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2024-04-30

县(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共9篇)

篇1:县(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坚持绿色发展 加快战略转型

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生态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和基础。××区作为**工业重镇**市的主城区所在地,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一直领跑各县(市、区)。2014年,全区工业化率达到50.19%,城镇化率达到54.53%,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66和13.17个百分点。在加快发展的征途中,我们既经历了高速增长黄金期的辉煌,也深切感受到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生态压力。2009年,××区被列为**湖生态经济区重点建设的38个县(市、区)之一。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及时确立了绿色崛起的战略方针,制定了《××区对接<**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方案》,正式拉开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帷幕。经过生态文明建设的六年大发展,××区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得到明显加快,生态环境容量得到明显提升。连年荣获国家园林城市、江西省首届园林城市、江西省文明城市、江西省耕地保护先进县(区)、2012年中国六大绿色城市之

一、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国家新能源科技城、全国首批8个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之

一、全国首个合同环境服务试点市、首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等一系列生态名片。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生态立区的基本方针,实现了城市规划与生态理念的有机结合,生态创建与多城同创的和谐统一。××区十分重视多规合一、多城同创,把制定完善生态区规划与制定完善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起来,与对接落实《**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结合起来,把创建生态××与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多城同创有机衔接起来,科学编制了《××区生态区建设规划》这一生态创建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生态区发展战略和规划目标,确定了生态功能区划,提出了相应的重点建设工程及其保障措施,并十分注重一规与多规、一创与多创的有机统一,使整个创建工作做到相互策应、相互促进、主题突出、纲举目张,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奠定了良好的规划基础。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转型升级的战略之基,实现了治标之举与治本之策的有机结合,生态××建设与实力××建设的和谐统一。××区坚持把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作为生态××建设的治本之策,大力实施不间断的技术改造提升工程,促进钢铁、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产业向终端深加工延伸;积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支持光电信息、装备制造、光伏发电、动力与储能产业集群发展。坚持绿色产业的发展方向,着力发展电子商务、商贸物流、职业教育、文化旅游和现代金融等第三产业,加快构建集约高效的绿色服务业体系。坚持特色农业产业化,切实抓好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蜜桔)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高产油茶林建设示范县区、全省绿色(有机)食品十强县区建设,着力推进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区创建,加快构建生态有机的绿色农业体系,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篇2:县(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今年三月份在全镇集中开展了平安建设宣传工作,现将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为了确保此次集中宣传工作顺利有序开展,我镇专门研究下发了“关于集中开展平安建设宣传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宣传重点,宣传形式和工作要求,对全镇的宣传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安排。

二、按照“通知”要求,我镇各有关单位在镇综治办的组织协调下,分别采取张贴标语、悬挂条幅、喷制墙字、设立咨询台、发表广播讲话等行之有效、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了广泛宣传。

(一)广泛宣传了党的十七大、全省、全市政法工作会议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建设的重要部署;宣传省综治委《关于深入开展农村平安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

(二)宣传了各级党委自觉承担维护社会稳定和各级政府主要领导认真履行“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不断提高驾驭社会治安大局能力的情况;宣传综治部门充分发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职能作用,全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工作,着力解决社会治安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的情况。

(三)宣传了各级综治部门深刻领会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权益,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着力化解各类社会矛盾,最大限度的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切实承担起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工作

(四)宣传了社会各界和各部门广泛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进行齐抓共管的情况;宣传基层在开展平安建设工作中创造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维护社会治安,勇于同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做斗争的先进事迹。

(五)宣传了对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严重暴力犯罪以及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犯罪活动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宣传通过“严打”整治行动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人民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的情况。

(六)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法制意识、法制观念、努力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利用多种宣传途径揭露犯罪手段和骗术,教育群众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篇3:县(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1 调控融合, 建立调控一体化组织架构

按照省公司“大运行”体系建设的要求, 该公司将原来电网调度中心变更为电力调度调控中心, 将变电设备远方巡视、监控、遥控操作、状态评价等业务划转调控中心。调控中心设主任1名, 副主任1名。下设技术员、继电保护、自动化岗位, 电网调控班1个, 调度值班长4名, 调度员4名, 主要负责电网调度生产、运行监控、遥控操作、异常及事故处理指挥协调工作。

实施运维操作分区管理。成立运维操作站, 主要负责变电站现场管理、设备巡视维护、现场操作以及事故处理等。实施保护自动化业务整合。为满足调控一体化管理的需求, 提升通信、自动化专业的保障能力, 将通信、继电保护、自动化专业进行人员和业务整合, 成立保护自动化班, 负责继电保护、通信网络、电网调度自动化、视频监控系统设备的运行维护。

通过机构岗位设置和人力资源配置, 实施调度集控专业融合、运维操作分区管理、保护自动化业务整合, 实现了资源优化调整, 减少了管理层级, 缩短了管理链条, 构建了调控一体化管理组织架构。

2 完善系统, 建立调控一体化技术支撑平台

一是升级改造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为适应变电站无人值班和调控一体化管理的需要, 对调度自动化系统进行全面更新, 在优化整合原有功能的基础上, 实现多屏监视运行工状、多屏控制设备运行, 具备更加强大的信息容量和更加完善的系统统计分析功能。二是应用电网调控一体化能量管理系统 (EMS) , 系统具备网络拓扑、状态估计、负荷预测、电网潮流分析、辅助决策等功能。三是应用了全网无功优化系统 (AVC) , 实现了电网电压和无功补偿的自动控制, 提高了电网供电质量, 降低了电能损耗。四是所有变电站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和周界安全系统, 能够实时监控、记录变电站的安全和设备运行情况, 可提供事后事故分析的有关图像资料, 并具备防火防盗功能。五是实施光纤环网工程, 提升了通信传输的可靠性、稳定性。六是开展信号分层规范清理工作, 确保信号名称清晰、分级合理。按照信息重要程度, 将信号分为事故信号、重要告警信

4农电专递号、一般告警信号、其他信号等。针对每日实时信号中无效信息比率较高的现状, 在保证信号完整的基础上, 采用多种技术措施“过滤”无效和冗余信息, 提高集中监控的效率和安全性。

3 合理配置, 落实调控一体化人员保障机制

调控一体化的实施, 对调控值班和系统维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稳步推进调控一体化的进程, 实现电网调度运行管理模式变革的平稳过渡、安全衔接, 采取资质审查、考试考核, 使合适的人到合适的岗位,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同时, 针对结构性缺员问题, 实施复合型人才强化培训。组织人员到现场熟悉设备, 增加对设备的感性认识, 促进调控人员与相关生产单位人员的交流。开展模拟演练, 提高实战能力。各岗位人员经过考试考核, 具备了上岗和值班条件。

4 把握关键, 规范调控一体化专业管理

实行调控一体化管理, 关键要把调度与控制有机结合起来, 同时又能相互监督制约, 使系统安全平稳运行。一是调控中心设置调控班。调度运行人员履行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管理、事故处理的指挥调度职责, 具体负责调度计划的落实、电网运行方式的调整、电网电压的调整和无功管理、主变压器经济运行、事故处理等。二是监控业务并入调控中心后, 对全网的运行情况、调度计划、电网工作、事故障碍等都同时了解, 进行无间断、信息无时差共享, 从而使调度与控制有机结合, 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保证了电网的平稳运行。三是把握调度与监控业务融合的关键点, 找准专业化分工和协同机制的结合点, 关注细节打磨和持续提升。分类梳理新模式下各环节新的要求、新的问题, 细化措施, 逐步实施, 并加以固化。

