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实验教学的意义

2024-05-10

地理实验教学的意义(精选9篇)

篇1:地理实验教学的意义

乡土地理对地理课堂教学的意义论文

摘要:我国拥有广阔的土地,优美的山川河流,这些都是来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研究了地理,从地理中透析了地球的不同位置存在的不同经纬度。地理教学促进了人类的进步,也让人类开阔了视野。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灵活地运用乡土地理可以很好地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乡土地理;课堂教学;意义

乡土地理是我国地理课堂内容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地理教学中占据着独一无二的位置。乡土地理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家乡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但是目前在很多高中地理教学之中,很多教师忽略了乡土地理的.重要性,造成了地理教学和乡土地理教学严重脱轨,不利于学生地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一、应用乡土地理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学习习惯

1.提高学习兴趣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方式过于单一,教师的教育方法显然不能满足学生如今的学习需求。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没有学习兴趣,地理水平无法提高。由于高中地理知识比初中地理知识更加抽象复杂,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得也比较困难,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想提高学生的地理水平,应该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主动地学习地理知识。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时,可以利用乡土地理知识诱发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从学生最熟悉的地理环境入手,能让学生感到十分亲切,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乡土地理教学资源具有易懂、亲切、有感染力的特点。教师可以灵活地将其运用在地理教学课堂之中,极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人口数量变化》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结合身边的现象,对学生进行引导。

2.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性

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是我国教育改革中明确指出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在地理教学环节设置中,如果教师偏离了学生的生活,那么学生便没有参与积极性,教学质量也大打折扣。此外,一些教师不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领会不到知识的本质,也使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高中生来说,乡土是他们成长的地方。因此,学生对于这个环境是非常熟悉和热爱的。在地理教学中,不但要注重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教师可以利用乡土环境让学生反复观察,进行实践,然后得出结论。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性。

二、应用乡土地理有助于简单教学,培养感情

1.利用乡土地理资源把问题简单化

高中生掌握地理知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学生的教学中要循循善诱,富有耐心地指导学生掌握知识。高中地理知识对比中学地理知识更增添了难度,同时也变得更加抽象化。那么,如何将复杂抽象的地理知识转变得简单明了呢?这一直是高中地理教师不断探讨的难题。对此,笔者觉得利用乡土地理资源能够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将乡土资源灵活地运用在学生地理教学中,让学生明白地理知识并不复杂,而是来源于生活。比如在《气候的形成与变化》一课中,教师可以利用乡土的气候情况为学生进行详细分析,让学生在讨论中不知不觉地掌握地理知识。

2.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地理这门学科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生活性较强的学科。地理学科的教学终级目标是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教师在讲解地理教学内容时,大胆利用家乡资源,给学生展现家乡的风采,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教学内容了解祖国的地理环境,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川,也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应用乡土地理有助于提高地理教学课堂质量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才能促进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水平。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该通过不同策略来提高教学质量。首先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教学前,应该合理设置好教学环节以及教学目标。同时,教师应该抓住本节课的重难点,再将其与乡土地理资源进行综合,让知识难点表达得更加直观,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质量从根源上提高。其次,教师应该多安排学生进行实践,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乡土资源进行实践操作,这能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实践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地理水平,从而提高教师的地理教学质量。综上所述,乡土地理对于地理课堂教学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因此,作为地理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乡土地理资源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综合运用,提升学生的地理水平,促进学生今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翁秀兰.利用农村乡土地理资源,构建开放性地理课堂:初中地理教学的启迪[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3(2):74-75.

[2]桂德兴.高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案例的应用[D].福建师范大学,2013.

篇2:地理实验教学的意义

中学地理教学的意义

姓名:

班级:

2011年 9月2日

论述中学地理教学的意义

XXX

指导教师:XXX

XXX大学XXX学院

摘要:中学地理教学的意义重大,它不但让学生了解了有关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识,更加让同学们意识到对于环境的保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更加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得学生有了一个完整的地理框架,并且加强了学生对于的国家和家乡的热爱及培养和提升学生应对灾害的能力。由于地理环境组成要素的多元性和地理事物之间关系的复杂性,使地理学科有着丰富的、生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内容。从而搞好中学地理教学是全民族的责任。关键字:地理教学,可持续发展,创造性思维,灾害

