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坦然面对学生的“不敬”

2024-05-05

如何坦然面对学生的“不敬”(精选5篇)

篇1:如何坦然面对学生的“不敬”

如何坦然面对学生的“不敬”

有人说坦然是一种心态,它虽没有蓝天的深邃,却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辽阔,却可以有小溪的幽雅。而我要说坦然者有的更是一颗执著的心。只有用他那广阔的胸怀,用他那坦然的心境,向人们展示了自己的人生豪言与理念,他才会拥有永恒的人生。作为教育工作者在人生的旅途中,更要善于把“学生的不敬”镌刻在坦然的高空。坦然是美丽的,也是永恒的、相对的。你拥有了坦然,便拥有了一切,失去了坦然,你也就失去了一切。

在我们的教育生涯中,总会遇到学生对教师的“不敬”的事件发生。或当面顶撞老师,或背后谩骂老师,或给老师起绰号,严重者甚至威胁老师或与老师动手。而班主任则首当其冲,作为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最容易引起学生的“不敬”。如果老师处理不好这种事情,小的方面会对学生、家长、班主任本人造成不良的后果,大大的方面则会影响到学校的声誉以及社会的安定。因此,班主任在处理学生的“不敬”时,如何坦然面对呢?。

笔者在今年的班级管理中,“有幸”遇到这样几位不敬老师的学生。有一次学校举办篮球赛,我班进入决赛,那场比赛的重要性不用赘言,冠亚军争夺的第二场赛事,我班遥遥领先,突然一个意外事故发生,一名主力队员脚崴了,于是只好换上另一名队员,然而这名队员与篮球队队长有矛盾,场上极其不配合其他队员,导致班级比分反而落后。在这种情况下,我毅然决然地换下了他,他一下场就对教练和我不礼貌的嘟囔几句,当时我并没有理他,也没有及时找他谈话,然而他却跑进班级,很莽撞的砸碎了五块玻璃。事后我、学校找他谈话时,他还出言不逊,当时,我也很不理智,狠狠地训斥了他几句。他便指着我的鼻子说:算你狠,看我怎么收拾你!说完便扬长而去。当然结果可想而知,他离开了学校。事后我一反思,才发现自己在处理中也有过火的地方,如果能机智、灵活地处理,或许那名学生还会继续接受教育。也许正因为那一时意气用事,便葬送了一个学生的未来。事后我反复思索,检讨几年来的班级管理,我深深地感悟到,老师要坦然地面对学生的“不敬”,要正确处理好学生的“不敬”。在处理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事发时,宜冷不宜热。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必然会与学生在某些事情上产生冲突。当我们遇到学生的“不敬”时,如果不激动、不发火,那是不可思议的,然而作为班主任也应必须顾及到自己的感情会带来的负面效应,很必要理智战胜感情,采取冷处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前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职业意味着他放弃了个体喜怒哀乐的权利,应使自己胸怀宽广。”我们有何理由不这样做呢?

不久前,我在开班会时,一位叫王雪岩的女同学在下面弄出了小动静,我当时很冲动,心想;谁胆这么大,无视我的存在。于是严厉地警告了一下:谁再弄出动静,就出去。然而这位女生也很不注意,接下来又故意搞出了几次动静。当时我没有控制自己的情绪,颇激动地做出决断,撵出去!那位女同学也很激动,高声地喊道:我就不出去!你能把我怎样?随即拿出了小灵通,在班级内肆无忌惮地公然给她妈打起电话来,一边打电话一边高喊:“我们原来的班主任就是比你好!”我一听,呵,好家伙,还拿原来的班主任压我,越发气愤。结果学生拍课桌,我拍讲桌,大吵了起来,使得本来很严肃的班会,变成了班主任和学生吵架的战场。这件事在班级中影响很不好,部分学生都认为我态度野蛮,也很专制,于是对我敬而远之,接下来班级工作很难开展。事后一段时间,冷静下来细想,错误也并非全在学生。于是积极与家长沟通,找学生谈话,终于化解了这次矛盾。很奇怪,后来这位同学不但没有再滋事,反而学习成绩大有进步了,道德品质有所提升。

现在回想起来,虽然这件事未造成重大后果,但倘若当时能冷静处理这一事件,或许会节省很多时间,班级管理工作也会避免走许多弯路。

二、事发后,宜静不宜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班主任总会以“老大”自居,认为学生一切行动都得挺指挥,否则便是“大逆不道”。于是一些班主任在“不敬”事件发生后,便求急于解决。或找学生家长告状,或把学生交到政教处,来寻求解决的办法。作为班主任,我们是否想到,在“不敬”事件发生后,大多数学生的心理也往往会很敏感、很脆弱?倘若再去找家长和学校来刺激他,便很容易产生更坏的结果。通过实践,我觉得,事件发生后,万万不可急于采取行动,而要静下心来思考。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不敬”事件,是不是自己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有不足之处。如果自己能解决,何必再去找学校、找家长呢?

