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课文原文

2022-07-09

第一篇:羚羊木雕课文原文

羚羊木雕

〖抛砖引玉〗

1、本文与其他几篇不同之处是本文重在叙事,且故事情节非常完整。一般记叙文的结构都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本文打破了常规。它是怎样安排这几个步骤的呢?在授课过程中,首先让学生弄清文章的脉络。 本文的结构脉络是:

发展——父母逼索木雕(倒叙);

开端——赠送木雕(顺序);

高潮——索要木雕(顺序);

结局——归还木雕(顺序)。

2、本文问题的焦点是:

父母逼“我”索要木雕,“我”不愿意索要木雕。

3、本文问题的实质是:

在金钱与友情发生冲突时,是舍财取义,还是舍义取财。“我”轻财重义,父母重财轻义。

4、本文反映的主题是:

通过“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好朋友,因而遭到父母的指责,并强令“我”从好朋友手里要回羚羊木雕事情的记述,展示了两种生活,两种内心世界。在儿女们身上,他们充满友情,珍惜友情。而在父母眼里,财比义更重要。本文提出了一个严肃的社会主题:父母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应该怎样正确地引导子女具有健康、积极、向上、美好的人生观、价值观。

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在分析文章结构特点和语言特色时,应该以这个主题为线索,因为“要”还是“不要”回这个羚羊木雕,是两种思想观念的矛盾斗争,矛盾在斗争中产生、发展解决。

5、本文情节发展具有戏剧性,可在原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

⑴如果妈妈与“我”一块儿去索要木雕,结果会怎么样?

⑵如果“我”坚决不去索要木雕,结果又会怎么样?可联系当前社会实际,进行讨论、联想。

6、本文人物形象生动,它主要通过:

⑴“我”的心理描写——细腻入微;

⑵“我”的语言描写——哀怨动人;

⑶妈妈的语言描写——切合身份;

⑷妈妈的动态描写——字传神;

⑸其他人的语言、动作描写——形象丰满。

7、以马克思的话作开头,导入对“友情”的理解,并展开一场讨论;当友谊与金钱发生冲突时,你选择什么?然后进入课文,这样会很生动。

马克思的话:

真正的友谊——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最好的无价之宝。你能够对自己的朋友守信,永远无愧于他,那将是对你的性格、灵魂以及道德的最高考验。

〖指点迷津〗

〖重点〗:

1、情节结构紧凑,倒叙手法的运用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

2、主题含蓄,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难点〗:

1、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使形象丰满、生动。

2、对于父母这种做法的认识。面对这种情况,自己如何正确选择,把事情做得更好,更周到。展开讨论,真正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端正态度,正确认识,加强思想认识的提高。

〖学海导航〗

〖学法指要〗

1、马克思说:真正的友谊——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的无价之宝。你能够对朋友守信,永远无愧于他,那将是对你的性格、灵魂以及道德的最好的考验。这段话是说人生中真正的友谊是无价的,是金钱买不来的。在朋友面前,你是否能够讲信义,就是你是否具有美好的性格、高尚的品德的见证。首先,我们来讨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友谊。

提示: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教师最后归纳总结,统一认识。友谊是朋友之间的一种没有任何私利和斤斤计较的纯真的感情和交往。真正的友谊是无价的,永恒的。

2、那么,当友谊与金钱发生冲突时,你选择什么?同学们可进行讨论。提示:达成共识:选择友谊。

3、《羚羊木雕》一文,记叙的就是这样一个关于金钱与友谊的故事。下面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

4、阅读课文(5分钟)思考并回答:

⑴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本文的故事情节。

提示:爸爸从非洲给我带回一个价值昂贵的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羚羊木雕,我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了我的好朋友万芳。妈妈和爸爸知道后很生气,逼我去把这个雕要回来,我心里非常难过,我不愿意把已送人的东西再要回来,那太不够朋友、不讲信义了。但是,万般无奈,我只得去把那只木雕要了回来。虽然万芳体谅了我,但我感到自己做了一件很不光彩的事,这到底该怪谁呢?

⑵故事都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请大家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本文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各是什么,并在文中找到它们各自的位置。

提示:开端——我和万芳非常要好,把羚羊木雕送给了她。

发展——爸妈知道后,逼我去要回羚羊木雕;

高潮——万般无奈,我来到万芳家里要回木雕;

结局——万芳把木雕还给了我,但我觉得自己做一件非常不光彩的事情。

从顺序看,开端在发展之后。

⑶讨论:文章为什么把开端放在发展之后?这种写法叫什么?

提示:发展阶段,是矛盾冲突的小高潮,文章一开始就把小高潮摆在读者面前,这样能够引起读者兴趣,更加扣人心弦。如果把开端部分放在第一段,就难免平铺直叙,不那么吸引人了。这种写法叫倒叙,就是颠倒正常的写作顺序。倒叙的目的,常常是为了吸引读者,使文章故事有起伏波折之妙,更加生动感人。

⑷“我”为什么不愿意要回那个羚羊木雕?

提示:因为万芳是我的好朋友,她为人仗义,关心体谅他人,对我的帮助太大了,送一个小小礼物只是表达作为一个朋友的心意。现在把已经送人的东西再要回,岂不是太不仗义,太伤人自尊了吗?木雕尽管价值昂贵,但我和万芳之间纯真的友谊却是多少钱也买不来的,送她这样一件礼物又算什么呢!

⑸请你揣摩一下父母的心理活动,看他们是怎样看待这件事情的。

提示:羚着木雕价值昂贵,绝对不能拿它轻易送人,别说是小朋友之间,就是大人之间送礼物也要看人而定,值不值得送这么昂贵的礼物。说白了,就是金钱有价,友谊也有价。

⑹父母的错误在哪里?

提示:他们的错误就在于把纯真友谊的价值与钱财的价值相提并论,没有真正理解友谊的珍贵,友谊的无价。任何人如果友谊与金钱放在同一个天平上,那么他们都得不到真正的友谊。

5、速读课文(2分钟)思考并回答:

⑴文章刻画了几个人物形象?试给他们归类,并说一说哪几个是主要形象?