1、中学教学培养了学生的灾害意识

1.1 培养灾害意识的重要意义

1.1.1从灾害的危害性和可防范性来看

只要较好地把握其科学知识,掌握防范应对能力,是完全可以将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的。学校加强学生应对灾害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应对灾害的能力,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学生是学校应对灾害的行为主体。应对灾害,必须充分发动学生、坚持依靠学生。教育学生掌握应对灾害的知识是提高学生防范和应对灾害能力的关键。提高学生应对灾害能力和应急能力的重任,开展灾害教育,提高学生自救、互救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各级各类学校、广大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

1.1.2从学生的特点和社会角色来看

学生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是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源泉,学校是学生的集中地,学生相对于其他社会成员具有:力量弱、心理素质不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低下等特点。因此,加强学生应对灾害能力的教育培养,提高他们的防灾避灾意识,提升其应对能力,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教育以人为本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1.3从当前政府的层面来看

积极教育和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应对灾害的能力对于配合政府处置突发灾害事件,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执政为民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校积极

加强学生应对灾害能力的培养,及时有效地建立应对灾害应急工作机制,积极主动地经常性与政府地震、气象、新闻、水利、民政、安全、海洋、农业、林业、环境、交通等部门加强联系,对于促进政府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完善政府公共服务体系意义深远。

2、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思想教育的意义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思想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今时代主题下,可持续发展思想已成为经济社会的主旋律,同时可持续发展思想也是中学地理教育的重要内容。

2.1可持续发展思想是经济社会的主旋律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其核心是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而协调人地关系正是地理科学研究的传统主体。可持续发展旨在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中存在的严重问题,而这些问题高度集中在地理科学研究的基本场所—地球表层,涉及地理科学的各个领域。

2.2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中学地理教育的重要内容

从地理课程标准看,地理课程是以地理环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内容的课程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资源、环境及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现行的地理教材中,也处处体现着一观点。如在气候成因中讲到由于人类活动引起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对于我国农业、工业、自然资源的开发等都提及到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而导致的环境恶性化及对策。再如,在“美国”一节,提出美国经济的增长是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代价,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从而让学生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以经济增长、社会的发展和生态平衡为目标来发展,否则只会将人类自己推到毁灭边缘。

2.2.1环境观和资源观教育内容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星球,它为我们人类提供了生存的必需品:水、土地、空气、矿产、动物、植物„„离开它们中的任何一样,人类都将无法存续。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人们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同时,环境的压力却明显加大。教材中大量的篇幅、图片显示着土地荒漠化、过度放牧、无计划开采、滥砍乱伐、水源污染等环境遭破坏的信息,为教师提供了详尽的自

然生态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教学素材。

2.2.2人口观教育内容

人口是社会发展的最宝贵的资源,但人口的数量与增长必须同社会经济水平和自然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的现有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对社会发展的制约,在教材中多次叙述。这就为教师提供了可圈可点的社会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教学素材。

2.2.3生产生活观教育内容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环境、气候存在明显差异。农业生产方式、工业类型不尽相同,经济发展的水平也相距悬殊。教材中展示的农业陡坡垦植、草地过度放牧、大水漫灌、工业高耗能高排放、生活浪费严重等内容,均是教师向学生进行经济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教学素材。

3、中学地理教学在自然人文方面的意义

3.1有利于学生认识地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地理的内在需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地理学习中去。地理基础知识和地理基本技能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帮助人们理解世界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和今后的发展趋势,它帮助人们理解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和地区政策,它也使人们懂得生活中的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和发展变化规律。在经济全球化和人类面临日益突出的各类环境问题的形势下,地理教育受到今日世界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因此,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有利于学生认识到地理学习对于提高人的素质的重要性,而不会把地理学习看作一种外界加强于学生的负担,也不会把地理学习看作一种“考前大量背记,考后大多忘记”的无意义的活动。

3.2有利于学生参加各类地理实践活动

从而增长学生才干,提高学生素质。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不能离开“用”字,这种学习更强调的是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让学生通过搜集和比较有关资料,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和形成原因,说明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在知识上、能力上和思想情感上都会有进步和提高。

3.3有利于重塑地理学科在社会中的形象

有利于社会各界对现代地理学科应有的社会地位的重新认识。一方面,地理学科正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一些人长期对地理学科抱有偏见,认为学习地理无非是学习一个地区气候、地形、物产等,实际用处不大。要改变社会上这种偏见,最好的办法是我们进行有效的课程内容的改革,使人们真正看到地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4、中学地理教学提高学生对家乡及国家的热爱

