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市国税局2010年税收工作要点

2024-04-09

瑞昌市国税局2010年税收工作要点(精选8篇)

篇1:瑞昌市国税局2010年税收工作要点

瑞昌市国税局2010年税收工作要点

2010年瑞昌市国税局税收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全省税务工作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国税,以创建学习型瑞昌国税为重点,落实税收政策,深化税收服务,强化税收征管,加强队伍建设,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落实这一总体要求,必须凝心聚力。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上来,统一到市局党组的目标要求上来,以思想的高度一致,保证行动的高度协调、工作的高效推动;必须统筹并进。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国税”主题,抓重点、求推进,抓难点、求突破,抓关键、求进位,把目标的坚韧性、政策的原则性与操作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在管理中创优服务,在服务中推动发展,在发展中谋求创新,在创新中追求卓越;必须精细管理。坚持组织收入原则,依法大力组织税收收入,千方百计确保完成全年税收收入任务,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财力保障;必须转变作风。坚持“目标重于一切、态度决定一切、行动创造一切、实效高于一切”的理念,以实为本,以干为要,持续改进,全力促进九江赶超进位目标的实现。

三、扎实做好2010年工作

围绕上述形势分析及总体要求,全市国税系统今年要着重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思想教育,创建学习型瑞昌国税

(一)加强政治学习。抓好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理想信念、党的宗旨、优良传统等方面的教育,坚定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信仰。突出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干部职工立足本职岗位,扎实努力工作。突出加强形势任务教育,引导广大国税人员正确认识机遇和挑战。

(二)强化和谐国税文化教育。举办全员培训,加深全体干部职工对和谐国税文化的理解。组织开展创建和谐机关、和谐家庭等活动,广泛吸引全员参与。大力宣传自觉实践和谐文化体系的先进典型,营造浓厚的和谐文化氛围,把和谐瑞昌国税建设向纵深推进。

(三)全面规划学习型瑞昌国税创建工作。组织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情况调研,年中召开创建学习型瑞昌国税工作会议,研究制定《创建学习型瑞昌国税规划》,具体明确创建学习型瑞昌国税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目标要求等。继续开展春季培训、“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学习型职工”活动,举办“全员读书论坛”,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学习力、创新力和操作力。

(二)严格执行税收政策,助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第一,落实各项税收政策。全面执行中央为应对复杂经济形势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发挥好税收组织财政收入、调控经济和调节分配的职能。进一步做好“五五”普法及税收宣传工作,切实加强税收政策法规特别是新修订的增值税、消费税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的宣传、辅导、贯彻。实施好各项结构性减税政策;落实好成品油消费税改革措施,确保顺利实施;贯彻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好国家支持“三农”发展、促进资源综合利用、扩大消费需求、促进就业再就业、鼓励自主创新、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等方面的税收政策,支持成长型和就业型企业发展;严格执行降低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和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政策,促进和规范中小企业发展和全民创业。认真落实出口退税率调整政策,做好相关测算,开展出口退税审批下放试点,加快退税审核进度,做到应退尽退,缓解出口企业资金压力,切实支持和促进外贸出口及外向型经济发展。深入贯彻中央关于节能减排的要求,抓住省委、省政府“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战略机遇,积极培育绿色税源,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二,大力开展税收调研。紧扣税收新政的实施,突出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税收调研分析,促进政策与发展的良性互动,要围绕全市“两区互动(工业园区和城区),强工兴城”战略部署,深入研究现行税收政策的实施和调整对经济发展和企业经营的影响,提出积极有效的对策和建议,在服务项目建设、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科技进步、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和优势企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第三,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加强减免税和缓税审批管理,杜绝违规批准减免税和缓税。切实规范税务行政许可,深入推行税务行政集体审批制度,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加强税收规范性文件管理,落实税收政策执行反馈制度。完善税收执法责任制,提高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运行质量,加强对税收执法过程的考核监控,严格过错责任追究。开展依法行政创新项目评奖活动,试行税收执法案卷评比制度。抓好重大税务案件审理,促进税收执法水平提高。深入开展“依法行政标兵”竞赛活动,评选二十名“依法行政岗位能手”,发挥依法行政典型示范作用。

(三)大力加强税源管理,提高税收收入质量 第一,大力组织收入。加强收入计划调度,健全重点税源管理体系,逐步形成重点税源“一厂一策”管理模式。建立完善对工业园区税源的监控分析机制,提高税源分析的科学性、准确度。加强经济税源分析,高度重视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等新兴经济及个体零散税收、特色税源、关联企业税源的调查分析与管理。探索建立大企业涉税内控测试和风险评价机制。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决策,牢固树立项目建设、财源建设“一体化”理念,在做优税源质量、做实税源存量、做大税源增量、做强税源总量上下功夫,切实将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成果及时足额反映到税收增长上来,促进改善民生。

第二,精细税源管理。完善户籍管理,严格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征管范围进行界定调整。加强税源管理各环节的衔接配合,密切跨地区税收管理协作。积极探索根据纳税人不同类型、行业实施专业化管理服务的规律和方法,结合各地税源特色、征管力量和实践经验,总结制定部分行业专业化管理办法。

第三,深化纳税评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县(区)局联动的分级分类纳税评估方法,合理配臵人力资源,评估科科长和分管业务的副科长每人每年至少直接参与8—10户企业的纳税评估工作。开展评估案例交流,推进以评促管、以评促查,形成科学、实用的纳税评估管理长效机制,为组织收入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第四,强化税务稽查。改进检查方法,突出管理主题,强化科技运用,提升查账软件应用水平,提高稽查效能。有针对性地选择部分重点行业开展税收专项检查,结合纳税评估,加大对长期零负申报、税负过低纳税户的检查力度,深入查处利用虚假凭证、做假账、设臵两套账以及收入不入账等手段偷税的行为,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后可能出现的骗税违法活动。保持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和骗取出口退税等涉税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打击态势,建立打击和整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的长效机制,加大涉税违法案件查处和曝光力度。

(四)不断优化税收服务,创优服务品牌

第一,整体推进税收服务。深入开展税收服务需求调查,建立以税收服务工作规范为标准,以办税服务厅、网站、12366热线、手机短信系统等为平台的税收服务体系。全面推行服务行为规范化、涉税事项限时化、服务手段现代化、服务方式个性化,不断提升国税机关服务经济建设、服务纳税人、服务基层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不断创新服务手段。加强和规范办税服务厅建设,拓展网上办税功能,打造网上税收服务厅。深入推广多元化电子申报和增值税发票网上认证系统,积极稳妥地推进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电子缴税,提高税收综合征管软件、增值税管理系统、出口退税管理系统等各类税收征管软件的应用和运维水平,扩大国、地税联合办理税务登记证的覆盖面,最大限度地方便纳税人办理涉税事宜。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大力优化网络远程服务;对个体工商户,重点关注其发票领购、就近缴税、税法咨询以及办理停歇业等方面的服务需求;对农村纳税人,提供定期上门办税咨询服务。充分发挥注册税务师行业的作用,拓展其在涉税服务和涉税鉴证中的业务空间,建立和实施依法支持、行业监管和评价考核等三项机制,促进税务代理机构提供优质高效的涉税中介服务。规范和统一服务标准及服务承诺,全面推进全程服务。加强岗位练兵,提高服务技能,积极开展争创“税收服务双十佳先进单位”和“税收服务百佳先进个人”活动。

第三,突出抓好“两个减负”。精简国税机关对纳税人的非法定义务,统筹安排对纳税人的税收调查、纳税评估和税务检查工作,切实减轻纳税人负担。整合工作项目,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充分利用数据集中的优势,合理减并有关报表资料和文字材料,提高数据资源综合利用率,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五)继续狠抓队伍建设,提高执行能力

第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教育,强化政策法规、信息化知识、管理科学、领导艺术等内容的教育培训,着力提高领导干部大局意识、法治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群众工作、带好队伍的能力。积极探索制定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和以学习能力、工作能力、执纪能力、工作绩效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落实领导干部任期、回避和交流等制度,健全后备干部管理制度,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提高整体效能。继续对部分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巡视,全面落实《税务系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监督管理办法》,促进领导干部高效行政、廉洁自律。

