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作文600字

2024-04-07

木雕作文600字(通用11篇)

篇1:木雕作文600字

木雕作文600字

书架上泛黄的书本,微风吹过,掸落那个木雕猫身上的灰尘,不禁触动我的心弦,那凝聚了我的多少心血呀……

幼时的我,不太爱玩塑料玩具,一块木头却是幻想的天堂,它会变成一辆小木车,一棵果树,一只小狗……渐渐地,在外婆的声声铁凿下,我也爱上了木雕,做起了“木雕小匠”。

那个木雕小猫,是我的多少心血啊!脑海中浮现出曾经的画面:我先用铁凿敲掉多余的木块,用砂纸打磨出三角形的小耳朵,慢慢用铁凿勾勒出圆圆的`脸和身子,我不断擦拭着脸上的汗水,不让木块浸湿任何一点。我用小刀片刻出猫咪大大似铜铃般的眼睛,俏皮的鼻子和嘴巴,当然不忘喂它一条“木质小鱼干”。对了,猫尾巴!布满斑纹的尾巴,可爱不失严肃的立着,腿也半蹲着,猜猜,它在卖萌吗?

我就这样认真地刻着,不顾汗水浸透衣衫,也不管腰酸背痛,我是多么向往有趣,快乐的木雕啊!经过我“木雕小匠”一番左凿右锤,噔噔,一只活泼可爱的猫咪浮现在眼前,那件作品倾注了我多少精力呀!

我向往木雕,因为在我学习疲惫时,那一把把工具让我重拾动力;在我看书倦乏时,那一块块木料令我在燃快慰;在我考试失利时,那一件件作品使我找回信心……那间不过二三十平米的小书房给了我无限希望,它是我心灵的港湾呀!

换句话说,那是我童年的天堂,是我独自一片小小的天地,在学习疲倦时“充电站”!

我爱木雕,我向往那间屋子里关于雕刻的每一件作品,每一件工具,我向往木雕的一片天地,我亦向往做一个“木雕小匠”!

拂去木雕猫上的灰尘,心弦不逝,是那熟悉的味道啊……

篇2:木雕作文600字

篇一:《羚羊木雕》读后感

乐天的派上周回来,说语文老师给布置了一项家长作业:读一读课文《羚羊木雕》,写一篇随笔。其实说实话山人也不想写,——坐沙发上看电视谁不想啊!——因为不知道能否写得好,但乐天派对我很有信心,说你平常不是吹牛能写吗,现在表现的时间到了,别往后出呀!山人一想是啊,当仁不让,那我就写了!

一读此文,不由气闷。原来这篇文章写的是一个女孩把父亲送给她的名贵工艺品羚羊木雕在没有征得父母同意的情况下送给了自己最好的朋友万芳,然后父母以“这么名贵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为由,让她去把东西要回来。女孩心想,我哪能去要回来呢?当初我玩耍的时候裤子撕裂一大块,万芳说她妈妈是裁缝,肯定补得好,于是跟她换了裤子,结果万芳回家被罚站一小时。这是真朋友!但是不管怎样,还是得去要。女孩内心万分痛苦,要回来之后也久久不能平静。

读完此文,我不禁深深感慨:我们的封建家长制思想什么时候才能彻底肃清!就事论事,文中的爸爸在阐述必须去把羚羊木雕要回来的理由时说:我是把这东西送给你了,但是没有说你能随便送人啊!这话是大错特错了:首先,女孩并没有“随便”送人,她是把这件礼物送给了自己最好的朋友,并且也不是没有理由,她送这东西,在很大程度上是想要报答万芳对她的帮助——虽然这种帮助在她父母看来其实更有可能是一种包庇,如果他们知道的话,这种友谊大人必须尊重。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没有说可以随便送人,但是有没有说过不可以随便送人?听起来有点绕,简单点说就是虽然没有明确允许,但也没有明确禁止。如果明确禁

止的话,从文章中“我”的言行来看,应该不至于强行突破父母的禁忌。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父母言行的背后逻辑是“没说可以做的就不能做”,即“说了可以做的才能做”,属于现代“白名单”式防火墙管理;而合理的方式应该是“没说不可以做的就能做”,属于“黑名单”式的防火墙管理办法。何种合理,一眼便知。

事实上,前一种逻辑代表的是至今仍贻害无穷的中国传统家长制的思想流毒,这种逻辑把孩子牢牢禁锢在家长允许的范围之内,未知的事物一概不能尝试。想想看,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你却不能乱伸手。相反,第二种逻辑就合理得多,只要确保安全、不损害他人两条原则得到贯彻,孩子能够尝试无限的可能。往大了说,这也是目前中西方教育的不同特点对比的一个方面。为什么中国孩子的创造力不如西方孩子?并不是中国孩子天生不会创造,而是他们创造的胆量在很大程度上被这种“白名单”式的风险管理体系给绑死了。即便是当今的网络,在Girl Friend Wire的禁锢之下,也不堪重压,这里也就不提了。

更深一层次说,家长制逻辑还有更加有害的一方面:我们往往对孩子有着一种连我们自己都没有清醒意识到、也不愿明说出来的期望值,希望孩子这也懂、那也懂,这也会、那也会,并且希望孩子能够一直学习、上进、努力、奋斗,从而慰藉他们那因为对孩子未来的焦虑而始终不安定的心。一旦孩子有违反这种潜在期望的行为,家长就会感到不快,但一般也不会明说出来,直到这种不快累积成怒火爆发出来,孩子才知道原来自己做错了,没有达到家长的期望。这对孩子来说是极其不公平的,因为从一开始他就不知道游戏规则是什么,等到游戏输了才知道原来是这么玩的。

要想改变这些,是非常不容易的。不可否认,这种现状与中国目前人口基数巨大、资源平均占有量极少有着深层次的关系,甚至可以说这是决定性因素之一,但家长自身的素质提高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资源平均占有量少的现实不但现在如此,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也将继续下去,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调整心态、理顺亲子关系,是关系到几代人的大事,万万不可轻忽。

