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作文:保护土地节约资源

2024-04-21

二年级作文:保护土地节约资源(共14篇)

篇1:二年级作文:保护土地节约资源

二年级作文:保护土地节约资源

善待地球,节约资源是每个人的责任。地球是一切生命存在的源泉,我们应该尊重地球、保护地球、合理利用资源。

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我们的祖先世世代代辛勤耕作、繁衍生息,创造了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在人类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但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地球的负荷变得越来越沉重。人们总是破坏资源、浪费资源,地球上的资源就越来越少了,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并不是取之不绝,用之不尽的。

大量的砍伐树木会造成水土流失,所以大家要多植树造林。树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毒气,释放氧气,树根可以吸收水分,每一次大水来临时,一片片树林就像一个个隐形的堤坝,保护着每一个人。如果没有了树木,大水会冲垮村庄,土地也会慢慢流失,到时候人类就无法生存了。

我提出了几个建议:一、要做到不耕作森林,砍伐树木。二、尽量少浪费资源,如尽可能步行或乘坐公交车,少开私家车等。

只有一个地球,让我们拉起手行动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创造出更美好的未来吧!加油!

篇2:二年级作文:保护土地节约资源

但是很多的人只看到了一次性用品好处,而忽视了他的弊端。就拿一次性筷子来做例子吧!

我国现在每年生产大约450亿双一次性筷子,需要砍伐2500万棵树。据调查,全国林木年采伐量约4758万立方米,这些筷子就占了10.5%。生产筷子的过程中,从圆木到木块再到成品,木材的有效利用率只有60%。多么惊人的数据!

从一次性筷子这一项,都这么浪费,更何况其他一次性用品呢?

虽然一次性物品确实满足了人们的需要,但也浪费了大量的能源、制造了大量的垃圾,对环境造成污染。

可见,一次性用品是弊大于利的。

篇3: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浅析

1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重要意义

当前,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亟须提高, 资源环境特别是土地资源约束日益加大,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 大力推进土地集约利用, 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1) 能够更好地保护耕地。通过实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 提倡和树立科学发展、节约集约的观念, 可以强化各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 进而出台严格建设用地规划实施和计划管理的相关政策, 制定严禁闲置土地和破坏耕地的保障措施, 更好地实行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和问责制, 更好地保证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2) 能够更好地提高效益。通过实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 可以根据人口分布情况,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城乡用地的合理性, 同时, 可以减少交通、绿化等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行费用, 进而减少土地成本, 为城乡居民提共更加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 提高城乡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能够更好地加强管理。通过实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 可以让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在掌握城乡土地利用的布局和利用情况的基础上, 使土地利用的效益最大化;在充分掌握土地利用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科学制定土地合理利用的对策措施。

4) 能够更好地挖潜存量。通过实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 可以摸清存量底数, 摸清存量建设用地的家底, 包括存量建设用地的面积、用途及容积率、投资强度等利用情况, 形成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图及分析专题评价图, 能够更加有效地盘活利用闲置空闲土地, 深入挖掘土地存量, 充分发挥存量土地的“能量”。

2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中存在的问题

1) 土地的利用程度不高。在城区, 部分项目土地利用率和单位土地投资强度偏低, 在用地上不能严格执行集约用地的控制标准, 低容积率建设、粗放式用地的现象仍然存在。个别项目由于资金链断裂等各种原因, 被迫停工, 甚至停产, 造成土地长期闲置浪费或低效使用。在农村, 农民住宅零星分散, 新建住宅无序扩张, 浪费土地现象比较普遍。

2) 土地的开发空间不足。目前, 有些地区土地后备资源相对较少, 土地开发潜力还十分有限, 同时缺少相关政策措施, 有些潜力不能变成现实的耕地资源。从总体情况来看, 占优补劣的情况在很多地方不同程度的存在, 对土地运作空间的处理有相当的难度。

3) 土地的盘活难度较大。一些招商项目由于资金、市场等因素导致不能按计划完工, 造成部分土地的闲置, 对这些闲置土地, 又受到城市总体规划控制影响, 不能及时盘活, 所以处置起来难度很大。

4) 土地的违规现象较多。一些地方为了招商引资, 突破土地红线、违规占用耕地、基本农田等现象还比较普遍。另外, 对用地单位, 国土、规划等部门虽然在供地环节上进行了审查, 但等到企业取得土地后, 有时达不到报批时的标准, 往往缺乏有效的监管制约措施。

3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对策与措施

1) 提高用地规划的调控作用。政府应该提高集约用地共识, 把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纳入地区经济发展的全局中统筹考虑。强化规划实施管理, 严格执行规划确定的功能、规模、布局、空间管制及地下空间利用等规定, 严格把好土地关口。做到空间、土地利用、城市、产业、人口“五规合一”, 科学划定城市发展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三条红线”。在项目用地审批时, 考虑优先保障解决民生问题、高科技型、自主创新等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土地供给。

2) 落实耕地农田的保护责任。严格落实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责任制, 实行政府一把手负责制, 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 制定完善具体的考核办法, 对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面积、耕地保护的责任人、考核的期限和标准等进行明确。同时, 健全机制, 加大联合执法力度, 严厉打击违法占地行为;严把建设用地占用基本农田审核关, 做到非农业建设尽量不占耕地或少占耕地, 除国家规定的重点建设项目单独选址外, 杜绝占用基本农田, 确需占用的经依法批准后, 保障补划的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3) 做好闲置土地的全面清查。认真开展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现状调查, 加快推进闲置利用土地和低效用地再开发。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 鼓励企业通过改扩建、拆建、加层改造和地下空间开发等途径, 更加充分地利用现有厂房、土地, 在合理区间内, 提高城市、各类园区和其他建设用地的容积率。同时, 持之以恒推进土地专项清理和土地开发整理利用, 有效促进土地的循环高效使用, 切实提高土地利用和产业发展的集约化水平。

4) 建立节约用地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长效机制, 对建设用地实行全程监管, 将节约集约用地落实到每一个管理环节。供地前, 提高项目准入标准, 利用门槛节约用地, 引导企业提高投入产出强度。供地中, 由国土资源部门牵头, 组织规划、经合、经信、发改、环保等相关部门, 组织专家进行土地利用论证, 优化供地方案。供地后, 加强利用监管, 坚持项目用地验收制度。同时, 定期对节约集约用地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对违法用地行为实行“零容忍”。

4 结论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是一项事关全局的长远战略任务, 也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应把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作为国土资源改革创新的主线, 全面落实土地整治措施, 念好“土地经”, 切实保护耕地, 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探索土地利用新路子, 促进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

摘要: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 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目前, 各地面临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土地利用粗放等问题依然存在。新形势下,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推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可以通过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来科学合理优化资源使用, 解决用地难题。本文简要阐述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重要意义, 客观分析了当前节约集约用地方面存在的问题, 最后提出了对策措施。

关键词: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参考文献

[1]李家婵."保发展保红线"实现科学发展[J].商业文化 (下半月) , 2011.

