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部内勤管理制度

2024-04-21

经营部内勤管理制度(精选8篇)

篇1:经营部内勤管理制度

经营部内勤管理制度

为明确内勤工作职责,提高内勤工作质量,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调拨单管理

1、领用:每月调拨单由开票内勤在财务部领用若干本(产品分类开调拨单),用完后财务以旧换新领用并与财务部办理交接手续。

2、保管:调拨单由开票内勤保管,调拨单应放入带锁的文件柜内,开票内勤配备钥匙;调拨单如需交接办理交接手续。

3、开具:⑴调拨单由开票内勤开具,如其暂时不在岗位,由档案内勤代开,节假日由值班内勤开具。⑵开具调拨单单位名称要准确,严禁简写,字迹工整,备注栏注清车号,是否自提货物、重量、含量等,货主或司机签名。⑶所有产品(或物资)销售开出的调拨单均需开票人、部门负责人、财务盖章人员签字,经营部、财务部共同盖章才有效,其中粉煤、无烟煤渣、有烟烟渣、碳灰、废铁、废油等须由公司领导在调拨单上签字。⑷开票内勤在开调拨单需核实此车的前车货物回单是否已交经营部,如未交回执联应督促司机及时交回。

4、盖章:由开票人到财务部盖章(在办理相关手续无资金风险情况下可提前盖章),严禁让司机代盖章。

5、登记:调拨单由内勤主办登记,调拨单按单位登记,液氰调拨单均应逐笔输入电脑,每天和仓库进行核对。

6、回执联:主办内勤凭氰化钠调拨单回执联开运费结算单,如回执联未能及时送达,主办内勤可通知调度和开票内勤不给予安排发货和开票。如发现发出数量和用户验收数量超出合理范围,应立即向业务经理或部领导汇报,待问题解决后再开运费结算单。如主办内勤暂不在岗位,回执联可交给开票内勤。回执联内勤和司机应有交接手续。

7、调帐:内勤主办每月末要对液氰的发出数、用户的验收数量进行调整,对合理的短少部分进行帐务调整(报损耗),在回单到达经营部后发现重量、含量超出合理的范围要及时向部领导汇报,查清原因后再开运费结算单。如因重量或含量误差造成小额应收帐款产生,主办内勤需通知业务经理立即与财务联系,说明原因报领导批准后当月调账。

二、发票管理

1、领用:发票由发票内勤在财务部领用。领用时必须和财务部办理相关交接手续。

2、保管:发票由发票内勤保管,不用时存放在保险柜内。

3、开具:发票由发票内勤开具,如其暂不在岗位,可委托主办内勤代开发票,但要进行登记,办理交接手续。开具发票要及时、准确。发票内勤应及时将已开出的发票送交主办内勤登记。

4、发票作废:如有作废的发票,发票内勤须等所有包括抵扣联、发票联到齐后方可作废。并做好备查记录。

5、盖章:发票由发票内勤到财务部办理手续盖章。

6、登记:发票由主办内勤登记及统计。每月底,主办内勤和财务部核对开票数量和金额。

7、交接:发票交接由发票内勤负责,每个单位设置发票交接簿,司机或业务员等传递发票人员必须签名,客户单位接收人也必须在交接簿上签名。特快传递发票时,邮递司机必须在交接簿上签名。增值税发票(包括普通发票)所有的交接手续均需衔接好,有追溯性。

三、到款本及货款登记管理

1、到款簿由主办内勤保管,到款簿存放在带锁抽屉,主办内勤配备钥匙,主办内勤不在时交值班内勤,如有需要办理交接手续。

2、到款金额严禁涂改,到款簿如发现遗失,应立即查找并汇报部门负责人。

3、收到货款(现金除外),由主办内勤上交财务部,如其暂时不在岗位,由开票内勤上交财务部,并签字做好货款交接手续。

4、如货款为现金,由调拨单开票内勤或主办内勤带付款人到财务部缴款,并由财务部开出收款收据,并办好登记手续;内勤严禁代收现金。

四、销售日报表管理

1、制表:销售日报表由调拨单内勤填制,如其休假,由发票内勤制表,节假日由值班内勤制表。制表人员每天及时和相关部门核对数字,主办内勤应认真审核,以保证日报表的及时性、准确性,并通过OA发送给相关部门。

2、保管:销售日报表由开票内勤保管,每月报表必须在次月10日前装订。

五、档案及合同管理

1、档案:供应、销售客户档案、客户往来信函由档案内勤负责登记分类保管、归档。

2、文件:公司各类文件、各类会议纪要等由档案内勤登记并归档保存,在年终装订编目录留存。

3、合同:合同由档案内勤登记并归档保存。并在合同台账上注明合同到期日,及时提醒相关业务人员续签,使合同具有时效性和合法性。

六、公章管理

1、保管:公章由主办内勤保管,公章存放在带锁抽屉。班后及节假日由值班开票人保管,如需交接办理交接手续。

2、调拨单由开票内勤直接盖章。

3、经营部报告,由经办人及部门负责人签字同意后盖章。

4、向外单位发函,由经办人及部门负责人签字同意后盖章。

七、危险(剧毒)品购买凭证、运输证管理办法按公司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八、发货管理

1、开票内勤(节假日值班内勤)根据调度的产品销售日计划表开具调拨单。主办内勤填写《发货计划表暨货款担保书》,部门负责人签字后交财务审核,报公司领导批准后执行。

2、如财务部持公章人员外出或其他因素需提前在调拨单上盖章的,应在调拨单上注明发货单位、货物名称等方可到财务部盖章。

九、运输发票、代垫运费及运费结算

1、根据各用户单位的货物回单,由发票内勤负责联系运输发票的及时开具,如果是二票制用户,运输发票由发票内勤负责交业务经理、送货驾驶员或通过特快传递方式送达用户单位,做好传递的登记、衔接工作,确保票据不遗失。