提示:文章刻画了妈妈、爸爸、我、妈妈、万芳、万芳妈妈六个人物形象,其中妈妈、我、万芳三个人物是主要人物形象。

⑵文章通过哪些表现手法刻画人物形象?试举例说明。

提示:

①语言描写。

例如妈妈追问我木雕的下落时,一连用了几句十分急促的话,反映了妈妈对钱财的看重和对女儿的极度不信任。

“那只羚羊哪儿去啦?”

“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

“放在哪儿了?拿来我看看。”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卖啦?”

“送给谁了?告诉我。”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

“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这一连串的问话把妈妈那种不理解、不信任女儿,看重钱财的惊慌神态和心理刻画了出来,反映了妈妈庸俗的心态。

写万芳的仗义时,用了这些语言描写:

当她看到“我”的运动衣被划破时,先是叹气,接着马上说:“咱俩先换起来,我妈是高级裁缝,她能把裤子缝得一点儿都看不出来。”

当“我”听说她因为这事,被她妈罚站一个钟头时,我问她为什么不说裤子是“我”的,她说:“算了吧,反正我已经站了一个钟头,要是再换过来,你还得站两个钟头!”

这些语言描写传神地刻画出了万芳的侠义性格。

当我拿着羚羊木雕走在回家的路上时万芳追了上来,把小刀塞到“我”的手上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万芳的侠义善良、善于体谅、宽宏大度的形象真是刻画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②动作描写:

写妈妈看我时的眼光用“盯”,显示出妈妈的严厉;写妈妈极力想索回木雕,从柜子里“端”出一盒糖果;写“我”对妈妈行为反感,“推”开糖盒,“冒”雨飞快地跑出去;写“我”当时的矛盾心理,手里攥着小刀;写万芳与我亲密无间,见我来到她家,她一把“拉”了我进去;写万芳听我要拿回木雕,当时的反应是,“咬”着嘴唇。这些动词都恰如其分地反映出人物不同性格和当时不同的心理活动。

6、速读全文,合上课本,想象一下。

⑴假如当时妈妈跟我一起去要木雕,结果会如何?

⑵如果我坚决不去要回木雕,结果又会结何?

提示:可联系当前中学生心理、行为续写文章,尽量发挥想象,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合情合理。想象越新颖越好。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

〖妙文赏析〗

感动是一种养分

常常有一些无法言说的感动。

譬如看见果实坠地,从一棵以树的手腕上,一枚青涩的苹果或一只熟透的蜜桃,冷不丁地跳到地上,在尘土中灼下一道轻痕,打下一个水印,或者连一点蛛丝马迹也不曾留下,可就在这瞬间,它已经深深地感动了我。譬如看见一只鸟尕(gǎ),在我的窗台上跳跃盼顾,抖动漂亮的羽毛冲着我叫了那么一声,甚至只有半声,而后又匆匆飞走。譬如看见一个朋友久违的眼神和手势,看见一颗滚动在草叶上的露珠被风摔碎之前的最后一次闪耀,看见一群蚂蚁抬着一只密蜂在大地上缓缓进进时所表出的那种小心谨慎与肃穆庄严„„总之,感动有时是一种声音,一种复杂的隐喻了生命幻象的声音;有时是一种色彩,一种沉重、负载了诸多感情信息的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一种细微、寻常得极容易被人忽略的场景,正如一群蚂蚁抬着一只蜜蜂的残骸亦惨亦烈地向前移动,最终,它们几乎全部进了我的内心,默化成一典悲壮的挽歌和一场永久的仪式。更有时候,感动我的仿佛什么也不是,即使是,也仅仅只是事物的一粒元素而已。不知道为什么要感动。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若是没有感动,我想我就会于不痛于痒中丢弃自己。因为我知道,这个世界上连一朵花一茎草一湖水一尾鱼和一条狗,都那么持久地拥有着令人感动的特质。所有的生命几乎都离不开感动。如果对美视而不见,对春天也无动于衷,那么还有什么理由在美和春天之间迈动双脚呢? 想一想,一朵花因为什么而鲜艳妩媚,一茎草因为什么而摇曳多姿,一湖水因为什么而清波漾溢,一尾鱼因为什么而跃出河面?

许多时候,我就是这样不可抗拒地被一些小的事物感动着,被极小的感动润泽着。只是,我好像从来没有留心将每一次感动的具体根由进行仔细的探究,一条一款地罗列起来,为诱发下一次感动埋下伏笔。我想,谁如果真这么愚蠢地对待感动的话,那就不可能拥有更多的感动了。感动是不能提前准备的,如同做梦一样,因此也没有必要的事后对它做一番精彩的归纳、总结或者赏析。

常常被感动而充满激情的人是有福的。

我或许属于其中之一。故我想:我感动是由于我深爱着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我甚至比别人更留意也更钟情于它们。而这些美好的事物也仿佛是我的朋友和亲人,也同样爱着、留意着、钟情着我。我们永远保持着那种和谐友善、亲密真挚的联系,保持着深层的感情交流、关怀和给予。每一次小小的感动都会洗净我灵魂中某个小小的斑点和污渍,每次深深的感动都有可能折断我性情中某一段深深的劣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感动使我的内心变得清洁、明亮、丰富而又宽敞,使我面对每一轮崭新的日出都能赢得一个全新的自我。