[2]刘慧, 费一.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及治理土地违法行为对上海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

篇4:珍惜土地资源 节约集约用地

衡阳市作为湖南省甚至是全国的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虽然连续11年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耕地占补平衡,但截止2012年底, 全市耕地保有量558万亩,人均耕地仅0.79亩,已低于世界粮农组织划定的警戒线0.8亩。此外,随着多年的补充耕地开发,衡阳市可供开发的耕地后备资源已越来越稀缺,而在加速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基础设施的增加,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规模的扩大……这个过程将不可避免地占用一定数量的耕地,城市进一步发展与耕地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保证发展用地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如何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要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资源节约优先战略,树立珍惜土地理念,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科学持续发展。

强化行政推动,

完善节约集约用地政策

高度重视土地管理。去年5月,为贯彻落实《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衡阳市下发了《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通知》,从政策层面就推动节约集约用地特别是切实提高城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出台了一系列规定。一是实行差别化供地政策。对符合产业发展规划属于鼓励发展的项目和基础设施、民生项目优先供应土地;对高能耗、高污染、产出效率低等项目,限制供应土地。对一些分期实施的大型建设项目可以预留规划用地,但必须根据其实际到账资金和生产建设进度分期确定供地数量。二是严格执行土地使用标准。项目设计、施工和建设用地审批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出台的各类建设用地标准,依据规定的行业、产业用地控制标准及单位面积的投资强度等因素,综合确定建设项目供地数量。三是严格土地供应管理。建立健全划拨用地公示制度。严格控制划拨土地范围,除军事用地、廉租房用地和特殊用地等可以继续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外,对国家机关办公楼和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各类社会事业用地要积极探索实行有偿使用。四是严格土地用途管制。严禁在集体土地上开发商品住宅。严禁以兴办乡镇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为名,非法占(租)用农村集体所有土地进行非农建设。严禁将工业用地变相用于商业性房地产开发,工业用地需改变规划用途由政府优先收购储备。严禁炒地、囤地行为,因自身原因导致土地闲置满两年以上的,由政府无偿收回。

强化规划引领,

贯彻节约集约用地理念

树立“以人为本、功能配套、节约集约、衡阳特色”的规划理念,以规划引领节约集约用地。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各专业规划相协调的编制体系,将节约集约用地贯穿全程,统筹用地空间,优化城市功能和产业布局,加强土地资源整合,确保土地合理高效开发利用。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大力推进“一张图”管控,即整合“三规”形成“一张图”,划定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基本生态控制线、城乡建设用地控制线、产业区块范围控制线“四线”。在此基础上,构建信息联动平台,实现多部门管理信息共享、联动和动态更新, 推进“三规”在发展目标、人口规模、建设用地指标、城乡增长边界、功能布局、土地开发强度的“六统一”。在建设项目具体推进过程中,以预审为抓手,以计划指标控制为手段,从项目可行性分析、投资强度、产出率等各个环节审查把关,确保项目节约集约用地。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以土地综合整理专项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专项规划为引导,加大土地整治、土地流转、建设用地置换等工作力度,促进土地向规模化经营集中,农民向新型社区集中。充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保证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政策的项目用地。

强化批后监管,

落实节约集约用地举措

严格执行衡阳市新出台的《国有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工作实施办法》,对已供的建设项目用地,依据土地出让合同、划拨决定书等有关文件中的土地利用约定条件,对建设项目的建设位置、用地规模、土地开发强度等执行情况实施全程监管,并出具检查核验意见,作为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的一项必要内容。对未按有关批准文件或合同要求执行的,按规定追究土地使用者的违约责任,依法收回全部或部分土地使用权并收取违约金。对没有按照土地使用合同开工建设和竣工的,依法依规提出处理意见,督促企业限期完成开发。严格执行闲置土地处置政策,对因土地使用者自身原因造成土地闲置满2年的,依法无偿收回。创新集体建设用地监管制度,流转后的集体建设用地因用地单位自身原因闲置的,由集体经济组织按流转合同收取土地闲置费。建立“阳光用地”信息系统,及时公开供地计划、供地结果,以及已供应土地的开工、竣工要求等动态信息。对企业违法用地、闲置土地等信息纳入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及时通报给金融部门。

强化执法监察,

严肃节约集约用地责任

严格土地执法监察,充分发挥城区、园区分局和基层国土资源所前沿哨所的作用,建立纵向分段、横向切块、全员执法、全域覆盖的内部共同监管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与公安、法院、检察机关的联动执法机制,及时制止土地违法行为的发生,及时查处和打击违法占地、破坏耕地等土地违法案件。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制定全市节约集约用地评价考核办法,将区域节约集约用地情况纳入属地政府政绩考核评价标准。大力推行“节约集约用地模范县(市)”创建工作,通过量化节约集约用地各项指标,落实奖惩措施,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取得实效。

