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小学生作文现状调查问卷

2024-04-29

常熟小学生作文现状调查问卷(通用6篇)

篇1:常熟小学生作文现状调查问卷

常熟农村商业银行客户有奖调查问卷

你目前的投资品种是?

□银行存款□银行理财产品□股票□基金□保险产品□房产□黄金

你喜欢选择何种风险的投资?

□保本固定收益型□保本浮动收益型□非保本浮动收益型 你对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预期?

□2%-3%□3%-4%□4%-5%□5%以上 你预期的投资期限是?

□短期(3个月以内)□中短期(3-6个月)□中期(6-12个月)□长期(一年以上)

如果你想了解理财信息,你希望的方式是?

□短信□信函□广播□电视□报纸□电子邮件 你目前的个人年收入是?

□2万以下□2-5万□5-10万□10万以上 你目前的家庭年收入是?

□2万以下□2-5万□5-10万□10万以上

您对常熟农村商业银行服务的评价及要求:————————————————————————————————————————

姓名:身份证号码:

单位名称:电子邮件:

固定电话:手机号码:

请您根据实际情况在 □ 里打 √ 后,在2009年5月18日之前寄往:常熟农村商业银行零售银行部地址: 常熟新颜路100号邮编:215500

为答谢您对常熟农村商业银行的关爱、对“金种子”理财的支持,我们特地准备了奖品等着您。

本次调查采取抽奖的形式,共设一等奖一名,奖品为数码相框一个,单价1500元;设二等奖二个,奖品为高级电饭煲一个,单价500元;设三等奖十个,奖品为户外六件套一件,单价198元。

活动结束,常熟农村商业银行将通过电话的形式通知客户领奖。

篇2:常熟小学生作文现状调查问卷

英语作为国际语言, 在对外经济交往中被广泛使用, 导致前几年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生需求量持续上升, 国内高校也相继开设英语本科类专业, 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供需数量处于较高水平。但近几年来, 英语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英语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是由各方面因素造成的, 其中有客观因素, 如高校扩招、培养模式和教学计划的缺陷, 也有主观因素, 如知识陈旧、应用能力差等原因。对此, 我们启动了校企合作调查, 以常熟理工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为例, 对英语专业已毕业学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统计和分析, 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一、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我们的调查设定常熟理工学院2011届、2012届毕业生108人为统计总体, 通过书面调查问卷进行。

1、就业率分析

目前常熟理工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生被调查人数中已就业人数为86人, 比例为79.63%, 正在求职中的毕业生比例为8.33%, 选择留学深造的毕业生比例仅为5.56%, 其他情况比例为6.49%。以上数据表明, 已经毕业且工作稳定的毕业生人数占大多数, 但仍有8.33%的毕业生在求职中。

从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统计来看, 因学历不高、继续深造的未就业毕业生为5%, 目前没有单位接收的为3.3%, 有单位接收、薪资不满意的为11.6%, 有单位接收、专业不对口的为13.3%, 有单位接收、地区不满意的为5%, 其他原因的为61.7%。以上数据表明, 没有单位愿意接收的未就业毕业生仅为3.3%, 剩下的96.7%都是因为各种其他方面的原因而未能就业。

2、求职状况分析

择业意向。就业对每一位大学毕业生来说都是一件大事, 那么哪些因素会影响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呢?本次调查共涉及10种因素, 按照影响程度从重到轻的顺序排列如下: (1) 经济收入高、福利待遇好占18.9%; (2) 个人发展前景好占18.6%; (3) 工作稳定占15.2%; (4) 工作单位所在地理位置占14.0% ; (5) 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占13.2%; (6) 工作舒适、劳动强度低占7.6% ; (7) 工作单位的声誉占6.1%; (8) 可兼顾亲友关系占3.2%; (9) 易获得权力和社会资源占2.2%; (10) 能解决单位所在地户口占1.0%。可见, 毕业生最看重的是福利待遇和个人发展前景。

求职渠道。毕业生求职与用人单位聘用毕业生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 毕业生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了解就业信息, 并通过一定的途径向用人单位传递求职信息。已确定单位者的求职渠道被选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排列为: (1) 各类招聘网站信息占37.1%; (2) 社会人才市场招聘占16.4%; (3) 亲朋好友介绍占15.5%; (4) 其他占10.3%; (5) 学校 (含老师) 提供的招聘信息占9.5%; (6) 校园招聘会占5.2%; (7) 工作实习占3.4%; (8) 彩信/短信/WAP移动求职平台占1.7%; (9) 报纸/杂志发布的招聘信息占0.9%。

二、影响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分析

大学生就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各种因素的重要性如何, 应该从多方面进行考虑与权衡, 包括社会环境、市场需求以及毕业生本身的素质等, 但是本次问卷调查对象只包含英语专业毕业生, 因此统计结果仅为毕业生的看法。

第一, 从就业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的角度分析, 按照遇到问题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 (1) 缺乏实践经验占49.1%; (2) 就业能力不足占13.9%; (3) 岗位信息不足占12.0%; (4) 社会关系欠缺占12.0%; (5) 求职关系技巧欠缺占6.5%; (6) 其他占4.6%; (7) 性别歧视占1.9%。由上述数据可见, 缺乏实践经验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 因此, 高校应该在设置课程的过程中, 多注重学生实践经验的培养。

