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毛小熊》课堂实录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2024-04-11

《绒毛小熊》课堂实录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精选10篇)

篇1:《绒毛小熊》课堂实录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 会认1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培养识字能力。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冬冬”对“绒毛小熊”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爱惜玩具,在玩玩具中培养良好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难点:

体会“冬冬和绒毛小熊度过的快乐时光”以及“冬冬对绒毛小熊难以割舍”的情感体验;说说自己的玩具和它度过的快乐时光。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玩具小熊和课件

主要课型:要素组合方式

辅助课型:平台互动方式

教学过程:(第一课把课文读通并教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谈话,复习检查

师:小朋友,我们从小时候到现在,一定玩过很多玩具,是吗?(是)你们有喜欢什么玩具吗?

生:有。飞机、奥特曼、天线宝宝、小白兔(学生纷纷说)

师:那你和它们玩过什么游戏?

(过家家、打针、讲故事)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一首好听的小诗《绒毛小熊》,看看小作者和小熊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先把课题读一遍。(板题读题)

昨天已经学习了生字,我们先来复习一下。

(学生抢读课件展示的生字)

二、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把生字都掌握了,现在生字宝宝跑回课文你们还认识吗?

请听老师读一遍课文,你们轻声跟着读,边听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师读文,生跟读)

师:两人小组交流一下,你读懂了什么?(第一次小动)

交流汇报。

生:我读懂了绒毛小熊的样子。

生:我知道了冬冬和绒毛小熊度过了数不清的快乐时光。

生:读懂小熊的样子和他们一起做游戏。

三、阅读体验

师:同学们通过读书收获真多!那小熊是什么样的呢?请小朋友把描写小熊的样子的句子画出来。(生画后)谁来说说你画了什么?

生:他很旧,屁股还打着补丁,身上的毛乱蓬蓬。他身高56厘米。

师:你们能读读了这两句话,能让人一听,就知道这小熊很破旧吗?(生读,但重点词语不够突出)你们能读得再旧一点吗?(生读,明显进步)

师:那我们一起来读了描写绒毛小熊的两句话。你们能把小熊的样子画下来吗?不能画的就看老师画,(师画小熊)你们觉得老师画得像吗?(生上台画补丁和乱蓬蓬的毛)

(边画边理解“补丁”“乱蓬蓬”“56厘米”等词语)

师:老师现在给你们上公开课,下次再路上遇见你还认得陈老师吗?

生:认得!

师:这就叫对老师有了――-

生:印象!

师:对!你们真聪明,理解了“印象”。那为了加深对小熊的印象,请你们再读读第一小节。

师:小熊和女孩子究竟度过了哪些快乐时光?请小朋友把他们做的游戏找出来并且圈一圈。

(生画)谁说说他们做了什么游戏?

生:当病人。

生:当小狗。

生:当老师。

师:我们现在拿小熊出来,小组内玩玩这几个游戏吧。(生和小熊玩游戏)(第二次小动)

师:那你们选择你喜欢的游戏的句子来练读。(课件出示有关小节)谁来读读给我们听听?

生1:(很自豪地大声朗读)小熊当过我的病人不喊一声疼。

师:我听了也觉得小熊真的很乖,一动不动的躺着给小主人打针。大家也像他一样读读这几句话,把小熊读得乖点。(生集体读)还有谁愿意读读你喜欢的游戏?

生2:我喜欢当小狗的游戏,那我读读最后一个游戏。(生读)

师:她读的声音很响亮。小熊的尾巴和耳朵丢了,小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难过。

师:那你能读得难过一点吗?(生再读)你的感悟能力真好!

师:你看,感觉好多了。我们一起也感受一下小作者的难过心情,把这个游戏读读。

师:有谁喜欢当老师这个游戏的?请刚才选择这个游戏练读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第二个游戏。(一部分学生站起来朗读)

师:“一本正经”是什么意思?谁能一行动告诉我?

(同学们坐得很端正)你们真棒!用行动理解了这个词语。

师:老师现在想和你们合作背背这个小节,行吗?我背前面的,你们看着板书背后面。

(师生合作背诗)

师:除了书中讲的游戏,他们还可能玩过什么游戏?(学理发、当汽车、过家家)

能仿课文说几句话吗?先四人小组说一说。(第三次小动)

生1: 小熊当过我的理发顾客,

乖乖地坐着一动不动,

我理发的技术不高明,

他却从来不说难看。

生2:我当过小熊的妈妈,

我喂他吃饭吃菜,

他有点挑食,

这个不吃,那个不吃,

怪不得老长不大。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可以当小诗人了!

(过渡)师:小熊和掉了耳朵又丢了尾巴多难看,妈妈就想扔掉,但小女孩有什么反应?

生:很惊讶!

师:“惊”讶是什么意思?你们能换一个词吗?

生:可以换成“惊奇”。

师:什么时候你感到惊讶呢?谁能用“惊讶”说一句话?

生:我家的小猫不见了几天,今天又突然回来了,我感到万分惊讶。

师:你们班哪个同学表演最厉害,你们推荐一个小演员和我演一演这一节,好吗?谁当我的乖女儿?

(师生共同表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大动)

师:小女孩为什么不舍得扔掉小熊?你们知道吗?

生1:他们感情太深了。

生2:因为他们做了很多游戏,度过了很多快乐时光。

生3:我和小熊非常亲密,舍不得分开。

师:大家通过阅读课文收获真不少。让我们把全文读一次,体会一下小女孩和小熊的真挚感情。

(生感情朗读全文)

四、拓展延伸

师:学完全文,你能谈谈你的收获吗?小作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生:我懂得了小女孩是一个爱惜玩具的好孩子。

生:我学会了很多好词语,比如一本正经,惊讶等等。

生:我知道了我以后玩玩具时不能够用太大的力气。

师:你们收获真大。上课前同学们都说有很多自己的玩具,那我们下节课把你们心爱的玩具带来,开一个玩具展览会,把玩具介绍给大家,好吗?

