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题多份

2024-04-11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题多份(共6篇)

篇1: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题多份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

一、1、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体内和体表都有。细菌、霉、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2、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

3、绝大多的微生物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4、自制酸奶要放入冰箱冷藏,但不能存放太久。吃变质的酸奶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甚至中毒!

5、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6、细菌体极微小,有三种基本形态:球菌、杆菌、螺旋菌。

7、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如,牙齿表面的细菌靠食物的残渣生活。

8、细菌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在数小时内可以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9、细菌的功:(生产腐殖质)、(生产食物)、(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净化环境)、(生产然料)等。细菌的过:(会致病)。

10、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和细菌叫做(病菌)。许多传染病是由(病菌)引起的。

11、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捂住鼻子打喷嚏)、(用热水冲洗筷子)、(勤用肥皂洗手)。

12、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3、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做(青霉素)。

青霉菌是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的。

14、霉的功:人类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生产农药)、(发酵饲料)等。

霉的过:霉菌会(造成食物或其他物品变质);(危害人的健康,引起动植物病变。

15、(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大多数细胞都是非常小的,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但个别细胞却很大,如鸡蛋中的蛋黄。

16、最初发现细胞的是英国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胡克)。

17、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造成的。

二、1、使用显微镜里要注意什么? 答:(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2、怎样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 答:(1)真空包装;(2)放干燥剂;(3)低温保存;(4)太阳曝晒。

3、伤口化脓是怎么回事?

答:当人体遇到病菌入侵时,白细胞便会与病菌展开激战。在消灭这些入侵者时,白细胞也会有很大的伤亡。“脓”就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

4、请你设计如何自制酸奶?

答:材料:牛奶、玻璃瓶、酸奶、小勺、杯子、温度计、锅、高压锅等。

步骤:(1)在鲜牛奶里加入1至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

(2)待牛奶冷却到35至40摄氏度,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4)保温5至6个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现象:牛奶变成了粘稠的酸奶。结论: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5、请你设计馒头发霉的实验。

答:材料:湿馒头、干馒头、塑料袋等。

步骤:(1)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2)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5天后观察它们。现象:湿馒头发霉了,干馒头没有发霉。结论:温暖、潮湿的馒头容易发霉。

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

一、1、古印度人认为,大地被4头大象驮着,站在一只巨大的海龟身上;古代中国人认为,天是半圆的,地是方形的,是平的。即“天圆地方”的猜想。

2、东汉天文学家张衡认为“浑天如鸡卵,地如卵黄,居于内。”

3、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

4、古代的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天圆地方”的猜想。5、1519年9月,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朝一个方向航行,1522年又回到了西班牙。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验证了地球是球形的猜想。6、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搭乘“东方1号”升入太空;1969年,美国人阿姆斯特朗和阿尔德林登上月球。7、2003年10月,杨利伟乘坐“神州5号”在太空围绕地球飞行14圈。

8、地球赤道周长是(40091)千米。地球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

9、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地貌有:(高原)、(平原)、(山地)、(峡谷)、(沙漠)、(海洋和岛屿)。10、70年代以前,描绘地球面貌是航拍;70年代以后,卫星拍摄地面,图片更清晰、准确。

11、地球的内部分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12、七大洲有:(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13、四大洋有(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

14、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

火山喷发是地球上最危险、最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

15、法国火山学家卡蒂娅.喀夫特和摩希斯.喀夫特夫妇终生致力于火山活动的记录工作。

16、地震是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地震也是非常可怕的自然灾害。如1976年唐山地震。

17、按照火山活动的历史,可分为:(活火山)、(列火山)、(休眠火山)。

18、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自动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候风地动仪)。

19、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的主峰。山上有鱼龙、鱼、海藻、海螺的化石。

20、北宋科学家沈括《梦溪笔谈》中阐述了关于地球演变、地质变化的精辟见解。

21、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

22、风化后的岩石被风、水、冰或重力磨蚀、搬运的过程叫(侵蚀)。

23、人类的活动会改变地表。如拦河筑坝、砍伐森林、围海造田、开采矿石等。

二、问答题:

1、请你设计地球的形状模拟实验。

答:材料地球仪、纸做的小船、火柴梗等。

步骤:(1)用纸做的一只小船,插一根火柴梗作为桅杆。(2)让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3)观察船进港,有什么发现? 我的发现:先看见进港船只的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则总是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面下。

结论:地球是球形。

2、请你设计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

答:材料:铁盒、土豆泥、番茄酱、铁架台、酒精灯等。

步骤:(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2)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将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受热后番茄酱的外溢现象。现象:番茄酱向外溢出。

结论:这个实验说明,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

3、请你设计地震的模拟实验 答:材料:毛巾、细干木棍等

步骤:(1)把桌上的毛巾叠成几层,平放在桌上,两手按住毛巾的两头,向中间挤压,观察毛巾会发生什么变化。

(2)用手握住木棍两端,用力将它压弯、直至压断。注意当木棍被压断时,你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

现象:毛巾会发生弯曲,成了褶皱状,木棍被压断时,听到“啪”的声响,同时手有强烈的震颤感。

结论: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 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地震。

4、当地震发生时,你怎么保护自己?

答:在地震来临时,如果在屋子里,我应该就地避险;如果在屋子外,我应该向空旷安全处疏散。

第三单元

《物质的变化》

一、1、蜡块在加热时,会从(固体)变成(液体),冷却时会从(液体)变成(固体)。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如蜡烛熔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等现象,如蜡烛燃烧。

3、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以及(发光发热)、(性质改变)等现象加以判断。如,生鸡蛋,面粉做成了馒头,树叶变红,火柴燃烧,盐酸滴在石灰石上冒泡。

4、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如饮料罐被压扁,白糖熔化,水的三态变化等。

5、铁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水)和(空气)接触。绝对无水的空气或者光有水无空气,铁都不会生锈。

6、铁銹又松又软,特别容易吸收水分,使铁烂的更快。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胀大8倍。

7、铁生锈的其他原因:水中有盐,铁制品表面不干净、粗糙等。

8、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有:(擦去水分)、(喷漆)、(覆盖搪瓷)、(镀上不易生锈的金属)、(涂沥青)、(制成不锈钢)等。

9、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称为(酸性物质),如白醋。

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称为(碱性物质),如碱水。

紫甘蓝水这样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10、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11、人呕吐时会感觉胃里有酸水;剧烈运动时,会感到肌肉酸痛,那是因为胃和肌肉里产生了(酸性物质)。未熟透的柿子有涩味,肥皂水有滑腻的感觉,那是因为柿子和肥皂里含有(碱性物质)。

12、维生素C、叶酸都是酸性物质;小苏打是碱性物质,家用清洁剂大多是碱性物质。

13、杜鹃花喜好酸性土壤,竹子喜好碱性土壤,硫酸亚铁呈酸性,可用来改良土壤。

二、问答题:

1、对于油污,单用水是洗不干净的,用肥皂则可以洗干净。为什么?

答:这是因为溶解在水中的肥皂就像一个人,一只手拉着油另一只手拉着水。当我们揉搓衣物的时候,肥皂渗透到织物和油污中间,拉着油污“投射”到水中。这样,原来不相溶的油和水,就变成“油水交融的污水了,随着多次的漂洗、拧干,衣物也就洗干净了。

2、请你设计蜡烛变化的实验。

答:材料:蜡烛、烧杯、澄清的石灰水、三脚架、酒精灯、燃烧皿(白瓷)、石棉网等。

步骤:(1)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2)将另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重新罩在火焰上方。

(3)将一只白瓷的燃烧皿盖在蜡烛火焰上方,过一会儿取下白瓷燃烧皿,观察它的底部。

现象:干燥的烧杯内没有什么;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有浑浊(像雾);白瓷燃烧皿底部有黑的。

结论:蜡烛燃烧后生成一种新的物质。

3、请你设计变色花实验。

材料:紫甘蓝水、碱水、毛笔、白醋、纸花等。

步骤:(1)用毛笔在”花瓣“上抹白醋。(2)在“叶子”上抹碱水。

(3)往纸花上喷一些紫甘蓝水。观察纸花变成什么颜色。现象:纸花的“花瓣”变成红色,叶子变成绿色。结论:这说明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第四单元

《探索宇宙》

一、1、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自制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观察到月球表面有环形山、高地和“月海”。环形山是由于来自宇宙的流星和陨石撞击而形成的。

2、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地球一周的时间约为(27.3)天。

3、月球上没有(空气),也没有(液态水)。月球表面(温差)很大,最高可达100℃,最低可降至零下170℃.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1/6.4、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公转一圈的时间为(一年)。

5、四季的形成与地球公转有关。当太阳的直射点照在斜向太阳的半球上时,该半球是(夏)季,另外半球是(冬)季。

6、太阳系中,行星围绕恒星运转,卫星围绕行星运转。目前,已知太阳系8大行星,50多颗卫星,无数小行星、彗星等。

7、太阳系八大行星,离太阳从近到远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8、像太阳一样的星体还有许多,它们都是炽热的、巨大的发光气体球,我们把它们称为(恒星)。银河是由许许多多(恒星)构成的。太阳是其中一颗恒星。

