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木雕的少年课文课后练习题

2024-04-07

卖木雕的少年课文课后练习题(共15篇)

篇1:卖木雕的少年课文课后练习题

《卖木雕的少年》课后练习题

一、拼一拼,写一写。

mǎi mai chū shòu jié gòu duān zhèng

( ) ( ) ( ) ( )

wǎn fàn fēn biàn mú yàng biāo zhuǐ

( ) ( ) ( ) ( )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叮嘱( ) 精美( )新奇( ) 观赏( )

反义词:洁白( ) 清晰( )

三、改正词中的错别字。

付近( ) 宾官( ) 成恳( ) 幕色( )

猜侧( ) 非州( ) 沉列( ) 清晰可辩( )

四、把词语补充完整。

( )面( )方 ( )嘴( )舌 名不( )

( )模( )样 ( )紫( )红 游人( )

大吃( )惊 神气( )足 爱不( ) 成( )上( )

( )湖( )海 ( )满目 ( )如生

五、照样子,用带下划线的词语写句子。

我们到宾馆外的小树林里一边散步,一边聊天。

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

六、将下面的字加一个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匋 ( ) 官 ( ) 反 ( ) 示 ( ) 寸 ( )

( ) ( ) ( ) ( ) ( )

七、多音字。

Wèi( ) mó( )

为 模

Wéi( ) mú( )

篇2:卖木雕的少年课文课后练习题

一、拼一拼,写一写。

mǎi mai

chū shòu

jié gòu

duān zhèng

wǎn fàn

fēn biàn

mú yàng

biāo zhuǐ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叮嘱精美()新奇()标准()

三、改正词中的错别字。

付近()宾官()成恳()幕色()

篇3:卖木雕的少年课文课后练习题

一、搜集资料, 唤起阅读期待

三年级学生对非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了解甚少, 文本故事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也有一定距离。为便于学生理解课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中国援建坦赞铁路、非洲木雕的有关资料, 并提出以下问题: (1)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位于非洲的那个国家? (2) 中国援建坦赞铁路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二、初读课文, 把握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 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 作出自己的判断”。

1.通过默读、分组读、齐读、自由读多种形式读课文,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2.会认“尼、驮、构、栩、释、掏、豫、恳、憾、宾、标”等11个字, 借助课文插图、字典或联系上下文, 正确理解“游览、名不虚传、游人如织、琳琅满目、构思新奇、栩栩如生、清晰可辨”等词语的意思。着重指导书写“售、构、端、驮、辨、堆、模”等笔画较复杂的生字, 并进行“驮”与“犬”、“构”与“沟”、“辨”与“辩”、“堆”与“推”、“模”与“摸”等形近字的比较与辨识, 以防写错别字。

3.通过讨论,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买木雕———少年赠送木雕”。从“卖木雕”到“赠木雕”, 初步体会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之情。

三、细读课文, 感悟友谊

(一) 领略瀑布壮观景色。

学生读第1、2自然段, 思考问题:莫西奥图尼亚瀑布在什么地方?美在何处? (用课文中的词语来回答。作者以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十分壮观等四字词语, 展现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景色壮观, 然而只是一带而过。)

(二) 感知少年的美好心灵。

1. 挑选木雕。阅读第2~6自然段, 读中思考:

(1) 哪些词语描写木雕工艺产品多? (琳琅满目、各式各样。)

(2) 找出描写卷鼻大耳象木雕坐凳形态的有关句子品读、欣赏。 (理解构思新奇、栩栩如生。)

(3) 读一读写人 (坐凳主人) 外貌的句子。

(4) “我”是怎样欣赏木雕产品的?还想到一个什么为难的问题? (仔细观赏、爱不释手、犹豫、超重、沉甸甸。)

2. 放弃买木雕。阅读第6~9自然段, 边读边思考:

(1) “我”捧着象墩木雕, 爱不释手, 当正要掏钱购买时, “我”却犹豫了, “我”为什么犹豫?

(2) “我即将回国, 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 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呢?”这句话是描写人物的哪个方面? (人物的心理活动。)

(3) “爱不释手、犹豫、沉甸甸”三个词语刻画了“我”的什么心理活动? (矛盾的心理活动:象墩做得精美、好看, “我”爱不释手, 但是“我”犹豫了, 因为“我”带的行李已超重, 不能再带沉甸甸的象墩子上飞机回国了。) 这段话为下文少年赠送小象墩做了铺垫。

(4) 少年与“我”是怎样对话的?为什么少年猜测道:“您是中国人吧?” (少年猜测“我”是中国人, 为后文“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埋下了伏笔。)

(5) 找出描写“我”为不能带回精美工艺产品回国而感到遗憾的心理活动的句子琢磨、欣赏。 (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遗憾”是什么意思?请用“遗憾”说一句话。

3. 赠送木雕。阅读第10~15自然段, 思考问题:

(1) “我”晚饭后到宾馆外的小树林里散步时, 又看见白天卖木雕的少年。找出描写少年的句子品读。 (暮色中, 我忽然发现一堆隆起的岩石上, 坐着一位少年, 晚风吹拂着他的衣襟。看样子, 他是专门在等待我。)

(2) 找出“我”和少年对话的句子品读, 欣赏。

(3) 课件放大彩图, 引导学生观察、欣赏。

(4) 怎样理解“沉甸甸、一模一样、拳头大小”这三个词语。 (这三个词语说明小象墩的工艺制作精美与“我”在白天看到的产品一模一样, 其中最大的优点是小, 只有拳头大小, 所以少年说:“这个小, 可以带上飞机。”说明少年真心实意赠送“我”产品, 让“我”不感到遗憾。)

(5) 找出描写“我”高兴的句子读一读, 当“我”要付钱购买时, 少年是怎么说的?品读句子, 体会表达的情感。 (少年连连摆手, 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 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6) 找出描写“我”心情激动的词语。 (“高兴地喊”、“感动极了”。)

(7) 为什么少年会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把你听到或从资料、网上查到的中非友好的事例讲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交流: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援助建设了坦赞铁路, 以后帮助非洲人民建设了非洲最大的体育馆, 还建设大桥、工厂、矿山等, 中国人民对非洲人民的无私援助是感人肺腑、深入人心的, 给非洲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所以连非洲少年都知道“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这篇故事写少年赠送“我”一个小象墩, 不仅体现了卖木雕少年的心灵美, 而且说明中非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

4. 课文运用了许多四个字的词

语或词组, 为巩固对词语的学习, 设计课堂练习:大瀑布真是_____。这里____, 景色十分_____。摊里陈列的木雕_____, ______。其中象墩______, 大象雕得_____, 我一看就______。

5. 揣摩文章的写作方法。

(1) 想一想文章重点围绕什么写, 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

(2) 本文与课文《一面五星红旗》相比较, 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一面五星红旗》是通过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变化间接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 《卖木雕的少年》则是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直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四、拓展文本, 表露真情

1.布置学生将搜集的有关中非友谊的故事、资料或本文小故事讲给父母或邻居小朋友听。

篇4:《卖木雕的少年》教学片段评析

师: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生:讲“我”去墨西澳图尼亚大瀑布和一位卖木雕的少年发生的事。

师:告诉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刚才这位同学的方法也给我们以启示,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可以抓住一些关键的词,比如说,主人公有文中的“我”和卖木雕的少年。那么他们因为什么发生了这样的事呢?因为——卖木雕。(板书:我→木雕←少年)

如果我们把这些关键词串在一起,就可以试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我想干什么?(买木雕)少年呢?(卖木雕)我买到木雕了吗?为什么没买到呀?

