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小学

2024-04-26

贺龙小学(通用13篇)

篇1:贺龙小学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漂亮地书写。

2、总体把握内容,并能讲述故事梗概。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贺龙在艰苦岁月里的乐观、幽默、对战友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热爱之情和崇敬之情。

教学准备:老师把课文的关键词句做成课件;搜集有关贺龙或其他革命前辈的故事。

一、题目导入,质疑问难

1、出示“贺龙”的照片,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贺龙的故事。

2、读题,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3、再次读题目,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4、作为十大元帅之一,为什么不写他驰骋沙场的英姿,却写钓鱼这件事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贺龙的生活。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想想课文将了一件什么是,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学习生字词:先小组内组员互查互帮,在集体检查。

3、再次默读课文,讲述故事的梗概。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二万五千里长征是艰苦卓绝的,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读后用自己的话归纳,再朗读体会。

2、贺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勾画出相关词句并体会,写出批注。

3、交流,点拨:

(1)分角色朗读第3----10段,抓住贺龙的语言和神态体会他的幽默和为战友着想的精神。

(2)读第11----14段,看看你从中体会到些什么?

自读感悟,批注。

抓关键词句体会。

找出这几段中回忆的部分,说说加入这一部分有什么作用。

老师引读11----14段,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4、出示最后一段话,抓住贺龙的预言、动作,体会他的幽默与乐观。

5、读第一段。文章开头为什么要描写草地的美景?

四、情感朗诵,拓展感悟

1、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或几个地方练习朗读,要读出感情。同学互相交流、评价。

2、读了贺龙的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写一个片段。

板书设计:

进入草地 断粮 体弱 病员多

贺龙 分牛肉 执杆钓鱼 活鲜鲜的鱼

篇2:贺龙小学

1、研读课文,从作者的字里行间细细品味贺龙的风趣、幽默和先人后己的崇高品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述故事的梗概。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讲述故事的梗概。

2、抓住文中描写贺龙语言、动作的句子,体会贺龙在艰苦岁月里的乐观、幽默及对战友的深情厚谊,激发对革命前辈的热爱之情和崇敬之情。

教学方法:

导学互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学导纲

1、新课导入 (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收集的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导入新课。)下面,就让我们走进那段艰苦的岁月,走进贺龙,继续来学习贺龙钓鱼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2、出示导纲“简要提示”,了解红军过草地的艰难。

3、出示导纲的知识性问题,让生自主学习,师巡视指导。

二、合作互动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1、在1、2自然段方面,引导学生抓住“几乎完全断绝”、“虚弱”、“伤病员一天天在增多”这三个词来体会长征的艰苦卓绝。

2、让学生根据红军过草地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想象。

3、在贺龙处理牦牛肉这件事上,重在让学生体会贺龙“先人后己”的品质。

4、分角色朗读贺龙与警卫员的对话,指导学生应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

出示导纲中的“探究性问题”,自主研读课文。

1、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2、学生代表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3、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引导学生谈体会。

预设一:从“贺龙转到马身后,随手拔下几根马尾,非常熟练地把它接起来,又从衣袋里取出一根别针,放在口里咬了咬,做成一个弯弯的钓钩。他将马尾和钩子一栓,捆在一根树枝上,就成了一根钓鱼竿。”这些句子及其中的一系列动词中,体会到贺龙制作鱼竿的熟练和鱼竿的简陋。

预设二:它几乎是“竿无虚发”,不一会儿便钓了满满的一串。 体会到贺龙钓鱼的专注及钓鱼技术的高超熟练。

预设三:让学生根据课文插图想象贺龙注视着水面会想些什么?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师精讲:

1、文中的回忆部分有什么作用?

2、课文最后一段的表演读 指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情景加上适当的动作,进一步感受贺龙的乐观、幽默。

3、反复朗读句子“这简陋的鱼竿,它凝聚着贺龙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对战友骨肉般的深情厚谊。”,联系上下文,谈自己的体会和理解,感悟它所蕴含的深意。

三、导学归纳

教师指着板书,引导学生归纳课文内容。

四、反馈训练

1、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梗概。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认为贺龙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拓展延伸

吟诵毛主席的诗歌《长征》,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篇3:贺龙元帅的体育奇缘

1896年3月22日, 贺龙诞生于湖南桑植洪家关的一个农民家庭, 也是这一年, 第一届奥运会于4月6日至15日在希腊雅典举行, 这种巧合仿佛注定了他的一生和体育结缘。贺龙4岁时就跟随祖父贺良仕练拳习武, 经多年磨炼, 养成了他的豪爽侠义之气。贺龙特别喜爱运动, 这与他的家传不无关系。贺龙的祖人能文能武, 其祖父贺良仕是个能挽硬弓、驭烈马的武举人;父亲贺士道亦继承家传武艺, 爱管不平事。贺龙6岁便学会了游泳, 经常到家门外不远的玉泉河里戏水玩耍。稍大一点, 就敢从几人高的大桥上跳下深潭, 一口气钻进河水里潜游很远。他幼年最喜爱的运动是骑马, 他抓住鬃毛跳上光滑的马背, 一声吆喝, 纵马飞奔。他14岁时因生活所迫开始跑码头、赶马帮。他选择这种方式来解决生活问题, 也显示出他喜好运动的性格。

