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2024-04-15

浅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共6篇)

篇1:浅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制度现状与完善

乔生 班小辉

南京财经大学

知识产权质押作为担保制度的一种新形式,在以技术创新为特征的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受到欢迎,尤其是将知识产权质押引入金融信贷领域,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促进知识创新型社会的发展作用重大。

一、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制度试点的状况与问题

2009年初国家知识产权总局正式确定北京市海淀区、吉林省长春市、湖南省湘潭市、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江西省南昌市等知识产权局为首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这些试点单位主要承担包括通过运用知识产权质押贴息、扶持中介服务等手段,降低企业运用知识产权融资的成本,在评估专业机构和银行之间搭建知识产权融资服务平台等九大任务。

(一)通过财政扶持减少出质人贷款需费,促进质押融资制度的发展

质押融资中,知识产权出质人需要面对的负担首先就是贷款的费用。而北京市海淀区和佛山市南海区推行的知识产权贷款贴息政策恰恰能够较好地缓解这一情况。《海淀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管理办法》规定:“对海淀区域内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利用知识产权质押向银行获得的贷款进行贴息”、“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比例为企业应支付贷款利息额的50%”;南海区更推出了贴息率不超过贷款利息35%的政策。通过政府出面对知识产权融资进行补贴,能够缓解企业的资金需求与银行风险成本控制的关系,促进中介机构融资水平的提高,推动新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制度的推广。

(二)明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门槛,降低银行放贷风险

北京市《关于促进一些专利权质押和专利项目贷款的暂行办法》要求“授权专利且该专利项目处于实质性的实施阶段,初具规模,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原则上一般不超过65%”、“二年以上的经营业绩和连续两年的盈利记录,年利润增长20%”等。北京市海淀区和佛山市南海区新颁布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政策中对企业申报知识产权贷款贴息的条件也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这些对出质企业设置的门槛性标准,能够有效的对申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企业的资格进行审查,其中对于企业资产负债率、连续盈利能力和出质物的定量化的要求.便于银行在审查贷款申请时有规范性的考量标准。

(三)建立多方参与的质押融资制度,发挥政府、担保机构、行业协会作用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面临的另一重大问题就是知识产权的价值风险控制问题,能否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价值风险防范体系,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制度的进一步推广具有关键性作用,而试点中关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多方参与制度的确立则是一项有益的尝试。

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代表,其在2009年3月23日推行的《佛山市南海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中明确规定在知识产权制度中要充分发挥政府、银行、金融担保机构、第三方评估服务机构以及行业协会、商会的作用。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在评估机构方面,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家数据库”,为企业能够了解注册资产评估师、相关行业的技术专家、相关法律专家等专业资源,为其选择知识产权评估机所需的相关资源提供了方便;第二、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项目管理方面,建立“南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项目动态管理数据库”,为质押融资的整个环节提供动态的信息,提高知识产权质押管理的透明度,对出质人能够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弥补质权人不易控制出质的知识产权的弊端;第三、在风险控制体系方面,在企业申请贷款阶段,由南海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以及其他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开展贷参与进来,培育融资企业的申请资质和做好贷前审查。在发放贷款后,企业应在内部建立贷款使用监督机制,配合银行对贷款的监督。质押融资风险则由知识产权交易平台、资产评估公司、第三方担保机构共同承担,在企业发生逾期不还贷的情形时,相关的三方应积极对的质押物进行处理,从而降低知识产权出质物变现难的风险。

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法律制度构建与完善思考

(一)完善可质押融资的知识产权范围

首先,从种类上来说,我国《担保法》第75条规定了可作权利质押的范围,其中关于知识产权质押的范围为“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转让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我国《物权法》第223条又进一步明确规定了可以转让的知识产权的财产权都可以作为权利质权。知识产权作为一种开放的体系,其种类也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增加。因此,在重视构建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这传统的三大类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制度的同时,还应关注商业秘密、商号权等可以转让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完善可质押融资的知识产权的种类体系。

其次,关于依法可以转让的知识产权的财产权应做扩大化性理解。如《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出质人非专利文档所记载的专利权人或者非全部专利权人,中国专利局不得登记专利质押合同,从而否定了专利申请权权利质押的可能性。在未被授予专利权之前,专利申请人可依其专利申请权请求利用其发明创造的人支付适当的使用费,这表明专利申请权本身即具有内在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应属财产权的一种。同时我国《专利法》第10条又明确规定,专利权可以依法转让,因此专利申请权应当纳入到知识产权的质押融资体系当中。以此类推,著作权中的发表权也应包括在内,其也同样具有财产性和可转让性,可纳入可质押融资的知识产权体系范围。

(二)设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门槛

综合各地设立的标准情况,笔者认为应当建立双重的考量标准,即对质押融资的资格审查要从企业能力和出质的知识产权的情况共同考虑,只有双重标准同时满足时,方能符合质押融资的条件,另外还应设立例外性的条款,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方面设计。

第一,从企业还贷能力考虑,规定统一的企业负债率、盈利能力标准等。笔者主张设立一个最低的风险控制标准,作为企业的还贷能力的要求。

第二,将出质的知识产权价值作为考虑标准。根据各种知识产权的不同特点,建立不同的标准要求。如著作权和专利权可以从有效性的角度考虑,同时因著作权的有效期与专利权的有效期的并不相同,其设立的有效期标准也不应一致。而商标权、商业秘密这样的知识产权则不适宜从时效性的角度考量,更多应从其商品在市场上的盈利能力来考虑。

第三,例外性的条款。针对那些具有巨大价值而企业能力又远没达到风险能力的控制要求的知识产权,可以在多方机构的参与评估认可下给予例外性的考虑。

(三)完善知识产权的评估制度

结合以上试点的做法,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评估制度。

第一,通过评估小组的形式对知识产权进行评估。佛山市南海区组建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家数据库”就是一个可借鉴的平台范例,这种专家数据库形式的推广,可为出质人和银行合意确定评估小组提供方面。当然,法律应同时明确参与评估小组人员的法律责任。只有这样方能保证评估小组的科学性与公正性,保障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建立不同的评估规范。目前我国对资产评估规范工作进行规定的只有2006年财政部、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知识产权资产评估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但由于不同的知识产权种类有着不同的特性,试图通过一个概全的《通知》难以解决知识产权评估的复杂性。目前中国资产评估协会拟在无形资产评估准则的框架下,分别制定专利、商标、著作权等具体评估指南,完善知识产权评估的准则体系。

(四)完善出质期间的风险控制制度

笔者认为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对出质期间的风险控制。

第一,构建全国性的知识产权动态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能够使质权人通过该数据库

对出质的知识产权的变动行使有效的监督。

第二,允许知识产权人最大化地利用出质的知识产权。这里所指利用包括许可他人使用。在健全知识产权动态数据库的基础上,可以放开对出质人使用出质的知识产权的限制,当然出质人应承担通知义务,将知识产权利用情况(不论是自己使用还是许可他人使用)通知质权人。质权人对于出现知识产权价值降低可能的情形时,有权要求增加担保物权利,若出质人拒绝增加担保则质权人有权进行拍卖、变卖质押财产,并与出质人通过协议将拍卖、变卖所得的价款提前清偿或者提存。

