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活动总结报告

2024-04-28

心理活动总结报告(精选8篇)

篇1:心理活动总结报告

1、九月新生入学暨心理健康主题班会

一、活动目的

为了让新生尽快融入集体,适应大学生活,了解新生的心理素质。

二、活动内容 1)、导员讲话

2)、同学们讨论主题话题

话题一:什么是大学。话题二:怎样对待友情。话题三:以什么样的心理去面对全新的生活

三、对一些校园典型案例的分析讨论

四、小游戏:

口传悄悄话(我早上已经走到寝室楼下了,发现天有点阴,但是不下雨。我不放心,怕下雨,就回去拿了把伞,没想到后来又是个大晴天)。从第一个人开始以耳语方式传到小组中最后一个人,再请同学们谈感受。

此练习目的是了解真相是如何变成假象的;了解传播的途径越长,失真就越大。所以与人交往是,如果想知道真情.一定不要道听途说;传播和接收信息的人都有责任保证准确。)

五、组织每位同学都讲讲班上其他同学的优点

六、请辅导员总结发言

七、活动意义:

通过本次班会,提高我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水平,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懂得人际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引起同学们对心理健康足够重视,以及对心理问题的正视。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心理的健康很重要,一个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是很重要的,就是怕你在不断的生活中失去了方向,这样才是导致事情悲剧发生的最根本,我们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使自己能够做到最好!

2、十月心理健康月活动

一、活动简介

活动主题: 健康从心开始,生命因我绽放

二、活动目的: 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促进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倡导健康的生活理念,促进大学生健康成才,自觉实践,勇于探索,加强社会价值的行为规范,实现人生的价值。

活动宗旨: 为了引导本班大一全体成员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结合实践科学发展观与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的要求,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通过各种活动使大学生掌握心理健康应对技能与方式,能够正确应对人生各种挫折与挑战,尤其是大一新生入学的调整阶段,塑造我班学生新精神、新风貌,以全新面貌迎接未来人生的挑战。

三活动内容

本次活动向本班学生普及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知识,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创意新颖。主要活动包括开幕式、心理讲座、心灵成长坊、心理征文开心笑脸的征集、电影观摩、主题班会、吾爱吾的定点宣传日、闭幕式等等一系列的活动。我们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辅导员、学生参加了开幕式,接着导员以“情绪调试与压力管理”的主题做了演讲,为活动拉开了美好了序幕。面向全院师生的“开心笑脸”照片征集及专栏展示活动得到了许多师生的响应,同时心理征文与心理漫画的征集也开展的非常成功,另外心灵博客的创造也发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这都充分体现了我院大学生朝气蓬勃的生活状态,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风貌,同时也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先是学校举办了的心理讲座,邀请了心理师为我们做了精彩的演讲,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表现的非常的活跃,在老师的带动下我们积极的完成了一个个的心理测试与心理游戏。通过这次讲座,同学们对心理健康的问题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学校也对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关注了。这次活动为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提供了良好的舞台,同学们在训练中得到的快乐,领悟了团体协作的精神,也在活动中充分地展示了自我良好的沟通品质。进行“心灵成长坊”的心理现场咨询,他主要内容有心有灵犀一点通—两性沟通、走进阳光地带—情绪调节、让世界充满爱-人际关系、我要我的滋味-自我探索、我的未来不是梦-社会适应,此次活动得到了同学们积极的响应,它为同学们提供了更方便跟直接的帮助,同时也解决了同学们内心的苦恼与烦闷。心理话剧的表演,会把整个“心理健康月”活动推上高潮,也让这个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轻松活泼、五彩缤纷、兴趣盎然中落下帷幕。

四活动特色

本次活动领导都高度重视,前期各项准备工作比较充分,责任到位,整个活动都开展得非常顺利。在活动中,参与人员较广泛,宣传力度大,知晓率高,学生兴趣高涨,活动效果好。总结起来有如下几个特点。

1).领导重视,组织认真 本次活动得到了学院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从活动策划、组织安排、活动经费、活动场所、活动宣传、各种关系协调等等具体步骤的实施都充分体现了我院各级领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此外,本次活动组织认真,准备充分,每个活动从策划到宣传、准备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在活动决策前召开心理专干老师进行专题讨论,决定细节,加上学工处领导给予了大力支持,所以虽然活动种类节目繁多,但本次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条不紊,秩序井然,组织到位,效果堪佳。

2).活动丰富,主题突出

在一个月内组织这么多的活动,可谓内容丰富,活动形式多样,可谓多彩。但活动再多都始终围绕“健康从心开始,生命因我绽放”这个主题而展开。活动宗旨是倡导阳光健康的生活理念,鼓励学生快乐成长,所有的活动如“开心笑脸”的征集、心理健康教育征文、定向越野及主题班会等等活动,几乎都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充分展示我院大学生阳光朝气的一面,既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指明方向,又为大学生心理健康铺平道路;让学生投身于各种活动,这样,既在活动中得到训练,得以成长,又在活动中培养自信,激励自己,陶冶情操,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领悟心理健康的真谛,体会心理健康带给自己的快乐!

3)活动内容贴近学生

此次活动深受学生欢迎,活动贴近学生,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广泛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推进了同学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对于学生认识自我,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从活动的参与情况与反馈信息来看,同学们从内心深处体会到心理健康的重要,尤其是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心理健康更重要。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拥有健全的人格、愉快的情绪和健康的心理,才能为自身的发展奠定内在基础。通过本次活动,广泛宣传普及了心理健康知识,使我院广大师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陶冶了情操;活动帮助大学生们树立了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建立了自信,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提升了心理健康水平与心理素质,倡导了一种健康的生活理念,有效促进了心身健康,但是,心理健康工作是个长久的工作,此次活动后我们会将继续创造性的将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深入下去,我们将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让每位大学生都成长为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让每位学子的青春都沐浴到最灿烂的阳光。

五、总结: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如人际交往交友恋爱职业选择等。这些都有可能给我们心理带来较大的浮动所以从现在起应该注重心理健康并建立起自己庞大的心理体系不能被一点挫折打败。现在自杀的问题很严重有的原因却简单的让人觉得可怕生命不应该败给小问题。我们面对的是一生没有理由草草为它划上句号。有一颗坚韧的心才是对生命的负责所以要认真对待心理问题。

3、十一月大学生团体心理活动

一、活动目的:加强团体成员的之间的合作与信任,让团体成员进一步体会团体力量,寻找团体支持,加强团体凝聚。

二、活动内容

1)、暖身:松鼠搬家(10分钟)规则:三人一组,二人扮大树,面向对方,伸出双手搭成屋顶状,一人扮成松鼠,蹲在屋顶下面,有一个或者两个没有角色站在中间。没有角色的人可以向大家发号施令,口令有三个:1.大风吹——松鼠不要动,但扮演大树的人就必须离开原先的同伴重新组合成大树,并圈住松鼠,喊口令的人也必须寻找变成大树混入到活动当中。2.松鼠搬家——大树不要动扮演松鼠的成员就必须离开原来的大树,重新寻找其他的大树,喊口令的成员必须变成松鼠混入活动中。3.地震啦——扮演松鼠和大树的人全部打乱并重新组合,扮演大树的人可以做松鼠,松鼠也可以做大树,喊口令的人混入到活动中。落单的人站在中间重新发号施令。