二、贺龙在抗战时期成立的“战斗篮球队”与一场“史无前例”的篮球赛

贺龙参加革命以后, 对体育事业的兴趣和支持是有增无减。1937年末, 贺龙领导的120师里来了大批从国民党统治区投奔共产党的进步学生和知识分子。他们工作一空下来, 就在县城里的小操场上打篮球。贺龙看见后称赞这是件好事, 决定要在师司政机关成立篮球队。有些同志不理解:“现在光打仗就够忙够累了。还干体育这号事做啥!”但贺龙的想法与众不同, 他说“:我们军队在政治上、军事上都不落后, 体育就比较差。战士们的身体不很好, 这是问题。我们的生活应该活跃一些才行……”1937年8月6日, 他在《新中华报》上发表文章, 提出了“开展体育运动, 为打败法西斯服务”。1938年初, 120师的篮球队成立了。在为球队起名字时, 贺龙说“:红军有过‘战斗球队’、‘战斗剧社’。八路军嘛, 还是要战斗。这个篮球队就叫‘战斗篮球队’吧。”官兵们利用空闲时间, 在驻地附近开辟了一块场地, 篮球架和篮球筐也是自己制造的, 一个球打得补了又补。“战斗篮球队”成立后, 120师体育运动空前活跃, 每到战斗、工作的间隙, 就经常可以看到大家活跃奔跑的身影。球不够用了, 人们就用烂棉花、旧布缝制一个简易的篮球, 球破了就自己动手再补。贺龙还鼓励战士们不仅要打篮球, 还要广泛开展排球、游泳、骑马、刺杀、投弹、爬山等多项体育活动, 在全师上下形成一个锻炼身体, 打击敌人的气氛。1939年4月23日, 120师与精锐的日军吉田大队在河间东北的齐会村展开厮杀。在战斗打响之前, 有些缺乏战斗经验的战士有点紧张。贺龙却满不在乎, 他来到师部篮球队住处, 鼓励小伙子们打一场球。激烈的战斗就在身边, 远处时而还有炮弹落下。篮球队员们从未在这种情景下打过球, 贺龙却笑眯眯地让大家安心打球, 还不时给队员们指点战术动作, 呐喊助威。贺龙镇定自若的英雄气概, 使大家备受鼓舞, 球打得更热火朝天了。黄昏时分, 八路军发起了猛烈

反击。经过3昼夜

育奇缘会村激战, 战斗中歼敌八路军在齐

700余人, 缴获了

薇娜大量武器、弹药。

中共中央书记处

专门致电嘉奖贺龙。这场“史无前例”的球赛, 至今仍传为佳话。

三、建国初期贺龙在西南军区成立的体工队与贺龙的体育意识

新中国成立后, 百废待兴, 很多人认为体育工作不应该成为重点。然而, 贺龙、邓小平力排众议, 在1951年10月, 支持成立了西南军区体工队 (又称“战斗队”) , 这是新中国第一支专业体工队。贺龙深知一支优秀的队伍需要具备什么条件。于是被誉为“神投手”的篮球运动员张之槐被任命为西南军区“战斗队”队长。但此时已担任了西南军区司令部干部处处长的张之槐, 觉得自己不适合再搞体育工作, 所以迟迟未到任。为此, 贺龙在一次为“战斗队”召开的庆功会上, 当着军区司政后机关部以上领导干部的面, 严厉地批评了张之槐。贺龙说:请你当队长你不来, 是嫌我这个“战斗队”队长职务小啊?外国人不是叫我们“东亚病夫”吗?我们在座的同志都有责任把体育工作搞好, 我们也要成为体育大国。你不要以为你这个干部处处长权力大, 你要是看不起体育工作, 不愿意当“战斗队”的队长, 我照样给你撤了!这可是贺龙到西南后第一次发脾气。贺龙对体育运动的重视, 让张之槐深感愧疚, 第二天就来到“战斗队”上任。30多年后, 张之槐回忆起那段往事时仍然感慨万端:“那次, 贺总讲了一个小时的话, 批评我就有40分钟。他对体育那么重视, 让人不忍心不干。他那样信任你, 你不干出一番成绩, 对不起贺总司令啊!”。在贺龙和邓小平的提议下, 1952年5月4日, 西南区第一届人民体育运动会在重庆大田湾广场召开了。50年代初期, 全国都在积极地举办运动会, 但是大区里边举办运动会的只有西南军区一个。开幕式结束后, 贺龙健步走到球场中央, 为第一场足球比赛抬脚开球。

四、贺龙为新中国体育运动发展不拘一格地广揽人才

新中国在完善政治体制的过程中, 创立了国家体委, 贺龙任国家体委主任、党委第一书记, 当时中国的教练员和优秀运动员是屈指可数。贺龙为发展我国体育运动, 不拘一格地延揽人才, 他大胆地选用了一批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员, 很快建立起了新中国的体育队伍了。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 用人是重视出身和社会关系的。国家游泳队建队时, 对有台湾亲属的涂广斌能否入队, 有不同意见。在贺龙的过问下, 涂广斌最终成了国家游泳队的正式成员。后来涂广斌担任教练, 培养出了穆祥雄等具有世界水平的优秀运动员。经贺龙提议, 游泳运动员吴传玉被选为新中国运动员中的第一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贺龙对傅其芳的关怀, 在体育界一直被传为美谈。傅其芳在香港因击败过英国的乒乓球世界冠军李奇和伯格曼而出名。他曾向有关方面表示希望代表新中国打乒乓球。贺龙闻讯后, 同国家体委的领导人商量决定, 欢迎傅其芳回来。1953年春天, 傅其芳回到了祖国大陆。1954年, 他在布达佩斯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乒乓球比赛中, 获得男子单打第三名, 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篇4:贺龙元帅的家风

儿子贺鹏飞出生时,贺龙已经五十岁,但他从不娇惯儿了。上初中的贺鹏飞踢足球时,腿部骨折。照理说,父母心疼都来不及。可是,一个星期后,贺龙就让打着石膏的儿子去学校。贺龙自然不允许儿子坐自己的专车,就在街上包了一辆人力三轮车,每天负责接送贺鹏飞上下学。贺鹏飞拄着拐杖坐在三轮车上,全然没有因为是元帅的儿子觉得不自在。当时,有老战友觉得贺龙不近人情,他却说:“儿子本来就是普通一员,再说,正好借机让他受到磨炼,将来也好独当一面,把未来的路走得更好。”贺鹏飞第一次报考清华大学失利,眼巴巴地等着父亲出面帮忙。贺龙告诉儿子:“要想实现人生理想,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努力,再没有第二个途径。”明白了父亲意思的贺鹏飞,在清华附中复读一年后,终于如愿以偿。