4.l增强了对家乡山水的热爱

一般说来,中学地理教学中有实地地理的学习,而家乡又是学生自幼生活并在这里成长的地方,因而也是学生所熟悉的地方,通过实地地理学习,能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家乡伴随自己成长而发生的变化。也就是说,实地地理具有更贴近学生生活的特点。因此家乡的山山水水、家乡人民的勤劳奋发的精神、家乡的变化等等,这些都是学生能切身感受到的生动的事实,其远胜于一般地理教学中那些只有文字描述、图片展示或录像等音像展现的事实因而也就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同时,家乡的故土情结,可以激发学生树立改造家乡、建设家乡的崇高志向,这就有助于促进学生将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付诸实践。

4.2增强了实地地理实习能力

实地地理的学习,因其可紧密联系当地社会和经济建设的实践从而能有力地促进课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联系。九年义务教育地理教学中所涉及的诸如区域地理位置的评价、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分析影响区域农业或工业生产的地理因素、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防灾减灾等地理基础知识以及绘制地图、地理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等地理基本技能,学生都可紧密结合乡土地理的学习应用于地理实践。

4.3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

因为其打破了封闭式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可以在象乡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通过自由选择家乡地理环境某几个要素或某一要素开展综合或专题的研究,这对培养他们的探究学习能力无疑是极为有益的。

参考文献:

[1] 唐励 学生应对灾害能力的培养研究[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2] 刘文娟 中学地理灾害意识教育浅议[J] 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0.[3] 灾害的定义 http://baike.baidu.com/view/94555.html

[4] 罗祖德,徐长乐 灾害科学[M]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5] 延军平灾害地理学[M]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0.[6] 李世泰 地理教学渗透灾害意识教育的探讨[J] 人与环境 2007.[7] 李继术.浅谈中学地理教育的发展趋势与策略[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

[8] 刘健.中学地理与可持续发展教育[J].课程·教材·教法,2002

[9] 王梅芳.浅谈新课程标准下中学地理教学中知识观的转变[J].中学地理

篇3:地理实验教学的意义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当地地理知识的影响

(一)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优化教学过程

根据笔者的调查来看, 现在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功利性。部分教师就是为了提升高考的成绩而授课, 所以课堂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高考的考点和考试范畴, 很少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 也很少拓展讲授内容。这直接导致了现有的高中地理教学比较枯燥乏味, 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更为重要的是, 学生对学习地理的目的不明确, 他们也认为学习地理就是为了考试。地理课本来是可以带领学生实现区域和文化的穿越, 应该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地方地理作为学生居住区域的地理写照, 一般学生都听闻过, 他们会具有一定的熟悉感和亲切感, 如果在高中地理课堂有所涉及的话, 学生一定会兴趣高昂, 学习效果自然会很高。

(二) 入乡随俗,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新时代需要德才兼备的人, 如果一个人不了解这些地理知识, 他就算不上是智慧的, 也算不上新型的人才。在地方地理和传统的常规地理课相结合的授课中, 无论是对学生知识积累、能力培养还是情感价值观的熏陶都会有一定的作用, 能让学生具备本民族本地方的个性, 也会树立一定的国家观念和民族精神, 这些素质都是当今社会发展所必须的要求, 所以实现两者相结合的地理教学符合了社会发展的要求, 体现了一定的时代性和创新性, 有益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三) 贯彻素质教育要求,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按照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 当前的地理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要进行转变, 教师和学生一定要认清各自角色,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才能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在地方地理和高中地理相结合的课堂, 学生就可以通过合作学习、专题学习等方式, 参与到地理课堂的教学中去研究地理知识, 这样不但可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还能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 促进教师素质提升, 培养学生地理观念

地方地理知识的开发, 丰富了地理课教学的内容, 拓展了地理课教学的范围, 无论是对教师素质的提升来说, 还是对学生的发展来说, 都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渗透地方地理知识, 需要教师去收集, 甚至去佐证大量的地理资料, 在这个过程中, 地理教师不但是一个讲授者, 也是一个考古学家。有地理经历和考古研究经历的地理教师自然更有发言权, 通过调查研究, 教师会积累大量的地理素材和地理资料, 无论对教学还是科研都具有潜在的价值和意义。同时通过发现和探究地方地理知识, 教师的自我修养和综合素质也会获得提升。对于学生来说, 强化地方地理的学习, 有益于增加自身对自己民族和所居住区域的地理了解, 从而开阔视野。

