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

2024-05-10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精选6篇)

篇1: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六个生字,重点掌握沛的写法。

3、了解麋鹿不平凡的经历,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麋鹿的传奇经历,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增强振兴民族的责任感。

【教学准备】

师:幻灯片、录像 生:课前搜集有关麋鹿的资料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徐老师这学期任教我们502班的思想品德,上次学校抽测我们班取得年级第一的好成绩,徐老师很为大家感到高兴,你们的表现真棒!(大拇指手势),今天我们将在这里一同上一节语文课,希望大家的表现更棒!

我们先来玩个歇后语的游戏,好不好?老师说上半句,同学们接下半句。

1.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2.八仙过海--

3.秃子打伞--

4.狗捉耗子--

最后一条:姜太公钓鱼--

一、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同学们,姜太公是古代神话小说《封神榜》中的英雄人物,传说,他有一头奇怪的坐骑,谁知道叫什么?

2.它为什么叫“四不像”?学生简介。

3.其实“四不象”真正的名字叫麋鹿,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关于麋鹿的一篇课文。(板书:17.麋鹿)

提示“麋”的写法。

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6’)

1.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麋鹿的哪些知识?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认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3.检查自学。

(1)有同学已经读好了,那请你读读屏幕上的这些词,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屏幕出示字词:

沼泽 觅食 繁殖

销声匿迹 惨遭厄运 颠沛流离

悄无声息 遁入草丛 繁衍后代

(2)好,谁来读一读?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是不是都读对了?

(3)指名读。

(4)齐读。

(5)提醒“沛”的写法。

(6)提问:有些词语的意思你可能不太理解,我们到学习课文时再去体会。

通过刚才的读书,你了解了麋鹿的哪些知识呢?

据学生回答板书: 外形特点

生活习性

传奇经历

4.小结:对,这篇课文就主要向我们介绍了麋鹿的--(指板书),生齐读。

三、教学5-7自然段

1.“立体”的追溯,知其“经历”。

(1)过渡:早在3000多年前(屏幕出示:3000多年前),中国大地上就已经有这种奇特的动物了,下面让我们寻着时光的隧道,去追寻麋鹿那一段段传奇的经历吧。请大家默读5-7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时间的词,并想想在那个时间段里麋鹿有着怎样的经历?(放音乐)

(2)学生自读

(3)你画出了哪些有关时间的词语?

据学生回答屏幕出示:

3000多年前,1865年、19、1967年前后、1986年)

(4)这段时间麋鹿有哪些经历?

你能用自己的话简单归纳一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销声匿迹、盗往欧洲、惨遭厄运、流落国外、回归故乡)

(5)同学们,这就是麋鹿3000多年传奇的经历,让我们在朗读中来感受这3000多年的传奇吧!

(6)引读。

据科学家考证,早在3000多年前……1865年……1900年……后来……到1967年……1986年8月……

2.“立体”的思维,体验“多元”。

(1)你看,她静静地伫立在黄海滩涂上,回首往事,沉思的眼神似乎在向我们诉说他那3000多年的传奇,似乎在向我们诉说他那一段段非同寻常的经历。用心再去读一读5-7自然段,看看哪段经历吸引着你,牵动着你的心,画下来,放开声音读读。

(2)生自读感悟,师巡视并与生交流。

(3)全班交流。

A.3000多年前的历史。

理解“销声匿迹”。

3000多年前就一点踪迹都没有了,现在怎么又出现了呢?这个问题,史料上没有记载,看来麋鹿的经历的确充满了传奇色彩。也许,有一天这个答案能在你们手中揭开,我们期待着。

麋鹿还有哪些经历牵动着你的心?

B.出示1900年经历的文字。

▲指名读。

▲屏幕出示:我仿佛看到了 ,似乎听到了 ,我的内心 。

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又似乎听到了--?你的内心--?

▲生全班交流,师生即时点评,并相机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同学们,这斑斑的血迹,声声的哀鸣似乎在控诉侵略者的罪行,也在向世人讲述着中国那段黑暗、落后、屈辱的历史!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浸满血和泪的文字。

▲师生齐读这段经历

C.从此,麋鹿在国内几乎绝迹。从此,她们开始了流落国外的生涯。(点击出示第六自然段)快速读一读,你有着怎样的感受呢?

▲生自读第六小节。

▲指名谈感受。

▲可是,一开始的情况却是怎样的?

▲是啊,当我们为那18头麋鹿的留下而庆幸时,想到那些在国外死去的麋鹿,不禁有着太多太多的难受。请你带着自己的感受把第六小节读一读。

▲生有感情地读。

四、教学最后一节和第一小节(7’)

1.历史终于翻开了新的一页……如今,他们在祖国土地上繁衍后代,茁壮成长。

2.(多媒体显示新生活画面,师读)

在一个天色微明的清晨,你看,这群精灵出现了……

3.这就是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麋鹿自由生活的一幕,

(屏幕出示:1、黄海滩涂这片广阔的土地,气候温和,林茂草丰,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

(1)指名读。

(2)麋鹿又一次回归了自然,它是属于大自然的,你从哪里看出来?

但是,在1967年前后,(屏幕出示:2、只有英国贝福特公爵在私人别墅乌邦寺动物园里饲养的18头麋鹿生长良好,并迅速繁殖。

屏幕闪烁:放养、饲养

这两个词的细微差别你明白了吗?

4.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是麋鹿幸福的家园,他们能够在这里自由快乐地生活,对我们,对麋鹿来说都是来之不易的!

[麋鹿(苏教版六年级上册)]

篇2: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

在上课之前我们随便聊聊,就给大家讲个故事好吗?这个故事发生在3000年前,相传有一天,姜子牙正在为自己的坐骑所发愁,因为别的神仙都有自己的动物坐骑了,像美丽高雅的仙鹤、凶猛有力的狮子、老虎等都被人家选了,他在想,我该选什么呢?选狗选猫?太没面子了吧,我也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大神了,应该有一种特别好的动物来做我的坐骑。找找吧,他这么张眼一望,看到了什么?

1)学生用第一节的内容来回答

2)然后指导朗读

3)看视频(看过后谈体会:你觉得这怎么样?)