贺龙教育子女,日常的基本礼仪和艰苦奋斗的传统坚决不能丢。吃饭时,嘴巴不能发出声响,饭没咽下去之前不准说话。孩子们如果不慎掉下饭粒,他会捡起来吃掉,并对大家说:“一粒粮食一粒汗,要懂得去珍惜。”贺鹏飞少年时的着装,几乎全由父亲的旧军装改成。

有一年在重庆,恰逢贺龙父亲的忌日,他把子女们召集起来,逐一对着搁置在窗台上的父亲照片磕头跪拜。他说:“这不是封建迷信,而是对长辈的追思和悼念,尽管离去的老人不可能知道在祭奠他,但后人却不能失去感恩之心。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大家才会有今天。”賀龙元帅倡导的孝道,被儿女们很好地继承下来。到了贺鹏飞这一辈,形成一种习惯,姊妹中每天必须有一个人在家陪着老母亲吃饭。

女儿贺晓明年少时,总是给人腰伸不直的感觉。贺龙多次提醒后无果,就训导女儿说:“做人,坐得有个坐相,站得有个站相,这不只是雅不雅观,而是个精气神的问题。小小年纪就弯腰驼背的,那怎么行?”他责令女儿每天必须靠墙站立一个小时进行自我矫正。 如今,67岁的贺晓明,身板依然挺拔,无疑是父亲的功劳。

贺龙元帅虽然严厉,但无时不表现出厚重的父爱,给后辈们带来了欢乐和美好的回忆。一次,他用小尺子责打年幼的贺晓明不成,不料被女儿重重地咬了一口,因而落下“笑柄”,在战争年代没有擦破一点皮,和平时期,反而被女儿咬伤了手臂。对儿女的爱,贺龙往往用爽朗的大笑来表达,而且时常边笑边竖起大拇指,以示赞扬。孩子们考了好成绩,他笑;孩子们射击水平得到提高,他笑;在运动会上拿到名次,或者在游泳时超过了他,他也会笑。还尽可能抽时间陪伴孩子,领着一家人去观赏《天鹅湖》,儿女们看不懂,他会事先详细地介绍剧情,甚至儿子组织一帮同学踢球,只要他有时间,一定会到场呐喊助威。

(编辑/张金余)

篇5:贺龙元帅简介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八路军一二0师师长、一二0师军政委员会书记,率部开辟晋西北抗日根据地。1939年任冀中军政委员会书记、冀中区总指挥部总指挥。1940年任晋西北军政委员会书记、晋西北军政民联合委员会主任委员。1942年到延安,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1945年当选为第七届中共中央委员。抗战胜利后,任晋绥军区兼晋绥野战军司令员、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西北军区司令员、西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

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西南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三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任。1952年任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1954年任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体委主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9月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56年当选为第八届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1959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军委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

篇6:参加贺龙中学

一、指导思想及目标

为了使我校的“三主五步”课堂教学改革落到实处,以教育局“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为指导,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确实提高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让我校“三主五步”课堂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特组织此次活动。

二、人员安排 领队:王

瑛(校长)

负责:王学红(副校长)

向保华(教研主任)成员:语文组——李陈君

钟红军

杨玉荣

数学组——钟子云

冯金波

贺凌云

英语组——戴庆军

刘小琴

张小龙 综合组——刘

柏小丽

袁春来 艺体组——鲁光勇

廖诗凤

王自力

三、时间安排 2012年2月29日

四、活动安排

1、学习贺中学校管理先进经验及教学教研管理办法

2、学习贺中教师“三主五步”课堂教学

3、观摩贺中“大课间”活动

4、与贺中教师座谈,探讨“三主五步”课堂教学

5、回校后教研室组织教研组长座谈会,结合贺中的经验共商我校的课改良策。

6、各教研组组织本组教师召开课改经验交流会,安排教师上好汇报课。

桥自弯学校教研室 2012年2月29日

贺中之行总结

桥自弯学校教研室主任 向保华

为了让我校教师更好、更清的认识“三主五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经商议由学红校长与贺龙中学联系好后,于2月29号上午我校23名教师在王瑛校长的带领下来到贺龙中学观摩学习。分别听了语文、数学、英语、历史、生物等几堂“三主五步”示范课,观看了贺中的大课间活动。参加此次观摩活动的教师都深有感触,回来后教研室又组织各教研组长开了一个思想交流会,王校长和学红校长参加,在会上各教研组长谈了自己的感受并结合我校实情就如何搞好我校“三主五步”课改提了很多很好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在这里我对各教研组长表示深深的感谢!下面我就这次活动谈一谈我的感受和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以供商榷。

(一)我的感受

第一感觉:校园清洁、环境优美、秩序井然给人以这里确实是读书学习的好地方之感。

第二感觉:各办公室、会议室、教室布置规范,内容丰富给人以这里的教师确实在实实在在的做事之感。

第三感觉:待人热情,为师之道我认为首先是为人之道、待人之道,贺中教师对我们是有迎有送,帮助找椅子和听课记录本,对我们一行人甚是热情,让人心情有无比温暖之感。

第四感觉:围绕“三主五步”教学法,贺中的教室布置规范、整洁、内容丰富多彩、美观而具有实效性。从班务栏、学生评比公布栏、班级宣言、学习之星到书柜等这些布置每处无论大小多少,我觉得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在优良的激励机制下自主学习,达到提高学业成绩的目的。让人有工作的实在之感。第五感觉:就是“三主五步”教学法在贺龙中学,至少在202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我们所听的几堂课确实是围绕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而进行的,五步灵活有序而不死板硬套。没有故意的作秀而又不缺泛生动活泼。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整堂课气氛热烈、和谐而又不凌乱。让人有这确实是新课堂、新教法之感。第六感觉:贺龙中学的大课间,教师组织的井然有序,学生做的整齐划一让人有赏心悦目之感。