[《绒毛小熊》课堂实录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篇2:《绒毛小熊》课堂实录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活动一:说玩具

此活动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介绍自己拿来的玩具,为导入课题作准备。学生把课前收集的玩具带到课堂上进行交流和展示。重点是指导学生说一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事先交代好学生所带的玩具不宜太大,一个玻璃弹儿、一块花布头一张画片都可以。

活动二:比玩具

这项活动是体现学生读文并学习感悟课文的过程。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玩具之后,可以这样设计一个问题:冬冬也有一个非常喜欢的玩具,猜猜看,它是谁?(绒毛小熊)他还为这只小熊写了一首诗呢,大家想听吗?随后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悟。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分组读、比赛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四人一小组讨论并交流自己对词语的理解。根据学生的汇报,再由老师点拨指导提出共同提出的词语,例如:乱蓬蓬、数不清、快乐时光、一本正经、亲密、依然等,。这时教师让学生再拿出自己的玩具和冬冬的玩具、同学的玩具比一比。形式可采用:同桌互相对比,下座位找自己的好朋友说一说。通过这种比玩具的活动形式,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不仅读懂了课文,而且学生在阅读中进行了词语的积累和理解。既发展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又丰富了他们的童趣生活。学生在进行这项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有条理、有层次地讲述玩具的样子。在比玩具时,着重要突出指导学生说说如何和它渡过这数不清的快乐时光,引导学生将这种快乐和游戏、学习、理想、信念、友爱联系在一起。

活动三:送玩具--玩具超市

此活动的主旨是学生在玩具和游戏的过程中进行识字教学的过程。学生在玩中识字,巩固,使枯燥的识字变为趣味识字,既活跃气氛,又增加了兴趣,也达到识字的目的。学生在初读课文时,自己先圈点出不认识的字,各小组再讨论提出解决不了的生字全班共同学习,这时可引导已经学会的学生上台当小老师,帮助程度较差的同学认字,对于学生难掌握的字,教师相机点拨。在检测学生识字情况时采用送玩具--玩具超市的活动方式(多认多送),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得到调动,且生生之间得到互动,师生之间交流得当,建构出立体互动的课堂气氛,使枯燥的生字变的有趣味。这项活动进行时活动内容要结合语文天地中的练习进行游戏,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争当学习的小主人,教师只进行随机引导。

注:玩具超市的内容有:1.认读生字2.认读词语3.查字典,抄拼音,看谁查的快4.用下面的词语说几句话:高明

惊讶印象亲密(用一个词说一句话送一个玩具,依次类推)

5.请你给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语替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语:a我听了万分惊讶:老朋友怎么能随便扔?b我们依然在一起。6.写字比赛:田字格中哪些字觉得有困难需要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认为难写的字,学生练写。

活动四:游戏--玩具交易会

此项活动是在读文、识字、写字的基础上进行的一项拓展性练习,学生通过玩具交易活动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首先请每个同学给自己的玩具写上名字,并用一两句话说明它的特点,并在旁边标明价格。在教室里设置几个柜台,让每位学生充当一名促销员来推销自己的玩具,然后再调换角色去购买自己喜欢的玩具

。当买到自己喜欢的玩具后,为这个玩具写上几句自己想说的话。此项活动老师可参与到游戏中,但要注意学生的组织纪律,不要损坏别人的玩具。在交换会后,将玩具归还给主人。

篇3:《绒毛小熊》课堂实录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1.认识“绒、补、贝”等16个生字, 学习科学识记“绒、补、贝等11个生字, 会正确书写“贝、却”等生字。

2.根据汉字科学解析汉字, 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提高科学自主识字的能力。

3.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 能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识字, 写字, 朗读。

【教学难点】

学习科学识记汉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师:孩子们, 玩具是我们童年中不可缺少的好伙伴。看, 这是老师小时候最喜欢的玩具。 (课件出示)

2.你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呢? (生交流)

3.师:我们的好朋友冬冬也想和我们分享一下她最心爱的玩具, 你看——— (课件出示绒毛小熊图) 这是一只可爱的绒毛小熊, 有一位著名的儿童文学家叫任溶溶, 她把冬冬和绒毛小熊的故事写成了一首小诗。诗歌的题目就叫作《绒毛小熊》, 一起读一读诗歌的题目吧!

【设计意图:未成曲调先有情。此环节意在奠定课文的情感基调。】

二、初读, 读准字音, 读通诗歌。

1.教师范读。

师:老师特别喜欢这首儿童诗, 它让我想起了自己童年的伙伴。所以, 我想先为大家读一读这首诗。好吗?

2.学生自由读。

师:想不想像老师这样自己读一读诗歌, 注意像老师这样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不会读的字看看拼音, 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指名读。

这首诗歌一共有5个小节, 我们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教师的范读, 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注意力;学生在自读中, 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大概内容。】

三、运用汉字科学教学生学习生字

1.读词。

师:同学们课文读得挺流利的, 老师把词语挑出来考考你!

绒毛、宝贝、屁股、补丁、破旧、印象、技术、请求、洗澡、年级、乱蓬蓬、幼儿园、乖乖地、一动不动、一本正经。 (开火车读, 全班齐读。)

2.识字。

师:词语也读得这么好, 接下来展示一下识字的本领吧!

(1) 讲解形声字“补”。

师:这个字———补, 它是一个形声字, 谁来教教大家怎样记住它?声旁是“卜”, 它的形旁是“衤”, 表示什么意思呢? (你真有学问;不清楚, 没事!) 我们一起去拜访它的老祖先, (师展示衤”字旁的字形演变图:)

同学们, 你有什么发现呢?

带有“衤”字旁的字和衣服等有关。“补”和衣服有什么关系呢? (衣服破了要在上面打个补丁) 对了, 看, 这就是打在衣服上的补丁, 请大家一起把这个词读两遍吧。你还知道哪些带“衤”字旁的字? (生说, 师随机板书。)

提示学法:老师提醒大家, 形旁就像火车头, 认清楚了它, 你就能快速认识后面车厢的一系列字呢!还记得在丁丁冬冬学识字 (二) 中, 丁丁送给我们一把识字的金钥匙吗? (课件出示:根据部首猜字义, 是一种识字的好办法!) 形声字的形旁就是帮助我们了解字义的助手呢!

【设计意图:整合新旧知识的联系, 充分利用汉字的系统性, 能使学生实现最大限度的学习迁移, 使学习效率加速提高。】

(2) 同桌合作, 自主识字。

师:接下来, 咱们就用上这把金钥匙, 来认一认像“补”这样的形声字吧!挑一个你最喜欢, 或最难的生字, 认真观察它的部首, 猜一猜字的意思, 和同桌说说你记住它的好办法。

(3) 交流识字成果 (绒、屁、股、破、洗、澡、级、技) 。

屁:尸旁表示与人体有关。

股:月肉旁 (“屁”“股”这两个字组成一个词, 来, 伸出手摸摸自己的屁股!是不是长在身上呀?所以, 这两个字的部首都和人体有关。)

破 (师范写)

绒、级【形声。从糸 (mì) , 表示与线丝有关, 及声。本义:丝的次弟级, 丝次弟也。———《说文》。段玉裁注:“本谓丝之次弟, 故其字从糸。引申为凡次弟之称。”引申为等级, 特指官阶爵位的品级。】

洗、澡 (师范写“洗”字, 左小右大, 左边三点带点弧形, 右边的最后一笔是竖弯钩。)

技 (师范写)

(4) 小结形声字的识字方法。

师:哇, 你们真是让老师刮目相看呀!

看啊, 通过部首了解字义, 我们还能把生字的字形记得更牢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刚学的方法自主识字, 学以致用,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并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3.学习会意字:印, 却。

师:老师这儿还藏着两个生字呢, 它们的部首还没有正式成为咱们的朋友。看你们这么聪明, 它们也迫不及待想来认识你们了。 (出示:印, 却)

(1) 学习偏旁:卩。

师:你发现它们的部首了吗?

