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如何面对初二现象

2024-05-21

学生如何面对初二现象(共10篇)

篇1:学生如何面对初二现象

如何面对幼儿刚入园的哭闹现象

几乎所有家长最初送孩子进入幼儿园都要面对两大难题:哭闹和生病,被称之为“入园综合症”。对孩子来讲,入园综合症会在孩子对幼儿园的不安全感逐渐消除,对幼儿园的作息规则逐渐适应后自然好转,而家长们对孩子入园综合症的心理承受力和态度,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入园综合症的持续时间。因此,家长在幼儿园前不仅要调整好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同时也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

一,入园前的准备

1、熟悉环境,诱发宝宝入园的欲望

一旦决定入园,年轻的父母就应该提前一段时间给孩子打打“预防针”。告诉孩子幼儿园及所在班级的名字,将幼儿园的有趣之处描述给孩子。二,初入园第一周1、哭闹小班幼儿年龄较小,正是分离焦虑表现较明显的时期,所以幼儿园难免有哭闹现象。但孩子这时的注意力也容易转移,在教师组织活动的情况下,孩子的哭闹现象会有所好转。孩子思维的另一个特点是直觉形象性,看到家长又会想家,想爸爸妈妈,所以为避免增加刺激孩子的机会,家长送完孩子后即可离去。当然,对妈妈来说,听着宝宝的哭声走出幼儿园大门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想想小鸟总有一天要独自飞翔,如今的狠心只是为了让孩子的翅膀早一天坚强起来,所以,妈妈自己首先应克服这种与朝夕相处的宝贝分离的焦虑状态。

2、交流

一般来说,对于初入园的孩子,妈妈特别担心,回家后总是问长部短,这时妈妈们要注意了,尽量多说一些正面的,最好不要问孩子是不是受委屈了,是不是想妈妈了。本来孩子就觉得离开父母受了很大的委屈,再一强化,很可能使宝宝伤心备至,进而更对幼儿园产生逆反心理。

3、“我不去幼儿园”

初入园的一两个星期,孩子可能会对幼儿园产生抵触情绪,还可能身体不适,不愿去幼儿园。这时父母要密切观察孩子身体,情绪等各方面的变化,但一般情况下不要轻易给孩子请假,在孩子面前要表现出坚决要求他幼儿园的态度,一般来说,幼儿园会在20天左右的时间内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4、惊醒

初入园幼儿可能会出现梦中惊醒的现象。这主要因为孩子进入新环境,由陌生感和不安全感而赞成身体,心理上的不适应,家长尽量给孩子心理上的安慰,使幼儿有安全感,引导幼儿发现幼儿园的乐趣,帮助他们亲近班里的教师和小朋友,对老师有信赖感。一般来说,随着幼儿对新环境的熟悉,这种现象会慢慢消失。

总之,幼儿入园不仅是对宝宝,也是对家长的一次考验,细心的家长们一定要早早准备哟!

篇2:学生如何面对初二现象

中学生初二作文微笑面对生活1

在生活中,我们难免有时高兴,有时悲伤,高兴地时候,我们也不必压抑自己的感情,该笑时就笑,让自己充满信心,乐观向上。

微笑,就像暗夜中一只偶然飞过的萤火虫带领着在生活之路中迷途的孩子们走过迷茫的黑暗之区。用炽热的阳光温暖他们在黑暗之中早已冰封的心,明亮却又没有一丝阴影,让他们永远生活在用微笑撑起的一片迷人的世界中……

生活并没有拖欠我们任何东西,所以没有必要总苦着脸。应对生活充满感激,至少,它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生存的空间。

微笑发自内心,不卑不亢,既不是对弱者的愚弄,也不是对强者的奉承。奉承时的笑容,是一种假笑,而面具是不会长久的,一旦有机会,他们便会除下面具,露出本来的面目。

微笑发自内心,无法伪装。保持“微笑”的心态,人生会更加美好。人生中有挫折有失败,有误解,那是很正常的,要想生活中一片坦途,那么首先就应清除心中的障碍。微笑的实质便是爱,懂得爱的人,一定不会是平庸的。

微笑是朋友间的语言,一个自然流露的微笑,胜过千言万语,无论是初次谋面也好,相识已久也好,微笑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另彼此之间倍感温暖。

微笑是一种修养,并且是一种很重要的修养,微笑的实质是亲切,是鼓励,是温馨。

真正懂得微笑的人,总是容易获得比别人更多的机会,总是容易取得成功。

中学生初二作文微笑面对生活2

嘴角轻扬,微眯的眼成一弯弦月,一朵微笑在唇边绽放。微笑,浅浅地笑,恬静而美好。

微笑,不仅是一种表情,它更是一种友好的象征,不用说什么,也不用做什么,仅需微笑,就可以化解一切的一切。

痛苦只会让人留在过去的记忆里,无法面对现实,还会让人远离自信,而微笑,却是一种自信的表现。就如同黑夜与光明,我们向往光明,但又无法逃避黑暗,用微笑照亮,温暖而深情,简单而伟大。

霍金,患上卢伽雷氏症,这一困难,可以说是人生中的打击,但他坚信微笑的力量,用微笑抹去疾病的痛苦,仅凭手指维持自己的生活,甚至到出名。海伦·凯勒在微笑中告别痛苦,告别困难,从自卑绝望中挣脱,化虫为蛹,蜕变成蝶,在天空中留下绚丽的身姿。

在那特殊的年代,同样作为诗人,宣称“黑暗给了我们黑的眼睛,但是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的顾成和才华横溢的海子,却因为不会微笑,痛苦地远离了这个世界。

在一个下雨天,我拿着卷子,低着头走在回家的路上,路很长,很遥远,似乎能想象到父亲发怒时的面庞。回到家,父亲拿着卷子,没说话,终于,父亲笑了,微笑,说:“这次是失误,爸爸相信你下次能考得比这次更好。”我心头的阴霾,被微笑吹散了,我也受到了微笑的鼓舞,去微笑面对,在努力后,得来了令自己微笑的成绩。