第二,积极稳妥地实施机构改革。按照上级统一部署,进一步压缩机关行政管理人员,充实基层征管一线人员。调整完善机构设臵,强化工作薄弱环节,明确职责关系,优化组织结构,完善运行机制,为做好国税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第三,加强机关内部管理。制定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形成制度管理体系,严格落实财务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确保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到位。实行预算项目绩效管理,增强预算执行的刚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加强节约型机关建设。加强政务管理,建立寓分工负责、督促检查、考核奖惩于一体的行政效能监督机制,促进工作落实。抓好各应用系统的运维工作,保证各系统平稳运行,完善新上线的内、外网站运行管理,发挥网站的重要门户、窗口和平台作用。

(六)强力推进党风行风建设,树立良好国税形象 第一,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以加强领导为保证,以思想教育为先导,以落实责任为目标,以强化监督为手段,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完善机制和制度建设,改进机关工作作风,规范工作行为,全面提升税收执法、税收服务和行政管理效能,创建创新型、学习型、责任型、服务型、廉洁型国税机关,切实推进“机关效能年”建设。

第二,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强化“两权”监督,重点加强对税收执法中的自由裁量权以及干部选拔任用、人员调配、经费审批使用、基本建设、政府采购等重点环节的监督。深化政务公开,强化“一岗双责”,推进勤政廉政文化建设,完善党风廉政宣传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九江国税系统惩防体系总体框架,形成全系统抓反腐倡廉的合力,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第三,全面开展和谐国税建设。按照“公正执法、诚信服务、科学管理、廉洁奉公、团结奋进”的基本要求,把建设和发展和谐国税文化作为立局之本、治局之要、兴税之策,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开展各项文明创建和争先创优活动,不断提升瑞昌国税的社会形象。

篇2:瑞昌市国税局2010年税收工作要点

关于印发2011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所属各单位:

2011年,我们的总体工作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全市国税工作会议和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税收收入中心工作,突出队伍建设和工作创新,突出本局的亮点和特色,绩效管理目标要进入山区县前列,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全面完成各项税收工作任务。

一、以组织收入为中心,强化管理,确保完成收入任务

(一)正视收入不利与有利形势,坚定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决心。

2011年,县政府下达的县级收入计划增长速度为15%,但面临税收起征点提高、个人利息所得税税率下调、重点企业汇总纳税等政策变化,不利因素是很突出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厂等新办企业投产、**矿走入正规等有利因素,坚定信心,鼓足干劲,确保完成收入计划。

(二)以税源管理互动机制为龙头,全面加强税源管理。1.加强税收分析,完善税负预警机制。不断汲取收入预测工作的经验教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预测的准确性,不断完善重点税源税负预警机制,以税负预警线为准绳,发现异常,及时解决。

2.提升纳税评估水平,强化税源管理。重点是以完善323税源管理互动运行机制为抓手,采取有效措施、科学制定评估指标,建立一整套具有**特点的纳税评估模型,并广泛运用到日常税收征管工作中,提高我局纳税评估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

3.加强户籍管理,扎实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在做好税收管理员平台平稳运行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对纳税户的管理巡查,做到情况清、底子明。严格贯彻落实现行税收管理员制度,进一步夯实责任,以提高税收管理员工作质量和水平为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提升税收预测水平,强化重点税源监控,确保收入可控。按月召开收入分析会,对重点税源实行专人动态监控管理,随时了解掌握重点税源变动情况,确保季度收入进度差异率控制在2%以内,做到收入预测准确有效。

(四)规范发票管理,加强发票缴销和检查,以票管税。严格发票发售管理制度,规范发票使用行为,强化工作责任,加强对纳税户用票和申报的比对工作,发现疑点及时传递信息,为稽查检查和个体税负的调整提供依据,发挥以票管税的作用。

(五)加大企业所得税征管水平,管好新的税收增长点。在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的基础上,加强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强化亏损企业监督管理,对帐务不达要求的企业,要对所得税进2 行核定征收,确保建立企业所得税长效增长机制,管理好企业所得税这个新的税收增长点。

(六)加大零散税收管查力度,堵塞跑冒滴漏。严把农副产品的购销关,建立摸底排查登记制度,以购控销;加强与县林业局、矿产局配合,强化源泉管理;加大对零散税收的稽查力度,规范税收秩序。

二、坚持依法治税,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提升纳税服务水平

(一)强化税收执法责任制,严格责任追究,确保税收执法“零”过错。严格综合征管软件操作,强化学习提高税干操作熟练度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按日预警查询,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加大责任追究力度,确保无执法过错行为发生。

(二)提高税收信息化管理水平,确保金税工程和内网运行安全稳定。加强对各种操作软件的管理和应用,提高软件运行维护和数据管理水平,完善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加强对各应用系统的监控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和隐患,提高各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

(三)提高税收执法案卷质量,提升税收执法管理水平。进一步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提高案卷质量,做到税收执法依据准确,程序合法,裁量公平,不断促进执法质量的提高。

(四)做好税务行政许可工作,加强行政审批事项管理。严把税务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事项的资料关,严格调查审批程序,规范非行政审批事项备案管理,实现“零”差错。

(五)进一步完善纳税服务体系,提高纳税服务水平。按照总局、省局和市局纳税服务规定,在落实原有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完善纳税服务制度体系,认真开展第十七个税收宣传月活动,重点加强限时办结服务、政务公开及首问负责制的落实工作,加强责任追究,切实提高服务满意率。

(六)认真贯彻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为社会稳定和县域经济发展服好务。

三、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突出干部教育,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一)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凝聚人心,激发干劲,建设和谐国税,调动全局上下的工作积极性。

一要深入群众,认真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干部员工的思想动态。二要认真解决干部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三要认真研究解决干部职工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四要积极争取提高干部职工的福利待遇;五要利用重大节日开展各项活动,增强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把激发干部干事热情,提升干部干事能力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点,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1.狠抓干部学习培训工作,多种形式调动干部职工学习积极性。一是按照工作需要有针对性的制订全年学习培训计划;二是严格学习制度,加强对学习情况的抽查考核力度;三是开办夜校,根据工作情况,每周至少集中授课1次至2次;四是按季度4 开展岗位练兵活动,以考促学;五是结合AB岗工作制度,开展业务学习“一帮一”活动;六是建立自学激励机制,认真落实学习积分制度。

3.以争创“三优”活动为契机,强化两级班子建设。在加强局领导班子建设方面,一是严格执行各项组织纪律,增强大局意识,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全面提高工作能力,影响和带动全局工作;三是勇于创新,确保一到两项分管工作受到全市表彰或推广。在加强中层领导队伍建设方面,通过帮助和引导,实现政治觉悟、工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提高,使驾驭科室工作能力明显增强,做到上传下达、政令畅通,提高中层领导的执行力。

4.认真开展“争先创优”工作,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工作氛围。按照争创工作认真落实责任,重点做好五项工作:一是明确科室争创目标、制订具体争创规划,按季度评选出先进科室;二是结合岗位实际明确个人争创目标和措施,按季度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对照检查,及时整改,评选出“季度之星”;三是按照标准评选出县局的各类先进典型,推荐参加市局评选活动;四是加强活动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争先创优工作的扎实开展。

四、改进和规范政务事务管理,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效能

(一)贯彻以规治局,狠抓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用机制管好事情。

1.发挥好政务网络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一是充分发挥县 5 局政务网的信息传递优势,及时通报、通知,公务有序流转;二是加强公文处理工作力度,严格按照公文办理程序进行监督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提高公文运行质量和水平。

2.坚持不懈地从严管理,保持严整的作风纪律。加大作风纪律抽查处罚力度,从深、严、细上下工夫,强化干部职工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养成自觉遵守纪律、按制度办事的习惯。

3.强化政务通报和督查督办力度,狠抓工作落实。一是实行每周通报工作计划和工作日志制度;二是继续坚持每月工作例会制度,分阶段制定工作计划,督办、总结工作完成情况,随时掌握工作动态,增加工作透明度,使各项工作有布置、有落实、有结果;三是实行工作督办单制度,严格考核。

4.改进和规范后勤管理,保障服务安全、及时、节俭。一是进一步完善后勤管理制度,建立监督制约机制、规范办事程序;二是规范食堂管理,逐步改善用餐质量;三是加强安全教育,严格各项安全制度,增强干部职工安全意识,确保全年无安全事故发生;四是实行车辆管理派车单制度,明确安全责任;五是强化节约措施,做到人人节约、事事节俭,严厉禁止铺张浪费的行为。

5.严管和规范财务管理,大力增收节支。一是加强管理,确保国库集中支付工作和网络版财务管理软件在我局顺利推行;二是完善财务内控制度,加强监督制约管理,做到底子清、情况明;三是强化预算管理,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做到账帐相符,帐实相符。