2、开票内勤及时填写代垫运费结算单,登记后交财务部做账。

3、主办内勤对代垫运费进行登记入账。

十、应收账款管理

1、主办内勤需每天登记产品发货数量、金额及时将各用户的应收帐款余额提交部门负责人或业务经理,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2、每月底与财务部核对各用户的应收帐款余额后编制应收账款报表。

十一、交接班管理

内勤白班和中班人员、调度和内勤、内勤和司机的交接按交接班管理制度执行。

十二、预算管理

部门资金计划由主办内勤制表。销售及供应采购计划由发票内勤制表。主办内勤要及时和财务部预算员沟通,做好每月预算,严格控制预算,防止预算超支。

十三、班后内勤管理

1、班后内勤遵守厂纪厂规。

2、和白班内勤及司机交接手续要齐全。

3、做好液氰及其他产品发货工作,进行液氨衔接工作。

十四、其他事项

1、内勤人员严守企业机密。

2、经营部报表及公司文件等资料均应放在文件柜内或抽屉,严禁摆放在桌上及挂在墙壁上。

3、办公室严禁无关人员入内,因公办事人员工作完毕后应及时离开。

4、内勤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共同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

5、如有不完善条款,另行补充。

十五、工作分工

1、主办内勤:江治国

2、开票内勤:章爱静

3、发票内勤:於露露

4、档案内勤:程 言

5、班后内勤:黄龙弟 何欣

篇2:经营部内勤管理制度

作为同创公司的销售内勤,我深知岗位的重要性,也能增强我个人的交际能力。销售部内勤是一个承上启下、沟通内外、协调左右、联系八方的重要枢纽,把握各市场最新资料的收集,为销售部业务人员做好保障。在工作模式和工作方式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改变。面对这些繁琐的日常事务,要有头有尾,自我增强协调工作意识,这半年来基本上做到了事事有着落。

一、思想方面

就职近两年以来,有效地利用工作时间,保质保量完成日常工作。并且积极主动学习专业知识,深化理论知识;加强思想文化道德教育,端正工作态度,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项工作。并学会了制定工作计划,有计划、条理地做事。

二、工作方面

统计工作内容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1、每日按发交计划组织货物发交的核对登记并汇总;

2、每周各市场的库存报表的汇总与分发;

3、武汉毛坯件和产品的入库清点、出库清点等分类、整理;

4、武汉和十堰月计划、周动态表、新产品计划、调整计划的核对、编制、会签、下发、整理、及跟踪等工作,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催回;

5、质量信息的汇总及统计;

6、每周、月发交计划的统计等工作。

1、坚决做到货物发交数量和时间的准确,日发出是最原始的数据,如果这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销售部门各个工作环节,因

而浪费人力和时间,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2、及时了解公司库存情况,每天要入库什么产品,将几天来要入库什么产品,做到心中有数。积极与生产调度员沟通。积极与业务员沟通。

3、总结一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自身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还存在着以下不足:

一、工作的质量和标准与领导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去较圆满的处理问题。

二、有时工作敏感性还不是很强。对领导交办的事不够敏感,有时工作没有提前量,还不能主动、提前谋思路、想办法。

三、总是为自己找借口认为工作忙,时间不够,忽略产品知识方面的学习,所以对于工作上一些问题只停留在表面上,不能够深入的理解。

四、一年以来,一直觉得工作内容较多,时间紧张,原因是就职时间短或是工作效率低,等本岗位工作熟练以后,除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还要虚心向其它岗位的同事学习、请教,以便日后部门内部工作量大或人员紧张时,也能够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减轻部门工作压力。

找出了工作的问题,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我会扬长避短,改进不足,争取做一名不但称职而且优秀的销售内勤,与企业共成长。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做到积极主动的学习,拓宽自身的知识面,特别是企业文化及产品方面知识的学习,同时提高自身的沟通协调能力,销售内勤的工作本来就是承担着沟通内外、协调左右的角色,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在以后的工作中将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2011年在销售部全体人员相互配合、共同努力下,较好的完成了销售任务,2012年即将到来,在新的一年里,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知识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提高工作效率,打好未来战;并且还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最后再回到工作中,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才能把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公司快速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经营部内勤**

篇3:经营部内勤管理制度

关键词:分业经营,混业经营,利弊,选择

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 对世界各国金融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这种情势下, 金融业到底是“分业经营”还是“混业经营”又一次摆在人们面前, 成为很多国家难以做出的选择。

一、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概念界定

金融业的经营模式有两种, 一种是分业经营, 它是指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分开经营, 它们的机构分别设立, 核心业务相分离, 互不交叉, 互不隶属, 彼此各自独立;另一种则是混业经营, 是指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突破分业经营模式下的约束, 业务上相互渗透, 彼此交叉, 呈现多元化。

二、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各自的利弊

(一) 分业经营的利与弊

1.分业经营的优点

(1) 消除利益冲突, 保护相对人利益。

分业经营模式下, 商业银行、证券机构、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业务分离, 分业监管, 彼此独立, 由于这些机构所经营的业务之间不存在重叠内容, 故可以有效避免竞争和摩擦, 内部工作的协调也相对容易。不会由于利益冲突而导致银行滥用权力。所以, 分业经营可以更好地保护相对人的利益。美国参议员鲍尔克里认为:银行业会根据其在混业经营过程中获得的信息, 进行对自己有利的陈述或行动, 欺骗投资人而获利。基于此, 将银行业、证券业等行业分开的分业经营制度从源头上将不同性质的金融业务分开, 可以避免这种利益冲突的产生。[1]

