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城市技术管理

2024-05-23

惠州市城市技术管理(通用6篇)

篇1:惠州市城市技术管理

惠府〔〕178号

各县、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机构:

《惠州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业经十一届127次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反映。

惠州市政府

12月31日

篇2:惠州市城市技术管理

第一条 为合理制定城市规划,加强城市规划管理, 依法建设城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结合惠州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惠州市行政区域内制定、实施城市规划和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总体规划中划定。

第四条 城市规划是进行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的依据。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使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服从规划管理。城市规划一经依法制定,未经法定程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更改或废止。

第五条 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下列原则:

(一)与珠江三角洲城市发展战略相衔接,与惠州市城镇体系规划相协调,正确处理近期建设与远景发展、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应当采用组团式的城市布局,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和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

(三)保持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合理确定土地使用强度,有效控制人口密度。

(四)保障社会公众利益,统筹兼顾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城市交通和市容景观。

(五)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水源,发展城市绿化,保护城市自然山体、河湖水面、风景名胜区、城市景观河段和具有历史意义、文化艺术、科学研究价值的文物古迹、建筑物、建筑群等。

(六)旧城改造,应当与加强维护、调整布局和实行统一规划,成片分步实施相结合,合理调整用地,降低建筑密度,改善城市环境、交通,增加公共绿地、公建公益用地,完善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和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增强城市的综合功能。

(七)新区建设应当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和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开发,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建设程序。

(八)在同一个城市规划区内应当采用和执行统一的城市规划标准、建设标准与准则。

(九)惠州市区的旧城改造,应以西湖景区为主调,以保护西湖景区和湖岸、江岸景观为前提,严格控制建筑功能性质、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建筑风格,扩大和预留公共活动广场、绿化广场和空间视线通廓,丰富沿湖、沿江建筑空间轮廊线,与西湖自然山水景观相协调。

第六条 城市规划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规范和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制度。

第七条 惠州市规划局是惠州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主管部门,主管全市城市规划及惠州市区规划区内(含仲恺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规划管理工作和组织实施本规定。

各县(市)规划局是本级人民政府城市规划主管部门,主管全县(市)的城市规划及县(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规划区的规划管理工作。

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局是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城市规划主管部门,主管本区域内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惠城区规划办是惠城区人民政府城市规划主管部门,主管惠州市区规划区外城区政府所辖各镇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各建制镇按市、县(市、区) 人民政府赋予的规划管理职权,负责本辖区内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第八条 各级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接受上一级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

计划、国土、房产、公用事业、园林、公安、消防、工商、供电、邮电、供水、水利、燃气管道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依照本规定协同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实施城市规划管理。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协助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监督检查管辖区内的违法建设。

第九条 市、县(市)、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城市规划监察机构,分别负责其区域内的城市规划监察工作,业务上受同级城市规划主管部门领导。

第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本规定的义务,并有权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与审批

第十一条 编制城市规划必须遵循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实施细则,遵守有关城市规划的标准和技术规范。

第十二条 编制城市规划一般按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进行。在编制总体规划前,应根据实际需要编制总体规划纲要。在总体规划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可编制分区规划。

编制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及其它各项建设规划,必须有城市空间景观环境设计的内容,应加强城市轴线、道路对景、视线通廊和城市的第五立面设计。

纳入《惠州市南部地区规划》范围的各镇总体规划必须按《惠州市南部地区规划》要求进行编制、修编。

在惠州市区、惠阳市区、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各县城镇城市规划区内

的行政区、建制镇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不再编制行政区、建制镇的总体规划。

城市的重要地区、重要专项设施规划由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第十三条 城市规划必须委托具有相应规划资质等级的城市规划设计单位进行编制。编制规划必须具备勘察、测量及其它必要的基础资料,使用的地形图一律采用1954年北京座标系统和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

第十四条 惠州市区和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由惠州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各县(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总体规划和惠州市人民政府指定由其审批的重点镇的总体规划由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其它建制镇的总体规划在县(市)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由所在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

第十五条 惠州市区规划区内的分区规划、详细规划由惠州市城市规划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详细规划由开发区管委会组织编制;各县(市)、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惠州市区规划区外惠城区人民政府所辖各镇的分区规划、详细规划由所在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

第十六条 城市规划实行分级审批制度。

惠州市城镇体系规划、惠州市区、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惠阳市市区总体规划和现状人口在10万(含10万)以上镇的总体规划,由省人民政府审批;各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及惠州市人民政府指定的重点镇的总体规划由惠州市人民政府审批并报省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备案;其余各镇总体规划由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审批并报惠州市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备案。

城市总体规划在审批前,应按审批权限由相应的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技术论证和鉴定;各级人民政府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批总体规划前,须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

惠州市区规划区内的分区规划和惠州市人民政府指定地段的详细规划及占地面积超过10公顷(含10公顷,下同)的详细规划由惠州市人民政府审批;惠州市区规划区内涉及水口、

马安、陈江、汤泉等地段及其它用地不足10公顷的详细规划由惠州市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审批;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详细规划经惠州市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审查后报惠州市人民政府审批。

惠州市区规划区外惠城区人民政府所辖各镇的分区规划、详细规划经惠城区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审查后报惠城区人民政府审批;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分区规划、详细规划经大亚湾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审查后报开发区管委会审批。

各县(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规划区的分区规划及其指定地段详细规划和用地在5公顷(含5公顷,下同)以上的详细规划经各县(市)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审查后报县(市)人民政府审批;用地不足5公顷的详细规划及各县(市)所辖镇的分区规划、详细规划由各县(市)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审批。

惠州市区重要地区、重要设施的专项规划和惠州市辖区内重要地段建设规划由惠州市人民政府审批;各县(市)和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重要地区、重要设施的专项规划和重要地段建设规划由同级人民政府审批,其中涉及与市区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的,报惠州市人民政府审批。

凡被国家、省列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风景名胜保护区域的规划建设项目,由惠州市人民政府审议通过并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七条 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重要建设项目规划经批准后,城市人民政府应予公布。

第十八条 市、县(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对已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局部调整,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原审批机关备案;但涉及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总体布局中的道路网络、公共用地、绿化用地等重大变更的,须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报原审批机关审批。

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涉及前款局部调整及重大变更的按原审批程序办理。

第三章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第十九条 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项目,在编制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阶段,由建设单位或个人向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提出选址申请,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按以下权限受理申请后,在法定工作日30日内核发选址意见书:

(一)建设项目在惠州市区城市规划区的选址意见书由市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核发。

(二)建设项目在县(市、区)内的,其项目建议书属惠州市和县(市、区)计划主管部门审批的,选址意见书由其城市规划主管部门( 惠州市区城市规划区外惠城区人民政府所辖各镇的由其规划办)核发, 其项目建议书属国家、省计划主管部门审批的,选址意见书由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县(市、区)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提出审查意见,并报惠州市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同意后,由省规划主管部门核发。

第二十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先取得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核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向国土主管部门申请办理使用土地手续:

(一)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出让的;

(二)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征为国有建设用地的;

(三)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由农业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

(四)单位或个人购买私有房屋进行新建、扩建、改建或改变房屋使用性质的。

第二十一条 市、县(市、区)城市规划主管部门自受理申请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之日起应当在法定工作日30日内审批。经审核同意的,发给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经审核不同意的,应以书面答复。