9、人们把星空分成88个区域,称为(星座)。

10、(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一部分;(北极星)是小熊星座中最亮的星。

11、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是(杨利伟),乘坐的是“神舟5号”飞船。

12、中国“神舟6号”航天员是(费俊龙)和(聂海胜)。

13、望远镜的发展: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天文台光学望远镜——射电望远镜——空间天文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

14、冲出地球最大的困难是无法脱离地球引力的束缚。地球像一个巨大的磁铁,抓住地表的各种物体。运载火箭速度达到7.9千米/秒,就能挣脱地球引力。

15、现代航天运载火箭和航天器将人们带进了崭新的航天时代,探索更遥远的宇宙深处。16、1972年,“先驱者10号”升空,1983年成为第一个飞出太阳系的太空探测器。

17、难忘的太空人:我国明朝人万户,是人类为升空而牺牲的第一人;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宇宙空间的是苏联宇航员加加林;第一位登上月球的是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杨利伟。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牺牲了七位宇航员。

18、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火星与地球最相似。

二、1、请你设计环行山的形成的模拟实验。答:材料:盘子、细沙、石子等。

步骤:(1)在一个盘子里铺上约3厘米厚的细沙。

(2)从不同的高度往沙盘里丢下一些相同大小的石子。(3)再从同一高度丢下大小不同的石子。

现象:坑面积比石块的大。

结论:石块扔下的高度(力度)与坑面积的大小都有关系。第五单元 《假设与实验》

一、1、(好奇心)总是驱使我们不停地提出问题,找出答案。

2、(假设)是根据已有经验对问题答案的猜测。提出假设是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步。科学史上,很多重要的结论都是从提出假设开始的。

3、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他通过观察和测量,发现格陵兰岛每一年都在漂离欧洲大陆。

4、科学家们收集证据的过程漫长、艰苦,需要坚强的意志、敏锐的观察力和足够的耐心。

5、假设的依据往往来自己已有的经验,但经验并不完全可靠。

6、(实验)是制造条件,收集事物变化证据的方法。它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模拟实验);二是(对比实验)。

模拟实验是对事物的内部结构、运动变化过程进行模拟。如模拟雨的形成、昼夜的形成、火山爆发等。

对比实验是通过有意识地改变某个条件来证明改变的条件和实验结果的关系。如种子萌发的实验,水蒸发快慢的实验等。

7、做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一是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二是确保实验的公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保持一样。

8、假设一般用(如果……那么……)来表达。

二、问答题:

1、做科学的实验时,应注意什么? 答:做科学的实验,要学会控制。

一要注意每次都在公平的或均等条件下进行。二要注意每次只能选择一个变化的因素。三要注意确定变化时需要观察的项目。

2、你做过的模拟实验、对比实验各有哪些?

答:我做过的模拟实验有:雨的形成、昼夜的形成、火山爆发等。

对比实验有:种子萌发的实验、水蒸发快慢的实验、模拟喷气式飞机的实验、食盐的溶解快慢的实验等。

篇2: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题多份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

姓名:

班级:

第一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

一、填空题

1、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微生物)。

2、在适宜的温度(35℃~40℃)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3、青霉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青霉素)。

4、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5、(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5、(荷兰)的(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英国)的(弗莱明)发现(青霉素),(英国)的(胡克)发现(细胞)。

7、人的身体是由(皮肤)、(骨骼)、(肌肉)、(血液)和(脂肪)等组成。

8、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那么粗,它们有三种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9、霉喜欢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长,防止发霉的方法有:(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曝晒)等。

10、服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治疗因(细菌)导致的疾病。

11、细菌、霉、病毒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12、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

13、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和细菌叫做(病菌)

14、许多传染病是由(病菌)引起的。

15、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二、判断题

1、在空气中、水中、地下、动植物和人体里,都有微生物。(√)

2、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害的。(×)

3、电冰箱能保鲜食物,主要是利用它产生较冷的环境,创造使食物不容易发霉的条件。(√)

4、服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治疗因病毒导致的疾病。(×)

5、生命体在都由细胞构成。(√)

6、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方法。(√)

7、大肠杆菌、变形虫、啤酒酵母菌都是微生物。(√)

8、病菌会通过各种途径侵入人体。(√)

9、在空气、土壤、动植物体内以及食物中都可以找到霉。(√)

11、电冰箱能保鲜食物,主要是利用它产生较冷的环境,创造使食物不容易发霉的条件。(√)

12、霉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13、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

三、选择题

1、下面的细菌对人类有益的是(A)。A、乳酸细菌 B、结核杆菌 C、双球菌

2、细菌对人类(C)。

A、有益 B、有害 C、有益和有害

3、“脓”就是死亡的(B)和病菌等的尸体。A、红血球细胞 B、白细胞 C、神经细胞

4、生物体的衰老、死亡是由(A)衰老、死亡引起的。A、细胞 B、细菌 C、病毒

5、霉有(C)种颜色。A、1 B、2 C、多

6、生命体大都由(A)构成。A、细胞 B、细菌 C、霉

7、熟透的苹果掉在地上,开始腐烂,主要是泥土里的(A)分解苹果。

A、细菌 B、虫 C、水

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

一、选择题

1、第一个用实践证明脚下的大地是球形的科学家是(C)。A、哥白尼 B、布鲁诺 C、麦哲伦

2、你的家乡的主要地形地貌是(B)。A、平原 B、山地 C、沙漠

3、目前人类在探地研究中最深的深度是(A)。A、14千米 B、20千米 C、100千米

4、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A)A、地壳的运动 B、地下的温度太高 C、人类的活动

5、(C)的做法是正确的。

A、向大海倾倒垃圾 B、乱伐森林 C、改造沙漠

6、地球内部是(A)。A、运动的 B、宁静的

6、地球内部是(B)的。A、冷 B、热

7、世界上第一台监测地震的地动仪是我国科学家(A)发明的。A、张衡 B、祖冲之 C、沈括

8、第一个用实践证明脚下的大地是球形的科学家是(C)。A、哥白尼 B、布鲁诺 C、麦哲伦

9、我国宇航员杨利伟搭载“神舟5号”飞船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了(A)圈。

A、14 B、15 C、16

10、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在太空中拍摄了第一张(B)照片。A、太阳 B、地球 C、月球

11、我国唐山大地震发生在(B)年。A、1967 B、1976 C、1980

二、填空题

1、古代人们认为地球的形状是(平的)。

2、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地貌有(高原)、(平原)、(山地)、(峡谷)、(海洋与岛屿)。或(高原)、(平原)、(湿地)、(峡谷)、(沙漠)、(海 洋和岛屿)。

3、地球的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4、当地震发生时,如果你在屋里,你应该(立即离开屋子);如果你在屋外,你应该(到空旷的地方去)。

5、沧海变桑田指的是地表发生的变化,引起地表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填海造陆)、(地层运动)等。

6、地球的半径有(6000多千米),地球赤道半径有(6378千米),地球赤道周长有(40091千米),表面积有(510067866平方米)。7、1800年前,我国(东汉)时期大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自动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候风地动仪)。

8、我国(北宋)时期科学家(沈括),他的著作《梦溪笔谈》阐述了关于(地球演变)、(地质变化)的精辟见解。

9、(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珠穆朗玛峰)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海拔(8844.43千米)。

10、人类的(拦河筑坝)、(砍伐森林)、(围海造田)、(开采矿石)等活动改变了地表。

11、地震是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的。

12、风化后的岩石被风、水、冰或重力磨蚀、搬运的过程叫做(侵蚀)。

13、按照火山活动的历史,可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14、古代的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

15、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

16、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

三、判断题。

1、地球表面的形态是高低起伏、千姿百态的。

2、地球表面主要由岩石、水、大气等物质构成。(√)

3、地球内部存在着不同的物质。(√)

4、地壳中岩层在巨大压力下会不断发生震动。(√)

5、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较慢,在较软的岩石中传播较快。(×)

6、科学家根据火山、地震、地热等现象来推测地球内部的情况。(√)

7、地震灾害可分为直接灾害和次生灾害。(√)8、1957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9、地震和火山是人类有益无害的现象。(×)

10、地球的地壳是静止不动的。(×)

四、问答题。

从前人们有“三山六水一分田”的说法,结合“地球的表面”的知识,你能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吗?