(2) 有效抑制金融市场的风险传导性, 有助于金融业稳健发展。

从金融危机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我们足以感受到金融市场风险的传导性有多强, 破坏性有多大。在分业经营的模式下, 银行不能从事证券、保险业务, 这样就在银行业与证券业之间建立了一道“防火墙”, 在证券市场剧烈动荡时, 防止了证券风险向银行业的传递, 从而为金融风险的传导设置了屏障。一个经营稳健的全能银行的经营风险会大于一个经营管理水平低、单纯从事信贷业务的商业银行。[2]

2.分业经营的弊端

(1) 竞争力差, 经营成本过高, 难以形成规模经营。

分业经营, 则各专业性金融机构业务彼此分离, 不存在重叠与冲突, 缺乏竞争, 再加上其资源或信息不能共享, 资金流动性低, 本专业金融机构无法满足客户跨专业服务的要求, 所以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不利于竞争力的增强。比如:在分业经营模式下, 客户为了购买股票, 将会从商业银行抽走全部存款, 这样势必会割断客户与商业银行的联系, 不利于其规模的扩大, 竞争力的增强。

(2) 缺乏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 不利于金融机构进行创新。

分业经营模式下各专业机构之间都彼此设置了屏障, 无法轻易进入, 导致各专业机构如“井底之蛙”一样仅能在自己领域内“观天”, 而不知道其它相关领域的发展状况, 由于资源和信息的缺乏, 各专业金融机构丧失了金融创新的源泉。

(二) 混业经营的利与弊

1.混业经营的优点

(1) 优势互补, 提高效率。

在混业经营的模式下, 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在业务上存在交叉和结合, 各种金融机构资源由不同部门或机构共同分享, 在交流与分享的过程中, 实现优势互补。混业经营的业务呈现多样化, 可以为客户提供更方便、更全面、更优质的服务, 大大提高了金融机构的效率。

(2) 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效益, 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混业经营的金融机构的金融资源由不同业务部门或机构共享, 其总体经营成本通常应低于每一机构单独经营时的成本总和。[3]再加上混业经营的业务范围要远远大于分业经营, 所以混业经营很容易形成规模经济。混业经营的金融机构为银行的金融产品开发和金融服务市场的拓展提供了发展空间, 在为银行增加收益的同时也使得银行能够根据市场状况的变化及时调整经营战略, 不断进行金融创新, 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以更好地应对国际竞争。

2.混业经营的弊端

在混业经营的模式下, 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包括资本、货币市场的金融产品, 这些产品既涉及银行产品, 又涉及证券产品和信托产品等, 这些产品形成了一个资金循环链条, 一旦链条中的某个环节出现问题, 由于没有“防火墙”阻挡, 则局部风险会迅速变成整体风险, 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则以实力证明了混业经营的这一缺点。在经济形势严峻时, 投资者由于对前景缺乏信心, 开始抛售股票, 致使股票价格下跌, 混业性金融机构将承受严重损失, 银行此时很可能会引发信用危机, 发生挤兑现象, 进而引发全社会信用危机, 最终爆发金融危机。

三、我国目前金融业经营模式应如何选择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并没有绝对优势或劣势, 而是与其社会环境、金融业发展状况、资本市场成熟程度、风险管理意识和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 我国在金融业经营模式的选择上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因素, 全面权衡风险和收益。[4]尽管目前混业经营模式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但我国绝不能盲目跟风, 应切实考虑我国金融业发展状况。目前, 我国金融业的金融创新水平、金融证券化水平较低, 金融机构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较差, 我国金融市场还不完全成熟, 金融监管不完善, 因此, 笔者认为, 现阶段, 我国应坚持分业经营模式。

但并不否认对混业经营模式的尝试与发展, 因为混业经营是大势所趋, 是金融全球化的必然选择, 如金融控股集团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我国应尽快建立一个经营自由、创新活跃、金融功能和结构充分的金融体系, 逐渐调整金融监管模式, 提高金融监管模式的有效性。[5]混业经营是我国未来金融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因此, 笔者认为, 现阶段我国应在立足分业经营的前提下, 逐步实现向混业经营的过渡;维持分业经营的相对稳定, 实现渐进的混业经营。

参考文献

①岳红池.《浅谈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过渡》,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7月.

②庞昊勇.《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比较》, 《经济导刊》, 2009年12月.

③庞昊勇.《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比较》, 《经济导刊》, 2009年12月.

④任薇, 杨振昊.《金融业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制度比较》, 《法制与社会》, 2009年11月.

篇4:派出所内勤管理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关键词:内勤管理;实践教学;困境;路径

【分类号】D631

注:本文系2015年度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教研项目“基层所队内勤管理实践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QN15101)的成果。

2011年公安部政治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公安院校和训练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努力实现由外延扩展、规模扩大向内涵建设、质量提升转型发展,积极推进办学职能由以普通高等学历教育为主,向普通高等教育与民警培训并重发展转变;教学重心由以理论及基础知识传授为主向以政治素质与职业精神培养、专业能力教育和警务技能训练为主转变,[1]这为公安院校教学改革指明了职业化的发展方向。本文基于派出所内勤管理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必要性,探讨其实践教学的现实困境和具体路径,有助于深化公安管理專业课程改革,提升公安内勤管理人才的职业技能。

一、派出所内勤管理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实践导向教学模式认为学习是在社会文化和情境中的有意识的行动和反思过程,即在情境中行动,在行动中建构,力图为学员提供一种有助于行动学习的情境,使其参与职业工作实践、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并支持其确立作为一名有价值的社会成员的积极身份。[2]