二、高中地理课堂渗透当地地理知识的教学原则

教学具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 这些都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原则。地方地理和高中地理教学相结合的教育教学过程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比如实事求是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和直观灵活原则等。

(一) 实事求是的原则

地理知识是缜密的, 精确的, 所以对待地理知识要讲究实事求是。对于地方地理来说, 很多的知识都来自于传承或者习惯, 有的可能不是很精确, 这就需要教师给予纠正, 做到实事求是。对于地方地理的研究来说, 目前我国的研究成果还不够完善, 它不像国家地理研究得那么透彻, 甚至有的地方地理研究还很欠缺, 存在很大的争议, 这就需要教师把握好教学的度, 把握好评价地理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做到不知道的地理知识不讲, 不清楚的地理知识说清楚, 存在争议的地理知识允许存在分歧等。总之, 地理教师一定要守得住地理知识的那份客观性。

(二)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地方地理和高中地理课的结合, 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备课和研究学情,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方地理的渗透不是为了讲授而讲授, 而要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适当性。在开展两者结合教学的时候, 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还要求教师在内容上做好选择。因为高中生本来学业负担就很重, 如果增加的地方地理太多, 不但起不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还有可能会影响到正常的高中地理教学。

(三) 直观灵活的原则

在地方地理和高中地理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模式上的选择要做到直观灵活, 发挥学生资源的优势, 让学生动起来, 调动学生探究地理和研究地理的兴趣。在教学的内容上也要具备灵活性, 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地选择和处理教学内容, 或者对内容进行粗略概括, 或者对某一个细节进行深入研究, 或者对某个地理典故进行分析, 根据需要, 灵活运用。

篇4:地理实验教学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地理;乡土地理素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067-01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地理教育不仅仅只是灌输知识,而是要求在老师的激发下,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并且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落实新课程的要求,是广大地理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和任务。经过了几年的教学总结,得出的经验是在地里教学中融入乡土地理,采取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在乡土地理的学习中产生极大的兴趣,来引导学生把地理学懂,学以致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一、高中地理课堂中融入向土地理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在高中地理课堂中,讲解区域地理知识的,这讲解到相关那模块时,就以本土区域为例,将自然知识,和社会经济方面的知识渗透到所学内容里面。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乡土地理是以学生熟悉的环境来讲解。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通过学习分析自己家乡的地理区域特征来学习全球区域地理,学生对自己家乡比较了解,学习中会产生强大的兴趣和特殊的感情,巧用乡土地理材料能使学生将高中地理中难以理解的知识简单化。通过这种兴趣来学习全球区域地理时就简单不过了。

例如我在讲解区域是先以六盘水为例,让学生描述六盘水的地理位置、范围、气候特征、水文、土壤、地形、植被等。从这几个方面对自己的家乡进行探讨自己家乡的区域特征,学生是由很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了解了自然地理特征之后,又让学生在自然地理的基础上分析六盘水的城市区位特征,工业区位和农业区位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从工业区位方面,六盘水市属于重工业城市,主要依赖于当地丰富的煤矿资源。所以,六盘水城市区位的主导因素是矿产。在农业区位因素方面,六盘水的土地薄弱,气候温凉,适合种植马铃薯和茶叶。这样将自然区位和经济区位结合起来,很大程度上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能把高中地理教材中抽象的、复杂的地理专业术语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

高中地理教材比起初中教材,重点不仅是知道是什么,还要分析为什么,这就增加了教学难度,有许多难以理解和教师不好讲解的概念、知识点、如何把这些难点讲解清楚,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能够理解,我在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利用乡土地理来解释这些难点就迎刃而解了,高中学生由于年龄的增长,抽象思维已经开始占有相对的优势。但是具体形象思维任然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当注意对于一切难以理解的地理概念,适当运用直观形象的材料,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例如我在讲在讲城市区位因素时,我展示了六盘水和深圳的发展历程,让学生对比两个地区的区位因素有何差别。学生就从交通、矿产、政策、地形、水源、气候等几个方面总结出两地的区位特征并找出差别。从而轻易而举地把城市区位因素分析方法掌握了。比如在讲述地形对交通线路与聚落的影响时,以六盘水为例,先给出六盘水的地形图,以及三十年前的聚落形状图,让学生分析当时聚落分布和形状是手什么因素主导。然后又给出现在的城市聚落图,让学生分析,由于受地形影响,六盘水的城市形状主要是带状分布,又受到交通的影响,所以,城市在往郊区扩展的趋势。学生认识到了过去、现在。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当城市规划者的角色,来预测六盘水未来空间结构发展的方向。这与学生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所以,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是很容易投入的。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乡土地理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