建设单位或个人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满一年仍未向国土主管部门申请用地,又未向原发证机关申请延期的,其持有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自行失效,并由市、县(市、区)城市规划主管部门予以公告。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其附图和附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二十二条 需改变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所核定的土地使用性质、位置、界限等内容,必须先向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依法批准变更的,方可向国土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变更建设用地批准文件。

建设用地批准文件载明的用地单位、界址、面积、使用性质等内容,必须与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相一致。

第二十三条 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应参照年度城市建设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和实施城市规划的需要,确定年度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建设用地总量。

第二十四条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由项目所在地市、县(市、区)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核发,但在惠州市区城市总体规划重要控制区内的,核发前应报惠州市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第二十五条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划拨、转让,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应根据批准的详细规划提供出让地块的位置、范围、规划用地性质、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停车场(库)、配套设施等项规划要求后, 由国土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以协议、招标、拍卖等方式出让的,受让方应持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到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由国土主管部门办理土地使用手续。

第二十六条 国有土地使用权符合法定转让条件进行转让的,受让方应当执行原出让合同中规定的规划设计条件,并由受让方持国土主管部门批准的土地转让合同书向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换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国有土地使用权受让人在开发和经营土地活动中,未经原审批的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同意,不得变更出让合同中的规划要求。

国有土地使用权需要分割转让的,该土地规划确定的道路、广场、公共绿地、市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项目,必须在分割转让合同中明确受让的实施责任。

第二十七条 建设用地使用权在抵押期间内,不得改变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确定的使用性质和规划要求;因债务需要处分抵押土地使用权的抵押处分后,必须持有效法律文件向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申请换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第二十八条 城市道路、广场、绿地、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保护区、市政公用设施、学校、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农副产品集贸市场、公共停车场、车站等现有和规划的用地,未经依法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或改变其使用性质。

第二十九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申请临时建设用地,必须先向市、县(市、区)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并取得其核发的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向国土主管部门申请领取临时建设用地使用证。

批准临时建设用地的使用期限,不得超过两年。超过期限的,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无效。

临时建设用地有效使用期限内,因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需要,原审批部门可以作出终止临时建设规划许可证的决定。

退出临时用地时,使用单位或个人应按规划要求整治环境。

禁止在临时用地上建永久性建(构)筑物及其他设施。

第四章 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

第三十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的所有建设工程,建设单位或个人必须向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规划报建手续,取得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核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办理开工手续。

第三十一条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按下列权限核发:

(一)在惠州市区城市规划区内的,由惠州市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核发。

(二)在各县(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及所辖各镇内和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由各县(市)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和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核发;在惠州市区城市规划区外惠城区人民政府所辖各镇内的,由惠城区规划办核发; 其中与惠州市区城市控制区相衔接的建设工程,在核发前应先报惠州市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审核同意。

第三十二条 建设单位或个人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持书面申请报告、有关部门批准建设的文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有效复印件、土地使用的批准文件及用地红线图有效复印件,向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收齐上述资料之日起20个法定工作日内提供建设工程规划红线及规划与建筑设计条件。

(二)根据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提供的建设工程规划红线及规划与建筑设计条件编制的建设工程规划与建筑设计方案,提交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审定。

(三)根据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审定的设计方案,作出并持建设工程施工图件正式办理报建。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应自正式报建之日起20个法定工作日内作出答复,符合规划要求的,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四)申请者在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应按规定向城建档案馆(室)交付建设工程竣工档案资料保证金后,方可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三十三条 建设工程应按规划要求的期限开工和完工。建设工程的主体工程逾期未建成的,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可依据城市技术规范、社会公共利益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作出变更设计的决定。

第三十四条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自核发之日起一年内尚未开工又未事先经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同意延期的即自行失效。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单位或个人名称应与用地、项目批文等证件上的单位或个人名称相一致。

第三十五条 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工程,在办完施工手续后,应在开工前20个法定工作日内报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现场放线、验线后方可施工。

第三十六条 建设工程的设计单位,应严格按照城市规划和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提供的设计要求及有关设计规范、规定进行设计。建筑单体方案和群体方案的设计,应考虑地方风貌和特色,形式要多样化,空间艺术和第五立面要丰富。

建设工程的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其附图、附件和核定的座标、高程要求进行施工,不得侵占城市公共用地作为施工场地。

第三十七条 建设工程经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确需修改立面、结构设计和变更使用性质、功能布局的,必须报原审批的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批准。

竣工投入使用的建(构)筑物,未报经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改变使用性质和擅自开(堵)外墙门窗、封闭阳台、搭建棚盖或在天台上建设建(构)筑物。

第三十八条 在城市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纪念性建筑区、城市绿地、体育运动场所、学校、机关办公场所等区域内,不得建设与其无关的建(构)筑物,不得拆除围墙建设经营性的建(构)筑物。

城市道路两侧建(构)物的退缩地带,为绿化和人流集散地,不得改变其使用性质。

在城市立交桥控制范围内和城市桥梁、高架路、人行天桥引桥下,不得建设建(构)筑物,城市立交桥的控制范围内,应进行绿化。

公路两侧规划红线外,在国道各20米,省道各15米,地方道路各10米范围内应进行绿化,不得建设永久性或临时性建(构)筑物。

第三十九条 在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中,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工程应按规划配套建设和交付使用。未按规划配套建设又不改正的,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可以暂缓受理该项目的城市规划管理验收和该建设单位其他建设工程的报建。

第四十条 旧城区应实行分区成片改造,不得单栋改建、扩建和拆建。旧城区内危房的维修只准按原高度、原结构,在不影响四邻安全,基本符合消防要求的前提下进行。

第四十一条 东江惠州辖区河段、西枝江惠州辖区河段整治和岸线利用,应符合城市防洪排涝、水质保护、道路交通、滨江绿化、文物保护及沿江建筑景观等要求,建设环境优美的风景游览河段。

惠州辖区内海岸线开发、利用,应符合渔业、资源利用保护、港口发展、环境保护和发展滨海旅游的要求,建设海滨游览海岸。

第四十二条 城市规划区内临时建设,必须报经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协调其他主管部门意见后,由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核发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临时建设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一)不得擅自占用城市现有道路、规划道路及建筑退缩地带。

(二)临时建(构)筑物,不得超过二层,高度不超过7米。

(三)临时建(构)筑物不得妨碍交通和消防通道。

(四)不得超过批准的使用期限,不得办理产权证书和买卖;使用期满应自行拆除和按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的要求清理现场环境。

(五)在批准的有效使用期限内,因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需要,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可以作出提前拆除的决定。

第四十三条 户外广告的设置,应符合城市规划。设置户外广告的地区、路段和设置要求,由城市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广告行政主管部门、城管、公安等有关部门划定;广告行政主管部门,应定期会同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对户外广告申请进行会审。重要地区、路段广告牌和单板面积或拼装总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广告牌等的设置,应经县级以上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户外广告的设置不得阻碍城市景观视线,不得影响交通消防安全,不得在国家机关、学校、公园、纪念碑和文物保护单位周围的建筑控制地带及各级人民政府禁止设置、张贴户外广告的区域内设置、张贴户外广告。

第四十四条 设置户外城市雕塑、纪念碑,应报县级以上城市规划主管部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批准。

第四十五条 建设工程竣工后,在办理专业管理其他验收和全面验收前,应报原审批城市规划主管部门规划验收。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受理申请后,应在法定工作日20日内予以验收。符合城市规划管理要求的,应核发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合格证。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合格证的,不得投入使用和办理接电、接水及房地产确权登记。

