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英语阅读理解习题

2024-05-06

初一英语阅读理解习题(共8篇)

篇1:初一英语阅读理解习题

(一)萌芽

在院子里乘凉,老是看见邻家一个小男孩吃葡萄时把葡萄核埋在一个装满土的花盆里。起先,我并不在意,看久了,便问:’你怎么老把葡萄核埋在花盆里?’

’我想种出葡萄来。’他头都不抬。

’可种葡萄是用葡萄藤插栽呀,你这样种不出来的。’

’知道。’

’那你干吗还这样?’我好奇了。

’种葡萄非要用葡萄藤吗?我想创造奇迹。’孩子抬起头,眼里贮满了希望。

过后,总看见男孩精心地为他种下的葡萄浇水,然后就蹲在花盆前发呆,眼中尽是希望,以至于院子里其他小孩叫他去玩,他也不理。显然,他沉浸在他的希望里。

男孩的家长几天后才发现男孩的古怪。这天,家里正好酱油用完了,男孩正蹲在门外,他父亲叫他买酱油,连叫了几声,没人应,出去一看,发现男孩呆呆地蹲在花盆前,父亲便说:’你蹲在这里干什么?叫你几声都听不见,你心到哪去了?买酱油去!’说着,便递钱给了孩子。

过了很久,男孩还没把酱油买回采,孩予的父亲慌了,忙走出去。一出门,就见孩子还蹲在门口的花盆前,手里捏着他给的钱。

孩子的父亲生气了,过去一把扯着孩于的手,呵斥道:’你怎么搞的?叫你去买酱油,你还死在这里?’

孩子的心思还在花盆里,葡萄核栽进去很久了,还没发芽,孩子有些失望了,他说:’我在想,这葡萄怎么不发芽?’

孩于的父亲听了,更气了,大声说:’以前就跟你说过,你这样做没用,你真是执迷不悟。’说着打了孩子一个耳光,并举起花盆,把它摔碎了。

孩子看着满地的泥土与碎片,哭了。

男孩毕竟还小,他在沉默了几天后又恢复了以往的活泼,又开始和院子里的小孩一起玩。

一星期后,也在乘凉的时候,我看见院里的一个女孩吃葡萄时也把葡萄核埋在花盆里,我想过去告诉她葡萄按长不出葡萄,但还没等我过去,男孩也看见了,男孩走了过去,跟女孩说:’你怎么老把葡萄核埋在花盆里?’

’我想种出葡萄来。’

’种葡萄要用葡萄藤插栽,你这样种不出的。’

’知道。’

’那你干吗还这样?’

’种葡萄非要用葡萄藤吗?我想创造奇迹。’女孩抬起头,眼里贮满了希望。

男磕说:’真的,你这样做没用,我以前也这样做过,没用的。’

’种下去要每天浇水,你知道吗?’男孩点点头,张开嘴,还想说些什么,但什么也没说就跑回屋子。

几天后,女孩的花盆里居然长出嫩嫩的葡萄藤来,女孩开心极了。我看见她把院子里的小孩都叫去看,也叫了男孩,但男孩没去,男孩在一群孩子围着花盆时,一个人躲在一边流泪了。

我看见男孩流泪,走过去,我说:’你怎么在这里流泪?’

男孩又说’葡萄藤是女孩的父亲插下去的,我看见了。’

男孩又说:’她父亲真好。’说着,男孩呜呜地哭了。

1.这篇文章写了两件事,试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两件事的内容。

答:第一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文章的题目含义丰富引人深思。作者为什么要以’萌芽’为题呢?谈谈你的理解。

3.阅读下面语句,回答问题。

(1)男孩点点头,张开嘴,还想说些什么,但什么也没说就跑回屋子。

假如你是这个男孩,此时还想说些什么呢?写在下面。

(2)男孩说:’葡萄藤是女孩的父亲插下去的,我看见了。’

男孩又说:’她父亲真好。’说着,男孩呜呜地哭了。

男孩为什么称赞女孩的父亲’真好’?(二)明天的太阳城

①在不久的将来,德国将出现一座全新的城市——完全采用太阳能作为能源的太阳城。

②在这座城市,到处都是蓝色的太阳能转换器,建筑物的房顶在太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蓝色的光芒。这里没有烟囱,没有油加热的装置,房屋的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如彩色的金字塔,有的如正在生长的向日葵。这些房屋通过巨大的玻璃窗吸收太阳能,并如同瓷砖壁炉那样可在以后慢慢地将热量释放出来。

③在房内外安装有热交换器,在地下室中有着蓄能器。所谓热交换,就是将热量从热的物体传递给冷的物体。太阳光使太阳能接收器加热,热量通过热交换器被接收或转换而储存起来。

④太阳城居民的生活方式会起新的变化。当太阳升起后,太阳能转换的电流就直接驱动洗衣机、冰箱、收音机、计算机等进行工作;由太阳能烧开的热水源源不断供应浴室、厨房。在多云的天气,这些太阳能转换器仍可接收到太阳能。在阴雨天,人们则可使用蓄能器中储存的太阳能。

⑤在这座城市,太阳能几乎被用于一切需要能源的地方。人们做饭使用太阳能炉,一个功率约1100瓦的太阳能炉可把饭在几分钟内煮熟;人们出门驾驶太阳能汽车,或乘太阳能电车、太阳能轮船,尽管其速度不很快,但没任何噪音。至于人们戴的手表,用的计算器,马路上的交通灯,工地上的安全灯,商店里的广告牌、霓红灯用的都是太阳能,人们不再需要为更换电池而烦恼。

⑥太阳城里不再有废气,太阳能汽车消耗的是干净的太阳能源或太阳能转换的电源。这些汽车上装着电池,当电消耗完时,开到“加能站”去补充能量,就像通常的汽车开到“加油站”去加油一样。只不过这些“加油站”没有通常的那种油罐,替代的是一个个电源插座,驾驶员只需把电池连接插头插到这些插座中就能充电。城市里不再有烟雾和怪味。

