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增强什么能力

2022-07-28

第一篇:着力增强什么能力

纪检监察干部要着力增强四种能力(最终版)

纪检监察干部要着力增强“四种能力”。

21世纪人才最重要,我们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切实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自身工作能力,以更加宽阔的视野、更加扎实的工作,为推进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发挥促进和保障作用。

一要增强促进发展的能力。纪检监察系统的同志要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所作为、有所建树,就必须以服务发展为己任,把纪检监察工作放到工作大局中去把握,深入经济建设第一线和市场经济新领域,遵循纪检监察工作的自身特点和规律,充分发挥廉政监察、执法监察、效能监察等职能作用,把预防和治理腐败寓于全县的各项重大决策、举措之中,及时发现和解决在党风政风方面影响建设和改革的问题。

二要增强依法执纪的能力。纪检监察干部要自觉站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着眼全局,把握规律,科学判断反腐败斗争形势,增强反腐倡廉工作思路和对策的预见性、科学性和针对性。要进一步健全信访、受理、初核、立案、调查、审理等制度,规范工作程序,进一步形成有利于依纪依法办案、有利于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制度环境。要树立正确的办案政绩观,坚持查出问题是成绩,没有问题给干部澄清事实也是成绩的观点。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在处理违纪干部时,既要依法依纪,又要合情合理,做到该严则严,该宽则宽,区别对待,宽严相济。

三要增强源头防腐的能力。要努力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切实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引导到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上来。要积极探索强化监督的有效途径,加强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重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要针对反腐败领域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从县情实际出发,制定配套的实施细则和操作办法,使中央出台的各项廉政法规、制度具体化,通过教育、监督、制度并重,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消除腐败。

四要增强执纪为民的能力。要按照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的要求,坚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要求作为“第一任务”、把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责任”,坚决纠正征用农民土地、城镇房屋拆迁、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损害群众利益,以及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突出问题。要继续抓好治理教育乱收费,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大力减轻农民负担。要认真落实信访责任制,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突出困难,努力在党和群众之间架起互相信任、互相依存的桥梁,确保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第二篇: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力

当前南阳市经济发展面临挑战,既要发展,又要惠民,迫切需要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那么,新的发展动力究竟在哪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给出了明确答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调整增长方式,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问题,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建设创新、创业、人才和信息化高地,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力。

实施创新驱动,要强化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近年来南阳市以创新带动为抓手,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主线,着力抓好优势领域核心技术研发,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涌现出基础较好的三大战略新兴产业和一批创新能力较强的创新型企业。但总起来说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是短腿、是瓶颈。强化科技创新,最重要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实施企业创新能力培育、科技开发等工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公共研发、成果转化等创新平台建设,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不断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

实施创新驱动,要激活创业主体。要建立完善有利于企业家发展的良性机制,使企业家成长有平台、队伍有梯次、创业有政策、政治有地位;要充分发挥企业家的才能,要完善落实激励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引导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等自主创业;要贯彻落实国家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拓宽社会资本进入领域,着力培育扶持50家“小强人”企业,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壮大。

实施创新驱动,要坚持人才为本。人才是创新驱动的核心要素。发挥人才在创新驱动中的核心作用,需要大力培育创新文化,建立科学的识才选才机制,需要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需要提高人才资本的运作能力。要持续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畅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舍得开出优惠条件,投入相当资本,创造良好环境,把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吸引到南阳来创业,把先进技术、专利成果招引到南阳来转化;要创新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人才培养机制,继续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培训各类人才;要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加大奖励力度,做好服务保障,逐步实现从就业引才到创业聚才的转变。

实施创新驱动,要强化信息支撑。信息化在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创新发展模式、重塑竞争格局中的引领支撑作用日益凸显。要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积极推广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选择先进制造业、新兴高技术产业、传统优势产业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点示范工作;以产业集聚区和骨干企业为载体,创建一批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深化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及信息网络技术在经济社会领域的全方位应用;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借助城乡一体化,推进信息化进程,让城乡居民都享受到更新的数字生活。

方向已经明确,事业任重道远。让我们迅速行动起来,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力,战胜各种挑战,把南阳市经济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三篇:xx市“五举措” 着力增强廉政教育效果

为全面加强廉政教育工作,xx市通过加大廉政基地建设,延伸教育触角等“六项举措”, 不断深化教育形式,扎实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发挥教育在惩防体系建设中的战略性基础作用。