通过调控一体化的实施, 实现了机构“瘦身”, 层级更扁平, 作业更专业, 流程更优化。调度与监控业务的融合, 使调度运行人员对电网信息掌握更加全面精确, 事故的快速准确分析与应急处置能力显著提升, 调度命令下达更加直接快捷, 全面提高了电网调度运行的集约管控能力, 为电网的安全稳定、可靠供电和优质服务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保障。变电运行业务的集中管控, 使人员的安全管控范围小, 责任主体更加明确, 安全系数得以提高。专业化的班组设置, 业务技能的针对性培训, 使合适的人到合适的岗位, 合适的人干合适的工作, 实现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解决了各专业人员力量不足、结构性缺员和部分人员年龄偏大、专业素质不能满足要求等问题。

篇4:县(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科学定位,网站建设遵循“四个原则”

武昌区政府按照国家、省、市关于政府网站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从实际出发,以政府网站为载体,将分散在各个部门的信息公开、办事事项和互动交流等政务资源集中聚合到网站上,在互联网上建设与现实政府运行对接的“透明、便民、高效”的“网上政府”,使之成为武昌区政务资源的“小百度”,实现公众只需登陆www.wuchang.gov.cn就能与政府直接“对话”。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武昌区在网站建设遵循了四个原则:

一个门户原则。武昌区形象地将政府网站比作政府对外开放的大型“超市”,各部门只需将自己的“商品”按照指定的位置摆放在“超市”的“货架”上,让居民来取。实际工作中,武昌区将已建的各部门网站和应用系统作为门户网站的子网站,充分整合其信息与服务资源,发挥其支撑作用,同时,对拟建的项目,武昌区要求将其纳入政府网站统一规划、通盘考虑,与网站进行有效对接。目前,武昌区政府网站采用数据集成、站群管理、网站链接等方式将全区重点应用系统如“网上审批系统”、“社区服务系统”、“网上劳动力市场”、教育网、招商网等信息资源和服务项目聚合到网站上来。

用户需求导向原则。以公众为中心,为公众服务,既是政府网站建设的宗旨,也顺应了政府在行政管理中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要求。办好公众门户网站要以公众为核心,发布公众关心的信息,回答公众关心的问题,办理公众急需的事情,让公众得到实惠。针对原来政府网站的职能介绍多而服务项目少、单向信息发布多而与公众具体交互少等问题,武昌区以公众日常生活工作中的主要服务需求为线索,通过政务资源的整合、共享和信息化应用,公开了“政府采购”、“事业收费”、“应急管理”等信息,开办了“居民办事”、“企业办事”的行政服务和“社区在线”的市场化服务,整合了企业开办、教育培训等民生领域的主题服务,策划了“我要结婚”、“我要办户籍”、“我要办理生育收养”、“我要出入境”等场景式服务,建立了“区长信箱”、“行政投诉”、“在线访谈”、“在线调查”等交互栏目,使得政府网站成为武昌区政务服务和管理的重要窗口,受到了企业和居民的广泛关注。

服务便捷原则。为了提高为民服务的便捷性,武昌区在网站版块的设置上,除了设置“政务公开”、“在线服务”、“互动参与”三大核心功能版块外,还围绕公众和企业需求,设置了“市民、企业、投资、旅游”四大频道,设立老人、军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绿色通道,为服务对象提供快捷的信息通道。在网站资源的聚合方式上,由原来的“内容型”向“服务型”转变,即将政府网站的三大基本功能贯穿于政府服务事项当中,如“主题服务”提供了一般性政务活动新闻、信息公开、政府提供的政务服务、市场化的便民服务、在线咨询等信息和交互服务,体现一个服务事项的完整过程,让公众体验快捷的“导航式”服务。在网站互动栏目的建设上,为政府各部门提供了民意调查征集栏目,为公众提供了投诉、咨询、查询等互动栏目,力求公众的咨询有相应回复,投诉有切实处理、事项有结果反馈,增强网络互动。在网站辅助性能建设上,网站设立了简体中文、英文二个模式;页面设计简洁大方,栏目层级基本实现少于或等于三次点击即可访问内容;网站提供全文检索、便民服务信息查询,高度体现信息的相关性,即公众在网站上查找相关信息,只要是网站有涉及到信息内容要素的所有信息都列出并提供超链接,公众可以直接进入阅读相关内容,方便公众查询。

部门协同原则。政府网站是信息资源共享与整合的重要平台,由谁来提供信息、信息来源于何处是解决网站信息更新工作的首要问题,为此,武昌区利用已有的政务信息报送员,组织培养一支相对固定的信息员队伍;在栏目设计时就划分了管理者,分配了网站后台信息发布系统的用户名和密码;在信息的更新维护上明确了“谁負责、谁发布,谁主管、谁受理”的原则,即各部门负责为网站责任栏目提供信息,处理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信息,保证了信息工作有人报、有人管。另外,区政府充分发挥信息载体作用,与区委宣传部、广电处建立长期的信息共享关系,分别在政府门户网站创建了“媒体看武昌”、“在线访谈室”、“电视报道”等品牌栏目。

创新思路,建立网站管理长效机制

建立政府网站有效运行的工作机制。武昌区政府办既是区信息办和区政府信息公开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承办单位,又是政府网站以及政府资源的业务主管部门。为了更好地抓好政府网站的日常维护工作,区政府办成立政府网站维护管理协调工作专班,区政府办、区政务服务中心、区公共管理与服务监督指挥中心、区民政局分别负责信息公开、网上办事、政民沟通、公益服务等版块、频道、栏目的信息更新督办工作;区信息网络中心具体负责整体规划、日常维护、业务培训、数据统计等技术支撑工作;全区各部门负责为网站提供政务信息,受理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网上办事、公众诉求的处理和反馈。

区政府将政府网站建设和管理工作作为电子政务重要内容、政府加强执政能力的重要抓手、政府在行政管理中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重要载体,全区行政体制改革、“十个全覆盖”、信息化发展规划都将政府网站建设和管理列为年度考核指标,使该项工作的责任部门、工作人员、建设及运行经费得到逐步的落实并有了长期的保障。

营造网上政府与现实政府互动的环境。网上政府不是另立门户,而是现实政府服务与管理工作在网上的展现,因此,武昌区利用现实政府组织机构的调整和组合,调整、减少中间环节,促进网上政府平台的建设,积极营造网上政府和现实政府的良性互动,使政府网站成为各部门内部建设成果的对外体现,并逐步发展为各部门日常服务管理工作在互联网上的扩展和延伸。如政府网站区长信箱、公众诉求的分办、处理、公开、咨询等全过程,有赖于各职能部门在网下进行及时办理并经由网站进行反馈,所有环节都能通过监督指挥中心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和督办。

完善监管并重的考核制度。武昌区政府出台的各项信息化管理制度和措施为政府网站基本功能的实现提供了制度和机制保障。《武汉·武昌公众门户网站考核办法(试行)》将整个网站栏目分为实时更新、定期更新和互动交流三类,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的信息编辑、信息审核、信息发布责任制度,明确各部门在信息维护更新各个环节中的分工和职责,并定期检查通报各部门网站信息更新情况。《区政府信息公开联席会议制度》确立了由政府办牵头,区监察局、保密局等成员单位组成的联系会议作为全区政府信息公开的议事协调机构,负责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研究、指导、协调、推进全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促进部门间信息公开工作的协作与配合,并组织对各部门信息公开工作的评议和监督检查。《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信息工作的通知》对信息报送的时效性、信息报送数量及工作奖惩标准制定了具体的量化指标。各部门结合自身实际,制订了本部门参入政府网站信息维护的规定,保障工作的落实。

