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应“懂孝道,知感恩”

2024-04-27

大学生应“懂孝道,知感恩”(精选11篇)

篇1:大学生应“懂孝道,知感恩”

大学生应“懂孝道,知感恩”

--------李 斌

孝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孝是做人之根,百善之本。孝源远流长,世代相传。孝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做人的道德规范。中国是传统定势的文明古国,我国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小雅》中就发出了“哀哀父母、生我够苦”的人生感叹,唐朝把不瞻养老人,虐待父母作为《十恶大罪》之一,并写入法典。自古以来,诸如“卖身葬父、卧冰求鲤”、“孟宗哭竹”、“割股孝母”„„示传为孝言佳话。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年,在接受现代科学文化教育的同时,也要补上继承传统孝行美德这一课,使孝道的传统美德得以发扬光大,传衍下去,才能担当起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历史责任。

恪守“孝道”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孝道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体现,孝敬父母是人所以为人的起码道德。中国历代都倡导对父母尽孝,对国家尽忠的思想,孝是一切人伦道德的根本,是调节代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剂良药。对于做儿女的来说:孝是本分,是良知、是义务、是责任、是每时每刻都要牢记心头的头等大事。

一个人有了孝敬之心,才会有行孝之举,作子女的孝敬父母是不需要理由,不讲条件,不论原因的,是非尽不可的义务,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是人应恪守的“道德法律”,鸟兽尚知反哺,何况我们身为二十一世纪万物之灵的人呢。

不管社会如何发展,做儿女的都应将孝心常驻心间,爱父母的情感是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的心理基础。孝顺父母的人觉得自己在世上有用,内心会产生一种自慰、自豪感、可以满足在道德上追求完美的心态,自己产生高尚感;孝顺还能让人得到社会的好评,你孝敬父母,人们就觉得你重感情,懂回报,对你会生出亲近感,敬慕感。一个孝敬父母的人,才可能善待朋友,善待他人;孝敬父母也是为儿女应做的榜样。善待老人就是善待自己的未来。今天你为自己的子女做出样子。将来让自己的儿女就能衍传孝道文明。社会永远是仁慈的,它不会无视每一个善举,一个人尽了孝道,家人、子女、社会都会加倍地奖赏你,赞誉你、使你的事业更增光彩。试想如果一个人连生养他的父母都不挂在心上,他还会善待朋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吗?很难想象,一个连父母都不能孝敬的人,别人怎能和他为友?同事怎样和他共事?将来怎能成为国家的栋梁!所以,恪守孝道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懂孝道的目的是知感恩。每个人的成长历程都倾注了父母太多的心血,父母为了把儿女养大成人,不知操了多少心,流了多少汗,出了多少力,饱受了多少人世间的心酸。

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生在新时代,长在福窝里。特别是农村学生的家长操持家庭更是艰难。他们靠“翻坷垃头”为生,虽有亩把几分地,可往往入不符出,赶上灾情年景,温饱都有问题。子女上学要钱,种地盖房要钱,再加上婚丧嫁娶,送往迎来,吊死问伤,扶贫问疾、看病问医、养老善幼、吃穿住用、门头差事,等等都要钱来支撑,许多家长面朝黄土背朝天、夏顶烈日、冬迎冰寒、躬耕不辍。农忙拼命干,农闲去打工,忍辱负重、没日没月、积劳成疾,孩子有病,火急攻心;自己有了病,小病顶,大病抗,找到医生开药方,没有划价就三掂量,最终还是跑到药店买点零药维持着。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父母的精神支柱,是家长的掌上明珠。自己平时苦点、累点,吃赖点,穿差着,不要紧,孩子上不了好学校、学不好不中,再苦再穷也要供孩子上学,上好学。

父母是儿女头上的一片蓝片。父母是儿女身后的坚强靠山,做儿女的无论怎样尽孝,也报答不完父母的恩情,所以大学生要懂孝道、懂孝道的目的是感恩。感恩教育是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别是缺乏孝道教育的青年,更要补好“懂孝道,知感恩”这人生的一课。

大学生怎样做到懂孝道、知感恩。

懂孝道就是真正懂得行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良方,是作为有良知人的立身之本,是一个人大业有成的良策,是做儿女的本分之责。它是无条件的,不讲任何理由的,是应尽的义务,是必须遵行的道德准则。懂孝道的“懂”,不仅仅是知道了,明白了,而是心领神会,义不容辞。“知感恩”就是真正从心灵深处懂得,感恩也是每一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一个合格的大学生,不仅要在校尊敬师长,在家更应感激父母,发自内心地感激曾经有助于自己的人。感恩就是感知家长,老师的辛勤付出,对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他人的帮助之恩有感激之情,怀回报之意。并把这种积极的情感升华为奋进的动力。感恩是每一个优秀大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产生的源泉,是自信自强的助推器。知感恩的“知”,也绝不仅仅是知道、明白,而是真正懂得应该如何面对,如何付诸行动。懂得了,知道了,明理了,但仅有这一步,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实践自己的箴言,成长为一名懂“孝道知感恩”的新时代合格的中学生。

那么,当代大学生怎样才能做到懂孝道知感恩呢?

1、行孝感恩要从内心做起

孝为百行首,心为孝之源,有孝敬之心,才有孝行之举,儿女行孝不在乎金钱物资的多少贵贱,没有孝敬之心,虽掷千金如同嗟来之食,也不抵一句温暖的话语。有孝敬之心,只要心到意切,量力而为,虽无礼物恭奉,也不失为孝,所以行孝感恩首先要从内心做起。

现在的大学生,多有独生独女,有的在家是“小皇帝”、“娇公主”,父母捧着恭着,顺着,护着,唯恐伤着,碰着,凡事一路绿灯,有求必应,出手慷慨大方,甚至不惜血本,真可谓用心良苦。可子女并不一定能领情。心理上以自我为中心,很少去想想别人为自己付出的一切。更把父母的辛勤付出,认为是天经地义,理所应当的。感情上缺乏友善,学习上缺乏动力,父母的嘱咐,说教轻了不理、重了烦怪,说父母老封建、老落后、不懂时尚,不懂自己的心。这样的学生,别说尽孝,倒想让长辈对自己尽“孝”。

还有的大学生强调太忙、大累,没经济基础,没有时间、想尽孝没能力。等将来工作了,地位高了,薪奉厚了,条件好了再行孝,这种人纵有“孝心”,也难有“孝行”。这也不过是一部分人没尽心行孝为自己所找的遁词而己。行孝要心到,心到则诚,心诚则灵,一旦心到,孝意尽在其中矣。

2、行孝感恩要从点滴小事做起

孝行是人人都可为的,因为孝行常常见诸于细节,见诸于点滴的小事之中。有的人认为,让父母住豪宅大院,享荣华富贵是孝。这是对孝行的错误理解。其实真诚的孝行倒是一些最细小、最简单,最容做到的小事。比如,几句体贴的问候,细微的关心,打个电话,给老人一个温馨的笑脸,陪老人聊聊天,说说外面的世界,讲讲时代的发展,或唠唠家常,帮助择菜洗碗,晒被铺床,捶背搓澡等等都是最好的孝行。可见,孝无定式,也无定格。做儿女的生活自立,不依附于父母是孝;与家人和睦友善,尽量减少父母的思想精神负担是孝;注重修养举止文明文雅礼让,也是对老人的孝;在校遵纪遵守校纪校规规、不旷课迟到、不惹事也是行孝;刻苦向学,锐意进取,学业上进也不失为孝;平时朴素节俭,不浪费父母的血汗同样是孝;做出成绩,获得奖励,受到表彰更是对老人的尉籍,也同样会让老人感到你是在尽孝。就是这些点滴细微的小事,都能让父母感到实实在在的满足。也就这些举手之劳的小事,花不了多少钱,费不了多大力,用不了多少时间都能让父母得到极大的安慰和快乐。

就我大学生们而言,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不妨节假日帮父母做点家务,洗洗衣服,买点药品,或在相关节日到来时,写封亲情书信或表达亲情的作文,叙写父母辛勤劳作的情景,以表达自己尊敬父母、感恩亲人的诚心,以优异的学习成绩作为向家长、老师回报的最好的礼物。这样不仅增强了长幼之间的感情,还能给父母以莫大的宽尉,更会得到邻里社会的赞誉,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曾有一位学生在自己的亲情作文中这样写道,“海可枯、石可烂对父母的敬爱不可变,女儿的心愿不可动摇,女儿坚信:女儿无法改变你们辛劳酸楚的过去,但女儿一定可以改变你们的今后和将来”。字里行间渗透、体现着女儿信心百倍,为创造美好未来而不懈拼争,努力学习的勇气。试想,父母读到此文,会是一种什么感受!