对于我,感动始终是一种崇高的养分,如同丰盈甘美的母乳;对于感动,我则始终都是一个爱益不尽的吮吸者,吸着母乳的精华渐渐长高、长大、健康、强壮,享有智慧与激情。

因此我敢说,一个人,只要他还能感动,就不至于彻底丧失良知与天性。只要能感动,即使将你放在生活的最边缘,你也决不会轻易放弃做人的资格以及生俱来的发言权。

〖作品赏析〗

一种做的养分

做人也是需要养分的,而这种做人的养分便是“感动”。没有这种做人的养分,人可能丧失良知和天性,没有这种做人的养分,人可能丧失人格,即使他有发达的四肢,强壮的体魄,也难为世人所容。这篇散文《感动是一种养分》表达的便是这样一个主题。感动是“一种崇高的养分”,是一种做人的养分。感动能洗净人灵魂中的“某个小小的斑点和污渍”,感动能斩断人性情中“某一段深深的劣根”,感动能使人“内心变得清洁、明亮、丰富而又宽敞”,感动能使人“赢得一个全新的自我。”

作者从“一些无法言说的感动”说起,大千世界,声、色、形、情、景无不给人以感动。果实的坠地,鸟尕的叫声,朋友的眼神和手势,露珠被风摔碎前的最后一次闪耀„„都能给人深深的感动,尽管有的“仅仅是事物的一粒元素”,虽然很小很小,然而它们却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时时处处给我们以感动,当我们深深爱着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的时候,作者娓娓道来的这些事例分明是在告诉我们,只有把身边的美好事物全部移进自己的内心,感动才能油然而生。

行文至此,作者笔锋一顿,“不知道为什么要感动”,引导读者去深思。世界是美好的世界,世界上的万物万事都“持久地拥有着令人感动的特质”。生命离不开感动。没有感动,人就没有激情;没有感动,人就会沉沦;没有感动,人就是一具行尸走肉。花儿鲜艳妩媚,草儿遥曳多姿,湖水清波漾溢,鱼儿跃出河面,如果不是行尸走肉,岂能不为之生情,岂能不为之感动,美好的事物感动着我们,我们被美好的事物感动着。因为我们生活在美好的事物之中。作者的用意也就不显山不露水地传达给读者了。

篇末点题,卒章显志,在叙述、议论的基础上,思想感情进一步升华。“感动始终是一种崇高的养分”,这是一种做人的养分。在感到中,我们改变自我,赢得新我;在感动中,我们保持着良知和天性;在感动中,我们保持着做人的尊严。因为感动的养分如同丰盈甘美的母乳润泽着我们,教我们热爱生活,学会感动,学会做人。

〖思维体操〗

下面是五段名人的箴言:

1、人生就像一本教科书,傻瓜们走马看花似地随着翻阅它,聪明的人却用心地阅读它,因为他知道这本书只能读一次。(让·保罗)

2、当你最后登上顶峰时,你将羞愧地发现,如果当初你具有找到达正确道路的智慧,本有一条阳关大道可以直达顶巅。(赫尔姆霍兹)

3、跛足而不迷路的人,能赶过虽健步如飞,但误入歧途的人。(弗兰西斯·培根)

4、把简单的事情考虑得很复杂,可以发现新领域;把复杂的现象看得很简单,可以发现新定律。(牛顿)

5、我不能容忍这样的科学家,他拿出一块木板来,寻找最薄的地方,然后在最容易钻透的地方钻许多孔。(爱因斯坦)

请你把以上的箴言从头到尾再读一遍,然后把它遮住,接着,请你填空。

A、牛顿说:“把简单的事情考虑得很复杂,可以发现 ;把复杂的现象看得很简单,可以发现 。”

B、让·保罗说:“人生就像一本教科书,傻瓜们 似地随着翻阅它。”

C、说:“我不能容忍这样的科学家,他拿出一块木板来,寻找最薄的地方,然后在最容易钻透的地方 。”

D、说:“当你最后登上顶峰时,你将 地发现,如果„„。”

E、弗壮西斯·培根说:“跛足而不迷路的人,能赶过虽 但误入歧途的人。”

〖智能显示〗

〖心中有数〗

1、通过生活中的典型小事反映大的思想观念问题,这种写作方法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中考作文试题大都需要通过这种手法表现主题,不容忽视。

2、本文情节结构紧凑,矛盾冲突剧烈,结尾令人回味无穷,这种写法也是我们写作中应吸取借鉴的。

3、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语言、动作、情态。课文中关于妈妈和我的动作、情态、心理描写,都很符合人物身份。中考现代文阅读中势必牵涉到这类题目。

〖动脑动手〗

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就在一起。她学习很好,人一点也不自私。我们俩形影不离,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而一”。上星期一次体育课,我们全班都穿上刚买的新运动衣。跳完山羊,我们围着小树逮着玩。一不小心,我的裤子被树杈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我坐在树底下偷偷地抹眼泪,又心疼裤子,又怕回家挨说。万芳也不玩了,坐在我旁边一个劲地叹气。忽然,她跳起来拍着屁股说:“咱俩先换过来,我妈是高级裁缝,她能把裤子上的大口子缝得一点儿都看不出来。”

当时,我觉得自己得救了,我把裤子和万芳换了。后来,我听说为了这件事,她妈妈让她对着墙站了一个钟头。

“为什么你不说裤子是我的?”

她嘿嘿地笑着:“我妈是婆婆嘴,她要是知道,早晚也会让你妈知道。”

我要把裤子换过来。她却满不在乎地说:“算了吧,反正我已经站了一个钟头,要是再换过来,你还得站两个钟头„„”直到现在,我身上还穿着他的运动裤。每次上体育课,看见她裤子上的那条长长的伤疤,我就觉得对不住她。

1、这一段话主要用的是 描写, 表达方式。

2、这一段话与上下文的关系是 。

3、表现了万芳侠义行为的动作是 。

4、万芳的行为与“我”妈妈的行为构成了 。

〖创新园地〗

仿照下面托物寓意的写法分别给飞蛾、蝉、金鱼、狗、苍蝇写两句话。

喇叭花

嘴马张得再大

也难掩盖自己的渺小与无知

爬山虎

只要攀附

就会失去自己的刚直

梧桐

因为心灵的空虚

所以与栋染无缘

稗草

没有

永远不会露出马脚的骗术

谷子

花无香艳

也能垂出甸甸金穗

萤火虫

光虽微弱

但于挑战黑夜

猫头鹰

撇开人们的偏见

依旧睁大眼睛工作。

〖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妈妈好象看出我在撒谎。

B、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

C、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妈妈的塘果,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