请让我们保持着嘴角的弧度,坦然的面对一切即将发生或早已发生的事物。既然早已经历风雨的洗礼,又何须再吝啬那一个表情。

微笑,就是人类最美的表情,那么,带着微笑去击败困难吧,即使现在已入冬,但是,下一个春天还会如期而至的。

中学生初二作文微笑面对生活3

微笑,如春雨一般凉爽,如彩虹一般绚烂,像春花一样可爱,像冬雪给一惊喜。

微笑,就像它的字眼儿一样,着实令人喜欢。当你感到无助和寂寞时,意外的收获一份微笑,你会发觉世间的温情无处不在;当你陷入困境,需要理解和支持时,一份微笑就是一份特棒的礼物。收获微笑是幸福,赠人微笑同样也是幸福,当每一次微笑在你的脸上绽开时,你会感到分外的轻松,愉悦,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生活中的微笑太多了,然而最特殊的就是母亲的微笑,这是任何笑容都无法比拟的,它包含了母亲对女儿纯洁无私的爱,受伤时,这微笑会给我无限的关怀,抹去我的伤痛,脆弱时,它又给我信念,使我坚强,让我信心百倍的面对生活。无论何时,母亲的微笑都是我心中一抹永远的阳光。

其实,只要用心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微笑,微笑的内涵也因此多了起来,课堂上,老师的微笑是对学生的鼓励和表扬,是教书育人的一种快慰,打谷场上,农民的微笑是最灿烂的,是丰收的喜悦,也是对来年的希望;交际中,微笑就是礼貌,是对对方的理解和尊敬。微笑就是生活的五彩屏上最亮的色彩。

晨练中遇到过这样一次微笑。早晨我在林阴路上跑步,遇见一个小女孩,也许兴趣相投我俩交谈起来,说话间,她的小脸总是洋溢着一朵灿烂的微笑,我问她为什么,她的回答很简单:“老师说了,微笑是给人的礼物。”是啊,我怎么没有想到,为什么每次面对别人时,不能送一份微笑呢?于是回家路上,每遇到晨练的老人,我都向他们投以热情的微笑,我发现每个人都送我一份同样的微笑,原来一份微笑会带来无数的欢乐。

如果你很苦恼,我愿意送你一份微笑,抹去你的忧伤,带给你欢乐,如果你遭受了挫折,人愿意送你微笑,给你信心和勇气。

告别了苦恼和挫折,朋友,笑一笑吧,把微笑送给别人,迎接你的会是无数张笑脸,这也就是微笑的美丽所在。

中学生初二作文微笑面对生活4

以前,我是一个脆弱的人,经不起一点儿的困难与挫折。但是从那一幕之后,我变了,变得自信与坚强,我不会忘记,是那拨动心弦的微笑给了我无限的勇气。

那是一次竞赛失利后,我很难过。放学了,同学们都陆续地离开了,唯有我独自一人,坐在那空旷无人的操场上。校园在夕阳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凝重。树上的知了依旧不知疲倦地鸣叫,仿佛和我一样,烦闷、忧郁。

突然间,我看到了校园里那棵广玉兰。她在夕阳的映照下,分外孤寂。但她依然昂然挺

立在那儿,任寒风吹拂她干燥的面颊,任暴雨击打她疲惫的身躯。她,是那么坚强;她,是那么勇敢;她,是那么倔强;她,是那么执着!

想着想着,突然发现,广玉兰树下出现了一个美丽的身影。她就是我的语文老师,她微笑着,仿佛是正在盛开的广玉兰花,如此纯洁,如此美丽。她朝我走来,牵起我,一直到广玉兰的树下,我们一同坐着广玉兰花下,细心体会着这顽强的生命。她,依旧微笑着。只是,那微笑好似三月的春风轻拂我的脸颊,好似六月的细雨滋润我干涸的内心,好似母亲的疼爱亲吻。她什么也没说,只是一直微笑着,微笑着……

顿时,我恍然大悟,这慧心的微笑是想让我明白,微笑是使广玉兰经历风雨,但依然屹

立不倒的原因;是使广玉兰虽无生机,但仍用微笑承受着一切。

“黑暗过后是黎明,寒冬过后是阳春”。我终于明白,经历风雨,遭受挫折是迎接微笑的前提。她,用动人心弦的微笑告诉我:“失败是为下一次的成功奠定基础。”从那拨动心弦的微笑中,我感悟到了生命的意义。

此后,无论遇到任何事,我都坚强地面对。即使想放弃的时候,想想广玉兰树下那拨动心弦的微笑,我就会抬起头,告诉自己,不能认输。

那微笑好美,好美!

中学生初二作文微笑面对生活5

微笑是阳光,生活因微笑而温暖;微笑是五彩,世界因微笑而缤纷。——题记

不必“神功盖世”无须“学富五车”,人生的路上,只需带上微笑。也许没有欧阳修的超俗,也没有李白的潇洒,但我们只要有微笑,一样也可以“笑傲江湖”,因为,生活需要微笑。

学会微笑吧!