答:“三山六水一分田”指的是地球的表面大部分是海洋占60%,陆地占40%,而陆地上三分是高山、沙漠,不适合人居住;只有一分土地供人们居住生活。

第三单元 物质在变化

一、填空题。

1、蜡块在加热时,会从(固体)变成(液体),冷却时会从(液体)变成(固体)。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另一类是(会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3、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以及(发光发热)、(性质改变)等现象加以判断。

4、铁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水)和(空气)接触。

5、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胀大8倍。

6、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方法有:(擦去水分)、(喷漆)、(覆盖搪瓷)、(电镀)、(制成不锈钢)。

7、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称为(酸性物质),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称为(碱性物质)。

8、水的三态是指(液体)、(固体)、(气体)。

9、你剧烈运动时,会感到肌肉酸痛,那是因为肌肉里产生了(酸性物质)。

10、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二、判断题。

1、加热蜡烛和点燃蜡烛是同一种变化。(×)

2、水在三态变化中,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3、自然界中所有物质都是在不断变化的。(√)

4、自行车生锈与潮湿的环境有关,与空气无关。(×)

5、在绝对无水的空气中,铁放几年也不会生锈。(√)

6、盐碱地上长不好植物;可以通过加硫酸亚铁改良土壤。(√)

7、杜鹃花喜好酸性土壤,而竹子喜好碱性土壤。(√)

8、化肥有酸性的,没有碱性的。(×)

9、不同的污物,需要用不同洗涤用品清洗。(√)

10、对于油污,单用水是洗不净的,用肥皂则可以洗净。(√)

11、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是碱性物质。(×)

12、树叶变黄,这是形态的变化。(×)

13、家用清洁剂大多是酸性物质。(×)

14、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是一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三、选择题。

1、下面的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的是(C)。

A、蜡烛融化 B、铁块变铁水 C、馒头发霉 D、木材做家具

2、下面的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的是(B)。A、火柴燃烧 B、木材做家具 C、白糖加热至焦黑

3、紫甘蓝水是(C)。

A、碱性物质 B、酸性物质 C、指示剂 D、去污剂

4、要使食用的小苏打或碱块起泡,需加入(B)。A、自来水 B、橘子汁

5、下面属于酸性物质的是(A)。

A、西红柿 B、肥皂 C、清洁剂 D、小苏打

6、与铁生锈无关的因素是(D)。

A、水分 B、空气 C、水分和空气 D、温度

7、火柴燃烧的变化是(B)。A、形态变化 B、产生新物质

8、橙子、西红柿中含有维生素C,蔬菜中含有叶酸,它们都是(A)物质。

A、酸性 B、碱性 C、中性

9、判断下面现象是属于哪一种变化,把正确答案填空在括号里。A、形态的变化 B、产生新物质的变化(1)、蜡烛燃烧。(B)

(2)、蜡烛受热熔化或冷却凝固。(A)(3)、生鸡蛋变成熟鸡蛋。(B)(4)、面粉做成馒头。(B)(5)、铁水变成钢锭。(A)(6)、树叶颜色变化。(B)(7)、火柴燃烧。(B)(8)、盐酸滴在石灰石上。(9)、水的三态变化。(A)

(10)、在装有白醋的玻璃杯中放入一个生鸡蛋。(B)(11)、压扁可乐罐。(A)(12)、在碱中倒入少量白醋。(B)(13)、往澄清的石灰水吹气。(B)(14)、将白糖加热至溶化。(A)(15)、将白糖加热至焦黑。(B)

第四单元 探索宇宙

一、填空题。

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绕着(太阳)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圈的时间为(一年)。

2、月球绕着(地球)公转,是地球的(卫)星,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7.3)天,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上的(1/6)。

3、人们把星空分成88个区域,称为(星座)。

4、月球上没有(空气),也没有(液态水)。

5、月球表面(温差)很大,最高可达(100℃),最低可降至(零下170℃)。

6、(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一部分,(北极星)是小熊星座中最亮的恒星。

7、当太阳的直射点照在斜向太阳的半球时,该半球是(夏)季,另外半球就是(冬)季。

8、九大行星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或八大行星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9、银河又称(天河)是由许许多多(恒星)构成的。

10、像太阳这样发光、发热的天体,叫做(恒星),像地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叫做(行星),像月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地球运行的天体,叫做(卫星)。11、2003年10月15~16日,我国宇航员(杨利伟)搭载“神舟5号”飞船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了(14)圈,他是中国第(一)个进入宇宙空间的。12、2005年10月12~17日,中国“神舟6号”在太空中经过(115)小时的安全飞行,航天员是(费俊龙)和(聂海胜)。13、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宇宙空间的是(苏联)航天员(加加林)。14、1969年,世界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是(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

15、世界上制作第一架天文望远镜的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现在有(光学望远镜)、(射电望远镜)、(空间天文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

二、判断题。

1、太阳总是直射地球的赤道。(×)

2、不能用望远镜直接看太阳。(√)

3、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4、银河,我国民间又称“天河”。(√)

5、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上的1/4。(×)

6、北斗七星是小熊星座的一部分。(×)

7、银河是从东南向西北方向划开整个天空。(×)

8、地球是月球的卫星。(×)

二、选择题。

1、(A)专门接收天体发出的无线电波。A、射电望远镜 B、光学望远镜 C、天文望远镜

2、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是(C)。A、金星 B、土星 C、木星

3、太阳系中第二大行星是(B)A、金星 B、土星 C、火星

4、太阳是一颗(A)。A、恒星 B、行星 C、卫星

5、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B)。A、水星 B、金星 C、火星

6、当运载火箭的速度达到(C)千米/秒时,它才会脱离地球的引力而飞向太空。

A、5.9 B、6.9 C、7.9

7、观察发现星座在不同时期的同一时刻的位置(B)。A、是固定不变的 B、会慢慢向西移动

8、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B),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A)。A、水星 B、金星 C、火星 D、木星

9、最亮的行星是(B),最热的行星是(B)。A、水星 B、金星 C、火星 D、木星

10、最大的行星是(D),最小的行星是(A)。A、水星 B、金星 C、火星 D、木星

11、没有行星的卫星是(A)。A、水星 B、金星 C、火星 D、木星

第五单元 假设与实验

一、填空题。

1、(好奇心)总是驱使我们不停地提出问题,找出答案。

2、(假设)是有依据的猜想。

3、(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4、实验主要有两种类型:(模拟实验)、(对比实验)。

5、反映事物的内部结构、运动变化过程的实验是(模拟)实验。

6、对比实验有(1)个条件是不相同的。

7、对比实验是一种特别的(收集证据)的方法。通过有意识地改变某个条件来证明(改变的条件)和(实验结果)的关系。

8、(提出假设)是科学探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

二、判断题。

1、一种探究方法能解决所有问题。(×)

2、假设不需要证据来验证,所有的假设都正确的。(×)

3、很多重要的结论都是从提出假设开始的。(√)

4、收集证据是一个比较容易的过程。(×)

5、同一个假设可以被多次验证。(√)

6、做对比实验,要学会控制变量。(√)

7、所有恐龙灭绝的理论都是正确的。(√)

8、实验只有两种类型。(×)

篇3: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题多份

1.在做中体验, 以便系统地回顾和整理找规律的知识: (1) 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对应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 熟练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2.通过整理和复习, 熟练运用最优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展创新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获得成功的体验, 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1.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2.在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并能主动优化。

教学难点:

策略的形成并优化。

教学转化点:

规律→算法→策略

能力训练点:

发现具体现象的周期规律, 对现象的后续发展情况做出准确判断。利用计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激发探索情趣和探索精神。

先学提纲: (课前完成)

1.回顾:如何确定某个序号所对应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可以用什么方法?

怎么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2.东东练习毛笔字。他一直按下面的顺序写着这样几个字:

(1) 第48个毛笔字是什么字?

(2) 如果他一共写了62个毛笔字, 其中有多少个“爱”字?

教学过程:

一、知识系统整理

今天, 我们要对本单元进行整理与复习。

小组讨论:

这一单元, 你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 对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整理, 唤起学生的旧知, 并将新知纳入原有的知识体系, 使学生所学更有条理性, 为综合应用打好基础。

主要讨论以下问题。

(1) 如何确定某个序号所对应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可以用什么方法?

(2) 怎么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3) 谈谈收获。

【设计意图】突出学生的所感、所想, 关注学生的需要和感受。

二、查漏补缺

1. 东东练习毛笔字。他一直按下面的顺序写着这样几个字:

(1) 第48个毛笔字是什么字?

(2) 如果他一共写了62个毛笔字, 其中有多少个“爱”字?

集体交流。

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 共同校正。

同时请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得?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 内化策略。

三、综合运用提升

1. 按1、1、2、5、3、1、1、2、5、3……这样的顺序排列成一组数。

(1) 第99个数是多少?

(2) 前99个数的和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校正。

2. 河堤的一边栽了45棵树。这些树按2棵柳树、2棵杨树的规律栽种。河堤的一边共栽了 ( ) 棵柳树, ( ) 棵杨树。

四、全课总结

通过学习, 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可以评价一下你身边的同学吗?

五、课堂作业

1.国庆节五年级3班教室里要按“两红、四蓝、三黄”的规律挂彩灯, 一共要挂43盏灯。三种颜色的彩灯各需要多少盏?第21只彩灯是什么颜色?第42只彩灯是什么颜色?