3、行孝感恩就从今天做起

有的学生想,对父母尽孝是将来的事,等将来成就了学业,条件好一点,挣钱多一点,时间宽一点之后,再让老人享享清福。这样的人,孝敬父母的心情是有的。然而俗话说“子欲孝而亲不待”。等“条件、能力、时间”都有了,想为老人尽孝时,老人或享受不起,或走完了人生的历程。会给儿女们留下终生的遗憾。曾有一首民间歌谣唱得好:“个子一日长一日,爹娘一年老一年,劝人行孝当及时,莫许来日行孝愿。等到父母去世后,欲想尽孝难上难。纵有猪羊灵前供,爹娘何曾到嘴边。不如活着吃一口,粗茶淡饭也香甜”。这歌的意思是讲行孝是不能等待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回答意大利记者提问时说:“我认为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是孝顺”。赫赫有名的朱德元帅对外国记者说:“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是没有侍奉父母,在他们离开时,我没能端一碗水给他们喝”。我们千万不要到晚年后悔自己当年对自己的双亲尽孝不够。

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行孝当及时,养育之恩涌泉报,行孝及时莫要等。正在大学苦读的同学们,我们现在的一切生活来源都是父母供给的,我们的一切学识都是老师教诲的,我们的一切成绩都有他人的关心和帮助,我们在坚持完成学业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要行孝感恩,做一个有孝行、有良知的人,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实言。

所以,当代大学生一定要遵守校纪校规、做到不迟到、不旷课,认真听讲和按时完成学业,“懂孝道,知感恩”。

那些不严守校纪校规,经常旷课、整天沉醉于网络的同学,应该深刻反省、自我检查,你有孝心吗?你在校言行对得起你年迈的父母吗?

篇2:大学生应“懂孝道,知感恩”

尹总经常号召我们,一起诵读《弟子规》,认真学习《弟子规》。我们都知道弟子规来源于《论语》《学而》篇,原文是“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简而单之的说就是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学习《弟子规》都知道要孝顺父母,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子女孝顺。真正的孝道,包含了三种含义:感恩,孝道,责任。带着感恩的心去关爱父母,去报答父母的“三春晖”,并且这也是子女的责任和义务。

尹总常教导我们感恩、孝道、责任;常教导我们给父母洗脚,也是对子女具有很强教育意义,着实让很多孩子有所领悟和感动,也引起了更多的人对父母、对老人关注和关爱。

感恩是一种孝道,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美德。心系感恩,胸怀孝道,感谢父母,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高尚的人。父母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是人生的启蒙老师,是天下最疼爱自己的人。倘若没有父母的抚养和教育,我们怎能从一棵幼苗茁壮成为参天大树呢?作为子女,我们应予以回报。乌鸦知反哺、羊羔知跪乳,作为人又怎能不孝呢?对父母都不孝顺,又有何德可言?无德之人怎能担当社会重任呢?

心系感恩,感谢给予我们工作的企业,让我们在碌碌的人生追逐中,拥有了展现自我价值的舞台,找到了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轨迹、秉着责任、转化为感恩、转变为对孝道的承递。当一个人懂得感恩时,便会将感恩化做一种充满爱意的行动,实践于生活中。”感恩不是简单的报恩,它是一种责任、一种人生的态度、一种人生的精神境界!最强的能力是责任,最大的动力是感恩 、做人尽职尽责,做事尽善尽美。感恩的心改变着我们的态度,改变着我们的习惯,改变着我们的行动。

篇3:大学生应“懂孝道,知感恩”

关键词:儒家孝道,大学生,感恩教育

孝道,作为中国道德要求的基础扎根在中国文化的骨髓中,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笔者认为必须分清孝道的政治价值和其本身所蕴含的伦理价值间的差异。在当今功利化思想泛滥、个性要求日益鲜明的社会转型期,复兴孝道的伦理价值对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且有重要意义。

1 儒家孝道思想的演变和遭受的冲击

1.1 孝道思想的演变

儒家孝道的本质内容和表现形式在春秋战国已基本成型。周人将“孝”这一人伦道德的精神寄托在祭祀祖先的宗教活动中。《国语·鲁语上》云:“夫祀,昭孝也,各致斋敬于其皇祖,昭孝之至也”。但当时“孝”的这种形式是专用于周天子、诸侯和宗子的,因为他们是有继承君位资格和权力的宗法体系中的嫡长子。这样,“‘孝’作为宗法道德规范获得了强烈的政治色彩,成为维护奴隶主统治的有力工具”。虽然孝道的核心地位在春秋战国时期遭受到了冲击,但随着封建专制制度的确立,家庭成为社会牢固的细胞,“孝”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升。秦汉时期出现的《孝经》成为以后儒家孝道的经典之作,影响着中国人以后数千年的道德生活。《孝经》开卷就借孔子表明了孝的至德地位,“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汉代随着儒家统治地位的确立,孝道和忠君被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孝”亦由家庭伦理道德上升为社会公众道德和国家政治道德,具备了浓厚的封建政治色彩。此后的千年时间里,儒家孝道思想越发走向了政治化和专制化。但是将原本用来规范家庭伦理的孝道思想异化为政治手段,“将非血缘的利益关系硬说成是父子兄弟的人伦关系,一方面会掩盖阶级国家的实质,另一方面也会扭曲孝道本身的意义”。

1.2 近代社会变革对儒家孝道思想的冲击

随着封建君主专制的结束,封建社会下的家族结构遭到了重大打击,以儒家孝道为核心的家庭伦理道德传统也受到了激烈的冲击。

(1)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宣扬了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思想本源于西方,对封建思想是全盘否定的态度。儒家孝道因而也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2)“以个人为主体的自由意志的加强也是宗法孝道受到冲击的主要原因。”中华民国的建立对中国人民影响最大的是思想层面的,激起了普通大众对个体的重视,对自由民主的追寻。儒家孝道作为存在几千年的“老古董”被认为是反现代性的东西,应该扫入历史的尘埃里去。

(3)“孝”的道德行为要求与封建等级制度紧密相连,父母子女的关系也严格受到“长幼尊卑有序”的限制。封建专制制度的结束也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彻底变革,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模式随之改变,“长幼有序”让位于“民主平等”。

(4)在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时期里,孔子成为彻底的“反动派”,儒家思想被批判到了极致,孝道也一并被彻底遗弃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让沉淀了千年的中华民族优秀伦理道德规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践踏和摧残。

孝道,在产生之初是一种对生命的畏惧和敬意,原本的含义是强调对长辈亲人的爱和尊重。儒家孝道真正追求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以礼相待、和谐融洽的社会目标。只要家庭还是最基本的社会目标,孝道思想就不应该被遗忘。