生:因为他本身要回国了,这个木雕太重了。

师: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这个木雕“沉甸甸”。那么,最后这个故事怎么样?

生:最后文中的“我”买了一个拳头大的木雕。

师:是买的吗?

生:是卖木雕的少年送的。

师:那么,我们把它们串在一起,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点评〕方智范老师说:“语文课是一门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实践性非常强的课,所以语文课可以有各种目标,但是语文课离开了语言文字,所有的语文目标都无所附着。”王健老师在这一课教学中,注意诗意地引领学生关爱语言文字,丰富学生的语言生活,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这一课教学洋溢着语文味的芳香。

因势利导 巧抓关键词概述文意

面对一篇篇充满人情物趣、文质兼美的选文,阅读教学首先要教会学生读懂文章主要内容。在这一片段教学中,王老师自然地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后,先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很巧妙地启发学生根据文体,顺沿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抓住关键词串联人物、事件来概述文意;最后特别提醒学生用上文中的“沉甸甸”和“送”这两个直接关系到文章主旨的词语,更精当地概括课文大意。教者在此过程中,没有教学生一个概述课文的名词术语,一切的处理都导引得自然无痕,使学生不仅整体而准确地把握了课文主要内容,还习得了概括这一类文章主要意思的基本方法。

片段二:

生:我喜欢这一段:“暮色中,……看样子,他是专门在这里等候我的。”我喜欢这段的原因是,这么晚了,少年为了让我拿到我爱不释手的木雕,专门来这里等我。

师:专门来等我。你等过人吗?什么感觉?

生:觉得时间过得太漫长了。

生:我在家里等过爸爸妈妈。

师:一边等一边在想什么?可能还说什么?

生:爸爸妈妈快回来啊!

师:从她的表情中,我就看出等待是一种焦急的神情。

生:我也是等爸爸妈妈,我很着急,因为肚子也饿了。

师:是呀,等人很焦急。那么,这个少年和“我”有约吗?

生:(齐)没有。

师:爸爸妈妈是肯定会回来的,少年和“我”没有约,有可能等得到,也有可能等不到。是啊,这里游人如织,少年可能等了很久。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三个小时过去了……一直到了暮色降临。少年一直在那里耐心地等待,这是一种多么真诚的感觉啊!

〔点评〕相互勾连让字里行间沉默的语言呼之而出‘课文的语表意义学生能“粗略地看懂”,因而阅读课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给学生“指点”课文“深奥些的地方”,理解课文“那隐藏在字里背后的意义”。在这一课教学中教者勾连学生生活体验,活化文本语言,让字里行间“沉默的语言”呼之而出,让隐形的“立体的语言”和学生对话:第一次对话,勾连生活实际,体味“等人”的那份难挨。第二次对话,联系所思所想,再次体会“等人”的焦急无奈。第三次对话,联系上下文,感受没有预约特地等候的那份真诚与深情。

教者在以上教学环节中引领学生结合不同的语境,接通生活和文字,引发学生内在体验,进而再外化为情感的咀嚼。帮助学生体会文章表达的深意,让学生在语言表达上进行思考和提升。这样的课堂真正融语言表达、情感熏陶、思维训练为一体,力求“得意”又“得言”,这是阅读的享受,也是快乐的享受。

片段三:

生2:一模一样。

师:哦,抓住了这个词。你为什么被他感动了?

生2:因为要找到跟这个一模一样的东西很难。可能要把仓库全部找一遍。

师:为了这个“一模一样”,少年可能做了哪些事情?想一想。

生3:为了这个一模一样的木雕,他可能把所有的地方全部找了一遍。

师:如果没有呢?

生4:如果没有,他自己再重雕一个。

师:实在没有自己就重雕一个。还有什么可能?

生5:他要试着做拳头大小的,要是做得没有拳头大小,他还要做一个。

师:他可能做了好几个、几十个,为的就是送给我一个一模一样的。所以,当作者见到了这样一个小象雕时,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啊?

〔点评〕鉴赏语言 闪现语言意蕴的张力

语文学习要顾及语言的品赏、文化教养和精神世界的培育。可以这样说,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有两个,一是语言,二是思想。一个人言语世界的拓展,同时也就是精神世界的充实。王老师在这一段中始终注意努力实现言意互转,精神和言语共生。他在教学中灵动地激发学生自主推想,要找到“一模一样”的木雕这位少年是怎样地倾情付出啊?为什么会如此付出呢?他后面的教学由此生发开来,结合课文的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启拨学生从“游人如织”“暮色降临”这些词语中,体会少年放弃本该很好的生意,专门耐心等待“我”的那份“沉甸甸”的珍贵友情。特别是抓住了“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这一句话反复造势,整合资源使学生牵一发而动全身,深刻地理解找“一模一样”木雕背后的意图。应该说教者努力地以丰富的语言为凭借,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语言,引导学生玩味语言,在情感和文字里走个来回,人文化地传递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和学生一起走进教材、走进作者的心灵,让学生达到主客体协调,物我两忘的境界。

(王健,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胥各庄学校教师

篇5:课文《卖木雕的少年》的说课设计

《卖木雕的少年》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半学年的教材中的一课。全科书讲述“我”非洲之行与卖木雕少年令人感动的接触,热情地赞扬非洲人民与中国人民之间纯真的友谊。因为文章的篇幅较长,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较为疏远,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我从三个方面入手进行设计的:

化阅读教学中的讲读环节:在集体备课时我们认真阅读文章,从文章段落结构,语言文字即中心思想多方面思考。记得郑板桥有句名言: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阅读教学也要求我们教师大刀阔斧的勇敢的简化阅读的过程。