二、认识麋鹿:

(过渡:你真的认识麋鹿吗?请你看看图,再看看书,然后辨认一下,哪头是麋鹿?说话要有依据。)

1、课件展示几头鹿的图片。学生结合图片和课文进行对照,寻找辨别的依据。

2、小小组交流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3、班级交流认识和体会。(课件随机展示图片)

4、最后处理“四不像”

预案:* 学生每交流一个麋鹿的特点,提示学生概括。

有些特点教师需要重点强调,比如:角、尾、蹄、毛色等特征。

他们生活的环境要联系到文章的前面和资料提供的,黄海滩涂是世界上最好的适合麋鹿生活的地方。为麋鹿的回归打下伏笔。

麋鹿繁殖力低是他珍贵的一个原因。

三、帮姜子牙解说麋鹿。

1、姜子牙从人间找到了麋鹿,带回了天庭,向各位神仙夸耀它,他可以怎么说呢?请大家好好想想,然后小组同学练习一下,再举手。

2、学生练习

3、学生班级交流自己想的演说稿。(教师重点提示说清楚麋鹿独特的特征)

四、体会麋鹿的传奇经历:

麋鹿曾经是姜子牙的坐骑,但是后来它的经历却充满传奇色彩。你们是如何理解“传奇”的呢?麋鹿的命运和什么有着密切的联系呢?(或者说:麋鹿就让他在外国呆着贝,干吗要让它回来呢?)

1、你们可以先看书,有什么感想,感受,或想说些什么,先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然后再起来交流一下。

2、班级交流

3、总结:麋鹿传奇--重用、与姜子牙有关

灭绝、与国家被列强欺负有关

国外、与人们喜爱才生存下来

回归、与国家强盛有关

4、听说奥运会也选中麋鹿作为吉祥物,这就更体现人们对麋鹿的热爱。你们能说一下为什么专家们一致推荐麋鹿为吉祥物呢?

三、深化延伸,升华感知

1、学到现在,老师有一点还不明白,我们人类花那么多的精力与金钱保护这些动物,有什么价值呢?

2、引导学生尽可能说,然后教师补充

四、选定一个解说员的角色来想大家介绍麋鹿。

1、要求:

请你选定一个解说员的角色,向同学或者是外宾,或者是老师介绍麋鹿。(课件展示要求)可以是麋鹿的一个方面的特点,比如为什么叫“四不像”、也可以是麋鹿的外形和生活特性、也可以是麋鹿的传奇经历,也可以综合讲。

2、自己练习:

3、同桌练习:

4、班级交流

五:总结课文:热爱麋鹿,保护麋鹿,保护一切野生动物。

六:作业:把你向人们介绍的关于麋鹿的演说稿用笔写下来。

板书设计:

11 麋鹿

外形奇特:四不像

角、尾巴、蹄子、毛色

生活习性:常在水中……

繁殖能力低

传奇经历:回归故土、回归自然

教学反思

通过让学生找麋鹿特点,出示图片使学生对麋鹿外形有深刻了解,在此基础上读,练习讲解,当众讲解。针对如何练习讲解,我采用以下的方法:同座互练,指名上台讲,评论,再请学生上台讲,评比。在这个过程中我将学生的兴趣摆在首位,对于学生能力采取了不断地锻炼,这样取得较好的效果。

篇3: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

1. 比较反思, 形成技能

教材上从例题到习题, 方程的形式改变了, 但是解方程的思想方法是一致的, 都是利用等式的性质将复杂的方程转化为简单的方程。这对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与方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解方程并不是简单的计算, 其过程要比计算复杂, 往往需要将方程进行转化、变形, 最后才是进行计算。因此, 解方程的教学需要让学生在进行系统学习时, 通过自主反思感悟转化的思想, 在比较中体会转化的方法, 并形成思想方法的积累。

【教学实践】

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后, 教学解方程。

(1) 进行比较, 启发转化

师:2x-22=64与2x=64有何不同?它复杂在什么地方?

生:多出了减22。

(学生一般观察到的是多了22, 而不是多了-22, 教师可在板书中用色笔突出这一点)

师:能把左边的-22直接去掉吗?为什么?应该怎么办?

(2) 引导转化, 强化方法。

(1) 说出跟形如ax=b的方程相比, 下面的方程有何不同, 然后完成填空。

(2) 你能不能把下面的方程转化为简单的方程?并说一说是怎么转化的。

(3) 总结反思, 形成技能。

让学生思考如何能很快地转化, 引导学生总结出先比较再转化。

对数学内容的理解, 有人将其分为“工具性理解”与“关系性理解”。前者指“只管公式, 不管理由”, 后者指“不仅知道要做什么, 而且知道理由”。在方程教学中我们往往会把重点放在分析等量关系上, 这样就会大大缩短解方程的教学时间, 把解方程当作“非重点”来处理, 弱化为解决问题教学时的“衍生品”。对此, 我们可以在初次教学解稍复杂的方程时, 偏重于让学生进行“工具性理解”。因为这时学生还没有积累相当的感性经验, 不可能充分体会其中的转化思想并将付诸实践。而在单元复习时, 学生有了相当的经验, 有足够的能进行比较归纳的素材, 这时引导学生总结、反思, 就容易帮助学生将一般的解题方法提升到思想方法的高度, 并自觉地用于指导自己的实践, 从而实现“关系性理解”。此时, 可以出示适当的变式, 以促进学生异中求同, 突显转化的思想, 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这样教学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学生在题目的引导下逐渐习惯解方程的书写形式, 容易获得成功感。部分数学教师有一种误解, 认为“工具性理解”应该避免。实际上, 英国数学教育家斯根普调查发现, “工具性理解”与“关系性理解”在中小学教师与学生中都非常普遍, 而且各有各的用场。但是斯根普也强调, “工具性理解”只能取得短期的效果,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 还是应该尽可能地获得“关系性理解”。

2. 提炼思想, 积累经验

学生在获得“工具性理解”的同时, 已经积累了“关系性理解”所需的感性经验, 这时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反思, 将技能提炼上升为思想方法。例如, 在《整理与复习》的单元教学中这样的比较就显得必不可少。

【教学实践】

像3.4x+1.8=8.6、5x-x=24这样的方程各应怎样解?在比较其相同点的基础上归纳提炼出转化的基本思想。

学生解方程:

师:这两题解方程的倒数第二步, 即3.4x=6.8和4x=24有什么相同点?

生:最后都转化为简单的方程。

师:能具体说说这两题各是怎么转化的吗?