早上出门,展开你那甜蜜的微笑,何必处处计较,何必笑里藏刀,一抹甜蜜的微笑加初升的太阳,打开你我心里的枷锁。让太阳温暖你的心底,让微笑为我架起桥梁,让友谊为我们创造美好的生活。

遇到困难时,展开你那甜蜜微笑。何必愁眉苦脸,何必心急如焚,一抹甜蜜的微笑如春天的甘露,解救了快要干枯的小草。微笑它让你坚强,让你勇敢,更让你成长,也正是这一抹微笑,让你在生活的狂风暴雨中,为自己建起挡风的宫墙,让自己成为悬崖上那棵参天的古松,沙漠里那茁壮的白杨。

当你的脚被别人践踏,展开你那甜蜜的微笑。何必职责连连,何必臭骂片片,一抹甜蜜的微笑如一股清泉,熄灭你心中的怒火。一抹微笑使你的心灵之花更为娇艳,一抹微笑更让别人感到温暖与惬意,更感到了生活中那片晴空的绚丽多彩。

面对教室里为小事而争吵的同学,何必雪上加霜,何必坐视不管。展开你那甜蜜的微笑分开人群,化解矛盾一抹微笑如一缕清风吹开同学们的心门,把情和爱吹进每一个同学的心里,让他们感受到班级的温暖与关爱,团结与和睦。有了这一抹微笑,教室里又是一片欢歌笑语,那歌声传到很远……

生活中摩擦不可避免,矛盾处处都在这是生活的阴霾、瑕疵,但只要你展开那一抹甜蜜的微笑,生活就会温暖,就会清爽,就会明亮,就会精彩。

学会微笑吧!

因为,生活需要微笑!生活因微笑而精彩!

篇3:学生如何面对初二现象

学生进入八年级以后, 已经完成入门阶段的“启蒙”英语学习;冀教版英语课程又在难度、广度、深度上发生了令学生应接不暇的变化, 其词汇量大, 语言点多, 信息量广, 坡度陡, 课文内容与农村学生的活动空间和生活经验距离很大;进入八年级的新生, 他们在生理及思维上又属于最活跃的发展阶段, 此阶段的学生情绪不稳定, 兴趣和热情一旦消失, 对事物就会表现出一种反感的情绪……诸多因素, 使他们很容易形成“逆反”情绪。下面是笔者采取的一些措施, 敬请各位同仁提出指导意见。

一、从源头上遏制“八年级现象”的蔓延, 首先要有“扶着”他们走一程的耐心

在教学过程中, 我发现有大批的学生尽管在英语学习上处于弱势, 显得一筹莫展, 可是, 他们有许多“闪光点”值得老师及同学们为他们喝彩。为了鼓舞同学的士气, 我在教学中努力创设情境, 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给他们自由会谈的时间和空间, 根据记忆遵循“初次识记—遗忘—再识记—再遗忘—最后巩固记忆”的过程, 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 如比较法, 联想法, 群体记忆法等, 并把方法教学贯彻于每一个40分钟之中。我决定从最基础的音标教学做起, 决心用心去“扶”他们走一段路程。

二、正视“八年级现象”, 因势利导, 教给学生一些自主的方法, 这一步叫“引着走”

“教是为了不教。”要想让学生自主, 就得培养他们起码的自己能解决问题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发现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乡下学生, 单词的学习对他们来说都是“拦路虎”, 因此, 我在课程进度非常紧迫的情况下, 抽出时间来, 专门教授国际音标以及如何利用自己熟悉的汉语拼音结合音标去背记单词, 最好能读其“音”想起“形”, 逐步摆脱“炒豆子”的机械记忆法。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 有了一点自主能力的学生, 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也会提高许多。

三、善于利用学生的“叛逆”活跃心理, 大胆采取“放开走”的策略

我认为, 掌握课堂就要掌握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适当地在课堂上应用各种现代媒体和直观手段, 创设高雅的课堂艺术, 有效地激发学生进行新的探索, 使学生保持和发展旺盛的求知欲望;交替使用“发现法”“自学辅导法”“启发式”和“直观教学法”, 让学生品尝乐趣, 改革传统的“满堂灌”。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 掌握好宏观调控和微观指导, 灵活调整课堂环节, 我想是衡量课堂是否有效的标准之一。学生经过“扶着走”和“引着走”的历程, 我接着采取“放开走”的做法。尽可能地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自己, 让他们自己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遇到该讲解的知识尽可能言简意赅, 点到为止。如在讲解现在完成时和过去时的区别时, 我先写两个例句: (1) We bought a computer last week. (2) We have written an article for three years.让学生对比后说出有什么不同。学生七嘴八舌, 他们很容易发现, 这两个句子的标志词不一样。我因势利导说这两种时态尽管都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 而一般过去时往往有典型的时间状语, 如yesterday, last month, this morning等, 现在完成时则有专门的标志词, 如since 1985, for two years, ever, never等。这样在具体的例句中, 学生会总结出这两种时态的结构, 这样效果就会好一些。

四、在适当的时候, 放开学生, 让他们尽可能地“飞”起来

站得高, 自然会看得远。因此, 我尽量在课前给同学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让有个性有才能的优生去张扬个性。除此之外, 还应不断改进教学, 适当调整, 灵活整合新教材;调动学生耳听、眼看、动脑、动手, 培养学生自辩、自治、自理、自学能力, 发展智力、情意, 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把启迪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作大事。常教常新, 发展学生智力, 培养学生能力;教唱英文歌曲, 举办英文黑板报, 指导学生写小作文, 让学生开阔视野, 体验成功。只有让学生参与活动, 取得最大程度的输入和内化, 才能在潜意识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总之, 只要我们群策群力, 正视“八年级现象”, 希望就会从地平线升起。

摘要:文章分析了乡村初级英语教学中所出现的“八年级现象”之根源, 阐述了笔者自己在教学中消除“八年级现象”的做法, 从“扶着走”“引着走”“放开走”、让优生“飞”着走等途径中, 使农村初级英语教学的希望从地平线升起, 具有实际的操作意义。

篇4:如何面对犯错的学生

一、 犯错原因,认真分析

针对学生生活的环境而言,学生犯错误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来自家庭的教育,家庭教育的好坏对学生犯错误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父母的良好教育、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父母的离异违法、家庭的娇生惯养是孩子不良品德的根基。如我班的欧阳俊,由于家庭教育尚未健全,孩子从小受到父母的溺爱或缺少父母的关爱,导致他思想不端,出现盗窃行为。另一方面来自社会的影响,现代社会对孩子的影响至深,模仿崇拜、追求攀比、拉帮结派是如今学生的时尚,也是学生走向错误的迷途。如我班的李东升、肖家生两人常与社会上的一些闲杂人员交往,导致他们小错不断、大错常犯。