D、看见她裤子上的那条长长的伤巴,我就觉得对不住她。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它一直放在我桌子的犄角上。犄角:角落。在此指桌子的一角。

B、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颓唐:精神不振作。句中形容父亲到了晚年心情不好,情绪低落。

C、厅内屋顶和回廊圆柱的艺术装饰最引人注意,它把整个大厅美化了,给人一种雍容典雅的感觉。雍容典雅:文雅大方,优美不粗俗。句中说明宴会厅屋顶和回廊圆柱艺术装饰高雅不俗。

D、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小心翼翼: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句中用来形容无名战士数火柴时的郑重和庄严的样子。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建高楼大厦,是为了给广大市民提供一个更理想的空间。

B、就乒乓球项目来说,世界各国男队员的技战术水平都已有了很大改善,所以中国乒球男队夺冠有一定困难。

C、城市建设的重大项目都要采取招标、投标的方式,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D、一个人如果获得了理解,就等于拥有了一切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

4、标点符号运用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B、“送给谁了,告诉我?”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C、“没有„„”我慢慢从口袋的掏出小刀。“你能不能把羚羊还我„„”我几乎听不见自己的声音。

D、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5、说法得体的一项是:( )

A、假如你已交了作业,课代表在追要的情况下,你对课代表说:“难道你让我交两遍不成?”

B、对一位因学习好而获奖的同学说:“祝贺你!有什么经验向我介绍介绍,好吗?”

C、同学邀你到他家去玩,你说:“行,届时我一定光临寒舍。”

D、对夜深仍在大声说话、喧闹的邻居说:“不要说话了!我们要休息了!”

6、下面文句的空缺处,依次填入的最恰当的一组词是:

A、他 地点燃一支烟, 地对我说:“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要看什么样的东西。”

B、我坐在树底下 地抹眼泪,又心疼裤了,又怕回家挨说。

C、我 地敲了敲门。

D、我 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

A、慢慢 静静 呆呆 偷偷 轻轻 B、静静 慢慢 偷偷 轻轻 呆呆

C、呆呆 偷偷 轻轻 慢慢 静静 D、轻轻 偷偷 呆呆 静静 慢慢

7、对下列同音词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包含——里边含有。如:这段话包含好几层意思。包涵——请人原谅。如:请多包涵。

B、反映——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名词。如:反映十分强烈。反应——把客观情况告知上级或有关部门,动词。如:把情况反应到县里。

C、及时——①正赶上时候。如:及时雨。②不拖延。如:及时解决问题。即时——立即。如:即时投入战斗。

D、交待——把错误或罪行坦白出来。如:请把问题交待清楚。交代——移交,嘱咐。如:交代工作。

8、下列句子空白处应填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 从繁华、喧嚣的市中心来到这山清水秀的避暑胜地,我们感到 。

② 周瑜之所以被诸葛亮“气死”,归根到底在于周瑜气量狭小,不肯 。

A、心旷神怡 唯命是从

B、心安理得 甘拜下风

C、心安理得 唯命是从

D、心旷神怡 甘拜下风

二、阅读

①不知什么时侯,妈妈站在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这时,妈妈从柜子里拿出一铁盒糖果对我说:“不是妈妈不懂道理,你把这盒糖果送给你的好朋友„„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她和爸爸一起看着我,像是在等待着什么。我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屋子里静极了。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妈妈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

②我再也爱不了了,推开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

③我手里攥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说呢?他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么?一定不会了。

1、与我一段中“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相照应的一句话是哪一句?

2、“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想一想,“妈妈的眼睛”是什么样的眼神?

3、爸爸妈妈执意让“我”妈回羚羊,奶奶却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你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

4、课文与第③段文字相照应的是哪一段?

〖参考答案〗

〖思维体操〗

能够正确写出—— 6个——优 5个——良 4个——普通

〖动脑动手〗

1、心理描写、语言描写 记叙的表达方式

2、对故事发生原因的一个交代,强调了“我”赠送木雕的充足理由,体现了“我”对父母行为的不满,为下文深化主题作了铺垫。

3、“坐在一边叹气,“跳”起来“拍”着屁股“说”嘿嘿地“笑”着。

4、对比。

〖创新园地〗

飞蛾

玩火

往往遭到自焚的下场

因为知道黑暗

所以永远歌唱光明

金鱼

博得人们欣赏的时候

却永远失去了自由

好处面前

容易丧失分辨是非的理智

苍蝇

恶习不改

永远是文明殿堂的黑客

〖同步题库答案〗

一、

1、B

2、D

3、C

4、D

5、B

6、(2)

7、(2)

8、D

二、阅读

1、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2、应该是有恐慌、焦急、气恼和期盼的眼神。

3、同意奶奶的观点。奶奶更懂道理。她也知道羚羊贵重,但是,她更懂得执意让孩子取回羚羊,这样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多不好,对孩子间的感情影响多不好,对两家大人之间的关系多不好。她把情义看得重于财物的深明情理的。

4、课文倒数第3段:“第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咱俩还是好朋友’”。

第二篇:羚羊木雕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②过程与方法 学习并运用朗读的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文中所赞美的小朋友之间真诚无私的友情,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获得有益启示。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少年心事,走近少年的心灵,感受少年独特而复杂的内心世界。体会成长过程中的喜悦、烦恼、痛苦和幸福,记录少年历程的每一个瞬间。本单元的课文都有着积极向上的主题,引导少年人树立起健康、进取、自信而快乐的人生态度。《羚羊木雕》这篇课文说的是,“我”把贵重的羚羊木雕送给了最要好的朋友万芳,父母发觉后逼“我”要回来,“我”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开口,让万芳把羚羊木雕还给“我”。“我”对朋友这样反悔,伤心极了。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两种内心世界:一面,我们看到了一个少年世界,少年朋友的交往,他们如此充满友情,如此珍惜友情;另一面,在成人的世界里,许多人却重财轻义,他们也疼爱子女,但并不尊重子女的友谊,也不懂得孩子最渴望最珍惜的友情。本文所写的家庭故事贴近学生生活,结构精致,布局巧妙,情节发展曲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指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难点