突发事件最能体现班主任的自控能力和应变能力。学生对动不动就找家长、找学校告状的班主任最为反感。这样,班主任工作势必将无法开展。

三、处理事件,宜深不宜浅。

学生很清楚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良传统美德。因此,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学生不会与老师发生冲突,倘若发生了学生对班主任的“不敬”事件,其背后往往必有隐情,作为心灵的育人者的我们是不是应多反思自己,或者细心地寻找根源呢?我们在处理这类“不敬”事件时,万万不可急躁,而应做深入调查、了解,决不能敷衍了事。

我班有一位名叫严明的同学,自小身体不太好,他母亲十分宠爱他,也任其发展。在他十五岁时,曾经在校内大打一仗,并把对方砍伤。当时班主任没有及时处理好这件事,结果他被公安机关收审,这件事在他的心灵上留下很大的创伤。回校后,他与同学的“战争”接二连三。而严明每次与其他同学“战争”后来上学时都是满脸的抑郁,学习成绩自然就不用说了。当时我刚接班,不了解情况。发现他的不正常后,曾多次与其谈心。每次都是我胡乱地猜测,然后自以为是地地指点,结果没见一点成效。有一天,我发教科书,发完后就听到他嘟囔了几句,就叫他说怎么回事,他站起说:“我什么也没说!”我蛮横地说:“不会吧,我亲耳听到的,你怎么狡辩!”他说:“我自己说没说我自己知道!”当时,我很生气,觉得平时对他那么关心,都是白费劲。但事后回想他的一连串表现,意识到他的“不敬”只是表象。当天下午放学后我背着全班同学悄悄地递给他一张纸条,委婉的谈起了发教科书时的事,在纸条中我并没有责备他的“不敬”,而是希望能为他分忧。结果他在给我的纸条中把所有的委曲全说了出来,原来是书印刷得不清晰。这一次纸条交流的效果出奇的好,他好像通过这次笔下谈话卸下了一个大包袱。后来每次遇事他都会主动找我说说,或进行笔下谈话,接下来他也人清爽了,学习成绩也上去了。

四、处理的态度,宜真不宜假。

有时,“不敬”事件发生后,班主任怕把事件扩大,伪装自己的情感,不能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总是会很虚伪地引导,不能开诚布公地与学生交谈,处处为自己私利考虑,甚至不过多地指出学生错误,而是玩弄手段地说教,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这样“不敬”事件或多或少都会在教师和学生心中留下阴影,如果不真心实意地去解决问题,不光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就连教师的身心健康都会受到伤害。更无法开展班主任工作,于是只能当辞去班主任工作的逃兵。

当“不敬”事件发生在我们身边事,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放下所谓的”架子和面子”,应用真诚的态度去检讨自己的缺点、错误。如果学生的“不敬”是因教师的原因而起,应勇于承担责任;如果主要原因在学生,我们也要有宽宏的气量,坦然面对学生的不敬,努力去寻找出适合教育他的方法,把问题完美的解决。教育家加里宁曾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性,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会这样那样地影响全体学生。如果教师很有威信的话,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留下痕迹。” 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深刻而久远的影响。所以,教师不仅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严于律己,品德高尚,博学多才,积极进取,而且要善于用坦然的心境对待学生、教育学生。只有用自己的真心才能换来学生的真心。

五、处理的尺度,宜宽不宜严。

学生对教师的“不敬”往往发生在遭到批评或受到处罚时。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自尊心强。他们要求独立自主,不喜欢别人的管教。他们在家庭中是中心、是皇帝,对家长的批评就经常“不敬”,更何况我们做教师的。教师如果“一意孤行”势必会受到伤害,所以,处理“不敬”时更应把握好尺度,要宽容为怀,能不处罚的决不处罚。著名教育家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因此,宽容策略的提出,不仅不是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而是必须更加严格;不仅不是降低了班主任的工作要求,而是提高了全新的要求和标准。我们的所作所为无不以教育为目的,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教育是为了达到不教”。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学生的自我教育,处罚也正是想达到这一境界。处罚不是目的,而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因此班主任要把握好处罚的尺度。如果能通过一件事、一句话、一个眼神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我们受一点委曲又算得什么?然而,在教学生涯中,如果稍有不慎,就总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学生对教师的“不敬”。那么怎样才能才能避免“不敬”事件的发生,我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尝试。

1、要加强自身修养,赢得学生尊敬。作为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综合素质,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从而赢得学生的尊敬。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性,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会这样那样地影响全体学生。如果教师很有威信的话,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留下痕迹。”由此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所以,教师应在教育过程中掌握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根据学生年龄和特征和心理需要,为师生情感融入新的内容。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严于律己,品德高尚,博学多才,积极进取,通过自己良好的思想、个性、才能、情感、意志去影响学生,塑造学生。具体言之,教师应具备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公正廉明,平等相待;教师应业务精熟,知识广博,热爱学生,真情投入;教师应有高度的语言修养,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多才多艺,观念紧跟时代发展。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努力加强自身的修养,才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如果教师的“功夫”只有李逵的“三板斧”,坚信就会难以得到学生持久的真诚的敬仰。也不可能避免“不敬”事件的发生。

2、要学会宽容 善解人意。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教师一味苛求学生,以猫对老鼠的姿态而自居,到头来只能使自己变成孤家寡人。在教育现实中,经常看到许多活泼好动,虽有些毛病,但浑身上下充满灵气的学生被一些“严师”训教之后,“效果”显著,这些学生变得温顺安静了,由“敢想敢说敢做”变得“叫我说什么就说什么,不让做的事不做”,或者干脆“做了也不让你知道”。有些教师把这种转变效果视为成绩,至于学生们的将来如何,他们则很少考虑。像这样,教师只是把活泼变得安静,把学生个性的东西“压榨”成共性的东西还不那么可怕,可怕的是教师的这种教育抑制了学生的身心发展,阻碍了学生智能的提高,扼制一代创新人才的产生。所以在教育中,我们应多去关心学生,多去了解他们的苦楚,多换位思考。从中发现或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从而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找到学生犯错的根源,然后宽容相待,这样势必会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也正是这份爱心、诚心、宽容让他们将老师的爱永远藏于心中,他们感谢教师对他们的关心、教育,哪里还会对老师“不敬”呢?