(二)高度重视新闻宣传工作,鼓舞干劲,提升社会影响力。1.抓好系统内部信息交流宣传。一是严格信息报送程序,确保信息发布“零”过错;二是加强信息的报送,加大信息专报、市局政务网和国税人的投稿力度,及时把全局在开展税务、政务、事务的做法和经验宣传出去;三是在稿件的质量和水平上下工夫,实现采用率大幅度增长。

2.搞好社会宣传工作。严格新闻宣传审核程序,加大新闻稿件的拟写力度,在中、省、市等媒体实现新突破。重点宣传报道工作中的亮点、做法和队伍建设情况,提高**国税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把工作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培育和突出工作亮点,提高**国税品牌的含金量

(一)强化工作精品意识。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着力点,培养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责任心,强化工作精品意识,形成人人工作出精品的良好工作氛围。

(二)落实创新任务,全局上下努力争创工作亮点。按科室落实创新项目,做到创新项目提前规划,制订措施精心培养,实现每个科室工作有创新。同时继续深入开展个人亮点展示活动,实现个人工作亮点从量到质的转变,争取个人创新项目实现“零”的突破。

(三)完善创新工作奖惩机制。建立创新工作奖惩机制,对 7 想创新、会创新、能创新,在各类创新活动中积极参与,并获奖的个人实行表彰奖励。同时对不能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不积极的行为,将按绩效管理考核办法规定进行追究。充分调动税干的创造力,出谋划策,在全局形成人人参与、共同创新的工作局面。

六、以精神文明建设为载体,推进各项工作上台阶

(一)加强国税文化建设,建设文化国税,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一是积极组织开展健康有益、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干部文化素养,丰富干部业余文化生活。二是在县局内部营造浓厚的文化气息,在楼道张贴名人字画,在县局内部举办文化培训班、倡导读书学习提升文化品位的氛围。三是利用地理优势,将国税文化与汉文化、儒家思想相结合,丰富税干的文化内涵。四是积极参加县上组织的各种提升文化品位的活动,树立**国税形象。

(二)以创建文明单位和青年文明号活动为载体,全面提升工作水平和效能。严格规划措施,巩固省级精神文明单位和省级青年文明号建设成绩,争创省级精神文明标兵,继续深入开展青年示范岗竞赛活动,引导和带动全局共同争创的工作格局,实现工作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七、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确保国税队伍廉洁高效

(一)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各项廉政制度落实好。继续坚持重大事项报告报告制度,完善建立个人廉政档案,切实做好中层领导的廉洁自律工作。层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8 责任制,加强日常教育工作,严格考核奖惩,确保队伍不出问题。

(二)做好政务公开工作,提高工作透明度。严格按照县局《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实施方案》要求,明确目标、落实责任。进一步增强工作程序及执法的透明度。

(三)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四进”工作。一是加强廉政文化进机关工作。在县局内部大力倡导廉洁奉公、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公道正派的廉政文化建立机关图书室和廉政书架,建立廉政文化墙、廉政长廊。经常性的运用正反典型事例进行警示教育,有计划地开展一至两项有益活动,如廉政文化演讲比赛、廉政知识竞赛等。二是做好廉政文化进家庭工作。将家庭助廉同廉政建设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家庭在廉政工作中的堡垒作用,通过开展争做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模范家庭等活动,强化家庭促廉监督机制,提高廉政工作的影响力。三是做好廉政文化进纳税户活动。重点是做好宣传、廉政反馈和监督检查工作,共同把好廉政关。

(四)狠抓行风建设不放松,确保群众在行风评议中给予我局最高评价。加大对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发现问题一查到底,决不姑息。认真开展明查暗访、问卷调查和义务监督员互动机制,解决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使国税形象得到充分肯定,行风评议名列前茅。

八、以绩效管理机制为总抓手,促进全局各项工作迈上新台 9 阶

(一)修订完善绩效管理考核办法,建立公平公正,积极向上的管理机制。以2011年市局绩效管理考核办法为基础,结合工作实际,建立科学、规范的工作绩效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推进考核工作科学化、精细化,达到以考核促管理、以考核促规范的目的,解决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营造和谐创新、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工作环境,使我局各项工作全面、协调、持续、健康发展。

(二)狠抓落实,奖惩公正、透明,增强绩效管理的主导性。组织全局工作人员学习讨论2011年绩效管理考核办法,确保人人了解考核办法,人人熟知考核程序,人人掌握考核规程,建立逐级管理的考核体系,狠抓考核落实。加强考核整改复查力度,严防考核问题重复出现,合理调整奖惩措施,形成激励有效的,确保考核定性准确,申诉及时处理,定期公布考核成绩,互相学习总结,促进我局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篇3:2010年全国畜牧业工作要点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 也是谋划和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要按照农业部“两个千方百计”和“两个努力确保”的总体要求, 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现代畜牧业建设,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努力完成三项基本任务: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 严防畜产品市场大起大落;保障饲料和畜产品质量安全, 严防重大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事故;促进草原生态逐步改善, 严防重大草原火灾。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稳定生猪等主要畜禽产品生产

(一) 完善和落实生猪等扶持政策。

落实中央稳定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 继续实施好《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 (暂行) 》, 总结生猪调出大县发展经验, 宣传各地典型。推动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以奖代补扶持政策落实, 稳定蛋鸡生产。

(二) 加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推进畜牧业监测预警体系部省共建工作, 生猪主产省份全面启动本省监测预警系统。加强蛋鸡生产特别是种鸡生产信息监测, 试运行生鲜乳收购站的奶业生产月度监测, 调整完善470个农贸市场价格监测体系。

(三) 搞好形势分析和信息服务。

坚持“月会商、季沙龙”的形势分析机制, 认真做好牧情快报报送和监测信息发布, 6月份和11月份分别召开全国畜牧业生产形势分析会。加强与国家统计局的合作, 每季度末召开联席会议, 开展对吉林、河南等重点省份的联合调研。根据主要畜产品的价格变化, 及时研判生产形势。

(四) 强化监测数据采集。

严格考评制度, 定期汇集监测县数据报送情况, 集中安排2次监测点数据核查, 通报考核结果。表彰畜牧业监测预警工作先进省份和优秀人员。

(五) 指导和规范养蜂业发展。

制定发布《全国养蜂业发展规划 (2010-2015年) 》, 出台关于加强蜜蜂授粉工作的指导意见和相关技术规范。

(六) 加强畜牧业自然灾害应急能力建设。

组织制定畜牧业突发自然灾害应急工作预案, 明确工作程序、省级联络员和责任分工, 协调做好受灾地区的灾害救助工作。

二、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

(一) 大力开展畜牧业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

组织制定和推广标准化规模养殖相关标准和规范, 启动实施生猪、奶牛、蛋鸡、肉鸡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 增强示范带动能力。

(二) 总结推广畜禽标准化生产模式。

召开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现场会, 推介标准化生产模式, 进一步提升畜禽标准化生产水平。

(三) 加大畜牧业技术推广力度。

依托畜牧技术推广部门和国家生猪、蛋鸡、肉鸡等产业技术体系的力量, 推广适用先进技术, 加快标准化生产发展, 推进乡镇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四) 加强奶牛养殖技术指导与培训。

继续实施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和生鲜乳收购站挤奶机械设备购置补贴项目, 开展奶牛场良好生产规范培训。

(五) 完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法律法规。

会同环保部做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的制定出台工作, 并做好宣传贯彻工作准备。

三、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一) 加快推进畜禽品种改良。组织召开畜牧良种补贴工作会议, 落实生猪、奶牛、肉牛和绵羊良种补贴政策。

(二) 组织实施全国生猪和奶牛遗传改良计划。

确定联合育种核心种猪场, 大力开展生猪、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 推进生猪和奶牛年度改良工作。

(三) 建立健全畜禽良种繁育体系。

编制畜禽良种工程“十二五”建设规划, 实施畜禽良种工程项目, 增强制种供种能力。

(四) 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

制定“十二五”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 编写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 指导各地有序开展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五) 强化畜牧业执法能力建设。