师:单耳刀 (卩) 和我们之前学过的左耳旁、右耳旁一样, 虽然名字有耳, 却和耳朵没有关系。你们看, (板画) 卩读作jié, 在“节日”的“节”里, 它是声旁。看看它的样子吧, (师在黑板上画出) 像什么呢?它的意思应该和什么有关呀?有卩的字多跟腿脚有关!

(2) 学“却”。

师:它有卩, 猜猜它的意思。最早表示向后退, 当然要用到脚了。 (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3) 学“印”。

师:再来看看这个, 你有什么发现呢? (课件出示“印”的图和甲骨文)

师:这两个是什么人?你猜他俩会说什么话呢? (你给我跪下, 听清楚!) 谁来表演一下这个字? (听清楚大人说的话了吗?原来“印”的意思是用手按着一个人让他跪在地上听训啊。听的人要把话印在脑子里, 否则后果自负!) 瞧, 我们的汉字多有意思啊!一个字就可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设计意图:以部首分类, 归纳梳理, 符合汉字的构字系统规律;充分利用汉字的象形、会意、形声等特点帮助学生识记, 是培养学生科学识字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讲授汉字, 既能引起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有助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和学以致用的学习品质。】

源.讲解象形字“贝”, 理解“宝贝”的意思。

(1) 认识“贝”。

师:还有更有趣的呢!你看, (出示贝壳的图片, 再出示“贝”的甲骨文) 你又发现了什么?

现在楷书是这样写的:它是个独体字, 应该写在田字格中间, 最后一笔是点。 (师范写)

(2) 宝贝。

师:谁来给“贝”组个词? (宝贝)

师:贝壳是什么意思呀?贝壳咱们海边多的是, 怎么是宝呢?想不想听听“贝”变成“宝”的故事呀?

原来啊, 咱们的祖先最早是生活在离海洋很远很远的中原地区, 加上古代时交通非常不方便, 人们几乎都没有办法去到海边, 因此这些美丽的贝壳对于我们的祖先们来说, 是非常非常少见的。物以稀为贵嘛, 所以人们格外珍爱这些贝壳, 就将这难得一见的贝壳当作宝一样, 所以就有了宝贝这个词。之后人们就用宝贝来表示很珍爱的很珍贵的事物了。比如, 你是妈妈的宝贝。谁也来用“宝贝”造个句子?那冬冬的宝贝是什么呢?为什么小熊是冬冬的宝贝呢?让咱们再来读一读诗歌吧!

【设计意图:图文并茂, 适应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习特点, 能加深学生印象, 增强识字兴趣。】

四、再读诗歌, 了解诗歌大意

师:配上音乐吧, 我们能把它读得更美。边读边想:冬冬为什么把小熊当作是他的宝贝呢?

师:是啊, 小熊陪着冬冬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下节课, 我们继续分享他们的快乐!

五、写字

师:现在, 小熊想先见识一下, 我们班的小书法家们谁写的字最漂亮。先仔细观察黑板上这几个字, 想想怎么样才能把它们写漂亮。摆好写字姿势再动笔。每个字写一遍。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发现写字要点, 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运用正反例让学生感悟如何将字写美观。】

六、结课

师:同学们, 今天的语文课上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冬冬和小熊的快乐。还运用了许多识字的好方法, 学习了16个生字。) 下节课, 我们继续学习《绒毛小熊》。

篇4:《绒毛小熊》课堂实录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②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对“我”的爱护、鼓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互动。师:同学们,今天李老师给你们带来三句话。(课件)第一句话送自己,请你拍着自己的胸脯说:“我很棒。”第二句話送同学,请你向你的同桌竖起大拇指说:“你真的很棒。”第三句话送给老师,请你转过去面向他们说:“老师,您真的真的很棒。”师:老师送给你微笑和掌声,你们看到、听到了吗?你感受到了什么?生:光荣、温暖、自信……师:看,老师温暖的笑容,鼓励的掌声使你感到高兴、快乐,内心充满了自信。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也有一个小伙子,他在一位老妇人的帮助、鼓励下,重拾信心,刻苦练习,最终获得成功。这篇课文的题目就是——《唯一的听众》。

一、回忆课文内容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这篇课文。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一个小伙子在老妇人的鼓励下,由音乐白痴转变为一个水平很高的小提琴手的事。师:你的语言简洁,又说明白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得很好。(板书,音乐白痴,小提琴手,“耳聋”的老妇人)

二、品读课文

1.第一自然段。师:文中谁说“我”是音乐白痴?生1:父亲和妹妹。师:父亲和妹妹还怎么评价?生1:“我”拉小提琴好像在锯桌腿。师:你们想,这样的评价怎么样?生:“我”觉得像刀一样,很伤人心。生2:“我”觉得像一盆凉水,一泼之后,就变得心灰意冷。师:那么“我”的心情怎样呢?生2:非常的沮丧和灰心。(板书:沮丧)师:沮丧是什么意思?生2:就是指对自己完全失去了信心。师:那么这种“沮丧和灰心”带给 “我”的后果是什么?生2:“不敢在家拉琴,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去拉。”

2.第二自然段。师: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后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体会?生:我体会这时候林子里十分安静。生:当时的心里是很愉快的。生:我认为心里是十分激动、神圣的。师:除了愉快,“我”还想……生:拉出美妙的曲子。师:是啊。我对自己有一种期盼。

3.第三自然段。师:“我”拉出美妙的曲子了吗?生:没有。师:(指板书)可我最后成为一个优秀的小提琴手了。为什么?生:因为老妇人的帮助。

4.自主探究,品读感悟。⑴语言描写。师:老人对“我”的帮助、鼓励,是通过什么方面的描写传达出来的呢?生:通过语言描写传达出来的。师:同意吗?那我们就先来找一找老教授语言的句子。学生回答。师:现在同桌合作读一读好吗?一个从“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开始读。(生读)你们真的很棒!师:同学们,听了老人的话,现在你还想溜走吗?生:不想溜。师:为什么?生:因为她对我拉的曲子居然没有感到难听,没有责骂。反而还说是她错了,使我心动。⑵说变化。师:在老人这样诗一般语言的鼓励下,“我”有了怎样的变化呢?生:“我”不在乎了。一种力量在“我”身上潜滋暗长。师:这是一种什么力量呢?生:自信的力量。师:以前“我”只想到林子里一个人静静地练琴,而现在呢?生:早早地来到林子里,我变得勇敢了。师:以前父亲和妹妹会捂着耳朵逃走,而现在?生:家人们表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师:以前老人总不忘说真不错,而现在她说了什么?生: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幸福和快乐。师:非常好!⑶神态描写。师:课文几次写到老人的眼神。在写老人的眼神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的词语,是什么呀?生:平静。师:同样的词语在文中出现了三次,是作者语言贫乏吗?不是,相同的眼神背后,老人的内心活动是不同的。在每次平静的眼神中,老人仿佛在想什么呢?生:第一次:老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双眼平静地望着我。她在想……生:第二次:对着我唯一的听众,一个耳聋的老人,我继续拉琴,她平静地望着我,她在想……生:第三次:老人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地打着拍子,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她在想……

