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养老院看望老人的心得体会

2024-04-28

去养老院看望老人的心得体会(精选8篇)

篇1:去养老院看望老人的心得体会

关于重阳节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的策划书

㈠ 活动背景: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即将到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人们奉献社会,关爱他人的意识日益增强,作为志愿者,当让更有责任去奉献我们的爱心。老人是一坐山,曾扛起了中华的崛起;老人是一段历史,记载着数十年的历史沧桑,老人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蕴藏着丰富的社会经验。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不在于拥有多少高楼大厦,在于它拥有多少义工;一份工作的价值,不在于它回报了多少薪水,而在于它回报了多少快乐。作为志愿者,我们要把快乐与爱心传递给社会,把阳光与笑脸洒向人间。㈡ 活动目的为一个敬老院的老人安排节目,是他们在节日里得到最渴望的亲情。

㈢ 活动主题

爱心的付出亲情的呼唤

㈣ 活动对象

徐东敬老院老人

㈤ 活动时间

10月16日上午9:00-11:00

㈥ 活动地点

徐东路才华街敬老院

㈦ 活动主办单位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㈧ 活动流程

1.前期准备

①外联部负责与敬老院进行沟通,约定时间和人数,并且负责购买礼物,进行统一分配,形成相对一致的包装。

②秘书部负责联络各班志愿者统计情况及领取帽子等。

③新闻采编部准备好摄影器材

④.宣传部负责策划海报等宣传工作

⑤活动部负责组织新生人员参与活动

2活动中期

①活动安排实行一对一方式与来人聊天,并赠送礼物,表演节目

②活动部安排志愿者帮助老人打扫卫生(扫地,拖地,擦窗,洗衣服等)③新闻采编部拍照片,收集素材

3.活动后期

①新闻采编部写出新闻并积极投稿

②秘书部进行活动总结

㈨ 注意事项

1。参与的青志成员要准时集合,一同行动

2.参与过程中不得大声喧哗,保持敬老院环境清洁

3.在与老人交流中要注意石老人感到温馨,有亲情的呼唤之感

4.新闻采编部要注意收集质量较好的素材,如照片等

5.各位同学要注意安全

㈩ 可行性分析

该活动受社会关注,重阳节为老人节,为老人送去我们的一片爱心与孝心,是我们义

不容辞的责任。同时还逢放假,各班没课,有足够的精力与时间去参加此活动。

篇2:去养老院看望老人的心得体会

今早九点我们一行八人AA制买了礼品后去看望了养老院的老人们。我是鼓足了勇气去的。因为在这之前,我听别人支离破碎地描述过养老院的老人状况如何凄凉。这种凄凉不是物质上的,而是精神上的。他们大多是儿女苦于没有时间或精力照料而被送进养老院。离开家住进养老院对他们来说是最后的选择,心里不太舒坦。我们走进养老院对他们来说有喜有悲。喜的是还有人挂念他们,悲的是怎么就不见自己儿女的身影呢?

拉着老人的手,看着老人那寿星般的眉,我仿佛看见了我的姥爷、姥姥、奶奶。如今,我的爷子辈的老人都下世了,好在他们在世时无一人被送进养老院遭受这思亲之苦。

看着老人,我知道:我所做的不是他们最需要的——这让我感到很无奈和惭愧。老人的儿女们,尽可能多地去看望老人吧,他们只在乎你们啊!