生:第1题是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 等式的两边同减相同的一个数。

生:有时也可同加、同乘或同除以相同的一个数。

生:第2题是先计算5x-x。

师:是的, 能先算的可以先算, 也就是先把未知数进行整理、合并。

篇4: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

《愉快的梦》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日本儿童歌曲,它描绘了孩子们神奇的梦境,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对生活、对自然景象的认识和丰富的想象。由两个乐段、4小节组成,结构十分规整。其中歌曲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是本课的重难点。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注重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突出个性的发展,重视音乐实践。

教学目标

1.创设感受体验音乐的情景,努力营造体验歌曲情绪,表现歌曲的环境。

2.学习用悠长的气息,轻柔优美的声音、有表情地歌唱,表现歌曲美丽恬静的意境,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3.学习在歌唱时突出6/8拍节拍特点,运用二声部的合唱形式表达歌曲情绪,丰富学生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歌曲《愉快的梦》的旋律尤其是二声部的教学以及情感的启发、引导。

2.学习6/8拍节拍特点。

教学难点

1.歌曲旋律中的二声部教学,及情感的启发与引导。

2.6/8拍强弱的韵律把握。

教学准备

1.歌曲《愉快的梦》动画课件。

2.合唱部分谱例。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礼

师用欢快的,优美的,滑稽的三种不同的情绪来问好,生作出响应的情感呼应进行问好。这样一上课,就将学生带入音乐情感中。

二、看手势唱一唱

1.和谐、自由的DO、MI、SOL:师在琴上给出DO、MI、SOL音后,生看师的柯尔文手势脱离琴唱这三个音,当师的手面向大家打开时,生可以自由选唱其中一个音,同时,注意聆听整体的声音,当师再将手面向大家打开时,生就得换一个音唱,还要注意听整体的声音;当师恢复柯尔文手势时,生就齐唱手势音。这样给学生一个创作与合作的空间,使训练也显得有趣。

2.手势唱谱:

A.5 3 5 3|5. ˇ 3 4 5|6 4 6 4|6. 6 0|5 5 5 4 3|4 4 4 3 2 ˇ|5 5 5 6 7|1. 1 0|

B.3 1 3 1|3. ˇ 1 2 3|4 2 4 2|4. 4 0| 3 3 3 2 1|2 2 2 1 7 ˇ|5 5 5 6 7|1. 1 0||

C.出示这两条旋律。

D.将这两条旋律合起来唱一唱

师:这么优美的旋律好像是在梦中一样?那么老师现在就做一个梦,看表情,请大家猜猜老师做了一个怎样的梦,是欢快的、美丽的、忧伤的、奇怪的、还是可怕的?并用A旋律表现出来。

三、新授

1.导入:

师:刚才我们用声音表现了各种各样的梦,接下来请你听一听一个日本的孩子他梦到了些什么呢?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梦?听完后请你告诉我。

2.初听音乐。

生:神奇而愉快的梦。

3.师:听了这首曲子,有熟悉的感觉吗?(前面唱过旋律)

4.复听(带合唱)。

师:让我们闭上眼睛,再次跟着优美的音乐进入他的梦乡……你觉得在这个梦里哪里是他最愉快的地方?请在这个地方举一下手来告诉我一下?

5.再听(不带合唱)。

师:我拿掉一个声部,请你再次闭上眼睛感受愉快感增强了还是削弱了。请你用手势示意,双手上举表示增强,双手下压表示削弱

6.复听。聆听两声部的和谐、均衡效果。

7.用“LU”哼唱齐唱旋律,体会轻柔、连贯、优美的声音。

8.视唱旋律(跟琴),强调强弱规律。

9.念歌词,体会情感,强调惊喜的呼喊声。(强调轻声、高位子)

10.唱歌词,随琴一起,想象自己就是一只小纸船,一边唱一边晃,体验6/8拍的韵律。

11.分析歌词内容,前半部分优美的,后半部分愉快的,结束句是渐弱的。

12.有感情地合唱歌曲。

四、表现梦境

要求:1.用声音表现由平静——滑稽——恐怖——欢快的梦境变化过程

2.可以用独唱、齐唱、合唱的表演形式

3.可以自由组合、但要有序、时间三分钟

五、课堂小结

师:虽然做梦很虚幻,但是如果人类没有梦的话,那我们到现在还没有飞机,也没有电视机,更不用说电脑啦,飞船啦等等。所以做梦是一件好事,但是做了梦之后,如果你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它,让它美梦成真,岂不是更好吗?所以,大家从现在开始就努力,为了能让你美梦成真,加油吧!让我们一起带着美丽的梦走向你们的将来吧!(随音乐出教室。)

教学反思

一、注重音乐对话,回归音乐教学的真谛

音乐是一种表现的艺术,它的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通过各种音乐要素充分地表达人们的内在感受。但是,当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却往往容易忽略这个因素。教学中猜老师做的梦,不是让学生用语言表现,而是用声音体现出来。

二、注重听觉能力的培养,落实音乐教学的目标

对音乐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而言,听觉能力的训练是基础中的基础。体现在:

A.手势唱谱教学,这是音乐教育的自然基础。法国诗人舒巴尔特说过“人的喉咙是创作的第一最纯洁的、最卓越的乐器。”正如舒曼给学习音乐的学生的忠告那样:“即使你有一点嗓音也要力图不用乐器的帮助来视唱,这将增进你的听觉的灵敏度。”

B.在歌曲教学中5次不同要求的听,感受对比单声部与二声部张力的变化对情绪的作用,使学生有效地利用听觉去感受和理解音乐,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

三、提高审美体验,注重音乐实践

A.看手势唱和谐、自由的DO、MI、SOL这一教学环节,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突出个性的发展,给学生一个创作与合作的空间,同时注意聆听,重视了音乐实践。

B.念歌词,体会情感,强调惊喜的呼喊声。(强调轻声、高位子)在这个环节中,把歌曲中出现的演唱技巧有机的渗透到音乐活动之中,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C.为学生的创造创设情境。想表演的同学可直接到前面来表演。学生可以说说自己的感想,对这首歌曲有进一步的理解。在这个环节中鼓励学生对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体现个性的学习方式(可以用独唱、齐唱、合唱的表演形式、可以自由组合、分小组练习、小组演唱、集体演唱等)表现歌曲,场面热烈,使教学进入高潮。

篇5: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

2、能利用各种感官直接观察自然事物并能语言和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

特征。

3、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病毒也是生命中的一类。

知道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4、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绘制简单图表。

5、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关注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1、会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并用图画和语言描述。

2、对病菌有初步的了解,认识一些种类,知道它们的正、反两方面。

四、课时安排:

1、水滴里的生物

2课时

2、做酸奶

2课时

3、馒头发霉了

2课时

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2课时

第一课:水滴里的生物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显微镜进行细致的观察,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

2、认识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的生物。*

3、知道细菌、霉、病毒等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4、体验探索微观世界的快乐。

二、教学准备:水样和显微镜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取水样(课前布置,注意安全)观察水样,引出显微镜的观察活动。

观察水(颜色,透明度),还能看到水中有些什么吗?

用显微镜我们会有更多的发现。

2、用显微镜寻找并观察水滴中的微生物。

认识显微镜的各个部分了解起功能。

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第二课时

1、认识微生物,了解微生物的种类及分布。

通过阅读课文资料,了解微生物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现的。

借助资料,知道学生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及分布。

认识细菌、霉、病毒等都是微生物。

观察牙缝和木质菜板上的微生物。激发学生探究微生物的兴趣。

你观测到了什么?

它是什么样的 ?

它是否在运动?

4、巩固学习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你对微生物有什么了解了?

