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看七着力学习体会

2024-05-02

七看七着力学习体会(共3篇)

篇1:七看七着力学习体会

海南七看七查预防工地坍塌

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 时间:2014-05-13 14:54:00

为进一步强化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巩固和扩大专项整治成果,海南省4月至12月在全省房屋与市政工程建设领域组织开展预防建筑施工起重机械脚手架等坍塌事故专项整治“回头看”活动,并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体要求,继续深化整治、突出现场、查漏补缺、排查隐患,切实提升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促进该省建筑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据介绍,海南省此次“回头看”的范围涉及该省在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整个活动分四个阶段。其中,2014年6月至8月为自查整改阶段。主要由各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督促本辖区、本系统内的建筑施工企业和在建工程项目对照专项整治“回头看”有关要求,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2014年9月至10月为督察推进阶段。在企业自查和市县部门检查的基础上,海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将组织有关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各市县开展专项整治“回头看”工作进行检查督察。

据了解,此次检查采取“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和接待,直插基层、直奔现场)的方式,突出现场,深入一线,全面开展建筑安全生产七看七查:一看施工起重机械、脚手架、模板支撑等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核、审批、论证等情况,查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规范。二看脚手架进场材料情况,查是否与施工方案及相关标准要求一致。三看脚手架搭设情况,查是否与施工方案及相关标准一致。四看模板支撑体系和混凝土浇筑工序等作业情况,查是否与施工方案一致。五看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及验收等情况,查是否符合相关许可规定及与施工方案一致。六看起重机械定期检查、维护及保养等情况,查是否

符合标准规范要求。七看安全管理突出问题和施工现场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查是否存在死角和盲区,以及整改措施是否落实到位。

篇2:七看七着力学习体会

通过七看七比活动,使我深刻认识到作为老师一定要从自我做起,做出表率 , 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在这次自查活动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析、审视自己,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的差距。1、在依法执教和严谨治学方面

参加工作以来,我认真学习《教师法》,并以它为自己教学活动的准则,时刻提醒自己要依法执教,从不传播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和言论,在平凡的岗位中踏踏实实的工作,默默无闻的付出,在工作中不弄虚作假,不抄袭剽窃他人东西。2、在认真施教方面

我坚持认真备课、认真参加集体研讨、认真准备每一份学案和课件,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法和学法的使用,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学会自学与合作学习。3、在廉洁从教 方面

我能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对学生进行有偿补课和收取额外的报酬。与家长交往中不收礼,不叫家长办事,不进行有偿家教。

4、在尊重学生人格 方面

在日常教学中,我始终坚持“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 ”的宗旨,尊重每位学生、爱护每位学生,对学生能做到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从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从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使孩子们愉快茁壮地成长。

5、在为人师表方面

教育无小事,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是孩子心目中的 “ 权威式人物 ”。所以,我会时刻铭记-—— 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以自身良好的师德形象带动孩子。不足之处:

1、对学生的了解不够,不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状况而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

2、理论学习不够透彻,只停留在表面现象,没有实质性深入研究。

3、教研力度不够。教研时大多讨论重点和难点,而没有注重在教法和学法上的讨论。

篇3:语文学习应着力培养的学习习惯

一、提前预习的习惯

对于预习的重要性, 很多学生在自己的学习实践中就已经有所体会。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所准备。学习也是如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培养提前预习的习惯, 对于低年级学生, 教师要在课堂之上教给她们如何预习, 如果有可能最好布置预习作业, 通过督促来逐渐让他们养成预习的习惯。高年级学生因为进行了这些训练, 一般具备了预习意识, 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能坚持预习的同学并不多。对高年级学生, 教师要时刻灌输预习的重要性, 通过提高他们的预习意识来培养他们的预习习惯。

二、观察生活的习惯

学习语文应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罗丹曾指出:“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 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善于观察生活, 留意生活中美丽的学生, 语文能力才能有所提高。笔者发现作文写的不错的同学, 一般都是感情丰富、思维活跃的同学。而她们的感情、她们活跃的思维都来自对于生活的体察。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 但是如果得不到适时的点拨, 好奇心不过只是人类的天性, 作为教师应该有意识帮助学生在小时候就将好奇心上升为观察事物, 提炼精华的能力。比如春游, 很多学生会有不少惊奇的发现, 但是这些发现在满足她们的好奇心之后, 很多就烟消云散了。所以教师要在他们欢呼热闹的同时指点他们如何把自己的好奇心转化为观察力, 如何在细微之处看到事物的不同。这种习惯是需要从小有意识培养的, 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

三、勤于动笔的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这句话放到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是真理。曾经有老师说现在有电脑, 何必纠结学生动笔呢?笔者不赞同这一观点。对于学生而言, 要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任何东西的获得都是需要付出努力的, 如果过早的给予捷径, 那么反而会养成他们投机取巧、不愿努力的坏习惯。笔者还是建议学生应该有一个笔记本, 时不时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心情起伏记录下来, 经年累月, 不仅磨练了自己的性子, 自己的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提高。还建议学生最好有一个摘抄本, 将阅读中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从字词开始过渡到句子、段落, 如果教师能帮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那么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非常有利, 在日积月累中, 学生的各种能力会有质的飞跃。

四、善于发问的习惯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过于迷信书籍和老师, 不仅束缚了他们的思维, 而且使他们面对社会无力适应。现在课程改革, 教师要鼓励学生发问, 要培养学生质疑发问的习惯。教师要给予学生勇气, 肯定学生发问的态度。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更重要。”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 让他们从内心意识到对于书本和教师要敢于质疑, 要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五、使用工具的习惯

语文学习离不开工具书, 《新华字典》应该成为学生的必备。笔者建议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时代, 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借助现代技术来完成查阅的习惯。传统的工具书我们不能抛弃, 但是也要与时俱进。

六、背诵的习惯

语文离不开背诵, 中国传统教育模式已经很好的揭示了背诵的好处, 现在全国传统经典诗文背诵热恰恰就说明了这一点。作为学生, 经典国学要背诵, 美文精品也要背诵。背诵被很多学生当做苦差事, 甚至一些学生认为语文最难学的就是背诵。教师要帮他们理解的来记忆, 要用这些文章的魅力征服他们, 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背诵的良好习惯。

七、工整书写文字的习惯

字如其人, 很多用人单位都通过审视一个人的字来探究这个人的内在品质, 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文字书写习惯。怎么才能做到呢?中国文字之美, 我们是有共识的, 那么不妨带学生多去参观书法展览或者请他们去街市找错别字, 这些活动都可以很好地激发他们对祖国文字的热爱, 进而培养自觉工整书写文字的意识。

八、广泛阅读的习惯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就阅读的重要性指出:“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 不是增加作业, 而是阅读、再阅读。”阅读习惯的培养有家庭的因素, 其次就是教师的影响。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引入大语文教学观, 那么对于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培养非常有益。笔者认同一些教师的观点, 对于学生而言, 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会让他们终身受益。

上一篇:迅雷笔试题目下一篇:苏珊的帽子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