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从学生的错误中分析学生思想意识与思想动态,为针对性的开展思想工作打下基础,使学生从错误中获得进步和提高,以极大的热情,崭新的面貌投入到新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二、犯错处理,把握时机

学生犯错不可避免,发现错误应及时处理。第一时间处理,可以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同时效果也最佳,学生受到的教育也最大,得到启发也最多。对错误的处理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错误的大小、性质及学生自身情况而定。“热问题,冷处理”也是错误问题处理的良好时机。如欧阳俊平时有吸烟、盗窃、旷课等不好的行为习惯,一次杨莉的13元钱在书包里,下午上课发现不见了,我首先想到的是中午不回家的学生,从这些学生中我了解到欧阳俊竟然在两位同学的监视下大胆“拿”走了13元钱。于是我没有直接追查,第二天我利用自习课就杨某丢钱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强调钱就在我们班里,没有“丢”,通过本班同学的议论和几位好友的鼓励,第三天欧阳俊主动承认错误,决定将钱还给杨莉。

三、 处理方法,慎重考虑

在新课改理念下的教育,倡导“换位”思考。面对学生的错误,换位法的处理方式最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达到教育的目的。如欧杨俊是我班的捣乱分子,生性好动,自制力差,上课坐不住,下课见人就打着玩,有几次错误还比较严重。我清楚只有让他每天为班里做点事,才能走上正轨,少生是非。于是我找他谈心,让他自己制定计划,每日为班里做件好事,与我签定契约书。以后他的表现果然好转,进步很大,偶有犯错,我让他看看契约书,适当进行引导,收效良好。换位思考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和犯错的位置上思考问题,适当处理,对学生的情感触动很深,从而使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教育,达到改正错误,减少犯错,不犯错误的目的。

四、错误资源,巧妙利用

学生犯错是必然的,关键是能从错误中受到教育,获得进步,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并且让其他学生受到教育,得到启示。如李同学多次偷盗学校财产,调查后学校给予处分,这无疑会给班级带来不好的影响。为了充分发挥错误资源对学生的教育作用,随后我组织召开了一次名为“心灵的忏悔”主题班会,以他的忏悔书与同学的赠言条为主,让学生自己认识错误,明辨是非,不但使自己改过自新,而且使全班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时在同学们原谅、鼓励、信任、期盼的赠言条中,渗透着学生间的一种互帮友爱、荣辱与共的合作精神,体现着同龄人对错误的深刻认识和他们追求不断发展、共同进步的美好理想。

五、学生忏悔,教师接纳

每个犯错误学生的心灵都有忏悔感,我们若能认识学生错误的必然性,树立科学的错误观,真正接纳学生的错误,就能充分发挥学生错误背后的聪明才智,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接纳学生的错误,真心善待每一个犯错的学生,对他们用足够的耐心、爱心,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利用科学的处理方法,才能使教育“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一切的孩子”这样的作用得以真正发挥。接纳学生的错误,给予学生忏悔的机会,也就为教师更多创造了理解他人、善待他人的条件,使教师以一颗宽容之心投身教育,何乐而不为。

篇5:中学生初二作文微笑面对生活

——题记

英国有一个正值花季的女孩,她从小就得了怪病,活在科学家们为她而设计的无菌实验室里,甚至她不能哭,因为眼泪回会腐蚀她幼嫩的皮肤。上帝给她开了一个大玩笑。在一次采访中,她却从容地说:“我不能哭,但我能笑。”然后,她那灿烂的笑脸就映入了我的脑海,再也抹不去了。

正是她这种向挫折微笑挑战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使我不能自拔。我不为她的遭遇而感到同情,感到伤心,而是为有这么一个坚强的女孩而感到佩服。

对于她,我们的考试失败,竞选落后,与朋友闹小矛盾……这些能算得上是挫折吗?一定要为它们戴上“气馁”的帽子吗?不,我们应该给自己一个大大的微笑。俗话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既然上帝有眼光地选上了我们,我们不应高兴吗?因为我们的人生又多了一分曲折,又多了一分精彩,更多了一分前进的动力。当我们走过了大半生,回首往事的时候,我们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微笑,并不是自欺欺人。它是对自身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也是对生活发起挑战的前奏。海伦说过:“微笑就是对敌人的最大打击。不管你是倾国倾城的美人儿,还是平凡的人,微笑将是你最好的一面。”正值花季的我们怎能收起灿烂的笑脸,藏起由心而生的活力呢?

微笑,不仅对挫折有巨大威力,对身边的人和事,微笑也将是你最好的工具。街上,遇几面之缘的陌生人,给他一个淡淡的微笑,也许你付出了很少,却收获了一份友谊;生活中,与别人发生了一些小矛盾,真诚地向对方微笑,事情就迎刃而解了。也许,生活真的很简单,但需要一把钥匙去打开前进的道路罢了!