前面我在一次和蒋军弟聊天时曾经说,新中国脱胎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残余随处可见,这句话听起来似乎大而无当,但事实上检视一下自己的思想和心理状况就不难发现,能完全摆脱封建思想的人几乎就没有。虽然只是“残余”,但由于其来自世代相传,正可谓“根深蒂固”,在家国危机的关键时刻,这些残余力量反而是我们下意识会去使用、去依靠的。就好比《天龙八部》小说里和鸠摩智比试武功的小和尚虚竹,虽然从逍遥派学了那么多神妙的招数,但逼到最后还是一招“黑虎掏心”使上成百上千遍,这是一个道理。所以,要把封建社会直接转化而来 的新中国转变为像美国那样在一块现代意义上几乎空白的大陆上以新式思想武装起来的新型国家,那是多么困难的任务!与朋友们共勉!篇二:羚羊木雕读后感

篇一:羚羊木雕读后感 这个周末,胖胖同学的老师给家长布置了一份回家作业: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羚羊木雕》的读后感。这是一篇初中预备班语文书上的文章。对于我来说是极少去接触教科书上的文章的。说实话,让我写读后感,心里是有点发虚的。因为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对着文章写读后感了,那大概还是在自己做学生的时候吧。现在看文章仅仅只是看看而已,极少去思考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懒得去思考。这样一来,也是不会思考了。所以以下的一点读后感看来仿佛是有些牵强附会的了。“珍贵”究竟为何物?物质、金钱?亲情、友情?两相比较,此刻在“我”父母的眼里,大概那个价值不菲的羚羊木雕要比“我”和万芳的友谊珍贵的多吧。父母心中“珍贵“的东西大概就是那个看得见摸

得着的物质世界。然而,在我看来我和万芳之间的友谊才是那个木雕所无法比拟的。“我们要能多得到深挚的友谊,允许还有多多注意自己怎样做人,不辜负好友们的知人之明。”(邹韬奋)但是在父母的威慑下,我不得不向“友谊”发出了挑战。向别人要回已经送出去的东西,那种感受是难以名状的,“我”做了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然而万芳却把“我”还给她的小刀塞到“我”的手里并且坚信“咱俩”还是好朋友。万芳对于友谊的珍视给“我”好好地上了一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应该也是值得一提的。“我”向万芳要回羚羊木雕完全是在父母的绝对坚持下,万不得已才做出的。整个过程中,“我”的父母似乎没有给“我”太多的申辩的机会,而是“紧紧盯着我”,让“我”感受到他们的“十分严厉”甚至是爸爸那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即使是在“我”哭着喊“不”的时候,也是没有理由不去要回已经送出去的东西。的确,父母们很多时候总是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在左右着孩子们,却很少站在孩子们的立场去思考问题。当发生分歧时,也只是以父母的威严来使得孩子们不得不顺从。这样,表面看来问题解决地很顺利,但事实上可能只是“口服心不服”,甚至在孩子们的心里留下阴影。久而久之,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会越来越少,越来越不顺畅。所以,父母和孩子的沟通问题的确不可小觑。篇二:羚羊木雕读后感 斯托贝曾经说过:“财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却是财富。”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重钱轻情义,尤其是大人们。他们根本不明白我们这些孩子们的友情是多么的宝贵。他们的这种重财轻义的思想往往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带来不利的影响。《羚羊木雕》这个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文章说的是,“我”把珍贵的羚羊木雕送给了好朋友万方,被父母察觉了,他们便逼着“我”去把送出去的羚羊木雕再要回来。“我”被逼无奈,就硬着头皮找万方要回了羚羊木雕。但心里很难过,觉得对不起万方这个仗义的朋友。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反省很深:如果万芳是一个很小气的人,那么两个朋友就可能会因为一个木雕而吵得天翻地覆,成为两个陌生人。而造成这件事直接起因的,就是“我”的父母。我觉得友谊比金钱重要得多,一份友谊,是多少金钱也买不回来的!但是,作为孩子,“我”不知道羚羊木雕的金钱价格,但爸爸自非洲带回给我,对它的独特性“我”是知道的,所以“我”要把它送给“我”珍视的好朋友,但却忽略羚羊木雕在爸爸心中的珍贵地位——在把爸爸(或他人)送的礼物转送别人时,“我”是不是可以先了解一下爸爸的想法呢? 我不禁十分庆幸,自己有许多可以谈心的好朋友,他们在我有困难时帮助我,在我伤心时给我鼓励,在我骄傲时让我冷静??如果没有他们,我真不知道我是怎样取得这些成绩的——记得那次出游,我们几个好朋友玩得忘乎所以,不一会儿大家便口干舌燥,我顺手抓起水壶,嗳,怎么没水了?仔细一看,原来水壶盖没拧紧,水全洒了。唉,不喝了吧,可头顶的烈日像烤箱一般,照的我有些头晕眼花。“给你,我有水,这块巧克力也给你吧,别再低血糖了”好友熙熙伸手递来半瓶水和巧克力,我没来得及多想,咕噜咕噜就把水全喝光了,“真是舒服多了!”我笑着转头,想把水壶还给她,却看到了她满是汗水的脸和有些干裂的嘴唇,但她却把自己剩下的水全给了我,我突然感觉到刚刚喝的水简直比蜜还甜??还有一次语文考试,我的作文是全班分值最 高的,这让我很骄傲,有些飘飘然,接下来的几次作业就比较粗心,“红叉叉”也就屡见不鲜了。邻桌的他看到了,对我说:“一次的成功并不是全部呦,()我期待你更出色的表现哦,加油!不然我会超过你的!”这话犹如一盆凉水,泼在我发热的头脑上,让我心里一颤:难道这点儿小小的成绩就能让我迷失方向吗?难不成这就是我的目标?我在心里默默对他说:谢谢你,朋友!你的真诚让我找回了真实的自我??庆幸之余,我不禁有了一些顾虑:现在的我们,长大后还能保持这种纯洁向上的友谊吗? 我相信,现实生活中,那些令人感动的真挚友谊有很多,都是不为名利,都是用一颗赤诚的心去交朋友的。我真心祝愿天下所有的好朋友都能快乐、幸福到永远!篇三:羚羊木雕读后感 主人公新宇和万方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万方在生活中帮了新宇很多忙。有一天,万方到新宇家做客,他非常喜欢新宇桌子上的羚羊木雕,它是新宇的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的。新宇想都没想就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方,万方也送给新宇一把精致的法国小刀,两人非常高兴,因为他们是最好的朋友。可是新宇的妈妈却让新宇把羚羊木雕要回来,因为妈妈觉得羚羊木雕很贵重,是爸爸给他的礼物。新宇很难过,但有没有办法,只好到万方家里把羚羊木雕换了回来,可是他很难过,因为他觉得自己很不讲信用,万方帮过他很多忙,自己不应该把代表友谊的礼物要回来,虽然万方并没有责怪他,可是新宇却因此更难受了。作者把小主人公的表情、神态、动作描写的非常逼真,我的心情完全融入到故事中去了,我非常的同情新宇,体会到他的无奈和悲伤。我认为新宇妈妈的做法有点过分,大人有些想法跟我们小孩子的想法不一样。在我们小孩子心目中友谊是最重要的。希望大人们能理解。篇三:《羚羊木雕》读后感