第三,对于通过利用知识产权所获盈利是否需要提存,笔者认为这应由双方协商确定较为合理。因为若是出质人通过各种方式利用知识产权进行盈利,效益非常理想,则银行不急于将盈利资金用于提存,反而让企业通过盈利进行扩大生产,更符合社会经济利益的考虑。

(五)完善知识产权变现制度

在出质企业无法向银行偿还本金时,变现成为银行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设立多方承担风险机制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如佛山市南海区规定的由“质押融资风险则由知识产权交易平台、资产评估公司、第三方担保机构共同承担,一旦发生企业逾期不还贷款,上述相关三方应充分利用各自资源积极协助对质押物进行处置”。因此,应在全国范围推广这种多方参与的变现实现方式,充分多方机构的作用,有效扩宽质权人质权实现的途径,有效解决银行知识产权质押的变现问题。

篇2:浅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截止目前,我行没有发生过知识产权和股权质押融资业务,因此没有实际经验可分享,下面就谈谈我自己的一些理解和感受吧。

目前知识产权和股权质押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操作经验较少,质押又存在审批和登记相分离的情况,缺乏统一管理,价值评估和质押登记手续繁琐复杂,二级转让市场不够完善,因此实际操作有着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影响和制约了这项创新业务的发展。针对以上问题,我对开展知识产权和股权质押融资业务提出下列建议:

㈠加强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完善相关法规制度。针对质押缺乏审批与登记统一监督管理的这一现象,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做出规定,申请质押须经原审批部门审批,并由该部门全权行使质押的登记和监督管理职能。

㈡协调好相关部门秉公办事。知识产权和股权质押涉及资产评估机构、公证处、政府管理部门,前者为独立的企业法人,自负盈亏,容易受经济利益的驱动,而评估的真实价值是做好知识产权和股权质押工作的前提,后两者是国家政府机关,便捷、稳妥的做好质押的公证和登记工作是开展此项业务的有力保障。因此,资产评估部门必须严格遵循诚信的商业准则,科学、公正的评估出质押权利的真实价值,公证部门严格按照工作程序,把好公证关,防止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政府管理部门要以评估报告和公证书为前提,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切实做好知识产权和股权质押的登记和管理,保障银行合法债权。

㈢积极稳妥的推进知识产权和股权转让二级市场的发展。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出台扶持知识产权和股权转让二级市场的政策,构建和完善市场体系,增加企业知识产权和股权的流动性和变现渠道。允许各地设立和完善产权市场和拍卖行,明确企业的知识产权和股权转让流动程序,政府管理部门的统一监督下推动企业知识产权和股权的正常转让与流动。若借款人不能如期偿还银行贷款,质权银行可将质押知识产权和股权通过上述交易机构进行正常的转让变现,为银行顺利拓展知识产权和股权质押贷款这一信贷新业务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浦发银行嘉兴桐乡支行

篇3: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初探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知识产权作为质权标的有其现实的必然性。知识产权实际上是一种无形财产权, 与有形财产一样, 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一些重大的知识产权的价值远远高于有形财产的价值。知识产权地位的提高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其巨大的担保价值。仅以日本为例, 有些学者提出, “以不动产为中心的有体物一直是债权担保的主要标的。”但由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时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 日本经济一蹶不振, 用以担保的土地、建筑物等不动产的价值大幅缩水, 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摆脱困扰, 日本开始积极寻求新的担保资源, 其通产省专门委托财团法人知识产权研究所考察知识产权的担保问题。该所公布了《知识产权担保价值评估方法研究会报告》。经过评估, 该报告认为“知识产权是一种新型的可用来融资的有潜力的资产。”日本的知识产权担保发展很快, 尤其是以让与担保为代表的知识产权担保形式占据了主导地位。这充分证明知识产权的担保作用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

现今,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学者和法律学者所认可, 已经成为美国现代商业银行和其他商业借贷者 (主要是贷款公司) 的一项基本业务。较传统银行相比, 这些银行更加重视出质知识产权本身的担保价值, 通过控制出质知识产权, 来控制相应的风险。被许可人必须将所有该出质知识产权的许可收益, 包括专利许可实施费、版权许可使用费等, 直接汇入银行或贷款公司指定的账户。许多现代商业银行或贷款公司都会先截留大约20%的许可收益, 再将剩下的80%汇入出质人的账户, 并随之将这些操作告知出质人。当出质人不是借款人的时候, 银行或者贷款公司会储存这笔资金, 以备将来需要实现知识产权质押权时, 可以用来清偿债务。当出质人为贷款人时, 一方面, 银行或者贷款公司会直接将这笔资金用以偿还贷款和利息, 出质人还款不及时, 它们还可以直接从收益中截留违约金;另一方面, 80%许可收益的回归, 可以使得企业的流动资金更充足, 得以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这些内容均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合同的条款, 具有法律效力。这样的方法对于出质人来说, 尽管受到了银行或贷款公司一定的控制, 但是相对于项目融资中受制于投资银行的全盘操控, 已经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出质人的自主经营、开发权。

知识产权质押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 需要政府的扶持引导和银行的积极参与。从我国商业银行实务部门所反馈的信息看, 以应收账款作为质权的质押贷款业务发展并不顺畅。目前, 我国相关的市场职能分工还有待细化, 除存货、仓单等可出质物权外, 其他如知识产权、未上市企业股权等可出质权利的价值判定、出质物的保管和监督以及处置所需要的专业服务机构和交易平台多还处于市场空白。这就使得商业银行一方面出于回避风险的考虑, 普遍地将质押权利作为贷款资金的第二还款保障, 从而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借助质押贷款来缓解中小企业抵押资产有限的困难局面;另一方面, 银行为拓展业务又不得不“招贤纳士”, 设置相关部门, 形成大而一统的“全能型”金融服务机构, 这无疑会导致经营成本增加, 并且将创新风险集中在银行体系内部。此外, 贷款利率弹性固化导致了风险和收益匹配原则无法在银行创新业务中得到充分体现, 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现行的贷款标准普遍是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浮30%~40%, 而抵押、质押和信用贷款定价的差异性并不明显, 商业银行产品定价权的缺失也限制了质押贷款业务快速发展。

近年来, 有些国内学者认为, 在理性经济人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促进知识产权发展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利益或者精神激励等外部因素的驱动, 这就要求建立合适的“双赢”市场机制, 这种机制应该考虑到组织和知识员工、知识传授者和知识接受者之间利益的平衡, 要使得知识创造者意识到不仅可以从知识产权保护中获得益处, 还可以从积极推动知识循环和知识共享中获益, 而且知识产权质押可以成为活跃融资方式的新途径, 并且要让他们感到从后者获得的益处更大。所以, 建立合理的组织知识贡献评价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知识产权价值的评估是知识产权质押的关键环节, 而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制度的完善更直接关系到知识产权质押制度的发展。对此, 业内专家建议, 主管部门应严格、合理地确定评估人员, 组成由商标、专利、著作权领域的专家学者、各行业或商业界代表, 资产评估师、律师、会计师及相关管理机构参加的评估组进行评估。