微笑,是一阵清风,吹拂我们的烦丝,吹去盖在心上的灰尘。微笑,是一淙清泉,滋润了心灵的旱土,清醒我们的头脑。微笑,是一种心境,使我们鼓起勇气向前挑战挫败。

篇6:中学生面对挫折初二作文600字

“砰!”的一声,门关上了,妈妈去上班了。我从书桌上撤下来,开始准备礼物。我翻出张漂亮的小花布。这是我的收藏之一,我一看到新奇、漂亮的东西就爱收藏起来。本来想拿它做一个手机套的,还是算了吧。

我拿出一些花花绿绿的线打算在小花布上缝出“祝妈妈母亲节快乐!”一行字,刚要动手,又想:以前从没有在布上下过功夫,还是先找块别的布练习练习吧!弄坏这唯一的一块就不好了。

我找了一条旧毛巾开始练习。

先来缝花边。我把毛巾边剪成波浪形,再用黄线沿着边缝,不过要和边空出一条0。5厘米的缝。这样比较漂亮。我信心满满的缝起来。

缝着缝着我发现缝花边也不是很难,于是,便加快了速度。这一快可不得了,拐弯的时候把手给扎了,万幸的是没流血,我用水冲了一下继续缝起来。

看练得差不多了,我就以同样的方法把小花布的花边也缝好了。这下我可不敢大意了,一针一线都很认真。果然没出什么岔子。

接下来练习缝子。为了不缝歪,我先用铅笔在旧毛巾上写字,再描着缝。缝字可比缝花边难多了。我缝了好几次,总是缝着缝着线就缠在一起,解半天才能解开。有时,干脆把线剪了。而且还很容易扎到手,我的手已是“千疮百孔”了。尽管这样,还没一次令我满意。我快崩溃了,于是我选择了暂时放弃,打算放松一下身体,再接着缝。

休息了一会儿,又继续回到桌子前,心里安慰自己:“千万不要放弃,不然母亲节的礼物怎么办啊?”想到这儿,我舒服多了。于是,我马力全开,尽管还会被扎到,尽管还是很容易乱,但我都不在乎了。心里只想着:加油!加油!一定要加油!一定要给妈妈一个惊喜!在这样的鼓励下,我终于完成了“爱心小手帕”满怀期待地等待着妈妈的到来。

篇7:学生如何面对初二现象

造成焦虑负面影响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有内外因素, 但其中最关键是学生内部因素。内部因素包括个体的性格、情绪, 个体的外语知识能力和自我概念等。另外, 外部因素则是引发教师情绪的诱因, 对控制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态度和蔼的教师更容易让学生亲近而不易产生焦虑感;而教师用批评的眼光注视学生时, 学生就容易焦虑;如果家长对孩子过于严厉或要求过于苛刻, 或是家庭不和谐, 都会对学生心理产生负面影响以至于产生焦虑。再有就是检测考试, 学生由于面临考试情境的刺激, 常出现以担心、紧张或忧虑为特点的复杂而延续的情绪状态, 是对考试成败的担忧而产生的一种情绪紧张的心理反应。

应如何克服这些负面情绪而促进学习, 笔者认为应该通过改进教学, 实现外部环境的控制, 影响课堂上学生主体的内因作用力, 从而实现不良情绪的缓解。

一、个别教学辅导, 让个性在因材施教中闪光

多血质和胆汁质的学生活泼好动, 反应迅速, 具有外倾性。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他们以困难的任务, 以保持他们的求知欲。如在讲“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一课时, 我不仅让学生参考图片说出:Would you mind cleaning your room?Would you mind not playing baseball here?还让学生用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Could you please not play baseball here?进行练习, 使他们循序渐进地掌握了另一种说法。

而黏液质和抑郁质的学生反应缓慢, 遇困难或挫折易畏缩, 具有内倾性, 而且他们更易焦虑。这就要求教师在分配任务前, 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过于简单的任务会使他们觉得没有挑战性而失去兴趣, 太难的任务又会使他们失去信心而丧失求知欲。因此我尝试用Practice及Pair work等训练,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交叉练习并尝试现场交换角色来缓解焦虑。T:Look at the picture.The music is too loud.The man doesn’t want to listen.What should you do?S:I should turn down the music.T:What should he say?S: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通过类似的练习, 使学生充分参与, 在学习知识时也缓解了他们的焦虑。

焦虑程度因人而异。研究表明由性格引起的焦虑感对英语学习有明显的负作用, 教师应认识到每个学生的气质都有优点和缺点, 对于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二、改变教学态度, 让情绪在轻松愉悦中舒展

教师的职业就是一种奉献的职业, 在学生心目中, 教师是一座知识的宝库, 是高尚品格的代表, 是值得信赖的朋友, 也是终生敬重的楷模。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降低英语学习的焦虑。

教师学会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 学生就会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 就不致消极、被动。如我在教学“What would you do if I had a million dollars?”单元时, 曾有个学生在下面与同桌窃窃私语, 我于是借机问:“What would he do if you want to talk with your classmate in class?What would the teacher do if you talk with othersin class?”于是课堂教学就会在轻松的氛围中展开。

让学生有表达自我的机会, 有保留意见的空间, 有发挥特点的余地, 像我在讲“Can you play the guitar?”时, 让学生展示特长并对话, 鼓舞他们使用英语进行对话, 学生就会内心受到鼓舞而缓解焦虑。

学会欣赏学生的闪光点。在讲授“Why don’t you get her a scarf?Section A”时, 我让学生做计划:When New Year comes, maybe you’ll buy something for friends.What are you going to buy?Please make a plan for New Year’sgifts.有个学生写道:“When the Mother’s Day (节日前不能加冠词) comes, maybe I’ll buy something for my mother.What should I get her for her holiday?Why don’t get her a book?They are (前面是a book, 此处应该用It is) very interesting.”这一学生虽然犯了拼写错误和语法错误, 但是我为之感动, 因此表扬了他:“Though you have made some mistakes, I was greatly touched by what you told.Mother’s love is great.How about getting her a scarf?Of course, hard work is the best gift for your mother, isn’t it?You’re a good son.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 先生之最大的快乐, 是创造了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这个观点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细细品味的。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要善于设计情境让学生施展才华, 要让他们在成功中体验自身存在的价值。