《羚羊木雕》读后感

轻轻把桌子上的微尘吹开,随手拿起前几天在新华书店选的书《羚羊木雕》开始读起来。进入书境,我才知道原先随手翻翻的念头是多少的可笑。桌前刚泡好的一杯果茶已被谈忘,只留下一股清香陪伴着津津有味地读着佳书的女孩儿。

这本如梦境般的书的作者是著名儿童文学家张之路。书中的内容为中、短篇佳作,它或幽默诙谐,或清淡质朴,或机敏沉峻,以多元的题材展现出丰富的人生情感,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成长的真谛。其中我对《羚羊木雕》这篇文章很是喜爱,它真挚素朴的语言文字不同于其他短篇佳作的风格,感动了几代像我们这样的读者。

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新宇在一个下雪的冬天因私自把羚羊木雕与万方交换而被母亲责怪,要他拿着交换得来的小刀与万方换回羚羊木雕,回想起来万方对自己的仗义举动,新宇不忍心答应,但在父母无声的催促下,他只好来到万方家,要求换回羚羊木雕,万方起初不愿意,但在妈妈的责骂下,只好不情愿地将羚羊木雕与之交换。最后万方还是将小刀重新递给了新宇,并承诺“没有礼物,我们还是好朋友!”如此深厚的友谊,怎能不使人 感动。

朋友,真是一个遥远而又模糊的字眼,有的朋友是志同道合的,有的朋友却只是酒肉牌桌上的。这本书给我们的启迪如此之深,就像是随叫而来的的知心朋友。不知是哪位名人说过“好书可以伴我们终身。”是的,《古今贤文》中就有这样的几句话:初读好书,如获良友;重读好书,如逢故之。好曲不厌百回唱,好书不厌百回读。这本《羚羊木雕》可真是历经了岁月冼炼的传世精品,作家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它将成为温暖童心世界的最为美好的阅读记忆!

这样的好书,能不值得一读吗?

节约开支,人人有责

在科技发展的21世纪,我们所需要的东西是金钱与资源,但生活中不免会有人乱花钱,不节?a href=“http:///zhaoshangjiameng/”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加

?1世纪的小主人,我们却可以以身作则,节省资源。

首先,我来提出几点关于节约能源的小事例:

1、淘米水可以用来浇花,剩余水用来拖地或冲马桶;

2、洗碗时用盆接了水洗比直接用水冲洗要干净;

3、用装满水的可乐瓶放入马桶的水箱中可减少水的出入量,但杂物仍然可被冲入下水道。

4、用完的纸包成一团交给废纸厂,可再生纸。

5、用铅笔写完的草稿纸不需要扔,可用黑笔或红笔再次

书写。

其次,我再来说几个关于乱用钱和节约用钱的具体事例。据 我看来,很多同学都喜欢看小人书,上学时就“顺便”买几本在学校里看,这是不对的。因为我们应该看对学习有利的书,而不是什么漫画书之类的;而且这种书的字体很小,多看的话对眼睛是有弊而无利的。而最近听说有一个文具店出了一种扭蛋的游戏 吸引了许多人,这无疑又是乱花钱加上浪费时间,有时间去乱花钱还不如买几本对自己学习有帮助的或是有利的书阅读一下来得实际一点。

而节约用钱在青少年身上并不少见:有些孩子从不乱用钱,就有时用钱买一些自己所缺的的文具;而更节约的甚至从家中取出一些废纸板去换钱。从这些小事例中也可以发现他们节约开支、节省资源的决心之大。

同学们我们都是二十一世纪的小主人了,祖国的未来还等着我们去传递、延续。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节约开支、节省资源,祖国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美丽生活

我的家乡常熟,是一个美丽富饶之地,这里不仅青山绿水、幅员辽阔,还有不少吸引人的名胜。有沙家浜、尚湖、宝岩、虞山等。生活在这么一个风水宝地中,我们的生活也是十分幸福。我特别喜欢的景点就是沙家浜和尚湖了。近年来,沙家浜创建了一个战斗基地,基地里有:攀绳、滑梯、让子弹飞、实战演练等游戏活动。经常让人满脸通红的在里面跑前跑后,互相追逐。而尚湖的景色也很美,那里的湖水十分清澈,一望便能看到水中鱼虾。躺在湖边绿油油的草坪上,或仰望蓝天,或俯视湖水中的鱼儿。这种感觉,既使人兴奋,又叫人舒服;久立四望,不禁让人想起王掞的《泛舟尚湖》:晴湖似镜平,泼眼绿波明。

鱼队行堪数,凫雏近不惊。

棹移菱叶乱,风静布帆轻。更喜山光好,周遭最有情。

如今的常熟变美了,人们的心也美了。孩子们早上起来洗濑,吃着父母精心准备的营养早餐,然后去上学,倾听着老师的谆谆教诲,一天的学业如此轻松愉快的完成。一天下来是那么的充足,行程排得满满,这种生活也是一种幸福!