目前,实践导向教学模式已受到国内外警察院校的普遍推崇,它是全面提升警务实战技能和警察专业化水平的必由之路。以英国警察教育为例,其十分注重实践导向与实战培训。英国警察岗前技能训练主要以实战模拟为主,模拟分为电子模拟、实景模拟及模特模拟。如民宅模拟室、储蓄所模拟室、商店模拟室、酒吧模拟室、吸毒贩毒模拟室、模拟法庭、新闻采访模拟室等,几乎为每一个训练项目都提供一个近似实战的场景,让学生自己提出处理方案,由教员作出评判。教员都是从基层优秀警官中挑选,几年后回警察局工作。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警察学院通过建立仿真“现场”对学员进行各种能力的实际演练,如作出决断的能力、感知人际因素的能力、道德判断能力等等,[3]借助角色扮演和模拟训练为学员提供一种更现实的体验,将课堂教学与实战体验结合起来,效果显著。

2015年公安部印发了《全国公安机关警务实战化训练推动年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各级公安机关遵循“服务大局、实战引领、依法施训、创新推动”的原则,树立“一切面向实战、一切为了实战”的训练理念,认真组织实施一系列实战化训练活动,进一步提升民警训练实战化水平,打造训练实战化“升级版”,更好地服务保障“四项建设”和一线实战。[4]在警务实战化背景下,我国公安院校也开始积极探索教学模式改革,如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突出为实战服务,对传统培训课程进行修订、充实、整合、完善,其新警培训课程设置以交通、巡逻、治安、社区、户籍等警种的岗位核心能力为主导,校内设有模拟派出所让学员在极为真实的情境中办理户政业务等各项事务,形成以“5+4”(“5”即“会射击、会查缉、会电脑、会驾驶、会外语”,“4”即“交通、巡逻、治安、管段”四个基层一线岗位)岗位核心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新课程体系,实现教学训练从学科为中心向能力为中心,从懂不懂向会不会的转变,[5]使学员获得各警种岗位能力的训练。因此,培养实战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公安专门人才,以职业精神、基本技能和专业能力教育培养为核心,面向基层、面向实战、精讲多练,构建教、学、练、战一体化的警务实践教学模式已成为大势所趋。

二、派出所内勤管理实践教学困境

(一)课程开发与设计的碎片化

鉴于国内外警学界认为外勤为警务工作之核心,并确立了外勤至上、内勤机构最小化的原则,故该课程理论体系虽具有逻辑起点的建构,但课程观尚不统一,课程设置依据亦存在争议。总体而言,课程开发缺乏科学的顶层设计和严谨的逻辑结构,课程内容零散分割,知识模块碎片化现象突出,并未形成有机统一的课程链,同时与其他课程之间存在高度的趋同性,如在课程设置上与《公安派出所工作》、《派出所档案管理》及《公安秘书学》内容整体趋同,交叉重复,难以形成课程自身特色和产生实际效用。

(二)实践教学缺乏硬件平台支撑

目前,校内公安管理综合实训室已投入使用,但其系统运行尚处于调试阶段。由于公安信息网和派出所警务信息综合平台具有高度的涉密性和不可复制性,综合实训室缺乏仿真派出所内勤模拟操作平台与专业系统模块的技术支撑,内勤管理实训环节仅凭借案例式、讨论式、多媒体视频教学来实施,实践教学体系难以真正建立,如校内研发的公安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及公安台账系统的录入项目与一线实战部门户籍管理和行政办公操作系统相互脱节,学生难以在警务平台上对户籍信息录入、案卷整理归档、绩效考核评估等内勤实务工作进行模拟演练,内勤管理实践技能训练严重不足。

(三)实践教学模块设置单一

派出所内勤管理涉及到内勤岗位职责的方方面面,如户籍业务办理、接处警登记、情报信息收集、档案分类归档等具体事务,实践教学模块设置要求高。设计模块课程的关键在于处理好各模块单元的灵活性和系统性,但如果过于强调灵活性而忽略了前后学习模块之间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容易造成实践教学缺乏系统性,学生获得的知识和技能零散、不完整,同时一组缺乏联系的、松散的模块,不可能形成良好的职业能力结构,很难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特性。基于校内公安管理专业硬件系统资源匮乏的现状,课程实践教学模块设置单一,除派出所户籍录入、档案分类处理两大模块外,其他涉及内勤核心职能的业务模块尚未构建起来,故实践教学设计难以在开发学生能力要素的灵活性与各课程知识技能的系统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三、派出所内勤管理实践教学路径endprint

(一)构建以内勤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派出所内勤管理课程的价值取向是岗位性、实战性、实效性,其遵循技术理性和实践性的规则,突出公安内勤工作岗位技能的培养。要按照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其课程体系应以内勤岗位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界定和配置课程的依据,以能力训练为轴心,凸显内勤管理课程的职业定向性,并按能力单元或能力要素开发学习模块,如户籍办理、公文处理、台账填写、档案管理、决策咨询等,通过“精简、融合、删除、重组”等途径,增强课程的灵活性与鲜活度,形成模块化、弹性化的课程体系,促进课程结构体系整体优化,适应公安内勤管理对应用型警务人才规格多变的需求。

(二)创新课程实践教学方法

一是以公安实战需求为引领,以能力提升为目标,打造双师型实训指导教师队伍,着力对教师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構进行优化调整,积极开展课程实战需求的调研,根据内勤岗位能力实际需求科学合理地进行实践教学设计,创设以内勤案例教学、典型情境教学、内勤实务活动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方法,多维度、多视角地培养学生的内勤管理能力。二是采用案例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展开课堂教学活动,从传统静态的教程向动态的学程转向,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迁移动机,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案。三是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共享,如公安情报专业计算机中心的警务平台网络教学资源,并增加专业实训教学硬件设施的投入,积极开发公安管理实训中心模拟操作系统,让学生在实战演练中实现知识的迁移。