第四十六条 建设工程验收合格6个月内,建设单位和个人应向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报送该项建设工程的全套规划与建设竣工档案资料(含地下工程与管网及配套建设竣工资料),经城建档案馆(室)签收后如数退还档案资料保证金。逾期6个月未报送或报送的档案资料不全的,保证金不予退还,并由城建档案馆(室)补测补绘该项工程的档案资料,费用在该项目工程保证金中列支。

第五章 城市勘测的规划管理

第四十七条 惠州市区城市规划勘察测绘业务由市城市规划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各县(市、区)的城市规划勘察测绘业务由各县(市、区)城市规划主管部门负责管理。

第四十八条 城市规划区地形图由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统一管理,统一使用国家1954年北京坐标系统、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以及统一的图幅分幅和编号。

第四十九条 凡进入惠州市辖区内城市规划区从事城市勘察测绘业务的单位或个人,需向城市规划主管部门交验省建委统一核发的城市规划勘测资格证书。

承担城市勘察测绘业务的单位,必须执行建设部颁发的城市勘察测绘规范、标准和规程。勘察测绘成果、资料必须经当地城市规划勘察测绘管理部门审查验收合格后,方可按有关规定要求提供使用。

第五十条 规划测绘资料属国家保密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抄、转借和复制,由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统一管理。

第五十一条 城市规划专用测量标志是实施城市测绘工作的依据,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损坏测量标志。如需移动,须按审批程序办理有关手续。

第六章 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

第五十二条 违法建设的查处,按以下分工进行:

(一)经审批的建设工程,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发生违法建设的,由审批的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查处;

(二)越权审批和其它违法审批建设的,由上一级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查处;

(三)未经审批的违法建设,惠州市区(含惠城区范围)的按市、区、各镇(办事处)《三级责任书》的规定分级查处;各县(市)、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由其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查处。

(四)重要地区的违法建设、重大违法建设以及认为应当由其直接管辖的违法建设,由惠州市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查处。

第五十三条 各建设、施工、设计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对各项建设工程的检查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不得阻挠和刁难。

第五十四条 有关部门和单位,应根据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的通知,协助制止和处理违法建设。对不执行违法处理的建设工程不予拨款、工程结算,不予供水、供电,不予办理户口入户、工商营业执照、房地产确权登记。

第七章 处 罚

第五十五条 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进行建设的,由市、县(市、区)城市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违法建(构)筑物。

第五十六条 擅自改变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核准的用地单位、位置、界址或使用性质的,由原审批城市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停止受理建设工程的申报手续;逾期不改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无效。

第五十七条 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影响城市规划又不能采取改正措施的,由市、县(市、区)城市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建设,限期拆除或没收违法建(构)筑物及其他设施,造成公用设施和其他设施损坏的,当事人应当修复或负赔偿责任;影响城市规划,尚可采取改正措施的,由市、县(市、区)城市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罚款;不影响城市规划的,由市、县(市、区)城市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其补办手续。

建设工程经验收合格投入使用后,未经原批准机关批准改变使用性质和建筑面貌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罚款。

以上各项罚款的数额为单项工程土建总造价的5%至15%。

第五十八条 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使用期限届满未退出的,或使用期限未满但城市建设管理需要限期退出而不退出的,由城市规划主管部门依法强制执行。

第五十九条 违法建设行政处罚决定书明确不予补办报建手续和办理产权确认的,不得给予补办报建手续和确权登记;明确保留使用或暂时使用的违法建设部份,不得买卖、租赁和转让,房屋产权登记时,应注明违法建设面积、位置和处理结论。因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需要拆除时,违法部份不予补偿和安置。

第六十条 违反本规定设置户外广告的,由城市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广告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责令限期改正或拆除,逾期不改正或拆除的,依法强制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当事人承担。

第六十一条 违法建设当事人不停止违法建设强行施工的,城市规划监察队可采取措施强行停止施工;违法建设当事人逾期不拆除限期拆除的违法建(构)筑物的,由城市规划主管部门依法强制拆除。强行停止施工费、依法强制拆除费由违法建设当事人承担。

第六十二条 违法建设当事人、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不按期到指定单位缴交罚款的,从逾期之日起,每天按罚款数额3%加处罚款。

违法当事人未执行处罚决定的,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可以暂不受理该当事人其他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报建申请和竣工验收等事项,直至行政处罚执行完毕。

第六十三条 对违反城市规划管理的单位和个人,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可以作出如下处理:

(一) 对房地产开发、设计、施工的单位提请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警告、罚款、降低其资格等级或取销其资格的处分。

(二) 对建设、设计、施工单位的有关责任人提请其所在单位或其上级单位,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十四条 单位或个人违反旧城区房屋改建、扩建规定,危及四邻建(构)筑物安全和正常使用的,应采补救措施,造成损失的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十五条 拒绝、阻碍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及城市规划监察机构工作人员执行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六条 对违反城市规划法律、法规和本规定造成违法的审批责任人,由所在单位或上级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违反城市规划法律、法规和本规定,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七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按照行政复议条例和行政诉讼法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篇3:杭州市城市河道生态护坡技术浅析

一、城市河道护坡的特点

河道边坡一般长期处于一个动水场环境中, 同时受重力场和流体场的作用, 容易受到边坡坍塌、滑坡、坡面剥蚀等不同程度的破坏。在雨季水位高时, 河岸边坡坡体含水量逐渐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状态, 使其内部物理、化学性能及应力发生显著变化, 抗剪力与凝聚力发生大幅度下降。倘若对水体边坡不采取工程措施加固的话就极不稳定, 容易发生滑坡及垮塌的现象。所以城市中常见水体边坡处于安全性能的考虑, 都是经工程加固过的水泥或砌石边坡。但是此类边坡由于边坡基质的原因, 不适合植物生长。而且由于水位消涨的频繁变化, 增加了植物种植的难度, 所以难以以常规的绿化方式进行植物景观的营造。

二、生态护坡技术

生态护坡较刚性护坡优势主要有提高护坡的稳定性及抗冲刷能力、增强河流自净能力及物种多样性、满足景观和亲水要求、调节水量、滞洪补枯。

目前, 我国河道生态护坡的类型:植被护坡、土工材料复合种植护坡、植被生态型混凝土护坡、水泥生态种植基、土壤固化剂、石笼网格护坡、生态砖 (混凝土构件) 护坡等。

1. 植被护坡

植被护坡技术主要是指利用某些特殊植物能快速扎根并生长的特点来加固堤坝、美化环境的护坡技术。目前, 全系列生态护坡技术比较常用的一种植被护坡技术。它的主要结构是从坡脚至坡顶依次种植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或挺水植物、湿生植物等系列护坡植物, 形成多层次生态防护。既能满足景观营造的需求, 也兼顾了生态功能。

2. 栅栏护坡

栅栏护坡技术是采用各种废弃木材和其他一些已死了的木质材料为主要护坡材料的护坡结构。其特点是经济性强, 而且在保证其稳固性的条件下具有一定景观生态性, 普遍运用于城市生态遭受破坏的河道。

3. 土工织物扁袋护坡

土工织物扁袋护坡技术是在天然材料或某些合成材料织物内填土, 呈阶梯状排列在河道边坡上, 并在织物扁袋内种植或扦插活枝条的土壤生物工程措施。植生袋材料采用具有降解效果的生态网布, 在岸坡表面覆盖编织袋并按一定的组合与间距扦插植物, 可以起到茎叶防冲蚀、根系加筋的功能, 减小孔隙水压力和土体自重力, 增加土体的抗剪强度, 大幅度提高岸坡的稳定性和抗冲刷能力。