第七感觉:我们的老师在学习观摩的过程中,态度端正、积极请教、听课、交流大家都是十分的认真,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回来后大家又结合我校实情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这使我由忠的感到我们学校的课改有了好的开端。我相信我们的课改一定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

二、我的想法

1、从硬件相比,我们与贺中除了教室里没有多媒体以外,其他的都相差不多,我们为什么没有他们那么好?究其原因,我认为得从我们教师自身去找,我们可以试着自问一下,我们在平常的工作中真的用心了吗?我们真的为学校的长远发展为学生的长远发展着想了吗?这个问题不用我回答,我想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是有数的。我自认为我在这方面做的还很不够,没有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2、我们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年龄从几岁到十几岁不等,年龄跨度大,小的不懂事,大的不带个发头,这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是事实,可这个事实已经摆在面前了我们就要面对,我们要想为法,出点子而不是埋怨叹息,我们要吸取他人之长来弥补自己之短。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总结出我们自己的经验,发展我们自己的事业。

3、课改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全国性的行动,不是我们这里的独创,这是大势所趁,而“三主五步”课堂教学,又是全县的一次课改行动,是全县的大势所趁,我们如果不搞反其道而行之那才叫标新立异,独出风头。到时我们学校出名了,我们的教师出名了,可这个名出的让谁也享受不起呀!

篇7:贺龙钓鱼说课

一、导入课题,质疑问难

1、课件出示贺龙照片,师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贺龙的资料。

2、齐读课题,学生质疑。

3、作为十大元帅之一,作者为什么不写贺龙驰骋沙场的英姿,却写他钓鱼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课堂伊始,我出示贺龙元帅的照片,意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师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贺龙的资料,是为了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同时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因有铺垫,质疑更加有的放矢。古人云:“学贵有疑。”“疑乃学之始。”师生共同提出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饱满昂扬的学习状态。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自由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听写文中重点词语、生字,检查学生课前自学字词的情况。

3、展示学生听写的字词,相机重点指导“撅”“髯”的结构和笔画、“腆”的读音。

4、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试着讲述故事的梗概。

5、教师相机指导怎样讲述故事的梗概:要交代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一环节,我放手让学生自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发展学生探究的愿望。

三、精读课文,品析词句

1、二万五千里长征是艰苦卓绝的,从文中那些地方可看出来?自读、交流、归纳,再朗读体会。

2、文中的贺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默读勾画出有关词句,并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3、学生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进行重点指导。抓住贺龙的语言和神态体会他的幽默和为战友着想的精神。

4、精读

(3)小结:这句话是对贺龙的高度赞扬。贺龙在困难面前的乐观、幽默鼓舞着大家,在缺粮少食的境地里对战友的深情厚谊感动着大家。

篇8:贺龙在武陵山区活动

以下是贺龙在武陵山区具体活动。

一、1896年—1920年

贺龙自幼家境贫寒, 念私塾五年便辍学在家。一面打理家事一面做些小本生意养家糊口的他, 更能了解民间疾苦, 深知劳苦大众生存的艰难。他嫉恶如仇、惩恶扬善的英雄举动远近闻名。终于于1914年, 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 经人介绍加入了孙中山同志领导的中华革命党, 开始在桑植、沅陵、石门三县从事反帝反封建武装斗争, 力图阻止袁世凯复辟及其一系列丧权辱国活动。这其间, 危险重重。他曾三次被逮捕入狱, 始终临危不惧, 百折不屈。

1916年中, 贺龙曾先后领导湘西暴动、芭茅溪起义等讨袁护国护法运动, 也曾先后担任过桑植讨袁军总指挥、湘西护国军左翼第一梯团第二营营长、湘西护法军游击司令。在同年9月, 与中华革命党取得联系, 至此改名为贺龙。这一年中, 他组织的起义斗争虽有胜有败, 但战功不朽。值得一提的是芭茅溪起义, 当年3月16日, 没有武器的贺龙向别人借了两把菜刀, 带领着仅有二十余人由相邻组成的农民队伍夜闯盐局, 共同捣毁了芭茅溪盐局税卡, 他亲手砍死了税警队长, 成功夺取了反动派十几支枪支和九千多斤食盐, 将盐纷纷发放给穷苦人民, 随后迅速成立起一支农民革命武装队伍。就是这支队伍, 在贺龙同志英勇的带领下, 逐渐壮大并发展起来, 在各项护国护法革命运动中屡立战功。而他凭借两把菜刀成功打倒反动派的这场革命, 至此传扬开来。

1917年, 贺龙奉命返回湘西发动武装斗争, 并担任湘西护法军游击司令, 不久他的部队被湘西护法军总司令张溶川所吞并, 贺龙因此被押解。释放后的他并没有放弃革命的热情, 反而决定重返家乡组建武装队伍, 在石门、慈利交界的两水井, 他和吴玉霖用两把菜刀, 缴获枪支两杆, 并重新组织起18位伙伴加入湖南援鄂的护法军, 共同入鄂与北洋军阀部队作战。

1918至1920年, 贺龙同志又先后被湘西护法军第五军军长林德轩委任为湘西护法军第五军第五团第一营营长;被澧州镇守史王子豳任命为团长;被湘西靖国军总司令林修梅委任为第三梯团团长;还担任过湘西巡防军第二支队支队长等职务, 可见其革命军事才能受到众人肯定。

二、1921年—1930年

1922年春末夏始之时, 贺龙被委任为川东边防军警卫旅旅长, 奉命同孙中山先生派往四川的原川军师长石青阳共同入川准备作战, 最终击败了吴佩孚支持的黔军袁祖铭部, 攻占下涪陵, 于当年秋季转移并驻扎在彭水。同年, 位于广东的陈炯明叛变革命, 孙中山先生前往上海避难, 贺龙派参谋赶赴上海慰问, 他表示, 必然竭尽自己的全力, 为革命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 受到孙中山先生的赞扬与敬佩。