(作者系衡阳市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

篇5:二年级作文:保护土地节约资源

每当我看到家乡的土地,就涌起一种揪心的感觉。现在家乡更先进了,人们都把土地建成了高楼。连原来哪些种着庄稼的田野也都被建成了工厂。 一辆辆汽车川流不息,一个个工地热闹起来了,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宽阔的道路铺设平整了,花草树木栽种得如花园一般。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崭新的面貌——隔着一条马路北边就是我们的校园。雪白的教学大楼上,铝合金门窗闪闪发光。校园里,树木郁郁葱葱,鲜花四季常开。 校园旁边,两座高大的崭新居民楼,是刚建起的农民公寓,大楼后面的工地正准备建设更多的农民公寓,例如:浦东公寓、金色阳光、东方小区等。当然在我家后面也正在建设新的三江超市呢。不久的将来,我们都将告别杂乱的老式民居,住进宽敞明亮、温暖舒适的农民公寓。 这些楼房是怎样来的呢——他们先把宽阔田野挖平然后铺上石板,在上面就建起了楼房。但是他们不知道,我们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土地,离不开种在土地上蔬菜水果呀!如果他们把土地开垦了,那么人类的生存也就将带来严重的威胁。虽然他们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好了但是我们的身心健康就受到了迫害。 在这片土地上有着优美、壮阔的自然景观:春天,青草的芳香裹在风中扑面而来。那绿绿的、嫩嫩的青草从雪后初融的原野上探出了小脑袋。俊俏的燕子也从南方赶来,羊羔们在山坡上快乐地嬉闹。休息了一个冬天的各种小动物也探头探脑地露出了踪迹:夏天,粉红色的芍药花、黄色的菜花把草地装扬成花的海洋,白云团似的羊群在那片绿色的海洋上游来荡去。人类生活离不开植物:它可以提供给人类做食物;供人类欣赏;提供给人类做药材;人类可以用植物做成生活及学习用品;可以净化空气。 如果我们失去了这片土地那么我们也就将失去了这些生机勃勃的景象,失去了那些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们!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各种各样的生物,在这个家园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好好爱护土地,爱护地球上的事物,就让它们更好的造福于我们吧!我相信应有它们祖国的明天会更加美好!更加灿烂!更加辉煌!

篇6:二年级作文:保护土地节约资源

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为了让我们的家园有蓝蓝的天,有清清的水,有绿绿的树,我们大家一定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很重要,我们每天要生活、要学习、要娱乐,都要消耗水、电、纸等资源,而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一定要珍惜。

节约资源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们要节约生活中的每一滴水,每一度电;珍惜生活中的每一粒粮食,每一张纸。我用洗脸的水冲厕所,让它发挥最大的作用;用过的作业本,还可以当草纸;我随手关灯,不让电白白跑掉;我吃饭不剩一粒米,那可是粒粒皆辛苦。任何东西都是宝贵的,不要以为烂了的东西就没用了,烂了的东西还能回收,做成工艺品或者玩具,外国的很多博物馆展品都是废铜烂铁经过加工制成的。我们节约了资源,也就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它已经关系到人类的生存,随着二氧化碳的增多、环境的`恶化,有上亿种动植物已经从地球上消失。

篇7:节约土地资源的作文

就拿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险峻形式来说吧。近年来耕地大量减少,人地矛盾日趋严重。耕地资源人均也数量少质量低。一是人均耕地在世界上处于低水平。人均耕地不及世界人均耕地的47%。全国已有666个县(区)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8亩的警戒线,有463个县(区)低于0.5亩。二是耕地质量总体水平低。全国耕地分布在山地、丘陵、高原地区的占66%,在平原、盆地的仅占34%。现有耕地中,有9100万亩坡度在25度以下,长期耕作不利于水土保持。耕地的自然分布存在缺陷,全国耕地中74.5%是旱地,只有25.5%是水田。三是耕地退化严重。受荒漠影响,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耕地的40%不同程度退化,全国有30%左右的耕地不同程度受水土流失危害。

同学们,我国能否顺利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成功地迎接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严峻挑战。我国国土资源紧缺的状况将长期存在,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同国内资源不足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资源利用率不高,前景不容乐观。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实施,国民经济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展开,产业结构调整和需求结构层次的升级,将继续保持对自然资源的旺盛需求,资源紧缺状况又将进一步加剧,我们必须在加快利用国外资源的同时,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国内资源。我们更要好好学习,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发挥优势,迎接挑战,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思想统一到关于珍惜国土资源上;继续采取最严格的措施,切实保护好国土资源;统筹规划,科学开发,合理节约利用国土资源。

篇8: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研究综述

土地资源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和生产要素, 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健全节约土地标准”后, 党的十八大报告又多次提及土地, 指出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 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更好地促进中国城镇化发展。突显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紧张, 需要持续开展土地节约集约用地研究、低效用地防控, 实施节地利用, 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关键技术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上进行深入研究。

2 国内外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综述

国内外学者在城市化过程中对土地节约集约用地领域做了大量研究工作, 主要研究观点如下:

2. 1 土地的集约利用理论研究脉络

对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研究最早在德国经济学家杜能 ( Thunen, 1826) 的《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一文中就有提及。杜能通过对城市周围农业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研究———同心圆布局原理, 提出农场经营随着与城市距离远近成同心圆式的空间配置将区位与土地利用合理集约度研究结合在一起。William Alonso在杜能的基础上, 提出逆杜能圈 ( Sinclair, 1967) , 指出离城市越近, 投机预期导致对农地的投入少; 远离城市的农地, 集约度高。

土地集约利用 ( Intensive Land Use) 这一完整概念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 ( 1772—1823年) 在论述土地级差地租理论时提出的, 指在一定面积土地上, 集中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使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以求在较小面积土地上获取高额收入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查理·丁·伊利在其所著的《土地经济学原理》中也指出“对现在已利用的土地增加劳力和资本, 这个方法叫作土地利用的集约”。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AlfredWeber, 1909《工业区位论: 区位的纯理论》, 韦伯将区位与城市工业用地合理集约度研究结合在一起。随后由著名剑桥学派的创始人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土地报酬递减理论, 研究土地合理集约度的经典理论。报酬递减规律适用于各业中为了生产和生活而对土地的利用。该理论认为在一定科技条件和若干要素投入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土地收益随某一投入量不断增加将出现由递增到递减的现象。显然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所阐述的就是土地的合理投入问题, 研究的是土地的合理集约度。

从人文生态学角度研究城市的伯吉斯于1923年开始研究城市土地利用结构问题, 创立了同心环模式, 研究了城市各功能区的布局和功能之间的入侵和继承, 涉及了城市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的功能区的演变。后来的城市研究学者仍有沿用伯吉斯的同心环模式, 赋予了土地经济学的新解释。

