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出租场的管理制度

2024-05-22

家具出租场的管理制度(共4篇)

篇1:家具出租场的管理制度

《带家具出租的房间》读后感

有人称《带家具出租的房间》为欧亨利小说的变异之种,因为此小说全篇笼罩着悲剧色彩。借这种浓郁的悲怆,作者表达出对底层人物的同情,对资产阶级的讽刺,对社会黑暗的批判。

小说讲述的悲剧简洁到让人悲悯,连人物的名字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以个体的悲剧反应整个社会的风气和现象。

开篇描写红砖区居民的生活状态——携带着安稳的梦,辗转在各个房间。“不过要说在这么多漂泊过客里头,还找不出一两个鬼魂,那才奇怪呢。”恰似一句伏笔,将阴沟里的悲伤一笔带出。

小说很有暗示象征意味,少写人物的反应,多以“残破的地毯”,“生长苔藓的楼梯”,“污浊腐朽的空气”等阴暗腐败的事物,构出一片昏暗的环境,象征那个让人失望的黑暗社会。就连房东也像“一条圆滚滚的,饱食终日的大肉虫,刚刚把一颗大果子吃干抹净,正要找下一名房客来填肚子”也表达出对剥削阶级的批判。

小说大篇幅描写男青年在“人老珠黄”的破败房间里,见到的,感受到的,以及寻找心上人的过程。房间的描写十分细致,从一件件千疮百孔的家具,到一寸寸过客留下的痕迹,以及其他房间传来的动静,都是深刻的底层人群生活的写照。他们活生生地存在,留下可以令人察觉的哪怕微小的痕迹,甚至在灰败的环境里“渴望阳光和空气”,男人、女人、孩子都是。对房间的描写几乎是生动的,因为其中寄托了情感,讲述了人的不幸,又寥寥几句坦白他们对“家”眷恋而不得。

男青年在这个处处是痕迹的房间里发现了找寻心爱姑娘的最后希望,但他到处翻找无果,向房东求证也最终失望,最后,他安然且“妥当”地奔赴死亡。

小说最后是几位房东喝酒闲谈,在他们的八卦消遣中,男青年的悲剧才真正揭晓,为了利益而隐瞒的死亡恰是生命交织中的矛盾点。

我们不知道男青年如果知道真相会有如何反应,但作者的结局依然高妙,在食人血肉的剥削阶级口中轻飘飘吐出的人命,早已无法挽回的悲剧,让人在惊悟中感到伤痛而无奈,只能任那闲话的只言片语远去,像伴着电影结尾音乐消失的一声叹息。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篇2:家具出租场的管理制度

08041122沈月梅

《带家具出租的房间》是世界短篇小说之王欧·亨利的一片短篇小说,也许整篇小说不长,但是读下来却给人一种久久不能平静的深思。读欧·亨利的小说,我的耳畔就仿佛响起一首诗歌,因为小说被充实进了一种东西使它们具有朝向诗意的冲动。我想,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因为他的小说《带家具出租的房间》,给我一种去寻求什么的冲动。

从内容方面来说,主要有两方面:

一、歌颂爱情

小说中木樨草的味道不仅仅弥漫了那个出租的房间,更是弥漫了整部小说。这木樨草的味道是爱人的味道,是对感情执着的味道。小说中很简单,故事中的男主人公就像是芸芸飘零人中的一个幽灵,我们无从知晓他的名字,就连当他死了永远离开我们的时候我们还是不知道他该如何称呼。他看上去与下西区的其他人没有什么不同,一样寒酸的被冻的手,一样戴着葡萄藤流浪穿梭于红砖房屋之中,一样的寄宿在“带家具出租的房间”。