三、回归整体,总结升华

师:“我”之所以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练琴,得益于自称耳聋的老人对“我”的鼓励。因此,“我”能从一个“音乐白痴”到最后成为“优秀的小提琴手”。然而,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在练琴的过程中,一直陪伴我的那位老人竟然不是聋子,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首席小提琴手!孩子们,当真相大白时,我的内心是怎样的?(震惊,感慨万千)文章写了吗?(没有)只有6个小圆点,省略号。老人为什么要自称是聋子呢?生:她故意装聋,是为了让我练琴时无所顾忌,减轻负担,鼓足勇气。师:老人给我信心,给我鼓励,带给我享受,带领我走向音乐的美好境界。那么,老人是用怎样的心来对待我的呢?生:一颗金子般的心。

配乐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师总结:文章抓住了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向我们展示一个暖人心的小故事——一个善良的老人无私的关爱,让一个失去信心的小伙子成了真正的小提琴手。其实在我们身边这种关爱无处不在。一个慰藉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善意的谎言,都会激发我们加倍的勇气和信心。让我们感谢这唯一的听众吧!

板书设计:唯一的听众 音乐白痴 沮丧 语言描写

篇5:《绒毛小熊》课堂实录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依据教材文章选择优质教学设计及优质教案,为你提供全方位的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小熊请客的具体情境,经历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掌握4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

小熊请客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课先创设小熊请客的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再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拼摆图形,整理4的乘法口诀,去验证自己独立解决的问题正确与否,再与生活实践联系,进一步感知体会4的乘法口诀的整理过程及运用。目的是让学生相互合作,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以及数学活动也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校处于市郊,教学设施简陋,本班41名学生,一部分来自矿区,一部分来自农村。有少部分学生对乘法口诀已有初步认识,并且能说出4的乘法口诀;而大部分学生对乘法口诀还很陌生,对乘法口诀的掌握还有一定困难。通过数、动手拼摆、交流、倾听,使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加深印象,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出示主题图小熊请客,故事引入。)在一片大森林中,住着一位好客的小熊,今天它又邀请了几位客人到家中做客,看,它在为客人准备什么?看了它串的红果,你能发现什么呢?

生:4个红果串成一串。

师:根据小熊串的红果图,你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生1:我想知道串三串红果需要多少个红果?

生2:我想知道串六串红果需要多少个红果?

生3:串七串需要多少个红果?

师:同学们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我相信你们也能解决这些问题。

(二)数一数,看看需要多少个红果

师:请打开课本第20页,数一数2串红果有几个红果?3串呢?9串呢?把答案直接填在这一页的表格中。(学生都在看图,数着,填着;教师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需要几个红果,各种答案都能在下面的表格中找到。

红果有几串

红果有几个 4

(三)根据上表,学生独立编制4的乘法口诀

师:请看书,注意编乘法口诀时,写出一个乘法算式的答案,接着就相应地编出一句乘法口诀。如,14=4,相应的口诀是一四得四。完成后,同桌交换,互相检查一下,如果发现有错,要告诉同伴,由他自己订正。确信自己编的乘法口诀正确无误后,再读几遍,争取把它背下来。

(四)探讨规律,交流记忆4的乘法口诀的方法

师:你们想想,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口诀?

生:(齐声)找规律,记口诀。

师:你们发现了哪些有助于记忆的规律?

生1:每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相差4。

生2:四五二十这句口诀最熟悉,加1个4,就是四六二十四;减1个4,就是四四十六。

师:利用知识之间的联系来加强记忆,是个很好的学习方法。老师真佩服你,善于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

(五)联系生活,说一说运用4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的实例

师: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4的乘法口诀?让我们找一找,说一说吧。

生1:一张课桌4条腿,我们组4张桌子,四四十六,一共16条腿。

生2:我家养了3头猪,每头猪4条腿,三四十二,共12条腿。

生3:我们学校每层楼有4间教室,有5层,四五二十,共20间教室。生4:我们每天上午4节课,每星期5天上课,每星期上午一共上20节课。

生5:教室前面国旗一边有4个字,两边有8个字,二四得八。

师:你们拥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用4的乘法口诀来解决的实际问题,回家以后请和你的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说一说。

(六)巩固练习,加深印象

1.第21页第1题。

(1)独立完成,完成后,与同桌合作,互相检查、订正,再说一说:你是怎么连的。

(2)请一个学生汇报第1题的算式可以算出几个不同的结果(4个:12,18,20,24),再请4位同学到黑板来,每人写出其中一种结果的乘法算式。

(3)全班交流:你用什么好办法连算式。

生1:我是先计算,再把计算结果相同的算式连起来。

生2:我没有想去计算,而是直连算式,连得很慢,都看花了眼。

师:做每一件事情,都要先想想有什么好办法。想到好的办法,事情就会做得又快又好。

2.第2题。请学生独立完成。请先做完的两位学生到黑板来,每人计算4道算式,为全班提供反馈。

3.第3题。

(1)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2)全班讨论,交流算法。

生1:黄色小正方形有20个,45=20(个)。生2:蓝色小正方形有16个,44=16(个)。

师: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生3:蓝色正方形比黄色的少4个,可以用减法算蓝色正方形的个数,20-4=16(个)。

(七)全课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4的乘法口诀,现在说说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生1:我知道了4的乘法口诀。

生2:我学会了记口诀有一定的方法。

生3:我们要爱护小动物,它们是我们的朋友。

生4:我们要帮助别人。

生5: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生6:要学会听别人的意见。

师:看来大家的收获还真多!回家以后,请把你们的收获讲给爸爸妈妈听。

在生活中,还有许多用4的乘法口诀来解决的问题,请你们再找一找,并告诉小组的同伴。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体现新课标的理念,使课堂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通过小熊请客的故事,数、摆、再数、列乘法算式、编口诀等活动,使学生口、手、眼、脑多种器官参与,经历知识形成过程;学生在学习中表现为乐于学、善于学,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发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得积极主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还有许多不足,如在合作交流中,有一些学生还不太积极主动,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研究探索如何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案例点评〗

篇6:《绒毛小熊》课堂实录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4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结合“小熊请客”的具体情境,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活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经历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掌握4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利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小朋友们,你们好!我的生日马上就要到了,那一天,我想请大家吃果子串。可是我一个人忙不过来,你们能不能按照我的要求帮帮忙?我想给每桌小朋友串9串果子,每串请串4颗。

二、探究新知。

1.小熊想把4个红果串成一串,那么2串有多少个红果呢?3串、4串……9串分别有多少个呢?你能用所学的方法列式解答,并编出乘法算式吗?