4. 生态混凝土

现浇透水植生高强生态混凝土由:多孔混凝土、充填材料、表层土三个部分组成。通过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 提高了水泥浆体与骨料的粘附力以及水泥浆体的粘聚力, 确保孔隙在生态混凝土整体结构中的有效形成、强固和均匀排布, 具有理想的透水系数和相当的强度, 满足了护坡植物的生长需求, 同时也满足了堤岸加固的要求。

三、边坡绿化植物的选择

在河道生态系统中, 河岸边坡是水陆之间的重要过渡地带是保证河道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重要屏障。植被是固着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 所以植被护坡作为控制侵蚀和稳定边坡的一个有效措施越来越成为一种主要措施。故了解不同植物的护坡性能有助于推进生态河道及景观河道的建设, 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河岸护坡植物的选择应该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环境气候、适生植被等因素综合考虑。首先, 应具备生长能力强、耐水湿、对土质要求不高等特点;其次, 应具有根系发达、茎干低矮、生长快、绿期长, 能够迅速覆盖堤岸等特性。

四、杭州市河道边坡绿化现状

通过调查, 总结杭州市的河道生态护坡技术, 发现植被护坡 (杭州市下城区白石路中段小河) 、栅栏护坡、土工织物扁袋结合扦插护坡 (杭州市上城区文一路文昌路河段) 、生态混凝土等生态护坡技术还是占主流。

考虑到经济、安全、生态等方面的因素, 常见的生态护坡技术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不仅有效地防止坡面水土流失、巩固河岸, 还美化和改善环境。杭州部分河岸景观后期生态效果良好, 而且水面还运用了人工浮岛技术净化水质, 还有白鹭等对环境选择严格的鸟类出现。这既稳定了河道边坡, 又兼顾了该河道在城市环境条件下的环保性、生态性及景观性, 并与整个周边环境相协调。

五、结语

进行生态河道护坡建设时, 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质、乡土植物种类等具体条件来选择当地合适的物种。且掌握播种时间和栽植技术, 护坡材料尽量环保无害。本文所介绍的生态护坡技术融合材料工程学、生物学、园林学、环境科学、水力学等多学科的知识, 是适宜河道岸坡生态修复与重建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环保技术。它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水质净化于一体, 既达到了改善河道的生态环境的目的, 也满足了人们对河道景观的需求,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摘要:本文介绍了植被护坡、栅栏护坡、土工织物扁袋结合扦插护坡、生态混凝土等生态护坡技术。分析了针对不同河道护岸性质现状, 如何采取适合的绿化技术及景观植物, 以便形成稳定的生态群落。

关键词:生态破坏,成活率,杭州

参考文献

[1]孟凡超, 王玉杰, 赵占军等.城市河道岸坡近自然治理技术及其生态效应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 2010.

[2]黄翔峰, 陈旭远, 陆丽君等.河道植被护坡技术的应用及评价方法[J].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0.

[3]程炯, 吴志峰.珠江三角洲典型流域AnnAGNPS模型模拟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 2007.

篇4:惠州市城市技术管理

一、在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方面,建立环卫保洁、垃圾清运、处理一体化运作模式,精细到每一段路

坚持环卫保洁、垃圾清运、处理工作三位一体,建立了一套精细化管理体制。一是全面推行路段包保责任制。按照定人、定责、定岗、定区域、定路段的原则,对城区各保洁路段进行责任标示划分,并把全市保洁路段划分为一级精品路段、二级精细路段、三级机扫路段三个保洁等级,每种路段采取不同的作业方式,严格清扫保洁标准,严格考核奖惩,切实提高了保洁质量。二是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公交化移动收集。使用垃圾中转车代替固定中转站,科学设立生活垃圾公交站点、设置垃圾公交站牌,采取循环式定时定点垃圾收集方式,最大限度方便市民投放垃圾,有效解决了垃圾中转站周围难清理、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三是全面推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建成滨州市首座现代化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综合处理厂,启用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系统,增设垃圾处理除臭、除尘设备,建设花园式工厂,实现了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四是全面推行公厕“星级管理”。根据公厕条件及管理情况,分别将公厕的星级标准分为一到五星级,同时,对星级公厕实行动态化管理,每月进行考核评定,视考评情况进行摘“星”或加“星”,考评结果与保洁人员工资挂钩,使滨州公厕成为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五是全面实施加油站、洗车场、公厕三位一体改造。既弥补了公厕数量不足问题,也满足了市民生活需求。

二、在园林绿化管理方面,建立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养护新机制,精细到每一棵树

按照高标准建设,精细化管理,科学化养护的要求及“新区规划建绿、打造城市亮点”、“老城拆房还绿、多建街头绿地”的思路,全面抓好道路、水系、街头绿地、公园广场、风景区绿化,进一步拓展城市绿化空间,打造绿化精品,使全市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6.99%,城区绿地率达31.1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9平方米。一是对单位小区、企业厂区、学校园区等绿化实行部门包保责任制,由主管部门牵头,负责对所管辖单位绿化工作的督导、检查和考核,并结合各自绿化、美化特色,积极开展花园式单位、花园式小区创建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二是按照见缝插绿、见空补绿、拆墙透绿、拆违植绿、拆旧建绿的要求,积极向思想上要绿化,向各类停车场、广场、加油站要绿化,向各类庭院要绿化,向各类学校要绿化,向各类企业要绿化,向各类水系、水体要绿化,不断掀起园林绿化新高潮,拓展了整个城市绿化的地域和空间。三是对沿街行道树实施挂牌身份标示管理,将责任人姓名、树木名称、编号等制成标牌,悬挂上树,为每棵树都办理了“身份证”,确保了责任到人、管护到位。四是对广场、公园实施升级改造,苗木面向社会公开认养,景区、景点管理养护权面向社会公开招标,进行市场化运作和物业化管理,有效提高了管理效果。五是加强节日期间的摆花工作,点线面结合,多色彩搭配,在城区主要道路、重要节点、景区景点,摆放造型别致、特色鲜明的花箱、花树、花盆、花架,设置大型植物雕塑,同时,在文化广场引进广场鸽,在新滨公园湖区内投放观赏性鱼种,进一步提高了城市景观档次,营造了动静结合的生态和谐之美。

三、在路灯管护及城市亮化方面,建立路灯建设、管理、维护及城市亮化新机制,精细到每一盏灯

把城市亮化工作作为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手段紧抓不放。一是对市区每盏路灯都进行标号管理,对全市路灯供电线路的走向和埋深进行标示,并利用GPRS分组数据传输技术,对全市路灯运行状况实施24小时监控,按季节、时间早晚定期开关灯,进一步提高了路灯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二是进一步加大了对路灯设施的维护力度,针对路灯设施屡屡被盗的情况,安装了防盗监控系统,确保了道路照明设施完好和正常、安全使用,使好灯率和亮灯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三是充分发挥好亮化职能作用,按照“生态、大气、节俭”的亮化理念,突出亮化重点、亮化档次、亮化特色,按照城区亮化总体方案,组织、指导相关部门、单位对重要路段、节点、沿街办公楼、商业楼、旅游景点、公共设施及各出入口实施全方位夜景亮化,打造了一批精品亮化工程,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化、具有滨州特色的城市亮化新景观,营造了靓丽的城市夜景。2009年9月底,山东电视台在录制滨州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宣传片《中国滨州》时,摄像师由衷地说:“滨州的夜景真漂亮,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人真的很幸福”。