也有些业内专家认为, 要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的全面发展, 政府首先必须完善法律制度, 突破质押贷款的瓶颈限制。目前, 除了《担保法》规定的专利权、商标权和著作权这三种知识产权的质押外, 知识产权还包括邻接权、商号权、原产地标记权、商业秘密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对于这些权利的质押实践, 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 逐步探索畅通其质押的渠道。此外, 有关方面还必须加强监管的力度, 有效地防范知识产权抵押的风险。在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配套措施的过程中, 银监部门、知识产权局要各司其职, 严格监管, 有效控制知识产权质押和贷款发放过程中的风险。

篇4: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新通道

在落户上海五年的时间里,北京银行上海分行通过与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合作,推出了多种与上海市各级政府合作的小微企业融资产品,其中尤其注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

北京银行上海分行有关人士介绍说,上海有众多科技园区,有着极其深厚的知识产权储备,北京银行正是基于这一点,与科技园区合作,搭建了“智权贷”平台。借款企业可以合法有效的知识产权作质押向银行申请贷款,贷款资金用于满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正常资金需求。而“创意贷”产品则是通过版权质押、打包贷款等多种组合担保方式,为上海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融资保障。

北京银行规定,专利质押贷款采用综合授信方式,发明专利权的授信额不超过评估值的25%,实用新型专利权的授信额不超过评估值的15%,驰名商标专用权的授信额不超过评估值的30%,普通商标最高为20%,最大限额为2000万元,最长不超过2年,并须制定分期还款计划。

实际上,像北京银行这样与其他机构、部门“牵手”后,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的不在少数,而这一做法对科技型、文化型企业来说特别受用。因为这些企业大多缺少足够的可供抵押贷款的资产,往往只能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来获取资金,而银行单独开展此类业务在审核上难度较大,因此,通常需要与政府有关部门、担保公司等联手进行。目前,交通银行上海分行、上海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等都为企业开辟了这条融资新通道,在上海,已有不少企业受惠于此。

交行上海分行—— “易贷通”

汇创科技(化名)是加拿大一家公司的独资子公司,是世界上最早生产服装数控设备的公司之一。今年,公司通过抵押房产获得370万元银行贷款,按照合同约定,需在9月10日前归还115万元贷款本金。不过,公司的应收账款大部分要到年底才能收回,致使一时间临时性资金短缺。“当时只省下两周不到的时间了,要凑齐115万元看着容易其实很难,想从朋友那里借款也被‘放鸽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就在他几乎放弃的时候,“张江易贷通”平台工作人员了解到了汇创的这一情况。让他没想到的是,在短短7天之内,公司就获得了150万元的短期信用贷款,成功解围。不仅如此,公司还获得了450万元的银行授信,不但将贷款还清,还为明年流出了流动资金。

据了解,“易贷通”是由张江高科技园区、交行上海分行和上海市住房置业担保有限公司三方携手,共同打造的融资产品,包括超短期资金融通和融资担保两种功能。主要适用企业为注册或经营于张江高科技园区的企业。

据交行有关人士介绍,“易贷通”依靠园区资源,由张江园区推荐企业,有效改善银行、企业、担保公司信息不对称的状态;引入多方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分散风险;简化了授信申报资料,优化了审批流程,使服务通道更高效快速,最大限度满足园区内小企业融资需求。

交通银行规定,专利质押贷款采用综合授信方式,发明专利权的授信额不超过评估值的40%,有效期不少于6年;实用新型专利权的授信额不超过评估值的30%,有效期不少于4年;驰名商标专用权的授信额不超过评估值的40%,普通商标最高为30%,一般贷款金融控制在2000万元以内,最高贷款金额为5000万元,最长贷款期限3年。贷款利率按照人们银行规定的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上浮一定比例。

上海银行——创智贷

上海银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由来已久,对于技术领先、具有良好市场前景和较高成长性的科技型小企业,上海银行与相关政府部门联手,搭建融资平台,为企业创智生财助力。

创智贷主要的贷款服务有两种,一是科技型小企业委托贷款,这是有政策性机构出资,委托上海银行向上海市小企业发放的贷款业务。据了解,政府部门可对符合条件的科技型小企业给予最高两年的部分贷款利息补贴,降低企业实际承担的筹资成本。该业务单笔不超过1000万元,期限在两年内。二是科技型小企业专项担保贷款。在有关政府机构支持下,上海银行可为符合条件、但缺乏抵押的科技型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其反担保方式灵活,无形资产(如知识产权)、个人保证责任担保等均可作为反担保措施。单户不超过200万元,期限最长可达3年,适用对象为拥有知识产权,已度过初创期,产品被市场接受并获得较多订单的科技型小企业。

中行联手徐汇区政府试点

向上海东升新材料有限公司贷款800万元、其中包括300万元纯专利质押贷款;为上影英皇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发放450万云贷款,质押物为电影《神话》的播映权。以上这些都是中国银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经典案例。

篇5:浅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一、中国人民银行支付清算系统建设的重大进展

近年来,为适应我国经济金融改革发展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加快了支付清算系统建设步伐。在中国人民银行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人民银行总行、各分支行及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我国支付清算系统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005年6月,完成大额支付系统在全国的推广应用,实现了跨行资金清算的零在途;同步开发建设的小额批量支付系统将于2006年6月底前完成在全国的推广应用。依托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中国人民银行不断创新业务功能,改善支付清算服务。2004年2月25日和11月3日,香港和澳门人民币清算行分别接入大额支付系统,办理个人人民币汇款及存款、兑换和银行卡业务的资金清算,为香港和澳门人民币回流及旅游消费提供了便利; 2004年10月18日,城市商业银行汇票处理系统接入大额支付系统,依托大额支付系统办理其银行汇票资金移存和兑付的资金清算,解决了城市商业银行银行汇票结算及通汇难问题; 2004年11月8日,中国银联信息处理系统接入大额支付系统,实现了银联卡跨行业务的即时转帐清算,提高了银行卡资金清算的效率和控制资金清算风险的能力; 2004年11月8日,中央债券综合业务系统接入大额支付系统,我国的债券交易及其资金清算采用了国际证券业的标准结算模式-“付款交割(DVP)”方式,并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业务提供即时清算。

支付清算系统的建设和发展,标志着以现代化支付系统为核心,商业银行行内系统为基础,票据交换系统和卡基支付系统并存的支付清算体系初步形成,我国金融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银行业整体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为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中国人民银行将进一步加快支付清算系统建设,完善金融基础设施。一是在2006年6月底前,完成小额支付系统在全国范围的推广应用,并鼓励和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小额支付系统提供的支付清算平台办理业务,不断改善金融服务。二是建设以影像技术为支撑的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通过实行支票截留,改革支票清算模式,实现支票全国通用。2006年底前建成京(津、冀)、沪、粤支票互通试点,2007年6月底前完成系统在全国的推广应用。三是开发建设支付管理信息系统及业务监控系统,采集、分析支付系统蕴藏的大量数据信息,为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提供服务。四是加快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建设,实现会计核算业务处理和数据管理的全国集中,提高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的质量和效率,改进对商业银行的服务水平。五是加快支付清算系统灾备系统建设,提高系统应对危机事件的处置能力,保障支付系统的安全、高效、稳定运行。

为提高支付系统的清算效率,便于银行机构的流动性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6年5月8日起启用大额支付系统自动质押融资机制。

二、什么是自动质押融资?