(1)独立思考,填写表格。

红果有几串 1 2 3 4 5 6 7 8 9 红果有几个 4 8 12 16 20 24 28 32 36(2)小组交流填表结果和自己的思路。(3)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

2.你们都很棒!看到这个表格,你能猜到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是什么吗?(板书:4的乘法口诀)有没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编出4的乘法口诀?请打开书20页动手试一试。1 × 4= 一四得四 2 × 4= 二四得八 3 × 4= 三四十二 4 × 4= 四四十六 4 × 5= 四五二十 4 × 6= 四六二十四 4 × 7= 四七二十八 4 × 8= 四八三十二 4 × 9= 四九三十六

3.小熊也把口诀写出来了,你们写的跟它一样吗?请你大声读出来。4.谁来说说,编这些口诀时,你是怎样想的?

5.请你把4的口诀读给同桌听,看谁能最快把乘法口诀背出来。6.谁记得这些乘法口诀?然后抽2至3人背一背。

7.小朋友,你们观察这些口诀,相邻两句口诀之间有什么联系? 相邻两个口诀之间相差4。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1.记忆口诀。

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试一试。背好了请同桌互背;师生对口令;小组选代表比赛对口令,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2.“练一练”第1题。学生理解题意,再独立完成,指名说自己的想法。3.“练一练”第4题。此题也应先让学生弄懂图意,再独立填写算式,说说自己列算式的思路和算式的含义。

四、巩固练习,深化应用。1.看图,想一想,填空。

一辆汽车有()个轮子,乘法算式:______或_____。口诀:_________ 二辆汽车有()个轮子,乘法算式:______或_____。口诀:_________ 三辆汽车有()个轮子,乘法算式:______或_____。口诀:_________ 四辆汽车有()个轮子,乘法算式:______或_____。口诀:_________ 2.实际应用

有4条船,每条船只能坐4人,有15名学生能坐下吗? □×□=□(人)

五、小结

篇7:《绒毛小熊》课堂实录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1 、通学阅读会读、会认本课生字,了解“赞不绝口、张牙舞爪”词语的意思。

2 、通过学习课文,知道“画龙点睛”这个成语故事,并了解成语的基本意义。

3 、学习课文后,学生初步感受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

4 、培养学生思维想象能力,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词语“赞不绝口”“张牙舞爪”。

理解“画龙点睛”的成语意义。

教学准备:①生字卡。②带有词语句子的小黑板。③帮助理解成语意义的两句话。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画画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画一幅画,同学们认真看(师画简笔画“龙”)(在黑板上)。

师:画画完了,老师画的是什么?

生:齐答“龙”。

师:老师画的龙怎么样啊。

生:(夸老师画的好)(从颜色、样子)(最好看出没画眼睛)

师:刚才老师被同学们夸得飘飘然了,忘了给龙画上眼睛。谁能把龙的眼睛画上。

生:画

师:请同学们再认真看,有眼睛的龙和没有眼睛的龙有什么区别。

生:象真的、象活的。

师:没有眼睛的龙只有漂亮的样子,而有眼睛的龙即有漂亮的样子,又象活的一样。古时候,有位画家、画龙的时候,也不给龙画眼睛。由此,还引出了一则成语,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这个成语故事《画龙点睛》,跟老师板书。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 、自学

师:古时候,这个画家是怎样画龙的呢?你想知道吗?

生:想。

师:那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答案都在课文里呢。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现在就开始吧,师走入生中,边走边提示:问老师、问同桌、看拼音条等。学完了,同学们自动坐好。

2 、同桌互学

师:同学们自学的非常认真,但还有个别同学不够专心,现在同桌之间互读课文,看看同桌读的正确吗?如果同桌读得好,你就表扬他。如果同桌有困难,你就帮帮他。现在开始吧,互相学完就自动坐好。

师:经过观察,表扬学的好的同桌,提问哪个同桌互相帮助了,汇报一下怎样帮助他的。怎样表扬同桌的。

生1 :谢谢。

生2 :不用谢。

生3 :你读得很好。

生4 :英语,读的好。

3 、检查识字情况

师:淘气的字宝宝看同学们这样认真的学习,它们跳到了我的卡片上,让我考考你们,能接受住考验吗?

生:能。

师:小小司机快坐好,生字卡片开火车,如果卡片火车开到哪卡住了,就请同学们帮着推一把。开始。

师:同学们经受住了考验,词语和句子朋友又向我们挑战了,你能读正确吗?出示准备好的词语句子,读词,再读句子,指名读。

师:同学们胜利过关。

生:高兴。

三、读中感悟,理解内容

这回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这么多同学都愿意读,那我们分自然段读,找5 名学生,其他同学注意听他读的正确吗?流利吗?他哪句话读得好。

生:分自然段读,生评价。

师:跟随指导评价。

师:这几名同学读得好,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通过读,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想好了请举手汇报。

生:汇报。

生1 :我读明白了,画家是在寺庙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

师:板书:画家画了四条龙。

生2 :画家画画的技术高。

生3 :围观的人赞不绝口。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围观的人都会赞美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师板书:围观的人赞不绝口)

师:谁能站在这幅画面前来当围观的人,找四五个人,不停的夸赞。

师:同学们围观的人就这样不停的夸赞书刊号用了一个词语是哪个词语呢?

生:赞不绝口

师:对了,这样不停的赞美是赞不绝口的意思。

师:同学们齐读两遍。

生:读“赞不绝口”两遍

师:继续汇报

生:围观的人发现没给龙画上眼睛,感到非常奇怪。

板书:没画眼睛奇怪

师: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没眼睛的龙会怎样?

生:一片黑暗

生:看不美丽的世界。

生:……

师:没有眼睛多不方便呀!因此人们就问画家为什么?画家是怎样回答的?

生:读画家说的话

师:你觉得画家有没有自信呢?

生:有自信,那我们就带着自信的语气来读画家说的话(先自己练一练,指名读)

生1 、生2 、生3

生评、师评

你相信画家说的话吗?

生:不信

师:那么当画家拿起笔给其中的两条龙画上眼睛时,结果怎么样了呢?

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找出答案汇报。

板书:点上眼睛

生:只见龙张牙舞爪、腾空而去。

师:请同学们看书中第二幅图就是龙张牙舞爪、腾空而去的样子。同学们站起来演一演张牙舞爪的样子。

师:同学们都是小小表演家,你们看表演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好方法。

师:那么围观的人怎样了?

生:围观的人惊呼起来。

师:你知道惊呼是什么意思吗?

生:惊讶、呼喊的意思。

师:你能用惊讶、呼喊的语气读出人们的欢呼吗?

生:4 名学生读。

师:板书:惊呼、张牙舞爪、腾空而去。同学们还有不明白的吗?

老师有个问题:为什么两条龙张牙舞爪、腾空而去呢?

生:因为这两条龙有了眼睛……(3 名学生回答)谢谢同学们,我明白了。

师:如果你是活了的龙,你会想写什么?说些什么?

生:4 名学生回答。

师:根据你们的想象你领悟到什么?

生:眼睛太重要了等等。(4 名学生回答)

师:是呀,眼睛太重要了,它给了龙生命。

四、揭示画龙点睛的意思

师:我们知道了画龙点睛的来历,想知道人们用它表示什么意思吗?现在请同学们比较两个句子就明白了,出示句子。

①这里很美,赛过天堂。

②这里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美丽的景色赛过天堂。

师:哪个句子更具体形象呢,为什么?

