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大学生合唱团的培养与训练

2024-05-04

普通高校大学生合唱团的培养与训练(共8篇)

篇1:普通高校大学生合唱团的培养与训练

普通高校大学生合唱团的培养与训练

合唱团队队员的来源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每个学年初在全校招生,一般一大一新生为主。通过考试录取,主要靠两方面,音色和识谱能力。

(2)每年寒假从全国各地招收艺术冬令营成员,从总挖掘声乐特长生,这些人恒多都成为合唱团的骨干力量。

(3)从声乐与合唱公选课上选拔特长生,招收进团。

合唱队的团员每周都要进行一次到两次合唱基本训练,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① 声音统一的训练

音乐的艺术是声音的艺术,因此,声音的训练在合唱的训练中显得十分重要,如何去的声音的统一,关系到声音的优美和音色层次的分布,也是合唱训练的一项基础工作,训练开始,首先应强调要有一个正确的姿势。其次,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原动力,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才有可能产生良好的歌声。当得到良好的声音以后,可进行音量变化的训练。如平均音量训练,渐强渐弱的声音训练,突强突弱音量的训练,突然收束,急缓吸气混合音量以及循环呼吸等方法的训练,是声音得到统一。② 声部协调、均衡、谐和的训练

统一的声音只是合唱艺术的基础,而声部在声音上存在的音量、音色、音高等方面的差异直接影响直接影响合唱艺术的效果,因为必须进行协调声部,均衡音色、和谐声音的训练在协调声部的训练中。各声部都应保证纯正的音色、灵巧的变化尤其是男低音和女低音的声部,不能只有胸腔的共鸣,一定要有头腔的共鸣,使整个合唱不论在和旋的明确性、节奏的灵活性即旋律的流畅性方面给与有力的支持和推动。在均衡音色的训练中,积极有控制的轻声训练是重点,因为唱轻比唱响难,唱好轻声也是唱好合唱的基础。音色的训练中,应强调合唱有别于独唱,不能各唱各的。在音准的训练中导致音高不准的方面是多方面的,又因为气息支持不足使音准偏高的;又因为共鸣位置不高而使音准偏低的;而换声点及换位没有及早准备或换气不当也会造成音准上的误差。从声音训练的角度来看主要还是气息的不稳定所致,因此,重点要强调对气息的支持。③ 咬字吐字的训练

合唱艺术中清晰的咬字吐字与优美和谐的声音是一致的。训练中要强调开、齐、撮、舌、齿、牙、唇的,四呼、五音的概念。严格要求将韵母各个因素结合为一体并保持口型。尤其唱一字多音时,要保持该音的韵母一直到最后瞬间。对于韵尾的字要一直保持到音符时值的最后才收声,当一个字吐出后口型的大小一定要保持到底,不可中途改变。但咬字吐字必须以完美表达作品思想感情和内容为目的,不能独立的脱离内容强调咬字吐字。④ 色调处理的寻训练

色调即作品在艺术再现过程中每一瞬间的声音相互之间在音量、音色及速度上所形成的不同程度的层次差别的整个起伏局面。音乐在发展中存在着强和弱,、快和慢、紧和松、高和低的矛盾,而色调则是表现这些矛盾的现象,因此在训练中必须找到色调并相应地给予声乐技术的训练。

篇2:普通高校大学生合唱团的培养与训练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与背景

1、合唱艺术对培养学生艺术审美的意义

合唱是儿童歌唱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开展合唱教学,能够培养儿童的团队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合作精神、开展欣赏活动,激发合作的欲望;加强合唱训练,培养合作的默契;升华合唱训练,凸显合作的快乐;展示合唱效果,体验合作的成功。

2、学校研究的背景

随着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小学音乐教育,尤其是小学生的音乐素养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中提到:“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而良好的乐感是发展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前提和基础。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合唱是情感的美化和升华,但要把这种审美情感真切地表达 出来,就必须要“进入角色”,要设身处地体验歌曲的情感内涵,才能赋予歌唱以感人的魅力。在歌唱过程中,对歌曲情感体验得 越深刻、越丰富,歌曲的艺术表现就与富有艺术感染力,歌唱者 和听众也才真正获得艺术美的愉悦和熏陶。只有启发学生深入到 歌曲的内涵层面去领略情感,充分重视通过情感的体验来加深歌 曲的理解,才能完成对歌曲教材从感性到理性全过程的认识与掌 握,从而才能唱好歌。我们的课题,以培养学生对合唱的兴趣为主,从而提高其审 美意识与表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和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唱出高位置有一定头声色彩的童声。

3、训练学生提高听音、视唱能力,并能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

4、启发学生学会用思维去控制和表达歌曲的情感,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声,从而提高孩子对美的感悟和表现能力。

5、通过训练和演出实践提高学生的艺术综合素质。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训练学生学习和掌握歌唱技能的研究

2、根据学生的基础选择“跳一跳,够得着”的内容的研究

3、启发学生能完美唱出歌曲的感情对于提高审美意识的研究

4、积极参加校内外合唱演出与比赛,增强表现能力和舞台经验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策略

1.本课题以新课标为研究宗旨,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以行动研究为研究方法,以合唱队为研究主体,以自编的校本课程研究内容,以校本课堂教学实 践研究为主要研究途径,以提高学生的合唱演绎水平为研究目标。

2.探讨总结校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形成以多声部表现为载体提高合唱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案例、论文等研究成果。3.两年至少举行2次合唱比赛或表演,以活动促效益。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学员在一年来的学习中,有了明显的进步,音域也渐渐拉宽,听辨能力增强,同学间的合作也很默契,总体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1)推进备课改革

首先,学校作了两个层面的改革。一是在全校推行了校级领导随堂听课制度。由教导处每周统一安排校级领导和中层分组听课,对被听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摸底、指导。对优课教师加以表彰和鼓励,对差课教师继续跟踪指导,以听课来促进教师认真备课。

二是在课题组改进了备课的设计和过程。首先是改变备课的格式,在教案的内容栏里增设了“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学生学法”这样两块,显然这是与本课题紧密相关的。其次,以往的校内教研活动常常是执教者独立备课,呈现的是一种个人的努力。为了加强指导,进一步提高研究课的质量,我们实施了合作备课。由一名课题组骨干成员和一名一般组员组合成对,提前对教材和教法进行切磋指导。实践证明:这些改革是富有成效的。(2)改进研讨课

为了使音乐研讨课真正获得研讨的价值。我们采用了专题研讨、一课多教、同课异教等研究的策略。

①主题研讨。课题研讨有了明确的主题,才能充分发挥研讨的价值。主题的选择可以从教师普通关注的问题入手,然后加以提炼而成。如音乐教学的研讨主题有“小学音乐课堂常规训练”、“歌曲与舞蹈的整合”、“音乐课堂有效问题的设计”、等。主题的设定者可以是课题组长,也可以是执教老师。我们一般围绕一个主题研究一个阶段,开出几堂研讨课,从而使教师对此既有理性的深度思辨,又积累了一些感性的操作经验。

②一课多教。一般来说,我们要求研讨课都有一个试教的过程,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设计,然后才能推出比较成熟的课。如 于媛媛老师执教的研讨课《红蜻蜓》试教了二次。这种对一堂课的反复研究,体现了我们求真务实的研究态度,也有力地提升了我们对教材及课堂的把握能力。

③同课异教。同一篇教材,由不同的教师来教,称为同课异教。如宋红丽老师和杨苗苗对《木瓜恰恰恰》异教得到了大家的赞许。她们对教材共同钻研,又尝试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来执教,体现了她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体现了她们对教学个性和学生特点的正确把握。

(3)提倡互动评课

评课是实验教师理论素养的体现,它需要教师用理性的眼光来观察,用内化的理论来阐述。为了促进每位教师都能积极参与评课,我们要求听课教师听课后撰写一份评课稿或提纲。在评课中,我们除了先请执教者说课,还主张向执教者质疑,问他的设计思路、问他的设计意图、设计理念。这种积极互动的评课氛围常常感染着每一位参与的教师,无论对执教者还是评课者,都是一种激励,一种历练。

七、课题研究存在的不足

1、学生间的识谱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歌唱基础、合作能力和发声习惯等方面参差不齐、各不相同,这是由于学生不同年龄不同知识结构所造成的。

2、学生声部间的和谐与平衡还不够理想。听觉的训练还比较欠缺,学生对声音力度的控制还有待提高。

3、学生在演出的过程中,还不能够很好的进入角色中,显得有些紧张胆怯。

篇3:普通高校大学生合唱团的培养与训练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 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已成为世界第一。2013年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的招生规模已达到699万人, 这样一个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青年群体, 他们朝气蓬勃, 对美有着迫切的追求, 他们渴望学习相关知识, 更希望能够亲身感受美、创造美。合唱是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 它要求歌唱群体音响的高度统一与协调, 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合唱这一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的音乐艺术形式, 弥补了现阶段大学生艺术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 通过一定程度的训练, 学生可以学习、欣赏到很多极富艺术性、民族性特点的合唱作品, 体验到合唱的魅力、音乐的魅力, 帮助他们逐渐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大学生合唱团在普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组建和训练大学生合唱团,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激发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与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艺术修养, 这是提高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水平的有效方法, 也是深化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加强高校艺术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便捷而有效的途径。

二、普通高校大学生合唱团的发展现状

目前, 合唱团已成为我国高校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艺术实践形式, 这对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质, 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都起到了越来越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 我国普通高校自身的主客观条件千差万别, 大学生合唱团的水平层次表现得十分参差不齐, 很多合唱团的组建与训练缺乏系统性、长期性、规范性与科学性, 没有充分发挥大学生合唱团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应有的功能与作用。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合唱团的音乐素质整体水平较低, 合唱队员对基本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识谱能力情况不乐观; (2) 合唱团的规模较小、数量较少、受众面较窄、影响力较低、社会认可度不高, 远没有达到校园普及的程度, 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不突出; (3) 合唱团的同学们对经典红色合唱作品、通俗合唱作品很感兴趣, 而对艺术性的合唱作品兴致不高, 因此影响合唱团品质的有效提升; (4) 合唱团的师资力量较薄弱, 师资编制不齐全, 远不能满足校园普及的需要; (5) 高校领导没有正确认识, 未能足够重视, 合唱团的管理体制较为松散, 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和专职的管理人员。

因此, 如何建立普通高校大学生合唱团的长效训练机制、如何更好地组建与训练大学生合唱团, 成为各普通高校有效实施艺术教育的迫切需要。

三、普通高校大学生合唱团的长效训练机制

1.

