳员的管理, 因为两者负责的一个是物资一个是钱, 其实归根到底都是财物。保管员素质的高低对一个企业的物资管理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 保管员要像财务人员那样实行定期培训、持证上岗、定期轮岗制度。对保管员保存的账外料应视同小金库查处。对不明原因短缺的物资, 应由保管员负责赔偿并处以罚款。

6.2 从管理体制上加强对物资采购决策者的监督

要实行领导干部回避制度, 禁止领导干部和非物资采购部门人员参与物资采购工作, 实行统一采购、统一供应、统一管理。在重要物资采购中实行集体决策原则。成立领导小组, 主要确定重要物资采购的质量、性能、价格, 尽量减少物资采购中可能造成的损失。对于重大的物资、设备、采购要经集体办公会研究决定。方可付诸实施。建立落实责任制。将物资采购中的敏感问题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细则中, 建立“一把手负总责, 分管领导各负其责”的领导机制。

6.3 对物资采购人员形成长期有效的教育机制

遵纪守法教育, 通过加强法律法规教育, 增强相关人员的法律意识。职业道德教育, 相关人员应该认真学习领会“八荣八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 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 以违法乱纪为耻。”在物资采购过程中自觉维护企业的利益, 维护企业的形象。进行警示教育, 通过案例教育, 以案明纪, 以实例为诫, 让相关的物资采购管理人员清醒地意识到贪心的可怕后果。

7 结束语

矿业企业的正常经营和运转需要多方面生产环节相配合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而物资管理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基础性环节。有效的物资管理可以从根本上规范生产材料的购进和使用流程, 为矿业生产活动的正常运营提供坚实的物质性保障。在实际管理环节中, 企业要注意完善管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并在管理过程中加入新型管理方法, 以保证物资管理的效果。

摘要:煤矿企业的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矿业开采安全和开采作业质量, 是保证煤炭能源供给充足和工业生产正常运转的前提条件。对物资成本和材料的管理是保证煤矿企业管理效果的关键因素, 提高矿业物资的管理水平, 能够帮助企业从源头上控制生产成本, 保证物资质量最优化。文章针对矿业企业在物资管理方面进行了全方位解析, 重点对在矿业生产各个环节中如何进行有效的物资管理做出了深入探讨, 以期提高矿业企业在物资管理过程中的整体水平。

上一篇:初中政治答题模式下一篇:客户答谢会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