出台加强基层畜牧兽医综合执法的意见和加强种畜禽生产经营管理的指导意见, 贯彻落实《家畜遗传材料生产许可办法》, 实施种畜禽质量监测计划, 强化种畜禽市场监管。

四、继续强化奶业的扶持引导和规范整顿

(一) 继续开展生鲜乳收购站清理整顿工作。

督促指导未完成清理整顿的省 (区) 加快对个体收购站主体合法化改造, 坚决取缔流动收奶点。组织召开生鲜乳收购站清理整顿工作总结会议, 表彰先进单位和个人。

(二) 组织实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督监测。

开展全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 对举报和抽检中发现问题的重点地区开展飞行抽检, 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检测结果, 向社会公布生鲜乳质量安全信息。开展《生鲜乳》国家标准的宣贯和执行工作。

(三) 加强奶业发展的行业指导。

协调有关部门尽快发布《全国奶业发展规划》并组织贯彻落实。组织开展中澳自贸区谈判对奶业发展的影响和应对策略的研究。

(四) 规范生鲜乳收购秩序。

协调并会同国家工商总局开展《生鲜乳收购合同》执行情况监督检查, 畅通举报投诉渠道, 加强社会监督。

五、加强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一) 加强饲料行业法制建设。

推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 (修订案) 》尽快颁布实施。制 (修) 定《条例》的配套规章、规范、标准, 及时开展《条例》宣传贯彻和培训工作。

(二) 规范饲料生产企业行为。

修改完善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许可条件, 继续组织开展100家蛋白质原料获证生产企业、100家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获证生产企业现场监督检查工作, 强化对基层饲料管理部门监督执法的培训和指导。

(三) 加大饲料监测和执法力度。

组织实施饲料质量安全监测计划, 以饲料原料、商品饲料和养殖场户为重点, 开展瘦肉精等违禁物质例行监测和拉网式监测。加大对高铜、高锌等超量添加和潜在非法添加行为的打击力度。组织召开全国饲料及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

(四) 开展饲料基础性研究工作。

组织饲料中潜在安全风险因素和重要饲料添加剂的检测方法研究、安全评价试验和风险预警。

六、切实做好草原保护建设这篇大文章

(一) 扩大草原承包经营规范化试点范围。

依托退牧还草工程, 在30个重点牧区县开展草原承包经营规范化示范, 建立健全草原承包与流转管理体制机制, 推进草原基本经营制度改革。

(二) 总结和推进草原生态补偿试点工作。

指导西藏深入开展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试点工作, 保证顺利推进, 及时总结。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 争取扩大试点范围。

(三) 开展草原保护建设和科学利用试点示范。

修改细化《全国草原保护建设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大纲》, 研究完善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工程政策措施。依托工程项目和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推进草畜平衡、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制度的实施, 建立种草养畜、鼠虫害防治等草原保护建设和科学利用典型示范点。

(四) 做好草原防灾减灾工作。

制定草原防火条例配套制度和技术规程, 加强草原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和防火物资储备。表彰2007年—2009年全国草原防火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召开全国草原防火工作暨应急队伍建设现场会。制定雪灾应急预案, 加强人工种草, 建设防灾救灾基地 (草原处牵头, 草原监理中心承办) 做好草原鼠虫害防治工作, 争取增加投入, 扩大生物防治比例。

(五) 加强草原监理体系建设。

组织起草《农业部关于加强草原监理体系建设的意见》。强化监测, 积极做好重点地区和关键时期监测。依托工程项目, 加强草原监理监测设施建设, 加强草原固定监测点建设。建立完善草原执法联动机制, 坚决打击破坏草原的各种违法行为, 并跟踪查处、曝光大案要案。编制草原资源保护名录

(六) 营造支持草原保护建设良好氛围。

参与全国人大开展草原生态建设情况调研和政协委员视察活动, 促进出台支持草原保护建设和草原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加快草原承包经营进程。

七、大力推进科技兴牧工作

(一) 加快畜牧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召开现代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工作交流会, 开展产业技术体系实施情况的检查和调研, 研究提出加强“十二五”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政策和规划建议, 积极推动畜牧产业技术体系与技术推广对接。

(二) 组织实施畜牧业科技项目。

做好“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4个重点项目的组织实施、中期检查和课题验收工作, 组织完成各项目的执行情况总结和验收;组织实施3个公益性农业行业科研专项及“948”项目, 强化过程跟踪和监督;组织好2010年农业行业科研专项、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948”项目的筛选、论证和申报工作。

(三) 加强畜牧业标准化工作。

组织召开畜牧、饲料、草原相关标准审定会, 审定报批国家和行业标准70项;发布《畜牧业标准体系建设规划 (2010-2015) 》。

(四) 开展畜牧科技推广。

组织做好畜牧业科技入户服务工作, 开展畜禽产业发展技术指导、培训和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推广服务。

八、加强规划调研等基础性战略性工作

(一) 做好规划编制工作。

组织编制“十二五”畜牧业发展规划、饲料工业发展规划和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 编制“十二五”畜牧业科技发展规划、秸秆养畜项目规划、节粮型畜牧业发展规划、畜禽养殖废弃物利用与防治规划、草原监理监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草原防火规划。

(二) 开展行业发展重大问题调研。

组织开展畜禽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模式、畜禽种业科技发展、畜禽养殖废弃物减排与利用、羊毛绒产业发展、饲草饲料资源供给状况、饲料安全保障工程等战略课题调研, 研究提出相关发展思路和政策建议。

(三) 强化计划和财务监督管理。

篇4:瑞昌市国税局2010年税收工作要点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运输厅(局、委)、公安厅(局)、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农业厅(局)、林业厅(局):

现将《2010年治理公路“三乱”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交通运输部

公安部

国务院纠风办

农业部

国家林业局

二0一0年四月二十七日

2010年治理公路“三乱”工作要点

为贯彻落实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和全国纠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部署和要求,现提出2010年治理公路“三乱”工作要点。

一、落实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政策.规范收费公路管理工作。加强税费改革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已经明令取消的收费项目不得收取或变相收取。有序推进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工作。严格规范和控制政府还贷二级公路取消收费后改建为一级公路继续收费。坚决纠正违规设置收费站点、擅自提高收费标准、违规延长收费期限等问题。

二、落实涉农优惠政策,确保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畅通。各地要严格执行交通运输部、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的通知》(交公路发[2009]784号)要求,进一步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着力构建由国家和区域性“绿色通道”共同组成的、覆盖全国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网络,同时采取措施,确保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网络畅通,坚决落实免收整车合法装载运输鲜活农产品车辆通行费的相关政策。

三、落实治超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大源头治理力度。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要继续保持路面执法协作和联合治超机制,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切实纠正以罚代卸、以罚代管等问题。尽快出台《公路超限检测站管理办法》,加强治超站点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推广运管人员货运源头派驻和巡查制度,依法开展货运源头治超工作。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发现严重违法超限超载车辆上路行驶的,要对货运源头、车辆源头和监管源头实行责任倒查。追究相关部门和企业的责任。研究建立超限超载车辆管理信用体系,尽快实行违法车辆信息登记抄报和信息反馈制度。对违法责任人的驾驶资格、从业资格等实施信用管理。

四、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路设站检查行为。严禁没有权限的部门在公路上设站或者上路检查车辆,加强和规范各类已设立的公路检查(收费)站管理,交通运输、公安、农业、林业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不得越权执法。严格规范木材检查站的设置和检查执法行为。严格临时动、植物检疫站设置的审批程序,切实做到疫情结束后立即撤站;进一步明确检疫程序和技术措施,坚决杜绝目测检查和收费放行。继续规范移动测速等电子执法设备的设置、使用和管理。

篇5:国税局2010年工作要点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谋划“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今年我局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全市国税工作会议和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为主题,围绕县上“135”工作思路,继续以深化“六基”建设为抓手,认真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进一步规范税收执法、优化纳税服务、提高税收管理和组织收入工作质量,着力推进队伍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为促进巫溪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按照上述总体要求,我局将重点抓好“一个确保”、“两个深化”、“三个加强”六项工作:

(一)夯实基础,提高质量,确保税收收入过亿

一是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不动摇,严格执行各项税收政策。

二是加强税源分析与分类管理。

三是加强税务稽查。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不懈的深化“六基”建设 一是认真学习贯彻中央、总局、市局有关精神,主动适应税收服务科学发展的任务,进一步明晰基本工作思路。

二是主动适应税收服务社会和谐的需要,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三是主动适应经济税源发展变化的要求,进一步夯实税收管理基础。

四是主动适应税收改革发展的形势,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基本素质。

(三)以开展第19个全国税收宣传月活动为契机,深化执法责任制和纳税服务工作

一是注重税法宣传,加大对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纳税服务投诉管理办法》的宣传教育力度。