生:第二个句子,因为山青水秀、鸟语花香,这两个词语让我们眼前看到了美丽的景色。

师:对山青水秀、鸟语花香。使句子的意思更加具体形象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画龙点睛常用来形容在说话或写文章的关键处加上一笔,使语言或句子更加生动、具体。

同学们把这个故事讲给爸妈听

篇8:《绒毛小熊》课堂实录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设计说明:

“镜子中的数学”是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镜面对称”的教学内容,它是前一课时知识的延伸与拓展。这部分内容是根据“课标”要求新增加的。从教材编写的意图来看,“镜面对称”这部分内容不是纯粹的知识学习,而是一种体验性活动,它包含了丰富的过程性目标。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整个教学过程应以教材为基础,并结合学生实际创设多种感悟情境和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镜面对称”特征。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观察物体”中第69页的例题3和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照镜子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的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讨论和游戏等活动,加强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

3.激发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照镜子实践活动,建立镜面对称现象的表象。

教学难点:理解镜面对称在镜面成像时左右所发生的变化。

教具准备:

大镜子一面、小镜子每人一面,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韵律,习旧引新:

师说口令,生做动作。(生面对面)

我上拍拍,下拍拍,左拍拍,右拍拍,前拍拍,后拍拍。

师:刚才哪些地方不整齐,为什么?

(生:左右拍时,因为面对面,左右是相反的。)

二.谜语激趣,初步感知:

师讲谜语故事:三国时期,有人送给曹操一对会跳舞的山鸡。不久,其中一只山鸡死去了,失去伙伴的另一只山鸡再也没有跳过舞。于是,曹操向众人许诺:谁能让山鸡跳起舞就重重有赏。文武大臣们想了许多办法都失败了,只有一个六,七岁的,名叫苍舒的小男孩想出一个好办法,他让大臣拿来一个东西放在山鸡的面前。山鸡看了,真的跳起了舞。

师:同学们,请你们猜猜看。苍舒拿来的是什么东西呢?为什么山鸡一看到它就高兴的跳起了舞?(镜子)

师:这是怎么回事?镜子里真的还有一个它吗?

(生:不是,镜子里的是它的影子,那不是真实的它。)

师:哦,镜子里的不是真实的山鸡,而是它的“像”。

那镜子里的像与我们真实的人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三.照镜实践,探索特征:

1、设疑: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当我们上下,左右,前后动的时候,镜子中的像会怎样动呢?(生发表自己的猜测。)

2、验证:

师:镜子里的像真的如同学们讲的那样吗?

学生到镜子前,有目的、有意识地做动作,并仔细观察,填好表一,发现规律。

师:请同学们说说你们填表的结果?(生汇报。)

3、归纳特征:

师:照镜子时,镜子外的人和镜子内的像前后、上下--不变,但是左右相反发生变化,这就是镜面对称现象。

(板书补充课题“镜面对称”)

四、多种练习,加深感知:

练习1:“镜面对称”课中操。

同学们,镜面对称现象有趣吗?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老师做镜外人动作,学生做镜中人动作,师生一起边表演边对口令。

师:同学们,这个游戏好玩吗?现在同桌之间,一个当镜子外的人,一个当镜子里的像,开始表演吧。(学生站起来自由地表演。)

让动作比较全面的一组来反馈,并请其他同学对他们的表演进行评价。

练习2:人的变化-→物的变化

师:人在镜子前是这样变化的,那么其他东西呢?

生先猜测,再照镜子验证,填好表二,最后说明理由。

师:请在纸上写一写或画一画你喜欢的东西,并用小镜子照一照,看看有什么变化?学生自由写或画,再用小镜子照,发现特点。然后把你的发现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小组交流,反馈。)

练习3:还原“镜中汉字,镜中数字、镜中算式、镜中钟面时间”。

让学生想出还原办法:看表三中的镜中汉字、镜中数字,镜中算式镜中钟面时间,先猜测,再照镜子,可以还原出原来的汉字、数字、算式、时间,即两次镜像能把原来的物体还原。

练习4:说一说,看一看。

说一说: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镜面对称的现象?

看一看:(观看课件)观察这些图,你有什么发现或感受?

师: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叫做倒影。看到这些图,老师不禁想起一句成语:“水平如镜”。谁能联系这幅图,猜猜这句成语什么意思?(生:就是指水很平静,像镜子一样!)

师:为什么说水平像镜子一样?

(生:因为它能照出影子来!)

五.了解镜子的发展史,感受它的用途与美丽。

1、了解发展史:

师:最早的镜子,自然就是水面了。在古代,人们便常常趴在河边或者水塘旁,对着水面,照照自己的脸究竟是什么样子。不过这样的镜子,风一起,水波粼粼,便什么都看不清楚了。不久,人们便发明了青铜镜。中国古代的青铜镜是十分著名的,估计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不仅在国内普遍使用,而且还销往日本、朝鲜等国呢。此外,欧洲人曾制造过“铝镜”,而俄国人还制过“钢镜”。然而,青铜镜毕竟太晦暗,银镜太贵,钢镜又太容易生锈。现在,人们所用的镜子,都是又亮、又便宜、又不会生锈的镀银的玻璃镜。

2、谈谈用途:

师:我们可以利用镜面对称的现象帮助我们纠正坐姿、站姿、写字姿势等。

师:现在镜子不仅可以照出我们的像,还慢慢成为一种装饰晶。下面有几张镜子的图片请同学们欣赏。(观看课件)

生活中,我们经常用镜子来起到增大空间的左右。法国有一个著名的宫殿叫凡尔赛宫,宫内有一个著名的镜廊,长73米,宽10米,高13米。镜廊的一面墙上有17扇巨大的拱形落地窗门,另一面墙上镶着17面镜子,由483块镜片镶拼而成。(观看课件)

3、欣赏照片:

师:老师这有几张自己的照片,你们发现了什么小秘密吗?(都是镜面对称)

师;下课前,老师还有一份神秘礼物要送给大家。

篇9:《绒毛小熊》课堂实录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学科:小学数学

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第72--73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认识吗?(想)赶快用掌声把她请出来吧!(好的,掌声起。)(课件出示:白雪公主)她的好朋友是谁?(七个小矮人)

师:白雪公主吃了毒苹果后,昏了过去。七个小矮人商量,每人照顾她一周,一周有几天?(7天)第二个小矮人照顾完白雪公主后,说明她已经昏睡了几天了?(14)第三个……

第六个小矮人照顾她后,已过去了几天?

生1:41天(许多学生喊:不对)

生2:42天。

师:你能给这个同学讲一讲你是怎么算的吗?

生2:用前面的35+7就可以了。

师:第七个小矮人照顾她后,一共过去了几天?

全班齐:49天。

(课件依次显示7、14、21、28、35、42、49)

二、合作交流,探究体验

[活动一]探究7的乘法口诀

师: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这里面有没有藏着数学知识?