第二, 从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教育教学的角度分析, 按照影响程度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 (1) 专业实践教学占26.8%; (2) 课程设置占19.5%; (3) 教学内容占11.6%; (4) 教学方式方法占11.6%; (5) 国际交流占9.3%; (6) 教师教学水平占8.9%; (7) 教师科研水平占6.3%; (8) 教学、科研设备条件占6.0%。由此可见, 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对于毕业生就业的影响较大。高校应该注重课程的设置和调整, 多发展专业实践教学。

第三, 从学校最应该培养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角度分析, 按照基本素质的重要性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 (1) 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占17.3%; (2) 动手实践能力占14.9%; (3) 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占13.8%; (4) 扎实的专业基础占13.2%; (5) 团队精神与沟通能力占13.2%; (6) 表达能力占10.9%; (7) 敬业精神和责任感占7.4%; (8) 国际化视野占5.7%; (9) 科学研究素养占2.9%; (10) 其他占0.7%。由此可见, 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动手实践能力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

三、改善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状态的应对措施

1、多渠道积极引导毕业生了解目前就业形势, 转变就业观念

通过各种渠道, 广泛宣传国家现行的就业政策, 引导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 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当前全社会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因此大学生要消除“眼高手低、有业不就”的思想, 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2、强化职业技能培训, 全面提高毕业生专业素质和应用能力

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选择, 促进毕业生不断提升个人工作素质和业务能力, 通过实地帮教、宣传引导等方法, 帮助大学生强化就业技能。同时, 对实际经验匮乏的大学毕业生进行重点帮助, 对暂时失业的毕业生给与免费的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等公共就业服务, 大学毕业生能迅速达到相关单位对于处理日常工作和业务能力的要求, 实现对口就业。加强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多给其提供实习的机会。

3、加强学科建设, 调整教学计划, 增加开设应用类课程

对常熟理工学院英语专业 (英语师范、英语经贸、英语翻译) 进行教学改革, 加强学科建设。根据社会对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收入水平及所学专业和就业岗位匹配程度等信息, 明确培养目标, 优化知识结构, 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 培养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

摘要:本文基于校企合作, 以常熟理工学院2011届和2012届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为例进行了深入的统计调查, 比较全面掌握了目前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实际情况, 详细归纳和分析了影响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客观因素, 提出了改善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应对措施。

篇3:常熟市早教机构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教文明的提升,国家和社会越来越重视早期教育,很多早教机构应运而生。常熟市也有很多早教机构,但是其教育质量鱼龙混杂,笔者对常熟市的宝贝帮早教机构进行调查,发现了早教机构教师缺乏早教的理念和实践经验,课程设置单一,教学形式不够丰富,同伴活动不够多,室内环境空间较小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可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增设多种类型的课程,扩充机构空间,创设交流机会,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等建议,以期对该早教机构发展提供有益指导。

【关键词】早教机构;发展现状;建议

一、问题提出

随着心理学、教育学、脑与认知科学等领域研究发现,0~3岁是婴幼儿身体、情感、社会、动作和认知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婴儿从出生那一刻起,不仅遗传基因在对婴幼儿产生着重要影响,现实世界的各种早期体验和经历也影响着他的发育与发展。当前,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关于婴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等,不但促进了早期教育的发展,也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政策依据。

随着各种早教机构的应运而生,婴幼儿父母也对各早教机构趋之若骛,其中有对早期教育的重视,也有许多盲目跟风的趋向。通过与相关人士的交流了解,笔者得知有许多家长来到早教机构后就把孩子丢给了教师的现象,家长的参与度不高;另外许多家长期望能在早教机构得到更多的相关支持;也有家长反映早教机构的教育内容与形式单调、随意,不具专业性、科学性等等。同时,笔者在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进行检索时发现,以往的相关研究多是针对于早教机构教师指导服务现状、早教机构质量管理等方面,而对幼儿在接受早教机构教育后的实效以及家长期望与机构所提供的实际服务之间的关系的相关研究则比较少。所以,笔者希望能通过对常熟市早教机构的深入调查,从而补充该领域的理论研究空白,并且了解其对儿童的身心发展的作用,以便对早教机构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建议。

二、研究对象、方法及工具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的方式,运用目标性抽样的方法,选择符合本研究定义的早教机构宝贝帮,以机构中参与活动的教师、婴儿、家长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

通过查阅文献,了解早教机构、0~3岁婴幼儿、早教机构发展现状的相关研究成果,吸取有启发意义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在坚实的文献研究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2.问卷法

对机构内婴幼儿家长及教师发放调查问卷,了解相关信息。

3.访谈法

对教师与家长进行面对面访谈,通常采用非正式访谈,做好笔录,了解教师对活动开展情况的认识和想法。

4.观察法

以非参与式观察为主,主要了解早教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家长和婴幼儿参与的情况,发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三)研究工具

为了更好地收集数据和资料,在参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向家长和教师发放相关问卷。家长和教师问卷都包含封闭式和开放式两部分。家长问卷由18道客观题和1道主观题构成,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家长对机构内师资力量的看法、家长选择机构的原因及考虑因素、对机构所提供服务的期望、家长参与度、满意度家长认为机构存在的问题。教师问卷由20道客观题和1 道主观题构成,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教师专业水平、机构内基本情况、机构所设课程情况、教师上课形式、教师对教学的评价及指导。为了更为客观、真实地调查现状,我们设计了主观题,并辅以访谈法。