⑦太阳城,沐浴在太阳光下的城市,没有噪音,没有废气,到处是彩色的房屋,不需要为每天消耗的能源付费,这多么美好啊!因此尽管有很多难题,太阳能技术仍一直处于研究的热点中,无数的新工艺和方法也得到各种试验,德国也 有企业开始出口某些太阳能系统,这些太阳能系统在阳光充足的地区特别有用。⑧可以预见,尽管要走的路还很长,但新型的太阳城一定会出现。4.请简述太阳城的主要特点。

5.一个家庭要利用太阳能,主要装置有。

6.利用太阳能,有哪些优点?(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7.分别概括②③段和④⑤段的大意。

答:②③段的大意为:

④⑤段的大意为:。

8.“尽管有很多难题,太阳能技术仍一直处于研究的热点中。”如果你将来从事太阳能研究,读了这篇文章,你觉得太阳能技术有哪些难题值得研究?

(三)金色花

偶尔看见人家阳台上五彩缤纷,煞是艳羡,激起我养花的兴致。我从朋友家里陆续弄了一些花草来,海棠、月季、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水、松土,但到底很难始终不渝。我才意识到,养花并非什么闲情逸致,完全是勤快人的事。

只有仙人掌活下来了。

不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而挺拔,每一根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空气。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它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是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_______呢?要是海棠、月季、文竹也是这样易于生活该有多好啊。对于它的存在,我却不再关心。

许久后的黄昏,我倚着阳台望远,无意瞥见了这盆仙人掌。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都忍不住大笑起来。不是么,且不说它的大小掌节是怎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是那绿色的掌面吧,竟皱皱巴巴,细纹密布,像一张老人的脸。我越看越觉得它丑„„我真不知道,它会怎样疯长下去。也许叫它死去比叫它活着困难一百倍。这可怕的东西!

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有养出一朵花来。谁想夏天以后,竟发生了奇迹。

久雨后的清晨,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我感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是霞光吗?是雨水折射的太阳吗?我定睛一看,什么,是花?

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金黄色,十二片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

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

此刻,仙人掌骄傲地高擎着它。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要开出这样神奇的金色花,它不能不倾注全部心血。我面对这皱纹满面的仙人掌和它的美丽辉煌的金色花,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泪。我想起过去曾无所顾忌地痛笑过它的丑陋,深为自己的浅薄庸俗而感到惭愧。

可以想像,这仙人掌,它曾经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但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有沙漠吞噬掉无数娇美的花卉之后,我们还能欣赏仙人掌美丽的金色花。

它并非只是一朵宁静亮丽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也令强者肃然起敬。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能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9.本文是一篇较有特色和韵味的__________,在行文上作者成功地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手法。

10.“我”开始“不喜欢”“不关心”仙人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结合上下文说说“谁想夏天一到,竟发生了奇迹”一句中“奇迹”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生命的链条

有个老铁匠,他打的铁链比谁的都要牢固,可是他木讷不善言,卖出的铁链很少,所得的钱只够勉强糊口。人家说他太老实,但他不管这些,仍旧一丝不苟地把铁链打得又结实又好。

有一次铁匠打好了一条巨链,装在一艘大海轮的甲板上做了主锚链。可这条巨链放在船上很多年都没有派上用场。有天晚上,海上风暴骤起,风急浪高,随时都有可能把船冲到礁石上船上其他的锚链都放下了,但是一点也不管用,那些铁链此时就像纸做的一样,根本受不住风浪,全都被拉断。最后大家想起了那条老铁匠打的主锚链,把它抛下海去。

全船一千多乘客和许多货物的安全现在都系在这条铁链上。铁链坚如磐石,像只巨手紧紧拉住船,在狂虐的暴风雨中经受住考验,保住了全船一千多人的生命,当风浪过去,黎明到来,全船的人都为此热泪盈眶,欢腾不已...... 其实,我们有很多时候也像那位老铁匠一样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和认可。于是很多人无法忍受寂寞对自已的能力和努力产生了怀疑,不能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善待自己的工作,甚至自暴自弃。这样将永远没有机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当机遇降临的时候,成功也将与你失之交臂。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也都在努力地打着一条“铁链”,它不是铁做的,而是以自己的能力、学识和恒久的努力为材料的,在一个时候,肯定会用到它。是否牢固坚韧,就看你在平时是否扎扎实实地打好了每一锤。13.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意思。风暴骤起()

欢腾不已()

14.用下面两个成语造一个复句,其分句间的关系必须是假设关系或条件关系。自暴自弃

失之交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这篇文章可分为两层。用“/”在文中分层,并说明理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当风浪过去时,黎明到来,全船的人都为此热泪盈眶,欢腾不已”这句话从侧面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开头与“扎扎实实地打好了每一锤”相照应的一个句子是_________

18.第二、三段中运用了对比手法的一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如果把“生命的铁链”看作一个比喻,那么,它喻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第一件事:男孩用葡萄核种葡萄,遭到父亲粗暴对待。第二件事:女孩用葡萄核种葡萄,得到父亲暗中帮助。2.要点:萌芽,可以理解为孩子期盼的葡萄的萌芽,也引人联想到孩子们具有的创新精神的萌芽。或:以’萌芽’为题,寄寓着作者这样的希望和心情:家长、教师以及一切关心孩子成长的人们,要爱护孩子的创造精神,不要扼杀可贵的’萌芽

3、(1)示例:知道,我每天都给葡萄浇水,可是爸爸说我’执迷不悟’,还把花盆摔破了„„(2)示例:女孩的父亲能理解孩子的心,尊重孩子的感情。

4.千姿百态的房屋上都装有蓝色的太阳能转换器 太阳能几乎被用于一切需要能源的地方 5.太阳能转换器 蓄能器 6.没有任何噪音 不再有废气(或城市里不再有烟雾和怪味)不需要为每天消耗的能源付费 7.介绍太阳城利用太阳能的主要装置 太阳城利用太阳能的情况。8.略