发挥政府网站功效谋求良好的发展氛围。政府网站功效的发挥与领导及部门的支持与配合是互为支撑的关系。政府网站功效发挥的越好,便越能保证其栖身于良性的发展轨道。一是积极参与热点。为历年的政府大型招商会、两会、辛亥首义百年等一系列活动提供服务,既配合完成了政府阶段性中心工作,又丰富了政府网站的内容。二是确保完成重点。政府网站建设是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十个全覆盖、政府绩效目标以及部分部门单行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政府网站建设各项目标的完成既是工作的本质任务,又是各部门重视并积极参入政府网站建设的重要机会和手段。三是有效舒解难点。充分发挥网站平台的沟通交流功能,利用专栏或特色网站等方式,如武昌区围绕民生热点策划的每月一期的在线访谈活动,为政府、居民、企业共同求解民生问题提供服务,区政府网站的公众参与度和访问量也保持了持续的增长。

利用市级信息化进程带来的成果。区政府网站的发展得益于武汉市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近几年来,武汉市在政务网站的建设与管理方面,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建立系统的技术规范,开展多层面的业务培训,加强网站绩效评估与考核,通过保持持续的推进力度,指导与促进了区政府网站的建设。同时,随着市级的行政审批、网格化管理、社区管理等综合性管理服务系统及市政府部门各专项应用系统的实施,其“网站受理、后台办理、网站反馈”的运行模式,也为区政府网站链接整合其系统功能和服务资源提供了支持,有效地提升了区政府網站信息及服务的丰富度。

经过5次改版,武昌区政府网站共建栏目241个,其中:信息公开类栏目131个,服务类栏目103个,互动类栏目7个,网站“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并充分展现了其透明、高效、便捷的优势,成为公众获取政务资源的主渠道。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网站新增主动公开信息7567条(不含子网站;行政审批系统办理事项155674件;网上接受公众咨询服务事项10751件,其中,区、市长信箱452件,在线访谈110件、公众诉求160件,网格化系统10029件,回复率为100%。

※链接※

篇5:汇报县区主任会议精神落实情况1

座谈会议精神情况的汇报

市政府法制办:

8月31日全市各县(区)政府法制办主任座谈会结束后,我办根据上级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现将有关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贯彻迅速

会议结束后,区法制办***主任迅速向政府分管领导、协管领导汇报了相关会议精神,领导指示要将会议精神及时传达给相关单位及人员。我办随即组织召开了全区行政执法机关工作会议。传达学习了市政府*市长的重要讲话及**同志在县(区)政府法制办主任座谈会上的讲话。***主任强调了会议贯彻落实的重要性,并对今后依法行政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会议要求:一是要及时将会议精神传达贯彻到每位行政执法人员,深刻领会精神实质。二是要积极自查反省,查找不足。三是通过本次学习,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振奋精神,变被动为主动,努力率先完成法治政府建设阶段性目标任务。

二、措施有力、成效显著

(一)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与管理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区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与管理,区政府法制办陆续出台了《关于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和申报规范性文件制定主体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并加强了对现有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对不适应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文件予以废止;认真贯彻实施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明确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报备程序,切实维护全区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坚持走群众路线,在起草、审核文件过程中注重听取群众的意见,积极采取召开听证会、公布征求意见稿等多种沟通方式,了解社会各界的要求与期待,便于制定切实符合我区实际的规范性文件。例如,在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制定的过程中,通过向社会公众公开征集修改意见,召开调研、座谈,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建议等方式,收到各方面的修改意见21条,区政府采纳了其中的合理部分,本着群众利益最大化原则,提高保障标准,扩大参保范围,加强了与旧农保的衔接,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在新修订的《*******人民政府工作规则》中对于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修改、废止进行了明确。

(二)行政执法监督制度

1.行政执法人员的管理与培训。全区现有行政执法人员820余名,今年,结合3年一次执法证件换发工作,区政府法制办组织开展了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与考核工作,将全区行政执法人员个人信息及历次学习、考试、考核情况

纳入区行政执法人员信息库。各行政执法单位还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开展了集中培训、现场模拟等多种形式的不少于15日的专业执法技能培训。

2、建立健全依法行政大目标考核体系。一直以来区委区政府坚持把加强依法行政工作摆在全区工作的重要位置,由区长作为全区依法行政第一责任人,直接负责依法行政和政府法制工作。《*******人民政府工作规则》中明确了法制办主要负责同志需列席区政府常务会议。区政府还召开专题会议,进一步明确将依法行政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给予了一定比例的分值,区政府出台了全区依法行政工作考核细则。

3.严格履行行政复议职责。截至2011年6月,区政府共收到11件行政复议咨询和申请,其中6件确实存在行政机关执法不当、不作为行为的,通过协调沟通,相关行政机关加以改正,行政相对人表示满意不再提起行政复议;其中3件属于申请人掌握情况不充分,法律理解有误,通过讲解,使行政相对人消除误区,不再坚持行政复议。对于已立案的,坚持现场调查、调解,公开审理,邀请行政机关负责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组织代表现场旁听,力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根据省政府法制办《关于举办行政复议应诉人员资格考试的预备通知》的要求,我区已上报行政复议应诉人员资格

考试的人员有102人,这必将在很大程度上充实我区行政复议应诉人员队伍。

4.严把信访复查审核关。按照国务院颁布的《信访条例》的要求,我办认真履行信访复查工作职责,严格复查审核关,今年以来,已办理信访复查申请事项4件。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大力强化机关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依法行政意识。重点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政府常务会每季度安排一次书面材料学法,将干部任前法律知识测试范围扩大到全区所有副科以上干部,测试考察结果作为任职的依据,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和遵从,提高依法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切实提高规范性文件质量。从合法合规、科学合理、公开透明、备案审查四个方面狠抓规范性文件质量,坚决杜绝行政越权、重复制定、暗箱操作、未经审备现象。对违法制定下发规范性文件的,坚决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对全区所有发布满2年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评估清理,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布。

(三)严格规范行政执法文明理性。计划以城管、工商、物价、烟草等部门为示范点,推行人性化执法,将和谐理念贯穿于执法工作始终,注重在法律政策允许条件下,充分运用行政指导等非强制手段,探索柔性执法新方式,实现管理

和服务相结合、执法和疏导相结合、教育和处罚相结合,引导行政相对人知法守法。

(四)自觉推行政务公开、透明。要进一步加快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完善系统功能,严格运行管理,确保所有行政事项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实现行政事项网上查询、申报、办理。各相关部门要依托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不断规范行政程序和标准,明确执法人员的具体责任,对执法人员的执法质量和执法效果进行量化考评。严格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的范围、方式、时间要求,做好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工作,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政府信息,并为公众查阅政府信息提供便利条件,保障公众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

篇6:县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初探

3先进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国家对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家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政策的加强,传统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对农业科技成果转移扩散、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本地特点。探索新型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区域科技进步成为摆在县区科技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问题。