二是健全完善执法内控机制。

三是完善执法风险管理。

四是进一步规范税收秩序。

五是深入推进纳税服务工作。

六是进一步推进部门协作配合

(四)进一步加强征管基础,积极探索税源管理新模式 一是积极推进信息管税。

二是强化税收征管状况分析。

三是突出抓好税种管理的重点环节。

四是深化纳税评估工作。

五是加强行业税收管理。

(五)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打造高效务实型国税队伍 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二是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建工作。

三是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

四是强化机关作风建设。

五是规范内部行政管理。

(六)健全制度、完善机制体制,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一是认真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以推进内控机制为载体,大力推进惩防体系建设。

二是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等配套制度。

篇6:瑞昌市国税局2010年税收工作要点

来源:吉林省国家税务局国际税务管理处

2012-05-27

2012年全省国际税收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局党组的工作部署,以强化国际税源管理为重点,深入开展反避税工作,进一步加大非居民税收管理力度,切实做好税收协定执行工作,充分发挥税收情报作用,积极开展“走出去”税收服务与管理工作,规范和做好外事管理工作,切实加强国际税收专业人才保障,全面加强国际税收管理工作。

一、深入开展反避税工作

(一)加强关联申报管理。加强对企业关联申报的纳税辅导,促进企业纳税遵从意识。对存在避税嫌疑的企业,做到事前提示风险,事中调控风险,事后进行调整,切实提高关联申报管理水平。

(二)规范同期资料管理。全面了解同期资料准备和管理情况,注重同期资料的审核和分析工作,实现同期资料规范化、统一化、制度化管理。以同期资料政策宣传为导引,督促企业自觉遵循独立交易原则,主动提高利润水平。

(三)强化跟踪管理。严格按照特别纳税调整的有关规定,加强跟踪管理,在税源监控环节,运用纳税评估等手段对被实施反避税调查调整企业的投资、经营状况、关联交易、纳税申报等指标及其变化进行重点监控,巩固反避税成果,防止避税行为反弹。

(四)推动预约定价及双边磋商。积极推动预约定价和双边磋商,在维护我国税收利益的同时,为跨国纳税人提供纳税服务,将避税行为的事后调整变为事前约定,并加强监控工作。

(五)拓展反避税工作领域。在继续做好外资企业反避税管理的基础上,向内资企业特别是外向型企业延伸。在继续关注关联购销交易的基础上,向关联股权、无形资产转让和融资等交易延伸。在继续开展行业或集团摸底调查工作的基础上, 积极向汽车制造、制药、酒店连锁、零售百货和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延伸。在继续做好转让定价基础上,尝试和探索预约定价、资本弱化和一般反避税等新措施。

(六)强化关联交易审计分析。结合关联交易户数实际情况,确定税务审计

名单,在审计中认真执行税务审计的各项规定和要求,严格按照审计文书和阶段步骤去做,把关联交易项目审计和反避税选案、取证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审计信息量大、掌握情况全、发现问题多等有利条件,加大对关联交易审计情况的综合分析,提高税务审计工作成效。

二、进一步加大非居民税收管理力度

(七)做好非居民税收日常管理。以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申报和汇算清缴为重点,抓好对非居民常规纳税人的税基管理。加强非居民承包工程和提供劳务税收管理,落实外国企业代表处管理办法和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合理确定不同类型企业的核定利润率。做好非居民税收收入分析工作,提高收入分析预测准确性。重点强化对特许权使用费和常设机构的判定,切实做好对外支付税务证明的出具工作。

(八)加大非居民股权转让的调查力度。从税务登记变更等环节入手,加强日常税源管理,加大调查检查力度,对全省近年来发生的非居民股权转让情况进行归纳整理,对重点案件跟踪关注,对典型案件进行查处,争取非居民股权转让工作取得新突破。

(九)加强非居民税源监控。加强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管理,对省内合作办学情况进行调查,根据办学性质等情况作好征免税的判定,对确定应缴企业所得税的,及时做好补税处理。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等信息,认真做好对外国团体演出的税收管理。加强日常税源监控,做好境内、外上市企业向非居民股东分配股息的税收管理。

(十)组织非居民税收检查。充分利用居民企业对外支付信息和非居民税源信息,研究非居民税源分布规律和风险,组织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切实做好非居民取得我国股息、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等管理,有效堵塞非居民税收管理漏洞。

三、做好税收协定执行工作

(十一)认真执行税收协定。做好总局下发的《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9〕124号)及后续相关文件的落实和执行情况的反馈工作,制定下发全省协定执行规程,进一步做好规程的贯彻落实。明确协定的优惠待遇,保障协定赋予纳税人的权益得到落实。把握好“受益所有人”判定的原则,做好享受协定待遇人身份认定工作。规范执行程序,加强协定待遇的审批及备案的后续管理。

(十二)防范税收协定滥用。加强管理,防范对股息、利息、特许权使用费及财产收益等条款规定的滥用,特别是针对香港的付汇的审批,避免只查看居民身份证明等简单资料,而是要进行深入分析和判断,慎重办理审批事项,确保准确执行税收协定。

(十三)贯彻落实政策规定。认真贯彻《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及议定书条文解释的通知》(国税发〔2010〕75号)精神,领会文件中的条文解释,并在此基础上正确理解与执行税收协定,准确执行协定条款,正确处理税收管辖权判定、居民身份、所得归属、限制税率认定和常设机构等问题。

四、加强税收情报交换工作

(十四)发挥情报交换作用。充分利用情报交换,切实防范跨境纳税人逃避税。与反避税、非居民管理等工作紧密配合,增强在核查案件、存在疑点时使用情报交换这种手段的意识,提出有针对性的专项情报请求。利用情报交换,进一步加强对境外居民身份、境外经济实质等内容的核查工作,为跨境税源管理提供信息保障。

(十五)加强对情报交换工作管理。对总局转来的协定缔约国税务当局提出的专项情报,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及时予以回复。严格遵守保密制度规定,认真做好税收情报的接收、翻译、转发、保存和回复工作。

(十六)贯彻执行《国际税收情报交换规程》。加强税收情报信息收集,规范制作自动情报文本,注重准确性、完整性,并在规定日期内及时上报。

五、做好“走出去”税收服务与管理工作

(十七)做好“走出去”税收服务工作。做好中国税收居民证明出具工作,促进我省居民企业在境外应享受的协定优惠待遇的及时落实。加强对“走出去”企业政策宣传辅导,及时解决“走出去”企业涉税问题,做好企业问题反馈,提示有关政策风险。

(十八)做好“走出去”税收管理工作。调查了解我省“走出去”企业境外投资经营和取得所得情况,及时完善更新“走出去”企业境外投资信息档案。进

一步加强“走出去”企业税务登记管理,及时做好“走出去”企业税务登记变更工作。

六、做好外事管理工作

(十九)落实外事管理规定。认真贯彻执行总局及我省外事管理的有关规定,从严掌握因公出国(境)任务安排,加强预算管理,切实降低行政成本。

(二十)规范外事审批流程。研究完善全省国税系统外事管理办法,规范审批流程,严格执行各项外事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严把出国人员审批关。

(二十一)做外事管理工作。加强与各外事审批部门的沟通联系,科学制定出国培训和执行工作任务计划,认真做好出国人员的各项准备工作,切实做好总局交办的外国税务代表团在我省的工作访问任务。

七、加强国际税收专业队伍建设

篇7:瑞昌市国税局2010年税收工作要点

国家税务总局2007年全国税收工作要点

(国税发〔2007〕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局内各单位:

《2007年全国税收工作要点》已经2007年1月全国税务工作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并将执行中的情况和问题及时向国家税务总局报告。

国家税务总局

二○○七年一月十日

2007年全国税收工作要点

2007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做好税收工作意义重大。全国税收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对税收工作的各项要求,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工作宗旨,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税,稳步实施税收改革,全面强化科学管理,切实加强队伍建设,确保税收收入随着经济发展平稳较快增长,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和调节分配的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07年全国税收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规范税收执法,强化税收法治

(一)推进税法体系建设。严格按照立法权限和程序,做好税收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与完善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参与制定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修订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和印花税暂行条例。修订发票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组织开展省以下税收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

(二)严格税收执法。深入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认真落实组织收入原则,做到依法治税、依法征管,既不能人为调节收入进度违规批准缓税,也不能寅吃卯粮收“过头税”,严禁转引税款。不得执行地方政府和部门违法擅自作出的减免税决定。