目的:活跃气氛,创造活泼的团体气氛,增强团体凝聚力。

注意事项:活动室如果气氛热烈跑动比较大则要注意安全,指导者要适当关注总是被落单出来的成员,可以要求其谈一下感受或者自己说一下原因。

2)、循环沟通(20分钟)回到自然班级,班级所有成员围成内外两圈,两两面对面站好,指导者提供话题,先由里圈成员谈话,外圈成员倾听,并相互交换角色。之后,里圈侧成员向右跨一步,交换谈话对象,指导者提供新的话题,开始新一轮交流,由外圈成员先谈,里圈成员倾听。依此类推。话题:假如我是一种动物(植物、颜色、交通工具、电视节目、上帝……)我希望……因为….目的:强化良好的氛围,加深成员之间的了解信任,分组。

3)、信任之旅(30分钟)规则:按照活动二中的两人小组,一位成员扮作盲人,一位扮作帮助盲人的人,盲人蒙上眼睛,原地转三圈,暂时失去方向感,然后在帮助者的搀扶下,沿着知道者选定的线路,带领盲人绕室内外练习。期间不能有任何话语的交流,只能用手势动作帮助盲人体验各种感觉。练习结束后,两人坐下来交流当盲人的感觉和帮助别人的感觉。然后互换角色,再来一遍。交流讨论可以集中在一下几个方面:对于盲人,你看不见后是什么感觉,使你想起什么,你对你的伙伴的帮助是否满意,为什么;你对自己或者他人有什么新的发现;对于助人者,你怎样理解你的伙伴,你是怎样想方设法帮助他的,这使你想起了什么。并在团体内分享 目的:通过助人与受助,增加对他人的信任与接纳

注意事项:指导者最好事先选择还盲行的路线,道路最好不是坦途,有阻碍,如上下楼、上下坡、拐弯、室内外结合等。注意安全!

4)、信任坐(5分钟)规则:每个小组围成一圈,指导者喊“开始”,小组成员坐在彼此的腿上,形成牢固的一圈。比比哪一个组坐的最稳,最久。

三、总结:

每次培训都能有所收获在平常的生活学习中我们要多关注同学一旦发现有问题要多和他沟通必要时上报辅导员以及心理健康中心的工作人员这样有可能拯救一个人。很多同学遇到困难心情复杂时能有人倾听即便帮不上什么忙情况也会好很多。有时我们只是心里难过需要发泄一下有时我们会感觉寂寞想有个人交流有时我们会在交流中发现我们面对的可能都是同样的困难我们可以同舟共济。作为心理委员我们有时能做的就是静静地倾听但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有时却可以解开复杂的心情。同时我也了解到要做好心理工作还要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的知识让每位同学明白心理问题需要被解决并且必须被解决。此外我们班还通过主题班会校园心理素质拓展职业倾向测试等活动加强了同学间的交流感受到了家庭般的温暖。对于保密问题很多人不愿意和他人分享秘密把自己圈起来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应该尊重他这不仅仅是对自己工作的负责更是对朋辈的负责。

4、学期心理总结报告

担任会展G121班心理委员以来,我一直按照学校和学院的有关规定来要求自己,热心的服务同学,敏锐观察并及时记录本班学生的心理变化动态,并在定时向辅导员老师汇报近期同学们的心理状况,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同学要及时上报给学院的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辅导员老师,并根据程度,进行一些必要的干预,不能进行干预的会转介给所在学院的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辅导员老师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专业老师,让他们帮助同学们解决心理上的问题和困惑。

为了做好心理联络员,我也做了些努力:通过阅读书籍以及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养;搞好和同学之间的关系,成为他们知心信任的朋友;比较密切地和有选择性地予办理一些同学进行沟通,及时地了解到班里一些同学的心理状况,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及时了解一些心理方面的知识,以及学校在这些方面的一些措施和政策,并且还与其它班的心理联络员进行相互交流和学习。

通过一年的工作经历,我发现同学们在适应大学生活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一是刚进入大学时对周围环境和老师的教学方式的不适应而陷入心理困境;二是因日常小事和与同学的人际交往不顺利而产生一时的心理不适;三是因男女交往障碍或恋爱受挫而产生心理矛盾;四是对自我成长的关注和对未来的道路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心理困惑针对这些问题,我积极的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采取了一些措施。

对于大家普遍存在的第一个问题,我采取开展一次心理班会的方式,给同学们展示一些有关方面的资料,让他们了解到一些有关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大家对大学生活有个更加准确的认识。除此之外,还邀请了学校的心理健康老师,帮同学们解答进入大学的一些困惑。这次心理班会获得了很大的成效,同学们渐渐的开始适应了大学的环境,融入了这个大家庭。针对第二个问题,我与存在这方面问题的同学进行了一对一交谈,运用自身所了解的心理学知识,结合每个人不同的心理感受,以大家都能够接受的方式告诉他们:应该去与别的同学主动交流,坦诚地对待每一个人;人和人之间可能会有很大的性格差异,所以应该学会去包容;朋友之间难免会产生矛盾,应该有勇于承认错误,主动解决矛盾的态度等等。在交流中我尽量多的去倾听同学们的感受,以客观的态度去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使他们能够得到一定的帮助。针对第三个个别人存在的敏感问题,我依然采取一对一的交流方式,在倾听他们心理感受的同时,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障碍,让他们认识到大学的生活方式有很多种,而情感只是很小的一不过分,应该把精力更多的放在学习各方面知识上,只有不断的充实自己的大脑,才能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针对第四个问题,我采取了邀请一些学长学姐来与大家进行交流的方式,让学长学姐们将他们的经历告诉大家,使大家能够对未来多一份自信,对未来开始有自己的规划。总体来说,一学期的工作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我从中获得了大的收获,同时我也非常乐意去帮助大家,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能保持着应有的热情去服务同学,使每一个同学都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去过好自己的大学生活。

篇2:心理活动总结报告

在5月12日的第二个环节中《国王的演讲》深受同学们的热爱,观看现场安静,且没有吃零食、随意出入等不良现象。玩手机,睡觉的同学也比较少。虽然电影播放时间比较长,可能会和部分同学的选修课有所冲突,但仍有部分同学选择将其看完。观看氛围浓厚,相信大家都能从中感悟到一些演讲的心得体会。