加强合唱教师队伍建设, 组建由合唱、声乐、钢琴等专职音乐教师和部分优秀音乐专业学生组成的合唱训练小组, 按计划、分阶段地进行大学生合唱训练。同时, 普通高校要积极创造合唱教师优越的工作环境, 充分考虑其职称晋升、奖励和待遇等条件, 在满足其基本需要的基础上, 调动合唱教师工作积极性。鼓励合唱教师多与外界交流学习, 提高自身合唱艺术教学和组织水平。

2. 坚持科学训练, 注重启发引导, 突破重点难点。

首先, 以强化合唱欣赏教学来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合唱兴趣。把一些中外优秀合唱作品的欣赏结合到大学生的合唱训练过程中, 让学生学会正确理解作品所表达的内容, 通过对各声部旋律与和声效果的仔细聆听, 使学生的听觉得到训练, 合唱兴趣得到有效提升;其次, 要着重训练大学生的音准、节奏与多声部协调能力, 合唱作品的完美演绎需要以良好的音准和准确的节奏为基础, 训练过程应先抓视唱练耳中的音准和节奏训练, 按照先开展简单的音阶练习和节拍练习接着进行小的视唱和音程练习训练, 这样由简到繁的程序。把二声部的练习和四声部的练习放在最后, 由此能对学生最终形成良好的音准和节奏感觉有所帮助;再次, 要经常训练大学生掌握和巩固科学正确的歌唱方法。可以先教学生歌唱姿势, 这要求学生必须做到无论站姿还是坐姿都要保持身体正直, 肩、胸自然展开的状态, 并且颈直放松和略带笑容两眼平视。接着, 可以对学生进行歌唱呼吸方法的指导, 训练学生多种呼吸练习法, 让学生把运用胸腹式联合呼吸熟练掌握好, 有效避免有换气耸肩、吸气过满等不良现象的产生;最后, 合唱团由基础延伸到提高的阶段, 合唱训练的重点和难点应放到音色统一与声部平衡上。要做到这些方面, 合唱教师必须训练合唱团能够自如地掌握合唱中速度、力度与音色的变化, 并努力使大学生合唱团体的声音形成自觉的、自然的共性特征, 时刻注意提醒学生采用直声唱法, 发声后, 要求声音平直不要波动, 保持气息状态的稳定。

3. 制定规章, 严格管理, 科学选拨合唱教师, 用心营造和谐合唱氛围。

普通高校应对大学生合唱团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 在合唱团的日常排练、工作流程、奖惩办法等方面, 严格按照相关的管理制度来执行, 努力使合唱团的训练科学化、制度化、常态化;合唱团要加强对艺术指导老师和人员管理的选择, 艺术指导是合唱团的核心与灵魂, 作为一名优秀合唱团的艺术指导, 应该具备较高的师德修养和丰富的工作经验, 对音乐理论知识有较全面的掌握和较深入的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 要有一定的声乐技巧。在专业方面, 具备良好的音乐听觉、持久的音乐记忆力和熟练的音乐技能。同时, 合唱团的指挥者, 要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团结合作的能力, 帮助老师并和老师共同管理合唱团;普通高校大学生合唱团相对于专业的合唱团体, 整体要求与专业性较低, 通过较短的训练时间, 就能使学生能走上舞台、演绎合唱, 这样能更快地让合唱队员感受演出的成就感和兴奋感。合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对每一位队员有着全面的了解, 结合每一位队员的特点, 采用适合他们特点的恰当训练方式、排练深受学生喜爱并适合他们演唱的合唱作品, 不断促进师生之间相互适应、相互融洽, 只有老师、合唱团员之间相互团结、相互包容和对合唱艺术有着共同的追求, 才能促进合唱团的整体提高和不断进步。要使每一个合唱队员对合唱团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使合唱团的每一次成功和进步都成为同学们的骄傲和自豪。

摘要:大学生合唱团在普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激发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与团队协作精神, 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艺术修养。本文就如何建立普通高校大学生合唱团的长效训练机制、如何更好地训练大学生合唱团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

关键词:普通高校,大学生合唱团,长效训练机制

参考文献

[1]田晓宝.当今中国合唱艺术发展中若干问题与思考[J].人民音乐, 2006, (9) .

篇4:普通高校大学生合唱团的培养与训练

一、生生合作,唱响和谐之音

1. 音色的融合

在合唱训练中应该经常告诉孩子们“声音抱成团”——音色的融合。这就要求演唱者不能一人一个音色,要学会用共性的声音来进行演唱。在初期的训练中,不主张用开口音a——来练习,开口音容易让孩子们张扬自己的个性,无法达到理想的和谐之音,所以建议用wu——来训练,这样,孩子们很容易找到头声的感觉,唱出共性的声音。

2. 声部的和谐

童声合唱不是齐唱,而是几个声部一起合作,所以它是最考验集体的合作精神,要想使合唱团获得最佳效果,就必须让每个声部达到和谐统一的声音。加拿大作品《The Tai Chi Zoo》,很多乐段用了卡农的形式,每个声部都是在唱主旋律,这就必须要求各个声部的能力均衡,同学们不仅要做到与自己声部的音色融合,还要用耳朵聆听其它声部,互相配合,团结合作才能很好演绎这首纯人声无伴奏作品。起初,孩子们并不懂得合作,每个声部内的音色虽然统一,但声部之间的音色差别很大,一声部音色亮,二声部的音色明显暗淡很多,三声部则容易出现白声,这就要求做大量的练习让三个声部的音色靠近,例如:(a)指挥给一个想要的音色概念,让孩子们模仿体验;(b) 三个声部齐唱找到共同的音色;(c)三个声部分别唱,让他们彼此认真听其它声部的音色,听了后再去模唱。这样的训练模式让学生学会了在训练中互相配合,互相适应,从而增强了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师生合作,唱出最美和声

1. 指挥与合唱团的默契

指挥是合唱团的核心人物,是合唱的灵魂,他的每一个起拍、收拍、呼吸点、换气口以及每一个动作的预示都对合唱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合唱团的孩子们要非常熟悉指挥的每一个动作的预示,与指挥之间形成非常好的默契,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演绎合唱作品。

2. 伴奏与合唱团的合作

如果说指挥带给合唱团的是肢体语言和情感表现,那么伴奏带给合唱团的是听觉信号,在有伴奏的合唱中,伴奏的协调与配合,是合唱整体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伴奏给孩子们直接以听觉引领,无论是情感、情绪、速度、力度,都给合唱团起到推动的作用,伴奏在注意指挥的肢体语言外,要积极充分地融入到合唱团的演唱中,两者互相配合、互相协调,帮助指挥更好地完成作品的演唱。例如:作品《可可西里》有三个乐段,每个乐段的速度、力度要求都不同。第一乐段抒情柔美,钢琴伴奏在引子部分时就要带给学生这样的情绪,合唱团也要懂得和了解伴奏的意图,准确把握歌曲的情绪,能和伴奏融为一体,共同表达赋有诗情画意的柔美乐段。第二乐段歌曲变为热烈而紧张的情绪,伴奏进入这个乐段前有一个小节的过渡,这个过渡给了合唱团一个预示,它不仅在力度上有了明显的变化,在速度上也加快了,钢琴伴奏必须准确地给合唱团这样的信号,而合唱团也要跟上伴奏的步伐,准确地进入到这个乐段的演唱。第三乐段是全曲的高潮,进入第三乐段演唱前有八小节的间奏,间奏直接进入一个大二度的转调,情绪变得舒展、宽广和饱满,这时候伴奏必须积极配合指挥,起到推动整个合唱团情绪的重要作用,共同把歌曲演唱推向高潮。

三、家长配合,谱写团队辉煌

一个优秀的合唱团,不仅要求指挥、伴奏和团员们之间具有团结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的体现,更离不开社会力量及家长团队的鼎力支持与帮助。相信在一线训练的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困惑:经常会有学生告诉你要求退出合唱团的训练,原因是家长怕影响孩子学习。一个合唱团能否稳步向前发展,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起到关键的作用。笔者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究,并找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采取训练公开的形式让家长更直观地认识合唱团;在公开场合邀请家长观赏自己孩子的表演,让他们被孩子们天籁的声音而感动;建立合唱团家长委员会以及微信群便于大家多交流。通过以上方法,合唱团的凝聚力有了很大提高。家长们知道,合唱训练能够培养孩子们之间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让孩子受益终生,相信合唱团的经历将是孩子们很好的成长背景,伴随着这样的成长,他们将会成为未来对社会有用的、有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的人才。

篇5:小学生合唱训练

一、合唱的定义及声部的划分

(一)什么是合唱

合唱是音乐表演的一种常见形式,包括了和声的功能、复调、转调等多种旋律织体的表现形式。它音域宽广,音色丰富,极富于声音表现力。是声音的共性的艺术,是通过多声部多层次多种表现手段及处理方法达到高度协和的一种综合性极强的艺术表现形式,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更多地是淹没自己而突出集体,所以它是群体艺术的结晶,是一个有机组合的和谐的整体。

(二)合唱的分类 它包括三种形式:

1.童声合唱(变声期以前);2.女声合唱; 3.男声合唱

混声合唱由女声部与男声部组成,其基本声部就是高声部与低声部。一般的混声合唱都有四个声部,即:男高、男低、女高、女低,也有全部由童声(代替女声)与男声组成的混声合唱。

合唱还可以分为有伴奏和无伴奏形式。无伴奏的合唱是纯声乐的艺术,难度大,最能显示出人声的表现力,它要求歌唱群体音响的高度统一于协调,往往体现出一个合唱团的演唱水平。

(三)童声的类别

根据童声的发展阶段来看可分为:稚声期、童声期、变声期。

稚声期:从能说比较完整的幼儿开始至五六岁之间(相当一幼儿园小、中、大班)均属于稚声期。此阶段儿童声音细小,口腔开度不大,舌部不够灵活,语言速度交缓慢,肺活量小,只能唱句子短小、音域很窄的歌,而且音域只有六至八度,音色稚嫩、清脆,但音准其不稳定。

童声期:从六周岁开始至12周岁属童声期。此阶段孩子的吸气量已增大,语言能力增强,身带发育已开始具有弹性,音域逐渐增宽,音量逐渐增大,音色的可塑性增强以及对音准的掌握也比较灵敏。

严格的来说童声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6至8岁为童声前期,此时期可着重对孩子进行合唱基础训练,从为培养孩子们具有多声部的音乐感觉打下良好基础来说,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年龄阶段。

2.9至12岁为童声成熟期,这个时期合唱团已经可以承担一些较为复杂的作品的排练和演出。此阶段的合唱的总音域为:低声部G—B1,中声部B—D2,高声部C1—G2。

3.12岁至15岁为童声后期,此时属于儿童与青少年青春期的衔接阶段,有的孩子可能尅是进入变声。童声后期是童声艺术的高峰期,无论是在音乐修养、语言、音量、音响幅度、音色变化、音域宽度、或是在演唱技巧等方面,均可以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艺术表现力很强。处于此阶段的合唱团我们习惯上称为少年合唱团。

变声期:由于此时孩子已进入新的生理发育阶段,女孩子在14—16岁之间(甚至会早些)就已经开始进入变声期,有的女孩子很快就变完声,有的则稍微长些,少则数周,长则八九个月,所以仍然可以在少年合唱团演唱,由于他们经过长时间的合唱训练,声带的适应性较强,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就渡过了变声期。但男孩子就不同了,他们的变声期较长,特别是现在,由于社会及生活条件的变化,常会有一些男孩子提前进入变声期而年龄却尚处在少年阶段,这时可以让他们在低声部轻声演唱,帮助他们尽快渡过变声期,此时合唱整体的总音域是低声部F—B1,中声部A—D2,高声部C1—A2。这个时期的合唱团应少女为主体,男孩子如果善于运用假声,则应鼓励他们仍然参加合唱活动。

(四)童声合唱团声部划分的依据

童声合唱团声部划分的依据首先是音色,音色细柔些的为高声部,音色浓厚些的为低声部;其次的依据是孩子嗓音的音域,嗓音较高,能唱到e2以上的为高声部,高音唱到d2或唱到e2很费力者为低声部;第三个依据是发声的方法,用真假结合的唱法,唱高音时感觉较容易者为高声部,感觉较难者为低声部,也可以说喊直感较多的宜为低声部,歌唱技法掌握得较好的宜为高声部;第四个依据则是:应按声部人数比例的需要划分。一般来说,声部从低到高力量的配置,应类似于金字塔的形状。低声部的声音要饱满、沉稳,人数可以多点、声音可以大些。声音要清脆、明亮、人数可少点、声音要小些。当然声部力量的配置有时要视作品的要求而定。总之要把上述四个依据结合起来,综合地划分每人的声部,经过一段时间的排练之后,对声部划分不合适者,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划分声部时,把音乐素质偏低的学生都放在低声部的做法是错误的,相反应选择音乐素养好些的学生参加低声部,使集体音响更易和谐,减少跑调情况的发生。

(五)童声合唱团的类型和配置

幼儿歌唱小组:7岁以下幼儿组成,人数5—20人,声部为齐唱。低幼歌咏队:小学低年级组成,人数10—40人,声部为主二声部。童声合唱团:小学三年级至初中一年级学生组成,人数40—80人,声部为二声部至四声部。

由于我们经常接触到的作品多为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作品,超过四个声部的童声合唱作品较为少见。所以合唱团的配置一般为:

1.二声部配置:这是一个最基础的声部配置,只有高与低两个声部。刚组建起来的合唱团,因为在许多方面没有基础性的训练和准备,比较适宜这种声部配置。演唱一些小的作品,队员的演唱能力容易达到,也更能发挥出整体的演唱水平。

2.三声部配置:在高低两个声部的基础上,加入一个中声部,这就是三声部配置。这样的童声合唱作品比较多,有利于训练、演唱范围的扩大,队员们演唱能力的提高。同时可以把女声合唱的作品纳入其中,因为女声与童声的声音相近似。这类作品在演唱时,其作品表现力上有一定的难度,对队员的音乐素质也有一定的要求。

3.四声部配置:在高低两个外声部基础上,加入两个内声部(中高声部和中低声部)这就是四声部的配置。这样的作品不少,可以包括由器乐作品改编的、成人混声四部合唱改编的作品。由于声部多、演唱范围广,演唱的难度也较大,不仅要求队员有较高的音乐素质,要求指挥也须具有相应的能力。

各声部在人数上的比例大致如下: 二部合唱 高:低 4 :3 或5 :4 三部合唱 高:中:低 5 :3 :4或10 :6 :7 四部合唱 S1:S2:A1:A2 10 :5 :4 :7或10 :4 :4 :7 混声四部合唱 S(女高音):A(女低音):T(男高音):B(男低音)10:6:7:6

(六)合唱的排列方式

1.一般左边为高声部,右边为低声部,可以排为前排为女高、女低,后排为男高、男低。

2.如果是三个声部,可排为女高、女中、女低或前排女高后排为女中、女低,也可排为女高、女中,后边一排为女低。

二、小学生合唱团的组建

实践证明,以一个学校为单位组建合唱团,其规模大约在30—60人之间比较合适。如果少于30人,那只是一支小合唱和小组唱的队伍,同时在合唱声部的配置上会产生一些问题;如果多于60人,从合唱水平的提高和组织工作方面都会增加不少的难度。

(一)合唱队员的招收与管理

具备什么样的歌唱条件的学生才宜于开始训练合唱呢?

第一是能够分辨小二度(半音),并能比较准确的模唱;第二是音阶各唱名(do re mi fa sol la ti)间的相对高度观念较为清楚(也就是说哪个音高哪个音低)。基本掌握这二条歌唱能力以及在生理上音域发育较宽时(超过八度)一般应在小学三年级。对这两条歌唱能力不具备者勉强地提前进行合唱训练是不可取的,因为这不利于孩子们在音乐素质方面的基础发展,反而得不偿失,欲速不达。因而幼儿与低年级孩子还是以简易的齐唱主旋律为宜,应选择音域部宽的歌曲来练唱,其学习方向是打好音准节奏和基本声音方法这三方面的基础。

招收方法:

其一在音乐课上挑选。通过平时学生在音乐课上抽查个别学生表演唱,从中了解这些学生的音乐能力(音准、节奏感、表现力等)。

其二在学期音乐测评中挑选,这是挑选队员的好时机,并可以加深对这些学生的了解。其三在学校和班级举行文艺活动时挑选。能够在这样的活动中发现一些好的苗子。

招收合唱团队员有不少的要求,如视唱能力、乐理知识、表演水平等,但这些是可以在队员入团后,通过老师的指导、训练得到提高。最重要的是看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音准概念、较好的声音条件、较强的节奏感、能胜任本声部的音域,这四个方面的素质和潜力。下面就从这四个方面谈谈如何考查学生,挑选队员: 1.音准(音要准)

音准应该优先于其他能力,而作为第一条件来考虑。考查的办法由三种:一种是让学生唱首自己熟悉的歌,老师给音高而不给伴奏,等学生清唱完时,老师再用钢琴核对其尾音是否正确。准确的,则说明这位学生控制音高的能力是比较强的。二是老师再钢琴上弹一组音,使其中一个音的音高略有变化,如do 降mi sol , do mi sol, Do 升mi sol , 要求学生用唱名唱出来,看其能否准确地分辨和模唱。三是半音上下级进的听辨模唱和非自然音阶的大跳音程模唱。2.音质(声音要自然)

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用简单的方法就可以考察了。让学生唱一首歌,从中来发现他的音质,以及是否具有比较自然、舒展的歌唱状态。要强调的是,我们挑选的是合唱队员,而不是独唱演员,所以最好挑选那些声音具有共性、融合度好的学生。对于存在着声音个性突出而又融合度差、用声习惯不好等问题的学生的入选,关键则是看老师是否有能力加以纠正解决。音色要求:音色的自然与优美,有“漂流感”,脆嫩、稚气、明亮、甜美是童声的特色 3.音域

音域的考查比较简单,关键在老师分配队员去哪个声部的选择。老师们一般习惯根据队员音域的高低进行声部的分配,高音唱得上,就分到高声部,反之就分到低声部。实际上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不利于组建一支优秀的合唱团。对于那些既能高音、又能唱好低音,音域较宽的队员,老师要按照合唱团及作品的需要出发,做出合理有效的安排。4.节奏感(能模仿拍或唱切分拍)

考查时,老师可编一些简单的节奏,如:两条节奏近似而又有差别的节奏等,用手示范,让学生准确地辨别并模仿出来,以考查学生对节奏的反应能力和感悟能力。更近一层的考查办法就是考查学生能不能模仿切分拍。在合唱中拍节占了很重要的位置,不然一定会唱的乱七八糟。但要知道一个人对于拍节有没有把握,就必须看能不能唱切分拍,若能唱切分拍,那么他对于拍节一定很有把握。并且有些曲子在拍节上进行变化才能将曲趣表现出来。管理办法:

合唱是一个整体。大到突出的声音、表情、姿态,小到衣服的穿戴、纽扣,都有会影响整体。无论是平时的排练,或是彩排和正式演出,合唱队的纪律是十分重要的。合唱艺术是集体共同创造的艺术,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和协作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有的人认为已经会唱自己的声部,就不按时参加训练,或者在排练中不认真积极地与指挥配合,结果在演出中跟不上集体甚至出现“放炮”现象。此外,有的人在演出、排练时目光不集中在指挥身上,消极演唱或者胡乱表现,这些都有可能破坏合唱的整体效果。因此,只有当合唱团成为一个有严密纪律的、团结而和谐的整体,才有可能表现出真正的艺术。

(二)训练曲目的选择

学校合唱团的组建不仅仅承担着提高学校学生整体艺术素质的任务,在实践中我们的合唱团还会面对大大小小的各种不同比赛,那么如何为比赛选择合适的曲目呢? 1.选材注意事项

(1)应以作品思想好、感情深、精神健康为主,高度重视作品在情趣上的熏陶作用,因为“陶冶情操”是合唱艺术教育的主要目的之所在。(2)曲调要优美、动听,尽可能达到演唱一首好的作品使人终生难忘的程度。

(3)(参赛曲目)讲究格调上的“刚与柔”;“中国作品与外国作品”,“统一协调与适当变化”等多种样式的搭配。特色单一的选材将产生单调或呆板感。

(4)符合比赛主题以及比赛评委口味的歌曲。(如红歌比赛与六一儿童节比赛)

(5)不同的比赛场地选择不同的歌曲。(如广场比赛和音乐厅比赛)(6)关注合唱训练以及合唱艺术的新动向。2.对作品进行简单的改编

为了增加童声合唱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使之更美好动听,同时也为了让作品的技术难度更适合本合唱团的具体情况,(如:合唱队员的不同年龄,演唱水平,领唱水平,合唱队人数多少以及排练时间的多少等)我们可以选择对初选作品进行适当的改编,它也是作为合唱指挥训练教师所必须掌握的本领之一。

三、关于童声合唱训练的问题

(一)正确而良好的歌唱标准:

歌唱时由气、声、字、腔、情几个部分组成的,前四者是手段,而后者是目的。正确而良好的歌唱应符合以下标准: 1.正确的歌唱姿势 2.正确的呼吸 3.正确的起声,4.准确的母音状态(母音色彩)5.圆润的音色

6.丰满而集中的共鸣位置 7.清晰的语言 8.准确的感情表达

(二)合唱训练的统一要求

合唱是集体的歌唱活动,个人的演唱必须服从整体的要求,如果各行其是,旁若无人的引吭高歌,只能是一种杂乱的音响,无法取得协调的效果,更谈不上艺术的表现了。只有在各种技术因素都达到高度统一,才可能使合唱队灵巧而有表现力,演出才能有魅力、有感染力和生命力。因此合唱的统一要求就决定了合唱队的水平。1.姿势

这绝不仅仅是一个整齐美观的问题。统一姿势的根本目的是使所有合唱队员身体器官的状态一致,使发出声音的“乐器”处在相对统一的工作状态中,这是做到其他统一要求的基础。而且,良好的姿势还有助于减少疲劳,提高排练效率。

正确的排练姿势应上身正直,不靠椅背,不搁二郎腿,双脚平放地面,胸部保持吸气时的状态,两肋扩张,小腹微收而下沉,垂肩且微微向前,双眼平视前方,脸面微仰,提眉,下巴稍收而放松,脸部安详而自然微笑,头部适当后移,使咽腔置于声门上方,臀部最好只坐三分之一,或者双手互握于前排椅子背上,有一种“随时可以离椅起立”的准备状态,如果站立训练,则上身要求与坐姿相同,双脚略分开小半步,重心一虚一实,脚跟虚脚尖实。这些要领并不是使人如坐针毡,而是在一种必要的工作状态之中保持放松。事实上,稍经训练都是可以做得到的。◆不论坐或立,要感到很高很轻地在臀部之上。

◆试想像你自己好像有一根绳子从你头的后面将你挂起来。◆当你唱歌的时候,好的姿势总会使你感到自信。2.呼吸

呼吸是发声的动力,也是共鸣、音准、吐字等的基础,没有合理统一的呼吸就没有良好的气息支持,也就没有好的歌唱。

日常身心平静时的呼吸时无意识而较浅的,激烈运动或者情绪紧张时呼吸会自然加深。歌唱时属于较深的呼吸,是有意识、有控制的,而且更深沉,腹部的活动更积极。单这并不是说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呼吸上面,而是体会这种正确的活动状态,以适应演唱的需要。

歌唱时的呼吸时口鼻同时进行的。口腔内部打开,软腭提起,面部提眉,两肋及腹部口张,自然就完成吸气过程了。区别于其他呼吸活动的是要把这种状态维持住,用来准备发声,并且支持整个歌唱过程。脑子里想着这种“吸”的状态,结合感情进行歌唱,就能产生富于感染力的纯净而嘹亮的歌声,这种感觉始终不能松懈而要贯穿始终,演唱进行中的呼吸千万不能放松。吸气的深浅按歌唱的需要,切忌太深,那会影响发声的灵活性,使呼吸器官僵硬,音也无法唱准。一段快速而短的乐句吸气更少,慢速乐句稍深些,以自然舒畅而又能很好完成演唱为宜。如果感到气息不够或者憋闷,都应作相对调整。

整个合唱队的呼吸和分句都要统一,特殊的高音,延长音或破句的呼吸尤其要由指挥指示并经过练习。有一种特殊的合作技巧,训练有素的合唱队才能掌握好,就是循环呼吸。简单的说就是合唱队员轮流换气,使合唱音响不间断,没有句逗间隙,刻画一种连绵高远无垠的意境。比如孟晓东版本的《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的结尾部分的13拍的长音就可以采用“循环呼吸”的技巧。使用这种方法时要求队员们具备破句呼吸的能力,可以在任何瞬间退出演唱,又可以不动声色地悄悄介入。关键是把歌唱的生理和精神状态保持住,共鸣位置不动,呼吸时不闭口。还要努力倾听邻近同伴的演唱,别人正在换气时自己不能同时进行,待别人完成呼吸重新加入演唱时,顺着集体的音响动势不动声色不露痕迹的收住声音,两肋微张,腹部扩张,吸气后再同样加入演唱。对于训练有素的合唱队员,这是一个时间极短的过程;使用这个方法,合唱队的一个声音可以无限制地延长,这是独唱演员无法做到的。

◆每一个歌者应该对所要唱的乐句以充足的气息。

◆只要吸入的气量使歌唱的乐句唱的舒畅就够了,过多的气量那只会使肌肉僵硬。

◆学生应学会用腰围四周的扩大来吸气,用腹壁的挤缩来吸气。◆最好的呼吸控制是由胸与腹的安静而平滑的联合动作。对声乐来说是用最少的气息通过深而有控制,安静而正常地排出来。横膈膜不过是吸气的肌肉,而腹壁是呼气的肌肉,而前膜壁是主要的力量,呼气必须靠前腹壁来完成。

◆歌唱时的呼吸不应当先于咬字吐字或与咬字吐字分开练习,歌唱者会因为过分注意呼吸而损害共鸣及咬字吐字。而这样很少能得到艺术性及有表情的演唱。3.音量 很多作品都要通过小而弱的音量来表现内容,造成力度的对比,音量大的合唱队员必须学会善于控制自己的歌声,以免破坏整个声响效果。弱声时要求更集中,更有力,更有紧张度。因此,队员应该掌握半声、轻声、抑制声的唱法:学会随时调整力度,做到强而不噪,弱而不虚,使演唱符合整个歌曲色调的变化要求。4.音色(音质)

通过对共鸣泛音的调节,使音色有灵敏而多样的变化能力,或浓或淡,或明或暗,能高亢激越,能深沉委婉,有极大的适应性,能根据音乐内容而作出变化,这些变化又统一在色调处理之中。

合唱总的倾向是“轻、柔、美、高”,即音量轻,音响柔和,音色美,共鸣位置高。采用积极的轻声作为基本力度,在表现需要时才偶尔用强声。用抒情性女高音的音色感觉作为统一的基础,其他声部与之靠拢,在取得共性的前提下发挥各声部的表现特长。这个新的趋势使合唱音色亲切热情,声部之间融合,容易取得音准协和,高位置共鸣使低声部不在笨拙,整个合唱节奏鲜明、灵巧而富于变化,从而扩大了刻画音乐形象的能力,更便于深刻细腻地抒发感情。

◆好的合唱音质应该表现在:“一个欢乐而微笑的表情”,“松弛而打开喉”,“自由活动的低下巴”,“没有决一死战的表情”,“没有拉紧感和紧张度”…… 5.发声

儿童发声由于生理上的原因,宜多用上部共鸣(软腭以上的头腔共鸣,即含有鼻腔、额窦、蝶窦的共鸣),但这不等于说不让儿童有节制地、科学地运用下部共鸣(即口盖以下喉腔、咽腔口腔与胸腔的共鸣)。要知道发高音头声时,如有胸声参加,会使头声结实丰满;而发低音胸声时有头声参加,又会使胸声明亮柔和。上部共鸣作为歌唱发音的“顶”,发挥高位置作用;同时下部共鸣作为歌唱发音的“底”,发挥根基(支持)作用。——著名的童声训练专家彭其婉