2 大学生感恩教育低效的现象分析

(1)自杀率逐年攀升。近年关于大学生自杀的新闻屡见不鲜,大学生自杀现象引发了社会高度的关注。自杀是导致15~34岁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自杀研究专家发现:一个人的自杀会给与自杀者有密切关系的五至七个人带来无尽的愧疚自责和终身的生活阴影。自杀是对生命的不尊重,也缺乏回报父母的感恩意识,是对父母最大的不孝。(下转第100页)(上接第55页)

(2)对父母亲情态度冷漠。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父母宠溺孩子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孩子把父母的付出视作理所当然,更有甚者做出杀害父母的大逆行为。2011年4月1日,上海浦东机场里一旅日留学生因学费问题在机场刀刺母亲,致使母亲当场昏迷。这名留学生在日5年从未打过工,学费和生活费都靠母亲每月7000元人民币的收入支出。这样极端地背德现象虽然是少数,却深深地责问着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效果。

(3)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社会是家庭的延伸,一个对父母缺乏感恩意识的人,其也没有社会责任感。一个面对他人的帮助都如此冷漠的人如何能成为家庭的支柱,如何能肩负起社会和国家建设的历史重任。

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很多,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的片面、家庭教育的缺失等。一味谴责85、90后大学生是“失落的一代”是无济于事的,而要在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汲取正面的能量改变感恩教育低效的局面。

3 汲取儒家孝道思想精华,提高大学生感恩教育实效

(1)复兴文化魅力,在传承中实现自我教育。中国千年的文化积淀中虽有一部分封建专制的糟粕,但这丝毫无损它的光芒和价值。例如《孝经》,虽字数不足两千,却影响了几千年来人们的家庭道德关系。当代社会一些道德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斩断了现代和传统的文化连接而造成的。没有历史的厚重,就没有对家人、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大学生责任意识、感恩意识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传统文化断层的表现。在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中复兴传统道德力量,在文化的感召中增强大学生对传统孝道思想的认同感,在潜移默化间实现自我教育。

(2)重视生命教育,丰富感恩教育内容。“孝”不仅是家庭生活的行为指导,还是中国人珍视生命、保护生命的哲学意识的体现,是中国传统文化内在的、深层的元意识。祭祀祖先是对生命的追思,敬养父母是对生命的尊重,生育儿女是对生命的延续。古人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随意伤害。只有重视了生命的可贵才会呵护他人生存的权利,才能怀着感恩和敬畏的心面对世界。因此感恩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和规劝,而要在教育中展现生命的灵动和美丽,在愉悦的情感中培养起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

(3)发挥家庭的身教示范作用。儒家传统孝道思想始终是以家庭为主体的,所以感恩教育也要回归家庭中去,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身教示范作为一种最具体、最形象、最有说服力的教育方式,对受教育者的影响是潜在而深远的。有个公益广告描绘了这样的场景:妈妈为老人洗脚,儿子看到了之后也为妈妈端来了洗脚水,这就是母亲身教的力量。大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只有父母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式的,才有可能收获成效,此时的言传远没有身教的意义大。因此,要想子女关爱父母、孝顺父母,父母首先要做到关爱孝顺自己的长辈,成为子女效仿、学习的榜样。

参考文献

[1]王岳川.儒家孝文化的人伦扩展——以《大学》、《中庸》为中心的文化阐释[J].渤海大学学报,2010.1.

[2]朱贻庭.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增订本)[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0.

[3]张践.儒家孝道观的形成与演变[J].伦理学(人大复印资料),2001.3.

篇4:大学生应“懂孝道,知感恩”

关键词 儒家孝道 大学生 感恩教育

孝道,作为中国道德要求的基础扎根在中国文化的骨髓中,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笔者认为必须分清孝道的政治价值和其本身所蕴含的伦理价值间的差异。在当今功利化思想泛滥、个性要求日益鲜明的社会转型期,复兴孝道的伦理价值对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且有重要意义。

1 儒家孝道思想的演变和遭受的冲击

1.1 孝道思想的演变

儒家孝道的本质内容和表现形式在春秋战国已基本成型。周人将“孝”这一人伦道德的精神寄托在祭祀祖先的宗教活动中。《国语·鲁语上》云:“夫祀,昭孝也,各致斋敬于其皇祖,昭孝之至也”。但当时“孝”的这种形式是专用于周天子、诸侯和宗子的,因为他们是有继承君位资格和权力的宗法体系中的嫡长子。这样,“‘孝’作为宗法道德规范获得了强烈的政治色彩,成为维护奴隶主统治的有力工具”。虽然孝道的核心地位在春秋战国时期遭受到了冲击,但随着封建专制制度的确立,家庭成为社会牢固的细胞,“孝”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升。秦汉时期出现的《孝经》成为以后儒家孝道的经典之作,影响着中国人以后数千年的道德生活。《孝经》开卷就借孔子表明了孝的至德地位,“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汉代随着儒家统治地位的确立,孝道和忠君被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孝”亦由家庭伦理道德上升为社会公众道德和国家政治道德,具备了浓厚的封建政治色彩。此后的千年时间里,儒家孝道思想越发走向了政治化和专制化。但是将原本用来规范家庭伦理的孝道思想异化为政治手段,“将非血缘的利益关系硬说成是父子兄弟的人伦关系,一方面会掩盖阶级国家的实质,另一方面也会扭曲孝道本身的意义”。

1.2 近代社会变革对儒家孝道思想的冲击

随着封建君主专制的结束,封建社会下的家族结构遭到了重大打击,以儒家孝道为核心的家庭伦理道德传统也受到了激烈的冲击。

(1)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宣扬了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思想本源于西方,对封建思想是全盘否定的态度。儒家孝道因而也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2)“以个人为主体的自由意志的加强也是宗法孝道受到冲击的主要原因。”中华民国的建立对中国人民影响最大的是思想层面的,激起了普通大众对个体的重视,对自由民主的追寻。儒家孝道作为存在几千年的“老古董”被认为是反现代性的东西,应该扫入历史的尘埃里去。

(3)“孝”的道德行为要求与封建等级制度緊密相连,父母子女的关系也严格受到“长幼尊卑有序”的限制。封建专制制度的结束也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彻底变革,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模式随之改变,“长幼有序”让位于“民主平等”。

(4)在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时期里,孔子成为彻底的“反动派”,儒家思想被批判到了极致,孝道也一并被彻底遗弃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让沉淀了千年的中华民族优秀伦理道德规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践踏和摧残。

孝道,在产生之初是一种对生命的畏惧和敬意,原本的含义是强调对长辈亲人的爱和尊重。儒家孝道真正追求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以礼相待、和谐融洽的社会目标。只要家庭还是最基本的社会目标,孝道思想就不应该被遗忘。

2 大学生感恩教育低效的现象分析

(1)自杀率逐年攀升。近年关于大学生自杀的新闻屡见不鲜,大学生自杀现象引发了社会高度的关注。自杀是导致15~34岁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自杀研究专家发现:一个人的自杀会给与自杀者有密切关系的五至七个人带来无尽的愧疚自责和终身的生活阴影。自杀是对生命的不尊重,也缺乏回报父母的感恩意识,是对父母最大的不孝。(下转第100页)(上接第55页)

(2)对父母亲情态度冷漠。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父母宠溺孩子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孩子把父母的付出视作理所当然,更有甚者做出杀害父母的大逆行为。2011年4月1日,上海浦东机场里一旅日留学生因学费问题在机场刀刺母亲,致使母亲当场昏迷。这名留学生在日5年从未打过工,学费和生活费都靠母亲每月7000元人民币的收入支出。这样极端地背德现象虽然是少数,却深深地责问着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效果。

(3)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社会是家庭的延伸,一个对父母缺乏感恩意识的人,其也没有社会责任感。一个面对他人的帮助都如此冷漠的人如何能成为家庭的支柱,如何能肩负起社会和国家建设的历史重任。

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很多,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的片面、家庭教育的缺失等。一味谴责85、90后大学生是“失落的一代”是无济于事的,而要在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汲取正面的能量改变感恩教育低效的局面。