从这篇课文章的内容中,一下子从文章中扣住卖木雕少年在文中所说的五句话,将这作为这一节课干突破的线索。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积极思考,从而在对话中抓住“卖”和“送”这两个迥然不同的环节,随后深入理解其中引发变化的关键,目的是直插文章的中非人们的友情。我在涉及学生的阅读文本时,也力求注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注重品词品句。在教学中我设计教师带领学生品味“遗憾”一词,使学生感受到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情境之中会产生不同的含义。

第二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在阅读文版的同时,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资料。课程资源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进行教学活动。什么是课程资源?教材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受到我们授课老师的极大关注,然而,教材之外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也是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的,现成的,具有更大说服力的资源。

在这节课中教师充分利用课外知识,一方面加大了课上学生阅读量,另外对理解文章的主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它实质上是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课本学习不仅仅限在课本之内,课外知识也是我们理解课内知识的重要途径,这同时培养了我们广泛阅读的兴趣。如果我们在课上挤出一点时间来扩大学生阅读,势必会带动我们的学生在课外更广泛的阅读,使读书成为学生生活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第三方面:将阅读与积累结合。

言学习关键是运用,没有运用就无从说掌握,在这节课中,教师在短短四十分钟内抢出时间,给学生进行语言积累运用练习,而且形式活波,选择了学生最喜欢的游戏方式,这也给学生带来了对于语文学习的`极大兴趣。

我结合文章的特点设计在课上带领学生进行四字词语的学习和积累,目的是将我们的阅读教学与语言的积累紧密相结合。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能在仅有的四十分钟的课堂上挤出一点点时间给学生,让他们能熟悉那些优美的词语的同时,背诵或诵读精彩的片段,是否会使我们的学生更大量的进行语言文字的学习,对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时候,能更加自如。

在进行词语积累训练时一定要注意:

1、形式要活泼多样,尽量更多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要有梯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自己学习能力的机会。

篇6:卖木雕的少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教养:

1、积累运用四个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教育: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发展:能运用四字词;

教学重点: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卖木雕的少年》这篇课文,能回顾一下,说说你的收获吗?请快速小声地自由读读课文,老师很想听你们的汇报呢!课件出示:

1.了解背景: 《卖木雕的少年》这篇课文所讲的故事发生在(非洲南部),那里最出名的是(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和(木雕工艺品)。

2.主要内容:“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免费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

3.文章顺序:要买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4.生字掌握

二、引导探究

1.昨天老师布置大家再次预习课文,寻找新的收获。有新的发现带给大家一起分享吗? 2.学生分小组谈,畅所欲言

3.师点拨:在小组汇报中,你们认为谁的预习最认真,收获最大?是最有价值的发现,提出来和大家分享好吗?

▲朋友介绍的非洲木雕,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深刻的印象);当我看到精美的木雕时,爱不释手,激发了作者的什么愿望?(购买的愿望)。读读这两部分,看看这两部分起了什么作用?(都是为后面做铺垫,这样才能更充分地表现出“我”放弃买木雕后的遗憾心情。)

▲本课在表达人物内心活动上,和上一课有不同之处。你发现了吗? 上一课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动作来间接表现,本课则多是直接表现。▲请找出本课在表达人物内心活动的句子,用“——”画出来。

“我却犹豫了”“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我感动极了”。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一下,体会写法的不同。

▲课后思考练习第二题,能读懂这道题的意思吗?(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1.找出哪些句子描写了少年的行为,哪些话是少年说的,想想当时的情况,再体会少年内心的想法。2.少年希望“我”能够买一个木雕,虽然有推销商品的意思在内,但主要还是希望游客能带走一个纪念品;

3.当我不打算买木雕后,少年先是觉得遗憾,后来又决定送一个木雕给我,除了“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外,更是希望“我”不要带着遗憾离开非洲。

这表现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情谊,也表现出他的质朴、善良。

▲课文中,少年猜测“我”是中国人,为文后“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埋下了伏笔。在世界各地的游客中,少年为什么单单会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呢”? 出示图片解说:这和本课的背景有关,作者游览的非洲国家是赞比亚(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位于赞比亚境内),中国曾经在20世纪70年代援助建设了坦赞铁路,给非洲人民留下了良好印象(参见参考资料)。如有学生提出这一问题时,可以适当地给学生讲讲。这一背景也说明“国际理解”是双方的行为,中国人民的无私援助在非洲是多么深入人心。

▲本课的对话较多,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在课文中,有很多语气词的提示,例如,“夫人,您买一个吧!”要读出恳切的语气;“您是中国人吧?”是猜测,要读得比较轻。教师指导前,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说说,课文中的对话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提示学生寻找课文中类似的词语。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本课词语非常丰富,可按下面的步骤进行:

(1)找词语。可以先结合课后练习题三,让学生先找出这些四字词语(不一定是成语),并抄写下来,达到积累词语的目的。

(2)理解词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比较难的词语。如,“游人如织”的“织”不好懂,这里是一种比喻的说法,说明游客很多,像织布机一样穿梭往来;“琳琅满目”的“琳琅”本意是“美玉”,这里比喻优美珍贵的东西;“栩栩如生”中的“栩栩”是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让学生记词语注释,更不能把词语分解成单字让学生一一对应。只要学生能在本课的语境中,大致理解词语的意思就可以了。

(3)运用词语。教师可以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词语,例如:大瀑布真是()。这里(),景色十分()。摊点里陈列的木雕(),()。其中象墩(),大象雕得(),我一看就()。

想一想,这些地方是否可以用其他词语来替换?出示另外一篇短文,设置一个新的语境,让学生正确地使用,巩固本课学到的词语。

三、总结升华感情

1.让我们合作着读读整个故事。课件出示:

“买一个吧!”少年说。

看我很喜欢,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晚饭后,少年在宾馆附近专门等候我。

见到我,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上说:“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 “啊!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少年连连摆手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我们是朋友……”

篇7:卖木雕的少年

今天我读了《卖木雕的少年》这篇课文。因为文章里面的非洲少年竭尽全力地帮助我们中国人,让我深深地感动了。

课文记叙了“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样子很可爱的木雕象墩做纪念,可是“我”回国的路途遥远,这个木雕太重不能带上飞机。虽然“我”心里很喜欢,但是“我”还是没有办法买这个可爱的象墩,卖木雕的少年看出“我”很喜欢这个木雕。他望着我笑了笑。晚上“我”在中国人住的宾馆前面散步,又看到了白天那个卖木雕的少年,他拿着一个只有拳头大小的象墩笑眯眯在对“我”说;“中国人是我们的好朋友,这个木雕送给你,再见!”拿着造型与白天一模一样的小象墩。“我”连声说:“谢谢,谢谢!