高中地理相对于初中地理来说有了一定的难度,好多的知识点是通过学生的想象来完成的,把这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让学生理解并灵活运用。只要教师讲课时适时地加入学生熟悉的身边的地理事物作为案例进行讲解,就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的地理概念、地理知识的印象和理解,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在讲解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可以以六盘水的气候特点引入,让学生分析“凉都”的由来。就很容易理解地形对气候的印象。再比如讲江淮准静止锋时,就从六盘水冬天多阴雨天气讲述,六盘水属于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范围。

学生了解了气候的来历,可以利用所学知识运用到身边去,比如,用于指导家乡农民种植农作物的安排,养成出门能看云识天气来增减衣服,甚至根据太阳光线来指导邻里修建房屋等,等。让学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四、地理课堂融入乡土地理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发现身边的地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在高中的地理教学中,可以有好多的方法,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达到教学的效果和目的。我主要就是通过与乡土地理的结合来达到我的教学目的,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乡土地理材料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它贴近实际,并且乡土地理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实际,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获取知识和素材就更加容易,教师讲解也就简单了。再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精心准备乡土地理素材进行有效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特别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地理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通过简单的道理来化解难题。

篇5:《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反思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这一内容的,鉴于高一学生的地理基础薄弱,空间思维能力较差,复习起来有些困难,所以我采用由浅入深的复习方法,而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从现象上去感受地球自转带来的一些对地球的影响,就是让学生了解个开头,基于这点目标我认为是实现了,知识点基本到位,学生学习气氛较浓,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始终是和谐的。教学思路较为清晰,有流畅的教学内容流程与教学组织流程。但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只记住了简单的规律,但结合图形时灵活运用能力较差。例如:很多学生在总结相关的时间信息时,都会这些写: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点。但是哪条经线平分了昼半球呢,很多学生就答不出来了。这反应了学生灵活运用能力还是比较差,还没有学会从图形中去找相关信息,只是停留在一种简单的机械记忆上,所以一旦当光照图是局部的或是简单的变形,学生就无从下手,所以一定要强调,此经线在图中是哪一条。

2、学生不会从图形中去总结规律。例如: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各地均是昼长夜短,但是具体是如何变化的呢?学生不会进行分段总结。从春分日到夏至日是北半球各地昼逐渐增长的过程,从夏至日到秋分日是北半球各地昼逐渐变短的过程,但均是昼长大于夜长。

3、学生对昼夜长短的变化还是理解不透。我认为昼夜长短变化的教学应该分三步进行:第一,为什么会有昼夜?第二,昼夜长短为什么会变化?第三,昼夜长短是怎么样变化的?我们要引导学生从地球的形状、性质去认识昼夜的形成;昼夜长短的变化过程要让学生从晨昏线与经线交点的位置变化去理解,因为此交点将其所在的纬线圈分成了昼弧和夜弧,而交点位置是随着晨昏线的摆动而发生变化的,交点位置的变化使得各纬线圈的昼弧和夜弧的长短发生了变化,即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4、学生对图形中更深层次的信息挖掘不够。比如说,晨昏圈、赤道、经线圈均是球面上的大圆,而我们通常认为地球就是一个正球体,所以三者长度应该相等

篇6:培养兴趣对地理教学的意义

培养兴趣对地理教学的意义

地理教学的`主要目标,应该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因此,在地理教学中,首先培养学生的兴趣,显得尤重要.

作 者:陈** 作者单位:贵州遵义师范学院汇川分院,贵州遵义,563000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23)分类号:G42关键词:地理 教学 兴趣 培养

篇7:浅谈生活实例对地理教学的意义

[摘 要] 在地理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生活实例,能点缀丰富课堂,回归解释生活,让师生养成关注地理的习惯。