三、改进提问方法, 让学生在求知中如沐春风

课堂提问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知识巩固的重要手段, 也是造成学生焦虑情绪的最主要原因, 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问题, 如在学习“We’re trying to save the manatees”时,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Look at some pictures and collect some information about our environment while listening to a piece of music Heal the world, 第二环节创景交流What can we do to help save the earth?第三环节M ake posters using some following useful language points and enjoy 2012, 这样教师不再是填满“仓库”, 而是点燃“火炬”, 学生全无束缚, 当然不会焦虑。

另外, 教师在提问时要控制问题的难度。例如在教学“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时, 教师可以在提问前先让学生通过看视频来列举周末活动, 然后Look and write the letters from the pictures on the lines, 再运用第一人称的句子What do you do...on weekends?和How often do you do it?最后用第三人称的句子What doeshe do on weekends?和How often does he do different activities?进行练习, 这样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化解成有一定梯度且解决起来相对容易的一组问题, 不仅学生出错的概率会降低, 学生的课堂焦虑心理也会逐步得以克服。

四、创设合作氛围, 让自信在分享经验中建立

英语学习焦虑的起因之一是由于在学习中自我威胁引起的不愉快的情感反应和心理不适应的集合而导致的焦虑。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能充分调动共同参与的积极性, 从而减轻焦虑。比如在问路练习中, 教师对学生进行如下提问:Are you familiar with your school?Can you tell a stranger how to get to the school library?若采取个人学习方式, 学生对前一个问题很快便能做出回答“Yes”或者“No”, 但对后一部分的反应就会相对消极甚至保持沉默。其实针对“what, why, how, who, where”等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很多学习者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若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S1:I think you can surely giveothersahand.

S2:Yes, but can you ask another man?S3:OK, I’m your guide.Walk along this road to the end, and then...S4:Go ahead, turn left, go ahead, and turn right, that’sthe library.

在某些情况下由于语言表述困难, 知识储备不足或发音不够完美, 在教师展示问题的同时, 学生的无助感便产生了焦虑。task-based的合作活动既可以缓解焦虑, 又可以促使学生互帮互助、互相鼓励、积极互动。

采用多样的教学策略也能缓释焦虑。例如, 张弛有度、充满趣味的课堂教学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是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的有效途径;坚持让值日生做5分钟Morning report, 汇报出勤情况、天气情况, 或讲故事, 以降低焦虑;可以通过英语角、朗诵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一定的交际策略来缓解焦虑……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但宗旨只有一个, 那就是对青春期学生进行关爱, 全面了解他们的性格、态度, 然后进行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全方位式的教学辅导。正如教育家赞科夫所言:“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有效地改善个体情绪活动的外在环境, 主体情感与情绪状态也将得到调适, 英语课堂中, 学生才能由“被动担心”转化为“如沐春风”。

参考文献

[1]王银泉, 万玉书.外语学习焦虑及其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国外相关研究概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 (2) .

篇8:如何教育学生正确面对挫折

我们的教育主体——学生,他们在非常顺利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父母对孩子的过分照顾、溺爱和娇惯,养成了孩子依赖性强,经不起挫折,经不起打击,心理抗挫能力很差。而对他们来说,遇到挫折又常常不知所措,常常会深受打击。有的因一点小事摩擦而发生口角或拳脚相加;有的考试发挥不好,作业被老师要求重作就闷闷不乐或心存不满;有的因不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和家长吵嘴;有的因为没有评上三好学生就要跳楼自杀。这种现象的出现,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抗挫能力低,不能自我疏导,合理渲泄。因此对小学生进行合理的挫折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如何教育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帮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遭遇挫折,是人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它是孩子必须学会面对的。孩子的成长,离不开与挫折的搏斗。每一个成功者,都是一个善于在困境中坚持的强者。

教师和家长要指导孩子正视挫折,认真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要让孩子知道:没有人能在每件事情上都做得很好,没有人总赢不输,在一场比赛中,即使你赢不了,也要能體会到其中的快乐。人免不了要犯错误,总有失败,但这种不完美并不能削弱我们的自我价值,也不会降低我们以后成功的机会,要鼓励孩子继续尝试,使得他们在今后生活中能够接受困难的任务,实现具有挑战性的目标。这样不仅可以消除和克服挫折,还可以磨炼孩子的意志。

二、培养学生经受挫折的容忍力

所谓容忍力,就是一个人承受环境打击或经得起挫折的能力。不同的学生,挫折容忍力不同,受挫折后的反应也不同。对挫折的预见能力和容忍能力较强的学生,当挫折出现时,就能运用自如,变挫折为动力。而容忍力较差的学生则会伤心、消沉、埋怨、责怪等。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指导学生提高对挫折的预见能力,有意识地留给他们一些问题或困难,让学生去解决,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忍受挫折的艰难与消除挫折的喜悦。从而逐渐提高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和面对挫折的容忍力。

教师应该告诉学生:困难、挫折其实是一只纸老虎,你越恐惧它,就会越觉得它无比强大;你越勇敢、坚强,它就越软弱无力。面临挫折时,一定要坚持下去,只有坚持才能有以后无限的可能。在逆境中坚持是一种智慧,更需要过人的毅力、胆识。往往最终成功的人,不是最聪明、技术最高的人,而是选择了坚持的人。人生很短暂,为了能够充分地发挥价值,就要专注于人生目标,坚持走下去。凡事再坚持一下,挫折也会成为成功的铺路石。

三、发挥榜样的力量,感染学生,使学生坦然面对挫折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很多名人在挫折和失败面前,不低头、不气馁,从逆境中奋起,他们的成功事迹值得我们大家深思和学习。我国明代的谈迁用27年的时间编成了五百万字的《国榷》初稿,却被贪婪之徒偷走,他忍受这沉重的打击,埋头书案又干十年,再次写成《国榷》的第二稿。之后又经过三年的补充、修改,才最后定稿。可以说谈迁一生为写此书呕心沥血,九死而不悔。如果谈迁在遭受初稿被偷的重大挫折之后而一蹶不振,那就不会有13年后的成功。教师要善于运用古今中外名人志士的百折不挠,英勇不屈的事迹来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在具体榜样形象的感染下,学生能加深对挫折的认识,激起内在的上进热情,提高把挫折转化为自我锻炼成长的能力。