贺龙此时所参加的国民革命军, 虽然较旧军阀有很大的进步和优势, 但却始终没有改变其剥削阶级的本质, 然而这支部队在贺龙的严格领导下, 始终不曾侵犯和剥削百姓毫厘, 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1923年, 贺龙在任四川讨贼军第一混成旅旅长兼川军第九混成旅旅长时, 与周西成、汤子模一起, 切断了长江一带交通, 为阻止北洋军阀增援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涪陵, 他亲帅部队, 扣押下日本日清公司客轮宜阳丸, 经检查发现这一客轮正是为吴佩孚运送军火入川的, 这次的检查, 俘获了吴佩孚的军械处长, 击毙了始终拒捕的日方船主, 还缴获子弹八十多万发。在这年冬天, 贺龙所加入的讨贼军内部出现严重分化, 不少战线瓦解, 重庆也开始沦陷, 讨贼战争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这不仅让此前一直支持孙中山先生三大政策的贺龙对依靠军阀而进行旧式武装革命产生些许怀疑。

1924年至1927年正值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期间贺龙同志始终拥护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秉承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坚强信念, 不断率领各部进行北伐战争。五卅惨案在上海爆发后, 在湖南形成了强烈影响, 当地组织起各种声势浩大的爱国反帝运动, 对此, 贺龙同志亲自发出电报表示赞同, 并捐出三千银元, 以支持人民的革命热情。1926年, 贺龙得到广州国民政府准备出兵北伐的消息, 随即誓师返湘, 占领了沅陵等地, 准备与吴佩孚和张作霖手下的“讨贼联军”叶开鑫部展开殊死搏斗。当年夏季, 被委任为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一师师长的他, 可以说已成为北伐军中不可缺少的左派名将。此时, 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派遣一支以周逸群为队长的共产党员骨干宣传队前来贺龙所在部队, 宣传共产主义和民主主义, 这是贺龙第一次与周逸群见面, 同时也是他第一次与共产党员会面, 他表示, 愿意宣传队的全体成员留在一师开展宣传工作, 并请求中共湘区省委派共产党员来此开办政治讲习所。宣传队到来的第三天, 贺龙就在与周逸群的密谈中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请求, 由于当时中共中央拒绝友军内部高级军官入党, 周逸群只好以时机尚未成熟推辞。随着北伐战争的开展, 贺龙奉命加入北伐军, 先后担任第十五师师长和第九军第一师师长。因为他的勇猛机智, 在战斗中履立战功, 被提拔为第二十军军长。此时的他虽然尚未加入中国共产党, 但共产主义的先进思想早已深深地植入了他的内心, 可以说, 他是在北伐战争的过程中, 不断追求真理, 逐渐完成了由信仰三民主义到信仰共产主义的伟大转变。1927年, 爆发了“四一二”事变, 革命一度陷入低潮。贺龙同志并没有转移自己坚定的信念, 始终选择与共产党和工农大众一条心。他率领部队毅然加入了南昌起义, 并亲自担任总指挥, 在起义部队南下时通过周逸群、谭平山介绍, 最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初, 工农革命军因攻打监利受挫而来到焦山河, 贺龙向中央申请返回湘西组织革命武装队伍, 经中共中央常委会同意后, 决议组建中共湘西北特委, 并由郭亮同志担任书记一职, 贺龙、徐特立、周逸群、刘克明等人任委员。湘西北特委与石首中心县委共同举行了为期两天的联席会议。会议关于上山 (去湘鄂边) 、下湖 (在鄂西) 的行动方针进行了讨论。会议作出湘西北特委按中共中央原计划前往湘鄂边的桑植、鹤峰一带组建红军、开辟根据地和将贺锦斋等部交石首中心县委领导等重要决定。贺龙、周逸群在焦山河期间, 当地商号纷纷捐款作为他们到湘西途中的费用, 他们又将其中一部分用于接济穷苦人民, 这一举动无疑扩大了党在群众中的影响。会后, 周逸群、贺龙率领贺锦斋、李良耀、卢冬生等十余人, 于2月下旬在吴先洲部的护送下, 离开焦山河前往湘西, 共同开展游击战争, 发展湘西的工农武装。贺龙先后在鄂西和湘西逐渐武装队伍, 后又前往湖北鹤峰筹集资金, 恰遇国民党进犯桑植一带, 由于革命武装队伍一时间失去统一指挥, 而导致此次战斗溃败。周逸群同志遂迅速转往鄂西, 重新组织起三千余人的革命武装返回桑植, 继续开展起打土豪, 建立革命政权等工作。同年7月, 中共湖南省委经研究决定, 解散湘西北特委, 成立中共湘西前敌委员会, 任贺龙为书记, 将其正式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由贺龙担任军长。因考虑到敌人内部成分极其复杂, 贺龙严格按照省委决定, 循序渐进地对现有部队进行改造, 加强战斗训练, 大量吸收优秀士兵加入中国共产党, 力图扩大苏维埃政权的宣传, 将土地革命不断扩大, 争取推动广大农民共同奋起斗争。两个月后, 贺龙领导的第四军因多次遭受敌人袭击, 造成严重伤亡, 整个军队仅剩下两百余人, 贺龙不得不带领军队转移至湖北鹤峰县堰垭一带大山中, 此时的第四军陷入弹尽粮绝的危险处境。但贺龙同志并没有放弃斗争的信念, 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 他对残留军队进行大力整顿, 仅仅保留下政治上坚定不移且身强力壮的军人。就是这剩下不到一百人的红军队伍, 在贺龙的坚强领导下, 最终成为党的中坚力量。这次整顿, 可以说是红四军建军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