篇3:去养老院看望老人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社会工作,老人,支持

一、养老院老人的支持状况

养老院老人的社会支持网络主要有儿女等家属、朋友、养老院工作人员、养老院里的其他老人、志愿者团体等。家属既然将老人送进老人院, 也就表明他们并没有充裕的时间来照顾老人。至于老人的朋友, 其年龄由于与老人差不多, 行动等方面也不是很方便, 探望老人的次数也不是很频繁。养老院的工作人员通常情况下是一对多, 即一个人负责多个老人, 即便是一对一, 也是少数身体不便或是经济较为宽裕的老人。大多数情况下, 工作人员还是一个负责多个老人。于此, 在养老院内, 和老人形成较强支持网络的就只有院内的其他老人了。他们共同生活在养老院中, 其很多心理层面都有统一性, 而且通过朝夕相处, 对于彼此的情况也较为了解。

二、养老院老人之间支持的概况

(一) 养老院老人之间支持的类型

1、情感支持

在养老院中, 老人们一起进行娱乐活动, 打麻将、下棋、唱歌等, 在娱乐中一方面锻炼了老人的脑力, 另一方面也促进了老人们的沟通, 加强了彼此的情感。有些老人的身体不适, 工作人员没有及时的发现, 而其他老人及时的通知了工作人员来进行处理, 使老人摆脱险情。

还有一些老人身体不便, 也是其他老人相伴陪着外出。当老人们有心事的时候, 不愿告诉儿女, 怕其担心, 就向院内其他老人倾述, 分享快乐与悲伤。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院内的其他老人承担了情感支持者的角色。

2、物质支持

一些老人因为个人经济拮据, 儿女家属等赡养人又没有及时的给以经济补助, 导致老人生活窘迫。当这种状况发生的时候, 院内的其他老人会给予一些经济支持, 帮助老人度过难关。除此之外, 老人们有效果较好的药膏以及食品都会互相馈赠, 无形中加强了老人们的情感联系。

(二) 养老院老人之间支持的缺失

1、性格的差异

老人经历了人生的大半历程,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 在交往的过程的难免会因为性格的差异, 而导致性格不合, 从而影响两个人的关系, 一旦关系不合, 就会降低两个人之间的支持程度。

2、生活习惯的差异

一些院内老人的居室是几人间的, 在住宿的过程中不免会因为生活习惯的差异而导致老人在相处的过程中发生矛盾。如一些老人喜欢早睡, 而一些老人喜欢晚睡, 晚睡的老人势必会影响早睡的老人, 如果没有良好的沟通, 两个老人肯定会因为一些琐碎的生活习惯细节而影响两个人关系的建立。

3、生活经历的差异

有些老人年轻时从事的工作在他们看来比较“体面”, 另外, 家庭经济也比较好。他们对于那些没有文化、经济较为拮据的老人不免会带有有色眼镜, 不愿与之接触, 更不用说建立良好的关系。而那些经济拮据, 没有知识文化的老人不免也会产生一些失落感或者是一些较为负性的情绪。这样对于两种老人都是极为不好的, 一方面影响了彼此的情绪, 另一方面, 生活在养老院中, 也减少了互为朋友的机会, 不利于扩大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

三、社会工作方法对于养老院老人之间支持的加强

(一) 个案工作对于养老院老人之间支持的加强

个案工作是以个人或家庭为工作对象, 通过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面对面的交流, 运用专业的知识、技巧, 帮助案主提升潜能, 并整合自身与外部资源, 来解决案主的问题, 以努力实现其个人与社会福利的最大化。[1]个案工作作为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手法之一, 对于个人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意义, 个案工作主要对机构老人的不同问题进行个别化的个案服务, 听老人的倾述, 了解老人之间的矛盾所在, 引导老人协调处理彼此之间的问题, 帮老人以协助老人走出困境。如可以让老人尝试用优势视角去看待每一个人, 发现别人的长处, 减少成见, 转变老人的不合理认知等。

(二) 小组工作对于养老院老人之间支持的加强

小组工作对于解决服务对象相似性的问题, 提升团体之间的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机构老人的需求了解与分析, 设计相应的主题小组, 诸如治疗性小组、社交小组、康乐小组、休闲技艺小组以及老人互助小组等, 拓展老人活动方式, 增添老人生活兴趣;组织开展治疗小组, 对在院老人进行康复小组训练;组织开展老人互助小组, 增强老人之间的互动能力、归属感和互助能力;