3 汲取儒家孝道思想精华,提高大学生感恩教育实效

(1)复兴文化魅力,在传承中实现自我教育。中国千年的文化积淀中虽有一部分封建专制的糟粕,但这丝毫无损它的光芒和价值。例如《孝经》,虽字数不足两千,却影响了几千年来人们的家庭道德关系。当代社会一些道德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斩断了现代和传统的文化连接而造成的。没有历史的厚重,就没有对家人、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大学生责任意识、感恩意识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传统文化断层的表现。在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中复兴传统道德力量,在文化的感召中增强大学生对传统孝道思想的认同感,在潜移默化间实现自我教育。

(2)重视生命教育,丰富感恩教育内容。“孝”不仅是家庭生活的行为指导,还是中国人珍视生命、保护生命的哲学意识的体现,是中国传统文化内在的、深层的元意识。祭祀祖先是对生命的追思,敬养父母是对生命的尊重,生育儿女是对生命的延续。古人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随意伤害。只有重视了生命的可贵才会呵护他人生存的权利,才能怀着感恩和敬畏的心面对世界。因此感恩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和规劝,而要在教育中展现生命的灵动和美丽,在愉悦的情感中培养起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

篇5:明孝道知感恩征文

感恩需要学习,从小开始,不再使幼小的心灵蒙上世俗的灰尘。学会感恩,就是要学会不忘恩负义;学会感恩,就是要学会谦虚本份;学会感恩,就是要学会多一份爱,少一份恨……

中国是一个非常讲究“孝”字的国家,是一个很注重孝道的民族。古代的圣贤——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等人,没有一个不教导人要孝顺父母,尊敬父母。没有一个不是自己努力去实践孝道。中国古代各种古典文学,也常有赞颂孝行和表达对父母的思念和爱戴的文字。让我们承接他们的伟大思想和行动,做一个懂“孝”的人,孝敬父母。

《孝经》说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让我想起被曹操射瞎左眼的夏侯惇,他在被射中时,本想把箭拔下来,却把左眼珠也拔下来了,他大喝一声:“父精母血,不可弃也!”便把眼珠吃了,可见他是多么得孝父母。

“孝”最初来源于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世界上的孝有很多,甚至有成千上万种,但只有父母对儿女的爱才是最无私的,无悔付出的,伟大的。这,我们无法还清,能做的,只有孝敬父母,为父母分忧解难,减少他们的痛苦,是挂在他们脸上多的是笑容,而不是永远的泪光闪闪。 一想到父母含辛茹苦的把我们养大,就本能的想去回报父母,其实,这就是“感恩”。对父母的感激,本能的扩大到视自己孩子,辛苦教育我们的老师,为我们提供粮食的农民。我们一切的一切,自己并没有创造多少,几乎都是别人给予的,不求回报给予的。因此,就产生了爱心,懂得了回报。

做一个人,最要懂得就是感恩。因为,人做的最崇高的的事情莫过于行孝,最纯洁的.想法就是感恩, 但是,随着人类科技文明发展的快速步伐,有些人却和父母疏远了疏远了。那些父母们就像被人扔在角落里的旧衣服,被忘了曾经的为他得付出和帮助,和为他减少的伤害,眼睁睁的看着他去穿一些表面华丽,而对他有不合身的衣服。而我们却习以为常,不看在眼里,而认为那是理所当然,仍旧不在意。 一个人有了孝,就有了仁爱之心,他自然就会对社会上的丑恶现象疾恶如仇,由此而产生正义的情感;有了感恩之心,才能由衷地产生恭敬之心,用恭敬之心待人接物是表现为有礼而不轻漫;有了感恩之心,做事自然会用心,只有用心,才能开启智慧;有了感恩之心,与人交往自然就会诚信无欺。

现在商业上的信用危机,思想的根源在于经营者不承认自己的“成功”是靠别人的“成全”,对社会、对他人不存有感恩之心。所谓五德:仁、义、礼、智、信,人的优良品德都是由这种感恩之心而来的。他教我们做一个懂“孝道,孝德,感恩”的人。

篇6:“学传统、行孝道、知感恩”

想必大家都有读过弟子规吧,弟子规中有这么几句话: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现在呢,有少许的老奶奶、老爷爷们在外捡垃圾,甚至无家可归。他们只能睡在垃圾堆里,身上的臭味糟路人们的嫌弃;他们时常在捡垃圾的时候,望着有哪一天他(她)的儿女能早日接他(她)回家;他们以捡垃圾为活,他们将垃圾堆当成了他们的家,路人们的嫌弃与嘲讽已经是家常便饭&&我在一次放学回家,就遇见了一个以捡垃圾为活的老奶奶。

这位老奶奶皮肤黝黑、一头已见不着黑发的短发、她已经衰老到驼背。我走在他的后面,我想去跟她聊聊天,问她的情况。可不知怎的,我不敢迈出那一步。我走到她的身旁,却迟迟开不了口,当老奶奶发觉我在她身旁,她转向头来看着我。我看见她的眼睛里有着对儿女的思恋;我看见黑色的眼睛中透露出隐隐的泪光&&我上来就是一句:老奶奶,您辛苦吗?老奶奶吓了一跳,但马上应了我的话:不辛苦不辛苦。说完笑了笑。我觉得那个笑很勉强。老奶奶。您今年几岁呀?我疑惑地问。老奶奶还是一个她的招牌笑容我今年快80了,天天捡垃圾,都没有人会跟我讲话。我淡笑呵呵,老奶奶你的儿女呢?老奶奶那个笑容马上就暗了下来,我隐隐约约看见老奶奶的眼睛红了,才意识到自己是不是说错了什么不该说的话对不起,老奶奶。而老奶奶没有有什么生气没事的,我的儿女啊都在外打工,没时间管我这个老太婆&&哦。我们聊着聊着,聊着就到了另一个垃圾堆里。老奶奶拿着她的好帮手棍子夹垃圾,也许捡垃圾久了,老奶奶能快速地挑出塑料瓶、玻璃瓶和其他垃圾。我在旁静静地看着老奶奶,时不时听见了这么几句话妈妈,那个老奶奶为什么捡垃圾啊?孩子,那个老奶奶没钱被赶了出来。那我的奶奶会不会被赶出来啊?那可不一定这位妈妈说的这一句话,我体会出了:她,瞧不起老人。这一句那可不一定如果被那个孩子的奶奶听见那可多伤心。当这位妈妈成了老人,她就能体会到为一位老人的心酸&时间不早了,天空下起了毛毛雨,我向老奶奶辞了别,我真不想让她睡在垃圾堆中。塑料袋当被子,破盒子当枕头,在睡觉的过程中,还会被我们连碰都不想碰的虫子咬,我希望这一晚上,她没有被雨淋湿&& 同学们,救死扶伤是护士医生的职责;教学生德智体美劳是老师的职责;我们的职责难道是好好学习吗?不是,我们的职责是尊老爱幼、报效祖国。就像这篇文章的题目一样学传统、行孝道、知感恩我们要学习几千年前的文化传统,我们要行孝,孝顺父母、尊重长辈。我们要懂得感恩,父母赚钱不容易,我们不能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大小姐,我们要感恩父母,孝顺父母。尊敬长辈,而不是用鄙视的眼神来看他们!