篇4: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题多份

“认识比”是苏教版国标本数学六年级上册内容,本单元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内容的具体安排如下:

本单元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已学的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分数的意义及基本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些知识都是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直接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发展对除法和分数的认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强对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比例及其他有关方面的知识打好基础。

一、联系旧知经验,自主建构知识

教材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联系生活实际,共安排4道例题教学比的知识,例1先认识两个同类量的比,初步理解比号、比的前项和后项;例2再认识两个不同类量的比,逐渐建立比的概念、理解比值及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例3和例4教学比的基本性质,从化简整数比到化简分数比和小数比,使比的概念得到深化。

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自主完善认知结构。教材用比表示果汁和牛奶的杯数关系,表示白色方格与红色方格的个数关系;让学生利用常见的数量关系来理解路程与时间的比、总价与数量的比;借助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主动探索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联系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已有认识,引导学生灵活、有序思考,合情推理比的基本性质,等等,让学生在应用已有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新知识,在建立新概念的同时深化原有认知,不断完善认知结构。这样的编排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合适的联系,而且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活动,并在活动中全面、准确地理解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

二、鼓励多样策略,培养探索意识

在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时,教材给学生创设了自主发现和探索的空间。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要求首先让学生填写质量和体积的比,并把比值相等的比填入等式,联系对分数基本性质的已有认知进行合理推理,探索出比的基本性质。

教材在建立比的概念之后安排了按比例分配的例5,它是“平均分”方法的发展。本教材对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的解法没有做统一要求,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进行探索,把自己的想法和同学交流,并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发现:按比例分配的问题可以把比看作分得的份数,通过先求出1份的数,再求出几份的数;也可以把比转化成分数,再用分数乘法来解答。教材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化的,又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探索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又进一步沟通了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完整、更合理。

三、激活生活经验。培养实践能力

本单元后安排的实践活动“大树有多高”,内容是测量树、旗杆、楼房的高度。这些物体比较高,很难用尺直接度量出它们的高度,要通过某种规律间接测量获得其高度。教学时要结合具体的问题,一方面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发现“在同一地点,同时测量不同的竹竿,竿高和影长的比值是相等的”;另一方面让学生应用所发现的规律或方法和经验,自主测量出大树或其他建筑物的高度。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乐趣,感受合作交流乐趣,感受数学方法的价值和魅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典型课例设计分析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P68-P70“认识比”例1、例2及相应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明白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比

1电脑出示:老师带来3幅黄山的风景图片,想看吗?

提问:哪幅图的形状看起来最舒服、最美观?(学生认为第二幅)

讨论:3幅图是同处景,为什么大家都认为第二幅最美观呢?(太长或太窄,长和宽的比例不合适)

小结:这3幅图长和宽的长度不同,所以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看来长和宽长度之间还存在着某种特殊的关系,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就会明白其中的奥秘。

2电脑呈现例1主题图(2杯果汁和3杯牛奶)。

提问:“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你会用哪些方法表示它们的关系?(根据回答板书)

小结:两个数量相比较,既可以用减法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相差多少,也可以用除法或分数来表示两者之间的倍数关系。其实,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比(板书)。

评析以欣赏感受3幅图片的舒适、美观度切入,引发学生思考,既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又制造一种认知冲突,让学生在惊奇之中有一种期待,这些图片与今天的数学课有什么关系呢?与此同时。及时呈现例l主题图,让学生通过已有知识与经验,认识到用减法可以表示两个数量的相差关系,用分数或除法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此时揭示课题,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欲望。

二、探究发现,认识比

(一)初步理解“比”

1启发谈话:其实,“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2/3”,我们还可以说成“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出示)”。想一想,“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3/2”还可以怎样说?(出示: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是3比2。)

2看书自学,你还知道了些什么?

(1)交流:读法、写法、各部分名称。

(2)介绍:2比3记作2:3(板书、讨论说明注意点及写法、比的各部分名称)。

3明确比是有序的。

提问:2比3是哪个量与哪个量的比?3比2呢?

追问:为什么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中2是比的前项,而在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中2又是比的后项了呢?

总结:两个数的比是有序的。因此,在用比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时,一定要按照叙述的顺序,正确表达是哪个数量与哪个数量在比,不能颠倒位置顺序。

评析继引入环节中的两个数量相比较,“既可以……,也可以……时”,进而根据果汁是牛奶的2/3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从二者内在的联系中揭示比的关系。在这样一个清晰的前提条件下引导学生认识比,使学生体会到比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另一种数学方法。在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后,结合两个比的前后项的“不同”,巧妙帮助学生明确比是一个有序的概念,这样

的教学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显得层次清晰、条理有序。

4完成“试一试”。

(1)讨论:

①指图中的1:8问:这里的白色部分和蓝色部分分别表示什么?你知道1:4表示什么吗?

②把每种溶液里的洗洁液看作1份,水分别可以看作几份?

③还可以怎样表示每种溶液里洗洁液和水体积之间的关系?

(2)交流。

(3)再认识:你知道第几瓶溶液最浓吗?

评析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洗洁液与水体积之间关系的表示方法,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既利于后面教学比、分数、除法三者之间的关系,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比的意义的认识。

(二)深入认识比

1认识不同量之间的比。

(1)电脑出示例2讨论完成表格,问:你是怎么求出他们的速度的?

(2)交流板书:小军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900:15、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900:20。

(3)提问:900:15表示什么?900:20呢?(速度)

2揭示比的意义。

(1)观察:观察黑板上的几个比,讨论比与什么有关系?两个数的比可以表示什么?

(2)小结:比与除法有关系,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板书)

评析通过教学两个不同类量的比,使学生由形象感知过渡到建立表象,进一步完善对比的认识,进而抽象概括出“比的意义”。通过题中的填表,使学生初步体会到速度是路程与时间比较的结果,再通过用比表示这一关系重点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在描述比的意义时重点强调了比与除法的关系,通过师生的互动交流、共同领悟中使学生对比的意义有一个本质的理解。

3自学比值,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1)自学后小组讨论:

①什么叫比值?怎样求比值?比和比值是一回事吗?

②比和除法、分数有什么联系?

③比还可以写成怎样的形式?比的后项能为0吗?为什么?

(2)交流完成表格。

(3)说说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和区别在哪里?

评析自学也是学生获取知识、探索研究、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根据高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适当安排学生看书自学是非常有必要的。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究与交流的学习活动的情境之中,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学习与掌握关于“比”的其他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

4内化比。

电脑出示:“在刚刚结束的我校乒乓球比决赛中,王勇同学以4:0大胜上届冠军李明获得冠军。”根据这则消息,小红认为比的后项可以是0。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讨论:今天我们所学的比,是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这个比分只表示双方的成绩,和我们今天学习的比无论是从意义上还是形式上都是不同的。

评析学生联系自己课外积累的问题,与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相比,产生了疑惑,而教师则启发学生利用本课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的问题,既巩固了课堂知识,又为学生解决了生活中的困惑。

三、自主练习,应用比

1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2、3题。

2指导完成练习十三第1-5题。

3 了解黄金比——电脑呈现小提琴、五星红旗、东方明珠塔等图片。

谈话:欣赏完这些有何感受?(充满美感),原来这些图片都运用了一种很特殊的比——“黄金比”,当比值为0.618时,这个比就称为“黄金比”。

4回忆。现在知道为什么课前第二幅照片最美观了吗?它的宽与长的比的比值就接近0.618。

四、全课总结(略)

习题开发设计

一、渗透新旧联系

根据课本提供的相关习题乃至例题。分析其内容与学生已学的哪些知识是密切相关或相联的。从而把新旧知识或思维方法进行合理整合和渗透。既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又唤起旧知构建新旧知识链,更好地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案例1由课本P68“试一试”的内容设计为:“一种洗洁液,加进不同数量的水后,可以清洗不同的物品。下图表示在配制不同浓度的溶液时洗洁液与水的比的4种情况。(灰色部分表示洗洁液,白色部分表示加进的水)如果将其中的(1)和(2)两种溶液混合倒进一个比较大的容器内,此时这个比较大的容器里洗洁液与水的比是多少?如果将(1)、(2)、(3)和(4)混合呢?”。

设计意图一是加深对比的意义理解和把握,同时把比与已学的分数的意义及分数的计算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习题的综合功能;二是学生通过求每种溶液中洗洁液与水各占每种溶液的多少时,可以用分数求出,也可以用按比例分配方法求出,既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又增强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拓展知识内涵

根据课本内容的特点,着手考虑对课本资源作必要的充实和丰富,注入诸如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和探究新发现的元素。通过让学生练习,巩固新知,丰富知识内涵。进而在培养学生探究发现能力的同时扩大了学生知识视野。

案例2由课本P72第3题设计为:“量出下列每一个三角尺上30。角所对的边和斜边的长,完成下表,仔细观察各个比及对应的比值,你有何发现?”