一、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现状

我县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在以前农技站、植保站、畜牧站、园艺站等专业站所的基础上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逐步建立了专家大院、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农业科技服务站、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专家大院聘请西农大、陕西果树研究所等专家建立专家示范园,专家既可以在专家大院开展课题研究和技术培训,又可以在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和示范。专家大院采取“政府引导、专家指导、企业主导”的原则采取专家技术入股、科技服务有偿化等运行机制,形成“专家+龙头企业+农民”、“专家+中介服务组织+农民”等多种运作方式,建成专家中心示范园1000亩,推广新技术26项,建成各类示范基地16个,带动全县优质苹果生产基地30万亩。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选择苹果作务、精品杂果、设施农业畜牧养殖等方面10个专家,开通12396信息服务热线,积极为群众提供信息咨询、技术指导等服务,仅20lO年就先后接到12396(965110)服务热线咨询的求助电话480余次,解答农民朋友技术难题56余个,提供各类信息790条,提供现场服务375人次,服务受益农民1200人次。我县农业科技服务站从2006年开始筹建,截至目前已发展到14家,农业科技服务站根据自身业务特长,成立农业科技技术服务组,通过政府搭台,整合各方资源,实行技物结合,发挥专家优势,组织能入参与的模式,服务范围涉及苹果、葡萄、石榴、设施农业、畜牧养殖等方面,既开展技术咨询指导又提供农资供应,大力开展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农业科技培训、果园病虫害统防统治、农资供应、农产品销售等项工作,经济社会效益明显提高。

二、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县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总量偏少,功能不全。科技服务体系是一个:科有一定智力和科技条件或服务手段的特殊群体,是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近几年,虽然我县各类科技服务机构有了快速发展,但从总体上看,还滞后于群众对农业科技的需求,我县科技服务业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二是区域布局、服务领域等各方面发展不平衡、服务不配套、功能不完善。特别是围绕我县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科技服务机构无论数量、功能、水平等都有很大的差距,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三是管理体制和模式多种多样,条块分割,各自为政,服务范围受限,服务手段落后,在管理指导、发展扶持、规范建设等各个方面,很难统一协调,在市场竞争中,难以整合资源,没有形成整体合力。四是素质偏低,基础较差。我县部分科技服务机构存在基础条件较差,投入不足,服务手段落后,素质结构不合理,又缺乏经常性的业务培训,使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难以持续提高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三、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不仅是我县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也是促进科技引进和开发,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在农村,加快农村科技进步,重中之重就是健全基层基础网络。一是在乡镇组建科技服务站,以各乡镇专业站所为基础,成立综合服务实体,做到“人员、设施、资金、服务、项目”五落实。同时健全一级科技组织,推行村委会科技副职,设立村科技服务小组,有效解决村级无人抓科技的问题,形成县、乡、村三级科技组织管理体系。通过试验示范项目的实施,培育一大批科技示范村、示范户,树立一批科技致富典型。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群众科技意识,留下一支永不走的科技队伍。要把科技培训当作先导工程常抓不懈,制定实施方案,成立专门机构,部门联动,多方合作,采取多种形式向农民灌输科技知识,提高群众科技意识。推广主体多元化除了充分发挥政府为主导的农技推广体系作用外,还应该充分发挥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专家大院、农业科技服务站、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农业技术中介服务机构等多种农技推广服务的主体作用。通过采用组织、教育、咨询、沟通等手段,引导农民行为的自愿变革,由单纯的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拓展到农民的组织、教育、咨询、服务等领域,通过农民行为的改变来促进科技成果的应用。农业推广目标应由单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产量拓展到提高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提高农民的个人能力和素质上来。

(一)抓好新型服务体系建设

1.专家大院

专家大院应建立“专家+龙头企业+农民”、“专家+农技推广机构+农民”和“专家+农业科技服务站+农民”的三种体制模式。在专家大院内部实行企业化管理,对外实行有偿社会化服务的运行机制。将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核心专家组成员与县级乡土专家和乡村技术骨干,组成省、县、乡三级科技服务团队,通过整合,组建技术团队,增强科技服务能力。

2.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

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继续以电话服务为重要技术手段,以专家技术人员为技术保障。服务范围不断拓展,从果业逐步扩大到畜牧养殖、高效设施农业等领域,从专家咨询指导扩大到技物结合、信息发布等服务,从产中服务扩大到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化服务,为农民朋友提供方便、快捷的实用技术咨询服务。

3.农业科技月服务站

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加盟、能人参与、专家支持”的工作思路,鼓励农村推广机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公平竞争,有偿提供技术服务,努力促进技术、资金、资源的优化组合,改善农业科技服务站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科技服务站的服务能力。鼓励农业科技服务站在确保农民利益的前提下,通过以

市场为基础的机制创新,形成农民可以承受、愿意接受的服务价格,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由具有相当服务实力、服务信誉良好且与农民关系紧密、对农民增收致富带动作用明显的企业等作为运行依托单位,根据生产需要,在开展技术服务的同

时,提供农资服务,把技术和农资带到田间地头,既方便群众,又实现企业创收,取得农民和企业之间的双赢效果。

(二)在月艮务体系建设中应坚持“四个突出”

1.突出科技培训

农民是农业科技服务对象的主体,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把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作为加快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做到“三个结合”。一是科普宣传与科技示范相结合。在充分利用图书、报刊、广播、电视台等大众传播媒介大力宣传科普知识的同时,通过典型示范作用,提高科普宣传的质量,引导群众学科技、用科技,形成重视科技进步,依靠科技致富的良好风气。二:是“科技活动周”、“科技宣传月”活动与农技服务相结合。在进一步搞好科技下乡活动的同时,专家教授农技人员要定期深入农村,进村入户面对面地开展科技服务,指导群众生产。除每年开展好“科技活动周”、“科技宣传月”活动外,还要集中抓好农业科技项目推广工作,使群众及时掌握农业科技的最新成果。加强对农民和科技人才的培养强化新型农民培训,要适应农民需要,宜以可操作性和实际、实用、实效为目的,开展灵活多样、易懂易学的实践培训、现场教学、短期培训。培训内容要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结合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要求,突出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生态养殖和环保技术等。加强对农技人员的培训,增加推广人员的在职进修机会。实施基层组织负责人培训计划,建立一批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培养培训基地,对农业科技服务站和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进行培训。三是技术培训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职业技术学校、农广校、乡镇电教中心等培训基地的作用,在举办各种技术讲座、培训班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农村职业技术培训和职业教育。

2.突出科技推广

农业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才能产生巨大的效益,因此,必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一是突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加快建设有机苹果示范基地、精品杂果示范基地、无公害设施蔬菜、瓜果示范基地、畜禽良种繁育养殖基地等示范基地,促进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品优化升级。二是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积极开展争创科技示范乡镇、科技示范村、示范户活动,选树一批科技进步典型和科技致富标兵,激发广大农民群众推广、应用科技成果的积极性。三是健全农业科技推广网络。鼓励发展各种民营科技企业,兴办各类民间农业科技月匪务、研究组织,进一步建立健全浓业科技推广网络。

3.突出科技投入

必须广开筹资渠道,建立健全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充分发挥科技投入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支撑作用。一是完善科技投入机制。通过向上级业务部门争取、地方财政倾斜、金融部门支持等多种方式,初步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导向,金融贷款为后盾,农民投资为主体,社会筹资为补充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投入机制。二是提高科技投入的效益。围绕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进行集中投资,把科技资金的投放置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中全盘考虑,采取不列入计划不投资,资金随着项目走的办法。集中资金扶持重点,培植骨干。

4.突出规范服务

加快改进公益性为主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水平。对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开展“一对一”结对服务。加大对农业科技服务站的关心和支持力度。积极推行“科技服务站+基地+农户”和合作模式,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服务站帮助农户脱贫致富的引领作用。三是抓好科技队伍建设。加大科技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力度,培育一大批科技拔尖人才。四是突出服务重点。切实把服务的重点放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上来,提高服务质量。