不同的是,他在找寻着什么,并且恰好他在这个房间里歇着的时候闻到木樨草的味道。“他正歇着的时候,屋里突然有了一阵浓烈、甜蜜的木樨草香味。它像是随着一股清风飘来的,是那样确切、浓郁和强烈,以至像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来客。”不能不注意到,这里是木樨草的香味,大自然中的青草的味道,古老而淳朴,象征的是他那古朴的爱情。其实,我从一开始就知道,充斥着地窖里油布和腐烂的木头蒸发出来的那种冷冰冰、发霉的气味的屋子是没有可能留住木樨草香味的,欧·亨利也一定明白读者会明白,这似乎是作者与读者两人间的不可说的默契。而读到这里,更加确信,木樨草的香味来自于男子的幻想,是男子用意志构想出的幻象。加上男主人公五个月不间断地打听询问,却千篇一律地否定回答,但是他终究还是没有放弃寻找她。经历加上结局,悲情之中充满着感动。在原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白天去找剧院经理、代理人、剧校和合唱团打听;晚上则夹在观众之中去寻找,名角儿会演的剧院去找过,下流污秽的音乐厅也去找过,甚至还害怕在那类地方找到他最想找的人。他对她独怀真情,一心要找到她。他确信,自她从家里失踪以来,这座水流环绕的大城市一定把她蒙在了某个角落。

男女主人公在小说中看似没有什么交集,但是在小说的结尾却给了我们一个这样的结局——他们以同样的方法死在了同一个出租的房间里!

二、揭露道德的虚伪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倾轧

说到这里,我觉得这篇小说除了赞颂爱情以外,还无情的鞭挞了道德的虚伪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倾轧。这就要在房东身上体现出来。比如房东只是简单的收拾了一下要出租的房间;比如房东明明知道男主人公要找的女孩子的下落却故意隐瞒了,目的只是要将房子出租出去。这样的种种,看了让人升起一种厌恶之心,厌恶他们为了自己的私立而不顾别人的感受,厌恶他们没有点点同情的心,甚至在男主人公打开煤气自杀的同时还喝酒庆祝„„

就写作手法上面,也是有两方面的:

一、小说的构思精巧

这篇小说的亮点就在于它的结尾上面,是典型的欧亨利是结尾。阅读小说的过程中,在我看到结尾的时候,故事仅仅是纯叙述,情节也是非常简单——一个男人要找个女人,在找的过程中要租个房间。就这样,没有起伏的情节。但是当作者抛出他的结尾的时候,我被震撼了,男主人公租的房间正是他要找的女人曾经住过的。他一进去就有种强烈的感觉,她来过,有她的味道。

恋人之间有这种心灵相通的感觉并不奇怪,但是男主人公学选择了自杀,用煤气自杀——和女人的死法一样!

说实话,我在看前文的时候,并没有什么感触,但是当我阅读了小说的结尾的时候,我的心里起着狂澜„„

二、小说有一定的批判性

在那个人与人相互倾轧的社会,作者想要反抗。于是他为小说的主人公安排的结局都是死亡。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无声的抗拒。但是不足的是,这种无声的反抗未免太无力了。最后的选择是自杀。这似乎有印证了大多评论家所说,“欧·亨利的小说缺乏批判性,在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国内外阶级斗争激烈,工人罢工浪潮此起彼伏,他却不敢正视这种严峻的现实,因而在他的小说中,看不见有斗争性的产业工人,听不见人民愤怒的呐喊,却只是做了忧郁的嘲讽,只是在逃避。”

篇3:家具出租场的管理制度

1象似性概论

象似性的研究源自查尔斯·皮尔斯(Charles S.Pierce)(美国实用主义和符号学创始人)的符号分类法。皮尔斯将符号分为三类,即图象符、指示符和象征符。这三种符号分别与尔后发展成的映像象似、拟象象似和喻象象似相对应。国外有关象似性的研究有很多,约翰·海曼是在象似符号研究方面颇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认为语言符号的象似性有两大类,即成分象似和关系象似。国内相关象似性研究的学者也不少,颇具代表性的有沈家煊(1993)、王寅(1999;2000;2001 )、赵艳芳(2001 )等。 语言象似性的研究对更深层次地认识语言本体意义重大,对其他与语言有关的领域也会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另外,象似性相关研究也有助于读者增强文学鉴赏能力。