“脑袋空、喉咙满、肩部宽、腹部紧”(音乐教授马革顺语)。练习方法:(1)松:发声器官各部位肌肉放松,特别是下颌与喉部。要求舌根平放,下巴不翘起不下缩。

(2)扬:微收小腹,姿势端正,精神状态振奋专注。(3)竖:用打呵欠似的感觉提起软口盖,口形似立着的鸭蛋。(4)上:声音走向尽量往上、仿佛唱入眉心,唱往头腔。要小腹微收用脐上腹肌来托着声音,使声音处在较高的位置上,不要放下来唱。(5)下:吸气要横不要竖,不要耸肩,要学会用“气柱”(有呼吸支点)歌唱,并运用脐上腹肌的适当控制来支持声音。

(6)拢:声音要集中、有点,不要散。点要“打”在软硬口盖交界的稍前处。

(7)变:要训练各种母音的口形变化,声音的开放、关闭,硬起、软起,连音、断音,强弱,级进与大跳。

(8)开:前后口腔、鼻腔、头腔均要打开,要让声音畅通地从体内流出。6.波动

在童声合唱训练中波动是合唱的忌讳,尽可能的不要使用,因为波动的幅度大小或波动得太快都会破坏合唱的音响。7.统一歌唱方法,提高声部歌唱能力

我们知道,童声合唱的音响就是通过各个声部共同完成的。要想获得理想的艺术效果,就必须要求每个声部都达到整齐。每个声部就如同弦乐重奏中的一件乐器,有着自己演奏的旋律和技巧,几个声部交织一起会达到一个理想的整体音响效果。童声合唱训练中,要实现理想音响效果的提前,首先是提高声部内个人的演唱水平。声部内各成员呼吸的运用、发声的位置及共鸣、音色、吐字的方法等诸方面都应基本达到统一,才能使整个声部的声音达到一致。其次是演唱上整个声部要根据指挥的要求,像一个人那样开始和结束,同一时间发出同一个词的音,在指定的地方呼吸,共同完成渐快和渐慢的过渡,各声部以相同的力度来演唱,以同样纯正的音高曲演唱歌曲,清晰、准确地唱出作品的歌词等等。因此,声部内的成员统一了歌唱方法后,要随指挥有目的地进行单独声部的训练以及所有声部的和声训练。只有将每个声部的歌唱能力提高了,再去强调整体的演唱水平,效果才会更佳。

8.良好的歌唱前提是良好的精神状态

保持在良好的精神状态下歌唱具有两方面的积极意义:首先由于合唱是集体活动,情绪的相互影响很重要。所以,当某一声部只要有一个人精神状态不对,很可能就会影响整个声部或整个合唱团的精神。其次,在不好的精神状态下歌唱最容易损害嗓子。歌唱器官是有机的整体,任何肌肉只有在兴奋的状态下才能灵活自如,让不使用的部分保持松弛,形成紧张与松弛的平衡。

总之,合唱的统一要求是为了达到完美的艺术境界,做到了这些就可达到强而不炸,轻而不虚,高而不挤,低而不压;快而不乱,慢而不断;统一得越好,合唱队的演唱水平就越高。

(三)童声合唱中声音训练的基本原则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训练。1.注意三个不同声区的歌唱要求:

在高声区,即#C以上,要运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歌唱。虽然#C2的高度一般少儿都能用真声唱,但从此音(或略低)起,可以揉进少量的假声,并随着声音的升高适当增加声音中假声成分,这样在过渡到较高声区的演唱时,声音就会自然、连贯、统一。

在中声区则要用比较“竖”的声音歌唱,或者叫用“微微含着”的声音歌唱。这种声音经过了硬、软口盖的反射,并且有下方气息的控制。在低声区be以下,要求声音不压、不撑。压,就是指压低声音的位置;撑,指歌唱时撑大喉咙。尽量用自然、舒服而且具有高位置的声音歌唱,这是低音高唱的原理。

2.什么是高位置,如何获得高位置?

高位置是指声音在头腔中的振动感觉要尽量位置高,仿佛是歌声安放在嗅觉区打开的地方,即闻花香的“印堂”处。在生活中,由这个山头唱往另一山头的“打山歌”,以及向着远方呼喊都是具有高位置的声音。高位置的声音必须经过训练或预习才能得到。首先,在寻找高位置声音时可以集中精神去体会(气息与声音的位置),努力感觉它。通常闭口哼唱向上冲击嗅觉区,就是对高位置声音的寻找与感觉;其次,要正确的歌唱姿势与振奋的精神;再则,要采用一些辅助方法,比如用“扬眉、打呵欠似的口腔动作”、“闻花香似的打开嗅觉区”以及“唱给远方的人听”等形象的方法,帮助合唱队员们去获得声音的高位置。3.高声区真假声音结合的训练

第一步,先出现“虚闷感”音色,在声音缺乏力度的情况下,适当向上扩大音域,靠拢集体的音响。经过一段实践的训练之后,声音便会有进步。

第二步,有训练的假声音量并不少,音色并不暗,关键在如何努力充实、丰满高声区中的假声成分。

(1)气息不可上浮,吸气不可耸肩,让气息更深,并注意适当增强气息压力。

(2)适当地增大口腔容积,即口腔扩充。尽量多用咽腔上部的共鸣(口腔、鼻腔、头腔),坚持在歌唱时,口腔有适量的“空含感”。(3)坚持声音的高位置。音越高假声成分越要多,越要保持声音的高位置。

经过这样长期努力训练,反复琢磨体会之后,就可能做到高声区含有假声成分而不虚,用微声歌唱时,声音不会松懈。4.必须高度重视声音的气息控制。

气息的正确控制是童声训练的生命线。一般说来,连音的悠长声音的歌唱,对于体会气息的控制是最为有效。因此,在练习气息的运用时,应多选择一些具有这方面特点的练声曲和歌曲。

5.关于“半声”、“虚假声”与“直声”、“自然声”的运用。

运用“半声”、“虚假声”进行声音训练,使我们很容易找到高位置与头声,宜于在合唱中训练声音的和谐和靠拢,可以说是训练合唱声音靠拢的速成法。用“半声”、“虚假声”来训练声音力度、速度、音色等的变化,往往能增加声音的适应能力和灵敏度。但是,完全用“半声”、“虚假声”来唱所有的歌曲,是不合适的。“半声”、“虚假声”的唱法,一般声音位置比较靠后,更为关闭,因此它有不可克服的弱点,缺乏童声的甜美音色。听来更为成人化,缺乏孩子们歌声中生动、活泼的想象力,降低了童声的光彩与热情。

至于“直声”、“自然声”,虽然童声色彩较浓,但是音域狭窄(到e2已十分吃力),声音灵敏度低(指各种技术变化:强、弱、快、慢等而言),因而表现力较差。

总之,用一种声音方法或音色来唱所有的歌曲是不适合的。我们应根据不同曲目的不同形象、感情需要、不同的声音训练的需要,安排相应的音色与方法

四、合唱训练中的一些方法

合唱训练中值得注意的有两点:一是演出作品的选择,要与合唱团的演唱能力相吻合,切忌好高骛远。二是声部的训练要由易到难、顺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几个比较有效的方法: 1.用模仿的方法来训练。

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用模仿的方法来训练,这种实践能建立正确的概念;这就要求指挥应有一个好的声音,并知道如何去运用,因为他是合唱团中唯一能被正确模仿的;但同时指挥也应了解放松的特征及表情可以模仿,但不能模仿音色及音质本身。2.用形象生动地语言描述。

教师要能够将正确的方法、感觉、要求……用儿童能够理解的语言形象生动地描述出来,引导学生根据内在感觉或对已知的事物事情情感等方面的感知来想象歌曲演唱时所需要的技术或歌曲演唱时所要表现的情感等。比如说要求学生演唱时找到口腔内打开的感觉,可以形容为“口里仿佛有一枚鸡蛋”等。

3.重视“想象”能力的训练

很多合唱有很好的音质,但却忽略了合唱的“色彩”,而歌曲的色彩只有从歌词及音乐中,使歌者通过想象来形成应有的声音,有了想象,我们就能获得有目地的丰富的声音色彩。这也是我在歌曲演唱时常常要求学生要做到在唱的同时能够根据歌词和音乐的意境在眼前“播放歌曲的小电影”所采用的方法。

4.在作品学习中训练学生的演唱技巧

在歌唱中无论是气、声、字都不能离开对作品内容与感情的表达。有生命力的歌唱都是在横向线条旋律的运动中进行的。这就是气、声、字与行腔之间的有机结合。在训练中常会遇到过这样的情况:队员们在做呼吸和发声练习时能够很好的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一旦演唱歌曲作品就很不稳定,他们就好像突然失忆了一样完全不记得刚刚在练习时的感觉,而一旦强调了呼吸的技巧,队员们则好像有不会唱歌了一样。这除了有其素质与修养的原因外,在技术上也许是没有解决好前三者与行腔的结合问题;在行腔中无论发音状态、母音的过渡、语言的表达,都是千变万化的,在合唱中要达到整体协调一致,有时会比独唱还要难。所以在对于没有很多时间专业集中训练的学校童声合唱团来说,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教会队员们基础的呼吸、发声、吐字的方法后,将这些技巧融入歌唱行腔中发展;这样以来,即完成了歌曲声部的学习,同时也完成了歌曲的呼吸、发声与吐字咬字的训练,更深一层的说还能够将歌曲的情感也在这些活动中完成,可谓是一举多得。

5.循序渐进,分段训练。

篇6:3浅谈中学生合唱训练的几点反思

合唱作为一种集体歌唱艺术,它以其独特的形式,越来越受广大群众所认识和接受。特别是在校园内比较活跃,因为它是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一种途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和音乐审美意识。那么怎样才能让中学生合唱达到理想的效果呢?除了最基本的音准、节奏训练外,针对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从事音乐教学的我,根据平常合唱训练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如下:

一、演唱姿势

演唱姿势的好坏不仅影响合唱队的整齐和集体精神面貌,而且对合唱队员的呼吸起到很大的作用。有道是:姿势是呼吸的源泉,呼吸是发声的源泉,由此可见,正确的演唱姿势对一名合唱队员来说是多么的重要。由于中学生不是专业的合唱队,往往演唱姿势比较随意,那么作为训练者就必需向队员讲解或亲自示范演唱姿势。如:身体自然直立,保持放松,做到松而不垮,积极向上的状态;眼睛平视前方,胸部自然挺起,小腹收缩,两臂自然下垂,两脚微分开,重心稳定;面部自然放松,抬起笑肌,以便打开共鸣腔。在演唱时身体不要随意晃动。

二、有关声音的训练

在声乐艺术中,独唱讲个性,而合唱求共性,虽然发声原理是相同的,但合唱在声音表现上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如声部有男声、女声、童声;各声部的音色统一,声部与声部之间要协调;气口统一等。所以合唱训练比独唱复杂得多。那么合唱的声音该怎样训练呢?我认为,首先,应采取集体训练的方法,因集体训练可解决声部之间的协调和统一。其次,应采用直声训练方法,因为每个人在歌唱时会出现频率不等的颤音或摇音,有多有少,有快有慢,如果控制不好反而会破坏合唱的协调性。直声训较容易产生共性,而且在合唱中比较容易听到其他声部的音色和强弱,同时直声训练对于中学生的嗓子有保护作用。

三、怎样选择合唱曲

中学生合唱队不是专业的合唱队,再加上很多中学生正处于变声期,所以选择曲目很关键,它关系到合唱的成功失败,如果盲目选择学生不能驾驭的歌曲,在演唱时高音会出现“喊” “捏”“挤”,或唱不上去;唱低音时就“压”“虚”等现象。所以选择一首适宜中学生演唱的歌曲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有感情地把它演绎出来,即使难度不大,也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切不可盲目地拔高作品的难度。

四、合唱中的咬字、吐字

以字带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字正腔圆是我国民族传统的唱法,它讲究字清意深情自真。在合唱中,有些合唱队员咬不准字头,归不好韵,所以每个队员的吐字和咬字都要以普通话为基础。因为有些地区对(z zh)(c ch)(s sh)即平翘舌不分,(l n)边音、鼻音不分,声母(h f)不分,(in , ing)前鼻韵、后鼻韵不分。所以在咬字吐字训练时,注意韵腹和韵尾结合体的连贯,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把每一个字读准,以便使其在合唱中获得最佳演唱效果。

五、各声部之间声音的协调、统一 合唱不比独唱,合唱追求的是和谐统一与各声部均衡,所以合唱队员不能向独唱演员一样根据自己的情绪或感觉去唱歌,还有有的队员怕听不到自己的声音,把声音唱得很大,这是合唱队比较忌讳的,因为它不但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相反破坏了合唱的协调性与均衡性。

篇7:普通高校大学生合唱团的培养与训练

【课程简介】

一、专题讲座:指挥与合唱训练

在《课标》中,将合唱这项教学内容置于整个歌唱模块教学的首要位置,突出了它是重点教学内容的特性。以合唱教学为主,培养学生自觉的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集体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益于人际间的情感沟通及合作交流,合唱课在这方面尤为突出。并且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合唱曲目的积累,在有限的 18 学时学会、排练 3 — 5 首合唱曲目。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能够学习并做到:

(一)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理解合唱作品的题材内容、体裁形式及其艺术表现价值,理解音乐作品的艺术风格等。

(二)在音乐艺术表现上,要恰当地表现合唱作品的音乐情感及其意境,处理好声部之间的和谐与均衡,恰当地表现音乐作品的艺术风格。为此,要认真解决声部进行中的音准问题,也要认真解决音色上的融合问题,以及音量上的平衡问题,还要解决必需的歌唱技能技巧问题(如:歌唱的姿势、呼吸、发声、共鸣、咬字吐字、情感处理等)。

(三)能够对指挥的动作以及伴奏的前奏、间奏等做出明锐的、准确的反应。

要做到以上要求,教师的“教”是首要问题,特别是对于指挥这项技能,绝大多数声乐教师在高等院校学习时并没有接触或学习过,因此,教师首先对这项技能的学习是必须的。专题讲座为教师们提供了学习的资源。

二、互动对话: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没有教学评价的教 1 学过程是不完整的教学过程。

音乐学科的教学评价有着与其他学科教学评价同样的性质与任务,它是音乐教学实践活动的基本环节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音乐学科的教学评价与音乐教学本身同等重要。

确立“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教学评价新理念,构建能对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设计出科学评价的新型音乐教学评价体系。在承认差异,师生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倡导重实践、重发展、重整体的师生自评与互评机制,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与导向功能。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为高中音乐课程的教学评价改革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摆在我们面前新的课题是如何领会《课程标准》中“评价建议”的主要精神,更新理念,设计新的教学评价的实施策略,使评价成为促进高中音乐教学工作的新的动力。

特别是具体到《歌唱》模块教学评价应该如何制定、实施。通过互动对话这个环节,以及“相关资源”内容中案例的介绍,以一个小专题的内容与老师们进行了交流。

【学习要求】

一、明确《课标》中,将合唱这项教学内容置于整个歌唱模块教学的首要位置的意义。结合学生实际和自身能力,认真学习研读课程标准中对合唱教学的要求,以及教学活动建议的提示。

二、聆听和学习专题讲座,提高教师自身的指挥技能,并在合唱教学中实践演练,在与学生同学习中,使多方面技能教学相长。

三、制定出合唱教学的具体措施和计划,特别是合唱曲目排练的进度与课时安排。

四、期末将师生共同学习排练的 3 — 5 首合唱作品录像,或在学校的艺术节及其 2 他活动中进行实践展演,检验成果。

五、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中“评价建议”的主要精神,更新理念,设计新的教学评价的实施策略,以《课程标准》中的音乐教学目标为依据的,明确教学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应该落实在教学双边活动的共同发展、进步和提高上,评价不仅需要关注结果,还需关注过程;对学生的评价应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还应考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要能够较好地发挥评价的课堂教学导向与教育作用,有效促进歌唱教学的规范化,减少课堂教学的随意性,使评价成为促进高中音乐教学工作的新的动力。

六、请自行制定出一份歌唱模块教学的评价方案。

七、观摩案例评析中提供的歌唱作品拓展内容,并将相关作品融合、铺垫在歌唱模块的各类课型的教学中,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

专题讲座

高中音乐“歌唱”模块教学研究——指挥与合唱训练

李金祥(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音乐教研室,中学高级)

老师们好,今天就歌唱模块教学的问题主要谈一谈合唱教学怎样进行排练。也就是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的混声合唱,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做?另外再谈一下“歌唱与指挥”的问题。

谈到这个歌唱与指挥的问题,在歌唱教学当中,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技术要求,为什么这样讲呢?就是说在我们进行歌唱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歌唱方法,解决整体歌唱要做到统一、和谐,如果完成好这两个基本点,才能够进入到二声 部合唱,三声部合唱,到四声部的混声合唱,这是很重要的问题。

一、如何把歌曲唱好

在歌唱教学上,应该有一个基本统一的要求,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用科学的方法来演唱好歌曲。初步掌握歌唱基本技能。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的话就直接影响到我们后面歌唱教学,以及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来解决问题呢?首先,什么叫做科学的歌唱?大家知道,在这个声乐分类上,有美声,有民族,还有流行唱法,也就是说的通俗唱法,现在又出了原生态派等等,那么在我们歌唱教学当中,尤其是学校音乐课堂上,我们既不能偏于美声,或是偏于民歌,或者是其他,所以我们歌唱教学是教给学生的基本歌唱方法。关于分辨学生的声线是否属于美声、民族,还是其他,这是学习之后的发展的问题,我们的任务就是教学生掌握科学的歌唱方法。那么这个科学的歌唱方法是什么呢?它的目标和目的又是什么呢?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一个科学的方法,那么科学的方法体现出来的就是用很自然的声音去歌唱,能做到字正腔圆,给人一种自然舒服的感觉。不要让学生唱完歌以后觉得嗓子疼,或者是感觉不舒服,这个基本技术掌握完了以后,他可以完整的演唱好一首歌曲,唱的要好听,这是最基本的要求。那么怎么样才能够达到这个要求?

首先,我们就要解决怎么样掌握歌唱基本方法的问题。记得我在上一讲曾经给大家简单的提示过一些小的方法,一个是让学生们把嘴巴打开,这怎么打法?不能机械的要求他使劲去张嘴,也不能让他在不放松的状态下进行演唱。首先,指导学生自然的微笑,打开两个颧骨的笑颧肌,同时要把牙关打开,这两项是同时的,笑,张开牙关,然后进行呼吸,呼吸时,不要挺胸,自然放松,保持好歌唱状态。

第二步歌唱张口的口型,应该是这样:(做示范)这作为起点,一边唱一边嘴巴边向下走,向下垂,然后歌唱的基点最后到胃这个地方,怎么可以这样做到呢?如:

ma,mei,mi,mo,mu 这么几个音,声音的位置要在一个点上,吐字、发音要圆润,字正腔圆,老师们可以在实践当中去试一试。

第三步就是声音要有共性,要统一,所以我方才前面举的这几个例子就是告诉你,声音如何把它调到统一了,这个就是作为歌唱教学最初步的入门,在实践当中大家可以去体验体验。那么在歌唱当中,解决这个基本发声问题了,紧接着就是呼吸,呼吸我刚才讲过了,一个要求学生们不要提胸,呼吸尽量气息向下走,呼吸要自然吸进去,就是刚才我讲那个,这三步统一了,就基本上可以了。把这个基本方法掌握好了以后,经过练习,就可以达到初步入门的这个感觉。