生齐:有。

师:想一想,这里面藏有什么样的数学知识呢?(表扬:大多数同学都在动脑筋噢。)

生3:有七的乘法口诀。

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4:我发现其中有7+7=14,14+7=21……每一次加的都是7.

师:原来每一个数都可以用几个7连加算出来,所以每个数都可以用一个数乘7得到的,是吗?(是)

师:我们已经学过几的乘法口诀?

生齐:1~6的乘法口诀。

师:你们猜今天我们要学什么呢:

生齐:7的乘法口诀。(师板书课题)

师:7的乘法口诀老师现在不教,你们自己能不能总结出来呢?

[设计意图: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1到6的乘法口诀,考虑到他们已对总结口诀的方法已比较熟悉,根据学生的迁移能力,应该能自主探究,总结出7的乘法口诀。学生能做到的,就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来做。]

生齐:能。

师:请你们试一试,把总结出来的口诀写到练习本上。

师巡视:都佳钥已经开始写了,其他同学正在思考。等一会儿,咱们把写得好的放在展台上,让大家学习。袁凌云同学知道,写乘法口诀时要用什么字呀?

生齐:汉字。

师:我们要先思考,想好了再写,不要急着动笔。

学生自主总结7的乘法口诀。然后组织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认为7的乘法口诀的第一句应该是什么?

生:一七得七。

师:一七得七是什么意思?

生:1个7相加等于7.

师:应该说是1个7还是7

师:最后一句应该是--

生:七七四十九。

师:你们是根据什么想到的?

生:5的,6的乘法口诀。

展示另一个学生的探究结果,师:这个总结的是七七四十九、七八五十六、七九六十三这是怎么回事?

生:是他没有想以前学过的6的乘法口诀。

师:对呀,同学们在探究新知识时,可以想一想前面学过的和它有关的知识,也可以用以前的方法来解决新问题。

[设计意图:这里意在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师:把你们发现的数学知识给小矮人们读一遍吧。

生齐读。

师:同学们在总结口诀时,有的同学遇到了,他想不到“四七()”是多少了,怎么办?谁来帮在他?

生1:如果知道三七得几,用它的答案再加7就可以了。

师:这种方法行不行呀?(行)那咱们知不知道三七得几?(21)这样我们就可以用3个7的答案再加一个7,就是几个7了?(4个7)(师板书:3×7+7=)

生2:用4个7相加。

师:对呀,有时我们也可用加法来帮助我们算乘法。(师板书:7+7+7+7=)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还可以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知道:一种方法行不通时可以换一种方法来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另外学生还可以从中体会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生3:5乘7再减7.

师:是呀,我们可以用3个7的答案加一个7。假如知道了5个7的答案,从中再去掉一个7,也可以得到4个7的答案。(师板书:5×7-7=)还有没有其它方法?

生4:用14+14来算。

师:这种方法能算出4乘7的答案吗?(能)老师怎么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生5:一个14里面有两个7,两个14里面就有4个7.

师:这种方法好不好呀?(好),那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师:他们用得方法都很巧妙。这说明如果我们哪一句口诀想不出来,还有--

生:很多方法可能帮助我们找到作案。

[设计意图:这里意在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生5:还有一种,就是21+7.

师:是呀,如果我们知道三七二十一,就可以直接用21+7来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7的乘法口诀。(根据课件,师指名说每一句口诀的下半句)

师:马老师发现好多同学已经会背7的乘法口诀了,你认为哪一句最好记?

生1:一七得七。

生2:二七十四。

师:为什么呀?

生2:用7+7算就可以了。

[活动二]交流7的乘法口诀的记忆方法

师:谁已经会背这些口诀了,谁来背一背。(指名背一背)

师:谁能把自己背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生1:多背几遍,晚上睡觉前背一背,早上起来再背一背就背得更熟了。

师:都佳钥给大家介绍了一种很好的背诵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注意总结学习方法。]

生2:大声地读,多读几遍,就可以背得很熟。

生3:一遍生,两遍熟,三遍更熟。

师:这几种方法都很好,都是记忆的好方法。

生4:我有一句口诀记不好,就是“三七得几”,我爷爷说:管它三七十一,咱不背这一句了。所以我就记住了。

生5:有一句广告中也有这一句口诀。

师:噢,生活中有这样一句话,那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原来生活中的话也可以帮助我们记乘法口诀呀!

师:实际上还有一种更好的背乘法口诀的方法,那就是找规律,然后根据规律来背就能背得又快又熟。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这七句口诀有什么规律?

生1:它们的第一个因数的排列是从一到七。

生2:第二个因数都是7.

生3:积每一次都多7.

师:这个规律的作用大不大呀!(大)它可能帮助我们--

生齐:更快、更准地背会7的乘法口诀。

师:好,我们把掌声送给他。(掌握声起)如果我们有一句的答案想不出来,可以用上一句的答案--

生齐:加7来算。

师:现在大家都闭上眼睛来背一背。(生背)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用到乘法口诀,请大家看。

屏显小资料:孙悟空在炼丹炉中七七四十九天,炼成火眼金晴,取经的路上遇到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

学生看时兴趣很高,七嘴八舌地边读边讨论。

师:同学们,乘法口诀我们一定要背得非常-----(熟练)。背会乘法口诀对我们有什么用处?

生1:快速计算简单的乘法题。

生2:帮我们算难的加法题。

生3:正确计算难一点的乘法、除法题。

师:用乘法口诀除了可以帮我们算乘法题,还可以帮我们算以后将要学习的除法题。别外它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近一段时间学生一直在学习、背诵乘法口诀,可能会感觉到枯燥。引导学生认识到乘法口诀的重要作用后,视野开阔了,应该对学习乘法口诀更感兴趣。由于在前面的学习中已举例说明了乘法口诀的作用,所以这里没有引导学生再一次认识它的作用。]

师:既然乘法口诀的作用这么大,我们可不能把它记错了噢。下面我们就通过练习来进一步记好它,好不好?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课件显示下面的练习题)

1.对口令,并根据口诀说出两个乘法算式。

四七()三七()六七()

二七()七七()一七()

2.看算式,说口诀,算答案。

7×2= 5×7= 7×7= 7×3= 6×7= 7×4=

3.算一算,想一想。

7×2+5= 5×7+6= 7×7+3=

7×3+4= 6×7+8= 7×4+4=

[设计意图:根据以前的教学经验发现学生笔算乘、除法的错误率较高。探究其原因发现,学生单独背乘法口诀时很熟练,但在运用的过程中常常遇到需要进位的现象。这样学生在笔算时多位数乘法时,每一步的运算实际上常常是一个乘加的两步运算,如果这样的计算正确率不高,就会造成计算正确的可能性更低。所以在这里设计的乘加计算题,目标在于想让学生看到乘加的两步算式,脑子里呈现的是一步计算,也就是说让学生达到看到一个表内乘法的算式,脑子里出现的不再是一个算式,然后再计算得出答案,而直接就是它的答案。]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到了“7的乘法口诀”呢?