自动质押融资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支付系统清算账户日间头寸不足时,通过自动质押融资系统向人民银行质押债券融入资金弥补头寸,待资金归还后将质押债券自动解押的行为。自动质押融资是各国中央银行向支付清算系统提供融资便利普遍采用的一种机制,是提高支付清算效率、防范流动性风险的重要措施。

自动质押融资业务系统是指以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以下简称“支付系统”)、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以下简称“会计系统”)、中央债券综合业务系统(以下简称“债券系统”)为依托,实现债券自动质押、融资、还款、解押的应用系统。

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自动质押融资的业务管理。为便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操作和管理,自动质押融资系统提供自动触发和人工触发两种处理模式。其中,自动触发模式是指清算账户缺款时由系统自动发起融资指令,启动质押融资机制。人工触发模式是指商业银行清算账户不足支付时,通过债券系统客户端人工发起融资指令,启动质押融资机制。

三、为什么要启用自动质押融资机制?

流动性管理是影响支付系统清算效率的重要因素。流动性过低,清算账户余额不足支付,将会影响支付业务的及时处理和社会资金的周转;流动性过高,清算账户保留大量余额,将会增加参与者的资金运用成本,影响商业银行的获利水平及社会资金的运用。因此,在支付系统建设过程中,世界各国都强调中央银行在支付清算系统中的责任和义务,注重为系统参与者提供日间融资便利,一般采用质押融资或日间透支两种机制,其中质押融资因有资产担保,为各国中央银行所普遍采用。

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作为中国支付清算体系的核心,是社会资金汇划的主动脉。随着系统处理业务的不断增加,其在经济金融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而系统参与者的流动性水平也愈来愈成为影响支付清算效率的重要因素。目前,由于支付系统采取了严格的流动性风险控制机制,对清算账户不足支付的业务,采取日间排队或日终退回处理。一方面,系统参与者日间流动性不足时,通常采用从上级行调拨资金、同业拆借或向人民银行申请临时贷款等方式解决,融资效率相对较低,对支付系统清算效率造成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为避免流动性不足,银行业金融机构需要在中央银行存放大量的超额准备金,相应增加其资金运用的成本,同时也减少了社会可用资金量,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这就要求中央银行完善支付系统流动性管理机制,为系统参与者提供日间融资便利。

近年来,随着债券市场的发展,所有全国性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大部分地方性银行业金融机构已具有银行间债券市场结算资格。截至2006年2月,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持有债券5.7万亿元,为启动自动质押融资机制提供了必要条件。目前,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各项业务、技术和环境准备工作业已就绪。

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启用自动质押融资机制。这将大大增强支付系统的流动性,有利于提高支付系统的清算效率,防范流动性风险;扩大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时支付能力,方便客户证券交易,促进资本市场发展。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必保留大量的超额储备,可以方便其灵活运用资金,有利于降低资金运营成本。自动质押融资机制的启用,超额准备金的降低,还可以增加社会可用资金,有利于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货币政策实施的效果。

四、办理自动质押融资的机构应具备哪些条件?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自动质押融资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办理自动质押融资业务的机构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为存款类金融机构法人,其分支机构办理自动质押融资须由法人授权,并经人民银行同意;

(二)为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的直接参与者;

(三)为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开立债券账户的甲类或乙类结算成员;

(四)最近三年在银行间市场无不良记录。

目前,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共有开立清算账户的直接参与者831家,其中691家有条件申请办理自动质押融资业务,占开户直接参与者的83%。

五、农村信用社如何办理自动质押融资业务?

目前,全国共有695家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为中央国债公司的结算成员,截至2006年3月,共持有债券1551亿元。由于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一般通过其省级管理机构集中接入支付系统,是支付系统的间接参与者,无法直接办理自动质押融资业务。

针对农村信用社的不同情况,为便于其办理自动质押融资业务,防范流动性风险,可分别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对于符合规定条件的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鼓励其申请办理自动质押融资业务;二是对于作为支付系统直接参与者但不具有自营债券资格的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鼓励其积极创造条件成为中央国债公司甲类或乙类结算成员,并申请办理自动质押融资业务;三是对于作为支付系统间接参与者且具有自营债券资格的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若其直接参与者不具备办理自动质押融资业务的条件,可以由人民银行当地分支行协调其与直接参与者签订协议,约定直接参与者在缺款时可以使用间接参与者的债券进行质押融资。

六、可用于自动质押融资债券的种类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自动质押融资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可用于自动质押融资的债券为已由政府、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等部门和单位发行,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托管的政府债券、中央银行债券、政策性金融债券,以及经人民银行认可,可用于质押的其他有价证券。

为防范市场风险,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各类债券的信用度和市场价值等因素确定其债券质押率,即通过自动质押融资融入的资金与质押债券面额的比率,原则上各类债券的质押率最高不超过90%。

七、自动质押融资业务的处理流程

自动质押融资业务依托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CNAPS)、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ABS)和中央债券综合业务系统(CBGS),实现债券自动质押、融资、还款和解押。

例1: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具备办理自动质押融资业务的条件,采用自动发起模式进行质押融资。其处理流

程图示如下:

1、工行北京分行清算账户不足支付时,NPC自动发送融资需要指令至CBGS;

2、CBGS检查工行北京分行的融资资格及债券余额,检查通过后对其债券进行质押,并发送融资支付指令至NPC;

3、NPC进行融资转账并通知工行北京市分行和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ABS系统。

例2:工行北京分行采用人工发起模式进行质押融资。其处理流程图示如下:

1、工行北京分行清算账户不足支付时,通过CBGS发起融资申请指令至NPC;

2、NPC检查工行北京分行清算账户缺款后自动发送融资需要指令CBGS;

3、CBGS检查工行北京分行的债券余额,检查通过后对其债券进行质押,并发送融资支付指令至NPC;

4、NPC进行融资转账并通知工行北京市分行和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ABS系统。

例3:工行北京分行进行还款解押。其处理流程图示如下:

1、CBGS在央行规定的扣款时点计算工行北京分行融资本息后,发送还款指令至NPC;

2、NPC对工行北京分行清算账户扣款后,发送回执至CBGS,并将扣款转账通知发送工行北京市分行和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ABS系统;

3、CBGS对相应的债券进行解押。

八、如何计算自动质押融资的利息? 目前各国中央银行对支付系统参与者提供的日间融资便利一般不计收利息,但对隔夜还款的要计收惩罚性利息。我国在开办自动质押融资业务初期,为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改进流动性管理,鼓励通过自身努力解决流动性资金,人民银行将对自动质押融资业务计收利息,未来根据业务发展情况和管理需要可对计息标准适当调整。

自动质押融资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目前日间融资利率为2.97%。自动质押融资实际使用资金时间以小时为单位,不足1小时按照1小时计算。由于自动质押融资旨在解决金融机构清算账户的日间流动性不足,为约束金融机构在日间及时归还资金,减少隔日还款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对隔日还款的金融机构加收惩罚性利息,确定隔夜融资利率为10.44%。

自动质押融资利息按照金融机构实际使用资金金额和时间,并分别按照相应的融资利率计算。其计算公式为:自动质押融资利息 =(融资金额×融资时间×融资利率)/(360×24)。

九、如何申请办理自动质押融资业务?