组织老人参与小组活动, 协助老人获得相关的知识、技能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增强他们的自信。小组工作的开展过程中, 小组成员通过表达和被接纳、被肯定以及相互帮助、互动分享, 使各个成员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能够产生被认同感、幸福感和小组成员的支持, 以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 促进其情感的加深。

(三) 社区工作对于养老院老人之间支持的加强

社区工作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 由专业人士发动和组织社区居民参与社区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培养社区领袖, 提升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互助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去发掘和利用社区内外资源, 共同来解决社区问题, 推动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1]

社区工作的开展主要是基于机构对老人长期的封闭管理使得老人与社会处于隔离状态。为了扩大机构老人的社会支持网络, 增强机构老人与社区不同群体的互动能力, 组织开展社区老人与机构老人的联谊活动等社区活动, 增加机构老人的交往范围。最为重要的就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增加机构老人之间的凝聚力。如充分利用福利院内的所有资源, 开展不同的老年服务活动, 也可以邀请院外老人, 在社区内举办一些技能比赛, 提高活动的娱乐性, 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 院内老人可以组成一队, 与院外老人竞技, 这样一来就可以通过活动来加强彼此的支持度。

参考文献

[1]朱眉华, 文军:《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年2月第1版。

[2]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

[3]崔丽娟, 秦茵:“养老院老人社会支持网络和生活满意度研究”, 心理科学, 2001年4期。

[4]高万红:《个案工作理论与实务》,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8年。

篇4:上海老人跟着护工去养老

感动于民工夫妇的至诚至孝,老人决心到乡下养老

现年37岁的盛新政,是河南驻马店市遂平县槐树乡陈庄的农民。16岁那年,他的父亲病故了,22岁那年,母亲又患病去世。看着别人家中父母健在,他很是羡慕。在村里,他经常给孤寡老人挑水送菜送好吃的,老人们都说新政有一颗“大孝心”,是个值得信赖的孩子。

2001年春节过后,盛新政把8岁的女儿送到姐姐家上学,然后,他和妻子黄荣一起来到上海找活儿干。

上海并非遍地黄金,尤其是盛新政和妻子一无所长,工作并不好找,半个月也没找到适合他们的活儿,夫妻俩都有些泄气了。一天上午,他们在上海市的里弄里街道上漫无目的地寻找机会,突然发现了一条小巷里有家敬老院。盛新政、黄荣夫妇鼓足勇气前去,来到这家敬老院,询问需不需要人手。工作人员问他们夫妇:“做护工,应该怎样护理老人?”盛新政实话实说:“俺没了爹娘,对待每位老人,俺都会像护理亲爹亲娘一样。”就这样,盛新政夫妇以他们的憨厚、善良获得了这家敬老院的聘用。

盛新政夫妇成为这家敬老院的护工不久,工作便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敬老院里几十位老人多次给敬老院负责人打报告,说盛新政、黄荣二人,对老人体贴周到,知冷知热。比如,给老人洗脚时水调得不冷不烫,剪指甲剪得特别仔细,搓背时手不轻不重——比自己的亲生儿女还会疼人。盛新政夫妇来敬老院当护工的第二年年底,这家敬老院收到老人儿女们的60多封感谢信,其中有40多封都是表扬盛新政、黄荣夫妇的。一位病危老人在他们夫妇的精心护理下,延长了7个月的生命,其家人掏出一沓钱感谢盛新政、黄荣夫妇,被他们婉言谢绝了。

郦庙成老人就是这家敬老院的一员,他看到盛新政、黄荣夫妇护理老人时从不嫌弃、厌烦,对待老人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真心孝敬,便萌发了如果盛新政、黄荣夫妇哪一天不做护工了,就离开敬老院跟着他们到乡下养老的念头。

随后,郦庙成老人便把他的这一想法告诉了盛新政。盛新政有些感动,但他劝老人说:“郦叔,您老人家对我这么信任,我很高兴。但是农村比不上大城市,生活条件太差。”“老人最怕的是精神孤独,最需要真诚的孝敬心和尊重,你家条件再苦,我也愿意到你家养老。”郦庙成老人也诚恳地表明心迹。