设计意图一是增加动手操作(测量长度)的机会,二是提升自主探究合作发现水平。学生发现“三角尺中30°角所对的边是斜边的一半”规律,这是练习中的额外收获,在加深对三角尺边的认识过程中拓展知识的内涵,同时增强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发现的能力。

三、助推知识延伸

根据课本内容资源,着重考虑如何帮助学生将现有的知识进一步延伸。设计的内容不仅利用双基能力的形成。而且要着眼未来即将学习的知识内容和思维方法,达到以旧引新、以旧促新的功能。

案例3由课本P74思考题设计为:“如图整个图形的总面积为90平方厘米。两个长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相当于小长方形面积的1/4相当于大长方形面积的1/6。

(1)求小长方形和大长方形面积的比是多少?(2)求大、小长方形面积各是多少?”

篇5: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题多份

2、除了用种子外,宝石花还可以用(肉质叶)来繁殖,胡萝卜还可以用(根)来繁殖。

3、用根繁殖的植物有:萝卜、胡萝卜、甘薯等;用茎繁殖的植物有:马铃薯、生姜、水仙、吊兰等;用叶繁殖的植物有:落地生根、宝石花等。

4、在自然条件下,大多数动物都是通过(雌雄结合)进行有性繁殖。

5、动物的繁殖包括(雌雄的识别)、(交配)、(生产)、(对后代的哺育)等一系列复杂的行为,这些行为都是动物的(本能)。

6、动物的两种基本繁殖方式是(卵生)和(胎生)。

7、像鱼和鸡等动物那样的(产卵或下蛋)的繁殖方式叫(卵生);像马和猫等(哺乳)动物那样的(直接生出小动物的)繁殖方式叫(胎生)。

8、世界上的动物千奇百怪,他们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形成了最适合自己的(繁殖方式)。

9、动物的特殊繁殖方式有:蜗牛——雌雄同体;海马——雄性育儿;皱唇鲨——卵胎生;鸭嘴兽——卵生、哺乳;水螅、海葵——无性繁殖(出芽繁殖、分裂繁殖);

10、小动物生下后,“父母”还要承担繁重的(哺育)任务。

11、人类是通过(两性结合)

12、我在妈妈“肚子”里住了。

13、、妈妈在怀孕的时候有等不良反应。14、我出生时妈妈有(非常疼痛、虚弱、劳累)

15、刚出生时我(非常弱小,胎体丰满,身长约503千克左右)。

篇6: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题多份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第一单元

一、复习目标:

1、背诵一、三、四课有关段落,会默写。

2、掌握古诗的意思,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积累爱国诗及名言。

3、正确默写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词意,能辨清词的感情色彩。

4、知道轻声的变化,会正确运用。

二、教学过程:

(一)、字词:

1、注意“银装素裹、浓妆淡抹”的区别,强调“脊、蔽、霸、黎”的写法。

2、多音字:薄雾、载歌载舞

3、辨析褒义词和贬义词。分别写出四个这样的成语。

4、造句:慷慨激昂、喜出望外

5、辨析轻声的词语的不同意思,并会运用。用“度量”的两个读音分别写一句话。

6、写出形容祖国山水壮美的成语:形容山的 : 形容水的:

7、用有关的成语写几句话来描写祖国的山水 :(二、)课文

1、背诵一、三、四课,默写其中的重点段落。

2、第一课从

这几方面赞美祖国。由下列山水美景你想到哪些有关诗句或俗语:

桂林

杭州

西湖

黄山

庐 山

黄河

长江

2、人像郑成功这样的民族英雄还有:

3、第三课中的特殊礼物是指

老师为何把这特殊礼物 送给肖邦

肖邦请姐姐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是因为

表达了他

。像肖邦这样的爱国人士还有

(本册学过的)

4、说说两首古诗词语的意思和诗句的意思。第一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心情。第二首诗抒发了诗人

的爱国热情。再默写一首爱国诗

分别写杜甫、陆游的诗各一首:

有关爱国的诗人还有:

分别写出他的一句诗

(1)

(2)

(三、)口语交际: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

(四)作文:

写生活中的新鲜事或本学期感受最深的一次生活经历。重点讲如何选材。

第二课时

复习内容:第二单元 复习目标:

1、掌握本单元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能正确运用。

2、辨析同音词,正确应用。

3、背诵《船长》一文的有关段落。

4、说话练习:学习采访。

5、作文:学会感恩。复习过程:

一、字词:

(一)、强调:廉、庸、簸、薄的写法。

(二)、注意多音字:

着想、背着、呼号、给予、尽管。

(三)、辨析同音词:

先找学生说说辨析的方法,再进行强化训练。

1、休养、修养

(1)、他经常读书,很有()。(2)、他在家()了一个月,便康复了。

2、截至、截止

(1)、作文竞赛()到本周五。(2)、()八月底,本刊物已收到稿件几百篇。

3、反映、反应

(1)、这篇文章()了劳动人民的贫苦生活。

(2)、听了教师的提示,他没有任何()。

4、顷刻间是指

()

再写四个这样的词

5、聚精会神形容()再写四个这样的词

6、负荆请罪出自《史记》、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故事:

二、课文重点。

廉颇是()的人。

蔺相如是()的人。

有关知错就改的名言有(两句)()

负荆请罪意思是()

形容知错就改的成语还有

()

学了这一课让我明白了()

2、船长哈尔威是个()的人。

他的做人之道是()

学了这一课我领悟到

本文的作者是

他被称为

,他的代表作有。

3、《爱之链》课题的意思是

乔依是

()的人,学了本文,我懂得了

。你联想到有关的名言有。

4、默写〈〈船长〉〉有关段落。

5、根据〈〈我不期望回报〉〉仿写诗名。

如果你是

,我乐意是

; 如果你是

,我乐意是

仿写。

三、口语交际:

学习采访:刘老师让同学们采访小作家张桐,请你列一下采访提纲。

四、作文: 题目:感恩的心 重点指导如何写细致。

第三课时

复习内容:第三单元 复习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会用第九课课后的词语造句。

2、知道修改作文的重要性,会修改自己的作文。

3、理解本单元四课所蕴含的道理,明白主人公具有怎样的品质。

4、说话练习:学会申诉

5、作文:写家乡的小吃。重点讲怎样列提纲。教学过程:

一、字词

1、注意“堪、礁、酬、撰、嚷、毅、衡”等字的写法。

2、注意多音字:尽管、桂冠、着眼点、宁愿、剥夺

3、理解第8课课后词语的意思。

4、用第9课课后的词语造句。

二、课文重点

1、第8课,小草指,大树指

。学了本文受到的启发是的。

2、理解课后两个句子的含义。

3、写出形容坚强毅力的成语。

4、夏洛蒂是个怎么样的人。他的作品是。

5、霍金是个

的人。他被称为

。被公认为

。他不仅是,更是一个

。像他这样的人还有。

6、说他是非凡的科学家是因为。

7、结合课文说说水深龙多,鹤立鸡群的意思。

8、玄奘的《生命的林子》是

。学了本文你受到的启示是。

9、鲁滨逊是个

的人。说这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是因为

。笛福的名言是

。你的理解是。学了本文的启示是。

10、鲁滨逊是一个

,一个

,一个。

三、修改作文的方法是什么? 练习修改一段话。

四、学会申诉。

如果你的信被妈妈折了,或你的日记被偷看了,你会怎么样申诉。

五、作文。

写家乡的小吃。指导列提纲。

第四课时

复习内容:第四单元 复习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能正确理解,恰当运用。

2、背诵12、14课有关章节。

3、搜集俗语。

4、说话练习,学会解释。

5、看图作文。重点指导如何扣住中心,展开联想。教学过程:

一、字词。

1、强调易错的字:骤、搏、嫂、驮、衰。

2、注意多音字:

择菜、刁难、数九隆冬、剥皮、左邻右舍

3、默写和戏曲有关的成语:

4、默写课外积累的俗语。

二、课文:

1、姥姥是个

人。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意思是

。再写两句熟能生巧的俗语

。我国的民间艺术还有

。你会用

这些词来形容姥姥的剪纸。

背诵默写有关段落。

2、《牛郎织女》是个民间故事,你还知道

这样的故事。写牛郎织女的诗句

3、《安塞腰鼓》的特点是,黄土高原人们特点是

,文中用了

的表现手法。各摘抄一句。默写本课。背诵默写有关段落。

三、说话练习: 学会解释。老师误会你抄别人的作业,你会怎么样解释。

四、作文:

看图作文。如何抓重点看图。注意细节。怎么样展开想像,扣住中心加题目。

第五课时

复习内容:第五单元 复习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能正确理解,恰当运用。

2、背诵15、16课有关章节。

3、会运用有关风的词语填空。

4、积累有关风的古诗、成语和写秋天的古诗、成语,写柳树的诗。

5、说话练习:我喜欢的电视栏目。

6、作文,写家乡的一种产品,重点指导如何利用材料、抓住重点写作。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1、强调易错字:沛、涉、涩、襟、蹄、虐、怨、韧 默写生字词