四、在城管执法方面,建立各项长效管理体制机制,精细到每一天

针对城管执法工作长期性、反复性和经常性的特点,为有效防止“整治—反弹—再整治”的怪圈,按照“以人为本、源头控制、集中整治、集中攻坚、定期巡查、分头盯守”的原则,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城管执法长效机制,一是建立“门前五包”(包绿化美化、包卫生整洁、包无乱停乱放、包无乱贴乱画、包无店外经营)责任制。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下发《滨州市市区“门前五包”责任制管理办法》和《关于加强市区“门前五包”责任制管理的意见》,明确“门前五包”的内容、标准、责任范围、考核标准、监督管理主体、奖惩措施,实现了市区环境卫生管理的无缝隙、全覆盖。二是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城市管理体制。属地管理、重心下移,明确市、区、办事处、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职责、职权,在滨城区、开发区设立执法分局,在各办事处设立执法中队,逐步形成了市为主导、区为重点、办事处为基础、社区为配合的城市管理格局。三是建立部门配套联动机制。成立城市管理委员会,由市长任主任、分管副市长任副主任,市直属各相关部门、两区及城区各办事处主要领导为委员,办公室设在城管执法局,定期召开例会,通报调度有关情况,形成市区联动,部门参与,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城管执法联动机制。四是建立综合治理机制。在治理占道经营方面,“疏导、严管、盯守”三管齐下,对市区各个路段的占道摊点(包括店外经营、店外加工制作、店外维修、市场冒尖等)、露天烧烤业户进行科学疏导、规范管理,制定印发《城管便民服务手册》,发布市民设摊导则,对经营项目、经营时限、设置区域和管理要求进行详细规定,既满足了市民需求,也激发了城市活力。同时,对拒不服从管理规定、屡教不改的,切实做到严管重罚,对易乱易反弹部位,安排专人盯守,巩固长效管理成果。在广告牌匾治理方面,按照“一店一牌、一楼一体、一街一景”和“高平齐、小精美”的要求,对城区门头牌匾进行窄小化升级改造,使门头牌匾成为城区一道靓丽风景;同时,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对城区户外广告位经营权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拍卖,实现了城市管理领域经营城市的新突破,既盘活了政府资源和资产,更有效规范了户外广告。在治理乱停乱放方面,联合市交警支队在不影响市容、交通的路段及门店前面实施划线停车管理,使城区交通秩序明显好转。在治理乱贴乱画方面,聘用专业保洁公司对城区小广告进行定期清理、及时粉刷,使城市“牛皮癣”得到有效遏制。在集中治理方面,市政府于每年4月、9月份定期组织开展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三城”集中活动月,使城市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工作每年都有一个新的提高。五是建立机动灵活的城管宣传工作机制。扎实开展城市管理进门店、进社区、进学校、进广场、进企业“五进”活动,广泛宣传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城管工作动态,认真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有效拉近了与市民群众的距离。设立城市管理贡献奖,对在城市管理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经营业户和市民进行隆重表彰,形成了“政府主导、专业管理、群众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设立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以滨州学院为依托,借助其师资科研力量,搭建城市管理信息宣传平台,为城市管理工作提供高效智力支持。面向社会公开聘请社会监督员和法律顾问,定期通报相关城市管理工作情况,提高城管执法工作透明度。面向社会各个阶层招聘城管志愿者,免费为广大市民提供服务及业务咨询,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在数字化城管方面,建立网格化管理机制,精细到每一个人

按照“一人一网格、一周一检查、一月一评比”要求,在市区176平方公里范围内,以城市道路为界线,将城区科学划分为86个边界清晰、无缝拼接的城市管理网格,每个网格指定一名执法人员为巡查责任人,对网格内水、电、气、热等各类市政井盖、路灯及公共亮化设施、路面及路沿石等相关市政公用设施,路名牌、交通指示牌、公交站牌等各类道路交通设施,果皮箱、公共厕所、广告牌匾等各类市容环境设施,绿地、行道树、植物雕塑、树池等各类园林绿化设施以及占道经营、乱摆乱放、乱贴乱画、乱停乱放、乱拉乱挂等违规违章行为进行定期巡查,凡发现问题属职责范围内的,能自身解决的自身解决,不能自身解决的上报城管指挥视频监控指挥中心处理,并就处理情况进行及时跟踪反馈,切实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在此基础上,建成滨州城市管理视频监控指挥中心,配备无线对讲机,利用公安视频系统的现代化技术,配合网格化管理,将摄像头编入城管网络,对城区重要路段和重点区域的城管执法、市政设施、环卫保洁、城市照明、园林绿化等实施多元化视频监控,做到了人机结合、资源共享。同时,开设市民投诉举报中心,“12319城市服务热线”,并与12345市长公开电话相结合,实现了监控、指挥、投诉举报、城市服务热线、市长公开电话转办五位一体,形成了投诉、监控、指挥调度、快速处置、反馈的城管运行机制,迈出了数字化城管的关键一步,使原来一个问题从发现到有效解决至少需要2至3天时间,现在仅需1个小时就能反馈到相关部门落实解决,城市部件维修、重置费用等管理成本明显降低,市民投诉不断减少。

六、在班子队伍建设方面,建立严格的考核激励机制,打造了一支执政为民的城市管理服务队伍

按照“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正派、纪律严明、执法公正”的要求,打造了一支执法为民的城市管理服务队伍。一是突出形象建设,队伍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建立“教育、告诫、约见、建议、回访、披露”六项人性化执法流程,实现了良好的执法效果。制定发布全市城管系统文明执法公约,设置执法监督岗,将全体执法人员的岗位、执法证号在报纸上予以公示,接受市民监督。制作便民服务设施,免费发放到困难业户和残疾人手中,既方便了市民群众,也美化了城市环境。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到省内外先进城市进行考察学习,先后聘请扬州大学法学专家王毅教授、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主任应松年教授来滨州市就如何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作专题报告会,有效提高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突出制度建设,队伍凝聚力向心力明显增强。制定严格的学习培训制度。做到了日常培训有落实,系统培训有目标,年度培训有计划,全面提高了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和办案水平。建立严密的内部规章制度,对执法人员行为规范、廉洁自律等各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做到了用制度管人、管事,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制定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按照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原则,对中队长以上职位全部实行竞争上岗,有效激发了内部活力。三是突出载体建设,队伍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根据城市管理工作特点,在全市城管系统扎实开展“十佳城管执法队员”、“十佳环卫工人”、“十佳园艺工人”、“十佳路灯管理员”、“十佳市政管理员”五项“十佳”评选和岗位技能大比武活动,选树行业标兵,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学习技术、钻研业务,有效提高了队伍综合素质。

篇5:惠州市城市供水用水管理暂行规定

文】

惠州市城市供水用水管理暂行规定

广东省惠州市人民政府

惠州市人民政府令

第62号

《惠州市城市供水用水管理暂行规定》业经2009年10月13日十届103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市长:李汝求

二OO九年十二月七日

惠州市城市供水用水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供水用水管理,保障城市供水用水安全,促进城市供水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根据《城市供水条例》(国务院令第158号)、《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56号)、《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26号)和《广东省城市供水管理规定》(粤府〔1995〕51号)等有关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惠州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城市供水生产、供水经营管理的城市供水企业以及城市用水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城市供水,是指城市供水企业(包括县、区及乡镇各种性质的自来水公司或水厂)以城市供水设施向单位和个人提供生活、生产和其他各项用水的行为。