2004年6月,在敬老院干了3年护工的盛新政夫妇俩决定返乡务农。敬老院领导苦苦挽留他们,院里的老人对他们夫妇的离去更是难舍难分。盛新政、黄荣夫妇辞工返乡时,郦庙成决定离开敬老院跟随他们一起到河南乡下养老。

消息一传出,郦庙成老人60岁的弟弟和87岁高龄的老母亲先后赶来劝阻,不让郦庙成“往火坑里跳”。院里的老人们则劝说他们:“让他去吧,新政、黄荣夫妇是发自内心地孝敬老人,老郦去他们家养老,我们个个都羡慕。”

盛新政、黄荣夫妇辞工返乡后,为了让郦庙成老人居住得舒适一点儿,在自家的宅基地上盖起了一幢两层楼房,上下共八间。盖这幢楼房时,郦庙成老人像对待自家儿女一样出资帮忙,盛新政、黄荣夫妇比照着城市宾馆房间的标准,对老人的住室进行装修,并把所需生活用品添置齐全。

大都市老人给山村带来了新理念,带来的新理念改变了山村贫穷

上海老人郦庙成来到农村养老后,他带来的新观念悄悄改变着这个贫穷的小山村——

郦庙成老人每月有1000多元的退休养老金。在盛新政家生活一年多来,他多次提出给盛家养老钱一事,都被盛新政谢绝。盛新政说:“把郦叔从大都市上海接到乡下农村来养老,俺不是为了钱。俺家没有老人,如今有了郦叔做俺家老人,俺家以后有啥事了,都可以请教郦叔帮忙出谋划策,这也是俺家的福分。”

盛新政、黄荣夫妇俩在上海做护工时,每人每月工资700多元,打工3年,积攒了数万元。他们回到老家后,郦庙成老人就开导盛新政:不能只盯着种二亩地,村里的水塘闲置着,应该在塘里搞水产养殖;然后再办个小型养猪场,猪养大了能卖钱,猪粪能养鱼。盛新政、黄荣夫妇觉得郦叔的说法可行,就照着郦叔说的去做了。他们办起的养猪场现已出栏生猪40多头,承包的水塘水肥鱼长得快,年底出塘仅卖鱼一项就有望收入两万多元。

郦庙成老人有文化,自从来到盛家后,经常阅读农业种植、养殖等方面的书籍。村民们有空就来盛家找郦叔聊天,郦叔就给村民们“念”农经:种麦时节推荐“豫麦”系列新品种,点玉米时倡导用“9023”等优良品种……如今,盛新政、黄荣夫妇所在的村里,村民们春播、秋种都是用的优良品种,产量有了明显提高。

村里人也对郦庙成老人大加赞赏,他们说:“郦叔是大城市人,见多识广,上他家串门时,他经常给俺们提些农业种植、养殖等方面的建议,大家受益很大。他来俺乡下养老,也给俺全村人‘养’来了福气。”

老人说不活百岁才怪呢,“从上海来到这里度晚年,我算是选对了”

在陈庄村,村民们每当看到盛新政的妻子在自家门口杀鸡时,便知道两口子又要给郦叔改善生活了。黄荣是一位话语不多、一开口就笑的农家大嫂,。她在家里养了几十只柴鸡,郦叔爱吃散养的柴鸡,他们便每星期杀两只给郦叔改善生活。

每天,盛新政在干活之余,都会骑着自行车到集市上转转。回来时,自行车的车篮里总会装着一篮子鲜嫩蔬菜。

郦庙成老人就住在楼房的二层。盛新政说:“住在二楼可以透过窗户看远处的村庄、田野、鱼塘、山景等,他乐意住,高兴。”