3、要树立良好的班风 营造和谐的集体氛围。俗话说:“入鲍鱼之舱,久闻不知其臭”。又有成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都用来比喻客观环境对人的成长变化有很大的影响。学生对教师“不敬”的发生与班级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而良好的班风来自群体,班上要求树立正气,就要进行群体研究,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始终将自己“与人为善”的爱心和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每一位学生。在班集体,教师要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每一位学生能够感受到集体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我们要引导正确,确定众望所归的目标,集体荣誉感、集体意志在班上则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此外也要充分利用自身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质、平等相待的工作作风、风趣幽默的言谈举止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使积极的个体行为,像刻苦学习、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劳动等,成为榜样行为。从而构成健康、良好、和谐的班集体氛围。在我这样的运作下,今天的班级中,我的学生很少发生对教师的“不敬”。

4、赞扬学生要实而不虚 批评学生要严而不厉。对学生要赞而不虚,批评严而不厉是实现师生心理最佳距离的又一途径。学生是有感情和思想的,他们有自己的道德水准。而“表扬”和“批评”又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常用的两种教育手段。那么我们应该考虑如何利用这两种手段来改善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情感,实现师生之间最佳心理距离呢?教育工作中,我们往往偏爱、溺爱好生,会瞧不起,看不惯后进生,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是滋长了好生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的不良心理,也激化了后进生不易接受批评教育的逆反心理。这样,我们在优生和差生心中都无法占据应有的位置。为此,在教育学生时,我们要善于使用“表扬”和“批评”这两种双刃武器,把握好分寸,对优生表扬要恰当、适度,达到鼓舞、激励的目的就行了,切忌过分地吹捧,过分虚化。批评后进生时,不能太严厉、太苛刻;不能小题大做、捕风捉影;不能涉及学生隐私和生理缺陷,更不能用打击学生自尊心的方法来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而应该作出中肯的批评,摆事实、讲道理、有理有据有节,让学生心服口服地接受批评,真正认识错误,改正缺点。最好要时常采取“换位”思考法,多从学生角度思考处理问题的方法,多多掂量“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的哲理,避免过激行为的发生,使学生在心理上能接受。学生偶尔犯了过失只要经过班主任的暗示、点拨而有醒悟,就大可不必指责学生,不如轻轻抚摩一下他的头,拍拍他的肩来得有效,这是催人改正,激人上进,而不伤害学生自尊的一味良药。正如魏书生老师说过:“要珍惜学生心灵中闪光的东西,以他们自己的光芒,照亮自己的黑暗。”经过这样的尝试,我后来在当班主任的过程中,很少发生学生的“不敬”事件。我想,如果班主任能够在日常的工作中,都能用心把这些做好的话,那么,学生会对班主任产生由衷的尊敬,“不敬”事件会越来越少,甚至从此不会发生了。

当然,生活中不如意事常有八九,在我们的教海生活中,总会不可避免遇到一些另类学生,他们故意向老师挑衅,或是想捉弄一下老师,或向老师开了一个过激的玩笑。这时,作为心灵的育人者我们应想起自己教诲学生的话语,不是常常教育孩子们学会坦然吗?不是经常说坦然者的心灵像一汪空阔深远的大海,因为它托起的是晶莹如玉的浪花;是白帆点点的航船,是御风踏浪的渔歌。不管那些从海岸上吹来的枯枝败叶如何的铺天盖地,它们总会在大海的涤荡中永沉海底,根本污染不了大海的平静与魅力吗?那么面对学生的小小不敬,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坦然面对呢?是不是应能真正的以“师”者自居,去蔑视学生的“不敬”呢?

在教育这块神圣的土壤上,如果我们善于把“学生的不敬”镌刻在坦然的高空,那么我们的人生,我们的事业或许会更加辉煌壮丽!

篇2:如何坦然面对学生的“不敬”

有人说坦然是一种心态,它虽没有蓝天的深邃,却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辽阔,却可以有小溪的幽雅。而我要说坦然者有的更是一颗执著的心。只有用他那广阔的胸怀,用他那坦然的心境,向人们展示了自己的人生豪言与理念,他才会拥有永恒的人生。作为教育工作者在人生的旅途中,更要善于把“学生的不敬”镌刻在坦然的高空 。坦然是美丽的,也是永恒的、相对的。你拥有了坦然,便拥有了一切,失去了坦然,你也就失去了一切。

在我们的教育生涯中,总会遇到学生对教师的“不敬”的事件发生。或当面顶撞老师,或背后谩骂老师,或给老师起绰号,严重者甚至威胁老师或与老师动手。而班主任则首当其冲,作为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最容易引起学生的“不敬”。如果老师处理不好这种事情,小的方面会对学生、家长、班主任本人造成不良的后果,大大的方面则会影响到学校的声誉以及社会的安定。因此,班主任在处理学生的“不敬”时,如何坦然面对呢?。