三、0~3岁儿童早教机构现状分析

(一)家长对早教机构了解情况的现状分析

1.家长选择幼儿早教机构的原因

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及对儿童教育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给自己的幼儿选择一所早教机构,“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培养积极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这两个原因是大部分的家长选择早教机构主要因素,所占比例是70.2%。与此同时,在“升学前教育过渡”仅有2.1%。说明在家长选择早教机构对孩子进行早教更关注幼儿自身的发展。同时,在选择早教机构家长最看重的因素是“孩子在机构中获得愉悦感”,说明家长是比较重视幼儿的个性情感的获得的。

2.家长选择早教机构的提供的哪些课程以及要求

家长在选择早教课程更关注幼儿艺术领域的相关知识,超过一半的家长会选择早教机构开设的“音乐”以及“艺术”课程。“育乐”课程家长态度持平,在“学校技能”,“生活技能”和“环球宝贝”选的人相对比较少。在对早教机构开设的课程要求上,在“针对性不同小孩的培养计划”和“有渐进性的培养课程”总数达到了70%,,可见现在的家长对课程要求是比较高的。

3.家长对早教机构期望以及对孩子参加后的看法

在对家长卷进行分析得出,大部分的家长期望早教机构能在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与人交往能力的提高”两个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以期这两个能力能有所提高与发展。与此同时,在参加早教机构后,只有在“动手能力提高”和“与人交往能力的提高”超过一半家长认为幼儿在参加早教机构课程后有一定的成长。家长的期望是合理的,但教育是有周期性以及内隐性的,对幼儿进行某种教育之后短期之内幼儿的外部表现可能并不明显,但幼儿的内部机制是会得到发展的,这也正体现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的含义。

4.家长对幼儿参加早教机构之后的满意度

虽然“营养与膳食”的满意度是处于“一般”与“满意”之间,但总体来说60%以上的家长对幼儿参加早教机构后的效果的总体满意度是比较高的。但是,矛盾的是,在对问卷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家长在一些具体的如“交往能力”、“语言培养”等方面的满意度并不太高。对于这一现象,我们之后随机对几名家长进行访谈。

访谈者:您觉得您家宝宝上了早教机构有成长吗?

家长1:有的,我还是比较满意这家早教机构的,我家宝宝来这上了大半年的课,现在会说一些简单的话了。

访谈者:您家宝宝现在几个月了?

家长1:15个月

访谈者:您觉得您家宝宝上了早教机构有成长吗?

教师2:有一点点用吧。

访谈者:那您满意您孩子所在的早教机构吗?为什么?

家长2:满意,孩子还小,能学的也有限,只要他有一点点进步,我觉得这钱花的值。

访谈者:您觉得您家宝宝上了早教机构优成长吗?

家长3:有的。

访谈者:那您满意您孩子所在的早教机构吗?为什么?

家长3:总体还算满意吧。环境有点小了,孩子有些活动施展不开。活动组织形式基本是集体游戏,我看我家宝宝就没有怎么和其他孩子一起玩。

5.家长认为早教机构存在的问题

在对家长调查分析统计得出,家长认为早教机构存在有以下几方面:

(1)课程设置单一,教学形式不够丰富。根据家长意见的反应,很多家长认为该早教机构的课程比较单一,课程内容不够丰富;机构所设的双语课程教学对幼儿影响并不是很大;同时课程安排不贴近年龄层,有时内容太深,超高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幼儿上课时不能很好地对教师的教学做出反应。

(2)室内环境空间较小,区域设置有待完善。家长认为应该给孩子更多可探索区域,目前在机构的活动以室内为主,户外活动不足,缺乏自然探索;此外人员较多而空间略小,造成活动不便;小朋友之间互动比较少,应适当扩大教学空间,提供合理休息区。

(3)活动组织形式以集体活动为主。机构教育活动多以集体游戏为主,幼儿间的互动比较少,同时幼儿几乎没有个别操作或交往的机会,我们也认为这与0~3岁婴儿以独自和平行游戏为主的活动特点是不相符合的。

(二)机构内教师对早教机构了解情况的现状分析

1.早教机构教师的自身专业水平

在对该早教机构的教师进行调查统计后发现,机构内教师均为本科师范生,但很少是学前教育专业甚至很少有师范专业毕业。关于培训情况,在进入早教机构前,教师接受过相关早教专业机构的专门培训,入职后会经常参加机构的培训。但在资格证书方面,很少或者几乎没有教师资格证书和育婴师资格证书。

2.早教机构教师开设的课程内容、理念以及上课人数与形式

在对教师进行问卷统计分析后,发现教师普遍认为开设的课程是比较丰富的;课程理念主要是“双语教学”以及“多元智能”等方面。上课形式主要是集体教学为主,但由于室内面积不够大,周末人数较多,教室内就会显得有些拥挤。多数教师认为机构内师幼比还比较合理的,85.7%教师所带的班人数是6~10人。

3.早教机构教师对环境以及安全措施方面看法

所有的教师都认为在设备安全以及卫生保健方面早教机构仍需要改进,同时有超过80%认为通风、采光、恒温条件上需要改进,只有一小部分教师认为玩教具多样性需要改进;另外部分教师对室内空气检测以及电的使用上比较关注,而在教具消毒以及配置安全通道是没有教师认为自身所在早教机构注重的,这反映了教师对于安全问题普遍比较关注并认为这一方面是比较重要的,然而教师可能觉得目前机构在某些安全设施方面还做得不够完善,仍有改进余地。