第二课:做酸奶

一、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收集资料与交流,认识细菌和病毒。

2、能够通过做酸奶,证明细菌的存在。*

3、知道细菌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

4、知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5、增进健康生活和养成良好习惯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鲜牛奶、白糖、温度计、保温杯。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指导学生动手做酸奶。

讲解酸奶制作的方法,注意要点:温度,时间,高温消毒三者都要顾及。加热后冷却到30—37度保温8小时左右。

2、认识细菌正反两方面的作用,解释牛奶为什么回变成酸奶。牛奶为什么回变成酸奶,引发学生开展讨论。

介绍细菌和酸奶的有关知识。

启发学生说一些有益细菌和有害细菌。

第二课时

3、介绍病毒及其引起的常见的传染疾病,看书认识常见病毒。

4、知道预防传染并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疾病传播的方法有哪些?

通过皮肤传染,通过接触物体传染,通过空气传播,通过动物传播……

讨论预防疾病的方法,如:流感、非典、爱滋病……

5、巩固学习

提问:细菌对人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怎样看待细菌的益和弊。

第三课:馒头发霉了

一、教学目标:

1、用显微镜观察物体上的霉,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物体发霉的基本条件。*

2、了解霉菌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的方法。

二、教学准备:

发霉的馒头、显微镜。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认识和观察馒头或其他物体上的霉及其形态。

学生用眼去观察馒头上的霉,观察没是什么样子。引导学生回忆以前见过的霉。

知道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霉的形态。

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话好图,并对颜色进行描述。

2、了解没的功与过

让学生了解人类对霉的利用,然后指出没给人类和动物带来的危害。

描述抗生素的诞生情况。

第二课时

1、探究合适霉生长的环境条件。

根据生活中物体发霉的事例,推测物体在什么条件下会发霉。

交代实验的方法,每个小组选择不同的的条件进行对比实验。

2、了解防止事物发霉和物体发霉的办法几依据。

(1)夏天食物最容易发霉,大人们一般怎么做防止事物的发霉。

(2)指导学生认识真空包装防止事物发霉。

(3)指导学生认识太阳晒防止物品发霉。

(4)指导学生认识利用干燥剂方式食品的发霉。

3、巩固学习:

电冰箱能保鲜食物,是什么原因?

第四课: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教学目标: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结构。* 知道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生物体大多由细胞构成。*

1、了解细胞是有生命的,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

2、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教学准备:

洋葱、显微镜。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引入搭建生命体的话题。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是什么?

激发学生探究学生观察洋葱皮和人体表皮的兴趣。

2、利用不同工具组逐次观察,比较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结构。

指导学生探究学生观察洋葱皮和人体表皮。认识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比较洋葱皮和人体表皮结构的的异同,它们都是有一块块“积木”构成,但积木的形状、大小不相同。

第二课时

1、认识细胞,知道生命体大多由细胞构成以及细胞是有生命的。

(1)介绍细胞的发现。

(2)生命体大多由细胞构成以及细胞是有生命的。

(3)构成生命体的细胞形状、大小不相同,有不同的功能。

介绍白细胞的功能。

2、巩固: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是什么?

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什么?生物体大多由细胞构成。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

教学内容: 1-5课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地球的表面和内部构造。了解人类对地球

形状认识的历史,了解地球表面在不断变化,了解火山、地震的现象。

2、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改变的作用。学生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能做简单的科学模型。会阅读书刊极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的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地球的表面和内部构造。

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了解地球表面在不断变化,了解火山、地震的现象。

2、学生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能做简单的科学模型。单元课时安排:

每课一教时共8教时。

第一课:地球的形状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2、能够收集有关的地球的资料,提出一些关于地球形状的一些问题。

3、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以及解释的重要性。认识科学是不断发 展的。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2、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以及解释的重要性。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人类探究地球的历史资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科学史,建立科学的地球概念。

提问:“人类是怎样认识地球的形状的呢?”激发 学生的兴趣。

1、介绍古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介绍古代印度人和古代中国人对地球形

状的认识,了解那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一种没有依据的“猜想”,是对地球

不科学的解释。张衡和亚里士多德对地球的认识越来越接近科学。说明人们

不断用来修正猜想和探究。

2、介绍当人们看到船身逐渐消失在海平面下的事实以后,对地球形状又有了

新的认识和猜想。可以让同学们做一做“进港的帆船”的模拟实验。有介绍

麦哲伦为了证明地球是球形而进行环球航行的故事。

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宇航员在空中亲眼看到地球是什么样子了。

介绍前苏联,美国和中国的航天事业。

第二课时

一、巩固练习

1、古代、近代、现代人类是怎样探究地球的形状的?

2、你知道哪些地球的有关知识。

二、布置预习

收集各种不同地球表面形态的图片和资料,性同伴介绍。

第二课:地球的表面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表面有各种各样的地貌。认识一些典型的地貌。

2、收集各种不同的地貌特点的图片和资料。能够制作地貌模型并交流地貌特

点。能够描述家乡地貌的特点。

3、体验动手制作的快乐,并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快乐。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家 乡。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地球表面有各种各样的地貌。认识一些典型的地貌。

2、体验动手制作的快乐,并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快乐。教学准备:

收集各种不同的地貌特点的图片和资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新课

1、认识多种形态的地貌。

让学生通过图片认识带地球的不同的地貌构成了地球表面的壮丽风光。

2、制作地貌模型。

通过制作,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不同地貌的特点。

3、说明描绘地貌的手段在发展。

教材展示了两幅不同科技水平的图片,一幅是从飞机上拍摄的航拍图,还有一幅

卫星相片,表面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人类认识地球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断前进。

而且是向着高精度,精细化前进。

第二课时

一、从整体上去认识地表环境,最后展示给学生看的是世界地图和地形地球仪,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认识地球表面的水陆分布。并引导学生解释“三山六水

一分田”的说法,使学生能够概括性地记住地球地貌的总体状况。

二、巩固练习

你对地球的地貌有了什么样的了解。

第三课:地球的内部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的内部构造。

2、能够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推测地球的内部构造。

3、能够制作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树立科学的自然观。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地球的内部构造。

2、制作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 教学准备:

地球内部构造的有关资料。准备三个装着水、沙子、小石子的盒子。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新课

1、进行猜测黑盒子物体的活动。

拿出三个装着水、沙子、小石子的盒子,要求不打开黑盒子,通过摇晃等方法

获得盒子里的信息,推断黑子里装着什么物质。知道科学家通过想地球内部

发出地震波,通过检测地震波发射的来测定地球内部的物质状态。

2、展示火山、温泉、地震的图片,了解科学家是怎样掌握地球内部信息的。

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科学家不但从地球表象推测地球内部构造,还从地震波的

偏转现象给地球内部分层,有的甚至还有奇思秒想。

第二课时

一、知道学生模仿鸡蛋的结构,制作一个地球的内部构造模型,通过模型来给

出对地球内部的解释。

重点指导各个橡皮泥圈层该有多厚。

先做里面,再做外面。

学生展示并讲解自己制作的地球构造模型。

二、巩固练习

说说地球内部构造。

第四课:火山和地震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力的作用。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几地震的预防措施。