篇7:行孝道知感恩的作文

“可怜天下父母心。”有谁能感遭到,胎儿躁动时父亲幸福的抚摩?有谁能感遭到,一朝分娩时母亲忍耐的痛苦?当一个婴儿呱呱坠地的时候,父母是满怀激动的欢笑;当襁褓中的婴儿不停地哭泣,父母表现最多的是耐心;当我们咿呀学语,叫出第一声“爸爸”、“妈妈”的时候,父母回赠我们的是无数的亲吻;当我们遭到挫折或布满委屈时,父母的宽慰会及时抚平我们心灵的创伤,赋予我们重新站起来的勇气……在成长中学会感恩,父母的关怀带给我们无尽的快乐,父母的慈爱伴随我们健康成长,父母是庇佑我们一生的“神”。

学会感恩孝道“百善孝为先。”父母无私的爱实在不希图甚么回报,但做子女的却不能忘本,失往了一颗感恩的心,缺少了孝敬父母的意愿和行动。当父母步进中年、逐渐朽迈时,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和支持。当你把第一次亲手煎的鸡蛋端给父母品味的时候,父母感觉是很香很香的;当你把一杯热茶端给放工回来疲惫不堪的父母时,父母喝起来是很甜很甜的;当你学会洗衣服、起床叠被、整理屋子时,父母会感觉到你长大了……孝敬父母是一种亲情,是一种爱,是一种美德,是家庭素养、社会前进的音符,是天下所有子女应遵守的道德规范。

学会感恩孝道“孝为德之本。”由孝敬父母衍生开往,就是博爱,就是学会爱他人,爱人民,爱祖国,爱人类。学会感恩的生活,每个人出生在故乡故土,在祖国这个大家庭中成长,他都应当叶落回根、知恩图报,都应具有桑梓之情、赤子之心,长大后要报效故乡、报效祖国和人民。由孝道推衍开往,一个正直的人,还应当明白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扶贫济困,除恶扬善,在感恩中成长,让世界布满爱,让社会布满真诚、仁慈和美好,让人们都生活在温馨幸福的环境当中。这就是大忠大孝,这就是孝行天下,这就是“天下为公”。

行孝道知感恩的.作文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

篇8:大学生应“懂孝道,知感恩”

工读学校的“问题生”大都是因为在原校学习困难或品行偏常而被原校淘汰下来的,他们曾经在应试中败阵,或在其他方面遭受过挫折,走过弯路,使自身发展遇到了障碍。研究发现,影响“问题生”正常发展的根本原因一般不是智力问题,而是人格中的消极因素,主要表现为: 缺乏同情心,自私心理强; 缺少孝道、感恩之心,与父母、师长抵触心强; 缺乏自尊心,荣辱感较弱; 缺乏自知力,成长的期望较低,成功的信心不足; 缺乏自制力,情绪、情感方面的调节能力差等。基于这些需要对“问题生”实施孝道、感恩、生命教育,让他们从心理发生改变。

一、对“问题生”实施孝道教育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重礼仪、讲孝道的民族,千百年来,忠孝两全往往被看作一种传统美德。

孝敬并不等同于赡养,还没有独立、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虽然暂时还没有能力赡养父母,但同样可以孝敬父母。父母渴了递上一杯水,父母工作不顺心时说两句安慰、鼓励的话,努力学习,不让父母操心,这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现。在外求学,每天一个电话或一个短信,向父母问个好,报个平安,也是孝敬父母的表现。而赡养意味着做子女的要给父母一定的赡养费。这是为人子女的义务,但不是说尽了这种义务的人都是孝顺的。因为老人的生活虽然需要一定的物质作为基础,但他们更想要的是看到每个子女都能够平平安安,逢年过节一家子能够团团圆圆。

工读学校的“问题生”有很多是在父母的争吵声中长大,使其感觉不到家庭的温暖,缺少父爱、母爱; 也有的是在父母的溺爱中长大,觉得父母为其所付出的是天经地义的,从而漠视父母的关爱。“问题生”进入工读学校,首先应当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如学校通过手机为学生代发孝心短信,倡导学生为父母倒一杯水、洗一次脚,开展“敬老日”等活动,指导学生学会关爱,体贴自己的父母,引导学生形成一个健康的人格。为其将来步入社会达到一个最基本的人格要求。

二、对“问题生”实施感恩教育

中国有句古语: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意思是说,别人给你一点点帮助,你需要牢记在心,用加倍的努力去回报。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通过收集一些与感恩教育有关的传统故事、中外经典故事,在班团活动课、团队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善根”。现代教育的新理论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由此看来,感恩教育是“教育的四大支柱”的综合体现,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必须加强与重视的一个环节。

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了现在的“独生子女时代”,独生子女的娇贵滋长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气。一些孩子形成了只知“我该怎样”,不知“该我怎样”; 只知“我要什么”,不知“要我什么”。这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来说,是多么危险啊! 美国人曾在上世纪造就了“失落的一代”,难道我们又要在这个世纪造就“盲目的一代”吗? 2004年4月22日,倍受关注的马加爵在长达一天的庭审中平静自然,居然不曾回头看坐地在旁听席上的亲人一眼,虽然其父马建夫因失爱子而痛不欲生; 因自觉罪孽深重,而四方谢罪! 但也没能打动他。想来马加爵在因微小纠纷杀害四位同室好友时,既未念父母之恩,也未顾惜同学之情,哪里还记得学校给他的助学金,哪里还记得国法和良心的发现! 马加爵因“忘恩”而“负义”,而“祸国殃民”,可见,人不能忘恩呐!

时下,各个学校都在提倡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作为具有中国特色司法前的少年矫正机构的工读学校,对“问题生”进行感恩教育势在必行。“问题生”的感恩教育,不要好高骛远,要从诸如教育学生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对师长有礼貌,尊重老师,关心理解父母,为父母分忧等不起眼的实在小事做起。着力培养“问题生”的感恩意识,使他们“吃水不忘挖井人”,永不忘记别人的帮助之恩,不忘父母师长的养育教导之恩。

三、对“问题生”实施生命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书中给教育下的一个定义:“教育———首选是人学! ”确实,教育不能没有理想,但教育更需关注生命。

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里,学校不仅是要教会孩子知识,也要教会孩子懂得生命的意义; 不仅要教会孩子怎样做人,还要教会孩子如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报答国家的培养。不要轻易地了断自己宝贵的生命,否则他对不起国家,也对不起父母。

对健康的人固然需要实施生命教育,何况是工读学校这些“受病虫侵害的花朵”———“问题生”呢? 他们看惯了别人的白眼,他们被人唾弃,他们缺乏自信,他们情绪自控力差……教育,要关注生命,要把爱洒向每一位学生。须知,一颗流星、一点流萤,在广袤的夜空中都是亮丽的风景,都让我们感受到“这一个”的独一无二和与众不同,何况是一个有血有肉的鲜活的生命呢? 因此,不要耻笑别人,也不要怕被人耻笑。盲从、莽从,都将是生命的耗损———对于大千世界,每个人的存在都很重要。从事工读教育的工作者们,让我们尊重、赏识这个脆弱的群体,帮助他们找回自信,教会他们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保护生命,让他们重新绽放鲜艳的花朵。开始生命教育吧,就从今天,就从现在! 让生命之树长青。

时常在报纸上、电视上看到孩子杀父母、学生杀老师、大学生杀同学等一系列悲惨事件的报道。这些“以怨报德”的悲剧,看了让人心痛,在心痛之余让我们反思,我们的教育怎么啦? 同时,这些报道从另一个方面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学校必须对学生加强孝道、生命教育,尤其是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孝道、生命教育的基础,生活在感恩的心态中的人,总是会珍惜生命的人,是不会任意地糟踏自己和别人的生命的。

篇9:孝道感恩生命教育

关键词:问题学生 孝道 感恩 珍惜生命 健康人格 随着中国生育政策的变化,人们的伦理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大多数家庭都出现了几位家长围着一个孩子转的现象。学生中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比例,一般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都很好,家长对孩子给予很高的期望,对于孩子的任何要求都尽量满足。大多数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就行,其它的别无所求。恰恰是这种狭隘的教育观念,使孩子没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导致了亲子杀母,大学生、博士生跳楼事件的发生。