全国性银行机构法人办理自动质押融资业务向人民银行总行提出申请;地方性银行机构法人办理自动质押融资业务应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银行分行或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提出申请;非法人机构办理自动质押融资业务应由其法人授权,并由法人统一向人民银行提出申请。

银行机构向人民银行申请办理自动质押融资业务时应提交以下材料:一是办理自动质押融资业务申请书;二是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支付系统直接参与者的批复、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开户确认书(均为复印件),成员行为分支机构的,需要提交法人授权办理自动质押融资业务的证明;三是上年末法人机构的会计报表;四是自动质押融资业务申请表。

人民银行对法人机构报送的自动质押融资申请材料审查同意后,将《主协议》一式两份寄送申请单位;申请单位签署后将《主协议》一式两份寄回人民银行;人民银行签署后将《主协议》寄送申请单位。申请单位开办自动质押融资业务的具体时间,由人民银行授权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公司公告。

十、自动质押融资的限额如何确定?

为合理控制自动质押融资的总体规模,协调货币政策操作,人民银行对各支付系统参与者设置自动质押融资限额,即参与者在单日任何时点的自动质押融资最高余额。自动质押融资限额可以依据法人机构实收资本金、信用状况或流动性管理情况进行设定或调整。

篇6:仓单质押融资

仓单质押是以仓单为标的物而成立的一种质权。所谓仓单,是指保管人在收到仓储物时向存货人签发的表示收到一定数量的仓储物的有价证券。

从立法上看,关于仓单有三种立法例。一是两单主义(又称为复单主义),即同时填发两张仓单,一为存入仓单,另一张为出质仓单。存入仓单用以提取货物,并可用于仓储物所有权的转让;出质仓单用以将仓储物出质,设定质权担保。法国、意大利等采取两单主义。例如,《意大利民法典》同时规定了仓库存货单和仓单,仓单应当与仓库存货单结合在一起。有带仓单的仓库存货单的持有者,对交还的寄托物享有权利。仅持有仓单者,对寄托物享有质权。二是一单主义,即保管人只填发存入仓单,该仓单既可用以转让,也可用于出质。西班牙、我国台湾等采取一单主义。例如,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615条规定:仓库营业人因寄托人之请求,应由仓库簿填发仓单。三是并用主义,即依存货人的请求填发两单或一单。日本、俄罗斯采取并用主义。《日本商法典》第598条规定:寄托人有请求时,仓库营业人应向其交付寄托物的寄存证券及设质证券;第627条规定:寄托人有请求时,仓库营业人可以向其交付仓单,以之代替寄存证券及设质证券。《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第912条规定:仓储凭证包括两联仓储证明、单式仓储证明及仓储收据;两联仓储证明由仓储证明和抵押证明组成,它们可以独立分开;按照两联仓储证明或者单式仓储证明接受保管的商品,在其保管期内可通过抵押相关证明的方式作为抵押标的。我国《合同法》第385条规定:“存货人交付仓储物的,保管人应当给付仓单。”可见,我国法律所采取的是一单主义。

仓单是保管人签发的一种有价证券。在我国法上,仓单作为一种有价证券,具有如下主要性质:

第一,仓单是要式证券。要式证券是具备法定格式才能有效的证券,即法律对证券的格式有严格的要求。各国法对仓单的记载事项均有规定,我国《合同法》对仓单的格式和记载事项也有严格规定,即仓单必须有保管人签字或盖章,并记载规定的事项。所以,仓单是要式证券。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仓单应当载明下列事项:(1)存货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2)仓储物的品种、数量、质量、包装、件数和标记;(3)仓储物的损耗标准;(4)储存场所;(5)储存期间;(6)仓储费;(7)仓储物已经办理保险的,其保险金额、期间以及保险人的名称;(8)填发人、填发地点和填发时间。

法律规定的仓单应记载事项是否均为绝对应记载事项,即缺少其中的任何一项是否使仓单无效?对此问题,学者间存有争议。日本旧时判例及部分学者认为,如果仓单缺少其中任何一项,就足以使仓单无效。后来的判例和学说则认为,只要仓单记载了寄托物的个性及数量即为已足,其他事项的欠缺不影响仓单的效力。判例认为,如果认为缺少其中任何一项记载事项,均使仓单无效的话,则不利于交易的安全。我国台湾地区部分学者认为,除有关保管期间和有关寄托物保险的事项外,其他事项均为绝对记载事项,欠缺其一,仓单无效。但也有学者认为,法律中没有关于欠缺应记载事项应使仓单为无效的明文规定,应认为除仓库营业人的署名及足以表示仓储物的性质和交付场所的事项为绝对记载事项之外,其他均为可记载事项。关于法定记载以外的事项的记载,只要不违背仓单的本质,应认为有效力。[1]我国学者对《合同法》规定的仓单的应记载事项的理解也不完全相同。有人认为,《合同法》所规定的仓单记载事项应为指导性事项而非法定必要事项。所以,只要仓单缺乏的事项不足以影响权利义务的确定和仓储物的一致性,就应认定为有效,反之认定为无效。在仓单的记载事项中,除第(1)项和第(2)项为绝对记载事项外,其他记载事项的欠缺均不影响仓单的效力。我们认为,在《合同法》所规定的仓单的记载事项中,第(1)、(2)、(4)、(8)项应为绝对必要记载事项,其他事项则为相对必要记载事项。对于绝对必要记载事项,若欠缺记载,则仓单不发生效力;对于相对必要记载事项,若欠缺记载,则可依《合同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二,仓单是背书证券。背书证券是可以通过背书方式加以转让的证券。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存货人或仓单持有人在仓单上背书并经保管人签字或盖章的,可以转让提取仓储物的权利。可见,仓单可以通过背书加以转让,为背书证券。

第三,仓单是物权证券。物权证券是以物权为证券权利内容的证券。仓单是提取仓储物的凭证。存货人取得仓单后,即意味着取得了仓储物的所有权。仓单发生转移,仓储物的所有权也发生转移。因而,仓单是物权证券。对此,《合同法》第387条规定:“仓单是提取仓储物的凭证。” “存货人或仓单持有人在仓单上背书并经保管人签字或盖章的,可以转让提取仓储物的权利。”