在5月14日的第三环节中也是药学系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活动现场同样坐满了人。活动在开始之后给同学们播放了38分钟的电影短辑,然后进入四个提问环节,回答的同学均有小奖品。同学们在观看电影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体会到自信,能够对自己的不自信作出剖析,最后告诉我们自己不自信的原因。就像影片中的公主,也是从不自信到自信蜕变而来的。

篇3:心理活动总结报告

就美术教育而言, 作品仅仅是手段, 不是目的, 远不及学习过程本身重要。对儿童来说, 绘画是一种有趣的游戏, 儿童常借助绘画来表达情感。但目前学校里大部分都是从临摹入手进行教学, 强调“以老师为主”, 按照成人对形象的认识和表现技法要求学生模仿。这种单纯地把绘画技巧当做美术启蒙教学的做法脱离儿童生活实际, 违背儿童心智发展规律。有不少家长和老师, 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幼儿绘画, 评定画的优劣, 仅以画的形象是否规则, 与实物相比像不像为标准。这样就压抑了儿童的想象力和表现欲望。另一方面, 如果我们在实施儿童美术教学工作中, 若只听其自然, 忽视对他们进行绘画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 我们就不能全面地完成儿童的美术教学任务。

为此, 本文提出了专题研究, 即让儿童先感知、理解, 然后再想象作画。把辅导任务的重点放在培养他们的绘画兴趣, 增强他们作画的信心, 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意境上。

二、研究的目的

1. 正确引导儿童, 帮助其发展表现创造性的愿望和兴趣, 让儿童画更富创造性和想象力。

2. 在日常生活中启发儿童去观察、想象, 让其自由自在地画, 使孩子们保持愉快的情绪。

3. 正确评定儿童绘画的优劣。

三、计划的设计

根据儿童及班级整体特点, 围绕儿童所接触的事物;根据兴趣性、渐进性、直观性、形象性的原则, 从儿童的兴趣和理解程度设计教学内容。每个内容根据教育目的要求及活动需要安排时间, 实施中以“感”为中心, 以“理解”为途径, 有计划地促进儿童绘画的兴趣和创造力。

本专题研究采用“看看”、“听听”、“想想”、“画画”、“再说说”的方法, 整个实施过程分为:

第一阶段:兴趣与技能的再培养与再提高

第二阶段:观察力、记忆力的培养发展与再造想象力

第三阶段:感受力、理解力的提高与创作想象力

第四阶段:科学幻想的意识与创造想象力

这四个阶段的内容互相包涵。前阶段是后阶段的基础, 后阶段是前阶段的效果反映和对前阶段目的的再提高。

四、各阶段的过程及效果

第一阶段:兴趣与技能的再培养与再提高

6岁以后的儿童, 其思维向逻辑性发展。他们的创作意境逐渐扩大, 绘画技能也逐步提高。因此, 老师的辅导重在培养他们创作想象才能, 在绘画知识和技能方面, 也应进一步地传输和引导。设法以游戏形式教给儿童更多的技能。根据幼儿的特点, 在教儿童画物的技能时尽量采用游戏形式。如画房子、直升飞机、老鼠……采用有趣的图画伴着有趣的歌谣, 让幼儿边想、边画, 脑、口、手并用。这样, 孩子们的技能提高了, 他们的兴趣也更高了。

经过教学和引导, 孩子们在添笔画中已反映出一定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孩子们用一支笔, 能把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等单调的几何图形变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人或物。

第二阶段:观察力, 记忆力的培养发展与再造想象力

马努依连何认为直观性是学习中最必要的和最有力的助手。这是一种物质的、易于使人感受的辅助手段。它能把儿童从唯心主义者所喜欢的扼杀才能、枯燥无味的抽象说教中解放出来。因此, 在教学中采用直观性、实践性原则, 使儿童在充分地直接感知、观察客观世界物象的基础上形成鲜明的形象, 并在儿童自身积极投入的活动中得到练习、巩固和发挥创造力。

如:命题画《公园里最高兴的事》。这个主题是结合班级到姚江公园游玩而设计的。为了充分发挥儿童的想象力、观察力, 就抓住这个“最”字, 用生动感人的语言把孩子们引入想象, 告诉孩子们把看到的、想到的和自己做的, 印象最深刻、最有趣的的事画下来。孩子们的想象力在记忆力、观察力的辅助下得到了初步的发挥。虽然孩子们的画有点凌乱, 有的甚至连成人都看不懂, 但画的内容的千姿百态、生动形象和童趣, 充分反映出孩子们的想象水平。

第三阶段:感受力、理解力的提高与创作想象画

一位专家说:“如果一味地让儿童照看样本临摹, 那么就不可能在画中找到儿童的个别差异, 也就看不出幼儿的创造性。”提高儿童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是培养儿童推理应变能力、思维变通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 老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坚持以儿童为主体, 教学中贯彻灵活性、创造性原则, 不但要求他们观察、记忆、模仿, 而且还要鼓励儿童直接通过自己在活动中的探索和尝试去解决新课题。

采用不受内容情节限制的“画词句”、“画音乐”等方法, 其目的是给予儿童一些自由发挥, 独立完成任务的机会, 让其思维活跃, 展开想象的翅膀。

1. 画词句——例举“渐渐”

在教学中, 运用听一听 (收音机声音渐渐变响) 、看一看 (小猫渐渐爬快) 、试一试 (使橡皮盘渐渐拉长) 、讲一讲 (根据图片内容运用“渐渐”这一词讲述) 等手段让儿童充分感受和理解。然后让儿童画一幅也能反映“渐渐”这个词含义的画, 并讲述。在教学中发现孩子们的反应速度很快而且思维非常活跃, 不到二分钟就有近十个学生完成, 他们的作品有“太阳渐渐升高”、“船渐渐开快”、“小猪渐渐长大”等等。

2. 画音乐

良好的感觉可以从各个美的作品中吸取。“画音乐”是教儿童在音乐欣赏之后, 把音乐欣赏的感受和由音乐唤起的联想画出来, 然后再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音乐感受和画面内容。

首先, 让儿童感受音乐的情绪, 然后进行创作想象画。让儿童听欢快的音乐, 孩子们就会画出跳舞、唱歌、庆祝节日的画面;听滑稽的音乐, 孩子们就会画小丑, 杂技等;听狡猾的音乐, 孩子们就会画出狡猾的狐狸, 坏人、老鼠……

如当儿童欣赏《小猫咪》乐曲以后, 小朋友的画面上虽然都有小猫, 但小猫的形象、神态、情节却是千姿百态的。有的是小猫咪抬头看小鸟, 想吃却吃不到;有的是猫捉老鼠;有的是描睡懒觉……从小朋友们的画面和语言表述中, 我们明显地看到:他们欣赏的是同一首乐曲, 但表现的方式, 想象的内容却各有千秋。