2小说《带家具出租的房间》中语言修辞的象似性研究

象似性原则指的是用来支配语言象似性用法的相关准则。沈家煊(1993)、杜文礼(1996)、Ungerer &Schmid(1996)以及赵艳芳(2001)都曾在相关文献中明确指出,象似性原则包括以下四条,距离象似性、顺序象似性、数量象似性和对称象似性。欧·亨利是20世纪初美国短篇小说家,他善于用各种修辞来描写和刻画小说中的小人物,并通过运用极具个人特色的写作技巧来开展全文,渲染悲凉气氛。本文基于象似性视角,深入探究《带家具出租的房间》中的一些语言修辞特色,以期为读者在鉴赏文学作品方面提供借鉴。

2.1小说中的隐喻相似——明喻、暗喻及拟人

在该小说中,明喻、暗喻和拟人修辞的运用频率尤为频繁。王寅(2001 )把语言符号的象似性定义为,“语言符号在音、 形或结构上与其所指之间存在映照性相似的现象。”他认为,比喻、拟人两种修辞,从认知学角度而言,都是人们从一种认知域到另一认知域的映射,两种认知度之间的象似性成为其动因, 用句法层面的句法结构可表示为“甲是乙”。

2.1.1明喻、暗喻

明喻和暗喻是比喻的两种运用极其广泛的修辞手段。比喻其实是隐喻象似的结果,它的句法结构映射人们的概念结构。基于象似性角度,明喻可描述成:在本体与喻体间至少有一个象似点。暗喻,与明喻在语言和信息的传达上稍有不同, 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隐喻,更显简练和含蓄。而暗喻中本体和喻体间的象似关系却比明喻间的复杂很多,其中较为常见的如:形状象似、声音象似、颜色象似、功用象似、动作象似、原理象似、性质或习性象似等。

例1:"...an unwholesome, surfeited worm that had eaten its nut to a hollow shell and now sought to fill the vacancy with edible lodgers." "...her throat seemed lined with fur. "

显然,“蛀虫”属害虫的一类,生活在阴暗、潮湿之地,人人见而避之;女房东是一个狰狞可恶的小资本家,与“蛀虫”有性质或习性特点上的象似。“蛀虫”多用于表示生理、道德上有极大缺陷的人。在小说中,作者通过“蛀虫”这个喻体来渲染悲凉阴暗的氛围,“一条吃得太饱而懒洋洋的蛀虫,这蛀虫好像已经把一个果核吃得只剩一只空壳,现在就等着那些可供冲击的房客来填补这个空间了,”形象地表现当时社会以及资本家的黑暗。一个狰狞可恶的小资本家(女房东)的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欧.亨利还写到了这个女房东的声音:“她的喉咙里又好像长满了厚厚的绒毛”,不仅外表像是一条蛀虫,就连喉咙也长满了毛。欧·亨利通过这样的比喻把女房东的贪婪、 自私、冷血无情等小资本家的特点写了出来,并且这种毒素已经深入到了女房东的体内,达到了无可救药的程度。人已经被当时的资本主义的利己思想完全腐蚀了。这无疑是对女房东的一种嘲弄,更是对当时社会资本家的一种有力的讽刺。

例2:"It seemed to have become vegetable; to have degenerat-ed in that rank, sunless air to lush lichenor spreading moss that grew in patches to the staircase and was viscid under the foot like organic matter. "

该句描写的是当男主人紧随房子女主人进屋内无意间踩到一条地毯时的情景,小说中欧亨利是真么描述那条地毯的, “仿佛变成了植物,在腐恶阴暗的空气里,就像一大块腻滑的地衣或是一大片苔藓,踩上去活像是那种黏糊糊的有机体。”喻体 “植物”、“腻华的地衣”、“大片的苔藓”、“黏糊糊的有机体”都给人一种肮脏恶心、腐臭阴暗之感;而年久失修的旧楼房里的地毯经历过无数租客的践踏后也早已破旧不堪,与喻体“植物”、 “腻华的地衣”、“大片的苔藓”、“黏糊糊的有机体”存在认知或感觉上的象似。欧·亨利根据男主人公在地毯上行走的感觉逐渐地加深,把地毯依次比喻成植物、地衣、苔藓、有机体,结构上层层递进,描写上越来越夸张,感情上逐步升华,仿佛男主人公才在一天暗绿的大虫子上,令人恶心生厌。欧. 亨利通过这样的描写,真正地将这种“带家具出租的房间”写成了地狱,向我们展现了一副肮脏、黑暗、破败、诡异的房间景象,为后文做铺垫,同时也奠定了全文怪诞、暗黑的基调,为深入开展下文埋下伏笔。