读了这篇课文,我想;”这个少年想得真周到呀!可是这样精美的小木雕不知他费了多大的劲才弄到手的。就要做非洲少年这样的人,为了别人能过得开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别人。"

篇8:《卖木雕的少年》教学片段及评析

师:刚才我们学的词语里,有一个词在一段话里出现了两次。谁来读读这段话?(大屏幕出示: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生读句子)

师:最后一个遗憾读得真好。这段话中有两个遗撼,一个是少年的遗憾,一个是——

生:“我”的遗憾。

【点评】“遗憾”是本文“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聚焦“遗憾”,以此为切入和展开点,感悟“我”和少年分别因何遗憾,追问和探求遗憾背后的意义所指,能融内容理解、主题揭示、语言品读等于一体。

师:那就先看看“我”到底因什么而遗憾,请默读课文第3~7自然段,用笔圈画出“我”遗憾的原因是什么。(生读文圈画)

师:找到了吗?

生:“我”的遗憾是这个木雕很精致,但是自己的行李超重,所以遗憾。(大屏幕出示“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相关句子)

师:还有别的原因吗?

生:我认为他遗憾的原因是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却不能带回去。(大屏幕出示:“坐凳”至“太象雕得栩栩如生”句段)

师:那么好的东西不能带回去。还有吗?

生:我还找到了,“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我从“仔细观赏、爱不释手”中看出他对这个象雕非常喜爱。(大屏幕出示该句子)

师:喜爱的东西带不回去——

生:所以他感到非常的遗憾。

师:就是啊,让我们一起合作读一读这些话,一起体会作者的遗憾。(师生合作读句子:生读“大象雕得栩栩如生”“我爱不释手”等句,师多次接读“可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再反过来师生共读这些句子)

师:是啊,同学们,这真是遗憾哪!请你迅速从课文里找出相关词语完成填空,把“我”深感遗憾的原因说清楚。

【大屏幕出示:摊点里陈列的木雕(

),()。其中象墩(),大象雕得(),我一看就(),但是因为我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只得放弃购买的念头,因此很()。】

(生找词,填空,交流)

【点评】理解“我”的遗憾,教者重在教给学生“联系t-1:文”“抓关键词体会”等阅读方法;而“画出句子”“说说原因”“合作朗读”“综合填空”等操作流程,更是扎实有效地训练三年级学生的思维与表达。

师:同学们,“我”遗憾的原因学明白了吗?那少年为什么遗憾呢?

生:少年是因为“我”不能把工艺品带回国欣赏而遗憾。

师:哦,遗憾着“我”的遗憾。你说——

生:他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给“我”,而且也不能让“我”感到很欣慰。

师:同学们,我们来读读上面的话,和它连起来读。(师引导生多遍将“您是中国人吧?”和“少年和我的遗憾”句联系起来读)

师:少年的遗憾可能是因为——

生:因为我不能把这件工艺品带回中国而感到遗憾。

师:是啊,不能带回中国而感到遗憾,他的遗憾跟我是中国人有关系。老师把这句话换了一下,谁来读一读?(出示并指名读: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少年为我这个中国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师:你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一定有大大的问号,你想问——

生:为什么“我”这个中国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他会感到遗憾呢?

师:是啊,同学们,这是一个旅游胜地,有很多国家的人来旅游,为什么我这个中国人带不回去他就遗憾呢?知道吗?这和中非友好往来有关系。

(背景音乐起,图片展示,师讲述:我们中国曾派出一百多位农业专家到非洲去帮助他们种植新鲜的蔬菜,假如你现在就是那个卖木雕的少年,请跟我一起来回忆,也许你吃的蔬菜就是——中国的专家帮助指导栽种的(生说)。中国还曾经派出100多支医疗队到非洲去支援他们,你就是那个少年,你的家人、你的亲属,有可能也接受过中国——的救治(生说)。就是啊,中国政府还提供无息贷款9,88亿元人民币,共发运各种设备材料近一百万吨,先后派遣工程技术人员近5万人次,帮助修建了全长1860公里的坦赞铁路,甚至,中方有64人为这献出了生命……)

如果你就是那个卖木雕少年,你回忆起了中国人的种种情谊,你看到中国阿姨转身离去的背影,此时此刻,你的心里肯定久久不能平静。你会想些什么呢?

(生答略)

【点评】“少年的遗憾”背后蕴含的是中非友谊的深厚与珍贵,既是本文的主旨、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所在。教学中,杨老师引导学生将“您是中国人吧”和“少年的遗憾”联系起来思考并质疑,又适时适切补充了中国人民对非洲人民无私援助的背景资料,并引领学生转换角色、体验情感,很好地化解了教学的难点,有力地推进了学生对少年的“遗憾”及对中非友谊的深入理解。

【总评】以上教学,至少有三大亮点值得我们借鉴:

1适当取舍。选准教学切入点。一篇课文,字词句篇,可以用来教学与训练的点很多,而课堂时间却是个常量,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成教学的高效?教学切入点的巧妙选择就至关重要。本课教学中,杨老师紧扣“遗憾”,以“没有买下象墩,我为什么遗憾?少年又为什么遗憾”为探究话题,引领学生直奔重点,阅读文本,深究文本,并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质疑深思,由表入里,不仅读懂了我和少年遗憾的各自缘由所在,更深切地体会到了中非人民之间纯真而深厚的友谊。这样的教学切入点可谓切中肯綮,教学主线分明,重难点突出,且层层深入,达到“言简而意丰”的功效。

2课堂语文味浓,训练意识强。杨老师的课堂中,时时体现着教学生学语文、而非教课文内容的强烈意识,因而无论是讨论“我的遗憾”,还是探究“少年的遗憾”,教师的最终落脚点都不是仅仅在于让学生获得一个答案,而是借话题的探讨,在一步步走进课文主旨、体会文章情感的同时,训练了学生捕捉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思考、联系背景资料深究等阅读和表达的能力。

3课程资源为学所用,恰到好处。课堂教学中,课文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相关资料的拓展补充,背景音乐、图片的使用,教师的表情及语言,学生的学习差异等,都可以构成课程资源。关键在于课程资源如何整合与合理使用,使其发挥最佳效益。本片段教学中,针对学生提出“为什么我是中国人不能带回精美的工艺品少年就会特别遗憾”的质疑,老师及时补充相关资料,并辅以背景音乐、图片、直观的数据等,使学生突破了阅读障碍,丰富了对文本的理解,领悟了文章的主旨所在,真正做到了为学所用,恰到好处。