工读学校的“问题生”大都是因为在原校学习困难或品行偏常而被原校淘汰下来的,他们曾经在应试中败阵,或在其他方面遭受过挫折,走过弯路,使自身发展遇到了障碍。研究发现,影响“问题生”正常发展的根本原因一般不是智力问题,而是人格中的消极因素,主要表现为:缺乏同情心,自私心理强;缺少孝道、感恩之心,与父母、师长抵触心强;缺乏自尊心,荣辱感较弱;缺乏自知力,成长的期望较低,成功的信心不足;缺乏自制力,情绪、情感方面的调节能力差等。基于这些需要对“问题生”实施孝道、感恩、生命教育,让他们从心理发生改变。

一、对“问题生”实施孝道教育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重礼仪、讲孝道的民族,千百年来,忠孝两全往往被看作一种传统美德。

孝敬并不等同于赡养,还没有独立、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虽然暂时还没有能力赡养父母,但同样可以孝敬父母。父母渴了递上一杯水,父母工作不顺心时说两句安慰、鼓励的话,努力学习,不让父母操心,这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现。在外求学,每天一个电话或一个短信,向父母问个好,报个平安,也是孝敬父母的表现。而赡养意味着做子女的要给父母一定的赡养费。这是为人子女的义务,但不是说尽了这种义务的人都是孝顺的。因为老人的生活虽然需要一定的物质作为基础,但他们更想要的是看到每个子女都能够平平安安,逢年过节一家子能够团团圆圆。

工读学校的“问题生”有很多是在父母的争吵声中长大,使其感觉不到家庭的温暖,缺少父爱、母爱;也有的是在父母的溺爱中长大,觉得父母为其所付出的是天经地义的,从而漠视父母的关爱。“问题生”进入工读学校,首先应当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如学校通过手机为学生代发孝心短信,倡导学生为父母倒一杯水、洗一次脚,开展“敬老日”等活动,指导学生学会关爱,体贴自己的父母,引导学生形成一个健康的人格。为其将来步入社会达到一个最基本的人格要求。

二、对“问题生”实施感恩教育

中国有句古语:“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意思是说,别人给你一点点帮助,你需要牢记在心,用加倍的努力去回报。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通过收集一些与感恩教育有关的传统故事、中外经典故事,在班团活动课、团队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善根”。现代教育的新理论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由此看来,感恩教育是“教育的四大支柱”的综合体现,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必须加强与重视的一个环节。

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了现在的“独生子女时代”,独生子女的娇贵滋长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气。一些孩子形成了只知“我该怎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什么”,不知“要我什么”。这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来说,是多么危险啊!美国人曾在上世纪造就了“失落的一代”,难道我们又要在这个世纪造就“盲目的一代”吗?2004年4月22日,倍受关注的马加爵在长达一天的庭审中平静自然,居然不曾回头看坐地在旁听席上的亲人一眼,虽然其父马建夫因失爱子而痛不欲生;因自觉罪孽深重,而四方谢罪!但也没能打动他。想来马加爵在因微小纠纷杀害四位同室好友时,既未念父母之恩,也未顾惜同学之情,哪里还记得学校给他的助学金,哪里还记得国法和良心的发现!马加爵因“忘恩”而“负义”,而“祸国殃民”,可见,人不能忘恩呐!

时下,各个学校都在提倡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作为具有中国特色司法前的少年矫正机构的工读学校,对“问题生”进行感恩教育势在必行。“问题生”的感恩教育,不要好高骛远,要从诸如教育学生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对师长有礼貌,尊重老师,关心理解父母,为父母分忧等不起眼的实在小事做起。着力培养“问题生”的感恩意识,使他们“吃水不忘挖井人”,永不忘记别人的帮助之恩,不忘父母师长的养育教导之恩。

三、对“问题生”实施生命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书中给教育下的一个定义:“教育——首选是人学!”确实,教育不能没有理想,但教育更需关注生命。

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里,学校不仅是要教会孩子知识,也要教会孩子懂得生命的意义;不仅要教会孩子怎样做人,还要教会孩子如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报答国家的培养。不要轻易地了断自己宝贵的生命,否则他对不起国家,也对不起父母。

对健康的人固然需要实施生命教育,何况是工读学校这些“受病虫侵害的花朵”——“问题生”呢?他们看惯了别人的白眼,他们被人唾弃,他们缺乏自信,他们情绪自控力差……教育,要关注生命,要把爱洒向每一位学生。须知,一颗流星、一点流萤,在广袤的夜空中都是亮丽的风景,都让我们感受到“这一个”的独一无二和与众不同,何况是一个有血有肉的鲜活的生命呢?因此,不要耻笑别人,也不要怕被人耻笑。盲从、莽从,都将是生命的耗损——对于大千世界,每个人的存在都很重要。从事工读教育的工作者们,让我们尊重、赏识这个脆弱的群体,帮助他们找回自信,教会他们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保护生命,让他们重新绽放鲜艳的花朵。开始生命教育吧,就从今天,就从现在!让生命之树长青。

时常在报纸上、电视上看到孩子杀父母、学生杀老师、大学生杀同学等一系列悲惨事件的报道。这些“以怨报德”的悲剧,看了让人心痛,在心痛之余让我们反思,我们的教育怎么啦?同时,这些报道从另一个方面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学校必须对学生加强孝道、生命教育,尤其是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孝道、生命教育的基础,生活在感恩的心态中的人,总是会珍惜生命的人,是不会任意地糟踏自己和别人的生命的。

工读学校这些“受过虫害的花朵”需要优良的环境的正面熏陶,需要优秀的园丁的特殊关爱,需要优质教育的持续帮助,更需要对他们实施孝道、感恩、生命教育,培养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人格,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篇10:学传统行孝道知感恩作文

朋友曾让我看过一个短片,里面讲的是一个少年犯在被判刑时,他年老的父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苦口婆心地劝他出来了要好好做人,可他却恶狠狠地说:我高兴,你们管不着!”刚一看完,我的眼泪就“哗哗”地流了下来,当时,我的心里既充满了对那个少年犯的愤怒,也充满了对那少年犯父母的怜悯。古话说得好:可怜天下父母心。看着儿女不听劝,走歪路,做父母的该有多么心酸呀!儿女却一点也不明白父母的苦心,不懂得感恩父母,还时常惹父母生气。那个少年犯也许从来没有想过要感恩他的父母。可能现在有很多孩子都不明白父母的苦心,他们也许还要等到长大了,自己也为人父或为人母时,才能明白,但那个时候,也许已经来不及了。所以,我们要从现在开始感恩父母。

除了要知感恩,我们还要行孝道。还记得在那一天,风雨大作,狂风呼啸着,差点就要把屋顶掀起来了,豆大的雨点劈头盖脸地打在路过的行人身上,就像电影里的一幕幕出现了,惊心动魄。妈妈也许也受了天气的影响,一起床就感到头晕目眩,一量体温,呵,三十八度半!可是这种天气,哪能去看医生呀!听着妈妈在无力的呻吟,我想:爸爸不在家,我是妈妈的女儿,我怎么能让妈妈难受呢?”于是,我先倒了一杯热气腾腾的水给妈妈喝。然后亲自下厨,煮了一碗面线糊给妈妈吃,又用家里的临时药粉泡了杯药看着妈妈喝了下去。过了一会又给妈妈量了体温,噢,太好了,体温恢复正常啦!妈妈之后常常夸我孝顺,我想:我是家里的小公主,也是妈妈的宝贝女儿,孝顺妈妈是应该的,这一点儿小事不足以挂齿。

因为有了父母才有了我,父母让我有机会来到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舔犊情深,父母之爱,深如大海。我要感谢我的父母!