走进郦庙成老人的卧室,让人不由得暗暗吃惊:住室有空调、彩电、收音机、电话、热水器等;宽大的双人床内侧整齐地摆放着十多种报纸杂志。盛新政笑着说:“给郦叔的房子标准是按照城里酒店的标准间修建的,为的就是让老人感到舒适。”

郦庙成老人7岁那年患小儿麻痹症,留下了终身残疾,他一生未娶,无儿无女。老人笑着说:“这里的生活不比城市差,想看画面有电视,想听新闻有收音机,想跟上海的老朋友说话有电话,新政还给我订了各种报纸杂志。一天三顿饭,我想吃啥,黄荣就做啥,还都是黄荣做好后给我端上二楼。”

篇5:看望敬老院老人的感想

上学期期中,护理系2009级的全体同学带着温暖的祝福来到了*******看望老人。虽然只有一个下午的时间,但让我感慨了好多。

首先,我们参观了养老院的设施。一楼是老人们的活动室、饭厅、医务室、还参观了楼上的卧室。楼里阳光充足,干净整洁。根据介绍,生活在这里的老人每天吃饭,生活,锻炼,检查身体等等,作息都是很有规律的。我们不禁为这些老人的和谐的生活环境感到欣慰。其实,我们从这里看到的不止是这些老人们的生活条件的改善,更是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上的转变。过去人们都说在膝下尽孝。大家似乎都不是很理解把父母送到养老院的做法。可是,仔细想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家有多少时间能陪伴在父母身边呢?把父母送到养老院,反而能够使父母得到更专业和更及时的科学的护理,也可以让父母和他们的同龄人一起活动,生活的更充实,更有趣。这样做,可以提高父母的生活质量,何乐而不为呢?

之后,我们就陪老人们聊聊天,说说话,因为时间有限,我们能做的也只是陪老人打打麻将,打打乒乓球,给老人表演一些文艺节目而已。我们为老人们表演了一些在临行之前编排小节目。欢笑声,掌声不断,最后我们还邀请爷爷奶奶们也一起唱,大家一起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革命歌曲,看着爷爷奶奶们一边打着拍子一边认真的歌唱,我们似乎看到了他们那颗依然年轻的心„„我们似乎真正体会到了“最美不过夕阳红”的感觉。

真希望所有的老人们都能像这儿的老人们一样,能够正视自己的年迈,接受这个生命进程,每天唱唱歌呀,和同龄人聊聊家常呀,把自己的老年生活过的充实,多彩。

我之所以有这样的希望,是因为还有一些小场景让我映象深刻,有一位文静的老奶奶看东西不太方便,一遍又一遍问我墙上挂的那些活动照片里有没有拍到她,拍的好看吗,她当时穿的什么衣服,问我叫什么名字,还会不会再来看她;还有位奶奶唱歌唱的还余兴未尽,临走时拉着我的手又唱了一段;还有一位老爷爷,听说有一群学生来了,他就让护士推他下楼和我们一起聊天,唱歌;还有我们参观楼上卧室时,一位腿脚不太灵便老奶奶和我们聊完天后给我们说了几遍待会儿闲了“你们参观完了一定要再上来咱继续聊天哪。”从这写小小的场景里我能看得到老人们的内心其实也是很孤独的。他们希望有人能来陪他们聊聊天,陪他们打打麻将,听她们唱歌。有时,他们需要的仅仅就是一首歌,一首唤起他们美好回忆的歌,一副重聚他们活力的精神篇章。就这样简单,就这样微小,便足以让他们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于充实,享受严冬里存在于他们每一个角落的温暖和惬意!

可是如今的现状是,护士们的工作压力都很大,没有办法完全做到兼顾老人们的心理感受。而我们和他们的家人陪得了他们几个小时,甚至一下午,一天,可是,没有办法做到在他们感到孤独是就及时的去陪伴他们,都说“老小孩”,“老小孩”,我们照顾老人就应该像照顾小还那样的细心,我们常常会忽略他们的心里的感受,他们在乎的其实更多的是陪伴。养老院的老人们还可以相互结伴一起活动,可以稍加改善他们的这种状况。可是,又有几分之几的老人住在养老院呢?