笔者在今年的班级管理中,“有幸”遇到这样几位不敬老师的学生。有一次学校举办篮球赛,我班进入决赛,那场比赛的重要性不用赘言,冠亚军争夺的第二场赛事,我班遥遥领先,突然一个意外事故发生,一名主力队员脚崴了,于是只好换上另一名队员,然而这名队员与篮球队队长有矛盾,场上极其不配合其他队员,导致班级比分反而落后。在这种情况下,我毅然决然地换下了他,他一下场就对教练和我不礼貌的嘟囔几句,当时我并没有理他,也没有及时找他谈话,然而他却跑进班级,很莽撞的砸碎了五块玻璃。事后我、学校找他谈话时,他还出言不逊,当时,我也很不理智,狠狠地训斥了他几句。他便指着我的鼻子说:算你狠,看我怎么收拾你!说完便扬长而去。当然结果可想而知,他离开了学校。事后我一反思,才发现自己在处理中也有过火的地方,如果能机智、灵活地处理,或许那名学生还会继续接受教育。也许正因为那一时意气用事,便葬送了一个学生的未来。事后我反复思索,检讨几年来的班级管理,我深深地感悟到,老师要坦然地面对学生的“不敬”,要正确处理好学生的`“不敬”。在处理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事发时,宜冷不宜热。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必然会与学生在某些事情上产生冲突。当我们遇到学生的“不敬”时,如果不激动、不发火,那是不可思议的,然而作为班主任也应必须顾及到自己的感情会带来的负面效应,很必要理智战胜感情,采取冷处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前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职业意味着他放弃了个体喜怒哀乐的权利,应使自己胸怀宽广。”我们有何理由不这样做呢?

不久前,我在开班会时,一位叫王雪岩的女同学在下面弄出了小动静,我当时很冲动,心想;谁胆这么大,无视我的存在。于是严厉地警告了一下:谁再弄出动静,就出去。然而这位女生也很不注意,接下来又故意搞出了几次动静。当时我没有控制自己的情绪,颇激动地做出决断,撵出去!那位女同学也很激动,高声地喊道:我就不出去!你能把我怎样?随即拿出了小灵通,在班级内肆无忌惮地公然给她妈打起电话来,一边打电话一边高喊:“我们原来的班主任就是比你好!”我一听,呵,好家伙,还拿原来的班主任压我,越发气愤。结果学生拍课桌,我拍讲桌,大吵了起来,使得本来很严肃的班会,变成了班主任和学生吵架的战场。这件事在班级中影响很不好,部分学生都认为我态度野蛮,也很专制,于是对我敬而远之,接下来班级工作很难开展。事后一段时间,冷静下来细想,错误也并非全在

篇3:坦然面对大学生的小人物时代

金融危机来了, 全世界好多地方似乎都没底了。有的泪洒股市, 巴巴地盼着房子, 而象牙塔里的大学生, 有的一到毕业就莫名地紧张起来。中国由传统国家向现代国家转型, 肯定会遇到一些前进中的问题。有些人愤世嫉俗, 有些人嬉笑怒骂, 有些人忧国忧民。无可争议的是, 大学生再也不会像二十年前似的到哪都是个香饽饽, 反成了烫手的山芋。

于是, 过去的天之骄子———大学生们的小人物时代必然降临。在公众心中, 大学生的形象每况愈下。不难听到许多人对大学生的责难:狂妄自大、缺乏能力。高校年年扩招, 学生人数是越来越多, 素质却越来越差。精英教育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既然现实如此, 且不能改变, 那么, 作为小人物的大学生们只有接受。这时, 你还能对工作横挑鼻子竖挑眼吗?什么是就业?新东方老俞说就业就是找到一份工作, 无论喜欢与否, 至少你可以养活自己, 而不是到了22岁还在向家里伸手要钱。一进入社会就找到喜欢的工作, 并且能够拿到一份很好的薪水做下去, 这样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少。成功的前提是获得机会的敲门砖, 必须从基层做起, 以自己的态度和业绩来证明发展前途, 从而使自己不断上升。一个能够放低自己的人, 才能走得更远。

大人物的辉煌往往从小人物时代积累而起。卡夫卡当了很久的小人物。他25岁时在布拉格波希米亚王国工人意外事故保险所工作, 一干就是14年。这个低级职员很难进入高层的视野, 但是他干得无可挑剔。他热爱写作, 却又认为以写作为职业是可耻的, 所以他甘心找一份与文学毫不相干的工作, 而且干得很敬业。有人痛惜天才卡夫卡在小职员的位置上浪费了太多宝贵的生命。可是, 恰恰在那些冗长无趣的工作中, 卡夫卡逐渐积累了他那天才而带着怀疑的悲观主义。小职员的工作成就了大师卡夫卡, 全世界的读者应该感谢事务所没能慧眼识才的头头脑脑们。

小人物的好处和坏处是, 万人如海一身藏。兴许大多数人都是兜兜转转最后回到原点。但是“知其不可而为之”, 做与想做, 做与不做, 是两种概念。机会平等意味着前程向人才开放。这个时代仍然在浩浩荡荡地向前奔腾, 年轻人总应该勇敢地直面现实, 像周星星在《喜剧之王》里一样咬牙切齿地要求:“给我一个盒饭!”

大多数学子踏上社会的那天才发现, 一直以来活在自己编织的梦里, 然后为巨大落差而黯然神伤。放下身段, 做个小人物, 尝试下, 有何不可?通往完美, 需要一个阶梯。比起“曾经沧海难为水”, 不如“怜取眼前人”。残酷的现实未尝不是好事, 知道奋起, 才能凤凰涅木般。

篇4:学会坦然面对学生的“不敬”

关键词: 思考 沟通 宽容 坦然

在我们的教育生涯中,总会遇到学生对教师的“不敬”事件,或当面顶撞老师,或背后谩骂老师,或给老师起绰号,严重者甚至威胁老师或与老师动手。而班主任则首当其冲,作为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最容易引起学生的“不敬”。如果老师处理不好这种事情,小的方面会对学生、家长、班主任本人造成不良的后果,大的方面则会影响学校声誉及社会安定。因此,我认为班主任处理学生的“不敬”行为时,应考虑周全、坦然面对。