9、散文(记叙文)欲扬先抑

10、它既不美,也不雅

11、丑陋的仙人掌竟开出了一朵异常漂亮的金色花

12、由对金色花美丽的赞美,进而升华到对顽强生命力的赞美。

13.突然 止

14.略

15.第一至第三段为第一层,其余为第二层;前叙后议

16.老铁匠打的链条经受住了考验

17.仍旧一丝不苟地把铁链打得又结实又好。

18.那些铁链就像纸做的一样,根本经受不住任何风浪的吹打,全都被拉断了 铁链坚如磐石,它像只巨手紧紧拉住船,在狂虐的暴风雨中经受住了考验 19.人们生活的信念,让人们坚持持久的活下去。

篇2:初一英语阅读理解习题

(一)人生的标点符号

我的一生是一句话,母亲最希望我把它推敲得美丽些、生动些。我用我的脚印落成文字,将它书写在时间的稿笺上。后人为我堆起的那座坟墓,想来就是句末的标点了。

那么,我将表达出怎样的意思呢?

我将脚印首先落成“善”字——我觉得它是最不可缺少的。母亲发现后,点了点头,却又说:“这还不够,后人只能在句末给你点成逗号。”

但我渴慕一个表示完整的句子。于是我又将脚印落成“信”字——我觉得它是最靠得住的。母亲发现后,点了点头,却又说:“这还不够,后人只能在句末给你点成逗号。”

于是我将脚印落成“顽强”,落成“进取”,落成“创造”——我觉得它们都是闪闪发光的。母亲睁着昏花的老眼见了,点了点头,却依然说:“这还不够„„”

我茫然了。

“任何人都不会得到句号的,”白发苍苍的母亲叹息了一声,补充说,“可贵的,孩子,是你一直在争取句号。这样你将会赢得一个能够竖立起来的感叹号。”

回答问题

1.联系全文看,文中的“我”一直认为“句末的标点”应该是什么标点?从哪句话中可以看出?

答:。2.文中加点的“这”,具体指代什么内容?

答:。3.白发苍苍的母亲叹息一声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一句话回答。

答:。4.本文中运用得最成功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请从文中摘出两个例句。

答:。5.用“人生——文字——坟墓——标点”的顺序和要点,写出概括本文主要内容。不超过40字。

答:。6.写出“推敲”这个典故由来的两句诗。

答:。

3、《孙权劝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 《资治通鉴》,该书是 宋(朝代)司马光(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 编年

体通史,记载了从 战国

到 五代

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 惊讶、敬佩 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 学有所获

;文末的 “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qīng)

涉猎(shè)孰(shú)

遂(suì)

三、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 当

当权

2、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

推辞

3、治经为博士邪 治

研究

4、但当涉猎 涉猎

粗略地阅读

5、见往事耳 见:

了解。

6、蒙乃使就学

乃: 于是,就 ;

7、卿今者才略 才略 才干和谋略

8、即更刮目相看。刮 擦 ;

四、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其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D)。

A.{但当涉猎

(应当)

{门当户对(相当)B.{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

{多多益善(更加)

C.{见往事耳

(历史)

{往事不堪回首(过去的事)D.{卿今者才略

(您)

{卿今当涂掌事(您)

五、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蒙辞以军中多务(C)A.把 B.被 C.用

2.即更刮目相待(A)A.立即 B.就是 C.如果,假如 3.蒙乃始就学(A)A.于是 B.却 C.只,仅仅

4.结友而别(C)A.并且 B.但是 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六、对翻译的句子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

七、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______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一下过去的历史经验教训。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大哥为什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_________

八、问答题:

1、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答:

用对话的方法进行语言描写。

2、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 我的启示是:

1、开卷有益,只要有学习,就会有收获;

篇3:初一英语阅读解题技巧的几点策略

一、调查问卷

1.小学英语的试卷中是否出现阅读理解的题型?

A是B否C有时出现

2.你对初中英语试卷中的阅读理解怎么看?

A很难B不难C没感觉

3.你平时在什么情况下完成英语阅读?

A主动阅读B老师要求C家长监督

4.做英语阅读理解时能否理解阅读内容?

A能理解所有内容

B能理解一半的内容

C基本看不懂

5.你是怎样完成英语试卷中的阅读理解的?

A先看文章

B看题目找答案

C边看文章边做题目

6.你在完成英语阅读理解的时候对什么感到惧怕?

A生词B长句子C篇幅太长

7.你在完成英语阅读时碰到不认识的单词或看不懂怎么办?

A跳过去不读B随便认读C不看了

8.你喜欢做英语阅读理解吗?

A非常喜欢B比较喜欢C不喜欢

学生对这八个问题的解答分别是:

第一题A占了89.5%, B和C分别是2.6%和7.9%。

第二题A是36.8%, B和C为34.2%和28.9%。

第三题A是34.2%, B和C为63.2%和2.6%。

第四题A是7.8%, B和C各为86.8%和5.3%。

第五题A21.1%, B和C是65.8%和13.9%。

第六题A是73.7%, B和C分别为0%和26.3%。

第七题A92.1%, B和C是7.8%和0%。

第八题A是0%, B和C分别是68.4%和31.6%。

二、问卷分析

通过分析, 我发现这份问卷还是能够反映学生学习的一些问题的。其中包括他们的学习心理、学习习惯等现象。从主观和客观上都给我们了解学生提供了依据。不难看出, 阅读理解这个题型从小学就有, 但是体现在初一学生考试卷上的阅读题型的得分现象却不容乐观。这也反映了很多学生对这一题型学而不熟的现象, 没有很好地掌握解题的技巧。

学生进入初中接触到的阅读题型对他们来说已无新意, 原来已有的基础已成定局。36.8%的学生认为阅读理解很难, 说明这一部分学生在小学学习中已经感受到了阅读理解的压力, 并且产生了恐惧心理;而另一部分接受能力快的学生却形成了良性循环;选择没感觉的学生, 我们也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出他们的学习目标并不明确。