学会正确看待友谊与礼物的关系,明辨是非,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

四、主要教法 引导探究

五、学法指导 自主 合作 探究

六、板书设计

羚 羊 木 雕

妈妈

孩子 索要→ 羚 羊 木 雕 ← 赠送 重财轻义

珍惜友谊 为一件工艺品伤害孩子的心 发人深思

七、课前准备 学生

① 预习课文,查工具书识字写字。 ② 朗读课文,读好自己喜欢的角色。

③ 在生活中,你可能也遇到过类似“我”那样的伤心事,你是怎样处理的?准备好说给大家听听。 教师

① 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课前给予朗读指导。(也可以用小品的形式表演) ② 多媒体辅助教学。

八、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进入中学虽然才半个学期,但已经有如春天的小树一般在慢慢长大,你们的思想在变

化、个性在崭露。请看屏幕,这是几位初一同学的练笔,代表的恰恰是你们这个年龄的孩子的想法:(大屏幕投影出示,请一位学生朗读)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如果说一个人的历史要用笔来写的话,那么,现在应该是我们从父母手里接过笔自己写的时候了。” “在不知不觉中,我长大了。在我脑海的深处,有一颗叛逆的种子在发芽、成长,我已有了自己的主见,不再是那个事事听从家长的小朋友了。”

(过渡)是的,你们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见,不再事事听从家长了。于是,“家”这个宁静的港湾,便开始有了起伏的波澜。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张之路写的,发生在家中的故事——《羚羊木雕》(板书课题)

(导入:同学们,拥有友情是幸福美好的,而浓郁的亲情则更是令人醉心的生活财富,可是现实中偶或的分歧、冲突,使得纯真、美好的友情承受无助、无奈的伤害时,我们该怎样去面对,又会思考些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因羚羊木雕而引发的故事,去感受故事中“我”的无奈伤心甚至眼泪。)

(二) 出示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① 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②

学习并运用朗读的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学生齐读或教师提示) [检查预习](读、写)

(三) 整体感知

大屏幕投影问题:

围绕羚羊木雕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同学们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明确情节: “查问木雕”(妈妈、爸爸和我)──插叙“赠送木雕”(我和万芳)──“强迫取回木雕”(我、奶奶、爸爸、妈妈)──“取回木雕”(万芳和我) 第一部分(1-16段):“查问木雕”,写爸爸妈妈为了一件羚羊木雕而伤害了“我”的心。 第二部分(17-23段):“赠送木雕”,写“我”和万芳的真挚友谊。 第三部分(24-25段):“强迫取回木雕”,用奶奶反衬爸妈,暗寓对父母的批评。 第四部分(26段-结尾):“取回木雕”,写“我”讨回羚羊木雕的过程和痛苦的心情。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概括,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这场矛盾冲突中,究竟谁是谁非?要谈出自己的看法,还要再读课文研讨。

美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与朗读是相辅相成的,朗读有助于体会,体会越深刻,朗读就越有感情。) 分角色朗读,请分配到角色的同学到前面来,可以边读边表演。其他同学当评委。

( 分角色朗读课文:我,爸爸,妈妈,奶奶,万芳,万芳的妈妈,旁白。要求:落落大方、语气连贯、语调符合人物性格。)

大屏幕投影评价标准: 重音 语气 语速

[教师导学]: 品味、揣摩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学生评价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语气评。看是否读出人物的性格以及对此事的态度。(其他人物也可用此方法)

妈妈的神态:紧紧地盯着

孩子的神态:低着头不敢看

十分严厉

一动不动

语气{咄咄逼人

语气{声音有些发抖

坚定

哭着喊了起来

- 2

【附】

六、课堂练习

阅读课文后三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1.写月光冷冷的有什么作用? 以冷冷的月光烘托心情的哀伤。 2.写万芳的出现有什么作用? 万芳的突然出现暗示了她的心理变化,是对“我”反悔的原谅。 3.“我”为什么“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流泪既是为被逼反悔的伤感,又是因友情的感动。 4.文中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有哪些?

“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用心理描写揭示了大人的狭隘,重财轻义对孩子心理的严重伤害。 5.“可是,这能全怪我吗?”的含义是什么?

表示孩子对父母做法的严肃质问。“我”的不服是出于真诚无私的友爱。“我”屈从了父母,应该“怪”我,但是,“我”是迫不得已的,主要怪父母,怪他们不懂得孩子的感情和人格,对孩子采取了简单生硬的态度。

七、课文内容研讨

讨论下列问题,要提炼观点作出有理有据的分析。

1.你是怎样认识围绕羚羊木雕发生的这场矛盾的?你认为事情怎样处理才妥当?

鼓励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如万芳妈妈说“你怎么能拿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呢”,据此可以设想,“我”的妈妈如果委婉地跟万芳妈妈说这件事,劝万芳妈妈不要责怪万芳,好好跟万芳说,万芳就会把羚羊木雕还给“我”,这样既可以保护孩子的感情,又可以让孩子更懂事。

2.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怎样才能避免这类不愉快事情的发生?