1929年初, 贺龙率领红四军占领鹤峰, 在此成立中共鹤峰县委及农民协会和苏维埃政府。他亲自带领农民开展自卫武装革命, 很快建立起湘鄂西第一个革命根据地。随后他又率兵攻下桑植县城, 剿灭了当地的反动武装, 将鹤峰与桑植两地连成一片, 由此湘鄂边革命根据地已初步形成。7月中旬, 湖南警备第一军军长陈渠珍所属向子云部再度进犯桑植, 贺龙试图用计谋放敌人入城, 而后发动攻击, 红四军撤退之际为使敌人难于固守, 损毁了部分城墙、城门。贺龙将红四军分为两部, 一部主力用于直击敌人, 另一部则隐蔽起来, 以阻断敌人退路。向子云部果然中计, 遭受红四军猛攻, 溃不成军的向子云部仓皇逃往渡口, 哪知船只早已被红军转移, 因水流湍急、水势凶猛被困。敌人大部分缴械投降, 试图泅水逃脱的多半死于江中。这次战役就是有名的赤溪之战, 红四军全歼敌人二千余人, 缴获千余枪支, 取得了建军以来的空前胜利, 大大增强了军人的革命热情。

1930年, 中央命贺龙率领红四军在鄂西公安同红六军会师, 组建红二军团, 贺龙任军团总指挥。贺龙领导的红四军由此改名为红二军, 监理红二军军长。根据军团委决定, 贺龙指挥红二军团根除了洪湖根据地内白色据点, 基本肃清了襄河 (汉水) 以南潜江境内的反动武装, 随后北渡襄河攻占天门县重镇岳口, 将鄂西地区的监利、江陵、潜江、沔阳等根据地连成一片。9月, 新任湘鄂西特委书记兼红二军团政委邓中夏在会议中要求贺龙率兵渡江南征, 攻下岳阳, 并配合红一、红三军团攻打长沙, 贺龙和周逸群不愿弃苏区于不顾, 冒险进攻遥远的长沙, 但未果, 被迫渡江, 最终错误的决议导致南征失败。

贺龙同志在之后的国内革命战争中, 在武陵地区又曾多次立下汗马功劳, 谱写出杰出的革命篇章。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 也都有着不朽的功绩, 却最终在“文革”时期遭受林彪、江青、康生等人的残酷迫害致死。他一生的光辉事迹, 绝非仅仅千字就可详述。他为武陵山区解放与发展作出的贡献, 将永远让人铭记于心。他为国家呕心沥血、奋斗一生的光辉形象, 值得全国人民崇敬与爱戴。

参考文献

[1]师哲.永远飘扬在人们心中的一面红旗——回忆贺龙同志的片断[J].人文杂志, 1981 (1) .

[2]张广立.周逸群同志在湘鄂西[J].湖北大学学报, 1980 (4) .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民革命军、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表[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1980 (3) .

[4]王铸人.革命传统教育赞——《燎原》简介[J].中州学刊, 1981 (1) .

篇9:贺龙还烟钱

老人们每人装了一烟袋锅子,一齐抽了起来。贺龙问:“怎么样?”“好抽好抽!”有的说烟丝好,有的说味道香。贺龙把自己的烟斗往墙上一磕,说:“来,我尝尝你們的烟。”一个叫刘三庚的老人,递上自己的烟荷包:“俺这烟是自己种的,叫大叶烟,你抽不惯吧?”贺龙装了一烟斗点着就抽,连抽了好几口才说:“好,劲冲!真过瘾。”一旁的警卫战士说:“那烟丝是战利品。”贺龙一听人们喜欢他的烟丝,就打发警卫战士取来了他的烟丝袋子,给每人装了满满一荷包,边装边说:“抽吧,做个纪念。”

有一次,贺龙元帅去延安开会时,带了一些旱烟叶过去。没几天,烟叶抽光了。没有烟,实在难熬啊!后来,警卫人员叫后勤部的同志买来一些烟叶。当贺龙得知这烟叶是用公款买的时候,沉痛地说:“贺龙犯了挪用公款之罪喽!”他对警卫员说:“你马上再给张司务长捎个信,告诉他,这烟钱,一定要记在我贺龙的账上,不可用其他经费冲掉,会后如数补还。”

贺龙为了补还那笔烟叶钱,与张司务长订了一个加倍节省个人生活开支的“合同”,每餐给他减盐、减油、减菜。有时,甚至端起碗吃“白饭”,不肯吃菜。就这样,贺龙一直坚持了两个月,才将那一斤半烟叶款如数还清。

篇10:贺龙的故事选集

1935年9月,调集130多个团“围剿”湘鄂川黔根据地,企图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术,逐步压缩对红二、六军团的包围圈。数十万人对一万七千人,兵力和装备上的悬殊注定这是一场残酷的战斗。贺龙指挥二、六军团欲北先东,计划是向贵州突围,却偏偏先从东南方向一举突破敌人防线,占领了辰溪、浦市、淑浦、新化、兰田和湘中著名的锡矿山,直接威胁长沙。同时还在湘中建立了抗日游击队、抗日大同盟、抗日义勇军等38支抗日武装,补充了3000余名新战士。见围歼红军于龙山、永顺、桑植之间的计划破产,立即改变部署:以樊嵩甫纵队的4个师和李觉纵队的3个师为主,组成“追剿军”,由何键当总司令,“追剿”红二、六军团;陶广纵队3个师和郭汝栋纵队8个团开抵沉江西岸,负责堵截;汤恩伯纵队2个师防守长沙,妄想把红军消灭在澧水和资水之间。

根据这一情况,贺龙指挥红军向东急进,造成东渡资水的假象,把何键这十几万人引向东面。然后两次抢渡巫水,转兵贵州,把数路追兵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完成了贺龙长征中的第一次“神来之笔”。

红二、六军团到贵州后,随即下令贵阳行营主任顾祝同指挥5个纵队进攻二、六军团,郭思演、孙渡两个纵队从东西两面防堵,川军杨森、李家钰沿长江布防,总兵力已达120个团,阻止红军北上。危急关头,贺龙指挥二、六军团进入乌蒙山区。