篇6:去老年公寓看望老人

和自己的懒惰,所以这个想法一直不曾实现,一直停留在我的脑海深处。但这个暑假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我们初二(4)班的同学一起去了养老院。

踏入老人院的门,进入老人院活动室,陪老人们说说话。

我们大家和老人一起聊聊家常,说说身边发生的事情,老人们似乎很开心

我们的到来,一直为我们讲述着他们小时候的事情,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有同学和那些会下棋的老人一起比拼棋艺,还有的与老人一起读书看报。顿时,老年活动室里一片欢声笑语。

到了临走之际,大家有依依不舍,似乎在短短一个小时里,大家都建立起了

深深的感情,不想离开。

通过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我不仅了解到了老人的问题并于老人们交谈,从

中获益良多。而且学会了坚持不懈与团队合作的精神。这次暑期社会实践真是不

虚此行,值得一去。

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简单的握手,一份简单的关怀对孤独的老人都是弥足

珍贵的。即便我们身无长物,居无定所,对他们而言,我们依然富有;我们有年轻的笑脸,有健康的身体。人人都有变老的那一天,老年人就像是秋季挂满果实的树,是我们必将要步入的未来和学习的榜样。

我们拥有着一份真诚的爱心,帮助了很多社会上需要关怀的人,给予老人们

篇7:2022年敬老院看望老人总结

6月7日(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是传统美德。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带着对老人的尊敬,带着对老人的关怀,带着对老人的爱戴,XXXXX学校的学生来到XXXXX镇社会福利院为爷爷奶奶们送上节日祝福,让爷爷奶奶感受社会的温暖和关爱,让敬老院的爷爷奶奶们过个温馨、快乐的端午节。

全校及村小学生为老人们捐赠1601枚鸡蛋。42名学生,为老人们表演节目,老人们开心得像个小孩。同学们一到敬老院里,就响起“爷爷好!” “奶奶好!”的问候声,亲切的称呼让老人们心花怒放,笑逐颜开。

下车后,师生把鸡蛋捐赠给福利院,院长和老人们不住道谢。他们感谢XXXXX学校的师生,更要感谢社会对他们的关爱。

赠完鸡蛋之后,同学们为老人们表演了自编的文艺节目。伞舞、歌伴舞、中华功夫、足球篮球跳绳操,老人们看得津津有味,会心之处笑声掌声不断。一时间敬老院里洋溢着欢乐愉快的气氛,连满院飘香的花香气也浓了许多……

篇8:去养老院看望老人的心得体会

我们于2011年六月底到七月初, 选取南京市玄武区13家养老院采用观察法, 访谈法和问卷法进行调查。共发放80份调查问卷, 回收有效问卷77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达到96%。有效样本中男性占35%, 女性占65%;被调查者的年龄从五十几岁到九十几岁, 其中60岁以下占2.6%, 61~70岁占3.9%, 71~80岁占33.8%, 81~90岁占51.9%, 91~100岁占7.8%, 年龄跨度非常之大;被调查者退休前的职业包括了生产及运输人员、商业工作人员、服务性工作人员、科教文卫、警察及军人、政府机关人员等等。通过对调查问卷信息的处理、分析, 主要调研结果如下:

1、老人来养老院最重要的原因是儿女工作忙

调查显示, 养老院中大约有36%的老人是因为儿女工作忙, 没时间照顾才来到养老院, 此外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老人自己身体原因, 由于患有多种疾病造成失能, 不得不入住养老机构寻求照护。配偶去世或失去照顾能力也是老人入住养老机构不可忽视的原因。不愿与子女同住, 渴望与同龄人之间的互相交流, 以及保姆问题都可以促使老年人来养老院养老。