篇11:行孝道知感恩记叙文

父母默默无闻的为我们付出,不求任何回报,而我们又何真关心过父母呢?父母倾注了一生的心血在我们身上,而我们却不知报答和感恩。“笑道父母”人们常常提在嘴边,可付诸行动的又几个呢?中国古人就十分注重“孝”,“孝”不仅显在言行,而更在于行动。古人以“百善孝为先”,而我们现在的现代人,早已融入在这个现代化的生活中。随着科技的发达,人们文化素质的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国家赖以生存的思想基础。但我们这些可悲的现代人却连这最基本的孝道都不知是什么,更不会感恩。人的一生要说多少个谢谢,有时甚至是谢一个擦肩而过的陌生人,可又有谁跟朝夕相处的父母道过一声“谢”呢?谢他们的赐生之恩,谢他们的养育之情,谢谢他们对我们的关心与爱护,谢他们为我们所作的一切。

有句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今天别人给你一滴水,明天你回馈给别人一眼甘泉;今天你送别人一朵玫瑰,明天人家就会回馈给你整个春天!

朋友,不要把别人对你的关心想成理所当然,要学会感恩,感恩我们的父母,感恩所有关心我们的人!一个充满着恩情得世界,将有多美妙,处处洋溢着温馨的幸福!

感恩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抽象点说吧,它就如同一瓶黑墨水,容纳得下一切杂色。因为它懂得“爱”。

你应当感谢上帝给了你这么一个好妈妈,她能够为你端茶送饭,难道不是出于她对你的关爱吗?还有你问我什么是感恩,那么就请照我说的话去做几件事:一、天天发自内心地对你妈妈说几句赞美的话;二、每周抽出点时间帮妈妈打扫房间,替她捶捶背;三、吃找个时间同妈妈推心置腹地聊聊天。

不管父母的社会地位、知识水平以及其它素养如何,他们都是我们今生最大的恩人,是值得我们永远去爱的人。

然而,同学们,你们是否扪心自问过:我对父母的挂念又有多少呢?你是否留意过父母的生日?民间有谚语:儿生日,娘苦日。当你在为自己生日庆贺时,你是否想到过用死亡般的痛苦,让你降生的母亲呢?是否曾真诚地给孕育你生命的母亲一声祝福呢?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自古讲求孝道,孔子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也就是讲,父母的身体健康,儿女应时刻挂念在心。但据报道,今年北京某中学的抽样调查却显示:有近50%的学生竟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更谈不上对父母的生日祝福。同学们,或许一声祝福对自己算不了什么,但对父母来说,这声祝福却比什么都美好,都难忘,都足以使他们热泪盈眶!孝,其为人之本也,一个只有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同学们,让我们学会感恩父母吧!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父母交流,不要再认为父母是理所当然帮我们做任何事情的,他们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已经是足够的伟大,且将我们养育成人,不求回报,默默的为我们付出,我们就别再一味地索求他们的付出,感恩吧,感谢父母们给予的一点一滴。

清晨,当你张开惺忪的睡眼,是谁的双手为你端来热腾腾的早餐?当你要走出家门,又是谁的口中传来一句句温暖的叮咛?是的,是爸爸妈妈,是他们给我们太多、太多的爱。那么,就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去做一次小小的回报吧!

记得那次,老师突然布置了一项作业:对父母说一声“我爱你’。全班都感到十分奇怪,便问老师为什么要布置这项作业?老师微笑着回答我们一句话:“回家就知道了!”

那天晚上,我做完了功课,准备完成这项奇怪的作业。于是,我走出了房间,准备对正在看电视的妈妈说声“我爱你”。本来以为说声“我爱你”十分容易,可此时的我不知为什么变得害羞起来。我吞吞吐吐地对妈妈说:“我…我…。”话还没说完,妈妈就说:“怎么啦?吞吞吐吐的。是不是又想订书啊!不用不好意思,多少钱,妈妈给你,还是想要零花钱?我也给你,不过不准乱花哦!”我的心悚然一动,妈妈,你怎么想到的都是我的事呢?你什么时候才能想到自己?

顿时,我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流了下来。从小到大,妈妈一有什么好吃的,总会留给我。我犯了错误,妈妈从不打我,而是细心教导我,告诉我以后不能再这样做。妈妈为了我受了多少苦。现在,对她说一声“我爱您”都这么难,我真是个不孝女!

想到这里,一声|“我爱你”不由破口而出。妈妈听了,会心一笑。说:“我也爱你!”我终于明白了老师的用意,她是想让我们学会感恩!

感恩,不需要去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有时,一张满分的考卷、一束美丽的鲜花、一声“我爱你”……都能使爸爸妈妈脸上露出笑容。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是永远回报不完的。

去年,H1N1流感肆虐,人们虽然还照常工作、学习、生活,但神经还是绷得很紧,在学校每天测体温,在家里我也是备受关注。但是越怕什么就来什么,十一前由于气候变化我在学校没有注意增减衣服,当晚回家就觉得头晕晕沉沉的,也没有胃口。在爸爸妈妈的极力劝说下,我勉强吃了点东西。半个小时后,妈妈让我吃了小儿热速清,还把装满温水的水杯放到我面前,嘱咐我多喝水。为了方便观察我的病情发展,本来一直自己睡觉的我,当晚增加了“特护”——爸爸。妈妈不放心,一晚上又过来几次,测体温,嘱咐爸爸给我喝水。

第二天一早,体温在37.8℃左右徘徊,我浑身的骨头节都疼,难受极了。不愿意一个人在房间,我被特批躺在沙发上,盖着被子闭目养神。妈妈抱着当时只有三个月的妹妹坐在我身边(为了便于照看,妹妹平时白天都是放在沙发上的。我要求睡沙发,就是想和妹妹躺在一块儿),时不时地摸摸我的头,给我剥橙子,我觉得幸福极了。下午,我终于烧到了38.2℃,我平时体温较低,烧到38℃以上就是高烧,爸爸妈妈在咨询了一位经常给我看病的儿科大夫后,爸爸开车领我到离家最近的中日医院就诊。吃了消炎药,很快就退烧了。

本来平时看到妈妈抱着妹妹在家里走来走去,虽然自从上小学就缠着妈妈要小妹妹的我心里还是有些失落,认为爸爸妈妈不会像原来那样关心我,爱护我,有一点儿嫉妒妹妹,也想让妈妈时常抱抱我。通过这次生病,我感觉到爸爸妈妈对我还是像以前一样,我还是他们的“大宝贝”。

感受到父母的爱,也就从内心里感谢父母对自己付出的一切,让我学会了感恩。我回家后能够认真学习,尽量让爸爸妈妈少为我操心。并且心甘情愿地照顾我的“大玩具”—我的妹妹,关注妹妹的成长就如同看我自己的成长过程,能够让我体会父母为我的付出,也更加理解“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落花开我依然会珍惜。”

“孝敬老人”说出来很容易,做起来有人觉得很难。其实,说和做并不矛盾,只要你心中有爱,就一定能做到。

记得有一次坐公交车。我和爸爸、妈妈各坐了一个位子,不一会儿车上的座位就会坐满了。这时,有两个大姐姐搀扶着一个老伯上来了,她们的眼睛急切的搜索,希望能找出一个空位子,可是没有“收获”。这时,我发现有几个年轻人的头故意转向窗外,大概是怕那老伯向他们要座吧!这时,他们走到我这儿,眼里露出乞求的目光……他们多么希望有人给让个座儿啊!顿时我心跳加快,心中立刻浮现出老师在班会上总说的一个话题——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不知是什么力量在推动,我三步当一步很快走上前去对那位老伯说:“来,您坐这个位子”。这时,两个大姐姐笑了,那位老伯也笑了,并说:“这个孩子真不错!将来肯定有出息!”。这虽然是一个很小的表扬,但却给了我莫大的快乐!我明白了为什么雷锋叔叔那么喜欢帮助别人。因为乐于助人可以收获快乐!