乌蒙山南北走向,平均海拔米,山高谷深,人烟稀少,气候恶劣,且瘴疫流行。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与敌周旋,困难是可以想见的。贺龙再次上演起声东击西的计策,率领红军一个劲向西北方向猛插。顾祝同误认为红军要过金沙江,于是命令万耀煌、樊嵩甫、郝梦龄3个纵队转向西北追击。贺龙看准这个机会,马上指挥二、六军团东向镇雄,希望从这里脱出敌人的包围。红军从西北突然东去,顾祝同以为红军被追得筋疲力尽,走投无路,开始瞎闯了,便命令尾追的3个纵队全部东进。当贺龙从敌人的两名逃兵中得知万耀煌亲率军第十三师从章坝向镇雄追来时,当机立断,杀了个回马枪。他命令红六师十一、十二团到章坝迎敌,要求他们拉得猛,打得狠,把敌人打乱。“逃跑”的红军突然杀了回来,而且一下子冲进了万耀煌的司令部。敌军一下子就被打乱了,几乎失去了控制。万耀煌在溃乱中只身逃脱,免于一死。郝梦龄纵队拼命赶来援救,贺龙立即命令二、六军团向前急进,摆脱敌人。

就这样,贺龙指挥二、六军团在乌蒙山中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南,一会儿又向西北,拖着敌人辗转回旋,搞得顾祝同晕头转向,拖得万、樊、郝3个纵队疲惫不堪。就在此时,贺龙率部突然以迅猛的动作从郭汝栋和樊嵩甫两个纵队的接合部向西北方向跳出包围圈,兼程急进,在昭通、威宁之间,穿过孙渡的防线,直奔滇东。

篇11:参观贺龙故居心得体会

敬爱的党组织: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2011年6月18日,医院开展“关爱在医院”主题活动年中,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精神,组织全体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到桑植贺龙元帅故里参观学习。大家怀着对元帅的敬佩之情,对这次红色之旅充满憧憬和向往。

到达桑植贺龙故居后,我们按照活动的安排,参观贺龙元帅故居及贺龙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学习革命精神,在贺龙元帅铜像前,我想起了书本上学到的贺龙元帅生前转战湘鄂西,领导人民闹革命这段历史。正是先烈们艰苦卓绝的奋斗和无畏牺牲的精神,才换回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怀着这份崇敬之情,我更要勤勉上进、兢兢业业,以告慰先烈的在天之灵。一边听讲解员元帅的革命业绩,一边感悟元帅的感人故事,把我的思绪又拉回到了革命战争年代。当年那一幅幅惊心动魄、艰苦卓绝、感人至深的画面,又再一次生动地呈现在我的眼前,更加坚定了发扬艰苦奋斗、坚定理想信念、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决心。

贺龙元帅深受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爱戴和崇敬。他始终把自己置于群众之中,足迹到处,都谱写着他热爱人民、关心人民的赞歌。他把自己的手杖赠给维吾尔族百岁老人买买提木沙;深入果农问寒问暖,和同农民一起劳动;与文艺界的演员握手联欢;他慰问在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陪同周总理出国访问,关心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等等,都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人民的关爱。

通过这次的学习参观我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以后我将更加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通过认真工作进行实践锻炼,不断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能力,树立正确入党,往往是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漫长的过程,并不断循环往复,才能够获得的。要通过身边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活动,来加深对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认识,强化正确的入党动机

要向周围的同事学习。在这次参观元帅故里的活动中,从领导、同事的身上我感到了一种活力,一种动力。在我周围,有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和优秀的积极分子,克己奉公,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处处为他人着想的精神一直感染着我。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兢兢业业地工作态度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和努力的方向。

我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心,只要通过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严格要求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尽快不断提高自己。在我站党支部关怀和培养下,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为一名真正的、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正如歌曲中所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正是因为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国家才会取得今天的成就。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优秀的组织,我渴望早日加入这个组织。能够成为一名党员,一直都是我的精神动力。可能,我的思想还存在很多稚嫩的地方,恳请党组织加强对我的教育和培养,给予我批评。

某年某月某日

篇12:湖南贺龙故居导游词

贺龙故居 占地近1公顷,建筑面积2088平方米。依地就势而建。平面图犹似一把巨型“菜刀”。它是融北京四合院、湘西吊脚楼的建筑风格为一体的仿古式钢筋砖混建筑;青瓦白墙红柱,方正门窗,飞檐翘角,重檐歇山顶,错落有致;外形台阶一色麻条石砌就,显得古朴典雅,舒展庄重;正门为一道12米宽、3.6米高的方格锦式8扇对开方门,直插青云色门楼,象征云卿指挥“八一”南昌起义;门楼上首正中悬挂着原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亲题金字匾额,格外引人注目,给人一种雄浑磅礴,庄严伟岸之感。,以开朗宽敞的内庭及明快简洁的单廊过渡,连通每个厅室,紧凑而富有变化;两个内院大小相同,呈长方形,长42米,宽28米,圆形花坛居中,方形花地分布四周;其间曲径沟通,培植有雪松、翠柏、云杉、珙桐、香樟、红枫、山茶、黄枫、紫竹、桐竹、铁树、腊梅、兰草、桂花、杜鹃花、七里香、迎春花、玉兰花、桅子花等名贵树木花卉,装饰建筑小品组成的园林花圃。四周及沿溪河畔走廊,培植高大挺拔的雪松,婀娜多姿的垂柳,四季绿树成荫,鸟语花香,风光宜人。