要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包括大人在内有事要同人商量,尽可能地考虑周全,消除隐患。假如当初父母讲明白木雕的贵重,叮嘱女儿好好保管,女儿就不会轻易送人,再则女儿事先征求父母的意见,也就可以避免做出幼稚的行为。

3.本文叙述的是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表现了两代人,甚至三代人行为处事的观念冲突,反映的是一个复杂的思想、感情和教育的问题,但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或许文章的主旨各不相同,根据你的理解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

示例一:赞美少年朋友真诚无私的友谊,告诫父母理解儿女,尊重他们的友谊和人格。 示例二:批评大人们重财轻义的思想,告诫父母要尊重儿女的感情。

示例三:家庭成员之间,包括人与人之间,更需要彼此的理解、尊重和情感交流。

八、课堂辩论:就这场家庭矛盾冲突的是非展开辩论,根据学生意向,分甲、乙、丙三个组,分别代表父母、“我”、万芳,选定主持人。

要求:①各组用5分钟准备辩论材料,如观点立论、论辩思路。②论辩中根据自己所代表的人物身份,掌握说话的分寸。③辩论20分钟,评议5分钟,评论先由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辩一辩我们的辩题是“羚羊木雕是不是该要回来”正方:羚羊木雕该要回来。反方:羚羊木雕不该要回来要求:

1、摘录课文中的信息左证自己的观点。

2、认真倾听对方辩友的话,抓住其漏洞,给予有力回击。

第三篇: 3.羚羊木雕

课题:羚羊木雕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整体感知课文,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联系生活,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获得有益启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与感悟家庭成员应如何正确地相处。 重点难点 重点

品味语言,理解感悟课文,体会浓浓亲情,珍视真诚无私的友情。 难点

透过家庭矛盾冲突的生活表象,深刻领会文中蕴含的待人处事的道理,尊重他人的情感和人格,能以坦诚的心理与父母沟通。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亲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 摇篮,和谐与温馨应该是家庭生活的主旋律,但由于年龄的差距、知识背景的不同,两代人之间在对待人生、理想、亲情、友情方面必然会有种种的差异。当你悄悄地长大,对许多事情都有了自己主见的时候,分歧与矛盾也就接踵而至。《羚羊木雕》中的“我”就遇到了这种情况,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 作者简介

张之路,1945年生,山东诸城人。主要有电影文学作品《霹雳贝贝》、《魔表》,长篇小说《第三军团》等。

三、 预习检查 1. 指名读生字。

2. 指导书写,自由练习书写。 3. 解释词语。

四、 整体感知

1. 默读课文、思考:

(1) 文中写了一只什么样的木雕?

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的,很贵重。 (2) 围绕木雕发生了什么事情? (3) 涉及哪些人物?

爸爸

妈妈

奶奶

“我“

万芳

万芳妈妈

2. 分角色朗读课文。 3. 小组展示分角色朗读。

五、 课文精读

1. 研读课文,思考:人物分别有什么特点? 爸爸

持重沉稳

妈妈

生硬固执

重财轻义 万芳

仗义 明理 “我”

重义轻财 2. 精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① 写“月亮冷冷的”有什么作用? ② 写万芳的出现有什么作用?

③ “我”为什么“止不住流下了眼泪”? ④ “可是,这能全怪我吗?”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表明作者同情“我”,批评爸爸妈妈的做法。

3. 全班分甲乙丙三个小组,各代表爸爸妈妈、万芳、“我“展开辩论。

六、 拓展延伸

讨论:如果你遇到“我“那样的伤心事,会怎么处理?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七、 本文小结

1. 本文通过叙述家庭生活中的一场小纠纷,告诫做父母的要理解孩子之心,妥善处理孩子间的交际行为,尊重他们的友 谊,千万不能重财轻义。也告诉孩子做事应同父母商量。

2.课件出示课后赠言。 作业设计

1. 整理课后思考题答案。 2. 完成本课摘抄。

板书设计

3.羚羊木雕

爸爸

持重沉稳

妈妈

生硬固执

重财轻义 万芳

仗义 明理 “我” 重义轻财

奶奶

明白事理却无能无力

教学反思

一.为让学生很好地将课文与自己的生活紧密联系,我特别设计并十分注重了这次的课前准备。基于此文讲述的是作者成长过程中和学生同龄时所发生的一些事情,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大多也都经历过类似的事情,于是,我让学生在日记中谈谈自己上初中后在家中的变化,并且让他们写了一篇周记《我和我的父母》,说说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和父母之间的一件事情。这次的课前准备,学生很感兴趣,也做得很认真,很多同学通过这次的日记和周记向我说了许多的心里话。通过这次的课前准备,我更加了解了学生,和他们的距离也拉得更近了,这让我对课文有了更深的感悟,对我的教学帮助很大。学生通过这次的课前准备,对此文也更加感兴趣了,对课文的理解也更进一步了.

二.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融入课文,演一演文中的故事,更进一步地贴近人物,理解内容。现代的语文教学提倡自主学习,而且语言的学习实际上是个将外部的语言文字不断内化的过程,而实现这种内化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朗读。因此,朗读应该说是现代语文课堂的主旋律。所以,在这次的教学中,我把朗读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子上,强调“以读为本,以读带讲,以讲助读。”课前,先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认为最适合的角色,然后每四人为一组,进行各组间的朗读比赛,让学生自读、自评、自讲,并评选出最佳的一组。通过这种比赛的形式,学生读得异常的认真,也很快、很准地总结出了各个人物的语气和性格,对课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三.主题思想、作者创作意图的把握,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对此事的一些看法,谈谈自己从中获得的启示。学生在前面的分析中获得了很多的感触,因此,在这个环节上表现得很活跃,提出了很多可以很好地避免这次争执的方式,也说出了自己很多的真知灼见,很多观点甚至是很精辟的,我都没能考虑到。

通过以上的各个环节,这篇课文我感觉上得很灵活,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做到了讲课以学生为主的原则。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课前课后都十分活跃,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开发。

