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绞线先张法伸长值误差原因简析论文

2024-05-04

钢绞线先张法伸长值误差原因简析论文(精选5篇)

篇1:钢绞线先张法伸长值误差原因简析论文

先张法预应力轨枕裂纹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案

对混凝专轨枕裂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模型计算分析,从钢构、过程控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同时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从而减少轨枕外部和内部裂纹,以提高混凝土轨枕的耐久性.

作 者:梁凤庆 LIANG Feng-qing 作者单位:中铁六局北京丰怀轨枕有限公司,北京,101408刊 名:山西建筑英文刊名:SHANXI ARCHITECTURE年,卷(期):200935(3)分类号:U213.3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轨枕 裂纹 解决方案 耐久性

篇2:钢绞线先张法伸长值误差原因简析论文

先张法简支梁的制造工艺

介绍台座、预应力筋的制备、张拉工艺及预应力筋放松等问题.

作 者:吴向阳 赵恒浚  作者单位:吴向阳(农垦总局交通局)

赵恒浚(黑龙江省高速公路建设局)

刊 名:黑龙江交通科技 英文刊名:COMMUNICAT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ILONGJIANG 年,卷(期): 32(5) 分类号:U445 关键词:先张法   简支梁   制造工艺  

篇3: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方案

1.1 施工布置和程序

⑴ 桩基施工应连续进行,不宜中途停止,以防止桩与桩固结,造成沉桩困难。

⑵ 临设计划及施工场地布置,施工临时工棚及生活设施见施工平面图。⑶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施工工艺为: 放样轴线定位→复核→桩机就位→调整机架垂直度→桩吊起进入桩架龙门→对准桩位中心,桩顶扣上→相连贯的桩帽→与桩身纵轴线吻合→保持垂直→静压桩到设计高程。

1.2 运输、堆放

1、将管桩堆放在露天环境3~7天后,经检验合格后即可出厂。

2、管桩吊装宜采用两支点法或两头钗吊法,两吊点(两支点法)距离桩端宜为0.2L(L为桩段长度),绳索与桩身水平夹角不得小于45°。装卸时应轻起轻放,严禁抛掷,碰撞、滚落。

3、管桩运输过程中支点应满足两支点法的位置(支点距离桩端0.2L处),并垫以锲形掩木防止滚动,严禁层与层之间垫木与桩端的距离不等而造成错位。水运时的堆放层数应符合下表的规定;铁路运输时应符合《铁路装载加固规则要求》,汽车运输时,堆放层数不宜超过二层,如确有保证,可适当增加。

4、管桩堆放场地应压实平整,并有排水措施。管桩堆放应按两支点法进行,最下层支点宜放在垫木上,且各支点应在同一水平面。堆放层数应根据管桩强度、地面承载力、垫木及堆垛稳定性等等综合分析确定,并应符合下表的规定。管桩堆放层数不超过8层。

1.3 管桩施工工艺

压桩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可采用静压等沉桩方式,采用静压法时,可根据具体工程地质情况先进选择配重,压桩设备应有加载反力读数系统。

(1)测量定位:施工前放好轴线和每一个桩位,在桩位中心打1根短钢筋,并涂上油漆使标志明显。如在较软的场地施工,由于桩机的行走会挤走预定短钢筋,故当桩机大体就位之后要重新测定桩位。

(2)桩身就位、对中、调查:对于压桩机,通过启动纵向和横向行走油缸,将桩尖对准桩位2开动压桩油缸将桩压人土中lin左右后停止压桩,调正桩在两个方向的垂直度。第一节桩是否垂直,是保证桩身质量的关键。

(3)压桩:通过夹持油缸将桩夹紧,然后使压桩油缸伸程,将压力施加到桩上。压力由压力表反映。在压桩过程中要认真记录桩人士深度和压力表读数的关系,以判断桩的质量及承载力。当压力表读数突然上升或下降时,要停机对照地质资料进行分析,看是否遇到障碍物或产生断桩情况等。