将土地经济地租理论用于城市地域形态的研究。在引入交通线路, 贫富聚集, 重工业影响, 市郊住宅区等因素之后, 出现了“同心环模式的交通影响变形”、霍伊特的“扇型模式”、哈里斯和厄尔曼的“多核心”等模式。随后, 多国学者又在这些模型的基础上, 结合本国城市特点建立了符合自己国家城市形态的模型, 如曼的英国工业城市模式, 麦基的二元经济城市土地利用模式。这些模型的建立为城市土地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相关的理论方面, 恩温的卫星城理论、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等所研究的是城市发展的集中与分散问题。聚集与分散直接关系到土地利用的强度, 所以这些理论能给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以启示。此外与土地利用集约度相关的研究还体现在对城市环境容量的研究上, 环境容量由日本学者于1968年首先提出, 是指某一环境在自然生态的结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 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2. 2 土地节地集约利用方法研究

城市化进程资源矛盾比较突出地表现在土地资源短缺, 建设用地需求紧张 ( 储亚平, 2005; 吕萍, 2009) 。针对人地矛盾, 一些学者提出土地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 吴茨芳, 2009; 叶剑平, 2010) 。另一些学者从低效用地节约集约上提出持续土地利用管理 ( 张凤荣, 2010) , 以及对LULC全面研究上 ( Leroy J Hushak, 1975) , 导入低效用地上来 ( Townshend & Lathrop, 2006; Steve Kardinal Jusuf, 2007) , 通过节约集约用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能够保证土地发展方式的转变 ( 郧文聚, 2010) , 实行差别化的土地利用管理 ( 高平, 2010) , 实现城乡统筹与土地管理制度创新 ( 曲福田, 2010) 。目前一些专家学者还研发了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 ( 郑新奇, 2011) , 为节地标准制定奠定技术保障。同时城市空间结构上存在区域差异 ( M. Fujita, 2006, P. Krugman, 1995) , 节约集约用地标准建立应考虑区域差异因素。针对我国土地管理及城市土地利用中所面临的形势及问题, 国内学者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深入的探讨, 并提出了诸多的政策措施, 归纳起来, 主要有四个方面: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用途管制、城市土地利用置换、城市土地收购储备制度。

对于土地节约利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 不同的学者也进行了不同方面的探讨。翟文侠 ( 2005) 等也采用了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并用综合得分法对江苏省开发区土地的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研究。史丽君等在基于PSR框架的徐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一文中也采用了层次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王伟华 ( 2005)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 借助SPSS软件计算土地利用的集约度。黎一畅 ( 2006) 等在对江苏省进行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研究时, 也采用了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13个地级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了测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的还有杨红梅等。

纵观以往研究,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两种。主成分分析法是借助SPSS软件对所有指标进行分析, 提取出几个主成分, 最后计算出各个样本的综合得分作为集约利用度的度量值。层次分析法是指通过把指标分解为各个层次, 通过两两比较的方法确定层次中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然后综合决策者的判断, 确定决策方案相对重要性的总的排序来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 最后计算各个样本的综合得分指数作为土地集约利用的度量值。

2. 3 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节约集约用地模式研究

由工业化带来的城市化, 世界范围内引致城市人口数量急剧增加。原来体现在耕地上的人地关系矛盾现在在城市中凸显出来, 近年来许多国家开始了对土地利用模式的关注。针对城市蔓延式的扩张, 城市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大量闲置并存的现象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日渐突出, 城市面临着新一轮的更新与改造。因此各国都结合各自的国情, 制定了一套促进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制度, 其中以美国、日本较为典型。美国学者提出了紧凑城市 ( Compact City) 、精明增长 ( Smart Growth ) 等概念。以一种“平衡成长”的观点, 结合整个经济的发展、公共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需求, 引导城市发展, 减缓城市发展的压力, 控制土地开发的区位、时序与公共设施水准的平衡, 以保证城市协调发展。日本国土交通省提出低效、未利用地研究, 从未利用开发的城市用地的反向入手, 找出用地存量和测算土地开发潜能。为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欧洲则提出MILU ( Multifunctional Intensive Land Use) 的概念, 即功能多样化集约利用土地。

为解决城市化用地紧张, 盘活低效用地, 中国学者提出城乡统筹模式。城乡统筹是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的统一 ( 李晓西, 2009) 。为了解决城市化进程下的这一系列城乡问题, 中国当前提出了5个统筹, 其中城乡统筹规划典型主要有: 珠江三角洲“以城带乡”模式; 上海“城乡统筹规划”模式; 宁波“城镇梯度发展”模式, 以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路径来破解“二元结构”。

3 研究评述

3. 1 土地成长管理制度研究评述

土地成长管理制度和土地用途地域制式控制城市外延开发、优化城市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及保护耕地的主要制度, 目前已被世界上许多国家采用, 其在城市土地利用的实践运作中, 优点主要体现在:

( 1) 在完善的规划体系的指导下, 有利于将有限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集约利用。

( 2) 以完备的法律体系为基础, 明确规定违法的处罚措施, 确保了国家享有最终土地所有权和处分权。

( 3) 调查认真, 论证科学, 管理手段多样化。

( 4) 多管理制度结合实施, 有效地抑制了城市的盲目扩张, 促进了城市土地高效、集约化的利用。

3. 2 在土地评价方法方面

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合理度的系统性理论研究及定量评价研究鲜有涉及。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研究的定性研究、单指标的研究较多, 而定量研究、综合效益指标研究以及系统性研究较少。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得到专家学者的深入研究, 节约集约潜力评价技术规程在探索、试行, 但是节地标准的建立考虑到各地人口、经济、地理等多种复杂因素, 着眼于都市全域规划与城乡土地增减挂钩 ( 严金明, 2010) , 对城市空间土地资源要素节约集约方法、土地节地利用潜力和适应于经济发展水平的节地标准规范研究有待深入。现有研究大多基于城市空间规划的视角, 而较少从土地资源要素禀赋上考虑节地利用的影响。

3. 3 土地集约利用模式评述

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模式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 当前, 我国提出以5个统筹,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为指导, 进行土地利用分区或市地重划, 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和城市土地利用置换, 并充分运用土地收购制度来控制城市用地的盲目扩张、优化城市土地资源的配置和促进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基本思路, 这必将对实现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和耕地保护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 由于历史上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我国城市在土地利用上沉积的问题很多, 并且在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方面还有许多新的领域需要进行研究和探讨, 具体表现在:

( 1) 对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潜力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城市土地资源再配置和利用中不能遵循动态平衡规律和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 不能遵循适度适量的原则, 造成许多外部不经济行为。

( 2) 运用经济杠杆实现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的力度不强, 导致城市政府部门和用地者集约化利用土地的积极性不高。

( 3) 我国采用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只对土地的用途进行限制, 而对其开发环境却少有具体的要求。开发商开发项目占用的土地只要符合土地利用规划, 就可以申请立项。由于缺乏对环境方面的管制, 土地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仍不可忽视。

( 4) 对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的监督、反馈机制不足。

这些理论虽然没有直接针对城市土地资源利用和土地资产挖潜的角度研究城市土地, 但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上的深入研究对潜力评价具有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目前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和发展模式研究尚处于试点阶段, 理论界的一些定义尚不十分明确, 在强调研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时, 需要引入众多的条件, 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工作从对土地经济效益分析进入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全面、系统分析阶段。

4 结 论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土地利用的梳理、演进、研究的回顾总结, 可以知道当前研究的主要特点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得到专家学者的深入研究, 对城市空间土地资源要素节约集约方法、农业土地评价理论和实践研究较强, 农用地的分等定级、农用地的质量评价在许多地方都已经开展, 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研究资料, 成果也很多。城市土地评价尤其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尚不完整。尽管在一些城市进行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试点工作, 但还没有形成一套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广泛实用的评价方法, 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研究创新趋势: 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 运用相关量化指标就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进行系统分析, 土地节地利用潜力和适应于经济发展水平的节地标准规范研究有待深入; 设置了评价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 并以此为基础, 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合理技术方法进行探讨, 从而在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方面提出更好的建议。

摘要:土地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和不可再生资源, 如何实现单位土地使用的最大效益, 实现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 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土地管理工作者, 长久以来一直都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本文系统地阐述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的成果, 为进一步对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理论或者方法创新服务。

篇9:创新技术模式 节约土地资源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

节地在当代愈来愈受重视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系列资源耗竭、环境破坏问题,可持续发展思想成为世界范围的发展主题,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紧凑型城市空间结构、土地立体开发利用等节地技术和模式得到发展和实际应用。

紧凑型城市空间结构模式提倡以紧凑的城市形态遏制城市蔓延,保护郊区开敞空间,减少能源消耗,并为人们创造多样化、充满活力的城市生活。其特点一方面是高密度的城市开发,在有限的城市范围内容纳更多的城市活动,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利用效率,有效缩短交通距离。另一方面是适度混合的土地利用。将居住用地与工作地、休闲娱乐、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等混合布局,在更短的通勤距离内提供更多的工作,降低交通需求,减少能源消耗,加强人们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区文化。此外,该模式还要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创建一个方便、快捷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从而降低对小汽车的依赖,减少尾气排放,改善城市环境。

例如,新加坡采取高密度、多功能混合型建筑方式,各种建筑大都向纵深发展,政府规定在工业用地、居住用地、交通用地和中心商业区中,必须有一定的空白用地,用于休闲。

土地立体开发利用模式提倡合理利用地下、半地下空间,有效节省土地资源、减少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立体化交通设施是该模式的重要成果,它是一种竖向层叠式的集约化交通布局方式,采用地下车站与地下商场相结合的形式创造节地空间,通过下穿道路分流过境交通,经由立体化步行系统强化并延伸商业空间,利用立体停车设施增加绿地。按照轨道交通枢纽、站点的功能导向,分别安排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和交通用地,按照一定比例分配,并搭配不同级别的绿地;整体高密度使用土地,开发强度围绕站点半径梯度递减,采用分区梯度控制,考虑站点类型的分类控制。

加拿大、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地下空间利用走在世界前列,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类型主要有地下交通设施,如隧道、地铁、地下停车场等;市政设施,如综合管廊、供水、污水处理系统;商业文化设施,如地下街、地下城、地下综合体等。

提高土地开发强度,

上天入地寻找空间

我国现阶段各地节地技术和模式,大致有两类:平面节地型(向地面集中要密度)和立体开发节地型(向地上地下立体空间要高度、深度)。

平面节地技术、模式主要是通过提高地面土地利用的集约率实现,提高用地紧凑度与优化用地结构,合理布局用地。表现在土地利用特征上,一是土地利用的高强度。紧凑意味着高效、集中,要求强化建筑的微观设计,合理确定各项建设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例如,在城市住宅建筑中,合理选择群体最佳朝向,压缩日照间距,提高建筑密度,达到节地的目的。在具体建造建筑物时,采用先进的新型建造技术,如大开间楼盖结构技术、新型墙体与结构技术、复合地基与桩基技术等高科技技术等都可以有效地减少建筑面积,增加使用面积,从而节约用地。各地建设的标准厂房、高层公寓安置等都是这一技术、模式的体现。如浙江永康市能诚集团“高效”厂房内柱间距达到了12米,最大限度利用生产空间,提高厂房利用率,底层层高达到了8.5米,中庭的高度甚至达到了15米至18米,25吨的单梁吊机可以通达车间的各个角落,适合大工业化生产。二是土地功能的适度混合,集中配套各类用地,提高公共建筑和基础设施项目共享度,节约用地空间。如安徽省合肥市统筹规划、集中配套九类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模控制在1公顷左右,以半径300米1万至1.5万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实行一站式社会服务,既方便群众日常生活,又避免了分散设置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立体开发节地技术和模式利用土地的地面、上空和地下进行各种建设。其中,地上空间的利用方式主要有高层建筑、高架桥以及立交桥等;地下空间的利用方式包括,把城市交通(地铁和轨道交通、地下快速路、越江和越海湾隧道)、设施(如各类管线、停车库、污水处理厂、商场、餐饮、休闲娱乐等)尽可能转入地下,从而实现土地的多重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建立完善技术体系,