第四,仓单是文义证券。文义证券是证券上的权利义务仅依证券上记载的文义而确定的证券。仓单所创设的权利义务是依仓单记载的文义予以确定的,不能以仓单记载以外的其他因素加以认定或变更。因此,仓单是文义证券。例如,《日本商法典》第602条规定:寄存证券及质入证券制成后,仓库营业人及证券持有人间有关寄托事项,以其证券记载为准。

第五,仓单是记名证券。记名证券是在证券上记载权利人姓名或名称的证券。仓单可否为无记名证券,各国规定不一,学者们的看法也不一致。日本、意大利、俄罗斯等国都规定仓单是记名证券,而瑞士则规定仓单可以是无记名证券。从我国《合同法》的规定来看,仓单上应当载明存货人的名称或姓名和住所。可见,我国法律所规定的仓单属于记名证券。

第六,仓单是无因证券。无因证券是证券权利的存在和行使不以作成证券的原因为要件,证券的效力与作成证券的原因完全分离的证券。仓单是否为要因证券,学者们的观点并不一致。有学者主张仓单为无因证券,其理由是,既然仓单为文义证券,就应当以理解为无因证券为妥,因为文义证券不宜为要因证券。也有学者主张,仓单为要因证券,其理由是,仓单上的权利不因证券的发行行为而发生,为其存在须有为发行行为基础之原因关系。我国多数学者认为,仓单为无因证券。在仓储合同中,保管人签发仓单后,仓单持有人对保管人即可行使权利,而对取得仓单的原因,不负证明责任。就是说,仓单持有人无论是否为存货人,都可以行使仓单所代表的权利。因此,仓单是无因证券。

二、仓单质押的性质

关于仓单质押的性质,即仓单质押为动产质押还是权利质押,学说上有不同的看法。日本通说认为,仓单系表彰其所代表物品的物权证券,占有仓单与占有物品有同一的效力,因而仓单质押属于动产质权。《日本商法典》第575条规定:交付提单于有受领运送物权利之人时,其将就运送物所得行使的权利,与运送物之交付,有同一效力。这里明确规定的提单的交付与运送物的交付有同一效力,系泛指就运送物所得行使的权利,所以除运送物所有权转移外,自可包括动产质权之设定。而《日本商法典》第604条规定,关于仓单准用于第575条的规定,因而,可解释为仓单质押为动产质权。我国台湾地区学者对仓单质押的性质存在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仓单质入应解释为动产质,因为仓单系物权证券,而占有证券,即与占有物品有同一效力。[2]有人认为,民法所规定交付物品与交付物品证券有同一之效力,乃“仅就物品所有权转移之关系而为规定”,并不及于动产质权的设定,且因物品证券所表彰之物品仅得依其证券行使权利,故仅得依其证券设定权利质权,此外当无从由以该物品设定动产质权,因此,以仓单所设定之质权在性质上为权利质权。[3] 我们认为,我国法上的仓单质押在性质上应为权利质押。首先,从我国《担保法》的规定看,仓单质押是规定在权利质押中的。我国《担保法》第75条规定:下列权利可以质押:(1)汇票、支票、本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2)依法可以转让的股份、股票;(3)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4)依法可以质押的其他权利。由此可见,仓单质押应为权利质押之一种。其次,如果认定仓单质押为动产质押,则说明仓单质押的标的物为动产。但是,仓单是一种特殊的物,并不是动产,而是设定并证明持券人有权取得一定财产权利的书面凭证,是代表仓储物所有权的有价证券。仓单质押的标的物为仓

单,仓单是物权证券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合法拥有仓单即意味着拥有仓储物的所有权。也正因如此,转移仓单也就意味着转移了仓储物的所有权。同时,由于仓单为文义证券,仓单上所记载的权利义务与仓单是合为一体的。从最纯粹的意义上讲,仓单本身只不过为一张纸而已,无论对谁来讲均无任何意义,有意义的是记载其上的财产权利,故而仓单质押在性质上不能认定为动产质押。再次,根据我国《担保法》的规定,质押分为动产质押和权利质押两种,此二种质押担保方式的区分标准在于标的物的不同。仓单质押作为一种质押担保方式,我们认为其在性质上为权利质押,最为关键的是仓单作为仓单质押的标的物,其本身隐含着一项权利-仓单持有人对于仓储物的返还请求权,由此,仓单设质可以“使商品之担保利用及标的物本身之利用得以并行。”[4]由是观之,可以说,仓单质押的标的物为仓单,但实际上该仓单质押存在于对仓储物的返还请求权上。如果否认了这一点,则在质权人实行质权时便无权向仓储物的保管人提示仓单请求提取仓储物,而只能将仓单返还给出质人,由出质人从保管人处提取仓储物,然后为债务的清偿。这样一来,设定仓单质押也就形同虚设,无任何意义而言。最后,根据我国《合同法》第387条的规定,出质人背书并经保管人签字或盖章,可以转让提取仓储物的权利。由此可知,在仓单质押中,提取仓储物的权利是仓单质押的标的权利。从这种意义上说,仓单质押在性质上应为权利质押而不能为动产质押。

三、仓单质押的设立

仓单质押的设立须依照法律的有关规定进行,但我国《担保法》对仓单设立的方式并没有做出单独明确的规定。根据我国《担保法》的规定精神,设定仓单质押,出质人应当与质权人以书面形式订立质押合同,并应当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交付仓单。仓单质押合同自仓单交付之日起生效。可见,仓单质押与动产质押一样,也以仓单的交付为成立要件,没有仓单的交付,质权就不能成立。在一般情况下,仓单应交付给质权人,当事人也可以协商交付给第三人占有,但不得以占有改定的方式,由出质人仍占有仓单。出质人仍占有仓单的,设质无效。[5] 由于仓单属于记名证券,因此,以仓单设质的,法律要求出质人在仓单上为仓单设质背书。对此,国外法律中均有明文规定。例如,《德国民法典》第1292条规定:“对票据或其他得以背书转让的证券设定质权的,只需债权人和质权人之间的协议并移交有背书的证券即可。”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908条规定:“质权人以无记名证券为标的物者,因交付其证券于质权人而生设定质权之效力;以其他有价证券为标的物者,并应依背书方式为之。”日本、意大利等国民法也有上述类似的规定。我国《担保法》对以仓单设质是否需要背书,没有明文确定,但《票据法》第35条对汇票设质有所规定,即“汇票可以设定质押;质押时应当以背书记载‘质押’字样”。通说认为,票据设质的规定,适用于仓单、提单等证券设质。因此,以仓单设质时,出质人也应当在仓单上为背书,记载“质押”字样,以此来证明该仓单是用于设质,而不是用于转移仓储物的所有权。那么,如果背书中没有“质押”等文句记载的,仓单质押是否成立呢?对此,理论上有不同的观点。德国、日本民法等均认为,以仓单等证券设定质权的,无论背书中是否记载设质的文句,质权均可成立,只是背书中未记载设质文句而成立的质权,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6]我国台湾有学者认为,以记名证券设质的,背书中是否记载设质之意旨,并不影响证券质权的成立。只是出质人未记载设质之意旨的,无对抗善意第三人的效力。[7]但也有学者认为,既然以记名证券设质的背书为设质背书,与让与背书不同,就应记明设质之意旨,否则,证券质权无效。[8]我国现有法律中没有规定证券设质是否记载“质押”文句的效力问题,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98条规定:“以汇票、支票、本票出质,出质人与质权人没有背书记载‘质押’字样,以票据出质对抗善意第三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第99条规定:“以公司债券出质的,出质人和质权人没有背书记载‘质押’字样,以债券出质对抗公司和第三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就是说,以票据和公司债券设质的,没有背书记载“质押”字样的,质权仍