(4)接桩:桩的单节长度应根据设备条件和施工工艺确定。当桩贯穿的土层中夹有薄层砂土时,确定单节桩的长度时应避免桩端停在砂土层中进行接桩。

当下一节桩压到露出地面0.8~1.0m时,便可接上一节桩。

(5)送桩或截桩:如果桩顶接近地面,而压桩力尚未达到规定值,可以送桩。静力压桩情况下,只要用另一节长度超过要求送桩深度的桩放在被送的桩顶上便可以送桩,不必联用的送桩筒。如果桩顶高出地面一段距离,而压桩力已达到规定值时则要截桩,以便压桩机移位。

(6)压桩结束:当压力表读数达到预先规定值时,便可停止压桩。

1.4 桩身接头

(1)接头数量。软土地区静压桩的长度已达30m以上,桩身接头不宜超过2个的规定很难执行,目前已有大量桩身接头为3~4个的成功经验。

(2)接头形式。静压法沉桩时,接头形式主要采用硫磺胶泥锚固接头;当桩很长时,也有在地面以下第一个接头采用焊接形式。

1.5 终止压桩的控制原则

静压法沉桩时,终止压桩的控制原则与压桩机大小、桩型、桩长、桩周土灵敏性、桩端土特性、布桩密度、复压次数以及单桩竖向设计极限承载力(为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的1.6—1.65倍)等因素有关。各地的控制原则各异。

(1)对于摩擦桩,按照设计桩长进行控制。但在正式施工前,应先按设计桩长试压几根桩,待停置24h后,用与桩的设计极限承载力相等的终压力进行复压,如果桩在复压时几乎不动,即可进行全面施工。

(2)对于端承摩擦桩或摩擦端承桩,按终压力值进行控制

1)对于桩长大于21m的端承摩擦桩,终压力值一般取桩的设计极限承载力。当桩周土为粘性土且灵敏度较高时,终压力可按设计极限承载力的0.8~0.9倍取值;

2)当桩长小于21m而大于14m时,终压力按设计极限承载力的1.l一1.4倍取值;或桩的设计极限承载力取终压力的0.7~0.9倍。

3)当桩长小于14m时,终压力按设计极限承载力的1.4一1.6倍取值;或设计极限承载力取终压力值的0.6~0.7倍,其中对于小于sin的超短桩,按0.6倍取值。

以超载施工时,一般不提倡满载连续复压法,但在必要时可以进行复压,复压的次数不宜超过2次,且每次稳压时间不宜超过10s。

1.6 压桩施工注意事项

(1)压桩施工前应对现场的土层地质情况了解清楚,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应做好设备的检查工作,保证使用可靠,以免中途间断压桩。

(2)压桩过程中,应随时注意使桩保持轴心受压,若有偏移,要及时调整。

(3)接桩时应保证上、下节桩的轴线一致,并尽可能地缩短接桩时间。

(4)量测压力等仪表应注意保养、及时检修和定期标定,以减少量测误差。

(5)压桩机行驶道路的地基应有足够的承载力,必要时需作处理。

1.7 检验及验收

(一)管桩检验: 管桩外观质量及尺寸检查、抗弯试验和检验规则均按GBJ13476—92的规定执行。外观质量应符合第12页(表7)的规定,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第13页(表8)的规定。(二)管桩验收

1、管桩验收时应具有下列资料: 空心方桩结构图及设计变更通知单;原材料质量合格证;钢筋试验报告,预应力的张拉记录;混凝土试块强度报告;桩体外观检查记录;桩体和桩接头力学性能检查报告,蒸汽养护记录;产品质量问题处理文件。

2、管桩出厂应有合格证,将制造厂的厂名、制造日期、产品外径和长度打印在桩端1.5m范围内,同时标出吊运支点位置。

1.8 施工要点

(1)应在桩身混凝土达到100%设计强度,且蒸汽养护后在常温下静停3天后方可沉桩。

(2)压桩机安装就位,按额定的总重量配置压重,调整机架垂直度后,将桩吊起进入桩架龙门,对准桩位中心徐徐放下,桩顶扣上与有动滑轮组的压梁箱相连贯的桩帽,并使桩帽中心与桩身纵轴线吻合,并保持垂直。沉桩时桩身应垂直,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应在距桩机不受影响范围内,成90°方向设置经纬仪各一台校准。