第三题充分说明了学生平时的学习习惯, 超过60%的学生都是在老师的要求下完成学习任务的。新课程标准尽管推行多年, 可是初中生主动性学习这一问题确实还是引人深思不已。

第四题到第七题则是重点反映了学生处理这一题型的习惯。值得欣慰的是一部分学生在经过了多年的英语学习之后, 对解答该题型有了一定的系统、科学的技巧, 完成阅读理解不再是瞎子摸象了。可是, 从试卷失分严重这一现象来看, 大多数初一学生对解答这一题型的技巧掌握还是很不到位。其中问题最大的是学生惧怕阅读理解中的生词, 生词障碍不管是从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已经影响了大多数学生解答这种题型的热情, 从而产生了不良的后果。

三、针对问卷反映的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若干方法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仔细分析, 我初步了解了初一学生在阅读理解上形成的问题以及形成问题的一些原因。针对这些问题和原因, 我认为要解决问题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注意:

1.认清形势、摸到底牌。

当老师接手初一学生开始, 就应该明白自己最大的任务是要先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要想法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可以通过日常讲一些简单的英语小故事, 阅读简易的动漫作品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只有把学生的注意引到英语语境中, 才可以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的阅读量,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率。

2.掌握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

1) 学生在完成阅读理解之前, 应当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每一小题的题目和题干。因为学生在分析题目和题干时, 可以先从这些题目和题干中获得一部分短文的信息。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 并下意识的去寻找相关的答案。这样往往会事半功倍。

2) 了解了各题干和选项后, 学生要快速通读全文, 掌握材料的大意。特别要让学生着重那些带有主要内容的词汇, 而先忽视其他次要词汇。同时, 在快读过程中也要提醒学生克服一些常见的不良习惯。比如:边看边用笔在句子下面划线;脑袋随着注意力转移;边看边出声或在脑海里“发声”的读;看的时候脚不断地晃动等等。还有一部分基础相对差的学生“回视”现象太严重, 阅读时, 眼睛往往回看, 重读一个词、短语、一个句子, 不仅影响读速而且不利于把握整个句子、段落、全句的意义。要指导学生按意义组成单位阅读而不是逐词阅读。要指导学生去掉“发声”环节, 直接把视觉与意义反应建立起来。

3) 快速阅读后, 要求学生仔细审题, 紧紧抓住题干所需要的信息, 在材料中直接寻找答案, 这也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找读法”。对初一学生来说, 阅读理解容量不大, 难度适中, 很多时候所要的答案可以直接从材料中找到。所以, 合理地利用“找读法”来完成阅读是比较实用的。而且完成这种类型的题目时, 可以要求学生在找到的答案上划线, 并在划出的答案上标出题号, 这非常有利于学生在做完整篇阅读理解后的自我检查。

3.克服生词障碍。

完成阅读理解的过程中, 对初一学生甚至所有的中学生来说, 生词已经成了学生畏惧阅读理解的最突出的因素。那么, 应该怎么解生词问题呢?推测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阅读材料中的很多生词是可以通过上下文之间的联系, 或相邻和相近的词汇去猜出它们的大致意思, 即使有所偏差, 影响也不是很大。当然还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法来猜生词的意思, 比如:通过构词法去猜词意, 通过同义词和反义词的关系来猜词意, 也可以把生词放入整个语境中猜。当然, 最好的方法就是平时学习中多积累, 遇到不会的生词马上记下来, 尽力地扩大自己的词汇量。

4.加大阅读量的训练。

古人云: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合抱之木, 始于毫末。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练习是至关重要。我们可以利用英语早读、午间的自习课等课余小间隙, 做好每日一练的小练习。所谓每日一练, 就是每天利用固定的时间, 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完成一些阅读练习。做到天天练、天天清, 而且老师应该坚持“有做必批, 有批必评”的原则。让学生看到老师重视的程度, 并让这种态度辐射到学生, 给他们的思维造成定势。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任何事情, 只要辅以相当的注意, 就没有达不到的目的。也可以让错的多的学生再次单独订正, 进行第二次的三选一, 直到达到理想效果。总之, 多练、多接触不仅扩大了练习的量和频率, 而且也让学生形成一种习惯。

四、小结

篇4:初一英语阅读理解教学反思

一、重视培养学生“会学”

古人云:“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每一位英语教师都容易教会学生“学会”,但较难教会学生“会学”,因此我们英语教师的教学重点应该是要用各种方法教会学生“怎样学”,使学生具备学习和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仔细观察仁爱英语教材的编排不难发现,每一个话题的SectionA通过对话呈现语法知识,SectionB语法知识在对话中的运用并进一步呈现新语言点,SectionC呈现的是一篇阅读文章,因此,教师教学时应让学生把A和B中学的知识运用到文章中去,培养阅读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仁爱英语七下Unit5Topic2:SectionA的教学内容是通过人物对话呈现用现在进行时描述正在进行的活动的表达法。SectionB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在图书馆借用图书的对话呈现进行礼貌询问的有关句型。SectionC是一篇阅读文章,三个段落分别描述校园内三个地方正在进行的活动,我在教学时,不厌其烦地让学生运用现在进行时反复训练,其目的是巩固本话题的重要语法,让学生有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发现每个话题SectionC的教学内容都是一篇阅读文章,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学会”了这篇文章,但真正“会学”这篇文章的学生不多。为了让学生学会“捕鱼”的真本领,我还要求七年级的学生每天坚持训练阅读一篇立足于教材并与每个单元主题相关的小文章,通过阅读理解、完形填空、选词填空等多样形式,来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巩固本话题所学的基本语法、句法知识,增加词汇量;巩固阅读方法,提高阅读兴趣,最终达到培养阅读能力的目的,让学生真正“会学”。

二、重视课堂“潜力”训练

本着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的原则,我高度重视阅读课,利用阅读课资源开发阅读潜力,通过各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其他方面的能力。接下来以教学仁爱英语七下Unit5Topic2 SectionC为例,简述在课堂教学中我是如何开发阅读课的“潜力”的。

1.设置听力任务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文,以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并练习听力。例:让学生听第一段文章并回答问题Where are they?再让学生听第二段文章并回答问题Where are they?最后让学生听第三段文章并回答问题Where are they?