第四阶段:科学幻想的意识与创造想象力

幻想是儿童对事物在道理上的追求、探索的思维活动, 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对于许多现象, 孩子们无法从现实生活中找到答案, 于是产生一种不合乎逻辑的幻想。我们要承认儿童幻想的价值, 要善于引导儿童的幻想变成坚定的信念和追求。从美术教学角度来说, 还应当鼓励儿童用绘画把自己的幻想和追求表达出来。如多和儿童谈谈电视、电影中的见闻, 然后共同设想“如果……该多好!”“如果……那会怎样?”等等, 使幼儿的幻想题材不雷同。

五、结论与体会

1. 在辅导儿童发挥创造力进行想象画时, 老师首先要有勇于探索的精神。

2. 绘画的想象力、创造性是绘画的启蒙教育, 它们相辅相成, 同时进行, 无先后主次之分。

3. 形象记忆是绘画创作素材的积累, 头脑中记忆的形象越丰富, 想象力与创造力越宽广。

篇4:大兴区心理地方教材实验总结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实验已经四年多,随着心理地方教材的全面使用,教育效果逐步显现,但矛盾和问题同时开始暴露,有些问题源于心理地方教材内部,包括由于教师对地方教材的不适应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有些是非教材因素所致,这些矛盾和问题是心理地方教材使用中的必然现象。以下是通过对教师的调查问卷整理出的实验现状。

一、调查问卷分析

1、教师对《指导纲要》的了解。

心理活动课没有《课标》,目前,我们把教育部颁发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作为课程开发、实施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作为教材编写、教学、评估的依据。

在对《指导纲要》熟悉程度的调查中,12%的教师表示自己仔细阅读、思考过《指导纲要》;67 %的人大致浏览过,认为是初步了解;认为自己不了解《指导纲要》的仅占21 %,而且教师熟悉《指导纲要》是因为要参加本区的班主任基本功考核。

教师普遍认为,《指导纲要》留给教师的创造空间很大、弹性很强;由于目前小学的心理活动课大部分由班主任兼任,加上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工作任务繁重等主客观原因。大部分教师感觉在心理活动课上“不太得心应手”。

2、对心理地方教材的认同性。

大部分教师认为《指导纲要》覆盖的面比较大、涵盖的内容比较虚,心理教材才是实的,心理健康的理念要以心理教材为载体传递给学生。因此,认为教材非常重要。

对新教材非常喜欢的的占58 %,说不喜欢的占13%,说不太喜欢的占29%。

教师喜欢心理地方教材的原因主要有:“教材生动活泼,突出人文性”;“教材内容丰富有趣,关注学生身心发展”;“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趣味性强”;“教材关注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受,触及学生的心灵”; “教材留给教师自主发挥的空间大,可以进行再加工”;“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了学生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

教师不喜欢心理地方教材的原因主要有:

(1)教材内容有的课时偏少,使得教师对教材的把控难度增加。

(2)教材在活动性体现上还有些薄弱。心理活动课本来应该是通过活动让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有所感悟,以达到助人自助目的。教材在教给学生一些心理知识与方法技巧上,有的地方采用直接呈现的形式。但是,学生心理的成长,若没有内在体验,很难认同与内化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因此,心理活动课要真正坚持活动为主,注重感受,让学生在体验中建构一些自我发展的方法。

(3)教材在编排上有些不合理,心理健康知识或方法技巧呈现给学生时不太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4)本地区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未得到有效关注。

目前,很多小学生“不会玩儿”“不善于沟通”“做事无计划性”等这些热点焦点问题未得到充分关注。

(5)教材有些地方“价值不中立”,导致心理活动课的味道不浓。

如一课的题目是“原谅是一种美德”,那么也就是说不原谅就不具有美德,教材在“价值中立”上出现了一些偏差。

(6)教材在培养技能、技巧上薄弱,训练不够扎实。

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时常会遇到困扰,这些困扰解决最终要靠学生自己。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学以致用;通过模拟问题情境、角色扮演践行;布置实际生活的作业等形式,促进学生心理成长。

(7)教材中有的选择的内容不支持主题。

每个环节的内容都是为主题服务的,教材中有的选择的内容不支持主题。如:在“放弃需要勇气”这一课,设置的情景是“人生目标”。

(8)忽视课后延伸与实践等问题

学生心理水平的提高单靠课上这点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靠课后延伸与实践。教材在这方面还比较薄弱。

(9)教材中的插图与内容不匹配。

3、对地方教材的把握水平与使用效果。

教师驾驭地方教材的能力直接影响心理活动课的效果。23 %的教师认为自己能把握教材,66 %认为能基本把握,11%认为不能把握。

在对地方教材难以把握的主要原因的调查中,18%的教师地方教材理解的不深不透,32%认为开放度太大所致,31%认为没有教参所致,6%因为学生原因,而 23%认为是由于可参考的资料资源缺乏。

在地方教材对提高学生整体心理素质效果方面,79 %的教师认为比较好, 5%认为比较差,另有16%认为还很难说。

我们感到,教师在使用地方教材的过程中都在努力去适应教材,并且努力体现教材的目标。而少有教师对地方教材存有质疑。

4、对使用心理地方教材学生变化的评价。

心理地方教材使用的效果最终反映在学生的变化上。在对“使用心理地方教材的学生有哪些主要变化”的调查中,比较集中的意见为:

持肯定态度的认为:

学生中绝大多数喜欢上心理活动课,

学生在心理活动课上各抒己见,

学生在心理活动课上的发言真情实感的流露

心理活动课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内心交流的良好场所,

在心理活动课中,学生说真话、诉真情,体会情感交流带来的满足感。

通过心理活动课中可以化解学生之间矛盾,

通过心理活动课可以消除学生的困惑

通过心理活动课可以调控学生的不良情绪。

持否定态度的认为:

没有相对安全的氛围,使得不敢说真话,

心理活动课中的活动不容易组织,有时显得课堂纪律不好,

二、实验思考

1、对教材的肯定。

短短几年,使用心理地方教材的效果有目共睹。对教师而言,教育对心理活动课的认识正逐渐发生变化,能力在不断提升;对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正在逐步走进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2、教材的优点:

(1)以学生活动为主,注重体验。

教材注重通过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来造成个体内心的认知冲突,唤起学生内心深处存在的一些心理体验,增强其心理感受,以达到心理健康的目的。活动的呈现通常以创设问题情境、小组讨论、游戏、角色扮演、小测试等各种活动辅助辅导,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思想活跃起来,让学生全身心地获得心理感悟,通过感悟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通过习惯形成为稳定的心理品质。

(2)教材在编排和内容上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

教材在体例编排上根据不同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分阶段设置内容,内容科学符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学生最关心、最需要、最感兴趣和最感到困惑的问题作为教材的内容,与学生产生共鸣,以达到教育效果。

(3)教材在内容与形式上活泼生动、丰富有趣。

教材在形式与内容上活泼生动,丰富有趣,学生们非常喜欢。 如:

故事会:将深奥的心理知识寓于趣味故事中,将具体的行为要求寓于吸引人的故事情节中。

专题讨论:专题讨论容易形成两极或多极观点,容易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小品短剧表演:小品短剧表演难度较大但趣味性较强,可以显示学生多方面的才能。

设置展示台:当堂展示学生的小制作,以及一些成果图片等集中展示,让学生有一种成功感,

(4)教材总体目标定位符合《指导纲要》的要求。

教材总体的活动目标落在解决中小学生发展性问题上,以全体学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对象,对中小学生成长中普遍遇到的问题予以指导,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充分发挥潜能,学会控制和条件诶自己能够克服心理困扰,培养乐观进取、自信自律、友善合群的健全人格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涉及的目标有“自我意识”、“生活适应”、“”人际交往“和”“学习心理”。

(5)教材重视分享交流,善于利用学生资源。

教材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在课堂中进行思考并分享自己的看法,这种分享有时是在全班进行,有时是在小组内进行。通过交流分享,学生获得更多的心灵碰撞机会,便于在彼此的经验中获得成长。

例如,在小组讨论之后,小组派代表以板书、口头、表演等多种形式向全班汇报、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大家讨论、交流的结果,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6)教材重视实践练习,学以致用。

教材充分考虑学生学生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心理践行能力。如学生在学习了合作的技巧之后,教师给学生小组分配任务,让学生马上去进行尝试,学以致用。

三、实验所带来的变化

变化之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己,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

变化之二:加快学生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关注学生的适应能力,面对学生的不适应,会教给他们积极主动地,快乐地接触新环境,能随着环境的变化主动地进行自我调节的理念与方法,从而产生新的归属感和稳定感。

变化之三:师生、生生及家庭关系发生了变化。

心理健康教育不但能提高自己,还能对正确地处理好人际关系有所帮助。因为在了解自己心理的同时,也学会了解同学的心理、教师的心理,这样便可以对不同气质、性格的同学采取相应的态度,从而防止不必要的矛盾,加强与同学的友谊,改善与老师之间的关系。

变化之四:教育评价发生了变化。

心理健康教育提倡“价值中立”的原则,对学生的表现不进行评判。在课上只要是积极参与、只要是说真话、只要是流露真情实感、只要是尊重他人,就应该得到老师的肯定。

变化之五: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心态始终保持健康水平。培养对他人、对工作、对学习、对生活都比较满意,没有心理障碍的满意的心境,不会苛刻地要求别人。对工作、生活、学习也有正确的标准,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急功近利。

四、对教材的修订

1、队伍组建:

我们组建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修订队伍,这支队伍由12人组成,既有一线心理教师又有德育主任,还有教研员;既有中学教师又有小学教师;既有理论水平高的硕士,又有经验丰富型教师,这支队伍组建的我们认为比较科学、合理。

2、修订内容:

本次修订,我们在内容方面做较大调整,针对教材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我们给予较高的重视。

1)对于教材中有些课时内容偏少的情况,我们采取适当增加内容。

2)对于教材的活动性体现薄弱的情况,我们采取适当增加游戏、情景表演、讨论等形式来凸显活动性。

3)对于教材编排上的不合理,我们采取调整顺序的方法。

4)对于教材中关于那些热点、焦点问题未得到有效关注的现象,我们适当增加了一些主题。如增加了“学会玩儿”、“学会消费“、”学会沟通“、学会计划”、“学会面对挫折”等。

5、对于教材中有些“价值不中立”的现象,我们采取换表述的方式。如把“学会遵规守纪”换成“学会遵守规则”,把“原谅是一种美德”换成“你知道什么是原谅吗”等。

6、对于教材在培养学生技能技巧上薄弱,训练不够扎实的问题,我们采取通过模拟问题情境、角色扮演践行;布置实际生活的作业等形式,促进学生心理成长。

7、对于教材中有的选择的内容不支持主题的现象,我们采取换部分内容的方式来解决。

8、对于忽视课后延伸与实践等问题这一次得到了加强。

9、对于教材中的插图与内容不匹配的现象我们这一次修订也做了改善。

10、这次修订,我们在每一单元结束后,增加了一节回顾课。

五、实验工作

1、教材辅导

每个学期开学初组织一次心理教材辅导,试验以来共组织9次。主要是针对教材内容,指导老师把握心理活动课的教学理念,掌握其课程的讲授方法,合理有效运用教材,为老师们上好心理课做好辅导工作。

2、各种形式的课程辅导

(1)下校视导:四年时间,足迹遍布大兴区所有小学,每学期分别指导20余节心理活动课。

(2)组织研究课:四年来共组织8节,每学期一节。我们深入学校一线,组织优秀的心理活动课供全体老师学习观摩,并在观摩中研讨、交流、学习,既是对骨干教师的磨练,也是给新教师学习的机会,起到了积极有效的成果。

3、“共同成长”研修组对课程的研究

07年组建“共同成长”研修组以来,老师们在这个集体中共同研讨教学设计、如何设计暖身活动、如何选题、如何组织活动等方面作了深入的研讨,使每位老师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每学期组织六次活动。

4、组织评优、征文等活动

(1)2008年,进行了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市级和区级评优活动,市级一等奖2人。

(2)位获奖老师在石景山京源学校举行的“北京市优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例展示及征集与推广研讨会”上为全市到会的老师做课,并受到了专家的肯定。区级有二十余位教师分别获奖。

(3)组织编辑了“从这里走进心灵——大兴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优秀设计文集”。

(4)09年参加北京市教科院教学设计评优活动,又有4位老师获一等奖,7人获二等奖。

(5)试验以来组织区级心理活动课评优活动4次。

5、网上研修

利用教师研修网开展研修活动,我们设置了研修大厅、活动课程、心理咨询、辅导案例、家庭教育等几个栏目,发帖子近3000个。

6、走出去请进来

(1)09年,参加了由西城教育研修学院德育心理部组织的、钟志农教授主讲的“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

(2)参加了在石景山京源学校举行的“北京市优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例展示及征集与推广研讨会”。

(3)10年,邀请北师大教授聂振伟做关于考前心理辅导的讲座。

(4)邀请北京教科院白玉平教授作关于教师成长的讲座。

7、教材修订记录

(1)2010年4月8日下午,进修学校504教室教材修订第一次研讨会。(组建修订队伍,讨论编排体例)

(2)2010年4月13日上午,进修学校504教室教材修订第二次研讨会。(讨论编排体例)

(3)2010年4月14日上午,进修学校504教室教材修订第三次研讨会。

请首都师大王希永教授、陈红主编指导编排体例。

(4)2010年4月22日全天,进修学校三楼会议室教材修订第四次研讨会。(讨论每内容)

(5)2010年6月22日全天,进修学校三楼会议室教材修订第五次研讨会。(讨论内容)