(3)检查有关动力设备及电源等,防止压桩中途间断施工,确定无误后,即可正式压桩。

(4)压桩过程中,应经常观察压力表,控制压桩阻力,调节桩机静力同步平衡,不使偏心,检查压梁导轮和导笼的接触是否正常,防止卡住,并详细做好静力压桩工艺施工记录。

(5)接桩均采用钢端板焊接法,桩段顶端距地面1m左右就可接桩,接桩前先将下段桩清洗干净,加上定位板,然后把上段桩吊放在下段桩端板上,依靠定位板将上下桩段接直,接头处如有空隙,应采用锲形铁片全部填实焊牢,拼装处坡口槽电焊应分层对称进行,焊接时应采取措施减小焊接变形,焊缝应连续饱满(满足三级焊缝),焊后应清除焊渣,检查焊缝饱程度。接桩宜在桩尖穿过较硬的土层后进行。接桩时上下段桩的中心线偏差不宜大于5mm,节点弯曲矢高不得大于桩段的0.1%。

(6)管桩一般不宜截桩,如遇特殊情况确要截桩时,可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1)人工凿; 2)混凝土切割器; 3)液压紧箍式切断机; 4)液压千斤顶式截桩器; 5)钢锯、风稿。

人工凿截桩难度大,费时费力,不易保证质量,一般不宜采用,如采用人工截桩,则严禁使用大锤硬砸,而应将不需截除的桩身端部用钢抱箍抱紧,然后沿钢箍上缘凿槽,再行扩大、截断,钢筋可用气割法切断。1.9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施工场地应排除地下管道、废基础、废井等地下设施,整平压实,施工场地的地面标高一般应高出承台底面粉0.8m以上。

(2)由于本工程桩较长,打桩流水顺序采用跳动打方式,以防对基土产生挤土效应,和水平挤动,对桩身挤断和被设备压断,独立承台下的桩应连续施工,一次完成。

(3)桩长及贯入度: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设计桩长与沉管最后贯入度双重控制沉管的深度,根据具体的桩端持力层的性质及设计要求,或通过试桩来决定,以最后二阵的平均贯入度作为控制标准。

(4)在工程桩施工前必须进行试成桩,其数量不少于2根。试桩位置宜紧靠地质钻孔和有代表性的地层部位,进入桩端持力层的浓度及最后二阵100mm锤击数等数据,经设计单位核定后作为施工控制的依据。

(5)施工过程中应经常复核桩位和轴线,以保证桩位的准确度,并观测记录施工场地桩顶和地面有无隆起或下陷及水平位移。开挖基槽后应检查、测量桩径大小,有无缩颈和断裂等缺陷,并做好详细记录。

篇4:钢绞线先张法伸长值误差原因简析论文

1.先张法预应力梁应采用整拉整放或单拉整放工艺制作,

2.张拉台座应与张拉各阶段的受力状态适应,构造应满足施工要求。张拉横梁及锚板应能直接承受预应力筋施加的压力,其受力后的最大挠度不得大于2mn,。锚板受力中心应与预应力筋合力中心一致。侧模和底模长度应增加预留量,其值应考虑梁体弹性模量、上拱、松弛等影响。

3.张拉千斤顶在整拉整放工艺和单拉整放工艺中,单束初调及张拉宜用穿心式双作用千斤顶,

整体张拉和整体放张宜用自锁式千斤顶,张拉吨位宜为张拉力的1.5倍,且不得小于1.2倍,张拉千斤顶在张拉前必须经过校正,校正系数不得大于1.05。校正有效期为一个月且不超过200次张拉作业,拆除更换配件的张拉千斤顶必须重新校正。

篇5:大桥先张板起拱值的探讨

大桥先张板起拱值的探讨

通过327国道沭河大桥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的设计及现场观测,对空心板的起拱值进行了理论计算与实际测量,并分析了导致理论值与实测量值差异的因素.

作 者:王其君 苟庆席  作者单位:山东临沂市公路勘察设计院,山东临沂,276000 刊 名:四川建筑 英文刊名:SICHUAN ARCHITECTURE 年,卷(期): 30(1) 分类号:U445.47+.1 关键词:先张   预应力空心板   起拱值  

上一篇:周星驰电影剧本下一篇:初中数学兴趣小组活动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