2.1.2拟人

其实,拟人是将事物拟人化的一个过程,也就是将人的思想、情感、行为方式赋予事物。换言之,将人的一些特点用来描写物体。就象似性角度而言,拟人修辞可描述为:所描写的物体与人存在至少一个象似点。虽不像比喻那样,可以用明确的句式表达出来,但可以肯定的是“拟人修辞的生成机制是隐喻象似性,是从人自身的认知域映射到另一个事物认知域的过程。”

例3:"The furnished room received its latest guest with a first glow of pseudo-hospitality, a hectic, haggard, perfunctory welcome like the specious smile of a demirep. " "He breathed the breath of the house—a dank savor rather than a smell—a cold, musty effluvi-um as from underground vaults mingled with the reeking exhala-tions of linoleum and mildewed and rotten woodwork." Then, sud-denly, "the room was filled with the strong, sweet odor of mignon-ette. It came as upon a single buffet of wind with such sureness and fragrance and emphasis that it almost seemed a living visitant. "

“带家具出租的房间”本是没有生命的静态事物,被作者描写成“带着那种初次见面时的虚情假意欢迎着刚到的客人的强颜欢笑、忸怩作态的妓女,”拟人的效果因此产生。这间暗藏着秘密的出租房被描述得栩栩如生:不仅女房东虚情假意、忸怩作态,出租房也像是受到女主人的感染一样,虚伪做作。男主人公吸着“一股就像从地下室的油布和烂木头里散发出来的冷嗖嗖的煤气”,屋里突然有了一阵浓烈的木樨草香味。它像是随着一阵清风飘来的,而且是那样分明,那样浓郁,那样强烈, 以致像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来客。”“木樨草香味”本无生命,而欧. 亨利将其描写成“有血有肉的来客”,那样浓郁,那样强烈。 字里行间透露着无尽的爱意,男主人公认为这木樨草的香味来自他深爱的人,而她一定在这房里居住过,味道如此浓郁、强烈,以致像是一个有些有肉的来客,仿佛这来客正是他苦苦寻觅,却终究无果的爱人,殊不知她早已自尽于这个充斥着冷嗖嗖煤气的带家具出租的房间。由此可见,作者的这种象似性修辞手段很好地传达了主题思想,给予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更有利于读者理解。在小说《带家具出租的房间》中,明喻、暗喻及拟人是运用特别频繁的修辞手段,除此之外,还有像反复、夸张等其他修辞手法。欧亨利通过巧用各式各样的修辞来刻画小说人物,渲染小说气氛,从而更好地传达小说主题思想。

2.2小说中的数量象似性——反复

Haiman(1980)提出了“关系象似”的概念,指出关系象似表示的是语言结构与认知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并进一步将“关系象似”分为距离象似性、数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标记象似性四种。以下本文将就数量相似性进行探讨。

数量象似性指的是,语言单位数量与对应的概念数量成正比象似,与可测度成反比象似。换言之,所表达的概念越复杂, 语言可测度越低,所使用的语言单位也将更多。反复最突出的语效功能是加强语气。语符形式越长,其所包含的意义也就越多。反复性的句子往往为了强调其重要性。就句法结构而言, 反复有连续和间隔之分。连续反复,顾名思义是连续、不间断运用相同的单词;间隔指的是内容层面的间隔,而非字词层面。

例4:"They comes and they goes. "

小说中女房东反复说到"They comes and they goes "(他们这个来,那个去)。通过反复可以强调某些重要信息,全文共出现三次"They comes and they goes ",女房东以此强调这个出租房时时刻刻都有演戏的租住,人人见了都喜欢,从来都没长时间空过。借此隐瞒这个房间一个星期前曾有人自尽的事实。 总的来说,这里就是通过反复强调“来去匆匆”,而使读者深刻领会男主人公因苦觅爱人无果而几近崩溃的状态,从数量象似性角度来探究该小说的反复修辞,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欣赏该小说中蕴含的主题思想。

2.3小说中的标记象似性——夸张

夸张,是为了强调而故意夸大事实。特殊文体特征和修辞效果是通过用有标记项代替无标记项的行为产生的。从认知角度而言,夸张是从无标记到有标记的顺序对事实的夸大或缩小,是对现实的一种违背或偏离。而采用该种修辞手法的描述,句式特殊,发人深省。

例5:"As the housekeeper moved away he put, for the thou-sandth time, the question that he carried at the end of his tongue."