4.解决问题

(1)出示一首诗: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生兴趣盎然地大声读。(因学生在语文中刚学过这首诗)

师:数学老师为什么要教一首诗呢?难道这里面有什么数学问题吗?

生1:最后一句有一个“二”字。

师:是吗,这是一个表面上的数学问题。再认真看一看,你又发现了什么,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来?

生2:一行有七个字。一共有几个字?

生齐:28个。

师: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

生3:一行7个字,四行就有4个7,所以我们用4乘7算出来有28个字。。

师: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这样的诗有很多噢,下去请同学们再找一找,好不好。

(2)出示一幅七巧板。

师:这是什么?

生齐:拼图。

[反思:课前没有预料到学生不认识七巧板,当然,他们对七巧板有七块就不会太了解。所以在这里需要介绍这种智力玩具,这样就占用了后面的练习时间。]

四幅七巧板一共有几块?

生:28块。

师:怎样列式呢?

生:4×7=28(块)

[反思:教学设计时没有考虑到练习中要注意变式,所以在课堂探究与解决问题时,多次练习了“四七二十八”这句口诀。虽然这是一个学生的易错点,但对同样容易出错的“六七四十二”却明显练习不足,并且课堂上学生在背诵和运用口诀时有几次都在这一句上卡壳,但没能引起老师的注意。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教师有两个地方需要改进,一是课前对学生情况了解不足,二是不注重课堂的生成,还不能真正还课堂于学生,对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认识不够。]

四、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猜一猜下一节我们将要学习什么知识?

生:8的乘法口诀。

篇10:《绒毛小熊》课堂实录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执教人:张吉林

第一课时

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培养提出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笔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竖式的写法。

教具准备: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段录音,请你们仔细听一听,看谁能听出这是什么声音?

生1:海浪声。

生2:海鸥的叫声。

师:你们听的可真准呀,对,这是大海的声音,你们喜欢大海吗?

生齐:喜欢。

师:正巧我们的好朋友小明的学校要组织一次去海边游玩的活动,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和他一起去海边看一看、玩一玩呢?

生齐:想。

师:(课件出示情景图)看,小明和他的小伙伴玩得多开心呀,他们还捉了很多的虾和螃蟹呢!请你们仔细看看下面这两个篓里放的是什么?

生:虾。

师:你看的真准,好孩子,请坐,那上面这两个篓里放的又是什么?

生:螃蟹。

师:你看的也很准,孩子们,你们眼睛可真亮啊!都快赶上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了,那接下来咱们看看你们的脑筋是不是也和他一样聪明呢?来,想一想,根据图中给出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谁想第一个说?

生1:一共捉了多少只虾?

生2: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

师:孩子们,你们说的太好了,那咱们今天先来解决“一共捉了多少只虾?”这个问题吧。谁会列式?

生:12+26=

师:还可以怎么列?

生:26+12=

师:好孩子,你真棒!你们前面学过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数的算式,那你们看看今天这个算式是什么样的?26+12=

生:两位数加两位数。

师:对了,你们看的真仔细,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前面咱们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数的算法,那今天这道题就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吧。你可以用口算,也可以用你手中的学具帮你。算完后,给你同位说说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生动手,师巡视,并适当指导。

师:来,孩子们,谁愿意把你的算法说给大家听听,好,你来。

生:我是先算的20+10=30,6+2=8,30+8=38。

师:好孩子,你说的真好,和他算法一样的请举手。谁还有别的算法?好,你来。

生:我是用的计数器,(演示)先在十位上拨了2个珠子,个位上拨了6个珠子,又在十位上拨了1个珠子,个位上拨了2个珠子,全起来就是38。

师:好孩子,你真棒。谁还有别的算法?好,你来。

生:我是摆的小棒(实物投影展示)先摆了2捆零6根,又摆了1捆零2根,合起来就是3捆零8根,也就是38。

师:你真了不起,孩子,孩子们,咱们再一起来看一下刚才摆小棒的过程,2捆零6根表示的数是多少?

生齐:26(师板书)

师:1捆零2根表示的数是多少?

生齐:12(师板书)

师:合起来是多少?

生齐:38

师:孩子们,你们真棒!那谁能用一个新的式子把刚才摆小棒的过程完整的表示出来?

生板书:

师:你来给同学们说你的想法。

生:把26和12合起来也就是用加法,所以在12前面写了个“+”。

师:好孩子,你太聪明了,前面咱们学过的象这种横着放的式子叫横式,而象这种竖着放的式子叫竖式,是咱们今天学的一种新的算法,来,孩子们,你们看看谁和谁加呢?为什么这样加?好,你说。

生:6和2相加,它俩都在个位上,2和1相加,它俩都在十位上。

师:孩子,你真了不起,那要想不加错,在写竖式的时候就要注意什么?来,你说。

生:个位和个位的数相加,十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加。师:噢,老师明白你的意思了,也就是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用一句话说,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在用这个竖式算的时候,你会先算谁?

生1:我会先算6+2。

生2:我会先算2+1。

师:老师知道了,你们的想法不一样,先算谁都可以,不过老师觉得不是先算6+2比较好,也就是先从个位算起,下面咱们一起来算一下,(师板书)最后别忘了还要在横式等号后面写上得数。下面咱再请我们的好朋友用电脑给咱们演示一遍用竖式算的过程。(课件演示)孩子们,今天咱们用新学的算法竖式知道了“一共捉了多少只虾?”这个问题,接下来咱们看“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这个问题吧。谁会列式?好,你来。

生:11+23=

师:孩子们,下面用竖式来算一算这个问题吧,谁想上来把你写的竖式给大家欣赏?好,你来。(实物投影展示)请来评价一下她写的这个竖式怎么样?你来。

生1:我觉得很好。

师:其他同学同意吗?

生齐:同意。

师:孩子们你们今天表现的太棒了,下面到了你们大显身手的时候,请你们用坚式算一算你手中纸板上的4道题吧。谁来把你算的给大家看看?好,你来。(实物投影展示:显身手〔用竖式计算〕①42+12=②53+33=③38+21=④65+23=,和他一样的请举手。〔生举手〕)

孩子们,你们今天表现的不但好学而且还很聪明,小明知道你们今天表现的这么好,就想让你们来当回小医生,怎么回事呢?因为小明和他的小伙伴在海玩累了,就走到岸边的一棵大树下休息,抬头一看,他们发现有几根树枝发黄生病了,碰巧啄木鸟医生又不在家,所以小明就让你们来当一回小医生,帮树枝找出病在哪了,孩子们,你们愿意帮帮大树吗?

生齐:愿意

(课件出示)

师:指第一题,它病在哪了?谁看出来了?好孩子,你来。

生:35+2的2应和个位5对齐,它现在和十位上的3对齐了。

师:同意他的说法的请举手?(课件出示正确的)

上一篇:天籁的声音写景散文下一篇:论刑事侦查强制措施