(6)2010年7月28、29、30三天,进修学校503、504教室第六次分组研讨会。其中第一天请首都师大王希永教授、陈红主编指导教材修订,后两天分组研讨。

篇5: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报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向城市为生活而打拼,他们在为城市带来生机与活力的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越发凸显,那就是他们的小孩的教育、生活及心理健康问题,天真烂漫的他们在别的小朋友还依偎在妈妈怀里撒娇的时候便懂得了生活的艰辛,承受着这个年龄不该承受的东西,而他们由于心智的不成熟加之社会制度的不完善,使得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心理上或多或少的出现了问题,对他人的不信任以及缺乏与他人的沟通与合作便是其中比较严重的两大问题。

为了帮助孩子们克服心理障碍,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同时增强自身关注社会问题意识,提高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培养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素质,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身为山东大学阳光行动服务社的成员,我们小组四人在阳行集体到文苑小学举行活动之时负责组织策划了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小组集体讨论确定“信任与合作”的主题后,我们四人明确分工,分别进行资料的搜集,筛选,整理以及PPT的制作,最终通过汇总,确立了以游戏贯穿课堂,进行总结启发的方式增进孩子们之间的合作与相互信任。

虽然活动前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活动当天,孩子们的热情还是让我们有一点不知所措,还好在学长学姐的鼓励和充分准备的前提下,我们很快调整了心态开始和孩子们打成一团,课前的交流与沟通让我们对孩子们有了一个全新的看法,他们多才多艺,综合素质绝对不比任何孩子差,可同时我们也发现孩子们之间确实缺乏那种合作与信任,尤其是男生与女生之间,或许是由于年龄的特殊敏感性加之他们所处的特殊社会环境,男生与女生之间的隔阂仿佛无法逾越,这是我们之前所没有预料到的。在小组成员间简单交流之后,我们决定临时将男女生之间的合作与信任作为一个重点解决问题,在分组时特意分为一个全女生组和一个男女混合组,刚开始游戏时,男女混合组的成员明显在合作上输于另一组,尤其是在撤凳子游戏中,由于需要接触,男女混合组很快输给了对方,对手的兴高采烈彻底激发了他们的竞争欲望,男女生之间慢慢建立了合作与信任,此后的游戏中,男女生混合组配合得越发紧密,在指挥游戏中,男女生在充分信任的前提下完胜另一队,最终,男女混合队取得了胜利。在游戏结束后的总结中,我们特别强调了男女生之间的信任与合作,孩子们似乎也从游戏中得到了启发,在后来的操场自由游戏期间,男女生之间的隔阂明显模糊了,每个孩子之间的信任与合作意识都得到了加强,黄昏时分,我们带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回到了学校,开心着,满足着……

篇6:“心理援助活动室”申请报告

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单位

黑水县泽盖寄宿制小学校

负责人:沙尔甲 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泽锋 联系方式:*** 项目实施背景

“5〃12”汶川大地震,使紧临汶川的我县遭受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虽然灾难已经过去,但重大灾害后的心理调适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广大中小学生,他们弱小的身躯和心灵在面对灾后艰巨的生活和学习时,在面对亲人丧失、肢体残缺、家园重建、学业挫折等等现实问题时,各种心理问题还可能进一步突显和激化。随着灾区学校从灾后应急阶段逐渐恢复到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中来,学校心理教育正经历如下变化:

1、短期的、应急性的心理援助→长期的、以预防和发展为主的心理教育

2、大量外来心理志愿者为主→本地本校教师为主

历史表明,重大灾害后的心理调适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广大中小学生,他们弱小的身躯和心灵在面对灾后艰巨的生活和学习时,在面对亲人丧失、肢体残缺、家园重建、学业挫折等等现实问题时,各种心理问题还可能进一步突显和激化。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心理服务,建立健全长效的灾后心理干预机制。在这种情况下,在有条件的灾区中小学校建立心理援助机构就成为一种有效保障长效心理干预机制的有益实践。

项目实施地点

本着安静和方便的原则,我校“心理援助活动室”拟建在学校教学综合楼三楼,内分三个区:A阅览区;B互动区;C活动区。预计设立个别咨询室、团体活动室、办公室、沙盘游戏室、宣泄室、阅览室、测量室、放松室等功能室。

项目实施惠及对象及人数

我校“心理援助活动室”项目建立后,将主要针对黑水县芦花镇泽盖、沙板沟两个片区近八百名学生和木苏、龙坝等乡镇的部分学生。

项目实施初步方案

1、“心理援助活动室”要在站长组织和协助下,建立全校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使全体教师都能以不同方式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

2、“心理援助活动室”要与本项目实施机构及其主办心理网站建立联系,拓展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积极争取在专家指导下,为学生提供适切的心理健康教育。

3、“心理援助活动室”专职教师要通过讲座或组织示范活动等方式,指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团队辅导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4、“心理援助活动室”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并通过宣传窗、黑板报、广播、专栏刊物、校园网站等载体向全校师生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同时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途径向学生家长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5、“心理援助活动室”学校要建立《心理辅导教师工作守则》等工作制度,规范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等工作等。

6、“心理援助活动室”要定期开放,学生可以通过上门、来信、网络等方式与心理辅导教师联系,心理辅导教师应保持各种联系方式的畅通。

7、“心理援助活动室”要通过观察、访谈、心理测试、问卷调查等方式定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和分析,并逐步完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对有特别心理需要的学生进行积极的接触与干预。

8、“心理援助活动室”要建立心理辅导的转介机制。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发现需要接受心理辅导的学生可转介给心理辅导教师;学校心理辅导教师负责辅导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当遇到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时,能及时将其转介到校外的专业机构接受辅导和治疗。

建立“心理活动援助室”的预期效果

1、日常组织管理功能(组织实施常规心育工作,为学校管理服务)

2、测评建档功能(了解掌握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及个别特殊需要,基础性工作)

3、咨询、辅导、教育功能(主要职能。开展个体、团体、信函、电话、网络等各种心理咨询辅导服务;开设心理活动课程等)

4、宣传服务功能(通过心理讲座、心理社团、各类活动、教师培训等途径方式宣传、普及心理常识,树立健康意识)(兼具信息、资源中心)

5、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功能。(预警机制、转介制度等)

6、服务家庭社区的功能。(营造良好的育人心理环境)

篇7:心理报告总结

五月份的活动开展了很多。又到月底了该作总结了。

作总结就像给自己铸造了一面镜子,通过这面镜子我们看到了自己的成绩和进步,但更重要的目的是看清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的来说,本月的工作比较顺利,各项活动的开展也较为成功。但是也存在许多的不足,与老师,与同学的交流还不够,人文关怀还有待提高。自己感觉工作相对来说还有些慌乱,不够有序,也说明经验不足,阅历不够。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在这些方面更加努力,争取做更好。请老师放心,我们会对着这面镜子整理好自己的衣冠,改正缺点和不足,走好剩下的路,至少让他们每一个都记住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