(三)强化税收执法监督。以推广应用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为抓手,深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国税系统要做好1.1版和2.0版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的修改、完善和推广,适时启动升级工作;地税系统要总结试点经验,积极推动税收执法责任制计算机自动考核。开展税收执法检查,重点检查贯彻组织收入原则、执行税收优惠政策以及企业所得税和房地产税收政策情况,并抓好以前查处问题的整改。完善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办法,认真执行重大税务案件集体审理制度。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健全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的意见,修订税务行政复议规则,开展全国税务行政复议工作检查,提高税务行政复议以及税务行政诉讼应诉工作水平。积极配合审计、财政等部门的监督检查,自觉接受人大、政协以及新闻媒体等方面的监督。

(四)大力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加大大要案查处力度,继续严厉打击虚开和故意接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其他可抵扣票,利用假报出口、低价高报手段和用虚假发票骗取出口退税,以及利用做假账、两套账、账外经营偷税等行为。对房地产、建筑安装、餐饮娱乐、金融保险、石油石化、食品药品生产、废旧物资经营及使用、农副产品加工、连锁经营超市等行业和企业的纳税情况以及高收入行业个人所得税缴纳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对一些税收秩序比较混乱、征管基础比较薄弱的地区开展税收专项整治。与公安部门密切协作,严厉打击印制倒卖假发票,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倒卖发票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涉税违法活动。依法做好案件移送工作,对特别重大的案件实行联合挂牌督办。落实案件复查制度,严格稽查档案管理。加强案例分析,查找管理漏洞,完善管理措施,改进办案方法,以查促查、以查促管。加强欠税管理,积极预防新欠,大力清理陈欠。

(五)加强税法宣传教育。坚持日常宣传与税收宣传月集中宣传相结合、正反典型宣传相结合,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增强全社会依法诚信纳税意识。认真开展第16个全国税收宣传月活动。结合税收征管法颁布15周年,开展系列宣传活动。适时曝光一批典型涉税违法案件。做好税务系统“五五”普法工作。充分发挥中国税务报社、中国税务杂志社、中国税务出版社在税收宣传中的主渠道作用。

二、稳步推进税制改革,认真落实各项税收政策

(六)深化税收制度改革。总结东北地区部分行业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经验,推进中部地区部分城市增值税转型改革实施工作,进一步研究完善在全国全面实施的方案。推进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做好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企业所得税法后的宣传、实施准备等工作,抓紧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确保改革顺利进行。研究基金、担保、信托、租赁有关所得税问题。研究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按照建立健全资源开发有偿使用制度和补偿机制的要求,推进资源税改革,改进石油、天然气、煤炭资源税计税方法,建立资源税税率(税额)有效调整机制。实施新修订的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并统一适用于内外资企业。认真贯彻车船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要求,完善耕地占用税制度。研究物业税方案,继续进行房地产模拟评税试点。研究完善燃油税改革方案。

(七)完善和落实税收政策。完善农产品加工的增值税制度,落实支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完善军品企业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增值税减免政策。完善消费税政策,进一步明确部分税目的征收范围。研究调整摩托车和农用运输车的车辆购置税政策。研究完善有关支持资本市场发展和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以及电信业、转让土地使用权的营业税政策。落实好提高企业计税工资扣除标准的所得税政策。落实新修订的耕地占用税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契税政策。研究完善农产品出口企业出口退税政策,落实重大装备制造业、科教用品和科技开发用品的进口税收政策。做好进口设备税收政策的调整工作,修订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商品目录和内资项目不予免税商品目录,促进内外资项目的税负公平。

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实施促进科技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各项配套税收政策。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促进就业再就业的税收政策。继续实施促进西部大开发、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税收政策,落实促进中部崛起的税收政策。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行调整后的福利企业税收政策。实施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做好废旧物资经营、农副产品加工、资源综合利用等税收政策的研究调整工作。研究实行有利于能源资源节约的税收政策。继续研究完善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税收政策措施。研究完善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税收政策。完善促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税收政策。研究电子商务税收政策。研究完善支持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税收政策。

(八)抓好税收政策的执行。不折不扣地执行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对落实情况的监督。严禁擅自扩大政策执行范围,违规减免税收。认真贯彻税收减免管理办法,及时清理到期的税收优惠政策。做好政策实施效果、减免税额等统计评估工作。健全税收政策评价反馈机制,及时掌握税收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的建议。

三、大力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

(九)加强经济税收分析和企业纳税评估。强化税收经济分析工作。建立完善税负分析、弹性分析、关联分析以及分税种、分行业税收经济对比分析等分析方法体系。进一步加强宏观税负、收入弹性分析,及时发现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强化税收经济分析档案管理,夯实税收经济分析工作基础。建立健全各级税务机关之间的税收经济分析联动机制。深化纳税评估工作。修订纳税评估管理办法,加强包括主要税种、主要行业在内的纳税评估数量经济模型的设计和研发,推动纳税评估工作平台的开发和推广,细化评估指标体系,坚持案头评估与实地检查相结合,认真查找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加强管理措施,及时补缴税款,促进纳税人准确申报。加强和完善重点税源监控,整合监控指标体系,强化数据分析应用。管理部门要将工作中发现有偷逃税嫌疑的线索及时提供给稽查部门,稽查部门在查案中发现征管上的问题要提出整改意见并反馈给管理部门。建立健全税收经济分析、企业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的互动机制,提高税源管理水平。

(十)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按照革除弊端、发挥优势、明确职责、提高水平的要求,完善和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依托信息化手段,建立税收管理员工作平台,减轻税收管理员的工作负担。加强案头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下户检查,不断提高管理效能。

(十一)强化纳税人户籍管理。巩固换发税务登记证工作成果,以税务登记管理为抓手,加强纳税人户籍的静态管理与动态监控。规范纳税人识别号,保证纳税人识别号统一。加强对非正常户的管理。加强国税局、地税局之间,税务机关与工商、银行、质监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做好信息共享比对工作,大力清理漏征漏管户。

(十二)推行属地管理基础上的分类管理。合理确定分类管理的方法和标准,实施分类管理。强化对大企业和重点税源的管理,实行在税务总局和省税务局组织指导下全国联动的管理办法。

(十三)加强发票管理和税控器具推广。督促企业落实逐笔开具发票制度,在验旧售新时要检查开具销售发票是否已申报纳税。逐步规范铁路、民用航空、金融、保险等行业的专业发票管理。大力推行有奖发票和发票查询。配合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抓紧做好税控收款机的选型招标工作,加大推广应用力度,注意利用税控收款机采集的数据计税,在审核申报纳税时加强票表比对。

(十四)加强增值税管理。全面落实操作规程,进一步抓好增值税申报纳税“一窗式”管理工作。对“一机多票”系统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的“一窗式”比对情况进行跟踪管理;逐步把税控收款机开具的普通发票纳入“一窗式”比对,以实现对普通发票的全面监控。完善“四小票”抵扣的清单管理。逐步将货运发票、废旧物资发票和海关完税凭证纳入税控系统。完善增值税抵扣凭证稽核系统,规范工作流程,加强稽核比对,深入开展增值税异常抵扣凭证审核检查。规范增值税网上申报纳税工作。

(十五)加强消费税和车辆购置税管理。制定消费税纳税申报管理办法,统一消费税纳税申报表。完善汽油、柴油消费税管理办法,制定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消费税管理办法。强化车辆购置税价格信息管理,做好最低计税价格核定工作,建立健全车辆购置税征管信息电子档案,规范车辆购置税征管。

(十六)加强营业税管理。强化营业税分行业管理,认真做好公路、内河货物运输发票税控系统推行工作,强化稽核比对。加强建筑业、不动产销售业等的营业税征管。

(十七)强化企业所得税管理。加强企业所得税税基管理,利用流转税、个人所得税征管信息和企业生产经营信息等,加强分析评估,做好对企业收入总额、应税收入、免税收入、税前扣除项目等的核实工作。重点加强大企业集团和汇总合并纳税企业的所得税管理,积极开展对内资企业的反避税工作。将企业所得税评估与流转税等税种评估相结合,提高企业所得税评估的实效。推广应用新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规范流程,做好汇算清缴工作。

(十八)加强个人所得税征管。落实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抓好年所得12万元以上等纳税人自行纳税申报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单位代扣代缴,大力推进全员全额管理。加强对高收入者、高收入行业的个人所得税征管,建立健全个人收入档案。进一步加强对财产转让所得等项目个人所得税征管。扩大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开具工作的覆盖面。