那么,在练声的时候,有这么几个要注意的地方,大家运用开口的比较多。还有一种情况,发 u 或者是 lv 这样的字母,怎样把它唱好?比如说发 u,因为我们要强调一个音的位置问题,u 字母本身就会造成嘴巴撅起来的现象,声音就自然而然的向前走了,形成了歌唱的整个状态全在嘴里,这样音发出来会发白,没有位置。很多的就是在练声歌唱发声的时候,都用的是这个练习曲,听起来这个位置上老是感觉到不对劲,老是这样直着向下的走行,如果我们变换一种方法,很简单,我提示一下,你把它笑肌抬起,再唱这两个音就有区别了,这就是属于声音的走向,我们要求歌唱要统一,要寻找声音的共性,这样是比较好的。所以老师们在教学当中可以进行一下实践。

二、指挥的基本知识

(一)指挥的职责、要求与条件

指挥的要求:简单地讲,可用“省”、“准”、“美”三个字概括。

“省”是指指挥动作要节省,根据作品内容的需要,设计指挥动作,动作大小要适度,5 既不能过分地夸张,又不能无表现力,要注意速度、力度的对比,注意作品的语气。

“准”是指指挥的预示动作,即各种起拍、收拍的打法,要求干净、准确。

“美”是指指挥在表演艺术上要美观大方。因为指挥不同于导演,导演是导完戏即可下台看戏。指挥既承担着导演的任务,又扮演着演员的角色,所以他的一切形体与指挥动作都要注意美观。但是必须说明,姿势美与不美,关键在于内在与外在的统一,一切从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在感情出发,掌握好准确的指挥图式,将动作变为下意识的用心投入,它的感染力就强,用外在的手法去指挥,必然会产生许多弊病,不会有好的效果。

指挥应具备的条件,一是乐感特别是节奏感,二是耳朵听音的敏感。在合排中多声部、多层次的音准、节奏、力度、速度及作品的乐句、乐段、旋律的相互交织,音乐的发展变化,音乐的曲式结构、调性布局、音响层次对比及作品的风格,演唱、演奏的合作等方面的问题,都要通过听觉去发现和改进。所以,平时要多欣赏比自己指挥水平高的古今中外优秀作品,提高听辨水平,增强指挥的全面修养。

(二)指挥的基本动作与姿势

1.指挥的身体:站立挺拔、收腹挺胸,直立在合唱团员面前,要非常放松,自然、美观、大方。

2.指挥的脚和腿:一般左脚稍靠前,右脚稍靠后,身体的重心落在右脚上,开始指挥后,两脚随着演唱情绪的变化而变化,无论哪只脚在前(或在后),都要有个重心,支持全身的稳定。当身体向左摆动时,重心落在左脚,向右摆动落在右脚,正直站立身体的重心落在两脚的中间。两脚运动时不能躬腿,更不能一起一躬上下摇动,破坏指挥的形象。

3.指挥的双手:指挥的手势,是指挥工作的核心,一首作品的解释全靠手上的语言 6 去表达,指挥主要靠手说话和演唱,因此手的动作极为重要。手的姿势应是弧形的,双手的位置提在胸前,左手比右手稍微靠下。两手的基本分工:右手掌握节拍,左手提示各种表情,既有分工又有密切合作,才能完整地指挥好一部作品。

4.指挥的手腕与小臂大臂的运用:手腕要灵活,一般指挥快速的动作主要靠手腕去表现,速度愈快动作愈小。大臂主要用在速度慢、力度大的辉煌和气势浩大的部分。经常运用的是小臂部分,根据作品强、弱、快、慢的变化采用恰当、准确的动作去表现它。

5.指挥的眼睛与面部表情:指挥应用富有表现力的眼睛和面部表情 , 统一队员的感情并反映给观众 , 这是启发队员的重要方法。

有经验的指挥总是通过艺术手段调动队员的积极性,挖掘队员的潜力,将他们最好的水平发挥出来。

(三)指挥的拍子与图式

集体唱歌时,歌声是否整齐,节奏是否准确,强、弱、慢、快是否一致,关键在于指挥的基本动作和各种图式的正确与否。作为指挥首先应将各种拍子的基本概念搞清楚,什么是单拍子、复拍子、混合拍子,它们之间的区别在哪里,什么叫强拍、弱拍或前半拍起、后半拍起等。在指挥唱歌时,常常由于起拍、收拍不准确,而造成了起拍进声不齐,收拍用声无力的现象。或者,由于对几种拍子概念区分不清楚,造成指挥图式的紊乱,影响演唱。为了达到正确的指挥,现将拍子的打法介绍如下:

指挥的拍子分三种:

1.单拍子,是指一拍子、二拍子、三拍子而言,它的特点是每小节只有一个重拍“>”。

2.常见的复拍子有四拍子、六拍子、九拍子等。它们的特点是分别有二个或三个重 拍。重拍子是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拍子组合而来的,如四拍子是两个二拍子组成,九拍子是从三拍子演变出来的。

3.混合拍子有五拍子、七拍子等。它们的特点是重拍不固定。一般情况下,除第一拍是重拍外,重拍还出现在第三拍或第四拍上,这种拍子主要根据不同歌曲的节奏而定,因为重拍不一样,图形当然也就有所不同。

当你掌握了三种不同类型拍子的图式之后 , 还要学会起拍和收拍 , 明辩强拍 弱拍,以及前半拍、后半拍起、止的指挥方法。一般说来,起拍有三个连续动作,一是预备,二是呼吸,三是点。预备时将双手提起至胸前,目的是统一唱者的视线;呼吸是将手提起给唱者气口;“点”是打下去一起进声。这三个动作要连续做出,引导大家唱齐为准。收拍是两个连续动作,随着音乐、节奏进行到结尾时,划出一个平面图式扩大动作,集中视线做出“收”的准备,然后双手果断、干净、有力地收在“点”上一起结束。

如果歌曲是在正拍(强拍)进入,那么预备动作就要在弱拍上给气口,“点”在正拍上起唱。如果在弱拍上,进声就要在强拍上给气口,“点”在弱拍上起唱。前半拍、后半拍起拍同样。如:其他强拍、弱拍,后半拍进入可按此图练习以次类推。

三、合唱的训练方法与手段

训练为了提高,提高为了表现;训练要有方法,提高要有手段。合唱的基础在于提高声部的齐唱能力,声部的基础在于提高个人的基本功,为了巩固中声区(提高的关键声区),解决用声上的响而不噪、轻而不虚、高而不挤、低而不压,做到合唱声音上的谐调、平衡、统一,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集体训练,这个训练范围很广,内容很丰富,必须抓住重点,分期分批地突出一个中心,解决一两个问题,集训与平时短训相结合,先从声音训练入手,然后再逐步过渡到音准、节奏、扩大音域、咬字、吐字、幅度变化等方面的训练。8 合唱的总音域与声部之间的分部情况:

例一

合唱训练先从各声部的中声区开始,打好基础再向高低两方扩展,益处是从中声区训练起,唱者自如,便于调整音质、音量及声音位置,要严格训练力求统一,并让大家体会到用声的共性和美感,为扩展音域做好准备,见例二。

训练时可根据同声(男声、女声、童声)、混声,不同合唱团、队的特点训练。

(一)声音方面的训练

作为合唱指挥,必须懂得声乐知识和用声方法,因为在声乐艺术中,独唱讲个性,合唱求共性。虽然发声原理是一致的,但在合唱的用声上要受多方面的制约,既要有男、女、高、低各声部的统一音色,又要有多声部音色组成的合唱整体;既要有规定的气口,又要有不减低音量为原则的循环呼吸;还要控制各种音量的各种变化,有时轻得扣人心弦,有时响得激动人心;以及群声吐字唱词的一致性,各种对比的默契感 ……。

所以说合唱训练的学问多,难度大,必须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抓住重点进行严格的训练。

1.呼吸:呼吸是唱歌发声的基础和动力,人的自然呼吸是不断循环地将空气吸入肺部,再由肺部排出,这是一种不自觉的活动。吸进呼出的自然流动,说话的用气是无意识的。但是唱歌用气则不然,必须根据乐句的长短、强弱、快慢安排呼吸量的大小,做到有意识的控制。所以说唱歌必须学会运用呼吸,这是极为重要的。

歌者应运用正确的呼吸动作并进行呼吸练习。多声部合唱艺术的表现靠三种呼吸方法:(1)整体一起呼吸;

(2)声部之间交错轮流呼吸;

(3)循环呼吸。排练前,指挥请大家起立,每人将手放在腰围的位置上,做一个深呼吸的动作,让全体一起吸气,吸后停留瞬间,用轻柔的“嘶”声有控制的慢慢呼出,指挥从听觉上检查集体气流是否平稳、均匀,从视觉上检查队员们的肺部、腹部是否扩张,进行纠正反复训练,由浅入深,逐渐引导大家掌握好强、弱、快、慢等各种气息的运用。

2.声音位置:合唱艺术寻求共性的主要手段靠的是共鸣位置,只有解决好各部位的共鸣位置,才能取得合唱的共性。因为合唱的基础是个人基本功的提高,在合唱的用声上必须服从整体,才能达到谐调、平衡、统一的效果。

集体训声的目的是使发声器官的肌肉松弛而灵活起来,以便消除一切障碍。好的合唱音质来源于正确的歌唱姿势。发生者应保持兴奋的状态和打开喉咙,放松下巴,张开两指大的口形,抬高软腭,做半打哈欠的感觉进行发声训练。

训练一般从中声区开始,先解决好由咽喉产生的基本音,通过口咽的共鸣腔体加以扩大。巩固中声区的唱法后,再向高低两声区扩展。低声区的训练比较容易见效,因为练低音的呼气压力较小,声带很自然地放松,用“mo”的母音下行练习,就能逐渐找到胸声共鸣位置,再用“Ha”、“Ho”母音从弱到强找准位置扩大共鸣腔。高声区的训练难度较大,因为声音愈高呼气压力愈大,容易造成声带和喉头紧张,此时必须打开喉咙,稳定喉结,抬高软腭,用半音向上的方法,和“lu”、“lo”、“lü”的母音,轻声高位地寻找头腔共鸣位置,不断巩固、扩大音量。