房东走开时,他又——已经是第一千次了——把挂在舌尖的问题提了出来。这一夸张的使用展现了男主人公执着的爱以及他苦觅爱人却始终无果的绝望与痛楚,想问却又担心得到的答案让自己再一次失望。欧亨利在此用简单却极具表现力的语言来描述男主人公对感情的无比执着与忠诚。夸张修辞极具艺术表现力但在应用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能太过, 也不能太过朴实。

3结束语

本文基于象似性理论,分析小说《带家具出租的房间》中部分语言的修辞特色,其中包括明喻、暗喻、拟人、反复和夸张等修辞手段。说明明喻、暗喻及拟人的实质是隐喻象似,反复的实质是数量象似,夸张的实质则是标记象似。结合象似性理论分析文学作品,有助于我们理解小说语言修辞的表达效果,从而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显然,象似性理论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文学文本,它还可以应用到很多领域,如翻译、写作。因此,与象似性结合的跨学科研究仍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的深刻研究。

摘要:该文结合语言象似性和修辞来分析小说《带家具出租的房间》的语言特色,用小说中的语言实例来探讨文中部分修辞手段的象似性及其表达效果,尝试说明象似性修辞手段有利于表达小说的主题思想。

关键词:象似性,修辞,《带家具出租的房间》

参考文献

[1]Henry O.The Essential O.Henry Collection[M].Beijing:Chi-na Translation&Publishing Corporation.2009.

[2]Haiman J.The Iconicity of Grammar[J].Language,1980(56):515-540.

[3]Ungerer F.Schmid H.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London:Longman,1996.

[4]陈子娟.意识流小说中的象似性及其文体效应[J].考试周刊,2011(28):12-19.

[5]杜文礼.语言的象似性探微[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6(1):60-65.

[6]蓝仁哲.福克纳小说文本的象似性——福克纳语言风格辨析[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6):65-70.

[7]沈家煊.句法的象似性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1):2-8.

[8]王寅.论语言符号象似性——对索绪尔任意说的挑战与补充[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9]语言符号象似性研究简史[J].山东外语教学,2000(3):1-6.

[10]王寅.象似性:取得文体特征的重要手段[J].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4):39-43.

[11]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1.

篇4:家具门店软装摆场的技巧分析

关键词:家具;软装摆场;技巧分析

没有不好的东西,只有不好的销售员。这句话,不仅是说销售员的嘴上功夫,本质来说,就是在说,销售员的销售技巧,对顾客购买心理的揣摩。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于其他销售行业。家具门店行业的软装摆场,也是销售的一部分,将家具实体呈现整体效果,眼见为实,比嘴皮功夫更有说服力。

1 软装行业的现状

大部分消费者硬装完,只是进行简单的软装,或者根本不进行软装,而且软装大多按照消费者个人喜好随意进行,没有考虑家具风格和整体效果,更没有专业设计感。近几年,软装行业刚刚兴起,市场鱼龙混杂,没有统一的约束标准,整体专业度不够高,存在着各种抄袭和所谓的“借鉴”现象,给人雷同的感觉。比起硬装,软装更有设计感,而且利润很大。设计需要有不断的创新精神,需要不断的突破,不断的尝试,每个软装设计师,都有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软装相较硬装,不管是人力物力,投入成本比较低,使得众多硬装设计师纷纷跳槽。

2 浅谈家具门店摆场

2.1 “大空间”

在家具门店摆场中,要遵循“大区域分割,小区域点缀”的原则,切不可喧宾夺主,犯下大忌。在很多电视节目和媒体推送中,有很多关于家具软装设计的特色视频。将很小占地面积的房子打造成两三倍面积的即视感,这当中,很多地方就巧妙地运用了家具的性能,特别是储物功能和多功能性能,造成了视觉上的错觉,将实用与美观统一在一起。家具多,但是看起来并不乱,不繁缛,不累赘,有层次感,有设计感,物尽所能,这才是装潢的真谛所在。在一个大空间内进行家具软装,就是要给人一种大而不空的感觉。