四、早教机构存在的问题

针对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当前早教机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早教机构教师的专业水平欠缺,提升空间较大

根据针对教师的问卷分析显示,以及结合我们与早教机构老师的交流,我们发现早教机构的老师都是本科生毕业,但很少是学前教育专业或者是早教专业,甚至很少有师范专业毕业。关于培训情况,在进入早教机构前,接受过相关早教专业机构的专门培训,入职后会经常参加机构的培训。但在资格证书方面,很少或者几乎没有教师资格证书和育婴师资格证书。从上面三个方面来分析,早教机构老师没有相关充足的知识,专业知识普遍缺乏,欠缺系统知识的学习,关于0~3岁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不够清晰,这就导致了老师们对家长有时提出的各种教养问题无力解决,无法给家长们相应的比较专业的指导。

(二)课程设置单一,教学形式不够丰富

根据家长意见的反应,很多家长认为该早教机构的课程单一。根据教师问卷的显示,机构中设置了英语、音乐、美术、动作协调、语言、交往、生活自理能力等课程,但是由于动作协调、语言、交往等课程为隐性课程,主要渗透在其他课程中,融入在英语、音乐、美术等显性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因此很多家长会觉得课程比较单调。但是我们不否认该机构的课程设置没有这个问题。参考霍力岩在《多元智能理论与多元智力课程研究》一书中的课程框架,国内外众多有关早期儿童课程的著作中将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目标划分为五个方面,即生长发育和大运动能力、精细运动能力、认知能力、言语能力、情感与社会性。《早教机构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在表述早教机构课程内容时,强调健康、科学、社会、语言、艺术这五大领域,且这五大领域均要从儿童经验出发,做到课程内容生活化。但是该机构设置的课程比较重视艺术能力等方面,欠缺对精细动作等能力的培养,同时对婴幼儿的生活技能方面的重视也稍显欠缺。在教学形式方面,主要以集体活动形式为主,缺乏其他教学形式的辅助。长时间单一的教学方式对幼儿的刺激会逐渐下降,幼儿对活动的注意力相对减弱。

(三)室内环境空间较小,区域设置有待完善

该早教机构设置了4个教学教室,中间形成一个幼儿休息娱乐的场所,在这个场所内放置了一些中型玩具器械,日常教育活动几乎都在室内开展。但是由于室内面积不够大,周末人数较多,教室内就会显得有些拥挤。而狭小的空间限制不足以支撑幼儿的各种活动,如跑跳练习、平衡能力练习、跳跃能力的练习等等。同时,由于室内空间小的问题,区域设置不够完善。

(四)同伴活动不够多,幼儿之间互动活动少

早教机构的教育目标之一就是通过一定方式,提高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发展其社会性。但是在教师设计教育活动时常常会忽略幼儿之间的同伴互动。处在较低年龄段的儿童,语言能力还未发展完全,使用语言的能力有限,无法过多地使用语言交流,但是他们可以通过肢体和感觉来交流,通过幼儿之间同伴互动,可以使其对活动兴趣的提高,体验到愉快的情绪,融洽的氛围更有利于教师开展活动。

五、对于早教机构中存在的问题的建议

(一)可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提高自身专业能力

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早教机构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但是通常早教机构更多的采用随机教研的形式,这种方式虽然灵活性比较大,但是不利于系统的提升教师经验。因此,可以以固定的模式来进行教研活动,比如定期进行教师心得经验、问题交流会;多邀请学前教育内的专家来指导教学活动,提升教学质量;多反思自己的活动,提升自我反省能能力。

(二)增设多种类型的课程,丰富教学形式

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开展多种形式,比如小组教学形式,即将活动内的幼儿划分为几个小组,多增加小组活动机会;个别教学形式,即对单个幼儿进行教育活动,根据该幼儿的身心特点以及发展状况设计教学活动;游戏教学形式,寓教于乐,把活动内容渗透在游戏过程中。除了室内教学活动,还应该多增设户外活动,多带幼儿出去接触自然,丰富幼儿的认知,发展幼儿的各项能力。

(三)扩充机构空间,多区域设置进行合理划分

适当扩充室内空间,给幼儿提供宽敞的空间进行肢体动作的练习,如跑跳能力、平衡能力,给幼儿足够的空间支持。同时还应合理划分室内的区域设置,尽可能设置图书区、手工区、精细动作训练区等,并在每个区域内提供足量的材料以供幼儿操作或阅读。在手工区提供的材料要符合幼儿的发展特点,材料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和难度,但是又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能使幼儿觉得有一定的挑战,但又不会使幼儿完全操作不下去。

(四)创设交流机会,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

改变该早教机构每个家庭单独开展活动的形式,把交流从家庭内扩展到家庭间。教师应该考虑到幼儿之间共同的游戏的乐趣,给幼儿不同的情感体验,使其社会性在交流活动中得到发展。例如在做游戏的时候,可以分组进行,把所有家庭分成两三组一起进行,这样家长与家长能够进行互动,幼儿与幼儿也可以进行交流,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进行教学。

六、总结

本文以常熟宝贝帮早教中心为例,调查了常熟市早教机构发展现状,本着实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首先发现该教育机构存在的问题,并且结合理论进行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发现了宝贝帮早教机构教师缺乏早教的理念和实践经验,课程设置单一,教学形式不够丰富,同伴活动不够多,室内环境空间较小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可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增设多种类型的课程,扩充机构空间,创设交流机会,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等建议,以期对该早教机构发展提供有益指导。综上所述,我们将合理利用资源,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努力建构合理、多方位、多层次的早教系统,给0~3岁幼儿提供一个促进多方面发展的场所。由于客观原因以及小组研究水平的局限,本文还存在很多不足,有待进一步的学习和加强。