2、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国家之一。

3、能够收集有关火山与地震的资料。能够模拟火山的喷发和地震的形成。

4、了解张衡及他的贡献,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力的作用。*

2、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几地震的预防措施。*

三、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了解火山。

知道学生通过图意推想火山形成的原因。

了解为研究火山而献身的科学家夫妇,让学生感受到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模拟火山喷发,学生从中获得信息,想象火山喷山时的情景。

2、认识地震。

想学生讲解地政的成因,观察有关图片,战士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害。

然后,指导学生模拟地震的发生,学会判断地震的强弱和震中位置。

介绍张衡和他的地动仪以及现代地震检测仪,指出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台

自动测定地震方位的 仪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和学生探讨地震来临是怎样保护自己的方法。

3、巩固

火山喷发是有什么现象?

地震发生前有什么预兆吗?

地震发生时怎样保护自己?

第五课:地表的变迁

一、教学目标:

知道流水、冰川、风、气温会对地表产生影响。知道人类的有些行为也使得地表发生了变化。

知道地表的变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能够根据资料推断某些地方在很久以前的地形。能够对一些显现作出一些大胆

的猜想。能够模拟风化对岩石的影响。能够对人类的一些行为作出合理的解释。

意识到要用证据支持自己的解释。

感叹自然的力量,欣赏自然的美。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二、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流水、冰川、风、气温会对地表产生影响。人类的的行为使地表发生变化。能够根据资料推断某些地方在很久以前的地形。*

三、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出示喜马拉雅山的图片及科学家的考察信息,让学生推测喜马拉雅山很久很久

以前的情况。让学生意识到人类人类就是通过这些化石认识地质变化的。

让学生阅读资料了解中国在很早以前科学家对地质进行研究。

2、研究千姿百态的地表的形成。

火山口湖、石林奇观、海岸边的礁石等地貌都是在空气、流水、、气温以及

地质运动的自然情况下形成的。

3、教学石头怎么会变成小石子和沙子的。

做模拟实验。

知道学生观察、认识风化的作用。了解气温对岩石的影响。

教学植物、冰冻对岩石的影响。

4、通过模拟实验和研究,认识侵蚀作用。

做模拟流水的搬运实验,是学生在观察、分析中懂得流水的携带功能搬运了碎石 和沙子。观察图,继续思考。

5、了解人类生产、生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认识人类的活动对地表的影响有的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地方。

6、巩固: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能够改变地表?

第三单元 物质在变化

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气态、液态。温度的改变可以是物质 发生变化。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回生成新的物质。

2、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3、会查阅书刊及利用其他信息源。

4、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5、能反思其他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的结果和假设相比较。

6、尊重证据,乐于用穴道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气态、液态。温度的改变可以是物质

发生变化。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回生成新的物质。

三、课时安排:

1、我们周围的变化

2课时

2、铁钉生锈了

2课时

3、变色花

2课时

4、洗衣服的学问

2课时

1、我们周围的变化

一、教学目标:

1、能从蜡烛燃烧和熔化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2、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的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回生成新的物质。

4、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5、体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能从蜡烛燃烧和熔化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2、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的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回生成新的物质。

4、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三、教学准备:

蜡烛、酒精灯、石棉网、蒸发皿、烧杯、干抹布。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大自然中物质的变化是各种各样的:种子

发芽、开花、结果……你还知道哪些物质的变化?

2、研究物质的变化。

蜡烛是我们熟悉的物体,让我们来研究蜡烛的变化。

仔细观察蜡烛,尽可能多的说出蜡烛的特点。

给蜡烛加热。预测:蜡烛在加热和冷却后有什么变化?

仔细观察燃烧蜡烛是有什么现象发生,将观察到的加热和点燃蜡烛的现象写在活动记录上。

最后,比较蜡烛熔化、凝固和蜡烛燃烧的不同,归纳出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

异类音义是外形和状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另异类生成了新的物质,证据

可以从颜色改变、产生沉淀、发光发热等现象中寻找。

第二课时

1、通过寻找证据,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属于哪一种变化。

学生探究以下物质的变化属于哪一类。

生鸡蛋变成熟鸡蛋、面粉做成馒头、火柴燃烧、水的三态、铁水变成钢锭。

讨论研究后把结论填在书上,并说出你的证据。

2、学生选择实验,在观察比较中判断她们属于哪一类的变化。

学生分小组选择实验所需的器材做实验。

通过着部分的活动,学生可以在各组观察实验和活动中交流,对物质的变化有

更全面的认识。

2、铁钉生锈了

一、教学目标:

能运用简单器材设计对比实验,能够持续观察铁钉生锈的过程,并认真记录 实验现象,表达分析结果,提出防锈建议。

知道铁钉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水和空气的接触。

了解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方法。

坚持参加较长时间的探究活动,尊重证据,愿意合作和交流。

二、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铁钉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水和空气的接触。*

了解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方法。

能运用简单器材设计对比实验,能够持续观察铁钉生锈的过程,并认真记录 实验现象,表达分析结果,提出防锈建议。*

三、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常见的生锈物品。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铁回生锈这是人人皆知的事情,铁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生锈呢?你研究过吗?

今天蜗牛来研究铁生锈的条件是什么?

2、在生活中找一找生锈的铁制品。

观察铁锈是什么样的,比较铁锈与铁有什么不同。还在哪见过生锈的物品?

3、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

以王刚小组为例,介绍实验方案的内容和格式,学生模拟实验,假设制订方案。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严整假设是否正确。

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归纳铁钉生锈的原因。

(暗示两个假设条件:一个是只有空气,无水。另一个是有水,有空气。)

(提醒学生:新钉子要把表面的油漆清洗掉或烧掉。)

第二课时

1、了解防锈的方法。

怎样防止铁生锈呢?

你有什么好办法?兔油漆、搪瓷覆盖、制成不锈钢、表面涂上不易生锈的金属。

还有涂沥青、放干燥剂……

2、巩固

铁生锈的条件有哪些?

怎样防止铁的生锈?

3、变色花

一、教学目标:

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碱性物质。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 性。`

初步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愿意探究变色花的秘密,意识到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领悟到化学世界的奇妙,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碱性物质。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 性。*

初步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 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三、教学准备:

紫甘蓝、塑料袋、温水、烧杯。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各类物质,研究物质的种类和用途对家庭、工业、农业、建筑业等有着很大的作用。

2、变魔术,让学生在玩中发现知识。

学生玩魔术“纸花变红,纸叶变绿”——在白色花瓣上涂上白醋,在叶子上

抹上碱水,在往纸花上喷上紫甘蓝水奇妙的现象就发生了。

讨论纸花变色的原因,了解物质变化的种类,知道指示剂能够分辨出酸性物质

和碱性物质。

3、指认一些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从生活经验出发介绍一些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体温:怎样用科学的手段去辨别酸性物质、碱性物质?