(备注:正文部分统一宋体四号字,正文不少于200字,文件名统一

为班级+姓名)本学期的工作比较顺利,各项活动的开展也较为成功。但是也存在许多的不足,与老师,与同学的交流还不够,人文关怀还有待提高。自己感觉工作相对来说还有些慌乱,不够有序,也说明经验不足,阅历不够。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在这些方面更加努力,争取做更好。

篇8:心理活动总结报告

高满意度和高参与度的研训效果, 是各市县教育局领导高度重视, 研训等部门与进修学校通力协作, 小学校长充分负责, 以及教研室扎实工作的结果。现总结如下:

一、市县教育局领导高度重视, 是提高研训管理效益的重要条件

2009年9月14日下午, 各市县教育局组织召开了教研室负责人集体备课研训工作会议。到会的分管教研的领导作了重要讲话, 对加强教研员的研训工作, 有效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集体备课”研训专题会议的召开, 使小学教研员进一步提高了对教师“集体备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明确了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与“备好课”专题研修之间的关系, 以及实施步骤、方法和主要措施等, 为有效实施“备好课”和集体备课专项活动提供了必备的支持条件。

二、教研室、培训等部门通力协作, 是提高研训实效性的策略之一

加强针对性, 提高实效性, 一直是小学教师研训追求的效果。各市县教育局培训部门与教研室有效配合, 通力协作, 是提高研训实效性的一条策略。

市县教育局教研室主管部门为配合“集体备课”专题研训活动的开展, 及时转发海南省教研培训院印发的开展集体备课的函件。这些文件和函件, 对有效领导全市县小学教研员研训工作的开展, 具体指导研训部门和各小学分阶段实施培训、进行集体备课活动,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省组织到达各市县的指导专家主讲的“集体备课”有关专题报告, 参训教研员和教师普遍反映其能够紧密结合新课程教师备课的实际, 有助于教师们系统地把握所任学科教材的结构体系, 理解教材内容, 拓宽知识视野, 学会分析和处理新教材。“贴近教师”“讨论非常具体、明确”“讲的很到位, 挺适合我们的实际运用”“注重实效”“增加小学教研员和教师的业务和技能”, 此类的评价比比皆是。与会的教师都表示活动办得很好, 学到很多东西

三、教研室充分负责, 保障了“集体备课”研训活动的顺利开展

教研室是教师研训的第一责任人单位, 已经被多数学校所接纳。这是本次“集体备课”活动取得高满意度的基本保证之一。通过前述的专题会议, 教研员和教师们普遍提高了认识, 集体备课研训活动得到了重视。不少市县明确了职责, 教研员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屯昌县分管教研室的领导全程参与集体备课活动, 有些市县的领导通过手机短信及时通知教研员和教师“集体备课”学习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大多数县级的教研员亲自组织抓集体备课研训活动, 随时与镇中心学校的教研员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取得联系, 及时处理有关问题。省专派指导小组非常负责, 全程监控教师的学习与研训情况, 随时向省教研院反馈以求解决。全省多数市县都形成了信息交流的机制。这些都是以往很少出现的现象。

四、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提高校本研训实效

9月15日, 全省所有的市县参训教研员和部分教师, 一方面通过省教研院“集体备课”专题, 即《有序备课———备课实务与新技能》《有效备课———备课问题诊断与解决》《反思备课———教案反思与研究》等发言, 并在线提交培训日志, 参与在线交流;另一方面, 参加本市县组织实施的集体备课活动, 开展备课问题诊断、个人初备、备课组集体研讨、修正教案和备课反思提升等活动, 进行教学设计技能和教案反思技能训练, 解决备课问题。

集体备课活动在全省各市县小学开展得轰轰烈烈。如屯昌县教育局教研室在向阳小学召开集体备课研讨会议, 全县共100多位教研员、小学语文教师和“集体备课”组长参加了会议。本次活动组织有序, 活动做到了四定, 定时间:9月15日上午;定地点:屯昌向阳小学;定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定中心发言人:主讲唐文锦, 对本单元教材进行分析并提出教学建议, 副主讲曾献波、苏文才、符国、王康鸿负责课时备课。集体研训有方, 从活动中, 我们可以看到每位主讲教师对教研的热情及敬业精神。他们熟悉教材, 胸有成竹, 做到“五备”:备好教材分析, 备好教法, 备好学法, 备好练习, 备好教学过程。整个备课流程顺畅、科学合理, 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文昌市这次集体备课分为自备—研讨—整理—补充四步进行。具体做法是:个人自备。事先把备课的内容通知所有要参加活动的老师和教研员, 要求大家自备, 写出发言稿。集体研讨。以文城中心小学同年级同科目的科任老师为主进行研讨, 作重点发言, 教研员和其他学校的老师参与讨论。通过集体研讨, 优化教学方案。完善整理。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由备课组组长组织教师将组里提出的问题进行汇集和筛选, 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整理、完善, 形成规范的教学设计预案。预案补改。预案补改主要是体现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备课组成员在主备课人员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对教材的独特处理方式等进行修改使用。全市性的集体备课, 主要完成前两个步骤, 后两个步骤由文城中心小学中心备课组自行组织进行。这次集体备课对教研员的作业要求是:写一份关于如何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书面发言稿和拟定一份本单元学习效果测试题。

儋州市集体备课主要研究的问题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提高与发展。主题明确, 活动流程顺畅。能按集体备课的实施原则, 确实做到了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认认真真从备思想、备教材、备教案、备学情、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过程七个方面着手, 确实做到了“六个”统一。整个操作流程是个人初备、集体研讨、课后交流。各教研员的发言都能围绕主题, 从如何处理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方面各抒己见。一致认为《花钟》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目标明确。从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到发展目标, 都能准确地把握本文教学的重难点, 能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 根据学情设计教法与学法;通过知识点的渗透 (字、词、句的积累与运用) ,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事物的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以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乐东县教师培训学校对教研员培训项目比较重视, 教研员开展集中备课活动是一项重要的跟踪培训内容, 学校对活动的组织和实施都比较具体, 全体小学语文教研员都参加。做到了定时间、定地点、有主讲人、有记录。整个过程大家积极参与, 共同探讨了如何开展集体备课的问题, 达到了一定的预期效果:乐东县第一小学开展集体备课课题研究已经有一年的时间, 校内教师兴交流之风、研究之风, 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经验, 形成了阶段性经验总结, 并在全县推广, 起着指向性作用;本次活动从理论的层面研究、探讨了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的思想与方法, 教研员参与比较积极, 提高了教研员的理论水平;本次活动以讲座与讨论的方式演示了集体备课的具体操作模式 (教师多媒体演示) , 有助于各位教研员在实际活动中的操作。

澄迈县预定主讲人加乐中心校符丽老师就“在阅读教学中, 如何引导学生充分地读”这一主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符丽老师从新课程标准对四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谈起, 以第二单元的课文《天安门广场》一文为例子, 详细地谈了自己是如何落实“充分地读”这一目标的。然后老师们针对这一主题畅所欲言。或就符丽老师的做法提出建议;或就符老师预设的某一环节进行质疑;或提出了自己的预设, 说说如果是自己上这一课书, 会怎么上;或谈谈自己对这个单元的其他课文在“读”这一环节是怎么做到有效充分的……