(三)重塑实训教学评价要素

篇5:运营部内勤岗位职责

2、客户投诉跟踪;

3、客户产品运输情况跟踪与查询;

篇6:经营部内勤管理制度

内勤工作是安全保卫部内部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十分辛苦的工作。做好内勤工作,对保证全年安全保卫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和全年任务的顺利完成,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在推进平安农商行发展的新形势下,必须进一步加强内勤管理,努力提高工作水平。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内勤工作的自觉性

安全保卫内勤工作的特殊重要性是由安全保卫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内勤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位臵和作用,增强做好内勤工作的自觉性。

(一)安全保卫部内勤工作是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勤工作涵盖了安全保卫的全部内务工作,是安全保卫工作有序进行、上下内外通畅、协调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内勤实质上是安全保卫部的办公室,是安全保卫部领导组织协调工作的参谋和助手,又是安全保卫的保密员、档案员、信息员、材料整理员。内勤利用各种方式在总公司与子公司之间、领导与员工之间联络、沟通,使之达成目标一致,步调一致,同心协力,密切合作,达到最佳工作效果和最高工作效率。

(二)很多人都认为,内勤就是整天坐在办公室里,抄抄写写,接接电话,统计数据之类的工作,没有什么实质性内容,是一个晒不着、淋不到的舒心工作。统计数据、接接电话看起来是件简单的事,但其操作起来并不容易。内勤人员作为安全保卫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充分认识到本职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及其发挥的参谋助手作用。要做好内勤工作,首先要具备作为内勤的一些基本素质,如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电子文档处理能力、统计报表能力等等,内勤工作没有盲区,只要领导工作有可能涉及的领域,内勤就必须积极配合、认真完成领导所交办的各项工作。

(三)内勤工作的主要内容基本包括:收发文的保存与起草、协助领导草拟工作计划、总结和各类报告等;按要求汇总、统计、上报领导需要的情况;及时准确统计有关数据,上报各种报表,做好日常统计和材料收集;做好文书材料收发、登记、传阅和分类管理工作;做好资料、文档管理和档案建立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二、明晰职责,增强做好内勤工作的主动性

之前内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职责不明,底数不清,管理混乱。从今年起,安全保卫内勤工作应当由不规范向规范化、由兼职向专职发展。根据目前工作实践来看,内勤工作的主要职责应是:

(一)档案建立。安全保卫部内勤应建立的档案有:枪支、弹药明细档案,对辖内枪支、弹药进行独立建档,要标明枪型、枪号、枪证号、配发时间、使用人或管理人以及变动情况等;金库建设档案,对辖内建设的金库独立建档,要对建设图纸、建设时影像资料、施工单位执照附件以及施工人员身份证明附件等进行留存;安全保卫人员档案,对辖内所有安全保卫人员以及护卫队员建立档案库,除填写基本信息如个人信息、家庭情况外,还应标明原工作岗位、现工作岗位、所持枪号、持枪证号等等,对工作变动情况要及时录入档案,标明起止时间;安防设施档案,对辖内各营业网点所使用的监控设备、报警设备、安防设备独立建档,标注好设备明细、设备品牌、提供厂家以及配发时间、配发数量等,要时刻掌握各网点安防设施使用情况及更换情况;收发文档案,对保卫部门接收的文件和下发的文件独立建档,按月分开保存,并建立电子台账,以便于随时查找;责任状档案,要求辖内所有护卫队员及持枪人员签订责任状,在确保责任状真实性的前提下,将责任状统一建档保存,每年进行更新;其他档案建立,保卫内勤除建立以上档案外,还应根据实际接触内容建立相应档案,划分出档案区,分类保管。除此之外,以上所有档案都应该建立电子档案库,不仅方便查找,同时也对实物档案做以备份。

(二)档案管理。档案管理是安全保卫部内勤的一项非常重要职责。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统计和提供利用的活动。其中包括档案收集、档案整理、档案保管、档案提供利用等等。安全保卫部档案有很多属于重要档案,甚至有些属于绝密档案,如枪支、弹药档案、金库建设档案等。

(三)文件处理。文件处理包括文件的起草制作、文件收发、文件传阅、文件归档等。应在规定要求的期限内,协助部门领导起草工作计划、目标管理任务、报告、工作总结及各项规章制度。制作文件要做到内容翔实合理、用语准确简洁、操作性强、制发及时。文件处理必须符合办公室公文处理要求,符合档案和保密的相关规定。对收到的各类文件、材料,应及时登记、处理,对重要文件要立即提请部门领导批示,按要求组织学习或传阅。

(四)信息工作。信息工作是内勤的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信息是掌握、了解工作情况的重要渠道,也是执行上级保卫部门工作、交流同级保卫部门经验的主要形式之一。信息反映既包括向上级保卫部门、本级主管部门报送的信息,也包括本部门直接使用的信息。快,是信息的生命,要有及时性和敏感性,内勤要经常保持网络在线,随时接收上级传达的要求及文件精神,及时上报上级部门所需要的资料。所提供的资料必须要有价值性及实用性,认真遵照上级部门要求执行,杜绝应付、空谈、虚话、假话,保证上报资料的真实准确性。所有为上级部门提供的信息必须经主管领导核实并同意后上报。