(本课教学实录由徐琴根据录音整理;教学片段由李勤节选)

篇9: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学懂课文生字新词,积累四字词语。

2、体会卖木雕少年和“我”的遗憾的不同含义。

3、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有几大洲吗?我们中国在哪个洲?对,是亚洲。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今天,我们要走进世界第二大洲——非洲。今天,唐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的这篇课文就发生在非洲的南部,讲的是一位“卖木雕的黑人少年”的故事。(板书课题)。能给“卖”字找个意思相反的字吗?(买)板书。“卖”字就比“买”多了一顶帽子。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师:这位少年的皮肤黑黑的,他坐在那里干什么呢?想了解他吗?那就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112页,自己把这篇课文读一读,注意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特别是那些四个字的词语,拿出笔圈出来,然后读一读,记一记,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学生读文情况。师:课文读通了吗?我请一小组开火车读读全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也得看着课文认真听。

3、根据提示,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结合课文,了解南非。

1、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师:读了课文,你觉得南非给游人留下印象深刻的是什么地方?我就听说过,如果去非洲旅行,有一个地方不能不去,那就是位于非洲南部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板书)这个地名比较难读,谁愿意来把它读正确(指名读)。瞧,这就是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现在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它的迷人风光吧。欣赏了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你能用自己的话夸夸瀑布吗?小朋友,夸瀑布不容易呀,应该用什么词来夸好呢?来看一下我们从课文里收集的四字词语,看看作者是怎么夸瀑布的。(出示第二段)谁愿意来当作者夸一夸?好,你来,你来。谁来说说作者哪儿夸得特别好,为什么?那“游人如织”仿佛让你看到了什么情景?

2、木雕:想不想亲眼目睹这些木雕,(播放木雕课件)欣赏琳琅满目的木雕,师简介非洲木雕:这就是木雕,木质的工艺品,来自非洲。木雕是非洲古老的艺术形式,因多数民族都没有文字,所以许多古老的神话都是靠木雕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这些木雕大多出自民间艺人之手,造型怪异,表情刻画生动,又被称为“非洲式照片”,各国人民都乐于收藏。

课文中用了哪些词来说木雕的?过渡:这么多木雕,个个都如此精美,那——我该挑哪一件好呢?

3、过渡:只有领略了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壮美,带回了精美的木雕,才不虚此行,不留遗憾。遗憾是什么意思?(不称心,惋惜)这一词出现在哪个自然段?(第九自然段)指名读。这里出现了两次,分别指谁遗憾?

四、研读课文,体会“我”和少年的遗憾。

1、“我”为什么而遗憾?

句子: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这工艺品指的是什么?(象墩)这象墩精美在哪儿?找到相应的句子。理解“栩栩如生”,望着如此精美得象墩,难怪我会如此喜欢,从哪儿能看出来?(爱不释手)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她喜爱得放不开手,那是种怎样的喜爱?指导朗读,读出喜爱之情。为何不能买下它?默读第六、七自然段,先让学生说,你能用课文中的语句来说吗?能把这句话换种意思相同的说法吗?可她却对这个象墩如此爱不释手,两种想法让她左右为难,难以取舍,他犹豫了,甚至连说话都“语无伦次”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导朗读。

过渡:最后我还是决定不买这个象墩,板书(不成)但心中仍留有遗憾,那少年呢?

2、少年为什么而遗憾?

因为自己的木雕不能出售。板书(卖不成)

找到少年说的话。

a买一个吧!

b夫人,您买一个吧!注意提示语: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

(1)比较两句进行朗读:读出两种不同的语气。

(2)可以看出少年当时的态度怎样?(非常有诚意)

过渡:当“我”放弃买少年的木雕后,少年虽有遗憾,但却问了句“您是中国人吧?”

这是少年的(猜测),我们再读这句时语气应该轻一些。训练朗读。

少年为何这样问?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

五、小结:少年真的只是因为没做成买卖而遗憾吗?会不会有其他的原因呢? 为什么我这个中国人不能带回国,而他感到遗憾呢?同学们,这和中非友好往来有关系。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人曾大力援助非洲。(教师出示课件,打出相关图片或网页:①周总理访问非洲。②中国医生给非洲儿童治病。③坦赞铁路。)中国人为我们做这么多,我却不能给他一个小小的木雕?少年会为中国阿姨做什么呢?请同学们课后再读读,体会中非人民的情谊,好吗?下课。

板书:

卖木雕的少年

卖不成遗憾

买不成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目标合理,教学方法得当,学生参与广泛、积极,有较好的达成度。

一、感悟积累,综合训练

学习语言是语文课的主要任务,也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本质区别。本课其实就是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不是别人讲给我们的,不是从电视中的图像声音中获得的,而是以一个个的文字、词语、句子描述的,少年的美好品质是蕴涵在丰富的语言文字中的。因此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感悟、积累、运用语言,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中,我重点抓了“栩栩如生”、“琳琅满目”、“爱不释手”等词语,学生能够了解词语本身的意思,但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又是什么意思呢?我让学生通过抓“遗憾”,结合上下文、前后词语,反复朗读感受,并通过多媒体出示木雕图片,让学生以填空的形式加以运用,真正地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乃至在全篇中的作用。学生感悟了语言,更重要的是还逐步体会到如何正确的运用语言。这样做,不仅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本文语言朴实但蕴含深意。因此我注意引导学生对相同的语言文字进行反复揣摩、咀嚼,在比较中领悟其中丰富的内涵,感受到故事发生时的情景,体会少年的美好心灵。如:在引导学生感受“我”和“少年”的遗憾心情,两个人物都感到“遗憾”,但这绝不仅仅是相同的心情。透过这一对相同的词语,能感受到两个人物不同的心理,“我”的放弃木雕的无可奈何,没有办法;“少年”的不能卖掉木雕、不能让“我”这个中国朋友如愿以偿的惋惜与失望。相同的词语,学生通过比较,深入人物去体会,嚼出了不同的滋味儿。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巨大表现力和生命力,还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情感熏陶。

二、重视朗读,培养语感

培养语感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本文的人物语言描写很多,这些语言不仅丰富,更重要是在这些语言描写中蕴含了少年的美好品质。因此在教学中,每个教学过程都体现了“以读促问,以问导读,以读导悟,以悟促读”的教学策略。在读的训练中,我不仅充分让学生朗读,还让学生转换角色去读,切身体会课文人物的思想感情。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独特的体验、读出语感,也是我在这节课上所要追求的。在学完送木雕部分,配乐、分角色朗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读中感受到了非洲少年的朴实、善良,感受到了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三、补充资料,深刻理解

篇10:卖木雕的少年 教案

解放小学 刘旭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少年对我不能把木雕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的原因。

2、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运用四字词语。

二、教学重点:

理解少年的遗憾,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三、教学难点:

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一课的生词,我们发现这一课的四字词特别多,我们一起来复习复习吧。

2、师:(出示三组四字词)谁来读第一排? 生:分别读三组四字词。

师:我们一起读,每个词读一遍。

3、师:读得真不错,细心的孩子还会发现些什么呢? 生:我发现第一组词是写非洲的景色的。生:我发现第二组词是写木雕的。生:我发现第三组词是写人物的。

4、师:真会观察!那你能用上这里的词语夸一夸非洲的景色或者是木雕吗? 生:非洲的景色真是名不虚传呀!生:那里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

5、师:是啊,这么多木雕,作者也有自己喜欢的,对吗?她喜欢什么?