篇3:木雕作文600字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文章都是反映“亲情”这一主题的, 几篇文章都非常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世界。下面我就以《羚羊木雕》的教学为例, 谈谈我在“开发利用教材, 引导微格作文”时的几点做法。

微格训练一:复述故事

复述是培养学生口头作文的好办法, 通过复述, 学生既了解了文章的结构思路、谋篇布局, 又培养了概括、表达能力。如在教学《羚羊木雕》时, 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复述故事, 允许学生按照原文顺序复述或者自行创造性复述。通过复述, 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对整体结构的把握能力, 还可以使学生从中学习别人的构思, 锻炼自己的语言再现能力。

微格训练二:生动描写

教学课文的真正意义不仅仅是揣摩词句表达的精妙, 也不仅仅是从作品中获得心灵的洗涤、情感的碰撞、思维的启发,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中领悟到表达的方法, 明白如何准确地将自己对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悟用恰当的方式, 以文字的形式表述出来。

学生作文普遍存在以叙代描, 内容干枯的现状。我觉得《羚羊木雕》文本中生动的描写对学生写作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文中对话形式多样, 感情丰富, 符合人物个性特点;在对话中加上动作或神态描写, 人物性格更丰富细腻, 形象栩栩如生。如妈妈“突然问我”“目光紧紧地盯着我”“变得十分严厉”“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从柜子里拿出一铁盒糖果对我说”……作者用语气、语态、目光、神态和动作修饰了母亲的语言, 可谓步步紧逼。而“我”“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小声地说”“站在那儿一动不动, 低着头不敢看她”“声音有些发抖”“哭着喊了起来”……语言描写揉入了语调、心理、动作、神态, 将一个柔弱、胆怯的孩子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而这些恰恰是当前许多学生作文中最薄弱的环节, 教师可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刻画人物只有抓住了“一言一动之微, 一沙一石之细” (朱自清语) , 才能使形象丰满起来。教学后, 教师可安排学生进行练笔, 学习借鉴《羚羊木雕》中人物对话片段, 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神态等的描写, 再现某一生活场景。

微格训练三:以景衬情

细节描写的确能让文章增色不少, 但并非作文时只要有了细节就能吸引读者,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清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曾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 而景生情, 情生景, 哀乐之触, 荣悴之迎, 互藏其宅。”可见, 在叙事、抒情中融入景物描写, 效果非凡。如《羚羊木雕》文末写“我”走在路上, “月亮出来了, 冷冷的, 我不禁打了个寒战”。虽然只有这么简单一句景物描写, 却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此情此景。景情相互映衬, 文章才体现出独特的情韵来。文中将此景放在万芳突然“不见了”和忽然“跑了过来”之间, 让读者在不同情感阶段、不同情境的转折点上体会作者用意, 更能凸显作品的深意。但许多学生在写作中不懂得景物描写的特点, 有的描写模糊不清, 有的分不清主次, 有的“情感苍白”, 出现了许多不应有的败笔。因此, 教师应让学生进行此项训练。

微格训练四:巧妙结构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 没有一副好的骨架, 文章就站不起来。设计好文章的骨架是作文时不可忽略的问题。文章结构安排一般遵循这些要求:线索清晰, 构思完整;有头有尾, 布局合理;巧妙衔接, 自然过渡。《羚羊木雕》在结构的安排上可圈可点, 非常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

1.开篇:“未见其人, 先闻其声”

《羚羊木雕》的开篇恰当地选择了“起点”, 直入事件, 特别值得学生借鉴。“那只羚羊哪儿去啦?”直接从妈妈的追问开头, 自然给人“未见其人, 先闻其声”之感, 做到了先声夺人, 构成了一个悬念, 吸引了读者,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在微格训练时, 应直接出示文题让学生写开头, 或者出示文章后文、结尾, 训练拟开头, 学习这类以人物描写直入事件的新颖简洁的开篇。

2.巧妙叙述:“文似看山不喜平”

叙述故事从哪里开始, 过程怎么叙述, 这是写记叙性文章的重要问题。《羚羊木雕》如果按故事情节的原始顺序写, 文章势必拖长了, 内容就不集中, 文中的“插叙”部分就要取消, 整个故事情节的叙述就会显得平铺直叙、毫无波澜了。作者在构思时没有采取这种平板的叙事方法, 巧妙采用“插叙”, 节省了篇幅, 内容变得集中而又生动活泼。人物出场也是颇具匠心:妈妈最先出场, 担任“主攻”;爸爸“走了进来”, 随后支援, 担任“后盾”;奶奶“站在门口”却“无能为力”。最后, 万芳妈妈“接过来”“火上浇油”……一波又一波攻势, 让“我”不得不就范。在教学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这种自然而巧妙的过渡运用到作文中。

3.对比突显:“不见高山, 不知平地”

对比是一种较常用的写作方法, 写人时对比法大有用场, 通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型的人或事物进行比较分析, 使被比的人、物更加突出。教学《羚羊木雕》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品味人物间的对比:妈妈的“突问”“紧盯”“严厉”“坚定”和我的“小声”“低头”“发抖”“哭喊”之间的对比;“我”、万芳和双方父母之间的对比;“我”的父母和奶奶之间的对比……不同层次的对比使人物形象更生动, 主题也更鲜明。

当然, 究竟采用哪一种巧妙结构方式, 并没有固定的框框, 完全可以根据行文的需要与写作时的灵感来决定。总的说, 结构层次安排的要求是突出主题, 吸引读者, 并做到严谨、自然、完整、统一。

微格训练五:模仿续写

《羚羊木雕》的故事比较贴近学生生活, 容易引起学生共鸣, 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日常生活中, 学生总免不了跟父母、他人产生矛盾冲突,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察、积累生活细节, 学习通过小事、细节写人, 充满情感写人的手法, 要求学生模仿写一篇有关亲情或友情的记叙文。

对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地方, 教师可适时安排学生进行续写练习, 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消化原作, 还能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如《羚羊木雕》结尾“我”从万芳那里要回了“贵重”的羚羊木雕, 教师可让学生想象“我”要回羚羊木雕到家后的情景将会如何。

总之, 作文训练的方式很多, 但我更希望每一位教师教学时学会“用教材教”, 而不仅仅是“教教材”;学会如何去开发利用教材资源, 通过对教材的开发, 帮助学生从细微处探究为文之道, 以学生的成长为经, 以写作技巧指导为纬, 利用课堂阅读教学, 精选角度, 帮助学生建构起写作的“语言”“结构”, 使学生通过借鉴整合、模仿创造, 最终学会超越。那么, 教师作为一名教材的开发者, 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教育科学出版社.