但此文的教学也存在很多的缺陷,有些地方感到有些遗憾,有些学生的朗读能力很不行,无法融入文字,没能读出感情,对文字的表现能力也有待提高。

第四篇:羚羊木雕

《羚羊木雕》读后感

暑假我读了了一本好书《羚羊木雕》,其中的一篇短文《题王许威武》特别引人入胜,故事的主人公是老师许威武和学生宿小羽。

许威武是培新中学的物理教师,今年整整过了一个花甲,但学校却把他当做稀世珍宝一样留下来。他的教学风格很独特,让老师和学生都很信服,也很喜欢。

文章写到要考试了,但是许威武老师却拿出了宝贵的四节课讲“如何考试”,让同学们认识到考试只是一种形式,而不代表全部。这时故事中另一个主人公—宿小羽,在大家听到兴致处,突然,教室里有人打了一个响亮的哈欠,那个人就是高才生宿小羽。宿小羽天资聪颖,平时不大用功,为了表现另类,有时考试就出现意外,所以他总自以为是,瞧不起那些。一次,他从邻居家搞到一本练习书,三道题有三道题不会。于是便请教许威武,谁知许威武看了一眼就把书烧了,这让宿小羽很气愤。于是今天,这个响亮的哈欠就把所有不满和愤怒的爆发。但是许威武老师没有搭理他,这更让他下定决心做给许威武看看,他不是别人,他是宿小羽!

物理竞赛选拔考试即将来临,这对于宿小羽是个体现自己的机会。这天他复习回家的路上,碰见一个差生,他怂恿宿小羽去偷试卷。也许是头脑发热,宿小羽竟然同意了。当他们潜入教学楼内准备偷卷子时,被值班的老师发现了。宿小羽赶忙逃跑,没想到逃到许威武老师的宿舍。面对追过来的值班老师,许威武老师不紧不慢的说:“我让他来的”。只剩下他们两人时,许老师没有说话,不停地卷烟,直到把一支烟卷的跟粉笔似的,宿小羽沉不住气的想走,此时许威武说:“你还没有看试卷呢!”接着就把试卷递给他。宿小羽不是别人,接过试卷看完就回家了。

第二天物理考试,许威武接到一份白卷,不用想就是谁的了,许威武很庄重的写上“0”分。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许威武老师不仅教学有趣,而且知道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他明知宿小羽是来偷卷子的,但是为了学生的自尊心,为了真正的教育学生,他故意掩饰。同时特别的是他把卷子给宿小羽看,更是想让他明白,偷卷子没有任何意义,失去挑战的乐趣。而第二天的“0分”,表现出了作为老师的严肃性。

这个文章写得十分细腻、生动、具体,有很多比喻句和拟人句。比如在考试中写道:蚕们开始紧张地活动了,有的把头深深地埋在课桌下,那当然是在看书,有的蚕脖子伸长了,那自然是在抄别人了。描写了考生态度,真是惟妙惟肖。

我喜欢许威武,不喜欢宿小羽。因为宿小羽太傲慢,自持自己天资聪颖就不用心学习,还瞧不起学习差得。许威武的特别方式,让他领悟如何做个真正的好学生。我知道了做人不能太傲慢,更不能小看别人,要谦虚。这就是做人的道理。

第五篇:羚羊木雕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

安徽省泾县凌云中学 潘世鹏

教学思路

本文所写家庭故事贴近学生生活,结构精致,布局巧妙,情节发展曲折,矛盾环环相扣。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符合人物个性。设计时只能有所取舍,把更大的自由、发现的快乐给学生,让他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联系自己家庭生活和成长经验去体验人物思想感情,从而欣赏课文的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认识,从而避免一些可以避免的家庭矛盾冲突,使自己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教学目标

①课文分析:本文写的是子女与父母的冲突,其中是非曲直很值得分析研究一番。教学本文,要让学生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意识到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我们怎样看待友谊,怎样看待物质利益,怎样更好的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怎样消除我们与父辈之间的隔膜。

②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的七(1)班学生语文成绩处于中等水平,在朗读与发散思维能力方面尚有欠缺。希望通过本文的教学引导学生掌握朗读的基本要领,能够做到有感情的朗读,并能根据教师引导,发现课文所要揭示和表达的深层次问题,进而阐明自己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

1.分角色朗读,把握人物个性化语言;

2.思考课文所要揭示和表达的深层次问题。

三、课前准备

学生

①课前请同学们在练笔时就“金钱与友谊”谈谈自己的看法。

②课前自读课文,查字典疏通文字,了解文章的大意。

教师

①对课文进行多次阅读,品味文章内涵,形成自己的观点。

②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内容

1.导入新课

现在我这里有两样东西:一样是一些金银珠宝,一样是几个穷朋友。假如让你选择其中你需要的东西,你选什么好呢?(穷朋友)为什么有这样的选择呢?(朋友珍贵,友情珍贵)友情是用金钱换不来的。现在有一句很流行的话:有什么不要有病,没什么不能没钱。没有人认为金钱很重要,金钱是万能的吗?

(大屏幕投影出示学生的观点,请作者读一读)

“俗话说的好‘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在我看来,友谊是建起人类沟通的桥梁,友谊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友谊的重要性是金钱无法比拟的。”

——七(1)班 吕芙蓉

“在人生当中,拥有几份真正的友谊,比拥有金钱更有意义。拥有友谊,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的朋友会来帮助你;拥有友谊,让你的生活更加快乐;拥有友谊,你的人生才会更加显现出自我价值。”

——七(1)班 肖玉菲

“如果你没有了金钱,你可以得到真心朋友的帮助,马克思年轻时就是靠朋友救济才度过难关的,不是还有‘士为知己者死’的千古名言吗?但是如果你没有了友谊,就算有金钱,也会感到很孤单。”

——七(1)班 江炜杰

“友谊和金钱对我都很重要。没有友谊,生活将失去色彩,孤独和寂寞将始终缠绕着自己;没有金钱,就失去了生活的基本物质条件,没有生存,何谈享受。”

——七(1)班 吕婷婷

的确,人世间最珍贵的东西是友情。爱因斯坦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朋友。”希罗多德说:“世界上没有比一个既真诚又聪明的朋友更可贵了。”斯托贝说:“财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却是财富。”这足以表现友情无价。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有重财轻义的思想往往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良的影响。《羚羊木雕》的故事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好,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张之路的《羚羊木雕》。

2.教师板书课题,并检查预习。

3.初步感知课文

①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板书)

②文中写了一只什么样的木雕?围绕它发生了什么事?涉及到哪些人物?