尽快出台激励政策

近年来,我国在节地技术、模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节能、节水和矿产资源节约利用相比,工作相对滞后,表现在节地技术、节地模式的概念内涵尚未统一明确,技术分类、评价尚未开展,技术体系尚未建立,扶持政策尚未制定,技术推广应用进展缓慢等等。要进一步发挥节地技术与模式的积极作用,必须在今后一段时期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要进一步明确概念,建立节地技术方法体系。要从理论和实践、静态和动态、狭义与广义、理念与效果等角度,界定节地技术的内涵与外延,理清节地技术与节地模式、节地标准、节地机制、节地政策等的相互关系。要分析节地技术内在的层次性、即时性、兼容性、发展性等逻辑关系,按照学科体系、用地类型等划分标准,构建以节地技术为核心,覆盖节地标准、节地模式、节地机制和效果评价体系等内容的科学合理、层次清晰的节地技术方法体系。

其次,统筹安排、重点突破,系统总结当前实践相对成熟的技术和模式,比如城市公共交通站场、铁路交通、轨道交通用地节地技术、节地模式等。对城市轨道交通用地领域的节地模式和技术调查、评价、分类,总结归纳轨道交通节地模式和节地技术,制定轨道交通节地模式和技术推广应用目录。

此外,要抓紧研究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的激励政策。对于节地效果明显、推广前景好的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在用地取得、供地方式、土地价格等方面,加快研究支持政策,建立完善制度和政策层面的激励机制。逐步健全以节约集约为统领,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以制度、标准、技术、评价、考核为构成要素的土地节约集约体系。

(作者单位: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

对于节地效果明显、推广前景好的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在用地取得、供地方式、土地价格等方面,加快研究支持政策,建立完善制度和政策层面的激励机制。

篇10:二年级作文:保护土地节约资源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节约资源,保护地球”。我刚刚采访了几个小朋友,他们都错误地认为:环保应该是政府的事,应该是企业的事,和个人没有任何关系。可是他们完全不了解环保的内涵,其实环保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啊!

曾几何时,因为我们人类永不停息地乱砍滥伐,是大自然的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就拿沙丘吞噬了万顷良田,洪水冲毁了可爱的村庄,大自然的报复让我们尴尬哑然。达尔文曾经说过: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这句话说得一点都没有错,我们没有去遵从大自然的指令,当然我们是永远也战胜大自然,的洪水,的沙尘暴,其实这些都是大自然给我们人类的警告:如果你们在不保护地球,你们将会被灭绝!

当前的环境问题是越来越严重了,不仅我们人类受到了威胁,就连我们最好的朋友--动物也受到了威胁,所以我们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就拿水资源来说吧,一个人每天就要用去几百升水,而全世界有67亿人,如果按这样算下去,那我们人类一年得用去多少亿吨水啊!如果每人节约一滴水,那么世界上定会多出一条河流。请大家一定要珍惜水资源啊!

如果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一天就能节约一度电,那么全世界的人一天就能节约67亿度电。据新闻报道,在某座城市里,有一户人家,他们一家三口在一共才用了100度电,相比以前,他们家足足减少了100电啊!请大家一定要节约电资源啊!

今天早晨,我一起床就看见天空被一片白茫茫的东西覆盖着,一问妈妈才知道那是雾霾。据媒体报道,几乎中国的所有城市这一个星期的早晨天空常常出现雾霾。所以我们一定要爱护空气啊!

同学们,请伸出你们尊贵的双手,让我们一起来保护地球吧!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篇11: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作文

以北京市为例:现在北京人均日产垃圾0.82千克,全市日产垃圾1.15吨。如按载重4吨的卡车计算,每天要运出2875卡车垃圾。这些数据实在很“可怕”。但在其中还有许多没统计到的垃圾呢!全国现在约13亿人,如果人均日产生活垃圾都为0.82千克,那么我们可以算一算:13亿乘以0.82千克等于10.66万吨!多么大的一个数字。几乎可以与一千零六十六头大象重量划上等号了!

为了减少垃圾的产生,我们要把家中的废品变为宝。少用一次性饭盒,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杯,拒绝使用一人性物品!尽量不使用不易降解塑料袋,减少地球的白色污染。这使我想起在书上看到的一篇文章——《珠穆朗玛峰上的垃圾清洁活动》许多人去那儿旅行、探险,随手扔下垃圾,人们自发清除这些垃圾的活动,保护这圣洁的雪山。

篇12:二年级作文:保护土地节约资源

力宣传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应用法律和经济手段,全面推进耕地的保护、开发和整治。

就拿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险峻形式来说吧。近年来耕地大量减少,人地矛盾日趋严重。耕地资源人均也数量少质量低。一是人均耕地在世界上处于低水平。人均耕地不及世界人均耕地的47%。全国已有666个县(区)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8亩的警戒线,有463个县(区)低于0.5亩。二是耕地质量总体水平低。全国耕地分布在山地、丘陵、高原地区的占66%,在平原、盆地的仅占34%。现有耕地中,有9100万亩坡度在25度以下,长期耕作不利于水土保持。因此,针对水土流失,应大力植树种草;针对草原退化、土地荒漠化,应退耕还草,建设人工草场,建设防护林;针对过度砍伐森林,应做到砍伐与植树结合;针对乱占耕地,应做到耕地的合理规划和利用,如限制大城市的规模,农村建房要建在非农业用地上,将平房逐步改为楼房等。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宣传有关土地的法律法规;进行社会调查,为合理利用土地出谋划策等。耕地的自然分布存在缺陷,全国耕地中74.5%是旱地,只有25.5%是水田。三是耕地退化严重。受荒漠影响,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耕地的40%不同程度退化,全国有30%左右的耕地不同程度受水土流失危害。

多么惊人的资料和数据啊!难怪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保护耕地是事关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的大事”;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加强资源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我国能否顺利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成功地迎接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严峻挑战。我国国土资源紧缺的状况将长期存在,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同国内资源不足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资源利用率不高,前景不容乐观。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实施,国民经济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展开,产业结构调整和需求结构层次的升级,将继续保持对自然资源的旺盛需求,资源紧缺状况又将进一步加剧,我们必须在加快利用国外资源的同时,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国内资源。我们更要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发挥优势,迎接挑战,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思想统一到关于珍惜国土资源上;继续采取最严格的措施,切实保护好国土资源;统筹规划,科学开发,合理节约利用国土资源。