2、注意多音字:目的地、内蒙古、悄无声息、劲风

3、说说带风词语有哪些,正确运用填空。

寒风刺骨、凉风习习、金风送爽、狂风四起、暴风骤雨、疾风劲草、微风拂面、和风细雨

4、写秋景的成语有

二、课文重点:

1、这是一株的柳树。具有这种品格的人还有

。柳树给予你的启示是。

2、由青海高原你想到哪些边塞诗? 咏柳诗有

。拆柳送别诗有。

3、蒙古草原

。蒙古人民

。像一条彩虹说明

。本文点明中心的句子是

。这句话描写的情景是。

4、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这儿

、、。

5、写风的诗句(1)

(2)

(3)。

6、写秋景的诗句(1)

(2)(3)。

三、说话练习:

我喜欢的电视栏目是

因是。

四、作文:

写家乡的一种产品。

重点指导如何利用材料、抓住重点写作。

,原

第六课时

复习内容:第六单元 复习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能正确理解,恰当运用。

2、辨析近义词,并正确运用。

3、积累倒顺词,辨析意思是否相同。

4、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5、说话练习:我喜欢的一句名言。

6、作文,学校的名人。复习过程:

一、字词。

1、强调易错生字。

辱、蔑、勘、攀、裕、羡慕。

2、辨析倒顺词。意思相同或不同的分别举例。

3、默写《大风歌》。

二、课文重点。

1、巴金是个的人。课文表达了他的愿望。生命开花结果的意思是

。只有

生命才会开花。有关奉献的名言是

。本文让你领悟到

。理解课后两个终于的含义。

2、钱学森是个爱国科学家,为我国、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被誉为

。像这样的科学家还有

。思乡诗有。

3、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这指

。他们认为是笑话是因为

。说他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是因为。

4、林肯是

的人,有关宽容的名言

。理解课后加点词的意思。美国还有哪些有作为的总统。

三、说话练习。

我最喜欢的名言是

,原因是。

四、作文:写班级的名人。重点写好典型事迹。第七课时

复习内容:第七单元 复习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能正确理解,恰当运用。

2、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及包含的道理。

3、知道怎么样才能做学习的主人。

4、背诵古今贤文及关于读书的名言。

5、说话练习,推荐一本书。

6、作文。语文书中的故事。复习过程:

一、字词

1、强调易错的字:耸、瞬、鉴、徘徊。

2、多音字:

为有、兴许、相差、着迷、二、课文:

1、默写两首古诗,弄清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中含着的道理。在默写一首陆游、朱熹的诗。

2、知识是

,也是

。问常常是,是

,是

。文中讲了

伟大的天文学家的事例是要告诉我们

。讲北宋大科学家

的事例是要告诉我们,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勤学好问的名人有

,名言有。

3、大自然的文字是指,使你懂得了的知识。你还知道

是大自然的文字。怎么样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谚语。

4、煮书的意思是

。怎么样煮书。

5、背诵有关读书的名言,默写古今贤文。

三、说话练习。

你想向同学推荐

这本书,作者是

,主人翁是,主要内容是

。推荐的原因是。

四、作文。写语文书中的故事。重点指导学生扣住中心写作。

第八课时

复习内容:课文重点

复习目标:会熟练地背诵课文的重点部分,掌握课文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1)本学期,我们学习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

和。

1、我们爱你啊,中国

1、当__________跳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然是____________ 当_______还是__________,_______早已__________。啊,__________,____!这段话选自课文

,这首诗作者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赞美祖国的 以及

、,全诗采用“____—____—____”的常规结构,首尾呼应,表达了对伟大祖国的。

2、我们爱你——_________的清香,___________的醇美,___________的光洁绚丽,_______的天工巧夺。从这段诗中,可见我们的祖国_______________。

3、我们爱你——_________奏出的古曲,________谱写的新歌,神州万里涌动的_________,祖国大地燃起的___________。从这段诗中,可见我们的祖国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爱你——_____的史册,______的硕果。松树的________,梅花的______,______的胸怀,________的气魄。从这节中可以感受到。

5、全诗分为三部分,开头歌颂祖国的(幅员辽阔)、总写(对祖国的热爱)。第二部分从不同的侧面赞美了祖国、、、、,抒发了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学了课文,我想用这些成语来赞美祖国:

、、、。

2、郑成功

1、明朝末年,_____侵略者强占了我国的_______。他们_____台湾同胞,台湾人民。

2、《郑成功》是一篇(历史)故事,记述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的伟大功业,歌颂了郑成功的和

。我知道中国历史上还有这样一些民族英雄:。

3、从_______来到______的,有不少________读书人,郑成功让他们________。他还规定__________可以免除徭役。这样一来,____族和_____族的关系________了。郑成功建设台湾的两件实事是:发展生产,兴办教育。

民族英雄郑成功________、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这句话在全文中起

作用。

4、载歌载舞:载:又、且。负隅顽抗:负,依仗、依靠;隅,角落。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1、“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是

(国籍)音乐家

弥留之际的请求,表达了他

。我国也有这样的音乐家,如:。

2、这时,埃斯内尔又______过一只__________,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__________,它是我们送给你的_________,请收下吧!”埃斯内尔是_____的老师,他送的礼物是____________,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弥留之际,肖邦_____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

__________带回去,我要_____________。”“弥留之际”的意思是,肖邦对姐姐说的话表达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4、1830年11月的一天,维斯瓦河上弥漫着____________。20岁的肖邦告别了自己的亲人,坐着马车离开了______。在城郊,马车突然被一大群人拦住,原来是______________来为他送行。他们站在路边,咏唱着___________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_________》。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肖邦感动地点了点头。这时埃斯内尔又捧过__________________,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________________,它是我们送给你的____________,请收下吧!”肖邦再也忍不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他_________从老师手里接过了__________,回首望了__________,然后登上马车,____________。肖邦在法国巴黎一住就是_____年。为了________,也为了_________,肖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肖邦原来的____________又复发了。1849年10月,他终于躺倒在病床上。___________,肖邦紧紧________姐姐路德维卡的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肖邦就这样带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时他才_____岁。

5、悲愤欲绝:欲,将要。绝,死亡。

与世长辞:辞,告别。

4、古诗两首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___诗人_____的作品,被前人称为杜甫“

”。诗中描绘了诗人听到________被官军收复,不禁大喜若狂,泪如泉涌,洒满衣襟,因“______”故而纵酒放歌,遂生青春作伴,乘舟返乡的遐想,于是诗篇就有了第三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把内心的狂喜之情,作了进一步的渲染与升华,从而表达了诗人_______ ______的思想感情。全诗体现了一个“

”字,从“

”、“

”、“

”、“

”等词句可以体会到诗人因

而欣喜。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被平息,祖国重新获得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他激动、欢喜的原因是:不仅诗人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为从此国家可以重归统一,人民可以免受战争之苦。“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一句准确地表达了诗人的(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2、《示儿》是___朝诗人______的绝笔,以遗嘱的口吻告诉孩子,他为

(用自己的话回答)而“

”,叮嘱孩子“,”(填诗句)。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像这样充满爱国热情的诗句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两首诗的相同点:均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不同点:第一首是通过“喜”来表达的,写作者听到失地收复的消息后极度喜悦和急还乡的心情;而《示儿》是通过“悲”来表达的,写作者临终前的牵挂,他所念念不忘的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

4、爱国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练习1

1、《爱我中华》这首诗是著名词作家

为第三者届

所写的会歌。这支歌真切地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爱我中华”的思想感

情。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

个民族,除汉族外,还有

、、等民族,请简单介绍你了解的一个民族: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九课时

复习内容:课文重点

复习目标:会熟练地背诵课文的重点部分,掌握课文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5、负荆请罪

1、《负荆请罪》这篇课文是个,课文是根据历史故事

第三部分而改编的。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背着荆条去请罪,表示愿意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故事发生在_______(时间),说的是赵国的_______用_______方式向_______请罪的事。现在常用这个成语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剧本共分为____幕;第一幕侧重写的人物是________,第二部分侧重写的人物是________。剧本开头先写明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人物活动情况;剧中的内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剧本通过写人物对话,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从中可以看出蔺相如的深明大义,顾全大局,廉颇的知错就改,爽直磊落。

6、船长

1、《船长》这篇课文选自

国著名作家的短篇小说。他被称为“

”,代表作有《

》《

》。课文按(遇险—

自救—牺牲)为提纲分为三个部分。讲了哈尔威船长在“

”号客轮遭

”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地指挥60名乘客和船

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坚守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 的故事,歌颂了哈尔威船长