一、事发时,宜冷不宜热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必然会与学生在某些事情上产生冲突。当我们遇到学生的“不敬”行为时,如果不激动、不发火,是不可思议的,然而,班主任必须顾及自己的感情带来的负面效应,学会用理智战胜感情,采取冷处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职业意味着他放弃了个体喜怒哀乐的权利,应使自己胸怀宽广。

记得在我校第一届新生第一节班会课上,正当我和学生一起学习《学生一日常规》时,我班一位姓王的高个子男生在下面弄出了动静,我当时很冲动,心想谁胆这么大,竟敢无视我的存在,于是严厉地警告:“谁再弄出动静,就给我滚出去!”然而,这位男生接下来又故意搞出了几次动静,当时我没有控制自己的情绪,快速走到这个男生跟前激烈地做出决断:“滚出去。”这位男生也很激动,高声喊道:“我又不是故意的!我为什么出去?”一听这话,我当时火冒三丈,立即动手将该生拉扯到教室后面,因为怕他跑掉,没有将他赶出教室,并且高声说道:“等放学后再收拾你。”遗憾的是当天班会课下后,因为学校开会,我没有时间处理这件事。直到会议结束回家时,凑巧从学校一位老师处得知这个学生因为六年级时父母离婚,随父亲生活,性格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小学时就经常逃课惹事,也经常被他父亲暴打,在学校经常故意制造麻烦达到不想上学的目的,但他父亲不同意。在得知这些情况后,第二天我主动找该生谈话,并且及时与其父亲沟通,终于化解了这次矛盾。后来这位学生不但没有再滋事,反而学习成绩有了进步,行为习惯也有所好转。

现在回想起来,虽然这件事未造成重大后果,但倘若不是当天学校开会导致我没有收拾他,可能造成这位学生辍学甚至会产生其他连锁反应。直到现在,我经常反思,如果遇事都能冷静处理,或许会节省很多时间,班级管理工作也会避免少走许多弯路。

二、事发后,宜静不宜动

在日常生活中,班主任总会以“老大”自居,认为学生一切行动都得听指挥,否则便是“大逆不道”。于是一些班主任在“不敬”事件发生后,急于解决,或找学生家长告状,或把学生交到政教处。班主任是否想到在“不敬”事件发生后,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往往也很敏感、很脆弱?倘若再找家长和学校刺激他,很容易产生更坏的结果。通过多年实践,我觉得事件发生后,万万不可急于采取行动,而要静下心来思考,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不敬”事件,是不是自己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有不足之处?如果自己能解决,何必再去找学校、找家长坭?

三、处理事件,宜深不宜浅

学生很清楚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良传统。因此,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学生不会与老师发生冲突,倘若发生学生对班主任的“不敬”事件,其背后往往有隐情,作为心灵培育者的我们是不是应多反思自己,或者细心地寻找根源呢?我们处理这类“不敬”事件时,万万不可急躁,而应做深入调查、了解,决不能敷衍了事。

记得几年前曾带过一位姓解的学生,他的父亲曾被人们称为“轮胎大王”,家庭条件极其优越。因为是独生子,所以父母特别宠爱迁就他。他在上小学时就经常打架,刚到我班一周,就和外班学生发生冲突拿小刀将那名学生捅伤,最后在学校严肃处理后,这个学生仍然不思悔改,而且比以前变本加厉,学习成绩自然不用说了。由于经常给我带来麻烦,因此我非常不喜欢这个学生。后来偶遇他的小学班主任,才了解到这个学生本质并不坏,因为其父母经常忙于生意,无暇照顾他,更谈不上教育,经常一切事情都以给钱了结。过后我多次找他谈话,慢慢明白该生主要是因为坏名在外,班级没人愿意和他交往,导致他性格扭曲,无心学习。在知道他的这些情况后,我故意在班里表扬了他打扫卫生比较积极、爱劳动等优点,慢慢地这名学生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等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但不惹事了,学习成绩也上去了。

四、处理态度,宜真不宜假

有时“不敬”事件发生后班主任怕把事件扩大,总伪装自己的情感,不能开诚布公地与学生交谈,甚至怕指出学生的错误,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其实“不敬”事件或多或少都会在教师和学生心中留下阴影,如果不真心实意地解决问题,不光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就连教师的身心健康也会受到伤害。

当“不敬”事件发生在我们身边时,我们应放下所谓的架子和面子,用真诚的态度分析事件。如果学生“不敬”是因教师的原因而起,应勇于承担责任;如果主要原因在学生,一方面要有宽宏的气量坦然面对学生的不敬,另一方面要艺术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努力寻找适合的教育方法,把问题完美地解决。教育家加里宁曾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性,他的生活,他对每个现象的态度,都会这样那样地影响全体学生。可见,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真心才能换来学生的真心。

五、处理尺度,宜宽不宜严

篇5:怎样面对学生的不敬

本专题所选的全是一线教师的经验之谈,他们在处理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宽容、睿智、坦诚、自信、果断,都是令我们钦佩的。如果我们精心为你准备的本专题,可以给您一些启示,让您有章可循轻松面对教书育人中所出现的棘手问题,那是对我们最好的肯定。