可成立,但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然而以仓单设质时,出质人和质权人没有背书记载“质押”字样的,仓单质押的效力如何,上述解释没有说明。我们认为,以仓单出质时,出质人和质权人背书中未记载“质押”字样的,质权同样可以成立,只是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质权人为质权目的以外的行为时,对第三人可发生效力。例如,质权人背书转让仓单的,善意受让人可取得证券上的权利;质权人以仓单持有人向保管人主张权利的,保管人不得以其仅有质权而为抗辩,并得因其向仓单持有人履行义务而免责。[9] 关于仓单仓单的设立,还有一问题值得讨论,即仓单设质是否以保管人的签名或盖章为必要条件呢?对此,学者们亦有不同的看法。我国台湾地区有学者认为,仓单设质,除应依交付与背书为之外,还应有仓单营业人签名。[10]我们认为,从《担保法》和《合同法》的规定来看,仓单持有人以仓单质押的,无须经过保管人的签名或盖章,只需与质权人签订质押合同,并将仓单背书并交付给质权人即可成立。

四、仓单质押的效力

关于仓单质押的效力,主要包括仓单质押担保的效力范围、仓单质押对质权人的效力、仓单质押对出质人的效力及仓单质押对仓储物保管人的效力。

(一)仓单质押担保的效力范围

仓单质押担保的效力范围包括其所担保的债权范围和仓单质押标的物范围。关于仓单质押所担保的债权范围,我国现行法上并无明确的规定,但《担保法》第81条规定:“权利质押除适用本节规定外,适用本章第一节的规定。”而该法第67条规定:“质押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质物保管费用和实现质权的费用。质押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因此,仓单质押自应当准用该条之规定。据此,仓单质押所担保的债权范围,除仓单质押合同另有约定外,应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质物保管费用和实现质权的费用。这里有疑问的是,质物的保管费用是否属于仓单质押担保的范围。在动产质押中,质物的保管费用是质权人在占有质物期间,为保管质物所出去的必要费用。但在仓单质押中,由于转移占有的并不是仓储物,而只是仓单。而一般地说,保管仓单无须支出费用。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仓单质押所担保的债权范围并不包括质物的保管费用。当然,如果质权人将仓单委托他人(如委托银行等)保管而需要支出一定费用的,该费用的支出只要是合理的,也应属于仓单质押所担保的债权范围。

仓单质押标的物的范围即为仓单,当无疑义。唯须说明者,如前所述,仓单本身并无多大意义,有意义的是记载其上的财产权利,因为仓单与记载其上的财产权利是合为一体,不可分割的,故而仓单设质之后质押担保标的物范围限于仓单并无不妥。另外,依《合同法》第390条的规定,仓储物的保管人对入库仓储物发现有变质或其他损坏,危及其他仓储物的安全和正常保管的,除催告存货人或者仓单持有人做出必要的处置外,在紧急情况下,保管人可以做出必要的处置。保管人对仓储物的处置多为将其变价,从而保管仓储物的代位物。由此若该仓单已经设质,则该权利质权仍存在于该代位物上;如果仓储期间届满存货人或者仓单持有人没有提取仓储物,则保管人有权将仓储物依法提存,于此情况下,仓单质押的效力仍存在于该提存物上。质言之,如果仓储物有代位物或者提存物的,则仓单质押的效力仍及于该代位物或者提存物。同时,如果仓储物生有孳息的,则仓单质押的效力也及于该孳息。

(二)仓单质押对质权人的效力

仓单质押对质权人的效力,表现在因仓单设质而发生并由质权人所享有和承担的权利和义务。

1.仓单留置权。仓单设质后,出质人应将仓单背书并交付给质权人占有。债务人未为全部清偿以前,质权人有权留置仓单而拒绝返还之。依质权一般法理,质权人对标的物的占有乃质权的成立要件,而质权人以其对标的物的占有在债务人未为全部清偿之前,得留置该标的物,其目的在于迫使债务人从速清偿到期债务。这种留置在动产质权表现得最为明显,因为动产质押的质权人直接占有设质动产,当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质权人当然首先留置其所占有的动产,从而才能将该动产变价并优先受偿。而在仓单质押中,质权人占有的是出质人交付的仓单而并不是直接占有仓储物。但是,仓单是提取仓储物的凭证,因此仓单质押的质权人在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留置仓单,就可以凭其所占有的仓单向保管人请求提取仓储物而进行变价并优先受偿届期债权。

2.质权保全权。仓单设质后,如果因出质人的原因而使仓储物有所损失时,会危及质权人质权的实现,于此情形下,质权人有保全质权的权利。我国《合同法》第388条的规定:“保管人根据存货人或者仓单持有人的要求,应当同意其检验仓储物或者提取样品。”第389条规定:“保管人对入库仓储物发现有变质或者其他损坏的,应当及时通知存货人或者仓单持有人。”从这两条规定并结合我国《担保法》的有关规定,我们认为:仓单设质后,因质权人依法占有仓单,因此质权人有权依照《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向仓储物的保管人请求检验仓储物或者提取仓储物的样品,保管人不得拒绝,并且无须征得出质人的同意。质权人在检验仓储物或者提取仓储物的样品后,发现仓储物有毁损或者灭失之虞而将害及质权的,质权人得与出质人协商由出质人另行提供足额担保,或者由质权人提前实现质权,以此来保全自己的质权。

3.质权实行权。设定质权的目的在于担保特定债权能够顺利获得清偿,因此在担保债权到期而未能获得清偿时,质权人自有实现质权的权利,以此为到期债权不能获如期清偿的救济,从而实现质押担保的目的。这在仓单质押亦同,且为仓单质押担保权利人的最主要权能。仓单质押的质权实行权包括两项:一为仓储物的变价权,二为优先受偿权。

4.质权人的义务。质权人的义务主要包括保管仓单和返还仓单。在前者,因为仓单设质后,出质人要将仓单背书后交付给质权人占有,但质权人对仓单的占有,因有出质背书而取得的仅为质权,而非为仓储物的所有权。故而因质权人原因而致仓单丢失或者为其他第三人善意取得,就会使出质人受到损害,因此,质权人负有妥善保管仓单的义务。至于后者,乃为债务人履行了到期债务之后,质权担保的目的既已实现,仓单质押自无继续存在的必要和理由,质权人自当负有返还仓单的义务。