、的崇高精神。

2、哈尔威________在他的船长岗位上,_________地______,________,______。他把_______和_________都考虑到了,他仿佛不是_______而是__________下达命令,一切似乎都在______________。轮船在慢慢下沉。人们_______划着小艇在“________”号和“________”号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船长又叫道。第20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船长哈尔威______在舰桥上,_______也没有做,_______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_________。人们透过___________,凝视着____________大海。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面对死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权利。这里把哈尔威船长沉入大海时的形象比作,这表现了他

的品质,也让人们永远记住了他。我能用这样几个成语来表达对他的敬意和怀念:

、、。

3、“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上空。”这句话是说人们被哈尔威船长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人性美和先人后己的品德所感动,蕴含着对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品格。

4、“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这句话是对哈尔威船长一生品德的赞颂,面对死亡的威胁,哈尔威船长作出了以身殉职的选择,他忠于职守,舍己为人,又一次表现了崇高的品质。

7、爱之链

1、《爱之链》这篇课文是一首爱的赞歌,作者是美国作家、。本文记述的是发生在一个冬夜里的充满爱的故事,这“爱”发生在、和

之间,告诉人们:。

课文以“爱之链”为题是因为:乔依关爱老妇人,老妇人关爱女店主,女店主关爱丈夫乔依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关爱,形成了爱的链条。也传达了作者希望这种关爱能如美丽的链一样,连续不断的传递下去。

2、乔依________了,他从________他__________________的回报,他以前___________也________的帮助,所以他从来就_________________的事,他一直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2 学了课文《爱之链》,使我们想起了汪国真写的《我不期望回报》这首诗中的一句话:

。也使我们想到了一句歌词:。

第十课时

复习内容:课文重点

复习目标:会熟练地背诵课文的重点部分,掌握课文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8、小草和大树

1、沉重的打击只能使________叹息。夏洛蒂和两个妹妹没有________,没

有_____________。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夏洛蒂劝妹妹们把创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们硬是用___________,敲开了_____________,硬是___________把

“_______”浇灌成“_____”。她们庄严地向________和_______宣战:世界上不存在什么“____________”!一年后,夏洛蒂的《______》出版了。小说一问世就受到了广大读者的_____________,引起评论界的_________。

3、《小草和大树》这个故事折射出勃朗特三姐妹不屈的抗争精神与不懈努力的坚强意志,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她们在保守观念与陈腐偏见盛行的年代,敢于冲破旧势力的勇气和胆识。勃朗特三姐妹分别是:

(人名),她的代表作是,(人名),她的代表作是,(人名),她的代表作是。

4、“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这句话把夏洛蒂·勃朗特比作仙人掌花,突出了她的不屈的精神和在恶劣环境中茁壮成长的顽强的生命力。也可以看出的她的一生都是奋斗的一生。

5、“她们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这句话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把意志比作了钢铁,把成功前的夏洛蒂·勃朗特三姐妹比作小草,把成功后的三姐妹比作大树,从中可以看出他们三姐妹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句中的两个“硬是”突出了她们付出的艰辛努力。从他们身上受到的启发有:要敢于和保守观念、偏见作抗争;要不畏生活的艰难,环境的恶劣,发奋努力;要具备顽强的意志,不怕挫折,才能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

6、节衣缩食:节,节省;缩,减少。指省吃省穿,形容节约。

嗷嗷待哺:嗷嗷,哀鸣声;待,等待;哺,喂。指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

要强好胜:好,喜欢。事事不甘落后,愿意为了成功付出努力,喜欢胜利、成功。

大名鼎鼎:鼎鼎,盛大的样子。形容名气很大。

脱颖而出:颖,尖子。锥尖透过布袋显露出来。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露出来。

寥寥无几:寥寥,形容数量少。非常稀少,没有几个。惴惴不安:惴,忧愁,恐惧。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9、轮椅上的霍金

1、本课讲的是被称为“

”的著名科学家

在自己

完全瘫痪,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仍然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的未知世界,勇敢顽强地挑战命运,为科学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故事,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感人肺腑。他撰写的科学著作《

》在全世界拥有无数的读者。你知道的像霍金这样身残志坚、敢于向命运挑战,创造出了不凡成就的知名人物有:。

2、比起整天________________的顶礼膜拜,他宁愿_______________的命

运。他的办公室门口通常会_______,上面写着:“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年轻的女记者认为命运让霍金失去的太多,可霍金却觉得自己依然拥有很多:手指还能活动;大脑还能思维;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亲人和朋友,有一颗感恩的心„„从霍金的回答中,我们感受到了:面对残酷的命运,霍金没有抱怨,而逝为了自己所能拥有的一切而感到高兴。霍金正视命运,乐观向上,真不愧是令人折服的强者。

4、文中的过渡段是第()小节。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_____________的

物理天才,更因为他是_________的____________。他不断_____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深深地感动了大众。霍金是一个非凡的科学家,他的非凡之处有:

10、生命的林子

1、法门寺是个_______的名寺,_______,集纳了________________。你若

想在____________,不如到___________阅读经卷。这样,你的______便会__________出来。玄藏__________,觉得________,便决意_____________,离开这_____________的法门寺,寻一个________的深山小寺去。

2、这些树就像_______啊。它们________,就是________,为了__________,为了__________,它们都奋力______________,于是它们_________。而那_______________的三两株松树,在灌木中___________,不愁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所以,它们就成了_____________啊。

3、《生命的林子》讲述了玄奘在方丈的开导下,放弃了去偏僻小寺的想法,决心在法门寺潜心苦修,终成一代名僧的故事,从而告诉我们“一个想要成才的人是不能远离社会这个群体的,就像一棵大树不能远离森林的”哲理。

4、“水深龙多”课文中“水深”比喻法门寺是香火鼎盛的名寺;“龙多”比喻法门寺集纳了天下许多名僧。鹤立鸡群:像鹤立在鸡群之中,在文中指远离群体的松树在灌木丛中显得高大。

5、文中有人劝说玄奘的话可用一句谚语归纳:宁为鸡首,不为牛后。

6、课文中的玄奘也叫,他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中的一个人物。其他三部名著分别是:、、。

11、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1、课文讲了《

》是“我”家一本三代相传的书。在阅读中,“我”懂得了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会成为一个成功者,成为一个英雄。故事告诉我们《鲁滨逊漂流记》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是一本告诉我们学会生存,学会坚强,学会面对困难不畏惧的书。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了

年,概括起来,他遇到的困难主要有三方面:、、。

2、《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_______在书中的一句名言:“_______的心理比________还要可怕_______。”事实上的确如此:一个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人,即使在___________,也终将会____________,一个__________。

2、我想象中的鲁滨逊是这个样子的:身着____________,腰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肩上_____________,背上_________________,挂________________,头顶撑羊皮伞„„我希望自己能_______________的人,一个________,一个________,一个_______的人。

3、《鲁宾逊漂流记》告诉我们要学会生存,学会坚强,学会面对困难。

练习3

1、前人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当我们的草稿写好后修改的好方法是

。正如老舍先生说:我写作中有一个窍门,一个东西写完了,一定要,念给别人听(听不听由他),看念得顺不顺?准不准?别扭不?逻辑性强不?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要

。就是把全篇稿子放到口头说说看看。

2、我国是一个法制国家。我国小学生的生命财产、合法权益随时都国家法律的保护。《

》《

》等就是专门为保护我们少年儿童而制定的法律。

第十一课时

复习内容:课文重点

复习目标:会熟练地背诵课文的重点部分,掌握课文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12、姥姥的剪纸

1、一把________的剪刀,一张________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________,便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从小就听人_________:“你姥姥神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看惯也记牢了姥姥剪纸时____________的神态,那剪刀___________ 的刷刷声,_________。我是个_______的调皮蛋,经常_________刁难姥姥。一天,我用双手_________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____________”便完成了。嗬!梅枝和喜鹊________,大小_______。我服了,可还要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3、“______剪,______剪,_______剪,_______剪,_________剪,甚至

__________。姥姥的手_________。好使的___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 ______。”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把姥姥的手比作眼睛,用姥姥两根延长的手指比喻好使的剪刀。写出了姥姥剪纸得心应手、心灵手巧,技艺高超。

4、姥姥是个(心灵手巧)、(勤劳善良)的人。她剪纸技艺高超、作品很受欢迎的原因有:剪纸逼真;姥姥心地善良,广结善缘,有求必应。

5、姥姥的剪纸题材广阔、栩栩如生、富含深意。其中:

“一只顽皮的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姥姥爱“我”甘作牛。

“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和谐共处的亲情深。

“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姥姥勤劳,“我”贪玩。

“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乱跳的小兔子”——姥姥对“我”的思念和期待。

6、课文以“姥姥的剪纸”为题,是因为:“剪纸”不光指的是姥姥的剪纸技艺,更是姥姥与“我”情感联结的桥梁,是寄托着“我”与姥姥情感的载体。

7、刁难:故意使人为难。

挑剔: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指摘。

耍赖:使用无赖手段。课文中指“我”的淘气与顽皮。调皮蛋:是对调皮孩子的昵称。

13、牛郎织女

1、《牛郎织女》是

(体裁)。它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被誉为我国四大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的憎恨。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善良的人们的深深同情。