2、中等收入的老人占绝大部分, 低收入和高收入占的比例不是很高

如图2所示, 他们的收入大部分集中在1500~3000元, 基本可以支付得起养老院的花费, 而5000元以上的占到了12%左右, 这部分人群多半是退休教师和退伍军人, 而大约有13%的老人收入在500以下, 这样的老人支付养老院的费用还是比较困难的。

另外, 调查数据显示, 76%左右的老人以离退休工资为生, 子女补贴占到了大约11%, 房租收入加上保险只占到了5%左右, 还有7%是政府给的补贴。可见大部分的老人的入院花费是自己承担, 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老人购买了保险, 同时政府在养老方面也有投入。

3、能够基本自理的老人占大多数, 但都不同程度患有各种病症

调查数据显示, 养老院的老人能完全自理的占23%, 基本自理的占37%, 半自理的占21%, 不能自理的占19% (如图3所示) 。

尽管养老院入住老人完全自理和基本自理的占60%, 但他们多为高龄老人, 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中风、糖尿病、脑血管病等多种慢性病症, 其中患高血压的占41%、患心脏病和冠心病的占36%、患糖尿病的占26%、患脑血管病的占18%、患中风占14%。这充分体现出了老人患病普遍化以及患病病种多元化的特点 (详见图4) 。

而养老院收住的半自理和不能自理的老人在吃饭、穿衣、洗澡等生活方面更是需要护理人员的帮助。

4、老人子女较多, 经常探望使老人不再孤独

从图6可以看出, 老人的子女相对较多, 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子女的老人达到了76%, 有三个以下子女的老人只占到总数的24%。拥有三个和四个子女的老人最多, 分别达到34%和22%, 两者之和超过了总数的一半。这样子女可以共同分担老人的养老问题, 比如去养老院看望、陪伴出游等等。

对于老年人来说最希望的就是子女经常来养老院看望和照顾自己, 陪自己聊天解闷。以下数据显示了子女探望老人的频率, 每周至少被子女探望一次的老人达到74%, 每月至少被子女探望一次的老人达到24%, 这两项数据占到了总数98%。由此可见子女对于老人的关心程度还是令人较为满意的。

子女探望的高频率, 让老人倍感温暖, 因此只有少数老人在养老院中感到孤独想家。调查数据显示, 不孤独不想家的老人占到总数的38%, 而很孤独想家的老人只占到4%, 由此可见, 老人在养老院中也能够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5、养老院养老是今后的必然趋势, 提高服务、完善设施、改善餐饮则是当务之急

在此次调查中, 老人也提出了不少问题, 其中对于养老院需要改进的建议占到很大的比重。有25.49%的老人希望改善餐饮, 21.57%的老人希望改善基础设施, 19.61%的老人选择了提高服务质量。这三项都是养老院需要改进的方面, 而改善餐饮又是重中之重, 能让老人吃到可口的饭菜, 才能保证老人的健康与舒心。

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养老院养老, 这是当今老龄化社会的必然趋势, 在调查中, 有65%的人选择养老院养老, 只有15%的人选择居家养老。这一比例反映出老人传统的养老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儿女工作压力大, 也成为他们选择养老院养老的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以上调查研究所发现的问题, 我们了解到老人需要给予更多地关爱, 这些不应该停留在口头上, 应该落实在行动上, 为了让老人生活的更加快乐, 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老人来养老院大部分原因是儿女忙, 我们应当给予老人更多地关注

老人来养老院最主要的原因是儿女太忙。儿女有时候会忽视老人的需要, 在工作的同时, 儿女应该多陪陪父母, 在节假日可以带老人出去转转, 带老人出去散散步, 去感受一下温暖的阳光;老人年纪大了会需要更多的沟通, 需要有人去感受他们心中最真实的想法, 可以不定期的让大学生或志愿者去陪老人聊天, 这样不仅可以让老人开心, 老人也会给我们很多人生感悟;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注应该更多, 可以建立专门为老人服务的相关机构, 如老人心理诊所, 老年活动协会等, 及时为老人排忧解难, 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2、对于收入低, 收入来源少的老人, 养老院应该肩负起社会责任