生:象墩,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树桩。它们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师:作者——爱不释手,那作者买了吗?

二、作者和少年的遗憾

1、师:所以,作者感到很——遗憾。作者为什么会感到遗憾?

生:我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生:一位朋友说,要游览大瀑布,还要买一两件木雕工艺品。

生:因为我到非洲旅游,不能带走这里的景色,但却可以带走这里的木雕。

生:因为我很喜欢这个象墩。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

生:因为少年很热情,很诚恳地希望我能买走象墩。师:这时少年是什么样的心情? 生:也感到遗憾。师:作者感到遗憾我们到可以理解,怎么少年也会感到——遗憾呢? 生:因为少年很想把木雕卖出去?

“买一个吧!”

“夫人,您买一个吧!”

生:因为少年从我的动作看出我很喜欢。

师:有道理。孩子们看看,少年遗憾的表情是在什么时候流露出来的? 生:在“我”点头承认“我”是中国人之后。

师:那说明少年的遗憾还跟——“我”是中国人有关。师:读读这个句子,(猜测),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为什么他却猜测我是中国人呢?

生:他喜欢中国人。生:他了解中国人。

生:他对中国人很感兴趣。

师:是啊,这背后一定有原因或者有一段故事。正因为“我”是中国人,少年还为我做了很多让“我”感动的举动呢?请同学们找一找10—15段中让你感动的句子。

三、通过言行,体会感动

1、师:谁来分享? 生:我觉得这句很让我感动“:暮色中,„„看样子,他是专门在这里等候我的。”这么晚了,少年为了让我拿到我爱不释手的木雕,专门来这里等我。

师:专门来等我。你等过人吗?什么感觉? 生:觉得时间过得太漫长了。

生:我在家里等过爸爸妈妈。

师:一边等一边在想什么?可能还说什么? 生:爸爸妈妈快回来啊!

师:她的表情中,我就看出等待是一种焦急的神情。

生:我也是等爸爸妈妈,我很着急,因为肚子也饿了。

师:是呀,等人很焦急。那么,这个少年和“我”有约吗? 生:齐)没有。

师:爸爸妈妈是肯定会回来的,少年和“我”没有约,有可能等得到,也有可能等不到。是啊,这里游人如织,少年可能等了很久。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三个小时过去了„„一直到了暮色降临。少年一直在那里耐心地等待,这是一种多么真诚的感觉啊!

2、生:一模一样。

师:哦,抓住了这个词。你为什么被他感动了?

生:因为要找到跟这个一模一样的东西很难。可能要把仓库全部找一遍。

师:为了这个“一模一样”,少年可能做了哪些事情?想一想。

生:为了这个一模一样的木雕,他可能把所有的地方全部找了一遍。

师:如果没有呢?

生:如果没有,他自己再重雕一个。

师:实在没有自己就重雕一个。还有什么可能?

生:他要试着做拳头大小的,要是做得没有拳头大小,他还要做一个。

师:他可能做了好几个、几十个,为的就是送给我一个一模一样的。所以,当作者见到了这样一个小象雕时,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啊? 生:惊讶、高兴、感动。师:读出来。

3、师:这里有个词,“沉甸甸”,前面也出现过?有什么不同的吗?

生:前面是真沉。而第二处却沉的是情意。

四、国际友谊

1、师:是啊,是少年对我的情意让我觉得这个小象墩也是沉甸甸的,正所谓礼轻情意重嘛。可是我和少年素不相识,他怎么会这样待我?

生:可能他觉得中国人是远道而来的客人,所以应该友好、热情地对待客人。

2、师:同学们能有自己的理解,这不错。相信了解了这段资料,理解起来就更容易了。

3、师:介绍资料。

师:原来这里也有一份中国人对非洲的情意啊。所以才有这样的一幕幕的情景。

情景一:少年连连摆手„„ 情景二:暮色中„„ 情景三:“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

篇11: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2、识字写字指导。释是翘舌音,宾是前鼻音,要注意读正确。栩字不要读成羽。写字方面:售字的上半部分,不要少写一横;驮字的右边不要写成犬;构端辨堆模可以让学生先和以前学过的沟喘辫推摸字比较,注意不同之处。

3、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之后,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顺序: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买木雕赠送木雕。朋友介绍的非洲木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我看到精美的木雕时,爱不释手,激发了购买的愿望。这两部分都是为后面做铺垫,这样才能更充分地表现出我放弃买木雕后的遗憾心情。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才会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木雕小象墩虽然只是一件小礼物,却表达了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之情。其中后两个部分是教学重点。本课在表达人物内心活动上,和上一课有不同之处。上一课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动作来间接表现,本课则多是直接表现。如,我却犹豫了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我感动极了。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一下,体会写法的不同。课文中,少年猜测我是中国人,为文后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埋下了伏笔。在世界各地的游客中,少年为什么单单会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呢、这和本课的背景有关,作者游览的非洲国家是赞比亚(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位于赞比亚境内),中国曾经在20世纪70年代援助建设了坦赞铁路,给非洲人民留下了良好印象(参见参考资料)。如有学生提出这一问题时,可以适当地给学生讲讲。这一背景也说明国际理解是双方的行为,中国人民的无私援助在非洲是多么深入人心。

4、本课词语非常丰富,教师不但要注意让学生积累熟记,还要让学生学会使用。可按下面的步骤进行:

(1)找词语。可以先结合课后练习题三,让学生先找出这些四字词语(不一定是成语),并抄写下来,达到积累词语的目的。

(2)理解词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比较难的词语。如,游人如织的织不好懂,这里是一种比喻的说法,说明游客很多,像织布机一样穿梭往来;琳琅满目的琳琅本意是美玉,这里比喻优美珍贵的东西;栩栩如生中的栩栩是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让学生记词语注释,更不能把词语分解成单字让学生一一对应。只要学生能在本课的语境中,大致理解词语的意思就可以了。