(五)联络协调。内勤工作要起到部门办公室的作用,沟通上下左右的联系在内勤工作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从上级主管部门到下级基层网点。因此,对每一个电话、来文、消息都要认真对待、妥为处理。其基本要求:一是遵循回答合理的原则,对回答的问题要具有可操作性;二是回答要准确,对回答的问题要真实可靠;三是要及时请示报告,除一般可以直接答复的问题外,凡属重要情况都应向部门领导或分管领导汇报;四是要协调一致,所报材料与辖内真实情况保持一致。

(六)统计工作。安全保卫内勤对数据统计工作具有直接的重要的作用。内勤要做好安全保卫信息的统计工作,建立本部门的统计数据台帐,准确及时地提供本部门的统计数据,做到准确、及时、定期进行统计,为领导和上级部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三、严格管理,增强做好内勤工作的实效性

内勤工作是事务性工作,又是服务性工作,非常具体细致。要做好内勤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内勤应当具备政治上可靠,思想上敏锐,学习上刻苦,作风上严谨。应当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对工作极端负责。漫不经心,懒惰懈怠是做不好这项工作的。内勤工作又是一项涉及面宽,准确性强,影响面大的工作,来不得半点粗心大意,稍不留意,就可能出现差错,必须严谨细致。

(二)要有创新、实干的精神。从事内勤工作需要较高的耐心,较多的文化、业务知识以及较好的个人素质。内勤人员应当具备两种精神:一是创新精神。要改变旧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工作手段和办事的习惯。二是实干精神。要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严肃认真,积极负责,扎扎实实。内勤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杂,准确性、时间性很强,又缺少主动权,不易掌握规律,往往容易陷入紧张状态之中。如果不能适应这些特点,就必然会消极被动,所以内勤工作必须狠抓一个“实”字,事无巨细都要讲究落实,要一件一件地落实,并及时进行督促检查。

篇7:销售内勤管理精华

内勤工作是销售信息反馈和处理的综合工作,是配合销售和物流配送的重要环节,有以下几点说明:

一、电话和传真的使用。

1、日常利用电话与每个客户进行沟通,包括了解客户的销售情况、款式趋

势走向、同行业的相关信息、相关数据的索取,以及客户整体操作的具体情况等。

2、传真用做发、补货的数据传递,对帐以及相关文件的及时传达等。

3、业务电话不可无故占线或者打私话。

二、补、发货的处理。

a)补货:客户由于销售的进行,需要再次进货,将会把所要货的数量传真回公司,业务应马上进行核实,根据公司在线生产的和库存数量进行排单,对所有款式和所有客户要综合衡量进行补货。并且确定运输方式。

b)发货:出库清单到业务手中后,要与所排的发货通知单进行核实,及时的给客户传真,并在工作日志上进行记录(日期、款式、数量),待客户收到货时来复核物流的质量。

c)新款:新款一出货马上组织给所有客户发样品,最好与补货一起发出。为客户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费用。

3、退货。

a)次品:客户会传回退货申请单,待受到货品管人员检查完后,会出具质量检查报告,根据检查报告进行审核,根据具体情况交领导审批。b)当客户要求退货,并传回具体资料时,核实其是否超过退货范围。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调拨、审批、退回)

4、客户订货

客户订货要根据车间生产及客户订单情况进行合理分配,不要忽略或过于重视某个客户,要作到每个客户都能接到齐色齐码的产品,避免客户有货都无法分销。

五、销售信息的处理

每天都要把所有客户的信息进行汇总,这样分析后,有计划的补单,不会造成肓目的生产,其它事项如若处理不了的情况,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

六、团购

本公司经营产品,团购情况很多,接到团购信息,先要问对方最迟交货期,然后查阅库存,与生产部调节,尽快把结果告知客户。

七、销售报表和分析表的制作

周报表、月销售报表、季末分析表的数据一定要真实,制作要及时。每月结算日要核实报表和帐目.八、账目处理:每天要及时填写相关账目及信息的录入,及时与客户对账,与仓库对库存账,保证明细账的准确。

九、催款:客户周转紧张时,所托欠公司的款项,总之不要因为我们工作不

到位而影响当季产品的销售。

十、与联运站的联系:实际上与联运站沟通并不只是为了让他把货载走,还

要检查联运站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十一、文件:对于公司的内部资料,一定要保守相关的机密,若出现问题按公司

相关制度处理。

十二、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

总之,内勤工作的每项都是相当重要的,内勤是分销商的后盾,所以我们一定要作好每一项工作。

豪健公司

篇8:经营部内勤管理制度

1 中国林业经营管理体制现状

目前,中国林业的经营管理体制仍沿用计划经济时代建立起来的森林分类经营管理体制。所谓森林分类经营,又称森林多效益主导利用经营,即以发挥某一林种某一效益为主,兼顾其它方面效益的经营模式[1]。它是根据社会对林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两大需求,按照森林的商品性和社会性相应把森林划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并按照各自特点和规律运营的一种林业经营体制和发展模式。多年来,在林业森林分类经营管理体制下,我国林业却未能实现建立林业生态体系和满足人们对林产品需求的目标,一方面是大量全伐后留下的无人培育的荒山,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一方面是紧张的林业产品供应。实践证明森林分类经营管理体制不符合中国林业发展的要求,中国林业亟待建立起既符合国情又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新经营管理体制。

不久前,国家林业局贾治邦局长在《拓展现代林业三大功能、构建三大体系》中指出:在新形式下,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和潮流,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顺应林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全面推进现代化林业建设,拓展林业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构建森林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和森林文化体系。这就要求我们要解放思想,用建设现代化林业的理念,建立一套既符合国情又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新体制[2]。近年来,以江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代表的国有林场改革、林业采伐制度改革等林业体制机制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如果不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经营管理模式的束缚,建立全新的经营管理体制,要实现林业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三者的统一,构建林业森林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和森林文化体系的目标是难以实现的。