[关键词] 地理教学 生活实例 意义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34 0118

【情景一】4月10日9点多,一位老太太凭着一张中奖8000美元的彩票在太平洋马绍尔群岛的花旗银行要求兑现,遭到银行拒绝。因为按票面规定,中奖领款日期是4月9日,老太太痛惜不已。这时一位中年人对老太太说:“这张废票3000美元卖给我吧。”老太太心里想,这张废票反正无用处,也就同意了。中年人拿着废票马上乘飞机从马绍尔机场飞往檀香山,1小时后飞机降落在檀香山机场,这时当地时间是4月9日11时。中年人一下飞机就向檀香山花旗银行用 3000美元买到的中奖彩票领取8000美元。死票复活,这是怎么回事?上飞机明明是4月10日,怎么下飞机就变成了4月9日,难道时光可以逆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揭开这个奥秘,一起来学习地球的自转。

【情景二】为什么世界各地会出现时间差异呢?为什么中国和美国的时间不相同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地球的自转。

以上两种对《地球的自转》的导课设计,哪一种会更吸引学生呢?无疑是情景一。用具体生动的生活实例比直接讲授知识会生动得多,有趣得多,且还能让地理知识浅显易懂,解释生活,增强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同时丰富师生地理素材的积累。下面就生活实例对地理教学的意义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点缀丰富课堂,使地理教学生动有趣

地球自转的定义、周期、方向、产生的地理现象,经纬线的形状、长度、指示方向,世界海陆分布特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等,这些地理知识抽象、枯燥、生硬,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初中生而言,他们更容易接受具体的生活实例。我们除了选用教材中提供的一些生活实例外,还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或增加一些更巧妙的生活实例,或用一些离学生生活更近的富有乡土气息的实例替换教材中的实例,或将教材中的实例进行改编,使之更契合教学实际。恰当地运用生活实例来辅助教学比教师单纯、机械的知识讲解会让学生更喜欢,觉得更有趣,学习的热情更高,效果也会更好。如讲西亚的自然环境和突出资源时,可以列举西亚的石油价格和淡水价格进行比较,简介西亚地区主要石油输出国的奢华生活景象,如迪拜的哈利法塔、人造棕榈岛、七星级的酒店和豪华的游艇,因争夺水资源而引发的巴以冲突等事件。教学《地球的公转》时,除利用图示和演示等教学方法外,还可以结合生活实例回忆冬季和夏季看新闻联播时的昼夜状况及气温情况来理解公转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变化。讲授我国主要的地形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特征时,可以联系当地的生活实例:半山坡的窑洞、高亢的秦腔、“见个面面容易拉话话难”的信天游。在教学中适当地补充这样的生活实例,会让课堂更精彩,更丰富,更吸引学生。

二、回归解释生活,使地理教学更具生活实用性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教学中,山谷、山脊、鞍部、陡崖等地形部位的识别和等高线地形图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问题,学生在识别地形部位和进行图文转换时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可以选择一个学校附近的学生熟悉的山体进行实例教学,拍摄照片,教师绘制好相应的等高线地形图,两相对照,联系平时的登山所见所感,引导学生识别山谷、山脊、鞍部、陡崖等地形部位,之后设计一些生活运用类的实例进行提问思考。如爬山比赛选择的路径,可能或已经出现溪流的地方,选择攀岩的最佳部位,设计漂流活动等。像这样贴近生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能够降低教学难度,帮助学生突破知识的难点,知识与现实对照,用知识指导现实,用现实验证知识。让地理知识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体现地理知识的生活实用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而又常见的生活方式。春节期间去哈尔滨和去海南旅游各具什么特色,各需准备哪些出行装备?联系这样的生活实例进行中国冬季气温的分布规律、我国各地不同的自然景观等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应用中真切体会地理知识的生活实用性,感受到地理与生活密不可分,用地理去解释生活,指导生活,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活品位。

三、丰富素材积累,使师生养成关注地理的习惯

生活处处皆地理。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就能发现、挖掘和积累很多的地理素材。或日常的生活现象,日月星辰斗转星移;或旅行中的所见所闻,山川河流花鸟虫鱼;或阅读中的质疑思考,东风周郎火烧曹营;或离奇的自然景象,雪崩地震极光极昼;或焦点的社会新闻,天津爆炸南海争端;或国内,或国外;或自然,或人文。教学中,教师常常穿插和使用生活实例,潜移默化中,学生就会多去观察,多去思考,多去积累,多去探索更多的地理课程资源,具备更加丰厚的地理素材积累,养成关注生活关注地理的思维习惯。

在对自然现象的思考交流中,在对社会问题的分析讨论中,我们走进地理,了解地理,学习地理,热爱地理。丰富而充实的生活实例把地理、师生和生活联系在一起,让三者相互对话,把地理根植生活,留心生活,积累越来越多的地理生活素材。