一是优基地,创新教育载体。为充分发挥廉政教育基地的示范、带动、警示作用,今年在基地新增加多媒体放映、廉政文化创作、党员干部活动等3个室,并于4月—5月份分2个批次组织各部门、各乡镇主要领导在基地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党规政纪培训;对151名新任领导干部开展廉政宣誓、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廉政教育长廊、参加党政纪知识考试、填写廉政承诺书等“六廉”活动,为新任科级领导干部打好廉政“预防针”,确保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时时敲响警示钟,天天绷紧廉政弦。 二是强宣传,浓厚廉政氛围。编印500册《廉政文化手册》,全部下发到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手中;通过移动、联通短信平台,给全市党员干部发送学习《廉政准则》短信1200余条。制作“十个不准”廉政警示桌牌245块,全部摆放在各单位领导干部办公桌显要位置,增强警示效果。以地税局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为示范,新增加工商、国税、民政、建设等6个与本部门文化相结合的机关廉政文化隆起带,扩大机关廉政文化影响力。

三是求协作,延伸宣传触角。加强与广电、文化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在安国电视台开设了每周一期的“廉政药都”专题 1

栏目,下大力宣传纪检监察知识;会同市妇联把评选“家庭助廉星”活动与选拔优秀“三八红旗手”相结合,对其中获得“家庭助廉星”者优先评为“三八红旗手”,以此激发领导干部家庭支持家人勤政廉洁、克己奉公,经得住考验,抵得住诱惑。

四是重基层,扩廉政覆盖面。针对农村党员干部廉政文化知识匮乏的现状,结合新农村建设,先后两次组织全市198个行政村的党员群众代表350人到全市首个廉政书屋—明官店乡霍庄村进行实地观摩学习;通过点对点的示范,面对面的教育,已有5个村起草了书屋建设规划,用廉政文化不断充实农村文化,加强对农村干部的教育监督。

五是抓警示,筑牢思想防线。邀请省检察院反贪局的有关领导为450名科级以上干部进行党风廉政教育专题讲座;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选择专题为全市党员干部上廉政党课2次;同时,每季度组织乡镇、部门党政“一把手”集中收看以李真、成克杰等腐败分子为典型的警示教育电教片,不断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道德防线。

第四篇:五、着力增强教育实践活动的实践特色和档案特色

结合档案工作实际,进一步丰富活动形式,创新活动载体,增强活动实效。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坚持以服务为主导,加快档案信息化体系建设。以数字化为龙头,带动档案信息化与档案服务体系深度融合,与档案资源体系、安全体系良性互动,推进档案事业的全面发展。依托档案专网查阅平台,加快推进全省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三大数据库建设与集中共享工作,组织开展各种门类档案资源尤其是涉及民生档案的远程利用,把现代化的检索通道延伸至政务内网所到之处,最大限度地方便社会各界查阅利用档案。

(二)抓好民生档案工作,提高对社会建设的贡献力。围绕办好教育、实现就业、增加收入、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内容,督促指导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抓好各类民生档案的依法接收、整理归档、安全保管、优先数字化和有效利用等工作,抓好民生档案收集和专题目录数据库建设,谋民利、解民忧、保民安。

(三)优化档案利用工作,加强业务指导工作。坚决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取消档案利用收费的规定,进一步优化档案利用服务工作,把应开放档案全部开放并提供网上查询,畅通绿色服务渠道。进一步加强档案法律业务指导工作,继续抓好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创建工作。

(四)做好档案宣传工作,扩大社会影响力。挖掘馆藏档案资源,为全省举办展示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的主题展览做好档案利用服务。利用新闻媒体对馆藏重要珍贵历史档案解密,积极开展档案文化阵地建设,做好中央苏区反腐倡廉资料的编辑出版,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服务。继续开展创建国家级档案馆、评选国家级和省级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以及档案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等活动,宣传档案知识,提升公众参与。

(五)开展“学先进、见行动、比贡献”活动,凝聚推动事业发展的正能量。深入开展“向刘义权同志学习,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讨论,将时代楷模刘义权同志身上所展现的当代档案人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向龚全珍同志学习和“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及开展“道德讲堂”建设活动与教育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加大对先进典型及身边人、身边事的宣传报道力度,积聚推动教育实践活动和档案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正能量,使创先争优始终成为每个党员、干部的自觉追求。

第五篇: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将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但我国的经济增长依然还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的问题,产业技术水准低,自主创新严重不足,很多企业都以来料加工为主。从这个意义来说,目前的中国还只能说是“世界加工厂”,具体体现在:

一、中国在产业分工中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中国制造”自身并不具有高效益性质。目前,我国单位资源产出平均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10至1/20;从业人员生产率只相当于1/30至1/40;制造业的关键技术、关键装备、关键零部件大部分依赖进口;中国电子工业规模排在世界前列,但芯片制造比国际先进水平落后了二至三代。

二、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凭借技术优势、品牌优势、规模优势成为所在产业链的集成者和操控者,分享了更多的利益。发达国家的大企业和跨国公司在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占有明显的优势。从我国情况看,在汽车、飞机、仪器仪表、信息、生物、新材料等技术领域中,授予的专利也多为跨国公司所拥有,其份额约占到80%—90%。如果不在技术创新上有所作为,不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我国企业的发展将难以摆脱跨国公司专利壁垒的制约。