本规定所称城市用水,是指因生活、生产和其他活动需要直接使用城市供水的行为。

本规定所称城市供水设施,是指用于生产、输送、供应、计量城市供水和保障城市供水正常运行的各种建(构)筑物、设备和设施。

第四条 市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为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惠州市行政区域内城市供水用水工作;各县、区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为本县、区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县、区城市供水用水工作。

市、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负责城市供水水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工作。

市、县(区)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负责城市供水水源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县(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负责城市供水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市、县(区)水利、环保、卫生、发展改革、规划、建设、国土资源、价格、消防、公安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规定。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工作,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备用水源保护区,并在保护区的边界设立明确的地理标志和明显的警示标志,制订相应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禁止一切污染源产生。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居民和单位进行节水意识和水源保护意识教育;鼓励居民和单位采取节水措施,实行计划和节约用水;鼓励研发和采用供水与节约用水的先进技术。

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

第七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将城市供水事业纳入本级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和流域或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按照开源与节流并重的原则合理制定城市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和城市供水发展专项规划,纳入城市发展和区域发展总体规划组织实施。

第八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制定有利于城市供水事业发展的政策,鼓励城市供水的科学技术研究,采取相应措施积极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设备,不断提高城市供水的科学技术水平。

第九条 城市供水设施建设必须在考虑城市用水自然增长和城市发展规划的基础上适度超前。城市供水设施建设应充分考虑水源、水质、水量、水压及区域调配水资源等因素,并与城乡规划建设、经济发展及人口增长速度保持相应的比例。建设资金来源可采用国家投资、财政拨给、城市供水企业自筹、社会资金投资或用水单位共同出资统建等办法。

与城市供水主管道相衔接的各开发区、工业园区、住宅小区等区内的供水管道建设应纳入城市管线统一规划管理,由开发建设主体负责投资建设。

第十条 城市供水管道建设应保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敷设城市供水管道时,城市供水企业可结合区域用水发展情况,统筹考虑,先垫资一次性完善供水管道,以后逐步向受益用户(居民、行政事业单位除外)收回管道建设费用。

第十一条 新建、扩建、改建的城市供水设施项目,必须符合城市供水发展专项规划。项目可行性方案应先经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评审同意后,方可办理立项等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报批手续。

日供水5万吨(含5万吨)以上的城市供水设施项目可行性方案报市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评审;不足5万吨的城市供水设施项目可行性方案由县、区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评审,并报市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 承担新建、扩建、改建城市供水设施项目的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具有相应的设计和施工资质等级。城市供水设施项目建设应当符合给水工程设计、施工和验收技术规范的要求。

第十三条 新建、扩建、改建的城市供水设施项目竣工时,建设单位必须向组织可行性方案评审的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申报验收,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组织相关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进行验收。项目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生产经营。

第三章 供水与用水

第十四条 建设工程项目需用水或增加用水的,应当服从城市供水专项规划。其工程项目总概算应当包括城市供水设施建设投资。用水单位应按基本建设程序备齐相关资料到城市供水企业申请报装,由城市供水企业统一组织实施。

第十五条 城市供水企业必须提供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自来水。城市供水企业所用的净水剂及与制水有关的材料等,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城市供水设施应当符合保障水质安全的要求。

第十六条 城市供水企业应严格按国家有关技术规范、检测标准及管理规定,加强供水生产管理,确保城市供水安全。市、县(区)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实施本行政区域供水的水质监督管理工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供水企业的水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发现供水水质不合格或存在安全隐患的,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城市供水企业限期改正。

第十七条 市、县(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二次供水水质的检测和卫生监督,防止二次污染,确保水质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第十八条 市、县(区)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所管辖城市供水企业的供水设施和生产安全的监督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城市供水设施,应当责令停止建造、安装和使用。

城市供水企业每年应当书面向所在市、县(区)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生产、经营和管理情况。

第十九条 城市供水企业应提供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服务压力。对超出服务压力的建筑物或用水压力有特殊要求的用户,须自行配设二次供水设施或储水设施,其建设费用由用户承担。不能间断用水的用户,应自备储水设施。

第二十条 城市供水企业在正常情况下应保证24小时连续供水。因城市供水设施检修或其它建设工程施工等需计划性停水时,城市供水企业应在停水前24小时通过公共媒体向社会公告;因突发性事件造成停水时,城市供水企业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恢复供水,并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同时报告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停水事件达到应急响应条件的,应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第二十一条 用户申请用水(包括供水管道和水表的新装、扩装、改装、更换)直接向城市供水企业提出申请,按城市供水企业的规定办理有关手续并签订供水工程施工合同和供水用水合同后,由城市供水企业组织施工。供水工程施工涉及城市道路、园林绿化、各种管线等设施的,用户需在供水工程施工前到相关单位办理有关手续。

第二十二条 城市供水企业应当向用户公示供水区域和供水服务项目申请的办理程序、办理期限、需提交的资料、服务承诺、收费标准等事项。

第二十三条 从市政接水点到立户注册水表之间的户外给水管道(以立户注册水表为界,含水表)工程的施工由城市供水企业统一实施;户内给水管道(不含立户注册水表)的安装,由用户委托具有相关施工资质的单位安装。否则,城市供水企业一律不予验收和接水,所造成的责任和损失由用户承担。

第二十四条 立户注册水表前的城市供水设施由城市供水企业统一管理,未经办理报装手续,不得擅自安装和接驳城市供水管道用水。

第二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转卖或盗用城市自来水。

第二十六条 城市供水企业应建立便民、利民的高效服务体系和投诉处理机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第二十七条 城市供水企业必须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教育,统一制发工作证,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第四章 水表管理

第二十八条 城市供水采用水表计量收费,以立方米为计量单位。同一建筑物按不同用水性质和用水单元分别安装水表,并实行“一户一表”。水表安装位置由城市供水企业按有关技术规范确定。

第二十九条 用户报装的立户注册水表是指由城市供水企业安装管理、登记注册、监督保养,用作量度用水量的器具。立户注册水表应采用有资质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所属或者确认的计量检定机构检 定合格后,由城市供水企业统一配装、统一编号管理。水表须符合国家有关计量标准,并按国家的有关使用年限进行更换。

第三十条 用户发现水表异常,应立即通知城市供水企业,在结清水费后,由城市供水企业组织水表校验、清洗和拆换。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私自拆换水表。水表的校验按国家有关标准执行。

第三十一条 城市供水企业根据用户申请用水的性质和水量核定用户应装设的水表类型。用户因用水量改变而造成实际用水量偏离水表正常计量范围时,必须改换水表,所需费用由用户承担。

第三十二条 用户要求更改水表户名时,需缴清水费后,由变更户名方提出申请,并按照城市供水企业有关规定办理变更手续。

第三十三条 “一户一表”工程具体实施办法按照市、县人民政府颁布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 设施管理

第三十四条 城市供水设施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城市供水企业应定期进行检查、维护,保证城市供水安全。

第三十五条 保护城市供水设施安全人人有责。禁止下列危害城市供水设施的行为:

(一)盗窃、拆除、损毁、收购、侵占城市供水设施。

(二)在城市供水管道及其配套设施的地表和两侧地下规定的安全保护范围内,修建建筑物或构筑物。

(三)堆压、掩埋城市供水设施或者向城市供水设施倾倒垃圾杂物。

(四)擅自启闭城市供水设施。

(五)将避雷装置和电器地线连接在城市供水设施上。

(六)将输送不同水质的管网或者蒸汽、热水、高位水池、水塔落水管等管网与城市供水设施连接。

(七)损坏、覆盖城市供水设施标志。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危害城市供水设施的行为。

第三十六条 在城市供水区域内的各类建设工程开工之前,建设单位或个人 必须书面知会城市供水企业,查明地下供水设施情况,影响供水设施安全的,应与城市供水企业研究确定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由建设单位或个人实施。因建设工程需要改装、拆除或者迁移城市供水设施的,建设单位或个人必须经城市供水企业同意,由城市供水企业报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由城市供水企业组织实施,费用由建设单位或个人承担。

单位或个人因工程建设或其他情况损坏城市供水设施,应及时主动向城市供水企业报告,并承担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损坏供水设施且不报告城市供水企业的,除承担经济损失外,还应追究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 城市供水设施所使用的材料、设备、器具必须符合国家或行业产品质量、计量标准。

第三十八条 二次供水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由用户或用户委托的物业服务企业负责。二次供水管理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有资质的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机构对二次供水设施定期进行清洗、消毒,确保水质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确保饮水安全。

卫生、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按照《惠州市二次供水卫生管理规定》,严格履行职责,加强监督管理。

第三十九条 为防止城市供水管网水质被污染,用户的自备水源、储水池、加压水泵或者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用户内部供水管道严禁与城市供水管道直接连接。

第四十条 严禁用户在城市供水管道上直接装泵抽水。用户需采用无负压供水设备供水时,应到城市供水企业办理相关手续,经城市供水企业审核同意后方可实施。

第四十一条 属城市供水企业投资建设的城市供水管道和属用户投资建设的立户水表前的城市供水管道维修改造由城市供水企业负责。已实行“一户一表”改造的城市供水管道,由用户移交城市供水企业接管,其所需维修改造费用由城市供水企业承担;未实行“一户一表”、且城市供水企业未接管的城市供水管道维修改造费用由用户承担。立户注册水表后的供水管道维修改造由用户负责。

第六章 供水价格

第四十二条 城市供水价格依法实行政府定价。具体标准由市、县(区)价格行政管理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审核后,报市、县(区)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城市供水价格。

第四十三条 城市供水价格采取定额管理和超额加价的制度,逐步推行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式计量水价,非居民用水实行计划用水和定额用水管理,用水超计划、超定额分级累进加价制度。定额用水标准根据国家和省有关用水定 额标准确定。

第四十四条 城市供水企业应定期到各用户抄表。用户应按时缴交水费。

第四十五条 有多种用水性质的用户应按照用水性质不同分别报装。用户多性质用水未事先申请分别装表计量的,城市供水企业按其中高档次用水价格计收水费。

第四十六条 城市消防、环卫、绿化等用水,应装表计量,其水费按市、县(区)人民政府确定的价格标准计收。

第四十七条 水表失窃或计量发生异常等原因无法正常抄表时,城市供水企业可按下列方式计收水费:

(一)按上月水量计收。

(二)按前3个月平均用水量计收。

第七章 市政消火栓建设及管理

第四十八条 公安消防机构应根据消防规划要求及城市发展需要,制订每年的市政消火栓布点规划及建设计划。市政消火栓建设要按照消防规范与供水管道建设同步进行,并列入市、县(区)城市建设投资计划。市政消火栓的安装和管理所需费用在各级政府城市建设资金中列支。

第四十九条 市政消火栓由城市供水企业负责安装、管理,公安消防机构负责监督检查。城市供水企业应当对消火栓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第五十条 除消防需要外,严禁任何单位或个人私自启用市政消火栓。消防单位因火警或消防演习启用市政消火栓的,应在启用后3天内将启用消火栓的地点、时间、用水量报送城市供水企业,以便检查、重封。环卫、绿化等用水严禁启用市政消火栓。

第八章 节约用水

第五十一条 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都有节约用水的义务。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对加强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管理的指导,市、县(区)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切实履行相关行政管理职责。

第五十二条 用户应采取节约用水、循环用水的措施。新建、改建或扩建的建设工程项目,应配套建设节约用水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节约用水设施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并经有关部门验收。

第五十三条 提倡园林绿化、建筑施工、市容卫生、洗车等行业优先使用符 合标准的再生水等非传统水资源;提倡工矿企业、商贸及文化体育设施等,按照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配套安装循环用水设施。

第九章 安全与应急管理

第五十四条 城市供水企业应当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保障供水安全。

第五十五条 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城市供水应急管理制度,依法制定并适时修订城市供水应急预案,预防和减少突发城市供水事件造成的损害。应急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十六条 城市供水企业应当根据政府的相关应急预案,制定本单位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

第五十七条 城市供水水源发生突发性污染时,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应立即向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供水企业通报水源水质监测数据;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城市供水企业应积极采取防治污染危害的应急措施。

第五十八条 因发生自然灾害、传染性疾病、水源污染、供水设施遭受严重损坏等重大突发事件、公共安全事故,造成无法正常供水的,经市、县(区)人民政府批准,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可采取供水管制措施,供水企业和用户应当予以配合,优先保障居民生活基本用水。

第十章 特许建设与特许经营

第五十九条 城市供水设施建设、城市供水生产经营根据发展需要可实行政府特许建设和特许经营。特许建设和特许经营的授予、实施、权利义务、监督管理及奖惩等具体办法,按建设部颁布的《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和市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十条 城市供水设施特许建设项目和城市供水生产经营特许经营项目,由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发展需要提请政府批准后,通过公开招标投标的公平竞选方式向社会选定项目投资者或经营者。

未经市、县(区)人民政府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批准或实施城市供水特许建设和特许经营。

第六十一条 城市供水特许建设和特许经营项目按下列程序申请批准:

日供水5万吨(含5万吨)以上的城市供水设施特许建设项目和特许经营项目,由市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按市有关规定程序报市相关部门审查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日供水不足5万吨的城市供水设施特许建设项目和特许经营项目,由县、区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报县、区相关部门审查后,报县、区人民政府批准,并同时报市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六十二条 县、区辖区内已建成运营的城市供水设施项目的产权、经营权不得擅自转让。确需转让、临时接管的,须经县、区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市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城市供水发展专项规划核准。

第十一章 奖励与处罚

第六十三条 对贯彻执行本规定,在保护水源、节约用水、保护供水设施、举报或制止违法用水、举报或制止破坏城市供水设施等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县(区)人民政府或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扬和奖励。

第六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办理有关手续和缴交有关费用,如不改正的可暂停供水。

(一)无立户注册水表或未经报装用水的。

(二)擅自在城市供水设施上取水或装泵抽水的。

(三)擅自更改用水性质的。

(四)擅自使注册水表停行、逆行、滞行或倒拨表针等干扰注册水表正常计量取水的。

(五)私自改变接水口位置和擅自拆动、改移、伪造注册水表位置的。

(六)私装、改装、毁坏注册水表的。

(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涉及针对城市供水的违法、违规行为。

第六十五条 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五条的,由城市供水企业按标准追收水费和相关费用,并依照《广东省城市供水管理规定》第二十九条第二款和省政府的有关规定,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或县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改正,有违法所得且可以计算的,按违法所得3倍处以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违法所得无法计算的,按标的总额的3%进行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经处罚仍不改正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其委托的部门批准,停止供水。