篇4:木雕作文500字

走进工作室,就看见曾老师在聚精会神的精心雕刻。然后再是映入眼帘的一幅幅精雕细刻的作品,作品有:《花开富贵》、《马骏图》、和《春满乾坤》……木纹的变化越丰富,也就越有味;造型的形状动态越婉转、流畅,这些作品真是让人爱不释手,它的每一处细节都是经过精心打造、别出心裁的。我转头一看,看见了一个威风凛凛、严阵以待的关羽。你看!那只喜鹊栩栩如生、小巧玲珑,它似乎要飞过来给我报喜。那边,还有一朵梅花,傲然绽放,美丽极了!

我们走到曾老师的身旁,用他那双灵巧的手塑造了一个个精美的木雕作品。曾老师全神贯注好像没看见我们,老师正在雕刻竹子。他用他那双灵巧的手塑造了造型生动的骏马,这一匹火红像在广阔的草原上奔驰,四蹄翻腾,长鬃飞扬,壮美的姿势宛若历尽艰辛穿洋过海的信鸽,宛如暴风雨中勃然奋飞的海燕。仰天长啸,那动人肺腑的马,嘶响彻夜空。这都是老师聪明才智的结晶啊!。

篇5:羚羊木雕读后感400字

上学期,著名作家张之路来我校演讲,还进行了签名售书,很多同学们买了《乌龟也上网》、《非法智慧》、《足球大侠》,我则买了《羚羊木雕》。

《羚羊木雕》是这本小说集的名字也是书中第一个故事的名字。这本书中的每个故事都很精彩,引人入胜。我最喜欢《啊,那片红旗》这个故事。它讲述了三个高中生因为成绩不好被迫退学,但是他们很爱国,有上进心,渴望学习。他们为了看中国冰球队的比赛,自制了五星红旗卖钱买票。在看到中国队处于劣势时带头组织观众呐喊助威,“体育馆里,无数的五星红旗连成一片,观众席上变成了红旗的海洋..”我被他们火热的爱国之情深深地感动了。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书里的每个故事虽然中心不一样,但都表达了人性最美好的一面。像《羚羊木雕》告诉了我们纯洁的友谊是不需要礼物的;《静静的石竹花》说明,不能以貌取人,即使是残疾人也有自己的尊严,不能伤害别人的自尊心;《理查三世》让我觉得,不能歧视犯过错误的同学,只要你真诚的付出,就会得到大家的尊重和赞赏,虚伪的人只会受到大家的鄙视…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让我回味无穷。

篇6:羚羊木雕读后感400字

主要内容是:有一次,我有氧羚羊木雕送给了好朋友万芳后,被妈妈发现了,她问:“羚羊哪去了?”我怕妈妈去万芳家要回这个东西,便说出了真相,妈妈生气极了!要我去拿回,我又怕因为这个万芳不和我成为好朋友,依依不去。于是妈妈那一盒糖说:“用糖交换,好吗?”我伤心极了,一手推开糖盒,向雨中跑出去,来到万芳家,开门的是万芳,她见我的样子很奇怪,便问我为什么会这样?我把答题原因告诉她,她没说什么,她的妈妈听到后,让她还给我,我以为她不会和我做朋友,可是就在半路上,她说:“我们还是好朋友。”

读完之后,我深受感动,心想:真没想到,友谊的力量竟是这么的强大,无论两人之间有什么误会,只要相互理解,这两个人之间的友谊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就像现在的生活中,也有着这样的例子,如:

篇7:木雕里的“牙雕”——黄杨木雕

一、木中“象牙”黄杨木

黄杨是一种大戟目黄杨科常绿灌木至小乔木,一般高1至6米,生长极其缓慢,据说,一颗直径20厘米的黄杨树要生长500年,所以难怪有“千年难长黄杨木”和“手握之器,岁越百年”之说。也许因为其生长过于缓慢,在科学还不昌明的古代,人们普遍认为黄杨树遇闰年不长反缩,“每岁一寸,不溢分毫,至闰年反缩一寸,是天限之命也”(李渔《闲情偶寄》)。关于黄杨树的“闰年反缩”传说, 苏轼在他的诗中也有类似的说法:“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其实,对这种以讹传讹的说法,成书于明代天启年间的《博物要览》就已经加以说明,认为黄杨木闰年并非缩减,只是不长。

名贵木材总有其独特的气息,黄杨木也不例外。它芳香四溢,亦如其色泽一般淡雅。黄杨木的香气不仅有提神醒脑的神奇作用,其叶还有杀菌消炎和止血镇痛的功效,在缺医少药的山区,山民即以黄杨树叶止血驱虫。是因为其生长缓慢还是因为其所具有的独特品性让人们对它产生了遐想?总之,在古代,黄杨木被人们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唐代笔记小说《酉阳杂俎》认为采伐黄杨一定要选择在漆黑无星的深夜,“世重黄杨木以其无火也。用水试之,沉则无火。凡取此木,必寻隐晦夜无一星,伐之则不裂”。或许正是因为这些传说,古人赋予了黄杨木许多文化的内核,认为其具有隐忍含蓄的秉性,在丛林众木之中恰如谦谦君子,卓尔不群,故李渔赞其为“木中君子”。正是因为黄杨木所具有的这些独特品性和文化内涵而使其成为了“木中黄金”。