(3)运用词语。教师可以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词语,例如:大瀑布真是()。这里(),景色十分()。摊点里陈列的木雕(),()。其中象墩(),大象雕得(),我一看就()。教师还可以利用本课的语境,让学生想一想,这些地方是否可以用其他词语来替换,调动学生运用平时的积累。最后,还可以变换另外一篇短文,设置一个新的语境,让学生正确地使用,巩固本课学到的词语。

5、本课的对话较多,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在课文中,有很多语气词的提示,例如,夫人,您买一个吧!要读出恳切的语气;您是中国人吧、是猜测,要读得比较轻。教师指导前,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说说,课文中的对话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提示学生寻找课文中类似的词语。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篇12: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1、请小朋友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并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并能把课文读流利。

2、课文《卖木雕的少年》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研读“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1、“我”也就是本文的作者吴晴,带着朋友的叮嘱,想挑选一个木雕带回国。请小朋友再来读课文,找一找在课文中“我”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2、“我”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爱不释手----犹豫-----遗憾------高兴-----感动

3、请你第三次读读课文,你从哪里看出了作者的心理变化?(1)爱不释手

a出示句子: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b为什么这个象墩会让“我”爱不释手?

出示句子: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这里有两个四字词语,我们来读一读。

这个木雕设计的与众不同,雕得又是那么逼真,难怪作者会那么爱不释手。c如果你是作者,当你看到这个象墩,你会怎样来表现你此时的心情,谁愿意来演一演?

看你的眼神,你在看象墩是,非常专注。你的表情告诉我,你非常喜欢这个象墩。

看木雕的时候可以把眼神集中在木雕上,让人觉得你真的很喜欢。d谁能把作者此时的心情,通过你的朗读来表现?(2)犹豫

a你从哪里看出“我”很犹豫? 出示:正要掏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

作者此时的心里是很矛盾的,行李已经超重了,可“我”又那么喜欢象墩,是该买还是不该买呢?谁能把我当时矛盾的心理读出来? b你还从哪里看出我很矛盾?

出示:“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什么是语无伦次? 是啊,想买又不能买,这让我的内心非常复杂,加上少年那么诚恳地让我买一个,更让我语无伦次了,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3)遗憾

a哪句话能体现作者的遗憾?

出示: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b“我”到底为了什么而感到遗憾呢?

c是啊,那么美的工艺品,我多么想把它带回国,但我又不能,确实让人挺遗憾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4、“我”高兴什么,感动什么,从哪里体现出来,我们留到下节课再讲。

四、写字指导

1、这节课我们要来写“售”和“驮”。

2、看到这两个字,你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呢?

3、教师范写,学生仿写。

《卖木雕的少年》第二课时(简)

一、复习四字词语

二、从“我”的心理活动、少年的言行体会他的心理活动

1、我为什么而感到遗憾?

2、少年此刻也感到遗憾,他又是为了什么? 联系上下文少年言行的句子,体会。

3、我感到很高兴,为什么而高兴?少年是怎么做的?

4、少年为什么要等候并送木雕?

5、我为什么而感动?

6、少年为什么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介绍补充资料。

三、感受少年形象

1、从中,你觉得少年是怎样的一个人?

2、夸夸卖木雕的少年。

二、品读课文

抓重点词句,深入感受黑人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1、学生自读。

师(引导):小朋友,课文里介绍的木雕象墩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的确让人爱不释手;但卖木雕的少年更可爱,更让人感动。怎样走进少年的心灵,去品味这份感动呢?我们还得细读课文,在文字深处去感受。请静思默想,或轻声读读,画出写少年言行和神情的那些句子,体会体会。(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2、学生读后反馈。

谁想站起来读读你画出来的写少年的句子。

3、寻找深入感知课文的切入点。

课文里写少年言行和神情的句子确实很多,我们是否有必要一句一句地研读呢?大家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写少年神情有个句子是写眼神的,你们发现了吗?

第9自然段有这么一句话:“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指名读这个句子)读这个句子引起你怎样的思考呢?

生:①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生:②他怎样对待遗憾呢?

师:对了,这些问题就是引领我们深入阅读的向导。我们先看少年的遗憾是怎样产生的。

4、研读第一次对话

课件出示对话:“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1)自由读读他们之间的对话,注意读出语气。

(2)谁想站起来读读少年的话?(诚恳地说该怎么说。猜测的话谁来试一试。)

(3)分角色朗读。(谁想当一下黑人少年,“我”的话谁想读。看看你们最后能不能流露出遗憾的神情。)(4)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明白了吗?

5、研读第二次对话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他笑了,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 ⑴ 指导朗读:我”说的话都有提示语,你看,“高兴地喊”、“感动极了”,这些话容易读出语气;而少年的话该读出什么语气呢?(自由读对话,琢磨少年说话的语气)

⑵分角色朗读:谁想站起来读读黑人少年的话,表达表达感情;谁想读读“我”的话,高兴高兴,感动感动!

⑶ 读着读着,你明白了吗,最后,黑人少年为什么笑了?

三、补充阅读:中国援建坦赞铁路 小朋友们,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景区游人如织,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国的成千上万的游客,卖木雕的少年为什么却特别喜欢中国人呢?想知道吗?(屏幕出示一段简短的文字,教师可以请同学来读,也可以自己有感情地朗读。)

四、情境写话

1、屏幕出示提示:那天晚上,“我”和宾馆里的各国游客,以及许多当地人都对这个黑人少年赞不绝口,大家纷纷夸起了这个黑人少年。请你先想一想,人们会怎么夸;然后你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员,写几句话夸夸这个少年。

2、学生自由写话。

篇13: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1、会认11个生字,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能读通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第1-4自然段,体会瀑布的美和木雕的精致,并能感情朗读。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首先教师谈话导入:小朋友,你曾经到过什么地方旅游?引出到非洲南部游览一番。然后观看瀑布的图片,并交流看后的感想。借机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发生在这个大瀑布的不远处,那里有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下面让我们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读题,提问。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读课文,接着教师检查学生的读书的情况,读生字表、词语词语手册,然后让学生分自然段读一读课文,读完后留时间让学生评价。

三、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我以“非洲南部的什么景物吸引了众多游客去观光游览呢?”这一问题让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经过交流得出是瀑布和木雕吸引了游客。然后通过“瀑布、木雕又是怎么样的?”请小朋友用( )标出来,并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四、精读描写瀑布、木雕的句子

①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

品读这句话,理解“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感情朗读这句话。

然后是指名说木雕是怎样的,边出示:

②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品读这句话,理解“构思新奇”、“栩栩如生”,再出示投影图片,让学生观看。最后感情朗读这句话。

③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想到朋友的叮嘱,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地挑选。

让学生自己读读这句话,再理解“琳琅满目”、“各式各样”,并进行想象说话,然后进行感情朗读。

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去欣赏了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美景和精美的木雕,卖木雕的少年和我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目标:

1、学习5-15自然段,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回顾导入

昨天我们以学习了《卖木雕的少年》这篇课文,不知道大家对课文的词语掌握的怎么样(出示词语),陈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

1、读读词语

名不虚传 游人如织 十分壮观 清晰可辨 (大瀑布)

琳琅满目 各式各样 构思新奇 栩栩如生 (木 雕)

仔细观赏 爱不释手 五官端正 语无伦次 (人 物)

2、运用词语

请你选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夸一夸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或那里的木雕。

篇14: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第1课时

一、启发谈话、提示课题

1、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请大家拿出来。

2、学生进行交流。

3、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卖木雕的非洲少年。提示课题。

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生字情况。把朗读的句子读通顺。

3、朗读提示: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默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

1、布置默读。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

2、默读,思考,做记号,也可以与学生讨论。

3、全班交流。

理清课文的顺序:

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四、学习生字

重点指导:售字的上半部分,不要少写一横;驮字右边不要写成犬;构端辨堆模可以让学生先和以前学过的沟喘辫推摸字比较,注意不同之处。

第2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1、各种形式朗读词语。

2、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

二、个性阅读,突出重点

1、学生分小组学习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哪里可看出少年的可爱?

2、全班交流

3、想象:找出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并想想当时他是怎样想的?

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把人物的对话语气读好。

四、夸夸那个黑人少年

五、学生积累运用四字词语

找出课文中的四字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并运用。

六、板书设计

27、卖木雕的少年

介绍木雕

挑选木雕 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放弃木雕

赠送木雕

学习目标

1.认识尼、驮等11个生字,会写卖、售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4.请学生搜集有关世界各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及图片资料。

5.教师准备一段介绍非洲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录像及课文配乐录音。

6.每个小组自制一套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资料共享

1.老师请同学们搜集的有关世界各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及图片资料,找到了吗?谁来给大家进行展示或介绍?(请学生到前面展示)

2.老师找到了一段非洲南部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录像,请大家一同观赏。看过之后请你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3.学生观看录像后自由表达。

4.在这个大瀑布的不远处,有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下面让我们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板书课题)

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认识的字词。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学习。

a.小组长利用自制的生字卡片带领小组成员认读生字,并想办法快速记住字形。

b.认读生词卡片,讨论词语意思。

c.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d.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朗读展示:谁愿意读哪段便站起来朗读。

4.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研读感悟

1.自主阅读思考:

想想卖木雕的少年是一个怎样的人。

画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语句反复读读,结合上下文想象他当时是怎样想的。

2.同桌交流,谈谈自己的探究结果,相互启发,一起再来深入探究。

3.集体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出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语句,引导学生感悟少年的思想感情,相机指导朗读。

4.说说卖木雕的少年是怎样一个人。

第二课时

品读入情

1.激情导入:同学们已被卖木雕的少年那诚恳的态度、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以及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深深打动了。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那动人的情景。(播放配乐朗诵的课文录音)

2.请同学们睁开眼睛,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请大家畅谈自己的感受。

3.把你们深切的感受带到朗读中去吧!请同学们自由组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全文也行,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也可以;自己读也行,与别人分角色读也可以。

4.朗读展示,教师引导学生评议。

学习发现

1.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读课文,看看还能有什么新的发现,跟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新发现。

4.每位同学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下面请大家大胆公布自己的新发现。教师启发学生从文章的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探究、发现。如课文里有许多四个字组成的词语,请学生写在黑板上。

总结收获

1.想一想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

2.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读读写写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快速认读。

2.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字形,想一想怎样把这些字写美观。

3.教师范写个别生字,如掏、辨、齿等。

篇15: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5个字。

2、积累成语。

3、揣摩课文的叙述顺序。

4、分角色朗读课文。

5、体会卖木雕少年的质朴善良,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体会卖木雕少年的质朴善良,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5个字。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提示课题

1、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请大家拿出来。

2、学生进行交流。

3、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卖木雕的非洲少年。提示课题。

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把课文读正确,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检查预习情况:

(一)检查读书,分段朗读课文。注意难句的指导。

(二)检查生字:

1、读生字,注意“琳”的读音。

2、生字组词,同学补充。相机指导课文中词的理解。

3、指导难字:

(1)难字:“恳”的上面最后一比是捺,“豫”和“撼”不要丢笔画。

(2)形近字:州( ) 宾( ) 构( )

洲 ( ) 浜( ) 沟( )

五、默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

1、布置默读。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

2、默读,思考,做记号,也可以与学生讨论。

3、全班交流。

理清课文的顺序:

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体会卖木雕少年的质朴善良,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是卖木雕少年的质朴善良,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是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7课《卖木雕的少年》。

二、整体感知课文:

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什么内容叙述的?(买卖木雕)

回忆上节课,我们理清了课文的顺序,谁能说说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三、细读课文,体会卖木雕少年的质朴善良,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1、自由读课文,卖木雕的少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善良 质朴 对中国人民很友好)

2、默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

默读要求卖木雕的少年表现

体会感受

神态

动作

语言

3、交流学习成果。

(1)从哪看出卖木雕的少年很善良 质朴 对中国人民很友好?

出示: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为什么少年要遗憾呢?

分角色朗读5-9自然段。体会少年的善良和对中国人民的友好。

(2)我雕了个小的,可以带上飞机。

(多么的善解人意,多么的善良)读出来

(3)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如果把这句话换成:“少年摆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要钱。’”你还有刚才的感受了吗?(引导学生体会“连连,两个不及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这些词句的含义)。

分角色朗读10-14自然段。

4、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学生可能 问少年为什么那么熟悉中国人,为什么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穿插中国曾经在20世纪70年代援助建设了坦赞铁路,中国人民的无私援助给非洲人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5、朗读全文,再次体会少年的质朴善良。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拓展练习:

1、运用词语。教师可以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词语,例如:大瀑布真是。这里(),景色十分()。摊点里陈列的木雕(),()。其中象墩(),大象雕得(),我一看就()。

2、让学生想一想,这些地方是否可以用其他词语来替换,调动学生运用平时的积累。

六、板书设计

27、卖木雕的少年

介绍木雕

挑选木雕 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放弃木雕

上一篇:客体与主体的关系问题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下一篇:景讷中学教务处下学期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