这虽然是件平常事,但它使我明白了,人的道德修养比成绩更重要。在家里,也要尊敬自己的父母。每一次在家与爸爸妈妈吵架,吵完后,你虽带着“胜利”的喜悦。你可想过父母的感受吗?那么乖巧,听话的孩子怎么变成这样了?父母做得每一件事肯定都是为了自己好,你又怎能枉费父母的一片苦心?在家里为爸爸妈妈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地事就是“孝敬老人”。例如,给父母倒一杯茶,父母心情不好我们说几句话安慰一下,饭后主动帮忙清理等等。那天,我在家洗了一次碗,就觉得特别的自豪——我能洗碗了,我能帮妈妈做事了。其实,我们可以帮助父母做很多事,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我们一天天长大,就让我们坚持每天帮父母做一两件小事,等我们将来有了孩子就把这些故事讲给他们听,让爱在你我心间延续,让孝行一代代地传承。

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给予了我们无尽的爱,我们只有报以孝来感恩。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做一个有爱心,讲孝道的好公民!

有句古语说的好:“百善孝为先”。意思就是说,孝敬父母要在美德中占据首位。一个人如果不孝敬自己的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那么又有谁愿意真心与之交往呢?在我们所学的《弟子规》中“首孝悌”就是要求我们做人必须要以孝敬父母为根本己任。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恭敬地聆听父母的训导等等。在古代,三国的时候,孟宗从小就与母亲相依为命,孟宗一直很孝顺他的母亲,对母亲侍奉有加。

有一次,母亲病得很厉害,很想吃用鲜笋做的汤,可这时已近冬至,天气很冷,哪里会有笋长出来。孟宗没有办法,心里十分的焦急,可是没有任何办法,便跑到竹林里,他双手抱着毛竹,心里想着卧床的母亲,不禁两行泪簌簌往下落,孟宗越想越难过,竟大声的哭了起来。或许是他的一番孝心感动了天地,突然间,眼泪滴落的地方裂开了,从地上露出了几茎竹笋,孟宗看了破涕而笑,抹掉脸上的泪珠,兴高采烈地把这些竹笋带回家去。他做竹笋汤给母亲吃,母亲吃了新鲜味美的汤后,居然立刻好了起来。后来他官至司空。比起孟子我真的是自愧不如。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远古时就有“礼仪之邦”之称。可见,

孝顺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绝不能丢掉老一代流传下来的良好品德,那就让我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好好孝顺长辈吧!孝顺还有另外一种,那就是舍小家顾大家,历史上这样的人也很多,过去人说的忠孝难两全,实际忠是最大的孝,对我们来讲,要想孝,首先要把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好。孝顺的方式很多,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方法。那就让我们从我做起发扬我们的优良传统吧!

感恩是一种温暖的情感,像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溪,轻轻吟唱着,在心与心之间传递着人世间最纯最美的讯息,时刻提醒着我们:道不远人,不能不孝敬父母。现在,我们都还是刚刚步入初中的中学生,并不能为父母做惊天动地的大事,孝敬父母,应从日常小事做起,从生活中点滴小事开始,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首先应理解父母的辛苦,从心底里感激父母为我们做的一切,时刻充满一颗感恩心。

在我记忆的银河中,布满了一件件成长的往事-喜悦、悲伤、难过、兴奋……在我的记忆中,有这样一件事,令我难忘。

在去年下半年,八十一岁的奶奶因病住院了,进出医院至今已不下五次。体弱多病,受尽折磨。今年暑假,奶奶终于病愈出院了,可身体还是非常虚弱,于是爸爸就把奶奶接到我们家里住。起初,我很不情愿,因为奶奶毕竟是老人了,且身体很虚弱,万一有个三长二短,这可怎么办?但是看着爸爸忧伤、焦急的表情,我还是答应了。

星期五晚上,爸爸把奶奶一口气背到了我们住在六楼的家。奶奶那么的虚弱、那么的瘦小、脸色那么的苍白。我从害怕变成了关心,奶奶是多么需要专人服侍啊!我暗暗决定一定要好好的照顾奶奶。第二天早晨,我刚起来就发现爸爸不见了,但留下了一张纸条:“儿子,我今天有事,一天不在家,你要好好照顾奶奶,我相信你一定行!”看了爸爸的字条,我更是信心百倍!我来到奶奶的房间,看见奶奶已经起床了。“奶奶吃药了”,来到客厅,我问道:“奶奶,您要看电视么?”奶奶看着乖巧的我,高兴的点了点头,于是我打开电视机,和奶奶有说有笑的看起电视来……

很快,来到了中午,我把奶奶小心翼翼的扶到了餐厅里,一边和奶奶谈笑,一边撕着嫩鸡肉塞进奶奶的嘴里,奶奶吃得好慢好慢,好久好久,奶奶终于吃完了碗里的饭。可我还饿着肚子。呀!下午一点了,又到了奶奶吃药的时间了。我赶紧扶着奶奶来到客厅,倒了杯温水,拿着药,一边把药放到奶奶嘴里,一边拍拍她的后背,让奶奶能顺利的把药吃下去…… 下午五点,爸爸回来了。我把我照顾奶奶的事情告诉爸爸,爸爸直夸我是个孝敬老人的好孩子!可我已经累趴下了。

多么有意义得一天!自从这件事之后,我仿佛长大了许多,长辈需要我们孝顺,更需要我们的关心和贴心的侍侯。从此我不再和外公外婆吵架了,不再和爸爸妈妈顶嘴了,也不再乱发脾气了。取而代之的是懂事和孝顺。

我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美称, 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而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也要学传统,行孝道,知感恩。

记得一年级时老师要求我们背诵《弟子规》,那时候我只是应付了事,人云亦云,虽然嘴上背得滚瓜烂熟,但心中却还没有领悟它的含义与道理。到了六年级,重新翻开那本生尘的《弟子规》, 我首先读到了孝道。孝悌是中国文化之基础,千百年来,中国人都讲究“百善孝为先”,像“王祥卧冰求鲤”﹑“孟子哭竹求笋”﹑“黄庭坚车衣顺母”﹑“张良为母埋儿”等二十四个典故,寓意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孝敬父母﹑尊老敬老的良好风尚。这些典故里的人也成为后世学习的榜样,这些事也日益成为流传至今的经典,永久不衰。

《弟子规》中的一个个小故事如一窜窜火苗,点亮了我心中感恩的油灯。一天晚饭后,我端来一盆热水,郑重其事地对爸爸说:“爸爸,今天让我来给您洗洗脚吧!”爸爸疑惑地坐下来。我将他的脚浸在热水里,轻轻地揉搓着。爸爸的脚变得粗糙,脚后跟也磨起了厚厚的老茧,十只脚趾头似乎累的变了形,长长的指甲中还沾着点点的黑泥。我用手撩起一些热水拂到爸爸的脚面上,眼眶一热:多少年了,为了我,为了这个家,爸爸贪黑起早,早出晚归,为的只是让我能上个好学校,日后有好工作。晚上,爸爸还要抽出时间辅导我的功课,再为我打上一盆热水让我洗脸洗脚。等到我进入梦乡,爸爸却还有一大堆事要做:洗衣,看书,查资料……因为工作的繁忙,因为家庭的负担,爸爸的脸变得削瘦,脚也不再光滑。而如今,我已读懂了弟子规中的“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这句话,已经学会了感恩父母﹑感恩他人的美德。中国人所说的“孝”,不就是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吗?

一个对自己的父母都不知道孝敬的人,如果说他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那是纯属巧合。因为一个人不会感恩,就如同失去了人体中的重要器官,是走不出好的路的;一个不懂礼节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跌撞撞地行走,最后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因此,礼节与感恩处我们生命中的一个重要之处,掌握着我们的成与败。

上一篇:《碧城其一》翻译赏析下一篇:“六一”儿童节这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