篇7:县(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化大的地方、从敢于挑重担又勇于改革的地方,以及从改革和实践成绩突出的地方发现和提拔党政“一把手”。对年轻干部,要克服片面追求“完人”的用人观点,要在实践中看干部、群众中问干部、重大事件、大是大非问题处理中考验干部,在领导层、社会、群众公认的好干部中选拔领导干部。只要基本素质是好的、有发展能力、群众拥护的,就要大胆提拔使用,尽量使干部成熟度与起用时机相一致,尽早尽快起用处于最终使用期的干部。要创新机制,大胆探索县区党政正职选拔任用方式,在积极完善选举制、委任制的基础上,探索和实践县区党政正职竞争上岗或“双推双考”等公开选拔方式,实行和完善干部考察预备和任前公示等制度,推进民主化水平,进一步改革后备干部的选拔方式,积极为县区党政正职脱颖而出、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三、关于县区党政正职变动频繁问题

现在不少县区党政领导变动频繁,这对代表是不尊重的,从选举制度上来看也是不严肃的。县区党政正职频繁变动和长期不动都是不可取的。造成县区正职干部频繁变动的原因有以下八个方面:一是自身的原因。县区党政正职领导之间不协调、不团结,难以在一起合作共事,闹到最后,两败俱伤,双双调离。二是在经济发达的典型先进县与特别难搞的混乱不稳定的落后县区,往往县区党政正职变化频繁。先进县去的人往往就是马上准备提拔的对象,来一个提一个,走马灯。而落后县区是不愿去,不安心,呆不住,千方百计赶快走,去时图提正职,提起来赶快挪地方,作为“转正”的“过河桥”。三是与跑官、要官等不正之风有关。现在有些地方的县区领导上任没两年,就变着法子,通过一些不正常的渠道向上要官、跑官,一旦得手,拍拍屁股走人,把烂摊子留给后任。要保证县区党政正职领导相对稳定,从干部本身来说,思想稳定是极为关键的因素,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就是为一个地方的发展而为,尽心竭力去为,满怀激情去为,做出成效;有所不为,就是对个人升迁不为,不拉关系,不跑门子,集中精力干好本职工作。从上级组织部门来说,从严控制干部是决定性因素。一是组织部门要选好人、选准人。对干部成绩的考核要有长远观,如果考核的结果认为这个干部总体不错,但有些工作没有做好,应该教育他,不能因一时一事干得不好就换;干部干得好了,有实绩了,也不要急于调走。二是要创造保持县区党政正职相对稳定的环境。要从机制和制度上进行探索和改革,如果县区党政正职工作确实非常有实绩,但因为种种因素得不到提拔,又进不了市级班子,就应该考虑给他们提高其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即副市级领导待遇。三是要从严格落实任期制入手,制订和修改党内规章,要扩大党内民主,改变少数人选少数人的现状,要完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对县区级正职的考察考核应以市上历年的综合考核为依据,以县上考察为主,来推荐县区正职的提拔使用,这样比较公平、实在、准确。同时,要解决县区党政领导干部任期过后的“出路”问题。

四、关于搞好省、市、县衔接,保持县区党政正职任期的相对稳省、市、县换届时间统一后,实行自上而下的换届,必须要搞好上下衔接保持县级领导班子任期内的相对稳定,要注意研究解决因上下级班子换届衔接不紧、同级班子换届不同步带来的班子不稳定问题。在换届人事安排上,上级党委一定要超前考虑,通盘谋划,尽量把班子的配备和人选的安排筹划得周密一些;一个地方同级党政领导班子的换届时间要尽可能同步。要进一步坚持和健全干部交流制度,处理好稳定与交流的关系。县级领导干部的交流一般应结合换届有计划地进行,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一般不宜同时交流。今后,县区委书记、县区长在一个地方原则上至少要干满一届。要积极探索实行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既要着力解决一些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任职无期限、届满不卸任的不合理状况,又要明确规定领导干部在任期内,除非工作特别需要或经过考核确认干部不能达到任期目标或发现干部有违法违纪行为的,一般不应进行大的调整。

五、关于激励县区党政正职安心工作的措施

一是实施思想激励。要教育县区党政正职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认真实践“三个代表”,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特别要通过开展先进性教育,使县区党政正职始终成为县区的主心骨和领路人。

二是实施目标激励。推行目标管理,明确职责任务,实行岗位目标公开承诺,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以严谨的目标责任,促进县区党政正职实现目标价值,得到社会认同。当前,重点要建立和完善县区党政正职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强对党政正职的日常考核、考核、届中考核和届末考核工作,力求客观、公正、全面、历史地分析评价他们的工作实绩。

三是实施组织激励。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真正做到党政分开、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使县区党政正职从繁重琐碎的日常事务、日常应酬中解放出来,在不切实际、过多过滥的“负总责”、“一票否决”的泥潭中摆脱出来,集中精力谋大事、管全局、抓

发展,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要在选拔好“班长”的同时,注重选配一个和谐的班子,努力完善领导班子成员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注意各个成员的特长,使领导班子成为整体素质优良、成员优势互补的坚强集体。要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实行大幅度、跨地区的干部交流任职,打破人事关系“家族圈”、“地域圈”,为县区党政正职顺利开展工作提供良好的人事环境。

四是实行环境激励。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实行扶持与保护并举,加强正面宣传与公众形象引导,科学制定政策缓减县区干部执行上级政策的压力和负担,积极扶持和帮助县区干部克服实际工作的矛盾和包袱,原创:http:///减少并坚决刹住不切实际、不必要的达标升级和检查验收活动,保证以良好的工作环境鼓励人。

五是实施待遇激励。要在政治待遇上,要对政治思想素质好、工作能力强、政绩突出、群众公认、上级连续3年—5年考核优秀的县区党政正职,因职数原因而不能提拔实职的,解决相应的副市级级别待遇,让其安心县区工作。在经济待遇上,可根据市县财政状况,对县区党政正职可试行年薪制,提高工资,发放岗位津贴,给予考评后经济奖励。在生活待遇上,当县区党政正职领导家属、子女有上学、就业等具体困难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组织上应尽力给予帮助解决,为他们集中精力干好工作创造条件。在精神支持上,当县区党政正职遇到挫折时要及时给予鼓励,有不足或有倾向性苗头时要及时给予帮助指正,尤其是对坚持原则的干部遇到困难时,要分清原因,给予支持撑腰。

六、关于加强县区党政正职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县区党政正职的素质和能力并非与生俱来,必须有一个自身努力和组织培养教育的过程。提高工作能力。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开展集中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警示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约束自己,规范从政行为。要加大学习培训力度,通过提升培训层次、拓展学习内容、改进学习方式,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要根据他们的阅历,知识水平,个人特长,下功夫磨练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

篇8:县(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林红梅

2007-2-20

电子政务是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政府管理形态,是政府行政管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是加强政府监管,转变政府职能的有效途径; 是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提高政府服务水平的必然选择。根据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国家电子政务总 体框架〉的通知》精神,为贯彻落实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战略和建设“数字浙江”的要求,加强政务信息化的建设管理,加强政务公开和依法行政工作,从2002年 7月开始,我区的电子政务工作开始运行,具体工作由区政府信息科(信息中心)承担。同时明确信息中心的具体工作职责为:

(一)负责定海区政府公众信息网站 正常的运行、维护。

(二)负责区级党政机关计算机网络建设,逐步实现区党政机关内部的公文处理、信息、值班、会议、督查等主要办公业务数字化和网络化;逐 步开发网上多媒体应用(为领导提供桌面式电视会议、可视电话及其它语言图像信息服务)。