篇8:地理实验教学的意义

目前来看,关于历史地理观的研究相对较少,不同学者对历史地理观概念的阐述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李怀文研究认为,历史地理观是历史时空观的一种具体形式,是把历史空间概念的掌握能力提升到整个历史基础的新高度; 侯福海、苗天青研究认为,历史地理观的核心是人地互动、尽全时空,它是建立在历史基础上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地理素养和思维能力。由此可见,以上学者只对历史地理观的内涵进行了挖掘,并没有对相关概念进行严格界定。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历史学、地理学、历史地理学三者的学科属性出发,对历史地理观和与其相近的历史地理学的概念进行了界定。

历史地理学是当代地理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主要研究人类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及其演变规律,兼有地理学科和历史学科的特征。历史地理观是历史时空观的一种具体阐述,是建立在历史地理学基础上的一种重要的地理素养及思维能力,是对历史地理知识体系精髓的提炼和运用。西方历史地理学家房龙曾经说过: “历史是地理的第四维,它赋予地理时间与意义。”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在适应这一要求的基础上,从时空融合的全新视角出发去研究历史中的地理演变过程,用于阐明当前地理事象形成的原因及其特点。因此历史地理学在思维方式上“尽全时空”和“人地互动”的核心观念成为历史地理观这一内涵的概念基础。

综上所述,历史地理学是一门具体理论学科,历史地理观是一种抽象思维,历史地理学是构建历史地理观的知识体系和理论基础,历史地理观是一种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情感的表达。高中地理教学中历史地理观的构建,可以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弥补地理教学中“时间感”的不足,有利于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地理环境的演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历史地理观构建的意义

1. 有利于激发学生新思维,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通过构建学生的历史地理观,教师在课堂中积极适宜地讲解一些有历史考证的历史典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利用历史地理新思维最大限度地勾起历史知识与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时空互动。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学习过历史,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这为发挥学生历史地理观的作用提供了基础。例如,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地理课本中学习第二章气压带风带时,内容比较抽象,单纯讲解知识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注意力分散,教师可利用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故事来讲解东风是如何“借来”的; 二战时期诺曼底登陆选择在夏季,分析英吉利海峡受西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和特征等。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历史地理观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新思维。

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历史地理观的构建,不仅可以弥补目前高中生对历史地理知识缺少系统了解的现状,培养学生史地整合的综合思维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从时空融合和人地互动的视角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学习全球气候变化时,学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 历史时期全球的气候是怎样演变的,不同历史时期气候所产生的影响是怎样的,等等。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已构建的历史地理观,思考和探究每一个时期的气候变化,了解各个冷暖时期及其影响下产生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社会变迁等历史影响。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将历史地理进行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思维能力,还引导学生了解掌握全球气候变化的知识,促进了其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3. 有利于实现地理课程目标

地理课程以培养公民所的地理素养为根本目标。王树声先生指出,地理教育的职能从单纯的传授地理知识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发展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思想教育,今天又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注意到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的培养。

首先,通过构建学生的历史地理观,将历史知识融入地理课堂中,对地理事项进行历史考察。例如,在学习人口迁移时,可加入相应的历史背景的讲解,像历史上“闯关东”“走西口”“移台湾”的由来等,使学生运用历史地理观的思维,从时空背景出发了解国内外几次重大人口迁移。其次,历史地理观的构建还有利于学生掌握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发展过程进行观察、研究、思考,通过充满质疑与释疑的地理探究性学习,从中感悟学习过程和方法。最后,有利于形成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要培养新一代活跃又负有责任感的公民。通过构建学生的历史地理观,使其从历史的角度探索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体验人地关系的演变,寻求人与自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由此可见,构建学生的历史地理观对于达成地理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有极大的积极意义。

4. 有利于地理教师素养和专业技能的进一步提高

历史地理观的构建对于广大地理教师来说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不仅要提高对跨学科教学的认识,努力学习一些史地交叉学科的知识,还要在适当的条件下提供地理教师和历史教师共同培训、交流学习的机会。鼓励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和教学法的研究,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注重文科综合能力的培养,寻求最佳教学方案,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此,历史地理观的构建不仅有助于地理教师专业知识的更新与完善,还有助于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的提高。

篇9:《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学案例

高中地理新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现象、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地理事实、地理现象来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最终使学生们获得有益于终身发展的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因此,一线教师应当让我们的地理课堂成为学生们通过积极参与来获得知识和认识自然发展规律的一个平台。