2 传统森林分类经营体制弊端导致的困境

传统森林分类经营管理体制本身存在大量弊端,这种不符合中国国情,严重滞后于现代林业发展要求的体制,在现代林业发展过程中显得有心无力,处处捉襟见肘,陷入困境。

困境一,传统林业体制因本身先天不足而导致顾此失彼。这种体制本身的先天不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突出性的重视森林经济效益的实现,忽略了其它各种效益的同等重要性;第二,只片面强调了技术性,忽略了操作性;第三,只注重森林的自然性,忽视了森林的社会性;第四,行业局限性强,就林论林,没有“跳出林业看林业”。诞生于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森林分类经营模式,一直担负着两大基本任务:1)为社会提供木质产品及其它林产品;2)改善生态环境。但事实上,由于多年来深受森林分类经营体制的影响,中国林业更侧重奉行以木材生产为中心,重采轻造、集中过伐现象十分普遍,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林产品供不能满足于求,森林分类经营管理的目标并没有得到实现。

困境二,传统林业体制不适宜现行行政管理体制。1)由于林产品的生产周期较长,山上的树木至少要10 a才能成材,而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中,一任领导任期最多5 a,甚至不到3 a,这一矛盾决定了林业经营管理中只砍不种、或者只种不管、寅吃卯粮的短期行为必然产生;2)林业管理运行机制也存在弊端,林业的运行经费不是主要来自财政支出,而是大量来源于林产品的生产,不砍林木就不能解决人员经费和办公经费;3)《森林法》虽然规定“森林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除外”,实际上森林资源由森工企业控制,各森工企业负责辖区内森林资源的管理、保护、培育和开发利用,即营林、采、运混同[3]。营林、采、运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由于营林生产消耗大量成本和利润,而采、运则为企业创造利润,因此重采运而轻营林现象比较普遍和严重,后果是造成营林生产投入不足,管理混乱,森林资源质量的下降,生态状况的日益恶化。这是目前林地资源能效低、质量低的根本原因所在。

困境三,林业主管部门对林木生产流程管理流于形式。由于操作的不确定性,管理手段鞭长莫及,绝大多数流于形式。例如林木采伐,从采伐作业设计——采伐区域活立木计算——招投标确定采伐承包人——采伐强度管理——木材运输方量检查核实等,整个过程环节多,无一不存在变数,根本无法管理到位,所以超强度采伐、超方量运输、偷税漏税、行贿受贿等不法行为时有发生,屡禁不止[4]。

困境四,缺少完善的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办法。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就必须首先进行森林分类管理,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未有完善的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办法,也没有按林业的商品性和社会性的区别去实行不同的经营管理办法,而是在经营管理上统一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之下,按同样的体制、模式与方法去经营管理,因而带来许多的矛盾和问题,如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对林产品需求的矛盾;生态保护和林业开发建设的矛盾;投入不足与产品需求的矛盾;公益林建设与林农生活水平提高的矛盾;国有林场转制问题;林地扭转问题等。

以上这些都是当前深化林业体制机制改革中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在这些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林产品的有效供给与人们在林业方面不断增长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需求,而如何在不影响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有效满足人们对林产品需求便成为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有效的解决林产品的供给,就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林地资源应该由企业根据市场需要来配置和利用,以满足市场对各种林产品的需求,而不应该由林业主管部门通过森林分类经营的运行机制来分配资源。因此,突破林业经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瓶颈是深化林业体制改革的“牛鼻子”。

3 中国林业摆脱传统管理体制困境的出路——建立林权分类经营管理体制

3.1 林权分类经营管理的概念

林权分类经营管理,是指以林权为核心,根据林权属性的不同而赋予不同的职责和发挥不同的作用,来实行不同的管理,实现不同的效益,满足社会对林业不同需求的一种经营管理模式,它是以林权体制成功改革为前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按照林业生产发展的一般规律,适应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构建森林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和森林文化体系,充分发挥林业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一种经营体制和发展模式。

随着林权体制改革的成功实现,建立以林权为核心的林权分类经营管理体制,给国有、集体和个体3类不同性质的林权赋予了不同的使命,构建我国林业森林生态系统、林业产业体系和森林文化体系,其模式为以国有林权来构建森林生态体系,以集体林权和个体林权来构建林业产业体系,由林业主管部门统筹、实现林业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三者的统一。

3.2 建立林权分类经营管理机制的可行性

3.2.1 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发展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微观经济活动是企业自己的事情,政府的职责是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森林分类经营是通过林业主管部门,依靠计划手段分配林业资源为社会提供林产品,这是与市场经济规律想违背的,它不能灵敏的反应市场需求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因而满足不了市场日益增长的林产品需求。林权分类经营是根据中国的国情,规划出一部分林权为国有林权,用于确保国家基础生态的安全,同时规划出一部分林权为集体和个人林权,将这一部分林地推向市场,让企业和经营大户等市场主体去根据市场的需求配置林业资源,生产各种林产品以满足市场的需要,确保林产品的社会供给。