属于小乔木的黄杨木结构紧密,质地细腻,目测几乎难以看到一般木材所具有的纹理。和其它木材的色泽不同,黄杨木呈乳黄色,具有一定的油性,打磨抛光后呈现出一种天然的牙釉质,貌似象牙,故有“木中象牙”的美誉,可谓本土特有的珍材佳木。黄杨木料虽然名贵,可惜没有大料,从古至今鲜有单独用来制作家具者,如果发现纯以黄杨木制作的家具,其价值不言而喻。

因为型材细小,难以单独成器,黄杨木往往用来与其它高端木料搭配使用,镶嵌是其最常用的表现手法。在那些深色的高档“红木”家具上画龙点睛地运用一些黄杨木进行镶嵌,立即打破了原有木材色泽的沉闷感,不仅靓丽悦目,还恰到好处地彰显了器物的名贵奢华。

作为点缀,黄杨木运用得最多的就是“卡子花”了。“卡子花”为明清家具中具有一定功能的雕花饰件,行内也有“节子”的称谓,多用在“矮老”的位置。所谓“矮老”,是指中国传统家具中,罗锅枨或者直枨与台面或者牙子之间垂直连接以分散应力的部件。“卡子花”是装饰化了的“矮老”,它既具有“矮老”连接固定的作用,又起到了较强的装饰效果,融观赏性于实用性中。传统“卡子花”大多雕刻成方胜、卷草、云头、玉璧、铜钱、花卉、双套环等形状,一般采用与家具同色同质的材质雕刻制作而成,明清以后一些考究的家具出现了异色异材的装饰方式,采用最多的材料就是黄杨木了。那些雕刻精美似象牙般的木雕“卡子花”点缀在深红色的红木家具当中,其靓丽程度可想而知。(图一:卡子花,王建国收藏)

图 1 清中期,卡子花,王建国收藏

二、黄杨木雕艺术

从艺术性和观赏性上考虑,一般雕刻选料都极其考究,木雕选材更是精益求精,故有“朽木不可雕也”的古训。中国传统木雕因为用途、功能和附着主体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木材。建筑梁柱等主要部位木雕往往选择那些型材大,有一定的柔韧性,较松软的木材,如杉木、松木等软木(其它附着构件也有采用少量硬木的例子);家具装饰雕刻因家具制作的选材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以结实耐用为标准,材质往往比较坚硬细腻,如榉木、红木等硬木;佛像木雕并非独立成型的作品,表面还需髹漆装饰,在选材上以防虫防蛀易于雕刻为前提,故一般采用樟木。所有不同类型的木雕选材,只有文玩小件雕刻最为考究,一般以质地紧密、细腻油润、色泽纯洁、纹理美观的珍稀名贵木材为主。

因为观赏的角度和体量不同,决定了木雕的选材用料和表现方式。总结传统木雕的表现手法和用材选料,越是远距离,体量大的木雕,选材越粗大松软;越是近距离,体量小的木雕,选材越珍贵细腻。从古至今,审美对象的体量也在由远到近,由大到小地逐步变化。木雕体量从建筑到佛像,再到家具、文玩小件,最后发展到核雕,成了拿在手上把玩的微雕艺术,就充分呈现了这一变化。表面上看,木雕体量由大到小的变化只是欣赏方式的变化,实际上却是审美取向由宏观向微观的转变。审美取向的转变不仅表现在工艺制作和表现手法方面,就木雕而言,还体现在材料的选择上。黄杨木因其所具有的漂亮色泽和类似象牙的品质而成了人们所钟情的木雕用材。

图 2 清·佚名,刘海戏金蟾,袁牧收藏

图 3 民国·佚名,净瓶观音,袁牧收藏

作为雕刻材料,黄杨最早何时成为雕刻载体,虽然我们无法找到明确的文字记载,但从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完成于元代至正二年 (1342年 )的“李铁拐”像上可以确认,至少在元代,黄杨木就已经成为小型木雕的用材。明清以后,很快成了当时文玩木雕的首选用材,涌现了大批黄杨木雕高手,佳作精品层出不穷,形成了有别于其它木雕的表现手法和独立的艺术风格,成了我国小型雕刻中一道绮丽的风景。

艺术作品的风格主要呈现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方式上,黄杨木雕也不例外。因为审美好尚和科学技术的差异,不同的历史时期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明代是我国经济结构和社会形态的转型期,大批难以进入庙堂或参透庙堂玄机而退隐的文人不是将自己的精神寄托于山林,就是附庸于文房雅物。文人习气往往引发时代好尚,一部由文徵明曾孙文震亨为教导一些附庸风雅者如何品评赏玩而著的《长物志》足以显示明代后期“玩物”之风的盛烈。和果核雕刻一样,黄杨木雕在明代时期的滥觞皆因文人的雅好。“据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副研究员刘静介绍,不算家具、屏风等大件物品上面的镶嵌类,明清两代独立的黄杨木雕作品藏于故宫的就有一百多件,它们主要是来自苏州、扬州、杭州等地进贡或由养心殿造办处南方工匠制作的。”(《收藏界》2008年第5期“黄杨木雕溯源”,作者:张丁)其实,刘静研究员所说的“明清”基本是指清代,明代遗存至今独立的黄杨木圆雕作品并不多见。现在能够见到最多的基本都是清乾隆以后的作品。清代黄杨木雕表现形式多样,有为家具配饰的“卡子花”,也有独立的圆雕摆设作品,还有一些随形的手把件,而做得最多的却是一些文房用品,如笔筒、镇纸等。表现题材因形式和用途而有所差异,“卡子花”除了传统吉祥图案外,还有一些戏文和故事人物;圆雕以民间神话传说故事(图二:清佚名,刘海戏金蟾)和宗教佛像为主(图三:清佚名,净瓶观音);随形手把件在表现内容上最为丰富多彩,瓜果鱼虫无所不有,飞禽走兽无所不包;文房雅玩往往以“西园雅集”、品茗听琴和梅兰竹菊为主。晚清民国以后,黄杨木雕向小型化、精致化方向发展,并出现了腰挂、坠饰、香囊和桃符等形式,表现题材更加多样奇特,强调古韵与情趣,雕刻工艺精巧细腻,注意到了打磨的作用和意义,故显得更加精致圆润。