第二课时

1、学生用紫甘蓝制作指示剂检测身边的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生制作紫甘蓝指示剂。

用自制的指示剂检测身边的物体,观察颜色的变化,将结果填在活动记录上。

2、了解酸性、碱性物质的意义。

通过一些事例的介绍让学生了解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意义。

竹子喜好碱性土壤,如果淋了酸雨,就会大面积死亡。

盐碱地上长不好植物,可以通过家硫酸亚铁改良土壤……

3、巩固

今天你学会了怎样的一个小魔术? 酸性、碱性物质有哪些意义?

4、洗衣服的学问

一、教学目标:

知道不同的污物需要用不同的洗涤剂清洗。了解肥皂去污的原理。

学会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实验。

通过请教大人、查阅资料等方法,掌握去污迹的方法。

意思到控制变量的重要性。

体验到利用穴道的科学知识提高科学质量的用去。

二、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不同的污物需要用不同的洗涤剂清洗。了解肥皂去污的原理。

学会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实验。

三、教学准备:

烧杯、勺子、水、肥皂、洗衣粉、植物油、污布。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衣服上沾着汗渍,墨水,油污……,你知道怎样去

除它们吗?

2、通过怎样去除衣服污迹的问题,开展讨论。

围绕洗衣服的话题,展开讨论。

引出“哪种污物用哪种洗涤剂用品效果好”的问题。

3、探究洗衣服的学问。

学生动手洗衣服。先说说该怎样洗衣服呢?

创造两种实验条件,学生分成两组做对比实验,学生填写实验结论。

(重点通过观察污渍的变化,比较出肥皂、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差异。)

第二课时

1、介绍洗衣方面的知识。

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介绍洗衣的学问。为什么肥皂,洗衣粉有去污能力呢?

对于油污用肥皂洗涤效果比较好……虽然污迹的成分各不相同,但只要跟与之

匹配的洗涤剂发生反应,它们都能被洗干净,洗衣服大有学问。

2、巩固

为什么肥皂,洗衣粉有去污能力呢?

洗衣服有什么学问呢?

第四单元 探索宇宙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2、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二、过程与方法:

1、对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研究,发现一些有效信息。

2、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3、通过网络操作形成互相协作的精神,提高自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意识到宇宙是运动和变化的。

3、感受宇宙科学的奇妙,增强探究兴趣。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从时间、空间和物质上认识到宇宙是无限的。教学准备

为全班准备:全课课件,学习资源包(包含自学课件、学习包、计算器)等。

为各组准备:一台可上网的计算机(或在电脑室进行教学),《课前自助预习卡》,宙之旅”任务单》,《自学记录单》、《自选作业卡》等。

三、课时安排:

1、登月之旅

2课时

2、太阳系大家族

2课时

3、看星座

2课时

4、探索宇宙

1课时

4、地球以外有生命吗

1课时

《“宇 登月之旅

第一课时 2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知道环形山的形成及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进步的。

二、教学准备

有关月球的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等,沙盘、大小不一的石子、记录纸、牙签、手电筒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首先老师想让同学们欣赏一幅图片。(出示美丽月色的图片)

2、看完以后你有什么想说的?(指名学生交流)

3、这么美的月亮上有什么呢?这个问题我国古代劳动人们就想弄清楚,但是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还很不发达,所以人们就只好编造了许许多多关于月球的神话故事,你们能说出一两个来吗?(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

(二)了解月球的基本知识

师: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你们对月球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月球的知识。

第二课时

(一)人类探索月球的过程

1、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这么多有关月球的知识,那么你们这些知识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可能会说从书本上,电脑上了解到的)

2、师:书本上、电脑上的知识又来自于哪里呢?(学生回答)来自于科学家们对月球的不断探索。那么从古到今人类探索月球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

3、交流自学的收获。

(二)介绍中国的登月计划

1、师:同学们,我们知道美国已经成功登陆月球,而登上月球一直是我们中国人的梦想,那同学们知道我国的科学家们为登月作了哪些准备呢?

2、学生交流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

3、小结:

(三)、探究环形山的形成

1、师:登上月球后发现月球上有很多的环形山,那这么多的环形山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呢?同学们你们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2、指名学生交流。

3、这只是我们的猜想,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科学家们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4、实验(讲清实验要求和注意问题)。

5、汇报、交流。

(六)总结

五、作业

2、太阳系大家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知道太阳系的构成,知道九大行星的名字及排列顺序。

3、明确恒星、行星、卫星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4、了解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过程。

5、知道太阳的有关知识。

6、了解太阳系中有关行星、彗星、小行星和流星的知识。

7、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精神及交流、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能对搜集到的有关太阳的各种信息进行总结评价。

2、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计算等方法整理、加工太阳系的有关数据。

3、能够用安全的方法观测太阳。

4、能够用一定的器材给八大行星排列位置。

5、尝试着模拟太阳系运动的游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和茫茫宇宙相比人的个体的渺小。

2、意识到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不断发展,不断向未知领域探索的。教学准备

有关太阳的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等,橡皮泥、记录纸、网球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27 1.导入激趣。

(1)谈话导入: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幅美丽的星空图,你想到了什么或者你想说些什么呢? 37(2)帮助学生认识三类星:恒星、行星和卫星。学生面对满天繁星展开想像的翅膀,并能说说自己对宇宙天体的认识,尤其对恒星、行星、卫星三类星的认识。

(3)激趣:你们向往神秘的宇宙太空吗?你们想探索神奇的宇宙奥秘吗?让我们一起乘上宇宙飞船飞上太空来探索宇宙的无穷奥秘吧!由学生面对满天繁星引入本课,从学生每天看到的熟悉的星星谈起。面对满天星斗,学生会想到很多,例如有些是本身能发光,有些不能,于是引出恒星、行星、卫星的概念,为本课学习扫除概念上的障碍。模拟升空的情景,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把自己置身于广阔的宇宙空间,去探索无穷的宇宙奥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第二课时 28

1.让学生自主探究有关太阳系的知识。

(1)要求学生能够对太阳系的构成有一定的认识,井能说出九大行星的名称及其排列顺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太阳系以及太阳系中行星的运行轨迹,看看能发现什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得越多越好,并且能用一些办法记住九大行星及其排列顺序。

(2)引导学生进入“宇宙之旅”、“小天文馆”网站,或提供相关材料,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太阳系。学生在浏览网站或阅读的时候,小组可以提出问题或回答别人的提问,教师将对提问或发表言论多的小组颁发奖品——天文知识卡片。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参与这个活动。