(十九)改进地方税种征收管理。做好新修订车船税暂行条例、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的宣传、实施等各项工作。建立健全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等税源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加强税源普查,运用税源数据加强税款征收。充分利用税务总局下传的增值税、消费税信息,加强城市维护建设税税源控管。做好土地增值税预征和清算工作,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加强印花税的核定征收和委托代征管理。强化资源税税源监控。

(二十)加强耕地占用税、契税征收管理。做好耕地占用税、契税划归税务部门统一征管的有关工作,提高耕地占用税、契税管理水平。加强烟叶税征管。

(二十一)加强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和车辆税收“一条龙”管理。各地国税局、地税局要密切配合,大力推进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强化信息共享和分析评估,加强房地产生产、交易、保有等环节各税种征管。落实车辆税收“一条龙”管理,以车辆购置税征收为控制环节,强化信息传递和运用,加强机动车辆相关税种征管。

(二十二)加强国际(涉外)税收管理。完善对跨区域经营大型涉外企业和国际税收管理办法,深化纳税申报、汇算清缴、纳税评估、税务审计、反避税各环节相互衔接的一体化工作机制,提高涉外企业和国际税收税源控管能力和整体征管效率。加大反避税工作力度,加强关联交易申报管理,重点调查长期亏损或微利企业以及向境外大额支付特许权使用费的企业。做好预约定价谈签及监控执行。加强税收协定的执行,防止对税收协定的滥用。加强对“走出去”企业的税收管理和服务。进一步做深、做实非居民管理和情况交换工作。

(二十三)强化出口退税管理。抓好出口货物税收函调制度的贯彻落实,加强出口货物征退税工作的衔接。充分利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电子信息和海关口岸电子执法系统信息加强出口退税申报、审核及评估工作。加强出口退税预警分析,严密防范、严厉打击骗取出口退税违法行为。

(二十四)加强个体和集贸市场税收管理。认真落实个体工商户税收定期定额征收等管理办法,提高个体工商户税收定期定额管理的科学性、准确性和透明度。推进个体大户建账工作,逐步加大查账征收比例。完善集贸市场分类管理办法,强化分析评估,提高集贸市场税收管理水平。

(二十五)强化税收征管质量考核。按照执法规范、征收率高、成本降低、社会满意的要求,总结实践经验,不断完善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考核体系。

(二十六)推进综合治税和协税护税工作。深化与司法、公安、工商、金融、海关等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协作,形成工作制度,依法推进综合治税和协税护税。

(二十七)加强社会保险费征管工作。研究制定税务机关社会保险费征收管理办法,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征管行为。加大清缴欠费力度,提高征缴率。做好税务部门征收社会保险费的宣传工作。

四、加强和优化纳税服务,构建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

(二十八)切实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认真落实纳税人财务会计报表报送管理办法,大力清理、简并要求纳税人报送的各种报表资料,避免重复报送。各地国税局、地税局要进一步做好联合办理税务登记、联合开展税法宣传、联合评定纳税信用等级以及税务检查协调等方面工作。合理简化办税程序,推行申报纳税“一窗式”管理、涉税事项“一站式”服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金融支付结算工具,实行多种申报和缴款方式,推进税库银联网,方便纳税人办税。

(二十九)强化纳税咨询辅导。开展纳税咨询服务,帮助纳税人掌握税法知识,熟悉办税程序。加强纳税服务平台建设,优化办税厅服务功能,推进税务网站建设和管理,规范12366热线服务,充分发挥其在税法宣传、咨询辅导、办税服务、政务公开等方面的作用。大力推行全程服务、预约服务、提醒服务、首问责任制。

(三十)加强纳税服务制度建设。贯彻落实《纳税服务工作规范(试行)》。建立纳税服务工作考核评价制度。完善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制度,开展对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情况的检查,进一步完善评定程序和方式,推进税收信用体系建设。

(三十一)加强注册税务师行业管理。继续贯彻落实注册税务师管理办法、“十一五”时期中国注册税务师行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抓好制度建设,落实涉税鉴证业务准则,逐步建立执业标准体系。做好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工作。强化行业行政监管,规范执业行为,促进注册税务师行业健康发展。

五、实施金税工程三期规划,加快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

(三十二)加强基础性项目建设。抓紧制定相关标准,开展对已制定标准的验证工作,完善标准体系。根据数据两级处理的要求,加强两级应用平台建设。完成南海数据处理中心办公设施建设,研制税务总局灾备系统方案,做好部分省市征管软件数据备份试点工作。加快各省国税局、地税局到税务总局以及南海数据处理中心的网络建设。各地要结合推行数据省级集中工作,在现有网络基础上拓展、升级,搞好省以下网络建设。充分挖掘现有设备的潜力,防止重复建设。

(三十三)推进应用系统建设。根据税收征管工作的新要求,对综合征管软件进行整合、优化、完善、升级。加快征收管理系统业务需求的修订工作,加快信息系统软件设计、开发、推广应用等工作。各省地税局要做好税务总局推荐综合征管软件的使用工作,防止重复开发软件。研究开发税收分析应用系统。全面推行公路、内河货物运输发票税控系统。全面推行车辆购置税征收管理系统。开展个人所得税管理信息系统推行等工作,做好纳税人端的技术支持服务工作。研究开发新的出口退税审核软件。抓紧搞好税务综合办公信息系统试点,适时全面推行。组织完成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工作。加快为纳税人服务系统建设,在全国运行统一模式的12366纳税服务热线。加强安全体系建设,完善技术方案,加快建设税务证书认证系统和权限管理系统,落实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责任制,确保信息系统安全运行。加快运行维护体系建设,实现税务总局技术支持中心与11个技术支持分中心互联互通,做到一点接入,全网服务。搞好业务支持中心建设,规范工作流程。

(三十四)加强数据管理应用。认真贯彻税务总局关于加强数据管理的各项部署,严格落实数据采集、录入、审核、传输、储存、清理、发布等方面工作要求。建立规范完整的数据指标体系,制定税收数据标准,统一规范税收指标体系。规范数据采集,严格校验审核,确保数据真实,依托“一户式”储存管理,做到信息共享,自动生成,一次采集,多方使用。提高数据的传输能力和速度,保证基层税务机关能够快捷地查询和使用相关数据。各省地税局要加快建立包括房产、土地、车船、个人收入等信息的税源数据库,为开展数据分析利用、加强税收征管奠定坚实基础。切实加强数据利用工作。利用数据搞好税收经济分析,并建立数据定期发布制度,指导基层开展纳税评估和税源管理,基层要利用各方面数据搞好税收管理与服务工作。

六、规范内部行政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三十五)搞好政务事务工作。优化工作流程,健全岗责体系,完善各项制度,推进内部行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加强公文处理,严格审核把关。严格控制会议数量,提高会议效率,统筹运用视频系统召开会议。实行督查考评及通报制度,促进工作落实。认真做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答复工作。落实税务总局税收专题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积极实施税收科研精品战略。强化外事管理,严格执行外事规定,搞好国际税收交流与合作。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提高后勤服务水平,建设节约型机关。

(三十六)加强财务管理。强化预算管理,抓好预算执行。扩大定员定额试点,稳步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加强对金税工程三期建设资金的管理,完善项目立项、审批、调整、支付审核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支出管理,落实基本支出经费保障线制度,并对经费支出情况进行跟踪核查,确保经费向中西部、基层和征管倾斜。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将授权支付范围扩大到全部预算单位。完善基本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加强项目跟踪管理。加强资产管理,做好资产清查和资产配置标准、费用定额的核定工作。按计划开展税务制服更换工作。推行财务管理目标责任制,加强财务监督。强化内部审计工作,抓好有关问题的整改。

(三十七)加强政府采购管理。推进税务系统政府采购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运行体系和监督制约体系建设。坚持依法采购,规范采购实施计划编制,加大集中采购目录的执行力度,拓展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强化采购方式的报批报备工作。合理确定协议供货、跟标采购范围,方便基层采购,节省资金,提高效率。搞好国税系统电子化政府采购试点。

(三十八)切实做好信访工作。健全信访机制,畅通诉求表达渠道,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坚持抓早抓小,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下大力气解决初信初访问题,避免产生越级访、重复访以及集体访。坚持依法办事、有情操作,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协调配合,促进群众的合理诉求及时得到妥善解决。