3.2.2 符合中国国情。

中国地域辽阔,资源分布、人口分布以及经济发展均不平衡,行政管理体制也不尽相同,这些因素都告诉我们在林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类管理。林权分类管理正是根据这一特点,将承担生态建设任务的林业用地用国有林权的形式固定下来,依法保护森林生态的安全,而将另一部分林业资源划为集体和个体林权,让企业和个人根据市场对林产品的需求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就可以避免在具有生态保护价值的区域里开展林木生产活动而导致森林生态的恶化,同时也能避免把那些生态保护价值一般,林产品生产有利的区域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其它特种林保护起来,浪费资源和资金,降低环保投入能效。3.2.3林权制度成功改革为林权分类铺平道路。江西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功实现,为全国进行林权制度改革提供了范例,国务院决定2009年在全国全面推行林权制度改革。通过林权制度改革,明晰林业产权,才能为林地的流转创造前提条件。林农的自留山并不等同于耕地,因为现阶段中国的社会保障事业不够发达,不能完全覆盖农村,农民的生活生产保障主要依赖分配给自己的耕地,因此耕地承担了对农民的社会保障责任和功能,这正是农村耕地难以流转的根本原因,也是在进行征地拆迁过程中引发许多社会矛盾的症结所在。而林地目前并不影响广大林农的生存问题,只是林农增加收入的一条途径,因此林农的自留山完全可以流转,这为林权分类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3.2.4 国家生态的积极投入提供重要保障。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生态建设投入,并且有逐年递增的趋势,仅2008年中央财政就下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达344 569万元,补偿重点公益林4 594.25万hm2[5]。各级地方政府也根据自身的财力,对公益林给予生态补偿。中央和地方政府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为林权分类经营,建立国家基础林业生态系统提供了有力保障。

3.2.5 林权分类经营管理在体制机制上为国有林场改革创造条件。

目前各地国有林场改革试点,为林权分类经营管理的改革积累了经验。其中东北、内蒙古国有森林资源分局的成立和试点的进行,改变了以往森工企业既是森林资源管理者,又是森林资源的经营者,自管自营,森林资源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不分,管理上资产主权缺位、职责不清、管理效益低下的局面,基本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从体制上理顺了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但从试点运行看,改革试点的机制束缚,还不能完全符合市场经济运行的要求,达不到拓展林业三大功能,构建林业三大体系的目的。这进一步说明改革森林分类经营管理体制,建立林权分类经营管理机制势在必行。林权分类经营管理机制的建立,为国有林场改革从体制机制上创造了条件,为国有林场改革找到了一条新途径。

3.3 林权分类办法

要实行林权分类经营管理,首先要在服从全国总体布局的前提下,以省为单位做好森林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的总体规划,按区域将林权归为3类:1)将规划为森林生态体系建设范围内的林权划分为国有林权,将区内的集体林权和个体林权通过赎买或置换的方式,实行国有林权管理,规划面积占全省林地的30%~40%左右,由自然保护区、国有林权管理局、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等形式进行管理,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管护责任;2)将规划为林业产业体系建设范围内的林权划分为集体林权和个体林权,区内国有林权通过公开拍卖或置换、参股的方式,实行集体林权和个体林权管理,规划面积占全省林地60%~70%左右,集体林权和个体林权承担建立林业产业体系的责任,由企业和经营大户按照市场规律进行生产经营,以满足社会对林产品的需求;3)区内的个体林权按个人意愿进行参股、公开拍卖、自主经营或联户经营,但是国家对集体和个体林权的经营管理要有一定的鼓励和限制政策,避免林地的荒芜。

现有国有林场的转制分3种情况处理:1)将处于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域,条件较好的国有林场直接转制为国有林权管理局,实行人员分流,留一部分为管理人员和护林人员,一部分人员实行货币安置;2)生态保护价值较小的林场,通过公开拍卖的形式,将其变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集体林权企业;3)具有生态保护价值,转制难度较大的国有林场分2步走,先限产,等具备条件后再转为国有林权管理局。

如此3类不同性质的林权,各自承担不同的责任,发挥不同的作用,产生不同的效益,构建起我国现代林业的森林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和森林文化体系的基本框架,实现林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高度统一。而林业主管部门也要积极职能转变和调整,承担林业生态文化建设和传播的任务,对承担生态责任的国有林权进行管理,对承担林产品供给的集体林权和个人林权从规划、技术、服务等方面提供支持。

3.4 制定和调整法规政策,推进林业建设法制化

制定和调整法规政策,以适应我国现代化林业建设发展的需要,为林业的长足发展保驾护航:1)修改《森林法》和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推进林业体制机制的改革;2)制定国有林权管理办法,以法律的形式确保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保护的有效性;3)制定集体林权管理办法,一方面依法保护集体林权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依法惩处荒芜林地的不法行为。例如对2 a内不种植者征收荒芜费;3 a内不种植,5 a不成林者(用林木郁闭度来衡量),依法收回林权,由林业主管部门依法公开拍卖;4)制订集体林地使用税和林权交易税制度,税收用于生态建设和管理;5)建立林业产业交易中心,为林权交易提供平台。充分发挥林业产权交易中心的作用,使林木资产和林地使用权的交易常态化;6)对企业和大户生产经营的林地以积极的政策鼓励,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建立林木采伐报告制度,取消林木采伐审批制度。种植什么,什么时候种植,什么时候采伐,一切都由经营者自行安排。

3.5 转变职能,调整林业主管部门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建立林权分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林业主管部门成为国家基础生态建设的承担者和管理者,是林产品的生产和供给的指导者和服务者,是生态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为此,林业主管部门也要积极职能转变和调整,承担林业生态文化建设和传播的任务,对承担生态责任的国有林权进行管理,对承担林产品供给的集体林权和个人林权从规划、技术、服务等方面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李燕玲.森林分类经营管理体制问题的思考[A]//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C].2004.

[2]贾治邦.拓展现代林业三大功能、构建三大体系——论推进现代林业建设[J].林业经济,2007(8):3-7.

[3]张志达,刘永红.从国有林采伐局到国有林管理局的嬗变——关于新疆青海天保工程森工企业转型改制的调研[R].林业要情,2009.

[4]李锴,张明.我国森林采伐限额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A]//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C].2004.

上一篇:晋升贵州省经理申请下一篇:带sion后缀的单词2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