(三)负责对区级党政机关计算机用户的技术指导工作,保障区级党政 机关计算机设备的正常运转。

(四)负责处理区政府信息资料的采集、编写、上报等。人员编制暂定3名,为事业编制,全额拨款,隶属区府办领导,与区府办信息 科合署办公。

一、我区政府电子政务工作的现状和成效

经过四年运行,我区的电子政务工作已渐上规模,基本形成了:

1、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根据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创新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充分发挥、利用政府网站等信息化媒介的作用,及时更新网站信息,为公众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

2、一定程度加快了政务数据库建设与应用。以核心部门数据为基础,按照“一数一源、共建共用”原则,推进人口、企业、地理空间与自然资源及宏观经济四大基础数据库的开发建设与共享利用。推进以传统载体保存的政务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

3、初步实现了政务信息条块共享。根据法律规定和履行职能的需要,明确相关部门和地区信息共享的内容、方式和责任,建立政务信息共享的长效机制。依托现有资源,建立区政务信息交换系统,构建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建立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交换体系和服务体系。

4、不断加强了政务信息管理。完善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体制,加强对政务信息采集、登记、备案、存储、共享、安全等环节的管理。合理规划政务信息的采集和更新维护流程,加强协调,明确分工,避免重复采集,并确保所采集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

但由于技术、力量及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原因,我区的电子政务工作发展也差强人意,存在很多问题,如网络平台不够完善、网络管理和安全支撑平台建立和完善工作 还存在很多不足、应用系统和数据资源尚未做到合理部署、制度建设没有及时跟上,门户网站展现政府依法行政、实现便民服务的功能不强,一定程度影响了政府的 公众影响。

二、地方电子政务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从最近几年的发展和现状看,地方电子政务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国家电子政务框架称之为深入应用阶段,这个阶段的突出特点是资源的整合应用。

几年来地方电子政务经过逐渐探索和不断积累,不少地方已经建成了众多的应用系统。作为一般规律,按这种轨迹发展到一定程度,自然应进入整合阶段,整合相互 孤立的应用,整合零散的信息资源,提高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范围和程度,从而提高地方电子政务的整体效能,以支持政府工作目标的实现。

根据地方电子政务发展的轨迹和现状看,信息资源整合和应用整合是跨入新阶段的迫切任务。

(一)地方电子政务有待加强的两个方面

从信息化角度看,电子政务的工作对象是数据和信息,电子政务的主要功能可以概括为交换、共享和协同,而协同的前提是信息的共享和交换。地方电子政务新阶段 的主要特征是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而整体性、系统性的主要表现是交换能力的飞跃、共享程度和协同范围的扩大和程度的提高。从目前情况看,地 方电子政务在这些方面亟待加强。

1、数据交换方面

地方电子政务目前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数据交换能力,但其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大多数地方目前采取的交换模式属于面向应用的、点对点的交换。每个应用系统针对 本身的需要专门开发专用的数据交换子系统。例如网上审批系统、社保系统、OA系统等。这种面向应用的数据交换系统无疑是与应用系统紧耦合的,随着交换内 容、格式、交换数据的结构变化,交换系统也要跟着修改。将来新的应用系统会不断上马,按照这种做法,不但重复投资,更会形成许多个交换平台,交换路径纵横 交错,交换接口众多,给开发带来巨大的工作量,Gartner Group根据调查统计,用户在开发应用的过程中30%-40%的费用都浪费在与业务逻辑无关的各种接口的开发和维护方面。

过去应用较少的时候,应用之间、个别部门之间通过建立专门的点对点的交换满足了当时的需要,但随着应用的大量增加,参与交换的部门越来越多,接口数按n(n-1)规律急速增加。对于有8个应用系统的情况,如果采用传统的点对点互连的方式,则需要56个接口。每一个接口都需要根据节点单独设计。所以随着节 点的增加,这种点对点的交换就显出了其无法克服的局限性,交换复杂,开发成本高,维护困难,交换的安全性、可靠性都无法保证等。如果采用数据交换平台技 术,接口数量很少,8个应用系统只需要16 个接口,且采用统一的接口标准,不同的节点要完成交换,只需要进行适当的配置,无须单独编程,不但经济,且能保证数据交换的可靠、安全和交换效率。

目前,地方应用系统还不是很多,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都还不多,随着电子政务的推进,这些数据交换量将迅速扩大,交换节点迅速增加,如果继续维 持面向应用的点对点的交换模式,交换将会成为制约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和运行的主要矛盾。所以从全局和发展的角度看,作为一个战略性选择,各地都应尽早建立统 一交换平台,来解决现有和未来应用系统的交换要求。

2、信息共享方面

地方电子政务在公众服务、市场监管、决策支持等方面的全面深入发展有赖于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的实现。共享的目的是对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而目前电子政务的信息共享程度很低,尤其是部门之间、应用之间的共享。

辖区市场、经济、行政、市政、政务公开等方面的信息一旦从孤立的、零散的、不成体系的状态,经过规范化采集、整合、管理,变为彼此关联的、家底清楚的信息体系,成为常变常新的活水资源,就形成了对地方的管理和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的宝贵资源。

(二)地方对共享交换平台的客观需求

建设地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是解决上述共享与交换问题的关键措施,共享交换平台是推动和实现资源整合和应用整合的必要基础设施。

1、对数据交换的要求

对于地方电子政务,需要解决上下级的交换——例如一个区县政府,对上与市委、市政府、市级各部门之间,对下与街道、社区之间,横向区属部门之间,应用系统 之间,都需要规范、方便的数据交换服务。数据交换应当独立于具体应用,与具体应用耦合关系松而清楚,不随应用的变化而变化;保证数据可靠传输和安全传输; 提供统一接口规范,实现异构系统之间、不同格式数据的交换。

2、对数据共享的要求

区属部门可以共享的信息资源按资源所处位置可以分为两级:市级信息资源、区级信息资源。按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规划》的设计,区属部门对市级信息资源的共享,需要经由区级平台才能实现。

人口基础库、法人基础库等基础数据资源部署在市级数据中心,由市共享交换平台管理。业务信息资源,则分为共享信息和专业信息,可分别部署在市数据中心和有 关部门。按照北京市共享交换体系的规划,区级部门、街道、社区对于由市共享交换平台管理的信息资源的共享,需要经由区级共享交换平台连接市级平台方能实 现。

数据共享体系应当是一个包括数据资源、相关应用系统在内的数据生态体系。这个生态体系应该能够保持数据资源成为常变常新的活水资源。这个生态体系的建立不 但是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行的。可以通过数据供应链机制实现(这是作者提出的一种大规模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思想和方法论,旨在保证系统的整体性和建设的有序 性,将另文介绍——作者)。

3、对资源管理的要求

随着人们对电子政务认识的不断深入,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共享,将自然成为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而信息资源系统的建设与管理是利用共享的前提。对共享资源可以采取目录管理模式,有利于领导和各个部门全面了解和利用全局信息资源。目录主要用来管理两类资源: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其中服务是指可以重 用的能完成某种功能的应用程序模块。众多的分布在已知位置的这类功能模块被打包成服务,通过目录实现有序化整理和管理,提供给大家共享,减少重复开发。

此外,需要统一的安全认证、授权管理,统一的备份/恢复机制,统一的信息资源更新机制等。以保证数据资源的安全,实现方便高效的共享。

4、对应用整合的需要

从技术上,整合需要跨越不同硬件平台、不同的网络环境、不同的数据库系统,实现不同应用系统的数据交换、信息共享、业务协同,这样的复杂环境和要求只靠传 统的系统软件和Web工具软件的功能无法满足,而应采用平台策略,采用中间件技术和产品,通过统一的标准规范才能实现。