之一

发生在公开课上的……

文/游良布

那天是我的一堂公开课,校领导寄予了我很高的期望,我也做了充分的准备。开课前10分钟我就到教室做准备,希望自己能好好地展示一下“才华”,得到区领导的认可与表扬。

起初都按我的计划顺利进行,师生配合得很好,令我窃喜。正当我充满激情地展示这堂公开课的魅力时,突然发生了意外的情况:一向调皮捣蛋的学生小王在集体朗读时,故意将声音拉得很长,显得很不协调。我用眼睛示意他,希望他能改正,没想到他不但不领情,反而大声地说:“老师,你干嘛用眼睛瞪我,你以为你今天的课上得很好吗?谁不知道,今天的课你在班级都预演过好几遍了,真没意思!”这突如其来的“意外”让我感到不知所措,很尴尬,我感觉我的热血在沸腾,脸上在发烧,真想冲下去抽他两个耳光。可是这样的话,下不了台的还是我。我强压着心中的怒火问他:“小王,你有什么话要说吗?”想以此方式提醒他上课不要乱说话,何况,他说的还是有辱于我与学校的话,我想他会因为我的提示而改变的。可让我更没想到的是他居然咬着牙说:“老师,你以前不是说我什么都不会吗?我现在却可以让你生气!”还显出一副玩世不恭、小人得志的样子,听课的领导老师也都被这意外的情况惊呆了,他们的表情都定格了,空气在瞬间凝固。这真是让我气炸了肺,同时也让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我的脑子在迅速地思考着:如果我凶他,或者与他说理,或者将他赶出教室,情况只会更糟。一个月前,我刚刚接了这个新班,而小王是这个班的“老大难”,他经常迟到,爱搞小动作,上课喜欢插嘴……半个月前,上我的课他又插嘴引得大家哄堂大笑,弄得课堂像赶集似的。那天正好我也遇到了很不顺心的事,心里烦着,于是,我就很生气地骂他:“你真是一无是处,什么都不会,你的父母是怎么教育你的?”原来是我的一句“气话”伤害了他,现在找这样一个时机来报复我了。此时此刻容不得我多想,我急中生智,很大度地当着全班同学、全体听课领导与老师的面向小王道歉:“XX同学,老师在此向你道歉,为老师所说的话给你造成的伤害表示歉意,希望你接受老师的道歉,如果你愿意接受的话,我们继续上课可以吗?”我的这一大度宽容的表现,所有听课的领导与老师都向我投来了赞赏的目光,同学们也不由自主地报我以热烈的掌声,小王很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满脸通红。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他因为自己做错事而脸红,我走到他的身边,摸摸他的头,轻轻地握了握他的手。

然后,我继续上课,小王也低着头认真地听课了。

评课时,领导、老师们都夸我很有应变能力,善于处理课堂中出现的突发事件,这让我感到汗颜。

静下心来,我不禁陷入深深的反思:老师的一两句话,即使是老师们认为最平常的口头语言,不经意间也会深深地伤害到学生的心灵。它会像石头一样压在学生的心头,让他们觉得自己处处低人一等,甚而导致他们养成极端的性格,因此为人师者一定要慎言。没有哪个学生一无是处,没有哪个学生不想做一个好学生,所以应更多地看到学生的优点、让它发扬光大;要包容学生的缺点,引导他改正。要知道优秀的学生大多是夸出来的,不可能靠老师的责骂、伤害而养成优秀的品格。小王选择在这样的时间,这样的场合,如此的出言不逊,可见他的心灵因我不慎的言语遭受到了多大的伤害呀!

哪个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改正缺点、错误?那就请你给学生做个表率:错了,就坦诚大方地向学生说声:“对不起!”——这就是我教育教学的座右铭。

之二

一次蓄意的迟到

文/邢雨萍

第一节是数学课,师生问好后,我发现杨某的位置上又是空的。开学还不到一个月,这已经是他第四次迟到了。课才刚刚开始,一位同事匆匆跑来说:“你们班一位学生迟到了,还顶撞值日教师,值日教师让你这个班主任到传达室去领人!”我不禁怒从心头起——就是这个杨某,上次迟到正好被校长撞见,校长还委婉地批评了我。这才几天,他居然又一次……

是可忍,孰不可忍!我怒气冲冲地把他领回了教室,一进门,我就让他站在教室前面,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教训他。

“好,人家值日老师管不着,那我这个班主任总管得着你了吧!”

“你自己就没有迟到过吗?迟到过就没资格管!”

“你……你今天算是把我们班的脸给丢尽了!”

“我一人做事一人当,要丢也是丢自己的脸!”杨某边说着,边往自己的座位走去。我伸手拉住他的衣袖,他居然一甩胳膊,甩脱了我的手。我恼了,想用两只手将他拉住,杨某却大呼起来:“老师要打人啦!”

在座的同学开始窃窃私语,我心中那失败的怒火如同一条毒蛇顺杆而上。就在这一触即发的时刻,我忽然想起上次我俩在办公室的交锋。那一次,面对我的好言相劝,他一语不发,表现出一种满不在乎的神情,眼神中充满不屑和挑衅。看样子,他今天是铁了心要顶撞我了。

在这电光石火的一刻,我心里忽地一惊:我批评他的初衷是什么?是跟一个学生在课堂上争强斗狠吗?如果我今天硬是在气势上压倒他,我的目的就能达到了吗?看着杨某依然梗着的脖子,丝毫没有认错的意思,我突然意识到:此时此地,教育契机已经丝毫无存。我忽然转向全班同学:“瞧你们,我这才批评他几句,你们就交头接耳,嫌我浪费你们的学习时间了,得了,咱俩的事,下课再说。”

整整一天,我心难平,气难顺。下班时间悄然而至时,牛毛般的细雨已飘洒了个把小时,去车棚取车时,才发现车子的坐垫已被悄无声息的细雨飘湿,连整辆车都已被均匀地涂上一层水汽,手指捋处,一道水痕应运而生。前几天下了一场大雨,车子都不曾淋成这样,和风细雨的威力竟至如此。不知怎地,上午杨某那不屑的眼神又浮现在眼前,面对翩然而舞的细雨,我幡然醒悟:我太迷信师者的权威了,想以急风暴雨的方式教育像杨某这样的学生,结果却适得其反。其实,和风细雨比暴风骤雨更能滋润这些年轻的心灵啊!