3.直声训练:用直声训练比较容易产生共性,而且还可以获得明澈、纯净的音质。10 这种方法便于在合唱进行中倾听其他声部的音色、音程、和声色彩的变化。一般来说每人都有频率不等的颤音或摇音,有多有少、有大有小、有快有慢,如果不加以控制,必然有损于合唱的协调,所以在训练时从直声入手打好基础,在排练歌曲或正式表演时再带有正常的波动,听起来既有共性又有活力,声音才能统一、舒展、流畅。

总之,气深、高位、直声,三者结合是产生共性的方法。

(二)关于变声期与变声后的训练

随着儿童的发育成长,在培育青少年唱歌方面,关键是如何正确解决变声期和变声后的训练方法。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处在变声期的初中、高中青少年中,普遍缺少科学发声法的有关知识,由于从小唱歌用的是自然声,到了变声期唱歌就问题多、困难大,高音唱不上去就喊,男高音的毛病是“捏”,女高音的毛病是“挤”。他们低音唱不下去就压,唱强音就“吼”,唱弱音就“虚”,有的还出现舌根引、喉音、鼻音等毛病。

在概念上我们必须搞清楚儿童发声与成年人发声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要懂得少年儿童每个不同时期的声音特点和用声方法。避免训练无术,要求无方,损伤声带造成不良的后果。

少年儿童与成人的生理结构——发声器官是完全一样的,不同之处是成人的声音宽厚,音量大,音色分明,用声成熟稳定。儿童的发声器官尚未成熟,用声纤细,音量较小,音域较窄,但声音甜美、清脆、明亮,它只有咽腔、口腔、鼻腔和头腔共鸣。成年人不仅具备咽腔、口腔、鼻腔、头腔共鸣,而且还有胸腔混合共鸣,从而具备了丰富的表现力。

少年儿童的声音变化规律分为三个阶段:

1.一至七岁是幼声进入童声的早期阶段,四至七岁的声音特点是幼嫩、清脆、明亮、11 音域为一个八度。

2.七至十一岁是童声的中期阶段,也是童声发育稳定的时期,可以说是童声最好的阶段,因为男孩、女孩的喉结相差无异,男、女孩的音色相同,声音干净漂亮,自然用声的音域为十度。音乐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以轻声带假声,以假声找头声,扩大共鸣腔,去解决自然声的局限,寻找共鸣位置,逐步扩大音域,为增强表现力打好基础。这个阶段如果方法正确,不仅音域可以扩大到两个八度,还可以为变声期解脱方法上的困难。

篇8:浅谈高校合唱团的训练方法

在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中, 柯达伊把合唱看作是最使人受益的科目。他认为, 合唱训练能够充分发展学生的多声思维, “所创造的和谐之美, 可以造就集体感和友谊, 能给人生带来精神升华的时刻”。[1]

现在, 高雅艺术系列活动也走进了校园, 在这系列活动中, 合唱由于自身要求和谐统一的特点, 成为最适合培养学生集体观念的活动。这也就是柯达伊对合唱诠释的精神所在。

一部作品要体现出合唱的魅力, 是需要有艰辛的准备和刻苦的训练才能实现的。通常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对学生进行训练。

1 努力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

声音的好与坏、演唱能力的高与低, 也是能否演唱好一部作品的关键所在。因此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 严格的日常训练必不可少。

在日常的排练中, 教师就必须先制定一套系统的训练体系, 要考虑同声、混声之间不同的训练, 特别是各音色、各声线的区别, 如男声、女声、童声等, 要采用各声部单独训练与集体训练相结合, 长期训练与短训相结合。

发声方法的训练是个长期过程, 训练时要有计划、抓重点、分阶段、分批次、有目的地进行。首先可以从歌唱的呼吸与气息训练开始, 再从喉头的位置、声音的位置、共鸣的调节、咬字与吐字、音色、音准、音域、力度、速度、情感表现等方面进行训练。

学生们在掌握了科学的发声方法之后, 可以自然地应用于音乐的表现中去, 就能把情感带入演唱中, 这样音准、音色各方面都会得到提高, 再去演唱各种风格的如古典、近现代、民族、美声等不同的声音特色的作品就比较容易了。

2 熟悉和理解作品的情感

我国著名指挥家马革顺先生指出过:“最美的声音是必须能够完整的、准确的表达出音乐作品内容的, 而不是仅属于感官的、禁止的声音音响”。[2]德国著名指挥家F·魏因加特娜也曾经说过:“当一个指挥拿到一部总谱在手里的时候, 他不可以想‘从这个作品里我可以做出点什么’, 而必须想‘作曲家要在这个作品里所要表达的是什么’”[3]。因此, 理解和熟悉作品在培养学生把握作品情感的能力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教唱和排练一部作品之前, 自己就必须先熟悉和理解作品, 熟读了音乐作品后, 再通过分析歌曲让合唱队员们掌握作者的创作意图、作品的创作背景、主题思想、主要音乐形象, 再了解歌曲的风格、体裁、调式、节奏、旋律进行的特点、各声部之间的相互关系、歌曲的布局、对比、及高潮的安排, 等等。只有打好了这些前战, 才能更好的把歌曲给诠释出来。

3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在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演唱技巧和表现力的同时, 还应当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平时要要求学生多涉足有关文学、戏剧、诗歌、美术、舞蹈、哲学等方面的知识, 从中吸取营养。同时, 还要让学生经常欣赏一些高水平的音乐艺术作品来开阔视野, 提高自身对音乐艺术的感悟能力和鉴赏能力, 这对于能否把歌曲内涵给诠释出来也是非常必要的训练内容。

如可以选择一些国内外优秀的合唱保留曲目进行欣赏和排练, 如诙谐幽默, 生动活泼的《阿拉木汗》、《掀起你的盖头来》;刚劲有力、富有朝气的《缆车》、《游击队之歌》;还有优美抒情、歌颂美好情感的《牧歌》、《送别》等。

合唱团通过这些歌曲的训练和演出, 使大学生掌握相应的声乐技巧, 塑造不同歌曲的艺术形象, 提高合唱团的演唱表现能力, 提高了学生音乐素质, 从而在合唱这种艺术形式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下, 成为品格健全、情操高尚、极具时代精神、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

4 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合唱需要体现团结合作的精神, 是一门团结的艺术。在综合性大学里, 合唱队是由各个院部, 不同专业, 不同班级的同学们组成, 学生们在排练合唱的过程中, 他们必须克服上课时间不同, 参加其他活动时间不同等困难, 抛开一切的个性和杂念, 将自己看作是群体中的一员, 听从老师的指挥, 全身心地投入到歌曲中去, 与其他人相互协调、相互合作地演唱, 从中感受音乐的和谐美。这对培养学生高度的纪律性及遵守规则的习惯、形成集体意识、形成与他人协作的态度、养成与他人合作的习惯、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是极为有效的。

克鲁普斯卡娅 (列宁夫人) 有一句名言:“合唱是任何教育工作都不可以替代的重要形式。”[4]多声部的合唱是一种整体的艺术活动方式, 它借助集体共同创造的音响来进行作为内容的表达和艺术形象的塑造。需要各个声部、各个演唱者的配合, 有机的组合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无论在乐感、旋律、节奏、音准、速度、力度、和声与声部的平衡等方面, 合唱都强调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整体意识与高度的凝聚力, 每一个作品都必须从集体出发, 通过个人与声部、声部与整体之间的默契配合来完成。

因此, 通过长期的合唱训练, 磨练了学生的意志, 培养了和其他同学之间的感情, 加强了学生自身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合作意识。

5 突出和谐的主题

合唱艺术追求声音的和谐, “和”与“合”就是合唱艺术精髓的集中体现, 学生们只有把握了合唱的精髓才能使合唱达到真正和谐的艺术境界。

在合唱训练的长期过程中, 大部分合唱队员都需要克服种种困难, 只有坚持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的原则, 定点定时的参加排练, 才能有好的合唱作品产生。

例如:在2007年第十三届青歌赛之际, 我国正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雪灾, 当时来自受灾地区的合唱队也都在积极排练准备参加第十三届青歌赛。贵州侗族大歌合唱队, 在排练期间很多选手家中因雪灾停水断电, 甚至灾害使个别选手家中断粮, 还有的家人受伤、生病。就在这种严峻的时刻, 队员们依然坚持每天数小时的排练, 表现出了惊人的毅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5]

由此我们可以相信, 合唱艺术将会伴着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向着更加大众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也会有更多的人喜欢上合唱艺术。让合唱艺术谱写出更加感人的、歌颂人类和谐社会的新篇章。[6]

结束语

建设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部分之一, “和谐”即充分体现了校园建设的目标, 也引导着师生的价值取向, 特别是学生的人生观。当前, 合唱这种以“合”为精髓的艺术形式已经日益被人重视和喜爱, 经过系统、科学的合唱训练后, 学生可以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艺术的美、和谐的美、健康人格的美。

总而言之, 21世纪的中国教育是不能仅仅停留在几门所谓的主课上的。我们应视自身情况, 多利用合唱这类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 努力培养合格的人才, 建设和谐的校园, 继而构建和谐的祖国。

参考文献

[1]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2]马革顺.合唱学新编[M].北京: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2.

[3]F·魏因加特娜.论忠实地演奏作品载〈论指挥〉音乐译文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6.

[4]吴修林, 张霞.普通高校音乐院系创新办学的探索与实践[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8.

[5]李文娟, 林能杰.第十三届青年歌手大奖赛合唱亮点赏析[J].湘潮, 2008.

上一篇:“振兴中华从我做起”迪丽巴尔作文下一篇:《励志篇》我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