2.快速阅读课文

听完课文两遍后,让学生打开课文自己去快速阅读,了解没听懂的地方。快速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学生在考试之中没有充裕的时间一句一句地分析,所以我们在课堂中要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能力。例: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并underline the structure be +.ving

3.精读课文

设置问题让学生自己去仔细阅读课文,去理解课文,去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用英语思考的能力。例:让学生精读课文并且match the activities with the students:

Some students play ping-pong

A few students swim

Helen and Ann run

Three students clean the blackboard

Kangkang read English newspapers

Sally have a soccer game

4.语法讲解

对于语法的讲解,不是从理论的角度去分析,而是以句子的形式讲解,以句子的形式巩固,以句子的形式练习,让学生始终在句子当中理解语法的使用,把语法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有效快速地结合起来。例:呈现三个教学场所的图片让学生看图片用现在进行时造句子说句子,大量的训练并感知现在进行时的用法。

5.检验阅读效果

通过让学生回答有关课文内容的一些问题和利用图片、句子复述课文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例:利用图片和连线题让学生复述课文。

三、重视加强同伴互助

篇5:初一英语专项练习题

初一在整个初中阶段很重要,有扎实的.基础,会使学习更加轻松。下面就为您推荐内容

I.单项选择。(共20分)

1.Thisis______book,thatis______egg.

A.a;anB.an;aC.a;the

()2.—Howdoyoudo?—______

A.Howareyou?B.Howdoyoudo?C.I’mfine.

()3.Wearein______sameclass.

A.aB.anC.the

()4.—AreyouMaria?—______.

A.Yes,IareB.No,IamC.Yes,Iam

()5.—Seeyoulater.—______

A.OK.B.Allright.C.Seeyou.

()6.—What’sthisinEnglish?—______.

A.Isitabook?B.It’sabook.C.Book.

()7.—IsheLiMing?—______.

A.Yes,he’s.B.Yes,heisC.No,heis

()8.—Whoisthegirl?—______.

A.SheisHelenB.HeisBobC.China

()9.Heisan______boy.

A.USAB.EnglandC.American

()10.—______,areyouMichael?—Yes,Iam.

A.BillB.ExcusemeC.Howareyou

()11.—WelcometoCanada.—______.

A.ThankyouB.ThankC.Thanksyou

()12.—Howareyou?—______.

A.SeeyoutomorrowB.GoodafternoonC.Fine,thankyou

()13.—______ishe?—Heis14.

A.WhereB.WhoC.Howold

()14.—______youKitty?—Yes,I______.

A.Am;areB.Is;amC.Are;am

()15.—Whatarethose?—______.

A.It’sabusB.ThosearebusesC.Theyareboxes

()16.—Isthis______bike?

—No,itisn’t.It’s______bike.

A.you;hisB.his;herC.your;she

()17.Where______yourbooks?

A.amB.isC.are

()18.TheseareLily’s______.

A.photoB.photosC.photos

()19.Myfamily______abigone.

A.amB.isC.are

()20.Her______arebig.

A.footB.footsC.feet

II.口语运用。(从B栏中找出与A栏相对应的答语)(共10分)

AB

()21.Nicetoseeyou.A.No,itisn’t.

()22.Whoistheman?B.Yes,Ican.

()23.Aretheyfine?C.Nicetoseeyou,too.

()24.Whereisyourruler?D.Goodmorning.

()25.Isthisanapple?E.HeisMr.Wang.

()26.What’sthatinEnglish?F.Aneraser.

()27.Thankyou.G.Yes,theyare.

()28.Canyouspellit?H.Onthedesk.

()29.AreyouinClass2?I.That’sallright.

()30.Goodevening.J.No,Iamnot.

III.完形填空。(阅读下面短文,选出最佳选项)(共15分)

IamfromBeijing.I1twelve.2EnglishnameisMichael.Ihave(有)asister(妹妹).3EnglishnameisRose.4nine.RoseandI5atschool.I’minGradeSevenandsheisinGradeFive.Wearen’tin6sameschool.My7numberis010-69362728.Myfather(爸爸)isateacher.Mymother(妈妈)isateacher,8.Butmyfather9mymotherareindifferentschools.Welcome10myhome.

()31.A.isB.amC.are

()32.A.HisB.HerC.My

()33.AHerB.MyC.His

()34.A.She’sB.HerC.He

()35.A.amB.isC.are

()36.A.aB.theC.an

()37.A.IDB.telephoneC.telephone’s

()38.A.toB.andC.too

()39.A.butB.inC.and

()40.A.inB.toC.at

IV.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短文,选出最佳答案)(共30分)

A

MynameisGeorge.I’minNo.2JuniorHighSchool.I’minClass1,Grade8.LiLinisinmyclass.Wearegoodfriends.MyEnglishteacherisMr.Gao.LiLin’smomisateacher,too.Theyaregoodteachers.

()41.Georgeisin______.

A.No.1JuniorHighSchoolB.No.2JuniorHighSchool

C.No.3JuniorHighSchool

()42.WhatclassisLiLinin?

A.He’sinClass2,Grade8.B.He’sinClass1,Grade8.

C.HeisinClass3,Grade8.

()43.Who’sGeorge’sEnglishteacher?

A.Hismom.B.LiLin’smom.C.Mr.Gao.

()44.______aregoodfriends.

A.GeorgeandLiLin.B.GeorgeandhisteacherC.LiLinandhermom

()45.Whoaregoodteachers?