贺龙故居内设有序厅、7个展厅及办公、音像、接待室共18间房屋。序厅正面的大红底色高墙悬挂着贺龙元帅巨幅彩色照片;下面依次摆放着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总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第一集团军、国家体委、中共湖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以及贺龙夫人薛明等敬献的花蓝。左右两边墙面上,是用一米见方的30个金色大字镶嵌的对联:万里春风亿万人怀念追思有口皆碑,一腔热血数十载丰功伟绩名垂青史。7个展室中陈列有387帧珍贵历史照片,190件文献文物。陈列内容分为“执着的救国救民抱负”、“八一南昌起义的模型”、“卓越的无产阶级军事家”、“杰出的新中国体育事业奠基者”、“军队和国防建设重要的领导人”、“永远活在人民心中”5个部分。

从一幅幅历史照片中,领略到贺帅业绩风采;陈列的菜刀,再现青年贺龙智勇双全、刀劈盐局夺枪起义历史;制作的模型,再现当年“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第一枪的壮观场面;陈列的枪支刀矛,犹存大革命及抗日年代的硝烟;复制的奖杯奖状,闪耀中国体坛健儿的辉煌成就。张万年、杨汝岱、赵朴初、廖汉生、张震等人龙飞凤舞的题词,反映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贺龙元帅的高度评价。整个陈列反映了贺龙由一个普通青年农民转变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成长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人民军队的缔造者、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为党和人民奋斗终生的极其光辉历程。

篇13:贺龙中学的由来

1945年8月,陕甘宁晋绥五省联防司令员贺龙,奉毛泽东、朱德的命令,率晋绥军区主力部队东渡黄河,直奔吕梁,向日伪占据的汾阳、离石、文水等县城发起总攻。8月31日,贺龙亲临文水前线指挥作战,冒雨攻城。次日,解放了文水县城。9月2日,贺龙简装轻骑,来到县城,一是前来看望嘉奖作战有功部队,二是急速部署部队撤离转战。其间,召见了文水县县长李奎年、汾阳武工队副政委李凤年,并听取了他们的情况汇报。当汇报到文水城内有一所中学,有学生几百人,其中许多受革命影响倾向进步时,贺龙脸上泛出笑容,兴奋地说:“这是宝贝疙瘩!青年学生、军队和地方都需要,建设新中国,更需要有文化的人才。”贺龙坚定而果断地说:“文水城我们可暂放弃,但知识青年我们要争取。”当天下午,贺龙来到文水中学,对广大师生们作动员讲话,从抗战胜利后的时局,讲到中国的两种命运和前途……他希望广大师生能够参加革命,继续读书深造,做建设新中国的栋梁之材。贺龙的演说,大大激发了在场广大青少年的革命热情,一部分渴望革命的青年,更加坚定了走革命之路的决心。

贺龙离开文水前,召集随军工作团和县委负责同志,研究了吸收这批知识青年办学的问题,并提议学校定名为“陕甘宁晋绥五省联防军驻晋随营学校”,同时兼任校长,由他的秘书彭德任副校长。根据贺龙的指示,工作组深入学校进行思想发动工作,其中有李凤年、董那、刘星火、刘振华等同志。

9月5日,在文水县男子高小礼堂召开大会,1000余师生参加,会议由李凤年主持,八专署专员康世恩讲话。正在会议进行期间,工作组同志匆忙跑进会场报告,敌军前卫离文水县只有二三十公里。为了保护这些学生不再陷入敌人的统治之下,决定立即撤离转移。彭德对大家说:“贺司令员派我们掩护大家转移,大家稍事收拾,准备出发!”下午5时半,300余名学生,在彭德率领下,出文水城西门,沿太汾公路北上,走出不到3公里时传来枪声,大队转向西山……9月9日,已回到人民手中的文水城,又被阎军抢占。而贺龙亲自创办的这所新型学校——陕甘宁晋绥五省联防军驻晋随营学校,就以文水中学的这部分同学为基础,在硝烟弥漫的战火中诞生了。

9月8日队伍转移到汾阳冯郝沟,这里依山傍水,离文水和汾阳城较远,学校活动还比较安全。在这里稍加整顿后,便开展了宣传和招生工作。

9月10日上午,彭德召集干部会议,宣布由张干臣任校务主任,李凤年任组织科长,王建国任事务主任,刘星火、李六平、陈非之、董那4名同学担任学生会的领导,并负责教学工作。指派刘振华、赵栋两名同志作王建国的助手,负责同学们的衣食住行和教学用品。9月23日,学校又转移到汾阳桑家沟。到桑家沟后,为便于组织学习,学校按文化程度分别编了两个队,由李六平、陈非之两位同志负责。

1945年9月9日,离山县城(1971年离山县分为离石县和方山县)解放,城北40华里的大武镇(今属方山县)地处交通要道,北靠晋绥边区老根据地。镇上有张家大院、白家大院,分别有一门、二门、三门等十几处庭院,有这数百间房舍,加上正北的水图庙,正好用来办校。

在离石县四区区委和大武镇人民的大力支持下,358旅的同志们迅速完成了随营学校的建校任务。10月下旬,学校正式迁到大武镇。经过必要的整编后,11月7日,学校正式开课。经过调整后的学校建制,校长仍由贺龙兼任,副校长一名,教育长一名,校部设组织科、教育科、管理科。学生按文化程度分编为五个队,每队有队长、指导员各一名,有的队增设一名副队长或干事。课程设置以转变学生世界观为核心,进行革命理论和文化教育。学生生活待遇和部队一样享受供给制。

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同志赴重庆谈判,与国民党签定了“双十协定”,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建立独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国。贺龙再次来到该校,为师生们作了形势报告。全校师生建议:一是更改校名,把“随营学校”改为“贺龙中学”;二是扩大招生,调整学习内容,增加文化课比重,培养更多人才;三是充实师资力量;四是成立图书馆,创办校刊。这些都得到了贺龙的同意。

1948年,学校奉贺龙命令,由大武镇迁往临汾市,同陕甘宁步兵学校合并,成立西北人民军政大学。贺龙中学在大武镇办学3年,培养学生达3000余名。据初步统计,他们中任军级以上职务的有7人、地师级以上的74人。

上一篇:写人物品质性格的成语下一篇:孙膑兵法·将败原文及翻译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