二、案例分析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这部分内容很复杂很抽象,有自转、有公转,还有其它运动形式。虽然学生们对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已经司空见惯,但很少能真正了解、掌握其变化规律。本节教材在已阐述地球公转特点的基础上,重点阐述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该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先建立感性认识?我认为,首先应从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现象入手,从中发现地理问题,再从中找出规律,理解规律,上升至理性认识。那么,怎样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地球公转的地理规律呢?在思考如何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掌握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我先后想到了三个教学方法:

第一:图表讲解法。鉴于教材中的图像系统和文字系统都是我们要掌握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可运用空间想象的思维方法,通过读图(二分二至日光照图)可使学生们加深对文字系统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他们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空间结构和空间联系。但是,本课的内容比较抽象,由于学生们在初中时地理基础比较薄弱,而且空间想象思维能力,特别是女同学的空间想象思维比较差。如果只通过图表结合的方法,凭借学生们的空间想象思维,将其储存在大脑中,再经过加工、分析、比较,形成新事物的形象,来获取新知识,对于同学们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觉得用这种方法,教学效果不太好。

第二:利用多媒体来演示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我们学校比较重视各类教学资源的收集,因此学校的地理教学课件比较齐全,经过整理,我合成了一个可以较好地演示地球公转的地理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确比较形象、直观。但问题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发现上课时学生似乎都理解明白了的地理现象和原理,在实际运用中又问题百出。由此看来,仅凭借多媒体的演示很难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又放弃了这种方法。

第三:把日常体育活动中同学们都熟悉的篮球当地球。经过反复思考,我想到了用一个体积比较大的球体---篮球来代替地球,在课堂上演示地球公转与太阳直射点位置变化的关系。

三、案例描述

在上课之前,我从学校体育组办公室借到了一个充气不足的篮球,将篮球的中间一圈用白色粉笔涂成白色,代表赤道,用透明胶在篮球上下侧各固定上一根粉笔分别表示南、北两极,并按比例画出南北极圈和回归线。“咦,老师,你拿的是谁的篮球啊?我们这节课要玩篮球吗?”当我带着篮球走进教室时,一个学生好奇地问我。我笑着说:“不是,是我们这节课上课要用的。”于是,学生们显得热情高涨,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议论开了,并且猜测篮球可能是用来当地球仪的。我故意卖关子,没有跟同学们解释篮球的用途,继续吊他们的胃口,以激起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上课开始,“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由于地球的自转轨道面(赤道平面)与公转轨道面(黄道平面)不重合,随着地球的公转,太阳的直射点在地球表面是移动的。现在我们就来演示一下。”说完这段话后,我拿出了篮球。同学们一片哗然,终于知道了篮球的用途。当我说我需要两个助手来演示地球公转时,班级中的学生反应是不同的。有些活泼的学生积极要求参加演示;有些学生比较安静也不够积极。最后,我在班上选了两名学生来在教室里演示。我先分配好两人的工作,一个人代表站在太阳上的观测者,另一个学生“拿着地球”与站在太阳上的观测者的视线保持同一水平面。在我的指挥下,太阳上的观测者站在教室的正中央,“地球”以同样的姿势绕着太阳不断的移动。我把整个教室四个方位作为地球移动的位置(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位置)。首先,我让“地球”站在春分日的位置,(观测者要随着地球的移动在原地转身,改变观测方向。)让观测者说出他所看到的赤道的形状和南、北两极地区范围的大小。我的工作就是,根据他所說的形状,在黑板上画出图形并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最后大家都发现,每换一个角度,观测者观察到的地球形状与教材中的示意图(或示意图的变化图)总是大致相同的。当这两位同学在演示时,我特别留意了一下其他同学,发现他们都在很认真的观察,并不时对照课本和地图册上的示意图,微笑着满足的点点头。最后,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这部分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也有不足之处,首先,在“地球”移动的方向上,我不应该告诉学生应该如何移动而应该由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自己完成。其次,“地球”在移动的过程中姿势容易改变,换用地球仪误差会更小些。在后面的几个班上课时,我及时做了调整。

五、案例评价

这个教学案例来源于生活实际,使教材更贴近生活,激发了学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案例分析的整个过程,调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运用新学的知识来理解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使知识变得生动、有趣。采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促进抽象思维,开阔视野。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培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上一篇:新年作文1200字下一篇:知识管理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