2.2 “小装饰”

近年来,人们看到了装饰呈现的效果,开始重视细节问题,使得“装饰”“点缀”等词汇纷纷崭露头角。软装设计,也就是饰品布置,是设计的最后一环,起到美化卖场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一环。装饰是点睛之笔,而非画蛇添足。装饰性的点缀在摆场中是很重要的,挂画,盆栽,插花,工艺品等都能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适当的细节装饰,不仅能很好的衬托家具,更能增添美感,营造一种意境和氛围。

3 软装摆场的注意点

3.1 光线

家具门店摆场,对光线的要求很高。要尽可能地避免自然光线,自然光线对家具是有一定破坏性的,所以要选择人造光线,对家具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护。光线聚焦在家具的一点上,可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同样,装饰灯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比如小台灯、落地灯、壁灯等等,装饰灯可以让消费者欣赏家具整体效果时,有种回到家的感觉,起到强烈的刺激作用,达到软装设计的目的。

3.2 色彩

色彩种类繁多,相似色彩之间的区分度很低,这就需要软装设计师对色彩有极高的鉴赏力和审美水平,色彩的搭配组合对家具摆场的意义也不必多说,摆场呈现出来的感官享受,可以给消费者一场视觉盛宴。在家具摆场中,家具之间要颜色相近,同时还要和背景墙体颜色统一,协调性呈现系列性。在装饰方面,也要注重色彩的和谐。

3.3 风格

家具风格大体可分为,中式和欧式。中式比较传统,中规中矩,欧式比较优雅气质。在进行软装设计时,不可统一而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家具和饰品要和谐,尽量选择同一系列,有相同元素呼应的最好,当然,不同系列不同元素搭配组合也可以,如果摆场运用得当,效果惊艳,反之,则是一次失败的实践,有一定的挑战性和风险性。软装本身对感官要求就比较高,家具风格和饰品,材质风格倘若差异太大,会使呈现效果大打折扣。

3.4 层次

堆砌烦冗与精致之间,仿佛只有一步之遥。造成不同效果的呈现,在于层次的把握。软装摆场的过程,实质是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过程。家具高矮,大小搭配,整体的协调,在灯光的照射下,呈现形式美感,形成明暗效果,将层次感显现出来,才是一次成功的软装实践。

3.5 流线

由于门店面积较大,发货流线和摆场的流线都要做到有的放矢。货到现场时,要在卸货的时候进行分类,并且把货品放在不同的区域。放好后,进行拆包、安装,摆放饰品,摆放饰品时,要再次核对风格,分类各种产品,保证饰品的效果。摆场的流线首先摆放家具、灯饰、装饰画、地毯、饰品和花艺,最后是窗帘的悬挂。这些顺序不能颠倒,否则就会事倍功半。同时,摆场还要能够引导客户的视觉流线,要产生高低错落感,物品之间不能互相遮挡。引导客户的走向,把要展示的物体都较好地呈现出来,抓住客户的眼球,不要让空间有死角。

4 摆场技巧的重要作用

家具门店就像是一个个样板间,如何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刺激消费心理,这是一个需要不断探讨的问题。摆场的技巧,直接决定了家具门店的消费状况。家具风格的一体性,布局协调性,色彩搭配,注意每个家具的特殊性,不可夸大饰品的作用,遮盖了家具的闪光之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营造出居家氛围,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

5 结语

三百六十行,每一行都有一本经,细细品味,慢慢感知,主动钻研很重要。文章虽然主要分析家具门店软装摆场的技巧,但也仅是泛泛而谈,对后来者也仅供参考之用。笔者期待家具门店软装摆场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林耕.室内装饰经典风格集锦[M].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6.

[2]林福厚.中外建筑与家具风格[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范业闻.现代室内软装饰设计[M].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

[4]简名敏.软装设计礼仪[M].江苏科技技术出版社,2013.

上一篇:新家园下一篇:文员自我介绍求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