七、全面加强税务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干部素质能力

(三十九)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把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江泽民文选》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战略思想武装干部头脑,指导实际工作。加强领导班子组织建设,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各级领导班子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团结协调,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水平,提高执政能力。探索实行领导班子成员职务任期制,研究建立科学规范的干部选拔管理体制。(四十)加强巡视工作。进一步完善巡视工作暂行规定、巡视工作规程等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3+X”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工作协调,形成工作合力。突出巡视重点对象和内容,认真开展国税系统第二轮巡视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存在的问题。探索建立总局、省局两级联动机制,指导各地开展巡视工作。

(四十一)深入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坚持凡进必考,做好公务员招录工作。全面完成公务员登记、职务级别认定、工资套改等工作。规范津贴补贴发放,进一步理顺公务员管理机制和薪酬分配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制定和落实干部交流、挂职锻炼、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办法,完善考核激励机制,研究制定符合科学发展观与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实绩考核指标体系。稳步实施以岗位聘任制为重点的事业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四十二)加大教育培训力度。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大部署,全面推进人才兴税战略,构建大规模、多层次的教育培训工作格局。贯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落实教育培训五年规划和培训任务。把干部教育培训的普遍性要求与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的特殊需要结合起来,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加强各级领导干部轮训。继续抓好以“六员”为重点的干部培训,加大企业财务会计等业务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税收征管一线干部的岗位技能。继续做好智力援西培训项目。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提倡在岗自学,培养税收业务能手,形成适应税收工作需要的业务骨干队伍。加强各类人才库建设,集聚、使用好各方面人才。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营造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氛围。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建设,提高培训保障水平。年中召开全国税务系统教育培训工作会议,进一步研究部署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四十三)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大力推进税务文化建设,弘扬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核心价值理念,倡导以爱岗敬业、公正执法、诚信服务、廉洁奉公为基本内容的税务干部职业道德规范,发扬协调配合、相互帮助、和衷共济的团队精神,树立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广泛深入地开展精神文明创建与和谐环境建设活动,突出思想教育内涵,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人人知荣辱、讲正气、比贡献、增团结、促和谐的新风尚。加强人文关怀,促进干部心理和谐,引导干部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干部教育、管理、监督,增强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切实提高执行力,做到恪尽职守,忠实履行职责。

(四十四)搞好党的先进性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章,巩固和扩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建立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各级党组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深入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工作、促进和谐的作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党员评议、支部书记讲党课和领导干部过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建立健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加强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工作。

(四十五)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继续落实建立健全税务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实施意见。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构建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加强党纪法纪学习教育,加强党员干部党性锻炼和思想道德修养,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税务干部廉洁从政制度,落实税务人员廉洁自律若干规定,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认真落实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监督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两权”监督制约。严格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群众工作纪律和经济工作纪律,大力治理商业贿赂,积极配合查办渎职犯罪专项工作,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纪案件。以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坚决纠正“吃拿卡要报”等损害纳税人利益的不正之风。抓住关键部位和环节,积极开展执法监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精神。认真贯彻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严肃接待纪律,减少经费支出,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各级领导干部要廉洁自律、率先垂范,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八、转变职能,改进作风,狠抓工作落实

(四十六)转变职能。大力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深化税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管理高效、服务优良、公正廉洁的税收行政管理体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切实转变职能。

(四十七)推进依法行政。落实行政许可法,深化税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税务行政许可实施办法,确保正确实施各项税务行政许可。抓好对非许可审批项目的管理,进一步依法简化审批手续。继续清理审批项目,尽可能减少审批。加强对取消和下放审批项目的后续管理,坚决杜绝变相审批行为。加快推进网上审批,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对审批项目的受理、承办、批准、办结和告知等环节进行全程监督。

(四十八)全面推行政务公开。丰富公开内容,完善公开形式,规范公开程序。税务机关办理行政事项,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外,都要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把涉及纳税人和干部职工切身利益、普遍关注的热点和影响执法公正的关键点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保证各项行政权力的运行始终处于公开、透明的良性循环中,落实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规范税务行政决策程序,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建立和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集体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强化行政监督,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将权力运行的每一个部位、每一个环节都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

(四十九)改进工作作风。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加强征收、管理、稽查等环节之间、综合管理部门与专业管理部门之间、上下级以及国税局、地税局之间的协调配合。大力推行电子政务建设,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管理方式,规范工作流程,提高行政效能。增强为基层服务的意识。增强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精简文件,简并要求下级税务机关报送的报表、资料,切实减轻基层的负担。及时研究回复下级提交的请示事项。落实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切实强化对基层工作的领导,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

(五十)狠抓工作落实。结合工作实际,把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分解到具体工作环节、岗位和人员。对布置的工作,要定期进行检查,确保抓出成效。广大税务干部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立足本职,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按照权责统一、依法有序、民主公开、客观公正的原则,探索建立行政问责制度,对履行职责不到位造成严重后果的,坚决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按照奖优、治庸、罚劣的原则,探索开展绩效评估,规范工作标准,量化工作要求,严格奖惩兑现,充分发挥绩效评估的导向作用和激励约束作用。

2007年税收工作任务光荣而艰巨。各级税务机关要认真履行职责,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推进税收事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的召开。

篇8:瑞昌市国税局2010年税收工作要点

一、努力取得设备管理法规建设的重大进展

1. 坚定信心, 克服困难, 充分依靠专家, 以高度的责

任心和使命感继续推进1987年7月28日国务院发布《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 (以下简称《设备管理条例》) (国发[1987]68号) 修订工作。积极向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汇报沟通, 变被动为主动, 使之认同修订《设备管理条例》是政府工作职责的观点, 力争早日提交委主任办公会讨论, 纳入2010年国家立法计划。

2. 进一步修订1991年9月2日原国务院生产办公室、原

国家计划委员会等七个部门发布的《企业闲置设备调剂利用管理办法》。

二、进一步完善和扩大设备维修资质认证工作

1. 规范设备维修企业资质认证程序, 出台换证工作管

理办法, 不断改进和提高对申请资质认证企业的服务水平。抓紧扩大行业认证范围, 力争在煤炭、电力行业取得突破。

2. 推动设备维修工程师水平考试工作, 筹划开展设备维修工、点检员的考试工作。

三、组织好企业经验交流活动

为企业服务是协会的宗旨, 把组织企业经验交流活动与为会员单位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吸收更多单位入会, 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建设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示范基地, 推广交流设备管理经验, 促进企业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积极探索教育与培训工作新途径

1. 尝试多种渠道的合作方式, 丰富教育与培训项目,

逐步建立设备管理教育培训体系, 开展适应不同层次设备管理工作者的培训项目。

2. 开拓教育与培训新领域, 建设设备管理教育与培训

基地。继续做好设备工程系列教材的发行和新教材的组织调研和编写出版工作。

五、继续加强设备工程服务工作

进一步开拓工作新领域, 加强技术服务工作, 探索为企业现场服务的新途径。

1. 继续健全中国设备工程专家库。

2. 继续深入做好全国质量信誉有保障供应商库及全国先进适用机电产品库入库的基础性工作。

3. 出版发行《中国设备管理年鉴》。

4. 做好南宁设备交易市场的调研和筹建工作。

六、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1. 组团参加第20届欧洲维修大会暨展览会, 发表论文并参加展览。

2. 组织设备管理优秀单位代表和工作者参加在美国芝加哥举办的第28届国际制造技术 (机床) 展览会。

七、创新设备管理宣传工作

《中国设备工程》杂志要充分发挥平台优势, 挖掘各种潜力, 扩大对外合作, 携手共赢。

1. 认真办好主刊, 加强策划, 重点加强专家视点、专题等栏目的策划和组稿。突出重点, 更有指导性。

2. 继续扩大通讯员队伍。

3. 增改网站, 实现刊网互动。

4. 策划专题活动, 增强读者认知度, 更好地服务读者。

八、组织制定“十二五”全国设备管理工作要点 (草案)

编制好“十二五”规划, 是做好全国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加强设备管理现状和发展的调研工作, 深化研究工作, 组织专家广泛调研, 编制“十二五”全国设备管理工作要点 (草案) 。

九、进一步完善协会组织建设

1. 待会长人选确定后, 适时召开第五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选举产生第五届理事会成员。

2.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人事司的统一部署, 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后续工作。

3. 进一步完善和健全规章制度。

十、改革和发展专业委员会 (分会)

加强专业委员会 (分会) 的管理, 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 健全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

上一篇:仙童社区创建“青春家园”下一篇:集客成功营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