三、我国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力军。据统计,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额的比重只有0.76%,远低于发达国家2.5%—4%的水平;有科技研发活动的企业仅为38.7%,设立研发机构的仅为23.7%。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8.6%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

我国“技术创新”问题的原因:

一、国内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动力。国内企业在急功近利的社会氛围下过于追求速度,不愿意下苦功走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现有高管人员任用制度下,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经营团队迫切追求近期利益,几乎谁也不愿意“我这一届投入自主研发,下一届或再下一届赢得收获”;以及一些企业盲目多元化经营,主业已经模糊不清,技术创新也就无从谈起。而当这些企业面对技术需求时,普遍采用的却是引进-落后-再引进的不断循环法,向国外企业引进先进技术,由于没有完成技术学习的过程,使我们的技术能力始终落后于引进来的、正在应用的技术。当这些正在应用的技术需要更新的时候,只能再引进,本国的技术人员实际被边缘化了。

二、地方政府利用外资的方法存在误差,导致技术创新阻碍重重。外资愿意进入中国市场进行投资行为,是因为中国的市场潜力大、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价格比较低廉、各种政策十分优惠,但这种低成本优势是不可能永存的,当前我国沿海地区便面临着地价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压力,甚至一度出现“民工荒”,以往的优势正在逐渐弱化或消失,产业随同资本的再次转移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一些地方没有深刻理解国家“以外促内”的战略意图,把本地发展的希望过多地寄托于外资,宁愿给外资无限制的“超国民待遇”,而不愿下苦功推进本地企业改革、提高本地企业竞争力。

三、我国政府对研究开发的投入不足。我国政府对研究开发的投入占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的比重仅为30%左右,远低于世界多数国家相应发展阶段时政府投入占50%的水平,更低于印度、巴西60%~70%的水平。

四、技术创新的投融资体制不够完善。企业自主创新急需大量资金,但我国缺乏对技术创新方面的投资机制,导致企业的这部分资金无法及时便利地从金融机构获取。创新力较强的民营科技企业更受到金融政策限制贷款的困难,而支持创新的风险投资基金尚未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形成。

五、许多技术创新人才或被埋没,或大量流失。由于企业创新氛围的匮乏,技术创

新人才在企业内缺乏施展才华的舞台和开发创新的动力,一些技术创新人才在国内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选择外企或出国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巨大损失。

六、产、学、研缺乏有效结合,技术创新速度不快。大学和科研机构作为科技原始性创新的重要源泉,对技术创新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而我国缺乏有利于产、学、研结合的机制,企业和大学、科研机构以及其他技术创新要素难以形成有效的合作关系,从而使技术创新的速度和国外相比受到影响。

我国“技术创新”问题的对策:

一、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二、调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要加快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引导更多的企业关注更加长远的技术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推进知识、技术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让技术创新者享受技术创新带来的成果,使技术创新得到真正的尊重,激发企业内在的创新活力。

三、整合资源,加大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应当加大政府以及企业、社会对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实施有利于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税收激励政策。同时在具有明确市场应用前景的领域,政府应当支持和鼓励国内企业更多地承担科技任务,通过国家订货或准国家订货等形式,给国内企业创新提供重大工程实践机会;在具备条件的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产业化基地等创新基地;投融资方面,政府应当配合企业,加强与有关方面的协调和沟通,为企业技术创新疏通和开辟投融资渠道,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机制,形成鼓励创新的良性投资机制;

四、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法规制度建设,着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为技术创新保驾护航。要依法促进知识产权流动,支持各类企业、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依法保护通过技术创新获得的知识财产和通过多种方式获得的许可权益。同时,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技术壁垒,有效化解跨国公司滥用知识产权阻碍我国自主创新的问题,提高我国企业运用知识产权战略,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能力。

五、引进和培养创新技术人才,为他们提供便利条件。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最重要的资源,应当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天地,为他们提供开发创新的环境,使他们享有优厚的待遇和回报。鼓励科技人员创办各类高新技术企业,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鼓励科技人员以自主知识产权、科研成果等为资本,参与企业投资和收益分配。

六、努力加强产学研合作。企业是国家经济实力的基础,科技创新体系都是以企业为主导力量,而企业自主创新关键在人才,如果高校和产业联动,对企业来说,可缩短创新的流程,降低创新的成本,让创新产品更快地推向市场。对高校来说,这也是学生实验的基地,其形成的知识产权受到保护,人尽其才,防止创新成果流失。

总之,中国拥有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巨大市场机会。中国企业要在这种环境下取得跨越式的发展,而不是外国企业享用了巨大市场的大部分利益,关键在于加快技术创新。

上一篇:中铝以班组建设为下一篇:最美班级评比方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