A.Mr.Gao.B.Mr.GaoandLiLin’smomC.LiLin’smom

B

Hello,mynameisWangBin.IamfromEnshi,Hubei,butI’minBeijingnow.Iam13yearsold,andIamastudentinXinhuaJuniorHighschool.

ThisismyEnglishteacher,Mr.Green.HeisfromtheU.S.A.Heis72yearsoldnow.Heistallandstrong.Hehasshortblondhair,bigblueeyesandawidemouth.Heisinawhitecoatandblackpants.Lookatthatman!Heisinablackcoatandgraypants.HeisMr.Smith.Heisshortandstrong.HeisanEnglishteacher.

()46.WhereisWangBinfrom?

A.BeijingB.HubeiC.GuangdongD.Shanghai

()47.WheredoesWangBin’sEnglishteacherfrom?

A.EnglandB.ChinaC.CanadaD.TheU.S.A

()48.WhatcolorisMr.Green’scoat?

A.WhiteB.BlackC.BlueD.Gray

()49.Whoisshortandstrong?

A.Mr.GreenB.Mr.SmithC.WangBinD.LiMing

()50.Whichofthefollowingsentenceisacorrectstatement?

A.Mr.GreenandMr.Smithcan’tspeakChinese.

B.Mr.Greenisateacherandheisyoung.

C.Mr.GreenandMr.Smithcomefromthesamecountry(国家)

D.WangBinstudiesintheU.S.A.

C

BillandZhangBinaregoodfriends.TheyareinNo.5HighSchool.BillisanEnglishboy.Heiseleven.HeisinClassThree,GradeOne.HeisNumberTwo,inRow(排)Five.HisEnglishteacherisMr.Su.ZhangBinisfromChina.Heistwelve.HeisinClassTwo,GradeOne.HeisNumberFive,inRowTwo.HisEnglishteacherisMr.King.

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T)误(F)

()51.BillandZhangBinaregoodfriends.

()52.BillisinClassTwo.

()53.ZhangBinistwelve.

()54.Mr.SuisanEnglishteacher.

()55.Mr.KingisBill’steacher.

V.词汇知识。(共10分)

A)单词拼写。根据句意及汉语提示完成单词。(共5分)

56.IcomefromChina,Iama______(中国的)girl.

57.Mysisteris7______(岁)old.

58.Her______(名字)isAnn.

59.Niceto______(碰见,遇见)you.

60.TheseareLily’s______(玩具).

B)用所给单词的正确形式填空。(5分)

61.Lookattheboy.______(his)isfromChina.

62.______(be)thoseyourbooks?

63.YouandI______(be)inthesameclass.

64.Theyarethree______(box).

65.What’sthisin______(China)?

VI.完成句子。(根据所给提示完成句子,每空一词,含缩略词)(共15分)

66.Thisisaniceschoolbag.(改为一般疑问句)

____________aniceschoolbag?

67.Arethoseyourpencils?(改为单数)

Is______your______?

68.Heis12yearsold.(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______ishe?

69.IamMike.(变为同义句)

____________isMike.

70.HisIDcardnumberis12344566.(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______hisIDcardnumber?

71.ThemanisfromtheU.S.A.(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______theman______?

72.Mymotherisfine.(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is______mother?

VII.书面表达。(20分)

根据下面表格,用第一人称写篇短文,40个词左右。

NameAgeClassGradeFromEnglishteacherPhonenumberFriend

篇6:初一上册英语同步练习题

I.从下列各组单词中选出其划线部分的.读音与其它三个发音不同的单词。

1.A.newsB.pensC.housesD.maths

()2.A.anotherB.nothingC.monthD.thank

()3.A.wantB.whatC.don’tD.hot

()4.A.recorderB.storyC.forgetD.forty

II.翻译下列单词或短语。

1.十一点缺一刻2.环顾四周

3.6000学生4.愿意做…

5.来自6.有…

篇7:初一英语句型转换专项练习题

根据句后括号内的要求,填入句中所缺的词:

1.I know the answer.(一般疑问句)______ ______ know the answer?

2.We can see some birds.(一般疑问句)______ ______ see ______ birds?

3.There is a computer in my house.(一般疑问句)______ ______ a computer in house?

4.There are some flowers on the teachers’desk.(一般疑问句)

______ ______ ______ flowers on the teachers’desk?

5.There are some apples on the tree.(否定式)

There ______ ______ ______ apples on the tree.6.I think he is very old.(否定句)I ______ think he ______ very old.7.Please colour it green.(否定句)______ ______ colour it green.8.We can speak good English.(变否定句)We ______ ______ speak good English.9.Thank you for helping me.(同义句)Thank you for ______ ______.10.There aren’t any pears in thebox.(同义句)There are ______ pears in the box.11.Whose are these clothes?(同义句______ ______ are these?

12.Let me look at your book.(同义句)

Let me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your book.13.Her sweater is red.(对划线部分提问)______ ______ is her sweater?

14.My pencils are in the pencil-box.(对划线部分提问)______ ______ your pencils?

15.I get up at six every day.(对划线部分提问)______ ______ do you get up every day?

16.There are fifty students in my class.(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 ______ students are there in your class?

17.These are cars.(用buses改写成选择疑问句)Are these cars______ ______ ?

18.The book is in my schoolbag.(变否定疑问句)______ the book in your school-bag?