第六十六条 违反本规定第四十四条,逾期不缴纳水费的,依照《广东省城市供水管理规定》第二十九条第一款和省政府的有关规定,除向城市供水企业缴交每日应交金额5‰的违约金外,还可以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或县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按每日应交金额的1%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逾期2个月 不缴交者,由城市供水企业发出催缴通知书,通知书发出1个月内仍不缴费者,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其委托的部门批准,停止供水。

第六十七条 违反本规定第二十四条、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规定的,依照《广东省城市供水管理规定》第三十条第三项和省政府的有关规定,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或县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恢复原状,处以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造成经济损失的予以赔偿。

第六十八条 城市供水企业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广东省城市供水管理规定》第三十一条和省政府的有关规定,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或县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予以警告;情节严重的,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在正常供水状态下,供水水质、水压达不到国家有关标准的,处以2000元罚款。

(二)公共供水设施发生故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修,影响正常供水的,处以5000元罚款。

第六十九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一条、第十三条、第五十二条的,依照《广东省城市供水管理规定》第三十条第一项和省政府的有关规定,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或县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补办相关手续,经评审、验收不合格的,责令限期整改,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七十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二条的,依照《广东省城市供水管理规定》第三十条第二项和省政府的有关规定,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或县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处以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一条 建设工程施工危及或损坏城市供水设施的,由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或城市供水企业责令其停止危及或损坏活动;造成损失的,由责任方负责赔偿。

第七十二条 违反本规定,又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三条 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供水企业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四条 当事人对违反本规定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或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二章 附 则

第七十五条 本规定实施前,已建成运营的城市供水设施项目不符合城市供水发展专项规划的,应按照城市供水发展专项规划逐步调整,由市、县(区)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发展改革、规划、建设、国土资源、水利、环保、卫生等相关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定负责检查和处理。

篇6:惠州市城市技术管理

(送审稿)

第一条 为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保障城镇低收入家庭的基本住房需要,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7‟24号)、《廉租住房保障办法》(第162号)、《印发广东省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创新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12‟12号)、《印发惠州市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惠府办„2012‟29号)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辖区内低收入家庭租赁住房货币补贴(以下简称租赁住房补贴)的管理,适用本办法。本辖区内是指本区全部行政区域内(包含东江、惠南产业园,陈江、惠环街道,潼侨镇、沥林镇、潼湖镇)。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租赁住房补贴,是指城镇低收入家庭从市场上租赁住房,由政府对符合条件的承租申请人发放补贴,租赁住房货币补贴仅限于低收入家庭在本辖区内租赁的住房。

第四条 租赁住房补贴坚持“建房市场化、租房自主化、补贴货币化、运作规范化”原则,实行市场化运作。

第五条 区住房保障主管部门负责全区租赁住房补贴的管理工作,各园区、各镇(街道)和区直属各单位工会负责对申请人的资格进行审核、协助租户到市场上承租房屋、接受申请人申请租赁住房补贴咨询工作。区财政、社会事务、总工会、税务、科技创新和住房公积金管理等部门按照本部门职责分工,负责租赁住房补贴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 租赁住房补贴资金来源,主要包括:

(一)上级补助资金;

(二)区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

(三)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中按规定提取的租赁住房补贴资金;

(四)土地出让收益中按规定提取的租赁住房补贴资金;

(五)社会捐赠的资金及其他渠道筹集的资金。

租赁住房补贴资金实行实行专项管理、分账核算、专款专用。

第七条 住房困难家庭享受的租赁住房补贴主要用于解决本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已租用公租房的家庭不享受租赁住房补贴。

第八条 每户租赁住房补贴保障面积为建筑面积人均15平方米,每户租赁住房补贴最高保障面积不得超过60平方米(含60平方米)。享受租赁住房补贴的家庭,可以根据居住需要自主选择承租的住房。

第九条 租赁住房补贴按住房市场平均租金的50%发放,市场平均租金由区科技创新局牵头组织区住建、财政部门制定,并定期向社会公布。

第十条 房屋租赁价格、面积超过补贴保障标准的,超出部分由承租人承担。申请人有私有住房的,在保障面积中扣除私有住房面积。

第十一条 租赁住房补贴按每个季度发放一次,发放公式为:租赁住房补贴(元/季)=(每月市场平均租金* 50%)* 每户家庭人数*15m(超过60m按60m计算)*3个月

第十二条 申请租赁住房补贴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本辖区范围内城镇常住居民户口且实际居住在城镇的家庭;

(二)无房或现住房建筑面积低于人均15平方米(含15平面米)的住房困难家庭;

(三)上家庭可支配收入符合低收入标准的。

第十三条 低收入标准由区社会事务局牵头组织区科技创新局、区财政局、区总工会等相关部门每年确定一次,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四条 申请租赁住房补贴的程序:

(一)申请。申请人向所在单位主管部门或居委会提交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1.户口簿、身份证及复印件;2.申请人及配偶所在单位或居委会出具的现住房情况证明;3.申请人及配偶所在单位或区社会事务、税务部门提供的上收入证明。

(二)受理。经单位主管部门或居委会审查符合条件的进行公示,公示期限为7日。公示无异议的,由单位主管部门或居委会填写《仲恺高新区城镇低收入家庭租赁住房补贴申请审批表》和《仲恺高新区申请城镇低收入租赁住房补贴家庭收入证明核定表》,并将公示证明连同本条

(一)项所列证明材料报区住房保障主管部门。

(三)审核。报区住房保障主管部门会同社会事务、总工会、财政等部门对提供的材料进行审核,并通过查档取证、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以及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家庭的收入、人口和住房状况进行调查。

经审核符合条件的,区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在区门户网站上予以公示,公示期限为15日。公示无异议的,确定为租赁住房补贴对象。由区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向申请人颁发《城镇低收入家庭租赁住房补贴许可证》。对于已登记的、申请租赁住房补贴的家庭,由区住房保障主管部门按照规定条件由低到高排序,分批解决。经区社会事务等部门认定的由于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抚养人、优抚对象、重度残疾等原因造成困难的家庭可优先予以解决。

(四)补贴发放。区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凭《城镇低收入家庭租赁住房补贴许可证》,与申请人签订租赁住房补贴协议,发放租赁住房补贴。

租赁住房补贴资金由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报区财政部门核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直接支付到低收入家庭。

第十五条

区住房保障主管部门会同社会事务、总工会及各镇(街道)等相关部门对享受租赁住房补贴的家庭状况每年复核一次,根据复核结果对享受租赁住房补贴家庭的资格、额度等进行及时调整,并书面告知当事人。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取消租赁住房补贴资格并停止发放租赁补贴:

(一)购置了私有住房,且住房建筑面积超过人均15平方米的;

(二)家庭可支配收入超出低收入家庭标准的;

(三)因家庭人数减少或住房面积增加,人均住房面积超出规定住房面积标准的;

(四)擅自改变房屋用途的;

(五)将承租的租赁住房转借、转租的;

(六)连续六个月以上未在租赁住房居住的。

(七)骗取租赁住房补贴的,责令其如数退还,并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第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各级行政管理人员在租赁住房补贴管理工作中利用职务之便,收受他人财物或者其他好处的,弄虚作假或对已批准的租赁住房补贴家庭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或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

上一篇:烟草零售终端建设方案下一篇:工商银行招聘笔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