2、《牛郎织女》中的两位主人翁深受人们的同情,大家希望他们有个美好的未来,正如苏轼的一首词中写道的:。

3、人物素描:

牛郎——心地善良、勤劳能干、重情义,向往美好生活。织女——心地善良,心灵手巧,善解人意,勇敢、向往美好的生活。

老牛——知恩图报,善解人意,勤劳。王母娘娘——心狠手辣,无情无义。

14、安塞腰鼓

1、每一个舞姿_________,每一个舞姿____________,每一个舞姿

___________,每一个舞姿__________________,使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愈捶愈烈!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都在______和_______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成了__________;声,成了_________„„当它__________的时候,世界__________,以致_______________。简直像_______________。耳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安塞腰鼓》是我国当代作家

写的一篇抒情散文。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通过描写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来赞美黄土高原人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课文按

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呈现出“

”的表演过程。

4、“好一个安塞腰鼓!”中的“好”体现在:好在有火烈的舞蹈场面;好在鼓声的巨大力量;好在有茂腾腾的击鼓后生;好在变幻的舞姿。

5、“一声渺远的鸡啼”表现了对明天充满了希望。

6、“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中的“茂腾腾”用得好,好在叠词的运用使语言亲切富有意味。

“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写出了后生们一敲起了鼓,人与鼓,鼓与响声就合二为一了。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了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中“燥热”、“飞溅|”两个词用得好,好在与前面的“冰冷”、“恬静”|形成强烈的对比,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热烈、奔放的特点。

“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中“震撼”、“烧灼”、“威逼”三个词用得好,好在用动感十足的语言把安塞腰鼓的活跃与激烈表达了出来。这三个词形象生动地展现出安塞腰鼓所蕴含的强盛的生命力。

练习4

1、课外俗语:

(1)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2)当家方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说一方话。(4)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当自己被别人误会时,态度要冷静、诚恳,要心平气和地把事情的原委

向对方说清楚。解释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向谁解释,注意称呼和礼貌用语;(2)解释什么,这是说话的主体部分,要针对误会说明原委;(3)怎样解释,也就是解释要注意方式方法,寻找适当时机。

第十二课时

复习内容:课文重点

复习目标:会熟练地背诵课文的重点部分,掌握课文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1、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_______。

_______和______呈现出_________的色泽,________而_________。叶子如此之绿,__________,________,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_________。它巍巍撑立在高原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__________。

2、那里的天比别处的________,空气是那么_____,天空是那么______,使我总想_________,表示我___________。这种境界,既使人_____,又叫人______,既愿_______,又想坐下_________。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________,_____着,_______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_______草原_________起来:______声,车声,________声,响成一片。

3、“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句中“神奇”是因为:这株柳树挺立在高原之上,并形成了一方壮丽的风景,它生命力及其顽强,不仅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来,而且枝繁叶茂,生机盎然。“望而生畏”是因为柳树不抱怨、不畏怯,坚持抗争,顽强生存使作者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4、“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这句话不仅仅写的柳树,也在写人,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运不可能公平,但只要心中一直充满希望,凭借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去努力,生命就能创造奇迹。

5、课题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作者却又用了许多笔墨写到家乡灞河边的柳,目的是以家乡灞河边的柳柳来衬托、对比青海高原的这株,更加突出了青海高原这株柳让人望而生畏的生命力。

6、你积累了哪些有关“柳”的诗句,请写出两句:

16、草原

1、本课是著名作家

先生写的一篇

。他的主要作品有《

》《

》《

》等。作者生动地描写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

2、“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中何:哪里;“忍”是忍心;天涯碧草:指大草原;话:倾诉;斜阳:傍晚时西斜的太阳。这句话的意思是: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就这样分别?夕阳西下,大家站在蒙古包外,面对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依依不舍地话别。

3、“嗯,刚吃过。(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这句中的“回味”指吃过东西以后,留在口腔中的余味。

“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支,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句中的“回味”指对经历或接触过的事情重体味。

4、初入草原,我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我_______________的心情。沉浸在草原的美景中的我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这句话把河比作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有河意味着有人家,就意味快到目的地了,可以看出作者欣喜、激动的心情。

17、麋鹿

1、《麋鹿》主要介绍了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珍贵的国家保护动物还有: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丹顶鹤、中华鲟、白鳍豚等。

2、麋鹿是______的一种,它的外形很奇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又被称作“______”。我国古代小说《

》中把它当作

的坐骑。麋鹿是一种____性______动物。它站着的时候,角的各枝尖都指向______,它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______的,蹄子_____,可以在沼泽中行动敏捷,毛色夏季是____色的,冬季为___色。

3、“„„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中的“放养”侧重于自然生态环境下的自由生长。“只有„„乌邦寺动物园里饲养的18头麋鹿生长良好„„”中的“饲养”是讲麋鹿在英国的一个私人庄园里接受人工喂养。

“数十头麋鹿被陆续盗往欧洲”中的“陆续”在文中指麋鹿不断地被人盗往欧洲。“流落在国外的麋鹿大部分相继死去”在的“相继”指“麋鹿一个跟着一个死去”。

4、悄无声息:没有一点声音、动静。

销声匿迹:形容隐藏或不公开出现。课文中指麋鹿极少,几乎绝迹。

漂泊不定:比喻职业生活不固定,东奔西走。颠沛游离:生活困苦,流落他乡。

18、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

1、《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这是

(谁)写的一封书信,信中表达了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的真诚关怀和亲切勉励,抒发了自己要让生命开花结果的美好情感,给人以人生启迪: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2、巴金,原名李尧堂,又名李芾甘,他的代表作有《

》《

》《

》(激流三部曲),《

》《

》《

》(爱情三部曲)等。

3、书信的格式包括五个部分:、、、、。

4、我_____,我_____,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_____而不在于______。

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_____,重新_____,让我的生命_________。人活着不是为了______,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___________。

第十三课时

复习内容:课文重点

复习目标:会熟练地背诵课文的重点部分,掌握课文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19、钱学森

1、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_________,随后到_____留学,师从____________ ___。他的愿望是:早日_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__为祖国建设服务。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_____________。他站在甲板上深情地______着远方,想到前方就是自己__________的祖国,心潮澎湃。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________、________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课文的第1自然段应放在第 自然段的后面,把它放在开头是一种

的写作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设置悬念,增强表达效果。20、詹天佑

1、詹天佑是我国_____的_____工程师。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时,遇到的

困难有:一是人为的困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环境困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詹天佑在开凿隧道时,因为居庸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采用了___________;

而八达岭隧道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采用了_______________。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

2、詹天佑不怕_____,也不怕_____。毅然_________。马上开始__________。

哪里__________,哪里___________,哪里__________,哪里__________,都要__________,进行_________。詹天佑经常_______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___________,不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3、课文围绕

这一中心句从“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个方面突出詹天佑是我国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

4、“„„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中的“争夺”是指争相夺取。在句子中是说各个帝国主义国家都想夺取铁路的修筑权。

“帝国主义者谁也不肯让谁,事情争持了好久得不到解决。”这句中的“争持”指争论得相持不下。在句子中是说各帝国主义国家都想控制我们的北部,竞相强词夺理,让事情僵持下来。

21、鞋匠的儿子

1、当林肯站在演讲台上的时候,有一个______的议员站起来______他,但

在听了林肯真诚幽默的讲话后,所有的嘲笑声___________________„„参议员们的态度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林肯坚决反对国家分裂,因为他再三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林肯所说的“房子”实际上指的是_______,“反对国家分裂”就是渴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有三个“永远”,其中第一个“永远”体现了林肯宽宏大度的胸襟;第二个“永远”表达了林肯为自己是鞋匠的儿子而自豪;第三个“永远”表达了他对父亲的尊敬、爱戴和感激。

3、课文以参议员的态度为线索:尴尬—羞辱—大笑—静默—赞叹。宽容是一种力量,因为林肯的谦逊、朴实、宽容、正义赢得了大家的感动和掌声,所以态度才有如此大的变化。

4、“一个裂开的房子是

,我不希望

”,“我所希望的是它

,它应该成为一个。

复习内容:课文重点复习目标:会熟练地背诵课文的重点部分,掌握课文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这句话的意思是:

第十四课时

22、古诗两首

1、《冬夜读书示子聿》是

(朝代)的作品,是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的。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书有感》

(朝代)

的作品,这首诗借半亩方塘清澈明净的形象来譬喻读书体会的。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直接点出了题目中“_______”,它给你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渠:相当于“它”,诗中指方塘。

为:因为。绝:极,最;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躬:亲自。

23、学与问

1、“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________,是通向成功之门的__________。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把

结合起来。我们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_____________。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______,宇宙的奥秘将任你_____,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______。

2、《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个中心论点,列举了

上一篇:UT三级考试——工作总结下一篇:关于公司经营理念讨论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