19.Two boys are in our house.(改为there be句型)

______ ______ two boys in our house.20.Can’t you find the map?(作肯定回答)______ ,I______.参考答案:

篇8:初一英语阅读理解习题

关键词:课例,阅读课,阅读策略,教学设计

一、课例背景

本课例参与了2015年10月15~18日在西安召开的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第19次学术年会研讨课例评比,获得了二等奖。本课例授课时长为35分钟,授课对象是重庆市直属重点中学七年级学生,笔者担任授课教师。

二、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例选自七年级下册Unit 3 Section B中的2a—2c Crossing the River to school。Section B是对出行方式这一话题更深入的探讨,语境更加复杂,呈现了“换乘”的概念。1a—1b旨在扩充本单元话题词汇,教授学生在换乘交通工具时的表达方式,并在听说活动中训练学生捕捉细节信息的能力和叙述较复杂事情的能力。1c—1e通过进一步的听力输入和口语输出帮助学生练习本单元的目标语言结构。2a—2c为阅读教学部分,介绍了一个偏远乡村孩子上学的故事。这一文本展现了偏远地区孩子上学的艰苦,目的是唤起城市孩子的关注,同时让他们懂得珍惜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从而更努力地学习。2a旨在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2b侧重于语篇信息理解;2c活动则利用句子填空的方式强化、巩固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填空内容均为描述性词语,正是这些词语形成了对文段细节的描述。因此,这一读后任务也可被视为语言知识的学习———对形容词、副词的学习与巩固。

(二)学生分析

本课例面对的学生是重庆市直属重点中学的七年级学生,他们的视野较宽广,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有一定的英语口语基础。通过七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他们能够用一般现在时简单地表达或写出一些简单的生活事件,能够听懂what,who,when,why,how much,how old引导的疑问句并做出恰当反应,能够在单词表的帮助下理解简短的书面指令,具备了基本的文本解码能力和信息识别能力。此外,在教师有意识地指导下,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初步使用简单的工具书。

(三)教学目标分析

初中英语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等级(三至五级),一般情况下,初一年级应达到三级水平,即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和简短的故事,能与教师或同学就熟悉的话题交换信息,能尝试使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能意识到语言交际中存在的文化差异(教育部2004)。

根据教学内容分析和学生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 语言知识层面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cross the river to school,between their school and the village,go on a ropeway,leave the village,come true等词语在课文中的含义。

2. 语言技能层面

学生能够根据插图和标题预测文章大体内容;能通过语境学习生词和常用结构,掌握其基本语义;能够与同伴讨论并解决文章后所附的四个问题;能够用所学习的描述性词语完成2c的句子填空,实现对文段细节的描述。

3. 语言运用层面

学生能运用目的语熟练谈论出行方式;能够在观看视频后,运用描述性词语表达该上学方式的特点;能够在语境帮助下理解词语和文意,并能够回答教师提出的连锁问题;能够准确把握作者写作意图,讨论文中人物不离开家乡的原因;能够发现问题的关键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

4. 文化意识层面

学生能够了解因地域文化差别所造成的出行方式的差异。

5. 情感态度层面

学生能反思自我,懂得珍惜现有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从而更努力地学习。

(四)教学设计思路

1. 备课思维过程

本课例教学设计主要是培养学习者的问题意识。教师首先要善于挖掘教材,努力创设各种问题情境,鼓励、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深入探索问题。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转变成为设疑、质疑、释疑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过程。

2. 课堂教学活动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本堂课设计的主要教学活动如下(见图1):

三、教学过程

(一)热身准备

教师播放Fairy Tale这首英语歌营造英语氛围,让学生放松情绪。在简单的问候之后,教师呈现首张WPS幻灯片Welcome to my reading class,自然过渡到教学内容。

(二)导入

教师面对的是自己的学生,省去了自我介绍这一环节,直接从单元的话题“对学生上学的交通方式”的问答开始,进行至少两轮关于“How do you get to school?”的问答,适当复习Section A的语言知识。接着,教师用“For all of us,it’s easy to go to school.We are lucky.”作为过渡语,用“How do the students in Liangshan district get to school?”“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way to school?”转折,引入视频“飞索求学路”。学生在观看完视频后需要回答提出的how和what的问题。

【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播放视频,呈现真实的飞索求学情境。在问题的帮助下,学生有效复习前面已学过且为本单元重点的how句式,还能用学过的形容词描述求学的客观环境。思维情境的创设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艰难的求学画面能唤起学生的助人情怀,也为后面的讨论做了铺垫。

(三)检查自学情况

教师通过课件图片检查学生预习新词的情况,要求学生能够大声读出重点词语。教师根据磁带读音对学生的语音进行矫正,同时对词汇拼写、词语运用进行指导。然后,教师呈现课文标题和图片,鼓励学生猜测课文内容What is the passage about?

【设计意图】

语音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拥有两种能力:一是看其形能读其音,听其音能拼其形,牢固建立音和形之间的联系;二是能说比较标准和流利的英语。语音学习的主要方法是模仿。

词汇学习应该融于语境,并关注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和使用特征,尤其应该关注“语块”的学习。所以,为了提高词汇教学效率,教师应注意结合语境教学词汇。教师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视频、动作等创设语境,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单词的意思,通过建立语境与语义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理解、加深记忆。词汇教学应采用“词—句—文”的教学模式,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四)浅层阅读

首先教师播放录音,学生默读文章。教师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大声朗读课文。无论是在默读还是朗读的过程中,教师都应注意发现学生存在的难点和问题,并及时带读以矫正。

学生听读课文之前,教师就整体理解进行提问,问题要简单,但仍然需要有思维量。细读课文时,学生除回答教师提出的课文细节理解题外,还要回答“Where do the students live?”和“Why do they go to school like this?”两个问题。

在核对答案时,教师应融入阅读策略教学。然后,教师提出“Can you go on a ropeway like Liangliang to school?”的问题,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思考并使用目标语与教师进行口语互动。

口语互动结束,教师选取课文的主人公Liangliang进行问答。“How old is Liangliang?”和“Is he afraid?Why?”在学生回答后插入语法精讲,如:“He is 11 years old.=He is an eleven-year-old boy.”教师板书该语法,借以强调书写要规范。问答和讲解结束后,教师继续问“Why isn’t he afraid?Why does he love to go to school on a ropeway?Why does he love his teacher?”和“Do you love your teachers?”