四、分散面对挫折的压力,转移自己的视线

面对挫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有人惆怅,有人犹豫,教师要告诉学生遇到挫折时不要把痛苦埋在心里,要向知心朋友或亲人诉说出来或大哭一场。这种发泄可以释放内心郁积的不良情绪,有益于保持身心健康,但发泄的对象、地点、场合和方法要适当,避免伤害别人。遭受挫折后,还可以走进大自然,大自然的奇山秀水常能震撼人的心灵。登上高山,会顿感心胸开阔;放眼大海,会有超脱之感;走进森林,就会觉得一切都那么清新。这样可以使挫折感转移方向,使我们静下心来,从而更好地去战胜挫折。

篇9:如何面对“叛逆”的学生

一、“叛逆”是人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一段“叛逆”的经历, 它与教师和家长对他的评价有直接的关系。因此, 对于学生的“叛逆”行为, 教师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地统统“一棍打死”, 而是要找出“叛逆”的原因, 对症下药, 有时甚至还需要鼓励学生的“叛逆”。

二、“叛逆”有时是学生走向成熟的标志

“叛逆”有时意味着学生有其独立自主的想法。青春期正是学生发展判断力的良好时机, 如果一味地要求学生服从, 学生的判断力自然就难以发展。未来的人才需要有创造力、有想象力、有主见、有胆识、具有坚韧不拔的创新精神, 而不是在教师的指挥棒下过于循规蹈矩, 不敢发表自己见解的保守思想。因此, 当教师发现学生产生了“叛逆”情绪的时候, 甚至不应该本能地批评, 而应该感到欣慰“学生长大了、成熟了”, 进而, 应该帮助学生过好人生成长过程中最关键的一关。

三、“叛逆”有时是一种表达的方式

青春期的不少学生还没有学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 也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 当遇到了和教师不同看法, 又不好意思向教师说明时, 怎么办呢?他们通常的办法是, 做一点过分的事情, 用这种方式告诉教师:我不同意你的看法, 需要请你理解和支持。因此, 当学生出现“叛逆”行为时, 教师一定要静下心来, 耐心和学生沟通, 分析学生的心理需求, 理解学生的感受, 尊重学生的选择。

四、端正态度、找出不足

当学生出现一些问题时, 以往我们总是要问:“这学生怎么了?”习惯从学生身上找原因。其实, 有许多问题的产生根源是教师。仔细想一想, 教师喜欢“乖学生”的真实理由是什么?有时候可能是为了自己省心、省力。但是, 以这样的态度对待自我意识萌发, 独立性、自主性蓬勃发展的学生, 是否有点太自私, 也太短视了呢?一般人都承认孩子的“叛逆”是人生必经的过程, 就好像毛毛虫不经过破茧而出, 就无法变成美丽的蝴蝶一样。然而, 对待自己学生的“叛逆”, 教师大多不能像对待毛毛虫那样宽容, 能够同情他的挣扎, 期待他的成长。

每一代人与每一代人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 他们对社会的认识观念也不同。学生进入青春期后, 逐渐形成适合当代社会的认识观念。他们要张扬自己的个性, 展现他们的时代特征, 在我们看来已经表现得“不乖了”, 并且学生越大, 表现得越不乖。而我们教师缺乏与时俱进的思想, 缺乏与学生沟通, 不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 思想又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往往用我们那个年代的思想观念去教育、评判学生, 难免会出现问题。

五、教师要学会聆听学生感受

当我们遇到烦心事时, 我们总希望能找一个人说说话, 倒倒苦水, 也并不需要别人给自己多大帮助, 那个人只要能认真倾听, 并能表达出同情和理解就足够了。但是假如那个人不停地说, 你这个对、哪个不对, 你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 不管他的建议多么好, 你和他的关系如何好, 我们都会感觉到失落、孤独, 甚至还有受到伤害的感觉, 双方之间的谈话也会不欢而散。当学生出现“叛逆”思想和行为时, 教师要坦诚地去询问原因, 倾听学生的心声, 给予关爱、同情和理解, 同时体会学生的感受, 利用恰当的时机, 趁学生自然地想倾诉时才给他们讲道理。假如教师能耐心聆听学生的心声, 设身处地体会学生的感受, 那么学生常常就没有必要做过分的举动。

六、给学生更多空间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 事事关心, 总怕学生受到伤害, 或总怕学生出什么乱子, 总希望学生在自己的呵护之下, 听自己的话, 服从自己的管理, 对学生指指点点, 把自己的理想、信念和生活方式强加给学生, 希望学生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长。教师对学生的过度关心可能会造成学生的反感, 反之, 给学生一定的空间, 却可以让学生成长得更好。事实上, 温室里长不出有生命力的花朵, 教师不必在学生学习的时候, 在旁边指指点点、喋喋不休。教师应善于让学生在失败、挫折和痛苦中得到教训, 在成功、喜悦和快乐中得到经验, 使学生体会到人生的酸甜苦辣。

七、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

教师要善于和学生交往, 尽量安排一些时间和学生在一起聊聊。既要引导学生谈学习, 又要引导学生谈生活, 还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 在自然亲切的交谈中, 教师很容易发现学生的缺点和优势, 也会发现学生性格上所存在的问题, 并给予学生具体的指导和帮助, 这样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开发潜能都大有好处。教师在和学生一起交谈的时候,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 剖析“叛逆”行为原因, 并有针对性地批评教育, 不能一味迁就。有“叛逆”行为的学生也明白, 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辩解, 一意孤行, 会失去别人谅解自己的机会, 会使自己更加孤独, 人缘变差。