养老院承载着很大的社会责任, 希望养老院在节省开支的同时可以提供给老人更好的生活, 节省掉那些不必要支出, 真正的做到将每一分钱花到老人身上, 对于护工要进行监督与培训, 将护工的工资与老人的评价挂钩, 这样护工会更加真诚的对待老人。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有13%左右的老人收入为500元以下, 这些人支付养老院的费用比较困难, 养老院能否考虑减免一定的费用, 让老人可以生活得更舒畅开心。可以建立一个沟通渠道, 让社会与养老院有长期的交流, 让一些企业可以为老人做出他们的一份奉献, 这样也可以减轻养老院的压力, 让养老院更好的为老人们服务。老人收入大部分是离退休工资, 有些老人其实依旧可以为社会创造价值, 可以发挥他们的余热, 让他们的知识沉淀成为我们前进的推动力。

3、老人的饮食应根据身体状况有所区别, 养老院可定向培养特定的厨师人才

首先总体上来说老年人的饮食习惯偏软糯、清淡, 这就要求饭菜不能过硬、过咸、过油腻;其次调查显示几乎每位老人都不同程度的患有各种各样的慢性病, 所以对于不同身体状况的老人在饮食上就必须有所区别。比如患有高血压的老人就不能吃太油腻的、多脂肪的食物;患有糖尿病的老人不能吃含糖份高的食物。养老院应当充分了解不同老人在饮食结构上的差异化需求, 能够让老人们“各得其食”, 吃得更加健康科学。

要从根本上解决老人的饮食问题, 就必须从源头——厨师的培训上做起。厨师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老人一日三餐的质量。那么作为养老院就可以跟社会上一些资质较好的烹饪学校进行合作, 由烹饪学校定向培训专业的厨师人才。这样的高品质厨师, 要求不仅能做出美味可口的饭菜, 还要能够针对老人的饮食特点, 在烹饪过程中调整用料, 还要具备一定的营养学、医学知识, 为不同身体状况的老人提供更为合理的健康保健膳食, 使老人吃得更健康更放心。

4、市区内建立公办养老院, 方便老人入住, 政府职责首当其冲

在已经调查过的南京市玄武区养老院中, 共有床位1866张, 使用中的有1014张, 入住率为54.3%。目前玄武区共有7.7万名老人, 每千名老人只拥有24.2张养老床位。来自民政部的数字显示, 现在我国每千名老人拥有的养老机构床位数是15.9张, 低于发达国家50到100张的数量, 也低于发展中国家20到30张的水平[2]。由此可见, 我国养老机构的现状是一方面总量不够, 一方面又出现闲置, 无人入住。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现有的养老机构大多是地处偏远的民营养老机构, 交通不便, 收费偏高。因此, 应该多在市区内设立公办养老机构, 发挥政府在养老中的主导作用, 平衡养老服务体系, 为更多的老人谋福利。

老龄化是一个趋势, 养老问题不仅关系着老人自身的生活, 它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持续和谐发展。政府在养老事业上发挥着主导作用, 政府加大对养老事业的投入, 彰显养老服务的保障性与公平性, 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减少贫富差距造成的社会矛盾, 而且是保证社会持续和谐发展的基础, 对于老龄化社会的构建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

摘要:随着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 家庭结构的持续变化, 失能和高龄老人入住养老机构养老是必然的选择。为了深入了解养老院入住老人的生存现状, 我们选取南京市玄武区13家养老院, 对入住老人的生存现状进行了调研, 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养老院,入住老人,现状分析,建议

参考文献

[1]卫敏丽.截至2011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85亿[Z].http://www.gov.cn/jrzg/2012-03/01/content_2080525.htm, 2012-03-01.

上一篇:环卫演讲稿下一篇:语文考前复习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