参考文献:

[1]张丽霞.常州市0~3岁早教机构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以3所早教机构为例.[学位论文]硕士,20091121

[2]李婧.早教机构0~3岁婴儿教育活动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重庆市主城区A早教机构为例[学位论文]硕士,2011

[3]鲍秀兰.早期教育和脑潜能开发[期刊论文].中国教育学刊,2002(05)

[4]华爱华.“早期关心与发展”的内涵与0~3岁婴幼儿教养理念[期刊论文].学前教育研究,2004(11)

[5]刘霖芳.我国早教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期刊论文].教育探索,2012(10)

篇4:常熟市城乡居民慢性病现状调查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根据《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统一调查方案进行整群随机抽样,于2007年10月抽取常熟市西庄街社区为城市点,碧溪镇顾巷新村为城镇点,支塘镇蒋巷村、支塘镇八字桥村、海虞镇虞南村、海虞镇河口村、虞山镇梦兰村、虞山镇压路机村为农村点。8个点共抽取720户家庭,2443名调查对象,其中≥15岁家庭成员共2 150人。

1.2 入户调查方法

所有调查人员经过统一培训,入户调查。按要求,3岁及以上的家庭成员回答个人健康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性别、年龄、民族、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等)、吸烟饮酒史、体力活动情况、疾病知晓、家庭遗传史、饮食状况等。

1.3 医学体检方法

所有体检工作人员均经过统一培训。采用标准汞柱式血压计,被检者(15岁及以上的所有受检者)测量前15分钟不进行剧烈的体力活动,精神放松,坐位,测量右上肢血压。连续测量两次,取其平均值。采取空腹静脉血7ml,以测定血红蛋白、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等血液学指标。

1.4 诊断标准

根据1999年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为高血压;另外根据问卷调查,有高血压病史(由县及县级以上医院诊断)或服药2周以上者无论测量时血压是否正常亦列入确诊高血压。按照WHO推荐的诊断贫血标准,血红蛋白≤110g/L(<6岁)、≤120g/L(6-13.9岁)、男≤130g/L;女≤120g/L(≥14岁)、≤110g/L(孕妇)为贫血;另外根据问卷调查,由县级以上医院诊断为贫血的亦列入确诊贫血。根据WHO采纳的美国糖尿病协会提出的判断糖尿病的标准,空腹血糖≥7.0mmol/L及经县级以上医院确诊为糖尿病并接受过药物治疗的判断为糖尿病。根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推荐的标准,总胆固醇≥5.72mmol/L为高胆固醇血症;甘油三酯≥1.70mmol/L为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0.91mmol/L为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有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三种中的一种及经县级以上医院确诊为血脂异常的即判断为血脂异常。

1.5

患有以上任何一种疾病即判断为患有慢性病。

1.6 数据处理

计算机录入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分析。采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作为标准人口,对患病率进行标化。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 443名调查对象中,城市居民277人,城镇居民275人,农村居民1 891人;男性1 173人,女性1 267人,缺失3人;15岁以下者284人,15~64岁1 841人,65岁以上者309人,缺失9人。(表1)

2.2 全市慢性病患病情况

常熟市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5.75%、贫血患病率为21.45%、糖尿病患病率为2.66%、血脂异常患病率为26.28%,总的慢性病患病率为50.58%。

2.3 患慢性病种类情况

随着年龄的增长,无慢性病的人数患病率逐渐下降(χ2=445.68,P<0.01),同时患2种慢性病的人数患病率逐渐升高(χ2=176.27,P<0.01)。(表2)

2.4 慢性病的城乡差异

城乡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46.20%和51.77%,标化率为48.51%和51.28%,二者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农村高于城镇(χ2=5.30,0.01

城乡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6.99%和25.38%,标化率为28.80%和25.02%,二者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3.16,P>0.05)。城乡居民血脂异常率为23.37%和27.13%,标化率为23.73%和27.27%,二者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2.75,P>0.05)。城乡居民贫血患病率为19.56%和22.00%,标化率为22.89%和21.61%,二者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41,P>0.05)。城乡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2.90%和2.59%,标化率为3.34%和2.56%,二者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98,P<0.01)。

2.5 慢性病的性别差异

常熟市女性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55.80%(标化率为55.82%),高于男性44.93%(标化率为45.02%),χ2=28.90,P<0.01。高血压患病率男性(27.57%)和女性(24.20%)之间无差异(χ2=3.60,P>0.05)。血脂异常率男性(26.78%)和女性(26.20%)之间无差异(χ2=0.11,P>0.05)。女性居民贫血患病率(31.30%)显著高于男性(10.92%),χ2=149.88,P<0.01。糖尿病患病率男性(2.29%)和女性(2.99%)之间无差异(χ2=1.16,P>0.05)。

2.6 慢性病的年龄分布特征

各年龄组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χ2=445.68,P<0.01)。高血压患病人群中,各年龄组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有显著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χ2=506.53,P<0.01)。另外,血脂异常率(χ2=164.69,P<0.01)、贫血患病率(χ2=88.40,P<0.01)、糖尿病患病率(χ2=39.38,P<0.01)在各年龄组居民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7 单因素分析