八、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

和西方不同, 我国多数教师认为顶嘴、倔强是不听话的表现, 解决问题的办法简单粗暴, 训斥学生最为常见, 有的甚至错误地采取体罚方式, 而这些教育方式却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造成教师粗暴教育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不了解“叛逆期”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

随着年龄的增长, “叛逆”似乎是一颗等待萌生的种子, 在学生的身体深处蠢蠢欲动, 这时候教师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 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鼓励他们自由发展, 给他们足够的权利和活动空间, 让他们快乐地成长。

摘要:“叛逆”是学生青春期最大的特点, 进入青春期的学生为了争取独立自主的权利, 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活动空间, 往往做出一些“叛逆”行为。为此, 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 尊重他们的选择, 给他们足够的权利和活动空间, 减少他们的“叛逆”行为。

篇10:教师应该如何面对学生的议论

前不久,某校六年级(3)班的班主任魏老师向本班的语文及英语老师反映:学生对他们经常拖堂、发火、挤占中午休息时间及布置大量作业产生抱怨,甚至厌学,部分学生还给两位老师取了绰号——“黑白双煞”。

教英语的蓝老师听了这个反映后,心里特别郁闷,也非常气愤。她认为自己那么辛苦,牺牲休息时间为学生们补课、批改作业,并经常为学生的成绩而着急、生气,影响到自己的情绪。没想到却是“吃力不讨好”,自己的一片苦心换来的是学生的抱怨,甚至怨恨,竟然还给自己取了个“黑白双煞”的外号,如此,还谈何师道尊严?她心里越想越不是个滋味,越想越不平衡,于是在接下来的一节英语课上大发雷霆,狠狠地批评了全班学生。其大意是:老师这么辛苦还不是为了你们好,可没想到你们竟然如此不识好歹,真是“狼心狗肺”。并且,蓝老师还在班上追查到底是哪些学生给自己取“黑白双煞”绰号的,并将其狠狠地“K”了一顿,这才解了“心头之恨”。然而,自那以后,该班的学生更加厌学英语这门学科,并且对蓝老师更是“敬而远之”,大多数学生远远看见蓝老师都会绕道而行。蓝老师呢,虽然上课讲得很投入,作业批改得很认真,花费的时间很多,可是教学效率仍然提不上去,自己教得累,学生学得苦,陷入了“耗时多、效率低”的恶性循环。

教语文的李老师听了这个情况之后,虽然心中也有些许不舒服,但是并没有像蓝老师那样,而是首先静下来反思自己先前的教学行为,到底是什么原因致使学生如此畏惧自己,如此厌学语文这门学科?想想平时自己的严厉,以及拖堂、挤占学生的中午休息时间,眼前浮现出学生一脸疲倦的神情,心中不由地产生一种负罪感。是呀,学生们还小,给他们如此重压,他们又怎能受得了呢?看来以后得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让自己的教学行为适应学生。

理清思路后,李老师并没有像蓝老师那样去找学生“算账”,而是在之后的一个星期里开始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即上课不再拖堂,不再挤占学生的休息时间,布置作业少而精,并且不再发火,即便是对待那些平时成绩非常差的学生也表现出极大的耐心与和蔼。一个星期后,李老师利用一节课的时间与全班同学进行了一次交心,鼓励学生大胆地指出自己教学行为中的不足,并郑重承诺:自己今后一定改正缺点,请学生们做好监督。李老师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就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之后,学生们渐渐地喜欢上了语文这门学科,并且和李老师的关系日渐融洽;李老师呢,感觉教学也不像以前那么累了,自己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快乐,效果竟然比以前好多了!

反思

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学生的议论?是像上述案例中的蓝老师那样,对学生的议论耿耿于怀,斤斤计较;还是像李老师那样,心胸开阔,虚心接纳?李老师用他自己的行动已经告诉了我们一个正确的答案。

首先,教师要有宽广的胸襟。

古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试问,学生在背后议论一下教师,即便是有些用词不恭,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做教师的,就应当有这样的胸襟!上述案例中的蓝老师,斤斤计较于学生的议论,耿耿于怀,其结果只会使得师生关系愈加恶劣,从而给自己本门学科的教学带来更大的阻力;而李老师则能够理解学生的言行,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去反思,而并非一味地陷入所谓 “师道尊严”的面子中,“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的胸怀去坦然面对。也正是李老师有了这样的宽广胸襟,才化解了师生之间的隔阂,真正换取了学生对自己以及语文这门学科的尊重。

其次,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

古人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两千多年前,古希腊人就把“认识你自己”作为铭文刻在阿波罗神庙的门柱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在工作过程中一定也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错误与不足。因此,当问题出现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应该先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而不是一味地强调理由,或是任由面子思想作祟而硬从学生的身上“挖”出“原因”来。上述案例中的蓝老师,在知道学生的议论之后,先入为主,只是认为“自己吃力不讨好”,责怪学生不懂事,却没有能够认真思考一下,到底是什么导致学生这样议论,是不是自己的教学行为出现了什么问题,致使其越陷越深;而李老师则不同,先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端正自己的态度,找到了改进教学行为的正确方向。

再次,教师要能够知错就改。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语)。这句话告诉我们:谁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者,更应如此!要知道,教师并非圣贤,在教学行为中有错误,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有失偏颇,也在常理之中,我们为什么不能面对学生,勇敢地承认并改正存在的错误呢?上述案例中的蓝老师,正是因为不能正视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所以导致自己陷入了“耗时多、效率低”的恶性循环;而李老师呢,因为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教学行为适应学生,因此才会“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可见,敢于承认错误并能够知错就改的老师,学生会更加敬佩,更加爱戴!

(作者单位:镇江新区实验小学江苏镇江 212132)

上一篇:农村体验生活下一篇:颐和园导游词不少于一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