(3)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一段的教学中,学生对太阳系的构成完全由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发现,尤其是八大行星的名称及排列顺序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记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的精神。但因为学生自己寻找的有关知识很庞杂,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2.实地观测太阳。

(1)活动前准备:鞋盒、胶水、剪刀、锡纸、针。

(2)活动过程:与学生重温太阳观测方法存在危险的原因;

看星座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自己的记录与别人交流星星的观测情况。

2、能够通过建立“我的星座”的方式认识天空的主要星星和星座。

3、能够在夜空亲自观测星星。知识与技能

1、认识四季的主要星座和天空中的主要星星。

2、会记录星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观测星空需要恒心和毅力,科学需要持之以恒。教学准备:

有关星座的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等,投影仪、多媒体电脑。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29

一、激趣导入:

1、多媒体出示温家宝总理的诗——《仰望星空》。

2、指名学生朗读《仰望星空》。说说这首诗表达了温总理怎样的思想感情?

3、提问:你平时有没有观察过星空?你是怎样观察的?观察时你想到些什么?

二、学习新知:

1、讲述:像太阳一样的星体还有很多,它们都是炽热的、巨大的发光气体球,我们把它们称为恒星。这些恒星因为离我们太远,才会看上去是一颗颗亮晶晶的小星星。

2、人们把星空分成88个区域,称为星座。每一个星座中的恒星可连成不同的图形。古代人发挥想象,常用神话中的人物或动物为星座命名。

既然古人能建立星座,同学们也可以回家后各自观察星空,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星星去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星座。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试试 建立一个自己的“星座”

第二课时 30

1、学生建立“我的星座”。

(1)出示星空图,让学生观察。并把自己喜欢的星星用线连起来,建立自己的星座。(天体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而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的前提就是要让学生每天都想去观察星座,让每个学生都去建立“自己的星座”,这样,学生就可以张开想像的翅膀,按照各自的心愿,满怀兴趣和关心去观察星星。)

(2)讨论“我的星座”。

教师组织交流“我的星座”:说说建立了什么样的星座?说出命名的理由。学生各自到讲台上,用投影仪介绍自己的星座。

(3)介绍“我的星座”。

谈话:为了让同学们了解你的星座,请你把“我的星座”介绍出来。(这一次的介绍和上一次不同,要求明确星座的方位、高度和特征。)

2、关注“我的星座”。

让学生继续观察“我的星座”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初步建立星星运动规律的概念。(1)出示春、夏、秋、冬四季星空图。

让学生观察春、夏、秋、冬四季星空图有什么不同?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说明我们在观察星座时应注意那些问题。

(2)讲述观察星座要注意的问题:

1、定点。(定地点)

2、定时。(定时间)

3、定向。(定方向)

3、及时做好观察记录。

4、本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或启发?

5、课后延伸:

请大家课后利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正确地观察星座,并及时做好观察记录

探索宇宙

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

2、会制作多级火箭模型。

3、能够收集有关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及航天飞机的图片和资料。

4、搜集人类的航天灾难故事。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2、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了解人类走出地球的历史。

3、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深化。

4、认识各种典型的航天器。

5、了解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主要航天灾难。

6、了解我国的航天史。

7、知道中国正在进行的航天事业——嫦娥计划。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人类探索太空的自豪感。

2、体会到科学家和宇航员在宇宙探索中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

3、从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中体会到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的尊严。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收集各种神话故事、星球的图片、有关宇宙和探索宇宙的资料。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31

一、新课导入。

谈话: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宙”。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识,进行“探索宇宙”的活动。(板书课题)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所收集的材料,并利用多媒体展示星空的图像和太阳系的有关图片。

二、引导学生经历人类观察、探索宇宙的过程。(1)了解古人对宇宙的探索和向往。

讨论:在没有先进观测仪器的远古时代,人们是怎样认识宇宙的?他们会问一些怎样的问题? 谈话:自古以来,人们对浩瀚的宇宙充满了好奇与幻想,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通过编造一些神话传说来寄托他们的向往和追求。

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四则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偷药奔月、女娲炼石补天、夸父持杖逐日,井引导学生讨论:古代的人根据什么天文现象编造了这些神话传说?(2)了解古代科学家探索宇宙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谈话:古人不但为许多天象编写了神话传说,还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古代科学家。中国:张衡、祖冲之、僧一行、郭守敬等等;外国:哥白尼、布鲁诺等等,以及他们的研究成果,展示古代用来观测天文现象的仪器及古代的星图。

教师进行总结:

(3)了解宇宙探测工具的发展。

三、总结宇宙的特点。

四、布置学生收集各种航空灾难活动。

可以通过资料的搜集也可以通过观看相关录像来了解航天灾难史。组织学生谈谈人类面对行航天灾难史作如何感想?

五、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展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地球以外有生命吗

教学目标:

1、能条理清晰地有依据地陈述自己的观点。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的能力。教学重点:

1、小组合作,共同收集、整理分享资料。

2、引导学生科学地探究未知事物。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32

一、谈话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有关外星生命的话题,谁来说说外星生命指的什么?

二、提出问题

1、提问:你认为有外星人吗?

2、现场调查,公布调查结果。

三、科学辩论

教师引导学生对是否有外星人的问题进行讨论。

同学们现在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有外星人,另一种认为没有外星人。请你们说出你们的观点以及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

四、提供资料

教师向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外星人的资料。

A、来自太空的报告。B、月球上的外星生物。C、我的故事:我和外星人握手。向学生介绍太阳系的有关资料。

1、向学生介绍银河系的有关资料。

2、向学生介绍河外星系的有关资料。

五、介绍科学家的观点

观点1:认为有外星人。

一部分科学家认为有外星人,他们已经行动起来向其它星球发送了地球的名片,寻找外星人。另一部分科学家认为没有外星人,他们认为所谓外星人其实是人们由于心理或生理因素造成的错觉或幻觉,可能是飞机、气球,也可能是云块、球状闪电等物体。

六、共同小结

篇6:爱之链(苏教版六年级上册)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感受人间真情,知道在别人需要帮助时,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爱之链》,让我们一起去细细品味一下这根爱的珠链上那感人的一幕幕。

2、你还记得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吗?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乔依 老妇人 女店主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速读第一至四自然段,请大家看一看哪一小节具体写乔依帮助老妇人的?