记得读拉封丹“南风与北风”的寓言时,曾暗暗嘲笑北风,居然妄想以寒风劲吹使人们脱去衣服,结果人们自然把衣服裹得更紧,而南风只是轻柔地吹了一会儿,人们就纷纷脱下衣服来;读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时,也曾怦然心动……南风,四块糖,和风细雨,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教育中,它们代表着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师爱。抚今追昔,我曾扮演了多少回“北风”的角色呀!

晚上,窗外雨正缠绵,我拧亮台灯,打开《论语》,一句话赫然入目:吾日三省吾身。身为教师的我,不正是缺乏了古人这种自我反省的意识吗?躬身自问,这次教育杨某的失败,追根溯源还是“师道尊严”的观念在作怪,觉得他让我在同事和学生面前丢了脸,所以急于挽回自己的面子。仔细想想,在上午的课堂上,我甚至连迟到原因都没有问他啊!

以后的几天,我对杨某迟到的事情进行了暗访,终于得知了事情的真相:开学没有几天,杨某因为照顾长期卧病在床的祖父第一次迟到。我为了杀一儆百,不问青红皂白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了他:“我不管你是因为什么原因迟到,迟到了就应该受到惩罚。”让他颜面大失。此后,他就跟我暗暗较上了劲。被值日教师拦住那天他是故意迟到,想故意找我的茬呢!我暗暗松了一口气,庆幸那天在关键时刻保持了冷静的头脑。

几周后,杨某又迟到了。敲门声中,门被我轻轻地打开,四目相对,我却递给他一个小小的笔记本,并且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敲了门喊了报告,很有礼貌;更因为你是个懂得孝敬老人、照顾老人的难得的好孩子。”杨某显然很诧异,但我注意到,他的眼神中已有了某种柔柔的东西……

学生对教师,不会有无缘无故的爱,更不会有无缘无故的恨。教育是一项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事业,尊重激活尊重,践踏招致践踏。学生对教师的不敬乃至侮辱,都像这场蓄谋的迟到一样,往往事出有因。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恶果种于一次情有可原的迟到,那么就让我用这场和风细雨般的表扬来补救吧!当曾经不屑的眼神变得柔和,我知道,一个新的教育契机已在眼前,一场赢得学生之心的战役已经吹响了胜利的号角。

之三

用宽容架一座沟通的桥梁

文/崔世媛

初三开学伊始,王小磊上课就不听讲,课后不完成作业。一天放学后,我留下他,准备耐心地跟他谈谈。他却两眼一瞪,扔下一句“我不用你管!”然后破门而出,留下一个尴尬的我。做了十几年的班主任,他是第一个当面顶撞我的学生,我一时还真的下不来台。等我平静了心情后,决心要找到合适的途径,促使他转化。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这说明恰当的教育方法对学生的个性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育工作者应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架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积极探求适合学生发展的契机,为学生的一生着想。为了让我的转化工作更为有效,我对他的情况进行了了解。初一时,他懒散厌学,成绩倒数;初二时,他脾气暴躁,顶撞老师,打架斗殴,招惹是非。在跋涉人格高山和徜徉知识海洋的过程中,他已经偏离了方向,成了学校、班级里有名的问题学生,学生怕他,家长愁他,老师怵他。后来,我对所掌握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这些只是他在学校里的表现,而且沾染了许多教师和同学的情感色彩。一个人,肯定有他柔软的部位,一个好的老师就是要善于发现他的长处,并用适合的方式方法来改变他。

那晚,我拔通了他家的电话。他父亲知道是我,让我把电话挂断,纳闷之时,电话铃声又响了起来,是他父亲打来的,原来是他父亲不想让我掏电话费,这让我非常震惊和感动,我们谈了很多。我了解到:他父母做生意,平时很少顾及他,小学五年级的成绩都是倒数一二名,他父母不指望他的成绩怎样,只希望他好好做人。第二天,我在他面前由衷地赞扬了他父亲的为人。他凝视了我片刻,似乎明白了些什么,嚣张的表情有所收敛。有时候,面对他的不当的行为,我从他的角度去解读,去理解,也让我对他的失误、缺点,有了更大的宽容。终于他有话也愿意向我说了,因为在他看来,我是站在他的立场上的。尽管我也对他错误的言行进行批评和处罚,但他能理解这正是我对他的爱,对他的负责。

一个星期五,王小磊忧心重重地对我说他经常头疼,医生说可能是脑子里长瘤,第二天要到市里医院复查。我劝慰了几句,又叮嘱他若有了结果马上告诉我。那个双休日,我一直惦记着这件事,但等到星期天的傍晚,他也没有打电话给我。焦急之余,我赶到了他家。他正在家里看电视,我的家访让他大吃一惊,其实他只是头部有些炎症而已。但我的紧张与牵挂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二天他交了两年多来的第一篇日记。内容只有三行字:老师,我也想学好,但我太笨,基础太差,没有人看得起我。我也无力改变自我,我很难过,我该怎么办?