三、黄杨木雕的鉴藏

在我国传统木雕领域,黄杨木雕和其它红木文玩小件雕刻一样,虽然发展的历史并不太长,但其发展的速度却很快。相比其它木雕形式,其观赏性和艺术性也最高。黄杨和红木小件雕刻能够取得较高的艺术价值,是因为其需要近距离观赏的性质所决定。拿在手上把玩的艺术品需要经得起仔细端详反复推敲,因此在创作时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无论选料用材、构思立意还是设计制作、打磨成型都要精益求精,一件佳作需要经过十多道工序两三个月的心血才能完成,只有如此精工细作才能成为人们爱不释手的掌上珍玩。

图 5 宋·佚名,采药归(局部),卫东收藏

图 6 数控机床雕刻比较

从人们在黄杨木雕上所投入的创作热情和其自身所具有的材料珍贵性、艺术性等方面考量,黄杨木雕都应该是观赏收藏的佳品。这一点从最近几年各大拍卖行偶尔出现的黄杨木雕佳品累累创下拍卖高价上也得到了印证。然而,相比较其它文玩品种的市场价格,如核雕和各种并没有雕刻的木质原材料珠子,黄杨木雕还相当便宜。尤其是当代黄杨木雕,还没有被市场充分认识其价值。(图四、五:当代,佚名,采药归,宋卫东收藏)

把玩收藏首先要确立自己力所能及的目标,量力而行才能自得其乐。古玩人人爱,毕竟存量小,价格高,且假冒伪劣防不胜防,非一般玩家所能及。当代黄杨木雕价格合理,题材多样,造型生动,意趣纷呈,涌现了大批立意新颖、技艺精湛的好作品,选择一些选材用料考究,构思巧妙,雕刻精美的作品进行收藏其实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收藏当代黄杨木雕,可以与创作者面对面地交流,这样不但增加了收藏把玩的乐趣,还可以有效地回避收藏“古玩”时所遇到的假冒伪劣风险。

收藏当代黄杨木雕并非没有“风险”,最大的问题就是电脑仿制雕刻品冒充大师作品。和其它雕刻,如玉雕和核雕一样,电脑雕刻技术也被广泛地运用到了黄杨木雕中。由于数码和机械技术的提高,现在数控机床雕刻已经超越了一般人的想象,其精致可以达到与原物惟妙惟肖的程度(图六:数控机床雕刻比较)。电脑仿制的危害性很大,一件精心之作从立意构思到选料制作,至少需要月余,而数控机床可以在十几个小时内完成一件仿制品,其价值可想而知。

辨别是否电脑仿制可以从形、神和工三个方面来进行。在形方面:现代电脑雕刻技术一般尚处于垂直下刀的程度,也即可以轻松地雕刻出前后凹凸关系,而左右镂空内部通透尚难以下刀,故以仿制整块圆雕为主,显得较平整,空间立体感弱;在神方面:由于是电脑仿制,故在对象的神态动势上就显得比较呆板而缺少神气;在工方面,电脑雕刻是通过雕刻刀头左右高速旋转而剥蚀成型,不像人工雕刻前后铲削雕刻成型,仔细观察可以看到刀头高速运转时留下的痕迹。

从材料的角度看,黄杨木雕的魅力主要呈现在色泽和材质两个方面,如果这些方面出现了问题,就会大大影响其价值。黄杨木虽然质地细密稳定,但如果雕刻设计不合理或收藏保管不善也会开裂。黑心现象最让人头疼,一块表面细腻光洁的材料,有时内里却藏着黑心,选料不慎或没有及时发现将后患无穷,用黑心料做成的作品,即使当时没有毛病,日后也会慢慢从内往外“吐黑”。

篇8:木雕状物作文

答案似乎已昭然若揭,但我无法接受。这个木雕是我和林一起逛街时看到的,我几乎立刻就爱上了它,但无奈身上钱不够,只好作罢。等我终于攒够钱将它买回家后,它又在一周后不翼而飞,那个周末恰好林来我家一块做过作业。现在,它躺在林的抽屉里,这个残酷的现实让我对林的信任顿时分崩离析,原以为了解透彻的好友此刻却面目全非,让我感到陌生。

林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我慌忙关上了抽屉,努力装得若无其事,挤出一个干巴巴的笑容。林还是一如既往地和我谈笑风生,但我只觉得她的每一个笑容都虚伪无比,她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谎言的味道。

我心不在焉地听着,目光却不由自主地飘向那个装着木雕抽屉。该不该向林摊牌?我思忖着,但又有些于心不忍,毕竟她是我最好的朋友。思索再三,我决定偷偷“收回”自己的东西,不让林难堪。于是,在林离开房间后,我将木雕装进了自己的书包。

木雕终于再次被摆在了我的书桌上,只是我和林的友谊却开始一步步迈向深渊。我开始慢慢疏远她,她虽不明所以,但也感受到了我的日益冷漠,我们两a个再也回不去曾经的亲密无间。欢笑远离了我们,取而代之的是尴尬的沉默。而那个曾被我视若珍宝的木雕,此刻也显得娇柔做作,毫无美感,充满糟糕的回忆,最后,我将它锁进了抽屉里。

在我和林整整两周没说过一句话后,我的生日到了。我怎么也没想到会收到林的礼物。她送了我一本书,上面贴了一张便条:本想送你那个你看中的木雕,结果后来找不到了,买了你爱看的书,生日快乐!