(三)共享交换平台的作用

综上所述,地方电子政务的继续发展,需要建设统一、安全、高效的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以区为例,区共享交换平台是支撑全区各部门开展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 换和应用整合的基础设施,具有信息交换服务、基础信息资源服务、公共目录管理与服务、应用整合服务、认证授权服务等功能。其主要作用如下:

1、负责信息交换功能的统一管理,可以为本级部门访问利用上级信息资源提供接入和管理服务;可以为本级信息的上传提供服务;提供同级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换服务。

2、负责汇集本级政府人口、法人、空间等基础信息资源,并为各部门提供共享服务;

3、负责本级政府基础信息资源和共享信息资源的目录信息的统一管理,为各部门提供资源的检索与定位服务;

4、为应用整合的实现提供技术环境和服务;

5、负责认证、授权等基础功能的统一管理,为各部门提供基础功能服务。

(四)共享交换平台在电子政务总体技术框架中的位置

电子政务总体技术框架如图所示,包括了信息基础平台层、数据资源层、信息资源目录层、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层、应用系统层和门户层等多个层次,以及信息安全、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两大保障体系。

篇9:县(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2006年8月8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县区机关作风建设分管领导和办公室主任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回顾全市机关作风建设上半年工作情况,研究部署下半年主要任务,进一步深化认识、强化责任、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确保机关作风建设能够深入、扎实、有效地进行。刚才,各县区分别作了交流发言,总的来看,大家对抓好机关作风建设思想重视、组织精心、措施得力、成效良好;对下一步工作的总体考虑有思路、部署推进有计划、整改服务有重点、方法手段有创新,我都赞同。下面,我再讲三个问题。

一、肯定成绩、正视不足,客观审视上半年机关作风建设的基本成效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机关以“创效能机关、促率先崛起”为主题,围绕“三个转变”,强化“四个服务”,着眼“五个突破”,把握“六个坚持”,切实推进机关作风建设活动。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注重各司其职,努力使作风建设谋划早、启动快。一是坚持机构组建先行,市、县区相继建立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抽调得力人员进行集中办公,抓好作风建设的牵头协调、组织实施和指导督查等工作,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班子成员齐抓共管、有关单位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二是坚持动员部署先行,在全市机关作风建设动员大会后,各地各部门即知即行,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思想动员,并及时制定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如德清县在市动员会的当天下午,就召开全县项目推进年暨机关效能建设工作动员大会,确保了作风建设早谋划、早启动、早开局。三是坚持领导垂范先行,市委孙书记高度重视机关作风建设,先后通过各种会议和工作调研等,对活动开展提出明确要求;市机关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各位副组长多次深入作风办和机关部门,指导活动的有序推进;三位副市长还分别主持召开了招商引资项目推进、“企业服务年”和“工业项目推进年”等三个动员会,并带头到企业和工地督促检查;各县区各部门领导也切实履行抓作风建设的责任,发挥了示范表率作用。

2、注重宣传引导,努力使作风建设造势广、氛围浓。一是坚持学习讨论引路。各级机关部门紧密联系各自的思想、工作、作风实际,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率先崛起怎么干、我为崛起做什么”大讨论活动,引导广大干部谈认识、找差距、明方向、提建议。如吴兴区在全区各乡镇街道、区级部门和50家优强企业中开展了“率先崛起谋发展,增强‘三力’争一流”大讨论大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了转变作风、优化服务、提高效能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二是坚持舆论宣传引路。通过报纸、电视、网站等媒体和简报、专栏、横幅等形式,及时报道宣传作风建设活动的进展情况、新鲜经验,着力营造机关干部参与作风建设、社会各界关心作风建设、基层群众监督作风建设的良好氛围。《人民日报》、《浙江日报》、省效能办简报等先后对我市作风建设有关工作进行了宣传报道。三是坚持先进典型引路。市作风办注意发现典型、总结典型、宣传典型,对市发改委、市经委、市外经贸局等工作进展比较有序、服务举措比较实在、作风转变比较明显、基层群众比较满意的单位,作为面上典型予以总结推广,起到了典型示范激励的良好效果。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网。

3、注重把握主题,努力使作风建设切入准、方向明。一是围绕主题找准定位。按照省、市委确定的活动主题,各地各部门从实际出发,及时明确作风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如安吉县以“创效能机关,建生态型全国百强县”为重点,通过强化“四通”、“三零”、“两追究”来转变机关作风;太湖旅游度假区以“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为重点,着力在机关营造赶超之风、务实之风、节俭之风、表率之风等。二是围绕主题查找问题。通过组织座谈、上门走访、民意调查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基层群众对机关作风建设的意见建议,共梳理查找各类问题352个。南浔区作风办还向119家区属外商投资企业发放征求意见表,对各镇和区级部门服务的态度、效率和质量进行测评,进一步找准、摸透、查实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增强作风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围绕主题创新载体。在认真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精心设计“自选动作”,如市直机关工委结合作风建设,深化“五型”机关和“五型”干部创建活动,着力提高为发展、为基层、为群众服务水平;德清县和南浔区分别组织开展“百名机关干部下基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创新破难,项目推进百日攻坚”等活动,切实帮助基层和企业兴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

4、注重整改落实,努力使作风建设动真格、见真章。一是落实责任促整改。针对查找的突出问题,各地各部门制定提出整改措施547条,并逐一把责任分解落实到人。市作风办还将92个市直部门的整改方案汇编成册,并借助人大、政协、纪检监察机关和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强对作风建设和效能建设的督查,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推进落实。二是优化服务促整改。积极出台服务举措、推出服务承诺、改进服务质量,如市有关部门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六小行业”问题联合开展专项整治;团市委出台了服务省级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建设十项举措;长兴县继续深化“一讲二评三服务”活动,对县级机关部门实行绩效考核等。据统计,市直机关共制定“四服务”举措345条,解决了一批基层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三是建章立制促整改。各部门进一步梳理规章制度,完善了效能监察、效能指数、一事一评等监督办法,健全了岗位责任制、告知承诺制、AB岗工作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等一批制度,推出了导办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服务举措,确保整改见诸行动、取信于民。

5、注重有机结合,努力使作风建设重实际、出实效。一是推动了干部作风的转变。通过广泛的思想动员、深入的学习讨论和有效的组织引导,广大机关干部对作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增强“三力”、率先崛起战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增强;创新破难、优质服务、高效落实、争创一流的形象进一步树立;大局意识、群众观念、文明素质和依法行政的水平进一步提升。二是推动了发展环境的优化。在提高服务效率上下功夫,目前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受理件实际办结时间比公开承诺时间平均提前了76%。在缓解要素制约上下功夫,通过向上争取、项目包装、盘活存量、实施“1036”工程等办法,使上半年全市项目供地达到11552亩,同比增长22.8%;通过银企合作、引进内资、激活民资、争取国债等途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重点建设项目资金短缺问题。在促进社会和谐上下功夫,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就医、就学和环境污染、征地拆迁等问题入手,加大兴办实事力度,促进了党群干群关系的进一步改善。三是推动了重点工作的落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全年工作目标,以作风建设为动力,以重点项目为抓手,抓推进、促落实,保持了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态势。上半年,我市工业经济、新农村建设、招商引资、中心城市建设等重点工作进展顺利,各项主要指标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不少指标增幅位于全省和长三角16个城市前列,作风建设促进工作、推动发展的成效初步显现。