对城乡10岁以上人群以是否患有慢性病为因变量,以城乡、性别、民族、体力活动、是否体育锻炼、年龄、职业、超重或肥胖、是否饮酒、是否吸烟、睡眠质量、向心性肥胖、文化程度、收入、家族史、静态作业时间和是否服用营养补充剂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了11个有意义的影响因素,其P值均<0.05。(表3)

2.8 多因素分析

根据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把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11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7个有意义的研究因素(城乡、性别、是否进行体育锻炼、年龄、超重或肥胖、是否吸烟、向心性肥胖),P值均<0.01。(表4)

3讨论

慢性病的患病率是反映居民健康状况、疾病负担和卫生服务需求量的重要指标[1]。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常熟市城乡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46.20%和51.77%,标化率为48.51%和51.28%,存在城乡差异;男女居民慢性病标化率为45.02%和55.82%,存在性别差异,农村高于城市,女性高于男性,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上升。农村居民慢性病患病率高于城市,可能与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较低、自我保健意识较差有关,而且往往由于经济原因对一些小病不加以重视,而累积成大病。女性居民贫血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这可能由目前女性控制饮食引起膳食营养不平衡所致,也可能与女性的生理特点有关。

年龄是影响慢性病患病的主要因素,随着年龄增加,高血压、糖尿病等患病率逐渐上升。此外,随着年龄的增加,同时患2种慢性病的人数患病率也逐渐升高。这是因为年龄越大,一方面与人体生理机能自然变化有关,机体器官功能减弱,免疫力降低,容易患病,但更重要的是,暴露于危险因素的时间就越长,相对危险度也增大[2],因此,中老年人是慢性病的重点干预对象。

对慢性病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分析中,最终进入模型的危险因素为女性、>39岁、超重或肥胖、向心性肥胖,保护性因素为城镇、进行体育锻炼、不吸烟。主要危险因素为向心性肥胖、超重或肥胖和年龄,三者值越大,OR值越大。这样的结果提醒人们,多进行体育锻炼等健康教育和慢性病防治的相关知识宣传应该从青少年时期做起,切不可等到有了疾病才考虑合理膳食和加强体育锻炼[3]。

摘要:目的了解常熟市城乡居民慢性病的现状,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于2007年10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2443位居民进行个人健康情况问卷调查和医学体检。结果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50.58%,慢性病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上升,并伴有城乡和性别差异,女性居民贫血患病率高于男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城镇、进行体育锻炼、不吸烟是慢性病的保护性因素,OR(95%CI)分别为0.63(0.49~0.81),0.65(0.49~0.86),0.54(0.38~0.77);女性、年龄、超重或肥胖、向心性肥胖是慢性病的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1.39(1.15~1.68),2.42(1.96~2.99),2.73(1.51~4.92),3.86(3.0~4-4.91)。结论常熟市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对重点人群进行综合防治与管理、对青少年进行早期健康教育和知识宣传方可收到良好效果。

关键词:慢性病,患病率,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李鲁,冯学山,李宁秀,等.社会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8-146.

[2]姜昌梅,韩少梅,张孔来.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质量综合评价[J].中国卫生统计,2000,17(6):348-350.

[3]杨磊,秦江梅,王忠,等.新疆城乡居民两周患病及慢性病患病的Logistic回归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7(4):289-293.

[4]傅弦琴,庄康璐,张芳,等.2005年潍坊社区居民慢性病现状调查[J].实用全科医学,2004,5(3):256-257.

[5]董雪,杨文秀,宋桂德,等.天津市城乡居民慢性病患病特征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5,13(1):14-17.

[6]宋秀玲,马文军,许燕君,等.广东省2004年城乡居民自报慢性病患病状况调查[J].华南预防医学,2007,33(5):50-52.

[7]力晓蓉,冯昌琪,谭玲,等.四川省城乡居民慢性病患病调查[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5,21(2):139-142.

篇5:常熟小学生作文现状调查问卷

1 对开设思政课重要性的认识

问到在高职院校开设思政课的重要性时,教师和学生选择的情况如下:(见表1)

可以比较清楚的看到,教师对开设思政课重要性的认识明显高于学生。教师认为非常重要的比例超过了2/3,而学生则只有1/5。认为不太重要的学生有1/5,而教师则不到2%。学生中有3.74%认为根本没有开设的必要,有4.29%的学生认为开不开无所谓,教师中这两项均无人选择。这说明在对高职院校开设思政课重要性的理解上,教师的觉悟远在学生之上。实际教学工作也能看到,大多数思政课教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虽然有时条件有限、工作繁重,却努力把教学做到最好,与这种认识关系密切。但对比学生的认识,则让人不免心生忧虑。学生对思政课重要性认识不足,会直接导致更多逃课、上课不听讲、做无关事情等现象的产生。仅仅有教师的这种认识还远远不够,如何把这种认识迁移到学生身上,让更多学生也认识到思政课的重要性,学校、教师和相关人员还有很多实际工作要做。

2 学生在思政课上收获的大小

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与自身收获有紧密联系。学生感到没有收获或收获很小,甚至与预期收获不相符,对思政课的热情都会慢慢下降。学生对自身收获的评价也是考察教学实效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在问题的设计上,教师和学生有些细微区别。对教师是要求他们推测学生思政课上的收获,实际上是间接让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效果作一考察。而对学生则直接询问,让他们以切身体会来作答。两者题量上也不完全相同。