放学后,我逃似地回到家,进门就撞见妈妈,她皱着眉说:“你看,冒冒失失的,自己东西也不收好,今天我理房间,找到了这个。”她指指桌子——上面有个木雕,做工精美,每个弧度我都熟悉无比。

我愣住了,脑子里一团乱麻,各种思绪乱糟糟地纠杂在一起。一个声音在我脑海里叫嚣:你的无端猜忌毁了你的友谊!我梦游般地拿过木雕,向自己的房间走去。

篇9:续写羚羊木雕作文

晚上,我拿着木雕回到了家,刚打开门,就看见爸妈从沙发上站起来,妈妈连忙说:“木雕拿回来了吗?”我点点头,妈妈接过木雕,马上欣喜起来,爸爸也走过来说:“拿回来就好,以后把它收藏到柜子里。”妈妈连忙说“是啊”。爸爸拿了一把椅子,爬到上面,妈妈把木雕递给爸爸,爸爸把它放到了柜子顶上的箱子里。爸妈都长长地舒了口气,妈妈说:“这回可安全了”,妈妈马上说:”饭都凉了,快吃饭吧!”他们高兴了,可是他们不知道我的心里是多么悲伤。

第二天上学,我来到学校,看见万芳,我支支吾吾地说:“万芳,昨天是我不对,我要向你道歉。”万芳笑眯眯地说:“没关系,妈妈说了那东西很贵重,我本来就不应该要,没事了,我们仍然是好朋友。”从此后,我和万芳仍然是亲姐妹一样的好朋友。唉,要不是万芳大度,我们的关系还不知道怎么样了呢!

篇10:续写《羚羊木雕》作文

回到家,爸妈都坐着。我底着头走过去,向他们认错:“我错了,我不应该把羚羊木雕送给别人。这个,我从朋友那拿回来了。”妈妈接过羚羊木雕,说:“其实这也不能全怪你,你还是小孩子并不懂事,拿回来就好。”爸爸站了起来,摸了摸我的头,终于开口了:“要你这么做的确为难了你,友情也是很重要的,万芳生气了吗?”“她没有。”我说道。奶奶走过来,对我说:“她不生气就好,但是这难免也会对你们的友谊有点影响的,不如你自己再做一件有意义的礼物送给她。”我抱着奶奶,感谢她的提议,说:“谢谢奶奶,这个主意不错,但是送什么给她好呢?”我们全家人听了我的问题,都陷入了沉思。妈妈第一个想好了,说:“万芳不是属兔的吗?你做一只小兔子给她不就行了?”“那我就做一只兔子给她吧,奶奶你不是会做手工吗?你就教教我做一只兔子好吗?”我说道。奶奶一口就答应了教我。

于是我便跟奶奶学做手工。我一边看奶奶怎么做,一边自己学着做。由于我不太会手工制作,学了老半天才学成,终于做到一只精巧的兔子。我拿给妈妈看,她说我做得好好看,万芳一定会喜欢的,我高兴极了。就在这时,爸爸对我说:“有点单调,给兔子上点色可能会好看点。”“对吖,上了色肯定会很漂亮。”我说完,连忙拿出彩色笔上色。不一会,一只穿了彩色衣服的兔子展现在我眼前。我拿着兔子兴高采烈地跑去万芳家。

篇11:《羚羊木雕》主旨探

《教师教学用书》的说法本人不愿苟同。本人认为, 把《羚羊木雕》的主旨定位在“友谊”的层面太过于肤浅, 辜负了作品本来具备的深刻内涵, 把“我”和爸爸妈妈对立起来解析不可取, 说爸爸妈妈重财轻义不符合实际。如此盲目地肯定“我”的行为, 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友谊观和赠予观, 会使他们错误地认为, 只要是为了友谊, 什么都可以赠送。儿童毕竟幼稚, 他们的行为需要父母的指导和帮助, 如果把父母对“我”的正当批评教育行为指责为“重财轻义”, 也未免太过于简单从事了吧?无庸讳言, 文中妈妈的行为是过于简单粗暴, 确有欠妥的地方, 但这种粗暴欠妥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根本就扯不到什么重财轻义上。在评课现场, 我当时就向所有作课教师、评课教师和听课教师作这样的假设:孩子把我们给他买的几千块钱的电脑自作主张地送给别人, 在座的有谁能做到不动声色, 泰然处之?你要是有所看法, 就说你重财轻义, 你能接受吗?我们不能把父母对孩子正当的批评教育行为和重财轻义的品质混为一谈。退一步讲, 即使根据妈妈简单粗暴的态度及让“我”要回木雕的行为, 说妈妈重财轻义似乎勉强成立, 但说爸爸重财轻义有什么根据呢?请看爸爸的做法:

爸爸走了进来, 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 他静静地点燃一支烟, 慢慢地对我说:“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 但是, 要看什么样的东西。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 怎么能自作主张呢?”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 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不难看出, 爸爸听说这件事之后, 既没有像妈妈那样粗暴严厉, 也没有逼孩子去把羚羊木雕要回, 而是语速缓慢, 声音平静, 态度诚恳,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可以说, 爸爸的做法不但无可挑剔, 而且非常成功。说爸爸重财轻义纯属无稽之谈, 荒谬至极!

我敢说, 张之路先生创作《羚羊木雕》的初衷绝不是想在友谊的层面上讨论谁是谁非的问题。文章最后一句话“可是, 这能全怪我吗”, 一个“全”字就已暗示我们, 在羚羊木雕这件事上, 大人孩子都是有责任的, 孩子有自作主张的责任, 大人有指导不够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下, 你还要把“我”和爸爸妈妈对立起来, 按着非“是”即“非”的逻辑解析作品中的人物, 讨论谁是谁非, 进而无原则地肯定“我”的行为, 毫无根据地指责父母的行为, 这种解析的方向就是错误的, 根本就不符合文本的实际。

本人以为, 我们学习《羚羊木雕》, 不能只停留在现象的表面, 仅仅围绕“友谊”讨论谁是谁非, 而要沉下去, 思考深层次的问题———为什么一件羚羊木雕搞得大人孩子都不愉快, 问题到底出在哪?笔者以为, 张之路先生的《羚羊木雕》意在通过羚羊木雕的故事揭示出人们不注重沟通的危害, 警示人们要加强沟通, 注重交流, 消除分歧, 构建和谐。这才是《羚羊木雕》的主旨所在。如此理解, 是不是比在友谊的层面上讨论谁是谁非更显作品的深刻内涵呢?

上一篇:论文写作的论证方法有那些呢下一篇:月测质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