(生读、找)

2、出示一段话(与课文进行比较)

乔依很卖力地为老妇人修车,他不顾一切地修着,手冻僵了,脚磨破了,满脸满手都是油污……

师;同学们,我们平时在作文中,读到的经常是一些概括性强的语言,可是这段话用事实来说话--通过乔依的动作、来神态表现乔依的卖力,使我们仿佛身临其境。

3、这是乔依帮助老妇人的具体过程,同学们会读书的同学能将一段话读成一幅画,甚至是一组画面,在这段话中,隐藏着许多画面,请大家再读读,你能看到什么样的画面呢?等会请你向大家描述一下。

生:我看到乔依正趴在车底下,脚上没有袜子,手上也没有手套,他冻得直哆嗦,可是还在一丝不苟地揣换着车轮胎。

师:你所看到的画面我们也看到了,你有一双细致的眼睛。

生:我看到的乔依不停地流着清水鼻涕,手被蹭破了,血流了出来,但乔依都顾不上了,他似乎已忘记了身边的一切,只记得给老妇人修车。

师:这是一幅多么感人的画面哪。

生:风雪不停在落在车子的四周,乔依露在车外的身体都落了一层雪花,乔依一边干活,一边不停地用手呵着热气,使自己的手指还能勉强活动。

生:我看到乔依从车下爬出时身上全是污泥,而他的手上也满是油污。

师:是啊,乔依的行为就是一幅幅图画定格在我们心中。这么多画面连在一起,能读出你的感动吗?(学生练习)

师:谁来读?(指一生):(师:我的声音告诉大家真的感动了,带着这份感动,我们一起走近乔依吧!

4、作者用笔精细,将深深的感情融入每一个文字之中,读来备受感染与熏陶。认真读读第一部分的其他小节,你一定有更深的感受。

学生自读作批注与文本对话(师边巡视边提醒学生:不要忽视藏在课文中的某个行为,某个细节,只要你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有一颗善良的心,你就会有深刻的感受。)

5、在此基础上,以教材校本为中介,以学生的“批注成果”为话题,师生展开对话交流。

同学们,你们认真阅读,仔细批注课文,一定会有许多感受,请自由交流,学生各陈己见。(此刻教学没有了预设性,有了生成性,它要求教师跟着学生的话题走,这既是一种引领,也是一种互动。)

生:“他没穿袜子”、“破手套”、“衣服也更脏了”看出乔依生活贫困。

生:乔依让她坐进车里,看出乔依关心老妇人,为老妇人着想。

师:你很了不起,从一个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就能读出乔依对老妇人的关心,乔依为什么这么做呢?你能联系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吗?

生:老妇人在冷风中微微发抖……

生:老妇人看到乔依,反倒紧张地闭上了眼睛。说明她很害怕。

生:她在这个荒芜人烟的地方已经等了一个多小时了,她又冷又怕,几乎完全绝望了。

读读乔依安慰老妇人的话,你从乔依安慰老妇人的话中体会到什么?(热情、体贴、细心)

淡淡的几句话如暖风吹拂过老妇人的心田,谁还愿意来读一读。

生:从“乔依看着老妇人的车开走以后,才启动了自己的汽车。”可以读出乔依对老妇人的帮助是发自肺腑的诚心的帮助。

6、出示第六小节

来,请同学们读读这段话,相信你读了这段话,对乔依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对乔依的行为会有新的理解。

师:乔依生活贫困,又面临失业,他需要钱吗?可他为什么会愣住了?

交流,理解“天经地义”(理所当然,不容质疑)

多么质朴,多么纯洁的想法啊。再读第六小节

小结:在乔依困难的时候,他曾经得到过别人爱的帮助,(板书……)所以当他看到被困雪地,孤立无助的老妇人需要帮助时,不容质疑地伸出援助之手。他不求报酬,只希望老妇人也能把悠悠爱心传递给需要帮助的人。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同学们,这爱之链的第二个故事,就请你们自己来学习。

同学们,会读书的同学还能将一段话、几段话读成一句话。

请同学们自读9~11节,完成填空。

2、[出示填空]

到了小餐馆,老妇人看到 ,

突然想起了 ,

于是 。

她还看到了什么?还会想起什么?你可以结合前文,也可以展开想象,自己先练习说一说。

让我们回到那简陋但温馨的小餐馆去感受这动人的故事。

3、细节描写是本文显著特点,在以后同学的习作中,我们也要学着通过细节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你还从哪些不经意的描写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餐馆里面十分破旧,光线昏暗,可见餐馆条件简陋。

生:尽管如此,女店主递上来的毛巾却是“雪白”的,可以看出女店主工作细致,待人热情。

生:女店主身怀八个月的身孕,身体极度的疲劳,是最需要人帮助的时候,她还为老妇人端茶送饭,说明女店主的热情。

生:女店主脸上带着甜甜的微笑,在寒冷的冬天里,她把春天般的温暖带给了顾客。

四、学习第三部分。

1、引读:关上店门,女店主走进里屋--

2、[出示句子]

她轻轻地亲吻着丈夫那粗糙的脸颊,喃喃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依……”

师:初读课文的结尾,你感到意外吗?有什么意外?

生:我想不到女店主就是乔依的丈夫。

师:是啊,这正是作者构思的巧妙。

师:从“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细节让你触动的?

生:从“丈夫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睡着了”,读出了乔依的劳累。

生:从“她不忍心叫醒他”,读出了女店主对丈夫乔依的体贴和关爱,同时也读他们夫妻间的恩爱。

师:从女店主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他们的生活虽然很贫困,但他们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有这样的心态,生活肯定会好起来的。

生:世界上还是好心人多,有我们的努力,有周围好心人的帮助,我们一定会好起来的。

生:你这么善良,只要我们彼此相爱,一切困难会克服的,日子一定会好起来的。

生:你会找到工作的乔依……

五、小结升华。

师: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你应该明白课文为什么以“爱之链”为题?(指板书,仅仅是这三个人的互相关爱就能形成这条“爱之链”吗?那么究竟应由多少人主动付出对他人的爱才能形成这条爱之链呢?

板书:一直 常常

……乔依 老妇人 女店主 ……

师:你们看,乔依帮助了老妇人,老妇人帮助了女店主,乔依帮助了别人,其实就是帮助了自己。只要你付出了关爱,也必定会得到别人的关爱。每个人的爱都在传递,在延续,这就是一根爱的链条,这就是一条--爱之链(生齐读)。

师: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理解这个“爱”的吗?

师:板书繁体的“爱”字,同学们“爱”,上面是手,中间是心,下面也是手。爱是什么?手捧一颗真心,轻轻地放在别人的手上,这就是爱。同学们,当我们享受着爱的阳光,呼吸着爱的芬芳,你是否曾想过也把这份爱传递给别人呢?真心希望我们都能成为爱之链中的一环,让爱的金链永远不断!

今天我们所学的这篇课文所发生这一切感人的故事都是因为爱,也正是因为大家心中有了爱,这个世界才会更加美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曲爱的赞歌。

2、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屏幕出示歌词)

七、拓展延伸。以“乔依醒来……”为开头,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上一篇:关于伙伴的初三优秀作文下一篇:药剂科副主任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