学生和教师回答的情况如下:(见表2)

学生选项中的第2、3项相当于教师选项中的第2项,学生选择二者的总比例为67.59%,而教师为70.37%,在“有较大收获”的感受和判断上,学生和教师差别不大。但在认为“收获很大”的选项中,教师的选择比例为16.67%,而学生的则为8.53%,教师几乎为学生的2倍。在“一点收获也没有”的选项中,教师为1.85%,而学生则为7.86%,学生的选项比例是教师的4倍以上。

也许教师的推测和学生的判断都因自身因素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出入,但这并非关键所在。两者哪个更接近真实情况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根据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看,从哪个角度考察最有利。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对思政课产生更大兴趣,让学生切身感觉自己有实际收获肯定是第一位的。教师的感觉再好也于事无补,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能够真正有收获。教师认为学生得到的收获大大超过学生自己的感受,很可能是教师没有正确评价甚至高估了自己的教学效果,或者仅仅是对自己教学效果的一种良好愿望的反映。只有正确看待学生对自己从思政课中获得的收获的判断,教师才能实事求是评价自己的教学效果,并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教学实效,从而让学生从思政课中得到更多帮助。

3 学生上思政课的原因

这个题目是为了考察学生上思政课的动机。(见表3)

本题是一道多选题,每个选项的比例是所选数与学生或教师总人数相比所得,不能直接显示其占所有选项的百分比。但由于学生和教师的题目与选项完全相同,依然可以将他们在同一选项的结果进行直接比较。第3项“为了考试拿学分”,学生的选择比例与教师的相当。以下一些选项差别较大,教师更多的认为学生来上思政课是“受学校纪律的约束”,而学生则认为自己更多的因为“可以提高政治素养”;在第2项“受教师讲授内容吸引”中差别更大,教师的选择超出学生30%;而在第4项“为进一步深造做准备”上,学生的选择超过教师20%。

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在中性选项“为了考试拿学分”上,教师和学生的选择很接近。而在一些多少带有价值判断(社会赞许与否)的选项中,则出现了明显的出入。学生更多的相信自己上思政课有明确、上进的内在目的,但教师却更多的认为学生上思政课是受外部因素的约束。教师还认为学生上思政课很大部分原因是自己课讲得较好,而学生则不完全认可。很明显,不管教师还是学生,都更多站在自身的立场上,倾向于把更好的印象放在自己身上,而不太愿意去认可对方。

4 学生最喜欢的思政课

由于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开设《形势与政策》课,部分教师不知道有这门课,学生更加不明白《形势与政策》课为何物。因此教师和学生对这一选项的理解可能都存在较大偏差,在这一选项上的异同没有太大可比性。而在“说不上来”选项上,学生与教师相差无几,这说明教师对学生和学生对自己在是否喜欢思政课的认识清晰度上是相近的。

但在对目前高职院校所开设的两门思政课《思修与基础》和《概论》的感受上,学生和教师的差别特别大。学生认为自己最喜欢的课程是《思修与基础》和《概论》,并且喜欢的程度相当,无明显偏好,选择《概论》的比例还略高一筹。但教师选择《思修与基础》的比例是《概论》的十倍。学生对两门课程喜爱程度相当,说明他们认为自己从两门课中得到的收获也是差不多的。这些收获包括学生从课本上学到的知识,更包括学生从思政课堂上吸取的营养。从学生的角度看,教师的教学活动让他们在两门课中都得到了同等程度的收益。而教师作出相差悬殊的判断,很可能是因为教师感觉《概论》课理论性较强,认为学生对它的兴趣没有对《思修与基础》大的缘故。另外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教师在教授《概论》课时感到教材理论性较强,准备过程花费的精力较多,讲授难度比较大,把自己这种感受也放在了学生身上。学生与教师的感觉出现这么显著的区别,可能是教师付出艰辛劳动把理论性较强的《概论》课中的理论进行了简化、转化、具体化等加工处理,教师觉得理论“难”教,而学生却没有相应“难学”的感觉了。

5 思政课教学方式

此题目学生问卷中的问题是“你最喜欢的思政课教学方式”,而教师问卷中的则是“您认为最适合思政课的教学方式”,两个问题都希望学生和教师对自己所认可的最佳教学方式作出回答。表面上问题不同,实则目的一致。学生的问题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的情况来作答,而教师问题的落脚点其实也在学生身上,“最适合的教学方式”自然是指对学生最适合,学生喜欢不喜欢,是否感兴趣是首要的标准。因此两个问题的选项设计也完全相同。

两个问题均为多选题。上面的选择可以很清楚的反应出,学生最喜欢和教师认为最合适的思政课教学方式都是综合式的,要结合各种方式进行教学。通过计算发现,学生第四项的选择占到了所有选项总和的62.1%,而教师第四项的选择则占到了所有选项总和的79.63%,相比之下更多的教师倾向于综合式的授课模式。在前三项单项选择中,学生各选项差别不大,“专题讲座”稍微突出一些,学生并非对某种教学方式特别热衷。教师问卷中各单项选择里“专题讲座”也是最多的,这与学生选择的情况相同,只不过教师对“专题讲座”认可度更高,明显超出其它两个单项选项,是“老师主导课堂教学”的两倍,是“讨论辩论”的三倍。