③你认为这篇文章写得怎样?

要感知课文内容,就要朗读,朗读有助于体会。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对文章的初步感受。教师鼓励学生对课文有主动的、独特的感受,随时加以肯定。

[教师小结]

《羚羊木雕》这篇文章把孩子与父母的矛盾冲突展示在我们面前,矛盾尖锐集中。文章一开头气氛就很紧张,紧紧抓住了我们的注意力,妈妈、爸爸、奶奶先后出场,人物的语言很有特色。这样巧妙的情节,精彩的语言,同学们一定要精读揣摩。

4.精读赏析

⑴学生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请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听读后进行评价。

教师用大屏幕投影问题:

①品味揣摩人物个性化语言

②文章结构顺序能否调整

(过渡)从大家的掌声和眼神里可以看出,同学们已被文章深深地感染了。哪里有兴趣哪里就有发现、有感悟,进而有创作。小组讨论谁读得好,好在那里,如果朗读中有不足,有什么不足?然后全班讨论。

全班讨论对人物的理解,其他同学补充或纠正。

①品味揣摩人物个性化语言

分别对“我”、“妈妈”、“爸爸”、“奶奶”、“万芳”的语言进行揣摩、品味,并由此分析人物性格。

②文章结构顺序

调整后不好。在叙述这场家庭纠纷的时候插叙了我和万芳的友谊。这样写是对故事情节作必要的交待,能够吸引人,使故事悬念迭起,情节起伏跌宕。

体验反思

(过渡):同学们在悄悄地长大,在生活中你可能不得不面对与父母的分歧,也许是“剪不断,理还乱”,也许是唱出和谐的主旋律。

⑵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

①礼物应不应该送?(分甲、乙展开辩论)

②贵重的物品能不能送给朋友?

老师小结:

甲 该送:情比物重要

乙 不该送:父母送给自己的礼物怎么能回使友谊变得俗气。这对父母的不尊重。

答:“我”不是随便送,是送给好朋友,转送他人并不意味着“我”不珍惜父母的礼物。而是万芳特别喜欢(她也不是因为名贵而喜欢,而是造型别致,美观)这并不庸俗。

(过渡)我不知道木雕贵重而把它送给朋友,现在我知道了“贵重”,却要向朋友讨回(当然是被父母逼的)不就意味着与朋友的情谊不如木雕贵重吗?

这就引发出一个问题,贵重的物品能不能送给朋友?到底是物重还是情重?

[小结]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试想连命都可以送,还有什么不可以送的啊?(江湖义气除外)当今社会有多少重情轻财,他们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为困难的下岗职工送去生活费,为失去父母的孩子资助学习费用,他们是最值得敬佩的人。

过渡:通过刚才的讨论,大家对文章的主题已经有了鲜明的认识,那就是羚羊有价情谊无价,但现实毕竟是现实,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被人误解,内心很委屈的经历,说一说。

自由发言:

老师小结:人生活在这样世界里,不可避免的与人交往,理解显得尤为重要,父母与子女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同学们之间都需要理解,理解是永恒的话题。(出示)让我们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忧愁。

5.教师小结

学生处理矛盾的方法有差异:有的学生非常冲动,甚至以离家出走解决问题;有的则非常理智地考虑如何避免这样的矛盾出现。教师这时要因势利导,羚羊木雕就像一架天平,衡量了在不同人心中金钱和友谊的分量。如果在生活中,学会沟通,让父母、他人理解自己,自己也努力去理解父母、他人,这样就能尽量避免出现文中的矛盾冲突。

6.作业

想像“我”要回木雕到家后的情景,模仿课文续写。

五、小结

教学形式活泼能抓住学生的特点,教学效果较好。最初的设计是让学生快速默读,然后集中讨论我与父母冲突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虽然学生也是积极参与讨论,但感觉他们与作品好像隔了一层纸,对人物感情的把握仍不透彻。改为全文分角色朗读之后,不仅是朗读的学生,所有的学生都投入到文学的魅力中。因为朗读是化无声的书面文学为有声语言,能帮助学生深刻地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从而打动学生的情感,还可以进行语言训练。作品读得越好,学生就越能理解文学形象并受它感染。在朗读时,教师主动参与,读“妈妈”这个角色。读完后全班评议朗读者是否把握了人物的性格心理。随着讨论的进行,同学们发言越来越积极,所有的同学都投入了这场家庭纠纷。“我”的委屈伤心;爸爸的圆滑世故;妈妈的着急严厉等等都在评议和争论中发现、理解、把握。从中我也深刻体会到,语文课一定要多让学生读,绝不能用教师的讲、大量的练、漫天的问代替学生的读、学生的感、学生的思!

六、板书

《羚羊木雕》

张之路

写了三件事:

万芳和“我”换裤子──上星期

“我”送羚羊木雕──昨天

父母逼“我”要回木雕──今天

妈妈(爸爸) 重财轻义(妈妈固执、生硬,爸爸老成持重) “我” 重义轻财 奶奶 通情达理 万芳 仗义理解

点评:

这堂课鲜明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整个教学流程从“初步感知”到“精读赏析”,最后结合学生生活“体验反思”,给人以非常严谨的感觉。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既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也让学生紧密联系自己的生活去体验、发现。教学中,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与朗读相辅相成,教师还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主动参与到分角色朗读课文中,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引导学生反复地朗读,认真地品味语言,不断地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使学生从中感悟生活,得到有益的人生启示。另外,教师较好地把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的教学媒体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进一步优化了教学过程,优化了教学的时间结构,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上一篇:陆羽茶经经典句子下一篇:旅游发展大会编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