【设计意图】

在录音的帮助下,学生积极模仿并参与课堂“读”活动,朗读时注意语音、语调和意群停顿。反复朗读不仅有助于练习发音,还有助于形成语感,并能培养学生开口说英语的勇气和自信。师生问答互动以及追问环节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对话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表达时不要怕出错,让学生意识到出现错误是英语学习的正常现象。教师对学生在口语中出现的错误不要有错必究,尤其不要在学生用英语表达时突然打断进行纠错,更不要挖苦和批评学生,而是应该鼓励学生不要把精力过分集中在语言结构上,应关注要表达的内容;不要仅关注语法的准确性,更要关注语义表达的真实性、丰富性和流畅性。随着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关注语言表达的复杂度,要求学生用一些复合句和从句表达思想。

(五)深层阅读

在further thinking这个环节中,教师首先需要设计讨论的问题(问题必须要有目标,有教育性)。这对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发展跨文化意识、促进心智发展、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提高综合人文素养有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学要坚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在对文章有了比较准确的理解后,教师要留时间让学生讨论,在讨论过程中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该课例的讨论问题为“They live a hard life.But why do they never leave their village?”在讨论环节结束后,教师就“村民和山里的孩子不离开家乡的原因”分三个层面进行解答:“First,most of them are left-behind children.Second,their family can’t afford them to go out to get a good education.Third,they have no choice but stay at their hometown now.”并引出具有时代性的“留守儿童”和“山区教育”的问题,然后,自然过渡到Everyone has a dream的讨论。教师就“What is the villagers’dream?Can their dream come true?Why or why not?”要求学生思考并自主发言。教师在听完学生陈述后,提问“What do they need?”学生能轻松应答“A bridge.”教师引导学生说“To build a bridge,the villagers need much money.How can we help them?What can we do?”这样不断为学生创造运用目标语表达思想的机会。讨论完成,教师对讨论内容进行情感升华,并板书两个可以用于今后作文的美句Wherever we are,we are brothers and sisters.和Cherish what we have now and study hard to help others.

【设计意图】

教师应有课堂是“学堂”而非“讲堂”的意识。教师要学会倾听和等待,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还给学生。学生的感悟是等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一言堂”式的课堂无疑是对学生思维的压抑(徐卓、展鑫磊2015)。所以,当留时间让学生讨论时,教师一定要确保留足。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与他人进行思维碰撞。教学的根本问题是解决学生学习内驱力的问题。教师要充分发挥facilitator角色的重要性,积极促进合作性学习,体现语言学习的交互性;要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六)读后

教师要求学生再读课文并使用形容词和副词完成课本的2c。教师播放两段拓展视频,通过第一段视频Journeys to school around the world引导学生悟出“Education is human right.”“Education is the most powerful weapon to change the world.”的道理,再播放第二段视频On the way to school,提炼出“No matter how the way to school is,try to help the students go to school safely!Safety comes first!”的观点,恰当融入情感教育。

教师布置家庭作业:学生制作一份海报,海报的内容是向社会募集钱款,帮助山区孩子实现建一座桥的梦想。海报制作必须先转述文章内容,再发出倡议进行募捐。

【设计意图】

完成2c,教师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形容词、副词等描述性词语的掌握情况。在之前听、读、看、议、析的基础上落实于笔头,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避免学生走神。

学习途径多种多样。学生不仅要学习课本知识,还应借助可以触及的学习资源,进行课外学习以巩固和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制作海报是很好的语用检查形式,需要转述课文内容。这可以有效复习文本,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去查找相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区域文化的了解,使学英语、用英语、享受英语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四、教学反思

(一)教学方法多样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用英语做事。本课例较好地运用了学生中心教学法、交互作用的阅读教学模式、情感态度教学法。教学媒体的选择上充分体现了时代性,既有传统的课本、黑板,也有Pad教学。教学设计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设置问题链启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并为学生创设大量用目标语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能够很好地体现语用目的。

(二)学习策略

英语学习主要是对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掌握。因此,在整个英语学习系统中,语言应当是主线;而学习策略是隐性的融入性内容,是暗线,应当以各种方式同语言本身的教学结合在一起。结合的过程应当遵循“融入性原则”和“情境性原则”(鲁子问、罗少茜,等2011)。

本课例较好地实现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

1. 语言知识策略

(1)语音知识的学习策略

语音知识的学习策略主要包括主动辨音、有效模仿、重复训练等。在授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利用录音自学语词并模仿发音。在课堂上,教师播放录音,请学生听读、朗读、反复训练。长期训练,学生主动辨音的意识就会得到加强。

(2)词汇知识学习策略

本课例采用了在语境中学习单词leave,river;利用图示记忆单词cross,across,between...and...和运用搭配学习单词等策略;利用句子教学think of(认为)、come true(实现)以及between...and...(介于两者之间)等。

(3)语法知识学习策略

语法知识学习主要包括词法和句法两个部分。语法知识的学习和词汇知识的学习应当在具体的语境中。在本课例For many students,it is easy to get to school.But for the students in one small village in China,it is difficult的句子学习For sb.,it’s adj.to do sth.句法结构。在It is their dream to have a bridge句子中学习It’s one’s dream to do sth.以及在句子Can their dream come true?中学习come true的用法等。

2. 语言技能策略

语言技能即听、说、读、写等,是语言基本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言技能相关的学习策略的培养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本课例是一堂阅读课,教师将它作为综合技能课来设计。本课的学习策略培养包含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其中尤其以说和读为重点,并辅以讨论和翻译技能的学习策略。例如,在本课例中,学生观看了三段视频,涉及了听技能的培养;回答了至少十个问题,讨论了六个深层问题,涉及说技能的培养;各种读的技能训练更是贯穿课堂始终;学生记重点语法、记美词佳句、完成课后习题,制作海报等又恰是写技能的培养。

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英语阅读课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要避免以语法讲解替代文章理解,既要关注文章语言学习,又要有思想深度的升华。问题链的设计要环环相扣,并对活跃课堂、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教育部.2004.中学新课标资源库·英语卷[T].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鲁子问,罗少茜,王军.2011.英语教学论[M].第2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九年级上册教案人教版下一篇:国土局精神文明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