篇13:二年级作文:保护土地节约资源

1. 我国城市节约集约用地概念的界定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一方面, 人口的大量增加加快了储备土地的开发;另一方面, 后备土地的增加是以牺牲市郊部分耕地为代价的。同时, 受观念和体制等因素的影响, 部分地区和单位在土地使用上仍存在“多占少用”、“占而不用”、“低效利用”等情况, 土地利用方式粗放。人地矛盾激化:即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土地资源的绝对有限之间的矛盾, 以及耕地数量的减少与土地资源有效利用不足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的根本途径, 在于节约集约用地。

在我国现代化的过程中, 土地是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关键。严格土地管理, 加强土地集约利用, 是我国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当务之急。节约集约用地, 就是指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对土地用途进行严格管理, 准确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地保护制度, 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多种手段, 找到促进经济发展、农地保护和土地有效利用的最佳途径, 实现发展和保障的双赢。节约集约化用地, 是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 建设节约型社会、缓解用地矛盾的必然选择。只有通过节约集约化用地, 才能在保护有限耕地的同时, 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长足的发展空间, 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对于我国城市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化利用, 就是要深入挖掘存量土地的内涵, 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 提高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 促进城市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2. 节约集约利用城市土地的措施

2.1 城市用地实现功能分区

城市实现功能分区, 是为了保证城市各项活动的正常进行, 使各功能区既保持相互联系, 又避免相互干扰。城市功能区的类型主要是指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仓储区、生态绿化区等。当前城市功能区用地的突出特点是工业用地需求大量增加, 个别地方房地产用地有效供给不足。土地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闸门, 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具有重大作用。对此, 我们应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调整, 把原来分散的不同区域建设用地适度集中, 防止功能用地交叉混杂, 促进区域产业聚集。

2.2 严格征地管理, 限制市郊土地征用规模

为了完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 加强对土地的宏观调控, 各地都实行了土地储备制度, 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通过土地储备制度, 把城市未利用、不合理利用、未有效利用以及部分城市规划用地整合起来, 有助于从制度上保护耕地, 也有助于城市规划和功能分区。但目前对新征用地, 应制定严格的准入标准, 坚持做到能少用地的, 就尽量少用, 能用存量土地的, 决不新增土地;同时, 严格执行禁止提供高尔夫球场用地、别墅用地等政策。但在从严控制用地计划、提高土地集约度的同时, 应保障民生用地的要求。确保执行中低价位、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不低于总的房地产供给70%的标准。

2.3 加快土地出让模式创新及有偿使用制度改革

土地出让模式的创新应以政府主导为主, 坚持市场化运作, 通过市场配置土地, 提高土地取得成本。土地出让, 即要从功能定位和开发商能力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 保持区域规划的和谐配套;又要合理制定土地出让规模, 防止出让规模出现过大和过小两个极端。若出让规模过小, 将导致开发目标无法承载。出让规模过大, 将会导致土地开发建设周期长、地块闲置的局面。当前房价的上扬, 部分原因就是因为特大型地产公司大量圈地, 再以此进行融资造成的。这不仅影响了房地产市场的正常秩序, 造成了城市用地的表面稀缺, 助长了房价的攀升, 而且往往伴随着一定金融风险。因此, 在土地出让过程中, 要明确开发商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 包括开工时间、完工期限等。同时也应明确政府的相应责任, 包括各项配套设施建设等的相关规定。

同时, 划拨用地应仅适用于军事、社会保障性用房等特殊用地, 国家机关办公用地、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各类社会事业用地要积极探索有偿使用模式。可以优先考虑对经营性用地先实行有偿使用。其余按照市场化配置逐步实行。

2.4 加快挖掘“城中村”土地存量

“城中村”原指在城市化进程中, 城市周边区域农民因为土地大部分被征用而转为居民后, 仍居住在原区域而形成的居民区, 这些人员没有参与新的城市经济分工和产业布局, 仍以土地和土地附着物为主要经济来源。狭义的“城中村”有两种发展模式, 即由单一中心向外弧形扩展 (如成都等平原城市) 和多中心同时扩展 (如重庆等) 。该定义下的“城中村”具有城市和农村双重特征, 是城市化进程中特有阶段的产物。广义的“城中村”是泛指在城市土地开发的过程中, 对征地未建而形成的闲置区域;也指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进步, 中心区域在市政规划、建筑技术等方面趋于落后, 形成相对意义上的“城中村”。

“城中村”的长期存在, 既是对土地资源的整体浪费, 也将影响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布局, 进而影响城市合理规划。对此应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 在“城中村”土地上大力建设公寓式、楼层化住宅, 扩大城市土地建设容量。

2.5 清理整顿闲置土地和企业低效用地

在近几年房地产市场加速发展的情况下, 土地闲置的囤地收益可能高于即期开发收益, 导致开发商大量圈地。2001年-2007年5月, 全国房地产开发商累计购置土地面积21.62亿平方米, 而实际仅开发完成12.96亿平方米, 不足购置面积的60%, “囤地”近10亿平方米, 相当于土地面积150万亩。其中碧桂园、万科、招商地产等10大开发商囤地总面积约15万亩, 按目前的开发速度可以开发3年-4年时间。对此, 我们应严格按照已有规定, 对两年未开工建设的出让土地, 坚决依法无偿收回使用权, 重新调整规划安排新项目;对符合收取土地闲置费标准的, 坚决依法收取土地闲置费。

2007年12月, 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颁布了《土地储备管理办法》, 进一步加强及完善了土地管理, 这对于加大打击开发商的囤地行为有了更强的法律支撑, 可以进一步释放闲置土地, 增加商品房的供应。因此, 2008年, 进一步清理整顿闲置土地, 从源头上增加土地供给, 必将成为政策调控的一个主要方向, 开发商的囤地成本必将大大增加, 这样有助于缩短从土地到商品房的时间周期, 起到增加房产供应的效果。

对于一些经营不善的企业、部分土地和厂房利用率低的情况, 国土部门应会同相关部门深入调查土地现状及企业是否存在置换土地的意愿, 通过一系列经济和行政手段如回购、置换、整合等, 重新安排这些土地, 提高其利用效率。