“专题讲座”意味着要对教材和思政课相关内容进行重新分解与组合,意味着要更多地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更多地体现教师自己的水平和素养,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也显得更加自由灵活。教师更钟爱“专题讲座”则表明,他们希望能更灵活地运用教材,更自由地选择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活动。而学生在“专题讲座”的教学模式中也有相当的自由度,可以更自由的思考,更自由的与教师就讲座内容进行沟通交流。在学生看来,既然是“专题”,就会更加系统化,仅从讲授“专题”的标题上就能一目了然的知道所要讲授的内容是什么,对所学习的内容会有更准确的把握,因此预期收获更大。

篇6:常熟小学生作文现状调查问卷

一、对《语文课程标准》的把握和了解不足

《语文课程标准》是规范语文课程的指导性文件, 是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指南, 也是教学评估、考试命题的依据。语文教师对其了如指掌才能运用自如。但是从实际调查的情况来看, 教师对《语文课程标准》的掌握和了解不尽如人意。

在“您认为自己对《语文课程标准》的了解程度如何?”的调查中, 回答的情况是:

在“你是否了解课文与《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之间的关系?”的调查中, 回答的情况是:

对“你是否做过把《语文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分解到每册教材、每个单元、每篇课文的工作中?”的调查, 回答“否”的教师比例占到了35%;在“你选择教学内容的依据是什么?”的问题中, 考虑到《语文课程标准》的为56%;在“你备课时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的依据是什么?”这一具体实施性问题中, 考虑到《语文课程标准》的仅为22%。由此可见, 作为指导教师实施教学的纲领性文件——《语文课程标准》, 大家对其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这说明《语文课程标准》的培训与学习需要进一步加强, 应提高《语文课程标准》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对于《语文课程标准》的把握, 教师应该做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对照其进行细致的分析、认识, 从教学理念到教学实施建议, 从总目标到阶段目标, 找出与自己教育教学理念、教学实施有矛盾的地方, 认真思考, 着眼于对自身教学实践的促进;再从《语文课程标准》到教材, 从目标到选文, 进行联系考察, 把《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细化到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中去, 从而提高自身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能力, 以及反思的能力。

二、对《教师教学用书》过分倚重

《教师教学用书》原本是教材编写部门为了方便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而编写的一种教学参考资料, 而在实际的教学中, 几乎被教师奉为圭臬, 成了教师确定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由于对《教师教学用书》的过分倚重, 有些教师放弃了自我思考, 甚至忽略了学生的学情。

在“你备课时是怎样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的?”问题中, 选择依据《教师教学用书》的人数占到了41%, 考虑到学生学情的只占到了39%, 而考虑到《语文课程标准》的人数则仅占22%;在回答“你备课时做的第一项工作是什么?”时, 有21%的人选择了“看《教师教学用书》”;在回答“你处理课后练习的依据是什么?”时, 把《教师教学用书》作为依据的教师也达到了40%。

针对教师过分倚重《教师教学用书》的这种情况, 需要有关教研培训机构围绕“如何预设教学内容”, 指导教师进行充分的学习和实践演练, 明确文本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规范教学内容预设的步骤, 引导教师以一般读者、教师、学生、教材编写者等多重身份, 与文本展开多角度、多需求、多层面的对话交流, 把握正确解读文本的方法, 如还原文本的语境、准确把握文本的感情基调、认真揣摩文本的语言、深入理解文本主题等, 提高教师自身直面文本的意识和解读文本的能力。

三、解读教材内容较为充分

语文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课文、单元说明、课后练习等部分。对解读教材内容的情况我们主要做了以下调查:

对“您备课时做的第一项工作是什么?”的调查中, 回答的情况是:

对“您在备课时, 会认真阅读单元说明吗?”的调查中, 回答的情况是:

(注:一人此题未答)

对“您在备课时, 会认真阅读同单元课文吗?”的调查中, 回答的情况是:

(注:一人此题未答)

对“你在上课时, 经常怎样处理课后练习?”的调查中, 回答的情况是:

(注:此题可同时选择“简化处理后借用”和“会增加或者删减”)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有60%的人在备课时, 做的第一项工作是“读课文”, 这说明大多数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在不受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先读课文;能够认真阅读单元说明和同单元课文的教师, 也占到了80%左右, 这说明绝大多数教师认识到了单元说明的提示和规范作用, 对于同单元课文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也有相当清晰的认识。但是, 教师对教材内容比较盲从, 有21%的教师“从不怀疑, 被动接受”, “偶尔持怀疑态度”的占到了77%, “经常持怀疑态度”的仅为2%。这个问题随着教师直面文本的意识和解读文本能力的提高会迎刃而解。

四、对学生学情重视不够

教师确定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 应该是学生的学情。但是从调查中我们看到教师对学生学情的重视还远远不够。

在“您选择教学内容的依据?”“您处理课后练习的依据?”“您备课时怎样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的问题调查中, 选择学生学情的分别占到了27%、42%、40%。对于教学内容的确定, 考虑学生的学情应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但从调查的结果来看, 大多数教师忽视了, 而且了解学生学情的方法也比较单一, 主要集中在“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详情如下:

(注:此题为多选题)

可以看出, 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 大多数教师是依靠“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来完成的, 而这些了解基本上属于后置性了解, 通过“课前预习检测”和“课前访谈”来了解学生学情的加起来仅为20%, 这样就很难保证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能够针对学生的学情展开, 教学的有效性也会因此而大打折扣。

上一篇:义安一中学雷锋先锋队社会实践活动下一篇:看中华美德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