家乐中心校的李芬老师发言道:“俗话说,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讲的就是书要多读, 才能品出其中的真正含义。但是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读, 会使学生觉得很乏味, 甚至读死书, 不但不理解文章的意思, 而且浪费时间, 这就需要教师有效地引导学生读, 也就是要求教师具有解读教材的能力……我认为充分地读应当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反复读, 每一层次都要达到应有的目的。第一层, 初读课文……第二层, 细读课文……第三层, 多元化解读课文……第四层, 有感情的诵读课文……以上四个层次的读保证了学生读的时间和读的质量, 让读不再成为支离破碎地分析课文前的形式。从而使学生能够充分地读, 使朗读真正成为全面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手段。”

金江中心校的张蕾老师就本次主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充分未必是有效的。现在课堂上读的形式是多了, 大都走形式路线, 追求形式和表面的热闹。我认为应该是‘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而又有效地读’。”接着张蕾老师总结了自己平时的操作法:默读—略读—联系上下文读—积累词语。张老师还说:“一个好的语文老师, 在解读文本时, 首先要感动自己, 然后你才能去感动学生。因为只有读进去才能走出来。”

第三小学的王老师在发言中说道:“语文老师的魅力, 在于用你的解读使你的学生感动、感悟。”她一贯的做法是:读而思、疑、批、摘、议、悟、用七步曲。

西达中心校的黄老师说道:“充分读, 让我想到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但这样的读耗时大, 收效微, 学生累。因此, 如何有效地充分读才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学会收集重点词句, 悟其意, 感其情, 品其味, 从而得其法。”

五、集体备课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集体备课不但给了老师大量的研究学生, 钻研教材的时间, 而且也给大家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和交流的空间, 不仅提高了教学成绩, 也给青年教师提供了发展的契机, 他们虚心向老教研员请教, 教研员也利用这个机会进行教研活动, 大家团结在一起出谋划策, 打磨课堂。其实每一次打磨, 就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都会使全体成员受益匪浅。

在组织实施“集体备课”专题研训活动中, 我们总结了以下几条经验:

第一, 为提高“集体备课”研训效果, 可以将海南省特级教师和骨干教师聘为兼职培训者, 建设优质的培训课程。此举, 可以使远程视频“备课”课程学习和岗位自学相互促进, 从而使“备课”研训效果增值。

第二, “集体备课”研训的理论学习、岗位实践研修, 必须做到理论联系教学实践, 缩短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时间。用备课理论指导备课实践, 在备课实践中逐步内化备课的理论知识, 不断提高备课能力。

第三, 实现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的有效结合, 切实解决培训、研究“两张皮”问题, 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又有利于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有利于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

第四, 要为有效远程培训提供必备的支持条件。领导重视教师培训工作, 尤其是地方政府领导的重视是培训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条件。

第五, 满足小学教研员和教师的培训需求, 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 及时调整培训计划, 是提高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

第六, 集体备课研讨前要认真自备。这样, 研讨时才能目的明确, 针对性强, 有话可讲, 才能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第七, 每次集体备课研究的问题不要面面俱到, 要突出一两个重点问题, 研究深入、透彻, 使教师有所得。

第八, 每次集体备课要根据具体情况指定一到三个中心发言人, 中心发言人要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 做到心中有数。

第九, 有条件的话, 可以把集体备课、公开研究课、集体评课联系起来进行, 这样效果会更好。

但是, 我们通过调研、学习情况监控和网上数据分析发现以下主要问题, 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

⑴个别教研员存在认识和做法上的误区, 认为集体备课就是统一教案, 照搬照套;集体备课就是教案是你的, 课堂是我的, 我想怎么上就怎么上。如果哪个教师备课不及时, 甚至会出现个别教师课已教好而教案却还没到教师手上的情形。集体备课给了部分不认真备课的人以可钻的空子。

⑵极少数市县不够重视“集体备课”研训活动的开展, 组织建设、制度建设、计划制定、支持保障条件, 以及档案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⑶少数单位对参训教师的学习过程监控不力, 甚至没有控制, 导致教师对有关要求不明, 学校集体备课活动流于形式, 造成一些教师培训不能合格, 业务能力进展缓慢等现象。

⑷重点发言的人定得过多, 他们的发言占用了大量的时间, 留给其他教师发言的时间比较少, 很多教师想发言却没有机会, 达不到充分讨论交流的目的。

⑸重点发言人发言的内容面面俱到, 使重点不够突出, 造成研究的问题深度不够,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效果。

⑹集体备课一定要以个人深入钻研教材为基础。在实施集体备课的几个环节中, 个人钻研教材是基础。没有个人对教材深刻的钻研, 就不会有集体交流的思想碰撞和相互启发, 集体备课就如同空中楼阁。当前随着课改的推进, 教材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有很多都是新选的内容, 即使是老教材,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也变了。怎样才能常教常新, 体现课改新理念, 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刻地钻研教材, 吃透教材和课程标准。

⑺集体交流研讨制度一定要健全。这是集体备课成败的关键。备课组长要定期按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备课活动, 切忌走过场, 切忌让集体备课演变成轮流备课, 演变成由抄全册书教案到抄一两个单元的教案。这种集体备课还不如个人单独备课, 没有起到共同研讨、碰撞思想、激发灵感的效果。

⑻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教案是预先设计好的, 教学环节、教学步骤紧紧相扣。但课堂又是千变万化的, 因此备课后的教案, 在实施的过程中, 仍需视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况不断地调整。教师要尽量多考虑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学习情况, 以学定教, 真正地体现课堂教学的民主, 而不是拘泥于教案。这样, 课堂往往能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机智, 出现无法预约的精彩。

⑼树立大备课观。有人一提到备课, 马上狭义地理解为写教案, 这是对备课的一种孤立的、片面的认识。有位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曾经说过“我在用一生备课”。可以说, 备课的外延已经等同于生活的全部, 因此作为一名教研员和教师, 要不断地学习, 不断地积累, 博览群书, 厚积而薄发, 努力使自己既有前沿的专业知识, 又有较广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教学心理学等理论基础知识, 使自己成为一个智慧型的教师, 让课堂充满了教学智慧。

作为海南省小学语文教研的主要载体, 作为提高海南省九年义务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 集体备课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和平等交流, 有利于充分凝聚集体的智慧, 对进一步提高海南省的教学质量, 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我们在实施集体备课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我们会通过科学有效的培训以及教育教学管理, 在集体活动中加以研究和解决。我们坚信在我们不懈的努力下, 一定会越做越好的。

上一篇:营山县留守学生法制宣传教育调研报告下一篇:鼓舞人的微信个性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