(三)仓单质押对出质人的效力

仓单质押对出质人的效力主要表现为其对仓储物处分权受有限制。仓单作为一种物权证券,是提取仓储物的凭证,取得仓单意味着取得了仓储物的所有权。但仓单一经出质,质权人即占有出质人交付的仓单,此时质权人取得的并不是仓储物的所有权而仅为质权;在出质人,因其暂时丧失了对仓单的占有,尽管其对仓储物依然享有所有权,但若想处分该仓储物,则势必会受到限制。出质人若想对仓储物进行处分,应当向质权人另行提供相应的担保,或者经质权人同意而取回仓单,从而实现自己对仓储物的处分权。在前者,表现为仓单质押消灭;在后者,表明质权人对债务人的信用持信任态度而自愿放弃自己债权的担保,法律自无强制的必要。如果此项处分权不受任何限制,则质权人势必陷入无从对质押担保标的物的交换价值进行支配的境地,从而该项权利质权的担保机能便因此而丧失殆尽。

(四)仓单质押对仓储物的保管人的效力

仓单质押对仓储物的保管人是否发生效力,因现行法上没有明确规定,所以不无疑义。质押对人的效力一般仅限于质押合同的当事人,但在仓单质押似有不同。我们认为,仓单质押对仓储物的保管人亦发生效力,只是不如其对质权人和出质人那么强而已。仓单质押对保管人的效力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保管人负有见单即交付仓储物的义务。仓单是提取仓储物的凭证,仓单持有人可以凭借所持有的仓单向保管人请求交付仓储物,而保管人负有交付仓储物的义务。因而,在仓单质押中,当质权人的债权到期不能获清偿时,质权人便可以向保管人提示仓单请求提取仓储物从而实现仓单质押担保。从此意义上讲,仓单质押的效力及于保管人。

第二,保管人享有救济权。依合同法原理,仓单持有人提前提取仓储物的,保管人不减收仓储费。因此,质权人在实现质权时,尽管仓储期间尚未届满,保管人也不得拒绝交付仓储物。但是,如果由于质权人提前提取仓储物而尚有未支付的仓储费的,保管人得请求质权人支付未支付的仓储费。当然,质权人因此而为的支出应当在仓储物的变价之中扣除,由债务人最后负责。若质权实行时,仓储期间业已届满,保管人亦享有同样的救济权,由质权人先支付逾期仓储费,债务人最后予以补偿。

五、仓单质押的实行

仓单质押的实行,也就是质权人在主债权已届清偿期而债务人未为履行时,依法对质押标的进行处分并优先受偿自己到期债权的行为。仓单质押担保的最终目的和最主要的功能即在于以此种担保来确保债权人的债权能够如期获得清偿,因而,在债权人的债权到期不能获得清偿时,质权人有必要实行质权以实现仓单质押担保的目的和功能。也正因如此,在仓单质押中,质权人所享有的质权实行权应当是仓单质押的最主要的效力。仓单质押的实行应当依法进行,依据我国《担保法》第71条的规定,债务履行期届满质权人未受清偿的,可以与出质人协议以质物折价,也可以依法拍卖、变卖质物;质物折价或者拍卖、变卖后,其价款超过债权数额的部分归出质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债务人清偿。可见,仓单质押的实行方法也包括折价、拍卖、变卖三种方式。

仓单作为提货凭证,一般会有仓储期间记载其上。仓单设质后,仓单质押所担保的债权会有一个清偿期,从而,两个期间的届至会有先后,当然也不排除同时届至的可能性。因此,在仓单质押实行时会因仓单上所记载的提货日期先于、后于或者同时与仓单质押担保的债权的清偿期届至而有所不同。因此,在仓单质押中,质权人实行质权时须区分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仓单所记载的提货日期先于质押所担保的债权的清偿期届至的,依《担保法》第77条的规定,质权人可以在债权清偿期届满前提取仓储物,并与出质人协议将提取的仓储物用于提前清偿所担保的债权,或者向与出质人约定的第三人提存,质权的效力仍然及于该提存物上。在此情况下,仓单质押变为动产质押。如果在此种情况下,债务人另行提供了担保,则不发生质权人提取仓储物这一后果,而为质权人返还仓单给出质人,从而使仓单质押消灭。至于质权人返还仓单后出质人是否提取已届期的仓储物,则不属于仓单质押问题。

值得讨论的是,在上述情况下,如果质权人与出质人不能达成协议的,应如何处理?对此,现行法上并无明确的规定。我们认为,于此情况下,质权人只能将所提取的仓储物予以提存,而不能用于提前清偿所担保的债权。因为若用于提前清偿所担保的债权,则势必会损害债务人所享有的期限利益。尽管法律在制度的设计上多考虑权利人的利益如何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和实现,但随着现代债法的发展和完善并由债的平等性决定了法律在保障权利人的利益的同时更应注意保障义务人的利益。在有期限的债的关系中,债务人即享有在债务履行期届至之前有拒绝履行未到期债务的权利,这种权利所体现就是一种期限利益。既然不能提前清偿所担保的债权,因而只能向第三人提存。质权人将提取的仓储物提存之后,质权仍存在于该提存物上,这样债权人的债权依然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同时债务人于履行期届满时依法履行了债务后,即可以向提存人请求提取提存物,从而取回属于自己的物品。

第二,仓单所记载的提货日期后于质押所担保的债权的清偿期届至的,质权人能否直接向债务人请求给付,我国现行法并无规定,学者间有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认为,在质权人的担保债权清偿期届至时,不待证券清偿期届至,质权人可依动产质权的实行方法实行其质权。

此时对于出质人与依证券而负给付义务的人均属无害,且对质权人及出质人有利,当无不许之理。[11]也有学者认为,仓单所记载的提货日期后于质押所担保的债权的清偿期届至的,如果允许质权提前取货,一方面,在事实上常常难以做到;另一方面,质权人在质押关系设定时,知道证券上的清偿期后于债务履行期,而仍然同意以此证券设定质押,表明其已自愿承担了在被担保的债权到期后,不能立即行使质权的后果。在此情况下,质权人只能等到证券所记载的清偿期到来后才能行使质权。[1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02条规定:“以载明兑现或者提货日期的汇票、支票、本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出质的,其兑现或者提货日期后于债务履行期的,质权人只能在兑现或提货日期届满时兑现款项或提取货物。”我们认为,这种解释对于仓单质押似有不妥。根据我国《合同法》第392条的规定,法律允许存货人或仓单持有人提前提取仓储物,而不减收仓储费。仓单持有人有权提前提取存储物,而保管人不减收仓储费,对于双方当事人均无害处。因此,质权人在仓单所记载的提货日期后于质押所担保的债权的清偿期届至时,质权人提前提取仓储物,与法并无不可,且对保管人也无危害。当然,如前所述,如果由于质权人提前提取仓储物而造成保管人仓储费损失的,保管人享有救济权。

上一篇:狡黠的意思是什么下一篇:危楼高百尺猜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