我感谢医生的这次误诊,终于有机会让我打开他的内心世界。在他的日记上,我写下了许多许多。第二天,他告诉我,我的评语他看了很多遍,其中一句“振作起来,我需要你成为差生的榜样。”让他觉得浑身有了力量。从此,他开始完成作业,上课认真听讲,学习也渐渐有了起色。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对他的思想的改变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一天中午,王小磊插队买饭,二班的卢某告诉了纪检干部,放学后,他打了卢某两记耳光。第二天放学后卢某找到了我,说他的耳朵痛。我找来王小磊,让他向卢某道歉,他居然说他没有错。我很生气,本想狠狠训斥他一通,但看他一脸无所谓的神情,我知道,这起不了多大作用。我强忍住心中的怒火,把他俩一起带到了骨科医院。经诊断,卢某的耳膜碎了,需要吃一个月左右的消炎药才能恢复。知道了诊断结果,他变得严肃起来。开了药,买了些补品,我带他去卢家。

到了卢家,我向卢父说了一些自责的话,王小磊终于小声哭了起来,诚恳地向卢家父子道了歉,卢家父子原谅了他。卢家的宽宏大量感化了他,第一次,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了真正的悔恨。

那天回到自己的家已是晚上八点了,累过了头,也饿过了头。已经筋皮力尽的我躺在了床上,忍不住为王小磊今天的忏悔而激动。我想此事如果只是简单地批评他一顿,远远达不到今天这个效果,触动不了他的内心世界。这件事将永远铭刻在他的记忆里,他一定会以此为戒,改过自新。

事实正是如此,此后的王小磊远离了那群狐朋狗友,远离了那些是非之地。学习非常专心,勤学好问,每次考试成绩都会有所提高,让人欣喜!初三期末考试,他的主科居然全部及格,名次跃居班级第三十五名,让所有熟悉他的人大吃一惊。他偷偷告诉我,他要做他们家族里的第一个大学生,要我支持他。

在王小磊身上,我真正体会到了教育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品味出了一种教育的力量———宽容和理解。对于王小磊这样的学生,苦口婆心不顶事,当头棒喝更不管用。你只能拿出时间和精力,伴着他,和他肩并肩地往前走;蓄势待发,抓住时机,以“同行者”的身份感化他、昭示他、引导他;给他以自我选择的空间、自我修正的时间,调动他自我改正的积极性,才能使他有质的变化。正如泰戈尔所说:不是锤的敲打,而是水的抚摸,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的。

孩子从懵懂到明事,中间有座桥,这座桥需要教育者用宽容、热情、永恒不变的爱来架设。让我们用心去为学生们架设一座成长的桥吧!

之四

当他们给我制造“绯闻”的时候

文/赵志艳

今年教高三,工作压力很大。每天除了查资料就是批作业,还担心哪里做不好,生怕影响了学生的前程。但是学生不管这些,竟然在背后给我制造“绯闻”,我成了他们的谈资。

本来,这届学生我是从高一带上来的,关系一直比较好。所以,下课的时候,我们常聚在楼道里谈天,开玩笑也是常有的事。但是,有一天上课,他们表现得很异常。我正在讲台上授课,外面一个人走过,靠窗的几个学生不仅伸着脖子往外瞧,还窃窃私语,脸上显出诡异的表情,又好像很开心的样子。我很奇怪,又不好发火。下课了,我找到其中一个学生,他竟然若无其事地说:没什么呀,老师,你担心什么呢?我感觉话中有话,很是不对劲又不便于打破沙锅问到底。

以后几天上我的课,只要走廊有人走过,他们都要往外看。而且,我发现走过的人中有学校的领导,只要那位领导走过,他们就笑嘻嘻地私语。我很生气,这不是在领导面前给我难堪,给我抹黑吗?

当我压下火气,向学生了解情况,他说:“很久以前,那位领导从教室外经过,你不自然地笑了一下,脸好像红了。而且,我们发现,你上课的时候,那位领导巡视的比较多,所以,大家归纳出,那个人暗恋你。”他还补充:“其实,这很有趣,只当是缘分好了,你们看上去很般配的。”

听了他的话,我真懵了,这是什么事儿!我对这些学生不差呀,竟然背后给我制造绯闻,还涉及领导,这样传下去,我怎么在学校待呀!我气得说不出话了。那学生反而开导我:“生气也没有用,回到寝室他们还要说,而且他们的想象力超群!他们都想到你们的第二代了……不是说流言止于智者吗,你最好沉默。久了,也许大家就忘记了。或者,我们毕业多年以后,还会想起来,那就是你给我们留下的珍贵回忆了。”

我无言以对。

面对这些超成熟的学生,我这个老师相对幼稚得很,除了书本上的知识,我好像没有其他优势。我开始冷静下来反省,制造这样的“绯闻”,我是有责任的。平时,与学生走得太近,他们对我就像对同学一样,无所顾忌。他们喜欢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得出结论,正处在青春期的他们,对异性很敏感,所以,也这样看待老师,应该说,他们不是恶意的,只是没有考虑后果。

该怎么处理这件事呢?听之任之,势必泛滥成灾;大骂一通,无异推波助澜。我只好装作无所谓,先稳住他们。只是找学生谈话的时间多了。一周后,我在课前郑重地发表演说:“这段时间,大家谈论的话题比较集中,很多是围绕我的,我知道你们没有恶意,但是,有些事情的后果是不能预料的。如果大家还喜欢我这个老师,请你们尊重我,谢谢。”我深深地鞠了一躬。

开始,还有人想笑,渐渐的,就有人把头低下去了。我知道,我的“演说”在他们心里产生了撞击,于是,我趁热打铁:“距离高考越来越近了,复习越来越紧张,大家也越来越疲劳,苦呀,累呀,只要你们信任我,尽可以向我倾诉,我愿意和你们一起迎接07年6月的挑战。”

事情就这样平静下来,流言渐渐消失了。

上一篇:改革开放伟大的变革下一篇:写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