上半年机关作风建设总体上看是比较好的,但是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作风建设进展还不够平衡。个别部门领导对作风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推进力度不大,工作成效还不够明显;市级部门少数干部形象不佳,还有违纪、违规的现象;少数部门(单位)开展机关作风建设活动还存在前重后轻、先热后冷、重过程轻效果的现象。二是服务效率、服务水平还不够高。还有部分企业反映项目审批时间长、环节多、手续繁、收费乱。三是资源整合不够有效。机关作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单打一”靠我们个别部门去抓,大家不重视、社会不配合、群众不支持、不参与,工作也搞不好。四是作风建设与中心工作结合还不够紧密。机关作风建设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等结合还不够紧密,工作成效体现还不够充分。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并在下一步工作中认真研究、改进和解决。

二、突出重点、精心组织,不断加大机关作风建设的推进力度

下半年机关作风建设时间更紧,要求更高、任务更重,一定要保持思想不松、精力不散、标准不降、力度不减,步步为营、扎扎实实地把作风建设推向深入。当前要重点把握和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要着力抓好整改,进一步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要切实关注基层群众的利益诉求。充分利用市长热线和湖州电台“百姓热线”这两个平台,抓紧建立完善“行风热线”和机关效能“监测点”,加强对公开电话、投诉电话的管理,及时了解民情、体察民意,认真受理群众反映的民生问题,切实畅通群众投诉、信访的渠道。要努力兴办惠民利民的实事好事。继续深入实施“456”民生工程和“双千万结对帮扶工程”,抓好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农村合作医疗、五费合征等工作,加大对征地折迁、环境保护、企业重组改制、食品药品安全、建设工程款和民工工资兑现等方面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力度,进一步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切实提高群众的满意度。要不断完善为民服务的长效机制。结合开展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活动,进一步巩固深化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整合部门资源、创新服务方式、简化办事流程,建立便利、快速、务实、高效的为民服务机制,真正让群众在有急事、难事时,能够第一时间找得到人、进得了门、安得下心、办得好事。

2、要着力优化服务,进一步改善企业发展环境。要提高审批办事效率。全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审批项目全程代理制和并联联合审批(审查)办法,加强市、县区和乡镇三级行政服务中心和分中心建设,切实解决行政审批事项精简不到位、减瘦留肥、明减暗不减等一系列问题。要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逐步清理规范行政性和事业性收费,加强对中介和社团组织的长效管理,尽可能降低涉企收费,防止重复收费、乱收费现象的发生。要加大跟踪督查力度。重点加强对《强化企业服务若干意见》、部门服务承诺事项、“六小行业”联审和政务公开落实执行情况的督查,加强对招投标工作的监督,坚决纠正各种损害企业合法权益、影响湖州发展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

3、要着力攻坚克难,进一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要大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通过建立健全市领导联系重中之重项目、“双百”项目直报、项目推进例会、重大项目“绿色通道”、重点项目全程跟踪办理等制度,进一步加快重点工程建设进度。要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继续突出引进“大、好、高”项目,细化方案、落实政策、跟踪服务,精心组织参与接轨上海活动周、港澳活动周、厦洽会等重大招商推介活动,及时解决外商反映较多的项目审批时间过长、环节过多、收费过杂等问题,确保项目早签约、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要大力推进工业项目建设。工业项目始终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抓工业首先要抓项目,要通过作风建设大力推进工业项目前期、在建、建后各环节的服务工作,对重点工程、招商引资、工业经济当中的一些项目、特别是重点项目、尤其是“大、好、高”项目要通过作风建设真正推进;要对市里今年确定的重点项目、市领导联系的重中之重项目、外商已签约的科技含量比较高、产业结构调整比较明显、投资量比较大的“大、好、高”项目进行重点梳理,列出一个单子、排定推进计划,适时组织市发改委、市经委、市外经贸局等“两个年”活动牵头单位与市行政服务中心和基层反映比较强烈的有关职能部门一起现场研究、扎实推进项目落地,以作风建设的高标准切实触动思想、推动工作,力争取得基层企业和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效。

4、要着力降低成本,进一步建设节约型机关。要切实规范公务活动。深入实施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建设节约型机关活动的实施意见》,加强预算管理,从严控制支出,积极推进职务消费、公车管理和公务接待制度改革。要严格执行采购规定,认真落实《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意见》,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扩大政府采购的规模和范围,制定建设节约型机关考核实施办法和奖励办法,切实降低机关行政成本。要努力提高运行效能。严格执行市委、市政府关于“精文简会”的12条规定和无会周的工作安排,大力提倡开短会、讲短话、讲实话、求实效,把工作的主要精力集中到抓落实、促发展上来。

5、要着力推动落实,进一步做好综合考核评议工作。要抓紧考核目标的申报。按照“八个着力推进”任务分解、为民办实事工程任务分解和重点建设项目任务分解中下达的目标任务,结合本单位创新创优工作,抓紧修改完善工作考核的内容和分值。市作风办要会同市“两办”认真做好市级机关58个部门考核目标的申报、审核、确定、公示和反馈等工作。要抓实考核评议的实施。考核评议活动县区和市级机关部门将根据各自实际确定形式、分头组织,不搞一刀切。要及早谋划、超前准备,做好细化实施方案、建立参评人员信息库、加强与专业机构联系协作等工作,确保工作考核和社会评议顺利进行、圆满完成。要抓好考核成果的运用。在对各部门考核评议的基础上,要严格按照《实施意见》的规定和要求实施奖惩,以激励先进、鞭策落后。要针对考核评议中提出的意见建议,督促有关部门抓好整改落实、建立长效机制、扩大活动成果,推动作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三、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组织领导

机关作风建设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开局,事关党群干群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充分认识重要性、不断增强自觉性、努力体现实效性,合力推动作风建设活动的深入开展。

1、认识要更深化。各地各部门要准确把握作风建设活动的进展情况,客观对待前阶段工作的成效和不足,进一步把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查找准、原因分析透、整改落实好,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要牢固树立作风建设常抓不懈的思想,坚决防止和克服各种厌倦、畏难、松懈、无所谓等不良情绪,努力保持工作的连续性;要正确处理好组织引导和主体自觉的关系,服务群众与依靠群众的关系,转变作风与促进发展的关系,努力确保工作的实效性。

2、责任要更明确。各地各部门领导班子要切实承担应有的责任,真正把作风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一把手要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具体抓,作风建设办公室要做好牵头协调和组织实施的各项具体工作,深入各单位指导作风建设活动的有序开展。要把落实组织领导之责与履行服务发展之职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把广大干部的思想、行动和精力引导到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中来,在推动落实中体现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

3、重点要更突出。一要服务解决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建设当中的一些重点问题,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二要服务解决工业“大、好、高”项目和市县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进当中的工作效率、涉企收费问题,切实提高效率、规范收费;三要服务解决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切实为民多做实事、好事;四要服务解决三级集中换届当中的领导干部思想作风问题,努力做到风清气正;五要服务解决作风建设当中的体制机制问题,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网。

4、举措要更有力。要以促进整改措施落实和增强“四服务”成效为重点,加大明查暗访的力度,进一步查实和解决基层反映突出、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作风问题;要敢于动真碰硬,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敢于动真格,该告诫的要告诫,该通报的要通报,该曝光的要曝光,该处理的要处理;要注意发挥正反典型的教育引导作用,切实以明查暗访、典型推动来促进整改的落实和作风的转变。

5、成效要更提高。各地各部门党委(党组)特别是分管领导和办公室主任要切实增强工作责任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联系、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要从职能、机制、制度等方面入手,加强学习、深入调研、规范运作,不断提高组织协调的水平和指导工作的能力;要联系部门实际、突出工作重点,强化服务举措、确保取得实效。

上一篇:大学毕业生顶岗实习报告范文下一篇:金针菇高产栽培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