2.6 加强政府对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导向和监督

政府要掌握好城市土地开发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增强宏观调控能力, 形成统一征地、统一开发、统一出让、统一供应、统一管理, 体现区域的协调和功能的衔接。

第一, 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土地的用途。国土资源部、发改委、监察、农业、建设、房产等部门, 要依据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严格土地执法监管, 坚决制止乱占市郊农用地进行非农业建设的违法违规行为。

第二, 在土地出让和开发的过程中, 各部门要在项目审批核准、规划许可、产权登记、贷款发放和企业登记等环节予以严格限制。对于不合格、不合规的用地建设项目, 发展改革部门不得办理项目审批、核准手续, 规划部门不得办理建设规划许可, 建设部门不得发放施工许可证, 电力和市政部门不得通电、通水、通气,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不得受理土地登记申请, 房产部门不得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手续, 金融机构不得发放贷款。未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占用农用地设立企业的, 工商部门不得登记。

第三, 建立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数据库, 对土地闲置、企业违规用地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加强遥感监测和动态巡查, 及时掌握城市用地违法情况;显化工业、商业和住宅用地的资产量, 显示出各类用地最佳组合使用途径;深入搞好土地资产摸底调查工作, 可委托土地评估机构, 对城市土地进行评估, 区分出让、转让、出租、抵押和划拨等若干个处理土地的备选方案。

第四, 利用税收政策对土地利用进行调控。对工业、商住用地, 在不改变规划和用途的情况下, 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容积率, 可考虑少量增收或不增收土地价款。如厂房建筑面积高于容积率控制指标的部分, 可不再增收土地价款。

第五, 建立集约用地考核指标体系。土地集约用地指标体系的设立, 可以参考当地的GDP水平、人口密度、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最终能源消费量、土地价格以及城镇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等指标来衡量。上级政府或部门对下一级政府或部门分级考核, 可考虑由国土部门定期公布, 作为土地综合利用年度计划的依据。

第六, 随着城市土地利用向集约节约化方向发展, 土地供应应由“增量调节为主”向“存量调节为主”转变, 同时, 为防止单纯追求土地成本的下降而加快城市扩张速度, 还应结合电视、报纸、宣传栏、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的向全社会宣传节约集约用地政策, 形成全社会关注我国土地政策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郭建明, 吴凯.“城中村”土地经营问题的思考[J].江苏城市规划, 2006, (2) .

[2]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Z], 2008-1-7.

[3]胡炳山.滨州市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J].山东国土资源, 2007, (11) .

篇14: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措施

关键词: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4.075

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进程,是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占用大量土地是不可避免的,加之,我国人口持续上升,人地矛盾有增无减,如何平衡社会发展用地需求与土地日益减少的矛盾是当下研究的重要课题。土地对于一个国家甚至世界而言都是非可再生资源,同时还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在我国的相关报告中指出,要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点来抓。发展是第一要务,这一点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我国是农业大国,土地的产出价值对我国发展影响较大,耕地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我国相关文件明文规定,要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所以在保证18亿亩耕地前提下,有限的土地资源需要更加集约化和节约化利用。就现在而言我国土地的利用存在不合理性。

1 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1.1小城镇的发展缺少规划性

城镇化发展是我国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一些小城镇在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的情况下对土地的利用问题有待考究。对于小城镇而言,人均土地占有量要远高于城市,所以对土地利用的风险意识较弱,思想局限,只考虑本区域的发展,没有长远打算,致使土地利用缺乏有效控制,土地利用单一化、土地规划简单化,土地的节约集约化利用更是无从谈起。某些城镇土地利用结构存在不合理性,对于建设用地盲目审批,上项目,导致接口失衡,投资强度和用地定额不能实现双向调控。在建设中注重表面工程,热衷于广场和马路建设。大肆引进项目,对当地土地利用结构和价值并不做相应考察,最终导致项目开发不利,土地污染严重。

1.2违法用地现象普遍

一些地区为了追求GDP的增长,盲目进行招商引资,为了能够尽快落实项目,不惜一切代价。不顾耕地红线违规占用土地,以农用地搞非农建设,突破土地规划范围,强行开发利用,以各种名义建设开发区、工业区等。更有甚者,在没有完成审核程序,就迫不及待的进行征地施工。这类盲目的做法,虽然得到了经济和利益上的满足,但是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在今后的发展中会遇到更难解决的问题。

1.3后备土地资源紧缺逐渐凸显

根据相关调研数据显示,我国土地开发潜力最大约为1亿亩,土地整理潜力约为8000万亩,土地复垦潜力月1400万亩,土地后备总潜力还不到2亿亩。而且其中还包含是否能够实现转化的未知因素。按照我国现在的发展速度,后备土地难以满足我国未来的发展需要。所以让有限的土地发挥最大的价值,实现土地的集约化和节约化利用,达到土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 土地集约节约化利用措施

2.1增强土地规划的作用

土地利用规划是对土地利用结构的整体把控,保证各项建设用地都符合土地总体规划。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要根据相关部门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发展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严格把控建设用地的总量,使每个建设项目都做到合理的用地规模,合理的用地布局,合理的土地用途。

2.2整顿和开发闲置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闲置土地是指使用者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未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同意,超过规定的期限未动工开发建设的建设用地。根据我国2011年12月颁布的《闲置土地处理办法(修订草案)》,加码闲置土地管理,土地闲置2年可无偿收回。

但是有些地方并没有按照“修订草案”来执行,闲置土地现象还是比较严重。根据调查显示,北京、广州、海南和江苏等地是闲置土地的“重灾区”,这四个地区闲置土地数量超过全国的1/4左右,通过土地囤积几年之后,增值可达原来的几倍甚至上百倍。这些土地的闲置,严重影响了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和该区域的长久发展。

2.3加强市场调节作用,增强政府的土地调控

土地市场需要政府调控和市场的调节作用。要想实现土地的集约、节约的利用,市场的调节作用不容忽视,它是土地合理调配的最佳方式,但是由于市场的性质决定其存在一定的缺陷,所有需要政府的宏观把控,规避市场的漏洞,达到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

总之,土地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保护土地资源不仅要依靠政府的调控,个人集体也要具有土地保护意识,提高土地的集约化、节约化使用,提高土地利用率。

上一篇:某石油化工公司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下一篇:发给父母问候的祝福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